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死亡病例讨论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1:59

死亡病例讨论

死亡病例讨论篇(1)

(一)选择适当的住院、出院,死亡病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病理)讨论会。讨论率(含会诊)应达出院病人的15%以上。

(二)临床病例(病理)讨论会可以单科进行,亦可多科联合举行。有病理检查的病例,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

(三)举行临床病例讨论会,主持科室要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写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与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四)临床病例讨论会由主治科的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和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检查、治疗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主持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二、出院病例讨论

(一)科室每月举行一至二次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例归档的最后审查(送病案室存档)。

(二)出院病例讨论会,可以单科由主任主持进行,较大科室可按专业组进行,由主治医师主持,经治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三)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案审查:①记录内容有无错误,遗漏等;②是否按规定顺序排列;③是否符合当地卫生厅颁发的病历书写要求;④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⑤是否存在问题,应取得哪些经验教训。

(四)一般死亡病例可与其他出院病例一起讨论。

三、疑难病例讨论

凡遇疑难病例,要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召开讨论会,有关人员参加,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四、术前病例讨论

一般手术经主治医师决定即可,但重大疑难手术或开展新技术的手术,必须术前讨论。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手术医师、麻醉师参加,订出手术方案、注意事项、术后监护要求等,讨论情况整理后记入病案。

五、死亡病例讨论

(一)凡死亡病例讨论,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

死亡病例讨论篇(2)

1) 出院日期要具体到时分——死亡病人不存在出院,首嘱中无出院医嘱,只有“临床死亡”医嘱,所以首页中的“出院日期”实际上应是死亡日期,要求同死亡医嘱,要具体到时分,与心电图心脏停搏时间保持一致。

2) 入院时情况1、危2、急3、一般——死亡病历一般是C、D型病例凡入院下了病重、病危的都应填1

3) 出院诊断填写——“主要诊断”指此次疾病治疗的时间最长花费精力最大医疗费用最多的(一般是本科是专科疾病范畴)。突发性的疾病如急性心梗心源性猝死等不应列为主要诊断,可写在其他诊断中,但在“出院情况”死亡中填“√”,余下的诊断不填。(死亡一栏中,只填写一个“√”,不能填多个“√”以免造成一个病人死多次的误会)

4) 用数字表示的填空,特别注意“尸检”“随诊”二处的填,一般都应填2表示否认。

(二)死亡记录书写时易出错的地方

1) 死亡时间要具体到分钟(要求和心电图死亡时间保持一致)

2) 最后诊断和死亡原因应基本上和死亡讨论的结论保持一致。

3) 死亡记录书写完成时间应在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但要真实,有的书写为死亡后3—5分钟内完成不妥)

(三)死亡讨论易出错的地方

1) 死亡讨论应在死亡后一周内完成(未完成的是中缺)

2) 有部分电子版本缺主持人项目,应及时纠正。

3) 最后诊断主次排列同首页出院诊断的要求。

4) 死亡原因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疾病,不能是“多脏器衰竭、呼吸循环衰竭等”病人的终末状态。

5) 一定要有主持人签名(缺主持人签名的有一小部分应特别注意)

6) 死亡讨论不要求记录完成时间(如果书写了时间,一般要求讨论后24小时内完成)

(四)入院记录出错的地方

一般的慢性病的死亡病历,再入院的情况多,既往史的输血史和药物过敏史与本次疾病有密切联系的疾病史不能省略。(备抢救会诊时备用)

(五)病志易出错的地方

首次病志中拟诊讨论要注意诊断依据充分,诊断不清的一定要有鉴别诊断;病历分型绝大部分应为C、D型病例,个别猝死的病例也可能出现在A、B型病例中。“诊疗计划”生命体征不平稳者一定要及时下病危;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差的,有严重并发症的;慢性病,治疗时间长,效果差,入院时整体精神差的一定要先病重(以免出现死亡后,出现医疗纠纷);入院前未完成的诊断中的“金指标”在检查计划中一定要列出来,写在诊疗计划中重点追踪,决不能遗漏。

“死亡病志”抢救记录要求及时完成,特殊情况可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要具体到时分)及措施,一定要记录病人呼吸、心跳、意识、瞳孔等生命象征的情况,先后出现极项的顺序,死亡后必须有心电图报告单作为心脏死亡的依据。要求参加抢救的人员要写明姓名及专业技术职称等,所有时间一律要求具体到分钟。应有上级医师阅读后的认可签名,记录医师的签名。

对于病情极为严重的,家属(患者授权委托者)特殊情况下的直系家属要求放弃抢救的可以放弃抢救。但一定要有关人的亲笔书面签名,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六)有关检查化验单易出错的地方

CT报告单是脑溢血、脑梗死的“金指标”入院后来不及做就死亡的病历中应有门诊的CT报告单(或复印件)其他的病理报告,特殊的病原学报告单死亡时未出来的,出来后一定要有补充病志记录和原始报告单。

(七)医嘱单易出错的地方

死亡病例讨论篇(3)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6—0159—02

The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 analysis of 64 cases

CHEN Shug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Beijing Dax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102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ath—related factors and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nts of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died from ischemic strok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Hypertension was the most popular history among related factors for death after ischemic stroke, followed by a history of ischemic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common. 47 ischemic stroke—related—died patients accompanied with lung infection. Bisides, stress ulcer and cerebral hernia followed. Most of them died within 1 week. About causesof death, posterior infarct, especiallly brain stem infarction, was popular. And most of them died within 1 week. Conclusion The death—related factors and causes of death were complex, 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should be applied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Causes of death; Related factors

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据统计2008年我国脑梗死患者有7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并以每年近9%的速率递升。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为降低脑梗死病死率,提高好转率,现对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64例脑梗死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死亡原因,提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46~ 92岁,平均年龄(73.1±10.2)岁。所有入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指定的诊断标准[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0例(62.5%);脑梗死病史32例(50.0%);心肌梗死病史17例(26.6%);糖尿病病史12例(18.8%)。入院后合并脑疝者22例(31.3%),并发肺部感染者47例(72.4%),合并应激性溃疡者23例(35.9%)。

1.2 影像检查

64例患者均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其中脑干梗死34例(53.1%),基底节区脑梗死13例(20.3%),脑叶梗死12例(18.8%),前循环梗死28例(43.8%),后循环梗死36例(56.3%)。

1.3治疗方法

脑干梗死所有病例均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且由于无溶栓指征均未予溶栓治疗。

1.4 统计方法

本组资料均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连续校正χ2检验,当四格表中理论频数小于5时,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所有统计分析将在双侧0.05显著性水平下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

2 结果

死亡病例讨论篇(4)

心理疾病被认为是自杀的最强危险因素[1][2]。自杀死亡对于每日看护他的医护人员是一个严重事件,医护人员会责怪自己或是感到自己没能力阻止病人的死亡[3][4]。因此,我们展开本研究,藉此来探讨自杀死亡与突发疾病死亡对看护他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创伤的影响。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取辽宁省三家精神专科医院在2006年到2011年内的自杀死亡病人和突发疾病死亡病人共6人。其中3例自杀死亡病人,分别是1例男性,42岁,因抑郁症入院,自杀方式为上吊,距离死亡时间为32个月。1例男性,47岁,因酒精依赖所患精神疾病入院,自杀方式为上吊。距离死亡时间为13个月。1例女性,51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自杀方式为上吊。距离死亡时间为7个月。按照时间,年龄,性别匹配,突发疾病死亡病人对照为3例,分别为1例男性,48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死于突发心肌梗死,距离死亡时间为34个月。1例男性,52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死于急性脑出血,距离死亡时间为11个月。1例女性,53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死于突发心肌梗死,距离死亡时间为5个月,每例病人的看护护士5人,主治医师1人,经治医师1人,每名患者的看护医护人员总共有7人,自杀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为21例,匹配突发疾病死亡看护医护人员21例。

1.2方法

自编人口统计学问卷及IES-R(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的中文版。该量表22道题目,在女性犯人中做过信度效度的检验,信度效度较好。划界分为35分时,量表对PTSD及部分PTSD有一定的预测力[5]。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死亡病例的医护人员的IES-R 评分

自杀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的IES-R得分显著高于突发疾病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的IES-R得分,结果见表1。

表1 21例自杀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与21例突发疾病死亡的看护医护人员的IES-R对照评分

2.2 人口统计资料结果

结果显示,21名自杀死亡看护医护人员中,15名女护士,2名女医生,4名男医生,与21名突发疾病看护医护人员中,15名护士,3名女医生,3名男医生,其中有两名护士IES-R分值高于35分,可以认为已经有明显的PTSD症状,需要治疗。

3 讨论

本研究选取辽宁省内三家精神专科医院近5年的自杀死亡病人的看护医护人员,被试数量只有21人,有待于联合更多家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大样本研究。由于男女性别比例,医生与护士比例较小,有待于扩充样本数量,继续探讨性别,职业对医护工作人员的心理影响。被试5年间自杀死亡病人的自杀方式都为上吊,在自杀方式上只检验了一种自杀方式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创伤的影响,比较单一,有待于扩充。

本研究旨在呼吁重视精神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他们长期为精神障碍病人服务,频繁遭遇创伤事件,需要极力重视自己的精神健康问题。在国外针对医护人员的自杀预防教育的实践活动已被报道[5][6]。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亟需扩展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Takahashi Y: Suicide Postvention Tokyo, Japan: Igaku-shoin; 2004.

[2]Arsenault-Lapierre G, Kim C, Turecki G: Psychiatric Diagnoses in 3275 Suicides: A Meta-analysis. BMC Psychiatry 2004, 4:37.

[3]Shimozono S: How Should Nurses Overcome Patients’ Unexpected Suicide? Expert Nurse 2003, 19(10):14-17.

死亡病例讨论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83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在临床表现上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特别老年人发展尤为迅速[1]。现将我院1996~2008年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96~2008年收治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60岁以上42例,45~60岁2例。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3天,既往病史:有胆道系统结石36例。有胆囊切除手术者12例,暴饮暴食诱发者12例,并有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心脑病者37例,主要临床表现: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者44例,疼痛局限、仅有脐周及右上腹疼痛者6例。疼痛伴黄疸42例,胆汁培养阳性者32例,细菌类型包括大肠杆菌厌氧菌、绿脓菌等,以大肠杆菌多见。

结 果

手术治疗42例,分为入院早期(6小时以内)、非早期(6小时以上)手术组,治疗效果见表1。有8例患者入院时已丧失条件及家属拒绝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治愈3例,好转1例,死亡4例,与手术治疗比较,见表2。

讨 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以往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指胆管严重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常伴胆管内压升高。本病是我国胆道疾病最突出的急症,也是最严重的感染性急腹症。近年来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虽取得很大进展,但病死率仍然较高。从表1及表2分析,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可归纳总结如下:①手术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②治愈率与患者入院早晚具有很大关联性;③早期手术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非早期手术;④合并有心脑肾功能疾病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体质较好者。本组有37例合并有内科疾患,死亡8例中占5例;⑤老年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本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2例,死亡7例,8例非60岁以上患者中1例因感染较重、就诊时较晚(>72小时)、合并有糖尿病而死亡;⑥早期及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患者,伤口感染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急性重症胆管炎是外科急腹症、病情凶险,多合并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主要特点[2]:①起病急、进展迅速、急易发生中毒性休克。DIC死亡率一般在15%以上;②胆道五联症、腹痛、黄疸、发热、休克及精神症状;③并发症多、极易致胆瘘、胆道出血、腹腔及腹下积液及肾功能衰竭。

治疗:①积极早期手术是治疗急性症胆管炎关键。②足量联合应用有效抗生素。③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酸碱平衡紊乱。④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加强手术期管理,控制感染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平衡,有效生命支持,是抢救成功的有效保证[3]。

参考文献

死亡病例讨论篇(6)

A Study on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Counterplans of Death of 91 Palients wit h Mental Disorder who were Admittecl in Hospitalathe First Time. Wang We ihua, Zhang Yang, Li Keqing. Hebei Mental Health Center, Baoding 071000, P.R.Chi 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death reasonof meatal disorder hosp italizations. Methods 91 hospitalizations those died in hospitalwere reviewed.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Physics disease (50.8% ) was most common deat h reason, followed by accidence (19.5%) and sudden death (19.5%). Death happenedon f irst time hospitalization was 91(71.1%). Death happened in 10 days of hospitaliz a tion was 60(46.9%). The occurrence of death was common on nighttime, after lunchand three meal time. Conclusion Physics disease, accidence andsudden death were main reasons of mental disorder hospitalizations. Medical work e rs should throw high light on the patients who were first time hospitalization,or i n first 10 days after hospitalization the mentally ill, and take more care on sp ecial time.

【Key words】 First admitted in hospital Mental disorder; Death reason; N ursing counterplan

精神疾病患者是一类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改变为特征的特殊人群。随着社会进步、医学 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死亡情况越来越得到医院、家属和社会的 重视。本文就我院54年间死亡的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对其死亡原因作一讨论分析,旨在为 精神科临床护理和医疗服务安全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1953年~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住院精神病患者55,516例,死亡128例(1.0%) ;首次住院患者死亡91例,占总死亡人数的71.1%。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史的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病例逐一填写自制死亡病例调查表, 将所得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91例死亡患者中,男56例(61.5%),女35例(38.5%);男:女=1.6:1。 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39.7±14.3岁。职业:工人14例(15.4%);1农民57例(62.6% );专业技术/行政管理人员11例(12.1%);离退休人员6例(6.6%);其他3例(3.3% )。 婚姻:已婚66例(72.5%);未婚15例(16.5%);离婚6例(6.5%);再婚3例(3.3%);丧 偶1例(1.1%)。病程2天~40年,平均50.11±87.19月。

2.2 死亡年龄 死亡年龄集中在20-59岁之间,共76例(83.5%)。其中因躯体疾病死亡的 患者在各年龄段相差不大,以30~39岁为多,死亡11例(23.9%)。猝死患者以30~39岁为多 ,死亡9例(45.0%)。因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死亡的患者以20~29岁为多,死亡5例(50.0%) 。自杀患者集中在20~29岁,死亡4例(50.0%),因意外事故死亡患者的年龄集中在20~39 岁,死亡5例(71.4%)。见表1。

2.3 住院时间 6小时~3686天,平均111.7±440.8天。≤10天45例(49.5%),11~50天31 例(34.1%),50~100天7例(7.7%),>100天8例(8.8%)。其中第1天2例,第2天9例,第 3天8例。

2.4 疾病类型 精神分裂症50例(54.9%);心境障碍8例(8.8%);器质性精神病11例( 12.1%);癔病5例(5.59%);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例(5.5%);其它12例(13.2%)。

2.5 死亡原因 躯体疾病导致死亡居各类死因的首位,其次为猝死。躯体疾病以脑器质性 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猝死以心源性猝死为主;抗 精神病药物所致死亡均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自杀事件中以自缢为最多见。见表2。

3 讨 论

本组资料显示躯体疾病是我院首次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李建勋、王继禹报道[ 1,2]一致。精神病患者患躯体疾病时,精神症状往往掩盖躯体症状,使躯体疾病症状不 典型,且 精神病患者又缺乏准确的主诉。如果医护人员观察不细,医生不进行仔细体格检查和忽略必 要的实验室检查就不能及时发现而延误治疗。从而提示精神科医护人员应熟悉内科基础知识 ,同时应重视对患者的体格检查,一旦精神病人伴发躯体疾病时就能正确诊断,有利于尽早治 疗,降低死亡率。

猝死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本组共发生20例,占死亡总数的22%。可能与精神病患者因 精神症状而拒食,又因精神运动兴奋、体力消耗大,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心肌缺钾有关 。因此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情况,对兴奋躁动的患者要加强心脏监护,及时进行必要的 检查,合理用药,提高抢救水平及心肺复苏质量。

在本组资料中,住院10天内死亡的患者有45例(49.5%),比例较高。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高 度重视,应加强对新入院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和体格检查,详细了解既往史,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精神科护理常规。

4 参考文献

死亡病例讨论篇(7)

由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死亡的患者越来越多,充分了解神经内科患者死亡情况、分析死亡病因对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1]。文章采用了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74例神经内科住院死亡患者疾病构成进行统计分析以及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死亡患者的死亡病因,为本院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提出重要科学根据,同时改善本院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救治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74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85~18岁,平均年龄64.6岁,死亡病因由神经内科患者主要死因为死亡判定结果,排除病情危重,救治渺茫患者或者家属自愿放弃救治的患者,数据从我院3528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提取,真实可靠。

1.2方法 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病例中进行检索,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74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疾病类型分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分析采用死亡病例n值与由死亡疾病导致死亡率构成统计分析,当分析结果显示P

2结果

经过我院对2009年3月~2013年3月74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统计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老年患者死亡率较高。主要死亡病因为:脑出血死亡、脑梗死死亡、颅内或颈髓转移性病变、多器官功能衰竭、猝死以及呼吸衰竭,导致神经内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其次是脑疝形成。从发病到死亡时间由24h~75d不等。从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人数与病死率分析见表1,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原因见表2。

通过表1、表2分析可知:医院可以根据死亡疾病以及死亡病因综合预防和治疗,提高医院对死亡疾病的诊治力度,改善医院临床治疗方案,从而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死亡率。

3讨论

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知,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之一,多出现在老年人群中,死亡率较高,男性死亡率大于女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一般都有"三高"以及动脉硬化的现象,病情发展变化迅速,在发病初应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防止发病1w出现因脑水肿而导致死亡的现象[2]。老年人是患有脑血管发病的高峰人群,针对老年患者医疗部门要积极制定有效科学治疗方案,对老年人建立健全的保障制度,同时多宣传老年人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老年人对脑血管病的预防,从而降低脑血管死亡率[3]。一般男性社会压力大,加上酗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更容易引发神经内科疾病,男性需更加重视生活保健意识,保持良好生活状态,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通过对我院74例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死亡数据分析,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由于老年患者是神经内科高危发患者群,而老年人免疫力偏低,容易导致肺部感染,从而引发心肺疾病,心脏功能不全,导致猝死、呼吸衰竭等死亡现象,所以减少肺部感染是降低神经内科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4]。脑疝形成也是威胁神经内科患者死亡的一大因素,减少颅压以及合理的手术治疗是治疗脑疝的有效途径[5]。

根据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死亡情况,我院应多加强老年人治疗方案,多提倡老年人保健知识以及倡导关注男性健康。在脑血管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方面有待继续深入研究和改善,对肺部感染患者加强护理保健和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医疗质量,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洪亚军,袁作文,夏辉.60例神经内科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2,08(07):77-79.

[2]古联,苏莉.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统计分析[J].中国病案,2010,09(06):42-43.

死亡病例讨论篇(8)

大兴区约有人口67万,精神病人3259例,总患病率4.86‰,精神分裂症1730例,精神分裂症患病率2.58‰。1998~2003年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亡124例,平均年死亡率14.00‰。为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死因及影响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本文对1998~2003年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死亡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大兴区1998~2003年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亡登记。

1.2 方法 (1)数据计算由SPSS11.5统计软件包完成。(2)死亡原因分为心脑血管疾病、其他躯体疾病、意外、自杀、不详等。意外指车祸、溺水、服药过量等,非正常死亡为意外、自杀。

2 结果与分析

2.1 精神分裂症病人1998~2003年死亡率 见表1。

表1 12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1998~2003年死亡率 (略)

除2003年的死亡率与普通人群死亡率(约6‰)基本一致外,1998~2002年的各年度死亡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将6年的死亡率作算术平均计算得出平均死亡率为14.00‰,是普通人群死亡率的2.33倍。表1还显示,6年间精神分裂症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2.2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死因及顺位 见表2。

表2 12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死因顺位(略)

表2可以看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死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居第一位(51.61%),非正常死亡占第二位(27.42%)。

2.3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死因分布 见表3。

表3 124例精神分裂症不同死因在各年度的死亡率 (略)

从表3可以看出,1998~2003年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分裂症的死亡率下降较为明显,其他原因的死亡率变化趋势不明显。

3 讨论

本资料调查的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死亡率(14.00‰)远高于近年来本地区普通人群的死亡率(约6‰)。将表3作算术平均计算,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率为1.45‰,意外死亡率2.41‰,分别为本地区同期普通人群(自杀死亡率0.07‰,意外死亡率0.45‰)的20.7倍与5.4倍。分析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非正常死亡远高于普通人群;二是躯体疾病往往被精神症状掩盖,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死亡率居高。

从表1看到,精神分裂症的死亡率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经表3死因分析后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逐年下降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躯体疾病、意外、自杀等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下降并无明显影响。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使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脑血管疾病比从前能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非正常死亡仍然是威胁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危险杀手,家属与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关爱、帮助还远远不够。

与普通人群死因顺位(前三位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相比较,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首位死因和普通人群一样,而第二位死因则为非正常死亡,有关报道也表明精神病人的自杀率为一般人的6倍[1]。为什么非正常死亡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威胁如此大?分析如下:(1)精神分裂症病人缺乏自知力,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比其他人更易发生意外。(2)精神分裂症大多迁延,病程数十年甚至终生,使病人在经济和精神上背负沉重包袱,导致自杀增多。(3)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庭的歧视,致使病人丧失生活信心。

据报道[2~4],住院精神病人死因以自杀最多(占37.6%),躯体疾病次之(占30.9%),并发症第三。与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死因顺序不同的原因,主要为院内病人能够获得较好的医治,降低了躯体疾病的死亡率,使自杀死亡更为突出,而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不懂医学知识,不能及时发现病人所患躯体疾病,使躯体疾病成为主要致死原因。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 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0.

死亡病例讨论篇(9)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危重患儿救治过程中常见而复杂的病症,病因繁多,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目前已成为儿童危重症死亡的主要探讨课题,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MOF死亡的96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为MOF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科参与救治的重症病房的96例MOF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入重症室时或住院期间发生MOF,死亡52例,死亡率54.2%,其中年龄 1~12月27例,1~3岁16例,3~12岁9例。

1.2方法重症患儿入院24h内测心率、呼吸、血压、血生化、血常规及血气分析,同时了解患儿腹胀、肠鸣音及消化道出血情况,严格按《婴儿及儿童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的建议》评估患儿器官功能衰竭情况,对各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年龄组的死亡例数,病种分布及与衰竭器官的关系。

2结果

2.1MOF的病死率与年龄的关系MOF患儿0.1~3岁组病死率为82.7%,明显高于3~12岁组患儿(病死率17.3%),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

2.2MOF的病死率与原发病的关系52例死亡患儿中,原发病分别为重症肺炎16例,败血症4例,颅内感染7例,颅内出血5例,顽固性心律失常4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例,重症病毒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2例,顽固性DIC 3例,各类休克4例,重度营养不良2例,腹泻合并重度脱水1例。

MOF的病死率与衰竭器官的关系(见表1、表2)

从表1可见,器官衰竭频率最高的是肺脏,明显高于肝、肾、脑、血液,但其病死率却很低;表2可见,MOF累及的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3个器官与4个器官衰竭时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x2=32.64,p<0.01),2、3、4、> 4个器官功能衰竭的病死率分别为12.0%、55.6%、77.8%、100%,MOF总病死率高达54.2%。

2.3 MOF死亡率与危重病例评分的关系MOF患儿衰竭的脏器越多,评分分值越低,病情越危重,死亡率越高。

3讨论

3.1 MOF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打击后,同进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它是导致危重症患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疾病过程中。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婴儿期死亡率占儿童死亡中的首位,达51.9%,肺炎及败血症又占38.5%,各种感染、休克、颅内出血、顽固性心律失常等是死亡的常见原因。究其原因,主要与这一年龄阶段小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代偿储备能力差有关。患儿一旦受到感染或创伤的打击,极易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乃至死亡。其次,这一群体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影响机体对感染及创伤的反应能力,增加了感染易感性,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的危险性增加,患儿预后更为凶险。因此必须加强对这类患儿的观察护理,尤其是婴儿期呼吸道疾病的预防,积极防止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的发生。

3.2 MOF最早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肺脏,肺脏在MOF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与急性呼吸衰竭所致严重低氧血症有关,它可引起全身其他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内环境紊乱、氧自由形成、炎性介质失控性释放等,进一步加重其他器官功能的衰竭,因此改善通气,保证足够氧供,积极治疗肺部原发病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尽早给予人工机械通气。MOF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及衰竭的器官数,病死率随累及器官的数目增多而升高,当3个器官功能衰竭时,病死率达55.6%,故做好重要脏器的支持保护,在危重患儿的救治过程中极其重要,是防治MODS的关键之一。肺脏衰竭虽最常见,但其病死率低,相反脑、肝、肾衰竭虽低,但病死率却高,提示不同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对愈后有不同的影响,应重视研究不同器官的相互作用及其在MODS发展中的地位。

死亡病例讨论篇(10)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胆管炎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又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继发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严重急腹症,常易合并败血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病人生命。为了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的高低和血小板(PLT)数量与ACST患者预后的关系,我们从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间,共收治急性重症胆管炎58例,就LDH、ALT、PLT与ACST的预后关系做一总结分析,现小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ACST患者均符合1983年中华医学会肝胆结石专题讨论会确定的标准[1]。MODS诊断采用1995年庐山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讨论通过的MODS病情分期诊断标准[2]。

1.2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至2007年共收治ACST 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2~81岁,平均62.4岁,其中6O岁以上31例,占53.4%。死亡10例均60岁上,占17.2%,占老龄患者的32.3%。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1.3 方法:患者入院d1、d2、d3分别抽血测定LDH、ALT、PLT。

1.4 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

2 结 果

2.1 ACST患者死亡组较存活组LDH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易有显著意义(P <0.01),且入院后死亡组LDH持续升高,而存活组无明显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LDH的变化(略)

2.2 ACST患者死亡组较存活组ALT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易有显著意义(P <0.01),且入院后死亡组ALT持续升高,而存活组无明显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LT的变化(略)

2.3 ACST患者死亡组较存活组PLT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易有显著意义(P <0.01),且入院后死亡组PLT持续减少P <0.05,而存活组无明显变化。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LT的变化(略)

2.4 死因:58例患者中,死亡10例,病死率17.2%,全部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2例死于DIC并肝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3例死于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并心功能衰竭。2例死于DIC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并肝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

3 讨 论

ACST起病急骤、病情迅猛,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导致重症型病变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胆管发生突然梗阻,其次是胆管内压明显升高,这样常引起以下后果:①存在于胆汁内的化脓细菌(如大肠杆菌、厌氧性杆菌等)将迅速繁殖。②胆管内压上升可引起胆管粘膜破裂,使细菌及其毒素易于进入肝静脉血流,从而进入全身循环,造成肝细胞和大量组织细胞坏死。③胆红素及胆汁酸等淤积并逆流入血导致梗阻性黄疸一高胆红素血症及高胆汁酸血症等,临床上表现为夏科氏三联征及雷诺氏五联征。

LDH主要存在于心、肝、肾及肺等组织细胞内,参与糖酵解过程,正常人血内含有少量组织细胞或红细胞渗出的LDH[3],当ACST时由于细菌及毒素的作用,组织细胞坏死或渗透性增大.LDH释放入组织液中,血中LDH上升,因此可通过测定血中LDH值,了解组织器官受损状态并可了解预后。从表1中可见死亡组较存活组LDH值明显升高(P <0.01),并且呈进行性升高,死亡10例中。其中并发肝功能衰竭7例,并发ARDS 4侧。并发心衰6例,肾功能衰竭3例,死亡中大多具有2个以上多器官损害。死亡原因可能是胆管内压上升可引起胆管粘膜破裂,使细菌及其毒素易于进入肝静脉血流,使肝脏受损严重,造成肝脏在供能,合成代谢及解毒方面均发生障碍,而且肝一胆血屏障破坏致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衰竭,细菌及毒素大量返流入血,造成全身多器官组织的损害,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更易出现MODS,由此说明以肝脏为先导和中心的ACST后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3]。表1表2说明ACST时患者LDH和ALT的升高与病情程度及预后有关。

ACST发生时来自胆汁的大量内毒素、胆盐等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胶原纤维外露而激活血中Ⅻ 因子。肝胆及其他组织受损释放Ⅲ因子人血,使循环血中凝血酶活性骤增。而原已存在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抑制,机体清除促凝物质的机能受损,继而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发生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大量消耗肝胆疾病患者本来就不充足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凝血酶激活血浆素原等复杂因素诱发继发性纤溶,血管内溶血和组织缺氧坏死,另外严重的胆道感染导致微循环障碍,大量微血栓形成,消耗血小板,如不及时解除病因将引起DIC,从而引起MODS。表3中表明死亡组较存活组血小板明显下降 P <0.01,并呈进行性下降,ACST时患者血小板数量与病情程度及预后有关,验证了许多学者的观点,即血小板数量下降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从死因分析,ACST患者死因为MODS,并出现DIC,说明DIC是引起MODS的重要原因。

总之,通过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ACST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也有利于了解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并作为ACST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肝胆管结石专题讨论会.肝胆管结石的疾病命名及诊断标准(附件)[J].中华外科杂志,1983,21(6):373.

死亡病例讨论篇(11)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2-0155-02

Analysis of the death cause and its correlated factor in maint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ANG Huan CUI Kai SHEN Xinhong

Xinxiang Central Medical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 Xinxiang 453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death and their related factor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patients. Methods All of 124 cases who underwent hemodialysis with the age below 60 years old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our hospital,the death cause of MHD and its correlated factor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cardiac complications (15 cases,40.5%),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2 cases, 32.4%) lower values of HGB, ALB, serum creatinine after hemodialysis with 3 months (P<0.05) and higher serum CHO,serum creatinine before hemodialysis (P<0.05) were found in the death cases than in the survival cases.the main correlat-ed risk factor were anemia, hypoalbuminemia, hypercholes. Conclus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erebrvaxcular disease were the main death cause in MHD patients,the main correlated risk factor were anemia, hypoalbuminemia, hypercholesterolemia.

[Key words]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End stage renal failure; Cause of dea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erebrvaxcular disease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临床替代治疗手段,随着技术发展,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虽然得到很大提高,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患者死于各种并发症。本文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年龄小于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24例,皆在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小于60岁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共计124例,平均年龄(45±11)岁,男女比例为1.5:1 。其中统计期前原有21例,5年间新增103例。统计截止期在透患者70例为对照组。5年间共有54例患者退出治疗,其中死亡37例设为死亡组,两组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余17例患者转为其他治疗,包括肾移植术,腹膜透析或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不纳入该研究。

原发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居首位42.1.%,继发性疾病中糖尿病肾病占首位24.1%,高血压肾损害占18.9%小管间质性病变占10.1%,发病原因不名占5%。

1.2 方法

给予纠正贫血、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血流量(200~30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每次透析时间4~5h。每周透析2~3次。

1.3 观察指标

死亡原因,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时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甲状旁腺素(PTH)。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死亡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原因分析

37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5例(40.5%),脑血管疾病12例(32.4%),感染4例(10.5%),多脏器衰竭3例(8.1%),消化道出血2例(5.4%),肿瘤1例(2.7%)。

2.2 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透析前血肌酐、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透析3个月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高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本文主要探讨死亡原因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皆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及指导。由于年龄≥60岁的患者存在器官功能下降且原发病构成与<60岁的患者存在差异,本文着重研究年龄<60岁患者的死亡原因。

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其次为脑血管意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显示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年轻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比同龄普通人高500倍左右[1],引起维持性血透死亡的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加重心血管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贫血、容量负荷过重、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因此积极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对患者进行宣教,避免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快,透析时脱水尽可能达到干体重,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

感染易患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最终引起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绝大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加上原有基础疾病,患者抵抗力慢性下降,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及合并感染存在,加之有些患者透析不充分时,普通透析不能清楚中大分子毒素物质,导致毒素积聚,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移动、趋化和吞噬功能,增加各种感染发生的危险性[3]。因此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一旦出现感染尽早治疗。

比较死亡组和对照组临床指标,死亡组透析开始时血肌酐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透析3个月血肌酐、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Qureshi等[3]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其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间接反映了患者营养状况。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红蛋白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死亡组的血浆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考虑与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从而导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而付瑶[5]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低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通过口服药物改善和纠正患者血脂水平应达到什么水平,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需要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证实[5]。

综上,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我们应积极纠正其存在的危险因素,充分透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Foley RN,Parfrey PS,Sarnak MJ.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J]. Am J Kidney Dis,1998,32(5 Suppl 3):S112-S119.

[2] Fujimoto N,Iseki K,Tokuyama K,et al.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for the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n chronic dialysispatients [J]. Clin Chim Acta, 2006, 367: 98-102.

[3] 周进. 5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 医学综述,2009,15(19):3031-3032.

[4] Qureshi AR,Alvestrand A,Divino-Filho JC,et al. Inflamma-tion,malnutrition,and cardiac disease as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 Am Soc Nephrol, 2002, 13(Suppl 1):S26-S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