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冰期十年际尺度亚洲季风变化的四川黑竹沟洞石笋记录

蒋文静; 赵侃; 陈仕涛; 汪永进; 程海; 宁有丰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23;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 西安710049
四川石笋   氧同位素   小冰期   亚洲季风  

摘要:基于四川省黑竹沟洞一支石笋(编号:EB1)高精度230Th年龄和氧同位素数据,建立小冰期时期(1375-1810A.D.)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该序列 δ^18O值变化范围为-10.37‰--8.58‰,敏感响应于区域气候变化过程。高分辨率 δ^18O变化序列能清晰地捕捉到10年际尺度振荡旋回。该石笋记录根据 δ^18O值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375-1540A.D.和1680-1780A.D.时段, δ^18O值整体偏负,指示季风增强时期;1540-1680A.D.和1780-1810A.D.时段, δ^18O值整体偏正,处于弱季风阶段。与贵州董哥洞、甘肃万象洞和印度Jhumar洞石笋记录对比发现在小冰期时期 δ^18O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明上述区域降水可能共同受控于印度季风水汽输送影响,反映了区域性夏季风经向环流及其降水变化特征。通过EB1石笋记录与北半球温度曲线的对比发现,两者在百年尺度上同相位变化,可能指示北高纬气候的控制作用。而该石笋与秘鲁东北部Cascayunga洞石笋记录的进一步对比结果显示亚洲季风与南半球季风记录呈反相位关系,证实了ITCZ位置的南北移动在半球间能量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小冰期季风波动具有显著的25a和9a周期旋回,接近太阳黑子22a和11a周期频率,表明太阳活动变化可能是小冰期十年际尺度亚洲季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

简介:《第四纪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CN刊号为:11-2708/P,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第四纪研究

北大期刊 下单

关注 15人评论|1人关注
服务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