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研究》期刊评职称是否可用,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可以通过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获取更多信息。
评职称需结合以下因素综合判断:
一、期刊资质与收录情况
(1)国内期刊基本要求:若具备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的CN刊号(国内统一刊号)及ISSN号(国际标准刊号),且未被列入预警名单,则符合多数单位对职称论文的资质要求。
(2)数据库收录情况:若被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国内主流数据库收录,认可度更高;若仅为普通期刊或电子期刊,部分单位可能限制使用。
二、单位政策与学科差异
(1)单位明确要求:部分高校或教育机构可能指定需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而《广西民族研究》期刊若未入选此类目录,则可能无效。
(2)学科倾向性:社会类职称评审中,国内期刊通常更受重视。
三、论文质量与作者身份
内容相关性:论文主题需与申报职称的专业方向一致,且需为独立或第一作者完成。
加分权重:普通期刊论文通常用于中级职称评审,高级职称可能要求核心期刊或更高影响力成果。
综上,期刊能否用于评职称需以单位政策为准,建议结合期刊实际水平和个人职称等级综合考量。
《广西民族研究》是由广西民族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的社会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国内统一刊号CN:45-1041/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454X,在社会学术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该刊出版周期为双月刊,主要栏目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研究专栏、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民族发展研究等,其内容突出理论性、学术性和探索性,为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和发表成果的平台。
其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现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剑桥科学文摘、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多个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其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广泛的传播度,曾被
- 北大核心期刊(2023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
-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 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等收录,这些收录情况进一步提升了的学术影响力和认可度。
此外,还获得了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期刊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
广西民族研究发表范例
-
“以夷治夷”: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手段
作者:李良品; 李思睿; 文军
-
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重构
作者:李军明; 向轼
-
轨迹与趋向:民族地区70年扶贫历程研究
作者:肖时花; 吴本健
-
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须走特色经济之路——以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珞巴族为例
作者:朱玉福; 伍淑花
-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活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研究
作者:黄杰; 李晓东; 谢霞
-
文化资本视角下民族青年传统技艺的积累和转化——旅游发展中个体的社会实践
作者:龙良富
-
壮语-aw韵字研究
作者:蒙元耀; 梁生
-
广西壮剧艺术融合发展研究——以师公戏、南路壮剧、北路壮剧的融合为例
作者:郭珊珊
-
瑶族《梅山图》《梅山经》的多重文化价值
作者:覃德清
-
《梅山图》·《梅山经》·还愿仪式:瑶族三位一体“愿”信仰体系的构建
作者:冯智明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公开平台,如遇信息错误,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