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气硕士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6:02

电气硕士论文

电气硕士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11―0052―05

引言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逐年递增。截至去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已超过100万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以下称“清华大学电机系”)目前有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643人,已经超过该系在校本科生的规模。研究生的培养成为本系教学的重点。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的目标,清华大学电机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缩小与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差距。本文着重介绍清华大学电机系在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注重实践培养和严格规范学位评审等环节所进行的改革尝试,以及这些改革措施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的积极效果,和对促进学生就业于能源电力企业和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发挥的推动作用。

一 根据就业去向确定研究生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2006年-2010年问,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就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不含工程硕士生)人数分别是226人和397人。图1和图2分别据此统计了研究生的就业去向。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知,能源/电力企业和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已经成为近70%的研究生就业时的首选,“进入主流行业、发挥大才干”已成为大多数研究生首选的就业取向。

反过来,为了适应这种择业的需求,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中如何把握其技能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205名毕业研究生的调研和对国家电网总公司、南方电网总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省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发电公司、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输配电装备制造企业、电力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10余家用人单位的访问,对包括学科认识、毕业生工作状况、行业用人需求、毕业生知识和技能需求在内的共9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1 基本功扎实是在后续事业中取得成功的基石,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2 加强专业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当成为研究生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3 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智商+情商”兼修,即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施等各项专业技能,也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

结合这些调研分析结果,本系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拟定从课程建设、学术交流、学位评审过程管理三个环节来加强专业教育,综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并在规范化的学位评审制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

二 不断完善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建设

1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清华大学电机系多年来始终坚持研究生课程的改革,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研究型教学、鼓励双语或纯英语教学、促进高水平研究生教材编写等角度开展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多突出性成果。先后有“现代电力电子学”、“高等电力网络分析”、“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电子与电机集成系统”4门课程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称号。“高等电力网络分析研究生学位课重基础研究型教学方法”项目荣获2008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电力电子与电机集成系统,研究生双语专业课程建设项目荣获2010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完善研究生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包括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完善,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清华大学电机系不断增加研究生课程的深度与探索性实践,优化课程内容设置,适当删减部分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课程。我们认为所学课程应为研究生在工程实践与先进理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不仅要使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正确地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同时还需拓宽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近几年来我们逐步完善了一批研究生课程,新增开设了“磁性物理与电磁检测”、“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磁测量原理与技术”、“现代电力系统优化新进展”(深圳研究院)课程。已通过批准开设“电能质量”、“现代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复杂性与大电网安全技术”等课程,优化调整了“现代能量管理系统”、“电气设备可靠性工程”、“电力系统广域监测与控制”、“电力系统理论与分析”等课程的内容。这些课程由于一方面介绍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另一方面也满足当前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受到学生的欢迎。

3 聘请海外学者短期讲学

为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借鉴其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开展“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资助计划”,先后聘请一些国外的著名教授、学者来校进行短期讲学。共有100余名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选修了海外学者讲授的课程。表1列举了近年来聘请的国外知名大学来本校进行短期讲学的课程内容。

三 加强学术交流,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1 选派研究生参加国际联合培养与短期访学

为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加强研究生的国际化联合培养力度,清华大学电机系选派部分优秀学生赴国外一流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短期访学交流,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2007年至今清华大学电机系已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26人次,前往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2010年和2011年共选派9名博士生进行短期访学交流。表2为清华大学电机系近5年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情况。

清华大学电机系选派的学生在国外著名大学学习交流,师从著名教授,学习到国际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博士生何同学在“IET Generation,Transmission&Distribution”、袁同学在“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林同学更是在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章的基础上,还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博士研究学术新人奖”。

2 建立专项基金资助制度,加强研究生国际交流

为支持博士生出国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促进博士生与国际同行学者直接交流沟通,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学科研究进展和动态,提高学术水平,清华大学电机系依托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专项基金,

资助博士研究生参加在其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影响大的国际会议,鼓励研究生出成果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专项基金自2009年6月设立至今,已实施资助40名博士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受资助的博士生覆盖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新技术所有二级学科和深圳研究生院能源与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资助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受资助的学生既开拓了国际视野,又促进了其创新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培养。如博士生罗同学将与会报告内容完善并在“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期刊上发表文章。之后,该博士生又以此内容为基础进行扩展,并申请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 改善研究生学术交流氛围

要想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活跃的学术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创新的思想需要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孕育。清华大学电机系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创新的氛围。

电机系成立“研究生学术交流中心”,通过组织调研,及时了解研究生所需,定期整理汇总各类学术活动信息。促进二级学科间的学术活动信息共享,以及相近研究方向的深层次学术探讨,使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得到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

2007年底创办《学术前沿导读》电子刊物(以下简称《导读》),该刊目前已出版10期。《导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1)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2)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情况:(3)相关专业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4)科学研究方法与科研研究经验等。《导读》主要归纳总结国内外电气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思路;及时准确、分门别类地归档记录系内教师、研究生已有的与最新的学术方向与研究成果,并定期。《导读》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它很好的起到导引作用,通过对学术资源的整合,将初涉学术科研生涯的研究生导引到更广阔的资源、获得更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最前沿的学术环境中。

4 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

良好的师生交流是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同时也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博士生论坛是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非常重要的平台。清华大学电机系利用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安排博士生导师会议在博士生论坛期间召开,既使老师们参加了博士生导师专题讨论会,同时也保障了更多的博士生导师参加博士生论坛并对博士生的学术报告进行点评,为全系师生间进行学术交流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博士生论坛每年组织一次,每次有120名左右研究生参加论坛。博士生导师专题讨论会自2007年开始举办,每次都有10余位至20位博士生导师参加。

以“聚焦行业热点,关注学术进展;着眼学科交融,开阔思想视野;感受学者风范,品味学术人生”为宗旨,清华大学电机系于2004年推出“行家行话”学术活动品牌。该活动每学期举办一至两次,现已经成功举办23期。每期的嘉宾均是电力行业内的著名专家或业界精英,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院士、大型电力企业技术专家等。

清华大学电机系为加强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学术探讨,积极组织召开访学报告会,安排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名校归国的访问学者、公派出国生、短期访学生,向全系师生介绍他们在国外一流大学的访学经历。访学报告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 依托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加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

从2009年起,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个新的培养类型。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形式之一,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而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是我国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对于这种新的类型,如何制定好培养方案,特别是如何突出“应用型”特色,值得各个学科深入思考。

清华大学有关学科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积极发展具有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清华大学电机系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我们认为,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达成此目的,需要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体验和实践。清华大学电机系注重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专业实践或合作培养基地,推进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实现“人才强国、人才强校、人才强企”战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系统性、学科交叉性及知识前沿性和企业在重大工程项目平台和高水平工程实践方面的优势,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密切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的结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清华大学电机系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了研究生工作站合作协议。清华大学电机系每年将选拔一批以专业型硕士生为主的研究生,赴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行合作研究,研究专业包括: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直流输电技术、电力系统仿真、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智能电网等。工作站的建立是对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实践培养的很好保障,必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五 规范学位评审制度,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1 严格规范学位论文预审查制度

2006年开始,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实行《电机系工程硕士论文预审核实施办法》。该办法的实施,为清华大学电机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两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该办法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并进行修订,从而完善了工程硕士论文预审核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提高。

2009年,从工程硕士开始,清华大学电机系率先对学位论文进行重复度审查。经过对最近两年答辩的近40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的重复度审查,结果表明该项审查对电机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提高起到显著作用。

2 严格规范学位论文送审评阅、答辩过程

自2006年年底起,清华大学硕士答辩改为集中答辩,给答辩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论文评阅人的聘请、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答辩硕士生和导师及答辩秘书对时间节点的把握、答辩工作的组织安排、导师和答辩硕士生对答辩后收尾工作的认识等都存在一定问题。清华大学电机系高度重视硕士生答辩工作的严格把关, “电气工程”学位分委员会2010年9月专门讨论,通过并实施《电机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对硕士答辩的相关工作提出了规范要求。

2011年4月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编写《电机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秘书工作提示》和《电机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工作提示》,专门组织召开硕士研究生答辩动员会,要求全系预计答辩的工学硕士生、全日制工程硕士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答辩秘书以及全系各所主管研究生工作副所长参加会议。通过动员会,对硕士研究生答辩的全过程、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进行全面介绍,明确提出系级论文预审查、论文送审评阅、论文答辩各环节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结合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即将进行毕业答辩的实际情况,对答辩各个阶段中主管副所长、答辩秘书和答辩硕士生等相关人员的各项工作及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对硕士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进行讲解,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不但内容要保证质量,同时也要重视论文的写作格式规范。答辩动员会效果良好,今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比以往有所下降。

电气硕士论文篇(2)

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工业4.0、“互联网+”时代之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就迫切地需要大量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我国前期的研究生教育主要为学术型,专业型硕士教育起步只有短短数年,发展相对缓慢,这就在一部分人心中形成了专业型硕士教育是低层次的、含金量不高的硕士类型。受这种思想氛围影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都不愿意报考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因此,必须切实地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结构性调整。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组织管理等工作。因此,在构建培养体系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特别强调培养体系的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培养体系,在行之有效的体系下进行系统训练学习,才能使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优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需要从理论式课程教学模式,向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教育培养方案应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导向,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积极邀请从事电力行业的人员或企业导师参加。同时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做到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规律,把理论知识真正融合到学生的实训中。以优良的培养方案,努力营造应用型人才成长环境。陕西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课程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侧重工程设计、行业需求、一线实践。在研究生选修课的设置上,课程类型更加丰富、灵活,根据3个培养方向的不同及行业发展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目的地选择专业课程。在遴选硕士生导师上,除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主要选择承担过电力行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环节以互动式、提问式为主,教师把工程实际项目引入课堂,通过大家的探讨、交流和思考,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工程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手段,建设网络课程

教学手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目前“互联网+”、远程资源教学平台等技术为我们更新教学手段提供了便利。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受到了普遍关注,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教学方式之一。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又可以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陕西理工大学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电气工程硕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将部分课程的课件放在学院的网页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设有网上答疑系统,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虚拟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软件、三维变电站视图等进行虚拟理论教学,模拟各种电气工程类型现场、系统运行模式、仿真各类参数等,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四、强化校企合作,落实“双导师”制度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是以应用型、实践型为目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工程一线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努力地推进“双导师”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工程现场经验的不足,还可以有效地发挥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工程阅历。“双导师”制度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两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可以很好地实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目前陕西理工大学为了提高整个专业型硕士导师的实践能力,本着“自身培养、校外聘请”的思路,制定了系列的激励政策和聘任办法。学校现有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在晋升更高职级时,必须具备企业实践半年以上的经历方可申报。这就给具备了深厚理论知识,而工程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提供了工程实践平台,同时校内在遴选硕士生导师时,要求这些教师必须具备承担或从事过电力系统横向课题研究。同时也在国家电网公司、电气设备制造等单位聘请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担任校外(企业)导师,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五、夯实科研平台,强化硬件设施

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最终目的,良好的科研平台环境及实训装置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有效手段。要培养适应该专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就必须拥有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而受制于该专业的特点及运行性质,大部分高校现有的电气工程实验设备是以模拟仿真设备为主,不具备工业实际现场场景,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的。因此,科学、有效地建设科研基础平台,切实、积极地推进实验硬件设施是直接关系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陕西理工大学在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方面起步较晚,实验室前期建设投入不够,目前在充分利用电力系统退役设备的基础上,已建成了电气设备实训室,通过对这些设备的解体,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电气设备的构造。近几年,国家对西部非重点院校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改善这些地方高校的实验室条件,电气学院借此机会主要建成了新能源发电技术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针对目前国家电网推进的智能电网建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组建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等。这些实验条件的改善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硕士人才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为了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素质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我国目前人才发展的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优化培养方案是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双导师”制度,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注重科研平台建设,只有不断强化实验室建设,才能为培养合格的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闫群民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同谦,丁亚红,李雅莉.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教),2012,(2).

[2]韩建萍.应用型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定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3]英爽,康君,甄良,等.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1).

电气硕士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085-02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1985年开始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侧重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了工程科学型人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第一线越来越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99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开始培养工程建设型管理人才。

在工程硕士发展初具规模的前提下,2009年,教育部规定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设置的专业学位,均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改变了工程硕士培养只注重学术实践的单一模式,培养注重学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型人才,这也是适应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人才的需要。

二、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主要集中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和集成电路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与之相应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支柱,作为信息社会支撑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集成电路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封装、材料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信息产业基础和高新产业核心的集成电路工程必须以理论为支撑,同时在实践上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三、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多年来,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了大批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基础应用性技术人才,但具有工程研究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本文探讨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力图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团队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研究人才。

(一)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工程研究人才能力分析

为实现培养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工程研究人才的目标,高校应当把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图1。

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包括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

基础实践可以是师资交流、现场参观、区域论坛、管理沙龙、拓展训练等,主要使学生对工程概念加强理解并切身体会,实现对工程基础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总体认识,为专业实跋打下基础。

专业实践包括电工电子实践、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电子产品检测与维护、电子产品整机组装、电子综合实践等,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将所学用于具体工程实践中,同时针对工程需要有目的、有方向、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技术研究能力方面,包括课程教学和导师指导。

课程教学包括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的知识。

导师指导包括校内导师指导和校外导师指导。校内导师指导侧重理论和方法。校外导师指导侧重于实践和应用。

团队创新能力方面,包括创新训练和创新设计。

创新训练主要是通过创新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

创新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创新设计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来源于生产实际和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独创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基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要求和自身实际,探索了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如图2。

1.工程中心提供工程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省部级基地近距离元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针对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组网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立足于华南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面向全国通信信息产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工程中心联结了校外诸多实习基地,工程硕士可以在实习基地获得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工程实践成果可以通过工程中心得到转化。

2.重大项目提供工程研究平台,提高学生技术研究能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室,拥有省部级基地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学院每年新申请项目六十多项,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可以在学院重大项目下开展子课程研究,将所学用于研究当中,提高研究能力。

3.重点团队提供工程培训平台,提高学生团队创新能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模拟电路与系统教研组、数字电路与系统教研组、通信与广播电视教研组、通信与信息处理教研组、物理光电子教研组、微电子教研组等;拥有无线电与自动控制研究所、数字音视频技术研究所、功率电子研究所、生物电子研究所、光电子研究所、网络通信研究所、图像处理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所、工业电子与精密仪器研究所、射频与无线技术研究所、微型遥控飞行中继与遥感探测技术研究所、电路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无线传感网络研究所。

电子与信息学院还拥有部级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三个学院共建),培训科目包含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电工学、电路、电子与数字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通信原理、数字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多媒体通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科技文献检索、可视化编程技术、数据结构、数字电视、通信加密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号与系统实验、通信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与系统、高级算法语言、过程控制工程、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Maflab控制系统CAD、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与PLG、计算机控制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实验等。

电气硕士论文篇(4)

工程硕士是在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1984~1989年试点、1989~1997年推广、1997年以后独立快速发展三个阶段。1998年12月,国家成立了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与指导。2009年,国家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共有241家,工程领域达到40个,招生人数累计50余万人,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达到20余万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涵盖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学位类型。从现有培养单位层次情况来看,如图1所示:全国241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中985高校有39所(含中科院研究生院),211高校49所(除985高校,211高校中无培养资格的26所高校主要是师范类、医学类、外语类、民族类、政法类、财经类、农业类、音乐类院校)。老本科院校153所,新建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0所。老本科院校占工程硕士培养单位64%,占多数。而新建本科①和民办院校则无一席之地。一般来说,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层次还可以细分为985高校(39所)、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②(32所)、研究生院高校(72所)、211高校(113所,同校分校除外)、老本科、新建本科、民办高校等七个层次。新建本科院校和民办院校欲申报成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1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层次分布情况(数据来源:根据2010年全国241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资料查证)从现有培养单位工程领域数量分布情况来看,如图2所示:在241家培养单位中,授权工程领域在1~5个的有26%,6~10个的有26%,11~15个的有23%,16~20个的有14%,大于20个的有11%,其数量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梯形结构。由此可以反映出,一方面,全国现有40个工程领域,各层次各类别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理论上仍有很大的领域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现有培养单位培养规模仍未饱和。另一方面,具有10个及以下工程领域的单位仍占多数,说明工程硕士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从上海现有培养单位情况来看,如下表1所示:上海共有11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获得授权,其中有985高校4所,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1所,研究生院高校5所,211高校7所,老本科院校4所。从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全国分布来看,上海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数量明显落后于北京(25家)、江苏(19家)、辽宁(16家)、陕西(16家)、四川(14家)、山东(11家)。从1997年开始到2004年,上海工程硕士培养领域从14个持续增长到32个。2004年至2010年工程领域增长缓慢,近5年来一直维持在35个。在全国40个工程领域中,上海在兵器工程、航空工程、矿业工程、林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中未获得授权。上海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年度授权工程领域数量在2004年之前增长较为快,之后趋于缓慢。究其原因,在于上海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获权年份大部分(7个)集中在2000年之前,在规模发展上形成了相对饱和状态,而2001年之后获权单位只有4家。图3上海各培养单位工程领域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同图2。从上海工程领域分布情况来看,如表2所示:开设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培养单位有11家,电子与通信工程、物流工程、工业设计、交通运输工程等授权培养单位数依次递减。从企业共建院校情况来看,如表3所示:全国241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中共有11所为企业共建院校,其中211高校只有1所为华北电力大学,1所为新建本科,其余均为老本科院校,而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企业所属院校只有1家,即为上海电机学院。

二、企业所属院校培养工程硕士竞争力分析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企业所属的新建本科院校,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③2011年10月,上海电机学院获权“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成为上海首个新升本科高校获权培养工程硕士试点单位,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企业共建院校培养工程硕士单位。本文将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应用SWOT分析方法,根据学校既定的内部条件,找出学校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分析学校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从而对学校的工程硕士发展提出思路。如表4所示:从学校内部优势方面来看,学校与上海电气集团存在隶属关系,可以从集团层面推进,有利于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形成企业和学校之间相互支持、各取所需、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学校定位于建设具有技术本科内涵实质和产业大学属性特征的教学型特色高等院校。技术应用性办学方向明确。学校升本后一直依托上海电气集团及其下属各企业,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这些教师的成长为工程硕士“双师型”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学校内部劣势方面来看,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远远低于985、211高校和老本科院校,综合排名位于500名左右。无论是专业数、学科数、学科水平、科研实力、知名度、生源质量等与老本科院校相比均处于劣势地位。从学校外部机会来看,2009年10月国家颁布政策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是工程硕士转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标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指出将“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学校外部威胁来看,我国从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的试点,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远未成熟,其内在规律尚需探索,其选拔方式、培养模式、规章制度也有待于不断研究精进。社会认可度方面也远不如全日制工学硕士。

三、企业所属院校培养工程硕士发展思考

1.定位:选择细分市场及目标顾客群(1)选择细分市场及目标顾客群,依托共建企业拓展生源。学校应利用与企业密切联系的优势错位发展,选择自己特有的细分市场及目标顾客群。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本校生源;二是针对在职工程硕士的共建企业内部生源。学校定位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能力,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2)集中优势学科力量发展少量领域,定准位,定好位。新升本科高校普遍存在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发展空间的诉求。学校应集中优势学科力量发展少量工程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根据中长期规划,学校将重点聚焦于火电、核电、风电等能源装备的关键技术。机械工程(大型装备方向)电气工程(清洁能源方向)、控制工程(电站设备方向)应成为学校优先发展的工程硕士领域。

电气硕士论文篇(5)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博士学位论文显示,编号“TP242.2”的王洪瑞博士论文《液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第七章的绝大部分内容与编号“TP273”的吴健珍硕士学位论文《6-DOF并联机器人非线性鲁棒自适应控制》第三四章相关内容高度相似。

据记者统计,王洪瑞博士论文正文共123页,第七章共六节(第92-121页),版面字数约2.9万字,除了部分小标题、“7·1”节结尾一段约270字、“7·2”节约300字、“7·6”节小结约120字和结论约1000字没有在吴健珍论文中出现,该章超过90%的内容(约2.7万字)与吴健珍论文的第三四章相关部分基本相同,多数段落甚至一字不差,主要差异也仅在于“因此”、“我们”、“我们知道”等过渡性词语的有无。

此外,王洪瑞和吴健珍这两位燕山大学的毕业生对于导师的描述都极为相似。在论文致谢部分,两位作者都称他们的指导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富有创建(见)的学术思想”。在王洪瑞博士论文附录参考文献部分,列有数位燕山大学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但吴健珍的硕士学位论文并未出现。

电气硕士论文篇(6)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重庆交通学院2004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电气硕士论文篇(7)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考博英语通用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所)始建于1970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的研究所。1999年进入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06年进入创新三期,并被评估确定为科学院A类(优秀)研究所。2011年8月成为中科院“创新2020”整体择优支持研究所。光电所具有光、机、电和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技术综合优势,集高技术研究、应用与开发为一体。光电所主要研究领域及学科方向包括:光电跟踪测量、光束控制、自适应光学、天文目标光电观测与识别、先进光学制造、航空航天光电设备、微纳光学及微电子光学、生物医学光学等。

光电所现有在职职工1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次,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重大项目专家10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6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20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5人,高级科技人员400余人。

光电所建有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束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等9个创新研究室,以及中科院成都几何量及光电精密机械测试实验室;还建有精密机械制造、先进光学研制、轻量化光学与新材料、光学工程总体集成、质量检测等5个研制中心以及制造保障、科技信息与情报等2个技术保障中心。

光电所从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3个博士培养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光电所承担有大量国家攻关任务、国家973和863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与重点研究项目、国家部委预研及重大工程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及横向技术开发项目,研究水平居国内或国际先进,可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大量科技前沿课题和充足的经费及良好的学习、实验与生活条件。累计为各行各业输送了1500余名专业人才。

研究所地处四川省会成都市“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电科技园区”内,占地750余亩,所内环境幽静、翠竹葱茏、空气清新。所内研究生公寓生活配套设施完善,配有空调、彩电、冰箱、微波炉、淋浴器、燃气灶等生活常用家电。所区内文化体育设施完备,体育设施完备,足球场、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健身房、游泳池等场馆设施齐全,为就读学生提供了优雅、便捷的学习工作环境。

光电所2017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50人,其中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生7名(电子科技大学指标),与重庆大学联合培养生10名(中国科学院大学指标)。本年度博士实际招收人数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最终下达计划数为准。

一、报考条件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3.硕博连读考生需为我所非定向在读学术型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即2015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4.直博生:按照《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章程》执行。

二、报名时间及网址

网上报名前,请充分了解我所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与相关博士生导师做好交流沟通。我所各专业导师简介及联系方式,请查询:研究生部网站—导师风采。

网报时间:2016年12月12日-2017年1月12日。本次网报包括硕博连读转博考生和普通招考考生

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硕转博”两种类别之一进入相应的报名系统中,进行考生注册。

三、提交报考材料

考生(普通招考和硕转博)须于2017年1月30日前将以下报考材料邮寄或送交至光电所研究生部(邮寄的以邮戳为准,直接送交的以送交时间为准)。

1.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信息表打印件(本人签字);

(2)两名教授(或相当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书(附件1下载);

(3)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报考秋季入学博士的应届硕士生,在报名时可先提交硕士生学生证复印件,并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有效证件复印件(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护照、港澳台身份证);

(5)同一底片的一寸免冠照1张(背面写上名字);

(6)以下考生还须出示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报考证明,证明上必须写明同意报考类型是定向还是非定向,签署意见并盖章。

①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②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

③现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

2.“硕转博”考生应在提交以下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信息表打印件(本人签字);

(2)中科院光电所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及考核表(附件2下载)

四、普通招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均在本所内进行。

2.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申请免试)、英语(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和两门业务课(业务课考试科目见《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附件3下载)),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政治理论课、英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业务课由我所命题,考纲查询:研究生部网站-招生-报考指南。

3. 秋季入学招生考试: 外国语:2017年3月11日上午8:30-11:30;专业课一:3月11日下午2:00-5:00;专业课二:3月12日上午8:30-11:30。

4.复试的时间在初试成绩公布后,预计在2017年4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内容和方式按照我所《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博士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实施细则》(后续)。

五、收费及待遇

根据教育部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相关规定,国家计划内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生,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生,按学年收取。

在学期间,光电所为研究生提供了高额奖助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等待遇。光电所为在学研究生购买了成都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大病险和意外险等“三险”。

光电所在学研究生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奖助学金

研究生在学期间,硕士可享受奖助学金2000-3000元/月,博士:3000-5000元/月。另外还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和成都分院等各类冠名奖学金。

(二)研究生创新基金

为了鼓励研究生大胆创新,积极参加各种创新科技实践,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光电所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额度为10万—50万元不等。

本简章未尽事宜,请参见《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本简章如与上级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冲突,以上级管理部门相关规定为准。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四川双流西航港光电大道1号光电技术研究所 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610209

单位代码:14430(151)

研究生部微信公众号:ioeyjsb

电 话:(028)85100434

传 真:(028)85100438

联 系 人 朱 文

电气硕士论文篇(8)

一、“3.5+1.5”学制的特点

1.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

南大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被称为final year project(简称fyp)。电力系的教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正在进行的实际项目提出一系列题目供学生选择。题目的方向主要包括新能源及其发电、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和水资源及处理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相应的实验室。每个fyp通常由两个学生共同完成,为期一年。与中国高校进校需按照高考选择的专业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同,南大电子和电气工程学院所有的学生在前三年是不分专业的。到第四年才根据志愿分成电力、电子和信息三个宽泛的方向。每个大四学生在最后一年除完成fyp论文外还必须选择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完成学分。

本校学生在进入fyp之前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专业领域系统、深入的学习,专业基础普遍好于南大的学生。由于进入fyp的时间较晚,同时还有语言和学习环境适应的问题,本校的学生多选择仿真和分析类型的fyp。南大电力系的教授在每周都会和学生固定进行一次见面。他们会对学生在fyp中遇到的问题、课题进行的方向、英文报告的书写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指导。通过审阅这几年联合培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完成篇幅在40~50页的论文。他们的论文经过南大教授的修改后英语语法正确、论述清晰、理论推导严谨、仿真结果丰富而有说服力。同时,这些学生在30分钟的英文答辩中均能回答本校和南大教授的提问,取得良好的答辩成绩。

2.课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和很多英联邦国家一样,南大的硕士培养方案包括两种:一种是课程型硕士;一种是研究型硕士。“3.5+1.5”联合培养计划的学生修读的是课程型硕士,学制一年,毕业授予科学硕士学位。这些学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后和本校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需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30个学分,计4门必修课、5门选修课和1个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其中4门必修课包括:“电力电子变流器”、“现代电机拖动”、“可再生能源系统”、“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5门选修课需从“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过程控制”、“电磁兼容”、“高等数字信号处理”、“电能质量”、“电力系统建模和控制”中选取。课程设计包括文献综述、实验分析、理论推导和仿真。课程设计需向导师提交6000~8000字的报告并通过30分钟的答辩。

研究生的每门课程都有指定教材。这些教材通常是国外知名学者的论著。由于教材很贵,学生一般会从图书馆借阅。授课教授也会免费向学生提供包含重要知识点的授课讲义。南大所有的研究生课程对全日制和在职人员开放。考虑到在职人员白天需要工作,这些课程全都在晚上授课。授课时间是晚上的6:30到9:30,中间会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每门课程均为30学时。授课教授在讲授课程时会随堂提问,并布置作业。作业的形式包括计算题和仿真两种。比如在讲授“现代电机拖动”时不仅需要完成直流电机内、外环控制系统的书面设计,还必须用matlab/simulink搭出仿真模型,让授课教授检查仿真结果。

研究生课程的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和卷面考试,两者分别占20%和80%。卷面考试的时间为3个小时,其内容一般会围绕授课内容进行全面的考核。每份试卷通常有7道考题,学生可以从中选取6道进行作答。卷面考试成绩50分为及格。授课教授会根据总成绩和所有学生的相对成绩给学生打分。学生最后的成绩为a、b、c、d的形式。由于每门功课的卷面考试都比较难,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准备每门考试。对于课程硕士而言,每个学期平均5门功课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他们大多数时间用于阅读教材和完成作业,进行深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二、“3.5+1.5”培养方式的优缺点

“3.5+1.5”培养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培养了熟悉中英文双语环境下的电力工程师。学生在南大一年半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电力行业权威,聆听他们的讲座,阅读他们的著作、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作为取得最终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提供他们参加的至少30次讲座的纪录。这样的学习经历能为这些学生在将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很好的基础。事实上,8年来已经有数个学生通过这一联合培养渠道拿到了博士学位。他们的一些文章已经发表在顶级国际期刊上。

然而联合培养的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就业。学生在当地就业受到了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电力企业较少、雇工的政策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另外,新加坡本地的企业更看重的是第一学历。只有在英联邦取得本科学位的员工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联合培养的学生即便是取得博士学位或者入籍都无法和本土取得荣誉学位的本科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就业和发展的困难,很多学生选择回国就业。然而,国外为期一年半的学习并没有给这些学生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相比国内两年或两年半的硕士毕业生而言,联合培养计划出来的学生没有实际工程项目的经验,繁重的课程学习使他们缺乏理论到实际的锻炼机会。很多选择回国就业的学生不得不用第一学历参加应聘。

三、联合培养方式的改进措施

鉴于联合培养方式高额的投入和实际的产出并不成比例,有必要对这种方式进行改进。实际上,国内已经对这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广西和东盟高校在联合培养法律人才上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然而,电力工程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本上的知识必须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锻炼才能形成真正的技能。联合培养方式必须从学制和合作的方式上进行深入改革。

首先,可以改课程型硕士为研究型硕士。通过减少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际项目的锻炼。从前面学习课程的安排来看,课程涉及的面较广。而电力工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强调的是某一特定研究方向的深入研究。通过硕士论文的完成,学生才有更多机会能和导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从他们那里得到工程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系统训练。当然,研究型硕士的培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济的支持。

其次,需要重视学生未来的就业,在他们的培养计划中加入实习学分的要求。实际上“3.5+1.5”联合培养期间,学生有两三个月的假期。通过这个假期,学生可以联系当地电力企业进行短期的实习、培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而在制订联合培养计划时,南大应该为这些学生实习提供便利。

电气硕士论文篇(9)

    1.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

    南大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被称为Final Year Project(简称FYP)。电力系的教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正在进行的实际项目提出一系列题目供学生选择。题目的方向主要包括新能源及其发电、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和水资源及处理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相应的实验室。每个FYP通常由两个学生共同完成,为期一年。与中国高校进校需按照高考选择的专业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同,南大电子和电气工程学院所有的学生在前三年是不分专业的。到第四年才根据志愿分成电力、电子和信息三个宽泛的方向。每个大四学生在最后一年除完成FYP论文外还必须选择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完成学分。

    本校学生在进入FYP之前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专业领域系统、深入的学习,专业基础普遍好于南大的学生。由于进入FYP的时间较晚,同时还有语言和学习环境适应的问题,本校的学生多选择仿真和分析类型的FYP。南大电力系的教授在每周都会和学生固定进行一次见面。他们会对学生在FYP中遇到的问题、课题进行的方向、英文报告的书写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指导。通过审阅这几年联合培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完成篇幅在40~50页的论文。他们的论文经过南大教授的修改后英语语法正确、论述清晰、理论推导严谨、仿真结果丰富而有说服力。同时,这些学生在30分钟的英文答辩中均能回答本校和南大教授的提问,取得良好的答辩成绩。

    2.课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和很多英联邦国家一样,南大的硕士培养方案包括两种:一种是课程型硕士;一种是研究型硕士。“3.5+1.5”联合培养计划的学生修读的是课程型硕士,学制一年,毕业授予科学硕士学位。这些学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后和本校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需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30个学分,计4门必修课、5门选修课和1个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其中4门必修课包括:“电力电子变流器”、“现代电机拖动”、“可再生能源系统”、“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5门选修课需从“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过程控制”、“电磁兼容”、“高等数字信号处理”、“电能质量”、“电力系统建模和控制”中选取。课程设计包括文献综述、实验分析、理论推导和仿真。课程设计需向导师提交6000~8000字的报告并通过30分钟的答辩。

    研究生的每门课程都有指定教材。这些教材通常是国外知名学者的论着。由于教材很贵,学生一般会从图书馆借阅。授课教授也会免费向学生提供包含重要知识点的授课讲义。南大所有的研究生课程对全日制和在职人员开放。考虑到在职人员白天需要工作,这些课程全都在晚上授课。授课时间是晚上的6:30到9:30,中间会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每门课程均为30学时。授课教授在讲授课程时会随堂提问,并布置作业。作业的形式包括计算题和仿真两种。比如在讲授“现代电机拖动”时不仅需要完成直流电机内、外环控制系统的书面设计,还必须用MATLAB/SIMULINK搭出仿真模型,让授课教授检查仿真结果。

    研究生课程的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和卷面考试,两者分别占20%和80%。卷面考试的时间为3个小时,其内容一般会围绕授课内容进行全面的考核。每份试卷通常有7道考题,学生可以从中选取6道进行作答。卷面考试成绩50分为及格。授课教授会根据总成绩和所有学生的相对成绩给学生打分。学生最后的成绩为A、B、C、D的形式。由于每门功课的卷面考试都比较难,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准备每门考试。对于课程硕士而言,每个学期平均5门功课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他们大多数时间用于阅读教材和完成作业,进行深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二、“3.5+1.5”培养方式的优缺点

    “3.5+1.5”培养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培养了熟悉中英文双语环境下的电力工程师。学生在南大一年半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电力行业权威,聆听他们的讲座,阅读他们的着作、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作为取得最终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提供他们参加的至少30次讲座的纪录。这样的学习经历能为这些学生在将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很好的基础。事实上,8年来已经有数个学生通过这一联合培养渠道拿到了博士学位。他们的一些文章已经发表在顶级国际期刊上。

    然而联合培养的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就业。学生在当地就业受到了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电力企业较少、雇工的政策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另外,新加坡本地的企业更看重的是第一学历。只有在英联邦取得本科学位的员工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联合培养的学生即便是取得博士学位或者入籍都无法和本土取得荣誉学位的本科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就业和发展的困难,很多学生选择回国就业。然而,国外为期一年半的学习并没有给这些学生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相比国内两年或两年半的硕士毕业生而言,联合培养计划出来的学生没有实际工程项目的经验,繁重的课程学习使他们缺乏理论到实际的锻炼机会。很多选择回国就业的学生不得不用第一学历参加应聘。

    三、联合培养方式的改进措施

    鉴于联合培养方式高额的投入和实际的产出并不成比例,有必要对这种方式进行改进。实际上,国内已经对这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广西和东盟高校在联合培养法律人才上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然而,电力工程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本上的知识必须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锻炼才能形成真正的技能。联合培养方式必须从学制和合作的方式上进行深入改革。

    首先,可以改课程型硕士为研究型硕士。通过减少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际项目的锻炼。从前面学习课程的安排来看,课程涉及的面较广。而电力工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强调的是某一特定研究方向的深入研究。通过硕士论文的完成,学生才有更多机会能和导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从他们那里得到工程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系统训练。当然,研究型硕士的培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济的支持。

    其次,需要重视学生未来的就业,在他们的培养计划中加入实习学分的要求。实际上“3.5+1.5”联合培养期间,学生有两三个月的假期。通过这个假期,学生可以联系当地电力企业进行短期的实习、培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而在制订联合培养计划时,南大应该为这些学生实习提供便利。

电气硕士论文篇(10)

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1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分属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学校还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程硕士(涵盖17个工程领域)、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单独考试权,是全国第一批可接受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单位。有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水文学及水资源等5个二级学科)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并建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9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研究生院。

截至目前,我校已先后招收各类研究生16500余名,授予博士、硕士学位10000余名,在学研究生5000余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为实现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

电气硕士论文篇(11)

 

1综述

莱钢CCPP燃机系统采用高压焦炉煤气做燃料,焦炉煤气需要加压到2.9±0.2Mpa,因此采用了日本前川公司的压缩机,此类型的压缩机利用双螺杆的旋转啮合原理来压缩煤气并向压缩机内喷注润滑油。该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低压段入口压力约8.5Kpa,低压段出口压力为0.6Mpa,高压段出口即为额定压力。硕士论文,ABB。

该系统采用ABBDCS控制器,在控制中采用了多种控制模式,使系统完成设备控制和高精度的调节。该控制系统本着简洁、灵活、安全的目标进行程序设计,集参数监控、参数声光报警、历史趋势记录、生产操作、硬件状态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判断、与生产调度远程监控系统联网,实现生产调度综合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身,体现了系统的完整性。

2 DCS控制系统

2.1 系统组成及功能

该系统的DCS采用ABB生产的AC800F的冗余配置,以PM802F控制器为基础,通过标准的I/O卡件传送机组信息和发出控制指令,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安全性;系统工作时,一主一从,同步运行,相互冗余。一旦主控制器因故障而停止运行,从控制器马上变成主控制器继续工作。硕士论文,ABB。利用CBF8.1变成软件对I/O模件进行组态,实施程序编制,通过现场总线通讯控制现场设备的启停。运用梯形图(LD)和功能块(FBD)相结合的编程方式,实现现场设备的逻辑判断和控制,实现设备的连锁控制。具有模拟量处理、数字量处理、控制调节、趋势查询、监控功能块,开环控制、逻辑运算、数据转换等功能。控制器PM802F和I/O从站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通讯,控制器PM802F和上位机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硕士论文,ABB。DCS自控系统可根据人机界面的操作指令和现场监测器信号,完成整个压缩机系统的顺序控制和逻辑控制,并进行工艺过程以及设备状态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完成工艺过程数据分析以及设备和网络的诊断。硕士论文,ABB。硕士论文,ABB。

2.2系统控制逻辑

当燃气轮机用柴油启动后,开机信号会传递给压缩机控制系统,压缩机检查开机条件允许后,手动发出机组启动命令。当启动命令到来后,机组打开煤气入口切断阀,润滑油回流阀,启动润滑油泵,然后启动低段压缩机电机。低段压缩机启动的初始阶段,压缩机滑阀开始按照间隔脉冲的方式逐渐开到设定位置,随着出口压力的增高,回流调节阀开始对出口压力进行调节。当压缩机电机开始运行的时候,润滑油温也开始自动调节。当低段出口压力达到设定值、滑阀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开始达到高段允许启动条件时。

同样,打开高段入口阀门,启动润滑油泵,启动高段压缩机电机,同时调节润滑油温度、压缩机滑阀开度以及压缩机出口压力。在低段入口阀后、高段出口阀前还设置有一大回流管道,管道上设置有2个快速调节阀。燃机停机信号发出时,根据设定压力对压缩机出口压力进行调节,使尾端的2.9Mpa的焦炉煤气迅速降到设定点,从而避免长时间的高压焦炉煤气发生爆炸。整个逻辑的完成,完美的呈现了DCS的自动控制优势。

2.3 回路控制

该系统主要有高低段压缩机出口压力调节、高低段润滑温调节、高低段排气温度调节等6个回路。其中,润滑油温和排气温度的调节采用单回路PID控制,调节精度在1摄氏度之内。 对高低段压缩机出口压力调节共分为2种模式,独立运行模式和协调控制模式。

1、独立运行模式:当压缩机运行而燃气轮机没有投入运行连锁的时候,压缩机出口压力完全通过回流调节阀来直接调节,而压缩机滑阀通过开机阶段的自动脉冲触发打开到设定值即保持不动;

2、协调控制模式:当燃气轮机运行的时候,通过回流调节阀正常工作值判断,如果回流调节阀的输出小于低点设定值减去死区,那么就会脉冲增加滑阀开度而增加压缩机容量。硕士论文,ABB。如果回流调节阀的输出大于高点设定值加上死区,那么就会脉冲减小滑阀开度,从而降低压缩机容量,两方面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4系统安全

压缩机与煤气柜的柜位以及燃机采用硬线连锁。当煤气柜柜位超低时需要压缩机停机以保证煤气柜前系统压力的稳定。当燃机准备开机的时候,压缩机才具备开机条件,当燃机开始烧焦炉煤气后,才能进行动态的容量调节。

3结束语

焦炉煤气压缩机,性能稳定,运行良好。DCS自动控制系统基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数据采集、顺序控制、连续控制、监控操作、人机对话和数据通信,其应用实现了发电厂DCS自控系统的在线实时监控、故障诊断、故障预报,并提供了故障诊断系统信息指导功能。

参考文献

[1]AC800F操作与组态,北京:ABB大学-北京培训中心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