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0:19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1)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作为政治教师,应充分重视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不仅是课程标准所作出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事材料进入课堂,是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

首先,突出时政性是政治课自身性质和内容的要求

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是思想政治课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教师只有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我们关注的时事结合起来,才能适应这一课程的特定要求,才能永葆政治课的生命力。

其次,突出时政性是适应政治课高考的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政治课命题所要体现的重要原则,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政治课高考的试题构成中纯时事题占了总分的10%,其他试题也大都以大家关注的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以国内外重大时事立意已成为高考试题的重要特点,整份试卷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如果高中政治课不关注时事、不关心社会,没有广泛的时政积累,没有开拓的政治视野,读死书,死读书,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很困难的。

二、结合时事教学、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1.时事在课堂中的穿针引线作用

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引入新课,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材料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更主要的是它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中《银行的分类和职能》时,我选用了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的背景材料,由于这些材料是学生比较熟悉而关心的时事,因而,时事材料一提出,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注意,然后我趁势发问:这属于哪种类型的银行?为什么要成立邮政储蓄银行?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动性,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状态。

2.时事在政治课堂中的合理运用

把握好时事材料的准确性,不要半真半假。准确性是时事材料的生命。教学中选用准确真实的时事材料,一方面是说明问题的需要,只有真实可信的事情,才有足够的说服力,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另一方面也是老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学风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平时就注意积累,能够从即时发生的真实事件中寻找它的教育教学价值,或者根据教学需要去寻找恰当的时事材料,而不是临到上课仓促应对,随意改换或编造一些时事材料以迎合教学需要。

把握好时事材料的时效性,不要老生常谈。所谓时效性,是指时事材料的新颖性。如果教师老是选用一些相对过时的时事材料,而学生了解的东西更为新颖,学生对老师所讲的东西提不起兴趣,听课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此外,相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教材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更是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能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补充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阐述教材理论和观点。

把握好时事材料的纵深性,不要过于简单。时事材料的深度,是指时事材料本身内涵的深刻性。选择一个恰当的时事材料,除了准确地把握时事材料的本身内容之外,还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时事材料的背景、影响和意义等方面,注意它有无内涵可以挖掘,能否使学生有所启迪和感悟。要把学生的目光及兴奋点,从时事的表面引到对它的内在和本质的关注。时事材料本身的内涵,决定了它的价值。老师的慧眼,首先表现在能否把这些有价值的时事材料选出来,其次还应该表现在能否深入地分析时事材料本身,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把握好时事材料的亮点,忌偏重阴暗。所谓亮点,是指时事材料的选用角度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能够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政治课肩负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教师选用的时事材料,分析的角度要积极健康,引导性强,就能起到论证观点、教育学生的双重作用,激励学生勤奋上进,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3.时事教育的方法

第一,在社会热点的选材上,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课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2)

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是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读政治,完全被动地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因而教学效果不佳。然而,在多年的政治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虽然不喜欢上政治课,但每次谈起国内外时政热点,却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由此,我得到一个启示:有效地将时政热点融入政治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事半功倍,提高课堂实效。此外,可通过时政教育,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中学生从中了解近期内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等内容,进而形成正确认识、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它既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考察要点,在课堂上对时政资源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1.利用时政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1.1 能够对政治教材进行拓展和完善。政治形势的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而教材编成后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特性导致了政治学科教材对反映最新的现实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因此,通过精挑细选当今社会正在发生事例材料形成时政教育,更新教材内容,能够对政治教材的滞后性进行补充和完善。新的时政热点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当今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具贴近实际易于吸收。政治教材的设置,必不可少的是大量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的知识,较为枯燥难懂,学生往往也比较排斥。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贴近生活的时事政治内容,能够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趣味中学习政治基础理论,帮助学生扎实牢固的掌握知识,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3 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案例,加上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这样的学习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中得到培养和提升,政治敏锐度也不断提高,并且在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

2.利用时政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

2.1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的引入时政。大家知道,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因而,课堂显得比较呆板、单调、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这时的课堂犹如催眠曲,导致学生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例如,在讲到《经济生活》关于“物价上涨的原因”这一问题时,在学生熟悉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又受到供求关系影响的时候,启发学生讨论一个现实问题:“如果物价持续走高,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在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后,老师又适时引入时事:“你了解2012年8月份我国的总体物价吗?你了解8月份的CPI吗?你知道CPI上涨与银行利率的关系吗?”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接下来,笔者再利用多媒体手段,与学生一道探讨了CPI上涨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使学生既深刻地掌握了书本知识,又联系实际了解了社会热点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利用时政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但事实上,大多数同学都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包括国家大事、社会热门话题等,只是他们没有把书本上的政治知识与此联系起来罢了。因为,时政材料与教材理论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关系。时政材料体现着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寓于时政材料之中。要理解基本理论必须从具体材料出发,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因此,每每遇到抽象的道理时,我尝试结合时事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通过时事素材解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用课文中的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则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生活与哲学”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哲学原理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原理内容后,笔者引入当前的社会热点——“2012年我国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购令”的内容,适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限购令属于物质现象还是意识现象?”“限购令提出的依据是什么?”“限购令将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何种影响?”“我国应对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购令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书本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利用时政资源的时效性,发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政治课的时政性特点,教材部分内容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同时,由于教材中的事例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及时更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增强现实感和新鲜感,学生普遍没有兴趣去接触,更谈不上会主动认真去学习。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热点时事来取代旧材料,这样能从横向上扩展教材的广度,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里,理论联系实际,用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并主动接受新的知识点。这要求教师要及时捕捉时政热点,挖掘鲜活的时政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讲授《经济常识》宏观调控手段时,结合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我首先通过提问“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什么”?对于该问题有的学生一知半解、有的学生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一概念,这样,可以通过设问,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然后,我趁热打铁,向他们介绍了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具体形式有哪些,并向学生介绍国家经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最后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样,利用时政资源的时效性,使学生既能用教材知识阐释时政热点,又能依托具体的时政热点,理解教材抽象的原理,既能发展教材中相对滞后的内容,使教材内容鲜活起来,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4 紧密结合时事新闻梳理课本相关的知识点。高中思想政治包括不同的学科,每一学科又有很多原理需要学生掌握。而同一时政素材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原理来分析。这要求教师善于把时事新闻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与教育。例如,经济生活中学习“市场配置资源”时,既可以运用价格供求和市场竞争的知识来阐述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也可以运用有关物价上涨对生产生活影响的知识;面对市场经济的缺陷也可以运用公司的经营知识引出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融合使用时政热点,不论是市场经济中的地沟油事件,还是染色馒头事件,还是三鹿奶粉事件,都是由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反映出了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这些社会时政热点也可以在下一框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以应用。

这样,既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又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教会了学生运用时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

3.运用时政资源激活政治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3.1 俗话说:“你要给学生“半桶水”,你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梳理基础知识,并理出其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数,知识脉络清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政治时事随之变化万千,教师平时养成读书看报听新闻的好习惯,掌握的新鲜材料丰富多彩,这样才会在备课过程中激发灵感,由书本知识点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相关的时事。而只有具备时效性的材料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认真分析。

3.2 根据有关知识点挑选、准备好时政材料,不能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时事课,基础知识是“源”,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梳理和落实;时事材料要精心选择,既要注意覆盖面,又不能太滥,同类材料中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社会关注度高的,贴近实际生活的时政热点,才能调动学生兴趣,使基础知识学习与时事学习相得益彰。也可以选择具有一定争议性的材料,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信念和政治立场。

3.3 利用时政设问要巧妙、得当。只有问得好、问得巧、问得有的放矢,才能把时政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课本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如果问题设计过于宽泛、简单,就会导致事例和课本知识脱节。因此,笔者在设计问题时坚持从教学需要出发,围绕课本知识选定事例使用的角度,再以角度设定为指导层层深入设问,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加深对事例的理解,从而自觉归纳出课本结论,这样才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深入浅出”。

其四,精心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题,讲练结合,巩固提高。训练题的编制,以时事材料体现基础知识为主,以多种题型、从多个角度命题,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效果。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利用时事资源来提高课堂的效率,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多注重结合最近时期国内外发生重大事情,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任何重大事情,都应注意抓住大事,紧扣社会热点,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国内外大事,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找准时事热点与教材的切合点,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分析时事、理解时事、认清形势等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木君,张学枚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思想品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3)

【中图分类号】G633.2

一、联系时事政治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1、把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具体内容紧密联系国家实际、社会实际,充分体现了政治课的特点,但是,有很多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主要由于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中,老师注重抓所谓考点,要点,归纳知识清单,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觉得政治学习枯燥乏味,大量记忆让学生变得非常痛苦,并且虽然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际,较好的体现了政治课的社会功能,但是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较大的差距,教材上很多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因此,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联系生活中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政治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切身体验,把理论的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每一个理论,每一个知识都要充分的运用围绕在学生身边的,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更能感受到东西来进行形象的比喻或者解释。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而且在教师例举的过程中,也扩展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身边一些现象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视角。同学之间也会乐于去互相阐述自己的观点,无形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

(1)我们高考政治考题通常会把当年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作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所给材料。很多学生在政治考场上常常会出现背诵了大量的材料,或者考点,要点,但是在考试中仍然不会答题,知识理论不是不清楚,但是无法和背景材料相结合,或者不知道怎么把这些背过的知识运用来对材料加以分析,如果在长期的政治教学中,仍然让学生大量记忆,而在考题中并未涉及所背诵内容,或者即使能背,但是用不上,这将极大的打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会觉得政治知识背诵无用,而且慢慢的丧失兴趣,会把学习政治看着是一件无意义的,痛苦的事情。

(2)所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引入热点话题,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把握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培养分析问题的具体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政治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那些重点已经植入学生脑海里,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背诵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达到这个目标,前期教师可以多做些工作,老师要每天关注时政新闻,以及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的变化实施等,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就算教授的不一定是与这些时事热点相关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及时的和学生交流当前所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政策动向,社会热点,然后引导学生用我们教材上所学习过的知识来对这些材料进行剖析,和学生一起全方位的分析该热点可能涉及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那些勇于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不要考虑犯错,这种方式如果教师能够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积极性将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而且自然而然的会对身边的热点新闻,国际国内大事产生极大的兴趣,现在的媒体还有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了解时事政治的极大便利,如果学生不是被动的被老师要求去看新闻,而是因为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政治学习是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的,甚至会对看国内一些主流政治刊物,新闻等产生兴趣,就会主动的去关注热点,而且潜意识里就学会了用分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中的讨论,同时也能够积极的去学习教材上较为抽象的理论,为能够对更多的热点进行分析打好理论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乐意学习政治。

(4)联系时事政治提高让学生客观的看待问题

现在的青少年好奇心都很强,都很有爱国热情,也关心国家大事,,但是高中生看待问题往往较为偏颇,而且受网络上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的影响,往往比较偏激或者对政治上的一些观点会存在抵触情绪,我们要鼓励学生有批判性思维,但是也要引导学生用客观的理性的态度去分析一些现象和问题,当我们选择相应的时政内容对学生进行分析,探讨的时候,既能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也能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要让他们明白要在建立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加透彻的去解读一些问题,并且要学会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情和现象,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具有理性思维的公民。这样,既让学生学了知识,又起到了政治教育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 联系时事政治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从整个文综的角度来看,时事政治的考查范围不光在政治中出现,在历史中也会出现,所以让学生学好时事政治对考好文综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几年来,高考政治内容时政性强,考查内容主要在集中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活动,国家近一年来出台的主要方针政策等热点问题上,但是虽然材料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熟悉,要从这些典型材料中能概括出道理,能够合理的运用学生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很多学生答题只是泛泛而谈,而不能切中要害,或者就某一个小点阐述很多,而不能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材料与原理的内在联系。答题质量普遍不高,得分率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运用一些时政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推理、归纳和预测,在日常学习中就要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 小结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4)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46-02

在以学生“能力立意”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新课程改革大潮流下,探究式学习日益被提到重要的地位。所谓探究式学习,其实指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在探究、感悟、体验中获得历史知识,更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的高标准要求。

为了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引入了新材料,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进行自主学习。下面以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1: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潮流

导言: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设置新材料】如图所示为“晚晴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提出问题】⒈概述该表反映的现象。

⒉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上边表格是晚晴时期中国翻译西学的书籍简表,西学书籍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类,该表很直观的反应了两个时期的情况:第一个时期是1860至1899年间,应用科学类书籍占得比重最大。到了第二个时期即1902~1904年,哲学、社会科学类书籍占得比重最多,超过了一半。

我们知道,哲学、社会科学类一般指政治、历史等。自然科学一般指西方近代科学理论。而应用科学是指能够转化为实际运用的科学,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从第一时期的应用科学为主到第二学期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主的变化,也就是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反应了在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变化。

【问题探究】根据上边“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并且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况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历程以及特征。

【分析】本题的知识依托是鸦片战争后到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的过程。根据上边图表可知,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发展为学习西方的制度。再联系所学知识就可以归纳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

【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0世纪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案例2: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设计意图】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军事上,春秋战国的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政治上,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通过新情境的创设来复习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内涵。

【设置新情境、新材料】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限,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提出问题】怎样理解材料中所说的“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注意材料中前半句话的关键词“政治上”,那好,从政治方面考虑,战国和秦代的不同。同理,后半句话的关键词“文化上”,思考从文化方面先思考,战国和汉代的文化各是什么。

【学生归纳】甲同学:政治上,秦朝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的局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束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乙同学:文化上结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教师引导】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那么,这种变革的具体体现应该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学生从经济、军事、政治、思想四个角度搜索相关教材知识归纳。

【教学反思】这两个材料都是我在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课堂上教学的实例。归纳起来就是先在备课的时候精心筛选要用的材料,这种材料必须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去学习,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这才是新课改的目标所在。也才更能适应现在的高考模式。

参考文献: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5)

一、通过材料获得

在现行政治教材中收集了大量与知识的内容相联系的信息资料,这些材料有文字材料、

图表图片材料等,它们具有典型意义,形象生动,又能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在讲“剩余价值”是时,本人利用教材第25页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列出剩余价值的式子。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的理解剩余价值的含义。

二、通过报刊获得

我国有大量的与政治相关的报刊。象《广东省 公安报》《参考消息》《中学政治报》等,

这些报刊上有许多相关的资料,教师平常可加以注意和利用。《广东省公安报》曾报道一编题为“无良司机活活拖死19岁少女”的案件。说的是一个司机在撞倒一名19岁的女青年后,不顾他人的提醒,竟拖着少女逃逸,致女青年被活活拖死,事后,该名司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本人阅读之后即把其记住,在复习“什么是犯罪”时就利用此案件让学生分析出什么是犯罪。

三、通过电视节目获得

现在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电视节目丰富精彩,其中不乏涉及政治的节目。如中央电

视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潮州电视胎的《法制天地》,潮安电视台的《南盾在行动》等等。这些电视节目中都有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相应的利用。

例如,潮州电视台《法制天地》栏目最近播放了一个案件:古巷有一对年过五旬的夫妻

因感情不合等原因闹离婚,亲朋好友对此看法不一,有赞同离婚的,有指责起诉离婚的女方的。在学习“婚姻自由“时就可以利用此案。先让学生思考:1、这对夫妻如果确实感情破裂,可以离婚吗?2、亲朋好友可以指责起诉离婚的女方吗?通过层层分析,最后得出“婚姻自由”的相关内容。

四、通过杂志获得

我国发行有很多与政治科有关的杂志,如《时事》、《半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

政治课教学参考》等。从这些杂志同样可以获取相关的资料。如在学习“资产阶级的本性”时,我就采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例子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这个例子是日本一家电影公司为一部专门介绍自杀方法的影片做的广告词:喂——你失恋了吗?你破产了没?那么请你自杀吧!本片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杀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毫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受——向你表示人道主义的慰问!——恭喜你脱离苦海。借助这个材料,学生很快就明确了资产阶级的本性。

五、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材料

发生在身边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自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收集发生在身

边的一些事件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材料的一个途径,因此,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从学校附近的鞋厂污染严重看环境保护法,从学生逃课上网到为筹上网费而偷窃看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等。

六、通过上网的途径获取材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网获取所需的资料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6)

一、通过材料获得

在现行政治教材中收集了大量与知识的内容相联系的信息资料,这些材料有文字材料、

图表图片材料等,它们具有典型意义,形象生动,又能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在讲“剩余价值”是时,本人利用教材第25页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列出剩余价值的式子。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的理解剩余价值的含义。

二、通过报刊获得

我国有大量的与政治相关的报刊。象《广东省 公安报》《参考消息》《中学政治报》等,

这些报刊上有许多相关的资料,教师平常可加以注意和利用。《广东省公安报》曾报道一编题为“无良司机活活拖死19岁少女”的案件。说的是一个司机在撞倒一名19岁的女青年后,不顾他人的提醒,竟拖着少女逃逸,致女青年被活活拖死,事后,该名司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本人阅读之后即把其记住,在复习“什么是犯罪”时就利用此案件让学生分析出什么是犯罪。

三、通过电视节目获得

现在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电视节目丰富精彩,其中不乏涉及政治的节目。如中央电

视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潮州电视胎的《法制天地》,潮安电视台的《南盾在行动》等等。这些电视节目中都有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相应的利用。

例如,潮州电视台《法制天地》栏目最近播放了一个案件:古巷有一对年过五旬的夫妻

因感情不合等原因闹离婚,亲朋好友对此看法不一,有赞同离婚的,有指责离婚的女方的。在学习“婚姻自由“时就可以利用此案。先让学生思考:1、这对夫妻如果确实感情破裂,可以离婚吗?2、亲朋好友可以指责离婚的女方吗?通过层层分析,最后得出“婚姻自由”的相关内容。

四、通过杂志获得

我国发行有很多与政治科有关的杂志,如《时事》、《半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

政治课教学参考》等。从这些杂志同样可以获取相关的资料。如在学习“资产阶级的本性”时,我就采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例子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这个例子是日本一家电影公司为一部专门介绍自杀方法的影片做的广告词:喂——你失恋了吗?你破产了没?那么请你自杀吧!本片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杀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毫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受——向你表示人道主义的慰问!——恭喜你脱离苦海。借助这个材料,学生很快就明确了资产阶级的本性。

五、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材料

发生在身边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自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收集发生在身

边的一些事件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材料的一个途径,因此,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从学校附近的鞋厂污染严重看环境保护法,从学生逃课上网到为筹上网费而偷窃看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等。

六、通过上网的途径获取材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网获取所需的资料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7)

(一)时间安排

从高一年级开始――高二年级(上)期中考试,前后两个半学期。

(二)主要任务

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学考全部内容的新授课

(三)具体安排

高一上学期,完成必修1;高一下学期,完成必修2;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3(文理分科后,此为理科的进度要求,文科按高考节奏进行)。

(四)教学特点

具体要求:从实际出发,精讲精练,减负高效。每课随堂必练5―10道选择题,当堂巩固。课后不留作业。(此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要求)

(五)考试检测

这是我们学校的成功经验,五次考试均由学校统一组织,即高一(上)期中、期末考试,高一(下)期中、期末考试,高二(上)期中考试。

这五次考试非常及时必要,对老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很好的检查、监督、引导作用。

(六)注意事项

1.学校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学校平时按课程标准开齐各学科课程,并且开足课时。这既是规范办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取得理想学考成绩的前提条件。我校在这方面做得一直很好,例如,高一未分文理科时,各班政治每周都是2课时,高二分文理科后,理科班政治每周仍然2课时,这就为我校取得优异的学考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做到认真上课,优质高效

近两年的学考试卷表明,政治学考知识覆盖面对3个模块,12个单元,均达到100%全覆盖。对30课题覆盖了25―26课,覆盖率85%以上。由此可见,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因此,教师的新授课一定要扎实全面,不留盲点,否则,临时突击将会捉襟见肘,成绩不会理想。

二、学考复习要依据考试大纲,突出重点

(一)时间安排

从高二年级(上)期中考试后到寒假,前后半学期的时间。

(二)主要任务

学业水平考试全部内容的复习课

(三)具体安排

每课时复习一个单元,每两周4课时复习一本书(文理分科后,此为理科的进度要求)。

(四)教学特点

具体要求:每课时复习一个单元6―7个重要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巧记活用。当堂完成,不留课后作业。(此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要求)

(五)考试检测

即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高二期(上)期末考试,范围:学考全部内容(文理分科后,文理科的进度、范围应有所差别,此为理科的考试范围)

(六)成功经验

2014年政治学考内容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共145个考点,以及年度间重大时事政治。

具体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由低到高表述为了解(A)、理解(B)、运用(C)三个层次。其中了解层次的考点71个,占49%,理解层次的考点59个,占41%,运用层次的考点15个,占10%。由于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因此在命题中对于要求达到较高层次的知识内容,可以出较低层次目标要求的题目。

为此,我校政治教师特为学业水平考试专门编写了学案――《大开八中学考复习学案》。以单元为单位,把B、C两级的考点,作为复习重点编入学案。

1.学案的编写依据

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思想政治教科书(必修1、2、3);我校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师备考经验。

2.学案的编写数量

本学案以单元为单位编写、使用,每个必修模块四个单元,一共编写了12个导学案。每个学案B5纸一张的量,包括教师依据考纲提出的问题,学生依据教材整理的答案。一个必修模块四张B5纸,印刷为一张试卷纸(正反面),这样,全部学考重要考点被浓缩为三张试卷纸。考生人手一份。

3.学案的编写体例

问答式。每个学案都是由5―7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都是由“提问”和“回答”两部分构成。问题由教师依据考纲提出,留白由学生依据教材回答。例如: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B级考点)

(2)我国财政的作用有哪些?(C级考点)

4.学案的具体落实

理科从11月进入复习开始使用导学案;一课时完成一个学案,复习一个单元,两周4课时一本书,半个学期3本书。文科则把学案作为寒假作业,由学生在假期独立自主完成。效果也非常好。

5.学案的效果反馈

本学案目标明确具体,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使学生复习备考有了抓手。并且好、中、差学生都可用,提升快,效果好,因此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三、考前强化要依据考试说明,巧练精练

(一)时间安排

高二(下)开学――学业水平考试,前后共3周的时间。

(二)主要任务

考前模拟训练和强化重要考点

(三)具体安排

1.自测三次

教师自选自编模考试题,利用政治课组织考试、反馈、改进、提高。

2.模考三次

第一次,3月1日,开学即考,目的是检查学生寒假复习效果,发现问题,查找漏洞,引起重视。(如果学校不组织考试,学科自己也要利用上课时间自行检测,非常必要)

第二次,开学第一周末,最好由学校统一组织,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合场分卷考试。

时间150分钟,第一个50分钟发、收地理试卷,接着第二个50分钟发、收政治试卷、最后第三个50分钟发、收历史试卷。(这是学考答题纸的顺序)让学生体验各科的题量、时间的安排等。

第三次,开学第二周末,最好由学校统一组织,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合场分卷考试。

与第二次不同,开考同时下发三科试卷,结束同时收三科答题纸。考试期间150分钟,完全由学生自主支配,先答哪个学科,用多长时间,完全由学生自行安排。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学考程序和模式,把一切问题都暴露并消灭在学考之前。

(四)注意事项

1.重视样卷

学考前这六套模拟试题,一般都要本校教师自己选编,试题的质量和导向对教师也是挑战,所以要利用好近三年考试说明中的样卷和题型示例,以及近两年的学考真题。

经研究发现,2012、2013两年的政治学考试题,虽然没有一道是当年题型示例或样卷中的原题,但有一些是依据题型示例和样卷改编而来的试题,特别是2013年,此特点更为明显。改编的方法通常是换材料,其核心考点并未改变。

2.降低难度

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高考,千万不要把高考模拟题直接用于学业水平考试的模拟训练。

降低年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材料提示答案,考生读完材料和问题,答案即呼之欲出;材料的选择非热点即经典,学生似曾相识,没有歧义,不设阅读获取信息的障碍;设问搭梯子,在材料和选项之间架桥,问法直接、精练,不拐弯抹角,不做任何干扰;选项的设置为四选一,或组合选项四选三,少有四选二的;答案降低难度,知识要点都在教材上,非常明确具体,结合材料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替代答案设置灵活多样,等等。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8)

时政热点导入就是引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时政热点导入还能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教材理解也更为深入,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所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在导入时,采用时政热点导入,如果运用的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采用时政热点导入法,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要注意时政热点材料的时效性。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时事教育,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而时政热点之所以"热",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由于每天的热点时政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引用热点时政材料时,要根据最近的社会热点的变化而有针对性地选取国内外的大事,把最能说明问题和学生在关注的热点时政引入到教学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时,恰逢两会召开,全国人民都在关注两会。所以一上课,我就播放了小编带你看两会的新闻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两会是哪两会?全国人民为什么要关注两会?其中人会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等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学生积极的讨论,看教材找答案。所以在此过程中,很好的导入了新课。相反,如果引入的材料是三年前发生的,可能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首先是学生可能对三年前发生的事情不熟悉,其次,即使熟悉可能也不太感兴趣。

1.2引用时政热点材料要有针对性。高中政治课堂时政热点导入中引用热点材料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去选择,教师要关注引用的热点材料与课本知识的结合度。时政热点的引入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如果时政导入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显得牵强,不管时政热点导入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所以在引用热点时政材料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在设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节课的时政导入时,我选取当时老式水龙头太难看!容易漏水!有时忘记关水龙头,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那么现在人们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人们发明了红外感应水龙头。红外感应水龙头不需要手转动,红外感应水龙头在使用之后自动关闭。在公共场合,"无触摸"水龙头可减少细菌的传播。人们通过创新更新了生产技术。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进步,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这种结合时政热点的情境导入方式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种导入法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1.3要注重热点时政材料的现实性。引用热点时政材料要从学生身边的时政热点出发,进而扩展到国内、国际大事。引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鲜的热点时政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感染力。例如:在讲《价格变动的影响》这节课的导入时,我选取了宁夏羊肉价格不断下降的社会热点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关注点抓着了,学生也比较感兴趣。通过身边的热点问题再扩展到整个国家面临着物价不断变化给我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尤其结合羊肉价格下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由于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容易,这种热点时政的导入,就是非常成功的。这种通过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新鲜的热点时政材料,很快就把学生学习的热情给调动起来了,给一节成功的课开了个好头。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9)

根据心理学原理和认识规律,意识的反作用在过于抽象的理论前会降低感知的敏锐性。因而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与鲜活材料的补充是客观必要的。如何恰当地引用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辅助装饰,要讲究一个“巧”字,要重视一些相关的规则。

一、要重视装饰材料的精要性。精,即精密。贴切教材而简洁。要,即必然。在教材中概括性极强的概念,原理和严肃的理论,若教学处理不好或处理未到位,必然形成理解不透或教学气氛枯燥,导学“失位”后厌学情绪连锁产生。此时精妙的外延材料就是“补位”的必备的措施。它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成为学生学习的“软化剂”和课堂氛围的“调节器”。如我上高一年级个人所得税中的“累进税率”时,学生无法理解。我适时引人入计算姚明收入该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并适时演算。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了,学生懂了,会算了。

二、严格把握材料的“度”。所谓“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教育,一个字,“纯”,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二是教材体系,也是一个字,“实”,即契合教材实际。所选用材料要简明易懂,切忌冗繁深奥,晦涩罗嗦。如我上高三年级教材:对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教学,适时插入一幅载在《参考消息》上收集的反映美国的中东政治策略的漫画<水煮诸国〉,客观形象而深刻的揭露和讽刺了作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典型代表的阴谋手段和险恶用心,很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要重视材料的准确性,切入点和时代感。准确是求“真”。这是引用材料的基本原则。切入点是求“善”,要求要找对对接点,要自然贴切。这是材料引用成功与否的关键。时代感是求“趣”,着力追求材料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达到以点代面,举一反三,增加社会知识,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如我讲高一年级: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代途径和方法之二,提高管理水平时,我适时引进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内展示了海尔的管理理念,经济成就和“日清日高”,“每天进步百分之一”的精神时,课堂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我知道,我成功了。贴切而意义深远的材料,延伸拓展了教材内海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是单纯的“诚拙”教法所远不可及的。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10)

要想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必需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教师的备课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环节,我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分析近年中考出题动向。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本学期的政治教学中,我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着眼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陷入鼓噪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做出总结和调整。

二、注重导课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都会努力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实践证明导课驱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父母对成年人的义务》时, 我出示了有关资料,结合问题把学生带入教材,带着问题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较好。

三、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河北省中考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对于学生并没有降低难度而是突出了对政治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的线索就是政治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政治事件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政治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政治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重点。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政治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政治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治观点事件;第三,属于时事政治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应试能力的训练

上半年政治课材料篇(11)

一、要重视装饰材料的精要性。精,即精密。贴切教材而简洁。要,即必然。在教材中概括性极强的概念,原理和严肃的理论,若教学处理不好或处理未到位,必然形成理解不透或教学气氛枯燥,导学“失位”后厌学情绪连锁产生。此时精妙的外延材料就是“补位”的必备的措施。它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成为学生学习的“软化剂”和课堂氛围的“调节器”。如我上高一年级个人所得税中的“累进税率”时,学生无法理解。我适时引人入计算姚明收入该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并适时演算。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了,学生懂了,会算了。

二、严格把握材料的“度”。所谓“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教育,一个字,“纯”,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二是教材体系,也是一个字,“实”,即契合教材实际。所选用材料要简明易懂,切忌冗繁深奥,晦涩罗嗦。如我上高三年级教材:对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教学,适时插入一幅载在《参考消息》上收集的反映美国的中东政治策略的漫画<水煮诸国〉,客观形象而深刻的揭露和讽刺了作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典型代表的阴谋手段和险恶用心,很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要重视材料的准确性,切入点和时代感。准确是求“真”。这是引用材料的基本原则。切入点是求“善”,要求要找对对接点,要自然贴切。这是材料引用成功与否的关键。时代感是求“趣”,着力追求材料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达到以点代面,举一反三,增加社会知识,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如我讲高一年级: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代途径和方法之二,提高管理水平时,我适时引进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内展示了海尔的管理理念,经济成就和“日清日高”,“每天进步百分之一”的精神时,课堂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我知道,我成功了。贴切而意义深远的材料,延伸拓展了教材内海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是单纯的“诚拙”教法所远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