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1 10:10:58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1)

第二章,深入分析信息安全对我国和世界安全的影响。在信息网络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条件下,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石。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成为影响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的维护更加困难,难以控制的“网上政治总动员”危害社会稳定,颠覆性宣传直接危及国家政权,国家形象更易遭受攻击和歪曲;信息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它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全局,信息产业自身安全令人担忧,网络经济犯罪成为经济安全的顽疾,金融业遭受的安全挑战更加严重;信息安全对文化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文化帝国主义”威胁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遭到冲击;信息安全对军事安全的作用更加突出,“制信息权”对战争结局意义重大,信息威慑、网络信息战、黑客攻击与军事泄密严重威胁军事安全。

第三章,中国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威胁。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也比较滞后,网络安全系数很低,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从信息流动途径、发达国家的技术遏制及世界信息强国信息战略对我国的威胁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本章中尤其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信息战略,以求对保障中国信息安全提供借鉴与思考。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2)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面向新需求和新挑战的信息安全”。2013年,国家信息化建设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全面发展。目前,包括物联网、3G应用与移动网络、三网融合、云计算等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给信息安全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也推动信息安全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期。同时,由于国际上激烈的政治斗争也在不断地把信息安全问题推向全球注目的焦点。可以说,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在“十二五”规划伊始,面临着一个充满新需求和新挑战的时代。

本次征文的内容包括物联网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三网融合与其安全管理、云计算与云安全、网络监测与监管技术、等级保护技术、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可信计算、信任体系、网络实名制、工业和控制系统安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内容安全、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等。凡属于(但不限于)以上信息安全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成果介绍均可投稿。

征文要求:1. 论文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联系实际,能反映信息安全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未曾发表,字数控制在5000字左右。2. 提倡学术民主,鼓励新观点、新概念、新成果、新发现的发表和争鸣,提倡端正学风、反对抄袭,专委会将对投稿文章进行相似性比对检查。3. 文责自负,涉及保密的内容在投稿前应由作者所在单位负责进行保密审查。4. 作者须按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统一发出的论文模版格式排版,在截止日期前将论文电子版和投稿表发送至秘书处邮箱。5. 论文模版及投稿表请到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网站下载(.cn)。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教育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与成效,而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占据了我国人民在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的大部分应用领域。计算机互联网的网络空间安全不仅仅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和公民财产安全,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各类信息安全作为与计算机互联网空间安全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与实现已经成为了当前各国在加固网络空间安全时所应关注的重要前提所在。

1 网络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

在对我国网络领域的安全进行界定的过程中,应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来进行区别于实体空间的判断。当前,我国的网络领域安全范围通常会与实体的领土范围相结合。故要树立起明确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念,就必须先对我国的网络领域安全进行界定。我国的网络领域安全界定从形态上来进行区分可以分为有形、无形以及其他三个部分。这里所提到的有形部分主要指的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设施。而一个国家的网络领域基础设施应该是这个国家首先进行安全范围内维护的部分,其中的安全程度应该处于能够对在任何区域和任何形式下发出的网络攻击进行防范。网络领域中的无形部分主要是通过世界各国之间所制定签署的国际协议而划分出的分配给某一个国家专属的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相对来讲,网络领域中的无形部分在进行安全构建时对安全程度的要求也比较高,其中的安全职责范围应该处于能够对本国家以外任何国家所发起的网络恶意侵犯行为以及在网络中进行的违法活动进行有效打击和屏蔽,其所管辖的范围具体包括国家金融网络信息系统、国家通信网络信息系统以及国家公民网络信息系统等。当然以上所提到的网络信息系统也都属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对国家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将其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乎于国民生计和社会经济发展,另一种是关乎于网络空间的稳定。

2 我国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安全制度有待优化

根据最新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所颁布的有关信息安全发展的法律条例以及政府制度的文件有很多,其中包括《网络信息安全不同等级保护措施》、《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级别划分标准》、《国家安全法》、《互联网络商务信息密码安全保护条例》以及《互联网络信息电子签名法》等。虽然在这些法律条例以及政府文件中都对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的安全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但从整体来看,大部分的条例内容都只是对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涉猎,这些涉猎内容较为分散,而且没有统一的有关整个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的概述和规划。在我国近期所颁布的《“十二五”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我国新兴产业战略性“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只是对网络信息的相关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简单的规划,规划内容并不够明确,而有关区域性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更是没有及时提出。

2.2 威胁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构建的因素

对威胁因素的界定是一个国家安全观念的主要体现,而不同国家对于威胁因素的界定并不相同。每个国家对于威胁本国家安全的因素进行判断的标准决定了这个国家在构建安全防范体系时的侧重点以及分配比例。而对于我国来讲,能够对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产生威胁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首先,是从经济的视角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较晚,故使得我国整体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对于外界的违法入侵和信息盗窃行为的抵抗能力也较弱。而这样的局面不但会使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更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损失,有时甚至会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团结。与此同时我国在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构建的过程中,对网络黑客的攻击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也都比较落后,这样的状况经常会给不法分子创造窃取信息的机会。

2.1.2 其次,是我国政治的视角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在当前世界各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大环境下,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以及与其进行联盟的国家,经常会打着网络信息自由的幌子,来对我国的政治领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和宣传,其中甚至包括散布虚假社会信息、反对我国当前执政党的合法性以及纵容反对我国政权等行为。

2.1.3 最后,是我国军事的视角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之间的军事抗争行为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的互联网络,在对国家国防进行构建的领域中,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作战领域,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将传统战场中的事物进行网络信息领域的融入,并对其中的实施进行相应的控制。当前,美国在这一方面已经制定出了比较完善的网络战役规则,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涉猎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据近期联合国载军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有45个国家建立起了网络信息战部队,相当于全球国家总数的五分之二以上。

3 解决我国信息安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想要在网络空间安全的视角下来实现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与实现,就必须要对当前的网络领域安全界定进行准确判断,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在构建过程中将会受到的威胁和阻碍进行详细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计算机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得以优化。

我国在进行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应对信息安全的战略目标进行确立。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

(1)第一个方面是建立一个安全可操控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继而促进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保障能力。

(2)第二个方面时加强对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和防范。

(3)第三个方面是推动我国网络信息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借以维护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安全战略实现路径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

首先,应对国家互联网络空间在进行安全设计时的内容加以重视。在将信息安全战略理论进行实现时,应组建起一只以我国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人员为中心的信息安全小组,并从国家政策以及我国当前网络安全中存在的设计漏洞的角度出发,进行新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构建。国家的信息安全构建部门还应建立起优化的管理制度,并完善管理体系。其次,应建立起完善的攻防兼备的计算机换联网信息安全体系。想要实现信息安全战略的规划,就必须对网络空间的主动权进行掌控,并建立起可攻可守的安全防护体系。最后,应将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一个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是否完善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这个国家信息的安全发展。我国的相关法律部门应充分借鉴外国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构建经验,并有效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制定,继而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在实现过程中能够受到现行的法律保护。

4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空间安全视角下的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安全等方面都会起到十分钟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在进行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美国的信息侵犯以及军事网络信息战部队的缺失都是影响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与实施的关键所在。故我国在实现信息安全战略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继而确保我国信息安全制度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惠志斌.新安全观下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J].国际观察,2012,02(12):17-22.

[2]李洋洋,张静.我国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J].中国软科学,2012,05(21):22-27.

[3]民.网络安全观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构建[J].电子政务,2014,07(23):2-7.

[4]宁家骏.关于加强我国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11,10(09):27-33.

[5]方兴东,卢卫,胡怀亮等.网络强国能力指标体系与战略实现路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4(19):121-126.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4)

据安监局统计,仅2016年10月份全国就发生安全事故4519起,死亡人数2727人。虽然相较于去年同比时期有所改善,可是安全事故发生数、伤亡数及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仍不容忽视。高危行业是指危险程度及事故发生数都相对较高的特殊行业,如采掘、建筑、石化塑胶等行业。针对于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行为加以约束,如2012年2月14日通过《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了高危行业的范围,并对其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使用范围等作了更详细的规定。安全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企业安全生产、持续运营的重要手段。对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是推进安全会计的重要一环,尤其是针对高危行业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动因、影响因素、内容几个方面分析我国高危行业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及不足,并提出展望。

一、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

学者在对安全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兴起了对安全会计的研究,并且主要集中研究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相关性。企业安全信息披露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所以对安全信息披露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李恩柱、朱学义(2008)阐述了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认为安全会计是使用以货币为主的多种计量单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安全预防资源的投入、估算可能造成的事故损失以及补偿的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沈剑(2008)梳理了安全会计要素确认、安全账户体系的设置等。李恩柱、朱学义等(2010)认为应建立独立于社会责任之外的安全会计理论体系,安全会计除应满足会计基本假设的一般属性外,还应有其特殊性。刘朝霞等(2010)认为不应只对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核算,对自然灾害及产品质量对顾客安全的影响等也应核算,进而对安全会计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以上研究多是理论性的规范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安全会计概念的提出、发展、理论框架的构建,随着安全会计理论研究的日渐成熟,学者们逐渐把目光转向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二、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动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动因的研究

安全会计信息披露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将其从社会责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关于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动因的多种理论,并且各理论之间是互补而非竞争的。委托理论产生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被委托人和委托人目标不同产生成本,企业为减少成本、降低风险会积极主动的披露信息,郑玲(2011)、王玉平(2014)、赵婷(2016)等在安全信息披露的研究中都提到这一理论。1923年谢尔顿首提社会责任理论,认为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及社会道德,其中就包括要求企业安全生产,以及提高安全信息披露质量。沈洪涛(2006)发现信息披露水平沪市优于深市,披露的信息主要集中于社区责任方面,而对环境、员工、产品安全披露较少,披露数量和质量提高的不同步性。利益相关者理论表现为管理者为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利益相关者为降低信息不对称对其决策的影响,会更关注企业披露信息的详尽程度,而企业为了获得投资者投资、债权人借款、潜在供应商的青睐会更积极的披露信息,孙锋锐(2016)提到企业为得到利益相关者支持会积极的披露信息。迫于政策法规等的压力也是企业进行信息披露的动因,国内文献主要集中于以上这几种动因理论的分析。

(二)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安全会计的研究是围绕其理论研究展开的,继而涉及到对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方面,理论研究多是定性研究,很难用数据分析来提高研究的信度,而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采用定量方法,极大的提高了研究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提高了研究的实用性,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也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规范企业安全信息披露的行为。企业规模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佟丽娜(2014)发现企业规模与安全信息披露水平关系显著为正。债务风险高的企业为获得资本,会积极主动披露信息,减少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杨立永(2015)发现企业安全信息披露与偿债能力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在信息披露上投入的资本就越多,郑玲(2011)得到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以“专项储备”披露安全信息。股权结构与安全信息披露水平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王晓东(2016)实证证实了这一点。企业安全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表明越是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其市场价值也越好,李朝(2012)发现企业价值与安全信息披露关系显著为正。公司治理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黄海燕(2013)发现安全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市场化进程、独董比例关系显著为正,与终极控制人性质、两职合一关系显著为负,与董事会会议频率关系不显著。逄鹤宁(2016)证实了安全信息披露水平与外部监事及独立董事比例关系显著为正,与事务所名誉关系不显著。以上多是安全信息披露水平的内部影响因素,企业外部因素(如制度和市场因素)也产生一定影响作用,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三、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及披露模式的研究

迄今为止,国家未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安全信息披露内容加以界定,这使得企业在披露安全会计信息上有很大的随意性。郝成林(2002)认为企业应更加主动的披露安全会计信息,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对其决策产生的影响。杨世勇、朱学义(2009)发现煤炭行业安全信息披露不全面、信息披露较为分散且披露的形式不规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献回顾发现企业安全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有安全风险、安全培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专项储备、政府补助或奖励安全生产制度等。安全信息披露的模式主要采用补充报告和独立报告的模式。前者是在既有的财报上增加与安全相关的信息,后者则是通过单独编制报告对安全会计信息加以披露。李恩柱(2010)发现公司主要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对安全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也有少数企业在重要事项中披露,但采用独立报告模式的却很少,原因可能在于没有可参照的模板,或是处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

四、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趋势

(一)从参考国外经验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转变

国外注重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研究,各国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点及形式各异,但是基本都包含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可见,安全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内最初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来对社会责任加以研究,随着安全问题逐渐提上日程,才开始对安全会计单独加以研究,并且事实也表明对安全会计进行独立研究是有意义的。在后续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国外经验并非完全适用于我国,因此在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后,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有利于我国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内容由宽泛变得具有针对性

我国学者起初对安全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属于文献综述形式,涉及内容虽然较为广泛,可是大都比较空泛,缺乏针对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安全会计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开始对安全信息披露的某一重要方面给予更高的关注,并进行深入探究,如上文提到的从对理论框架的研究到对某一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从定性研究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转变

刚开始对安全会计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框架层面,未涉及实证研究。随着理论研究的日渐成熟,及国家对高危行业提取安全费用等的规定,国内安全会计实务也在不断地发展当中,进行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逐渐增多,这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样本数据。因此国内学者对安全会计的研究开始呈现多样化,从单一的定性理论研究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选取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增多,这也提高了我国安全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实用性,客观反映了我国安全信息披露现状。五、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展望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发现学者多从内部影响因素方面对安全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对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而企业外部因素对信息披露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之后学者可以加强对于外部影响因素的关注。国外研究相比于国内更加全面、先进,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加以研究,如特别是近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萨班斯法案》。未来可以加大对内控信息披露重要性的研究,以及企业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内控信息披露机制和规范,以往学者多采用内容分析法打分来构造安全信息披露指数,衡量企业安全信息披露水平,但对于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值得商榷,因为企业披露的信息不乏有模糊性的语言,学者打分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继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之后学者可以采用一种更为权威、客观的方法来进行度量,以消除这种担忧,诸如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企业的信息披露考评等。

参考文献:

[1]李恩柱,朱学义,朱琼.浅析安全会计理论体系的属性特征[J].会计之友,2010(3):21-23.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5)

摘 要:随着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运用这一方式向公众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但电子政务的高度信息化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信息开放以及信息安全的担忧。作为国家治理的载体和工具之一,电子政务信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还包括军事、金融等领域,但目前我国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领域的法律还没有形成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信息安全;电子政务;法律环境

中图分类号:D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4-0033-04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张贝尔(1982—),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旅游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方 向为行政法、电子政务。

一、发达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环境

美国作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很久以来,就把信息安全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国际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国先后通过了百余项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为美国的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于1946年颁布的《原子能法》及1947年颁布的《1947年国家安全法》,即标志着美国已经开始意识到国家安全与特定的信息流动存在相关关系。[1]1996年,美国颁布了(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of 1996)《信息自由法》,[2]这是美国有关信息公开问题以及法律环境的第一个法案,是美国最重要的信息安全法律之一。2002年,美国还颁布了《电子政务法》,对联邦政府信息技术管理和规划的各个方面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甚至连电子档案的查询和索引都明确了权利和义务范围。[3]目前,美国将网络空间安全定位为“我们举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国家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之一”[4]。针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美国也在调整其信息安全策略,以确保其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目前,美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并呈现出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渐进性特点,可以说,美国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建设已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与此同时,国家标准与技术局制订的详细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已成为联邦政府各部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的研究在国外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中也不少见。早在1967年,美国学者Bigelow, Robert P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的论文《Legal&security issues posed by computer utilities》就阐述了法律法规环境对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保障作用,明确强调配套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信息化时代来临的前提和基础。2003年,M Rasmussen在《Retrieved》上发表的论文《Analyst report: IT Trends 2003—Information security standards, regulations and legislation—Giga Information Group? 2003》(2003年信息安全标准分析、法律和法规适用的分析报告)。Mariana Gerber和Rossouw von Solms于2008年在《Computers & Security》上发表的论文《Information security requirements-interpreting the legal aspects》(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解释),电子政务领域业内大鳄Roge LeRoy Miller和Frank B Cross发表的论文《The Legal and E-Commerce Environment Today:Business in Its Ethical,Regulatory,and International Setting》(今日的法律和电子环境:伦理、规章和国际规则),以及Michael E.Whitman①出版的《Readings and case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Law and Ethics》(信息安全的解读与案例:法律与伦理)等相关著作都对电子政务领域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相比较而言,我国学者还没有对电子政务领域中信息安全的法律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研究,也很少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代表作,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缺乏综合性、全局性的理论思考。因此,急需理论工作者在总结和比较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宏观、系统地审视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环境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环境是伴随着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政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很多学者在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进行界定时通常都会参考国际上其他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的经验,从立法和实践层面加以总结和概括 。

有的学者以信息安全为背景,将电子政务领域有关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划分为信息安全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信息安全执行的客体环境、各类计算机和网络犯罪活动以及网络信息预警和干预体系等。

有的学者则以电子政务为基础,将涉及到信息安全内容的法律环境加以划分,包括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适用、计算机设备硬件的适用、网络环境的威胁和污染、计算机操作者权利和义务的法律适用等。

事实上,不管是以信息安全为背景分析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还是以法律框架来划分信息安全的构成体系,都需要合理地界定信息安全的电子政务适用范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也逐步加大了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保障的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5]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即标志着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已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法律,如为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于1994年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为了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管理,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为了保障公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尽管如此,我国目前仍缺少针对信息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各种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都散落见于各地各类的条例和办法之中。[6]因各地情况和出台的政策不同,加上历史沿革的原因,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的现象,导致多头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

三、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

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的效力不高,涉及内容分散,缺少顶层设计。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大部分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各地区制定的管理条例和规范,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和技术领域,较为零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框架和体系。虽然各地都在积极、努力地建设辖区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全标准不统一,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的程度不尽相同。

由于各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因而导致了标准混乱的现象。虽然很多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些根据当时标准制定的法律法规也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公正性,这既不利于公众共享和获取信息,也不利于跨部门和跨地区的信息互通,由此产生了“信息孤岛”现象。G2G,G2B,G2C的活动缺乏统一的纲领性指导意见,管理制度、服务体系、后期保障等都缺乏较为明晰的内容,由此衍生出的权属问题和层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

⒉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政策执行过程缺乏监督,约束力不强,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焦点访谈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深圳市一位老人想为自己一套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房子办理房产证,寻求帮助多次未果,后来深圳市政府在市民中心、公安局、国土局等办事大厅里安装了电子监察系统,这套系统的镜头能够360度旋转,声频跟踪。通过安装的监察设备,监察人员在确定没有争议后,为老人办理了房产证。对此,时任江苏省苏州市监察局副局长的吴亮坦言,能够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发现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516个行政审批项目,14000余件的办案量不可能完全依靠电子设备进行监督和保障。因此,信息安全监察系统建设是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的前提,只有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梳理,明确相关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才能构建起高效的监督机制。

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主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国家安全部、国家公安部、国家保密局等等。[7]但在实践中,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与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并没有形成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因此很难发挥协调作用。由于各职能部门依据的法律法规有所不同,因此,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就会产生管辖冲突、权限冲突,不仅造成了法律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执法效果。尤其是关于信息安全的案例,往往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国防信息安全、公民信息安全、财产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等。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综合性的信息安全基本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领域管辖上的空白。

四、优化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

环境的对策

⒈在立法层面,营造有利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环境。首先,要提高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重要性的认识,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是为了适应现代电子政务蓬勃发展的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保障和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其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需要与时俱进。要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步骤、有序地加以推进,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领域的统领性法律,以达到立法原则的统一、信息安全标准的一致。再次,要明确“安全”的内容,厘清信息安全参与者包括信息服务提供者、接受信息服务者以及其他信息服务参与者的权限,制定信息安全立法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⒉完善监督体系,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比如《保密法》、《档案法》、《侵权行为法》、《信息公开法》等。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践中要实现信息共享。为了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和法制建设相互促进,用健全的法律环境辅助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服务安全、信用测评与管理以及政府监控测评体系等手段加以规范,用“电子”手段处理“政务”。

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改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不仅需要有统一的纲领性文件加以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更需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因此,必须提高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重要性的认识,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共享与合作,让“信息孤岛”逐渐成为信息沟通的“自由大陆”,用“多对一”、“一对一”的方式取代“一对多”的传统办事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总之,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国不仅要立足国情,更要放眼世界,要充分考虑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的全球化趋势,更好地构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于文轩.美国能源安全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06).

[2]朱友刚.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A].山东大学政治学理论博士论文,2012.

[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电子政务法研究课题组.国外电子政务立法总结与分析报告——“电子政务法研究”课题专题报告之一[J].电子政务,2009,(07).

[4]赵衍.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的互联网因素——基于美国的实证研究[A].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博士论文,2011.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大重大问题的决定[Z](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2013-11-12.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C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3008106

一、引言

目前,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全面提升,网络与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日俱增,谁能够及时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谁就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针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攻击活动以及网络与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金融、电力、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病毒传播、网络攻击、网络泄密等案件逐年上升。信息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进而上升成为国家全局性战略问题。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已将信息安全列入国家安全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另外三大部分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据北京谷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2010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调查报告》显示,428%的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足是最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然后依次是缺少安全制度或现有制度未落实、投入或人员不足或缺乏信息安全培训、安全产品功能不足和其他。而对于目前有效保护信息安全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其他依次是管理水平落后、技术不过关、法律不健全、信息安全人才不够和其他障碍。报告进一步显示,中国企业员工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1]。另外在RSA2011信息安全大会上,不少信息安全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即众多缺乏安全意识的员工,正在成为黑客突破企业安全防护时,最大也最难修补的漏洞[2]。2012年初CSDN和天涯等众多网站用户数据大规模泄露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用户习惯使用一号多用的账户和密码,当个别网站个人资料泄露后,直接导致了多个网站的账户同时被曝光[3]。因此,加强对国民信息安全素养进行评价,让广大国民认识到自身信息安全素养的现状,并有效提升其信息安全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信息安全与国民信息安全素养的内涵

信息安全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包含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政治军事科技等机密安全,小到防范企业商业机密被窃取、个人信息泄露等。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一般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解信息安全。狭义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本身的安全问题,基本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及可靠性五个方面。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仅为那些被授权者获取使用;完整性是指保护信息不被删除、修改、伪造、乱序等以确保其完整准确;可用性是指保证被授权者可以按需获取使用信息;可控性是指信息和信息系统处于安全监控管理状态;可靠性是指信息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完成特定功能的概率。广义的信息安全是指社会信息化状态和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外来威胁和侵害,以此维持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广义的信息安全包括政治信息安全、经济信息安全、科技信息安全、军事信息安全、文化信息安全、生态信息安全、公共信息安全等内容[4]。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74-03

一、引言

信息安全学科是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针对信息生成、存储、传输、处理和交互的各个环节,用数学方法刻画和描述其变换的过程和状态,建立安全控制与管理模型,进而保障信息及信息系统的高安全性、高可信性和高可用性。在当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做好民族高校信息安全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为国家储备适应全球形势变化的复合型信息安全人才越发重要。

中南民族大学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在本科阶段开设了信息安全方面的课程,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硕士点于2012年开始招生。其中计算机科学学院从2006年开设《信息安全》双语课程。信息安全教学研究方面还有长足的发展提升空间。

针对信息安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们双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就《信息安全》双语课程教学提出几点新的和若干建议,其中关于教材的论述等课程相关情况见孟博老师的论文[1]。

二、信息安全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难教,学生难懂,实验难做。我们组成员以信息安全专业领域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安全》课程特点[1-3]:

1.信息安全学科基础涉及面广。信息安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涉及密码学、通信、数学、计算机等诸多学科。

2.信息安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多。要想较好地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学习数学基础课程、电路基础课程、密码学基础课程、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网络通信基础课程等。

3.信息安全专业前沿性强,知识更新快。信息安全专业是围绕攻防、对抗策略和技术展开研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创新多且快。

我们在信息安全课程传授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如下所示:

(1)民族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和英语素质高低不齐;

(2)信息安全相关的资源分散;

(3)英语语言的教学与专业教育的脱节;

(4)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不紧密。

根据信息安全课程的特点,只有保持信息安全传授内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先进性,及时了解该学科最新研究发展动态和前沿,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结合我们面临的困难,考虑到两个因素:(1)信息安全相关的前沿知识的语言载体是主要英语;(2)在课堂上尝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研究并实践将虚拟仿真实验和CLIL双语教学应用到信息安全课程传授中的模式。

三、虚拟仿真实验的概念及模式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物实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目前的国内外模拟仿真软件总结如下。

PSPICE[4]是由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发展而来的用于微机系列的通用电子电路功能的仿真,是一个多功能的电路模拟试验平台;Tina Pro[5]是欧洲DesignSoft公司研发的一个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它用于模拟与数字电路的仿真分析和设计研究,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展现在图表或虚拟设备中;CircuitMaker[6]软件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是一种用于电路描述与仿真的语言与仿真器软件,用于检测电路的连接和功能的完整性;Proteus[7]软件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的EDA软件,提供仿真单片机及器件的工具,该软件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Boson NetSim[8]模拟Cisco路由器、交换机,可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于2013年开始启动了开展了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北京邮电大学建设了部级北邮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发了“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9,10]。我们尝试将该平台作为信息安全课堂的辅助教学,其中一个教学内容使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的网络构建,如图1所示。

四、CLIL双语教学的概念及模式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除母语以外的一种外语,通过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关于双语教学的模式,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如美国的“过渡式”、加拿大等“法语浸入式”等模式。20世纪20年代,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Leaning)[11-13]广泛应用于欧洲的双语教学领域。CLIL中文译为内容和语言的融合学习,是指将一门或多门外语作为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语言,在此过程中,语言和学科将共同发挥作用。以学科内容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及语言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等因素。CLIL是欧盟在“培养多语言能力公民、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和多样化”的决议框架下推动欧盟各国开展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源于北美被全球普遍采纳的浸入式双语教学,为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都做出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贡献。

选择英语作为学习信息安全学科知识的语言媒介,是因为英语是当今国际各种领域的交流合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种类。为了使学生适应国际化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效获得更多、更新的学科知识和科技信息,并能够把我们的科技成果推向世界,高等教育承担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而双语教学可以说是承担责任的前提或必要条件。特别是CLIL双语教学模式对于中国的双语教学更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CLIL双语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如图2所示。

1.内容相关的学习(Content-related learning)。在课堂上使用的全英语教学材料,该材料是否合适教学,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本教学材料的学习,学生可否掌握两个以上的知识点;量化掌握知识的目标;通过什么策略让学生来掌握这些知识点,比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层面上通过视觉、或头脑风暴活动、以更友好的方式展示知识点、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游戏或者视频支持、安排有挑战性的任务给学生来完成;

2.语言相关的学习(Language-related learning)。解释可能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单词;量化和语言相关的学习掌握指标;写出让学习者完成目标需要用到的策略,如尽量将英文材料通俗易懂、将关键词标下划线、英文材料提供词汇表等;

3.学习技能相关的学习(Learning skills-related learning)。标出技能相关的目标;量化这些目标;设计好的策略帮助学习者完成这些目标,比如重新组织知识点、通过图表等分析知识点等。

CLIL双语教学模式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分为5个渐进过程,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Remember,Understand,Apply,Analyse,Evaluate,Create)。其中记忆、理解、运用是低层次的思维能力因为他们更具体,而分析、评价、创造是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因为他们更抽象。

五、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方案

通过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研究和探索,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和CLIL双语教学方法应用到信息安全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设置方案氛围准备阶段、CLIL教学阶段、虚拟仿真实验阶段,各阶段描述如下:

1.准备阶段:配发讲义,其内容主要与《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Fifth Edition》(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课程内容接近,补充专业词汇和常见表达方式。该阶段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自学并熟悉专业词汇,同时利用CLIL教学中针对词汇测试的有趣方法对学生进行词汇量的教学和测试。

2.CLIL教学阶段。教学过程中给出不同的和密码算法相关的英文版本供学生阅读、参考和讨论。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密码算法设计有特色的相关的简单的任务,教师讲解,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在给定的时间内呈现设计方案并且陈述其方案,交流的过程主要使用英语完成。

3.虚拟仿真实验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在算法很抽象或者熟悉相关密码算法后,老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展示该算法的原理或实际应用,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安排学生组成团队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网络安全实验,进一步巩固、实践其所学习的密码理论知识。

六、信息安全双语课程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将虚拟仿真实验和基于CLIL的双语教学引入到信息安全的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多样化、智能化、规范化、国际化,旨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听说写能力;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生动形象传达不易理解的知识。具体意义如图3描述,总结如下:

1.引入CLIL双语教学理论,将语言和学科融合进教学。学习探讨国际上主流的被大家认可的双语教学理论如CLIL,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民族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将英语的语言能力培养与信息安全的专业内容融合起来一起学习,在此过程中,语言和学科将共同发挥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2.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进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将动画模拟、虚拟仿真、远程实验和实物实验优化组合,探索各类案例的优势互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思维、激发潜能。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整合信息安全的相关资源,提供智能化的教学服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论文的探索方法将是鼓励课前预习、课程参与、课后实践。讲授方式的选择将会优化组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通过CLIL模式中各类学习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素质。

七、总结

本论文探索将CLIL双语教学模式和虚拟仿真实验应用到信息安全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探讨适合信息安全课程特点和民族院校教学特点的双语教学理论如CLIL双语教学模式,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将英语的语言能力培养与信息安全的专业内容融合起来一起学习,语言和学科将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运用虚拟仿真实验等辅助手段,将信息安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专业的认知程度。我们所做的努力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从记忆、理解、运用知识到能分析、评价、创造知识的转变,为社会培养大量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孟博.民族高校《信息安全》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5).

[2]章丽平,宋军,余林琛.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双语教学研究[C].昆明:2010年全国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教学研讨会,2010-7-1.

[3]黄文华.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C].昆明:2010年全国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教学研讨会,2010-7-1.

[4]Pspice,http:///.

[5]TINA,http:///.

[6]CIRCUITMAKER,http:///.

[7]Proteus,http:///index.cfm.

[8]Boson NetSim,http:///netsim-cisco-network-simulator.

[9]张琼,舒鹏.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创新[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7).

[10]北邮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http://.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8)

一、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一)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是我国现阶段信息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纵观信息安全工作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安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教育立法一直落后于全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安全教育发展的需求。究其因,归纳起来,有社会、经济以及认识等诸方面的问题,不能起到保障和促进信息安全教育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

(二)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新时期治国的重要方针。依法治国的一个根本前提,是有法可依。新世纪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安全教育作为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和信息社会化水平。

(三)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是信息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

我国信息安全立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推进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以法的形式把信息安全教育发展所要求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基本社会关系固化下来,从而保证信息安全以及教育工作稳定发展。

二、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可行性

(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把科教兴国列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对于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和十分深远的意义,从而也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安全立法实践从国家和行业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广泛的内容范畴。随着信息安全立法以及教育立法的理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许多信息安全工作者和法学工作者,将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纷纷撰文或著书,从而为探索和完善我国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境内外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成果以及经验,为我国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有益提示

从世界各国信息安全立法的情况看,尽管出发点不完全相同,目的各异,甚至侧重点也不一样,不同国家的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在以下三点基本上是相同的:一是都非常重视信息安全及教育立法,把立法工作摆在相当重要的地位;二是信息安全教育法规操作性强,内容明确;三是信息安全教育法规制约机制严明。对于境内外十分丰富的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在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立法中认真加以研究和借鉴。

三、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实现

要根本改变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滞后状况,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且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的立法,从而起到保障和促进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作用。

(一)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的宣传

首先,我们自身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信息安全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了解信息安全教育的特有规律及在推进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让全社会熟悉、了解信息安全教育及立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现状的不适应性,明确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对改变当前信息安全教育的落后状况以及推进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树立和坚定信息安全教育必须立法的思想。

(二)切实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

紧密围绕信息安全工作实际,我们应在我国教育立法、信息安全立法一般理论的指导下,对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要通过研究,掌握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基本原理,信息安全教育立法与一般教育立法、信息安全立法的区别以及联系等等。为此,当前,一方面我们可以设立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研究会,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论坛等多种形式,推进相关热点、难点问题探讨的不断深入,从而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信息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中发挥相应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项研究基金,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协同攻关。总之,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工作要在加强基础性的同时突出其应用性研究,要围绕信息安全教育领域基础性的、急需的内容,加强研究工作,以促成相关法规的制定。

(三)加快制定

《信息安全教育条例》等相关信息安全教育法律法规要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薄弱状况,就必须尽早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教育法规体系。健全信息安全教育法律制度,使得制定《信息安全教育条例》等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成为时代的必然。《信息安全教育条例》等的相关信息安全教育法律法制定与颁布,将极大地推进我国信息安全以及教育立法工作的进程,开辟我国信息安全事业和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陈立鹏.民族教育立法与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6).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9)

【摘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推进重点新闻网站建设, 构筑网上正面舆论宣传强势。

【关键词】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要不断加强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部级期刊征稿

【正文】

通过用户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及用户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用户对互联网络上的病毒、弹出式窗口、网络入侵、垃圾邮件和虚假信息比较反感, 这些特征与全国所有的上网用户对互联网的反感方面相同。吉林省上网用户对互联网表示比较信任比例的最高, 所占比例为53. 5%, 还有34. 5%的用户对互联网表示将信将疑。这一点说明, 在吉林省开展电子商务还是有一定的观念基础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出了吉林省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不足, 加快吉林省互联网络发展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如下:( 1) 加强Internet 建设统筹规划和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作用, 从宏观上对吉林省互联网络普及与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加快互联网络的应用而相对节约发展成本。( 2) 推进电子政务的深入应用。目前吉林省各级政府部门上网的普及程度还不够, 而且电子政务的应用层次较浅, 亟需向更深层次的应用迈进。( 3) 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企业是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真正主体。吉林省的上网企业与全部企业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是较低的, 企业上网的数量不多, 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4) 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人口的文化水平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都远低于城市人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要有大幅度的提升, 必然要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家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方面。吉林省的总人口中有55% 是农村人口, 这个比例将大大影响吉林省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5) 加快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政府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 集触摸技术、信息查询技术、自动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自助服务终端。整合政府、企业、商务、贸易的信息资源, 使政府、企业、市民互连、互通、互动,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一个以“公众”为中心, 可以实现“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综合公共便民服务平台。( 6) 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对信息化的支持作用。努力推进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支撑和保障信息化推进。加大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以电子信息产业的基地和园区为载体,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加速发展我省有优势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 7)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推进重点新闻网站建设, 构筑网上正面舆论宣传强势。认真贯彻落实《电子签名法》, 加快全省密钥管理中心建设, 加强电子认证服务管理, 加快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推进吉林CA 证书发放和应用, 引导鼓励行业部门和企业广泛应用数字认证。加强无线电频率台站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 保障无线电通信安全。( 8) 加快本省互联网络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管理无法可依、建设单位无章可循问题, 规范信息化建设行为。做好《吉林省信息化条例》、《吉林省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信息化法规的立法调研工作。充分发挥省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对信息化建设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引导扶持作用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1-0028-04

On the practice and debate of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s specialty constructing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Li zhangbing , Liu jianxun, Liao junguo

(The computer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 & tech.)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actuality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pecialty constructing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bring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n specialty constructing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my university, which will make some effects o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ng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Key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specialty constructing;cultivation plan

1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已引起了各国安全部门与军方的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员已刻不容缓。我国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把“信息安全”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1,2]。教育部2005年7号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并将建立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定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下,我国在一些高校已经设置了本科、专科信息安全专业,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些高校已经设置了密码学和信息安全的博士点,截止到2004年底,教育部共批准47所高校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3,4]。在国家领导和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研人员数量、研究生培养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1,2]。目前我国信息化人才教育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进程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从新学科建设和培养信息安全急需人才的目标出发,于2003年着手筹建和申办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04年批准并开始招生。

但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问题,一直是各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探索和实践,并正在进一步完善的艰巨任务,对于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值得大家共同研究。

2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根据近几年全国信息安全专业几次活动和会议上的一些信息以及和各高校信息安全一线教师的交流调查情况,各高校在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上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现状。

2.1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各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基本达成一致,就是培养具有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安全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及网络组建、管理、维护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英语、电子、通信、计算机基础,强调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时引入该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综合集成、工程设计与实际运用、安全策略制订与监控管理的基本能力;在首先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成为适应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信息化、数字化的复合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可在国家企事业部门、电子商务、政务公司、国家军政机要部门等从事信息安全工作,保证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安全性,也可继续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培养模式上,有条件的不仅培养本科生,还培养高层次的硕士、博士,也有的学校仅培养专科生。信息安全专业大部分都是办在计算机学院下的,也有办在数学、通信或信息工程学院下的,据说有的还办在法学院(这种方式是否可取值得商椎,毕竟文理两重天)。因而培养学生的侧重点也许有些不同,有的以计算机技术为主,有的以密码学及其应用为主,有的以信息通信或管理安全为主。

2.2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目前, 国内信息安全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很多教师是以前一直研究密码学的专家学者,但也有一大部分是一直从事计算机或通信方面教学科研的老师,多数老师还缺乏信息安全专业的整体知识架构,还需加强培训锻炼。各高校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比如:派遣教师参加信息安全专业的各种研讨会、培训班,同时吸收该专业新毕业的硕士博士来增强师资队伍。

2.3课程设置

目前,各个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各具特色,课程体系逐渐体现信息安全学科本身的特点。但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内容一般都滞后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设置的教学内容仍较陈旧,仍有的课程内容上交叉重复。一般设置有六大类的课程(基础、选修和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如英语、马哲、体育等;物理类课程如大学物理、物理基础试验、数字逻辑电路、电路分析和试验等;数学类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统计、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等;通信类课程如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等;信息安全类课程如信息安全导论、现代密码学、信息理论与编码、安全协议与技术、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病毒理论与对抗、信息隐藏与水印技术、数字签名及认证、系统安全及取证、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2,3]。

2.4实验室建设

当前信息安全的实验体系和内容仍在完善当中,相对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来讲,实验室建设成本较大,虽然有北邮、武大、上海交大等学校的信息安全实验室样板,很多学校仍处于观望状态,或不愿一次投资到位。毕竟每个学校的信息安全专业每年招生一般为1~2个班,学生少而专业实验较多,虽然实验室可以对其他专业学生开放,但毕竟是少数课程。况且信息安全专业是个双刃剑,说不定会培养一大批有意无意的信息破坏者,直接影响到信息乃至社会的安全。基于以上因素,学校考虑到效益问题,投资建设显得有所顾忌,实验室建设不可能一踌而就;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逐步建设也有利于实验室的完善。

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实验室的建设、试验设备等的要求较高。比较有名的信息安全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软件所、计算所等单位都具有良好的网络安全试验设备或试验中心,这些研究单位主要培养的是信息安全硕士、博士人才;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也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安全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2.5教材建设

好的教材对学生和教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科信息安全专业需要切合本科生的培养需求,开发撰写出一套新颖实用的教材,既满足课时分配又满足社会求职需要。当前的教材建设也处在一个摸索阶段,很多教材良莠不齐,这需要信息安全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改进教材质量。目前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教材的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武汉大学组织编写出版了全国第一套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教材, 目前已出版了《密码学引论》、《计算机病毒分析与对抗》、《网络安全》等6本教材;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组织全国二十余所重点院校,编写了“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出版了包括:《现代密码学》、《PKI原理与技术》等11本教材;北京邮电大学组织编写了《信息安全概论》、《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等6本教材,另外,还有各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学者编写的信息网络安全书籍,以及各出版社从国外引进翻译出版的信息安全书籍或影印版教材,例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中的《密码学原理与实践》教材等[1,4]。

2.6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事实及分析,当前信息安全专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信息安全专业可以办在几个不同学科的学院下面,虽然各有特色,但难以形成统一的培养目标和独立的新兴学科;专业教师的缺乏、培训的内容和规模不足仍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课程设置要满足本科教学2500总学时,除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课时,专业课时相对较少,有必要开设的专业课又多,矛盾总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由于学生数相对较少,很多学校不想投资太多,实验室建设面临资金短缺、设备和配套软件不理想的困难,信息安全教学试验环境仍然没有很成熟的参考标准和样例;已出版的教材还缺乏系统性,很多都存在交叉内容,给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就是就业问题,尽管这个新专业面临巨大的社会人才需求,但依然存在就业问题的考验,由于扩招,近年来很多专业的学生都感到就业压力大,而且该专业人才具有双刃剑的特性,就用人单位来说希望有个安全的信息环境,对人才使用有些许担忧。

3我校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实践

我校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设在计算机学院,可以利用原有的计算机师资和设备等教学资源。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亦可以在政府、国防、电信、金融、公安和商业、教育等部门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开发、生产及管理与执法、教学等工作。

为了配合学校的“加强本科教学建设,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根据教育部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规划,有针对性地修订了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设置大专业、多方向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具特色,专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培养方案体现了“工程应用型、个性化、精英式”人才培养理念,实验教学体现工程应用型、个性化思想,并建立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开设的课程参照了“全国信息安全专业师资交流与培训互助组”的《全国高校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规范(初稿)》以及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大等的教学培养方案,除前面谈到过的课程外还加强了信息安全综合实验、智能卡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硬件方面的课程,多开设实验和相关课程设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非必选)的课时一律压缩到32学时。

实验室建设初具规模,购置了两台Cisco网络防火墙、漏洞扫描器、入侵检测系统、PGP认证等信息安全设备和配套软件,组建了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室。目前部分实验已对学生开放,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宽了视野,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和腾飞做好了准备。

注重培养现有的教师队伍,在引进高学历的教师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师资培训力度,突出师德修养和法规教育;让青年教师分别承担了不同的教学和科研课题任务,多给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外出培训,学习或参观),使他们尽快成长、成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鼓励教师独立或参与信息安全的系列教材编写,目前正参与《信息安全导论》、《网络安全》、《现代密码学》等教材的编写。

在教学执行方面,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如操作系统、网络、密码学、嵌入式系统等专业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模块加强实训教学,采取课程和实践教师责任制的办法,按大纲对学生提出几个具体技能要求进行考查,使学生确实掌握某一技术技能,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朝某一方向发展,为就业提供竞争的实力;切实落实每门课程要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学生课堂有收获,课余有自学和发挥的基础,不因为一些学生觉得难学而降低标准。信息安全的理论课程都比较抽象且难理解,因此特别需要我们教师自己勤学苦练,提高把握教材和执教能力,突出重点,理清脉络,有效地传承知识。

4本科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建议

专业建设的核心在于培养方案以及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的规定制定好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规划。下面是几点建议:

(1) 根据学校各自特色来制订培养方案。各主办信息安全专业的学校或学院将会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开设课程,一般都会对自己学院擅长的课程有所偏颇和强调,所开课程也会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师资、设备资源和社会的就业需求。根据需要,计算机的主要课程《编译原理》可作为选修或者干脆不开。在注重对密码学、网络安全等传统性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开设信息对抗、计算机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和法规等方面的课程。

(2) 师资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忠诚教育,把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作为核心目标。通过有计划、有规模地参加全国的信息安全培训、科研立项来锻炼教师队伍、促进学科发展,把培养信息安全硕士、博士等高级人才与信息安全的本科教育相结合;要紧跟现代教育、科技发展的步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训练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提高教育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

(3)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对每次所开设实验进行评估并不断修订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扩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与学校领导充分沟通,争取足够的实验室建设资金,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信息安全新的实验设备和配套软件系统,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专业和人才培养优势。

(4) 加强对信息安全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信息安全是一个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物理学、系统工程等相互交叉的学科,涵盖的研究领域很广。对

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特别是原创性理论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必须以科研来带动教学的深入。

(5) 通过每年一次全国信息安全专业会议交流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经验,参考国外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资料,不断加强本专业的建设。

5结束语

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从通信保密的基本要求逐步发展到今天对密码技术、信息对抗技术、系统生存技术和安全监控技术的综合需求。信息安全是国家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安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信息安全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本文讨论了本科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专业建设的建议,对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锋,郭大昌等.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4,(12):14-17.

[2] 刘宝旭.浅谈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1):10-12.

[3] 李晖,马建峰.结合学校特色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几点体会[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1):3-4.

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篇(11)

3月18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阿里巴巴技术论坛”上,万众期待的马云压轴出场。虽然他自己坦承并不懂技术,但这并不影响他给阿里巴巴贴上了技术公司的标签,以便让资本市场将阿里巴巴与与京东区别开来。

三天前的3月15日,阿里巴巴刚刚公告,宣布将启动美国上市计划。而同是电商企业的京东已经在今年春节的前一天正式提交了IPO文件,拟在美国上市。马云将阿里巴巴定义为技术公司,显然是希望资本市场不要把阿里巴巴看成是单纯的电商企业,这样也就绕开了中国排名前两位的电商企业扎堆赴美上市带来的资金分流效应。

关于赴美上市一事,马云在技术论坛上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在中国香港还是在美国上市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香港或者美国资本市场因为阿里巴巴而发生改变。

马云的话的确有些与众不同。其他企业要想去哪里上市,就只能乖乖遵守相关证券交易所的“游戏规则”,阿里巴巴为什么能如此标新立异,难道就因为它可能高达180亿美元的融资额吗?笔者很想问一句,应该做出改变的是中国香港或者美国的资本市场,还是阿里巴巴本身呢?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曾经的上市首选地点是香港,但港交所并不希望因为阿里巴巴提出的合伙人制度而改变其“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在商讨未果的情况下,阿里巴巴只能将目标转向美国。

我们有理由质疑阿里巴巴此次宣布启动赴美上市,不过是再一次给港交所施压,因为如果赴美上市,阿里巴巴有两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美国投资者对阿里巴巴和马云诚信度的质疑。2009年6月1日和2010年8月6日,马云未经阿里巴巴两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同意,分两次分别将支付宝70%和30%的股权转让给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是由马云与阿里巴巴的另一位创始人谢世煌分别占股80%和20%的全内资企业。马云后来给出的理由是为了让支付宝尽快获得监管部门的牌照。但是,即便有千百条理由,马云也绝对不应该做出这样明显违背最基本的商业契约精神的举动。马云的诚信度因此广受质疑,在雅虎的大本营美国,这样的行为更是不会被饶恕。那些曾经因此事发起对雅虎集体诉讼的投资人正虎视眈眈盯着呢。

第二个障碍是淘宝的假货问题。虽然阿里巴巴一直在对此进行治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时至今日,大家如果想在淘宝网上找点假货,依然不是什么难事。其实,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在没有上市的时候,没多少人会用这个问题责难阿里巴巴,但是一旦上市后出现纠纷,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要知道,美国有完善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体系,企业因为一些瑕疵而遭到投资者集体诉讼的案例不胜枚举,就更别提那些让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黯然退市的浑水公司了。到时候它们都会睁大眼睛盯着阿里巴巴,绝不会轻易放过这种可以做空阿里巴巴的大好时机。

如此看来,虽然美国资本市场可以满足保护阿里巴巴合伙人对企业主控权的要求,但后续存在的很多风险,肯定是马云不希望看到的,也是阿里巴巴无法承受的。

马云为什么不能重新考虑回到港交所上市呢?当年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赢得郭台铭等众多业界巨头的追捧,此次马云和港交所这么长时间的博弈,也充分说明马云对香港资本市场的青睐。现在唯一需要妥协的问题就是合伙人制度。

有什么变通的方法吗?只占有腾讯约10%股权的马化腾为什么没有失去企业控制权的担忧呢?据笔者了解,在港交所上市的腾讯并没有采取合伙人制度。腾讯第一大股东――南非的Naspers公司拥有腾讯约34%的股权,却将投票权委托给了腾讯的管理层。这样的放权让他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01年投资的3200万美元现在价值超过400亿美元。

也许,马云需要坐下来和雅虎、软银的代表再磋商一下了。说服这两大股东应该比让港交所改变原则容易些。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

第29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2014年是充满期待的一年,为了加强国家的信息化和信息安全,中央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在这个强有力的平台领导下,统筹国家安全工作和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工作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信息安全的崭新局面也将破题呈现。国家信息化将以更快的速度全面发展以应对国际政治斗争的不断升级,我国信息网络安全将从容面临着各种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大好的新形势下,我们开始筹备第29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年会。

这次会议暂定于2014年9月上旬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积极应对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大挑战,为实现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建设网络强国出力献策”。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办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

二、会议承办单位:

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

三、会议形式:

本会议将邀请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内权威信息安全专家与优秀科研技术人员发表演讲,并向征文中遴选出的优秀论文作者和专委会成员单位提供论文宣读和现场交流的机会。

四、征文内容:

1.网络安全战略研究

2.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问题

3.工业控制系统及基础设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

4.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信息化核心技术研究

5.网络监测与监管技术

6.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

7.4G时代的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

8.移动支付安全问题及应对

9.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内容安全

10.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技术

11.互联网用户信息安全

12.物联网安全

凡属于(但不限于)以上信息安全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成果介绍均可投稿。

五、提交论文的有关要求:

1.欢迎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管理、科研、教学、生产、应用和服务的组织机构及个人围绕上述内容提交论文,篇幅在5000字左右。

2. 提倡学术民主,鼓励新观点、新概念、新成果、新发现的发表和争鸣。提倡端正学风、反对抄袭,将对投稿的文章进行相似性比对检查,如因一稿多投带来任何问题,责任由投稿者自负。

3.涉及保密的内容投稿前应先进行保密审查,由作者所在单位负责。

4. 征文起止日期为2014年3月15日至2014年6月15日。请将论文全文的电子稿与投稿表(.doc文件)以电子邮件通过Email发送至秘书处邮箱(以收到回复确认为准)。

5.作者须按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统一发出的论文模版格式排版,论文模版及投稿表请到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网站下载,网址是:.cn。

六、论文出版:

所投稿件经过专家遴选后,录取论文将在《信息网络安全》(第9期)杂志上刊登,并列入中国知网检索,优秀论文将被推荐至核心期刊。此外,该期杂志将赠送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作为藏书收藏,录取论文作者将发放稿费并向优秀论文作者颁发奖金与获奖证书。

联系人:李翠翠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