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2:43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1)

委托理论是契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委托关系源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及分工的专业化,委托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为了最大限度的规避人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的契约以激励和规范人的行为。委托理论在社会经济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不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广泛存在委托关系。高校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二级学院是体现学校专业性的一线环节,在学校管理层掌握的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学校管理层与二级学院呈现委托关系。为了在这样的委托关系中寻求一种平衡,避免二级学院因为其专业性而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高校积极推动二级财务管理的改革,遵从现代管理学中“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强学校层面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另外一方面,将财权下放,赋予二级学院充分的资金自,探索实施规范化的改革措施以平衡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利益关系,使二者和谐发展,促进高校健康良性发展。

(二)政策依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校的制度环境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迁,目前高校已从过去计划型向自主型逐步转变,高校的收入来源也不仅仅限于国家财政拨款,而是以财政拨款、事业收入资金并重,辅之以校办产业、特色创收及社会捐赠资金等多渠道资金。对于规模较小,或资金构成较为单一的高校,适宜走“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传统体制路线,而规模较大,资金构成较复杂的高校集中管理易导致发展活力受限。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改革,就是在应对经济发展新政策形势下对高校传统财务管理的优化与提升,通过建立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机制,合理分配二级学院经费,有效平衡财权与事权的关系。

二、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弱化学校行政权力,提高内部管理的活性

高校尤其是公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现了一定的行政化特质,由于管理权过分集中在学校层面,导致教学部门自主发展意志受限,学术特质无法彰显。因此,突破“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进行二级财务管理改革,将财权下放,赋予二级学院一定的管理自,使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学术特点与发展预测以做有效的资源分配,有助于增强二级学院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绩效考核对二级学院发展指标的评价,高校实施二级财务管理改革,可以充分激发二级学院发展活性,促进二级学院树立现代的理财观,克服被动思想以自身发展目标为前提主动整合资源,对节约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整体发展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协调集权与分权关系,实现整体发展目标

高校二级学院财务改革的重心是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协调委托关系,促进整体运作效率以达成整体目标。在改革过程中,学校层面要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二级学院的责任与经费自主范围,以整体目标的达成预测为起点进行经费的预算和分配,因此,经费的分配与绩效的考评是严格以学院整体目标达成为基准的,二级学院须以整体目标的达成为己任行驶自己的自,克服局部发展过分关注自身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的弊端,对于高校实现整体发展目标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三、构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机制的思路

(一)完善二级财务管理组织架构

1.明确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

《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指出,高等学校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校内管理层次分别建立起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院)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个层次的各级经济责任制。推行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改革,需构建清晰的“学校负责人—财务处费负责人—二级财务负责人”经济责任层级,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责任与权力明确划分,实行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的分级管理制度,将经济责任制贯穿高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这其中,要弱化职能部门原有的管理权限,将一些管理权限下放至二级学院,关键是财权下放。通过将财权的下放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平衡高校中的委托关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专业特性,强化二级学院的发展自主性。

2.健全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开展二级财务管理改革,高校整体的财务管理架构的搭建是基础。首先,高校进行学校层面的宏观管理不能放松,高校财经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重大事项由党委会集体研究确定。高校成立“财经工作小组”对财经事务进行审议、咨询和指导,成立“预算委员会”审议年度经费预算,由这些专业机构对学校整体二级分配的计划进行指导和评议。另外,《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5号)强调了学术委员会的权威作用,可参照设立“财经工作委员会”协商议定高校预算决算中教学、科研经费的安排、分配及使用等。其次,高校财务处应不断完善财务处的管理职能,做好经费预测和下拨工作,调整核算办法,增强信息化水平。最后,要建立起二级学院的财务运行机制,虽然需要由学校财务集中办理结算事宜,但为了管理的到位,二级院系应配备专门的二级学院财务事项联络员,负责完成二级学院的预算、经费具体安排,日常财务收支台账,年度结算登记等内部财务事宜,与学校财务处做好管理对接。

(二)健全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实施二级财务管理改革,原有宏观层面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将不能全面指导改革后二级学院的财务行为,因此体现二级学院财务管理特点的制度体系需建立与完善。首先,学校层面的财务制度应根据改革特点,设置指导性特点的财务制度,规定二级学院的财务职责范围与权限。其中要包含二级财务经费分配办法、年度核算办法、创收经费分配办法等。其次,二级学院层面,在学校宏观财务制度的统领下,二级学院应根据自身的运行特点,相应拟定一些明细的规章条款,例如二级学院内部经费使用细则、创收经费使用发放细则等,规范经费使用办法。财务专业层面,因为是“同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因此财务的日常核算与报账业务仍然需统一经过学校财务处,关于具体的财务处理业务,学校财务处相应的要完善原有的财务办事流程与办法,以服务广大教职工为宗旨,配合二级财务改革进行制度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三)构建二级财务管理预算机制

1.树立目标管理理念

预算可视作为组织内部的契约,以制定发展目标与约束条件,平衡委托人与人双方的利益诉求,实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预算不仅仅要发挥费用控制功能,重要的还是发挥事前的资源配置与布局作用。随着高校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必须摒弃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而转向市场经济模式,参照企业化的预算管理,树立目标管理理念,将学校整体的目标结余作为年度经济运行目标,将二级学院的经费划拨、年度绩效考核与其挂钩,推动二级学院遵循市场规律提升办学质量从而增加生源、扩大社会影响力。当然,由于高校主要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对于预期结余的制定一定要以保障生均培养投入为前提。因此,对收入和支出的预算需充分考虑高校年度的发展计划,包含教育教学定位、招生规模等因素,对目标结余的预算要充分预计为未来发展规划所需积累。

2.合理制定经费下拨方法

财权下放是二级财务管理改革的聚焦点,合理制定二级学院经费划分的标准,对于提高二级学院发展积极性,同时保障学校整体利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高校财务核算、预算中引入管理会计中成本二分法的理念,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综合衡量目标结余对日常计划与工作的反作用,对合理预测招生规模,控制教育成本有显著的作用。根据成本二分法,可约定高校教育成本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指的是教育成本中与学生相关的支出,固定成本指的与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又分为院级和校级两个部分,各包含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及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等。二级学院经费下拨的过程是高校整体发展规模与目标结余的预测过程,具体推导模型如下:学院收入Y=学生人数*生均拨款*各类学生调整系数+学生人数*学费标准学院支出X=学生人数*生均变动成本(含学生活动费、实验实训费、教学仪器设备等)+学院固定成本(含人员支出、公共支出)事业结余=ΣY学院收入-ΣX学院支出-校级固定成本(行政经费支出-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上述收支不包含二级学院的创收收支,学院创收分成=(创收收入-资源使用费)*留存比例,ΣY表示各学院的收入合计,ΣX表示各学院的支出合计)根据发展规模的预测,以上年度固定支出情况为参照,结合当年通货膨胀情况、学院发展定位变化等客观因素,测算高校整体的目标事业结余。二级学院与校级管理层面全面沟通,平衡宏观与局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再次核定固定成本的增加额,最终确定的二级学院支出即为当年的二级学院可使用经费总额。收入预测以招生规模及生均拨款为基准。

3.实施创收经费、结余经费留用制度

高校二级学院根据自身资源及社会影响力开展的培训、社会服务等获取的创收经费不纳入二级学院经费下拨的基础,独立划分下拨标准,按“(创收收入-资源使用费)*留存比例”作为二级学院创收分成,弥补创收活动的日常支出、教师报酬等开支。二级学院在完成年度经济运行目标前提下的经费使用结余需在绩效考核完成教学发展指标的前提下,核定可留用,其中一部分划分为对二级学院完成年度经济运行目标的奖励,一部分划分为二级学院未来发展创新的基金,余下上缴学院增加公共开支来源。通过结余经费留用制度,真正体现财权的下放,加强二级学院的发展自主性,激励二级学院为未来发展进一步提升动力。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2)

二、探索技工院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

(一)院级教学工作管理的职责

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提出参考建议;负责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审定各方案、标准以及提出相应的专业调整和专业设置意见;统筹基础课程设置比例;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秩序;负责提出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会同学校人事部门负责任课教师资格的审定;对教学常规资料进行检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组织好各类考试;指导各系教学工作的开展;协调好学校其他各个校级相关部门,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以形成良好的教学工作格局等。

(二)系部教学工作管理的职责

落实学院和教务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本系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并组织实施;落实教学任务,组织好日常教学工作并进行检查;负责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规划及建设;组织好本系部教学改革规划和实施办法,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健全的评价机制,切实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等工作。

(三)在教学制度的保障下优化教学资源

技工院校构建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就是要将二级学院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在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根据专业教学需求科学、规范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制度是开展教学管理的思想指南,其所涵盖的内容也要根据二级教学管理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特别是教学计划环节,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还要对于教学课程进行设计,并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这就意味着,教学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以动态发展的态势实现其可持续性。为了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二级教学管理制度要严格遵守,突出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根据院系的教学实践对于制度框架不断完善,以利于二级教学管理框架能够在学校宏观制度下灵活运用,并实施创造性地管理。

(四)教学计划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

技工院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中,教学计划管理是重点环节。要求在制定教学技术的时候,不仅要将教学目标体现出来,还要满足专业领域所涉及到的行业需求。因此,教学计划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不仅要完成校内教学计划,还要通过强化校内外教学基地建没,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实习环境,并进行实习管理工作。此外,在二级教学计划管理中,还要做好教学课程的考核工作,包括学生的考试课程、考察课程安排和考试日程安排,试卷出题、评卷、成绩登录等等,都包括到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中。当二级学院的教学计划制定完成后,具体实施中,要确保其严肃性,且有序执行,切勿随意更改,也不可以因为个人原因而擅自调整。在日程的教学管理中,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教学计划展开,还要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辅工作,以确保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学校对于二级教学实施管理,主要涉及到管理协调工作,包括教学任务的下达、学期课程表的编排、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各项与教学有关的管理工作,都要在学校的宏观监督下执行。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3)

积极发挥省级人社部门的统筹职能,推动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一是注重领导推动。《规划》出台后,厅党组高度重视,召开厅党组会议进行专题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具体意见并向全省转发学习,要求各地各学校深入学习,按照“技能本位、质量办学、高端引领、错位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改革创新,提升质量。二是注重调研推动。结合《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通过深入技工院校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等方式,研究提出要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落实技师学院参照高职院校实行生均拨款、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引领带动技工教育全面发展。三是注重政策推动。制定出台《广东省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二、紧贴发展战略,突出“四个服务”

按照部里的工作要求,紧贴广东发展战略,谋划技工教育事业发展。一是突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需要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突出服务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夯实制造业人才基础,助推实体经济振兴。三是突出服务区域产业共建。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夯实区域产业共建的劳动力基础。四是突出服务脱贫攻坚。大力推进技能扶贫,引导贫困家庭子女学习一技之长,走技能成长成才之路。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4)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厂办技校,企校办学一体,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曾是我国技术工人培养的一面旗帜。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这种实质性紧密性的校企合作方式,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应运而生。两类学校虽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积极参与职业学校办学,其精神内核是相通的。本文从两类学校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对比分析两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特征,以期归纳总结出随时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变化趋势,试图为市场转轨期研究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参考。

一、背景分析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厂办技工学校

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这一时期,政企不分,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和企业机构合一;二是政府机构和企业职责不分。

本文探讨的厂办技工学校特指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技工学校。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一批技术工人,而解放前传统的以师带徒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本着建厂先建校,生产先育人的精神,普遍开办了技工学校,如钢铁、石油、纺织、机械、交通等所需技术工人都有厂办技校自行培训。由于这一时期的厂办技校归属国家业务部门管理,在学校办学资金上依托于国家对企业的让利以及所属企业对学校的拨款投资,所以学校办学体现了政府企业的要求,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这种企校一体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我国技术工人培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市场转轨时期的独立设置型二级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企业的行业主管局撤销,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企业作为独立经济实体实行政企分开,明晰产权,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从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改制,过去应该属于政府职能和社会事业的事业性事务正式从企业剥离出来。这一时期大多数企业不再自行举办技工学校培养员工,而是面向劳动力市场招聘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这一时期职业学校的办学思想也逐步发生变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

本文探讨的高职院校二级学院产生于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是学校与企业以股份制合作的方式共同创建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企业以设备、场地(分院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投资。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资源建设、共同培育人才,企业全程参与二级学院的招生、教学、管理和就业,学院负责提供招生计划、组织教学和管理,进行教学督导和检查,双方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了紧密型的运行体制。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8年,学院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创办了股份合作制的黄海汽车学院(二级产业学院)。汽车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全额投资建设,学校负责运行管理。汽车学院现开设有汽车装配与制造技术等6个专业。目前,黄海汽车学院已经成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和应用性技术服务中心。

二、不同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比分析

所谓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本文着重从办学模式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保障条件及招生就业等几个主要方面对比厂办技校及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异同及变化。

(一)培养目标:由强调岗位直接对接到重视岗位转换能力培养

厂办技校的培养目标强调岗位直接对接。1955年,劳动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技工学校校长会议,提出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工学校应该积极贯彻以生产实习为主的方针,使学生既有文化技术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到生产岗位后能较快地独立操作,技工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由于厂办技校服务于所属企业,学校培养目标通常围绕企业制定,强调对特定岗位的适应。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培养目标重视岗位转换能力。培养目标相对不同的专业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就是学校各个专业根据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和专业特点来确定培养目标,可以是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或“应用技术型人才”等,如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公司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建的二级学院——黄海汽车工程学院,该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各行业,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汽车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鉴定与评估等。

通过对比可看出,培养目标的设定逐步由针对特定岗位能力培养过渡到不同岗位间能力转换的培养,这种变化体现了经济转轨期日新月异的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转岗能力的要求。

(二)专业设置: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厂办技校的专业设置单一化。1953年高教部《关于中等技术学校设置专业原则的通知》,提出“技术学校设置的专业力求集中单一,以不超过四个为原则”。厂办技校立足为本企业服务,专业设置围绕企业生产需求设定,这一方面,紧密切合了用人部门的需要,培养了满足所属企业需求的人才,但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同一地区不同企业和部门重复设校或设专业,岗位覆盖面较窄,通用性不强,容易造成毕业生的岗位转换能力低,不利于以后的进修提高,而且人才需求量相对要少,专业难以持续稳定发展,办学效益不高。

独立设置型二级学院的专业设置多样化。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结合,根据市场需求,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不同职业技能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到专业建设的原则“专业大类原则不变,专业类相对稳定,专业基本开放”,并强调专业设置“应注意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规律,调整和设置专业”。2009年,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锐集团创办的二级学院——中锐汽车学院,在考察到当前市场对汽车维修和营销有较大需求后,于2010年学院又开设了两个新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通过以上对比可看出,专业设置越来越注重跟随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变化,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需要。

(三)办学保障方面:由计划配置到市场整合

从师资保障方面看,(1)厂办技校的师资由企业配置。教师身份附属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国有企业改制后,学校从企业“剥离”,原来属于厂办技校的教师,大部分被所属企业安排到工厂中做工人。这些有文化有技术的教师和工人承担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因而从师资方面保障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2)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师资队伍有来自学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如黄海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教学团队共17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8人,占47%,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是9人,占53%。专兼职老师互相配合,理论和实践特长互补,保障了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从实训保障方面看,(1)厂办技校实训设备和实训场所主要由企业配置。实习基地的教学物资、设备条件比较好, 特别是为第三学年的学生下车间进行适应性实习提供了条件, 对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成为厂办技校办学的亮点,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的副校长在谈到技校对学生吸引力时说“一是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一部分进厂里工作,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有利于学校招生;二是学生能去厂里实习”。(2)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的实训场地一般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如黄海汽车工程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在辽宁曙光集团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合作企业为保障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投资兴办实训基地,如辽宁装备中兴通讯nc学院依托国内通讯企业的龙头中兴通讯,投入学院价值近1600万元的通信专业实训设备,全真模拟通信企业的工作环境,建立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涵盖了3g通信技术全系列产品线的设备,同时建立了八个专业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配备40台专业维护终端及专业软件,供学生学习使用。

由以上对比可看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师资和实训保障方面,越来越注重市场整合。市场转轨时期下的职业教育办学应发挥各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互利双赢,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四)招生就业:由统招统配到双向选择

从厂办技校来看,“计划招生、统包分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技工学校实行的是“计划招生、统包分配”的运作模式。由劳动部门根据企业的需要下达招生计划,统一安排生源。毕业生是由劳动部门和办学单位联合定指标, 定毕业生分配名单, 与学校商议后 ,发文件通知各用人单位, 由学生持学校的介绍信到所分配的单位工作。学生成绩的好坏不和用人单位挂钩,分配流向主要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属于一次分配定终身,学生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5)

当前在很多高等学校的管理结构中,主要分为校、院以及系等三级结构,其中二级学院是高校直属的基层行政组织。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其教学管理经验进行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针对强化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意义的研究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强化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是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主体管理单元,是学校直属的基层行政组织,其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在整个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在培养社会化精英人才与提升转变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针对高等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研究

高等院校中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具有着不同的类型:一是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业务的体系方面进行划分,其内容包括教学运行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学计划的管理、教学行政的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的管理;二是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职能方面进行划分,其内容包括组织指导、决策规划、评估激励、控制协调以及研究创新等;三是从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层次上看,其内容包括:教学建设、教学日常管理、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改革。下面将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业务体系的角度对教学管理进行研究:

首先,教学行政方面的管理。二级学院的教学行政管理是指根究国家、高校以及学院院系制定的相关规定以及学院的教学规律,对学院内的各种教学活动与辅工作进行合理的指挥、组织以及调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是教学计划方面的管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思想以及二级学院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教育规范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要采取措施对教学计划的实施与管理进行有效地监督。

三是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管理,这是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要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进行有效监督评价,在最大程度上激励与约束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以提升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

四是教学运行方面管理,即对教学计划的施行过程以及辅的工作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并注意把握课堂教学、课程大纲的制订以及实践性教学等环节的设计与组织。

五是教学基本建设方面的管理,其内容包括教学软件的建设教学硬件的建设。前者包括学风、管理队伍、教风以及教学队伍的建设管理,后者包括课程、学科专业、教材、现代化教学器材以及实践性教学基地等。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方面的管理,不仅有助于为二级学院队伍教学管理创造良好、稳定的教学环境,而且有助于提升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

三、针对强化高等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研究

1.措施之一——强化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强化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明确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队伍的组成,其人员主要包括二级学院专职与兼职的教学管理干部;二是要根据教学管理干部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培训管理计划,从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政治素养、工作水平、勤于奉献以及爱岗敬业等方面对教学管理干部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2.措施之二——建立建全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明确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容,比方说,建立标准、明确目标、多渠道收集信息、科学处理信息、反馈有效信息、主客体的支持系统等;二是要在高校内部加强宣传力度,争取二级学院的教师与学生的认同与理解,从他们的手中收集有效的信息,增强回收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3.措施之三——科学设置教学管理部门

要科学设置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要充分明确高校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其内容包括行政组组、专家组织以及评估组织;第二,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办公室属于行政组织的行列,它在性质上属于评估组织与专家组织的秘书机构,是为二级学院师生服务的部门;第三,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评估组织在教学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是对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与教学工作流程进行监督、评估以及信息的反馈;第四,二级学院的专家组织的主要成员是教学经验与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其在教学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咨询与指导意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这给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教学管理经验进行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卫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部大开发,2010(2)

[2]陈文.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0)

[3]刘爱华.加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机制的思考[J].读与写,2008(8)

[4]高友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0)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 F234.3;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0-0123-04、

一、“堵”与“疏”的辩证关系

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分别受命于尧、舜二帝负责治水。鲧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雍堵办法,然九年水不息;禹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历时十三年之久,终于有效治伏了洪水。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鲧治水堵而成,禹治水疏而太平”。

鲧采用“堵”的治水办法相当于在管理工作中确定规则,遇到问题就制定制度来防范问题再次发生,但就像治水一样,问题会不断地出现,制度也永远制定不完;“疏”的方法相当于制定原则、规则,引导问题在合理范围内有序地前进[ 1 ]。“疏”应该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在疏导的基础上,还要用“堵”的办法来治理顽水,即不服从管理的地方要设立“高压线”,违反了就要处罚,以控制机制的方向、流程和节奏。管理工作中要“疏”“堵”结合,“疏”比“堵”更重要。变“堵”为“疏”是一种哲学智慧,凡事皆有因果,堵的往往是事之“果”,关键是要通过“疏”来解决事之“因”。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在其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如果这些方法、手段与措施以“堵”为出发点,往往会导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倘若在内部控制中辩证地利用“堵”与“疏”的关系,以“疏”为先导,以“堵”为保障,往往会实现端本澄源的效果。

二、西安欧亚学院内部控制的做法

(一)西安欧亚学院内控的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不是一蹴而就,是有阶段性的。创办于1995年的西安欧亚学院起步阶段在招生宣传上支出巨额费用,同时对校园硬件建设也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以招生、校园扩建为管理核心。起步阶段的西安欧亚学院以求生存为主,处于出现问题再解决的状况,财务以预防现金流风险为主,财务管理的原则是能省则省。2001年开始,处于规范时期的西安欧亚学院从规模效益型建设向质量内涵型建设转变,学校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招生,教育质量被提上议事日程。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重点体现的是授权批准内控、文件等级内控、财产保全内控等制度,主要停留在资金和实物控制阶段。2005年,受资金来源持续单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就业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调整等因素影响,民办高校被迫进入追求质量、内涵、特色的转型发展。2006年,处于转型时期的西安欧亚学院聘请专业咨询公司,梳理并形成了学校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制定了“四四二”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基于质量、经营、声望三大战略,组织建设与管理体制及信息化两大支撑的战略体系”。2011年,西安欧亚学院全面推行以授权为基本特征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将人事、财务等核心权力下放。

2006年以前,西安欧亚学院内部控制主要体现的是“堵”,基于控制而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2006年以后,西安欧亚学院落实“疏为先行,堵为保障,疏堵结合”的内控理念。梳理战略,明确目标,实施授权管控,学校对于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管理模式体现的是“疏”到“堵”的转变,下放管理权限给各部门更多的自控权利。作为内控实施的主体,财务部门内控的切入点不再是钱,而是事情,内控跟着事情走,钱一定也是跟着事情走,即深入进行业财融合,基于学校运营价值链的层面,对业务进行前期引导、合理规划,有效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即内控实施手段体现的是合理的“疏”,必要的“堵”。

(二)基于“疏”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1.明确内部权力运行机制

2011年西安欧亚学院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了 “分权制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具有外部性”的特点。强化董事会与校长办公会的分级目标管理职能,规范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明确校长和校长办公会的行政职能和运行规则。建立专家治学模式,在学院层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学术委员会对课程设置、专业规划、学术评价等重大学术事务进行集体决策的运行机制。这一系列的组织机构优化,使得学校在通往既定目标的道路上各部门之间责权利清晰明确,确保各司其职,相互促进、互为制约,为内控奠定良好的组织环境基础。

2.实施以授权为核心的二级学院治理模式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层级之间权力、责任、利益等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制衡。2011年西安欧亚学院启动以授权为核心的内部管控模式,《分院管控模式调整实施方案(草案)》,将人事、财务、业务管理等权力在学校和二级学院之间进行重新分配。现在,财务管理职能由过去的学校集中管控模式调整为以二级学院费用“小包干”制为核心的授权管控模式;员工招聘需求、人员薪资待遇等人事管理主体职能均下放给二级学院实施自主管理。各二级学院在发展规划、专业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业务驱动式预算管理、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拥有了很大的自,极大地调动了二级学院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推进大部制改革,构筑以服务为导向的新型行政职能系统

为了明确教学与招生、就业及其他职能模块的关系,西安欧亚学院将职能处室从条块分割的职能制转向全面协同的流程制,如将过去的“评估建设办公室”和“教学督导室”两个处室,整合为现在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评估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职能割裂的教务处原有的九个科室,整合为教研发展、教与学、教学运行和注册考试四大中心,使组织机构面向服务对象和工作流程来设置。职能处室角色定位由原来的管理者向服务支持者转变,中心业务职权逐步向二级学院下沉。

(三)基于“疏”的战略规划落地措施

西安欧亚学院将战略转变为战略关键绩效指标,通过扩张、提升,明确每个指标在特定时期内需要达到的目标,即确定年度战略目标及工作任务,年度终了,形成预算反馈及战略检讨,为后面年度战略任务及资源匹配提供参考和依据。西安欧亚学院战略分解如图1所示。

董事会根据学校战略目标,分解出学校层面高层管理团队及分管校长的年度绩效目标,并明确考核激励办法,绩效考核对于推进各二级学院及职能处室的年度任务完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二级学院及职能处室采用波多里奇绩效指标体系,建立本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推行目标管理。这种突出面向未来和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管理的实施,能确保二级学院及职能处室与学校统一目标,实现多方协同发展,避免出现“板块”化管控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见图2。

(四)“堵”“疏”结合的财务控制活动

伴随着学校授权的层层推进,在给予二级学院更大经费管理自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财务管控,确保做到“放而不乱”。对此西安欧亚学院在持续加大对二级学院管理层财务培训力度的同时,以全面预算为核心,通过业务与财务融合,与二级学院共同梳理业务规划、提炼关键业务、建立与之匹配的财务模型,设置相应业务、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跟踪各学院计划执行全流程,进行分析、反馈,帮助二级学院不断进行战略规划的修正,最终确保二级学院战略与学校战略一致并有效落地。

1.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西安欧亚学院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体系,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工具,是整合人、财、物、信息的有效手段,在支持学校战略落地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始终围绕学校战略目标,基于现实与未来的考量,学校将未来十年战略分解成三阶段,形成“四四二战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阶段性目标分解到每一年,确定年度目标及年度工作要点,二级学院及各职能处室根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确定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各部门员工根据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个人工作计划,通过层层分解、层层疏通,逐步将战略分解到不同部门及个人。而对于预算的编制流程,是由做事的人或部门根据事项进行预算,然后采用逐级求证、上报审核流程,即部门领导与员工之间、上下级部门之间、部门与预算管理办公室及绩效管理委员会之间要进行反复沟通和论证,最终确定预算数据。在预算审核过程中,将预算审核权由预算委员会下放至主管校长;预算委员会只负责审定总体经费及进行预算争议处理,大大缩短了预算审核时间。预算内经费执行过程中,二级学院教学经费经其院长、财务处长签字即可执行。

为了确保教学投入,西安欧亚学院的预算编制按照教学与非教学分类确定。预算编制方法以零基预算为主,定额预算为辅,定额与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每年重复性固定费用的事项,如电话费、组织建设费、社团活动费等采取定额预算进行编制,其余事项采用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的零基预算进行预算编制。编报顺序上采取教学部门优先编制,职能部门按照教学部门的需求再进行编制的顺序,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教学费用的投入。经费执行过程中增加按季度进行二级学院经费执行分析反馈环节,内控考核的主要依据就是预算的执行情况,一般情况下各部门的预算应该严格按照审批后的预算执行,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资金使用情况。

2.推行“刀刃计划”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做事,该投必须投,不该投的绝对不浪费,好钢使在刀刃上,不以“堵”,即财务控制为导向,而是关注战略成本,通过“疏”,即业务流程再造,实现费用结构优化,这就是欧亚学院“刀刃计划”的核心思想。

以前的资源配置与工作计划不匹配,分属两张皮,二级学院为了钱而要钱,占用资源。实施“刀刃计划”以来,西安欧亚学院引入财务模型进行资源分配的控制,如“教学业务经费分配模型”。该模型引入非财务指标,能够较全面地对二级学院进行综合评价,以“认同过去,激励未来”为原则,对历史做得好(预算管理能力强、计划与预算匹配度高、投入产出比高、绩效表现优)和战略匹配度高(办学方向对、有强烈意愿、有明确工作思路、工作计划细致、可操作性强)的学院重点投入,从而引导各二级学院更加关注自身业务发展规划与学校战略的匹配,关注目标达成与资源消耗的关系,使各二级学院或职能处室领导从要钱、花钱,转变为主动关注投入产出关系。通过该模型的应用,教学经费投入的结构更加符合学校战略的要求,经费使用效果较以前有了明显提升。

实施“刀刃计划”的另一项关键要素是推行成本管理,西安欧亚学院与北京诺亚舟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搭建适应欧亚战略规划的ABC成本分析体系。首先按照院系、专业、学制等来定义成本对象,在此基础上按照招生、教学、就业、后勤等大类再细分小类,随后确定各类作业所消耗的各项资源,包括工资、福利费、社保、公务费、业务费、折旧费、修缮费等。选择合理的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属于成本对象专属资源耗费,可以直接计入到各作业中心;其他带有公共性质的资源耗费,需要进行资源动因的分析后分配计入各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法将学校各项期间费用更为精确地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中,有利于查看各项资源消耗情况,可以更为详细地分析间接费用增减变动的原因;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找到成本增加及变动原因,让内控更加有效率。其次可以在作业单位之间形成榜样和竞争,让各业务单元自发主动地去进行内控,还可以让业务单元更关注资源使用效率,最终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3.展开基于业财融合的二级学院财务管理

西安欧亚学院在给予二级学院更大经费管理自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有效财务管控,为此财务部门推行财务专员制。财务专员除了承担财务处岗位的基本职责外,还需要和对接的二级学院领导及业务执行人员进行沟通访谈,熟悉各学院的业务内容,这样可以实现业财语言的趋同。在此基础上,推行业务与财务融合,协助二级学院实现对其业务规划的全面梳理和明晰。通过与二级学院共同梳理业务规划,提炼关键业务,建立与之匹配的财务模型,设置相应业务、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跟踪二级学院计划执行全流程,进行分析、反馈,帮助二级学院不断进行战略规划的修正,最终确保二级学院战略与西安欧亚学院战略保持一致并有效落地。这样既实现了学校对二级学院财务管控的目的,又实现了向二级学院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财务服务,帮助其挖掘业务增长潜力,支持其业务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学校与二级学院总体综合质量与效率提升的目标。

三、总结

在内控建设过程中,西安欧亚学院历经三到五年,梳理了其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及“四四二”中长期战略规划,确立“质量、经营、声望”三大战略,深化战略内容,提出“组织建设与管理体制及信息化”两大支撑的战略体系,为学校管理及内控明确了方向。学校完善内部治理Y构,明确内部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大部制改革,构筑以服务为导向的新型行政职能系统,实施以授权为核心的二级学院治理模式,这一系列“疏”的改革措施为内控奠定了良好的组织环境基础。为了有效地促进战略规划的落地,学校通过建立闭环的预算资源管控体系,最终将绩效、计划、预算在同一张表单中体现,实现三者的有效协同,确保学校与二级分院之间目标的一致性。为了鼓励二级学院的积极主动性,学校推行基于业财融合的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协助二级学院提升财务管理的能力,最终通过“刀刃计划”等成本控制措施,实现事项的有效控制。传统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的是“堵”,是以“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为逻辑,是基于单项事件的控制。西安欧亚学院财务控制的核心是“疏”,是基于“办多少事,给多少钱”的逻辑,体现的是围绕组织战略的业务,而非单纯财务的综合优化改进行为;不是“挣钱”,是“发展”;不是“省钱”,是“优化”,是以为组织带来效率的持续改进和效益的持续提升为出发点。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7)

G715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教学教育,第二个环节就是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辅助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教育,@两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途径的研究,对指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2002年3月、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以来,各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在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相比较而言,这方面的工作高职院校稍显滞后,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多数是从原来的中专、技校升格而来,学校重点放在学校新校区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但我们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一员,一直没有停止对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只限于课堂学习的学生,一般在宿舍打游戏居多,不愿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对学习的知识理解不深刻,耐挫折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遇到的问题处理,让人感觉能力差;相反,对于既坚持课堂学习,又积极参与各种素质拓展活动的学生,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能吃苦、善解人意,做事能干有条理,又增强了学习知识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就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教学主渠道外第二课堂活动按层面划分有班级活动、二级院系活动、学校活动;按活动类别有党的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按活动的灵活性有固定活动、选择性活动、临时性活动。活动虽然很多,但很有规律,有的活动季节性非常强,属于固定活动项目,寒假暑假带薪实习、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等,为同学们课堂学习之外开辟了另外一条丰富的素质拓展活动学习渠道。

三、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组织机构

要长期有效地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校需要建立和设置专门的责任管理部门和指导管理人员,否则,计划就不能落实。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般由学校团委牵头制定方案,方案要明确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目标、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活动内容、开展活动的指导意见,及活动经费保障。特别是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条件,如学生素质拓展分至少要达到3分才能达到毕业条件;根据参加活动的情况记录不同的分值,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不同活动取得不同分值,达到毕业条件。

2.建立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指导队伍

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指导队伍按层面分为学校、二级院系、班级三个层面,学校层面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成员、学校团委书记、二级院系团总支书记组成;二级院系层面主要由二级院系领导、团总支书记、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班级层面主要由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班支委以及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技能比赛指导教师组成。根据需要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需要明确指导教师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职责,每次活动精心策划,争取投入尽量少,参加的同学尽量多,达到同学能多看长见识,多参与长能力,多策划长本领。

3.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重点关注中间学生和后进学生

高职学生一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优秀同学有目标,积极进取,学习刻苦,主动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争取担任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策划者和骨干;一部分后进同学无目标,不思进取,爱打游戏,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是班级各项工作要帮助的对象;余下部分中间同学就介于前两部分同学表现之间摇摆,是班级各项工作要争取的对象。在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认真策划,搞好宣传工作,特别是对班级中间同学和后进同学,要通过班干部示范,优秀同学带头,带动中间同学,拉动后进同学一同参加各种活动,共同进步。

4.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及时记录和总结

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就决定了做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工作的艰巨性、繁杂型。准确做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工作关系到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否真实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条件,关系到学生持续参加活动的信心和动力,也从另外方面如实反映同学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状况,为学校和二级院系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正确开展指明方向。二级院系各班级根据班级人数都要指派2-4人负责班级同学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工作,并相应汇总该同学参加活动的明细和得分,及时公布记录结果,供同学核对和完善记录。一般在学期末考试前2周结束活动,在此期间要经过全体同学核对确定,并按学校要求上传确定每位同学在本学期获得的素质拓展分值。

四、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老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籍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唯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要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就必须将以第一课堂教学教育与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基层去工作,才会成为对企业有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中青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02]14号.

[2]张君维.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年总第323期.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8)

启动示范高职建设计划,是优化我省高等教育结构,积极应对目前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专业设置不甚合理、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快发展步伐,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科教兴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通过选择一批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产学研结合紧密、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进行重点支持。树立模范,发挥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提升全省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推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

二、示范高职建设计划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实施示范高职建设计划,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政府主导、择优建设、公平公开、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先支持与我省支柱产业结合紧密、具有比较优势的院校,适当兼顾陕北、关中、陕南经济特色及产业、办学类型等因素,合理布局。同时,充分调动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大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统筹和支持力度。

(一)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通过实施示范高职建设计划,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示范、辐射、带动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加快改革和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走出一条适合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特色强校之路。

具体任务: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支持4所左右部级、6所左右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使25万左右在校生直接受益:在示范高职院校中重点建成50个省级重点专业;建成30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成200门左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60门省级精品课程,100种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示范院校对口支援和广泛交流,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主要内容

提高示范院校整体水平。在示范院校中牢固树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重点,就业工作是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主题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行业广泛参与的原则,构建多元化富有陕西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加强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全面提高我省示范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在示范院校中,重点建设一批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基础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省级重点专业: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明显的专业点:建设与地方、行业职业群、技术群和岗位群相适应的专业群,形成部级、省级、校级重点专业三级梯队格局。

强化精品课程建设。与企业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成一大批能贴近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成一大批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特色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研制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及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业带头人;培养一批能自主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i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措施,聘请行业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探索具有我省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促进“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按照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建设“共建、共管、共享”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积极探索厂校合一、前校后厂等校企组合新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增强模拟性和仿真性,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或车间。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紧密结合我省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工程的需要,充分利用示范院校自身资源优势,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校政联合、校企合作,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相关院校之间的对流与合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示范高职建设计划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已经成立了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省部级和省级示范高职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宏观指导、协调和管理。各有关市(区)、部门和建设院校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加强领导。坚持省级引导,院校为主,责任分担,奖惩并重。

(二)完善措施,强化管理。争取设立示范高职建设计划专项资金,用于配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支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建设院校要积极筹措建设经费,同时也鼓励建设院校广泛吸纳社会、企业资金参与建设。各院校主管部门也要从政策和经费上予以支持,为示范院校的建设提供保障。

(三)加强内涵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院校要围绕当地经济和行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推行学分制和“双证书”制度,加快区域和行业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

(四)建立监督保障机制,加强检查考核。制定出台示范高职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和考核奖励办法,建立示范高职建设计划信息采集与监督保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在建设中存在重大问题或考核不合格的院校,将停止支持建设,并取消示范院校建设资格,以确保示范计划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四、实施示范高职建设计划的具体步骤

我省示范高职建设计划于2008年~2012年实施,按照院校申请、专家评审立项、分年度建设、分批验收挂牌的程序,择优遴选,规范管理,稳步推进。

(一)入选条件

入选院校,应为独立设置并有3届以上毕业生,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就业率连续3年在90%以上,且具备以下条件:

领导能力强。学校领导班子办学理念先进,凝聚力强,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整合资源能力。

办学水平高。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具备较好的师资、设备、经费等条件,教学质量好,就业率高,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教育教学改革领先。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专业建设理念先进,在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双证书”制度、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办学特色鲜明。能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探索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有一定社会影响。

社会服务能力强。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技术开发、科研推广等服务,为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培养、资源共享等服务,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实施步骤

2008年,制订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启动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推荐1~2所院校参加部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2009年,启动第二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继续执行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2010年,启动第三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继续执行第二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并进行验收。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G47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80

On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Work of Second Level

Colleg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NG Ge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Wuxi Institu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 214153)

Abstract Second level institute's Construct of Archiv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file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mote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Second level institute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help of Second level institute archiv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past, grasp the present,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cond level institute; archives management

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是高职院校党政、科研等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形成丰富的档案资料。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档案记录和反映了二级学院建立、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为高职院校的各项统计工作提供源头的基础数据,是评估和衡量二级学院管理水平、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的重要平台,是领导决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1989年10月,国家教委以第6号令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使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步入正规化、标准化。①

1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范围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在日常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学生管理、科研等方面形成了大量的资料。②这些文字、图像和声像等材料均应归档。归档的重点要以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形成的不同载体和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为主,归入的档案要真实地反映二级学院的各项工作活动情况。

1.1 党务行政资料的归档

包括学校下发的党务、行政、人事、科研、学团、工会工作的的文件资料;高职院校数据采集的报表;二级学院的工作设想、工作总结、会议记录、规章制度、合同协议、荣誉证书等。

1.2 教学常规资料的归档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校历表、课程总表、教材征订计划、考试安排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规划、规定、办法、会议纪要;各类教学检查、专业建设、课程申报、评奖评优资料等。

1.3 师资队伍资料的归档

包括二级学院行政人员、辅导员、实训室人员、专任教师的基本信息;师资培养计划、人才引进计划、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申报资料、人员年度考核、人员培训进修资料、兼职人员、外聘人员、兼职教师人员的资料;人员、教材、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

1.4 实验实训资料的归档

包括实训室建设方案、实训室改造方案、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报告、实验室实训文件、记录表、制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管理办法、使用记录、维修及故障记录、实验室评优申报等。

1.5 学生管理资料的归档

包括各年级学生名册、毕业生名册、学生学籍档案及学籍变动(休学、转学、退学、留级等)情况原始资料、学生成绩单、毕业生就业去向、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情况等。

2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壮大,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承担的管理和教学任务也不断增加,逐步加强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是必然的趋势。二级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开展日常管理运维工作,工作中形成的规划、方案、总结、纪要等原始资料都真实记载和反应了二级学院工作活动开展的过程和结果,是二级学院历史的记录和成长的见证,也是学校总档案的完善和补充。根据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要加强对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规范,这是搞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如何合理科学的建设和管理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档案,成为了各个二级学院乃至整个学校发展中需要思考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3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过于淡薄,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规范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固定的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档案管理员也是由行政人员或富余人员兼职承担;教学档案由教务秘书归档、党务行政档案由行政秘书归档、学生档案由辅导员归档,这些档案谁收集谁管理,导致档案散乱不齐全。

(2)管理意识淡薄。二级学院由于日常承担了学校繁重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任务,认为二级学院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对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档案管理工作中过于依赖学校的职能部门档案室;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不重视,过程文件和资料散乱,随意堆放,集中统一梳理归档的意识欠缺。

(3)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队伍大部分是兼职人员,不是科班出身,缺少系统的档案管理的业务培训和学习经验,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管理档案的能力缺乏。在从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部分兼职的档案管理员,人员变动频繁,没有连续从事档案管理的岗位工作经验积累,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4)管理没有统一的存放地。二级学院没有专门的存放档案资料的档案归档的地方“档案室”。档案资料都是分别散落存放在各业务板块的兼职档案员的办公室柜子或电脑中,档案资料分散、不安全。

(5)管理方式落后。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还是停留在纸质文档的存档,纸质档案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不可抗力,会出现变质和老化、发霉、受潮的现象,致使档案材料破坏和缺失。由于人员的素质能力的局限性,导致缺少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没有形成电子档案。

4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建议

(1)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二级学院的档案为学校的各项统计和考察借鉴提供了原始的数据,折射了二级学院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在全校范围内,要加强对相关文件的宣传和学习,提高二级学院领导、档案管理员等对档案的重视。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2)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队伍。二级学院没有档案管理队伍,需要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组成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把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对档案管理统筹规划,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3)规范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档案工作的整理、归档、利用、借阅、上交要有章可循,按照规范操作。当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在二级学院教师范围内,宣传档案管理制度,使全体教师了解档案归档、利用、借阅等的流程。

(4)设置专门的档案室。统一存放二级学院的档案资料,集中对二级学院的档案进行管理。由二级学院的档案人员负责接收登记档案,配备专门的资料柜,对档案进行分类保管,重要的档案要及时移交给学校档案室保管。

(5)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让他们系统的学习档案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考核,考核后颁发上岗证书;开展深层次的进修,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工作学习交流会,到同类院校档案室学习等活动。

(6)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时代对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用现代化办公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③要根据档案资源的时限和内容,建立信息资源查询库,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5 余论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内涵建设的逐步深化,对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会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基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职院校各阶段的工作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工作进程,是新时期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探索与实践的。

注释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G71,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04-03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随着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和财政投入、学校的自筹经费的增长,高职院校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总量不断扩大,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加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逐步推进校院二级财务管理。

所谓二级财务管理是指学校根据各二级院系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赋予相应的财权,校级财务部门对二级院系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对经费使用进行总量控制;二级院系在学校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财务收支计划和资源配置下,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和分配的教育资源自主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

二级财务管理的实施使二级院系成为拥有一定权利和责任的办学实体,体现“事权与财权”、“责任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二级院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二级院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

目前,高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都还处于探索试行阶段,还未真正发挥管理优势、产生管理效益,许多院校在试行财务二级管理中都有自己做法和步骤,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要求。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就其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思路。

一、高职院校财务二级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规章制度不完善,内控体系成薄弱环节。财务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财务工作的基本行为规范,一般高校的校一级财务管理制度都比较健全,二级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的还在逐步摸索、形成中。由于工作量大、内容牵涉广、许多新问题尚未暴露,或是仓促实施,在制度修订和体系建设上往往考虑不周,如缺乏经济责任制、创收管理办法,没有设计财务公开和内控制度等,造成管理漏洞,使得学校难以对二级院系收支进行有据、有力、有效的控制。

同时,由于院系多,管理面扩大,原有的以审计为主线的内控体系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无力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事后追踪也无法做到面面俱的尴尬局面,工作不得力,效果不理想。使得二级院系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难以发现和及时纠正,出现失控,积重难返。

2.管理职责不明确,经济责任难以落实。校院二级经济责任制是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基础,明确划分院校与系部的职责范围、确定责任人则是落实经济责任制的保证。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并未真正落实二级院系的经济责任,特别是二级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制缺位。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和相应的评价办法,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使得一些院系只享权利而无义务,更有二级院系务工作脱离了教职工的有效监督,出现暗箱操作等问题。

与此同时存在的是二级院系责权利不统一,影响二级院系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实施二级财务管理的初衷难以达成。如经费分配没有与二级院系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率、学科建设等挂钩,责权利不对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二级院系没干劲,经费使用主要还是等、靠、要,伸手强于动手,直接影响院系积极性。

3.预算编制欠科学,管理控制流于形式。实行一级财务管理时,预算一般是由学院根据年度的财力和工作计划直接编制完成统一下达的,转型后很多院校还是沿用这一形式,并没有让二级院系参与制定预算,较少考虑二级院系的年度发展计划和具体工作任务,更谈不上发挥各二级院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往往制定的依据和标准不科学、不明确,不容易为二级院系所接受。

预算执行的情况也不尽理想,大都缺乏刚性和力度,基本是只有总量控制,没有细化的经费使用计划、标准,约束力不强,难以落实对具体支出项目的控制。在预算考核上,跟踪、分析和评价不及时、不准确、不具体、不完整,不能真实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也就无法纠偏、改正。同时,对预算执行结果一般都没有同奖惩挂钩考核,没有起到激励与警示的作用,不能有效地调动二级院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传统财务未转型,分析管理有待提高。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的职能、岗位设计中,传统记账、算账、报账功能仍然占据绝对份额,财务自身的定位大都停留在会计核算。因此在对财务二级管理上,没有跳出简单的业务划分、指标分解、预算下达、核算汇总的藩篱。

在财务分析上,习惯上仅限于对内部基本历史数据的解读,作时段上的比较、对预算执行率的说明,简单地反映已经存在的问题,缺乏的是对过程、原因深层次的分析、通过数据发现存在问题的能力和财务的管理建议,更无从谈起对资金统筹、成本控制、效益评价等等财务管理新理念。

5.财务地位不匹配、管理力量难以适应。许多院校仍然把财务部门定位为后勤服务机构,或是在机构设置时低于其他处室,或是在授权上仅考虑会计核算内容,造成一些财务部门也自动放弃管理要求。特别是在二级管理上,牵涉面广、分管领导多,在分权、授权上如没有给予财务部门以明确和有力的地位,财务的管理功能最终会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财务工作日益复杂,需要有一批懂财务会管理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而高校财务管理队伍一直存在人员偏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且培训和学习机会有限。对财务二级管理这样的缺少标杆借鉴的新事物,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和强的执行力,很难有管理上的突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造成执行不力,给二级财务管理中带来隐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问题,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二级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充分调动二级院系自主性、积极性的初衷,必须在充分满足实施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与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同时通过不断跟踪,修正、完善指标考核体系,并辅之以有效的绩效评价、奖惩措施。

二、高职院校财务二级管理的实施条件

1.必须有一定办学规模。一般在校生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高职院校比较适宜进行二级财务管理。一方面,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和金额会有较大增加,二级院系可支配的资金也相应上升,开支项目逐步扩大,为相对独立的核算体制和发挥自主能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施财务二级管理会使部分资金沉淀在二级院系,如果在校生规模太小,资金盘子不够大,则难以实施分级管理。

2.财务管理基础比较扎实。原有的财务一级管理较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且有效、预算编制、执行基础好、内控到位,特别重要的是财务队伍的素质要高,人员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要专业,还要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同时人员配备足够,要能够满足一、二级管理两个层面上的需求。

3.二级院系的自身管理要好。二级管理与原来的一级管理相比,责、权、利划分更加明确,一方面二级院系的权力加大,另一方面它担负的责任、任务也相应加大。因此,二级院系能否正确使用权力同时完成任务成为财务二级管理成败的关键。首先,二级院系的领导要能完全理解、掌握二级财务管理的核心并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执行;其次,二级院系在其人事、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必须有相应的二级管理意识和管理办法,能够真正将事权、人权、财权统一,将任务、效益与经费、津贴分配挂钩,真正达到二级管理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财务二级管理的建设模式

1.财务管理架构与运行机制的再造。总体架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权力与责任的划分。由学校一级财务管理部门对全校的各类资金包括财政拨款、专项经费、事业性收入、捐赠资金等等从源头上实施统一安排、协调、规划、管理、监控。同时,根据事权将相应财权下放院系二级单位,并委派财务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形成财力集中学校、院系使用有限赋权的运行机制。

核算体系为学校财务处(科)作为一级主体进行校级核算,并按各院系设立独立账套统一负责对学校各院系分别进行单独财务收支核算,一方面保证院系对其财务资源拥有完全支配权,另一方面保持二级财务管理的相对独立。二级管理的会计人员,人权隶属于学校财务处(科),事权隶属于各二级核算单位,使得其可以摆脱对会计主体的依附关系,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进行核算和实施监督。

在体系再造基础上,结合财务分级管理和院系业务特点重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流程,重在落实院系的理财自和学校一级财务的融资生财、资源配置、资金管控功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系统网络搭建两级财务管理的技术支撑平台,通过线上做账、线上审核、解决流程过长、交流障碍等问题,保证体系运行高效、有序。

2.根据一、二分级的管理需求分别建立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国家财经法规和高校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学校的管理实际和相关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从财务管理的职能、权利、义务、方法等方面去对各项财务会计义务统一进行规范。

在操作上要分层次、分顺序,首先建立校一级财务管理的相应制度,包括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的操作层面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然后在此指导原则下在学校层面制订校院二级财务管理法,明确校院二级的各自职责和对二级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二级院系还可以在与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不冲突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要,制订相关管理条例和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使分级管理的财务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应组织一、二级财务人员,分管财务的领导和有关经办人员进行制度、规范的教育和培训,解读政策、规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公开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说明(包括在校园网上),使之透明化,增强操作准确性,培养遵守财务制度的习惯。同时通过征集意见逐步完善和根据管理进程阶段性地调整,各项财务制度更贴近和满足管理要求。

3.设计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和业绩考核办法。实行二级财务管理,使学校对院系的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从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即从对预算过程的跟踪核算转为对院系教学、科研与相应所需经费目标的控制、评价。这种管理模式使院系实施教学、科研任务的财务保障更具独立性,为院系开源提效,合理使用资源,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大的空间。

目标责任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的原则是合理性、真实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要考虑各院系工作任务目标和经费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纵比院系的发展前景、横比全校的发展平衡,在考虑指标的科学合理同时也兼顾到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在建立模型、设计指标时口径、范围都必须一致,数据都应是从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中获得。目标体系尽量用数字描述,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容易分析,便于操作。

目标绩效的内容应包含经费的自筹和使用、资产的保值增值、科研经费评价等,要有细化、数字化的体现,包括进度、关键时间节点等。更重要的是挂钩考核的办法和内容,也要一一对应到各项指标和节点进度,奖惩要明确,要落实到数字、比例,才能算是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完善适应二级管理的内部监督和审计机制。首先是学校一级财务管理部门对一、二级财务,会计的人、财、物管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二级院系的全部收支行为必须在校级财务机构的监管下进行,学校一级财务管理部门有一票否决权。其次是二级院系所有经济活动必须纳入学校一级财务规章制度规范内,坚决杜绝搞特殊、例外,保证自主而不逾矩。第三是要对二级财务管理的财务人员进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随时检查考核,先管人。

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审计校院二级经济行为的真实、完整、合法合规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否存在责任人个人的违法乱纪现象等,对审计中发现的内控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通过监督和审计双管齐下,确保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健康运行,防止和杜绝二级单位财务问题的发生。

四、实施二级财务管理的关键点

1.科学制定二级学院经费划拨办法。二级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将部分办学经费划拨给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负责管理使用。经费划拨的原则,首先是考虑学校的基本财力,量力而行,在总体规模不被突破的情况下安排划拨;其次是要充分考虑二级院系的办学规模、学科性质、招生能力等,在合规合理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做到能够促进二级学院的事业均衡发展。

下拨经费的项目可以分为一般常态项目,如经常性教育事业经费包括教职工的人员经费、教学科研业务费、日常行政经费、学生事务经费等,可以按以往年度的经验值结合本期办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计算后下拨;而如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等专项建设经费,则需通过二级院系的申报和专家评审后,经由财务部门测算后按进度标准分期下拨。

2.精确编制并执行校院二级财务预算。精确编制二级预算并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是二级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要根据事权与财权相配比、统一管理与适当授权结合的原则,建立高校二级预算管理体系,分别由学校和各二级院系分级管理学校预算。

一级预算由财务部门根据学校学年度的事业发展计划,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原则,全面预算学校的收入和支出,按相关程序进行上报审批。一级预算通过后根据二级学院的经费划拨办法,下达预算通知书,由各二级院系根据自身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按照预算要求的有关规定编制财务预算,按相关程序在院系内进行审批。获得通过后,上报一级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最后由在学校层面上按相关程序进行上报审批。

预算一经确定,就具有权威性、严肃性、法规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突破或改变。一级财务部门必须对二级学院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刚性控制,有权制约非预算事项的发生;与二级学院进行合作,提供财务咨询,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与财务管理顾问,确保学年度预算的顺利执行。

预算的执行是靠有效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支撑的,对二级院系的预算下达,必须辅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即通过相应的目标责任制和奖罚措施来实现。

3.合理设置集权、分权与审批业务。财权下放的前提是教学、科研业务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在二级院系。因此,编制二级财务单位预算和下拨经费时,必须根据二级院系的相关决策权和执行权进行调整配置,既保证二级院系在权限内行事有足够财力保障,又不能造成资源浪费。

财权下放后还需要进行适度管理,一级财务部门除了指导院系二级财务合法、合规使用经费和核算正确外,还需掌握经费使用进度,控制严重超进度使用预算,以防后期的事务缺乏财务支撑。同时一级财务要坚持收支平衡,超支不补原则和经费专用性原则,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二级财务在总量控制下,非专项费用各项目之间可以允许套用,其项目设置和开支可以由院系自主决定。

要通过制度、规范明确一、二级财务审批人,授权范围、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确保审批人应在授权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同时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业务具有控制权。权限设置要有细化的审批内容,分别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等进行分口把关,还要有相匹配的层级和流程,保证逐级往上审批。

4.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配合二级财务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组织,负责制定学院的经济业绩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承担对二级院系领导进行经济业绩、资金利用效益考核,从预算审核开始对二级院系的财务管理进行宏观控制,确保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绩效考评的指标设计必须是可操作、可量化的,关注点应是二级收支平衡、资金使用效率、人均收入支出、费用控制等指标,通过二级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的偏离度来考查,结果必须是明确和结论性的。

一级财务部门根据院系预算的执行情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预警功能,及时跟踪反馈二级部门的财务管理问题,把关在前;另一方面要对二级管理的绩效进行阶段性分析、评价,促进其提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下放的事权和与之匹配的财权,应分别制定相关的操作性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对二级院系履行相应责任的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和业绩测评。

综上所述,财务二级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普遍进行的一项新的管理尝试,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但是,只要定位正确,方向明晰,辅之以好的操作办法和有力的执行,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勇.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以院校两级财务管理为例.石河子大学硕士论文,2008.6

[2] 祝红霞,张美华.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事业财会,2005(2)

[3] 杨富民.高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框架.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 邵一鸣.关于高职院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的探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篇(11)

一、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学院于2007年4月由原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武汉工交职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合校以来一直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财经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分管财经的总会计师协助院长管理财经工作。由学院统一编制预算,每年年初将预算经费指标核拨给各职能处室、二级院系,并上传到学院在财务处建立的预算经费网上,按事先设定权限由各部门分管院领导及院长统一审批,财务处办理下账及报销手续。学院只设立了院级财务机构,对学院的财务收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各二级院系未单独设置财务机构,专项业务经费由各职能处室管理,各二级院系只是管理切块的学生活动经费、教学业务费、日常零星的办公经费。学院财务处作为学院的一级财务部门,代表学院管理学院的财务事务,享有以下各项管理权限:负责制定学院统一的财务方针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统一领导学院的财务事项,对学院的各项财务事务集中处理,负责对学院的各项收入进行分配,监督各二级院系分配的经费按照学校的财务政策和规章制度使用,负责对学院的各项财务收支进行集中核算。

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院一级财务对二级院系的经费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除少量经费下放外,各二级院系没有任何财权。这种管理体制在学校规模较小时,有利于学校的宏观调控,集中全校财力办大事,便于从全校的角度统筹安排和合理调度资金,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随着两校的实质合并,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园环境明显改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在市场经济主导经济社会、学院成为自主办学实体及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的背景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逐渐凸现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责权利不统一,影响二级院系的办学积极性

主要办学经费由学院统管,经费分配没有与二级院系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率、学科建设等挂钩,除少量包干经费外,人员工资、奖金、课酬学院统筹,水、电费学院统包,各二级院系对学院支付的公共性费用漠不关心,做任何事情都向学院伸手要钱,哪个二级院系能要到钱,日子就好过,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责权利的不对称极大地挫伤了二级院系的办学积极性。

2、预算管理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

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下的院本部,在预算管理体制上是由学院统管一切,未充分发挥各二级院系的主观能动性。学院的预算一般是由学院根据年度的财力和工作计划直接编制完成的,由学院直接核定安排每个部门的预算,没有让二级院系和广大员工参与制定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到二级院系和员工们的抵触。学院在编制预算时,统一由财务处预算管理科工作人员提出当年预算编制方案,经学院党委会审议后印发各职能处室、二级院系。在上述过程中,各二级院系只是被动地接受下达的预算,未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忽视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业绩考核和激励

学院现行的财务管理普遍只重视事前和事中管理而不重视事后管理,预算管理一直都是停留于制定预算和执行预算的水平,并没有提升到加强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奖惩,从而不能保证预算执行的强制性,不能调动二级院系执行预算的主动性、积极性,导致预算执行的效果普遍不好。

4、重核算,轻管理

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学院财务部门的设计中,只有会计核算部门,财务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模式,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未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资金效益考核。这种情况下,学院不能通过数据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利于“经营学校”理念的贯彻实施。

二、优化院系两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1、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使分级管理的财务工作落到实处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要求学院下放教学科研管理权、人事权、财务权,使各二级院系成为拥有―定权力和职责的办学实体,能对学院分配的各项经费和创收留成收入,自主进行调整、使用和核算。明确各二级院系的责、权、利关系,体现“事权与财权”、“办事与用钱”、“责任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促进各二级院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激活各二级院系的办学活力和生财理财的积级性。同时建立健全以各二级院系为责任中心的多层次经济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建立起院长、财务处长、二级院系负责人的三级经济责任制,实行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核算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分级管理制度,从而使学院的经济责任制的内容贯穿于财经工作的全过程。

2、实行“经费分成、职责明晰、各负其责”的预算管理办法,使二级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各二级院系的经费由学生学费应得额、科研经费应得额和创收经费分成额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学费分配办法及管理。学生学费分配额=当年学费实际收入的50%+收回以前学年欠交学费的20%。二是科研经费划拨及管理。对于校外立项科研项目所得经费全额划拨各二级院系,校内立项科研项目由学院将核定经费划拨各二级院系,各二级院系按相关规定配套经费。三是创收经费划拨及管理。各二级院系利用校内资源创收的经费全额缴入院财务处,按学院制定的分成办法予以分成,学院留成30%,系部分享70%。

二级院系经费负责的事务有:教学运行费、实训耗材费、设备维修费、行政办公费、学生经费、外聘人员工资、教学和管理岗位校内津贴、课时津贴、各类教学科研活动配套资金。条件成熟时,可将水电费由二级院系承担。

各二级院系根据以上三项收入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以上九项支出编制支出预算,报学院财务处审批。

3、进一步优化学院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及水平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运转的内部财务组织机构,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学院最高财经决策机构是院党委会,财务处作为学院一级财务管理机构,负责学院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目前财务处下设会计核算科和预算科,未设立财务管理科和绩效科,学院一级财务管理机构很难对各二院系的经济业务实施统一管理和领导,是一种典型的“重核算,轻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反映学院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实行院系两级财务管理以后,必须加强对

各二级院系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以保障二级院系资金的使用符合学院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

首先,组成学院财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总会计师任副主任,并由财务、监审、人事、教务、科研、后勤、装备等部门的负责人及聘请有关经济专家任委员。学院重大经济决策,如财经方针政策、基建项目投资、对外筹资、融资、购置大型设备、教职工的福利及酬金的发放等,由该委员会集体决定。

其次,在财务处设立财务管理科,负责编制学院综合预算和各项财务收支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规定;对全院的财会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考核,并提出建议;对全院财会人员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提出计划;负责学院收费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等。

再次,设立资金绩效考核科,主要负责制订学院的经济业绩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负责对二级院系领导进行经济业绩考核。其目的在于解决校级财务部门缺乏对二级院系财务部门在资金用途、资金效益上的监督与考核问题,同时针对校级财务部门向二级院系划拨的资金利用效益进行考核。

最后,设立二级院系专兼职财务人员,主要负责二级院系资金的管理、核算及日常报账,保证二级院系资金的使用效益。条件成熟时,将此类人员作为院财务处派出人员,统一进行管理和考核。

4、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办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具有统管全面、明确目标、划清责任、落实任务等功能,可以为学院确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协调各部门利益,实现学院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出现,保证学院总体目标的实现。

首先,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增强学院对发展方向的宏观把控能力。全面预算管理对学院自身的管理要求较高,要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学院先要做好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并做好每年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学院才可以编制与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相适应的年度综合预算,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符合学院事业发展要求。通过统―学院的各项收支、编制学院的综合财务预算,可以了解学院的总体收支情况,及时分析调整学院的财务方针政策,特别是财务分配制度,从政策上保证和引导学院和二级院系的财务资源流向学院重点发展领域。

其次,明确学院的发展目标,为学院各部门及教职员工指明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学院发展战略往往具有长期性和抽象性,对学院的广大教职员工来说不容易理解,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从本质上是对未来的―种管理,它通过规划未来的发展来指导现在的实践,因而具有战略性,对学院长期战略起着全方位的支持作用。科学的预算方案蕴涵着学院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工作思路,是学院最高权力机关对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和经济责任的约束依据。通过制定预算,将学院较抽象的长期战略和工作任务具体化为详细的财务预算,为二级院系及全体员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任务,并为业绩考核奠定了重要基础。

再次,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整合学院各二级院系的管理,形成管理合力。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后,各个二级院系管理的自由度较大,但各二级院系相互之间又缺乏协调合作,容易造成交叉管理和重复管理。全面预算是各二级院系根据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而制定的相应的经费预算,通过预算可以知道各二级院系的经费使用方向和工作安排。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后,学院在综合各二级院系的预算时可全局统筹考虑,对各二级院系重复的预算安排进行调整,相应地对各二级院系重复的工作安排也就进行调整,避免了各自为政、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

5、建立业绩评价与监督体制,对二级院系实行绩效考核

第一,院财经领导小组通过一套完善的二级单位预算编制流程,即“二上二下”流程,从审查批准预算等环节对二级院系的财务管理进行宏观控制,确保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第二,财务处作为学院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根据院党委会批准的预算对二级院系财务活动进行动态的过程监控,对二级院系决算实施目标管理。财务处根据院系预算的执行情况,充分发挥预警功能,及时提请各二级院系注意有关统计和财务方面的信息,努力当好各二级院系的管家、参谋。在财务处下设立的资金绩效管理科对二级院系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各二级院系的资金使用效果,突出各院系的教学、科研等中心任务。

第三,相关职能部门对下放的事权和与之匹配的财权,应分别制订相关的操作性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对二级院系履行相应责任的情况进行目标考核。

第四,二级院系的二级财务预算,必须经过院系二级教代会的审议批准。二级教代会有权对二级院系的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同时,二级院系党组织对二级院系预算公开和决算公开情况予以监督,保证二级院系财务的公开透明。

第五,反映各二级院系财务收支和分配情况的财务报表应定期报送学院有关部门,对于创收的情况要报送明细表。学院的审计部门应该定期对各二级院系报送报表的真实性进行相关的审计,以此来保证二级院系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张美华、祝红霞: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5(3)

[2]陈伟光:新形势下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