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法制博览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7 16:40:20

法制博览论文

法制博览论文篇(1)

然而,就在不久前,故宫才刚刚因“盗窃门”卷入舆论漩涡,涉及的被盗展品,亦并非文物,而是出自卡地亚、爱马仕等品牌的奢侈之作。

奢侈品何以登堂入室?部级博物馆又该如何权衡商业化的边界?

市场化的尴尬起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博物馆的经营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

第一个被抛出的疑问就是:财政“养”着的博物馆,为何要去跑经营?

一位财政系统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博物馆进行市场化改革早已不是近几年的事情了,而改革的动力则是源于博物馆自身。“由于长期依赖财政拨款,而与其他强势部委相比,财政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支出向来就处于弱势。全国大多数的博物馆普遍存在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更无力筹办高水准的展览。”该人士称,“尽管财政是出钱‘养’着博物馆,但普遍‘营养不良’。”

以政府投资、博物馆进行藏品保护与展示、相对封闭运作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博物馆经营理念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无法和国际上知名的博物馆媲美。本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的良好愿望,博物馆开始全面“转身”,探索一条开放式经营之路。

一些博物馆率先开始引入市场化机制,寻求多元化的经营收入。例如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策展,增加门票收入;开发周边产品,进行特许经营;运营餐饮休闲场所、出租场地;转让文物保护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等。

市场导向给许多博物馆带来了活力。经营管理的理念被引入,一些博物馆开始面向社会需求,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商”不起的特展

在众多的商业运作中,最惹人争议的即举办与博物馆传统“身份”不符的奢侈品特展,最近几年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早在2009年,故宫博物院就在其设施最完善的午门展厅举办了“卡地亚珍宝艺术展”,展品共346件,涉及珠宝、腕表等高档饰品。

两年后,两依藏博物馆的多件分属于卡地亚、爱马仕、蒂凡尼、梵克雅宝等奢侈品牌的现代工艺品又让故宫“开门迎客”。

无独有偶,刚刚修缮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开放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筹展了LV“艺术、时空之旅”,共展出路易威登各类展品近200件,涵盖旅行箱、服饰等。一时舆论哗然。

据该展览策展人介绍,展览展出了路易威登自1854年创建以来,影响旅行历史的代表性原创与体现艺术情感的各种设计,也包含未曾对外展出的文献手稿与名人物件。

据介绍,博物馆对各类展览设定了准入门槛,首先由参展方主动申请举办的展览,另外需要参展方自行支付与展览有关的一切花销。策展人向记者介绍,国博的展览从策划到布展,每一个环节都是上报到文化部的,只有得到文化部批文,海外展品才能入关。

当记者质疑几件现代LV箱包成品时,该策展人略带遗憾地称,“在最初的策划中,所有展品皆是经过时间凝练的古董箱包,但由于部分展品涉及到稀有物种,因此没有得到国土资源部的批文,展品无法通过海关检查,而重新上报国土资源部也为时过晚,所以只得用现代展品作为替代品展览。”

一位故宫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透露,文化部有《故宫博物院陈列展览管理办法》,依照办法“引进展览须与故宫博物院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应以展示古代、近代文物为主”;至于现代艺术品,则必须满足“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条件,才可“适当考虑”。

此前,收藏界对于故宫两依藏展品的艺术价值就颇存异议。在“文物”被盗后,曾有在保险公司负责文物风险精算的人士称,这些展品多数距今不过六七十年,只是一些奢侈品牌的精选品,并非文物,亦谈不上是艺术品,远远无法按文物的标准来衡量其价值。

LV“艺术、时空之旅”策展人向记者讲述道,舆论对这样的展览不理解,认为博物馆是在乱用纳税人的钱,替奢侈品公司办展览,“新闻会当天,第一个记者就质问,‘办这次展览,你们收了多少钱?’。的确,按照规定路易威登公司是承担了全部展览费用,并且向博物馆支付了一笔不小的筹展费。但公众不知道,博物馆如果光靠国家的拨款完全不可能办好,甚至发工资都有困难!”

“这次引进LV展览,使博物馆形象上显得更鲜活、更有时代气息、更有包容性,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在外国博物馆的运营经费来源是多途径的,有国家拨款、基金会资助、企业和个人资助,把所有力量整合在一起做文物保护。“即便是这样,国外的博物馆一样在筹办此类展览,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精华展也刚刚进入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至于究竟国家博物馆从此次展览中收取了多少筹展费用,该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而对于该笔资金究竟是否全额纳入博物馆预算之列,由博物馆自行安排使用,还是上缴国库,这些公众不得而知,更不要谈监督了。

经营边界何在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适度的商业运营,本也无可厚非。但“适度”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在公共文化资产的保护和经营之间、公共性与商业化之间,究竟能否找到一条平衡之道?

在法律上,已经对博物馆等公共设施进行商业运营有着明确规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而《博物馆管理办法》中也明确说明,国家鼓励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博物馆,如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也都有一定的商业经营,且自身经营获得的收益是博物馆运营资金中很重要的一个来源。

法制博览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K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9)02-0101-08

发源于西方的博览会传到中国,晚清亦称之为炫奇会、赛奇会、赛珍会、赛公会、聚宝会、劝业会、陈列会、博物会、雅物会、考工会、劝工会、物产会,等等,一般统称为赛会。

从1860年代,晚清就开始有关于博览会这个新鲜事物的言论,既有时人参加、观览、举办博览会时所兴发的感知,也有直接关于“博览会”的论述。这些言论反映了晚清社会对近代博览会的观念认知。就笔者所知,目前对晚清社会关于博览会的认知从观念上进行过探讨的,只有马敏、赵志两先生,前者研究了近代中国对博览会传播功能的认识,认为其经历了一个从“炫奇”、“邦交”‘到“商利”、“文明”的发展过程。后者研究了晚清政府对博览会的态度,认为其经历了由疑惧到接受、由炫奇到商战、由邦谊到商利、由惯例到章程的转变过程。但二者都没有对此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梳理晚清时人有关博览会的论述。重点探讨晚清社会认知博览会的角度、演化历程、特点,进而分析其思想和情感动因,以期有所裨益于对晚清社会思想的认识。

一、以“博览会”为本位:炫奇斗异、联交睦谊、增长识见与奖材励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时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外交上设立了总理衙门,对外比以前有所开放;二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始开展洋务运动,大兴机械,引进西方格致之学,“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西之间虽然时有战事发生,但总体是和好局面。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时人开始接触到“博览会”,除感受到了博览会所展示的“新奇”之外。还认识到了博览会本身所具有的联交睦谊、增长识见、扩充贸易与奖材励能的作用。

第一。炫奇斗异。这是晚清时人对博览会的第一感观。最早留下有关博览会文字记载的是王韬,他在1867年到法国时正好遇上巴黎世博会,参观此会后,他称之为“聚珍大会”,发出了“珍禽瑰物,奇形异状,皆属未经目睹,始知土地间所产,有不可以寻常意计测者”的感叹。最早系统留下有关博览会记载的是李圭,他在1876年观览美国费城博览会后写就了《美会纪略》,录入其著的《环游地球新录》之中,他称该会为“赛奇公会”,“广集天下宝物、古器、奇技、异材,互相比赛”,感叹参观此会“如人五都之市,万宝杂陈,已觉心目俱骇”,各国所陈之物“种种奇巧,不可思议”、“种种奇异,不可以理测之”。

第二。增长识见,推广贸易。晚清时人对博览会的“新奇”感叹,并没有视之为炫耀的鄙薄之意,更多的是佩服,认为“新奇”之物“藉以增长识见,盖非徒以益夸炫、耀观瞻也”。“(博览会)非以夸奢斗巧,实以博见闻,扩知识,一以觇邦国之藏富,一以勉人力之溥存也。”

1872年。有人认为参加维也纳世博会可以“遍览宇宙中之珍异品物、新奇器具”,可以了解各地物产风俗、人之智巧,从而可藉以“广增贸易”、“加精技艺”。李圭说得更明确,他认为博览会“志在联交谊,奖人材,广物产,并藉以通有无”,“举天下之奇技异能,与夫万物之有益于国计民生者,毕萃一所。由是择其善者而用之,斯罔弗具,亦罔弗当。”“交谊之好尚,人材之众寡优劣,物产之美恶盈绌,了然于前,然后益求其交谊何以敦而固,人材何以用而效,物产何以聚而备,并己国之人材亦因益以淬厉。物产亦因益以富庶。”这些看法已折射出时人认为博览会能传播新知、发达贸易,因此,观览博览会,“胜于终身周历寰区也”。

第三,联交睦谊。晚清朝野都认识到了通过博览会能联交睦谊。1873年,晚清政府参加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是为了“昭示和睦不二之谊”。1897年,驻美公使伍廷芳在参观费城商务博览会之后,认为博览会“以商务相联络,即所以敦睦谊,固邦交”。1905年商部在咨订出洋赛会章程时,认为举办赛会“非但为振兴商务之基,亦藉为联络邦交之助”。

民间亦是如此,有人认为参加世博会“实于中西交际,大有裨益,……而和好于以日敦矣”。年美国费城博览会时,有人劝导中国商人赴赛,说赴赛“诚所谓罄贺忱而敦友谊,实属不可少之举也”,即使留童都认为“能联各国交谊,益处甚大”。但民间所说的“交谊”不仅仅指邦交,更多指民间友谊。1897年,维新人士刘桢麟认为博览会有“联交谊”的好处,“若开此会,使吾华绅商日与彼族相处,狎其人情,知其趋避,公私融浃,嫌怨自释,遇有交涉,因势利导,国家不致因恫吓而受吃亏之害。而商民既通于外情,亦不易寻端弄衅,以贻国家之忧也。”实际上,他认为举办博览会能使中外国民,特别是商民和睦相处,能和平处理纠纷,进而利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和好。

第四,奖材励能。“材”和“能”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器械为标志的格致之学,因此,时人对博览会上的新式器械介绍甚详,大多认为通过博览会能激发人之巧思,从而推动格致技艺的提升与发展。

格致之学就是近代西方所言的科学。在晚清开展洋务运动之时,更多强调机械工艺的发明与应用,认为西方器物文明的进步主要源于格致之学的发达,而格致之学的发达又与赛会有莫大关系,“西人工商之进步,出于格致之精益求精,实出于赛会之有加靡已。格致内也,赛会外也。赛会者,所以提全欧之精神,而使之一振,所为登高一呼,众山皆应是也。”

早在1872年,时人观览日本举办的“赛工比物之会”后,认为此会能“广见闻,备器械,精格致,斗智巧”。旧简短数言,言明了赛会通过比较器械来斗智巧、精格致的真义。

1875年,有人十分强调通过博览会发展以机器为外在形态的格致之学的重要性,认为泰西各国通过赛会,进行比较,能兴发竞争,启发“巧思”,使得格致之学“精益求精”,机器制造业也因此日渐兴盛。因此,他极力劝华商赴赛费城博览会,“多使士商百工送物赴赛,广其眼界,开其心思,视机器各件之尤有利益者,无论巨细,宜凑股购回,效而用之。”

1897年,为了让国人明确如何赴赛才能发达制造技艺,有人详细述说了怎样通过博览会进行比较而兴制造,认为西国举办博览会,汇聚各地物产,“欲知其水土之宜否也,则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欲

辨其制造之巧拙也,则各饬其材,各庇其工;欲知其货财消长之数也,则岁有会,月有计,比较而求之;欲知其民俗好尚之不同也,则若输入,若输出,参互而考之。一物之列肆也,表其功用,记其价值,详其所出之地,述其所造之人,而有绘图以显之,说帖以明之,盖其事事征实而不惮烦也。”

二、以“中国的问题”为本位:兴商而战与启智劝业

中国初次接触博览会所认识到的炫奇斗异、联交睦谊、增长识见、奖材励能,贯彻整个晚清,但这样的认识是对博览会的表象认识。只停留在“博览会”层面,虽然受洋务运动购机械、办军工民用产业的影响,涉及到了博览会能传播格致之学的一面,但还是没有更多地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体认博览会。约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人开始采用更加实用的眼光,从如何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角度,倡议中国也举办博览会。

首先是从商利思想出发,认为博览会能互通有无,能调剂盈虚,利于相互比较观摩,进而开通利源,繁荣市面,发达生意,最终促使商业兴盛。

1880年,有人认为博览会能繁荣“地方生意”,“凡物之有大利益而无人知之者,或指而示之,则从此可以获利”。因此建议在上海等地举办博览会,“足以通有无而裕利源也”。

1897年,刘桢麟写专文呼吁中国举办博览会以发达商务,认为赛会有八利:“联交谊”、“扩物产”、“奖人材”、“察商情”、“广贸易”、“增关税”、“兴商地”、“除积习”,而“中国不兴商务则已,中国而兴商务,必自赛会始”。

郑观应更是直言“泰西以商立国,其振兴商务有三要焉:以赛会开其始,以公司持其继,以税则要其终。赛会者,所以利导之也”,“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陈炽也认为“赛会一事,实扩充商务之本原”。

时人还认识到了博览会发达商利的具体方式,即通过活跃市场,给商家店肆带来实利。博览会期间,“国中舟车之公司,歇宿之逆旅,饮食之馆,担负之夫,无不同沾余利,利市三倍。”“远近来观,几成人海,因而茶楼酒肆客店佣居异常隆盛,且朝夕游人沽票登场,所人之资,亦以千万计,由此观之。则赛会之设。实兴利之一端也。”

以上主要是针对博览会具有兴商的作用而言的。那么兴商是为了什么呢?约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晚清士商更多地认识到,通过博览会能振兴工商、收回利权,能更有利于开展“商战”。这使得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认知深深打上了“利权”思想和“商战”思想的时代烙印。

1893年,有人认为举办博览会能把全国物产“陈诸会内,使人一望则知,若者可广为行销,若者可精其制造,细加评品,务造精微,他日转运出洋,利权独擅,则从前银钱之漏出者,此后可逐渐收回。”

1903年日本大阪博览会时,政务处外务部官员认为赴赛“意在鼓舞商业,挽回利权”。四川主事卞鼐把通过赴赛来发达商务、挽回利权的主张表达得更为透彻,他认为,“川产繁富,不能制造,坐听外洋之货充塞,利权旁落,漏卮无穷,若不设法振兴,将来工商必有失业之时,……考察造纸、炼糖、制造纸卷烟、毛革,……易讲求兴办,挽回利权,而塞漏卮之大端,并考察外人嗜好,察其应用物器,可以川中材产照式创造者,将其器物或影照或图绘,归而提倡。考察之道,不外仿造,以抵制外来之货,创造以求合外人之用,使川中物产不致仍前废弃,利源外溢,斯赴会宗旨也。”

在晚清,“利权”思想与“商战”思想是联在一起的,要挽回利权,必须进行商战,而开展商战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挽回利权。因而,时人认识到博览会具有兴商功能,进而主张通过博览会来挽回利权时,也就必然表现出了“商战”观念。在晚清有关博览会的言论中,有不少直言“商战”主张的。

一些亲身观览了1903年大阪博览会的中国官绅认为,“博览会之关系甚大,以商战胜他国,全在此举”。留学生观览了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后,认为该会最要之点在于“鼓励国民之精神,融洽万国之交际,比较全球之实业,以作二十世纪后商战之竞争也。”

1910年南洋劝业会举办之前,更有人直言劝业会与商战直接相关,认为中国处于“列强经济战争之漩涡”,要维护商权,必须采取劝业会等“良善政策”,因为“劝业会诚商战上摩厉以须之第一武器”,能“充实国民经济之能力,使之人自为战,制胜于无形之竞争,以收回已失之利权”,从而使国家“雄飞”。

时人通过博览会在表达兴商而战以挽回利权的外向性诉求的同时,也从如何收回利权、如何开展商战、怎样使中国富强的角度来体认博览会的意义与功能,认为通过博览会能启发民智,劝兴实业,从而增强国力,夯实开展商战的实力基础。

一是开启民智。认为博览会广集各地物产,能扩充新知识,更主要是通过比较品评,能启发心智,兴发竞争精神。1896年有人发表了《赛会以开民智论》一文,认为赛会可“驱人之心思才力而趋于好胜者也”,而使“一人之学问必进”;可“驱数十国之心思才力而无不趋于好胜者也”,而使“一国之人才必盛”。因此,“中国诚欲鼓励四民,开其智巧,此会不可不举”,,“凡百工技艺,皆可分别设会,以资考核,集思广益,心思智巧必能日辟”,举办劝业会,并列他国新奇工艺,“上者既神其鼓舞振作之方,在下者自易生其感奋发愤之心”,“既(即)以开其风气,即以奋其心志,工艺渐精,即商务日有起色,口兴赛会以益神智又安可少乎?”

博览会能启发民智,是与会场上展品的比较分不开的,通过比较能生发人的竞奋之心。出使英国大臣汪大燮认为:“推究赛会之本意,实系商学上事,并非商业上事。在开设会场之国,罗致各国物产制造以供研究,使其工商人等,通知各该国之学识理想好尚及其历年程度之比较,以开发其进步思想。……一言以蔽之,则凡有国家者,无非欲以激发其民进取之心而已。”

民智与国民素质紧密联系。有人认为南洋劝业会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功用。南洋劝业会外事科科长陶逊认为:“欲发生农工商民之世界思想、国家主义,尤非借赛会之力不可。”更有人把劝业会与立治联系起来,认为劝业会能使国民更关心政治,能培育国民的国家观念,增强国民意识,能使国民更具有世界思想,从而能养成高素质的国民,这对晚清改革大有裨益,有利于中国实行以国民政治为基础的立治。

二是劝兴实业。认为博览会能通过观摩、比较、竞争来振兴实业。劝兴实业与开启民智不是分离的,且与兴商、收回利权、展开商战紧密相联。20世纪初,随着实业救国思想的勃兴,特别是1908年开始倡办南洋劝业会的前后,时人的博览会认知中有不少劝业兴工的主张。南洋劝业会帮办、后任民国工商部次长的向瑞琨认为:“赛会者,实验产业进步之最要机关也”,通过赛会,进行观摩比较,相互竞争,“一方面可改良其制作品,他方面则以奖励产业之发达而立国家富强之基矣”,更重要的是,能在精神上给予参观者“实物的教育,而养成其兴业殖产之观念,此赛会最多之效力也”。

到了筹办南洋劝业会时,时人对博览会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加全面,基本囊括了1860年代以来对博览会的所有认识层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洋劝业会坐办、候补道陈琪的观点,他认为,欧美农工商业

发达,“无不由赛会而起”,举办赛会,可“萃本邦之物品,列异域之珍奇,精较其良巧拙,以劝商励工兴教”,还可“激励其国人竞胜之思想,使优者愈进于精美,劣者尽化其窳栝,文化之进程,有非可以道里计者”。他还认为,赛会是“研究商战之术”的首要之策,因为赛会不仅可以发达“铁路、轮船、银行等事”,而且“对于学界,成绩烂然,则有教育普及之功;对于农业,研究垦牧,则有大兴地利之效;对于工业,则搜取原料,可以改良制造;对于商业,陈列物品,一若广登告白”,因此,“欲求农工商业之勃兴,非速开博览会不可。”

三、晚清社会博览会认知的变化历程及其特点

从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到1911年清朝灭亡,在这60年时间里,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体认有个变化历程。

有人据档案资料进行研究后,认为晚清政府对博览会的观念演进有三个层次:一是由疑惧到接受,19世纪是疑惧,进入20世纪改为接受;二是由炫奇到商战,在1890年代中期以前重“奇”,以后重“竞争”;三是由邦谊到商利,早期以联络“邦谊”为主,晚期转变为“商利”与“邦谊”并列。但也有人利用相同的资料,从外交的角度,认为晚清政府对博览会的认知以1905年列日赛会为界,由“炫奇”、“赛珍”转到了“交流”、“商战”。也有人利用档案和报刊资料,从科技传播的角度。认为近代中国朝野对博览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炫奇”、“邦交”到“商利”、“文明”的过程。

本文认为整个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认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1880年代及以前。主要侧重于“博览会”,认识到了博览会上的“炫奇”、“斗异”、“赛珍”和“荡心骇目”,及其所具有的联交睦谊、增长识见和奖材励能的作用;大约从1890年代开始,时人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认识到了博览会具有“兴商”的作用,能通过博览会来繁荣市面,扩大出口,进而抵制洋货,堵塞漏卮,挽回利权;到了20世纪初,更多地以内省性的“中国问题意识”认识到了博览会所具有的“劝业”功能,能通过博览会的比较来发达工艺,提高民智,进而振兴实业,并可改良中国政治。这三个阶段没有明确的界限,有的认识贯彻始终,比如联交睦谊,是整个近代中国对博览会的共同体认,即使是“炫奇”、“赛珍”之论,在20世纪之初也不少,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增添了新的取向。

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认知除了大致有如上的时态分布外,还有如下立体的递进层次:最表象的层次是感观层次,人们观览博览会后,首先感叹的是会场上的新奇之物,无所不有,奇异互现;其次开始思考博览会的作用,认为在博览会场上,展陈的物品可相互比较,从而达到奖材励能,而参展之国汇聚一堂,也能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再次就是结合中国遭受“洋货”欺凌而积弱积贫的事实,认为博览会具有振兴商业,开展商战,挽回利权的作用;最后,也是最理性的层次,在对内思考中国为什么落后的基础上,认为中国民智,特别是商智不开,工艺落后,才导致中国实业落后,因此认为通过开办博览会事业,能启发民智,劝兴实业。

总体而言,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认知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从认知的内容看,具有叠加性,从“炫奇”、“赛珍”、“邦谊”到“商利”、“商战”,再到“启智”、“劝业”,是层层叠加,使得认识不断深入、全面。到1910年南洋劝业会前后,基本认识到了博览会既是赛奇之举,也是劝商励工兴教之举,既能进行“商战”,又能进行“工战”,既能富民教民,又能富国强国。

第二,从认知的历程看,具有由外而内的取向,从会场展品的奇异到展品所代表的科技文明,从会场的荡心骇目到博览会所具有的功能,从对外能兴商而战到对内能劝业启智,总体而言,大致可离析为从“博览会”本身到对外“商战”、挽回利权,再到对内劝业以求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了晚清的博览会认知是立足国内的,具有内向性的价值取向。

第三,从认知的目的看,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目的,十分强调博览会的功用,从扩充识见、联交睦谊,到繁荣商业、发展贸易、挽回利权,再到开发民智、振兴实业,从观摩比较到改良竞进,从取长补短到改良工艺,不仅利于商人推广销售,而且利于观者增长识见,不仅利民,更可利国。这种认识的目的性是与内向性的价值取向相关联的,认知博览会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宣传“博览会”,而是要明了其对中国有何价值,以便通过开办博览会事业,促使民富国强。这与近代的经世思潮不无关系。

第四,从认知的背景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与整个中国的时代演化密切相联。在1860年代。中国开始开展洋务运动,强调“自强”,创办以机器为动力的工业,因而对博览会场上西方所展陈的机器和格致技艺十分感兴趣,介绍颇多。后来随着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商利”、“商战”思想日渐兴盛,因此开始强调博览会兴商而战的作用。到了“维新变法”、“晚清新政”时期,出现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思想,因而又开始着重于博览会启发民智的教育功能和振兴实业的重要性。

第五,具有“自省”倾向。观览博览会时,国人不可避免地要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进行比较,基本都能承认“国货”不如洋货,并能分析中国展品窳败的原因。比如郭凤鸣参观1906年意大利万国博览会后,以边介绍博览会内容,边进行批注的形式写就了《意大利万国博览会记略・调查欧西实业纪要》一书,对会场中外展品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了中国产品落后的原因。

晚清社会对源于西方的新名词、新事物“博览会”的认识有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从“博览会”的表象到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先是接受新名词、新事物,再是立足中国的实际,根据自身的需要,加深对新事物功能的理解,可以说,在观念上,对新名词、新事物的认识有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夹杂着近代民族主义情感,这似乎是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一个普遍倾向。

四、观念认知背后的民族主义情愫

晚清接触到博览会时,中国的情势已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可谓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晚清所面对的对手不是一个王朝,也不是一个民族,更不是“夷”,而是一个崭新的不断上升发展的与中国完全异质的世界。当这两个异质世界直接相碰时,晚清中国没有像以前的“王朝中国”那样,达到“夷服于夏”的目的,而是在枪炮之下一败涂地,这迫使一些先进的晚清士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在枪炮之后,随之而来的以机器为动力的工业文明开始不断侵蚀冲击以手工为动力的传统农业文明,使得中国的“国计民生”问题日渐突出,这又迫使一些先进士商一改“天朝上国”、“以夏服夷”的高傲态度,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寻求自强求富之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晚清社会开始认知近代博览会。

晚清对博览会感知的第一表象是“炫奇斗异”。西方举办博览会的浅层目的是博览新奇,展现各地的人情风俗,这些带有“民族特性”的东西,不仅对初次迈出国门的晚清士商,即使对所有观览者都是新奇的。博览会不仅仅只是“炫奇”,更多的是要展示一种文明的进步,因而展品不仅仅只是“奇异之

品”,更多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人生日用之品”。但对长期萦绕在封闭思维圈里的晚清士人而言,由于受自身识见的限制,这些随着“六合之外”的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即使是日常所需,也是奇异的。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晚清士商对近代博览会的认识,“从前吾国风气未开,闻各国博览会之设,每误为争研斗巧,必出其珍贵之品,或供玩具之用者,名日赛会,虽经各国之赞赏,然与国民生活之机关,科学发明之资料,国家典礼之敬崇,外交亲睦之旨趣,固未尝得其要领也。”

但时人对博览会“炫奇斗异”的第一感观背后,并没有多少“奇技淫巧”的鄙薄之意,主要是一种羡慕之情。惊奇和羡慕的背后也反映了先进士人承认西方器用文明先进和中国传统文明落后的潜意识,因而晚清中国人,无论官员还是士商,并没有排拒博览会,而主要是从两方面接收了博览会:一是政治和社会层面的联交睦谊;二是经济与社会层面的扩大贸易、奖材励能与兴发格致之学。可以说,对博览会,晚清社会所思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和平与发展。

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早期世界博览会存在着西方大国以开放心态展现的无形的霸权主义。当把中国与西方放在会场上进行比较时,就会直观展现二者之间巨大的互异性和落差,加之中国处处受西方欺压的现实,使得博览会在显现“炫奇斗异”的表象时,又必然激发起中国人奋发图强,积极向西方学习,兴办赛会,发展工商业以图国家富强的愿望,这又必然使得晚清社会的博览会认知带有浓厚的民族情感。

首先是看到博览会场上中国展品与西国展品的差距后,对中国利权丧失表示了深深忧虑。李圭在1876年费城博览会上比较中国丝和意大利丝时,认为中国丝做法不善,粗细相杂,而意大利蚕丝“做法匀净,非若华丝间有掺杂也”,“用以夺中国之利,可不虑哉?”陈琪1904年游览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时,长叹中国展品:“几与印度波兰犹太等置之可有可亡之列,能无付诸长叹乎?”也有人把中外展品进行对比后,在忧虑中感叹:“与会各国,若法若德,穷精极巧,各有其强大不可摧毁之慨。后进如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等,皆各有驳日上之势。……我中国国虽弱,犹国也,而独为世界上所不齿,夫果安在哉?”

其次是在如上忧虑的基础上,寻求自救之法:一是思考如何与“经济帝国主义”开展“商战”以维护利权;二是理性承认中国落后的现实,并正确分析中国落后的自身原因;三是思考如何仿效发达的西方,使中国发展起来,也成为世界上一大强国。比如,1875年,有人以实用主义劝导华商踊跃赴赛1876年费城博览会,主张通过博览会认识、采购代表先进技艺的机器,然后予以仿造,别出心裁,促使中国工艺日渐发达,“推广其法,妙出新裁,则我华人材技自能蒸蒸日上,不使堂堂数千年大国而贻讥于远人,岂不盛哉!”

法制博览论文篇(3)

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博物馆也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2008年国内博物馆免费开放,使得中国的博物馆拥有了公共文化空间的身份,社会媒体对这一热点文化现象的关注更是趋之若鹜,针对博物馆的新闻报道也日益增加。

一、新闻报道与博物馆的宣传推广

目前,在我国新闻学术界对新闻定义尚无定论,其中最权威的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①。当代博物馆作为新闻报道的产生地,不仅承担着向社会媒体提供文博类新闻信息的责任,同时现代博物馆还具有向社会公众提供展示、教育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就是大众传媒,博物馆的信息传播过程也遵循着大众传播的一般规律。早在19世纪末,英国已经开始将博物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研究。②

宣传推广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业务工作内容,但新闻不同于宣传。区别于宣传工作的主观性与延续性,新闻报道更加重视传播内容的客观性与即时性。社会媒体对社会事件的新闻敏感性,不仅仅受到消息源的影响,新闻事实本身的吸引力与新闻性更是主要因素。因此对博物馆新闻报道的抽样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媒介对博物馆活动的取向性与兴趣点,进而分析媒体对博物馆新闻的采编方向,为博物馆宣传和推广工作提供借鉴。

本文通过对2013-2014年度媒体对广东省博物馆新闻报道的涉及内容、新闻题材和报道的传媒方式做统计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重点分解和原因分析,以期洞察媒体对博物馆活动报道的基本情况。之所以选择媒体对广东省博物馆2013-2014年度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有以下因素:首先,广东省博物馆自2010年5月开馆以来,一直受到社会观众的热捧,参观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新馆正常运行至2013年,经过了开馆高峰与三年的试运行,广东省博物馆业务工作已渐趋平稳,各项业务指标均具有相对可靠的代表性与稳定性。其次,广东省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国内多次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该馆一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可以较为客观的代表国内中等博物馆运营水平。综上原因,选取在这一特定时段的广东省博物馆媒体报道为样本,以期能够较为客观代表国家一级博物馆媒体报道的平均水平。

二、大众传媒2013-2014年对广东省博物馆的新闻报道分析

本文以2013-2014年各大媒体对广东省博物馆的原创报道为抽样框,进行整体抽样,共获得样本767个,分析单元为单篇报道。结合研究目的,确定的分析类目包括报道内容、报道题材、传播媒介,本文对2013-2014年的报道按此三项指标进行分类。其中报道内容分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公共服务、社会教育、其它共六类;报道题材分为消息、特写、评论、其他四类;报道方式分为网络、报纸、杂志、电视、其他五类。

本文对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了归类(见上图)。图表中可以看到,2013-2014年度社会媒体的新闻报道对于广东省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均有涉猎,其中关于陈列展览的报道条目最多达到530条,占所有报道总数的69%,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活动的新闻报道分别占16%与7%,报道最少的是科学研究与藏品管理,都只占到到所有报道的1%。另外,本文通过对陈列展览报道的统计分析,在530条关于陈列展览的新闻中,对这一业务活动的前期报道达到382条,占所有展览新闻报道总数的72%。陈列展览是最受社会媒体关注的博物馆业务活动,其关注度远高于博物馆的其他业务活动;媒体对展览活动前期的报道远远多于展后的跟踪;媒体对博物馆其他业务活动尤其是对科学研究与藏品管理业务的报道极其匮乏。

这一现状除了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总量大,博物馆对陈列展览重视的原因之外,更大程度上源于博物馆的整体宣传工作特点。广东省博物馆实行的是临时展览负责人制度,各展览由展览负责人推进展览各项工作,并安排有专门的展览宣传主持人,负责展览的宣传推广工作。以2013年为例,广东省博物馆该年度举办的25个临时展览均具有宣传推广工作方案,将展览相关信息对各大媒体发放新闻通稿并跟进展览系列信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科研与藏品管理工作完全由相关业务部门自发完成,经笔者调查,2013-2014年度从未针对此两项业务开展专门的新闻甚至消息工作,仅有的新闻报道完全由媒体自发挖掘报道,缺乏博物馆主体主动向媒体的“爆料”,造成这两项业务工作的新闻报道严重匮乏。另外博物馆的部门设置也使得宣传工作部门不能及时介入到收藏与学术科研相关工作,无法提前向媒体爆料,由于新闻具有时效性特征,媒体得到的信息严重滞后,因而失去了新闻性无法。至于展览后期跟踪报道的不足,本文分析发现,博物馆的展览宣传方案将宣传重点放在展览开幕式上,大部分展览宣传仅仅局限于开幕当天向部分媒体发放展讯,缺乏纵深的宣传计划和规划。对展览后期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展览相关配套教育活动,缺乏对展览本身的研究与探讨。

本文对媒体2013-2014年对广东省博物馆业务报道题材分消息、特写、评论、其他四类分析,并将特写与评论作为深度报道来归类(见上图)。从图表来看,该年度媒体对广东省博物馆的767篇新闻报道中,消息占据679条,占了所有报道题材的89%,特写(新闻通讯)占总量的5%,新闻评论更是仅占3%。消息甚至小篇幅报道成为媒体对博物馆业务工作报道的主体,深度报道不足。但本文通过对各项活动的分类统计来看,媒体对于2013年的《异趣同辉――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当我遇见你――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大展》两大展览,以及《甲午海祭――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展览》的新闻特写和评论达到了25篇,占到两年来所有博物馆深度报道总数的37%,其他活动的深度报道仅仅只有41条,多项活动各大媒体只是简单消息,没有一条深度报道。从报道的总体来看,媒体多数时候只承担了向广大受众播报博物馆活动基本信息的功能,缺乏对博物馆工作的深入挖掘。

本文对2013-2014年所有新闻报道的媒体进行归累(见上图)。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所有767条新闻报道中,报纸数目占到了501条,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仅114条展讯类消息,并且所有的特写和评论全部在传统纸媒。由上分析得出,报刊等传统媒体在博物馆的新闻报道中充分发挥了传统媒介深度、广度以及跟进报道的后发优势,取到了关键的作用。

出乎意料的是网络媒体在博物馆新闻报道中的缺位,本文分析可能是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原因。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明文规定“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综合性互联网站,经批准可以从事登载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的新闻的业务,但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其他互联网站,不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大多数门户网站并非专门的新闻单位,因此没有新闻采访权,本文统计到的博物馆新闻为新闻类网站所转载的同步纸媒信息。

三、对博物馆宣传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理顺博物馆业务工作信息沟通渠道,积极主动文博信息。文博新闻不仅包含客观的文博活动的事实信息,文博单位主体的主观价值也应该在传播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透过新闻事实传递。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博物馆作为事实传播媒介,应该在过程中主动控制,精心选择事实信息,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表达博物馆的立场与观点,达到新闻传播功能中的“用事实说话”。③

(二)统筹博物馆整体宣传推广工作。加强对文博信息的纵深发掘引导,有目的对媒体提供信息。对各项活动的信息要从多角度,多方面为媒体提供发掘素材,主动与媒体联系形成文博信息新闻机制,逐步形成博物馆新闻发言人制度,权威文博新闻。

(三)贴近生活、紧扣时事特征的业务活动更利于宣传推广工作的开展。通过对2013年度媒体对广东省博物馆的新闻报道分析,本文发现2013年度广东省博物馆两大临时展览《异趣同辉――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和《当我遇见你――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大展》得到媒体较大篇幅的报道,分别达到35篇和36篇,并有相当部分的深度报道。2014年适逢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纪念,而中日关系也由于事件成为时事热点,因此媒体针对《甲午海祭――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展览》的报道成为一时热点,因此出现了大篇幅的深度报道,这一报道特点也要求博物馆的业务活动应该贴近生活,扣紧时代特征。

(四)对不同传媒针对性的消息,达到宣传工作的最大效益。重视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功能,将各项业务后期宣传工作的重点放在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上;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优势,可以重点文博类工作咨询,扬长避短,本文注意到2013年度广东省博物馆在新媒体利用中注重新媒体的及时性与互动性特征,利用微博、微信展览、活动资讯,参与观众调查互动,成效明显。

当然,本文的这些分析,由于涉及的样本单一,仅仅只是对新闻报道这种单一传播内容取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另外样本的时间跨度不够长,所以在研究上难免。同时,本研究对文本内容以及传播效果方面上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理应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法制博览论文篇(4)

斯文在现代汉语中指:温和、儒雅、礼貌的仪表。也指读书人。

《书经》曰:“克昌厥后,斯文在兹。”

《论语·子罕》:“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章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

如今的礼节、社会文明、文化传承的斯文在哪里?

仍然在我们的日常穿衣戴帽、言行举止中尽显无遗。

展览副标题——孔府旧藏服饰特展,一个“特”字,突出孔府服饰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独特地位及不可替代性。

无论今天我们有怎样的多元文化审美,如果缺失中华衣冠礼乐文明,我们的审美意识又怎能说是健全的呢?如果对自身本有的文明形态都难以接受,又无法创新,包容则无从谈起,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多元视角。作为古老文明培养的后代子孙,至少在这片土地上、在我们的身上和我们注入情感所创造的事物中,能时时保持我们古老文明的气息。

孔府数百年珍藏服饰的绝世风姿,我们不妨再细细领略一番。孔府所藏服饰主要为历代朝廷对孔子后嗣的恩封赏赐,约八千余件,数量繁浩。品类括总朝服、公服、常服、赐服、吉服、便服、祭服等;冠冕则有乌纱、梁冠、爵弁之属;形制大体衫袍裙袄、衣单褂裳、帔风比甲,蔽膝袜履,不一而足;至于领襟,圆直斜对,随形附相,袖摆阔窄变化,章格繁缛完备;又有带绶、玉佩、笏板、牙牌,装饰细度谨严;质料悉具纱罗丝绫,锦缎绡绸,苎木皮棉;又有麒麟角瑞,团莽云鹤、飞鱼斗牛、海水江崖、流云宝花,图文殚类穷形;至于赤素金蓝,青红皂白,色泽炳蔚章华;工艺则织绣缀纳,裥褶缩绉,绦缂绘染,无不善巧其技。

孔府旧藏以明代服饰最为珍贵,其远绍唐宋成法,法相森罗炳耀,是中华古代衣冠文明的缩影,观众可以直接通过孔府衣冠,感受中华礼乐上邦的赫成声,是以服章斯文之美以孔府为盛。今以“诗礼春秋”延其法脉,荒章肆律,迁异流新,服章斯文新韵之美,又以“诗礼春秋”为盛。

斯文在兹,诚然哉,斯然矣!

斯文在兹展览之特色盘点

展览分为前言、成衣有道、衣冠肃肃、丽服有晖、襟袖含香和冠带春秋共六大部分。从中国纺织的溯源讲起,着重介绍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服饰特点,向观众介绍了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层次魅力。此次展览的展品均出自天下第一贵族之家——孔府,这次也是第一次将孔府的绝版衣冠呈现给广大观众。此次展览有以下几大特色:

从微展览到实体展·微博力量很强大

据策展人山东省博物馆宋东先生介绍,这是此次展览的策展特色,在展览策划前期就开通微博,与网友观众互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展览就是在微博上策划、实施并完善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网络微展览,获得反馈信息和意见后,仿佛完善实体展。

展览微博自5月16日开通以来,共有三千一百多名服饰爱好者关注,共有一万六千多人次转载相关微博,有四千多人次与工作人员互动交流,他们回复了一千多人次的提问。取得了非常好的网络和社会推广效果。使得前来参观的省内外观众源源不断,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展览的所有动议、策划、方案实施都是从微博上实现的,展览的所有参与者和义务支援者都是在微博上认识沟通的;孔府旧藏服饰特展,特在超越了展厅时空限制的展示、互动、布展、交流、实施。“比如媒体的合作、推广:国航机上读物、报纸平面媒体、舜网等网络媒体、手机报等电子媒体的合作和推广都是通过微博交流实现的,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力和效果,还比如我们的解说员穿着的仿明代服装是网友从香港寄过来的,我们的展览标志是未谋面的著名画家何铁生先生从北京治印邮寄过来的,我们的五部分的标志性蛙蛙是山西网友@燕王WF从网络传过来的,我们的海报设计、体验面料、织物结构分析、开幕式服装表演、APP技术指导、服装提供等等展览项目都是跨时空、跨地域、跨行业操作完成的。并且在展览后期我们将推出数字体验版的孔府旧藏服饰特展。”宋东说道。

技术支持方面,展览的专家顾问和学术支持丝绸博物馆的赵丰馆长、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亚蓉女士、扬之水女士、孟晖女士、北京服装学院的蒋玉秋女士、楚艳女士等等都是通过微博平台实现沟通和学术推广的。

对此次展览提供帮助的台湾顽石、上海诗礼春秋等企业也都是通过微博交流合作的。

“包括我们即将进行的服饰复制工作预案,也是微博上认识并请教专家顾问来操作的:植物染色专家非遗传承人黄荣华、云锦织造专家非遗传承人金文、宋锦传承人钱小平,缂丝传承人王金山,杭罗织造长等等。”

“我们不仅要实践‘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理念,更要实践‘把专家和观众带回博物馆’的诉求,这是我们博物馆发展的方向。”

互动和召唤·网友意见最宝贵

网友好像一面镜子,你脏时他也脏,你快乐时他也快乐,你的态度决定他们的满意度。

“网友的肯定说明我们做得不错,网友否定说明我们还有问题。”

在展览中,网友的意见一直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展览必须以观众为依托、为导向;这是不可动摇的,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紧紧抓住观众中心不放。这是宋东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所在。

文化产业为展览服务,展览为观众服务,观众观展后相对提高了文化水平和认识水平,而观众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展览的提高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良性有序的螺旋结构。

听起来好像很概念,实际操作上其实也的确如此,比如最初微博上的观众从反映比较平淡,到比较喜欢,到比较喜欢明代不喜欢清代,到逐渐清代和民国的服饰、团扇、头面、金莲等都非常喜欢,这些都是以观众为导向,引导观众了解文物信息所至;观众喜欢了就会产生互动,要求买怎样的纪念品,在哪里看到过什么样的纪念品,钥匙扣、冰箱贴、开瓶器、马克杯、T恤衫、小折扇、卡通玩偶、头簪、孔府点心、纪念印章、明信片……就这样产生了;还有强烈要求出图录画册、要求收藏海报、要求邮购、要求复制服饰文物等等……更多的互动和建议是为展览献计献策,提出意见,指出可能的错误,据宋东介绍,网友们所提出的意见涉及到展览陈列手法、文物常识、专业数据、学界争鸣等方方面面。

法制博览论文篇(5)

摘 要:如何才能吸引社会公众前往博物馆观赏各种展览,以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使得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博物馆展览与观众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博物馆的核心议题。本文尝试从“受众中心论”这一全新的视角,了解观众的学习行为机制,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展览模式和参观情境,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

关键词 :受众;博物馆;展览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112-02

如何更加深入地开发教育功能、拓展博物馆教育的领域,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是摆在每一个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需在为观众服务的效果中体现。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进行社会宣传、教育、服务观众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本文立足国内,尝试从“受众中心论”这一全新的视角,考察观众的知识学习行为机制,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展览模式和参观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

一、受众中心论理论综述

(一)受众中心论的概念

1981年,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oQuail)和瑞典学者斯文·温德尔(Sven Windahl)合著的《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中提出了“受众中心模式”。在当时,受众中心模式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近些年随着传播事业的发展,它才得到较多的关注和认同。然而在我国博物馆研究领域,人们对受众中心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尚缺乏深入的理论专著,专门的理论探讨很少。受众中心论是指在传播系统的诸要素(包括传者、传播内容、受众、反馈、效果、环境)中,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受众是传播系统的主体,传播系统的其它要素均围绕受众展开。国内有些学者提出,受众中心论的实质就是传播活动要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从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是当前传媒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受众中心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受众中心论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瑞士的皮亚杰及其日内瓦学派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提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并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自己决定的。它更加关注如何以人们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当我们从博物馆教育的视角看建构主义时,其中的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并非知识的“填充器”,而是积极主动地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头脑中建构“知识”。参观者进入博物馆参观,并不指望习得陈列展览试图介绍给人们的所有东西,也不一定会严格按照陈列展览的主题结构所确定的顺序或者设计人员安排组织内容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重要的是他们要面对新的经验,根据新经验与头脑中原有知识相互联系来进行“知识建构”。因此,博物馆展览要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参观者身上,运用多种供参观者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而不预先设定各种固定的参观访问的程序,使参观者能够将展览展品与原有知识传统和知识结构进行比较、联系,产生新的知识概念。

二、受众中心论对建构博物馆展览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受众中心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本位者,应是人类思维和行为最本源的起始点、出发点和着眼点。对博物馆展览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博物馆观众为本,就是指博物馆教育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观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观众获取多方面信息需要为己任,以提高观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以观众为本,是博物馆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博物馆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博物馆教育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受众中心论是顺应世界博物馆展览发展趋势的

作为“人类终身受教课堂”的博物馆,博物馆展览活动应秉持“以观众为本”的理念。事实上,衡量一个博物馆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首先应该是它陈列展览的水平和对公众开放的情况。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这扇文化之门,达到传承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目的,它的展览内容、形式、服务等都应是精心设计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参观博物馆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对此乐此不疲。如何迎合大众需求是博物馆服务的方向。《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提出,如何建成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开发型现代化博物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地博物馆建设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一些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也开始产生。

(三)受众中心论是科技信息时代对博物馆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媒体发展,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要充分运用数码视频技术、计算机程控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VR)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传达展览的主题与内容。展示最新科技形象,能加强受众的参与性,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融入其中的深刻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从信息时代走向后信息时代,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个人化”,信息将为个人而制作,为个人而传输。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结合而催生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全社会在观看”的状态。因此,倡导受众中心论是科技信息时代博物馆展览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逻辑和要求。

三、受众中心论与博物馆展览模式建构

(一)转变陈列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认知水平在逐步提高,对博物馆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这对博物馆陈列艺术提出新要求。因此,博物馆要打破传统的陈设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在展览的定位上,摆脱博物馆“曲高和寡”的所谓高雅殿堂思想,以适应广大普通观众的知识水平和欣赏水平的变化,把博物馆建成一个休闲文化场所,让广大观众从听觉到视觉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接触和体验。现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秉持为社会公众的服务精神。如,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不仅在各个楼层均设有洗手间、饮水处、商店,而且还在展厅中也设置了舒适的座椅,专供观众休息,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首先,在设计展览之前,对观众和展览主题进行准确定位。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求对社会有所了解,对观众的观赏行为、观赏心理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把握好观众的观赏需求,这对展览的定位很重要,是展览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陈列设计中,主题的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展品,运用哪些材料,采取怎样的展示方式等等,也同样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主题的确定,既与我们对博物馆性质、任务、认识有关,也与我们对社会、对观众的服务态度相关。当然,对展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容,在选择内容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和范围。鲜明的主题能准确地引导观众,它既能反映本馆藏品的真实信息,又具有时代特征,做到陈列与环境、内容与形式、设计与制作的和谐统一。

其次,通过科学的主题内容、生动的陈列形式向观众传达文物所藴含的信息,使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有如身临其境,对文物和历史有直接感受。使观众在参观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诱发观众对历史文物的兴趣,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加深他们对博物馆的印象,使博物馆真正达到宣传教育和传播知识的目的。

再次,陈列的文字说明要简明扼要。观众在博物馆参观的时间是很短的,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观众快速掌握博物馆的展览信息,是陈列展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说明牌在展览中有着重要作用,据调查,观众最喜欢的展览说明牌以形式色彩对比强烈、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洁明瞭为主。因此,文字说明不要太专业化,尽可能通俗易懂;同时,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用准确、适宜的文字说明,增加陈列展览的效果。

(二)陈列展览内容要考虑不同观众的需求

在展览活动中,要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新颖性和情趣性,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及时更新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表现形式,使之保持新鲜感和感染力,以吸引观众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注意。当今的观众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文化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希望获得知识和信息,还有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陈列的内容、形式上要不断创新,尽量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观众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展览做到形象生动、简洁明瞭,具有娱乐性和艺术性,既能反映时代精神,又有趣味性,以适应观众追求新、奇、乐的审美心理。

(三)讲解员要当好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讲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文物本身不会讲话,无法表达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讲解员就是文物的代言人,即使有文字说明、语音导览也代替不了讲解员有针对性的解说。讲解工作还具有桥梁的作用,观众到博物馆的目的、兴趣、要求并不完全一样。对观众的不同需求,须及时调查了解,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改进博物馆的展览和服务,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因此,博物馆要重视讲解工作,重视讲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讲解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Communication models : for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 Denis McQuail and Sven Windahl. McQuail, Denis. London : Longman, 1981.

〔2〕马池珠,徐福荫,魏拥军.基于受众中心论的电视传播[J].中国电化教育,2007,(3).

〔3〕吴廷俊,章晓芳.传者本位与受众本位[J].新闻爱好者,2002,(9).

法制博览论文篇(6)

1979

日本三洋株式会社来京举办的三洋电器展览会,对北京会展发展和北京电器工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0

外贸部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关于国外来华举办商品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的有关问题的规定,广东省政府也出台了第一个关于来展的规定。

6月,在广州第一次接待了由香港机构联合外国组展机构举办的商业性展览会。向主办单位收取场地费、承办费和技术交流费等,开辟了在中国办展收费的先河。

荷兰铝窗陈列会、日本立石点击公司现金出纳机陈列会、美国郑波企业公司牙科医疗器械陈列会均为展览会的雏形,为展览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1

2月25日,广州市科技交流馆与香港永锋科技协进中心联合举办的“国外先进冷冻与电器设备技术交流会”在海珠广场谊园开幕,交流会促进了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代表着早期展览会的形式。

1982

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部、外交部关于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关于接待外国来华经济贸易与技术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双双出台。标志着我国会展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开端。

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世博会,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的首次亮相。

8月20日~31日,由广州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与南粤公司在澳门联合举力,“广州市出口工艺品展销会”。这是解放以来广州市首次在澳门单独举办的工艺品展销会。

2月25日~27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展销会在广州对外贸易中心举办。

1983

6月23日,意大利轻工机械展览会在广州贸易中心开幕,43家意大利公司参展。

8月26日~9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广州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与香港奥域博览会议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国际通讯设备技术交流会”在广州贸易中心举行。

11月28日~12月2日,匈牙利仪器技术交流展览会在广州举办,展出30多种仪器。

1984

中国展览馆协会于1984年6月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全国性展览行业组织,为国家一级社团,其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农业展览协会成立大会于1984年6月26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召开。协会刚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农学会农业展览分会”,是经中国科协批准的中国农学会的二级分会。其后于1991年经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家一级协会,更名为“中国农业展览协会”。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建成,成为北京20世纪80年代十大著名建筑之一。

7月1日成立的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的全资子公司。

10月,作为当时主管全国来出展的中国贸促会,在南京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来出展工作会议。会上,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来展工作做了总结和鼓励,对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接待外国来展的收费做法,第一次给予肯定。

1985

Auto Shanghai上海国际车展,创办于1985年4月22日,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次,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国际汽车博览会,也是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展览联盟(UFI)的国际车展。

1月8日~14日,澳大利亚畜牧技术展览会在广州外贸中心举办。

7月25日~8月2日,广州市出口商品展销会在澳门举行,成交额达9000多万美元。

1986

中国贸促会首次以展位形式参加“巴塞尔样品博览会”,标志着展览功能从以宣传为主转向以促进经贸为主。

1986年我国最早从事展览器材开发、研制和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中国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成立。

9月9日~23日,广州市首次在美国纽约举办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驻纽约“中美商品交易中心”广州进出口部同时成立。

9月23日~28日,“国际综合交通展览会”和“国际包装装潢展览会”在广州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5月13日~19日,由全苏对外贸易广告公司主办的苏联新产品样本陈列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这是苏联首次在我国举行这样的陈列会。

1987

8月1日~16日,广州市首次在西班牙举办的广州市工艺美术产品展销会在希洪市国际博览会展览中心举行。

9月14日,广州市首次在西欧举办的广州出口商品展销会在联邦德国汉堡市开幕。

7月20日,广州出口商品展销会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开幕。

1988

4月2日~9日,第70届里昂国际博览会开幕。广州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展馆”同时开展,成交额达1500万美元,是广州市历年来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出国展销活动。

11月29日~12月3日,法国里昂“罗纳阿尔卑斯工业技术展览会”在广州市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举行。

1989

1989年首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在上海举办,1991年第二届开始落户北京,逢单年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并驾齐驱的四大机床展之一。

6月,深圳国际展览中心建立,拉开了深圳展览业的帷幕。自此,深圳展览业披上战袍,成为“正规军”,在全国率先走上市场化之路。

5月3日9日,中国林机协会组织有关企业赴西德汉诺威国际商展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参加这类专业性国际商展会,我国国旗第一次在展馆上空飘扬。

9月28日~10月3日,广州市首届华侨企业商品展销会在广东省贸易中心六楼展览大厅举行。

9月25日~29日,广州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香港举行。与外商签订合同、协议书、意向书133项,外商投资额1.94亿美元。

12月8日,广州国际汽车、维修与零部件展览会在广州国际展览馆举行。

1990

1990年,中国农业展览馆协会组织编写了《展览学概论》,这是国内最早较系统地研究展览的著作,该书为之后的展览及会议研究奠定了基础。

1990年7月3日,首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开幕,该展览会逢双年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是国际汽车展览会中著名的品牌展会之一。

1991

1991年机械电子部颁发了关于展览会的三个管理办法,这是已知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展览活动进行管理的最早文件。

国际通讯与办公自动化设备展览会是1991年在中国举办的唯一的部级通信展。

9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电子行业分会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合作举办了“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china)”,并于其后连续合作五届。

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联合主办的“1991年中国时装展”在香港举行。

1992

1992年由原商业部批准的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简称“城贸联”)成立。

1992年创办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原名中国农业博览会,1999年改名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成为首个大型综合类农业博览会。

1993

中国加入国际展览局,标志着中国展览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10月2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深圳经济特区举办经贸展览会暂行规定。

1993年北京市第一个房展会诞生。

1993年,潘杰撰写了《中国展览史》一书,同年湖北武汉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展览馆协会编写的《展览知识手册》。

1994

1994年底,中国最早的一本会展业专业的核心权威媒体《中外展览》 (现已改名为《中外会展》)创刊。

1994年11月3日,国际展览局最终同意中国于1999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后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云南昆明举办这次盛会。1999昆明园艺世博会,不仅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法国欧西玛特公司自1994年起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法国欧西玛特公司北京代表处同时也作为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的驻华代表机构,组织中国企业前往法国或其它有关国家参展或参观。

1994年,陈汉典等编著了《中国展览学》。

国际邮电通信、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展览会是1994年度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邮电通信、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展览会。

1995

1995年我国首家中外合资公司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创立,这是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亚洲公司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共同组建中国展览业内第一家合资公司。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面世标志着我国会展业国际化的开端。

老武汉展览馆其前身是1956年建成的中苏友好宫,1966年6月更名为武汉展览馆,是全国四大综合性展览馆之一。1995年3月至4月,老武汉展览馆分两次被炸掉夷为平地。

1995年5月18日-22日,由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义乌市政府主办了“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义乌的博览会首开了全国集贸市场举办大型博览会的先河,用展会的形式开展贸易,而不仅限于传统的交易。

1996

1996年2月12日,大连市政府决定成立大连市展览工作领导小组。

1996年由农业部支持,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美国海洋展览公司海外协办,每年定期举行的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水产养殖展览会成为亚洲区域规模最大的渔业专业展览会,在全球渔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1997

1997年10月宁波举办服装节。在此之前宁波从来没有举办过展览会。

1997年4月4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经修订重新实施,1975年11月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废止。

1998

1998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会展行业自己的中介组织――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

1998年科博会创办,当时定名为“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从2002年第五届起正式更名为“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成为国内外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传播前沿思想理念、产业政策信息、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较高的标志性品牌活动。

1998大连创办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

1998年12月外经贸部了《在祖国大陆举办对台经济技术展览会暂行管理办法》,允许台商单独到大陆举办展览会。

1999

1999年,高交会馆成立,10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高交会馆开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出席开幕式。高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

1999年1月出台《大连市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经过市政府法制办审核,成为市政府的规章性文件,对大连市展览业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榜样。

1999年1月27日,林宁的《展览知识与实务》在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999年11月2日晚,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大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开幕式。

2000

1月,首届国际展览和会议展示会(简称展中展)在上海举办,海内外参展企业130家,业内观众4000人;会议31场,与会人员600多人。

2000年11月,中德合作的中国重庆海纳会展研究所(原重庆会展研究所)创办,该研究所开展《中国会展业人力资源调查》,倡导会展科学研究,全力推动我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

2001

2001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会展与广告专业,并于次年开始录取新生。

2001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业,标志着中国展览业全面对外开放。

2001年,上海展览中心主建筑进行全面的大修改造。

2002

9月,广东省第一所由地方政府与外国政府联合创办的旅游学院,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学院开设六个专业,其中会展与商务旅游专业为国内首创。

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会议正式确定中国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这是151年来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一个综合类世界博览会。

5月,全国首个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自建的展馆――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奠基,并于同年10月15日正式启用。展馆隶属于广州市东泰骏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2年科隆展览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亚太区总部,并在北京设立了独资分公司,全权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同时在香港也设立了独资公司负责香港地区的业务。2004年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和广州设立了分支机构负责华中、华南地区业务。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马勇教授培养的我国第一届会展管理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走向了社会。

2003

12月21日,由商务部、经济日报社和中国国际贸促会联合主办的“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30个主要会展城市派代表出席了论坛,其中16个城市的副市长率团参会。

2003年北京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2004-2008)》,

制定了《北京旅游和会展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为宏观调控全市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4月23口,上海车展提前闭幕,宣告中国会展业因SARS进入休眠期,从4月底到7月,全国各地展会或大型活动基本停办,产业损失达80亿元人民币。

3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成立会展管理系,这是国内高校中第一家正式批文成立的会展管理系。目前,“二会展”已经成为会展教育界一块响亮的品牌。

2003年7月12日~13日,首届长三角会展经济高峰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届论坛是国内首次区域性会展论坛。

2003年12月12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4次全体大会上,外交学院院长、前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发展中国家代表首次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担任最高领导人。

2003年中国秋季广交会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新馆)设立部分展区试运行,表明这个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展馆正式启动使用,该展馆的使用标志着中国会展业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11月7日,亚太会展场馆战略联盟谅解备忘录在新达新加坡正式签署,三家亚洲一流会展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新达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博览中心和日本会展中心宣告正式成立亚太会展场馆战略联盟(简称APVA)。这是亚洲会展业史无前例的一次战略创举,开创了亚洲会展市场的新格局。

2004

2004年11月3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该博览会由中国总理倡议,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

商务部于2004年1月13日公布《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

2004年,上海荷雅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正式成为VNU亚洲展览集团总部。

2004年12月2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上海10种新职业,会展策划师位列其中。

2004年6月28日,第28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开,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

2005

1月11日~13日,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合作论坛(英文缩写CEFCO)在北京举行,吴仪副总理在会上提出中国展览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标志着中国展览业进入理性发展轨道。

2005年,国际最大的会展公司一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出资近亿元购买国药展览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份,并组建新的“国药励展展览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展览界首个由国有企业与境外公司携手打造的合资项目。

12月28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在北京顺义奠基。

12月,位于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亚洲国际博览馆落成启用。

6月10日,中国展览馆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该协会成立2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会员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陈若薇出任新一届理事长。

10月11日,广州第一家中外合作的展览公司――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在广州花园酒店正式签字成立。这是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中国第一次与民营展览公司合作。

首届中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于9月2日~6日在长春开幕。

7月8日,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出国经贸展览工作会议暨中国展览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贸促会提出了即将出台的《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与会代表广泛征求意见。

2006

国家商务部、知识产权局等于2006年1月10日颁布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2006年10月15日,在第100届广交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宣布,自第101届开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意味着广交会在以往出口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进口功能。

2月18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

2006年11月8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第73届年会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这是国际展览业协会首次在中国内地城市举办的重大活动。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大学等7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浙江省会展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0月19日顺利举行。

2007

1月1日,由商务部颁布的《商务部举办展览会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会展业管理政策。

4月4日,中国贸促会出台了《大型出国经贸展览活动管理办法》,重点针对出国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从政策层面为其营造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

9月6日至8日,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即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办,这是世界经济论坛首次在中国举行全球年会。

11月22日,英国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区总裁兰德龙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宣布设立“励展中国奖学金”,这是国际展览主办机构首次在华设立会展类奖学金。

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组织了“会展蓝天北京行动”活动。

2007年8月28日,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落成开业。

2007年4月,随着中国义乌小商品城展览有限公司赴德国汉堡展览计划得到中国贸促会的同意,义乌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出展权”的县级市。

2007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07年第五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会展业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条件》名列其中。

2007年10月起,上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增会展策划与管理(专科)专业。这是自学考试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在上海市首次开设。

2007年9月,中国展览馆l办会展览工程专业委员会正式颁布了《展览工程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试行稿)和《展览工程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办法》(试行稿),标志着全国性展览工程行业资质等级评定真正进入实施阶段。

2008

11月12日,负责国家会议中心拆除工作的北京建工博海公司表示,国家会议中心的拆除和改造工作将持续近1年。2009年10月左右将改建成高档大型会展中心。

3月28日,第16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幕,标志着新馆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2008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政府令。

1月14日,由中国贸促会与国际展览业协会、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和独立组展商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这是该论坛继在北京、广州、上海国内一线会展城市举办后,首次移师西部城市举办。

6月5日,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会展术语、条件、环境、等级、评价、分级、管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法制博览论文篇(7)

2、 《财富》论坛今在京开幕 (有图片)

原定5月16日在北京天坛举行开幕式的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因天气原因于今天上午移师人民大会堂举行。5月16日,世界再次聚焦北京。全球财富500强名单中,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企业也逐步确立自己的世界品牌以及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地位,不断刷新着全球500强榜单。本届《财富》论坛亦同往届,来自全球各地的商业大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着陆北京。数假造价不斐的私人飞机以及富豪们的“太太团”依然成为论坛的另一道风景线。17日,在北京天坛还举行了规模近千人鸡尾酒会。

3、 法国两巨星助阵中法文化年 (中法文化年)

5月14日,法国电影联盟对外宣布著名影星苏菲・玛索将于9月15日至20日出现在北京和成都,出席中法文化年的闭幕活动。

苏菲・玛索此次中国之行除推广自己导演、参演的一些新电影外,还肩负着与中国导演、演员交流,与电影学院学生交流等活动安排。 另外,继上世纪90年代来华演出后,“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将再临驾中国,并将演出时间定在6月18日。届时“王子”将与“东方魅力女子乐团”在工人体育馆上演“王子与天使音乐会”。两位世界级巨星的到来无疑为中法文化年又凭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上都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4、 世界博物馆日

继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北京多个手机文化节开幕后,在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再次量行大举动――约30家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次非官方的行为中,参与的单位有:大觉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文博交流馆、自来水博物馆、蜜蜂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辽金城博物馆、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宦官文化陈列馆、冰川陈列馆、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老舍纪念馆、保利博物馆、农业博物馆、鲁迅博物馆、密云博物馆、警察博物馆、文天祥祠、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中医药博物馆、金台艺术馆、大钟寺、古代钱币展览馆、首都博物馆、古代建筑博物馆、燕都遗址博物馆、团城演武厅、白塔寺等。另外当晚还在西单文化广场举办了“博物馆之夜”活动,“国家博物馆外展精粹展”、“漫步名人故居”、“中国法国名门之秀展”三个展览。

5、运用科技手段 保障食品安全

――2005年全国菜篮子放心工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主题为“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有效诚信体系,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的“2005年全国菜篮子放心工程研讨会”于2005年5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待定)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商业联合会名誉会长白立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参加研讨会的有近二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代表。

“菜篮子”放心工程作为一个顺乎民心的重大项目,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国家有关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次研讨会在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国家领导同志和有关部委、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老一辈革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同志专门为研讨会题词:“食品安全、关系民生”。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委都给予这次会议指导。作为研讨会的支持单位有全国农贸市场中心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酒类商业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副食品流通协会、世界华商联合总会(香港)、全球华人联合会蓝海国际商会(澳门)和中国食品集团公司、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等。

6、中国沐浴行业第一次全国代表座谈会在京举行

5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沐浴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沐浴行业第一次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和江苏等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共计1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沐浴行业的健康发展--新形象 新思路 新起点 "。会议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沐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南征主持。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中型以上的洗浴企业5万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万人。但从整体看,中国沐浴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仍然较低,恶性竞争、违规操作、投机意识强、行业自律性差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段时期洗浴行业被外部歪曲为“色情”行业,洗浴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合理的认识。行业主要管理者的缺位使得行业市场秩序混乱,行业交流闭塞,行业人才紧缺,行业整体发展得不到正确引导。

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将为我国沐浴业的发展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此次座谈会,并作了发言。

7、中国展览馆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即将召开(有图片,题目放首页)

中国展览馆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将于2005年6月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是该协会成立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大会,也是中国展览业的一次盛会。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展览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展览馆协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服务为本、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本届大会的主题。根据中国展览馆协会的章程,此次会员大会还将进行换届选举工作,选举新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修改补充《中国展览馆协会章程》及相关规定。

目前中国展览馆协会的会员主要由展览主办机构、展览场馆、展览工程公司、展览媒体、高等院校、展览科研机构以及与展览相关的且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构成,会员单位已近200家,分布在全国29个省、70多个城市,其中以区域性展览协会、各行业协会名义加入的团体又包括各自的会员,会员单位的业务范围涵盖了整个会展产业链。

此次会员大会受到中国展协会员及业界的瞩目,中国展协领导单位对此次盛会十分重视,专程在上海召开了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为第六届会员大会的召开做了精心准备和策划,届时还将邀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部委相关领导出会。

8、第12届中国艺术博览会(有图片)

令人瞩目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定于2005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艺博会得到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依靠贸促力量,为艺术作品、艺术产品创造有力商机,为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以及艺术产品经营企业搭建广泛的交易平台。拓展艺术门类,吸纳各国、各地、各类艺术展加盟中艺博。首次设立艺术作品、艺术产品两大展区。并设立“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本届参展商均有资格参与评选。

中国艺术博览会已成功走过了十一年的历程,已奠定了其在国内外的品牌形象和主导地位,本届艺博会将与主办单位联袂打造一个高规格、国际化的艺术品贸易盛会!

9、会展“旗舰”再莅甬城(有图片)

5月20日至23日第29届中国制药机械装备博览会在宁波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被当地称作“会展旗舰”制药机械装备展规模是宁波目前最大展会的一倍。

号称亚洲最大专业展的第29届中国制药机械装备博览会是中国制药装备行业的一次盛会,去年在宁波不仅创造药机展历届规模之最,而且还创全省展览会规模新高。今年五月该展再莅宁波,宁波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为了更好的服务好展览会,服务好展商和客商,在成功承接药机展后,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江东区进行了服务创新,市内各大宾馆也将推出优质服务,全力保障了这一盛会在甬顺利举办。展览会展出面积近6万平米,国际标准展位4000个左右,参展企业近750家。专业观众约在5-6万名。据业内人士估测,本次展览会拉动宁波大约超过4.5亿元的消费,最直接的是餐饮、宾馆、交通和旅游方面的收入大幅增加。

本届药机展国际馆面积较之去年提高了20%,达到了4400平米;今年展览会的展区设置共分8个区,有优置优价馆、国际馆、原料馆、药剂馆、包装馆等,对展品进行了归类,以方便参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组展工作。据悉,很多企业近60%的订单来自于药机展。

10、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将在穗举办

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将于2005年9月12日至15日在广州举办。

第二届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联合主办,不以营利为目的。

本届会展区面积由首届的4万平方米扩大到12万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6000个。根据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特点,将设电子信息、机械(汽摩配件)、轻工(皮革用品)、日用化工、纺织服装、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陶瓷9个专业展区和法国中小企业展区。届时,会还将邀请国内外重点商业零售企业、知名百货公司、重点批发市场和区域专业产品集散中心的采购商以及跨国零售商业企业集团、联合国采购机构参会。

11、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8月举行

第二届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将于8月26日至28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行。

据介绍,本届展会将邀请东亚各国的旅游部门官员、旅游协会领导、旅游企业负责人参加。他们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业界同行进行高规格、深层次的业务交流。同时,还将推出多个旅游招商项目。

本届展会由中国国家旅游局、辽宁省旅游局和大连市旅游局联合举办。

首届博览会共有来自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22个国家的地区近千家企业参展。共签订旅游合作项目110个、合作投资金额7亿多元。

12、中国IP语音网络研讨暨展览

第七届中国IP语音网络研讨会暨展览于2005年5月18-20日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中国IP语音网络研讨会此前已成功举办六届,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届大会除继续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之外,还得到思科、德州仪器、UT斯达康及超过20家厂商的赞助,同时还得到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在内的国内运营商、IPCC、SIP论坛和组织以及多家媒体的支持。

为达到更好的交流、学习的目的,大会同时还开展了互动式的讨论,就设计和管理VoIP基础设施和服务、语音/数据集成策略、VoIP网络架构、托管联络中心、视频IP会议和IP-PBX服务的市场和部署等问题进行讨论。

13、遨游火星

5月21日,“遨游火星”展步入高潮阶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提供的两块火星陨石标本在北京天文馆开始为期两天的展出。

“遨游火星”展览聚集了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关于火星的科学发现,其中包括由“火星漫游者号”火星车拍摄发回的最新图片,火星“奥德赛”探测飞船发射全过程的音像资料,以及象征火星地貌和火星仪的沙盘模型等。

14、反恐技术装备展览首次落户北京

5月10日上午,国内外反恐特种装备器材及技术产品等最新警用技术装备,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展出。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反恐技术装备展览。

据介绍,这次展览有中外警用刑侦、技侦、防爆安检、计算机通讯器材、安全防护、警用交通工具、警具械具、消防装备、反恐特种装备器材及技术产品等最新警用技术装备。

参加展览的有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芬兰、荷兰、丹麦、意大利、以色列、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企业200余家。

展览会共设展台560余个。其中1号馆为北京市公安局展区,由主题中心区、奥运及奥运安保展示区、整体防控、精确指导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展示区、警察人文素质和队伍建设展示区、警察历史装备展示区五部分组成。

展览会上,欧美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装备让中国业内人士了解了一些世界新技术。一名从事武器制造的工程师说,这次展览有大量的国际上较先进的武器及技术装备,对比中外产品,进行比较、借鉴,找寻自己的差距,制造出适应现代需要的,有针对性的产品,这是反恐斗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

据北京警方介绍,本届展览会旨在通过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提高国内及世界范围内的反恐装备和技术水平,加速警用装备的更新换代,有效预防和及时打击恐怖组织及其活动的蔓延。

15、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在沈阳揭晓

第六届(2003年2004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17日下午在沈阳揭晓。

获得十大精品殊荣的分别是:"人民革命战争陈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新馆文物专题展"(辽宁省博物馆),"太行魂晋城古代文明陈列"(晋城博物馆),"从皇帝到公民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长春皇宫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省博物馆),"华夏脊梁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基本陈列"(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中国丝绸文化陈列"(中国丝绸博物馆),"福建戏曲大观"(福建省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岩石矿物宝石陈列"(中国地质博物馆)。

此外,"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纪念馆)和"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故里管理局)两项陈列展览荣获"特别奖"。专家们还评审出9个单项奖。

16、车展圆满结束期间捷报频频

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福州汽车展示交易会于5月3日在国际会展中心顺利落下帷幕。历时6天的“车交会”热闹非凡,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汽车厂商和观众,为汽车厂商与消费者搭建了一个更为直接的交流沟通平台,使得他们之间有了更好互动的空间,使厂商更好地树立商家品牌。众多品牌车商为了能让本次展会办好,从展位预订、展台设计、展车的选择到现场活动安排都以国际车展为标准,丰田汽车、一汽大众将以超大规模的特装展台参加展出,这也是福州第一次两家经销商以联合形式参展。华夏汽车城(包括中华轿车、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南汽车、雪铁龙汽车、长城汽车)以集团军的形式参展,规模庞大。丰田汽车、一汽大众也是第一次在福州以厂家布展形式参展,据统计,本次“车交会”共汇集了50多个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107余种不同车型,其中有8款新车首次在福州亮相。参展企业共售出订购新车达200余部,各汽车厂商与消费者都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参展车商对这次配套活动较为满意,车交会期间售车情况比较好,也体现了福州较规模的车展的魅力。展会期间,还成功地举办了“福州市第二届‘嘉利德斯’杯汽车模特大赛”和“2005年福州市首届健美先生公开赛”,这两次活动在观众和参展商中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7、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开工奠基

5月18日,由自治区贸促会负责招商引资的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市市委书记韩志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宝音德力格尔,自治区副主席余德辉,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许柏年及自治区和呼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奠基仪式。

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的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将作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投资方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和英德蓝国际投资公司(北京投资公司),其中会展大楼投资为5亿元。该项目包括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商务写字楼、商务公寓区以及精品商场、大型百货食品超市、停车场及绿地等。同时这也是呼和浩特市乃至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标准会展场馆,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该项目的建成将对进一步完善呼和浩特市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8、广州博物馆联手经营新举措

广州博物馆近日与11座已落成或筹建中的行业博物馆签约,依托广州博物馆,建立一个都市博物文化合作发展共同体,实现博物馆藏品、文献、展览等资源共享。

广州现有货币金融博物馆、中医博物馆、邮政博览馆、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等多家已对公众开放的行业博物馆,还有一定数量馆藏丰富、但暂不对外开放的行业博物馆,如广州电信局史馆。广州人民广播电台陈列馆、广州市职工大学机械博物馆、陈李济中药博物馆、珠江啤酒博物馆等也即将建成。

在广州“5・18国际博物馆日”馆长论坛,广州市荔湾区拟以租赁方式,对文塔、蒋光鼐故居、李小龙祖居进行主题旅游景点开发,并将其纳入广州岭南风情游规划。广州还允许一些以文物保护为己任的市民在一定条件下住进文物旧址照料史迹。

广州现有219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属于近代史迹的有122处。在19个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5处属于近代史迹。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近代史迹处于被人遗忘的边缘,如见证广州人民英勇反击英军的泥城、抗英英雄何玉成的故居揽翠山房等,因无人料理,现已破败不堪。

实现文物旧址管理机制的创新,鼓励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从事文物旧址的保护工作。对部分旧址史迹采用下放使用权和管理权的方式,允许一些以文物保护为己任的市民在一定条件下住进文物旧址,照料旧址史迹。也可鼓励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企业和集团投资,在文化局的有效监管下,对广州近代史迹旧址进行修缮和维护,实现企业与文物旧址的良性互动。

19、第四界中国(北京)高尔夫球博览会即将隆重开幕

6月10日-12日,2004中国(北京)国际高尔夫球博览会将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展开。

据了解,本次展会为完全室内环境,面积10000多平方米,明确划分了新产品的区、试打区、果岭区,另外还划定一个特殊区域为每位展商提供半个小时的新产品展示时间,为展商提供了全方位的完备软硬件设施。这次展览会吸引了境内外的一百九十多家厂商的踊跃参加,与前三界高博会相比,此次参展厂商数量倍增,实力也更加雄厚。

本界博览会更加注重“服务功能”的延伸,受到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法制博览论文篇(8)

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在致辞中指出,2015年浙江展览业提供就业岗位127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3.2%,展览业已经成为浙江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在论坛上,浙江省商务厅与励展博览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浙江将通过励展博览集团的全球网络资源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为目标,在宣传推广浙江制造,品质浙货等方面开展长期和全面的合作,大力推动浙江企业、浙江产品走出去,助推浙货走向世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商务部展览专家委员会主任任兴洲以及励展博览集团全球销售总监TimRamage分别在大会上做了主旨演讲。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会上作了“十三五”期间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的主旨演讲。周汉民在演讲中提到,2015年中国会展业的增长率达到8.3%,远高于全国经济6.9%的增长率,说明会展业异军突起,但是与此同时,2015年会展业在中国经济总量中占比0.66%,在第三产业中占比1.36%,说明尽管会展业蓬勃发展,但远不是支柱产业。周汉民对会展业发展提出五点感悟:会展业的发展应当以人为本;会展业的发展要有科技创新;会展业的发展必须强调文化多元;会展业的发展要强调合作共赢;会展业应当引领前瞻。周汉民认为,与会展业关联性最强的行业是制造业,会展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制造业是会展业的基础。中国的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未来的30年将走一条从大到强的道路,会展业的同仁应高度关注中国制造2025战略,让会展业仅仅跟着制造业的步伐,让中国会展业随着制造业的复兴迎来光明灿烂的未来。

商务部展览专家委员会主任任兴洲作了“一带一路”的会展业发展机遇的主旨演讲。任兴洲说,“一带一路”大大提升了西部的区位优势,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而带动了西部会展业的发展。陕西西安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会展中心,四川完善西部博览会机制,宁夏借力“中阿经贸论坛”和中阿博览会打造向西开放新门户,云南通过会展经济发力致力于建设南亚开放的桥头堡,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通过会展经济,打造新疆重要窗口。此外,东北全力打造东北亚会展经济中心、广西面向东南亚,完善会展带动开放新机制,形成多点多面,异彩纷呈的局面。东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发达地区,“一带一路”赋予新契机。长三角、珠三角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中心,吸引更大规模的国际客商参展。整个开放格局的变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变化。

法制博览论文篇(9)

中国—东盟博览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平面媒体、互联网媒体、手机移动媒体联动,对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进行全媒体报道,建立起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专题数据库”,集成了关于中国—东盟最权威、全面、丰富、贴近的新闻信息。

一、坚守传统纸媒:中国—东盟全媒体报道的权威载体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政治性、商业性都极强的区域性国际盛会,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相应提出了“打造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的发展目标,力图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率先占据“东盟新闻话语权”。传统纸媒首当其冲担当全媒体报道的第一方阵,传播权威政经信息,集散丰富展会资讯,积累有价值的商贸数据。十年间,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今报》等纸媒共刊发中国一东盟相关报道10644篇,图片4524张,开设中国一东盟相关专栏309个,推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大型特刊5期。其中《广西日报》对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报道的主要特色为:

1.专业队伍专门版面专项机制对接东盟

2003年11月获悉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在广西举办的消息,广西日报社就迅速组建了以报道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主要任务的部门机构:“东盟报道部”。从2004年起,拿出每个工作日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对接东盟”专版,在省级党报中独树一帜。近年出版频率有所减少,但“对接东盟”专版出版总量已超过1690期。为采集东盟国家的第一手资讯,《广西日报》派出10多名记者分赴东盟10国采访中国驻各国的大使、参赞以及当地的华商领袖,以“大使参赞访谈录”为栏题,推出“走进东盟”系列报道。长期的采编实践,培养起了一支对接东盟的专业化新闻队伍,成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见证者、记录者、传播者、关联者和推动者。

2.以“大事件大处理”方式报道大展会

大事件大处理,这是《广西日报》历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报道的总体特征。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时,《广西日报》独家出版“号外”报道当天新闻。同期还推出了3册厚达172个版的大型特刊,采编和经营双丰收。为了呈现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盛况,《广西日报》打破报纸平时严格按对开分版的常规,采取一版和四版打通连版编排的形式,10+1国家领导人的照片可以发到35×16CM的篇幅,比平时增大一倍以上,“封面”内容更全面、丰富,兼顾和整合了国际和国内、中央和地方、官方和民间的活动报道。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广西日报》所有要闻版几乎都是中国—东盟新闻。

二、“互联”新闻网站:中国—东盟全媒体报道“一网天下”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广西新闻网2006年由广西桂龙新闻网和广西新桂网两个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强强联合而成,伴随着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而发展壮大。该网对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全媒体传播,造就了一个“网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2013年第十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广西新闻网就刊载相关稿件1550多篇和视频新闻153条/期(含原创和转载),组织广西手机报、微博、网络社区论坛发起主题互动活动4个,约400万人次通过该网及专题浏览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

1.开设“全媒体专区”,推出系列网络专题和网友活动

2013年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新闻网推出“辉煌十年创新发展——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网络专题,开设“合作共赢——十周年成就网上巡展”。充分发挥旗下网络新闻、网络电视、手机报、红豆社区全媒体平台优势,开设“全媒体专区”,抽调50多位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布局在各大新闻现场,全程滚动开展网络直播。2013年开展“博览会随手拍”等网友互动活动,拉近了百姓与博览会的距离。

2.积极进行外联推广,与全国各大网站联动报道博览会

广西新闻网具有强烈的“东道主”意识,主动联合全国各省区市重点新闻网站进行宣传推广,形成了网络体系的“点、线、面”宣传阵容,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全国的影响力。南海网、云南网、金黔在线、荆楚网、北方网、大众网等三十多家新闻网站对广西新闻网制作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专题进行LOGO或文字链接推广,并转载重要新闻稿件。广西新闻网每天精选博览会重点稿件向各大网站推荐,网易、凤凰网、搜狐、中国日报网等网站纷纷转载。

3.发挥手机报优势,为公众提供快捷优质活动

目前,广西同报传媒集团正在努力整合资源做强做大《广西手机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报道中,《广西手机报》、掌上广西wap网站分别开设“喜迎盛会”“逛展寻‘宝’”记者带你逛展会”等服务性专栏;掌上广西新闻客户端推出“全景两会一节”手机专题;推出手机微杂志“博览会大型活动一览表”等为公众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推出“微议论”,开谈“盛会交通大讨论”话题,给公众带来及时的路况交通信息。

4.推出舆情专报,为博览会决策者参考。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秉承“节俭务实”办会的宗旨,创新办会形式、精简活动、降低成本成功办会。总理出席该届博览会成为焦点。舆情分析包括:关注度走势分析、网友观点倾向分析、境外消息监控、综合结论等。期间网络舆情发展状况非常好,不仅没有重大负而舆情,而且也未监测到“小杂音”。

三、实施报网融合:中国—东盟全媒体报道的驱动引擎

2013年,《广西日报》以“非常速度”发展新媒体,特别是创立“广传魔码”,推动报网融合,让党报插上科技的翅膀,全新的传播力量在第十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报道中显露了威力。

1.党报新媒体迅速跨入舆论场

2013年6月2日,《广西日报》“新媒体部”成立,致力于发展新媒体领域的“新党报”。6月,《广西日报》法人微博与微信上线。8月,《广西日报》法人微信成为中国媒体微信联盟十大发起成员之一。9月,《新媒体内容采编及绩效考评制度》出台,使新媒体内容的生产与形成制度化,为“全媒体”报道提供了制度保障。11月,《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新媒体管理手册》出台,成为旗下各媒体微博、微信以及众多记者、编辑新媒体的行为规范。10月,《广西日报》应邀至南京,在中国媒体微信联盟峰会介绍党报微信发展经验;12月,《广西日报》应邀至北京,在2013腾讯微博媒体厅精英论坛介绍党报微博绩效考评经验。11月8日记者节上线的“广传魔码”,使《广西日报》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采编和经营中并用QR和AR技术的省级党报。截至2014年2月21日,《广西日报》新浪法人微博共有粉丝约49万人,腾讯微博平台共有粉丝29.8万人,微信共有粉丝1.1万人。

2.党报新媒体成为“全媒体”报道博览会的新锐力量

法制博览论文篇(10)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

2月18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这是国内首个“国”字头的会展研究机构。

上海市对在沪举办的展览会实施全面综合评估

2月,上海市召开国际展览会评估工作会议,就《上海国际展览会项目评估细则(试行)》征询与会代表的意见,并确定于2006年全面启动上海市国际展览会项目评估工作。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实施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办法》明确了展会主办方应对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也对展会期间侵犯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为的受理和解决做出了明确指引。

中国韩产业交流会开创中、日、韩三国交流新世界格局

首届中日韩产业交流会3月在青岛召开,为三国的产业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开创了中、日、韩三国交流新格局。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CITME)和ITMA亚洲展览会合并举办

4月,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和ITMA亚洲展览会正式宣布2008年在上海合并举办,此举对中国乃至亚洲纺机行业以及纺机展览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两个世界大型博览会同时选择在中国举办

4月22日,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开幕。5月1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沈阳开幕。两个均历时长达半年的世界大型博览会同时选择在中国举办,再次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政府机构更多地介入会展业

4月,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正式更名升级为“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商务部成为主办单位之一,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明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商务部等机构介入主办。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接管东莞会展中心

5月,东莞两大展馆--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和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在管理权上合一,由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进行统一管理。

香港场馆管理入主中原

5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正式由郑州香港会展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协议的首阶段为期15年。郑州香港会展管理有限公司由香港展览会议场地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而成。

莱比锡博览会有限公司在国内设立联络处

5月,莱比锡博览会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莱比锡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和莱比锡欧亚经贸中心与北京西诺曼商贸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莱比锡博览会有限公司北京联络处正式成立。德国中小展览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蓝天会展行动”启动

5月29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蓝天会展行动”。行动期间,专项小组对国内10个重点政府展会和10个重点商业展会进行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监督检查。

出国办展审批资格放宽

6月18日,中国贸促会和商务部重新修订的《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

港澳台渝会展合作论坛

6月15日,由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和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联合主办的“港澳台渝会展合作论坛”在重庆召开。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重庆会展企业的近两百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长春举办会展文化节

7月22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在长春召开,长春市政府参与主办。

会展联盟再掀高潮

9月1日,广州会展行业协会、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和澳门会展业联盟(筹)在广州正式签署《穗港澳会展业合作协议》,成立“穗港澳会展业联盟”,并召开首届穗港澳会展业合作论坛。

12月18日,“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宁波、常州、盐城、台州、温州等19个城市结盟。

西安成立大型会展集团公司

9月1日,西安曲江国际会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两大公司将整合会展资源,目标是构建区域性经济会展中心。

全国中心城市会展工作年会50城市参加

9月24日,第四届全国中心城市会展工作年会在长沙召开,全国50个城市代表参会,参会人数是前三届年会参会总人数的3倍。

“中国夏季达沃斯”选址大连

9月,国际非官方最高级经济会议的世界经济论坛组织宣布:2007年9月6日至8日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成长峰会--全球成长型企业年会”,也被称为“中国夏季达沃斯”的承办城市是中国大连。

山东省展馆竞争激烈

9月,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工程竣工,至此山东省展馆数量已达17个,展馆之间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广交会更名

10月15日,国务院总理在第一百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暨庆祝大会上正式宣布,自第一百零一届开始,广交会将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国内外城市会展交流的成功典范

10月22日,作为第十届宁波国际服装节的珍贵礼物,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向宁波赠送的按照原作1:1复制的大卫雕像正式落户宁波大剧院北门前广场。此举成为国内外会展业流传的佳话。

UFI年会在京召开

11月8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第73届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世界著名的展览组织首次在中国举办重大活动。世博集团总裁陈先进当选UFI亚太地区主席,再次表明,全球展览的重心已经转向亚洲,而亚洲展览的重心在中国。

第二届中国展览场馆CEO圆桌会议在昆明召开

11月15日,第二届中国展览场馆CEO圆桌会议在昆明拉开了帷幕,国内共14家展馆参与探讨场馆的交流合作。

2006北京国际车展全球瞩目

11月19日开幕的2006北京国际车展亮点频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国际车展已经跻身世界顶级车展。

政府主导型展会创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12月8日,政府主导型展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获得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哈尔滨、广州、厦门、沈阳、长春、义乌、天津、南京等国内城市都派员参加。

文化产业成为争夺目标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及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展会拉开了各地举办“文博会”的热潮,文化产业成为各地争夺的目标。

中国贸促会高层人士出现人变动

作为中国会展业的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中国贸促会高层人士今年出现了少有的大面积的调整。副会长高燕和展览部部长赵会田均赴澳门,但是,在业内引起最大关注的是展览部副部长孙钢加盟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开启了国有大型展览机构高层管理者加盟外资展览企业的先河。

老展馆进入转型期

今年,国内多家老式的展览馆转型.比较典型的有四川展览馆改成科技馆,南京规划展览馆转型等。

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今年停办

法制博览论文篇(11)

民间藏家、文博机构、各大拍卖行等,构成了本届文博会的主体,除展陈而外,位于北京国际贸易中心的分会场则开辟了文物艺术博览会,供藏家交流、交易。在博览会上,熟悉的老朋友有了见面寒暄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则是文物精品的交流。”一般的展会我不会参加,但是这样的展会我一定来,当然有看上的东西。”能够不虚此行,这成为翟健民幸福感受的第二个来源。

第三点幸福则源于对未来的预期。按照本次北京文物博览会的发展方向,翟健民认为,已经初步完成了与藏家的对接,也达到了服务藏家的目的,未来将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北京来说,非常值得期待。

北京突围

由于仓促等原因,此前在2007年岁末举行的首届北京・中国艺术品国际文物博览会,除了汇聚在一起的圆明园兽首文物等场景外,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并不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届北京文物博览会在思路上与首届可谓一脉相承。

首届文博会期间,各路藏家纷纷表示,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迁移也随之出现。从伦敦到纽约,再由纽约到中国香港,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一轨迹的下一个停留位置,将是中国版图上的北京。

问题是,北京将用什么方式接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举办北京文物博览会是一种很现实的选择。在中国内地,国际性的全球顶级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几乎就是空白。那么,一个什么样的文物博览会才能完成国际化目标,才能具有吸引力与生命力?以承办主体,也就是北京市文物局对文物艺术品当前结构与现状的深刻理解,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收藏。

首届文物博览会的主题被确定为“盛世收藏,和谐共享”――以收藏为核心纽带,穿缀相关各种文物艺术品活动。这一开放而准确的定位,吸引了100多件堪称顶级水平的珍贵中国文物参展。众多国际著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文物商、拍卖公司云集北京,探讨文物艺术品的现状与未来。

第二届北京文物博览会依然延续了收藏的核心思路,将主题确定为“人文北京,典藏世界”,与首届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北京的概念得以强化,这一点,恰恰是文物艺术品各方对于北京方面所最为期待的。

官方的取向,激活了全球文物艺术品领域关注中国的目光。从2007年起,一幅新的蓝图就出现在文物艺术品市场各方的头脑当中,虽然这一幅蓝图的景象对于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然而,从过程来看,首届文物博览会更像是一次浅层次的试水,比如说,限制了入场观众――每日售票被限定在300张,票价为每张200元,这一票务方案将更多的人拒之门外。主办方为此提供了两个解释:第一,展览为高端活动,设置一定的门槛是有必要的;第二,展览场地的接待能力有限,从安全等各方考虑,限制人数也是无奈之举。

主办方的方案,确实保证了安全与高端的格调,但是,北京文物博览会因此变得像一个关起门来的圈子游戏,与扩张北京的文化影响力不太合拍。

有藏家当时就指出,仅仅是小范围的展览,研讨,而不是更充分的商业化,难以实现主办方的目的。更有人在私下谈论时认为,作为政府机构举办的博览会,你很难要求它既有光鲜亮丽的表面,又能照顾到民间藏家与收藏市场的实际。

现在看起来,这些说法显然低估了政府的决心,尤其对于北京来说,有些事情政府部门的整合能力是任何其他力量所无法企及的。

两年多之后,北京重装上阵,勇敢地选择了突围。

“实际影响超过世博会”

尽管常年来往于内地与台湾之间,也是北京各种文物艺术品活动的常客,但是,台湾著名藏家徐政夫仍然对本届文博会的组织工作表现出来了惊讶:“本届北京文物博览会展出的安排,无论是从接机,还是到住宿等细节,包括展品布展,取件,都安排得细致有序,甚至让我们感觉到有些过分周到了,这充分体现出了组织者的水平。”

多年以来,始终有一种声音认为,内地文物艺术品能不能完成国际级的高端博览会,有没有好的文物艺术品展出、交流,基本是一个伪命题――中国可能缺少震撼人心的文物艺术品吗?真正形成制约的,应该是另外一件东西,那就是专业的组织服务工作。没有软环境的支撑,高端文物艺术品博览会不可能落地生根。

徐政夫的赞许,代表了藏家对2010年北京文物博览会在组织工作上的认可,藏家由此获得的信心甚至比看到高端文物艺术品本身更加立竿见影。

北京文物博览会的组织能力,不仅体现在细节上,也体现在整个框架上。

本届北京文物博览会,得到了国内一流博物馆与美术馆的支持,内地线大拍公司云集,香港苏富比与香港佳士得等也参与其中,参展作品之丰富,更是涵盖了古器物、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中国写实画派与写实绘画,当代油画等五大类,总计500件珍品。展品等级高,数量大,范围宽阔,充分体现了北京建设文物艺术品之都的胸怀。你很难想象,离开北京,可以在中国另外的城市看到上述场面。

本届博览会参展展品,有的来自民间藏家,有的由拍卖公司提供,有的来自博物馆,有的则是文物商店精品。尽管北京文物博览会主会场展览的票价为120元,并不算便宜,但这些精品,依然每天吸引着千余观众前来参观品鉴,很多收藏爱好者更是慕名而至。

主会场之外,国贸分会场由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承办,在面积为5500平米的分会场共设有展区53个,北京市文物公司,扬州文物商店,上海兰馨文物商店厦门文物商店等多家文物商店参与,北京华辰、北京荣宝、北京永乐,北京长风等多家拍卖企业也携重器到场展示。港台及海外一些公司携众多回流文物参展。内地而外,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参展商共20余家,占了参展商总数的40%。

北京市政府部门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北京文物博览会是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中的一部分,也是重点板块。从10月开始,北京文物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北京拍卖季”。

“北京拍卖季”从2007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按照有关统计,参加北京拍卖季的拍卖企业,由2007年的15家上升到2010年的83家,与2009年相比则增加了38.3%,计划举办文物艺术品和资产两大板块的拍卖会共280场次,比2009年增加了1.2倍。北京文物博览会不仅具有为“拍卖季”预热的功能,同时各种文物业态的汇集对于整个文物艺术品市场格局 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说“本届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将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里程碑。”

在同藏家沟通时,大家对于政府部门的类似表态并无异议,甚至有人表示,“举办北京文物博览会可能算得上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部门最英明的决策之一。”有人则将北京文物博览会与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相比较,并认为:“尽管从参观人数上以及社会影响面上,北京文物博览会目前和世博会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就其实际影响与未来发展对北京乃至中国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北京文物博览会应超过世博会。”

藏界过年

事情因此变得简单了――

一位藏家面对记者时表示:“有了北京这样水平的博览会,我一年到头可以去的地方就缩减为两个,一个是香港,另一个就是北京。”

与宏观的规划布局相比,藏家习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分析问题。

实际上,北京文物博览会所见证的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另外一个变化,那就是,随着藏家的收藏途径调整,文物艺术品的日常交易重心,正在由潘家园为代表的传统地摊儿方式让位于古玩城方式。原因很简单,哪里“有东西”,哪里就有吸引力。对于文物艺术品博览会而言,哪里“有东西”,乃至于哪里“有好东西”,也是构成博览会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因此,能够集结在北京文物博览会的舞台上,接受业内行家、藏家甚至资金的检阅,让参与的各方表现出了相当的积极性。

在博览会现场,“哗哗”作响的胶带纸包装声不绝于耳,听得这样的声音,也就不难想见交易如何活跃――回流文物,民国瓷器、古董杂项等,都进行得有声有色。

“这些大量走货的交易虽然不是很有档次的文物艺术品,但是东西集中,开门儿,价格适中,有升值空间,很受收藏者欢迎。”一位北京藏家如是说。

也许是为了验证藏家说法,记者看到,北京市文物公司柜台交易十分活跃,摆上柜台的一件件老玉器被藏家不断挑走。看到流水一般的出货,有观者不禁赞叹生意好,试着和销售人员探讨原因,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回答“可能觉着便宜呗!”

对于内地的博览会来说,满眼见到的都是大量货真价实的“开门儿”东西,这一景象已经相当难得。

前面述及的那位北京藏家,显然对于进入博览会交易的文物艺术品的水平相当满意:“看得出来,参与本届博览会的商家,都用心了,也下功夫了,东西普遍不错。”

与这位藏家的看法相映衬,现场听到最多的就是脱口而出的两个字――“精品”,而精品交易也是北京文物博览会可以成为高端博览会的关键。也是由于精品的存在,行家才有了强烈的介入兴趣,行业内的交流也自然使得文物艺术品交易变得更有深度。

“东西非常好。”徐政夫几天来在展会上不断地会见各方的朋友,同时也对博览会上出现的各种文物艺术品兴致醇浓。他告诉记者,他确实看中了一件很令自己心仪的东西,所要做的就是继续与买家接触,协商价格。

按照主办方提供的数字,国贸分会场在4天的展览销售过程中,参观流量突破万人,成交额则突破了2亿元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