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时间:2022-10-17 11:13:27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摘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我们需要及时更新观念,以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为原则,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形式,力求与高中生的学习需求相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探究性,促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主体地位;任务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素养。着力对学生的信息获取以及加工管理等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地投入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敢于发表个性化的观点,积极进行合作交流,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而这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标所提出的应有之意更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航向,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标准的落实并未落地,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探析

信息技术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考的影响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较为欠缺,由此对高中生信息化素质的养成产生了一定影响。探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各个阶段的教材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尤其是小学到初中的教材知识面有些狭窄,混淆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强调上机操作,却对信息技术本身的含义有所忽略,其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实践上,造成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仍然延续小学以及初中阶段的教学思路,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二是受到应试教育的禁锢,高中生的很多精力都花费在了高考科目上,而对于信息技术这一科目学习热情较低,认为高考不考,学习好坏无关紧要。在这种消极态度的影响下,学生难以调动自己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降低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采取传统的灌输式以及单向输入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结合学生的需求去开展教学,也未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难以深度探究与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其与学生的认知需求相符,比如说可以采取趣味化的教学语言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一言堂”,而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以及时间、空间,搭建合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兴趣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内生动力,能够挖掘学生潜能,使他们主动而高效地参与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以及学科素养。比如,在教学多媒体信息加工这节课时,通过与理论知识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日常录制的小视频、影视片段等多媒体信息进行个性化处理,使得学生从单调而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体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学习乐趣以及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二)突出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信息

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之中获得知识信息。通过理解、记忆以及应用,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激活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这节课中,教师采取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结合载体依附性、时效性以及共享性等特征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学习小组,与生活中的实际相联系,举例证明与信息基本特征相符的各种生活实例,并且合作进行其正确性的论证。在载体依附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举例之中,学生列举了五一假期学校放假的相关事宜并借助班级QQ群、微信群、校园通、广播、各级班会等形式通知广大学生。广播中的语言以及QQ群中的文字等都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又比如,借助交警的手势或者交通信号灯,对同一交通信息向过往行人进行传递,通过不同信息依附于同一载体,以不同形式进行传递。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敏锐观察生活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产生个性化的看法。如此,学生也对信息的基本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得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主动地从生活阅历之中撷取与所学知识相符的信息,从而体验到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三)设计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教师对于教材上的知识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挖掘蕴藏于生活中的这些信息技术资源,使得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了“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中的搜索引擎技巧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任务,即让学生观看“国家宝藏”这个电视节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与之相关的有关信息,如某一季节目中都有哪些博物馆参与进来,里面呈现的国家宝藏有哪些,而这一节目的宗旨和特色又是什么等等。这个任务设计得非常具有创新性,与高中生课后生活紧密相连,而学生也对这一栏目怀有强烈的兴趣。结合学习任务,学生能够上网搜索知识信息,无形中复习与巩固了相关知识,增加了知识储备量,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效率。

(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每一名高中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需求也是不同的。基于此,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因人而异地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目标。具体来说,围绕学习基础水平较差、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设定的目标是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概念等基础知识,而对于认知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增加知识的难度,引导他们对古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正确认识,从而让学生通过抽象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总之,面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薄弱的学生由教师亲自指导,而学习态度积极、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则是以小组为单位,鼓励这部分学生尽最大可能发挥自主性,进行资料的查阅、搜索等,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如,在学习Photoshop制作技术时,这部分知识涉及许多修图技术,包括抠图技术、调色技术、合成技术等。在学习抠图技术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只需要在单一背景上熟练运用套索抠图,而对于制作技术好的学生,则是提供复杂背景要求其抠图,通过不同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主动性。总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促使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五)以问激趣、以问激思,体验探究学习乐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希望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调动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而教师则需要通过一定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融情入境,激发起探究兴趣,主动投入到自主思考之中,优化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抛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分析、探究,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通过多种软件工具创设各种有关信息技术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使教学难度有所降低,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例如,在教学“表格数据的处理”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情境如下:某计算机公司有职员50人,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每名员工都要完成各自任务,并将自身完成任务的具体信息上传到该公司任务系统平台,包括任务分配时间、完成任务时间、每项任务完成量等,通过下载一份该公司任务系统表格,让学生设想一下如何以更加便捷的方法计算出公司员工一天之内上传的任务量、总任务量等情况。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调动思维寻找更为便捷的计算方法,迅速算出该公司具体的完成量等。而教师乘势告诉学生,通过学习“表格数据处理”知识内容则能对这一难题进行有效解决,学生的探究兴趣便迅速转移到表格知识的学习中。正是因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又恰恰需要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才能解决。由此,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迫切想通过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后续的信息技术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跨学科融合教学,体现信息技术价值

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需要开展跨学科教学,将各学科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深入到其他学科之中,与之相结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结构。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加以理解与领悟,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时自然联想到信息技术的知识,从而在有效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章节中的Flash二维动画的制作中,学生原来只能进行简易动画的制作,而教师则要求学生利用这一技术制作地壳运动模拟动画。由此,学生既能对动画制作技术进行熟练运用,同时也能巩固大陆板块移动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实际上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地理知识。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更是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作用,人工智能本身就是综合了数理化以及生物等科学技术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集合各学科知识解决高科技问题的重要性。多学科融合能够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辅助其他课程学习的优势,使得学生认识到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学习信息技术不是纸上谈兵,更需要学生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体会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做到深入思考,取长补短,查漏补缺,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Word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学生能够运用排版软件设计段落格式,选择不同的字体、字号等,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每个功能具体的用途,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之中利用Word功能操作起来就显得游刃有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点进行再演示与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有益的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竞赛题的设置,组织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竞赛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面对多变的生活问题去获取有效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七)渗透德育元素,科学运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大多数的教学聚焦在如何教会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而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则缺乏关注,这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滞后。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也要挖掘德育资源,使得学生在掌握这些技能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设置“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讨论会,让学生列举恰当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案例或者消极案例。有学生认为手机成为现代社会必备的通信工具,它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的学生认为是网络的出现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环境下,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监督能力,沉迷网络,不仅会损害身体,也会消磨意志。通过了解这些真实的正反案例,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道德价值观,同时对有用、无用或者有害信息加以了解,做到积极利用有用的,拒绝无用的,抵制有害的,为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性而做出有益尝试与探索。

三、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摸索出更多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信息知识的获取之中提升自我素养,从而拥有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与品格。

参考文献:

[1]薛锋.巧妙预设,助推生成———刍议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9).

[2]许婵.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18).

[3]刘斯博.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5).

[4]李运财.提升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

作者:马林元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