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17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1)

一、汲取前辈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

参加工作之初,我所掌握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如何让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施工操作中去,对此,我在实际操作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多请教,努力弄懂每一个设计环节中蕴含的理论依据,并形成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老领导、老同事的指导下,运用于实际设计中去,在其后的各项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参加工作之初,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踏踏实实从基本做起,从日常琐事做起,掌握了传统的、大众的建筑设计流程,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积累,利弊分析,才能提出自己的具有新意的、更科学的、更利于指导设计的理论,再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再实践,再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统筹全盘考虑,兼顾细部安排

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关系城市道路规划,时间紧,任务重,地下管线众多,设计难度大等等问题,对此,必须做出总体施工安排,以便各施工环节科学合理。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调查,结合本工程实际,我提出并制定适合施工总体特点的总体施工安排。针对城市建筑、人口比较密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在征得项目经理及业主有关方面后,以此来指导全局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细部方面,从安全角度出发,制定了详细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立安全警戒标示。在施工期间,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井然有序,使得工程最终得以圆满竣工。

三、运用高科技手段,推行高效率办公

我在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应用Word完成汉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应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用的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构造常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培训的方式,使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生产和质量管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工区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2)

自参加工作来,我先后承担过多项施工建设监理、项目规划、预可行性研究~技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招标设计等任务,经历了多个电站从预可研、可研、招标及施工详图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过施工导流、施工总布置项目主设人、项目副设总、设代处负责人等技术职务。平时自觉学习吸收行业最新科技成果,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通过了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咨询工程师资格考试。较为系统的掌握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招标设计、合同管理及现场处理等业务。主要工作简历如下:

1999年~2000年承担XXXXX水电站施工监理工作;2001~2002年主要参与XXX水电站施工辅助企业设计工作;2003年~2004年主要参与XXX水电站施工导流及施工总布置设计工作;2005年主要承担XXX水电站施工总布置设计工作;2006年~2007年主要承担XXX、XXX、XXX水电站施工总布置设计工作;2008年至今主要承担XXX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2004年12月获得工程师技术职务以来主要工作业绩简述如下:

1、XXX水电站

XXX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中游,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59m,装机5×60MW,库容约20.7×108m3。我于2005年1月~2005年5月主要承担工程可研阶段施工总布置和转运站主设人工作,对施工总布置、对外交通设计和外来物资储运设施规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熟悉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规范,取得了一定的工程设计经验。

2、XXX水电站

工程位于贵州省南盘江支流XXX市境内,装机100MW,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约103m。我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主要承担该工程可研阶段施工总布置及施工导流设计。全程经历了可研阶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过程,对施工专业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与其他专业的沟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XXX水电站

XXX工程位于云南省南盘江干流XXX县境内,装机2×50MW,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1.3m,库容约0.5×108m3。我于2006年11月~2007年2月主要承担该工程技施阶段施工总布置及导流建筑物结构设计,并担任现场设代。现场工作期间与地质、水工等专业积极配合,参与导流明渠左岸边坡蠕滑变形治理设计,边坡加固处理效果良好,取得了一定的软土边坡治理设计经验。

4、XXX水电站

工程位于XXX江中下游河段,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92m,装机4×60MW,库容约150×108m3。本人于2007年3~2007年6月主要承担技施阶段坝身导流底中孔结构复核计算工作,并参与了前期导流底中孔坝身预应力锚索结构设计和产品校审工作,其中采用坝身预埋钢套管成孔的锚索结构获XXX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工程已经历泄洪考验,完成情况良好。

5、XXX水电站

工程位于云南省XXX县境内,装机3×33MW,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77m,库容约0.85×108m3。我于2007年7月~2008年2月主要承担该工程可研、技施阶段施工总布置设计,并担任工程前期现场设代。主要参与场内道路规划、存弃渣场规划、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大坝填筑料源及石料场规划等设计和现场设代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较好的处理了施工道路设计变更、渣场综合治理等工作,参与设计的上述施工临建工程运行良好,节省投资效果明显,获参建各方较高评价。

5、XXX水电站

工程位于XXX江中游,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55m,装机6×70MW,库容约7.27×108m3。本人于2008年3月至今主要承担可研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产品校审、现场设代等工作。通过精心设计,广泛吸收借鉴其他工程的成功经验,仅用12个月时间,即完成了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层中2条大洞径导流洞从设计到开挖贯通的较好业绩。完成情况良好。

5、其他项目

除上述工程外,我还参与了XXX、XXX、XXX、XXX、阿来蜜等电站或水库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3)

一、业务学习方面

毕业参加工作就在一线现场,和以往学习不一样,许多的知识并不是呈现在书本中,而是工地现场中,从桩基、抗浮锚杆到钢筋模板混凝土,各种施工工序扑入眼帘,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从学校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变,我努力学习各种规范、工艺,经常请教工程施工人员,并认真研究理论方案与现场的联系,了解各种建材的特性,形成自己的施工工艺数据库。经过几年的一线施工现场的“摸爬滚打”,对于整个施工阶段有了自己的认识,也让我在工作和自学能力上均取得了提高。其后到了业主单位,填补了项目土地、前期工作、设计管理及方案确定的空缺,让自己更加深刻地学习到全生命周期的房地产开发管理。

二、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作为共产党党员,思想积极上步,政治觉悟较高,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辩证、理性地看待事物和问题,大事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做到不忘初心保持进步向前。

三、工作表现方面

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人员,我能按照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地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表现良好,有较高的执行能力,能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各种方案、工艺调研、材料对比等各项工作,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能够做到:激情工作,主动学习;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用心经营本职工作;团队工作,分工协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多询问,多做事;思考中工作,工作中思考。

四、专业技术工作实践方面

1.施工过程管理。

从专业技术角度,我个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将本人至今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技术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个阶段从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职于XXXX有限公司任技术员。在项目技术负责人领导下全面参与了合景誉山国际三区一期项目(住宅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参与项目技术标投标、总分包技术交底、招标需求管理、中建系统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管控、负责本工程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技术指导、工程签证变更确认等工作。这一阶段使我掌握了中建系统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理念,烙下了技术管理出效益、方案优化提质增效的印记。使我深入了解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

第二阶段从2013年7月至2018年4月就职于XXXX有限公司任技术负责。任南网双调生产运营管理中心项目(厂房)、合景环球都会广场项目(超300米高层写字楼)及广州平安金融大厦项目(超高层办公楼工程)的技术负责,除上一阶段技术管理工作外,新增: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超高层施工方案、防止深基坑变形措施方案、赶工措施方案及停工索赔方案等,并且负责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对工长和质安员分阶段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这一阶段使我可以立足于中建系统的施工管理制度,在过程管理中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实践了自己的理念。

第三阶段从2018年4月至今就职于广东XXXX有限公司任技术经理。负责利通智汇晶谷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施工、设计管控、监理委托。这一阶段使我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从施工单位转为开发单位,以及施工管理经验的迭代,清晰知道施工管理中的痛点、难点。

在这三个阶段中由我负责及参与的建设工程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金额累计达11.54亿元之多(不含地价),其中主要的项目有:合景誉山国际三区一期项目,土建总包结算金额为¥7864.09万元;合景环球都会广场项目,土建总包结算额为¥28497.32万元;南网双调生产运营管理中心基坑工程,结算金额为¥3002.78万元;广州平安金融大厦项目,预计结算金额¥14665.82万元;利通•智汇晶谷项目一期,投资额为¥61385.97万元(不含土地成本11.68亿元)。合计达11.54亿元。

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所学到的和所接触的东西都不一样,解决的东西也不一样。在这些工程方案的编审过程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知识,而我亦不断地请教前辈、同事及钻研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已完成工程技术经验作出分析、对比和总结,使我对影响项目推进的各种因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使本人从不同阶段的业务水平由生疏向成熟转变。

2.优化施工工艺及技术方案。

技术标投标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而杂,时间要求紧迫,这都会给投标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本人在投标期间,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分工,使各参与者能明确职责及时效,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高质成果,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保证资料的完备、工作界面划分不存在模糊的地方。投标时合理设置施工工艺技术,使用新型铝模板技术、轻质隔墙版工艺,优化完成面的效果,节省抹灰费用。

结合合同要求及现实情况编制赶工措施方案及按照周期性投入及一次性投入编制停工方案。

广州平金融大厦项目,中标亏损1200万元,利润率为负14%,该项目把握了停工的机会,申报了停工方案并获审批,最终索赔1300万元。合景环球都会广场项目,中标金额与成本金额相差无几投标时打开了施工阶段使用新技术应用的合同口子,施工时采用了轻质隔墙板及铝模,减少抹灰的投入,且发生了赶工事件,赶工方案审批通过。上述两项目成本压力极其巨大,通过上述施工技术手段成功为项目转亏为盈。

3.工程管理-大额索赔管理。

上文提及广州平安金融大厦项目存在大额亏损。该项目地处广州金融城,空军航线限高问题,导致多次停工累计停工达266天。因项目开工前期,预料到有可能发生停工事件。严格要求做好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以下是,本人处理索赔事件的一些心得:

1.对内要做好分供商的退场工作,从速从快与分供商办理结算退场,以防发生农民工讨薪事宜。划分及记录各个分供商的工作面,确认未完工程量,确认半成品工程量。组织对已完工程的验收,与分供商确认质量缺陷位置,明确维修期限和维修方式。工程中要做好管理和搜集分包支付全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资料,避免农民工携劳监大队“合法讨薪”时无资料应对。对项目所有资源投入作全面的盘点。

2.对外,要将损失降到最低,从速从快编制停工方案,取得监理业主的审批。明确现场人员、物资及机械的去留。迅速锁定索赔的计算状态。

3.与监理业主明确停工的位置,注意哪些位置为关键路线(适用于局部停工)。

4.现场及已完工程的维保。

5.要站在工程总承包的角度上掌握赔偿分配的主动权。

6.了解复工时间,提前搜集市场依据紧握开工调价的机遇,为非合同约定的价格调整做好基础。

按照上述模式进行停工方案编制,本人成功协助完成对平安不动产¥13,129,099.05元的大额索赔。并完成了《XXXX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停工方案模板》的编制。

4.编制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需求规划。

利通智汇晶谷项目工程需求规划涵盖了,项目开发一旦落实了工程需求规划,即对项目全范畴作出纲领性的规定。工程需求规划是房地产开发管理的“灵魂和基石”,也是施工管理的高阶手段。

编制工程需求规划,实为推演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开发规划。梳理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发生的全部工作事件内容,包括:土地招拍挂、前期工程准备、建安部分如何组织、营销方案的确定、管理人员的各阶段的投入、财务融资利息、税金及风险事件预估。工程需求规划限定了各项工作插入时间点,贯穿了整个房地产开发全周期。

通过编制利通智汇晶谷项目工程需求规划,使我对房地产开发有了更透彻理解,掌握了房地产开发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

五、专业科技成果方面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积极参与本专业的技术工作,根据自己在工作的实践所得,先后完成了:1.《初步设计清单招标说明及风险规避措施》论文,该论文已被收录于全国性期刊《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中;2.《浅谈房建工程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的监督》论文,该论文已被收录于全国性期刊《建筑细部》。3.《试析建筑行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论文,该论文已被收录于全国性期刊《工程管理前沿》为做好工程管理、工程控制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4)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所服务的单位充满感情。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精神,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走弯路。近几年国家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越来越重视,管理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法律、法规、条例也越来越多,而提出要求更是越来越高,面对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强化学习,才能将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规范规程体现在实际工程中。

二、不断学习跟上步伐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5)

工前,更要全面整理资料,作为总包单位更要收集各分包单位的各项技术资料,要保证各批次进场材料均要合格,也要保证各试块(件)检测应合格,同时又要求工程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资料务必使别人看得懂也理得清,资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竣工验收能否顺利进行。

年开始,调离到上海区域工作,时任上海京剧院综合楼项目总施工,工程管理向高、大、难方向接触,同时新型材料施用多,管理人员多,质量要求更高更严,并要在施工中保证安全第一,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首先在施工中要解决高、大、难问题,高:一是要保证工程垂直度,二是要保证工程层高。高给放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技术要求,一般平面放线采用楼板留设预留洞吊线法和铅垂仪法施工,或同时在房屋四角纵横方向弹垂直线。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复核内吊线的准确度,二是可以复核外墙面的垂直度。只要工作做到位,复核仔细一般外墙面结构垂直度可以控制在5mm以内,批荡层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水平控制点采用双控点法,一个作为引测点,一个作为复核点,用以避免人为的误差。大:一是分工要细化,二是管理人员和班组之间要加强协调和团结,这样就要求管理人员有更高的素质,知识要全面,协调能力要强,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完成。难:一是要预先分析,二是攻关,关键的技术难题采用“pdca”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质量通病的发生。对于新型材料及新工艺的运用,可以采用样板间,样板层来积累经验,避免决策失误。安全方面从三点来抓:一是针对本工程实际列出各项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制订安全措施,工程开工前编制各专项施工的安全施工方案,并交公司和甲方审批。二是配备足数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各班组长必须配备兼职安全员监督本班组的日常施工安全生产,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力争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提高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及各生产职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让整个施工现场真正做到:安全第一,平安是福。

95年~96年,在中天集团上海分公司第一项目经营管理部长江口仓储中心工地任职施工员,项目经理张8(在中天新生派人物中已具很大影响),在他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我们项目班子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仓储中心这一大型现浇柱梁结构,预制大型槽型板装配安装的施工任务。

97~年,在中天集团上海分公司卡博特工地任职预算员,该工地为一外资企业扩建项目,第一次和老外打交道,才真正认识到合同是多么地重要,双方的

信函来往都对工程的索赔和签证直接相关。该项目总包单位为一美国的国际承包公司:福陆丹尼尔公司。其下分包单位特多,各分包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老外的眼里,安全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安全在先,一点在国人看来是小小的问题,在老外的眼里都可认为是天塌大事,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我慢慢学会也适应了老外的这一套管理,并在施工

中能得心应手,和总包单位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并为项目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6)

时光飞逝,从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10个年头,在这段时间的工作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原来学习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上,坚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尊重实践,深入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学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身很好的为自己是位,尽管工作条件很艰苦,但对我们来说,也不失为一次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遇。理论来源于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来发现的好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时刻牢记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见理论与实际的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也在工作中逐渐成长。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7)

随着建筑工业化程度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基于专业分包系列和劳务分包系列的总分包体系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原有的合同法律制度环境对分包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这是因为,现在许多政策法律的规定尽管适应当时的建筑业发展水平,但是难以满足建筑工业化最新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内纷繁复杂的具体情况。、

1.“禁止再分包”的规定与建筑工业化条件下专业进一步细分的要求不一致。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建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型、不同层次的施工队伍,他们从事的工作范围和主营业务逐渐呈现差异化特征,有从事地基基础、钢结构、机电安装、电梯、锅炉、幕墙的生产和安装等专业分包的企业,也有仅仅从事造价预决算中钢筋工程量计算的企业。目前工程项目不允许再分包,只设一级专业分包的体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种分包市场多元化、体系多样化的现实要求,甚至成为专业分包体系成熟完善的制约因素。

2.“主体结构”定义不明确。

《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建筑企业自行完成。……”其中,“主体结构”的常规理解在当前建筑结构技术不断增加新的涵义的情况下显得定义不明确。例如:某科技大厦除地下室与主体塔楼的电梯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结构体系。同时具备较强土建和钢结构施工实力的单位较少,要严格按规定又找不到理想的施工单位。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土建单位总包,钢结构分包。这个例子严格意义上总包单位都没有全部自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事实上分包钢结构的企业的实力大多都强于总包单位自己的铜结构施工能力,选择外部铜结构施工企业更有利于提高工程建造的速度和质量。在此,对“主体结构”的概念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

3.“禁止肢解分包”在建设技术水平、专业分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建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禁止肢解分包的规定针对防止不具备资质承揽工程、挂靠等情况发生是适合于建筑市场实际发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的。然而,随着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施工水平逐步提高,完全可能出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内容均由多个专业分包单位加上劳务分包单位承担的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某大楼的总承包单位将桩基工程、基坑围护与土方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内装饰工程、外立面的幕墙和石材工程、消防工程、防水工程均分包给专业单位。在剩下的主体结构工程中,模板系统的设计与现场安装分包给专业的模板公司;外脚手架分包给专业的脚手架公司;考虑到施工场地狭小,采用焊接网技术,委托钢筋加工公司定制加工,现场铺装。这样情况下,各专业分包单位均具备相应资质保证承包范围内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但却不符合《建筑法》中“禁止肢解分包”的要求。这些做法实质上是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专业分包市场不断细分后出现的新情况。当然,在不规范分包行为盛行的市场环境中,允许肢解分包而不采用相应的其他控制制度也可能会导致分包系统的混乱,不利于专业分包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有必要对肢解分包的定义进一步加以明确的界定,以保证建筑业市场管理的有效性。

4.实际操作中总承包单位权力与责任不相称,直接影响了总承包商的管理效果。

工程项目实施中,经常可见业主直接与分包单位签订合同,建立经济关系,却要求纳入总包商的项目管理范围,甚至还要求总承包商不得收取总包的照管、服务费。总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却没有相应的报酬。由于无法采用合同和经济手段对专业分包单位进行制约,就会直接影响总包商对专业分包商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效果。

5.买方市场条件下,专业分包商分担总包商资金压力将导致工程款拖欠分布面扩大和债务关系复杂化。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业主经常对承揽工程的承包商附加一定的资金条件,如投标、履约保证金、工程垫资等。如果总承包商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有可能将来自业主的资金压力传递到分包商。在专业分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承揽专业工程的分包商可能接受为总包商分担资金压力的附加条件。这祥就使得工程款拖欠情况牵涉到建筑行业分包多个层次的企业,如果其中某个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就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清理工程款拖欠问题的难度。

某些专业分包商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尚不能满足高技术含量工程的需要。

目前国内市场上专业分包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承担的专业工程技术含量不高,没有独占性和创新专利技术,如常规装饰单位、机电安装企业等;二是自身仅仅是作为国外专业厂商的“”,仅作“转手”生意,对承担的专业工程没有技术支持能力,如膜结构分包单位、国外锅炉、空调机组、电梯的国内商等。

以上这类情况反映了某些专业分包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体现不了专业特色,无法成为所处领域的“专家顾问”。前一类情况造成行业门槛过低,大量资质低、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涌入,加剧了竞争,形成了恶性循环;后一类情况中的专业分包单位根本不掌握经销产品的技术内容,在工程实践中碰到有些国外电梯的国内经销和安装分包商根本无法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连预埋件位置微调之类的技术变更也要请示国外厂商。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专业分包单位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专业分包商如果不具备技术或管理上的比较优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市场基础。在市场经济中,没有技术特色或管理优势的专业分包商不能适应专业化分工需要和提高建筑市场经济效率,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建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为工程项目专业分包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相信随着政策和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分包体系将愈趋成熟。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8)

促进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业是湖北经济的重要支柱,纵观湖北各大产业,唯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社会需求旺盛,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大,且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最具增长潜力。“十一五”期间,湖北建筑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强,顺利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建筑业生产步入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良性轨道。“十二五”期间,若对湖北省建筑业创造条件,精心培育,正确引导,有望成为推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成为促进“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增长点。

一、湖北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估

建筑业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中,由包括建筑业本身以及相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个方面组合而成的占领市场、获得长期利润、比其他竞争者更有持久生存与发展的综合能力。一个地区的建筑业竞争力是该地区建筑业整体能力的体现。本文运用SPSS17.0 Statistic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湖北省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1、指标选取

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和数据的可得性,从现行建筑业统计指标中选取15个指标,作为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评估因子,选取结果如下:X1:建筑业总产值(万元);X2:建筑业增加值(万元);X3:承包建筑业企业单位数(个);X4:承包建筑业从业人员(人);X5:签订合同总额(万元);X6:劳动生产率(元/人);X7:企业总收入(万元);X8:企业资产(万元);X9:企业利税总额(万元);X10:产值利税率(%);X11:资产利税率(%);X12:总产值增加值率(%);X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X14:技术装备率(元/人);X15:动力装备率(千瓦/人)。

2、因子分析

(1)确定因子分析是否可行

运行SPSS17.0 Statistics软件进行对所选取样本数据进行KMO和 Bartlett的检验,KMO检验值大于0.5代表可以做因子分析。分析中的KMO值已达到0.767,说明这15个指标不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为876.888,自由度为105,达到显著程度,证实相关矩阵间确有共同因素存在。运行SPSS17.0 Statistics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原始数据,即2008年各省市区建筑业主要指标进行计算,显示指标间的共同性结果比较科学。

(2)确定因子个数

由样本方差得到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以确定公共因子个数,通常要选取的主因子数所反映的信息量要占到原数据总信息量的80%以上,即选取若干个主因子使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并且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可以从本次数据中找出前3个因子为公共因子,这3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高达84.152%,说明这3个公共因子包括所列15个指标的绝大多数信息,能够反映原来数据的基本结构具有显著代表性。因此,可以用这3个因子来评价全国各省市建筑业的竞争力水平。

(3)定义因子变量

运行SPSS17.0 Statistics求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最大迭代次数为25次,以达到一个变量尽可能仅与某一个因子相关,并得到公共因子旋转载荷矩阵,从而确定公共因子与各指标变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各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得出F1、F2和F3三个公共因子:F1集中了建筑业总产值、企业总收入、建筑业增加值、签订合同总额、企业利税总额、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承包建筑业从业人员、企业资产、承包建筑业企业单位数、建筑业增加值率这10个指标,反映了建筑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可称F1为规模因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57.3%。F2集中了资产利税率、产值利税率2个指标的主要特征,反映了建筑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可称F2为效益因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8.199%。F3集中了动力装备率、技术装备率、劳动生产率这3个指标,反映了建筑业的技术因素。可称F3为技术因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8.653%。

(4)计算因子得分与排名

运行SPSS17.0 Statistics得出成份得分系数矩阵,确定三个因子F1、F2、F3在15个不同指标上的权重,计算不同省市的因子得分和总得分。假设总得分F总中主因子F1、F2、F3的权重分别为w1、w2、w3,在本次分析中以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进行线性加权求和,计算公式为:

F总=w1F1+w2F2+w3F3=0.6809F1+0.2163F2+0.1028F3

在各因子得分及总得分中,得分数值越大,代表竞争力越强;正值表示其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之,负值则表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用SPSS17.0 Statistics软件得出总得分和总名次,即2008年全国31省市建筑业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序如表1所示。

3、分析结果

以上评价模型是从规模、效益、技术三个方面对建筑业竞争力做出综合评估,并由此得出的各因子和总体竞争力排名。2008年,全国建筑业发展综合得分前十位的省市是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湖南、北京、河南、湖北和四川。其中,江苏和浙江始终占据前两位。排在第二梯队的是山东、广东、上海、湖南。排在第三梯队的是北京、河南、湖北和四川。湖北省属于第三梯队,竞争力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低于江苏和浙江第一梯队水平。

在F1(规模因子)上,江苏和浙江两省遥遥领先,建筑业最发达,总产值均超过8000亿元,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7.01%,超过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4,是湖北省建筑业总产值的3倍之多。建筑业的发展规模除了与一省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有关外,还与拥有一批全国叫得响、有实力的领导型企业有关。

在F2(效益因子)上,湖北省因子得分-0.112,排名第18,低于全国中等水平,与第一、二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相差甚远。首先在专业结构方面,湖北省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占到88%,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只占到12%,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效益不高的房屋和土木工程行业,同质化严重,而技术含量高、利润相对丰厚的建筑安装业和建筑装饰业明显偏低。其次在资质结构方面,2008年全省共有建筑业企业6876家,特级资质企业3家,一级资质企业216家。资质以下企业近4000家,完成的产值只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4.2%。一大部分企业几乎无事可做。再次又存在总承包企业过多,而一些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过小过弱的问题。

在F3(技术因子)上,名列前茅的是天津、上海、北京,湖北省得分0.606,排名第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一线城市天津、上海和北京有不小差距,得分仅及天津的五分之一。首先是由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薄弱,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截至2009年末,湖北省建筑业从业人员146万人,其中技术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涉及大项目、大工程、高技术等高要求的高级专业人才相当缺乏。在现场作业的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技术水平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而且一些建筑企业人才观念比较陈旧,重使用控制,轻开发培训,致使部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其次是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湖北省的一些建筑企业虽然在一些超高层建筑、超大跨度桥梁、超长距离隧道及特殊建设领域有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但大部分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实力较弱,粗放经营。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没有热情,对科技创新投入较少,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与发达省份相比有明显差距。“十五”期间,湖北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111个,同期江苏省是584项,而且还有13项被确定为国家立项。2007年湖北首次评审通过44项省级工法,向建设部申报部级工法16项,通过6项。而同期江苏省则评审通过了165项省级工法,其中11项被评为部级工法。

二、对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良好的商业环境

企业是湖北省建筑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完善的市场体系则是重要的途径。只有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企业,湖北省才称得上真正的建筑业强省。因此,要做大做强湖北省的建筑业,关键在于企业,着力点却在政府。第一,完善现代建筑市场体系,构建开放、规范的省内市场。政府必须深刻剖析产业经济诸多问题的内在本质,进一步放松管制,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竞争。第二,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政府管理既要有所不为又要有所为,从市场领域逐步退出的同时,要审慎科学选择重点环节和内容,加强管理和干预、引导和支持力度。第三,发展建筑业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突出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引导协会发挥监管协调作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体系,更加注重专家审批,提高资质评审的合理性,规范市场准入制度。第四,改善建筑企业营业税的征收方式,消除征收数额和征收方式不符合建筑业企业实际情况的现象,避免重复纳税,解决税负重的问题。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按“查账征收”的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

2、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首先利用湖北省央企数量多、质量好的优势,积极培育建筑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较为集中的产业结构。挖掘省内央企的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知名度,打造建筑业“鄂军”新形象。充分发挥央企技术强、承接项目能力强的优势,让“湖北建筑”成为一个活跃在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其次搭建本地企业和央企之间合作平台,通过央企之间的协作改善运营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将对本地优秀企业的激励提上日程,效仿江浙两省政府对优秀企业提供明确的物质奖励或项目奖励。面向高端市场,通过改造或重组整合,发展一批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优势的大型建筑业企业集团。为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建立“绿色通道”,在税务征收、工商管理、劳动监察等方面给予更加便利及时的服务,尽量简化各种手续。最后政府适当提高行业准入,减少企业数量,限制过度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或行业适度自然垄断程度,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湖北省建筑业整体的竞争力。要打破要素市场中的各种壁垒,让各种类型的企业都能无障碍地进入和退出市场,使资源配置市场化,行业规模趋于合理和稳定。

3、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提高技术竞争力。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竞争层次和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明确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提高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水平和工程应用水平,完善科技研究开发体系,推动企业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建立研究开发专门机构,落实研究开发的发展基金和专项基金。促使各类专业工程公司以专业产品体系或工艺的研发为核心竞争力,形成产品或工艺研发、工程设计、施工安装一条龙专业服务。第二,提高建筑行业管理水平和资本运营能力。及时应对市场需求,提高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改变建筑承包内容和运作方式。引导企业研究建筑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支持企业组成联合体承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鼓励和支持省内优势企业与中央企业建立经营协作关系,借助央企平台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跨专业的多元化、一体化产业协作。第三,提高适应新时代环保理念的技术,实现可持续建筑。推动高新技术与产业有机结合。积极推动以信息技术、项目集成化管理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新型工业化技术以及环境生态技术改造建筑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快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储备高端人才

加大对决策层、管理层、技术人才和作业层四个层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培养和吸引懂技术、通经济、会管理、熟法律的复合型和国际性人才,将人才视为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为企业家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理想,造就一个建筑业企业家群体,使湖北省建筑业成为由优秀企业家支撑起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湖北省人才众多,高校广集的优势,搭建企业和高新合作平台,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搭建畅通微观机制。积极为将要到来的作业人员短缺的现象未雨绸缪,培养和储备建筑施工的蓝领工人,改善蓝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蓝领工人的社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

5、加大对外埠市场的拓展,支持建筑业开拓海外市场

首先,加大对外省市场的拓展力度、放眼全国市场。抓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期,定位于技术水平高、收益好、社会影响力大的项目,充分为葛洲坝、中建三局等专有技术强的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铺平道路,牵线搭桥。发挥和保持湖北省在建材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加大对湖北省建筑业的推介和带动。其次,支持企业“走出去”,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建筑业结构调整的空间,促使企业用市场因素来驱动自己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扩张,放开海外经营权,减少对外审批程序和环节,打通国内外的管理环节,鼓励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最后,建立国际工程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政策法律、宏观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协调创新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

6、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加快湖北省建筑工业化步伐

推进建筑工业化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湖北省建筑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标准化和社会化道路。

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湖北省建筑工业化步伐。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推动建筑经济的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促进建筑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构筑湖北省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的新型建筑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9)

一、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怀化市位于鄂、湘、黔、渝、桂五省边界交汇处,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几年来,沪昆高铁、吉怀、怀通、娄怀等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怀化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4年,怀化全年GDP1000亿元的突破,同比增长了12.0%。在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建筑产值增长迅猛。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年怀化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所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高达9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税总额32.25亿元。

 

与此同时,怀化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4.78亿元,增长19.6 %;实现房屋竣工面积348.77万平方米。

 

二、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推动区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

 

在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怀化建筑业所产生的总产值占怀化全年GDP的10%,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在极大程度上为当地建筑行业的发展培育了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建筑行业经济发展。

 

(二) 促进区域建筑技术进步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优化、提高的力度,有利于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建筑新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加快了先进的建筑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进出。与此同时,保证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教授的技能是建筑行业领先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新技术引进、新技术的开发、新技术的利用等等均会促进怀化区域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怀化建筑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形成,有利于推动企业参与到建筑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中来,从而进一步推动怀化区域建筑技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 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对对怀化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同时,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促进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 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力度与发展规模

 

在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数量、发展水平,而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对区域内高职人才市场的需求量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怀化区域内建筑业的发展,刺激建筑业对于高职建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从而出境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怀化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是面向一定的职业和职业群的专业技能教育。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建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怀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怀化区域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状态,影响着建筑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市场。市场需求是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风向标。一直以来,高职教育要保证培养的学生和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专业培养方案也要紧紧围绕企业对特定职业的技能要求。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面向一定的职业和职业群的,而职业是服务于行业发展的,行业又是产业的组成部分,区域的产业和产业结构是专业设置的宏观依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怀化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区域建筑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建筑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变,这就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不断地调整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专业培养方案。

 

四、 小结

 

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高职教育的发展又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约,这就决定了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坚持区域化原则。

 

高职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培养的是毕业后即能胜任企业特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明确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和岗位,掌握企业对这些职业和岗位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案,做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供给和市场人才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均衡。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10)

*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基础建设持续扩大,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省建筑业企业充分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坚持改革与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深化以企业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推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质量品牌战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和法律援助力度,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我省建筑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建筑业发展壮大,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建筑业逐步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1、建筑业队伍不断壮大,企业实力不断提高。我省建筑业企业抓住建筑业新资质等级就位工作契机,深化改革,通过企业重组、合并改制,建筑企业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建筑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建筑业市场进一步规范,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高资质的技术密集型的总承包施工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工程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建筑业队伍。*6年末,我省具有新资质建筑业企业1924个,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92个,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122个,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中,二级以上企业911个,占50.8%。年末从业人员95.33万人,比*0年增加53.91万人。管理人员8.82万人,工程技术人员12.75万人,一级建造师0.40万人,现场施工工人66.84万人,其中持证上岗人员45.10万人。

“十五”时期,我省建筑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企业技术装备、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用于工程施工的高科技技术、设备不断提高。*6年末,我省建筑业企业拥有资产906.29亿元,比*0年增长1倍,固定资产128.72亿元,比*0年增长1.1倍,企业拥有施工机械净值66.99亿元,比*0年增长1.1倍,自有机械功率352.61万千瓦,比*0年增长76.8%。

2、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建筑业企业发展迅猛。结合建设部建筑业企业新资质就位工作的开展,我省建筑业企业改革改制不断深入,企业的合并、重组、改组、改制力度不断加大,所有制结构趋于多元化,企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建筑业企业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成分逐步缩小,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壮大,私营企业等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种行业合理布局的企业格局。

*6年末,建筑业企业中国有经济106家,集体经济113家,国有和集体经济比*0年减少1030家,随着“国退民进”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民营建筑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5年,民营建筑业企业资产达到546.22亿元,占全部建筑业企业资产的69.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0.46亿元,占全部建筑业企业总产值的74.4%。涌现出一大批实力强大的民营建筑业企业,如*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省九龙建设集团公司、*省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平潭县海天建筑工程公司等民营建筑公司跻身于我省建筑企业前列,成为我省建筑业改革的成功代表。

3、建筑行业配套发展,施工领域不断拓宽。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建筑业企业在稳固发展传统的房屋建筑业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建筑施工领域,隧道工程、管线安装、装饰装修等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装饰装修行业从小到大,产值从*0年的24.12亿元提高到*6年的67.70亿元,装饰装修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6家。形成了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等门类齐全,行业内部配套的建筑业大军。

4、积极参与建筑市场的竞争,不断开拓省外建筑市场。“十五”时期,我省建筑业大力实施“走出去”的方针,建设主管部门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不断培育省外建筑市场,参与省外建筑市场的竞争。*6年,*建筑业企业足迹已经遍布全国30个省市,共有425家企业参与省外建筑市场的开发,完成省外建筑业产值369.05亿元,占当年建筑业总产值的31.8%,比*0年增长14倍。

5、建筑业企业发展势头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先进省份存在差距。“十五”时期,我省建筑业企业发展迅猛,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6.4%,比全国的22.6%高3.8个百分点,*5年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53%,排名第14位,分别比*0年的2.17%和16位提高0.36个百分点和前进2位,但与建筑业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5年我省建筑业总产值在华东地区排名第六,仅高出江西省,只有全国排名第一的浙江省的18.5%。

(二)建筑业对我省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省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对我省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社会效益和贡献越来越大。

1、建筑业产品为经济发展增添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建筑业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实施主体,承担了大量的工程建设任务。“十五”期间,先后建成和交付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3万个,保证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大批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后劲,为我省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建成了大量的学校、办公、医院、厂房、商店、科研文化用房,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医疗卫生、娱乐活动提供基本条件。建成大量的居民住宅,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五年间建筑业企业累计竣工房屋面积达15560.9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8720.98万平方米。

2、建筑业的发展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直接带动我省水泥、钢铁、玻璃等行业的发展。*6年,我省建筑业企业直接消耗水泥3036万吨、钢材760万吨、木材571万立方米、玻璃382万标准箱、铝材72万吨。

3、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为我省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1-*6年,我省建筑业企业完成利税234.36亿元。同时建筑业吸纳大量的从业人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平均每年从业人员60.64万人,为广大离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约590亿元。

二、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因素:

(一)建筑业企业总体资质水平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面临压力加大。我省建筑业专业结构上存在总承包企业不强、专业承包企业不精、劳务分包企业偏少的状况。*6年,我省建筑业企业特级的仅有4家,一级的仅有181家,大多属于房屋建筑工程系列,其他序列的资质等级较低。劳务分包企业122家,从业人员仅15.58万人,主要集中在厦门地区,其他地区只要少量的劳务分包公司,造成企业用工困难,只能靠临时招聘。

资质水平偏低、资质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我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省外建筑业企业纷纷来闽承接工程,他们凭借较高的资质等级,先进的技术装备优势,以及我省完全开放的建筑市场,在我省建筑市场上取得了较大的份额。

(二)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资金运用效率低。*6年,我省建筑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1.6%,比*5年的62.9%减少1.3个百分点,与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率最佳值50%相比,仍高出11.6个百分点。流动负债为537.38亿元,占负债总额的97.0%。其主要原因是建筑业企业原有资金偏少,近年来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建筑市场实行最低价招标,企业赢利空间不断缩小,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环境下,建筑业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日益显现。

(三)工程结算成本居高不下,费用支出增加。*6年,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1048.82亿元,比上年增加189.85亿元,增长22.1%,工程结算成本939.02亿元,比上年增加164.44亿元,增长21.2%,工程结算成本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重由*5年的90.2%减少到89.5%。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共42.81亿元,比上年增加5.51亿元,增长14.8%,平均每万元建筑业总产值所需三项费用合计368元。

(四)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3年以来,我省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预定目标,但新的拖欠工程款现象依然存在。截止*6年年底,建筑业企业应收工程款为109.91亿元,其中竣工工程应收款61.89亿元。

(五)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亏损面。建筑产品价格背离价值,其利润水平远低于全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产品价格的不合理,市场上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减少了建筑业企业的利益,削弱了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建筑业企业举步维难,连续多年亏损。据统计,*6年全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亏损企业301个,亏损金额1.96亿元,亏损面16.8%。

三、提升我省建筑业企业竞争力,适应建筑市场的变化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我省推进新一轮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经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继续加快推进,基础建设和城市改造建设进一步加快,投资总量将会持续稳定增长,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保持我省建筑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要引导企业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围绕提高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来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处于有利的地位。

(一)继续做好企业改制改革工作,增强建筑业企业的竞争力。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改制改革工作,加大对现有的国有建筑企业的改制工作。国有建筑业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和技术设备,培养了许多建筑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存在企业负担过重,经营成本高的困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要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步伐,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通过股份制改革、合并、兼并,重组等形式,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

引导民营建筑业企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民营建筑业企业的规模。推动建筑业企业并购重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目前,我省建筑业企业个数很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占有相当比例,在国内国外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针对我省建筑企业的这种现状,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鼓励建筑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重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我省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企业的出资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四方到位.并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

(二)加快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合理的企业资质体系。经过几年的新资质评定和升级工作,我省虽然建立了以施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资质体系,但在建筑业专业结构上明显存在总承包企业不强、专业承包企业不精、劳务分包企业偏少的被动局面。要在政策上鼓励少数特、一级总承包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起到核心企业领军作用。引导部分资质等级低、市场竞争力低下、生产能力单一的总承包企业发展为专业承包企业,提高专业承包企业做专做精的能力。规范建筑业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劳务企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向高、新技术领域、现代建设领域发展,在做好传统的房屋工程建筑的同时积极开拓铁路、道路、隧道、桥梁和水利、港口工程等建筑领域。

(三)全方位做好建筑业企业人员岗位培训,提升企业整体水平。建筑人才是建筑业企业发展的根本,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人才合理流动,重视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促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重视人才工作,尤其在当前加入WTO开放日期临近的背景下,重视人才工作,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变得尤为重要。随着外国企业的进入,他们不仅在项目上与我们竞争,而且还会利用他们自身的优厚条件争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我省必须形成尊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他们提供较为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尽可能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加大大专院校建筑专业的投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对现有企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同时做好一线工人的岗位培训。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场施工工人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要在重视对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依托劳务分包公司做好建筑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

建筑专业技术总结篇(11)

一、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建筑业近几年持续稳定发展,但科技含量低、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也阻碍了我市建筑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推进我市建筑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建筑业科技进步和建筑业发展的关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力度,迎接挑战;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做大做强建筑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实现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技兴业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行业为重点,把科技进步作为优化行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动力和支撑,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建筑业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建筑业整体科技水平。

(二)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建筑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基本形成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技术市场体系;主要工程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标准工法和信息化水平能满足和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重点扶植具有国内、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专业承包企业;建筑业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创建建筑业企业省级及以上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5家。

——一级企业具有省级工法1项以上;特级企业具有部级工法和推动企业进步的专利各3项以上,累计有效专利8项以上并具有至少1项发明专利,并主编过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全市建筑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企业总收入的0.1%以上,其级企业达到0.5%以上、一级企业达到0.2%以上。

——一级及以上企业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特级企业在此基础上还需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远程在线控制。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建筑业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培育建筑业类注册人员2000人以上,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达到1500人以上。

(三)总体部署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总体部署: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行业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在建筑节能重点领域结合我市实际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实现建筑节能技术的跨越,保证建筑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以企业研发中心为平台,研究应用经济适用、快捷高效、质量保证、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四是以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带动产业科技进步,建成以网络为支撑,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的设计、施工、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

三、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点工作和要求

(一)提升特级培育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以特级企业资质新标准就位为契机,大力提升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特级及特级培育企业在今年全部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有2家通过省级研发中心认定。每家企业每年完成企业工法3项以上,确保全市每年获批省级工法20项以上,部级工法3~5项,一级企业每年上报企业工法1项,此项工作由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解落实。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开展专利申报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写。(特级培育企业科技进步指标分解详见附件)。

(二)加强检测设备自动化建设。今年起,检测机构在桩基础静荷载检测时要将现场检测数据同步传输到建筑业管理信息平台;商品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试块检测要采用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并同步传输。市检测中心要扩大检测资质范围,增添高科技检测设备,须具有资质要求的见证取样和建设工程专项类全部资质。今年起全市各地的检测机构都须具有建筑节能检测能力和设备。

(三)加强重点课题研究和推广。市质量监督总站要发挥优势,结合我市实际开展重点课题的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今年初要制订分年度课题计划,重点是商品混凝土技术、建筑节能施工技术、钢结构技术和地基加固、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等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四)加强“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通过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和推广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依法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建筑物围护结构模式的研究,今年开始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广外墙自保温体系,加强自保温体系中的冷热桥问题、梁柱跟墙体交接部位处理问题以及自保温砌体施工技术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该项工作由市图审中心牵头。建筑业企业要广泛开展“四新”技术在建筑节能的应用,并总结出工法、专利及标准。

(五)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开通市建筑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部分办公自动化(施工图审、施工许可证发放、质量受监、竣工备案等)和造价2000万以上的工程实时监控功能,今年底前进一步完善,使网络具有档案管理、招标投标、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综合管理职能,到2010年实现全面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并接轨长三角信用体系。一级及以上企业今年全面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2家以上企业通过信息化综合考评。

(六)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建筑业科技进步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建筑企业总工程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成为建筑科技进步的中坚、企业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今年起开展市建筑业十佳科技带头人(总工)评选。强化建造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使他们成为懂管理、懂经济、懂技术、懂法律的工程项目组织者和管理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考核鉴定制度,开展技能比武和建筑工人技师考评制度,将技术工人的培养纳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四、加快建筑科技进步的政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