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探究3篇

时间:2023-01-11 11:55:15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探究3篇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1

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渐兴起与发展,以及国家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视,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其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着重于培养学生利用土木工程专业课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土木工程的种类和施工技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将专业能力运用到工作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但是现有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规划和方法依旧存在漏洞和不足,因此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后的教学重点。

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虽然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内容,但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仍然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的专业课,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课程学习目的和对人才的培养也相对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其主要的培养对象和职业规划方向为:在毕业之后准备进入工程施工的承包公司的学生,准备进入房地产开发公司并且负责工程监管和规划的学生,准备进入相关政府部门的学生等。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既是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延伸课程,又是学生日后就业时必不可少的技能与专业素养。在当今人才紧缺,国家正在不断进行现代化建设,建筑工程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建立了土木工程专业,并且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重视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内容复杂性和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和不便,同时又受到国家和社会对建筑工程施工技艺的要求和管理规范的不断变化的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案依旧存在不足和缺陷,不能及时跟上时展的潮流和需求,无法完全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划[1]。

1.1课程的定位不明确

当今教育界对待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即要求高校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虽然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建筑工程类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仍不能降低。但是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来说,由于其指向性和专业性都过于强烈,因此在综合素质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时,急于将一些内容加入课程中,导致课程的目的性不清晰,自身定位不明确。

1.2教学方式单一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上课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依旧是传统的课堂教师讲解,以及之后的实习实践课程。对于实践课程来说,主要组成部分分为实践活动,数据记录,实习报告撰写这些环节。此类教学方式虽然让学生既了解了理论知识,又对其进行了应用和实践。但是由于其方式的单一和不变性,极易让学生失去上课的乐趣和耐心,甚至出现直接将高年级的作业拿来抄袭上交的不良情况。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和方法

2.1修改并制定更加符合培养目的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对于教师能否完整的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的预期,实现教学目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计划的安排决定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方式方法。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和老套,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具有更加灵活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制定出新的更加符合现代学生诉求,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2.2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辅助工具的应用

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分为教师讲解和实习课两个部分,对于理论讲解部分来说,以教师一人为主导的课堂氛围极易让课堂气氛变得枯燥无味,让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和动力,结果出现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靠,而实习课的方式长期不变,则容易让学生产生懒惰情绪。因此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和创新,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辅助性教学工具,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互联网和多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可以与时俱进,利用计算机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对于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空间几何和立体模型的展示与制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让学生们通过对立体模型的观察和重建,对课程中的要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知,进而加深印象,同时又在实践课之前对于实习内容有了提前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和及时弥补。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计算机的辅助,让复杂的课程内容变得简单和直观。

2.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能否实现教学目的,以及对人才的培养程度和人才专业度的衡量标准。因此,为了实现对土木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首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对于此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来说,教师的能力也应该分为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水平,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土木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论坛和讲座,加强本校教师团队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课程复杂化、社会要求变化快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案并不完善,因此,需要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对教学手段和内容的更新来实现对其的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作者:曾祥 单位:铜仁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2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我国现行建筑类注册考试的必考科目,包括一、二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基础考试等。该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内容,其中施工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施工组织内容主要包括: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和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土木工程各主要工种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方案拟定的基本方法,能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工程进度计划,能合理布置和绘制施工平面图等,以及具有分析和处理各种现场施工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联系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几点构想,部分构想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已大胆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我院《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对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程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1课程特点及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岗位实习几个环节。课程安排是大三下学期先进行56学时的施工技术课堂教学和一周的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大三暑假安排6周的岗位实习,30学时的施工组织课堂教学和一周的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这样《土木工程施工》就被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由于这门课程的各个章节相互独立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老师只是按照书上的章节来进行讲解,通常是花费很大功夫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比如施工机械的介绍、脚手架的搭设、砌筑的具体操作要求等。而在课堂教学时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地观摩讲解,一是需要提前联系附近刚好有所需要讲解内容的工地,比如,讲到混凝土浇筑,就要联系上课时间刚好有混凝土正在浇筑的工地,这就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在上理论课的同时及时联系实习工地,难度较大;二是即便有合适的工地可以观摩,也会耗去较多的课堂理论教学时间。为了给学生争取更长的实习时间并合理利用假期时间,把岗位实习安排在暑假进行,并努力为学生联系实习工地,但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也很难起到较好的效果。(1)每个工程的施工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仅仅6周的岗位实习学生去工地看到的大部分都是重复的工序,致使学生“兴趣”不足;(2)由于工地安全问题,很多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并不鼓励学生直接到工地现场,加上7、8月份正好是福建最热的时候,有些学生也不愿吃苦到现场露天场所晒太阳,所以很多学生都是呆在办公室看图纸或做做卫生而已,更有一些学生直接“旷工”;(3)大三暑假刚好是学生准备考研的时间,部分学生因为考研而不愿去工地。这样的实习结果直接导致大四上学期的施工组织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由于学生对相关施工程序和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而变得理论高于实践,做出来的施工组织设计千篇一律,甚至与所给工程概况不一致。《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必须在实践中验证和学习的课程内容,也就只能变成“纸上谈兵”。

2《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的措施

2.1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加大多媒体教学力度

施工技术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还原施工现场。近几年在教学中加大了多媒体教学的力度,由专任教师将现场典型工程的施工工艺和关键工序拍摄成录像并制成DVD光盘,然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编辑制成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对于暂未拍到录像的施工工艺利用FLASH等专业软件制成动画在课堂上演示,既直观地传授了理论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讲解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内容时,先有教师讲授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概念和工艺流程,然后利用现场录像逐步演示从放样定位到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过程,使学生对埋设护筒、钻孔、泥浆正反循环清空、下钢筋笼、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整个流程一目了然。最后教师再详细讲解各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及相关验收标准。与此同时,我们将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以随时供学生巩固复习。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基本能够满足多媒体教学使用要求。

2.2丰富教学手段,改现场观摩为动手操作

学校现行的施工课程教学模式为先进行理论部分的课堂教学,然后安排六周的时间到工地进行现场岗位实习。由于现场每道工序的施工都需要一个过程,而现场实习的时间较短,所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限。而对于像我院这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相对于理论研究型人才更加注重的是实践动手能力,典型工程的施工录像可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但绝不能替代实践教学。为此对于主要的工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设置了部分实验室实践环节。例如:在脚手架工程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脚手架的种类和目前的发展状况,然后让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脚手架自己设计搭设方案,在施工馆6~8人一组完成相应脚手架的搭设后,依据规范规程相互检验评分,最后回到课堂讲解脚手架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设计计算的内容。这样既克服了教师随时练习实习工地的困难,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经过实验室的动手操作,学生对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如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规范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序的项目组织能力等。目前我校已拥有建筑面积1900m2的施工试验馆作为土木工程等专业主要的试验、实训基地,内设有多个施工试验区,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有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砌筑、贴面砖、钢筋焊接和检测、混凝土拌制及其工作性能及强度检测等项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施工馆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被福建省确定为省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对历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调查中,接受我校毕业生的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2.3岗位实习实行项目部导师制度

为了克服教师临时联系实习工地难的状况,我校与多家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岗位实习时实行校内教师和项目部导师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说,每位校内教师要负责20多位学生的实习安排和实习期间的检查工作,虽然实习教师会定期不定期对学生在工地实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但毕竟要检查的工地较多,每位教师不可能全天呆在某个实习工地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监督。若在联系实习工地时就能为学生确定相对应的工地负责人为学生在工地实习期间的导师,并对学生的现场实行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就能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工地实习的状况,提高实习的整体效果。

2.4培养学生对《规范》、《规程》的敏感和重视

以往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因为须讲授的内容太多,在以传授知识,锻炼技能为目的的教学中,常常忽略了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行业标准的重视。然而学生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必须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新规范、规程的修订、颁布、实施而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才行。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相关《规范》、《规程》的敏感和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规范的意图,培养其自觉贯彻《规范》的工程意识。例如在讲授“屋面防水工程”这一节后,要求学生课下查阅《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条文说明,分成小组进行课外讨论,要求列出规定条款,并尽可能解释为何做此规定,有没有对某些规定的改进建议等。另外,利用新旧规范的对比,培养学生主动查阅《规范》的意识。如在讲到钢筋进厂的检验时,对比《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GB50204-2002-2011的局部修订版本,就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通过激发学生对《规范》的兴趣,从而认识到《规范》在工程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5改革考核方法,综合评定成绩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特点,可以改革以往的考核方法,可行的方式有:①课堂教学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确定重点和难点,每人出一份试题并附上标准答案,根据出题质量打分计入最后总成绩。②课程设计部分,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施工馆实验情况和工地实习情况给学生确定几个专题,如大型的土方调配计算、脚手架的设计、模板的设计、某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拟定、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等。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进行设计,自己选择方案并能说明原因,不给过多限制,只要求设计技术可行、切合实际,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施展的空间。③岗位实习部分,成绩除了校内教师批改每天的实习日记成绩外,还应包括工地导师的评价部分,以及让学生根据对课程、实习过程的理解和体会,结合《规范》、《规程》撰写关于某个专题的学习感受的论文,论文的成绩也计人最后实习的总成绩。这样做即可以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对教材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灵活掌握更多的土木工程施工相关知识,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对于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3】。结合我院的改革实践,我们认为要进行成功的课程改革,需要学校和院部的支持,教师的尽心尽责,只有长期不懈地将教改和教研深入进行下去,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张雪丽 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3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工序施工方案的选择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具有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问题的初步能力,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四新”和发展动态,。但该课程因其工程实践性强、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大、发展快并且与现行规范、规程联系密切等特点,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此笔者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将这些措施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现状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主要针对各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长期以来,该课程在培养目的和教学方向上与实际工程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脱节,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培养较为优秀的工程人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授课教师无实践经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许多教师只是从高校到高校,没有工程背景。

(2)教学内容滞后于现行规范、工程实践。实际教学中,由于各高校教材使用周期的原因,其内容更新较慢,缺乏新意和特色,部分内容甚至滞后于现行规范,与当前工程实践脱轨,无法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教师若不能及时更新教材和课件知识,会进一步影响教学效果,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目前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基本是课堂式教学,理论内容抽象、繁杂,知识点零碎,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一些复杂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等只通过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另外由于施工工期较长,即使学生到工地上,不参与具体工作,不熟悉图纸和工程实际,短时间也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基本没有什么收获。

(4)课程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太多,而理论课时太少。目前最多64个学时(有的专业只有48学时),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压缩内容和赶进度,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些专业知识。

(5)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强调课堂的教和学,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在课堂被动接受老师讲授抽象的专业知识,无法进行思考和扩展,导致许多实用知识,学生并没有掌握。[2]

(6)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体现的是应试教育,学生根据考试范围死记硬背即可,缺少体现真实水平,使学生增加学习动力的考核方式。

2教学改革的探索方向

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向入手。

2.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多个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片、真实的施工动画和视频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课时有限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明显提高教学效率。[3]另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扬长避短。华而不实、质量不高的课件,只会降低教学效果。另外上课节奏太快,会使学生没有思维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美国国家才能研究中心所倡导的“全校丰富教学模式”提出三类丰富教学活动:第一类是一般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常规课程以外的学科知识,作为培育学生兴趣和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出发点;第二类是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做的知识与技能;第三类是从事个人或者小组研究活动,是以培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探索采用案例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施工新技术专题讲座,结合实际工程,布置由学生小组完成的施工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2.2课外自主学习的引导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独立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目前在我国大力提倡,但它需要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我国教育学家刘道玉倡导创造性教育模式,关于课程授课学时分配问题,他提出“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科学研究的学时比例应该是:2∶4∶2∶2。惟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才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对此,我们探索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去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侧重于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方向,包括建筑施工或结构设计或房地产或造价咨询,又或者考研,在课外学习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自主学习,重点培养某个方向的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例如训练施工图纸的识读能力,CAD运用技能,做到施工类或造价类专业软件的精通等。

3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紧跟时展,精选教学内容

针对课时不够的问题,精选教学内容,确定重点。综合考虑《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施工》等其他课程有交叉的内容,可以略讲。对目前已经淘汰的材料、技术的相关内容只简单说明。“桥梁工程”、“道路工程”等内容可以只做简单介绍,然后引导学生自学,从而可以节约课堂时间。适当补充相关的前沿知识,例如开展专题讲座,建筑节能技术以及新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的修订,开拓学生的视野。

3.2精心准备,优化多媒体教学

对所采用的施工图片,施工工艺录像,施工工艺flash动画演示等资源精益求精,结合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进度,恰到好处的插入。在制作幻灯片或网络课件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各类相关工程资料进行链接,营造一个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桩基础工程、预应力工程、防水工程、结构吊装工程时可多用动画和录像进行演示,在讲解混凝土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时可多用施工图纸、照片和录像进行展示,在讲解施工组织原理时可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所用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要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清晰化,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自主学习,建构专业知识体系

为学生创造条件,将电子版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课件、施工教学视频、施工全过程照片、全套图纸和施工方案、典型工程事故案例、旅工技术规范、平法图集等)刻录光盘,提供给学生自学。[4]安排多媒体教室,根据课程进度,由学生自己课余观看《建筑工人施工操作技能教学片》等施工视频和讲座。引导学生利用施工专业网站(筑龙网、网易土木在线、土木工程网等),提倡在专业网站中解决学习疑问,扩大专业视野。

3.4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开展施工现场观摩教学,最好选择一个多期同时开发的住宅项目,这样一次能将基础、地下室、主体结构、装修等不同施工阶段的场景都看到。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进行直接对照与检验,从而增加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的实际知识。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弥补现场观摩的缺陷,我们收集整理了几套的完整施工过程照片和视频,由教师进行专题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一个建筑完整的实际施工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5]提倡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暑假,自己联系工地实习。暑期许多工程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学生一般能相对容易地找到实习工地,培养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通过亲自参与工程,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3.5考试改革,注重综合素质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可以结合实际工程图纸,布置一次钢筋下料的作业,布置几次编制某专项施工方案的大作业,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施工方案的编制原则、依据、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为了适应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教师业务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多管齐下、积极稳健地推进,付诸教学实践,强化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出专业知识结构广、动手实践能力强、创新应用能力高的新型复合型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英霞,刘小敏,张益华,等,多媒体教学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4):106-108.

[2]刘海,涛邱攀.面向社会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89-91.

[3]涂劲松,戈海玉.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94-97.

[4]戎贤,崔武文,阎西康.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9-12.

[5]张长友.周兆银.《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材内容体系改革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74-175.

作者:朱建国 单位:淮海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