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智慧研修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07:27

智慧研修总结

智慧研修总结篇(1)

关键词:教学机智;教育智慧;教学智慧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0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讨论教学机智的界定以及教学机智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过程中[1,2],笔者发现有不少人用教学智慧来界定教学机智,认为教学机智是在特定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甚至是教学智慧的“集中表现”,也有人认为教学智慧是“动态生成的”教育机智,或者是一种高度机智[3],还有人把《教育大辞典》中“教学机智”的定义直接搬用做“教学智慧”的定义,把教学智慧与教学机智作为同义词,混合使用这两个名词[4,5]。在讨论它们的特点、属性、养育和修炼等时,频频出现混淆现象。这表明,教学机智跟教学智慧有着很强的关联。为了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必要弄清什么是教育智慧、教学智慧,弄清教学机智跟教学智慧究竟是怎样的关联、对教学实践有哪些重要的启示等问题。

1 什么是智慧

要弄清什么是教学智慧,先要弄清什么是智慧,还要弄清它的特质、它跟其他易混淆概念的区别,弄清它的表现、类型、构造、形成等等。

早在大约2000年前,我国的《墨子》等经典古籍中已经出现了“智慧”一词。其义历经演变,特别是在受到佛教和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后,有了明显的变化,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根据各种比较合理、易被接受的观点,可汇集、概括为:“智”通“知”,本义是聪明、知识丰富(相承经典,无所不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四时能变谓之智”(《管子》)。佛教术语中的“智”意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知或谓之慧”(《方言》)。慧,意精明、明理;是一种高级的知觉能力,一种分辨是非、于法简择的能力;是一个人把家事、国事、天下事放在心上,用心去想,思考各事的规律,思考各事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在弄懂这些道理后所达到的精神状态。在由这两个字合成的“智慧”一词中,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俗谛曰智,真谛曰慧。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是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若没有智慧,人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现代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6]。严格地说,通过对有关字词做出解释或规定来界定概念的词解式定义并不是科学的定义方法。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在其著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专节讨论过智慧。他认为,智慧是科学和努斯(nous)①的结合,并且与最高完满的德性、最娴熟的技术和最精确的科学等“最高等的事物”相关。他认为智慧是由普遍认识产生,是有关某些原理和原因的知识,并把智慧区分为理论的智慧和实践的智慧[7]。英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怀特海(Whitehead.A.N,1861~1947)认为:“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8]”这两个界定,一个立足玄虚思辨,很是深邃;一个涉及具体应用,多为表象,颇有典型意义,也反映了界定智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我国现代一些学者也曾经尝试给“智慧”进行界定,例如:田慧生认为,智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发生,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甚至也不只是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它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9]。这个界定指出智慧的上位概念是“综合能力系统”,从形成的背景、基础、过程和功能等方面描绘其特点以区别于其他综合能力系统,可以为我们从新的角度和深度界定智慧提供有益的启示。

为了弄清什么是智慧,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例子:

在解答习题“1.92 g Cu投入适量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淡,共收集到896 mL标准状态下的气体;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足量氧气使气体恰好完全溶于水中,则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是多少”时,按通常解法,可以按部就班地设定与浓硝酸反应的铜为x mol,与稀硝酸反应的铜为y mol,由化学方程式:

若由题供信息确定HNO3从铜原子夺得的电子最终都给了O2,铜原子失电子总数应该等于氧分子得电子总数,可以得到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式n(Cu)×2=n(O2)×4,由此可以方便地算得n(O2)=0.03×2/4= 0.015 mol,即336 mL。

如果学生独立地想到后一种解法,显然他是有智慧的。如果他是课前在辅导班中学会了这个方法,才能够提出后一种解法,对他的智慧评价就要打个折扣了。如果他能够根据后一种解法的实质,把这种方法命名为“电子守恒法”,他的智慧就显得要高一些。如果他能独立地把后一种方法迁移到其他情境中,想出“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和其他守恒法,概括出有普遍意义的“守恒法”,甚至想到“平衡法”、“变换法”等等其他方法,他的智慧就更高了……

根据对实例的分析,对于智慧可以作出下列判断:

(1)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是智慧(的表现),找到新的方向、新的可能也是智慧(的表现)。

(2)在复杂情况下辨认事物、判断是非、明确事理、把握实质需要智慧,而且也是智慧(的表现)。

(3)发现新的概念、新的关系、新的规律、新的规则、新的原理,甚至新的理解等等,也是智慧(的表现)。

(4)智慧是有超出常人、超出一般水平之处的。

(5)智慧总是跟问题有关的,不但跟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有关,跟问题的发现和把握也有关。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包括实际的问题,也包括理论的问题。

(6)智慧不只表现于一时一事。“是金子总要发光,偶而发光的不是金子”适用于描述智慧。

(7)智慧跟思维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智慧有赖于对事物整体的认知,有赖于上位的思考,有赖于对规律的把握,这种认知、思考、把握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直觉的、自发的。

(8)智慧跟理性有关,理性概括层次越高,智慧就越高、越“大”,适用范围越大,影响越大。

(9)智慧是人脑活动和发展的产物,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以人脑为物质基础。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实例作出下列判断:

(1)智慧跟必要的知识相联系,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的形成离不开知识,但它不能像知识那样传授。

(2)虽然良好的技能和艺术都需要智慧,但智慧不等于技能,也不等于艺术。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实施一定的方法,不能视为智慧。

(3)智慧是一种潜质,它跟主体的德性,包括情感、情绪、心态、心境等有关,跟主体的价值观和审美也有关。所以,虽然它可以表现为某些能力,但又不宜只归结为某些能力。

(4)智慧能反映主体的经验、理论修养和德性,但它已经经过概括、内化、升华和个性化加工,因而智慧不是经验、理论修养和德性,也不仅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

综合上面的讨论,可以把智慧界定为:智慧是人对复杂的事物及问题、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解决结果进行理性思考的创造性表现,是人的知识、经验和德性融合、概括、升华、内化和个性化的结果。智慧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事物的完美,是人的一种稳定的潜质、是人独有的特点,它以人脑为物质基础,是人脑活动和发展的产物,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

2 什么是教育智慧、教学智慧

2.1 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的界定

根据对智慧的界定,不难界定教育智慧(教学智慧)是人对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复杂事物及问题、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解决结果进行理性思考的创造性表现,是人的教育(教学)领域知识、经验和德性融合、概括、升华、内化和个性化的结果,有利于教育(教学)领域问题的有效解决。简单地说,教育智慧(教学智慧)是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智慧。

教育智慧和教学智慧的不同关键在于对应的领域不同。教学领域与教育领域的差别主要在于:教学领域是教育领域的一部分,通常以认知为主要内容,不包含品德养育;教育领域则既包含养育内容,也包含教学内容。

对化学教学智慧的界定可以仿此进行,不过最好能反映其学科特点,这里姑且从略。

2.2 教育(教学)智慧的表现

教育(教学)智慧的表现首先在于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理念方面,包括他对教育(教学)的理想和追求,对教育(教学)对象的尊重,对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目的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认识,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等,能够做到观念合理、新颖,认识深邃,视野开阔,高瞻远瞩。具体表现为以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之本,重视启发、引导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等等。

其次,教育(教学)智慧表现在教育者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构思和设计方面,既包括教学活动的构思和设计,也包括养育活动的构思和设计,能够做到合理、恰当、高效和巧妙、新颖,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或者教育(教学)评价工具的设计能够超越陈旧、落后的知识灌输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式转变,重视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等等。

再次,教育(教学)智慧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行为中,主要表现为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灵活运用,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对教育(教学)过程恰当、高效和巧妙地实施和组织管理,在深刻洞悉基础上对教育(教学)突发事件有效、巧妙和敏捷地应对,对教育(教学)效率的保证,教育(教学)创造性的发挥,体现他对于教育(教学)理念和规律的把握,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教学)智慧常常表现为:(1)准确、深入地把握学情,合理、恰当地设置教学目标。(2)对教育(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有关的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3)善于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4)敏锐地把握教育(教学)时机,掌握适当的“火候”,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教学),不仅关注预设,而且关注生成。(5)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措施得当,方法适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高效化。(6)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重视把握学生心理,注意用智慧、幽默和优美的语言化解消极因素,调控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教育智慧还表现在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追求自我完善方面。

2.3 教育(教学)智慧的功能

由教育(教学)智慧的表现可以概括它的功能主要是:

(1)形成或领悟教育(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工作合理、准确、明确地定位,制定正确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工作方针。

(2)发现或领悟教育(教学)的新内容、新方法、新认识。

(3)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确定方向、适宜的目标和有效的策略。

(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妥善地解决各种矛盾,巧妙、灵活地应对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增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激发教育(教学)的创造性。

例如,对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

(1)智慧的形成、提高、增长和发展总是或明或暗地跟具有价值判断(方向导引)意义、方法论意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2)智慧常常跟策略联系在一起,它的形成、提高、增长和发展总是跟策略水平的提高联系在一起。较强的策略意识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3)成功有助于智慧形成和发展,对挫折的研究、批判和反思也能助推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4)把握有关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5)改革、创新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保守、因循守旧则有碍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6)广泛的阅历、丰富的经验、触类旁通的知识有助于智慧形成和发展。

(7)智慧不能自然地形成和发展,它依赖于思考、总结、升华,依赖于在活动中磨砺、修炼。

4.2 教育智慧的养育与修炼

根据上述对智慧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讨论,在进行教育智慧的养育或修炼时必须:

(1)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发展观等等。

(2)注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注意提高理论素养,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

(3)要有很强的方法和策略意识。策略形成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不自觉的外部控制到有意识、自觉的外部控制(例如提出要求、诱发、指导等),再经过主体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元认知控制)转化为自动地、习惯地自我调节、控制策略的选用,逐步地由低级(外部的、不自觉的)向高级(内部的、自觉的)发展。要按照这个规律逐步提高策略思维水平。

(4)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注意改革和创新,注意经验的积累、反思、总结和提升,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努力使教育智慧由混沌、缄默状态变成清晰、自觉状态。

(5)注意知识的积累,重视整体性知识和背景知识。

(6)有很强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

(7)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乐观、自信的心态,等等。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基于教学实例的教学机智界定[J].化学教学,2013,(9):7~11.

[2]吴俊明.化学教学机智的形成与变化发展[J].化学教学,2013,(12):3~8.

[3]胡燕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5):16~19.

[4]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23~28.

[5]李星云.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3.

[6]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9. htm2012-12-25;http:// baike.baidu.com/view/110955.htm2013-2-1;http://baike.baidu. com/view/110884. htm2012-11-30.

[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8.

智慧研修总结篇(2)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城市简介

2、国外智慧城市建设

3、国内智慧城市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装修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二)技术要求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数据中心装修方案

1、编制依据

2、装修要求

3、装修工程量及造价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5、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表:

1、附表1 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2、附表2 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4、附表4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附表5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6、附表6 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7、附表7 项目摊销估算表

8、附表8 项目折旧估算表

智慧研修总结篇(3)

二、科学修辞学的引入

在知识的社会生产、认识活动的社会组织过程中,各学科间乃至科学共同体之间沟通渠道的不畅和效果的低下,导致我们急需进行一种“人类的对话”。富勒认为:“在科学研究中,这些不可通约的规范不可能转换成为共同的语言,他们只能分别适用于那些很少交往甚至相互排斥的各个科学团体中,这对知识的生产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为弥补社会认识论对如何沟通缺乏指导的不足,消解学科间的分歧,增进各领域间的相互理解,富勒走向了科学修辞学,运用此项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科学知识在交流、沟通中出现的话语问题。在传统的认识论中,我们通常并不认为知识是跟随不同的语境而做出一定变化的,相反我们认为它是持续积累然后永久保持的。但富勒认为:“STS研究的基本指令:科学应当像研究其他社会现象那样来研究,这才可以说是科学的(不必依赖于非批判性的权威陈词或具有案例特征的证据以及诸如此类)。”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杰出的STS研究者最终发展成为社会学家,但这些研究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带有社会学色彩的学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科学之于社会其他部分来说在历史、分类和方法等层面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带有社会学色彩的研究者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多样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在于他们从更多的视角来考察事物,所得的思考结果也更加全面;缺点在于由于考察的视角过多,从而缺乏统一的规范,最终形成相对主义结果的尴尬。STS研究者以现场观察的方式、分析科学家的言辞和行为间的分歧,这样的调查研究缺乏统一的规范,其结果也必将使STS研究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富勒认为,当前阻碍STS向前发展的,主要是其研究者对当今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时所形成的自相矛盾,而STS研究者对一些特定的哲学上的科学概念的怀疑,为这种矛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富勒把这种矛盾表述为:“(T+)哲学家的观点认为,语言并不存在于自然秩序中,只是在被动地进行表达,因此语言的功能只是一种所谓的‘自然之镜’。(T-)STS研究者主张,自然秩序中包含语言,而且语言也具备和其它事物一样的能力:运动与被运动。归根结底语言只是无数原材料的集合,自然也正是在如此众多的原材料的基础之上被建构的。”富勒指出,哲学家认为语言是自然的镜像,而STS研究者认为语言是自然秩序的组成部分,两者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富勒运用修辞学呈现哲学家与STS研究者的矛盾,通过科学修辞学找到解决学科间和各领域间的不可通约性的途径(T1):“(T+)哲学家认为,理性的语言被应用在概念上是一个假定,它假定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可以理解同一段对话,这与语言使用者的兴趣是无关的。(T-)STS研究者主张,理性的语言在应用方面与特定语言使用者所共同遵守的标准相关,由于不同语言使用者间的兴趣差异,其最终将导致无法理解彼此间的对话。修辞学家就是为存在兴趣差异的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克服语言分歧、找到相互理解的方法。”可见,富勒认为:不存在作为镜像的合法的语言概念;不同学科的科学共同体有不同的理性语言应用(即科学概念),存在不可通约性问题;只有科学修辞学,才能帮助不同学科的科学共同体克服语言分歧、实现相互理解。富勒试图借助于科学修辞学为社会认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打开新的通路,并最终成为更加职业化的研究领域。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科学在大众中传播的方式、方法,为社会认识论创造出一种实践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科学修辞学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同时它也弥补了社会认识论中对于科学沟通方式的指导的欠缺。借助科学修辞学的桥梁,将STS研究向社会认识论转向。

三、对智慧设计论的支持

修辞学的引入,弥补了社会认识论对于各学科及各领域的沟通障碍,推动知识更加快速、有效的生产,但科学知识生产的公众参与问题并未能很好地解决。科学家或科学共同体掌握着大量的知识,他们作为科学的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存在着。库恩的科学共同体的范式理论,正是这种科学权威的典型代表。因此,富勒将目光转向了智慧设计论,进一步发展作为其科学哲学思想基础的社会认识论。所谓“智慧设计论”就是主张生物甚至宇宙都是某种“超级智慧”设计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整个宇宙中,如果使用某种智慧因素对生命体的固有特性加以解释,将比运用自然选择来解释更加合理。一场被看作是神创论和进化论的又一次碰撞的审判,于2005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开庭,富勒作为专家参与审判,并且公开对智慧设计论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富勒认为,在传统的智慧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分化、综合、演进才逐步发展成为当今的西方科学,所以说现今的科学课程中必然包含神创论学说。富勒在2007年出版的《科学对宗教:智慧设计与进化论难题》中认为,如果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源头加以追溯,可以发现其思想缘起是以智慧设计论被假定成立为基础的,可以看到智慧设计论在整个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不论对于智慧设计论的支持与否,都应当对它表示真切的感谢。这一论断充分表达了富勒认为科学应当包含智慧设计论的理论主张。富勒为什么会大力支持智慧设计论呢?在笔者看来,富勒属于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者,他的社会认识论在本质上是反对科学权威主义的,是反对库恩的范式理论的。要想进入特定的科学共同体并且掌握一定的范式,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和在较长时间内积累起来的经验,而这些对普通人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的,因此库恩所定义的科学共同体,终究只能是适用范围狭小的、只属于小部分人的共同体。由于各科学共同体间存在不可通约的特性,使得大众很难对科学形成整体性的认识,认知的权威、知识的垄断也就由此形成,最终的结果也必然导致科学认识中缺乏人性的光辉。富勒认为,将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型视为理性的典范存在一定问题,因为结构的汇合涵盖科学史不同时期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在社会层面上是相互排斥的,这就使得库恩的模型不够连贯。他认为库恩的范式理论最大的缺陷在于“曾经用技巧对付过去的问题,又返回来困扰现在的研究共同体”。他看到了库恩“科学范式”的局限性,即新一代的科学家总是在解决老一辈科学家所遗留下来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一局面不能改变。这样就形成科学局限在一个范式内部、不断往复循环、最终直至僵死。富勒通过引入修辞学来倡导大众科学,反对科学权威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智慧设计论。也许智慧设计论会像伽利略一样最终得到世界的认可,也许不会,但是富勒利用这一观点为科学知识生产的公众参与开启了更多的空间。

四、简要的评论与批判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富勒的科学哲学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1988-1993年,从社会认识论思想出发,开辟了科学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1993-2006年,通过科学修辞学的引入,试图解决各学科间乃至科学共同体内外进行“人类的对话”的难题;2006年以后,通过对智慧设计论的支持,试图克服库恩的范式理论的缺陷,为大众广泛参与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争取必要的空间。社会认识论是富勒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他构建新科学哲学的基础。富勒的以社会认识论为出发点和思想核心的新科学哲学,使得知识生产的整个过程更加完善,初步建立了效果卓著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分配等各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出公正与民主,这一知识评审体系的建立对当代中国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想要赢得公众对科学决策的信任,并且保证科学研究的结果尽可能的真实与准确,就必定要求科学决策走向公正、公开与民主。富勒的社会认识论,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能为我们提供有力的帮助。但富勒的科学哲学思想也存在着诸多的内在缺陷和局限性:

(一)过分强调现实的不确定性,根本否定科学有其权威性的一面。富勒认为:“科学权威性的特征不在于一系列深奥的技能或对实在的特殊理解上,而在于对科学自身只是形式的要求上,这使得其他人感到也必须为他们自己的活动做合法化论证。”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同样主张:“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所有事情是某些人对挡住其前进道路的群体进行攻击的结果。”拉图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解构了科学权威。现实社会固然存在极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在各种社会现实的压力下对于真理的追求,并不完全如富勒所讲,认为将不存在纯粹的科学精神,必将产生趋向经济利益的科学成果。

(二)过分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夸大社会因素的作用。富勒完全把科学研究放入到社会因素和社会过程中。我们知道,随着各种社会因素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科学界,学术腐败便油然而生。例如: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有些科学研究工作者势必会被经济利益所驱使,研究成果也必定会代表某一特定集团的利益,使科学本应是对真理的纯粹的追求,转而变为一种对物质利益的渴求的手段。显然,在当代社会中,科学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许多消极影响。但是,科学本质上是真理性探索,不能片面夸大社会因素的作用。

智慧研修总结篇(4)

杭州曾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1名,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1名,被英国英中贸易协会推荐为“最值得投资的中国城市”,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中国十大活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等荣誉,并连续10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面对着如此众多的荣誉与光环,张鸿铭市长并没有沾沾自喜。他坦言,杭州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是因为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并努力实践“造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办一流企业”的理念,通过坚持不懈地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统筹兼顾,才创造出了良好的社会、经济、人文和政治环境。

今后,杭州还将继续认真落实《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认真实施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城市发展建设,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逐步彰显,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有效地发挥了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张鸿铭强调,城市总规修订要坚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要坚持结构调整优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人口结构优化。要重点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划。要通过总规修改,在节约集约用地上有新步伐,加快完善组团功能,疏解杭州主城区人口及产业,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为城市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他同时还指出,转型发展和宏观背景对规划修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结合杭州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的实际需要,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构建“多规合一”的规划体制和机制,按照法规程序修改好总体规划。修改过程中收集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吸纳,再作修改完善,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确保总体规划紧跟全市发展目标定位,与市委战略决策相统一,力求形成一个符合杭州实际、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城市总体规划。

不断升级杭州旅游产业

在会上,张鸿铭感慨道:旅游文化。已经融汇到杭州这座城市的血液之中,早在13世纪就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旅游业是杭州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是政府和百姓共同拥有的一个“金饭碗”,也是杭州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2013年全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538.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6.45%,占服务业增加值10.43%。旅游业对拉动杭州经济增长、保障民生、提升城市形象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鸿铭在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旅游业发展是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客观需要,是符合杭州发展实际的必然选择,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抢抓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国内旅游消费升级、杭州成为“双世遗”城市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挖掘旅游业发展后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旅游业结构性矛盾,推动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张鸿铭强调,旅游业要为全市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打造旅游升级版、提升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要以“四化”为起点,进一步理清思路,坚持旅游的全域化、国际化、品质化、信息和智慧化,推进旅游业发展。要在提升和拓展上下功夫推进旅游业新发展,不断提升现有旅游业发展水平,强化旅游品牌效应,挖掘五县(市)旅游潜力,拓展旅游新项目和旅游新人群,推进旅游与商贸、文化、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要以深化改革推进旅游发展,推进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快高档酒店转型发展;积极拓展市场,用好各类会展节庆活动,深度拓展国际市场,强化专题专项旅游。要以更加良好的服务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标志,建立旅游咨询中心,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导游整体素质。要以更有力的领导、更完善的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完善机制,出台政策,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加快推动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

凝聚合力,推进产业新发展

“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紧迫感,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要求,结合杭州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的实际需要,跟上改革步伐,走出自身特色。要明确方向,注重科学性,突出空间布局,推动城市总规、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四规合一,实现生产、生态、生活更佳组合。要加强上下工作衔接,强化协调配合,注重借鉴兄弟城市成功经验,切实加以推进。”张鸿铭在讲话中对杭州的各个部门提出上述要求。

张鸿铭指出,“多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招商引资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会议强调,要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充分发挥我市良好的经济基础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环境优势,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要明确目标,紧紧围绕国务院对杭州“一基地四中心”定位、市委全会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决策、市里有关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等,集中力量招引大项目、好项目。要创新招商方式,加快搭建基础信息数据库,细分行业市场,组织开展专业招商、上门招商、联合招商。要创新招商机制,加强部门、区(县、市)间联动招商,发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作用,积极探索“以企引外”“以企引企”新模式。要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土地要素保障,更好服务企业,实现全市招商一盘棋。要强化职能,合力攻坚,共同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六大中心”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会议认为,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是杭州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城市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围绕“六大中心”建设,结合全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空间布局,明确主攻方向,体现区域特色。要明确市级部门的牵头责任,加强市、区(县、市)联动,加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目标、重点和工作任务,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发展智慧经济是杭州的战略选择

在展望杭州的智慧型经济战略前景时,张鸿铭指出,近年来,新经济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智慧经济、信息经济风起云涌,已经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智慧经济代表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紧盯紧跟这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智慧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之后的第五大经济发展形态,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型经济。智慧经济将改变和丰富人类的生活方式,通过智慧经济在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社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随之发生重大改变。智慧经济虽然涉及方方面面,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围绕一项核心技术,即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突出两大重点内容,即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推动“三位一体”同步发展,即基础设施智慧化、产业发展智慧化、服务应用智慧化。

智慧研修总结篇(5)

智慧的班主任就在于一是在教育管理观念上充满智慧的头脑,善于把教育观念智慧地运用在班级管理中;二是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充满智慧的技巧,善于根据班级发展特性巧妙地运用教育智慧去妥善管理班级事务;三是在班主任专业成长上拥有智慧的光芒,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去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这三者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教育的管理观念决定着班主任专业的成长,班主任专业的发展又促进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又决定教育方法技巧的生成与运用。一旦拥有了智慧变会产生魅力,如此,智慧魅力的班主任便有了影像.

接着我们将探讨具体怎样做才是一个智慧魅力型的班主任。

一、 智慧魅力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加工的班主任

不善于学习的班主任,智慧绝对不会出众,人类的一切知识,经验,技巧来源于学习实践, 教育观念的更新趋于圆满,教育方法的创新,绝对不是无水之源,而学习则是获取这一切的有效途径。所谓”学习,学习,再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坚持,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向他人借鉴甄别式的学习.许多优秀班主任通过书籍传递着他们的教育理念,通过读书学习,我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汲收他们的优秀成果,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启发我们的教育思维.在信息时代空前发展的今天,我们自然不能忘记“网络”这个广阔的天地。如今网络自主培训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通过教育Q群的,微信群的,自发的、有组织的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通过教育论坛、教育博客让魅力智慧班主任无界限,让我们的教育无界限。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学习之路更加宽广。但是学习,不等于照搬照套,还应加工改造,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我们所带的学生、所处的学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各有不同,自然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也会有所区别。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特征、班级特征、学生特征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二、智慧魅力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静下心来善于反思修正的班主任

班主任在忙碌而又繁琐的班级事务管理工作中,处理班级事务难免有对与错,宽与严,合适与不合适.等现象发生.不能事事做到恰到好处.然而智慧的班主任总能静下心来通过不断反思修正和创新,去让班主任工作变得恰到好处,更有效、更有意思。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的一大法宝则是反思,修正,再反思,再修正.修正什么?修正班主任的下一次教育行为.

高尔基说:反省是―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也不可能有后悔药,当事情过去了之后,不管你的做法如何不尽人意,如何令你懊悔不已,也难以改变带来的创伤或者失望。此时,唯一可行的就是通过反思自己做过的行为,当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则可以采取更加有效、更好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可见反思的必要,难怪有位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三、智慧魅力型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善于折腾进取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指引者,是班级发展的总设计师。智慧的班主任不求班级生活的平淡无味,更注重班级的育人功能。班级活动无疑是促进班级健康成长,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手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这无疑是班级管理智慧的显现。笔者所见班主任老师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善于折腾的班主任老师,你看我们的校园内吴绍贵老师的”体育特色班”一大清早就在折腾.孙士冬老师的绘画班,姜骁老师的科技班,。。。等等也是五彩缤纷。

纵观各名师大家,他们无不是折腾大师。希望各读者去查一查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著名的全国优秀班主任郑立平老师的足迹,你回惊奇的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在折腾中进取前进。

所以 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善于折腾的班主任,一个善于走进学生心灵,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对学生不断进行正面的折腾,点亮他们心中的心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四、智慧魅力型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理性的班主任,善于修自己的心灵,摈弃不良嗜好。

一个智慧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理性的班主任,要能沉下心,不急躁、不冲动。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能理性分析,不盲目下结论,不随意去批评,不简单粗暴,不举止冲动,不伤害孩子自尊,有礼有节,因势利导,观机施教。当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及个性特征,自觉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做到教育无痕,在有为中渗透无为,在无为中展现教育的效果。修炼心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一学佛陀的入世精神,忍辱负重及超脱思想,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追名逐利,不参与娱乐,教育润无声,春风化雨般地展示教育效果。

如果能让含苞的花朵灿烂盛开,让洋溢的笑脸活力缤纷,这才是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一个充满教育激情,一个饱含教育热情,一个受学生爱戴欢迎,一个影响孩子终生,一个适合时代需求的魅力型班主任。

参考文献:

[1] 周吉梅.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思考[J]. 文教资料. 2011(34)

[2] 颜东秀.追求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性[J]. 甘肃教育. 2011(11)

[3] 窦春坤.小学班级管理心得[J]. 新课程(小学). 2010(12)

[4] 匡思林.以人为本,抓好班级管理[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0(07)

[5] 徐亚东.如何当好小学班主任[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16)

[6] 杨凤仙.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几个误区[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0(Z1)

[7] 索吉.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怎样有效激励学生[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3)

智慧研修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应该汲取古代中国治国智慧。中国古代治国智慧,存在于哪里?存在于5000多年中国政治史进程中,存在于记录这一政治史进程的史籍,如《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历代正史中的本纪、世家、列传等中,存在于儒、释、道和其它学派的政治思想学说中。研究中国政治史、政治思想史,总结提炼中国古代治国智慧,明了其特点和历史前景,就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实践形态

作为实践形态的治国智慧,指我国古人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我国历史上前朝覆亡的教训和新朝兴起的经验。如殷商灭亡,西周建立。周初治国者周公等,汲取殷商灭亡教训,重视“德”的修养对于朝代更替、政权巩固和治国理政的意义,而提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主张,在治国措施上,则制礼作乐、封邦建国等,形成礼乐文化治国模式,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史前进。这些都是西周初年改朝换代中产生的治国经验和教训,更成为后来儒、道等学派政治思想的重要渊源。在这种历史反思性认识中,蕴含着改朝换代的规律性因素。二是治国理政的经验积淀,其中也包含了国家治理规律因素在内,值得珍视。比如仅就改革而言,这些经验中既有改革成功的经验,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也有改革失败的教训,如王安石变法、。

王朝初建时期,治国者对朝代更替进行反思,产生的这些治国智慧往往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针对性,思想深刻,影响深远。如秦国横扫六国,军力强盛,建立起疆域辽阔、空前强大的王朝。秦始皇希望传之万代,不料却二世而亡。《资治通鉴・秦纪三》记载,秦二世时,“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汉初治国者针对秦朝仁义不施,而以孝治天下;针对秦朝严刑峻法,而约法三章;针对秦统治者大兴土木,严酷惨烈,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针对暴秦苛捐杂税,敲骨吸髓,而自己则厉行节俭,三十税一等。这些措施大多取得了成效。我国历史上出现三次“治世”,即西周初年的成康之治、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治国者亲身经历了前朝覆亡教训,故能有针对性地改弦更张,拨乱反正,励精图治,得以取得成效。

概括起来看,这三次治世之所以能出现,是因为治国者进行了以下努力:在指导思想上,虽说是家天下或私天下,但贤明的治国者有公天下的意识,与天下人共治天下,“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理想,以民为本是基础,虚怀纳谏是途径;在经济上,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民众生活问题,节制消费,积累财富;仁爱民众,减免税赋,爱护民力,使民以时。在政治体制上,中央三公九卿或三省六部分职分权,力行谏诤,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地方实行郡县制和羁縻府州制,强化中央集权,维护中枢权威;在制度建设上,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建立健全礼法制度,克服治国理政中的随意性、非理性等因素;在思想文化上,和而不同,不禁绝不同意见,尤其是贞观年间,以儒为主,百家争鸣,三教并用;在思维方式上,朴素的辩证思维,或中道思维长期占主导地位,并落实为历史思维。政治上的极端思想或有产生,但一直受到中道思维抑制。中庸、中道、中行、中和等,是描述理想社会政治状态的常用词。国君、宰相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理阴阳,抑制极端现象蔓延,防止对立局面出现。

我国古代更多的治国智慧则源于对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因为国家治乱、兴衰总是一个历史过程,治国者的使命正在于帮助国家拨乱反正、由衰而兴。在此过程中,治国者奋力改革特别重要,而改革者居安思危,厉行节俭,有弊必除,有错必究等,也是确保改革得以进行和成功的重要条件。历代成功的改革,使国家富强,如管仲改革齐国,如秦国商鞅变法,如西汉宣帝中兴,如武则天系列改革等,都是显著实例。如果治国者不知悔悟、改正,国家继续腐朽衰败,则兴起革命运动,用革命历史洪流洗刷污泥浊水,这样破而后立,也能求得兴利除害、拨乱反正的功效。可见历代治国者的改革,和人民群众的革命,也是产生和凝聚治国智慧的重要途径,是运用和体现治国智慧的重要平台。

我国古代治国者改革、中兴国家的经验中,也包含着十分重要的治国智慧:治国者了解民间疾苦,以民为本,又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有志于圣王事业;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或“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或三教并用,但都重视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政治上,以朝廷政治清明、官员勤政爱民、民众安居乐业为目的,勇于并善于改革,大力整饬吏治,重拳整治贪腐,改革旧制,创立新制,抑制社会矛盾激化,避免衰败、亡国;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免税赋等。

二、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的治国智慧在贤明君臣处表现充分;以此为基础,也产生了理论形态的治国智慧,这就是学者们的治国思想。两种治国智慧有机统一,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完整形态。

在儒、道、法诸家中,治国智慧分别表现为礼治、德治、道治、法治等理论形态。礼治是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封邦建国的治理模式,孔子提炼总结为“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礼治主张。春秋末“礼坏乐崩”,孔子从“德”(人的本性)的角度反思礼的人性基础,而提出治国理论,主张“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从提高治国者的人性综合修养着手,以身作则,是为德治;“道治”(《抱朴子・塞难》:“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则是道家进一步从宇宙本原高度寻求治国方略,体现出比儒家更抽象的政治理论思维水平;法治,即“以法治国”(《韩非子・有度》),这是法家针对现实一般人的情况而为治国者巩固政权提出的治理办法。

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礼治变成后人眼中的历史事实。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年向往周初繁盛政治局面,常常梦见周公,将周公礼乐实践和礼乐制度纳入自己的政治思想中,提出“为国以礼”的礼治主张,要求治国者知礼、行礼、守礼,结合现实损益礼,希望在春秋末年再现周公开创的成康盛世。礼治的要点不在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在“礼”的践行;“礼”可以作为人们知行的程序、方法,获得和谐的心灵和社会秩序。故礼治的治国智慧,不知而信,不知而行,似乎是无知状态,老子“无知”论或受此启发而立论。但长期礼坏乐崩的现实情况,促使人们思考礼治不行的原因。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劳动工具改进,社会生产发展,各诸侯国兴起,中原政治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礼乐秩序早已被打破,很难再恢复;另一方面,礼乐,尤其是礼制、礼仪的内在基础不明。换言之,照孔子看,礼乐崩坏也有人们修养不足的原因。从内在修养提高方面发展礼治,即是德治,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走的是这条路;顺此路再向前进一步,追到世界本原“道”处,就是道治。从外在制度方面发展礼治,即是法治,法家韩非等,走的是后一条路。

完整表述德治,即以仁义道德等人性为基础,以德治国,开创理想的道德政治局面。实施德治的前提是治国者人性修养不断提高,直到高如圣人。在这种修养中,认识不同于一般见闻之知,而是觉悟人性的德性之知。德性之知是德治的治国智慧,是对礼治无知假象的驱离、明德真理的澄明。本此德性之知治国理政,即是德治。因为以人性修养为基础,所有人都有相同的至善本性,故以民为本是德治的必然主张;而治国者以较高的人性修养治理天下,故能使人感动兴起,风教所及,如时雨之润万物,化成天下。德治在表现形式上是教化政治,总是强调教育和学习,而在实质上则是人性政治,用人性的光辉照亮人,使所有人都成为理想的人,由此使整个社会成为理想的社会。

道治,即以道治国,是道家政治思想的核心。《老子》、《庄子》及黄老的“无为而治”主张,是“道治”论的集中表现。“道治”论在西汉初年运用于治国实践中,取得了文景之治的显著成效。照“道治”论看,小知不如大知。大知近于“无知”,这是一种“知常曰明”的知,一种对道的认识、理解、体悟、直观。和一般清晰的认识不同,因为道混沌、恍惚,故人们对道的认识也恍兮惚兮,惚兮恍兮,有混沌、模糊性。清晰固然有准确的优点,但万物之间却有了分别,有了异同,万物就产生了特殊性,人们对万物的认识也会照猫画虎,亦步亦趋,有执滞、机械的相对性。这样的认识,难以如普遍的“道”那样高妙,无所不适,无往不利。将对道的体悟用于治国理政,就是道治。《老子》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道治的主要内容,在道家那里就是克服小知,顺应自然,清静自正,无为而治。

道治和德治相同处在于,其治国智慧,是一种对宇宙本体、人的本性有所领悟的智慧,最好是治国者自己就具有这种悟道的治国智慧。用今天的眼光看,通常,修德、悟道都是哲学家的事情。故要求治国者闻道、悟道,近乎要求治国者做哲学王。闻道、悟道以后可谓圣人,故这种哲学王,也是圣人,圣王。

法治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明确提出的主张,即“以法治国”。其基础是奖励耕战,富国强兵;主张一切政事“一断于法”,不容个人私情、私智、私意干扰,体现出政治的公共性;强化了某些社会规范的强制性,不可违背。在这些意义上,法家的法治主张是很好的。其不足有二:首先,其法的来源是君主个人意志,而非天下百姓公意。故黄宗羲谓三代以下无法,但人们都在说法,这只能是“非法之法”;其次,君主是法的来源,但君主并不受法的约束。相反,君主是法的主体,法为君主服务,为伸张君权、维护君主统治服务。这样的法,当然就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故法家的“法治”治国智慧也有不足。

还要提到,除了礼治、德治、道治、法治外,我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其它治国主张,如神治(殷商为代表的宗教政治)、权治(慎到的权势论、申不害的权术论为代表的权力主义政治)、自治(儒释道个人修养论为代表的政治主张,是一切“他治”论的逻辑基础)等,影响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各自起了一定历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分别与西方神学政治思想、马基雅维利主义、自由主义等相沟通。但这些主张都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代表。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随着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孔子的德治思想也先后汲取礼治思想(孔子)、自治思想(庄子、孟子)、法治思想(荀子)、神治思想(董仲舒)、道治思想(玄学)等因素,不断丰富发展,到宋明时期而集其成,被理学家熔铸成为古代中国理论形态的治国智慧的最大代表。

用今天的眼光看,上述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反映了治国理政的某些规律,构成了我国数千年政治史的优秀传统。我国现在作为疆域辽阔、多民族统一的世界大国,这种政治局面的形成,正可以看成是中华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古代治国智慧的综合实践成就。中华文明持续不断自然发展,古代尤其是周、秦、汉、唐时期治国智慧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三、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两大不足

但在根本上看,我国古代的治国智慧,存在着两大历史局限,不可忽视:

第一,这些治国智慧有时候虽然包含了建国智慧在内,但并不包含对国家起源、政府来源、君权本源等问题的讨论,国家、君主、君权等多被归诸神秘天命;即使有政治思想家理性讨论这些问题,也没有明确将国家和君主、君权分开进行探讨。周公、孔子开创了以“德”的修养来为国家、政府或君权产生提供正当性的优秀传统,后来政治思想家如孟子、董仲舒等,提到君权来源于民授问题,接续、弘扬了这一优秀传统。但流行的只是民本思想。民众作为国家主体、政府主人、君权本原的本质地位和作用,在古代君主专制时期一直未能发展为明确的理论形式;这使国家或政府的产生、朝代的更替、君主即位等重大政治活动,未能纳入人的理性认识范围,也未纳入理性的历史发展规律的轨道,而从根本上摆脱神秘天命的制约。神秘天命假扮成国家、君主的护身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成为皇权的习惯语;朝廷甚至以天命的神圣性代替了儒家对皇权的道德正当性要求、抵制着近代民权人士对皇权合法性的要求。在政治思维方式上,一些思想家倾向于以神秘天命的运行解释朝代更替历史;在天命观念笼罩下,一些思想家则疏于理性思考,自觉或不自觉地习惯于承认国家、政府、皇权已经存在的既有事实,在此基础上认识治国理政活动,寻求治国良方而已。国家、政府、君权的合法性,或正当性,或合理性,似乎都不成为问题。

但近代以来,人们日益发现,国家学说的根本在于,不只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只是承认国家的现有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将国家的产生、最高领导人的诞生、权力的运行等,纳入理性认识和法制范围内,认识和改造国家,让国家机器为人民服务。即是说,要求在国家学说指导下,对国家进行理论设计、系统构建,使政府的建立和组织、权力的分割和运行、政策的制定和等,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健全法制,依法治国,成为近代以来治国智慧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大多只是君主专制下的治国智慧,是以君主为代表的治国者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深深打上了君主专制的烙印。在这种治国智慧里,君主以及追随君主的治国者集团作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隐晦。即使礼治、德治、道治、法治等富有哲学智慧的治国主张,也无不仰赖治国者,尤其是君主的个人道德修养。孔子“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说,就要求治国者为政以德,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后来思想家们也纷纷提出“君道”、“正君心”等,作为落实上述治国主张的前提条件、具体办法。治国之道往往与为君之道交叉混融。国家如何构建,权力运行的边界在哪里等,均来不及或不敢进行讨论。在明清专制皇权极端发展时期,臣民对君主的谏诤几乎被废除,连“正君心”这样的温和主张也不敢提了。可见,我国古代的治国智慧主要是君主智慧,而不是民主智慧。

当然,一些贤明的君主会认识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论政体》),而有民本思想,在治国理政中也能尽量反映民心民意,得以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古代这种贤明君主既少见,将民本思想贯彻到治国理政中,也难做到“一以贯之”,坚持到底。历史上治世少而乱世多,人们很容易将国家治乱和君主个人的品德修养相联系,如“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人民群众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不作为政治活动的主体予以重点考虑、对待。中国古代治国智慧主要不是民主智慧,与人民群众无权力也无权利的低下政治地位现实是相应的。

近代以来,民主兴起。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成为时代潮流,从而要求国家的建立和治理必须以民主、民治、民享为基础;必须遵循人民群众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的原则。总的看,和我国近代以来民主政治历史短暂、发展尚未成熟相关联,我国现有的治国智慧,君主的多,民主的少;君主的系统、深入,内容丰富,民主的零散、粗浅,内容单薄。这需要当政者注意鉴别。

四、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历史前景

客观看,治国智慧是我国政治活动中新出现的一个好词,应当纳入政治学中加以考察。“治国智慧”这个词,当然有从国家治理的政治现实出发,出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考虑,但仍然有其重要理论意义。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学关心正义的实现等伦理问题,关心国家的产生和性质,国家的组建和权力制约等。与此不同,我国几千年政治史,主要是治国理政的活动史;中国古代治国智慧,正是在几千年治国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结晶。所以,治国智慧这个概念,揭示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可以代表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

在发达的历史学支持下,治国智慧的产生,可以从前代治国理政教训的汲取,扩展为对以前所有历史时期,无论中外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的总结;治国智慧的内容,可以在君主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民主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可以从对现成既定国家组织的认识和解释,深入发展为对理想国家的科学设想、系统规划和理性构建。这正是当前我国政治学、政治哲学发展的历史任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期治国智慧的充实和丰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人类优秀历史文化都是治国智慧的源泉

我们现在的治国智慧不仅是对前朝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应是对整个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治国经验的总结;不仅是对中国古代、近现代治国智慧的传承、弘扬,也必须是对其他民族治国智慧的学习和汲取。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业。现代化主要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世界历史的书写。在社会化大生产方面,中国文化没有多少自己的历史经验可供汲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内容。比如一些在外国经过历史检验行之有效的民主政治办法、市场经济建设经验、管理制度、科学技术等,就可以大胆学习引进。这实际上正是近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化西学为国学的表现,突显了中国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在科学时代,知识分子不仅成为一个社会阶层,而且遍布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领域。他们凭借其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修养,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时,就范围而言,治国智慧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应成为全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具有世界性;不仅是前朝或古代治国理政经验的历史总结,而且也应是近代的、现代的甚至当下社会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鲜活性和历史延续性;不仅是经验总结、教训汲取,而且也应成为科学的理论、系统的思想,具有普遍必然性。真正的政治智慧总是对政治活动规律的总结,有普遍必然性而又有现实力量。

第二,人民群众始终是治国智慧产生的肥沃土壤

通常,我们会研究历史上治国者的治国理政活动,从中发现其贤明处,概括、提炼治国智慧。这当然没有错。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国家治理主要由治国者进行,劳动群众无权,也无闲暇、无能力参与,在君主专制下更是如此。《贞观政要》、《资治通鉴》之类的历史著作,他们的作者虽然都有民本思想,但他们在书中重点描述的却是治国者的活动,人民群众在其中间或出现,也只是治国者治国理政的对象和点缀。

但今天我们关注治国智慧,眼睛不要仅仅看到治国者,尤其要看到劳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的主人,治国理政如何对待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需要、欲望,是治国理政的动力;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民心民意是衡量治国理政的现实标准。人民群众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是治国智慧的不竭源泉。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借助各个社会共同体的民主管理,聚天下之智,集众人之力,是掌握治国智慧的不二法门。

民本时期的治国智慧,即使有些有识之士重视劳动群众,也更多依靠君主的贤明品德、理性头脑,故历代知识分子都强调“正君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本上说,民本思想有赖于君权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在君权政治体系里,民本思想即使有朴素的民主色彩,也注定了只是君权政治思想的一部分;治国者为了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而不得不重视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只是其政治工具。强调民本,大多只是为了实现君本。在民主时期,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一切为人民服务;民主成为社会公共制度,成为治理程序和方法,成为每个治国者的工作作风。这时,治国智慧的出现不再只是偶然现象,而成为政治生活习惯;治国智慧的内容蕴含丰富的人文意义,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历史经验总结的治国智慧,和有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学指导下总结的治国智慧不同。在宗教和玄学时代,治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教训的汲取,有赖于君主个人对历史的了解,有赖于君主身边有清醒头脑、直言敢谏的臣僚。明君需要贤臣辅佐,贤臣也要明君赏识,君臣同心同德,才能从历史中知古今兴替,生治国智慧。政治思想大家的出现,也有赖学者、思想家的个人天赋和偶然性。古代治国智慧的呈现,或者在贤君、名臣那里,或者在至圣先师和名儒大家那里,总是表现为个人形态,仰赖个人天才的直观。

因为自耕农小生产时期的治国智慧,更多依靠治国者个人的天才、修养、能力。社会化大生产时期,国民科学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激发全体国民的政治热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策群力,才能将国家治理好。这时,治国智慧较多地呈现为集体智慧形态,是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劳动者当家作主,建设祖国实践的经验集成。

第三,在共产主义到来、国家消亡前,不断改革开放,确保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一直是治国智慧的根本内容

长治久安是我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梦想。其实,国家的治乱兴衰是表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是实质。历代治国者无不追求国家的长治久安,但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汉唐盛世的到来,和政府重视恢复和发展生产分不开。但这并没有长期维持下去。在君主专制体系里,朝廷重视恢复发展生产,或许只想着税收增加。在小生产条件下,农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了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平的维护外,生产活动本身,原不需要多少外力支持;治国者即使关心生产活动,也难以插上手。加之他们的政权是家天下或私天下,治国者的立场与天下对立,不可避免会着力防范臣僚百工、天下百姓对皇权的侵害,斤斤计较于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即使间或有人重农、崇本,也不会真正将发展社会生产当作朝廷工作的重心。

智慧研修总结篇(7)

当“智慧”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就形成了“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的关心”,是一种指向人的心灵、情感和身体的关心。① 缺乏教育智慧,班主任在实践成长中就缺乏透过琐碎去追求精深、透过雷同去追求个性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总感觉到许多班主任还缺少一些什么,也许就是一种思想、机敏与灵气,一种能让人豁然开朗、如沐春风,能汩汩流淌于学生心田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取决于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与品行涵养,而这些都离不开长期的书香浸润与实践积累。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智慧和方法。爱心是基础,也是我们要给学生的内容,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再好的爱心也没有效果。因此,好的班主任,一定是注重对学生工作的谋略和方法的。

“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② 智慧的课堂教学需要智慧型教师,同样,智慧的班级管理也需要充满智慧的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自我成长的反思者、实践者。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应该是立足班级实际、主动驾驭教育规律,将自身智慧与先进教育思想融为一体并将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表现为有深层思考,有价值追求,有人文关怀,有较高的悟性,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在学生成长与个人成长历程中扮演仁者与智者的双重角色。因此,在班级管理和师生对话过程中,应当引导班主任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从而生成教育智慧。

二、班主任教育智慧的过程认识

智慧的教育培养出智慧的人,有智慧的教师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而有智慧的班主任带出有智慧的班集体。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是渗透、内化于包括师生教育活动及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在内的教育的一切方面的,体现在管理实践的解读、互动、反思过程之中。

1.解读学生的智慧

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教学过程中人类的经验——公共知识和学生个体经验之间的适切性。在教学适切性的概念框架内,反思实际教学中学生精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空洞的抽象”等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对“信息、经验、知识与智慧”的关系问题获得新的理解。③ 在学生智慧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教学智慧的转变,同样有赖于班主任教育智慧的熏染,重新建构公共知识和学生个体经验之间的适切性。班主任要善于解读学生的智慧,看到学生当前的优点与缺陷,预见到学生将要达到的发展区,透过现象,看到事物因果之间的联系点,从而引发思考,生成问题。如“好学生”真的一切都好吗?班级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为什么有时受阻?个别同学的自尊心是怎样受到伤害的?等等。捕捉到了问题要进一步对问题的性质、特点以及解决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确认,“要认清解决问题对产生问题的对象本身有什么价值意义,同时还要注意认清对周围其他人有什么教育与影响”。④ 有了对问题的把握,下一步便是着手寻找对症下药的良方了。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要明白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所追求的是一种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不是以出现自己期望的结果去断定真伪,更不是追求适合自己教育的孩子,而是以科学的原理去建立适合儿童的教育智慧。

2.师生互动的智慧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师生互动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班级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班主任是教师教学的成员,同样在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交往等能力的塑造与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个性的形成,学生交往习惯的定型,与班级活动、师生交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合作文化的环境中,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形成学习方式的变革,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班主任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问题,而不是空洞说教、拿出理论真理的人。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课间、班会和学生一起活动、谈笑;利用学习问题和学生一起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学生打架了,能静下心来了解情况,把事情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智慧与情感体验。

3.管理反思的智慧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强调,反思性行为是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和仔细的考虑行为,涉及到直觉、情绪和激情,是理性和情绪交织的行为,其中虚心、责任感、全心全意是反思性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⑤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但现实中,许多班主任对自身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不够重视,甚至忽视,管理中缺少实践性反思,造成班级管理上的“失语症”。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倾向,长期发展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班主任教育智慧的形成和专业成长。

智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形成更多的还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自觉的反思、提炼来实现。因此,最值得班主任珍视的就是他在长期班级管理中所积累的经验和体验,在借鉴和审视的基础上,重视自己的经验,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总结和反思下促进智慧的生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吸取专家经验的同时,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当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时,班主任们也许会惊奇地发现,自己也有专家的智慧,也有成为专家的机会。其次,班主任进行教育科研的时间少、困难大,因此,应该逐步养成科研的习惯,比如平时通过班主任叙事、个案分析等形式进行文本研究,通过写反思日记、心得体会、随笔、填写表格等多种形式对自身参与学生活动或研讨会的过程、效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以便能够快速地接收、探索、创新和应用新的班级管理思想,为反思性实践的实现提供前提。应该注意的是,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目标,要结合实际情况,从班级教育管理实践的点滴做起,再提炼、深化;如果本身没有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和认识高度,却非要提炼,那是徒劳的。

三、班主任教育智慧的修炼与生成

专业化是班主任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教育智慧是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因素。班主任通过自身的行动与实践反思,与其他的班主任、教育管理专家共同探讨、学习、研究,并在体验中提炼智慧,进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这是班主任教育智慧形成的重要途径。

1.在行动中内化教育智慧

作为一名追求教育智慧的班主任,要坚持在行动中研究与探索,随时注意敏感地捕捉和科学地确认班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在特定场景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将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始终指向对人的教育和培养,指向对某一教育现象的影响和改变。第一,班主任教育智慧的形成离不开实践,但这种实践是带有行动研究性质的实践。班主任主动观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细节,接近学生生活,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读,运用复杂性思维方式对教育事件进行理解,发现或搜寻这一教育事件背后隐藏的教育问题、理论假设,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和取舍,获取一些实践性知识。同时,将自己的内在知识显性化,进行检验和修正,从而与理论知识架构有机融合。第二,要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与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方法掌握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内化实践智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班主任。

2.在互动中汲取教育智慧

班主任作为影响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人物,应该能够在教育活动的瞬间采取机智的措施,而这种教育行动既是“充满智慧”的,又是“未加思索”的,能够采取这种教育行动的班主任就是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这种智慧可以在交流互动中得到分享与借鉴,使更多的班主任享受到这种教育智慧带来的良好效果的欣慰与领悟。互动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获得彼此对某一教育问题的深刻认识,形成个体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一部分,为指导班级管理实践提供有效帮助。首先,班主任通过协作交流和同伴互助在班级教育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共同寻求教育的真谛。在班主任之间创设班级管理活动上的专业切磋与合作学习,达成经验共享,促进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为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平台。其次,加强教师与专家之间的相互研讨、交流和合作。在这里,班主任与专家群体的互动研究犹如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平台上,以“他者的眼光”的视角或“推人及己”的路径来审视教育事件的因果关系。班主任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结合教育理论知识,有目的地对自身的班级管理过程进行严谨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进而汲取教育智慧。

3.在反思中升华教育智慧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科尔布(David Kolb)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班主任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亲自体验,并与其他个体交流互动,分享经验。同时,立足实际,班主任通过自我对话,在班级教育实践和自主学习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反思意识,就会产生对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意向,反观自身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从中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但是还要注意打破仅着眼于单因素归因的定势,从多方面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结果在客观位置上反复地自我观察、分析和归纳,进行自我权衡和行为检验,正确地归因,并得出合理、公平的结论,再回到自己的实践。这样就可以合理地明确学校班级管理的特点与功能,明确当代班主任应具有的能力素质,提高自身班级管理的技能技巧。因此,班主任应当有意识地去关注班级里发生的一切,敏锐地去观察课堂发生的事件,就会对一些在特殊场景下发生的不确定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班级群体的活动模式,就会逐步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行动知识。

注释

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0页

②叶澜,白益民,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智慧研修总结篇(8)

会上,李善如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迎新讲话,他代表中山大学哲学系对管理哲学博研班的新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开全国办学之先河,汇聚了华南地区党政军、产学研之各界精英,研修中西思想之绝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特色,成为培养高层管理者的摇篮,是专门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设计的高层次管理哲学教学项目,以所学管理哲学知识引领商业变革,追求卓越,不断进步。课程设计结合了中国古代管理经典及现代管理理念,融汇了西方管理思想与东方管理哲学,真正让学员领会“全球视野、中西智慧”;上课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校内授课+移动课堂+企业参访+班级讨论+联谊活动+名家论坛+专题研修+国内外游学”等内容。

徐晓良主任给各位新同学介绍了中山大学及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研项目,并预祝新学员在中山大学的广阔平台上,学习精益求精,事业再攀高峰。

博研班毕业生代表、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研同学会顾问委员、广州市国资委外派财务总监周广义同学发言。他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学弟学妹们珍惜学习机会,在中大平台上向名师学习,向同窗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研同学会副会长兼健康促进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主任符力同学也作为老生代表作了发言,他幽默的言语赢得学弟学妹们的阵阵掌声。

广东省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吴萍同学作为博研10班新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成为中大的一员是一生的骄傲和幸运,要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精神发扬光大,担负起时代和社会赋予的期望和责任。

其他三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新生代表包括中山大学房地产EMBA同学会会长、恒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汉权同学,广东丹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楚标同学,以及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正佳集团党支部书记、广州青年商会副会长周红同学也分享了选择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研班的初衷和对未来一年半学习的憧憬。

随后,宋海教授作了题为《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主题演讲。宋教授的演讲观点鲜明,深入浅出,信息量大,对于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给予了深度的剖析与解读,受到与会的200多位嘉宾、师生和企业家人士的热烈欢迎。本次活动最终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博研十班开学典礼也取得圆满成功。

据SMEIF记者了解,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是华南首家后MBA/后EMBA项目,是优秀管理者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一条主线、九部经典、三门辅助课程、多门选修课程”,如《论语》、《道德经》、《禅学》、《孙子兵法》、《易经》、《皇帝内经》、《西方哲学史》、《理想国》、《政府论》、《国富论》、《资本论》等等,学孔论孟,思辨仁义礼智,参禅悟道,感受禅宗道德,修身治企,品悟易学人生。该项目推出以来,学员报名踊跃。现已有1000多名学员加入到博研班的学习。目前,博研班十一期正在火热报名中,当天十期开学典礼现场已有数位企业精英咨询和报名十一期,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界朋友加入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研大家庭,实现“尊德问学,修己安人”的办学理念。(唐道银)

花城学院举行EMBA智慧总裁班师资聘任仪式

2013年1月19日,民建中央建华企业家课堂花城基地EMBA智慧总裁班师资聘任仪式暨重庆大学在职硕士(MSE)广东教学点第五期硕士毕业典礼在广州广东花城职业培训学院(花城学院)隆重举行。

在毕业典礼上,民建省委林勇副主委受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宋海委托与会作了讲话。花城学院在读与已毕业的学生代表发言,一致表示学院是个很好的学校,讲课方式实在,能学以致用,并以能在学院学习、熏陶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聘任仪式上,广州青联委员、花城学院院长罗德达介绍了花城的企业文化建设、EMBA智慧总裁班以及智慧教育系统工程等方面的情况。他指出,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智慧,使学生走向成功,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核心价值,而这也是花城学院首创的智慧教育新模式。

在活动第三版块,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理事长、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原局长刘焕泉等受聘师资及专家作了中小企业管理之路、企业管理智慧、领导艺术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之后的联谊晚宴中,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广东省委干部保健局局长耿庆山作的关于企业家健康智慧的主题分享赢得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兴趣与一致好评。

花城学院创办于2003年,在广州、深圳、中山、东莞、清远等地设有多个分校(教学基地),并与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了专科班、本科班、硕士班、博士班及各类资格证书班。目前还是广东营销学会副会长单位。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后起之秀,广东花城学院以与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和自主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在行业内一枝独秀。短短10年时间,该院即以“学习超市”的全新培训模式及送教上门的方式,在省内各市、区、县党政机关有关单位和各大单位办班,不断拓宽培训工作的思路和发展空间,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花城学院近期推出的“花城智慧系列精品课程”受到了多方青睐,荣获“2010年代广东省十大最具就业竞争力培训学院”,罗德达院长也获得了“2011年广东省十大培训学院杰出院长”等多个荣誉称号。

另据SMEIF记者了解,民建中央建华课堂广东分课堂基地于2013年1月8日在广州授牌。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宋海出席授牌仪式时指出,建华课堂广东分课堂花城基地的成立,有助于民建广东省委整合资源,有助于会员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会内外朋友情感的交流。他希望依托民建的整体优势,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把建华课堂广东分课堂花城基地打造成为广东民建社会服务工作的新亮点,吸引和团结更多的经济界人士,进一步扩大广东民建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参政党职能。而据罗德达院长介绍,基地已经制定了明确的2013年工作计划,联合推出花城EMBA智慧总裁班即是该项计划内容之一。此外,基地还将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会、专题研修班等形式,并根据培训基地工作任务和自身实际,关注课堂教学实践,推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研修班和讲座、研讨会等持续进行。(唐道银)

投资华中 收获财富

广东盛世财富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马舜英等一行到湖北考察

2013年1月5日,全国商协会秘书长联盟秘书长、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广东盛世财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绿色企业投融资基金筹委会执行主任马舜英女士带领公司相关人员到湖北考察投资。历时三天的考察,分别拜访了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超市融资处相关负责人,到了潜江和革命老区红安。所到之处,均受到了相关领导及相关企业家热情的欢迎和接待。

这次考察投资的背景是,随着党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一大批来自沿海城市的企业家纷纷到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明显的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六省投资兴业。

而中部六省既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又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已率先发展,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正重振雄风。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压力增大,发展速度相对趋缓。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吸引沿海城市企业家到中部投资,促进中部经济发展,湖南、湖北等省市政府纷纷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侯燕)

广东省保健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顺利召开

2013年1月11日,广东省保健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顺利召开,大会圆满完成了新一届协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完成了协会章程的修订,正式将“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更名为“广东省保健协会”,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当选为新一届会长,广东省卫生厅原巡视员张寿生当选为执行会长。广东省人大党组副书记雷于蓝出会并讲话,强调省保健协会在促进全省医疗保健养生事业和产业发展方面任重道远。钟阳胜会长表示,省保健协会要围绕“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树立“全民保健”的大保健观,新一届理事会要自始至终牢固树立“做好服务为本、人民健康至上”的思想,发挥优势,大胆创新,走出广东保健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广东省保健协会近年快速发展,其服务功能和业务范围大幅拓宽。目前,协会拥有专家顾问团队200多人,专业工作委员会从8个扩大为27个,业务涵盖了从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医疗保健、医疗康复、营养保健、运动保健,旅游养生、休闲养生、保健品生产经营等多个领域,将以更宽阔的视野整体推进多元化服务的新模式,更好地承担起促进全省医疗保健养生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职能,实现协会跨越式发展。(池艳秋)

智慧研修总结篇(9)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它融合了通信与信息技术,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在旅游活动开始前,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制定计划,进行预订和支付,降低旅游活动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及时通过移动终端对相关信息进行纠正;在旅游活动完成后,可以就产品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为其他游客提供参考意见。整体来说,智慧旅游的发展是使游客的旅游行程更加顺畅,旅游体验更加充实,提升旅游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为游客带来更加安全、经济、高效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时代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针对智慧旅游建设人才所需的精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专业队伍相对匮乏,可以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与国内智慧旅游行业企业合作,同时也鼓励智慧旅游行业和企业以多种方式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课程建设等以培养智慧旅游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改进和拓宽原有的课程建设适应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以智慧旅游为契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性,优化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和长久的职业适应性。

二智慧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需求的特点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借助便携的终端设备,实现各类旅游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分析、研究,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中的自主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信息收集、分析及预测能力

在游客对旅游通过各种网络沟通工具进行咨询或交流时,后台将会收集到海量的游客访问信息,这些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新的数据或者链接,包括浏览的网站、顾客来源、顾客数量、顾客需求、咨询的内容、特殊的要求、提交的订单、顾客评论和投诉等,这些信息非常大,往往会让旅游业者毫无头绪,但仔细整理出来会找到旅游者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从而分析顾客喜好,有针对性地推荐和设计、重组产品。

(二)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能力

旅游服务工作者大多数时间是面对面的服务,需要较好沟通协调能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BTC、OTO、OTA模式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出家门一个鼠标就落实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网络或移动终端的预订已经成为服务主流形式,因此,良好的网络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已经不容小觑。

(三)移动终端及互联设备的操作能力

移动互联设备作为高科技的一种形式,已经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底游、南北极游、太空游、邮轮旅游、以及最近大火的热气球旅游、玻璃栈道、高空索道、高空观光等新型旅游方式作为现实的存在,越来越趋向高科技化和移动控制,如: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计算机预订系统、景区实时监控系统、自助导览系统、饭店管理系统、自住入住系统、视听监听系统、app和微信公众号、在线评价系统、自动推送、智能引导、自助导览等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让游客体验更智慧、更高效、更便利的旅游生活,同时也拓展了旅游业服务内容,优化了服务的形式。

(四)个性化服务和创新服务能力

当今旅游业已经进入产业化、大众化、个性化和移动化的休闲旅游时代,旅游者更加注重追求自我、释放身心、融入当地生活的深度体验旅游。随着智能终端的应用,使得旅游业的服务更加个性化,接收图片、视频、音频、AR导览等互联网资源功能的运用,使得旅游服务的完善和创新成为可能并发挥重大作用,旅游服务因此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创新能力凸显。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未能体现智慧旅游需求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具体体现,应当与智慧旅游对人才的需求一致,更好地服务与智慧旅游,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本身,大多是对原有课程目标的修补,目标定位不清晰,过于宽泛,未能从根本上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不能满足应用型的特点,不能很好的就当前行业需要做出判断。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目标设置与智慧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的以要求相差甚远,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智慧旅游发展的需要,更加不能对未来的旅游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预测,与智慧旅游对人才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不符,甚至严重脱离了行业企业实际。未能有具体的课程内容与之相对应,课程设置整体目标出现偏差,缺乏有效的调研及行业数据支撑。

(二)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现象严重,创新性不足,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

课程设置的根本环节,现有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呈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涉及经济类、管理类、旅游学类、心理学、文化学、营销学、美学、法学课程,跨学科的性质突出,未能形成自身的核心课程体系和核心素养体系。比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观规划与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三门课程,从大的范围说,资源开发是一个更大的范畴,应当包含旅游景观开发、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而旅游景观规划与开发、旅游线路设计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细分化和具体化,而三门课程在本质上是培养学生对资源的认知和整合及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课程内容中又缺少相应的职业能力素养方面的课程,比如服务营销能力和服务意识、态度培养等方面的课程,不能结合智慧旅游时代的特点进行合理化的设计,未能满足智慧旅游对人才全面素养的需求。

(三)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忽视智慧旅游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通过研究比较发现大部分院校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分别占总学时的41%-43%、37%、20%。而欧美国家的课程一般为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语言课分别为33%、50%、8%、8%(以上比例均为包含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课程中的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大,技能型、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对技能的培养和对技术应用的培训。专业课比例较重,个性化的选修课比重较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提供服务的个性化趋势,智慧旅游需要的服务创新型人才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不协调,我国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是60%:40%,而国外这个比例为45%:55%,甚至有些学校是40%:60%。由此可见,去理论化课程已经成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的一个必然选择,以满足智慧旅游需要的技能性、个性化服务及全素养人才的需求。

(四)课程实施条件有限,缺乏智慧旅游实践交流平台

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校内实训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实践性环节的课程开设基本流于形式,虽然有条件进行相关训练,但设施设备落后,未能及时更新,更没有相关的网络实验条件,相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实际相差甚远。有些院校开设一些校外社会实践课程,利用周内固定时间和寒暑假期进行调研,但学校的监督机制几乎为零,不能保证调研过程、调研结果的真实有效,更不能保证与旅游行业实际一致。

(五)课程设置的适应性较差,未能跟上智慧旅游

新业态,产学脱节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应用特点较强,特别是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课程设置落后于行业发展,并未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及课程内容,课程的设计者对未来发展趋势及行业前沿问题的研究不到位,导致课程设置的课程及课程内容不能与智慧旅游行业发展一致,产学严重脱节。

四智慧旅游背景下的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一)明确课程目标,使之与智慧旅游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

课程设置主体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师、课程编制专家共同构成,要让旅游企业专家和教师参与其中。企旅游业专家的参与可以“静态知识传授为主”的问题,他们最了解旅游行业企业一线的情况和行业需求,能够就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指出未来的方向。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最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及特点。课程编制专家更懂得教学规律,能够从更高的层次进行把握,因此,三方面的人员共同制定的课程目标应当是最科学、最合理的。课程设置的目标应该是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综合素养,具体来说应当包括学生的基础能力、行业服务技能、综合职业素养、发展潜力及实力,而现实中,针对这些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而课程的设置和总体指向应当与课程目标的设置一致。

(二)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面对智慧旅游对人才需求的高端、综合性趋势,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课程的应用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既满足智慧旅游人才技能的需求,又能满足对综合素养、职业素养的需求,选取触及智慧旅游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课程的模块化整合和模块化教学。比如,针对智慧旅游需要的信息化素养,增加信息整理收集、信息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互联网应用技术、移动终端应用技术、多媒体导播系统、视频影像系统应用等模块;针对智慧旅游需要的网络沟通与服务能力,增加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沟通、网页及网络产品排版与设计、BTB服务技巧等模块。应该加强对语言类,特别是外语类课程的比重,游客是来自世界各地,在课程设置时应当考虑语言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针对客源地的情况除了开设《大学英语》、《旅游英语》外,适当开设了《德语》、《法语》、《俄语》、《韩语》《日语》等外语类的课程。同时开设独具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提高综合能力,另外一方面有利于发掘地方文化内涵和魅力,展现地方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旅游个性,提升顾客的体现值。

(三)调整课程结构比例,重视技能的培养,满足智慧旅游对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智慧旅游时代要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技能的掌握和对技术的应用。因此,在课时比例的分配上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降低理论课,特别是纯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多地分配在技能的培养和对技术的掌握类别的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适当调整为50%、50%。调整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比重,适当调整为30%、30%、40%,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旅游者对个性化服务和个性定制等多方面的需求。

(四)拓展课程实施的渠道,强化与智慧旅游行业联系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更新实验和实训器材,比如网络与电化教学、企业人员的远程教学、物联网教学、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模拟体验课的形式进行,可以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以企业调研、实习实训的形式进行,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有效的情景。这样就把行业需要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加强与企业深层次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可以是短期的见习,也可以是月份、季度的短期实习实训,强化课程设置与旅游行业实际的关系,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同时加强学校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监督和实习质量方面的额监督。这样,既让学生了解智慧旅游的实施情况又能了解旅游行业最新动态、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现状,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智慧旅游对人才多样性发展的需求。

(五)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强课程的适应性,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要

智慧研修总结篇(10)

人之为人的标志是能够进行智慧的创造。工具是人创造的,人的劳动是创造性表现的具体形式;语言文化是创造的结果;智能的最高层次是创造力。正因为人能创造,所以成为万物之灵。

人之所以成为地球村的主人,根本在于人类思维的发达。论躯体,人比不过鲸鱼;论力气,人远不如大象;论灵性,人不如猴子;论游泳,人不如鱼;论奔跑,人不如马;论飞翔,人又不如鹰。然而因为人能创造,所以成为万物之灵。

创造的前提是人类独有的智慧,智慧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应的素质。雪莱曾问自己的学生:“什么叫大学?”答:“大学是智慧。”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大师不在书多,而在于有智慧。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科学?他回答:“科学是智慧。”如查什么是哲学,查到古希腊语的原始含意,它会告诉你哲学也是智慧,并且是爱智慧。

今天研究教育改革,正是需要不断地培养青少年的智慧。人之所以到矿山中去淘金,是由于人有对物质利益的渴望。人之所以需要智慧,是因为人希望自己活得明智一些,活得幸福一些。

在国际交往之中弱国无外交,在竞争中智者胜。没有智慧的人生是愚昧的人生,没有智慧的人内心一定是黑暗的。智慧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命功能。柏拉图讲,智慧是使人完善化。智慧,不是先天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而教师、校长,就是为明天开发民族智慧的人。

校长,应成为新时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艺术家。我经常想:当了校长,不一定就是教育家。当了局长,也不一定就是教育家。教育家应当有理论、有实践、有业绩、有升华。他们的理论、思想与实践,对教育培训事业,应该有普遍指导意义。

第一,一个教育家首先应有好的教育理念,或者说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

第二,要创办过学校。

第三,要担任过校长或教导主任,经常从全局思考教育改革。

第四,要当过教师,在课堂上认认真真教过书,讲过课。

第五,要当过班主任,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发挥过枢纽的作用。

第六,能不断地进行总结与升华,真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为教育事业是动态事业,是属于未来的科学,也是属于未来的艺术。

教育家必须有帮助群众提高素质的智慧,而且一定要懂得教育艺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天天实践,天天调查,天天写日记,天天回答学生的问题,年年进行总结,一生写下几十本教育实践笔记、几十种教育论著,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与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堪称教育艺术家,我们和他相比,条件比他那时好很多,理应做得更加出色。我们要站在巨人肩上进行思考。

要想前人所未想,要爱学生之所爱,要研究社会之所急,要研究明日之所需。

总之,要能超越自我,超越历史,超越现实,要跟上时代潮流。为了跟上教育潮流,一定要不断更新理念,成为师生教、学、练的先导,使我们的教育培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面性、战略性。

为了落实这些理念,更需要强调教育培训的艺术性。形成领导艺术,形成管理艺术,形成科研艺术,形成教学艺术。

人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艺术又创造了全新意义上的人。人创造了伟大的教育艺术,伟大的教育艺术必将增进人的智慧,塑造人美好的灵魂。选择一个制高点――当前时代的高度;选准一个突破点――认真研究创造、创新与素质教育;强化一个兴奋点――抓住成功与智慧;形成一个更新点――使教育科学逐步上升为教育艺术。

我这一生中,在教育战线干过如下一些工作。

头些年研究过胎教,50年代研究过学龄前教育,后来教过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又教过研究生、留学生,最近给职业经理人、老板上课。在首都北京,在中南海、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别做过演讲,还办起了全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北京自修大学,进行成人教育;我还多次到少管所、工读学校演讲。近年,又有人和我切磋开展临终前的关怀与教育。

另外,我在海外调查过终身教育、周末大学、远程大学、空中大学、电视大学、假日大学、函授大学、社区大学,还到过耶鲁、哈佛、牛津、剑桥、新老鲁汶、莱顿等大学及研究生院进行过参观或调查。

我从多方面受到启示,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综合教育理念。

在广泛的教育培训实践中我体会到:要想当好校长、教师、讲师,不当教书匠,不去培养书呆子,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要想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提高校长的素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强化德、识、才、学、艺、体。这六项缺一不可,这里不一一阐述,请参阅拙作《塑造美的心灵》,其中有较详细的论述。

另外我还想提出,在加入WTO以后,校长要有六种修养。

一、正确处理国际、国内的关系,把建设好祖国作为理念的基准。

二、正确处理为公为私的关系,把立党为公作为党性的核心。

三、正确处理一时与一世的关系,把正直无邪作为自律?基点。

四、正确处理修德与谋才的关系,把道德高尚作为修养的前提。

五、正确处理做人与为官的关系,把理想信念作为精神的支柱。

六、正确处理素质与考试的关系,把提高素质作为办学的方向。

总之,每个人要有好的素质与气质。当官是一时的,有学问是会过时的,有姿色也会年老色衰的。只有德、识、才、学、艺、体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才可使人永葆青春,这些人所创造的业绩才是恒久的。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六”。

谈到成功智慧,实质上是讲如何使自己更聪明。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气。落后,就要受欺负。落后,就要被罚出球场。落后,就要被开除“球籍”。

如何增长智慧?从当前知识分子来讲,就要研究如何改变思维、改进思维。智慧的提升,实质上是思维方式的提升。智慧的转变,实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思维方式的转变,当然是以实践方式(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竞争方式)为推动力,这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才是正确的人类进化的逻辑。恰恰是这样,思维方式变革引起实践方式的改变,这或许是作为“思维动物”的人类特有的规律。思维方式的转变,要靠智者的引发;思维方式的培育,需要高明的教师的开掘。教育培训工作者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智慧。

第一,我们认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对受教育者而言需要提高感知力,强化记忆力,形成判断力,增强感悟力,进而形成联想力,逐步培养创造力。

第二,在教、学、练的过程急需研究以下六对矛盾:左脑与右脑、智商与情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静态与动态、已知与未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这六对矛盾,不仅能互动,并且能递进、联动。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既减负,又增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使师生变得更加聪明,更智慧,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可是目前还有些值得重视的情况未能引起重视,现介绍两封来信。

一个中学生来信说――

听了您的报告,我们都十分高兴,您真是我们的大朋友。我们非常渴望老师都能像您那样理解我们。“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我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第一次从老师那里听到这种美好的语言。我们班主任如同警察,天天盯着我们,老让我们紧张。他说:“我的耳朵特别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你们在我这班上就得老实点。我教了十几年书,把学生的心理早摸透了,别跟我玩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我们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好的老师应当是有学识、有品格、有风度、有智慧的老师。他们睿智、幽默、风趣,待人以诚,与人平等,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能互相理解,能和学生融为一体,对学生没偏见,决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上课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可是我遇到的老师,这样的比较少,所以我们前些天已决定举行一次“中华全国坏老师选拔锦标赛”。亏了您来了,否则我们真要开赛了。我们班的班主任可能要名列前茅。听了您的报告,我们懂得了其实每个老师都是为我们好。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好好研究一下教育艺术呢?为什么不讲讲“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呢?

一位首都师大毕业生来信说――

我从首都师大毕业后,来到中学,教了两年书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听您的课没白听,选修教育艺术、演讲美学,没白选,真有用,真解渴。和我们一块毕业的同学讲:我们在系里学到不少知识,如果没有学教育艺术就不会教;学到不少政治理论,如果没有学演讲美学就不会讲。正因为我们学习了这两门课,就形成了我们首都师大毕业生的一大特色。我们掌握了这两门课之后,如虎添翼,在讲课时,游刃有余,学生学变成美的享受,老师讲也是美的享受。首都师大的特色就是使教育上升为科学,再上升为艺术,这一点我们得天独厚。希望您继续帮助我们,《教育艺术》杂志我们每期都读,特别希望读到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老师们的文章。

另外,我再介绍一些先进教师、知名讲师对加入WTO后如何更新教学观念的思考。

一、教与学的过程不在于学生对教师多么礼貌,而在于师生之间能否互相尊重,共同追求真理与智慧。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二、教与学之间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共同提出多少新问题,时时有求知渴望,时时提出为什么。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教与学的过程,师生之间不在于死记硬背了多少条文与公式,而在于创造出共同参与?自由表达的机会。

四、教与学的过程,不在于留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探讨中,能否产生强烈的好奇与兴趣。形成好奇心、探求欲、创新欲,教学才能有实效。

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在于老师给学生“填鸭”多少,灌输多少,而在于师生之间在相互切磋中,不断地形成是与非的判断力,弄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在于对某些权威的信任度,而在于师生间不受权威的制约,强化自信力。

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间不在于了解并掌握了社会与自然的哪些现象,而在于认清了社会与自然的法则与规律。

智慧研修总结篇(11)

(一)教师要拥有儿童立场。

听一位专家在讲座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在执教《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对话交流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许多学生都说出了一些表示感谢的话,这时一位孩子站起来说:"请你到我家吃饭吧!"学生们哄堂大笑,教师也笑了,这位学生一脸的尴尬。作为教师,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境,你会如何处理呢?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多元的,个性突出,使学生有许多独特想法,作为教师,我们遇到这种情境时,不要急于评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他的想法,当孩子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静下心来听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听中找出进行深度思考,在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想法,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的思考,才会因材施教,使教学更有效。当我们拥有儿童立场,我们才会真正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交流;当我们拥有儿童立场,我们才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当我们拥有儿童立场,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快速决策,推进课堂的深入实施。儿童立场使教学更基于儿童的实施,在读懂、引领中提升学生的成长。

(二)有价值的问题推动学生的探究。

作为课堂教学,我们希望能够"简单教,智慧学",要想做到,必须用有价值的问题推动学生的探究。

在一次听课中,出现了下面的情境:教师在讲解动物的进化时,强调了动物的进化适应了时展的需要。当教师慷慨激昂的进行讲解时,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动物返祖是怎么回事呢?也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有些着急,但很快镇定下来,他就追问道:"刚才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精彩的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于是,教室里静悄悄的,每个同学都在积极思考。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动物返祖是个别现象,个别现象阻挡不了世界事物前进的方向。"听了这个学生的发言,我们都为这个孩子深刻的理解鼓掌。

问题来源于课堂,来自我们身边真实的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在积极的思考中不断完善想法,在积极思考中启迪智慧,促进发展。用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进行思考,用问题引领学生学习,在不断的探究中深入所学内容,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三)最好的教学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

我已经教学20余年,在这2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最好的教学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教学是无止境的,我们到底要给学生留下什么?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进行追问和思考。教会学生知识?知识是教不完的。我认为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带得走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不断在自我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学生学会学习,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通向未来发展的窗,通过这个窗口,看到自己的未来。

教学应该是宽泛的,当我们学习圆周率的时候,我们不妨先走进祖冲之,当我们学习概率的时候,我们不妨先阅读概率起源于的生活实例,当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后,我们看看12岁的帕斯卡是如何独自发现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正是这样的阅读,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渠道,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打通课内外的联系,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最好的教学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我们在教学中智慧地进行思考,引领学生在数学殿堂中不断的获得成长,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四)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价使教学更有效。

作为评价,我们应该基于标准。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可以使评价更加有效、有信。

评价,如何更加客观、公正的进行,如何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始终是一个难题。作为教师,我想,如果我们的评价基于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能够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基于标准的评价是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能够使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

评价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不断的完善中追求卓越。评价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如果我们作为过程的加强,势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当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评价,基于目标,能够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针对性,在目标明确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的质量。基于目标,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向;基于目标,教学时,教师心中更加明确;基于目标,教师教学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基于目标,教师教学中会不断改进自我的教学,使教学更加有效。当评价、教学一致,使教育的内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的效益就会更大。

评价,我们立足目标,注重过程,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真正在发展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在关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目标,真正使评价关注学科素养,能够在不断的过程评价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教学更加有效。

二、脚踏实地做研究,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湛卫清老师所做《教育科研:意义、方法与路径——兼谈教师专业化发展》,湖北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祖春老师所做《如何做一名专业化、研究型的教师》再次使我回想起自己做研究的历程,回想起教育科研最本源的意义:

教育科研能醒教师的科研意识。通过教育科研,在科研中学会用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有了科研意识,才会在教学中理性审视,教师有了科研意识,才会在教学中不断成长,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在常态的教学中,集中精力,找到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用心研究,力求突破,这样的研究面虽小,但很实用。真正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收获思考和成长,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的过程可以简单地说是发现、研究、探索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进行实践研究,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行动改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研究的自觉性,提升在实践改进过程中的反思性,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重视事实和证据,不断提升研究的品质。

作为研究,我们需要用心规划,在规范的研究中进行高品质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不断的发现、思考、探索中提升研究的效能。

作为研究,使我们从优秀走向卓越,在个性化的研究中使教师成为独特的自己。从专家的这些研究分享中,我们感受到:作为教师,我们只要用心,就会有思考,作为研究,我们只要思考,就会在实践中不断前行,不断总结和提升。作为研究,我们需要研究意识,在不断的研究之路上前行,收获研究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研究,研究能够使我们善于思考,在不断反思中提升研究魅力。作为研究,我们更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的沃土中提升研究的思考,在脚踏实地的研究收获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做与时俱进的教师。

在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我们除了学习外,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

作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正如世界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所说:"像在这个房间中的许多人一样,我也是一位数字移民……另一方面,我的两个小女儿将是数字土著,她们将永远不会知道一个没有宽带因特网访问的世界会是什么样……我们永远不能变成数字土著,但我们能够而且必须融入他们的文化和思维的方式。"

作为信息时代,技术扑面而来,当云计算、大数据、慕课、翻转课堂等来临的时候,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立足实践,从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应该立足实践,从信息技术的变化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学所用,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开放,使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这样的变化也使学习更加个性化,这样的学习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共享,使学习更加开放。也使我们在思考自己的教学如何创新,如何有效。带给我的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更强调让先学成为现实,在学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学习质量,在思考中探究,这样的学习改变了以往"讲——练"的学习方式而成为"学——探"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改变,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展示交流中深化学习,提升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

启示二:教学更加聚焦问题。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更多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加聚焦问题,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课堂中的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在关注问题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聚焦问题,使教学更加理性,更能凸显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更能抓住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启示三:更好的将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学的体系。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将这样的转化做实、做细,真正通过这样的转化提升学习的质量,这样的转化是教师很重要一种能力,将静态的文本资源转化为动态的视频资源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智慧地学习。这样的转化也是有效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启示四:用有价值的问题推进学生探究。

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多了一些互动,多了一些自主,在设计与实施学生的学习时,要学会用有价值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探究,引领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这样用价值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探究,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引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大智慧。用核心问题推进课堂的探究,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智慧地学习。

从学习与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正在变革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必须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前提并与之相匹配,管理方式的变革必须服务于学与教方式的变革。变革学习方式的前提是先要了解学生,作为教师,需要将改变与传统教育思维习惯进行抗争,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正是由于技术革新,才使我们的教学需要创新,创造出适合学生的课堂,真正在课堂中智慧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断自我改进中赢得未来。我们应该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收获不一样的精彩,才会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教育智慧,不断行走在信息技术变革的大道上。

四、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做一名专家型教师。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的余国卿副校长为我们做了《建设学习团队——名师工作室之我见》讲座。在讲座中,我始终在思考,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名师工作室要有一种追求。

作为名师工作室,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我们学名师工作室围绕"智慧教育"做为工作室研究的切入点,名师工作室的愿景与追求是成长有力量,教学有智慧,教师有特色,好课有品质。以"信心、智慧、机遇、读书、写作、研究"为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第二届名师工作室我们将采用双轮驱动(即名师工作室"简单教 智慧学"教学主张和专题研究并进),专题研究(以小学数学领域的"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等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有精品意识,打造精品课例,总结、提升这个专题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行为改进的方式的进行开展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倡导做智慧型教师,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智慧的学生,享受智慧的教育。

真正通过这样的研讨、交流、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名师工作室的追求。

(二)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开展要立足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无论是工作室支持人还是我们的研修学员,我们都应该立足自我的本职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挥辐射作用。

一位教师,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更好的在工作室进行积极活动。所以,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需要不断督促研修学员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发挥辐射作用。

(三)用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引领教师一起成长。

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们需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领工作室研修教师的发展。做学问,先做人,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们需要做出表率,真正通过自己的言行,规范、影响名师工作室研修教师,真正在立德树人中彰显名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需要我们用学术魅力引领教师的发展,真正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在交流研讨中深化对研讨主题的深入思考。

(四)深入开展课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