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税信息化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5:59:53

财税信息化论文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3-0071-06

一、引言

税收是国家金融的核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目前税收已经成为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14年中国国家税收收入达到了119 158亿元,占一般财政收入的84.90%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管理手段落后等,在征纳税方面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难以制止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给国家造成了不少损失。

因此,税收信息化是在Internet网络技术发展中必然的趋势,也被提到国家法律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第六条明确指出:“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

目前,我国的税收信息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纳税申报方面。自200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税工程三期,该工程是我国税收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在于实现数据交换和挖掘,促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真正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是粗略统计,目前使用的纳税申报系统装有14套报表,表间逻辑校验公式大于700条,数据项18 023项,几乎所有的数据项都有格式限制,而且数据量在不断上涨中。如此庞大的系统和数据以及复杂的逻辑关系,不仅不利于进行税收的征纳,同时对于数据挖掘和数据交互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不完全符合该工程的初衷。

另外,全球很多机构、学者已经认可了XBRL的运用和发展,并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XBRL技术工具中一重要组成部分为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作为20世纪末新兴并大热的网络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方式,XBRL自美国注册会计师霍夫曼提出以来便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1998年XBRL被提出并使用之前,中国信息披露的环境和质量较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会计信息监管环境缺乏严厉性,利润操纵的行为屡禁不止,因此证监会对这类行为严加调查。而机构等广泛使用XBRL之后,获取信息的效率和可获得性得到了增强,信息披露的环境和质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国内外学者几乎得出一致结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有用性、可比性、相关性、准确性、透明度等可以随着XBRL的运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减少信息不对称。会计通用分类准则XBRL的运用对于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那么将其拓展,运用到税务部门纳税申报表当中去,会是一个不错选择。根据目前纳税情况,整个纳税系统的开发和修改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本文从利用XBRL进行纳税信息呈报角度为税收信息化提出相关意见。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税收信息化的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税收信息化的关注由来已久,大多数学者关注纳税制度及纳税系统设计和改进方面。孟丽和尚可文(2009)在借鉴国外纳税申报制度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纳税申报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纳税申报立法,强化税收服务,改革纳税申报方式,以更好地适应需求。米同好(2005)、夏碧野(2007)、于晓刚(2008)和张敬(2008)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纳税系统进行设计,包括基于WEB进行相关模块的改进及配备相关的电子签名和电子证书。

另外一些学者关注到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并提出相关建议。欧阳浩敏(2007)认识到纳税系统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严重,利用“诺兰模型”和“米歇模型”,借鉴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经验,提出我国税收信息化改革的具体意见。孙丽莹(2008)从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出发,对我国税收信息化进程中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李小海(2007)通过分析税收信息化的进程以及现阶段的需求,提出税收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相关改革措施。还有一些学者关注新兴电子商务中税收征管体系的完善。包雪(2014)对电子商务中的征税问题进行分析,运用了博弈论的相关思想。

(二)关于XBRL的文献综述

自1998年霍夫曼提出XBRL以来,XBRL在全球诸多国家得到使用并广泛推广,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XBRL的使用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XBRL的运用有利于数据挖掘(刘静,2004;Zabihollah,2002),满足信息间的交互,实现信息的差异化需求(Bonso et al.,2001;McDonald,2002;Teixeira,2002);同时,利用XBRL进行会计信息呈报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透明度,有效缓解会计失真及盈余操纵等问题(沈颖玲,2005;雷蕾,2011),进而影响投资决策(李芬桂,2012;Diane J. Janvrin, 2012; Vicky Arnold,2012)。另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相关性、透明度会因XBRL的运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张天西,2006;李芬桂,2012;Debreceny et al.,2001;Turner and Zabihollah, 2002; Kernan,2004;Jon Bartley,2011),其作为会计信息呈报工具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验证。同时,Premuroso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早期自愿以XBRL格式披露财务信息的决定显著正相关。

另外,除了XBRL对于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外,XBRL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涂建明(2003)在其研究中表明,政府借助XBRL能够对其投资的重大项目以及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得政府的投资绩效以及政府绩效得到有效可靠的评估,结果透明性将更有助于公众监督。

三、XBRL在税收呈报中的运用

(一)XBRL在日本、爱尔兰国家税务系统中的运用

1.XBRL在日本国家税务系统中的运用

日本税务电子化程度较高,除建设E-tax税务平台之外,还将XBRL呈报格式引入税务电子化程度中。自2010年起,XBRL运用于财政服务系统EDINET,用来汇总上市公司数据,自2014年开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呈报须以XBRL格式呈现。

目前,用csv格式创建的财务报表和账目在商用会计软件中进行纳税申报,但是税务电子化后,E-tax上的网页申报将根据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进行XBRL格式的纳税申报,将XML转化为XBRL,提高数据挖掘能力。目前该项工程暂定于2016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日本XBRL体系如图1。

2.XBRL在爱尔兰国家税务系统中的运用

爱尔兰商业报告有限公司是爱尔兰XBRL开发、推广的公司,目前XBRL标准使用范围涵盖:中央数据中心、爱尔兰注册会计师协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爱尔兰税务局等。

目前爱尔兰纳税申报XBRL的使用分为两个有效阶段:

阶段1:会计年度于2012年12月31日结束,且符合爱尔兰LCD的公司于2013年10月1日纳税申报采用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

阶段2:其他公司于2014年1月1日之后申报企业所得税的,需于2014年10月31日开始采用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进行纳税申报。

爱尔兰XBRL税收呈报结构如图2。

(二)XBRL纳税呈报结构及流程

整个税收信息化如图3所示,包含相关标准、运维体系、应用系统、服务器平台、存储平台、系统软件平台、测试环境、数据中心、广域网、灾备系统、认证系统等。在纳税呈报方面,主要涉及应用系统、服务器平台、存储平台、系统软件平台、测试环境、数据中心、广域网等几大板块。

进一步将整个纳税过程进行细分,加入XBRL呈报后所得到的流程如图4所示。

XBRL分类标准由链接库和模式文件两部分组成,同时链接库又包含了定义链接库、标签链接库、列表链接库、计算链接库和参考链接库五种。

根据图4,XBRL纳税申报表的呈报是由对XML文件进行解读转化而来的,因此在了解XBRL报表之前,需要对XML有一个较为直观、深刻的了解。

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下:

原始数据 XML数据

Li Ming Li Ming

No.999 Haisi Road No.999Haisi

Road

Shanghai,201424Shanghai

China

201424

在XBRL中,将需要报告的商业概念定义在分类标准中,标记的数据则存储于利用分类标准生成的XBRL实例文档中,但大致规则与XML语言十分相像。

一些基本信息的实例文档含全部基本信息,如下载报表的网址信息如下:

000001

一般而言,一个分类标准中不含任何数据,但通常会包括使XBRL实例文档成为有效文档的元素。该元素可以表示为:

XBRL标签和数据存储在实例文档中,如应交税金的具体数值,中间存放的数据夹在标签中间,例如:

<应交税金>10 000

在纳税申报过程中,仅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报表就需要填报3张,输入项达到350项,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复杂,手续繁复,对于数据的挖掘十分困难。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为例,如表1。

根据XBRL分类标准实例文档建立的相关规则和法规,对于上述申报报表附列信息进行XBRL呈报,如表2。

四、结论

我国税收信息化一直处于国家重点发展的位置,包括金税工程一、二、三期的开展都是我国税收信息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但是不得不承认,即使我国税收信息化开展多年,还是存在着信息冗杂、数据关系复杂,无法达到相应的数据挖掘能力。本文从税收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入手,细化加入XBRL纳税呈报后的结构图、XBRL呈报,为实现数据挖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同时在整个税收流程中引入XBRL报表的呈报,设计相关流程,并在实例文档解读的基础上,以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申报附表信息(一)为例进行XBRL初步模型的构建,为利用XBRL进行税收呈报提供了相对较为具体和可操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1] 沈颖玲.XBRL:存取网络财务报告的创新[J].财经论丛,2002(8):24-28.

[2] 赵现明,张天西.基于XBRL 标准的年报信息含量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26-30.

[3] 雷蕾.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56-63.

[5] 张天西,黄长胤,吴忠生.XBRL中的财务信息元素的粒度研究[J].会计之友,2011(21):22-30.

[6] 李芬桂.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 涂建明.XBRL的财务信息披露潜能及其影响[J].电子财会,2003(3):48-49.

[8] 刘静.浅谈XBRL与财务信息数据挖掘[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6):53-55.

[9] 孟丽,尚可文.中外纳税申报制度的比较研究与借鉴[J].国际经贸探索,2009(6):71-74.

[10] 包雪.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征管体系的完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 张敬.网上纳税申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08.

[12] 于晓刚.网上纳税申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 夏碧野.纳税申报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 米同好.基于WEB的纳税申报系统[D].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学士学位论文,2005.

[15] 欧阳浩敏.我国税收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6] 孙丽莹.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初探[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7] 李小海.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8] TEIXEIRA. What XBRL means for IFRS [J]. Chartered Accountants Journal,2005(84):53-54.

[19] ARNOLD V, BEDARD J C,PHILLIPS J R,et al. The impact of tagging qualitative financial information oninvestor decision making: Implications for XBR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12(13):2-20.

[20] HODGE F D, KENNEDY J J, MAINES L A. Recognition versus disclosure in financial statements:does searchable technology improve transparency?[J]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3): 687-703.

[21] BARTLEY J, CHENAl Y S, TAYLOR E Z. A comparison of XBRL filings to corporate 10-Ks―evidence from the voluntary filing program[J].Accounting Horizons,2011(2):227-245.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2)

财税信息化建设是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财税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推广,财税信息化建设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也迫使企业在接受“财税管理一体化”全新理念的同时,思考如何借此契机,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税务、业务的一体化处理和无缝连接,简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本文主要对企业内部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我国企业财税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税收风险较大

近两年来,税务机关在完善征管手段的同时,不断强化稽查体系,通过先专项自查,后专项检查的方式,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生产经营活动涉税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包括发票真伪、收入的确认、费用的列支、业务的真实性等多方面,内容涵盖全部应纳税种。我国正在对财税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财税政策存在部分解释不明以及操作细则缺失的问题,企业与财税部门经常会出现理解偏差现象。基于宏观政策的影响,监管部门由于地域、时期等方面的差异,对政策的监管及把握力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税法遵从的难度,更使企业的纳税风险急剧上升。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针对财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没有对管理标准进行有效规范,致使不同部门在相同事项方面的管理标准存在不一致性,继而导致执行尺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整体税收策略的制定工作。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并不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以财务人员手工作业以及主观判断为主,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经验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除此之外,企业的财税管理与业务环节存在脱节现象,财税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基础信息出现偏差等问题,构建完善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二、信息系统的功能框架

(一)框架结构

财税管理信息系统是对财务日常管理应用的整合,基于财税管理体系标准的指导下,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税种税费进行有效计算,并记录相关调整事项。该系统内部含有申报纳税表的模板,通过其可以向相关管理部门申报财税缴纳款项。除了财税原有的业务处理功能外,还构建了评估模型与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有效评估与合理分析,有利于企业对税务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对企业的税收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筹划方案。具体构造如下图所示:

图1 信息化系统功能框架结构图

(二)信息系统合理理念

针对财税管理构建信息系统,可以完善财税管控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构建信息系统的核心理念有三个,一是对财税管理机制进行标准规范,促使各个部门的管理口径实现统一;二是财税管理实现有效延伸,逐渐成为前端业务;三是建立健全财税评估模型与财税分析体系,从而对企业税务进行合理评估与有效分析。

(三)解决业务的有效方案

解决业务的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流程,分别是建立纳税体系、处理日常业务、企业纳税管控、科学筹划以及分析评估、业务集成关系。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财税管理,对财税管理进行标准规范,并在各个下属部门贯彻落实。利用相关系统对涉税信息进行有效集成,例如,资产、合同等,并结合系统内部相关税务信息,对税费进行准确计算,继而进行申报处理与缴纳处理。建立健全税务评估模型与分析指标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分析指标实现自动生成,继而对纳税进行自动评估。通过信息化建设全程监管企业的经济事项,可以对企业财税管理的效益影响进行准确分析,从而科学筹划财政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实现纵向管控。

三、信息化管理应用结果分析

(一)电子登记纳税调整事项

对核算账簿、核算凭证以及备查簿进行有效连接,促使三者呈现一种关联关系,从而促使企业的纳税调整事项的登记处理实现自动化,不仅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纳税调整事项筛选结果、分析结果以及登记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顺利进行财税管理工作,例如,递延所得税核算、纳税申报表核算以及纳税调整等。

(二)在线处理日常税费

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可以对多个税种的日常业务进行在线处理,例如增值税、所得税等。根据我国财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实际缴纳税额以及理论上应缴税额进行合理分析,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异,确保财税管理相关环节在规范性与合理性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企业遭遇巨大财税管理风险。

(三)自动生成纳税报表数据

严格遵照我国相关部门在纳税申报表样式方面的规范标准,对纳税主体、税务报表以及备查簿三者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义,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部构建纳税申报模板,自动采集税务系统以及账务系统内部的相关数据,并以此作为纳税申报数据,帮助企业财税管理人员进行纳税申报,避免报表数据出现人为干预现象,促使报表数据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四)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对各个税种的涉税指标进行在线分析,并自动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税务分析报告、涉税指标对比分析表以及税务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有利于企业财税管理人员对涉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有效规避财税管理风险。

结语

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取决于自身与前端业务之间的衔接关系。企业严格遵循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各项涉税环节进行专业、合理且谨慎的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纳税申报;通过信息化技术采集并分析涉税信息,对税收变化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分析税收变化情况,对财税管理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实施科学筹划,有效提高企业财税管理水平,节约税收成本,规避财税管理风险,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3)

关键词:税收 价格 价值 资信 诚信 信息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欺诈、财务造假、债务危机、富人逃税、环境和资源及社会保障等问题不断暴露……一件件案例显示:资本的贪婪、欺诈,信息不对称,乃至“信息黑洞”,以及现有监控或调控体制的失效,既是市场与制度的弊病,也是危机的主因,并最终导致市场的崩溃。如何医治这些弊病?

一、导言

本文谨在“税收价格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的基础上,提出“税收价格与价值论”及“税务资信”等思想,希望有助于解决或减缓问题。简要地讲就是:

税收是公民因为公用品而向国家付出价格或贡献,这一价格同时也体现其价值,且能够适度反映并影响与之相应的各方价值和财务及资信,应予承认并使用。

换而言之,税收源于经济、反映经济,反作用于经济,是国家按照法定比例对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是基本的经济杠杆和自动稳定器,因此税收价格,堪称税收杠杆上的“星”――是税收主体的价值、资信、涉税信用、社会贡献等重要标志,由此可以建立并应用“与税收相应的价值、资信、诚信体系”――从而惩恶扬善,维护公正与秩序,增加市场透明度,减缓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风险与危机,促进市场运转。

(一)税收价格

根据税收价格理论和税收计征规定:

产品(货物、财产)总价格=产品(货物、财产)不含税价格+公用品价格(公民因为公用品而向国家付出的贡献或价格――税收)。(公式1)

公用品价格(税收)=产品(货物、财产)计税价格*税率。(公式2)

“产品(货物、财产)”以下统称“财产”。

(二)税收价值

根据上述公式,税收价格反映其价值(包括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财产总价值=公用品价值(税收绝对价值)+财产不含税价值(税收相对价值)

(公式3)

换而言之,由于国家按财产价值的法定比例课税,因此税收也反过来体现其对应的价值(包括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就是说:税收是公民财产价值的国家“计价”,是财产、身价和社会贡献的衡量、计价、标志、证明、函数。即:

Tax=F(value), Value=F(Tax)。(公式4)

(三)维护税收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承认并保障相关方的财产和权益

税收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组成产品的社会总价值,其中任何一方的伤害,都最终影响社会总价值,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则共赢,乱则皆输。

建立国际星级税务资信(码)体系――与税收相应的价值、资信、诚信体系,使诚信守法者得到认可和保护,无良者受到关注或惩戒,维护社会公正。

税务资信码(T*)=(税收主体一定时期内单项或综合)税收绝对价值指数 *税收相对价值指数 /…(特别资信)(公式5)

税收绝对价值指数,即税收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税收绝对额的数量级;而税收相对价值指数,则表示税收与其相对价值之比,反映税收相对于经济要素数据的深度;特别资信,记录因无良原因而进行特别纳税调整所涉及的税收指数和信用事项。它们共同组成税收主体的“税务资信(码)体系”,并以“星级化”、“国际化”的方式运用。

亦即,以税收价值(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及特别资信为基础,建立“国际星级税务资信体系”,反映乃至影响税收主体的价值和资信以及诚信状况等。

由此,通过税收价值,引领价值取向,增进自律性与他律性;通过税务资信的星级,适度披露相关方价值、资信、诚信等指标,增加市场透明度,减缓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税收调节与相关制度,惩恶扬善,平抑贪婪与欺诈、垄断和暴利、特权和不公等矛盾,解决市场的某些弊病,包括贸易、金融、社保、投资、监管等方面的某些问题,减少欺诈与风险,促进市场运转,减轻危机程度。

二、税收价格与价值论

关于税收的起源、本质与属性,历来有多种说法,当然也包括以下论述:税收价格论与贡献论。

(一)税收价格论与贡献论

1、税收价格论

税收是公民因为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而支付的价格,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税收契约的客体。参见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Robert Lindahl,1891-1960)的“税收价格论”。

从税收价格论和税收的计征角度看:

财产总价格=财产的不含税价格+公用品价格(税收) 公式1

公用品价格(税收)=财产计税价格*税率 公式2

税收价格论数例:

例1. 历久弥新的中国传统的租税论。税收是什么?《说文解字》:“税,租也。从禾,兑(亦)声。”“租,田赋也。从禾,且(亦)声。”即:税收是国家基于“公田”(公共品)的产出而收的租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从夏商周的“井田制”到隋唐的“均田制”,中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和相应的税收制度。它包括以下含义:

(1)“税”的来源是“租”――国家就“公田”(公用品)收取的租金。北魏、隋唐(唐初)的公田制(均田制)和租调制(或租庸调制),都明文规定,“税”是“公田”(公用品)之“租”。(春秋时的鲁国“初税亩”,则是对私人开垦的“公共荒地”征税。)

(2)“税”的本质是“兑”―― 变易、兑换。国家承认人民对“公田”的使用权,或直接向人民“均分公田”,而人民则向国家纳“租”。

(3)税收按“财产”(公田的数量)和“产出”征收。

(4)“税”作为“公田”(公用品)的租金,体现“财产资源税”、“产品税”、“收入税”的统一,集“财产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于一体。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八家为一。梁传曰。古者公田为居……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此古田之制。”《康熙字典》:“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虞衡之入也。”)

实行上述税收制度的时代,都获得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与繁荣;而一旦上述制度遭到破坏,则社会走向衰败、瓦解,甚至人亡政息。

例2,土地增值税、环境资源税、社保税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等等,这些都能体现税收的本质――公民因使用公共资源(或公用品的转移价值)而支付价格。

2、税收贡献论

税收价格也是一种“贡献尺度”。税收是公民因为公用品而向国家付出的贡献,是公民对公共利益的回馈。税收的绝对额和相对额,则是这种贡献或功德的度量。

《说文解字》:“贡(赋),献功也;功,以劳定国也。”《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贡,功也。九职之功所税也。”按:贡(赋),即“contribute, contribution,tribute”。

(二)税收价值论

从上述“税收价格论”和税收的计征(公式1和公式2)看,税收价格还同时体现着税收价值(包括税收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税收绝对价值是指:税收的绝对额所对应的公用品价值;税收相对价值是指:与纳税相对的财产价值。

财产总价值=公用品价值(税收绝对价值)+财产不含税价值(税收相对价值)

公式3

1、 税收价格首先反映其绝对价值

即:税收的绝对额所对应的公用品(转移)价值。

犹如工厂的土地和道路、办公设施、科研费用、安保费用、管理费用、福利费用等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及价值转移,公民支付或负担的流转税、财产资源税、社保税或公积金、所得税等,这些税收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应着公用品(转移)价值及相关权责。见下表:

例如:土地增值(税)的“秘密”:税收与公用品价值。

土地增值=a(税收投入到公用品的转移价值)+b(税收投入到公用品的价值增值)

一般的财产(包括房产),都会因使用和时间而贬值,土地为何能能保值或增值呢?这是因为,它获得了:

税收直接投入到公用品的转移价值――国家通过税收对当地交通、教育、医疗、安保、市政等投入,使得“地主”和“住客”都“坐享其成”。

由上述税收投入到公用品产生的价值增值:社会安定、人口和结构改善、产业变化等带来人类劳动的集约价值――犹如“量本利效应”和“几何体形变效应”――表面积和厚度一定的中空几何体由“形变”引起的的容积增加――面数越多,各面的大小越均匀、流畅,容积越大,使用效益越大。

2、税收价格还反映其相对价值:与纳税相应的财产价值(财务数据)和相关权责

公用品价格(税收)=产品(货物、财产)计税价格*税率。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由于国家按财产价值的法定比例课税,因此税收也反过来体现其对应的相对价值。就是说:税收是公民财产价值的国家“计价”或函数。即:

Tax=F(value),

Value=F(Tax)。公式4

公式中的F(tax)――与税收相应的财产价值(财务数据)和相关权责等,不妨称之为“税收财务价值(数据)”,简写为“F(t)”。其中价值(Value)可以是含税价值,也可以是不含税价值。

在财务分析中,既可以用税收的绝对价值映射(代表)其相应的财产价值(财务数据);也可以用税收的反函数,倒推出相应的财产价值(税收相对价值和财务数据)。见下表:

3、税收价值与财务状况的比对分析

从税收价格论和税收的计征(公式1、2、3、4)角度看:由于国家按财产价值的法定比例课税,因此税收也反过来体现其对应的价值(包括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财务状况等。可以说:税收是公民贡献和“身价”的国家计价,是财务状况的直接证明,并且这种证明以其实际交纳的税金作为保证。

从财务角度看,国家税收所对应的财产价值、财务数据――F(tax),是以国家税收的计征为基础,以税务稽核为检验,以税票为凭证,“以实纳税金为根本――保证和信誉”,相对于其他财务数据,其“含金量”和权威性高。因此,不妨姑且称之为“金根财务数据”或“金根指数”。它包括相对的两部分:税收绝对价值税收相对价值(财务数据)。

例如,所得税(对应、体现)利润,每股所得税(或利股红所得税)(对应、体现)每股利润和每股价值……参见:“税收价值与基本财务信息表”和“税收价值与财务分析信息表”。

税收价值(绝对价值或税收相对价值)可以反映财务信息。税收价值与财务状况的比对分析,可以应用于财务和金融等分析与管理系统中。

4、税收价格与价值、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的关系

上述公式还揭示:税收价格和税收价值、税收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1)税收价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税收价格,即为税款金额。税收价值是与税收相对的公用品价值,即:在一定的税收投入基础上的公用品价值。

税收价格和价值有对立之处。人们希望支付的税收少,得到的公用品价值和收益大。

税收价格和税收价值又是统一的。例如:税收资金对科技、安保、市政等等投入增加,税收价值提高,社会安定,人口结构和社会关系改善,则生产力提高,就业和收入增长;与此相对,税收收入也同步增加。

(2)税收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税收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是对立的。其中任何一方的过度扩张,都影响另一方的价值实现。

另一方面,税收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也是统一的。两者互为需要,互相支撑,互相转换。税收的绝对价值能够体现相对价值;根据相对价值,也能计算绝对价值。两者共同推动并组成产品价值和GDP的实现。例如,国家税收的科技投入,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价值;市政等投入转化为房地产价值;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投入,使得政通人和社会繁荣,从而产生劳动集约价值。同时,产品价值增加,又带来国家税收的增加。

5、税收价格与价值,同相关经济要素、市场及国家的关系

税收价格与价值,同相关经济要素密切联系,同市场运行、国家运转相互依存。

(1)税收价格与价值,同相关经济要素的关系

税收源于经济,反映经济。由于税收参与国民经济多环节、多层次的分配,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环节不同税种的“税收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经济数据。

如:分析价格、价值、资产、销售、利润、负债、信贷等诸要素相互关系(略)。

再如:分析项目或产品(包括房地产、资源、金融等)买卖或投资中,诸方面利益关系、价税关系、信贷决策等(略)。

(2)税收价格与价值,同相关市场及国家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价格与价值,同市场运行、国家运转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欺诈、财务造假、债务危机、富人逃税、环境和资源及社会保障等问题不断暴露。从世界经济危机、市场崩溃,到中国的房地产和金融问题及社会问题等,不一而足……

一件件案例显示:资本的贪婪、欺诈,信息不对称,乃至“信息黑洞”,监控和调控手段的失效,既是市场经济的弊病,也是危机的主因,并最终导致市场失败或国家危机,包括: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地主”与利益集团的贪婪导致的楼市高危、过剩与紧缺、市场失效等,以及国际国内市场诸多产业、金融等矛盾。

税收价格与价值(包括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同时反映并调节相关各方的价值和财务状况,应予承认并应用。通过税收价格与价值,可以展示或发现信息,知己知彼,采取宏观与微观措施、集体与个体措施、事前与事后措施,防范风险,缓解危机;在人类社会“食物链”和人与自然的“食物链”上,各利益主体彼此“共生”,相克相生,相反相成,和谐发展,而不是一方将另一方“吃尽灭绝”。

(三)税收价格与价值论的要求

维护税收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完善财税和金融体制,平抑贪婪与不公,减缓“信息不对称”程度,防范风险与危机,促进市场、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

承认并保护各方的税收价值(包括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并使之得到应用,实现价值增值。

维护社会公正,平抑贪婪与不公。从税收价格和价值公式可以看出,税收价格与价值、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税款的征收与使用、负担与收益,税收分配(征、免、退、用等)对象、依据、环节等的确定,各方利益和权责的调整等等,都需要公平合理,责权利匹配,包括反暴利、反欺诈、反垄断、反特权等。

建立健全“税务资信体系”,即“财产-财务-金融-税收-信用-信息”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减缓“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各利益主体(包括市场主体与国家),各司其职,采取监控和调节措施,惩恶扬善,防范风险,维持秩序,维护公正,促进各方和谐发展。

(四)“税收价格与价值论”同其他相关理论紧密相联

1、税收价格论(Appling Tax Price Theory,Erik Robert Lindah, Swedish)

税收是公民为了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而支付的价格,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与公民之间一种“交换”。

2、经济调节说(或“税收调节”,Tax adjustment)

由于市场经济机制的失灵,税收除了筹集财政资金的职能外,还有调节经济运行等职能。通过税收,调节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增进社会福利,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3、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George A. Akerlof, Michael Spence, Joseph Eugene Stiglitz, American)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在相对的经济个体之间的信息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这种状态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公平、公正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其危害,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监督,使信息尽量由不对称到对称,由此更正由市场机制所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4、其他税收学说,如交换说、保险说、义务说等等

税收价格说、交换说、保险说、义务说等学说阐述了税收与国家的关系、公用品(包括有形或无形的公用品)和个人财产及市场的交互关系;经济调节说讲述了市场的失效、国家(政府)对经济的调节职能;信息不对称理论则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并最终导致市场的失效,人们应重视信息资源,政府应对经济运行进行监督。

本文的观点与这些学说是紧密相联的,是上述学说的补充。特别是:针对因信息不对称、市场失效、现行监控与调控措施的失灵而导致的经济危机和国家危机,主张通过税收价格与价值(包括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反映并调节相关各方的价值和财务状况及资信,以解决或缓解矛盾。

关于“税收价格与价值理论”的应用和“税务资信(码)体系”的建立等,略。

参考文献:

[1]Appling Tax Price Theory Erik Robert Lindah(1891~1960, Swedish)

[2]The Leviathan, Thomas Hobbes(1588~1679,English)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hobbes/

[3]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American:George A. Akerlof, Michael Spence, Joseph Eugene Stiglitz “1 Introduction”, “2 Key Concepts of the Theory”.

[4]《康熙字典》:贡、税、租、井、田.康熙皇帝(1654~1722)御制.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8~1712)等编撰.http:///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4)

1 现今我国公司理财主要问题

1.1 公司理财目标局限性

现代公司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长期以来,人多数公司的治理结构框架是股东至上原则,在这种公司治理逻辑下,财务管理的日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财富。但是在现代企业中,除了股东投入资木外,一般管理者、职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为公司的发展承担了较人的风险,如果单纯地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忽视了公司的其他群体的利益,就会导致他们自动割裂与公司之问的利益纽带,无法培养长期忠诚于公司的员工,这与现代管理理论中逐渐重视人力资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以股东至上原则为基础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发展与调查。而公司理财日标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不但间接反映着公司治理结构环境的变化结果,而且还需要根据治理结构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查。因此,公司理财日标应该适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将会给公司发展带来极大的无形风险隐患。

1.2 多种理财工具的两面性

从开展理财业务公司的内部角度看,通过采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提高其资产经营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并有效降低财务运营成本与交易成本来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公司财务活动部门在内部推动新型理财业务发展的动因。金融机构则通过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理财公司的资产赢利能力以及提高现金的投资利用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惊人价值而进行创新。但是,创新的理财工具都是以传统理财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如期权、期货交易等,其风险明显大于传统的理财工具。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日益扩人和复杂化,资本活动的不确定性也愈发突出。公司在努力进行多力一位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的同时,所面临可能爆发的风险也在不断加人。运用新型理财工具开展业务的公司必须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交易的限额,亏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和不完善,这些新型理财工具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将十分巨人,公司无法承受这种可能比木金放人若十倍的风险损失。

2 公司财务走出困境

2.1 会计报表应用之理财创新

要重视会计报告在公司理则中的应用,首先要明确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尽管人们对会计和财务的本质及二者关系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但日前人们还是基本上接受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财务是一个管理系统的观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一是提供会计信息,即以货币表现的资金或资本的信息,二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是一个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提高财务效率。会计这一信息系统反映的正是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财务效率,财务管理系统中的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和提高财务效率的决策与控制正是依靠会计信息来实现的。公司理则作为财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公司资本运筹、提高公司资本运筹效率中必须要注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无论对外报告还是内部报告,从公司理财角度看,它们都是公司理财的基础与工具。公司理则无论从资本的运动过程(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资本的增值过程(资本存量、资本流量与资本增量),还是资本经营层次(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都可通过会计报告来反映,会计报告对公司理财过程及结果的这种反映为公司对资本经营的战略决策与管理控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公司理财本质是要通过资本经营实现资本增值。为实现公司理则这一目标,公司在组织体制上往往根据责权利统一原则划分责任单位,形成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责任中心。公司理财正是要搞好公司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的协调与统一。公司内部报告正式是为满足公司理财的这一要求而设计和应用。从公司理财这一角度出发,公司内部报告是以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产品经营报告为主线的完整系统。

2.2 充分利用税务理财创新

在对税务筹划的现实需求和筹划原则进行全面分析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现代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思路进行探讨。

(1)缩小税基。由于税基是计税的基础,在适用税率一定的条件下,税额的大小与税基的大小成正比,税基越小,纳税人负有的纳税义务越轻。缩小企业的税基可以直接减少应纳税额,还可间接适用较低的税率,即在税法的许可范围和限额内,实现各项成本费用扣除及摊销最大化。如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合理选用、成本费用合理分配、存货的成本计算法和销售商品的计算法、高利润公司并购高亏损公司以冲减盈利公司的利润等。

(2)延期纳税。延期纳税是纳税人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缴纳而相对节税的方法。延期纳税虽不能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总额,但纳税期限的推迟可以使纳税人无偿地使用一笔款项而无须支付利息。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纳税人得到的延期纳税收益等于延期缴纳的税款乘以市场利率,纳税人可以把这部分现金留在企业用于周转和投资,也就是说,延期纳税实际上相当于得到了政府的一笔无息贷款。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期间,延期纳税的理财收益会更加明显。

(3)转嫁税负。税负转嫁存在经济交易之中,通过商品价格来实现税负在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的转移。如:企业集中采购原材料可以较低的价格成交,然后以一定价格发包给物流公司运往各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把一部分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和物流公司,或者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把部分和全部税负转嫁给消费者等。税负转嫁主要以流转税为主,适用那些内部投资关系复杂、交易往来频繁的企业。

参考文献

[1] 孙险峰.我国公司理财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02).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5)

一、我国征收遗产税的必要性分析

(一)理论依据

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对于公民无偿转让财产征税,需要符合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他的理论主要可以总结为:一是人人生而自由,在当下社会应享有同等权利;二是因每个人天生的禀赋及能力不同,可能在财富、声望上有所差异;三是因人是自由的,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言人有责任对此种差异进行调整,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遗产税则是对此差异进行调整的手段之一。

而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遗产税课征的法理基础的分析,其中又以国家共同继承说及权利说为主流。

1.权利说,亦称法律说,是最早的正统学派学说。认为继承遗产有赖于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即承认人应当为此交纳一定的补偿费用,或者国家对遗产拥有领地权、部分支配权,并可以通过对遗产征税实现这些权利。

2.国家共同继承说,以德国法理学者布兰奇里为代表,理由是:私人积累的财产有赖于政府的帮助和保护,因此政府有权从私人处取得一部分财产。

(二)现实需要

1.我国当前的贫富分化现状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对居民收入进行有效的调节。2010年我国家庭基尼系数为0.61,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也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标准。

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在贫富分化、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开征遗产税可以部分消除社会分配的不公、缓和社会阶层的对立关系,起到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

2.从地方财政体制运行来看,目前我国地方税制体系还不完善,需要形成更多的、法定规范性较高的税收收入源泉。并且,随着营业税部分税目改为征收增值税,部分地方财力出现了“吃紧”的状态,地方财政部门迫切需要新的“替代税源”。在此背景下,积极拓宽地方税制范围,形成更多的“税源”将是我国地方税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和跨国资产的频繁流动,涉外因素的遗产继承将日益增多。在国外多数国家开征遗产税而我国不开征遗产税的背景下,外国公民在中国继承遗产无需纳税,中国公民在国外继承需要向所在国纳税,这有悖于国际间的公平,也有损国家税收利益。因此,为实现与国际税制的同步,加强对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维护,我国有必要开征遗产税。

二、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的财产登记、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这有利于各类财产税收的开征

我国《民法通则》、《继承法》和《婚姻法》都对遗产的继承做了相应的规定,这为遗产税的开征提供了较好的法律基础。而《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修订和出台对我国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和财产继承、分割、转移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有利于我国遗产税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对高收入者的税收信息管理为遗产税开征提供了便利

自2007年开始,我国税务部门明确要求年所得收入达到12万元的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自此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开始逐步掌握我国高收入者的信息。可以看出,税务部门已经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信息进行了重点建档和逐步掌握,这项工作为我国开征遗产税提供了较多的信息资料。

(三)国外遗产税为我国遗产税制建设提供了借鉴

目前,大多数的工业化国家开征了遗产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征了遗产税。这些国家遗产税的制度设计、遗产税豁免额的选择、赠与年限的设定等为我国遗产税制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1.从部分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

(1)美国实行的是“总遗产税制”,对美国公民、居民、非公民和非居民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在征收遗产税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会定期动态地调整遗产税的免征额和最高边际税率,以适应社会经济形势、政治选举形势的变化。

(2)日本采取的是“分遗产税制”,采取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税率共分13个档次。日本遗产税的最低边际税率级次为10%,最高边际税率级次为70%。在日本,每一个税率级次都有相应的抵免额度。日本的遗产税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分别进行征收。

2.从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近的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来看

(1)俄罗斯联邦政府的遗产税采取的是“分遗产税制”模式。俄罗斯遗产税的纳税人是在本国境内以继承或者赠与方式获得财产的自然人,具体财产包括不动产、土地资产、存放于金融机构的存款和其他财产股份。俄罗斯联邦政府的遗产税税率同德国较为相似,同样是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受赠人与赠与人的亲疏关系设计税率等级,相对较为复杂。

(2)巴西的“遗产赠与税”由各州负责征收,是根据不动产转让或是捐赠行为进行征税。巴西遗产税采取的同样是超额累进税率,各州的税率不同,譬如,根据遗产的价值多少,巴西圣保罗州的遗产赠与税税率介于2.5%-4%之间。

三、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制度设计

(一)将遗产税定位为“地方税”,但由中央统一税权

为了充实地方财政实力,增强地方政府征收遗产税的积极性,我国应将遗产税定位为“地方税”,使其成为地方财产税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利于地方政府部门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管理优势落实征收管理工作,完善地方税制体系。但当前在财政竞争压力之下,我国“中央-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而有必要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遗产税的基本税收制度。这既可以避免地区间恶性竞争造成的税收流失,又可以避免政府间税收竞争带来的不必要的人口流动和资本流动。

(二)完善死亡申报制度,及时掌握居民死亡信息

现行的公民户籍制度中对于死亡注销户口的规定,已经完全能核实被继承人死亡的信息,应该进一步明确公民死亡申报制度办理的具体期限并明确有关责任制度。

(三)完善以存款实名制为基础的个人信用体系,保证个人金融资产的真实合法性

主要严格落实实名制规定,推进支付手段的完善以合理规制大量的现金支付和计算,以及整合个人在不同金融机构的相关信息,实现银行间个人信息的联网以及税务机关与各个相关机构的信息互联。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6)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我国的会计制度也需做出一定调整。本文将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协调途径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更好的发挥二者各自不同职能作用。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1.目标差异

一方面,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与核算,进行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编制,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情况、现金流量情况以及企业经营成果等相关会计信息。另一方面,税务会计的目标,则是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保证各项税收工作包括纳税、计税、退税等顺利进行,而降低各项税收遵从成本。同时,税务会计还可为经济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的税务决策,保证税收利益的最大化。

2.主体差异

财务会计主要是为会计实体服务,并对特定主体如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等经济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计量、确认、记录及报告。同时财务会计主要以税法或者税收会计作为基础,二者没有明确的区分,但是却限制了财务会计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会计信息真实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税务会计的主体并不指单一对象,而是宏观意义上的会计活动,主要以税法作为导向,但是税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纳税人的利益最大化。所有涉及到申报纳税、税收、减免、筹划等与纳税相关的经济活动,都是税务会计的管理范围,但是对纳税人和与税收无关的业务没有核算义务。

3.核算基础差异

财务会计主要以权责发生原则作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主要以企业日常的经济管理活动为立足点,而没有完整的账务证明;税务会计则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二者共同作用的核算基础。由于纳税人有“支付钱财”、“征收管理方便与一致”的义务,所以其征收的必要性与财务会计的原则在有些方面相互矛盾,主要体现在对经济收益的确认方式以及扣减费用标准等方面。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途径

1.加强二者协调的理论性研究

加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二者协调,首先应从理论上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不能单凭二者之间的各种差异,就夸大它们的距离;也不能由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就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而继续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二者合一”的会计模式。这就要求在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必须强化会计制度和税务会计的协调理论,加强实务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协调二者提供理论基础。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

国家应充分考虑宏观经济运行模式,慎重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同时兼顾微观主体的各方利益,促进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的协调。首先,对于二者之间的明显差异、标准不同等情况,应有明确认定,为二者统一提供基础;其次,企业会计准则中部分内容已接近国际标准,税法则应该进一步弥补滞后规定,加强手段创新。同时缩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政策范围,简化计算税款程序。

3.推进会计电算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也有较大进步,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会计工作效率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电算化的发展,会计信息的集中处理及重复利用顺利实现,财务会计及税务会计能够在不增加原始凭证的状况下,实现分行运作;另外,电算化具有实时性、多样性、随机性等特点,实现了会计信息的连续存储、跨年存储等功能,对企业领导者及时了解纳税资金状况提供重要依据,也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提供了有力支持。

4.会计处理规范化

财务会计制度及税收法律应该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不同规范中体现出的差异选择不同导向标准,对于企业会计处理业务的规范化,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应充分协作,并与会计原则相一致。另外,由于我国会计处理方面尚不规范,甚至缺乏必要的会计制度制约,因此必须规范并完善会计制度,再加强与税收的协调管理。

5.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虽然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应朝向国际标准发展,但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及市场环境。在二者的协调方面,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提高企业活力、减缓企业的负担,进而有效保障投资方的利益以及国家财政收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伟宏: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必然性及实施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0)

[2]孙青:构建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模式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7)

一、企业本质

现代企业本质上是一系列合同关系的组合,借助这些合同关系,相应的利益主体都与企业存在着某种利益关系。作为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多元资本共生体的企业,其经营决策必然会影响到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就不应仅对股东负责,应保证多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均衡性。

税收构成了国家和公民之间最基本的契约关系,过去是纳税人很少问为什么纳税、纳了什么税、谁纳了税等,而今“无权利不纳税”意识的觉醒,公众对纳税知情权都得不到保障的质疑越来越明显,难以释怀的“馒头税”问题就是典型的体现。企业纳税信息不仅仅是政府职能部门在关注在使用,也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所关注的。

企业信息披露的越充分,对使用者而言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企业披露的信息不应仅局限于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应是多元利益相关者所关心和需要的信息。

企业信息范围的广泛性,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差异性,使得规范我国企业信息披露内容时企业本质,不可能面面俱到,但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的现状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程度,在企业披露相关企业信息时,企业纳税信息的披露是值得研究的。

二、 企业纳税信息公共属性特征

纳税是企业不可避免的事宜,企业纳税信息是企业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公共属性特征。

(一) 企业纳税信息与市场分析

建立在信息高度透明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信息的快速获取是制度性因素之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

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经营者或投资者,都需要及时得到该区域相关行业尽可能具体的经济指标数据,用于经营分析或投资分析,以更好地调整本企业的经营决策或投资决策。税种比例和结构的变化,可反映行业在经营业务和经营范围上的调整,对企业涉税数据进一步的挖掘和提炼,能发现有利用价值的管理信息和规律,以利用其进行企业的战略调整。税种比例和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反映着目前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及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度,是国家制定调整税收制度,确定税收负担的重要依据怎么写论文。

当税种比例和结构的变化等有关数据难以获取时,不可避免地错误引导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造成市场竞争不充分或投资过度带来的无效率竞争,最终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给国家、经营者及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及损失,阻碍经济繁荣发展。

(二)企业纳税信息与税收活动监督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家征税是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侵犯,因此偷逃税款是纳税人本质的、天然的心理动机。企业纳税信息披露的不足,为企业隐匿有关的纳税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提供机会,这就无疑是“保护伞”。偷逃税的存在,使同类企业或同类产品的税收成本不同,破坏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

在一个制度完善的社会里,信用就是资本,失信者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更大成本。企业纳税信息披露的不足,企业利益相关者无法依据纳税记录来衡量一个企业的信用品质。同行业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高于外界对其经营状态的了解企业本质,企业纳税记录信息的缺失必将导致守法纳税者的心理失衡,而认为采取手段偷逃税是值得的,其结果必然是激化了公众对税收制度的抵抗心理,加剧了冲突和紧张关系,不利于社会安定。

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中“人为调节”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变通政策企业有税不收、缓收等诸多怪象,不能说不可纳税信息披露无关。社会公平问题历来是影响政权稳固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政府征税不公,则征税的阻力就会很大,严重时就会引起社会矛盾乃至政权更迭。

总之,企业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缴纳税款,是履行法定义务,纳税情况等信息显然与公共利益相关,属于应公开的范围。

对企业纳税情况的公开化,宏观上看,有利于企业依据纳税状况以及税收的优惠状况,制定企业发展方向,从事实现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目标,有利于有关部门及研究学者依据企业对外披露的纳税信息开展研究,进而反思税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微观上看,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纳税,以发挥社会公众对税收征管部门权力监督和约束,防止违法违规征税现象的发生,从而有利于保障所有纳税人权利,实现企业公平竞争,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三、企业纳税信息披露现状

目前我国除税务机关按《税收征管法》要求企业须向其提交相关纳税申报资料,可看作是税务机关强制要求企业纳税信息披露,至于企业纳税信息对外公开披露与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的信息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及其附注方式对外披露。上述披露虽涉及企业纳税信息,但仅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金”项目,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 项目、“所得税”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下的“收到的税费返还””和“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中有所披露。

(一) 资产负债表中企业纳税信息

“应交税金”项目仅提供了到本会计期期末止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各种应交未交税款期末余额企业本质,至于是具体是那些税种,各税种的应交未交数额,全年各税种应缴或已缴的税款总数额并未展现,且“应交税金”项目中不包括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两项税金。

企业利益相关者无法依据“应交税金”项目分析企业税种比例和结构的变化,以充分地评价企业在经营业务和经营范围上的调整,难以合理的确定企业预期。

(二) 利润表中企业纳税信息

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是按权责发生制要求确认的本会计期经营活动产生的众多价内税(营业税、消费税等)税金合计额。构成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也是多数企业负担的主要税种——增值税,由于实行价外税制度,“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并未将增值是列示其中。缴纳状况及各税种的具体构成等情况,企业利益相关者不从分析,至于其缴纳信息更无从获得。

利润表中“所得税”项目仅是提供了本会计期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应该承担的所得税费用,并未反映出本年度实际应缴纳、已缴纳、未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数额,无法保证众多纳税人的知情权,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三)现金流量表中企业纳税信息

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下的“收到的税费返还””和“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仅解释了企业经营活动已交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至于缴纳税款的产生的实际年度、具体税种及是自身纳税义务还是代收(代缴)税义务所产生的无法解释。对于投融资经济活动的税金,现金流量表并没有单独反映,仅是将投融资经济活动的税金情况合并列示到“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或“ 支付的其他与融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下,至于税款的额度、产生的实际年度、产生的原因、具体税种及是自身纳税义务还是代收(代缴)税义务所产生的无法解释。

此外,报表中对于企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税收违法信息,产生的滞纳金等信息并未强制要求披露,是否披露则完全取决于企业自愿。

尽管2009年公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中对于上市公司对外公布其纳税情况做出相应法律规定,但对一般企业是否公开自己的纳税情况并没有设定法定义务,税收征管机关也只是向有关公权力部门汇报征税情况,没有法定义务向公众公开相关企业详细的征税情况怎么写论文。

总之,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企业财务报告对于企业整体税负、税种、税款缴纳情况,及税负对经营的影响的信息均没有给予应有的充分的完整披露,不利于公众了解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程度,以及国家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应该扩充现有三大报表及报表附注中企业纳税信息量的披露内容。

四、企业纳税信息披露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纳税信息显然与公共利益相关,因此披露不仅要考虑税务部门的信息需求, 同时也满足债务人、投资者、普通公众等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企业本质,凡是与企业涉税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容纳到企业纳税信息中进行披露。

(二)保护性原则

信息保密权是纳税人的重要权利。企业纳税信息披露对于那些严重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涉税信息披露采取简略披露或不披露的原则。如将企业与企业客户的交易数据等涉税信息进行披露,无疑将其客户资源拱手送给竞争同行,必然对纳税人及其利益相关方造成权利的侵害。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披露纳税信息,不仅有利于税收征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纳税主体对税法的自觉遵从。

(三)实质性原则

披露的目的是帮助利益相关方更准确地评判公司价值,以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对于那些不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涉税信息的披露,要本着使用者可以根据披露的企业纳税信息评价企业的经济实质的原则。

(四)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在传统的资本市场,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为投资人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将财务信息披露和公司价值联系起来,而在社会责任投资市场,也有分析师分析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为社会责任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将非财务信息与公司价值关联起来。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关注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有别于财务分析框架的、结构性的视角,重视审视自身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公司通过披露非财务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因此企业纳税信息不仅需要税金总量定量的数据信息,也需要定性的文字描述性信息。

五、 披露方式

增加 “企业纳税信息表” 单独反映企业各税种缴纳状况、税收优惠享受状况等信息,将其作为财务报告附注部分对外披露,以满足各方对企业纳税信息的需求。具体如下表

报表附注:×年企业纳税信息表

税种

计税依据

税率

应纳税额

税收优惠

已纳税额

未纳税额

滞纳金

代收(代扣)代缴税额

合计

依据、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减免幅度及有效期限、累计已获优惠额。

××税

未纳税款情况说明

发票管理情况说明:

发票开具;发票领购

发票取得 发票保管

其他涉税情况说明

参考文献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8)

会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出现了。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然后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发展阶段。自从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来,IT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经济时代。面对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无论是会计实践还是会计理论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快的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是税务会计分支产生的根本原因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革新,生产力不断提高,会计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是会计分支产生的根本原因。

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捕获的猎物及生产的谷物等便有了剩余,人们就要算计着食用或进行交换,这样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随之出现了“绘图记事”,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到了近代,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随着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对会计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会计的结合,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使会计工作的效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极大变化,20世纪中叶,比较完善的现代会计逐步形成。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以及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和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的开端。

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税务会计被人们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税务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凭专用发票抵扣税额方法的实行,使应纳税额的核算逐步走向规范化。对此,各地税务机关试行了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中培训办税员,指定取得办税员合格证的会计人员办理纳税事项的办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财政税收体制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逐步规范,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工越来越明确,这对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提出了必然的要求。

二、税务会计的核算范畴与特征

在我国,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尚未形成现代税制的框架,不具备税务会计成长的沃土。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随着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已为税务会计独立成科创建了客观条件并提出了内在要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税务会计的核算范畴与特征,通过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就可以非常明确。

总体而言,税务会计账的数据来自财务会计账,从财务会计账上获取税务会计要得到数据。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大会计分支,目前在西方国家许多国家,税务会计早已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它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一起成为现代会计的三大支柱。就具体区别总体表现为,财务会计与会计实务相关,是面对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会计账,数据真实,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为管理者做出决策;管理会计则与财务成本管理相关,着眼于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对企业实施内部经营管理,预测计划与控制的学科;而税务会计与税法有关,其职能主要在于向对税局部等政府部门,他所从事的会计账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要求而建立上报,反映的会计内容应满足政府部门的要求。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1、核算目标不同。税务会计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所得税方面的信息,便于税务部门征税。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向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税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是纳税申报。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是提供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2、核算规范不同。税务会计的依据是税收法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额并向税务部门申报;财务会计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程序和方法组织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

3、核算基础不同。税务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比应收应付标准更加准确,既操作简便,又可防止纳税人偷税漏税行为。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以应收、应付作为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能使收人费用恰当的配比,便于确定各期经营成果,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相关和有用。

4、核算对象不同。税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狭义的税务资金运动过程,即从纳税收入产生经营收入开始,到足额上缴税款为止的税务资金运动,而财务会计核算的是企业全部的资金运动。

5、核算程序不同。税务会计按照道理也可遵循这个程序,但没有规范化的要求,企业一般在期末借助于财务会计的数据资料,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据以编制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规范化的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顺序。凭证、账簿和报表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关系。

6、会计要素不同。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项,即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应税收益)和应纳税额。这里的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和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不定相同,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标准和方法上都可能发生差异。财务会计有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六要素进行的。

7、对会计上的稳健原则态度不同。税务会计一般不对未来损失和费用进行预计,只有在客观上证据表明已发生的情况下方可确认。财务会计实行稳健原则,一般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而不预计可能的收入,使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被报表使用者误解。当然,在某些方面税务会计也具有稳健的作用,如计提坏账准备和加速折旧等等,这具有对企业宏观引导的功能。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2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3

1 管理会计体系发展理论基础

20世纪,管理会计由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AAA)提出微观领域下的定义,标志着管理会计在以企业为环境起点的情况下正式被会计界所认可。由此开始,管理会计迅速发展,逐步延伸到宏观领域。财政是国家基础建设、国家治理和国家军事防卫的保障,财政资金来源于税收,税收来源于对社会剩余产品的干预分配。税收所承担的财政收入筹集职能,决定了其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职能。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的会计职能由外向内转变,传统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功能旨在向管理层及外部汇报有效财务信息,形成可分析信息报告,但该类报告只是一种直接的数据反馈,并非有效的内部信息应用。随着需求的转变,企业管理需要利用的不仅是简单的财务信息,更包括企业全面的生产环境数据,即生产成本分析、销售数据相关报告、投资决策及预算管理等。

2 管理会计体系和财务会计体系异同比较分析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会计体系中的两个分支,传统财务会计注重核算与监督,主要职能是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形成相关财务账簿和报表后,对外反馈企业的财务信息。这种信息是一种对内容的直接反馈,其中并没有较多的信息加工,反映的内容也不够全面。这一从分到总、由内向外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对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评价。在这其中所忽略的内部经营活动应形成的价值评价和分析正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导向。“一外一内”的不同价值指向,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2.1 两者的目标导向比较

为企业管理层及外部相关者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是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责。在财务会计的众多目标学说中,有“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两个主要观点,其中,前者认为,企业管理层与所有者权责分离,经营者受所有者委托,对企业的所有资产进行管理和价值创造。因此,财务会计的职能目标在于将财务信息客观真实地汇总反映于财务报告中,以便企业所有者和投资债权人了解企业资源是否有效利用。后者认为,财务信息的如实反映,是为了让使用者通过财务报告的信息合理评价企业运行情况,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前者强调的是可靠性,后者要求的是相关性。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体系的分支,同样是企业管理经营投资所运用的一项工具。但相对而言,管理会计的追加目标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模式最优化,并在作为工具方法的利用过程中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可知,相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对外反馈,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从各部门到全面系统的内部经营管理优化。

2.2 主要内容对比分析

除财务报表外,传统财务会计中并没有太多对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工具方法,但近年来,高级财务会计新增了一部分内容,不难看出其来源于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一个主要表现。二者之间主要内容的不同点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看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除了“对外对内”这一主要区别以外,还有一个主要区别是事前与事后,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为事前及事中的预测和控制。财务会计主要包括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评价,而管理会计的价值评价是一个整体的框架体系,大到整个企业,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流程,各个项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全面梳理评价。

3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纳税评估应用案例比较分析

纳税评估在运用传统财务会计时,往往只能直接对会计账户中相关科目下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工业企业可直接根据其生产成本类数据推测出其生产情况,再将其生产情况与账面实际库存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其是否属实,以此评估出其相关应税项目。

3.1 完全成本法纳税评估应用案例

设某砖厂(假设该厂为订单式销售模式企业,一般纳税人按简易办法征收税款,征收率3%)2014年12月主营业务收入为25万元,缴纳增值税7 500元。假设其所销产品单价为25元/kg,每生产1单位的产品需耗电0.2千瓦・时,那么该厂所耗电量应为2 000千瓦・时,根据工业用电电费0.58元/千瓦・时,得知该厂该月电费应为1 160元,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

但经查得知该厂该月实际缴纳电费2 900元,则收入费用实际情况应如表3所示。

由表3测算其实际销售额应为62.5万元,则增值税应纳税额应为18 750元,该厂应补缴增值税11 250元。此案例即根据财务报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及相关辅助费用数据所得出的纳税评估底稿,该砖厂企图通过隐瞒销售额的方式少缴税款,但税务机关仍可根据其生产所需耗用的辅助费用推算其产量,查找隐瞒的销售收入。

3.2 变动成本法纳税评估应用案例

变动成本法认为,在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的界定下,还应追加定义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在变动成本法的理念中,产品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应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中与产品生产业务量无关联的部分不应承担。

在该砖厂的案例中,其耗用的电费属于混合性态的成本,既包括固定成本又包括变动成本,对比两种成本的概念,该厂所耗用的电费中,维持厂房及相关基本设备运行的部分属于固定成本,每月大致不变,并不随生产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电费中随着该厂生产业务量增加而增加的部分应属于该厂的变动性生产成本。假设该厂维持厂房及相关基本设备运行所需电量为每月650千瓦・时,即377元。在分析该案例时,如果运用变动成本法,根据其销售收入测算的分析如表4所示。

根据实际缴纳电费所测算出的销售收入为543 750元,应补缴增值税8 812.5元。显然,只将与实际生产相关的部分引入测算,将成本中与实际生产并不相关的部分剔除,运用变动成本法所测算的纳税评估结果更为合理。同时,税务机关在进行纳税评估时,可运用本量利分析,当被评估企业所申报销售收入低于其保本点,甚至低于其销售收入线与固定成本交叉点时,该企业很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如图1所示。

4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发展对税收管理产生的影响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传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转型为新型财务会计的趋势锐不可当。经济时代的发展,使得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本身对会计信息的利用层次都一再提高。财务会计的发展脚步将不断与管理会计相重叠,管理会计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和报表也会逐渐进入税收管理和纳税评估的视野。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融合转型,是一次会计体系的框架重建。当然,管理会计在国内的发展仍然受多种因素制约,从企业外部来看,管理会计体系在国内出现时间不长,机制模式尚未形成;从企业内部来看,大部分企业对改革都有排斥惯性,且管理会计的实行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成本和人力;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起点较高,它超脱于简单的记录和核算,难度起点高,这需要会计人员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税务机关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是征收管理的基础。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了解,是其开展征收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工作的关键。因此,税务人员必须对企业所运用的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以及管理会计理念有基本了解。

5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进程的几点思考

首先,管理会计的应用要做到张弛有度。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和工具方法应用到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过度追求改革或排斥管理会计理念的引入都无益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其次,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并非财务会计的替代,一味追求将会计信息全部应用于管理会计只会越俎代庖。财务会计是处理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信息的基础,如若企业忽视基础建设,只追求上层建设,也只会是舍本逐末。

再者,前文提到管理会计重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财务会计只能做到事后分析,但这并不代表事后分析不重要。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信息的直接汇总反馈,它是对企业一段时期的信息总结和汇报,是企业进行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依据。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是一个循环的流程,它们互为基础,互为支撑,互为结果。

最后,对外而言,财务报表等信息是管理层或信息需求方对企业内部经营情况了解的必要途径,不可或缺;对内而言,管理会计理论方法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措施。同时,管理会计信息在各经营活动区间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实时有效反馈,无需等待财务会计信息的后期多层加工而最终汇总形成的财务报表,提高了信息资料的及时性。

总之,作为税务管理机关,正视宏微观经济事实,时刻把握管理会计理论进程,是推进财务会计转型的有效催化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二者之间有相同的目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经营筹资,为企业长短期战略发展谋最大权益。会计是把握企业经济命脉的根本,而管理会计将会计融入企业各部门中,将会计工作推向企业全面管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所提供的效用信息,在企业决策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改革的道路坎坷崎岖,应数措并举、统筹兼顾,从市场经济出发,从企业自身出发,从具体需求出发,将改革的措施落到实处,顺应会计体系科学发展的趋势,促进我国管理会计全面改革,最终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继德,姜鹏.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3).

[2]胡海波,胡玉明.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运用[J].会计研究,2013(1).

[3]李玉周,聂巧明.基于成本视角对管理会计框架的重建[J].会计研究,2005(8).

[4]蒋占华,宋家兴,吕良玉.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透视与展望[J].财务与会计,2014(1).

[5]冯巧根. 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的新趋势[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1(1) .

[6]吴保忠. 试论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的环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1(10).

[7] 时侠术. 浅论非营利组织中管理会计的应用[J]. 浙江财税与会计,2001(11) .

[8]黄迈. 管理会计实践应用的难度及出路[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1(3) .

[9]胡玉明. 全新的管理会计框架――《高级管理会计》给我们的启示[J]. 财务与会计,2001(10).

[10]李金泉. 管理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 四川会计, 2002(11).

[11]冯巧根. 管理会计案例的研究[J]. 四川会计, 2002(12) .

[12]袁葳. 如何强化管理会计的地位与作用[J]. 高等农业教育,2002(6).

[13]罗魏冰. 管理会计路在何方[J]. 广东审计,2002(10) .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10)

关键词 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分离

众所周知,税务会计的产生是由财务会计逐步发展而来的,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列成为现代会计的三大支柱。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及体制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税务会计很早就从财务会计里面脱离出来,另成分支,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税务会计并没有从财务会计中严格脱离,急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大体区别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能够分离,就是因为两者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的点较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以为两者的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目标不同

税务会计是按照税法来核算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目标是为税务部门提供信息保障国家及地方税收的实现。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准则来核算企业财务指标的,目标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真实的反映有关企业运营的信息。

(二)两者遵循的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是依据会计准则及按照会计制度,按照相关的核算流程及方法进行运算,而税务会计是遵循现行的税收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核算结果不一样。

(三)两者核算的基础不同

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而税务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共同作用为核算基础。前者为了确定及从财务上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后者是为了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四)两者核算的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的指标如:销售收入、经营管理费用等,对其按照相关的运算程序进行编表。税务会计的对象是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五)其他方面不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不同点,不仅仅体系在以上的四个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者的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不同;二是两者的实际操作程序不同;三是会计运用上不同等。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

(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需要两者分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很多国家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自成体系,而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不能没有中国,快速参与国际经济发展分工,融入世界经济,需要我国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轨。不但对我国吸引外资有利,也对我国资本进行国际投资有益。因此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符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税务会计十分必要。

(二)我国会计体制改革及健全税制需要两者的分离

经济的发展使得现行的会计体制难以适应,促使会计体制的改革,建立一套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一些指标如折旧使得财务会计目标与税务目标的差异愈来愈大,因此需要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才能使得会计改革显成效。目前,我国的税制并不完善,有时候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其漏洞,更改财务会计信息避税及漏税,造成我国税收的极大丢失,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也需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两者的分离

我国以前的企业管理制度与所有制状况相适应,两者会计不分开能够满足相关要求,但是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所以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如果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不分,企业的会计信息很可能不真实。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应该与传统的管理制度有所区别,而会计准则与税法有不同的规范对象及目标,需要把税务会计独立出来。

(四)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参与国际产业化分工需要两者的分离

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历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成熟,需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相互独立。如今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在与国外企业打交道时候,碰到愈来愈多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交叉问题,无根据致左右为难。新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接轨,其多数倾向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应不一致,这也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实施建议

以上探讨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及分离的必然性,但是需要一个具体的实施操作细则,因此本文从大的几个方面来提出对如何分离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的建议:

(一)构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是国际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为了长远发展需要尽快考虑。有关构建税务会计模式,可以借鉴国外如美英的成熟经验,再根据国际形势和我国内具体情况,权衡考虑。

(二)努力打造建立和发展税务会计的条件

促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需要条件,因此本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造分离的条件:一是努力提高及宣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差异;二是征税者需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很可能为了企业的利益而修改会计信息,为了避免税收丢失,需要采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三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性等。

(三)促使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

财税信息化论文篇(11)

 

一、企业本质

现代企业本质上是一系列合同关系的组合,借助这些合同关系,相应的利益主体都与企业存在着某种利益关系。作为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多元资本共生体的企业,其经营决策必然会影响到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就不应仅对股东负责,应保证多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均衡性。

税收构成了国家和公民之间最基本的契约关系,过去是纳税人很少问为什么纳税、纳了什么税、谁纳了税等,而今“无权利不纳税”意识的觉醒,公众对纳税知情权都得不到保障的质疑越来越明显,难以释怀的“馒头税”问题就是典型的体现。企业纳税信息不仅仅是政府职能部门在关注在使用,也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所关注的。

企业信息披露的越充分,对使用者而言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企业披露的信息不应仅局限于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应是多元利益相关者所关心和需要的信息。

企业信息范围的广泛性,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差异性,使得规范我国企业信息披露内容时企业本质,不可能面面俱到,但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的现状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程度,在企业披露相关企业信息时,企业纳税信息的披露是值得研究的。

二、 企业纳税信息公共属性特征

纳税是企业不可避免的事宜,企业纳税信息是企业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公共属性特征。

(一) 企业纳税信息与市场分析

建立在信息高度透明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信息的快速获取是制度性因素之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

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经营者或投资者,都需要及时得到该区域相关行业尽可能具体的经济指标数据,用于经营分析或投资分析,以更好地调整本企业的经营决策或投资决策。税种比例和结构的变化,可反映行业在经营业务和经营范围上的调整,对企业涉税数据进一步的挖掘和提炼,能发现有利用价值的管理信息和规律,以利用其进行企业的战略调整。税种比例和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反映着目前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及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度,是国家制定调整税收制度,确定税收负担的重要依据怎么写论文。

当税种比例和结构的变化等有关数据难以获取时,不可避免地错误引导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造成市场竞争不充分或投资过度带来的无效率竞争,最终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给国家、经营者及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及损失,阻碍经济繁荣发展。

(二)企业纳税信息与税收活动监督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家征税是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侵犯,因此偷逃税款是纳税人本质的、天然的心理动机。企业纳税信息披露的不足,为企业隐匿有关的纳税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提供机会,这就无疑是“保护伞”。偷逃税的存在,使同类企业或同类产品的税收成本不同,破坏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

在一个制度完善的社会里,信用就是资本,失信者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更大成本。企业纳税信息披露的不足,企业利益相关者无法依据纳税记录来衡量一个企业的信用品质。同行业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高于外界对其经营状态的了解企业本质,企业纳税记录信息的缺失必将导致守法纳税者的心理失衡,而认为采取手段偷逃税是值得的,其结果必然是激化了公众对税收制度的抵抗心理,加剧了冲突和紧张关系,不利于社会安定。

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中“人为调节”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变通政策企业有税不收、缓收等诸多怪象,不能说不可纳税信息披露无关。社会公平问题历来是影响政权稳固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政府征税不公,则征税的阻力就会很大,严重时就会引起社会矛盾乃至政权更迭。

总之,企业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缴纳税款,是履行法定义务,纳税情况等信息显然与公共利益相关,属于应公开的范围。

对企业纳税情况的公开化,宏观上看,有利于企业依据纳税状况以及税收的优惠状况,制定企业发展方向,从事实现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目标,有利于有关部门及研究学者依据企业对外披露的纳税信息开展研究,进而反思税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微观上看,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纳税,以发挥社会公众对税收征管部门权力监督和约束,防止违法违规征税现象的发生,从而有利于保障所有纳税人权利,实现企业公平竞争,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三、企业纳税信息披露现状

目前我国除税务机关按《税收征管法》要求企业须向其提交相关纳税申报资料,可看作是税务机关强制要求企业纳税信息披露,至于企业纳税信息对外公开披露与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的信息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及其附注方式对外披露。上述披露虽涉及企业纳税信息,但仅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金”项目,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 项目、“所得税”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下的“收到的税费返还””和“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中有所披露。

(一) 资产负债表中企业纳税信息

“应交税金”项目仅提供了到本会计期期末止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各种应交未交税款期末余额企业本质,至于是具体是那些税种,各税种的应交未交数额,全年各税种应缴或已缴的税款总数额并未展现,且“应交税金”项目中不包括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两项税金。

企业利益相关者无法依据“应交税金”项目分析企业税种比例和结构的变化,以充分地评价企业在经营业务和经营范围上的调整,难以合理的确定企业预期。

(二) 利润表中企业纳税信息

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是按权责发生制要求确认的本会计期经营活动产生的众多价内税(营业税、消费税等)税金合计额。构成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也是多数企业负担的主要税种——增值税,由于实行价外税制度,“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并未将增值是列示其中。缴纳状况及各税种的具体构成等情况,企业利益相关者不从分析,至于其缴纳信息更无从获得。

利润表中“所得税”项目仅是提供了本会计期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应该承担的所得税费用,并未反映出本年度实际应缴纳、已缴纳、未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数额,无法保证众多纳税人的知情权,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三)现金流量表中企业纳税信息

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下的“收到的税费返还””和“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仅解释了企业经营活动已交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至于缴纳税款的产生的实际年度、具体税种及是自身纳税义务还是代收(代缴)税义务所产生的无法解释。对于投融资经济活动的税金,现金流量表并没有单独反映,仅是将投融资经济活动的税金情况合并列示到“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或“ 支付的其他与融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下,至于税款的额度、产生的实际年度、产生的原因、具体税种及是自身纳税义务还是代收(代缴)税义务所产生的无法解释。

此外,报表中对于企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税收违法信息,产生的滞纳金等信息并未强制要求披露,是否披露则完全取决于企业自愿。

尽管2009年公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中对于上市公司对外公布其纳税情况做出相应法律规定,但对一般企业是否公开自己的纳税情况并没有设定法定义务,税收征管机关也只是向有关公权力部门汇报征税情况,没有法定义务向公众公开相关企业详细的征税情况怎么写论文。

总之,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企业财务报告对于企业整体税负、税种、税款缴纳情况,及税负对经营的影响的信息均没有给予应有的充分的完整披露,不利于公众了解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程度,以及国家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应该扩充现有三大报表及报表附注中企业纳税信息量的披露内容。

四、企业纳税信息披露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纳税信息显然与公共利益相关,因此披露不仅要考虑税务部门的信息需求, 同时也满足债务人、投资者、普通公众等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企业本质,凡是与企业涉税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容纳到企业纳税信息中进行披露。

(二)保护性原则

信息保密权是纳税人的重要权利。企业纳税信息披露对于那些严重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涉税信息披露采取简略披露或不披露的原则。如将企业与企业客户的交易数据等涉税信息进行披露,无疑将其客户资源拱手送给竞争同行,必然对纳税人及其利益相关方造成权利的侵害。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披露纳税信息,不仅有利于税收征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纳税主体对税法的自觉遵从。

(三)实质性原则

披露的目的是帮助利益相关方更准确地评判公司价值,以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对于那些不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涉税信息的披露,要本着使用者可以根据披露的企业纳税信息评价企业的经济实质的原则。

(四)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在传统的资本市场,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为投资人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将财务信息披露和公司价值联系起来,而在社会责任投资市场,也有分析师分析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为社会责任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将非财务信息与公司价值关联起来。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关注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有别于财务分析框架的、结构性的视角,重视审视自身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公司通过披露非财务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因此企业纳税信息不仅需要税金总量定量的数据信息,也需要定性的文字描述性信息。

五、 披露方式

增加 “企业纳税信息表” 单独反映企业各税种缴纳状况、税收优惠享受状况等信息,将其作为财务报告附注部分对外披露,以满足各方对企业纳税信息的需求。具体如下表

报表附注:×年企业纳税信息表

 

税种

计税依据

税率

应纳税额

税收优惠

已纳税额

未纳税额

滞纳金

代收(代扣)代缴税额

合计

依据、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减免幅度及有效期限、累计已获优惠额。

××税

 

 

 

 

 

 

 

 

 

 

 

 

 

 

 

 

 

 

未纳税款情况说明

 

 

发票管理情况说明:

发票开具;发票领购

发票取得 发票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