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研究3篇

时间:2022-12-30 09:36:11

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研究3篇

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篇1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与发扬不仅仅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代表,因此需要从幼儿阶段就强化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同时将民间民族文化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也能够满足幼儿音乐教育多样性的需要。

一、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社会性价值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发展成果,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一种途径,最主要的是一个民族特征的直接体现。民族音乐的学习与传承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需要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起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民族民间音乐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幼儿园是最基础的系统教育,也是接受、学习、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教育最基础的环节。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是幼儿在基础教育中感受到民族化音乐的渗透与教育,从幼儿开始进行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教育,这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能够获得一定社会性的教育意义。

(二)审美性价值

幼儿的审美性价值指的是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所产生的对美好事物的认同、感受与向往。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美的天性,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民族民间音乐传承至今已经经过多次的筛选与优化,其代表了中华民族在音乐方面不同方向、不同意义的美学表达,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将民族民间音乐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激发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美的表达。

(三)教育性价值

民族民间音乐中以选旋律和节奏的变化构成具有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音乐,并且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十分个性化的特点。而根据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音乐,在音乐教育中也能够加入不同类型的音乐律动教学以及肢体舞蹈教学,音乐教学就变成了音乐、舞蹈、表演以及创造等多方面综合性教育。幼儿在音乐以及律动的教学中能够获得肢体协调性的发展,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身体锻炼。跟随音乐进行舞蹈时也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与音乐的共感能力。经研究表明,音乐会对大脑产生刺激,能够激发幼儿思维的活跃,促进幼儿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将民族民间音乐应用与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1]。另外,幼儿从天性上会对本民族有一种天然的民族情感,而在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下能够激发幼儿的民族天性,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习不同民族用音乐表达出的民族文化和风俗行管,同时也在音乐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与民族观念,同时培养幼儿的民族观念能与爱国主义理念。

二、民间民族音乐选择的原则

(一)民族性原则

民族民间音乐存在于生活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大多数父母都会唱给幼儿听的《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就取材于东北地区辽宁南部的民歌。也就是说,民族民间音乐往往就是幼儿生活环境中文化环境的重要构成,因此,将民族民间音乐运用与幼儿音乐教学中,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能力的。同时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民族性也会使幼儿从天性上有一种亲近感与归属感,这对幼儿的民族观念教育具有一个良好的辅助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其目的是促进民族民间的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并且通过其蕴含的民族特性、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来对幼儿的民族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用于幼儿教育的民族民间音乐材料时,就需要坚持民族性的原则。

(二)趣味性原则

幼儿因为其天性使然,比起枯燥的教学更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将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的游戏化。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在选择音乐素材的时候需要遵循幼儿的天性特点,在坚持民族性之外还需要保证音乐的趣味性,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出一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另外,民族民间音乐的选择需要与幼儿的生活向贴近,使幼儿在接触到民族民间音乐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共鸣,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例如在云南地区彝族中有一首经典的音乐《阿西跳月》,音乐具有很强的节奏性与趣味性,应用于教学中能够让幼儿跟随节奏自由地进行肢体的律动,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进行民族舞蹈的学习。幼儿在自由的律动中也感受出音乐所带来的欢乐,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音乐的感受中[2]。

(三)教育性原则

民族民间音乐中往往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各族、各地区人民在长久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热情好客、谦逊有礼的优秀道德品质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在生存中坚守的基本原则,也包含了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在长期与人交往形成的传统礼仪,也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因此,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教学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时,就需要注意音乐的教育性,利用民族民间音乐以及舞蹈、游戏等引导幼儿进行民族文化、优秀礼仪道德等的学习,是对幼儿美的教育的重要启蒙。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注意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性,选择具有积极引导作用与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促进幼儿在音乐教学中获得一定的思想品德与礼仪规范等的教育。

(四)适应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在传统文化的中的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因此,如何使幼儿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中获得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教学是音乐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很多民族民间音乐是根据成年人的能力进行编写,对幼儿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民族民间音乐应用于幼儿的音乐教学中需要遵守适应性的原则,挖掘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也需要针对幼儿的接受程度进行适当的改变,将歌词、节奏、音调等进行一定改变,将音乐改成适应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并且符合幼儿自身能力的歌曲,使幼儿更容易进入到音乐教学中,更好地从民族民间音乐中获得一定的教育收获[3]。

三、民族民间音乐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由于教育对象都是2-6岁的幼儿,其认知能力和自律能力等都还未发育,因此,其兴趣是幼儿参与教学活动中的最大动力。因此,将民族民间音乐应用于幼儿音乐教育中,首先就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个有效地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是幼儿进入到民族民间音乐的实际环境与氛围中,使幼儿在实际的场景中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同时也通过音乐背后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兴趣,使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意义更好地展现出来。例如彝族舞曲《阿细跳月》运用与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这一首民间乐曲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与民族特色,教师就可以利用最代表彝族特色的装饰品的、民族服饰进行教室的布置,包括阿细跳月中用到的竹竿等教学中营造出民族特有的风俗以及文化,使幼儿被这些日常并不是很容易接触到的物品吸引,激发幼儿的兴趣。又或者,在附近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实地进入到民族中,直接参与到民族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活动中,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4]。

(二)利用音乐素材,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天性中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幼儿园教育中最主要采用的教学活动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利用游戏的教学活动,能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相互合作的意识以及在游戏中的礼仪品质与道德修养。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中,也需要利用音乐游戏做到寓教于乐。嗯嗯民族民间音乐的游戏中还需要注意一点,除了简单的音乐游戏之外,还需要将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间风俗等传统文化荣誉到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并且养成多元文化包容的思想意识,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民族观念教育[5]。例如藏族音乐《康定锅庄》,就配合的是藏族人民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圆圈舞的活动,通常是男女各排半圆之后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根据来回的对唱而进行转圈方向以及队形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幼儿排成圆圈舞的队形,在音乐中带领幼儿进行对唱的游戏,根据音乐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在歌词中加入自己想说的话或者想问的问题。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就可以为幼儿讲解藏族人民的锅庄文化,在这样的游戏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与肢体协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幼儿感情的丰富性,也能够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包容[6]。

(三)开展多样音乐活动,促进幼儿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幼儿的天性中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与好胜心理,渴望被教师的关注与表扬,来满足自身的自尊心与好胜心。因此在教学中,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音乐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给予幼儿自由发挥、自由展现的机会,以最大的自由度促进幼儿在民间民族音乐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与音乐的共鸣感受来创造出与音乐相配合的舞蹈、律动、演奏等多样的活动。例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会”的活动,各小组分配一个民族民间音乐,由幼儿自主进行表演的编排,可以是舞蹈,可以是合唱,还可以是简单的舞台剧等。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教师讲解的音乐背景和民族文化,由幼儿自主的创编,能够是幼儿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民族民主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以及通过表演所产生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促进学生产生对民族文化与民间风俗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保护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真能力以及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兴趣对于积极性,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到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传承与创新中,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好的保护与发扬。

作者:万媛媛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

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篇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推陈出新,以其独特的样式存在于世界的东方,并且在我国多民族的环境下,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各具特色,形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受到流行音乐的冲击,渐渐被人们遗忘,对于幼儿来说,民族民间音乐是感受各民族音乐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幼儿的美感和丰富艺术体验的途径。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不仅能丰富音乐教育内容,而且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内容选择上重复率高

很多幼儿教师不清楚民族民间音乐的界定方式,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类型含混不清,这就造成大部分幼儿教师会选择他人已有的成熟案例作为参考,或者直接引用这些课程。幼儿教师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匮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且对于传统的、经典的和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民族民间音乐,幼儿教师也无法辨认,于是幼儿教师照搬他人的现成教案,导致民族民间音乐内容重复率高的现象。

(二)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

在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的组织形式上,大部分幼儿教师会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因为集体教学的课堂氛围好,教学效果明显,便于教师操作。但是集体教学容易忽视幼儿主体性,形成教师主导的情况。音乐艺术重要的是幼儿主体自身的感受,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重要的是让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与体验音乐。幼儿教师更多的要关注到幼儿本身,帮助幼儿体会音乐,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但是由于幼儿教师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机会较少,经验缺乏,所以幼儿教师普遍会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进行,活动形式单一。

(三)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材料不足

首先,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缺乏相关的教材,对于本就理论素养不够的幼儿教师更是一大挑战,幼儿园中使用的教材多为教育部门规定的教材和幼儿园统一订购的教材,很少有幼儿园会订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方面的教材,可供幼儿教师学习开展、创编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材料不足,并且市面上多为音乐专业的民族民间教材,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来说有一定难度,契合度不高。其次,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器材不足,要开展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活动,自然离不开丰富的器材。音乐教育活动有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对于打击乐活动的开展,打击乐器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配备的器材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活动的开展程度,大部分幼儿园都能配置乐器,但达到人手一个和种类多样还是有些难度,民族民间音乐器材就更少。

(四)幼儿教师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储备不足

幼儿教师对民族民间音乐认识不足,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每个民族的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曲调形式,各个地区根据地域特点和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如:陕北信天游曲调高亢豪放,粗犷奔放;青海花儿的旋律连贯自如,音域宽广,扩展从容,表达情感的感染力强。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性对于幼儿教师学习和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活动又是一大阻碍。民族民间音乐除了种类丰富,在语词上也是复杂多样,民族民间音乐中词汇多为生活化和口语化,因为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于生活,因此歌词多为生活用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语气词、叠词也较多出现,相较于流行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短小简洁,歌词押韵也是一大特点。幼儿教师在学习时不仅要把握音乐,歌词内涵也需掌握。

二、在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

(一)充实幼儿教师民族民间音乐的知识

在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活动,丰富幼儿教师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活动内容和特点,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重要性的认识。幼儿园可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请音乐专业人员为幼儿教师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培训,帮助幼儿教师掌握开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和创编的方法,使幼儿教师在理论素养和技术上都有所提升。

(二)丰富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教材

幼儿教师在选择民族民间音乐教材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筛选,可以在专家的帮助下生成园本教材,编订适合本园情况的民族民间音乐教材,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还需考虑生活化和趣味性,可结合本地区特色和时间特点选择内容,帮助幼儿感受本地区的文化,获得生活小知识,还可选择歌曲节奏轻快,歌词短小易记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趣味性。

(三)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多种组织形式,幼儿教师可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个别教学活动形式对幼儿教师要求较高,幼儿教师可在多次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活动后尝试。另外,幼儿教师可采取主题性音乐活动的形式,如:一年四季,根据季节组织主题活动的时候,可以找到对应的民族民间音乐,让幼儿欣赏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每个季节的花、植物、节气、习俗等等。还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供幼儿欣赏,或者分别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幼儿逐步深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

(四)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要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程度,毕竟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幼儿园提供。幼儿教师也要积极准备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材料,场地布置、墙面装饰、民族服饰和音乐都要求幼儿教师悉心准备,幼儿教师也要积极和家长、社区进行沟通,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家庭和社区,让幼儿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家长也可以将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多方面的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社区中可以开展活动来传播民族民间音乐,使整个社区形成良好氛围,由点到线、有线到面地影响到每个人。

三、结语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园中使用是可行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包含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生活常识等内容,对幼儿来说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既能够帮助幼儿增长见识,又能培养幼儿美感,幼儿在身体律动、打击乐器演奏过程中还能锻炼大小肌肉和身体协调能力。因此幼儿教师要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积极引入民族民间音乐,幼儿教师要多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和技能,并从生活中发现资源,创新内容和形式,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黄少芸 袁泽月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篇3

民间音乐是亿万中国人在长期的劳作、生产过程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凝聚了普罗大众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民间音乐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从幼儿阶段开始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教育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深埋在幼小的心田里。

一、幼儿园建立民间音乐教育体系的价值

(一)民间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音乐囊括了56个民族的民谣、民歌、民间乐器和民间舞蹈等,是亿万中国人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口耳相传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它反映了本民族的生活气息与精神面貌,也是研究各民族(特别是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文化生活的活化石。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如今留存下来的民间音乐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传统的音乐和乐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国优秀的民间音乐正在渐渐消失,传承和发展是当前紧要的任务;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幼儿园阶段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民间音乐,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也可以让中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幼儿园建立民间音乐教育体系可以促进音乐课程改革,探寻新的幼儿音乐教学模式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设置大多分为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等,而具体的内容大多是中外著名儿歌、近现代创作儿歌和童谣等组成,很少涉及民间音乐。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人们似乎意识到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民间音乐许多优秀的歌舞对幼儿的审美及身心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四川的川江号子、打盐号子等节奏律动性强,幼儿可跟着节奏律动,模范劳动人民劳动时的场景,除了能强健体魄,还能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美好生活;《蛤蟆歌》的旋律朗朗上口,而且可以通过改编和二度创作,将数字进行不断的变化,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和数学知识,一举两得。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优美动听,增强孩子的审美意识。

二、建立以民间音乐为主体的幼儿音乐教育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选取各民族适合幼儿音乐教育的优秀民间音乐,建立音乐教学资源库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民族音乐文化:手持白色哈达,围着圈跳锅庄的藏族;身着长裙,手持长鼓的朝鲜族;性格豪爽,具有“马背民族”之称的蒙古族;头戴花帽,身着艳丽服饰,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不同的地域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少数民族音乐大体分为五类: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剧音乐、歌舞音乐、乐器和器乐曲,民间音乐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但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各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如藏族的锅庄,其速度较快,节奏粗犷有力,旋律豪放,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律动,还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傣族的孔雀舞,时而缓慢舒展,时而灵动跳跃,通过音乐欣赏课和幼儿学习简单的孔雀舞姿势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多粗犷豪放,但其乐器马头琴拉出的旋律却韵味悠长;维吾尔族的音乐和舞蹈轻盈灵活,热情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伴奏乐器手鼓更是深受小朋友的喜欢;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具感染力。

(二)整理收集本地优秀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来源于生活,幼儿的生活体验是学习民间音乐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机会,依托社会,学校和家庭在生活中渗透本土民间音乐知识,让幼儿对于传统民间音乐产生的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与整理,建立以地域与音乐资源类型划分为基础的本土民间音乐教育资料库。例如从大的方向可划分为南北两个音乐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可细分到每个省市,如南方的采茶舞曲,花灯和花鼓戏,各类山歌和号子,四川的“川剧”等民间音乐;北方的秧歌音乐,山东的曲艺和快板,国粹京剧等民间音乐。教师要注意本地区民间音乐素材的选择,通过本地区民间音乐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培养幼儿地区认同感进而培养幼儿民族归属感。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幼儿园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赛龙舟比赛,感受激烈的比赛氛围,引导他们对比赛中的民间音乐进行欣赏和学习。还可以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参与包粽子、唱民歌等传统活动,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民间音乐的理解。

(三)根据各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发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

幼儿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教育性和趣味性。民间音乐是集音乐、诗词、歌曲、曲艺和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很多作品都有立德树人、陶冶高尚情操的教育功能。例如布依族民歌《迎客歌》《送客歌》等,幼儿不仅能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还能从中学到待人接物的礼节。歌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描写的是龙梅和玉蓉两姐妹为了保护国家的羊群同暴风雪抗战的英雄事迹,这样的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另外一个原则是趣味性,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变得游戏化。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建立幼儿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时一定要遵循趣味性这一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选择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的作品。作品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更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川剧变脸就很接近幼儿的生活,生活中人有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幼儿通过认识不同脸谱了解其代表的情绪和性格,从而提高孩子通过观察表情活动学会察言观色,提高对别人情绪的敏锐程度。

(四)从民间音乐与幼儿音乐的共性点出发去融合创新

民间音乐大多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的过程中,为了解除疲劳,组织劳动,用自由、高亢的歌声直抒胸臆,为劳动者提神解闷,提高劳动效率;还有部分民间音乐是在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演唱,如逢年过节,婚丧喜事,酒楼茶馆或消遣娱乐时演唱。而幼儿的音乐教学要求趣味性和创造性歌唱教学,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大多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而怎样去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一直是幼儿教师关注的问题。民间音乐中很多有趣的元素和歌曲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很好的借鉴。除此之外,民间音乐具有变异性、广泛适应性等特点,因为其在创作过程中为了适应不用地区,不同人群的喜爱,在创作时会有不同的形态,经过改编和加工又会形成新的歌曲。而幼儿音乐教学需要顺应幼儿自由探索、创造音乐的能力。通过观察发现:儿童会自发地重复某些歌曲中他们感兴趣的部分;或心血来潮地将某个突然萌发出来的古怪想法代替原有的歌词,唱到歌曲中去;或将歌曲填上新词,配上自己发明的身体动作以相互交流,相互取笑,甚至会反复玩弄这些自己的“发明创造”而自得其乐。[2]因此,民间音乐的许多题材都可以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改变和创作的基础。例如《什么节子高又高》《川江号子》《猜调》《对花》等。

作者: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