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11:56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1)

职工教育是按照企业和职工的发展需要,对职工进行的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国防教育;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对职工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

职工教育的功能包括2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功能;二是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功能。职工教育的生产力功能是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功能是提高工人综合素质,根据职工的生产、工作、生活和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使职工的自我价值与企业发展相统一。这2种功能在职工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2公路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公路人才队伍现状

笔者以所在的广西桂中公路管理局为对象,以图表的形式阐述目前公路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截至2011年12月的统计数据,广西桂中公路管理局现有在编职工1058人,其中干部351人,工人707人。

2.2公路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分析看出,广西桂中公路管理局人才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与当前公路的发展不相适应。人才队伍结构趋向老龄化,青年人才队伍缺乏,年龄断层比较严重。二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比例偏低,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和精通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近2年,广西桂中公路管理局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了一批青年大学生,但仍不能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三是人才队伍的结构布局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没有形成人才的梯次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从根本上来说要立足自主培养,大力实施职工教育,发挥职工教育对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

3公路职工教育在公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1加强职工教育是提高公路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职工教育具有生产力功能,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较快地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它能紧密结合生产,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投资少,见效快。因此,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是广西继续推进交通优先发展、掀起交通建设高潮的重大机遇期,广西公路交通的大发展,对公路职工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公路职工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开拓创新精神和时代公民觉悟意识。而职工教育则是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思想政治觉悟,有一定文化水平、管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掌握现代生产劳动、技能技巧,懂得现代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的职工队伍的重要手段。公路职工教育的到位与否直接决定着公路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

3.2加强公路职工教育有利于提高公路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决定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公路人才队伍的数量规模、素质结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公路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要提高公路行业的竞争力,归根到底要提高公路人才的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但公路人才不能单纯依靠引进,需要依托公路行业立足自主培养,实施终身培训和教育,因此,只有加强对职工理论和技术教育培训,增强职工对现代公路事业发展的认识,提升职工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才能使职工的各项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公路行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促进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不断提高公路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3.3加强职工教育是促进公路行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面进行,公路部门的人事制度改革、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包括收费站计重收费、撤并停止收费等体制机制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使得当前公路行业各种矛盾凸显,不稳定因素增加。通过职工教育,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主动为公路事业分忧、替公路事业解难。同时,大力宣传维护稳定的重要性,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确保公路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

4加强公路职工教育,促进公路行业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4.1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公路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公路事业兴旺发展的一条生命线,要实现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如今公路部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职工安于现状,缺乏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视野狭隘、目光短浅,缺乏大局观念、开放意识和合作意识;固定思维模式,缺乏改革创新精神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高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用现代科技知识和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提高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用艰苦复杂环境和多种岗位的实践锻炼提高人才队伍的领导能力,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监督培养人才队伍的良好作风,引导人才队伍在党性修养、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全局性眼光、改革创新精神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4.2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开放式的科学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公路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从对公路人才队伍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队伍存在不同的问题,我们对公路人才队伍的培训教育不能简单地采用“大锅饭”的培训形式,而要根据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分类的培训形式,做到因人施教、因知施教、因岗施教。同时拓宽培训渠道,推进职工教育培训的多元化发展。

(1)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内容是广泛、多层次的,既要重视公路养、建、管、收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术知识,打牢专业基础;也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的学习,坚定信念,站稳立场;又要重视加强现代公路行业各种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等,使其开阔眼界,紧跟形势,胜任本职岗位。同时,还要将文化学习与提高公路职工生产和管理技能相结合,使知识成为全面提升职工素质、能力的倍增器,激发职工内在潜力。

(2)加强职工科学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要紧密结合公路人才队伍发展实际,做到因人、因知、因岗施教,更好地发挥职工教育对人才队伍的培训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一是针对人才队伍年龄差异,因人施教。公路部门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虽不尽合理,趋向老龄化,但也说明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比较多,可以通过以老带新、以新帮老,搞好传帮带,即引导青年干部向老同志学习公路建、养、管、收各方面知识。老同志向青年干部学习信息化、最新政策法规等知识。二是针对业务素质差异,因知施教。对业务水平较高的,重点促进,成为尖子;对业务水平一般的,重点考核,促成骨干;对业务水平相对较差的,重点帮带,尽快提高。业务水平高的人,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培养这一部分人成为兼职的培训讲师,负责对本系统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三是针对岗位职能差异,因岗施教。在组织干部职工对综合知识学深、学透的基础上,立足岗位实际,结合每个干部职工所处岗位需求,培训相应内容。对领导职务干部,请专家学者讲授前沿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帮助他们及时更新知识,提高领导艺术和理论水平,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和科学决策能力;对业务部门的同志,主要开展岗位业务培训,注重实务的学习,尤其是对年轻专业人员,要突出以创新能力为重点,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有计划地组织或安排他们到生产经营一线,到关键部位、重要岗位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经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拓宽职工教育渠道。充分利用0A办公系统、桂中公路管理局网站、局机关和各县局网络视频系统、《桂中公路>〉杂志等现代传媒工具,广泛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公路交通法律法规教育、“十二五”时期广西公路交通发展规划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等,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从而提高公路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4.3积极开展公路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公路人才队伍职业道德素质,塑造公路人才队伍新形象

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道德教化,纯净灵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职责、职业纪律教育对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工作纪律性,增强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2)

随着公路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公路养护里程逐年增加,公路路网功能日趋完善,公路技术等级大幅提升,科技含量增大,机械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建设一支适应机械化、专业化、规范化养护的技能型队伍迫在眉睫,也是全省公路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公路技能人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技能型人才,一般指能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具有一定任职资格的人员。目前公路行业技能人才青黄不接,远远不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的需求。

1.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状况还不尽合理,能力结构不平衡,专业技术、专业设备操作、交通环保等人才严重缺乏。有了先进的设备,却找不到人会操作,影响了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人才兴路、科技兴路”战略的要求。随着公路等级的大幅提高、专业养护设备日新月异,施工工艺要求越来越严,养护管理标准越来越高。低学历人员的比例偏大,尤其是一线职工基本素质还不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

3.引进人才机制不顺。近年来,由于编制等原因,公路部门无法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急需的各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并且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和技能人才大都不愿意到基层,高养中心、公路段等单位需要的技能人才难进来,进来后留不住,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

4.缺乏竞争激励机制。一方面,现有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对于技能人才都只注重使用而忽略了继续培养,忽略人才的进一步培养与提升,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公路技能人才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积极创造有利于公路技能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初步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技能人才资源开发的工作机制,积极改善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短缺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公路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全面缓解行业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破解公路技能人才缺乏难题的基本对策

1.与时俱进,加强对技能人才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做好公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行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保证交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做到有适度的超前性。一是采取各种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送在职职工到一些大专院校、公路技校、机械生产厂家和技术权威部门进行各种人才的专业培训和深造。二是以人才开发战略为核心,构建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根据个人岗位特点、工作性质,利用“以工代训”和集中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对口培训活动,为各类技能人才进行“充电”。同时,大胆地支持和鼓励工程技能人才、机械操作手、设备修理工攻坚克难、勇于实践、自学成才,并在工资待遇、奖金分配上给予倾斜,让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能人才有荣誉、有地位。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3)

会上索丽生副部长将对水利科技工作进行部署,高波同志还要做工作报告。下面,我就水利科技人才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水利科技人才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上个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这是我国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展史,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依据我国国情,按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的要求而做出的战略举措。“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科教兴国,以人为本,关键在人才。*2年,党中央又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揭示了人才工作与国家富强的内在联系,标志着我国的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去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予以高度重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

总理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水利大业,科技为先,人才为本。近些年来,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有关工作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行业积极实践新的治水思路,拓展了水利工作的新领域,实现了水利工作的新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效。在*3年淮河防洪斗争中,大胆探索科学防洪新理念,实现了淮河洪水的科学防控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夺取了淮河防汛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针对黄河水资源短缺和下游河床不断淤高的严峻形势,通过实施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科学管理,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水调沙,推动黄河综合治理与管理的有益创新;张掖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显著,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成功进行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为缓解城市用水严重困难、修复生态做出了新的贡献;推进水利信息化,带动了水利现代化,为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些成功实践使水利工作拓展了新领域,开创了新局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受到国务院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科学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果。实践证明,人是不断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主体,人才素质的提高是实践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完成新时期水利工作任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紧紧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从为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组织、人才和技术保证的需要出发,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环境,积极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急需的高层次水利科技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四大问题还远没有解决;水利发展的状况同科学发展观要求相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同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水利科技含量还不高,水利人才资源匮乏,人才总量不足,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人才结构和分布也不合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严重不足,县及县以下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据调查,专业技术人才80%集中在部、省、市,县及县以下只占20%,有70%的县无高级工程师,90%的乡镇无大学生。由此可见,在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要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而且急需培养一批高精尖的科技人才队伍,急需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学治水方针,切实加强水利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树立科学人才观,加强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邓小平同志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善于发现人才是首要环节,善于团结人才是一种本事,而善于用人则是一门艺术。水利科技战线一直是人才荟萃的地方,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抓好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在水利科技领域率先破除论资排辈,引入竞争机制,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价值;要加紧培养更多的适应于水利科技需要的人才,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

针对水利行业科技人才的现状和特点,我们特别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理解人才。水利科技人才以科研人才为主体,同时还包括科技管理人才和科技企业的经营人才。不同人才,工作性质不一,需求不同,禀性各异,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人才,善于同他们交流和沟通,积极创造一种理解人才的社会环境。二要尊重人才。党和国家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这四个“尊重”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才。我们要尊重人才的人格,尊重人才的个性,尊重人才的选择,尊重人才的需要,尊重人才的劳动,尊重人才的创造。使各类人才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有贡献社会的成就感,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三要关心人才。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带着感情来关心人才,营造出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包括充满希望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受人尊重的社会环境等。其次要正确对待人才的正当利益和合理需要,关心人才的事业和利益。四要保护人才。保护人才包括领导保护、权威保护、组织保护、法律保护和社会保护等多种方式,要在人才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人才权利的保护。五要用好人才。以人为本做好人才工作,最终应体现在用好人才上。我们要打破用人上的陈腐观念,建立并完善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1996年我部表彰了10名水利科技青年英才,并对这10名青年英才加强培养,重点支持,这些青年英才现在都已经成为水利各条战线的骨干,有的已担重担,如水利部刘宁总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等。今年,我部再一次开展了青年科技英才的评选、表彰,出台了《水利青年科技英才评选奖励和管理办法》,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这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吸引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举措。在做好水利科技青年英才工作的同时,还要大力实施“水利科技人才5151工程”,即要有计划地培养选拔50名在国内外水利界有重大影响的科技英才,100名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水利专家,500名在各自技术领域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中青年水利科技骨干。要在水利科研单位大力推行职称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水利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激发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工作热情的新机制;要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庞大、水平一流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

水利科技工作者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水利职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传统。要充分意识到所担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大力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坚决抑制学术浮躁、学术浮夸和学术腐败等不端行为,加强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潜心做学问,认真搞研究。同时,各级水利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关注基层科技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提高主动为水利科技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实践治水新思路,以科技进步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规律科学把握认识的一次飞跃,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治水新思路是对治水??实践的重要方略。治水新思路符合我国国情、水情,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我们必须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践治水新思路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并落实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各项工作中去。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我们必须以科技进步来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我对水利科技工作提几点希望。

(一)科学行政,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决策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中就是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要求水利各项重大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利科技工作要为水利的科学决策服好务,努力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决策能力。一是要强化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意识;二是要从国情、水情实际出发,着眼全局,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注重实效性,坚持水利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治水新思路,切实加强科技能力建设,为水利行业的宏观决策、科学行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水利行业的科技含量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实现水利信息化,必须不断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理论创新,就是对发展理念、思路的创新,治水新思路的提出就是近些年来最大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即具体的科学技术的创新,包括科学基础理论以及实用技术的创新。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升级旧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创造新技术,通过扩大国际合作、扩大行业间合作引进新技术。管理创新,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高效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当前已经初步完成的水利部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的水利部重点实验室和水利部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等工作,就是一种管理创新。创新的核心是人才,要通过岗位学习培训、国际交流、引进高素质人才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水利科技队伍的整体水平。只要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做好三种创新,就必然能带动整个水利行业科技进步,提升水利行业的科技含量。

(三)知难而进,为水利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当前,水利面临的技术难题很多,而民主执政及政务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体的监督力度也越来越大。水利面临的热点问题很多,这是好事情,这说明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利意识不断增强,水利行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当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出来了,怎么办?不能回避,要知难而进,加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关于水电站建设与环境问题争议很多,但是一直到汪恕诚部长发表关于大坝与生态的论述之前,更多的是环境部门、电力部门以及一些群众团体在主导舆论,水利部门的声音不大。当问题出来了,不能及时的去面对,去研究,去回答,就会造成我们工作的被动。汪恕诚部长《论大坝与生态》的报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了人与自然、大坝与生态的关系,从国情出发,从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全面、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阐述了处理好大坝与生态关系的新认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读了使人信服,行业内外反映强烈,起到了统一思想认识和科学决策的积极作用。当然,面对新问题去研究,敢于说真话,敢于立新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冒一定的风险,面临舆论的压力,但是,只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拿出一种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就一定能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4)

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思路,从思想认识上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内蒙古的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发展重点已十分明确,在自治区发展的总体格局中,科协工作的定位是什么?

首先,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也是城市化的高潮。党的十报告也明确提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是生产要素、科技要素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过程,不仅人口要进城,资金、土地等要素也要向城市和工业转移,科技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统筹城乡发展最活跃的推动力。

其次,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看,过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不断壮大和优化,总体水平已提升至全国中列。但是,经济的结构问题、质量问题、效益问题、不协调问题,决定了内蒙古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自治区在深入研判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分析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着眼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提出来的重要思想和观点,要以战略的眼光和理论的高度深刻认识“8337”的思想内涵。自治区在推动“8337”发展思路的同时,大力实施“三个专项”和“五大工程”。这些思路、举措凸显了落实十精神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创新,包括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办实事、求实效、实干兴邦的政绩观,民为上、利为民、权为民的群众观,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人才观。这些思路和观点是指导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总方向、总目标,同样是科协组织和自治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指导方针。

科协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定位,即服务、服务、再服务。一切围绕发展大局服务,一切围绕市场主体服务,一切围绕科技人才服务,一切围绕经济社会中政府职能缺失部分、市场调节失灵部分谋划工作。

第二,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尚在进入深水区的前夕,科协工作如何发挥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科普专职人员9198人,兼职科普人员57997人,注册科普志愿者46487人,有专业协会90多个,有专业技术人员55万名,有从事科研活动人员6.3万人,有33个部级科普教育基地,有一批面向公众的科普场所、博物馆和公共科技活动站(室),这些有利的条件是内蒙古科协服务大众、支撑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巨大力量,只要科协以改革的精神,动员好、组织好这支重要的科技力量,大力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扶持一批面向生产、面向群众的服务载体,必将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释放巨大的正能量。

第三,党的十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8337”发展思路提出了“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二者一脉相承。在新的形势下,科协工作的切入点在哪里?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削减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公共财政项目的评审逐步走向社会化,第三方评审、评估、评价的机制建立势在必行。国务院已公布了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这些改革方向为科技中介机构、社团组织、学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科协组织的独特优势和学会力量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只要学透政策、提升素质、树立自信,就一定能在广阔的领域有所作为,大展宏图。

发挥科协优势,抓好重点工作,为全面贯彻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内蒙古科协经过调研和多方面征求意见,提出了内蒙古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的总体思路和今后的重点工作,即:明确“十百千万”工程,这就是发挥科协优势,立足已有工作基础,提升10个部级科普教育培训基地,扶持和建成100个左右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织1000名左右“草原英才”等科技人才,组团队、搭平台、下基层,吸引和帮扶10000名左右大学生在各类科技载体中就业、创业。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把科普教育培训基地建成服务“8337”发展思路的有形载体,为全面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把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的资源重新激活;把科技评估、成果转化、技术交易、人才服务、创业服务等中介服务嫁接和链接到市场的供需双方;把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有效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出来;把科技人才的创业激情释放出来;为青年科技人员的就业、创业畅通渠道。

“十百千万”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协调推进,尤其在实际推进中涉及大量的政府职能。为此,内蒙古各级科协组织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沟通联络,在筹备内蒙古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中,推动一批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开展全系统干部“金点子”活动,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完善思路;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思路,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使工作思路有广泛的基础和认可度,出台的政策有干货、可操作、能管事,为今后五年科协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政策保障。

落实贯彻“8337”发展思路,以抓班子、带队伍为抓手,为推动各项工作提供保证

“8337”发展思路的提出,对科协组织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干部职工的战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统一思想,形成思想合力。深入学习十精神和“8337”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把科协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专家、领导辅导学习,到发达省区学习先进经验,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国科协汇报。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5)

摘要: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关键环节,推

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正在成为推动科技工作突破的着力点。在此过程中,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本文通过梳理科技创新与政治

工作并举的重要性和具体举措,提出两者齐头并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转型升级

当今,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了部署。如何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使我国的科技事业有一个飞跃式发展,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人民坚韧不拔的

努力。在此过程中,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科技界的各级党组织应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一、科技创新与政治工作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

(一)从经济形势看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经济发

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重大发展战略,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促

进经济的转型发展和有效增长。

(二)从工作特点看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工作越来越从过去的“象牙塔”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与此同时,科技人员在各种利

益面前容易出现科学精神、科学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不利。

(三)从人员构成看

科技界多为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具备与科学家交朋友的能

力,应是一支既走在科学前言,又讲政治、懂业务、自律严的专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科技创新与政治工作齐头并进的具体举措

科技创新与政治工作两者齐头并进究竟该怎么做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科技体制创新是一种制度创新,涉及科技资源分配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研发机构组织制度、科技创新规划管理制度等全方

位的制度创新。科技机制本身的创新是指依托市场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动力、协同、投入、转化、评估的运行作用力的变革,反映整合、动力、导向、协调的功能。现阶段,可通过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技术交易、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创新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可通过加强资源统筹,深化科技计划

与经费管理改革,强调以科技创新要素和链条为划分主线,突出科技资金的整体性和前瞻性。

(二)在科协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做好保障

目前,科技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障。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因此在科协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

1.以坚持群众路线作为科协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坚持群众路线作为科协

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在当今是符合实际的。在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科技界的各级党组织应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科技

工作者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更加坚定广大科技工作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鼓舞他们为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以科协为学术交流单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协由学会、协会、研究会组成,人员覆盖面较广。以科协为学术交流单位,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新途径、新机制,已成为

大势所趋。全国各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各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技术策源地,要加大各产学研示范基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建设力度,协同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与政府、研发与产业、科技

与金融等多种资源,通过开展产学研结合,解决创新企业的技术源问题,加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实现“双赢”。

3.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扮演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

群众组织的角色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科

技攻关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应积极与企业、组织部门配合,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议制定出创新型人才“认定标准”,取消或修改原有

的职称评定要求,如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可依据岗位实际需求来确定,建立基于岗位、基于需求的人才评价机制。建议设立“创新型人才”奖,各地政府每年可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产业发展

与创新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较高奖金,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

4.以科协为“科技人才之家”,让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安

心工作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扮演

好“科技人才之家”的角色,让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的同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各级党组织可采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在广大科技人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加大对那些不图名,不为利,献身科技事业的典型人物的宣传,在科技界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对新中国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弘扬老一辈

科学家为祖国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通过一些违背科学道德的典型事例的剖析,在科技界大力提倡正气。通过关心科技人员的思想、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使思想

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部门包括科协的核心和灵魂,更

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提和保证。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只有科技创新和政治工作并举,才能保证经济建设各项目标的如期实

现。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6)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27-02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疗竞争日趋激烈,一家医院要在强手如林的医疗行业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从本行业的特点出发,走依靠技术进步,强化质量管理,更新职工的思想观念,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开辟医院服务新领域,才能实现医院的跨跃式发展。

1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医院品牌

1.1 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是医院的生命线。医院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医院管理内涵,挖掘现有潜力,以规范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1.1.1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规范医疗行为“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院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行医原则,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三级甲等”口腔医院的标准,建立、健全口腔诊疗技术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医疗纠纷预案和医疗护理质量标准、存档制度等各项医疗规章制度,根据口腔医疗独立操作的特点,建立、健全口腔医疗质量监控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以根管治疗、修复、正畸等几类常见病为质控点,加大医疗质量监控力度,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从制度上保证医疗行为规范。同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1.1.2 为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患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使医院赢得更多的患者,医院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医院要真正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对待患者,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医护人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患者。同时,医院要改进服务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系统技术如网络预约挂号、预约病房、检验项目条形码等项目,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安全、快捷、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1]。

1.2 加大技术创新步伐,凝炼特色品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1.2.1 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口腔医院品牌建设的一个基本点就是技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形成技术制高点,医院要加大对开展新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新技术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对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具有较好前瞻性和发展前景的学科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调动口腔医务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积极性,挖掘临床科室潜力,加快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步伐,填补技术空白。同时,要创造条件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医院和专业骨干的影响力,以及品牌效应,增强专业技术的核心竞争实力。

1.2.2 做好医院品牌策划和宣传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塑造一个深得患者信赖的品牌已成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医院要建立一套以品牌为先导的营销策略,要策划出广州医学院口腔品牌特色,有自己的个性,避免与其他口腔专科医院雷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传媒特别是网络平台的作用,全方位地宣传医院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项目、知名专家、教授等,给患者和职工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增强患者对医院的认知,使更多患者了解医院,熟知医院,增强患者的归属感,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和认知度[2]。

1.3 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加快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医院一定要坚持“科教兴院”的发展理念,加强学科建设,抓好科研项目管理,给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加快科研课题的申报,力争省级以上课题的数量和质量有新的突破;加大对发表SCI论文、高级别(部级)课题的奖励力度,为完成重大课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撰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和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进一步扩大本院的对外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把本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口腔医院[3]。

1.4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口腔服务网点

充分利用本院分布于广州市各区域卫生所的资源优势,逐步在各卫生所开设口腔门诊,做出口腔特色,形成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统一服务、统一质量的口腔门诊网点,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2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诸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要素,是最革命的要素,人这个因素最活跃、最重要、最根本,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医院事业的发展靠的是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行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经过几年的发展,医院的硬平台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缺乏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人才队伍匮乏已成为医院发展的瓶颈。医院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关心、爱护、尊重人才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全过程。

2.1 实施人才立院战略,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医院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必需一大批高层次医疗、科研型人才,才能提高医院的总体实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医院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是从铁路企业医院转制过来的实际情况,坚持“用好现在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引进特需人才”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做好口腔专业的人才引进,并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多层次、多方式的培养体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出谋献策。

2.1.1 加快人才引进力度,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口腔医学平台的搭建,口腔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医院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要在人才引进方式上大胆创新,以搭建完善的口腔医学平台为契机,采取各种措施,主动出击,尽快引进具有较高学术地位,能够为医院带来先进医学理念和先进医疗技术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来带动医院科研、技术的发展,同时,给学科带头人在继续教育、薪酬、住房和家属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

2.1.2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技术骨干和各类紧缺人才。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引进具有技术专长的实用型人才和较高学术造诣的科研型人才及素质较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断充实医院的人才队伍,搭建一支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人才梯队,为医院注入新的活力,推进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同步提高。

2.2 多措并举培养人才,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2.2.1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选送有发展前途的学科骨干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修深造,使之尽快成为医院及学科领域的权威,从而带动口腔医学各个学科发展。

2.2.2 重视低年资、低职称有前途的青年医师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技能,使其尽快成为业务技术骨干。在现代医院管理中“以人为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事关医院的生存关键。医院的硬平台建设固然重要,但这些硬件建设都是在人的思想观念支配下发挥作用,如果人的思想意识不强,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再好的设备、再好的发展蓝图都不会自动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管理者要根据本院是从综合性医院转制成为专科医院的实际情况,重视低年资、低职称医务人员的培养,加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对于原来不是口腔专业的人员要让他们转型学习,给予他们再就业的机会,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为医院的建设作贡献。力争在5年内本院在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的突破和提高,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支撑[4]。

2.2.3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聘任口腔界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作为医院的特聘专家,定期到医院坐诊,发挥专家、名医的辐射效应,并通过传、帮、带作用,带动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

3 突破传统思路,培育竞争意识

人的行为必然要受观念的支配。没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就不可能产生先进的行为方式。因此,医院党组织必须要超前引导,主动服务,讲求实效,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1 抓理论教育,为转变观念奠定思想基础

理论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以及未来的发展。只有掌握科学的理论,才能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促进医院跨跃式发展。由于本院是从铁路企业医院转制过来成为一家高等院校附属医院,长期以来,受到铁路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职工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主性,不注重研究市场需求变化的信息以及如何主动抢占医疗市场,挖掘潜在市场。因此,医院要加强对职工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教育,强化职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培育职工具有竞争观念,使大家认识到“错过机遇是罪人,不争不抢是庸人”,使职工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内涵,使职工认识到只有全院职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破解医院发展难题,从而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观念,自觉把个人力量溶于医院建设中来,实现医院的跨跃式发展。

3.2 抓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为转变观念发挥示范效应

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言行对群众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医院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为政清廉,不贪不占,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威望。其次,要有开拓创新的思路。医院是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专业化要求比较高,懂专业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是对医院领导班子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医院的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不进则退,进得慢也是退”的思想,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发挥后发的优势,大胆创新,把握医疗市场的发展方向,切实加强医院管理,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建立学科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使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若雯.人性化服务是提升医院品牌的深层次的内容[J].医院管理论坛,2009,21(10):8-11.

[2]王富珍.创新医院文化引领改革发展[J].医院管理论坛,2009,21(10):44-47.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7)

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与之相协调、相一致、相统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多,高速公路建设逐渐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行业。高速公路建设领域不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从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来讲,都应重视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这对于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增强教育管理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学习型单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是提升高速公路职工素质的紧迫课题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学历、职称仍然偏低,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基层一线职工成分复杂,文化层次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偏弱;许多人员虽然有学历,但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完全相符,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职工能力素质的短板,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行业改革发展的深入进行。为此,实施高速公路人才建设战略工程,抓好职工继续教育培训,通过人才优势提升高速公路行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已经成为强烈共识。

(三)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是适应高速公路行业特点的客观要求

高速公路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所使用的设备、需要的技术很多都是国内甚至是国际最先进的,并且这些设备和技术都在不断更新换代,这就要求职工既要有底蕴深厚的文化知识,更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业务能力。此外,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来讲,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周期长、范围广,点多面宽,相对分散,一些岗位单一枯燥、地点偏僻,致使有的职工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吃苦耐劳精神不够;还有受市场经济一些不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影响,亟需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的形式,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职工的健康价值取向,牢筑思想道德防线。

二、高速公路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知识教育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进行单位或企业文化灌输,搞好基本素质训练,使职工系统掌握适应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针对高速公路行业学科领域多、涉及面宽的实际,还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人文、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使职工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跟上高速公路事业快速发展趋势。此外,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掌握,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够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探索高速公路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大胆创新发展新技术、新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跟进不及时、手段单一,理论学习和教育缺乏深度和说服力的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职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掌握,确保思想和行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教育,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崇高的价值追求、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正派的思想作风;加强职工的身心素质教育,强化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艰难困苦能够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斗志,能够勇挑重担、连续作战,高标准完成任务。

(三)信息素养教育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必须引起高速公路行业的重视。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提升职工的信息意识,提升对高速公路行业信息的敏感程度,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能够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和平台,发现与本职岗位相关的信息;能够对高速公路行业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有价值的信息保持足够的专注度;能够不断增强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信息能”迅速转化为高速公路行业优势。

(四)专业技能教育

扎实的专业技能,有利于高速公路职工全面、深入地掌握岗位技能规范、制度和标准,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为此,必须把提升专业技能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和技术发展进步,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重点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比如,对工程养护人员,要进行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及路面养护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害防护技能培训;对收费人员,要进行收费知识、设备操作及日常故障排除训练;对专业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知识、方法和岗位资格培训,重点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三、改进高速公路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的建议

面对高速公路建设对职工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要找准创新基点,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切实可行的职工继续教育培训运行模式,不断把教育培训工作引向深入。

(一)更新思想观念

思想认识深度决定工作落实力度。面对高速公路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必要性,否则就跟不上科技发展步伐而被社会淘汰。必须牢固树立超前思维、创新思维,以建立学习型单位为目标,把长期培训与短期教育相结合,把提高能力素质与强化责任意识相结合,以终身学习为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着力提升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为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打造一支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二)建立科学体系

结合高速公路职工建设现状,着眼当前,兼顾长远,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休系,从顶层搞好培训规划,分层次、分内容、分岗位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和计划,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建立规范的组织运行体系,把整个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分为岗位任务和需求分析、教育培训大纲设计、教材编制、教育培训实施、效果评价及反馈五个阶段进行规范化管理,用好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与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学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协作关系,以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效益。

(三)灵活培训形式

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实效,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职工的特点,综合运用集中培训、对口培训、进修自修、研讨交流、案例教学等多种培训形式,为职工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对关键岗位上的职工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此外,根据高速公路分布面广线长、相对分散、不便集中的情况,可以运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培训,还可以开发远程教育平台,实施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建设网络课程,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8)

一、公路系统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是我国长期的一项任务,也是每个企业需要遵守的准则,我们必须用这个理论去武装我国的职工、干部、党员。对于党员、干部我们要重点抓好他们的学习。公路系统的人员也要不定期开展思想教育,使职工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立场、方向、观点,使他们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培养他们的素质以及遇到突况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公路系统人员要坚决维护党和政府,坚决执行党提出的工作路线,要坚决立足自己的工作,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顺利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公路系统需要用科学的眼光辨别是非

作为公路系统人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指的是由科学发展的眼光对待所有的事物,我们要打破以前墨守成规的思想,时刻具有创新的精神,时刻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时刻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盲目的下结论,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坚持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规律。

公路系统改革的过程中,职工可能出现各种的不适应,这个时候就需要换位思考,分析不适应的原因,要用科学的观点辨明事物的真伪,处理好集体、个人、国家三者的关系。公路系统的工作人员要时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解决好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路系统工作人员不能只是盲目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要时刻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利益。公路系统员工要时刻坚持用事实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开阔员工视野,让他们了解社会局势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理解改革的目的和初衷,坚决的执行党和人民政府的决定。

三、公路系统工作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唯一尺度,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它始终和党的思想路线保持一致。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可以使公路系统员工的思想观念更科学、更理性,避免员工有封建迷信及愚昧思想,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所说的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只是让员工掌握先进的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设施,同时要让员工从思想上和科学技术知识保持一致。我们要不断普及、推广科学知识,指导公路系统员工开展工作,让他们客观地认识、改造世界,尤其在当今的社会中,要摆脱封建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始终崇尚科学。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9)

前言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里程增加,如何管理好高速公路、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同时,如何快速高效地维修高速公路设施,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提高高速公路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是摆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健全机制 完善制度 强化监督 规范管理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全面推行ISO 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以保证各项养护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养护管理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制定逐级目标责任制及岗位职责,做到层层细化、层层分解,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其次要制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及养护工作质量目标,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第三要不断完善养护技术资料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动态数据库,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第四要严格养护管理程序,使养护管理工作从计划、组织、安排、实施到监督、考核、验收等,形成一套规范、严谨的工作

二、走机械化养护的道路

高速公路固有性质决定了高速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修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构首先要满足“快速反应”这一基本要求。以往养护用工人,运输靠四轮,管理凭经验的做法已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反应迅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走机械化养护的道路,在机械设备上必须以专用机械为主。如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等等,非专用机械如翻斗车等可采取雇佣社会车辆方式解决。雇佣社会车辆会减少初期投入大量资金并减少管理费用及管理难度。走机械化道路最终达到路面坑槽修补不过夜、防护栏维修不过天,听到命令能迅速出发,圆满完成任务,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

三、提倡科学养护,加强员工培训

提倡科学养护,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养护方针。那就是日常维修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维修作业和病害根治并重;有计划地安排专项治理;严格按规定的修补工艺施工,确保修补质量;加强交通管制,保证维修施工安全。具体的说:在保证日常养护的同时,根据我省气候特点,每年3月~10月进行集中整治;在维修作业中要特别注重水害和路面病害的根治;路面养护是养护的重中之重,单靠日常保养不足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还要逐年安排专项治理,不断改善道路条件,以延长路面大修周期;在通车条件下进行高速公路维修,严格的交通管制是维修作业必备的条件。为了道路施工及交通安全应执行没有批准施工安全欲案不准开工,没有施工作业许可证不准上路,没有经过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准参加现场作业。同时做到按规范规定的道路施工标志、标灯全部落实到位,各级安全管理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尽量做到当天铣刨的路床当天完成摊铺。提高养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大力倡导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积极推广养护新技术、新工艺。定期选送员工进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既能“指挥”又能“战斗”的多用人才。

四、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 提高素质 转变观念 加快科学养护管理进程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属于动态管理,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最基础、最能动的因素,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决定管理科技水平的关键。为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其次,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决定交通行业科技水平的关键,现代化的管理机制,需要有高科技的人才、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了人才,才能掌握科学技术,有了科学技术才能形成先进生产力,新的生产力才能实现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因而,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强化“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观念,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并组织、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一支在思想上、技术上、作风上、装备上都能完全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及养护管理的队伍。再次,要确立以激励、挖掘、凝聚为开发目标,真正形成尊才、爱才、用才、护才的良好氛围。要更新观念,建立竞争机制和奖罚、激励机制,培养竞争意识,形成勤于思考、善于发挥、勇于开拓的良好工作局面,并不断强化管理意识,创新思路,发展战略管理、科学决策的工作理念,加快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化进程。

五、大力推进科学养护,建立预养护制度

实施预防性养护制度,是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一条基本经验。因此,首先要加强对预防性养护制度内涵的研究,提出适合我省情况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总框架;二是加强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科学养护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一手抓系统研发,一手抓实际应用,向着开发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发展,推进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三是针对我省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特点,抓紧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尽快形成我省高速公路养护的基本措施和成套技术。

六、加强路政管理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10)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03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公路系统职工队伍科学文化水平、技术等级、专业技术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国家对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多,为了实现公路跨越式发展,必须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体制、科技和管理创新。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我们公路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公路人在政治思想、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公路行业必须要有一大批懂管理、有技术、会实干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努力提升包括竞争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此,抓好职工的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一、在公路建设中加强职工素质教育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把人才强国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提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深厚氛围,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推进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增强公路职工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技术素质,充分发挥公路交通事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职工转变观念,增强职工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鼓励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职工健康成长,从而顺利进行公路职工人才培养建设工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绝大多数公路职工普遍认识到,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有一个理想和稳定的工作岗位。因此,更多的职工学习的目的也更加明确,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求学、求知、进取、提高的意识普通增强。

二、当前公路职工素质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公路职工尖端人才不足。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影响着经济建设与发展。在公路行业,人才不足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而公路行业前景不理想,又困扰着人才自身的发展。在目前的公路行业,职工素质偏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影响了公路行业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基层一线职工文化层次不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据某省会城市公路管理局的2009年12月底的数据统计资料来看,全局有管理人员一共有354人,占该局的在职职工总数的21%。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人,本科学历为137人,大专学历为125人,大专上以学历仅占79%。在专业技术队伍中,各类各级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共398人,占总数的24%,高级职称人员48人,中级职称人员178人,工程技术人员244人。从大的方面来看,该局目前的人才配备比例近似合理,其实不然。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外语、计算机应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几乎数不出十个手指,真正能独挡一面、担当重任的尖子人才极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事业的发展。因此,解放思想,大力培养公路行业人才,提升公路职工的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早出人才,才能顺利地进行公路建设,促进公路事业兴旺发达。

(二)公路职工人才建设工程经费欠缺。经费不足在各单位普遍存在,是影响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发达国家来看,日本的松下公司、美国的施乐公司都是在全球范围内是最有影响的企业,十分重视员工培训与深造,投入大量的资金培训员工。如施乐公司每年投入的培训和再培训费用达1.2亿美元,施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很可能就是利益于它在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上的投入巨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钱从哪里来?”这一问题,在我国公路行业,一般职工把公路当作自己的“铁饭碗”,很少居安思危,领导对职工的培训深造不够重视,少得可怜的培训经费在建设人才工程中显然是杯水车薪。

(三)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公路人已认识到“机制”问题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机制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的措施方面,还有很多不太满意的地方,现有的措施不适应新的经济建设需要。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奖惩机制、竞争机制,这样就无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一个好的机制,影响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三、解放思想,全面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

(一)抓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公路建设健康发展。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严把用人关,把那些懂经营、会管理、善外交、作风正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才能带出过硬的职工队伍。同时,也要对干部实行德、能、勤、绩、廉动态管理,定期对部分领导实行轮岗,对政绩不佳,群众威信低的干部及时调整,对有些年龄偏高的干部实行腾岗,定期对处于部门两级班子进行民主评议,通过对干部动态管理确保了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和梯形结构的局面。凡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和相关的方针、政策都有计划地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因某些工作期间不便学习,就将材料发到每个人手中,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注重领导班子成员的模范作用。以健全的工作和生活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多次完善党政班子的民主决策制度、沟通协商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等工作制度。工作中与职工打成一片,现场办公,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一如既往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通过健全制度强化工作到位,通过责、权、利的目标化管理,强化工作的实效性。

(二)强化公路职工党组织建设,创学习型党组织。公路系统党委努力创建标准化党委,突出发挥公路职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抓干部、党员、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党、国家和上级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全体公路职工的自觉行为,强化党委的政治保证作用。在党员管理上通过正常的组织生活,上党课、学理论、开展好党员活动和正常的组织生活等途径,增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和思想政治觉悟,创建学型的党组织。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进党支部的整体工作,表彰先进党支部,模范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建设公路职工一流的党组织,以带动公路职工整体素质提高,促进公路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培训机制,加强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建立良好的职工培训教育机制就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对参加学历教育、业务培训的人员要在时间上、经费补助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职定期进修、培训制度等,要保证年培训人数不低于职工总数的30%。应建立良好的培训激励、奖励机制,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开展科研并且产生一定经济、社会效益的,可以作为一定的继续教育培训时间;对于贡献大、成绩突出的要加以奖励,并作为提拨重用的依据。这样可以形成个个当模范、人人求上进的良好氛围。另外,专业技术干部还应进行公路知识业务能力的培训,既要求加强公路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不能放松公路创新能力的培训。对技术骨干可采取“阶梯式”培训,学习的重点是吸收新知识和前沿技术,实践的落脚点在于依据所获新信息去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通过在青年专业技术干部中开始“专业论文”评比活动,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提高专业技术干部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公路管理局

参考文献:

[1]谢敏.浅谈公路职工素质教育[J].青海交通科技.2006.(02).

[2]张海凌.新形势下加强公路职工综合素质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01).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11)

一、实施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的基本思路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至2020年)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兵团科学技术局提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兵团党委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三聚焦、三着力、三加强”的科技发展总体要求,在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重点是在智能管理、现代农业、煤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环境、清洁能源等领域,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方式,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推进计划,完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和评价机制,扩大科技人才规模,提高科技人才素质,改善科技人才结构,发挥科技人才效能,形成贯穿科技人才成长全过程的创新培养资助链,为兵团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等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二、实施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的重点工作

围绕兵团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着眼于创新型兵团建设,“十二五”期间,兵团在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壮大兵团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积极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引进补助专项计划”,引导各师积极引进硕士、本科毕业生等青年人才,资助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各师培养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组织实施“兵团青年科技创新资金专项计划”,资助具有较高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等青年科技人员,开展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科技创新问题研究。继续实施“兵团博士资金专项计划”,吸引和稳定优秀青年博士人才在兵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设立“兵团杰出青年资金专项资金”,提升优秀青年的学术造诣、技术发明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举办“青年科技论坛”,活跃学术交流氛围,营造建言献策环境,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设立“兵团青年科技奖”,奖励在兵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

兵团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力求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方式,努力为兵团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等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创新。

(二)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造就兵团科技领军人才。实施“兵团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补助专项计划”,进一步调动兵团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提升兵团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兵团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选拔优秀创新集体,资助其围绕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前沿学科和优势学科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具有创造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活动,打造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团队。举办兵团高层次科技人才培训班,加强对兵团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带头人的培养,提高兵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科技管理能力。组织好新疆农垦科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办的博士学位班,培养一批农业和生物技术、机电工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研究领域的博士人才,带动提升相关领域研究水平。同时,在兵团重点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吸引相关专业的院士专家人站工作,为兵团新型工业化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依托全国科技援疆这一机遇,积极引进中科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科技特派员到兵团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带动兵团科技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升。

(三)实施定向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按照科技管理自身能力建设的要求,开展科技管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加强科研辅助人才培养,通过培训、交流和学习等方式,提升科研辅助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科研活动效能和质量。加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广天业集团急需人才定向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兵团企业持续发展和进步。与中科院研究生院联合培养工程研究生,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工程技术人才,进一步优化兵团科技人才结构。与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举办兵团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班,提升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

(四)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带动创新型人才快速成长。与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互派科技人员进修或挂职;与海外优秀人才或创新团队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建设兵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开放、交流、合作,带动提升兵团科技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实施兵团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创新型人才向团场、工业企业、偏远地区流动;鼓励兵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间加强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五)依托培训培养载体,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程。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各类科技园区、创新型企业等载体。凝聚和培养各类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和兵团科技攻关、科技支疆等重大项目的实施,锻炼、培养和造就科技领军人才。

三、实施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设立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科技局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科技人才工作。建立兵团与对口支援省市会商机制,定期沟通科技人才需求,统筹科技人才培养资源。改革科技计划体系,把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列为主体计划,并保证稳定的经费支持。

(二)积极为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要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开发、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进行人才开发投入领域,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激励和保障、流动和配置提供经济支撑。

(三)不断拓展科技人才培养的模式。根据兵团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科技人才的不同类别和层次,开展培训、进修、交流挂职、项目锻炼、专家(院士)指导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工作,丰富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规模、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