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探究3篇

时间:2023-01-09 14:26:02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探究3篇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篇1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最大的外在特征在于文本由“一篇”走向“一群”,其内涵不是阅读文本的简单叠加。要想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关键在于组文的科学性。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如何组文?笔者结合教学,总结策略如下:

一、围绕时代的兴衰变迁进行组文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意思是,研究文学作品时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时代变迁为线索进行组文。例如,从初唐“四杰”到盛唐时期的“诗仙”“诗圣”,再到中唐的“元白韩柳”,最后到晚唐时期的“小李杜”,他们的作品直接反映了唐代诗歌风格的转变,也间接地反映出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20课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时,笔者选择了唐代不同时期诗人的诗作进行组文,带领学生窥探时代的变迁对诗歌的影响。《登幽州台歌》为初唐名作,一改往日华靡的文风,以“复古”为革新,兴寄风骨,诗风慷慨悲凉,追求个性的张扬,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诗人虽寂寞苦闷,境遇失意,但一腔报国之志溢于言表,其建功立业、闻达于世的愿望也折射出初唐时期国力的强盛。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诗人丰富的想象,使全诗充满豪情,富有大唐盛世的浪漫情调。此时的诗人乐观开放,崇尚自由与自然,富有理想主义,诗歌浑然天成,不做雕饰。这种诗歌所展示的自信与蓬勃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唐朝经历了上升与发展,此时已迈入辉煌,国力十分强盛,文化空前繁荣。而安史之乱后,盛世不再,浪漫已去,杜甫的《春望》写出了春日长安破败萧条的景象,充溢着爱国之情。《春望》一诗格律严整,反映出此时的诗人更多地锤炼字句,崇尚功力,而不再像盛唐诗人那样崇尚自然天成;不仅如此,他们具有更多的忧患意识,关注民生疾苦,诗歌内容从虚到实,不少诗作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杜牧的《泊秦淮》感情深沉含蓄,是晚唐时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生情之作,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这一组诗能反映出初唐至晚唐时期诗歌的大概面貌,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现实,对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及唐代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组文方法同样适用于教学其他朝代的诗歌。如宋朝,宋初优待文臣,馆阁酬唱成风,诗风清雅;宋代中期的江西诗派,艺术风貌崇尚瘦研奇拗;至南宋时期,陆游等诗人的诗歌带有恢宏雄放之气;南宋末年的诗歌则趋于慷慨悲壮。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时代的变迁进行组文,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诗歌的发展历程,了解古代文化。

二、围绕诗人的人生经历进行组文

结合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群文阅读,可以了解诗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触摸”到有血有肉的诗人,准确把握诗人不同时期的心境。例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王维的诗歌。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13课王维的《使至塞上》时,笔者补充了《归嵩山作》《终南别业》两首诗歌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王维出身望族,20岁中状元,官封“太乐”,可是就职仅数月,就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被贬后的王维,辞官隐居在嵩山,写下了《归嵩山作》。34岁时,王维得到了宰相张九龄的赏识提拔,重回京城。可惜他的仕途仍不顺利,不久,又被排挤而任职边疆。在赴边疆途中,他创作了著名的《使至塞上》。仕途的不顺,官场的复杂,让王维厌倦,大约40岁时,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在隐居终南山期间,王维创作的诗句清新自然又极富禅意,比如《终南别业》。纵观王维的一生,就像一幅立体画,向右是漫步山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向左是纵身边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向前走去是庙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缓步退出的时候,又是一派佛门净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就是王维。以王维的经历作为议题,选择其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了解到诗人波澜壮阔的一生,更能通过集中的诗歌阅读了解到王维对山水田园诗的突出贡献。按照诗人的成长经历进行群文教学,一方面,可以让诗人形象更加立体;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于其诗歌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点带面,更好地拓展阅读。

三、围绕古诗词的意象进行组文

古诗词多讲究含蓄,常用意象表达情思。选择同一意象的古诗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领略不同诗人在不同心境下寄托于事物的不同情感。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峨眉山月歌》时,笔者围绕“古诗词中的月”,组织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王维的《竹里馆》、张继的《枫桥夜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四首诗词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峨眉山月半轮秋”中,“月”是诗人思念友人的寄托,抒发怀人之感;“明月来相照”中,“月”则是作者与自然的对话,是清幽雅致的代言,烘托诗人超脱旷达的心情;“月落乌啼霜满天”之“月”,则是触发诗人情感的媒介,烘托了凄清的氛围,更添作者的愁绪;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的“月”富有理趣,是情感的承载,也是世事变迁的见证。一轮明月被不同的诗人赋予不同的情感,书写出不同的人生况味。因此,如果教师能着眼于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群文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增进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四、围绕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进行组文

诗人在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可能会运用具体的表达技巧。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教师可以选择同一表现手法的一组诗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该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竹里馆》时,便可以选择王籍的《入若耶溪》、杜甫的《漫成一首》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进行“诗歌中的以动衬静”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王维是“以动衬静”的高手,《竹里馆》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被称为“文外独绝”,以蝉噪、鸟鸣来衬托林静山幽,以动衬静,愈见其静,余韵无穷;杜甫的《漫成一首》以“船尾跳鱼拨剌鸣”来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富有情趣;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敲”声更显得月夜之静,突出居所之“幽”。通过课内外结合的一组诗的学习与品味,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以动衬静这一手法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品味到诗歌的意蕴情致。围绕表达技巧开展群文阅读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诗词探究的兴趣。需要指出的是,除上述组文策略之外,我们还应回归教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天然具有群文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文本进行组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例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古诗五首》是一组律诗,针对这五首古诗,可以“律诗体裁探究”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律诗有两大特点,一为结构上讲究章法,二为二三联对仗工整。章法结构上,首、颔、颈、尾四联各有作用,分别对应着起、承、转、合。“起”即开启,或点题,或奠定感情基调;“承”承接上联,或写景或叙事;“转”是诗意转折,宕开一笔,由写景转而写人写事,或由写人写事转而写景;“合”即收束全诗,或议论或抒情,点明中心。王绩的《野望》首联“望”字点题,交代了人物、地点、时间以及迷茫的心境,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颔联写远望之静谧秋景;颈联转而写所见之人之事,好一幅牧人归家图,本是温馨之景,却令诗人更添孤寂之惆怅;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黄鹤楼》的首联借用典故引出地点及心情;颔联紧承首联,诉说黄鹤楼已有千百年的历史;颈联转而写所见之景;尾联抒发情感,照应首联。一组五首诗对照进行分析,会让学生直观地领略律诗的章法结构特点,感受“起承转合”所带来的美学效果,对律诗这一诗歌体裁形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从中领略到不同诗歌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境界,进而获得熏陶并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作者:魏倩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篇2

近年来,全国各个地区都在落实教学改革,这种新型的教学改革形势对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之外,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开始重视。教师在开展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始结合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古诗词阅读教学属于初中语文的主要内容,做好古诗词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所以教师也需要更加重视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开展,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并将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群文阅读属于新型阅读方式的一种,将群文阅读引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将相似的古诗词放在一起教学,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同时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一、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属于必不可少的环节,相较于其他部分的教学来说,古诗词的地位也非常高,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学生也不易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时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摒弃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适当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不重视,依然存在着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落后、对教材挖掘不深入、教学设计陈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不广等问题[1]。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地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包括灌输式教学等,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古诗词的特性,教师很难真正结合学生需求去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氛围也会比较压抑,教师的教学重点大多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上,所以理论性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学生阅读能力、古诗词理解能力等多有忽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不高[2]。同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有自主参与课堂的机会,学习比较被动,在课堂上教师以讲述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受到影响,很少有学生主动去钻研和学习,再加上古诗词本身距离我们现在比较遥远,学生理解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时会产生畏惧和回避的心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除此之外,古诗词阅读本身需要学生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对于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要求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学习,而初中学生本身面临比较大的中考压力,难以将很多时间分配到学习古诗文之上,甚至部分学生会在权衡之后直接放弃古诗词学习,导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对于古诗词也不会深入研究和思考,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3]。而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通常也会忽视这一点,且由于很多教师不重视古诗词,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的意义

群文阅读属于新型阅读模式的一种,在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将群文阅读运用其中,对教学效果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首先,群文阅读的运用能够让古诗词教学更有系统性。与传统阅读不同,群文阅读需要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将主题相关的古诗词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在一起分析同类型古诗词的时候,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类古诗词的特点以及不同古诗文之间的差异性等,教学系统性更强,学生也能很好地完善语文知识体系,学习效果更好[4]。其次,群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群文阅读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目标之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很多学生本身掌握的阅读技巧不多,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入群文阅读后,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教师将同主题或者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阅读学习,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认识和理解文章内容,对于古诗词阅读的兴趣也会更高,同时学生在群文阅读时能够很好地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从而爱上古诗文学习,自身阅读习惯也能得到培养,阅读能力随之提升[5]。最后,群文阅读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质量。群文阅读属于新型阅读模式的一种,教师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时,课堂更为活跃,学生参与度更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更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古诗词阅读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三、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在全国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和理念也需要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结合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优化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群文阅读模式的运用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下针对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具体分析。

(一)选取同类文章做比较,构建类比教学法

群文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群文阅读是将多篇相似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同类文章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地选择文章,然后再进行引导教学,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6]。因此,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时,要精心备课,深入挖掘和研究教材,明确古诗词的内涵以及想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将其进行分类,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教学,利用类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采用类比思维,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领悟才会更深刻,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譬如,在教师开展《辛弃疾词三首》的教学时,可以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让学生阅读这些古诗词,找出相同点,明确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当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古诗文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想法。最后,分别找出古诗词中让你最为触动的句子,尝试去分析为什么这些句子会让你触动。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和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优化阅读步骤,构建系统性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性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动权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地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来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然后对阅读教学的步骤和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构建更加优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7]。同时,初中阶段古诗词比较多,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地制订教学规划,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群文阅读组古诗词之间的关联性,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且学会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保证[8]。例如,在“登高望远”为主题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确定古诗词群组之后,引入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朗读。通过朗读了解这组古诗词大概的内容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第二步,了解背景。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古诗词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等,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第三步,品味古诗词的诗意。在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品味古诗词的意思,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尝试理解“登高望远”的古诗中诗人在登高望远的时候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而这些想法与感受是通过什么特征表现出来的,古诗词中又是怎样去描写和烘托的。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古诗文,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提升群文阅读效果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教学中,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合理地运用课外时间,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9]。为了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教师要多渠道地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然后针对全体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学生在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时,还能够充分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进行阅读,也能真正爱上古诗文阅读。例如,开展“诗词大会”作为课外古诗文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班上的学生以这个主题为准,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给大家介绍古诗词以及为什么想要分享这首古诗词,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更愿意主动去学习。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开展“古诗词背诵大赛”,让学生分别背诵学习过的古诗文群组,并且适当地进行讲解,比赛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获胜的小组,教师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四)注重教学评价,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证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对教学评价不但不能忽视,反而要重视教学评价,不断地创新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大多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评价多有忽视,教学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好地保证评价效果,优化课堂。而教学评价的内容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成绩,更需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进步情况、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去进行评价,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时候,还需要将群文阅读与古诗文结合起来,保证教学评价能够很好地运用于群文阅读中,保证教学评价的效果。最后,教师需要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习互评结合起来,将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学评价的结合,做好学生阅读教学评价,然后再根据教学评价内容,充分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足,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也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能够更好地促进古诗词教学改革和创新,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更加了解群文阅读的内涵,然后通过选取同类文章做比较,构建类比教学法;优化阅读步骤,构建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内外结合,提升群文阅读效果等方式,更好地开展古诗词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郭名文 单位:兰州市永登县中堡镇初级中学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篇3

古诗词文化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精髓。学习古诗词既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更是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审美与鉴赏、传承与理解的重要纽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进行高质量的古诗词教学,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既能达成高质量语文阅读效能,培养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聚焦内容,巧选议题

所谓议题就是可供研讨的中心、话题或主题。就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而言,议题可以是作者;可以是主题;可以是艺术表现手法;也可以是阅读策略。无论怎么选择,议题应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切破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抓手,是后续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性条件。于泽元教授在《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议题是群文阅读的DNA,不仅选文需要议题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围绕议题来展开。”这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古诗词教学如果按主题确定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是“边塞诗”,可以是“咏史怀古诗”,可以是“送别诗”。比如,教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可以确定“思乡怀人”主题,依次开展《天净沙•秋思》《夜雨寄北》等诗歌的阅读教学,前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借归雁传书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断肠”二字则抒发了漂泊的游子在深秋思念故乡、倦于异地的羁旅之苦。《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通过诗人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反衬作者今日思念亲人孤寂的内心。三首诗都不约而同地把思家念亲的主题烘托而出,恰好这三首均编排在七年级上册,开展群文阅读的诗歌教学也非常方便。除此,教学《渔家傲•秋思》时,可以按“边塞诗”确定议题,开展《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等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塞下秋来风景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不仅都描绘了边塞绮丽独特的异域风光,还蕴含忠君卫国的壮举。如果按“作者”确定议题,杜甫、李白、陆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作品皓若星辰,风格各异,向来备受广大师生喜爱。统编教材对辛弃疾的词颇为青睐,仅九年级就选编了三首,如果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关联辛词其他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渔家傲•秋思》,那么辛弃疾这位生于金亡于南宋,文武双全,一生以统一中原为使命,却壮志难酬的爱国词人的一生,就会非常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群文阅读既是对新篇系统的教学,又是对旧篇很好的巩固;既是审美与鉴赏的有效提升,又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很好传承,同时有利于中考的复习备考。如果按“艺术表现手法”确定议题,“借景抒情”如杜甫的《望岳》《春望》、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刘禹锡的《秋词》等;“托物言志”如龚自珍《己亥杂诗》、刘禹锡《秋词》等诗歌的阅读教学。总之,议题的确定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就好比是串珠的线,把相关联的作品一线贯之,推动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让课堂教学的内容、环节系统完整,具有很强的逻辑层次。这样的阅读教学既是启迪学生发散思维,也可以促成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寻找“议题”,开展自觉学习。

二、以一带多,关联整合

确定了议题,我们会发现群文阅读是有内部关联的。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这样的特点更为明显。因为我们要去寻找“群”的点,在多篇文本中建构同一个关联处,以一带多,重构整合,阅读才可以生效。段曾勇教授说:“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带进一片阅读的森林,在一种结构化的状态里,去感受阅读世界的丰富与广阔,去辨析阅读内容的纷繁与驳杂,以获得真知灼见。”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多首诗词议题的确定,必定要对每首诗词的内容、情感、主旨、意象、手法等方面予以把握,在不同作品之间找到内在融合的点,然后组成新的教学内容,阅读的认知也由此生发。这些点就是关联。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李清照的《渔家傲》,这三首作品看似没有什么勾连,但是细读不难发现,三首作品都在使用典故。“亲射虎,看孙郎”一句苏轼以孙权自比,描绘自己狩猎沙场的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宏愿。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则借姜尚、伊尹受朝廷重用的事实,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明君赏识,施展才能的强烈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则借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终将实现远大的理想。李清照则在“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比喻自己的腾飞之志。有了“用典”的关联,我们还意外发现这三首作品都潜藏着诗人们的豪放气魄与家国情怀。还可以借此发动同学们把初中阶段所有学过“用典”的作品关联进来,那么本次的群文阅读除了学生文化与鉴赏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对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提升。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除了“用典”关联,其他以一带多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对比”也是很好的选择,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两首诗均涉及同一个地点,“幽州台”“黄金台”均是引用了战国时期燕昭王听从贤臣建议在易水旁修筑黄金台,礼贤下士广招天下贤才,乐毅、邹衍、剧辛等治国良将前来投奔,就有了历史上富国强兵的佳话。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的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凉与孤寂,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则表达了全体官军誓死报国的雄心壮志。同一故事不同的胸怀情感,值得师生在课堂上知人论世好好玩味。打开了这样的关联,还可以积累与“黄金台”相关的更多古诗词予以比较拓展,或者指导学生再去寻找类似的关联开展赏读,比如,同历“靖康之变”(1127年)的历史大背景,对南宋李清照(1084-1155年)、陆游(1125-1210年)、辛弃疾(1140-1207年)等三位杰出诗词作家的作品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国家危亡与个人际遇息息相关,没有安定的国哪有幸福的家?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以一带多的例子很多,那是因为作品与作品之间关联的点多,这些点也不是约定俗成的。无论语言特点还是艺术手法均可引导学生在大纲范围内去深度挖掘,可以多角度关联,可以求同,也可存异。一篇为主,多篇为辅,一篇带动多篇,这样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磨砺。

三、任务驱动,丰富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顾名思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课堂的话语权,但也不能撒手不顾。要确保群文阅读的价值得到实现,就需要学习任务单驱动的方式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学习任务单的内容涉及了阅读问题的设计、阅读情境的设置、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效果的评价等。段曾勇教授指出:“群文阅读教学的任务驱动,要基于阅读而指向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和思考,在阅读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们在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要带着学生真阅读,深思考,学以致用,让学习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发生。在教学统编教材八年级下《<诗经>二首》时,首先,要明确教材的预习提示要求:“诵读时,要注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课后积累拓展要明确:“《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感受其节奏和韵律。”教材首尾的强调表明,学习中要通过反复诵读、咏叹,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设计朗读任务单时可以以此为依据,从读音、句式、用韵、情感方面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具体操作圈划生字词,标注韵调、韵脚,小声练读体验前两个任务的掌握程度。然后通过预习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朗读,读出音韵美感;品味再读,读出节奏情感。三个不同的朗读环节,层层深入,体验学习、思维变化蕴含其中。朗读任务单是学习的敲门砖,属于浅表任务,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接下来的教学就要设计主问题学习单,开展深度阅读。组织学生学习分组合作,每小组选择一首诗歌汇报学习结果,其他成员或小组可以补充,可以提问,这次的任务单可以如下:用自己的话简洁凝练地概括诗歌内容和主题,初步了解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深入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通过分析具体词句为依据,掌握《诗经》语言“回环往复”“重章叠句”“比兴”的特点,完善自己的结论。然后结合《式微》《子衿》迁移拓展,汇报评价。当然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由此生发引导学生开展《诗经》的整本书阅读。这仅仅是紧扣教材《<诗经>二首》开展群文阅读的一个入门式学习任务单,至于那些创新独到的设计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无论怎样创意,关键在于“授之以渔”,通过学习单的设计,把课堂学习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汲取文化智慧,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于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有很多专家作了深入系统的论断。通过学习前辈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内容聚焦,巧选议题;以一带多,关联整合;任务驱动,丰富体验。三者互为关联,缺一不可。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它是中华文化经典流传的重要载体。在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语境下,我们一线教师还需要开拓视野,大胆重构,创新教法,深度学习。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层面重新审视语文的育人功能,让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体现得恰到好处。

作者:魏兆芳 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