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1 14:19:29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1)

“十五”以来,__州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初见成效,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有力地推动了__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州委、州政府制定了《__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__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__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各级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队伍自身建设也得到发展。全州共有科技管理机构5个;独立科研所2个;29个乡镇配备了科技助理员;全州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35人。

(二)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技进步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结合__州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引进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208项、科技成果156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__州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五”以来,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44项,其中,省级项目55项,州级列项及配套项目289项;项目资金共投入1889万元,项目涵盖了农、林、牧、卫生、生物等大部分行业,一批科技项目已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开始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民族贫困地区科技综合示范项目所实施的优质稻、优质蔬菜、沼气、稻田养鱼、庭院经济、科学养猪等十多个种养业和能源开发示范项目,项目区粮食产量和人均经济收入均突破千斤千元,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取得了较好示范效果。

(三)科学普及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积极组织开展民族贫困地区科技试验示范、科技宣传、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服务及科普阵地建设等科普创建活动,开展科技扶贫,有效提高公众科技素质。十五以来,共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4934场次,受训农民达84.7万人次,印发各类科技、科普实用技术资料10.2万份,共招收省级农函大班55个专业,74个单科班4525名学员,培养了一大批农村能人群体,广大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科技合作交流和专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举办云南__科技展洽会、组织参加云南省科技展洽会和省院省校科技成果洽谈会等形式,搭建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州内企事业单位先后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国林科院昆明资源昆虫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实施的云黄连、萝芙木、咖啡、漆油、木蜡、草果、老窝火腿腿源标准化示范等开发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效果,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产学研结合取得新突破。一期工程10万吨电解锌项目已建成投产,为把兰坪建成部级有色金属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专利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级干部的科技意识不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少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自满意识;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畏难情绪;做事习惯于条条框框、按部就班,缺乏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胆略和气魄;遇到实际问题却一味强调客观原因;浮躁心态、工作不够深入、急功近利;学习理论和业务不够系统,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分析问题粗浅;考虑局部多、考虑全局少、发展理念不强。具体表现为全社会在科学技术的引进、项目的推广上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重视不到位,常常持观望态度,致使一些成熟和适用于我州的科技项目,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亟待增加

按照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__年计划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要增至25084人,从现有人才状况分析,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数只有7251人,人才的需求缺口还比较大。实现增加现有人才总量的目标,特别是高尖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总量提升的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

2、人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我州现有的10635各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数分别为60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07%,副高级职称596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6%,)、3753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5.29%)、627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9.04%),显示出高级职称人数偏低,初级人才基数偏大。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足,目前缺乏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第三产业高层次的金融、商务、法律、外语、计算机、建设

规划等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州严重缺乏大批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划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我州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严重影响,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人才分布亟待调整

从专业技术人才隶属关系分析,州直机关人才量有1229人,虽然只占全州的11%,但集聚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各类从事职业人才分析,教育、卫生人才的数量为814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3.8%。我州是农业大州,各事业单位中农林牧渔人才总数995人,占人才总量的9.02%,占农业人口总量的0.27%,比重明显偏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仍偏低,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总量中,中级以上职称仅占人才总数的31.9%,研究生仅有11人,只占专业人才总数的0.1%;本科学历的有954人,也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8.64%。人才分布不均衡,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在“三次产业”第一线的人才较少,在所有制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单位人才占总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

4、留住人才工作日益紧迫

“十五”期间,__州人才外流严重,主要流向昆明等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出现“流出不流进”现象,高级职称人才流出28人,中级人才流出127人,而调入的中高级职称的人才为9人。

5、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政治边防的影响,__的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受市场经济大潮锻炼的人才较少,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个私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缓慢。

6、人才队伍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

全州人才总数占人口总数的4%,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为145人。

(三)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偏低、观念落后

调查中了解到我州公众科学素养接近零,全民受教育程度只为6.1年。而这其中已含受傈僳文教育人员。因此我州的很多农民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这样,科学普及和适用技术的推广难度大,群众的接受能力也较弱,一些干部群众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依然形成对自然资源,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严重,“靠山吃山、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观念还依然存在。不仅给我州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还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四)我州的各类企业创新能力低

从调查中可以感受到各类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州的各类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客观制约因素多,难有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州工业科技难以发展。

(五)科技工作显示度不够。

科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现“政绩”工程,不少领导对科技工作“口号”重视,没有从人、财、物的资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导致科技工作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显示度。

三、积极推进我州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__“二次跨越”战略支撑体系――“努力构建__部级有色金属基地、部级水电基地、部级多元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样性基地,打造__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进一步明晰科技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推进创新和科技进步发展方面的职责定位,做到紧扣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协调推进持续发展。“强抓农业科技,推动工业科技;强化科技普及,提高科技素质;强化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州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采取切实措施,实施提升我州传统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民族文化保护开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发展领域创新行动。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我州企业的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二)完善我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科技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为科技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理顺政府、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关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和客观要求,把培育我州各类企业创新主体放在优先地位,通过政府政策和科技投入的引导,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2、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基础条件的共建共享。我州属“三江并流”区域,同时又是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种质资源极其丰富,为了更好地了解资源情况,达到有效保护濒危物种,整合资源,高起点开展建设工作,依托高等院校技术支撑,建设一批具有__特色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工程中心,使其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以点带面拉动全州生物资源开发,同时达到科技基础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资源共享、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利用、构建网络科研环境、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整合,形成一个开放高效的科研保障体系,改善区域创新基础条件。

3、加大省院省校和周边国家缅甸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对外开放的力度。组织开展与发达地区的信息交流、人才交流,开展项目开发、基地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工作;积极推动我州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与对外合作方建立长期、深入、有效的合作。

4、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在引导社会投入方面的重要作用,把科技投入作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重点来加以确保,有力保证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重要支撑作用。

(三)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规范科学技术评价活动,减少或避免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倾向,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鼓励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创业人才和科技中介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四)加强科技普及及科技宣传,

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健全科普管理体制,形成政府推动,团体和部门齐抓共管的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农村、社区、青少年,广泛开展解决“学科技难”科普活动,加强科技培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力争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创新。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通过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导向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的形成能力和保护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及社会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州的各项科技法规政策,加大科技行政执法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政策环境。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落实,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科技工作的社会氛围。 四、对策措施

我州作为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州,开展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让科技服务于__经济社会总体布局,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部署,科技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实现科技攻坚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州内和州外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跨越之路。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按照州委州政府科教兴州战略,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宏观管理,把重点放在研究科技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创造保障条件、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上。各级领导要强化科技宏观管理意识,把科技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弱化对竞争性研发活动的具体干预,建立机构完整、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联动的科技管理机制。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揽科技工作全局的责任,统筹区域科技发展,统筹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评价和公众监督机制。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围绕我州重大科技需求,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和合作,学习引进国内外、省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在消化吸收中再创新,结合我州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各类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进步。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投融资支撑体系

要把科技投入作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重点加以确保,有力保证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重要支撑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及各种社会组织加强科技投入,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支撑体系。

(三)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改善科技服务环境

随着科技强州战略的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改善科技服务环境,提高科技服务质量。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我州科技队伍自身建设,完善科技管理服务机构;二是要整体提高我州科技人员队伍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县基本建设投资规划,进一步改善各县科技服务环境;四是出台科技有关的政策法规,围绕科技创新、成果引进、合作、研发、推广应用、特色产业培育等,大力改善州县科技软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建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紧紧围绕我州的支柱产业,围绕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选题指南,加大争取科技计划项目力度,做到思路项目化,项目数字化。按照合理布局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安排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形成“实施一批项目,培训一批农民,涌现一批农村能人群体,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局面。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构建和完善企事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我州的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五)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培养引进科技人才

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培养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条件。

一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机构形成开放、流动、竞争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靠给舞台、压担子培养和凝聚高层次科技人才。通过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数据共享、科学资料提供等多种方式,为各类人才的科技活动给予公平的对待。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二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鼓励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与投资、分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评价科学、运行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

三要围绕科技发展需求,建立多层次人才体系。针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知识集群和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吸引外来高层次人才。引导和支持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形成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保障。

(六)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坚持以人为本,把科学和技术普及工作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竞争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基础工程来抓。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42 —03

引言

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地区的科技进步,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而地区科技实力的评估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有从三大经济区域的空间视角探讨其科技实力[1],有对各省区的科技实力进行研究[2~5],也有从省内地级市角度进行区域科技实力评价[6]。针对江苏省的科技实力评估研究,卢子芳、李炳军等对江苏省于20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期的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分析[7—8],江志堃则对江苏省内各辖市的科技实力进行了研究[9],但他们都是2004年及其以前的科技情况,有必要对江苏省各辖市最近科技发展状态进行再认识、再评估,为江苏省及其各辖市经济科技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区域

江苏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土地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口7869.34万人,经济比较发达,2010年,GDP41425.48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GDP的10.4%, 现辖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和宿迁,共13个市。本文将对其13个辖市2010年的科技实力进行评估研究。

二、 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指标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江苏统计年鉴》。根据文献研究和《2011江苏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我们选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等7项指标作为影响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指标数据见表1。

表1 2010年江苏省各辖市科技实力影响因素指标数据

数据来源:《2011江苏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

借鉴华长明等对中国与各国(地区)科技实力比较分析的方法[10]。选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等7项指标,均以苏州为100,指数化后得出科技实力综合指数En,对江苏省13个辖市科技实力进行定量比较。将表1中的指标数据记为xmn,m=1, 2,…, 7,按表中从左向右顺序代表指数项,n=1, 2,…, 13,按表中由上往下代表各辖市,将选取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等7项指标指数分别记为I1n、I2n、I3n、I4n、I5n、I6n、I7n,各辖市各项指标指数为Imn=xmn/xm7,各辖市科技实力综合指数En= 。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3)

科普出版工作者肩负着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历史使命。优秀的科普作品,可以促进公众更及时、充分地理解科学。

随着公众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关注科普作品的群体不断扩大,然而真正好的科普精品却并不多见。现有的科普作品中,有些选题陈旧,满足不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有些缺乏文采和合理的设计,以填鸭式的知识传输模式,照本宣科地说教;更有甚者,充斥着满纸术语和公众难以理解、搞不清楚的专业内容,让读者望而却步。导致内行人不用看,外行人看不懂或不爱看,是不合格科普作品的通常症状。原因很多:传统的科普出版模式惯性地侧重知识本身的传播,而不注重甚至忽略读者的接受度和阅读感受;科普出版本身不受重视,社会缺乏科普创作人才及其人才培训的机构和环境;科普创作收效低微,少人问津等。

那么,怎样掌握好优秀科普作品出版的要点呢?下面总结归纳为三点。

一、科普出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知识

科普,顾名思义即“科学+普及”的结合。科普的首要属性自然是科学性,因而,怎样强调科学性也不为过。

1.坚持走专业出版之路。作为科普出版人,首先要有甄别科学性的能力,能将伪科学、甚至谬误的书稿拒之门外,将书稿的非科学处加以纠正,这是毋庸置疑的必须遵守的铁律。对书稿科学性的把控能力来自于专业判断。目前,科技出版社的专业编辑一般都具有相关专业的学历,并要求做专业出版。如医学专业出版人,一般具有医学专业教育背景,决定了他们对于医学科普具有相当的把控力。他们的出版范围是医学科普,如果做其他板块的出版,就成外行人瞎子摸象了。反之亦然。总之,坚守专业出版,并严格把关,秉承这种精神是做专业科普出版的前提。

2.不断更新知识。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知识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也是科普出版必须要关注的。在科普作品中,相当一些内容属于落伍的老化知识,这也是不可取的。如,在SARS流行初期,相当多的科普作品宣传用“食醋熏蒸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就是科普知识老化的典型。再如,当前医学科学认为,艾滋病、白血病、前列腺癌等以前宣判“死刑”的疾病,通过规范治疗,基本可以当做慢性病来管理……总之,科普出版人要保持敏锐的视角,尽量做到与科学进展同步,才能起到及时普及知识的作用。

二、科普出版需要提高讲道理的艺术

科普作品的本质是讲道理,把科学知识的道理普及开来,这个讲道理的过程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

1.选题切入艺术:同样的素材,不一样的切入点,效果会大相径庭。科普出版人可以考虑放宽眼界,从热点新闻话题、学科知识的人文背景、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的焦点等多角度挖掘切入点。毕竟科学并不枯燥,每一项科学成果背后的人文背景,都体现出科学精神,并且最终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其中,更容易利用的,就是有关人物或事件。当然,更多的科学研究中并没有那么多可探寻的热点,这就考验科普出版人策划技能了。总之,在出版之初,一定要选准最容易引起关注的切入点,这不能不说是一门艺术。

2.亲民艺术:科技与科普的最大不同点,在于表达形式。科技的表达形式要严谨专业,而科普则要最大限度地把这个形式转化成读者能接受并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化的好与坏,有高下之分,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多数情况下,广大读者偏爱便捷的通俗读物,也就是说,读者习惯轻松阅读、轻快阅读、轻灵阅读,即所谓“轻阅读”。成功的科普读物,应当融家庭味、生活味、现代味、人情味、文学味等“五味”于一体,做透亲民的功夫,方可赢得公众的青睐。

3.更新观念的大出版艺术:在信息化、知识化的新形势下,科普作品的写作、出版都必须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保持开放的胸怀,才能做好科普大出版这个事业。这个观念的更新,应该贯穿在出版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多领域、多方面。例如:提倡创作题材的广泛性和个性化;鼓励科普创作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多元化;提倡创作协作(行业专家+文学家联合创作);顺应阅读潮流,开发多媒体出版,等等。总之,只有与时俱进,提供良好的出版大环境,才能蕴育出好的产品。

三、科普出版呼唤高超的写作技巧

科普创作要掌握一定的创作技巧并非难事。在创作阶段,编辑可以主导科普作者注重以下写作技巧:

1.使用讲故事式的创作手法:通过讲故事的手法来创作科普作品,可以在写作上增加人文成分,赋予作品以生命力。这种深入浅出的表现形式,一方面使内容更感性、情感化,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也能从浅显的故事中说明道理,达到深入浅出的科普目的。故事越生动,越贴近主题,越能从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激发公众的阅读欲望。例如,许多人都看过医学科普专家洪昭光教授的科普书,诸如由于贮存大白菜的故事引发老俩口争论,一位博导与学生之间的争吵等有趣的“段子”,让读者轻松地理解并接受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医学知识。这就是优秀科普作品的魅力,引人入胜。

2.纯熟地运用口语:口语化也是有效拉近读者与作者距离的创作方式,以口语化为载体,更能有效地传达科学信息。还是以洪昭光教授的科普作品为例,他的科普语言技巧纯熟,通俗到老少咸宜,无论读者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都基本能听懂的境界。例如:他在表达合理膳食理念时只用了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总结健康用了四句话:“一个中心,两个基石,三大作用,八项注意”。这种将科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浓缩演绎,让人读之难忘。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4)

1研究背景

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腻、减肥防龋、降血脂、降胆固醇以及一般茶类所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普洱茶被称为“养生之妙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截至2015年普洱市拥有茶园面积达159万亩,年产茶10万吨。在普洱茶的制茶发展起源上,它的技术起点与巴蜀及江南制茶发展处于一个时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云南地处边疆,交通不便,普洱茶区因缺乏与中国主流茶文化的交流而逐渐停滞不前,茶叶加工制造技术、茶文化发展渐渐落后于其他茶区。近代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外来信息的注入,包装和贮藏条件的改善,运输时间的改善,使普洱茶在老百姓中普及开来。[1]普洱茶的不断升温,人们也更深入地去研究,使得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更多地被人们认识,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专利信息是产业发展的宏观表现形式,同样也是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战略性分析情报资源。研究表明,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缩短 60%的科研周期和节约 40%的研发经费。[2]在企业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相关专利信息内容,对于加快科技创新研发、节约研发成本、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的使用及发明专利数量质量的上升,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创新综合能力的关键性指标。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知识产权工作则是科研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备受瞩目的焦点。普洱茶产业是一个传统、健康的产业,专利信息对于茶产业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日益凸显,只有纳入专利保护,才能取得市场独占权,使从传统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步入研发的良性循环。

2研究内容

专利数量是衡量一个区域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及对专利信息重视程度的标准之一,整个行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团队综合实力可以初步评估产区或企业的资源优势。如表1、2、3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987―2015年间普洱茶功能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从1987年的2件到2015年的857件,普洱茶功能专利的增长预示着传统产业开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从表2可以看出,2005―2015年间普洱茶包装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企业的发展、品牌的建立离不开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包装,近年来,普洱茶外包装的改良已经成为普洱茶企业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

将普洱茶传统文化进行改良并加入新时代新元素,这是现代茶企业、茶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的新思路。从表3可以看出,1999―2015年间普洱茶文化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专利年增长率并不稳定,专利申请总量年成长率出现4次负增长。

3结论

普洱茶产业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在时间上出现明显增长趋势,专利技术相对集中分布的企业代表着在普洱茶业内拥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对普洱茶行业内的关键性专利技术掌握较多,科研技术垄断性强,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不同企业所掌握的技术关键点和创新领域有所不同,企业如果能收集整理其相关领域内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学习,并将自己同类的技术进行创新优化,逐步改进成为符合自己企业所需要的专利技术,这将大大缩短科技研发时间并有助于短期内取得突破。具体可根据茶企业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或准备开发的科研项目以确定需要引进的新技术或弥补企业传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漏洞,得到启示并取得技术创新。

4建议

41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1)地方政府应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普洱茶产业相关专利保护体系及奖励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专利技术主体利益。

(2)以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全面落实“13111”工程,缩小区域间创新差距加强对创新发展落后地区的培训宣传教育,组建科技服务小组走向基层服务老百姓,除了提高专利意识外,还可采取宏观指导、加大资助、设立重点示范项目等措施,全面提升普洱市茶叶加工水平。

(3)完善机构建设,促进茶产业标准化生产,使普洱茶生产从原料到加工、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做到有标准可依。

(4)重视科技研究,鼓励创新性产品。以科技为支撑,创新产品,推动普洱茶产业的标准化、功效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加快普洱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为知识创新、技术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42对茶企业的建议

(1)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单靠传统“加工”是远远不够的,明确茶企业发展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2)全面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知识产权文化,合理利用专利信息,要彻底改变过去重成果、轻专利的传统观念。茶产业科技创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专利情报工作和专利信息的利用应该贯穿其中,将专利情报工作合理运用到新产品开发、产业资料收集、对市场竞争情况分析等方面。

(3)企业应建立健全专利管理机构,组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团队,由相关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对企业发展有益专利信息,制定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高度集中、高效能和稳定地指挥科研发展。

(4)加强产学研结合,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备资金和实施能力,便于将知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经济利益,是传统茶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应加强对科研单位、高校等外部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曾忠禄专利情报分析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与技术[J].情报杂志,2006(3):55-57

[2]王嘉,沈金波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J].图书馆学究,2006(11):2-3

[3]陆勤虎基于专利分析方法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王衍专利分析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探索,2012(1):58-61

[5]岑明专利分析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BA公司为例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力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和谐*建设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行动和职责分工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订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

2.根据未成年人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广泛开展课外、校外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等实践活动。要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学家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等科普系列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

4.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结合城市公益设施布局和建设,配套完善青少年活动设施和场所,“*”期间每个县(市)区都要设立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健全市、县(市)区两级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加强以上设施和场所的科学教育功能。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扩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渠道和机会,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5.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少儿科普文艺与少儿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以上由市教育局、团市委牵头,会同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市妇联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绿色证书、科技和创业等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加大对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能力,力争使80%以上的农民能够熟练掌握1-3项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

2.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组建和充实农业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科技下乡、科技赶大集、专家讲座、样板示范、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3.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到2010年,使全市2炖3的县(市)区成为全国、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区,并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园区和基地的示范作用。

4.重点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农村科技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重点扶持一批农技协成为当地产业发展骨干。深化发展农村科普“五个体系”,不断完善从技术推广、培训到生产、销售一条龙技术服务。到2010年,使全市35%的农民加入各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

5.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县乡村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开展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阳光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力争“*”期间培训农民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

6.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依托中小学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培训中心、文化站,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在全市范围建成“一站、一团、一栏、一员”科普网络,即建设乡镇科普活动站、县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村科普宣传栏和村科普员。

以上由市农业局、市科协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2.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把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并作为各类职业考核、鉴定的内容。

3.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期间,力争培训各类职工50万人次以上,其中,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以上。

4.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厂会协作”、“金桥工程”等活动。

5.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市民学校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大对社区公共科普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社区都建成并健全包括图书阅览、教育培训、文化活动等多动能的每万人至少500平方米的室内科普文化场所。

6.加强科普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逐步建立服务街道、社区的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发展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培训科普志愿者,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自*服务;依托各级学会发展服务于社区的科普专家队伍,与社区建立定向的服务机制;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大学的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和教材开发,提高科普大学的教学质量。

以上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委、市总工会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终身学习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建立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学习培训制度。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组织、人事部门在公开招考公务员、竞聘领导干部中,侧重对科学素质的考察,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

2.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带动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要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系列科普报告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各级各部门适时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以上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五)大力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壮大科普讲师团队伍;实施城乡科学教育教师互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推进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互动,建立双方合作共同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3.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加强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各类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进一步增强行政院校和干部学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培训。

以上由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六)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一批紧扣时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国内外市场;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成立科普作品创作组织,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

3.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4.制定落实相关地方法规和规章,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以上由市科协、市科技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七)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1.建立公共科技传播平台,加大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市、县电视台、电台要增设科技频道、科技栏目,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大幅度增加。

2.提高科技频道、科普网站的专栏制作传播质量,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鼓励、支持电视台、电台、报纸等科技栏目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并择优扶持若干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知名科技栏目、科普网站和科普传播机构。

3.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科普文化市场。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传播机构、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书刊、音像制品、教育和游戏软件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推动*市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4.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5.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充分利用网站(页)、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宣传。

以上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市广电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院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制定全市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规划建设市科技馆,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积极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完善四级科普设施建设体系。加快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4级科普设施建设步伐,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一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科技类博物馆,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力争使每个县(市)区都有1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和改造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增强以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3.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

4.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科研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落实所有科普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公众定期免费或优惠开放。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

5.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结合泉文化,突出科普特色,积极培育科普旅游产品。

以上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市里已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市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县(市)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定期例会制度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全面规划、协调、督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及进度情况。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积极开展工作,牵头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会同责任单位研究制订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6)

五年来,全市科协及所属团体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科协指导下,动员和依靠科技工作者,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打基础、创名牌、上档次方针,通过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科协服务行动、荐才引智计划和科普名牌系列工程等主要任务,服务大局成效明显,科普事业持续创新,学术交流取得实效,组织活力充分体现,有力地推动了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兴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市科协“七大”确定的全国一流、全省排头、市直领先目标。

(一)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科协服务行动”推动科技创新。

聚焦重点难点献策解题。20__年起,市科协围绕项目建设、国企改革和“十一五”发展等重大问题,组织各级科协、学会、专家组及科技工作者开展“献百策、解百题”活动,提科技建议1/!/.2万件,立项4千项。其中,市锅炉学会孙键教授的《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建议》,对我市开发利用新能源和降低污染排放具有重大作用,被国家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省委书记王珉同志曾作重要批示;市老科协陆强敏、李宝襄等专家的《吉林市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引起关注。

开展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市科协参加市委、市政府化学工业发展课题组,并形成《加快推进我市化工产业发展综合调研报告》;受市政府委托,组织化工、环保专家,为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3亿元国债项目咨询论证;组织科技咨询专家组为吉恩镍业股份公司、中钢吉林铁合金有限公司、省夹皮沟金矿提供节能报告,为市热力有限公司做日行贷款项目可研论证。5年全市科协系统认证技术合同672份6千多万元。吉冀两省科协在我市召开“金桥工程”、科技咨询工作座谈会,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充分肯定我市科协科技服务经验。市科协被评为全省科协系统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服务活动先进集体,并接受吉林电视台专访。

组织企业科技攻关。组织企业科协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竞赛,通过推广吉化将其纳入技术创新计划并实行课题制经验,效益显著,全市创效15.7亿元,市以上奖励项目1千多项。对此,中国科协专题调研组给予高度评价。总理视察中钢吉林炭素有限公司,称赞科协组织的军用碳纤维项目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致信,感谢吉林江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为神舟系列配套项目。“厂会协作”行动向纵深发展,通过推广一会多厂、多会一厂、多会多厂,吸纳民企、乡企和校企参与协作新模式,市科协所属30个学会与100多户企业协作的项目达到128项,创效2.13亿元。市电子学会与吉林华微电子股份公司协作的电力电子半导体放电管项目为全国优秀项目。市科协2次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厂会协作”行动先进集体;连年被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科协表彰。

(二)实施科普名牌系列工程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打造主题鲜明的科普周品牌。从20__年首届科普周起,市科协每年都根据全市工作中心和群众关注的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周活动。为抗击非典,开展“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科普宣传月;面对中百商厦火灾的沉痛教训,确定“与科学同行—振兴、安全、健康”主题;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启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共建和谐社会等内容,确定相应的科普周主题。20__年以来的5届科普周中,邀请胡启恒院士、欧阳自远院士等50多位著名科学家来我市作大型科普报告。发明家张开逊在吉林医药学院文体中心为7所高校5千多名师生作《发明与创造》科普报告,赢得无数次掌声。全市科协、学会组织的科技表彰、成果推广、科普知识大赛、农民科技节、科普巡展、广场科普宣传、科普艺术团社区演出、命名科普商业街和科普示范店等活动664项。科普周成为公众热情参与和期盼的“亮点”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科教频道及《大众科技报》多次报道,省科协组织各市州科协领导专程观摩。市科协连年被中国科协、省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和全省科普周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创建科普社区。33名专家学者参加市科协社区科普讲师团,经常深入社区举办科普报告、讲座、咨询和义诊,深受群众欢迎。全市192个社区和近9千名科普志愿者,以20个科普示范社区为样板,创建制度、场所、画廊、人员、教材五落实的科普社区。龙潭百人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昌邑莲花靓嫂科普艺术团、丰满社区科普

大学、矫永安家庭科普资料展等科普典型不断涌现。科普老人矫永安事迹获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全国地方科普宣传节目奖在央视播出。龙潭区遵义街荒山社区、昌邑区民主街铁新宅社区、桦甸市城北街东胜社区等社区的科普学校、科普画廊和科普楼道,赢得全省科普工作现场会代表参观后的一致称赞。创建科普社区促进了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文明社区建设。市科协3次被中央文明委、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教进社区优秀组织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

创新农村科普新模式。市科协与网通公司合作,建立存储2800条农科168语音信息和专家热线服务系统,日通话近400次,农民以市话费用获得信息服务,成为我市农村“科技110”。市和县(市)区科协每年都组织“百名专家下百村”和科技扶贫小分队,走村入户现场指导,举办科普大集和实用技术培训班,为农民送信息、送技术、送项目,开展长效科技服务。5年全市农村科技之冬培训5800场,50万农民受训。向农民赠送《农科168语音信息服务指南》和农事科普年历3万多份。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等部门多次表彰市科协为全省“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

市科协组织专家开展进宝山、进江密峰联扶活动,搭建专家、投资者和能手为农民科技服务平台,扶持磐石市宝山乡养鸡业创利3千多万元,培训乡村干部和农民近千人,引资项目4个95万元。今年安排水稻、毛皮动物、食用菌、中草药、无公害蔬菜等方面专家,联扶龙潭区江密峰等5个乡镇,互签长期联系卡。市委人才服务团座谈会6个经验介绍中,4个介绍科协专家联扶。

实施“帮会富民”计划,全市农技协已发展到852个,150位专家包联农技协200多个,带动2万多农户科技致富。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批转市科协、市民政局《关于全市发挥农技协作用的调查报告》。市农技协分别受到市政府、省民政厅表彰,全省农技协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去年和今年,长白山果树协会等4个集体和个人获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50万元奖补。

市科协在全国首创以农技协为载体,构建“菜单式”、“网络式”、“入户式”和三个网络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列全国农村科普工作会议《经验汇编》之首。

拓宽青少年科普途径。创办市少年科学院及5个分院并开展评选小院士活动、组织“挑战上海”科技夏令营、“大手拉小手”和节能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中小学生科普系列活动,建立少年鲁班实验室、机器人活动室、能源测试实验室和英特尔创新思维培训室等青少年科普活动场所,协调社会资源援建学校天文馆、科技馆和部级英特尔求知计划试验基地。2次承办全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组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技艺术、机器人大赛及学科奥赛连获佳绩。市科协2次被、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市科技馆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全国第五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第九届“智力七巧板”竞赛优胜杯及国际爱护动物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夯实科普工作基础。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协调成立全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制定《科学素质纲要》贯彻实施意见和领导组工作细则。创建村级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推广员,培育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县区乡街和科普带头人,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李家村、桦郊乡东柳树村的“一站一栏一员”,被全省科普工作现场会确定为全省典型模式;继丰满后,蛟河、桦甸相继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县;无公害蔬菜种植专家黄明荣、养鹿专家董焕财被聘为中国农技协专家组成员,4千名农民获省科协、省人事厅认证的专业技术职称。创刊发行《江城科技》报400万份,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市十大优秀内部刊物。《人民网视频吉林市》、《大众科技报》依托《江城科技》报设立工作站。开通《江城公众科学网》并连接市政府网、中国公众科技网、中国科普网等网站,开通网上科普、学术活动和网络会议等。通过科协科普经费投入、企事业援建和市场化运作等多种途径,投资500多万元,建设科普画廊430个2360延长米,提前4年完成省下达我市“十一五”科普画廊建设任务。吉林、天马出版社出版市科协主编的《现代科学技术abc》、《十一五发展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新农村探索》等书近万册。制作《江城涌动科普潮》、《168科技致富好帮手》等10部电视专题片。

我市科普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市科协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次被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评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三)实施荐才引智计划,拉动人才兴业战略。

学术周成果丰硕。20__年起,连续举办两届学术周,主题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首届学术周主题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创业、创造”,举办谋划“十一五”发展,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学术论坛。第二届学术周主题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举办“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学术周期间,组织科学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生态花园城市、油页岩开发利用和工业锅炉无烟排放、绿色农业与食品安全、新农村建设等学术论坛及中韩国际鹿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生物制药技术、中美专家心脏病学研讨会等160项,40位外国专家讲学交流。《大众科技报》予以报道。5年评选优秀论文1千多篇,9次组团参加国家和省学术年会,承办省第四届学术年会电子信息技术专场。市科协连年被省科协评为全省科协学术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引智成效明显。组织实施“引进海外智 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向中国科协申报中钢炭素投资520万元的“特种炭素材料改造工程”、铭山机械“数控机床培训基地”和“蓝莓果树种植基地”3个“海智计划”项目,已进入评审阶段。组织全日本中国人博协5位博士与吉林大仝数码有限公司、东北电力大学开展计算机产业交流并为客座教授。联系发明家张开逊研究员、医学科学家顾方舟教授、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博士等科学家为北华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客座教授。联系中国工程院化工与冶金学部主任周廉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王泽山院士回吉林一中母校,并为我市经济和科技发展献策出力。

举荐人才,反映诉求。建立4千多人才信息的专家人才库和3千多篇优秀论文检索系统链接市科协网站。评选3批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和青年科技奖。2人为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技奖。受理科技工作者500多件。《科技工作者建议》、《市科协工作信息》、人大政协议提案,反映意见和建议144件。中国科协确定我市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中心城市和医疗卫生领域2个站点,可以使我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反映到中国科协直至中央最高决策层,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在创新创业、职称评定、专利申请、学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申报等事关科技工作者切实利益方面,各级科协主动理顺关系、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市科协开辟了科技考察途径,多次组织科技工作者赴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考察交流。

二、基本经验与问题

五年来科协工作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必须争得党政重视。市科协经常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建一,原市委书记田学仁、朱忠民、矫正中等领导同志也多次听取汇报,参加活动和会议。市委分管副书记和有关副市长多次到机关现场办公和基层专题调研。市委20__年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科协工作领导的意见》,规定党委政府讨论科协工作制度、科协负责人担任人大政协常委,科协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科普经费和物质保障等。市委督察组10天督察36个党委并由市委办公厅20__年2号文件通报督察结果。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协工作更加重视和支持。事实说明,只有积极争取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才能确保科协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必须参与全市工作大局。全市各级科协在做好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等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承担党委和政府安排的中心任务。5年9个县(市)区科协直接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突破25亿元。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市科协抽调党组成员赴上海7个月招商6项14.2亿元。美国能源与环境中小企业园建设项目,奥地利安德里茨公司、上海苏泰投资咨询公司、肯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继投资和签订协议。联系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记者采访市领导和企业。在全市中小企业联络员工作会议上,市科协介绍帮扶清华大学技术中心在我市创办的吉清科技开发公司经验。与有关部门开展“创业援助行动”,促成部分失业人员再就业。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获表彰。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15”中百商厦火灾善后处理任务,遇难家属赠旗致谢。实践表明,只有主动融入全市工作大局,科协才能真正做到有为有位。

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实施《关于加强和完善全市科协及学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导18个企事业、高校和30户民营企业成立科协,新建学会15个,企业科协研究会会员发展到78家,乡街、村和社区科协科普组织组建率达89%。形成以市少年科学院、科学实验室和科技示范校为基础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2期全市科协系统干部培训班460人次受训。全省科协组织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制定《机关政务管理细则》,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实行无纸化办公。实施市科技馆全员竞聘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机关党总支连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市直先进,“先进性教育”经验被中央试点简报转发。党组连年被市委确定为政绩突出领导班子。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全国人大常委、国家信息产业部原部长吴基传率全国人大《科普法》调研组、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徐善衍率全国政协科协界部分委员,中央党校培训班学员社会弱势群体问题调研组等来吉调研,《大众科技报》长篇通讯《开创科普新天地—吉林市科普工作纪实》和《今日摇橹人践行“三个服务”》,赞誉我市科协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科协“七大”上,为市科协获得国家人事部、中 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荣誉颁奖。

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科协重视与关怀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专兼职干部团结奋斗的结果。值此,我以此次代表大会的名义,感谢一切关心和支持科协工作的人们,向广大科技和科协工作者致敬!

此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科协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在更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推动我市实现总量翻番方面要再加大工作力度;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普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仍需不断探索创新;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内容、手段和方式仍比较缺乏,组织管理体系有待改进和完善;面对日益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科协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今后五年的目标与任务

今后五年全市科协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三服务一加强”要求为指导,坚持促联合、建平台、增实力方针,打造科学决策与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与科普资源共享、学术交流与服务科技工作者三大平台,使科协成为党政决策重要智库,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高地,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主要力量,为三年总量翻番、五年全面振兴提供科技动力。重点任务是:

(一)搭建科学决策与科技服务平台,助力实力吉林市建设。

以建立域内外院士专家在内的市科协专家委员会及专家项目库为基础,健全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发挥科协学科专业集群化、人才智力密集化、组织网络社会化优势,围绕高新区、经开区和四个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石化、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轻纺、机械、建材、医药、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并形成集群,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交流合作、科技攻关、技术服务。

重新启动“金桥工程”,构建“厂会协作”学术技术服务平台,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作机制。企业科协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目标,开展比专业水平和技能、比员工科学素质、比创新思路、比合理化建议、比技术专利、比科技成果转化等“讲比”创新活动。

争取“院士专家企业行”到我市更多企业“会诊把脉”,并与院士专家长期合作。以市科协与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协作关系为突破点,广泛联系海外科技团体,开展技术和管理考察、培训、引进及项目合作,扩大“海智计划”成果。

(二)搭建科学普及与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助力魅力吉林市建设。

完善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吉林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主题,协调相关部门,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技艺术、机器人大赛及学科奥赛和科技传播行动;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推进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继续创新科普周等科普名牌。发挥科技场馆公众科普主阵地作用,指导生命科学馆、水电博物馆、水电工业科普游、雪花啤酒工业科普游、青少年天文馆、“四位一体”无公害蔬菜园区、农村科普实验培训基地、少年科学院分院等完善社会化科普展教功能,促进科普与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相结合,制定行业科普规划,建设一批行业科普基地。开展地球日、环境日、电信日、诺贝尔科学奖公布日等主题科普宣传。开展“健康快车行动”等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讲师团、科普艺术团和科普志愿者3支队伍建设,促进市民科普学校制度、师资、场所、画廊、教材五落实,资助科普图书、挂图、音像制品创作,推动“江城公众科学网”、《江城科技报》、农村远程科普教育网络等科普基础建设。办好城乡科普画廊、科普报栏和科普公益广告。科普画廊建设工程实现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和街道社区。

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完善科技之冬活动、帮会富民计划及农科168语音信息服务系统,探索形成农民远程科普教育体系,扩大专家联扶乡镇范围。60%的村实现“一站一栏一员”。提升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质量,更多获得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

(三)搭建学术交流与服务科技工作者平台,助力和谐吉林市建设。

创新学术周、博士论坛、专家论坛等学术活动品牌。支持学会和基层科协承办全国和国际性学术活动。继续做好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工作,建立科技专家“季谈会”制度。组织科技工作者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形成有关科技科普方面高质量议案提案,参与科技立项、专利申请、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探索维权新途径。

实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彰和宣传计划,完善优秀青年科技专家、青年科技奖、优秀学术成果奖、小院士奖评审制度,规范上级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和科技奖励推荐程序,续建专家人才库和优秀论文检索系统。

建设科技工作者“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抵制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端正学风,净化学术环境。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7)

外科学总论(以下简称“外总”)是外科学的基础,外总既要培养医学生的无菌观念、操作规范,也要向医学生传授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因此,外总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医学生的基本外科观念甚至是今后的外科生涯。如何提高外总的教学质量已经被越发重视[1]。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腹腔镜手术作为外科学的一项先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因为手术是在腹腔镜下完成,所有操作细节都能够被清晰地录制下来。借助全国各地学术交流的腹腔镜手术视频以及各种模拟手术设备,年轻医师已经可以不再受限于本地区的水平,能够接受最先进、全面而且毫无保留的培养[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利用自身优势,将腹腔镜手术视频应用于医学生的外科学兴趣培养、外科学基本技能培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纠正与提高。本文即从这3个方面进行论证,探讨腹腔镜手术视频在外总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1外科学兴趣培养

外科学的最基本目标是教会医学生如何看病和做手术,同时,激发医学生的兴趣,是保持该职业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的关键。在现实中,板书与幻灯片、回答问题等方式都难以将外科手术向医学生讲解清楚,即便是一些简单的手术,因为描述的文字枯燥、抽象,手术图谱不连贯,都难以让初学者掌握,反而适得其反,让其感觉难度太大,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腹腔镜手术视频则不同,可以具体、直观而连贯地描绘出每种手术,给医学生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能够极大地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让其保持不断学习的激情。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简单腹腔镜手术的视频,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过去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了交流互动、讨论热烈的课堂,医学生课后普遍反映教师授课令人满意。

2外科学基本技能培养

传统的外科基本技能包括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技术。事实上,对各种解剖结构的辨认能力也应该属于外科学基本技能范畴,因为,外科手术的第一步就是在复杂的人体中辨认出解剖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应用这些技术完成手术。因此,外总教学既需要教会医学生各种基本操作技术,也要教会其辨认解剖结构的技能。在各项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当中,外总教师借助腹腔镜手术视频可以轻松地讲解这些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虽然切开、止血、结扎、缝合都是借助各种操作钳及器械完成的,但事实上,其操作原理是相同的。对照腹腔镜手术视频将每一种操作拆分,使医学生较容易地理解原来动手示范教学中看似复杂的每一个动作。因为每名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不同,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应用视频展示,最明显的改变是原先需要反复多次由带教教师示范后所有医学生才能掌握的动作,现在医学生掌握的速度及准确度都得到明显提高[3]。而对于解剖结构的辨认,医学生在基础医学的课程教育阶段都已经历过系统解剖以及局部解剖的培训,这些解剖课程教学所应用的都是尸体标本,与活体的解剖结构存在色泽、质地、长度、形态等各方面的差异[4]。而腹腔镜手术视频能够清晰地记录手术操作所涉及的各种解剖结构,外科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截图,将鲜活的实体解剖与尸体标本进行一一对照,有助于让医学生从以往的尸体解剖过渡到活体解剖。当然,因为人体各种解剖结构都较为复杂且存在差异,期望通过视频截图就让医学生具备各种活体解剖结构的辨认能力仍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通过这样的尝试,医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解剖课程教学方式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便于记忆。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8)

年初,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行风工作责任制,调整了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进行了专项工作部署。此外,根据“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把行风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季度进行讲评,增强了领导抓行风工作的责任心,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行风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

本着“双公开”的原则,对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部门职能、工作职责、办理指南等,一律实行“双公开”,并及时进行补充、更新。要求“简单问题立即办、复杂问题限时办、重大问题限期办”,做到件件有落实、有反馈、有回访,使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达到100%。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实行领导干部“述廉”等制度,做到指导监督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力求实效,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局领导干部积极参与到行风、作风和党风建设活动之中,主要领导总抓,分管领导主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合力抓,做到抓好本级,带动下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身作则做示范。

为确保行风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我局十分注重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内部管理机制。对科技各项业务的开展,局班子成员定期进行通报分析研究、查找管理漏洞;对专业性强的各类科技经费资助工作,实行局班子成员初评、省市专家小组估评、区领导或区评审委员会复审等机制。二是强化内部监督。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一名副局长负责财务审批;对局机关的行风情况定期进行督查、讲评和报告等。三是建立行风情况征询调查制度。局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服务单位征求意见、及时查找问题整改。对科技经费资助评审会、重大科技、科普活动等都能主动邀请区行风评议员参与指导监督;对较大的物资采购都能按程序报批、区政府采购或内部组织招标,有效确保科技资源公开、公平、公正地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局的行风建设。

二、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五个结合

年初,区科技局党组对照区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1号文件《关于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的通知》,按照局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年度意见,专门安排三天时间,采取党组成员轮流辅导报告的形式,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先荣在学习辅导报告中,要求科技工作在全面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上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技工作的正确思路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二是科技工作要把建设创新型城区作为奋斗目标。三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城区竞争的新优势。四是要把科技惠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科学技术更有效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五是要全面落实十七大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科技局在学习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组织全体干部赴各联系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开展主题宣传实践和科技服务月活动,把编印的《科技政策汇编》及时地送到科技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手中,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技服务活动引向深入、落到实处。

另外还结合实际,通过上党课、听报告、办培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学习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省、市委有关解放思想大行动的文件精神,学习现代经济、科技和法律知识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有效地将我局工作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党风和行风”活动的要求上来,保证了活动的开展和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廉政服务,注重区域创新

今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工作的新方针,围绕全区“南有CBD、北有新天地”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与现代服务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自主创新机制,在行风建设方面,十分注重廉政服务于科技、安商稳商于*,扎扎实实确保我区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并在建设省科技强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加强综合协调管理,推进区域科技进步

一是成功创建了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主要领导的直接参与下,我区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十七个部委联审;2月26日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填补了全市空白,成为全省首个纯城区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10月18-19日成功地承办了2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和全国第六届部级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邓楠等30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展开了一场理论强、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广泛的高层与基层相结合的学术交流。

二是筹备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10月10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大会,对我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出了部署,并对*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浙江传媒创意产业园进行了授牌。

三是完成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召开了全区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考核会议,部署了*区20*年科技进步目标,并将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区委组织部,顺利通过了*市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实地考核。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组织产学研合作。开展创新载体调查,指导10家企业申报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有3家被批准为市高新企业研发中心;组织*金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加浙陕暨*西安创业创新合作洽谈会,与西安交大签订了共同开发海域机械航拍系统协议。组织*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浙江省第六届科技成果交易洽谈会”。10月,我区又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日报分别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

二是指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创新计划132项。目前,有36个项目列入市以上科技发展计划,其中: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获得500多万元专项资助,8个项目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有7项科技成果获20*年*市科技进步奖,2项科技成果被市科技局推荐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评审。

三是专利申请、授权双增长。帮助*新源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华东水利勘测设计院等2家企业申报市级专利试点企业,并通过了评审。组织*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13个产品参加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的20*年工业设计大奖赛。对获得240个专利授权单位或个人,按照科技政策兑现了25万元专利奖励或补助费。1-9月,全区申请专利862件,同比增长18.73%;专利授权595件,同比增长26.60%。

四是科技服务取得新成绩。1-9月,区科技局会同各街道、部门共同引进科技企业154家、注册资本19823万元,科技类中介机构119家、注册资本4966万元;认定技术合同702份,技术贸易额1.27亿元。网上技术市场已征集技术难题34个;产学研签约2项,签约金额220万元。发展科技信箱会员单位93家,吸收二级个人会员和信箱管理员345人。

五是开展了区级研发中心认定工作。目前已对8家企业申报的区级研发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

(三)集聚区域科技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依托*市创新创业新天地,引导企业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目前,园区已引进电子信息和科技孵化企业31家。

二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培育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9家。指导原有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做好重新认定的准备工作,全省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示中,我区15家企业榜上有名。最近,7家企业成为全省第一批按新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9月,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96.94亿元,同比增长18.42%。

三是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同比增长。新培育*赛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成为省级软件企业,全区省级软件企业累计达25家。1-9月,列入市信息办统计的软件与信息港备案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74亿元,同比增长31.42%。其中,软件产品销售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20.81%。

四是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争取*市第一单创投引导资金300万元,我区配套300万元,吸引市内外风险投资公司跟进出资3000万美元,支持*畅翔科技集团创办“畅翔网”。我区浙江和平钢铁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钢铁网)、浙江易合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商网)等企业成为*市重点扶持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五是孵化器建设上新台阶。区科创中心完成了搬迁工作,在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了孵化器基地,全区孵化器面积扩大到5600平方米。1-9月,新入孵企业12家,区科创中心现有孵化企业80家、注册资本8205万元;孵化企业实现总收入6637万元、利润115万元、上缴税金241万元。浙江工大盈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表彰为*市科技创新十佳科技型初创企业,区科创中心被表彰为*市科技创新十佳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围绕创新型城区建设,大力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一是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组织有创新的科普活动。1月23日,召开了区科协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将组织有创新和特色的科普活动作为全年重点工作,动员全区学协会和科技工作者投身到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区活动中。3月,召开街道、部门科技助理员和科协秘书长会议,布置30项重点科普活动项目;要求各单位组织一批有创新的科普活动。4月,召开全区科学素质暨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部署了20*年的科学素质暨科普工作。6月,组织30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座谈、体检疗养,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委“两个”文件精神,参与企业研发活动。

二是围绕科技活动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5月17日-23日,组织开展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区”为主题的20*年科技活动周暨科普宣传活动周活动,并与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联合举办了开幕式。组织开展了节能环保科普活动、网上奥运科普知识竞赛、科普知识进工地、健康科普进社区大型公益义诊活动、创建绿色节能型校园科普宣传展示活动和崇尚科学反对大型图片巡回展等

三是创新科普阵地,拓宽科普渠道。首创了社区科普庭院、科普老年食堂,科普设施进机关、科普知识进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载体,通过区政府大楼楼层电梯口液晶电视、食堂内安装大屏幕液晶电视定时播放科普知识,为社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全区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共开展重点活动140余项。

四是深入宣传动员,科普日再现科普热潮。9月21日晚,浙江省、*市科普文艺进社区活动暨*区20*年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在*区石桥社区举行。科普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和科普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近2000名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国家一级演员的独唱、省科普艺术团的杂技、魔术、*科普艺术团的群口快板和科普知识有奖竞答等节目精彩纷呈;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小夏和李晶的联袂主持令居民喜出望外。全区在科普日期间共开展重点活动105项,生动而有效宣传了今年全国科普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题,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与好评。

五是整合科普资源,扩展科普品牌。全面开展了百场科普讲座、百场科普电影和百场科普文艺演出进社区及企业、百团科普旅游进科普教育基地、百幢科普楼道示范工程和百座科普画廊画板展等“六百”科普活动,探索科普市场化运作机制,培育一批科普中介机构,深化“六个一百”宣传活动。加强科普农贸市场管理,努力打造科普庭院品牌,深入开展创建省市级科普示范社区活动。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9)

收稿日期:2001-04-16

作者简介:张晓峰 (1973-),男,河南周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教育政策的研究。

当前,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台湾与祖国大陆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由于同属中华民族,二者在文化背景、社会心态等方面具有颇多的相似性,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目前的学制

台湾自1968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分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学生初中毕业后即面临分流,进入普通教育体系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普通教育体系包括普通高中、大学和研究所。普通高中修业年限三年,以“发展青少年身心,并为研究高深学问及学习专门智能之预备”为宗旨。大学指的是本科层次的大学及学院;台湾《大学法》规定,大学教育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它是通过在大学或学院里设置研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中心和有条件的学术研究机构也可以培养研究生。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包括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研究所。高级职业学校属于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它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高级职业学校以分类设置为原则,以“养成健全之基层技术人才”为目标。专科学校,即专科职业技术学校,它以“教授应用科学与技术,养成实用专业人才”为目标,它也是分类设置,并且按不同入学资格分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二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对象为公私立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公私立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五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以“教授应用科学及技术,养成高级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分二年制、四年制。二年制招收专科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四年制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合格者。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专科学校在台湾全部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体系不存在专科学校。第二,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在职教体系称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在普通教育体系称大学或独立学院。第三,和普通教育体系一样,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也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硕士和博士。

二、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同祖国大陆一样,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台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由于受传统士大夫观念及文凭主义的影响,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并不被家长、学生及社会重视。当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大都会优先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就读,只有当不被普通高中录取时,才会考虑进入职教体系。职教体系的学生因此常被形容为“多数的弱势”,即空有较多的人数,却是个弱势的团体。

世纪之交,围绕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的职教体系,台湾有关方面作了多方面积极的探索。

(一)完善教育体系,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

现在,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一般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些措施,以便让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学生也有完善的升学渠道。这些措施主要有:

1.扩充本科层次的职教招生规模,把办学绩优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如1995年,技术学院只有7所,而截止到1998年8月,已有18所专科学校顺利改制为技术学院。

(二)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

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湾当局修订了《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此外,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过去,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往往被视为“" 二流的教育、次等的选择”。现在,由于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甚至有部分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回头报考二专,以求获得一张职业证照,习得一技之长。

(三)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性色彩,与终身教育相结合

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教育的含义,除前面提到的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要兼顾升学与就业外,还在于它与终身教育的结合,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此,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作了如下一些调整:第一,对于职前教育,在教学上采取“直达车”的设计,使学生毕业直接升学或就业;对于在职培训,在教学上采取“区间车”的设计,为公民个人随时返校进修创造条件。第二,在入学方案上做到多元化。除原有的四技二专联考外,像学校推荐、申请入学、行业推荐甄试等入学方式都在积极地试办。第三,规定在职人员的入学考试,依据其职业证照及毕业后工作年限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如丙级证照在专业科目总分的基础上加上总分的5%,乙级证照加10%,甲级证照加15%;就毕业后工作年限的长短而言,毕业两年以内的不加分,毕业三年,在总分的基础上加分3%,毕业四年加4%,以此类推,毕业年限最高加分无上限。

三、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在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今年“两会”上也有代表指出:我国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的现象十分突出。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其相当的合理性及现实基础。然而,8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的职业技术教育,自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势头锐减。其表现一是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剧减、生源质量下降;二是“新高职”同样也存在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等问题。

这其中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但笔者认为:终结性的职教模式和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相悖,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这说明,宏观教育政策已经为终结性职教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机遇。

借鉴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应以“改革终结性职教模式,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出发点来完善祖国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一个和普通教育相互衔接、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融为一体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行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制度,确认普通教育文凭与职业技术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贯通和衔接的教育体系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之间,虽然它们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由于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可考虑举行高中阶段的毕业会考。会考内容为高中阶段的文化课,会考参加对象为上述高中阶段的毕业生。通过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即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从而建立起中等职业学校文凭与普通高中文凭之间的等值关系。规定只有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才能参加当年或以后各年的高考,从而实现高考报名的社会化;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社会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报考普教体系还是职教体系的大学。

(二)改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在衔接方式上,把入学考试制度作为主要方式,同时辅以保送生制度、用人单位推荐等。入学考试采取“3+X”制度,“3”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以此成绩作为入学的主要标准;“X”作为入学的参考标准,具体内容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它既可以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是某一门(或某几门)与所报考类科相关的专业科目的考试,也可以是职业技能测试。为了有利于高职院校招收到适合自己的学生,也可试行若干所高职院校举行联合考试的方式。

为了使职教目标在就业的基础上兼顾升学,使中职教育也成为培养较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预备教育,必须做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这种衔接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制等方面。首先,考虑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专业性、就业性,教学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养成。为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在职教体系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规定获得不同层次证书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时享有不同的优待,如给予一定的加分、免于技能测试或专业科目考试等;同时,切实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及就业预备制度,使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者更易于在社会上就业。其次,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和将来进修的需要,中职教育还要注重语、数、外等基础性、工具性学科的教学,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现有“新高职”终结性教育模式,形成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首先要突破“新高职”办学的专科层次限制,鼓励部分院校试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考虑到普教体系中原有的高等专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把这些专科学校全部转入职教体系,并将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第三,大力发展包括本科层次在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第四,创造条件使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能和普通教育体系学生一样有接受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的机会。只有形成一个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完备体系,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才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于LEVEL5B相吻合。我国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与LEVEL5B相当的职业资格标准。这也是我国面临加入WTO,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四)职业枝术教育的改革要着眼于与终身教育的衔接和融合

终身教育将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该体系中,任何一点上的教育都具有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机制。现代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配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可考虑:第一,职业教育要做到把职前教育与在职进修、培训结合起来,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第二,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施自学考试制度和成人高考制度。第三,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毕业文凭之间建立一种等值互换关系,在社会上树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如规定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上若干年的工作年限,即相当于取得相应层次的毕业文凭,也就是获得同等学历。第四,规划多元入学方案,规定只要取得相应的毕业文凭,不管是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抑或是同等学历者,都可以参加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根据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工作年限,在入学时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这样,公民个人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形式取得的毕业文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从业年限都能得到承认,并作为公民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或取得新职业的起点。

至此,祖国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可设想如图1所示。

总之,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应围绕着构建一个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的开放的职" 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既能顺应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又能满足公民个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既能满足公民个人现时的接受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公民在职进修的需要。我们相信:这样一个立足于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一定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张凤莲.亚洲“四小龙”教育制度与管理体制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94.

[2]林腾蛟.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术报告集(第二辑)[C], 2000,(3).

[3]高教信息[N].中国教育报网络版,2000.3.8.

[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1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普通高校对信息化相关专业培养趋之若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它是以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信息及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与服务所需的人才培养的专业。目前,各普通高校培养方案的制定都要参照教育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录的要求,在符合教育部下达的专业培养总体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来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一、结合普通高校办学特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的历史较短,各高校教师所拥有知识结构的不同以及对该专业理解的不同,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重点大学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上,应有所不同。因此,普通高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上在与教育部下达的专业培养总体方向和目标保持一致性前提下,更应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保证地方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合理设置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之根本。其中,课程设置状况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体现了知识、能力、市场和未来四个方面的导向作用。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在于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依据专业培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设计一套最优的课程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方向和目标,又满足信息时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多方面的需求。

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应当充分理解和把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教育部在下达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时,曾明确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据此,普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主要包括: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外语课程、计算机与网络课程。文化基础课程是基础,专业课程是核心,计算机与网络课程是主要技术支撑手段。很多学校忽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分强调计算机和软件等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这样会导致培养的学生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但又不能真正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相媲美,这样会使该专业的毕业生陷入技术误区。

课程设置要尽量结合本校特色优势学科,满足地方建设需求。专业课程中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要反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可设置信息管理学、运筹学、信息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等课程;选修课程设置中,要根据本校自身优势学科开设相关课程,如带有化工行业背景的学校可开设化工原理、化工生产运作管理、化学工艺学等课程,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为企业节省后续培养成本。在课程设置与制定中要认真听取企业和行业专家意见,对课程结构、比例、学分、内容衔接等方面进行推敲,力争做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管理科学知识相统一。确保在课程制定方面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形成更完备的教育课程体系。

三、走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办学模式

人才培养的起点在高等学校,人才的使用在企业。通过二者合作,能很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在校企合作中,可从共建实训基地入手。将教学从课堂上延伸到企业管理一线中,按照企业的真实需求,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很多学校花费了大量精力与财力进行了专业建设,但由于行业技术的不断变化,原有专业教学远远滞后于现有的市场需求。高等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正是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各自优势,学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符合企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标准。这对于解决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进行校企合作后,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组织相关专家、教授、教研室老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另外,还可以通过外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专家的方法,对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益的补充。

四、自我创新发展能力的培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该专业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这就要求该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强一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本科生导师制的活动中,针对“拔尖”学生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优创”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教师努力为他们提供创新训练环境与条件。“针对性”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挑选学习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开展“针对性”培养,对其理论学习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在创新能力培育中,高校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校园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正以其资源丰富、资料搜寻快速和圈子互动等特点逐步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主要来源。网络在学生的学习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总之,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人才的应用型。培养模式的选择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保证学生有较好的实践技能及较强的自我创新发展的能力,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篇(11)

一、科普活动场馆是一项必备的科普设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各地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他们都有这样的共识:科普场馆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客观需要,是科教兴市、发展科普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需要;是地方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为提高自身科学技能,接受再培训教育学习的需要。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人类自我发展和前进的重要一环,是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国力增强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实现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我党的重要建国方略、“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普活动中心的建成,将极大地提高我市的科技教育水平,保持我市在科技、科普、科教等诸方面领先地位的形象,与我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相协调,将为提高我市市民科学素质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市出现了象“__功”等组织的活动,这与部分人不明白科学健身的道理、盲目迷信密不可分,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危害国家,这一事实教育我们,不仅反映了我们在世界观方面教育不足,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普及自然科学组织方面的欠缺。因此,加强科普教育、提高民众素质,已十分迫切,这也是我市科普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目前我市科普设施相对落后,难以完成其所承担的繁重的科普任务。因此,我市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科普活动中心正是顺应其时。

国际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建造科技馆的历史较长,普遍都有国家投资、国家管理,是公益性的科普设施,对提高国民的科技教育和科技意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国民从小就在科技馆接受科学学习、科学实验的熏陶,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因而国民的科技素养普遍较高,对国家科技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和储备了大批优秀人才。比如我国的近邻日本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科技馆,如东京的科学技术馆、上野的国立科学博物馆、仙台的仙台市科学馆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馆的建设,各地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如广州市的科学中心,占地600亩,投资人民币19亿元,正在建设之中;广东省的东莞市科技馆投资人民币3亿元,布展费另加投资人民币9000万元;哈尔滨科学技术馆,单购置展品就达20__万元人民币,这里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无论国际、国内,各地方政府都对科技馆的建设不惜投入巨资,十分重视。考察国内外科普馆建设的普遍情况,结合我市实际,建议我市科普活动中心应主体建筑独立或相对独立,要有超前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影响力,在地县级市中具有领先地位,争创全国一流,成为我市又一座标志性建筑。

二、__市科普活动中心建设的方案和要求。

中国科协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下达的编制任务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作为科技馆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标准》(简称)中第四条指出,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根据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公益性展览教育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设施。科技馆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实施科普展览及相关的社会化活动,传播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和知识,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亲自体验和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增强公众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科技馆的建设应充分体现社会公共利益,适应科技馆工作任务的需要。

1、根据《标准》,以及到2020年__市人口150万人设计,展览馆类型设定为综合馆,其建筑面积设定为15000平方米的中型馆。作为苏南发达地区的市级科普中心,它除具有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交通、服务等一般,还应突出人在展示中的参与性、操作性,使人、展有机结合。这种方式能激发参观者的兴趣,消除对科学现象和新技术的神秘感,从而领悟科学知识的真谛,加深参观者的学习印象。同时在突出展示功能的前提下,还应把科技与当地企业的发展展示给参观者,结合__实际,展示__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的魅力,让参观者深刻了解科技对企业发展和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馆舍选型、展厅布置、设置要有时代气息;展品要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少量展品最好能与国际同步,要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展品选位要布置合理,便于观众参观。

展厅设置,根据__市实际情况,可设置澄江科技产业展厅、古代科技展厅、基础类科学展厅等,要选择具有代表性,主题突出,便于人们了解的热点展品,同时具有代表我市特色的专业要有专厅或有要有适当的预留展位。

科普活动中心要有收集、整理、编辑、创作科普影视资料,为社会提供宣传最新科技成果、动态的能力。

科普活动中心设置的报告厅、培训中心、服务设施应适合于我市的科技科普活动,具有接纳中、小型国际、国内科技交流,组织科普人员培训和举办专题科技培训的能力。

办公、配套、安全、防火、空调、卫生、通讯、餐饮设施等标准应按照《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达到国内同级展馆先进水平。

2、科普活动中心的展厅及布展。

科普活动中心的展厅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常设展厅、特色展厅、阶段性展厅、独立专用厅、报告厅、培训中心、配套业务室和管理人员

办公室。(1)常设展厅

展示古代传统科技、现代基础科学,包括力学、机械、电、磁、光学、医学科学等。

(2)特色展厅

展示我市企业科技发展、产业发展、当代高新技术、信息航空、航天等。

(3)阶段性展厅

即为预留展位厅,根据我市每年的科技中心工作和国家省市特定要求使用。

(4)独立专用厅

即4d电影(或穹幕演示厅),演示人造星空或球幕影视技术等。

(5)报告厅

可容纳500人,配有影像投影、扩音,同声传译等设备,用于国际、国内会议交流。

(6)培训中心

设置若干教室,教学设施齐备。

(7)配套业务室

闭路电视、计算机管理、卫星接收、声像制作、资料档案、制作维修。

(8)管理人员办公室

3、展厅的规模

新建科普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为四层,合计15000㎡。

a、常设展厅5000㎡

b、特色展厅4000㎡

c、阶段性展厅20__㎡

d、报告厅500㎡

e、4d影院(或穹幕演示厅)1500㎡

f、培训中心教室和办公室等20__㎡

4、展厅的设备和展品

(1)设备及辅助设施

卫星接收设施、闭路电视系统、声像制作设备、计算机管理系统等。

(2)电影及天像设备

购置4d(或穹幕演示设备)影像设备等。

(3)公用工程设备

电力设备、消防系统、暖通及通风制冷等设施系统。

(4)展品

计划展品200~250件套,主要购置经典展品。少量可向国外采购。

(5)交通及通讯设备

按照需要购置客货车、公用电话、传真、微机等。

5、科普活动中心的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科普活动中心面向社会公众,是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机构,参照全国科普场馆的设置,应按事业类单位管理。行政关系归属市科协领导。所需经费按全额或差额预算。科普中心实行新的管理机制,馆级领导由上级主管部门按干部管理根据和规定任免,员工采用劳动合同制,干部实行聘任制,围绕中心工作定岗、定编、定机构、后勤工作依靠社会服务部门完成,确保中心优质高效服务于大众。(具体可参照《标准》)

科普活动中心建设是提高我市全民素质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其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从项目的内容和投资规模看,作为科普活动中心比较合理。本项目的实施必将会为我市新一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无论是从提高人的素质还是提高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水平看,科普活动中心的建设意义都是深远的、重大的,其社会效益将十分显著。

市科普活动中心的建设内容庞杂,既有通用常规之处,但更多的是应突出地方特色,所以,既要有借鉴,也应有创新。为此建议:

(1)市委、市政府应尽快组成筹建班子,核拨部分专项经费,有目标地组织考察、调研,尽快取得经验,完成项目前期详细规划、设计工作。

(2)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全市社会各界的力量,号召、提倡、鼓励支持市科普活动中心的建设。

(3)本项目为公益事业,从项目的收支测算结果看,国内、外科技馆相同,都是亏损的。为保证科普活动中心正常运营,建议由市财政每年对该中心运营经费中的不足部分给予补偿。

筹建科普活动中心的几个步骤

1是确定总体方案;2是建筑设计、施工招标和专题方案的确定;3是进行展品采购和布展设计;4是建筑装修、布展施工和展品制作、安装;5是开馆前的准备。

1、确定总体方案。

主要采取考察国内外科博馆,了解国内外科博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特点,召集组织、科博场馆建设的专家,展品研制单位代表和场馆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以达成以下目的:

(1)确定建筑投资规模与功能,包括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展示面积、设施、办公区和休闲区的设置及建筑造型、投资规模等;

(2)研究总体方案,包括功能定位、建筑情况、布展专题、区域划分、展示方式、布展投资、人员编制、展品的组织,营运方案和工作步骤等;

(3)在总体方案初稿出来后,再组织专家对质量进行论证;

(4)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总体方案,再向主管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机关领导作专题汇报;

(5)总体方案提交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进行讨论,确定总体方案。

2、建筑设计、施工招标和专题布展方案的确定

(一)建筑招标

(1)起草建筑设计要点:包括投资规模、区域划分、功能、设计理念等;

(2)起草建筑设计标书并公开招标确定设计单位;

(3)开展建筑施工招标,确定施工单位。

(二)确定专题布展方案

(1)按总体方案确定展示主题,然后公开征集专题布展方案;

(2)组织专家对专题布展方案进行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

(3)由获得一等奖的单位综合其它方案,对专题布展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4)请专家对专题方案进行研

讨:采取分专题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大脑风暴式的研讨,获取有创意的内容;(5)对外公布比较简单的专题方案,向社会公开征集展项、展品的创意,从中获取新的思路,对方案进行完善;

(6)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完善专题方案;

(7)起草每一个展项、展品的技术方案,包括:展示内容和科学原理、观众体验要求与展示效果、技术路线、技术要求、系统的环境要求等;

3、展品采购和布展设计

(一)展品采购

(1)确定招标公司;

(2)起草展品标书,包括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

(3)对外公开招标和评标;

(4)确定各展品中标单位并报有关单位;

(5)起草展品合同书,签定展品承制合同。

(二)布展设计

(1)制作布展设计标书;

(2)招标信息,向布展设计投标单位提供科普中心的建筑设计图和展品有关内容;

(3)评标,确定布展设计单位;

(4)组织专家对布展设计方案进行研讨;

(5)布展设计单位对方案进行修改;

(6)向市领导汇报布展设计方案,最终确定方案。

4、建筑装修、布展施工和展品制作、安装

(一)建筑装修(与布展设计同步进行)

(1)建筑装修设计方案的招标、评标;

(2)建筑装修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

(3)建筑装修施工的检查、落实。

(二)布展施工

(1)布展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

(2)布展施工的检查、落实。

(三)展品制作、跟踪与安装(与布展施工同步进行)

(1)展品深化设计;

(2)展品制作过程的中期检查;

(3)出厂前的检查;

(4)展品安装以及和布展的结合。

5、开馆前的准备

(1)营运方案的确定;

(2)机构组建、人员配备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