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自主学习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2:35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篇(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进而“乐之”的过程,就是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只有“乐之”,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适度的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使其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感。要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快乐。因此,确定目标既不能太高,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又不能太低,让学生感到唾手可得,而是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但又得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能够达到。可以先帮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一周或更短时间的努力后能取得明显的进步,一个一个小目标地实现。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逐步对学习产生成就感。

二、树立自控意识,培养自觉习惯

锻炼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顽强的学习毅力和高度的学习自信心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品质保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塑造过程,要经历习惯更新的阵痛、习惯巩固的坚韧和学习失败的考验,这就要求学生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高度的自制力。农村学生,“空巢家庭”多,监护不到位,抗干扰能力差,自觉性更差。因此,光有明确的目标还不行,还需要有较强的自控意识,通过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及思想行为,最大限度地淡化和消除不利因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学习难度加大,考试不理想,面临外界诱惑等,容易造成注意的分散和兴趣的降低以及学习行为的紊乱。因此,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和调节,如用情绪调控、深呼吸、理性升华、自我暗示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克服学习困难,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

当然,学生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语言行动,不做干扰学习或不利于学习的事。而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可引导学生从小事易事做起,因为小事易成功,给人以自信,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克服大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可用“学而不厌”“学习,学习再学习”“业精于勤”等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以此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可要求定期进行自我检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学生间也可以相互监督检查。学生们天天生活在一起,相互间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教师更了解。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生,把表扬肯定、关心爱护、耐心辅导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三、树立方法意识,培养自学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知识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法。在实践中,一方面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常规性学习方法与习惯的训练。另一方面开展观察习惯、注意习惯、想象习惯、记忆习惯、思维习惯、自主创新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要靠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制要求和教育诱导相结合的方式使之成为自律和稳定的学习习惯。笔者平时备课时非常注意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指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进行评价与监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策略指导。

当前农村初中大量优秀学生自小学就流向大城镇学校,而这部分优质生源的流失使农村初中失去自主学习的“领头羊”,给自主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充分发挥“潜能生”的作用。可引导他们先读一读(包括辅助文),再想一想(“小栏目”中的思考题),接着写一写(“知行博客”之类),联系实际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使学生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而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所以,关键是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总结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自评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它可以及时反馈、准确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不断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深化自己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与创造力,以提高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成败中分析原因,及时发现和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质疑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最高点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练习题的题型等,都要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质疑习惯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标新立异;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自主学习篇(2)

Independent Inquiry and Autonomic Learning

TANG Xiaoting

(Shaxi No.1 Middle School, Taicang, Jiangsu 215421)

AbstractAdvocated "independent inquiry" in modern physics teaching, and asked for students to learn to "autonomous lear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through independent inquiry in Physics teaching to let students learn "autonomic learning", those are create situation and guide students autonomic study.

Key wordsindependent inquiry; autonomic learning; connection

在现代教学中所谓“自主学习”,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学习的科学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而在物理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 “探究”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是科学家常用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是指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观察现象,掌握物理规律,获取知识,应用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可以看出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都是物理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所在。“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探究”在物理教学中处处存在,那么我们如何通过物理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当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1 在“自主探究”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第一步是“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一步需要创设情景,根据情景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真实的情景其实就是学生的生活体验,最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源动力。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物理情景,学生在进入物理探究学习之前,对这些情景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为物理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在“自主探究”情景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把握这个有利条件,巧妙的利用生活经验有意识地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理现象中发现从未思考过的物理问题,带着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更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帮助学生创造条件自主地学,自觉地学,让学生潜能和创造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情景:走在清澈的小溪边,可以看到各色的小石子在溪底,当伸手去拿时,却发现拿到的小石子并不是想拿的那一块;渔民在叉鱼的时候也会出现此类的问题。原因何在?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学生也有此类的经验,却可能没有考虑过其中的原因。教师的情景使学生产生了一个“为什么”的好奇心,触发了他试图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对物理探究有了兴趣,“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简单直观,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设计一些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地进行探究,最终能够独立的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物理问题。

试验结果:学生对于“抓溪底的石子”、“ 渔民叉鱼”没有一点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到是学生“呆呆”的目光,学生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没有达到我所设想的目的,也就没能通过“自主探究”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改进措施:“创设情景”的想法是对的,就是学生对“语言情景”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改进措施非常简单,把“语言情景”变为“实际情景”。准备一个大的玻璃鱼缸、石子、能悬浮在水中的玩具小鱼和钢针,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抓溪底的石子”和“ 渔民叉鱼”,有利体验也就对创设的情景明白了。

改进效果:2010年1月笔者上了一堂市级公开课,用改进后的“创设情景”引入“光的折射规律探究”一课,在学生体验生活情景时非常成功,当学生伸手去抓水中的石子时,却发现抓到的小石子并不是想抓的那一块;用钢针叉水中的小鱼时,发现瞄准了却怎么也叉不到鱼,并且有学生不服气连试几次。这样的“创设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探究欲”,而且通过“自主探究”中的“创设情景”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2 在“自主探究”教学中及时指导和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并不是完全由学生盲目的观察现象、思考、讨论、交流。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引导下,才能通过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实现自主能力发展,才更有意义、更有实效。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引导是自主探究前提条件和主导。

在物理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不只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获得正确的结论,必须在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中着力指导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时的注意点、方法和技能。

例如,有的“自主探究”中呈现问题情境后,可以不要求学生马上提出问题,而是先引导(简化难度或指导学生看懂情景中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能提出什么有价值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有什么猜想,并指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你有这个猜想。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进行猜想时,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不仅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速度大小有关,可能与摩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还猜想到了可能与质量大小有关,可能与材料有关,可能与密度有关,可能与形状有关等等……这样学生的猜想放得太开,不容易猜到关键的点子上,如果所有的猜想都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做到,这时可以借助于简单的演示实验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体验一下推重一些的箱子和轻一些的箱子,或者让学生体验怎样抓牢泥鳅,然后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自主探究”的顺利完成。

例如,有的“自主探究”过程中,要求教师对某些基本仪器的使用进行指导,每种仪器都是“自主探究”的工具。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仪器说明书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可以顺利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又能使学生顺利的“自主学习”,也就学会了“自主学习”。

如何让“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相辅相成,如何让他们为现代教学服务,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研究,需要发挥我们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自主学习篇(3)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生本主义的教育理论也指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与自主发挥,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实践创新能力。”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一丝创新,哪怕并不很完善,也应给予鼓励。

自主学习不同于放任自流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引、帮助下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动态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情感,启迪思维,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生活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自主发挥的前提。学生的数学在现实中就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曾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可能是玩具、卡通人物、水果、动植物,也可能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小谜语、游戏或竞赛。总之,利用这些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入迷,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们带入“几何城堡”。在几何城堡里遇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老朋友,于是我与学生一起在城堡里和正方形、长方形做起了游戏。这样师生之间就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当正方形发出挑战:“你能把我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师生之间立即形成了一个智慧的整体,一起接受挑战,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折成功后,骄傲地举起了“战利品”。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和师生双向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另外,还要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权利”。一是参与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参与一切学习活动的权利。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二是选择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例如做同一道判断题,要求有困难的学生能判断对错,一般学生能讲出为什么错的道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讲出用多种方法改变条件使题目结论变得正确。三是评价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权利。自我评价是一个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过程。给他人评价,要求学生在科学、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公正的推理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同学间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

三、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位教育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动手操作是他们思维的源泉和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现实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想象,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挥思维的手段。

在“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在探究中获得发展。学生的活动从折纸、拼图开始,折有很多折法,拼也能拼成不同的图形。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本上出示了一种拼法,并提问“还有不同的拼法吗?”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学生可能会不断尝试错误,也可能会受到启发观察两个三角形的特征,想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最终获得成功。再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我在组织活动时,就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的折法有很多,有的沿着对角线折,有的是把长方形的纸从中间对折,然后折出两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还有的是先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再对折成两个三角形。

四、留有讨论交流的空间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发展状况,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借助同学间的互补学习实现发展,拓展和丰富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如,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但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却不常见,于是在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样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自由交流合作,学生想出了很多。有一位学生说教室里的门是平行四边形,立刻就有好多学生说门是长方形的,当学生争吵不休时,我解释说这是一种“透视”现象。

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留下的空白,并巧妙设计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最基本的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自主学习篇(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各种教育活动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习教育的策略也是如此。因此,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策略培养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同志也曾说过:“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搞好学习,必须有内趋力。这种内趋力,即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这种主动性、自觉性,学生就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在省级课题《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研究中,实验班运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2006年4月-2007年8月,期末考试及格率为80%,优秀率为25%;对比班及格率为70%,优秀率为10%。实验班及格率超过对比班10个百分点,实验班优秀率超过对比班15个百分点。2007年8月-2008年8月,实验班期末考试及格率为95%,优秀率为40%,对比班及格率为75%,优秀率为25%。实验班及格率超过对比班20个百分点,优秀率实验班超过对比班15个百分点。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实验班均优于对比班。事实证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一、自主学习,同化新知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自练,自得自悟,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和情趣,树立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勇于进取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化新知,吸纳新知,评价感悟自学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多元互动,深化理解

多元互动就是多种因素的相互谐动,这里主要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积极因素,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化顺化新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分组研讨交流,研讨已经同化顺化的新知,分辨哪些理解是正确的,哪些理解是错误的。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共同探讨,充分发表意见,交流认识,求得共识,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懂得过程与方法,激发学习情趣。

三、合作探究,训练思维

所谓合作探究,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学习内容,为突破一个难题而发挥群体优势,协调配合,积极思维,相互探讨,获取知识。合作探究,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就能获取知识。否则,很难在学海中丰富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怎样合作探究呢?在多元互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获取知识,全班各组之间质疑争辩,各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广泛思维,可发散思维,又可收敛思维;可正向思维,又可逆向思维;可逻辑思维,又可创新思维,归纳整理,陈述观点,质疑答辩。知识与技能得到全方位体验,既训练思维,又活跃气氛,师生共同掌握知识与技能。

四、集体整合,培养能力

集体整合,培养能力即依据所学内容,抓住相关事物的联结点或事物发展的线索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整体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过程与方法,陶冶情感态度,寻求价值观,培养整体素质。

集体整合,培养能力就要在全班学生合作探究训练思维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整理学习内容中,哪些是应理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的,在学习中的感悟和体会是什么都要进行整体归纳,全面整理,落实三维目标。

自主学习篇(5)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应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 合理创设情境 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灵活运用教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许多同学看到卡通片和漫画书趣味盎然,提到学习就索然无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是我们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课题。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画面,捕捉生活现象,模拟生活经历,运用影视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联系的桥梁。激起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灵活运用教材,提供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数学生活的机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时,我利用自己

家的实例进行了课前准备:“老师在龙祥花园买了一处新房子,还没装修呢,大家看看老师家客厅和卧室的地面是这样的,(用电脑播出房间录像并出示组合图形。)大家帮助老师算一算要买多少平方米地板才合适。请大家通过小组讨论,为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真实的案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诱导学生思维 使学生会自主学习

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注重操作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放手让学生去做。过去谈到学习,大家想到的是“例题示范”、“讲解习题”、“考试测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而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重视了知识的发现与探索。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点,不管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时,老师首先让学生看老师摆出一个小棒,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用小棒摆一个。再分组分别让学生摆出3个、4个小棒。再让学生观察,你摆了几根小棒,你用的小棒数是老师用的小棒数的几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注重学法指导 让学生“会”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

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提出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听后写出算式等等。

2.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五、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看课外书 , 自学课本或问家长,这样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在学习《年月日》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 : 大月有哪几个月 ?

生 : 一、三、五、七、八、十、腊这七个月。

生 : 我发现 7 、 8 两个月都是大月。

生:我听爸爸讲 : 古罗马有一个叫恺撒的皇帝 , 他的生日在 7 月 ,7 月是单数月 , 于是他就规定一年的 12 个月中 , 单数月是大月 , 双数月是小月 , 他死后 , 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 , 可屋大维的生日在 8 月 ,8 月是小月 , 他觉得这样有失尊严 , 便把 8 月改成大月 ,8 月变成大月后 , 后面的月份也就变成单数月是小月 , 双月数是大月了。

学生接二连三的精彩对话和所获得的知识令我始料不及 , 我深深地感悟到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 学生知识丰富了,提供了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的机会 。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之中 , 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在认识并理解数学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主动、探究、合作”是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篇(6)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个人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教育也从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转变。自主学习是培养个体终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又是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切入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解[13],主要包括:①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学习节奏、时间、地点等)以及评估已掌握的学习内容;②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能独立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地依赖教师、等待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笔者作为一名中专护理学校的药物学专业课教师,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一些实践。

1充分认识师生角色的变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是把学习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其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4]。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将课堂变成师生的互联、互动场所,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自我。由于学生从小学就已经习惯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统编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将新知识、新理念融入教学中,即使是熟知的“老药”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罕见不良反应,今天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或许明天就被更新,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角色的变化,从被动性的学习转为主动性的学习。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通过终生学习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学习是实现终生学习的有效方式。

2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获得自主学习的推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内在动机与自主学习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内在动机能促进自主学习并给予自主学习行为某种旷日持久的鼓舞,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自主学习能给学习者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2.1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热情我校历届护理专业的学生均反映药物学难学,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兴趣的培养。这与药物学的课程特点有很大的关系。药物学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学生仅有一些基础医学知识而缺乏对疾病的了解。此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健康,所患疾病的种类有限,生活用药经验很少,一定程度上缺乏探究用药护理知识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注重教学内容的通俗易懂,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举例,突出药物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善于找到学生兴趣点、共鸣点。例如,绝大多数学生有过感冒的经历和用药经验,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的病毒性感染,需要多睡觉,因为人在睡眠时机体抵抗力提高,有利于康复,另一方面感冒时没有必要立即服用抗生素,纠正认识上的误区,从实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景,例如围绕“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设疑,启发学生分析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和表现,讨论使用有效的解救药物;通过学生对“患者”的访谈来学习一些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药物治疗,发现用药误区;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检索相关医药知识,制作课件参与课堂学习过程,扩展探索的空间;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典型事故分析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激发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结合学生向往走向工作岗位的心理,教师应充分利用护理专业教学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媒体报道的医疗事故和往届学生在实习时出现的差错,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医疗事故的发生与缺乏责任心、对用药护理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知识陈旧等诸多因素有关。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医疗事故离他们很近,在工作中仅有热情和责任感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仅靠在学校获取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体会到终生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在学习药物学的过程中,经常向教师咨询一些学生本人或其家人的用药问题这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家庭用药调查,指导学生对家庭成员所患疾病及其用药进行深入分析,继而对家人进行用药指导、纠正用药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3教给学生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药物学的学习仅凭兴趣是不够的,在一学期内学生要接触很多药物,记住许多陌生的药名,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如果学不得法往往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内容,指导学生采用适当学习方法,并通过学生的实践,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学习方法。

针对药物学知识点“散”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通过比较认识药物作用的特点。例如,组织学生横向比较抗微生物药、甾体类抗炎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类药物,使学生对三类“消炎药”的作用环节、用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采取分析推理的方法,根据药物作用,分析、推理药物可能的用途和不良反应,并将该法贯穿于药物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主动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非常容易记混,但学生如果能将阿托品与验光配镜时扩瞳的经历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理解阿托品的扩瞳作用和调节麻痹所致的视近物不清的问题。此外,可结合生活经验,如学生们知道“退烧”时会出汗,要多喝水,因而在学习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时,通过知识的迁移就很容易分析出使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退烧”时,应嘱咐患者多喝水,出汗多还要防止着凉。

4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促进自主高效学习

医学的迅猛发展,各种医学教育资源和科学研究信息大量增加,有了良好的信息意识才能有自主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然而,对我校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获取医学知识的途径:完全通过课堂学习的占73%;遇到医学问题时,36%的学生首先问老师,45%的学生先问同学,17%的学生首先利用网络来解决,2%的学生不予解决。这种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因而在药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搜集、获取和辨别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医学信息的关注度。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国家统编教材,教师如果只是生硬地执行和使用,是无法适应学生自主创新型学习需要的,不能适应生活与教育的结合,不利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善于打破教材结构。例如,以抗感冒药为专题的讨论课,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常用的抗感冒药,针对常见的四种组分,分析各成分的作用、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问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网络获取知识的便捷,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也体会到团结协作带来的乐趣。

5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监控学习过程、定期进行评估是成功推行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侧重对学生纸笔测验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实践及能力的考察。评价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更是无法施展。学生的对策就是死记硬背,而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估等方法,将平时成绩的打分权交给学生一部分(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的患者用药调查报告、相关医药信息的收集、整理等教学活动),这种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在鼓励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评价的内容应该主要放在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应该是全面、动态、多样的,应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而不能把是否得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惟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都在不需要教。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固然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教师能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平等民主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能让学生进入自己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的境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新晨: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Oxford:PergamonPress,1981.3.

自主学习篇(7)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也是初步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新时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

策略。

一、创设合适教学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数学课堂学习的基础,而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其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收获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为小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将其带入学习的情境与氛围中。由于小学生对童话故事充满了极强的好奇心,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境中,从而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加法”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蓝皮鼠和大脸猫去参加一个有奖抢答的活动,奖品是席梦思床垫,他们都很想要。比赛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两人一组。比赛的题目主要就是数学题的计算,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几道数学题,让学生也跟着蓝皮鼠与大脸猫一起思考解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创建新型数学课堂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并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新型数学课堂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与表扬是他们前进的无限动力。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时时地鼓励学生。小数部分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要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讲解,比如学生因为写错了小数点而导致计算错误,那么教师就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像是讲一个趣味性的小故事或是将小数点比喻成蝌蚪等,通过这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粗心的毛病。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新颖有效的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由于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础。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项目之一,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游戏来组织抽奖活动,学生可以设计实物奖励或者节目表演等,也可以选择某些惩罚方式来进行游戏,由于游戏的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个学生的选择也都具有随机性,在期待与等待结果中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数学的奥妙,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神奇,从而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与信心,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生活融入数学教学

数学与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小学数学,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的运算可以让小学生独自去买自己所需的用品;认识钟表的学习可以让小学生看懂时钟,懂得珍惜时间;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可以让小学生理解不同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例如,我在教学了“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节内容后,就让学生亲自设计生活中某些物品的包装图案,有的学生设计墨水盒,有的学生设计牛奶盒,还有的学生设计出了教材的封面,他们不仅将立体图形完美地展示了出来,还充分发挥想象,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包装图案,使得学生的作品充满了趣味性。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立体图形的几个面有了清楚而深刻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采取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愉悦而浓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促使小学生得到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21-02

一、引言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我国的教育者意见并不统一。有人认为积极、主动和自觉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有人把独立性作为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但是这样的说法都不全面,自主学习其实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国内外教育学者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美国学者Zimmerman在20世纪90年代综合了各学派的观点,将自主学习理论推向了新高度。他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的动机、方法、时间、行为表现、物质环境和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做了解释。他提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并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美国密执安大学Pintrich教授也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较为类似的定义,强调了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的作用。我国学者庞维国则认为:自主学习又可以称作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在不同的领域,自主学习都有不同的针对性。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则被看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的实质

对于自主学习的实质,不同理论学派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Zimmerman教授指出,不同的研究之所以在自主学习的界定问题上存在分歧,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往往只关注学习的一两个方面。例如:如对于学习的动机问题,现象学者从自我概念中寻求答案;归因理论者则关注归因倾向对于如何学习问题;元认知理论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策略;维果斯基学派则强调自我言语的定向作用。在获得学习结果的问题上,意志理论强调意志控制的作用;而元认知理论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在学习环境问题上,建构主义者关注的是学生对支持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而社会认知理论则强调榜样模仿和寻求他人帮助的重要性。因此要让不同学派在自主学习的本质问题上形成统一的意见,是极为困难的。为了使人们更为准确、直观地把握自主学习的含义,Zimmerman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了深入说明,包含有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和与谁一起学。其中每一问题都有相应的心理维度、任务条件及其实质和过程。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应该依据任务条件。如果学生在任务条件的六个方面均能由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不能由自己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无所谓自主。Zimmerman进一步指出,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完全自主的学习和完全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多数学习介于这两极之间。

三、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和模式

我国学者庞维国提出,自主学习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心理要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应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持信息加工观点的Winne和Butler提出了一个较为详尽的自主学习模型,以此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他们认为自主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时,首先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信念对任务特征和要求进行解释。学生一旦完成对学习任务的解释,接下来就要设置学习目标,学生所选择的目标在形成和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居核心地位,因为学生要根据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方向、判断学习的进展情况、选择和调整学习过程和策略。学习目标确定之后,自主学习的学生就要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所选择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两种,即认知策略和意志策略。最后,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生成学习结果。

四、教学策略和自主学习

1.学习策略教学与自主教学。学习策略教学(learning strategy instruction)的概念是19世纪40年代后期才被学者们使用的。它指教师系统地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学者认为认知策略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元认知策略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资源管理策略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保障。

2.自主学习教学的理论构想。自主学习的教学应该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要素、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部分,在教学目标直接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中又体现着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而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使其不断修正和完善。

主学习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正在被广泛地关注着,但是有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多数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Zimmerman B J,Bandura A.Impact of self- regulatory influences on writing course attainment [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4,31:854-862.

[2]Pintrich P R.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 self- regulatedlearning A].In:Boekaerts M,Pintrich P R,Zeidener M.Handbook of Self- regulation [M].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2000:425-501.

[3]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4]庞维国.现代心理学的自主学习观[J].山东教育科研,2000,(7):54-59.

[5]杨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理论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24):72-78.

[6]周炎根,桑青松.学习策略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6,(1).

[7]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4(8):12-16.

自主学习篇(9)

在教育效率问题上,教育工作者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学什么”和“怎么学”作为教育的基本问题,成为学者和一线教师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学习目标、教学步骤、学习方法、课堂模式、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等的探索和运用在学校风生水起,由此产生的高效课堂被一线教师奉为“宝贝”,对高效课堂的演绎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而高效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其最主要要素是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没有学生高效率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就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综合各种自主学习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自主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就是说自主学习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广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据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自身学习欲望、学习习惯、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决定自主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这种自主学习,因为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安排是自己决定的,课本及老师的学习提示只不过是他自主学习的参考,学什么、怎么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这样的学习会更积极主动,学习的收获也会更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也会更加自由和贴近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也就有效、高效,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容易达成。

自主学习的另一种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内容、有规定的时间,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在某些程度上是处在一种相对封闭、单调、僵化的学习环境中,按照某一固定模式进行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发散思维欠佳的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依赖于教师设定的特定的问题情境,产生依赖心理,缺少启发,离开这一情境,学生则无从下手,这样的学习效率不高,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另一种是发散思维非常好的学生,会据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掌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方式,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学什么、怎么学的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任务更容易完成。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要强调对于人的健康、知识、技能、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教师追求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完善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促使学生自由生长,当然这种自由生长需要必要的指导和调控。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行为现状,理性对待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比较好的学生,由于平时坚持阅读、思考、写作和实践性反思,他的自主学习方式会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他会根据自己以往的自主学习经验,学习和思考文本所提供的的信息,内化为知识储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和促进学生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靠近并生发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自由生长,使学生在积累文本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等能力得到激发和锻炼、提升和完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创设当前学习的情境,积极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指导学生自学文本,自由探索,自由发展,自己思考和归纳文本信息,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引入同伴互助,小组探讨,自由发挥,使学生在自己认可的情景下,主观能动地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层次、递进式地适当预设学习目标,做到收放自如、有的放矢。假以时日,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式、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有效,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加高效。

自主学习篇(10)

现今,我们适逢美术课程改革时期,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以提高自己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目标,积极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学生一种高质量的学习,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目标,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情感的投入和内在动力的支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简而言之,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作教育的对象,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每一位教师应了解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的心灵进行沟通,且发自内心的爱护学生。

首先,教师应将“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并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体人格。

第二,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并在美术学习活动中,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的文化互动,实现自身的发展。

第三,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人是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的美术教师应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美术活动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

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首先,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自主学习则不然,它强调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其次,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再次,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不同,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求得最佳效果。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应变能力。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理解与寻求,因此,学生就能够在自我指导中,获得具有独立和自制力的学习。

当然指导者的角色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学生的总导演(幕后导演)或参与者(与学生交朋友),教师角色已不再是那种“一言堂”的“传道者”了。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方向,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课程这个载体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迅速提高了学生全面的能力和素养。1

中小学的美术课,尤其是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雕塑、篆刻等,都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情感、兴趣,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安排恰当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所具备的个人意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案例:

某小学教师认为所谓美术自主教育,就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清醒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控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的自我发展。美术自主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把握美术自主发展思想的实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美术自主发展的核心是“自主”,“自主”是与“他主”相对的。美术教学的

目的是促进发展,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导师。导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

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

(2)学生主体的自主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始终。经历了“为什么”――“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应该怎样学”――“学得怎么样”――“怎样学的”――“怎样学会更好”的过程。

(3)学生的美术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美术实践活动实现的。其美术活动具体表现为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控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等教学环节。离开了这些具体环节,自主发展就没有了凭借。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美术需要,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习惯,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锻炼悟性,培养反思功力和监控调整的能力,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富有灵性和独创精神。

(4)美术自主发展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必将要成主讲而不是真正的主导。

(5)评价美术自主发展的效果,既要看学生的学,也要看教师的导。学的方面,要看学得是否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清醒自觉(心理状态) 、科学高效(方法、成效)。其中,科学高效一是科学得法,不是乱自主;二是效率高收益大,不是盲目尝试、低效探索。导的方面,要看导得是否及时、得力、得法。

(6)美术自主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其中既包括美术学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习惯,也包括美术之外的种种因素,如不迷信、不盲从、自主自立,自己掌握自己发展命运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等。这种意识、能力与习惯的最高体现,便是独立思考判断、自主规划选择、敢于创新又善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独创精神。

自主学习篇(11)

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我们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心理。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小学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这篇课文中,我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今天我们要去感受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亡羊补牢。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亡”什么意思?“牢”指什么?)接着学生看图观察思考,不用老师提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并提出疑问。学生对《亡羊补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情景中。

另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我再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为了让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索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再则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景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

下面我以《妈妈的账单》为例,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生表演):小彼得和他妈妈的对话,同时加上旁白,在表演中他们演绎着真善美。小朋友们也来分组表演,可以在他们玩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这样,无需教师多分析,很自然地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 教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如何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如我在教学《珍珠泉》时,就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让同学们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阅读后的感受说给老师同学听。长此以往,学生得到了反复的训练,在以后的阅读中就会自觉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的体会,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如,《燕子专列》,由于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所以我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和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2. 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