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8 11:32: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临床药学研究生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19-01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对于传统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更加明确,人们更加重视对于中药“成分”尤其的“活性成分”的科学阐述。这就对中药化学的教学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中药化学的本科教学应以中药“活性成分”为中心,以解决科研、生产中实际问题为内容,以培养思路清晰、实验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而,笔者认为应结合教学当前的实际情况在中药化学的教学策略应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

1 以“活性成分”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成分是教学的基础部分,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各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来引入各章内容,如在黄酮类化合物一章中,往往是直接以“具有2-苯基色原酮”的结构特征为切入点。虽然,直接提出结构的重要特征可加深对其印象,可这样容易使学生只机械地把结构进行记忆,即是平面化的、化学式的教学模式。试着变换一下引入的策略,如果先把大家所熟知的药物维脑路通作为引入点,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这一治疗急性脑血栓药物的关注,进而引入其结构为羟乙基芦丁,即为中药槐米中芦丁的结构改造物。学生在急于探究活性物质结构的同时,自然引出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虽然仅是教学引入方法的细节改进,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类成分的结构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对于成分的认识上也不再停留于结构的单纯认识上,而是更有利于形成“成分”和“活性”相联系的立体知识结构。

2 以解决科研、生产的实际问题为内容

教学内容应紧密与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这是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尤其对于中药化学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环节上,可以首先提出本学科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采用设问式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总论中介绍“系统溶剂提取方法”时,可首先面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将来你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上级主管提出对于一味临床作用明确但活性部位和成分均未知的传统中药,怎样开发成现代的中药新药的课题。你该如何进行?采用怎样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就业和未来工作发展都是学生其最为关心的,上述的设问也是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此时都会全部集中,就下来介绍的系统溶剂提取法与药物活性筛选相结合方面的知识,自然会水到渠成,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可以能很快应用的实际工作中,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3 以培养思路清晰、实验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应用型人才要求有完整清晰的思路和扎实的实验技能,即较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路培养方面,应主要贯穿于提取分离工艺的教学内容中。在各章讲授相应部分时,教学目标和重点不应局限于对某种药材或某种成分的机械记忆上,关键是掌握此类成分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以及灵活运用上,今后面临此类成分时能合理设计提取分离工艺和形成完整的思路。例如:实验教学课中提取黄藤中巴马丁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为小檗碱型水溶性生物碱的较为通用的提取方法,原理是根据水溶性生物碱可溶于乙醇的性质来提取,并且根据小檗碱型生物碱盐酸盐水溶性较差沉淀析出来精制。关键是提示学生以后碰到此类生物碱时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再如,按类别分离生物碱利用了生物碱的碱性及某些两性生物碱的酸性官能团,应强调这是生物碱类成分的系统分离,并结合药效活性筛选出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然后有效部位和成分的理化性质,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有目的性的分离。把系统分离―活性分离―目标分离的科研思路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

实验技能训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是中药化学课程的关键技术,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加强日常教学实验中常规提取分离技术的反复训练之外,还专门开设了中药化学实验技术的系列专题讲座和训练;如现代分离精制技术的应用及进展等内容。尤其是在开放创设性实验课题的过程中,注重了高极性成分的分离技术,是对于中药复方水提液大量未知活性成分没有阐明这一现状,有针对性开展的本科教学科研实验课题。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加入,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对于先进仪器设备、分离材料(包括制备反相色谱、高速逆流液滴色谱等)的使用和操作得到具体的训练和掌握;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了应用性较强的前沿技术领域,培养了科学精神,激发了科研兴趣。

4 充分利用中药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各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药化学为中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为中药“有效成分”,是其它中药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和相关学科进行联系和贯通,知识体系的融合是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要求。例如在强心苷提取教学中,常规应介绍提取强心苷根据制备速效和长效强心药物的不同目的,利用或抑制强心苷的酶解。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进一步联系药理学药物代谢方面的知识,即抑制酶解可得到原生苷,极性较强且水溶性好,药理学中水溶性好的药物在体内血清中分布浓度高,而且容易代谢排除体外,这正是作为速效强心药物的机理。这样就把化学结构―化学性质――药物代谢―临床应用等方面知识统一起来,形成综合完整的知识体系。除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更有益于学生将来的新药创新和设计。再如中药黄芩的南北方存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科学的评价也归于黄芩苷在两种不同炮制工艺条件下从结构到活性的变化,从而选择合理的炮制工艺,这样就把中药化学和炮制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二门学科的的认识水平更为深入,即中药化学为理论基础,炮制为实践应用,二者相辅相承。

面向应用的中药学科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教学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并采用灵活机智的教学形式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也更应注重细节方面,尤其是在思路、技能和知识体系的完善上,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则是对整个教学效果最好的评价和检验。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位论文的质量。为了切实把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关,电气工程学院一方面抓好论文开题环节工作;另一方面,在研究生论文开题后的第二学期,由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对本院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抽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论文选题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检查其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论文工作的抽查对研究生和导师起到了有效的督促和检查作用;同时能及时发现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对涉及的问题、内容及方法尽可能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办法是:由于目前硕士研究生规模较大,硕士生全部参加由督察组组织的中期检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督察组从每位硕士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中随机抽查一名学生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未抽查到的学生,由导师自己组织学生的中期检查。如在2001级硕士研究生中,督察组抽查了30名学生,按专业分成3个组,要求学生本人简要介绍论文选题意义、理论根据、实用价值、资料收集情况、论文工作总体安排和进度,开题以来研究的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论文采用的技术方法、进一步完成论文的计划等内容。

通过对抽查的结果分析,学院大多数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难易程度符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有些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还积极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科研实践中培养科研实战能力。抽查中也发现少数研究生在论文工作中存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有的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有的没有明确的进度计划、有的难度太大需要调整等。

通过督察组对硕士论文的中期抽查,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作用表现在:

(1)对论文进度的督促作用:由于论文是随机抽查,这不仅给学生、同时也给导师一种督促,促使学生和导师重视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注意掌握论文进度;

(2)对论文题目、内容、进度的了解:论文的中期抽查,有利于导师和督察组及时掌握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和进度情况;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参加的督察组专家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师,通过检查,督察组专家及导师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一定的指导建议,以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研究课题在一起检查,对学生、对老师都起到了学术交流的作用。

我院连续4年的论文中期抽查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2 严格博士论文的预审制度,确保博士论文质量

博士论文预审制度,对保证博士论文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博士论文的预审,是博士论文答辩前最有效的质量检查。博士论文中期检查时,论文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系统,还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因此,难于对论文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但提交预审的论文,基本上已完成了全部论文工作,通过预审,可以检查论文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研究深度是否足够、是否有创新;

(2)博士论文的预审,也是论文质量检查和论文完善的最佳时刻。对预审中发现的问题,学生还有时间、有机会对论文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3)由于论文预审是对学生负责、对导师负责,因此预审专家没有什么压力,可以凭借专家们的丰富经验和学术造诣,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论文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但真正要达到博士论文预审的目的,预审专家是关键。如何确定预审专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来保证,但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一是要熟悉论文研究内容,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研究领域要比较宽;二是要工作认真负责;三是要公平、公开、公正,能客观地提出自己的评审意见和建议。为保证预审专家的客观性和学术水平,学院规定预审专家组中必须有一位除导师外的院督察组专家。

3.3 坚持督察组听课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

学院长期坚持安排院督察组听课的作法。跟一般性的听课不一样,学院的这种听课不仅是对上课纪律、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等的简单检查,而是更加深入,也是一种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调研和检查。在安排专家听课时,学院特别注意安排熟悉该课程内容的专家听课,以了解该课程内容和课程深度以及与该课程相关的其它课程的内容衔接。听课后,除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外,还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内容的整合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4年来,电气学院已建立健全了院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制度,每个学期院督察组都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督察组会议,传达学校研究生教学的有关精神以及介绍其它院系好的管理经验,并严格督促、检查本学院研究生的开题、中期检查、论文预审、论文答辩以及研究生课程上课质量等,对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工作效果显著。在实践中,也注意处理好学院督察组与学院学位分委会以及行政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互相支持、配合促进。

实践表明,充分发挥院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作用,对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八方,周珊珊,曹扬.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特征和控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20~24.

[2] 肖敏.研究生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6):34~37.

[3] 程永波,廖晓玲.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发展目标模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8): 16~20.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54-02

根据《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湖北省自2013年至今批准建设了一批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我校与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的研究生工作站于2013年8月获批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经过三年的建设,研究生工作站在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两方面展现了其优越性:一方面可以将企业工程问题凝练为科学研究课题,高校与企业合作攻克技术难题,进行新产品开发;另一方面,企业为研究生提供研究设施和实践指导条件,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成为高层次科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

三年的运营证明,研究生工作站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一条研究生教育的新路,也可以融合科技发展和企业运营,解决产学研的制约因素[1]。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设立,使企业工程问题成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既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进行新产品开发,又完成了学业;另一方面,研究生在设站企业中进行论文工作,能接触企业运营管理,了解现代企业制度。因此,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既能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与科技优势,更重要是的培养了解现代企业运营的科技人员,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的途径之一。

医学研究生中的基础医学、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论文研究多涉及现代生物医药领域,医学生接受了五年系统的临床医学或四年药学的专业训练后,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较之纯生物背景的研究生更贴进于生命健康与临床问题。他们进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后,面对医学、生物医药、企业运营三种专业交叉,面对高校研究生导师、企业兼职导师、企业管理者三种老师,与原来单纯的实验室环境相比,接受的资讯与理念冲击更加复杂。本文以我校运营三年的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为例,就新时期医学背景研究生进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具备医学背景的、从事医药研发工作的创新型研究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生物医药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的重要性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医药是一项投资大、附加值高、风险大的高科技产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受到了全球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并有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已经并将继续出现深刻的变化。我国人口基本代表了东方人群的主要结构,适应中国人群的医药产品,其国际市场也是巨大的。因此,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必然是重要的和庞大的,必然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可能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的一个新的领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而在我国还面临两个重大的制约因素:一是我国长期以来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薄弱的技术储备的限制;二是我国长期以来落后的产业发展水平和薄弱的管理经营能力的限制[2]。为了克服科技发展和企业运营两方面的局限,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运用“硅谷”的经验在旧金山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基因谷”,集中了在生物医药领域享有声誉的大学(加州大学巴克莱分校、旧金山分校、戴维斯分校、圣克鲁斯分校和斯坦福大学),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充分的教育和科研基础,成为“基因谷”的人才源。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模式,我国在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针对高校以高端人才教育为主的现实,开展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队伍、实验设备、信息资料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充分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在提升生药医药整体技术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培养出一批既懂研发,又懂企业运营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二、基本架构

为聚合高校、企业、社会三方的资源,满足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要求,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企业研发中心主任与高校研究生管理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对进站研究生的学习和导师的带教工作进行总协调;以项目为抓手,课题组负责人牵头协调企业兼职导师(企业研发人员)、高校导师、进站研究生的三方面力量。

三、学生管理及激励

企业研发中心负责进站研究生的日常管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要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重大科学关键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各个研发项目确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生在工作站选修一定量的课程,高校认可研究生在工作站所修的课程学分;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制订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研究生的薪酬采用“基本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研发奖金”发放方式。基本助学金由工作站统一制定,研发奖金根据绩效和导师课题完成业绩进行发放。

四、师资准入机制

企业兼职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要求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治学严谨,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一般要求:①年龄不超过55周岁,具有副高以上职称;②承担过三项(含)以上的企业研发项目;③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含)以上。

五、工作站全程参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兼职导师和技术人员除在工作站内部进行学术例会和试验进展汇报外,应不定期地前往高校以评审专家的身份参加研究生的论文开题评审、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评审、论文评阅、毕业答辩评审等培养环节,作为讲演者参加研究生的学术论坛活动。

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重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但很难提供人力来支持进站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加之研究生进入企业工作站后有人员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特点,使德育工作出现断层。

企业兼职导师和技术人员虽然在产学研结合、注重研究生的研发能力上是强项,但毕竟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资培训,在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培训,指导研究生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容易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师生间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缺乏和谐的育人氛围[3]。因此必须开展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兼职导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为此将企业党支部的工作延伸至入站研究生的党支部或党小组,实行组织活动在工作站,组织发展在高校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培养人才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研究生们形成了“研以致用”的观念,成为高校和企业联合进行产学研的纽带。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是适应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对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52-02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也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其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1]。正是这种规模的迅速扩大直接引发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危机”,并促使人们深刻反省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关注中国研究生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2]。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而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系统和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各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也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本文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1 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特点

1.1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与特点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各环节的总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为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管理、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论文撰写及答辩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3]。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和关键环节,是沟通宏观与微观教育改革的桥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先后掀起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其发展趋势和特点表现为[4]:课程研究的领域日益扩大;课程涉及的学科内容日益更新;课程的教学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课程目标的定位日益拓宽;课程理念日益全球化。课程改革的具体操作特点则表现为:一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关注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的一体化;三是关注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均衡性;四是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五是关注教学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六是关注道德、情感、态度、人性关怀、价值观教育;七是关注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全球化。总之,课程改革日益朝着课程的人性化、生活化、乐趣化、整体化、弹性化和个别化发展[5]。

1.2 我国课程改革的做法与特色

在世界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国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模式的革新、课程结构的调整和课程目标内容的创新上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部在高等教育“十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建立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方向,引导了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下特色[6]:一是拓展了课程改革的国际视野,更新了课程教学理念,注意与国际接轨;二是探索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和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三是调整了课程类型,延伸了综合课程,开发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了选修课程,注重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交流,适当革新了课程结构中的相关比重,强化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均衡性特征;四是课程内容融合了更多的道德和人文教育;五是教材开发上打破“一纲一本”的划一局面,实行了“一纲多体”制;六是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师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重视了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七是探索了新的课程和教学评估体系。

2 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

2.1 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医学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人才的主要渠道,西方医学研究生教育起步早,专业特色明显、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系统、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设置的专业化:以角色为基础的专业化课程设置是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最突出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角色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以培养不同类型的医学专科人才。(2)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国外各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着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常常考虑到研究生招收对象的特点,根据社会需要、人才需求来设计和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3)课程设置的人文化:多数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拓宽了医学的教学范围,注重人文科学的内容,开设多元文化相关课程、伦理相关课程以及与医生职业发展相关的课程等极富特色的课程设置;同时,强调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选课,以培养宽厚的人文基础。(4)课程设置的特色化:这些具有特色内容的课程也使得其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极富特色性。

2.2 我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其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和帮助研究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辨证思维从事护理研究,满足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2)重视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不少国内医学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在学分比例上占总学分的四分之一,可见其极为重视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当然,由于其课程设置比例过重,也削弱了其他核心课程的学习。(3)强调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除了4~5门学位课程以及专业理论课、必修课外,基础理论课程授课时数大约为总课程时数的25%,这与我国硕士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较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关。(4)突出课程体系的创新性:针对研究生的特点,近年来很多医学院校组织各学位点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除按一级学科设置学位基础课外,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以突出其课程设置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同时加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选编结合,积极引导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以及时跟踪学科前沿, 开拓研究生视野,建立起以学科的核心课程为主体,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讲座为配套的课程体系,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7]。

3 对我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3.1 重视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

国内外医学研究生教育成功的经验显示,研究生课程基本采用模块式设置,以体现系统知识教育的完整性。如我国现行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就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每一模块都有其承载和必须传达的课程内容。一些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提高医学人才高级实践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为其进一步解释、发展和建构新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方法提出了学术性的指导方向;跨学科和非专业的支持性课程,是扩展研究生视野、提高其综合科研和实践水平所必须的内容,现代医学发展已呈现出高度的专业化和高度的综合化相结合的态势,一方面专业分科越来越细化,纵向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就要求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必须关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的发展及跨学科综合课程的设置;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级研究离不开先进工具和方法的支持,因此,外语、计算机及文献检索等内容也必不可少。上述几大板块构成课程设置的体系框架,但它并非要求所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都如此,这种完整性是相对的,它允许各院校、各专业根据自身资源和特色进行调整和补充[8]。

3.2 突出课程设置在内容上的前沿性

新的课程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医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保持课程的先进性,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和编写国内高级教材相结合。课程内容要以本学科各专业领域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性的问题为导向,凸显课程设置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具备高级实践和科研能力。在构建体系化课程模式时,要多设立一些跨学科课程,以供研究生选择,使其开阔视野,激发灵感,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医学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程改革的步伐要快一些、比重要大一些,尤其是公共政治课的教育内容要融入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

3.3 体现课程设置在知识覆盖面上的丰富性

课程设置的丰富性是课程设置的标准之一,所谓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课程意义的层次和课程的多种可能解释”。医学研究生课程在纵向上与本科课程存在紧密联系,但这种联系不是意味着重复或加强,而是将其向深度拓展,研究生教育更关注课程在高深层次上的逐步深化和专门化,以使研究生的研究意识、思维角度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9]。同样,虽然在研究生课程在横向上与本科课程也有衔接,但这种衔接要体现课程向广度扩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发展,激励学生挑战既往知识结构和内容,敢于对存在问题进行质疑和探索。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硕士和博士课程也应体现纵向和横向的层次性,与培养目标要求一致。尤其是时展到今天,医学基础学科的大厦已经建立,而相邻学科的结合大多是空白的,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往往来自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为此要求研究生必须掌握现代医学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科课程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10]。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合理架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制定具体的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在课程安排方面,除保证学位课程课时之外,优先考虑前沿课程,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活跃研究生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大中.关注博士生培养中的“过度教育现象”.文汇报,2005年4月6日:第5版.

[2] 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3:10-15.

[3] 杨树勋.现代高等教育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289-290.

[4] 瞿海东.基于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50-58.

[5] 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3:30-37.

[6] 阎光亮,刘莉,刘悦.课程改革简明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9.

[7] 罗琳,王国良.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28-29.

篇(4)

[中图分类号] R0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130-04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LONG Li1 KONG Jianqiong2

1.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2.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an exampl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main aspect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cluding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hardware facilities, tutors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change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it is illustrated that cooperative education can promote sound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mode reformation. Thu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who become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of adapting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hospital is promoted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Hospital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已有十余年培养研究生的历史。医院于2010年10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等多部门联合批准为首批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同时也为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 健全研究生管理体制

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权责明晰、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体制[1]。研究生教育在我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断健全管理体制,保障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顺利开展。医院设立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临床教学发展、改革和管理进行咨询指导、评议审议和监督检查。在高等院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为医院学位工作的领导机构,开展医院研究生学位评审工作。结合我院特色及国家、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要求,医院制订了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和研究生培养规范。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研究生培养通常采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大学宏观管理,下放权利,赋予医院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职责,使得医院研究生培养的自相应加大。我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院内采取“三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即通过医院―教研室和科室―导师三个管理层面完成医院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医院指定1名副院长负责领导研究生教育工作,下设科研教育中心,配备高学历专职研究生管理人员,并成立20个教研室,固定教研室和科室兼职研究生秘书,使研究生培养工作能够规范、有序的开展。导师则从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学习、临床能力培训、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和指导。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医院和大学正在建设校院研究生二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平台将有利于在管理人员、导师和研究生中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彼此沟通。

2 改善教学基础设施

硬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物质保障,自我院被批准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以来,政府、大学和医院十分重视基地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教学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研究生住宿环境,实行免费住宿和宿舍免费上网,使研究生在宿舍即可进入医院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加强医院图书馆建设,增加馆藏书量,改善文献检索室和电子阅览室环境,与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医学图书馆建立图书资料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每位导师配备教学专用笔记本电脑,以供研究生使用。在临床科室设立示教室和多媒体会议室,为研究生教学实践提供场地。购买临床教学设备,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临床能力模拟考核基地,设立模拟病房和模拟门诊,满足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需要。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筑面积7860 m2,重新规划改建后的临床技能训练室有15间,拥有体格检查模型、急救模型、穿刺模型等多专业多技能模拟训练模型,可同时接受120人培训和考核。医院还为研究生免费开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各级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建设,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享实验室和科研合作平台,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创造条件。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除靠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人才软件。导师队伍是切实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我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93人,他们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大学重视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基地导师遴选条件和管理办法,在导师遴选中不但突出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而且注重思想道德素质。我院被批准为基地后,新增兼职博士生导师6名及兼职硕士生导师36名,其中65%为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平均年龄为41.8岁,45%的导师有博士学位,具有外校学缘的导师占39%,说明新增导师队伍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较合理。导师的学术造诣、教学技巧、医德医风以及人格魅力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4]。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学和医院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导师培训会,使新增导师明确自身职责和研究生培养体系,使老导师把握研究生教育形势,转变培养观念,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医院建立了以动态评估和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导师队伍管理体制,对导师的学术贡献和研究生培养业绩做出及时、公正、合理的评价,奖惩分明,打破导师终身制,激发导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推动基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医院还重视导师梯队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和副导师制,将临床能力强、有科研创新意识和带教热情的年轻教师吸纳到导师小组和副导师中,通过协助指导研究生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导师遴选的后备库,保证了医院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4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自2009年开始,以扩大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为标志,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阶段[5]。而且,全球医学教育改革也提出以系统为中心,确立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要求[6]。为顺应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医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临床医生岗位的需要,医院利用临床资源优势,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基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育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4.1 组织研究生岗前教育和专题教育

岗前教育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奏,是基地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包括入院教育和入科教育。入院教育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内容包括医院人文教育、规章制度和培养模式、医德医风教育、医疗安全和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注意事项、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科研选题和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临床实践能力等,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科室。入科教育由临床科室组织,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科室概况、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及医疗活动中的注意事项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岗前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进入角色,适应临床学习和工作。

除集中的岗前教育外,医院还为研究生举办各类专题教育讲座。医生面对的是社会人,不但要治疗躯体病痛,而且要抚平心理疾患,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为其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因此,医院加强了对研究生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心理知识、伦理知识、医院文化等讲座,使研究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塑造其人文精神,提高其职业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4.2 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

临床能力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和基础环节,其强弱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硬标准[7-8]。而且,临床能力培养也能突出基地培养研究生的特色优势。我院是原卫生部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定点医院,有开放床位2750张,设分院2所,社区门诊部1个,年门诊诊疗人数170万余人次,年出院患者12万余人次,年手术7万余例,病源充足,能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资源。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包括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分为二级学科轮转和专科临床能力强化训练两个阶段。近两年,我院招收的研究生50%以上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临床能力相对薄弱,教研室和导师针对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轮转计划,实行因材施教。医院为确保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质量,每个临床科室设研究生教学秘书负责其日常管理,由临床业务能力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任研究生带教老师,使研究生在轮转期间也有专人负责。科室带教老师重视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辅导研究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阅片、检查报告单分析、诊疗、病历书写,采用专业知识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操作演示等方法,对研究生进行充分、系统、规范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促使其把书本知识转变成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医院还限制研究生管床位数量,使其能精学细学,不致成为科室的免费劳动力。临床能力考核是检验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分为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采取理论考试、实践操作与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出科考核通常在本科室完成,而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分别在医院和大学的考核基地完成。为保证考核质量,医院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和标准,将考核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训的全过程,以此检验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师的带教水平。医院每年还组织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专题培训、参加临床技能大赛,以此促进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和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从今年开始在部分研究生中试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这为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未来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也促使医院不断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

4.3 重视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对于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研究生建立更加系统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对提升临床能力具有辅作用,对提高培养质量至关重要[9-10]。长期以来,医院忽视了对医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致使研究生毕业后不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不会进行临床示教和讲课。医学是一门传承并不断创新的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只有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医师才能使医学教育得以延续。成为基地后,医院重视了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使他们掌握医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医院要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必须在听课、集体备课、撰写教案试讲后进行。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本科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讲授示教课程,进行教学查房,进而组织简单的病例讨论;也可以参与科室的小讲课、通过讲授临床理论课程等形式完成。基地还采取观摩教学、示范教学、教学比赛、教师听课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另外,对研究生教学能力的考评也势在必行,有待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建立。

4.4 研究生结合临床进行科学研究

高水平临床医师的培养,不仅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11]。无论是科研思维的建立,还是创新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和锻炼的环境[12]。医院着力构建以临床应用研究为主、应用基础研究为辅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研成果产出、转化和应用。我院拥有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国家及自治区级医学中心、8个自治区级医学研究所,这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13年我院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3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7篇,获得科技进步奖12项。研究生创新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中,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也需要临床研究训练[13]。基地侧重研究生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和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结合科室特色和优势,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与临床实践脱节。课题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涉及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包括调查研究、经验总结、随访研究、实验研究等。经常而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医院的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14]。基地研究生在科研训练的同时,还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参与研究生学术论坛,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激发创新潜能。而且,我院还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各级课题,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15]。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基地还经常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研讲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题也进行开题、预答辩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过程监控。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所以,医院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一般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完成。

综上所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医院的人才储备能力和社会声誉,促进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晓霞.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下如何强化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职能――建立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78-279,146.

[2]胡伟力,陈怡婷,陈地龙.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 11(1):18-20.

[3]王瑛,邹小莉,李慧,等.临床教学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3):222-223.

[4]李成峰,南涛涛.论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模式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3):262-264.

[5]赵冬梅,赵黎明.依托行业优势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28-31.

[6]Frenk J,Chen L,Bhutta Z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7]陈琪,沈春明,陈地龙,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3, 42(13):1555-1556.

[8]滕怀金,郭建刚,王萍,等.医院办学模式下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点的建设与评估[J].中国医院,2013,(2):71-72.

[9]李,谢炜.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尝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779-779.

[10]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级医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526-528.

[11]刘晓黎,王晓玉,王远,等.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54-156.

[12]石微微,任依,顾艺星,等.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院,2011, 15(10):65-67.

[13]王光花,李铭,李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14]王瑛,邹小莉,李慧,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医院发展关系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284-286.

[15]卢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病案,2010,11(1):64,封3.

(收稿日期:2014-02-26本文编辑:苏畅)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科研项目(编号20130257)。

[作者简介] 龙丽(1976-),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与医院管理。

本刊教学研究栏目介绍

探讨医药院校的教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主要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与现状、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成果探讨、名校文化建设等内容,以及医药院校和医疗科研单位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在探索医学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及其效果,同时也对国内外针对医学、药学院校的学生教育及广大医药工作者的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须附中英文摘要,英文表达要规范准确,符合医药英文学术论文表达习惯。标引关键词4~8个。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应不低于13条,且近两年的文献应占30%以上。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25

篇(5)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简称QSAR)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由结构活性关系(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简称SAR)发展而来的。QSAR是通过对已知结构且有生物活性系列化合物(如一系列有相同药理作用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进行化学信息学的计算,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建立活性与化合物结构之间定量关系,解释由于分子结构的变化影响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改变,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然后建立有效的QSAR模型,如果有新化合物的出现,且其结构数据已知,可以预测其生物活性,也可以优化结构改变现有化合物的结构以提高其生物活性。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农药、化学毒剂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合理设计。在经历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定量构效活性关系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

长期以来,肿瘤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全世界的科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付出了巨大努力,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肿瘤的致病机制,采用各种手段来进行预防、诊断与治疗,但肿瘤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WHO文件显示:过去数十年中,全世界每年有近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估计2020年将升至1000万。对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切除、放射治疗和用抗肿瘤药物进行的化学治疗。抗肿瘤药物有“细胞毒”和促进分化等作用,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等,从而可以治疗或治愈肿瘤,而且由于其相对低廉的费用,被大多数肿瘤患者所接受。

尽管肿瘤的化学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但肿瘤的化学治疗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实体肿瘤占恶性肿瘤的90%但多数实体瘤如肺癌、肝癌、结肠癌及胰腺癌等还缺乏有效的药物;现有的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太大,缺乏选择性;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抗药性[1]。

QSAR主要侧重于药物早期的研究和发展,为新药物分子的筛选的和设计开拓了新的途径[2],在受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定量构效活性关系研究,用生成与受体结构互补的配体的方法来发现可以针对特定肿瘤、特定靶点的非细胞毒类药物,使之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随着新QSAR模型的建立,极大地缩短了新药合成的时间,降低了开发成本,并能在某种程度上预测药物对特定肿瘤人群的有效性。为肿瘤治疗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肿瘤的化学治疗药物发展很快,每年都有大量抗肿瘤药物研究文献发表,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大量投资,美国就此专门成立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NationalCancerInstitute,简称NCI),成为了世界抗肿瘤的权威机构。

国内研发方向主要以含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以改善其药理学特性,如增加水溶性、降低毒副作用等;(2)以新的作用机理或作用靶点为指导寻找新的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3)发现新的作用靶点。在当前生物学的后基因时代,科学家们要面对数千个潜在的药物靶点,探讨它们与小分了化合物的相互作用;(4)加强定量构效活性构关系研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开发新药的技术路线发生了重大变革。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在新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它大大加快了新药设计的速度,节省了创制新药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使药物学家能够以理论作指导,有目的地开发新药。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受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采用生成与受体结构互补的配体的方法来寻找新药物;另一种是在受体结构未知的情况下,采用对一组具有类似活性的化合物建立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来预测生成新的化合物。

QSAR作为抗肿瘤药物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计算方法和常用手段,在新药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近半个世纪以来,QSAR研究对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及药物设计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物质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以寻求分子解释的一个强有力工具。下面就定量活性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的一些常见方法作简要地介绍如下。

1、二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方法(2D-QSAR)传统的二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方法很多,有Hansch法、基团贡献法和分子连接性指数法等[3]。

其中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Hansch法。它假设同系列化合某些生物活性的变化是和它们某些可测量的物理化学性质(疏水性、电性质和空间立体性质等)的变化相联系的,并假定这些因子是彼此孤立的,采用多重自由能相关法,借助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就可以得到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

基团贡献法是Free-Wilson在对有机物亚结构信息和生物毒性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方法。这种模式认为有机物与受体间的毒性效应是该有机物特定位置上不同取代基团毒性贡献的加和。Free-Wilson法仅适用于具有相同母体结构的有机物,常被用来对有机物进行毒性初评。

分子连接性指数法(Molecularconnectiveindex,MCI)是由Kier和Hall提出的。它是根据分子中各个骨架原子排列或相连接的方式来描述分子的结构性质。MCI是一种拓扑学参数,有零阶项(0Xv)、易阶项(1Xv)、二阶项(2Xv)等等,可以根据分子的结构式和原子的点价(δ)计算得到,与有机物的毒性数据有较好的相关性。MCI能较强地反映分子的立体结构,但反映子电子结构的能力较弱,因此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但由于其具有方便、简单且不依赖于实验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4~8]。

2、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方法(3D-QSAR)随着结构活性关系理论和统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三维结构信息被陆续引入到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中,即3D-QSAR。与2D-QSAR比较,3D-QSAR方法在物理化学上的意义更为明确,能间接反映药物分子和靶点之间的非键相互作用特征。因此,近十多年来3D-QSAR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研究方法也很多[9],比如分子形状分(molecularshapeanalysis,MSA),距离几何方法(distancegeometry,DG,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parativemolecularfieldanalysis,CoMFA),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comparativemolecularsimilarityindicesanalysiCoMSIA)以及虚拟受体(phesudoreceptor)等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CoMFA方法。

3、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方法来构建QSAR模型,都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其中又以启发发(heuristicmethod,简称HM),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简称SVM),基因表达式编程(GeneExpressionProgramming,简称GEP)比较常见。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是Vapnik[10]等人根据统计学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通用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在统计学理论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等实际问题[11-12],已成功地应用于分类、函数逼近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13-15];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是基于生物学遗传思想,保持了生物学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结果重现性,同时也能够进行“遗传变异”控制,最终能获得可靠的实验效果。

三、主要研究内容

1、查阅中外文文献选取数据来源。

2、理化参数与结构参数的计算。

3、具体的结构参数的分析。

4、SVM与GEP的方法研究。

5、定量结构关系式的建立。

6、定量结构关系式的验证。

7、得出结论和总结。

四、论文工作计划

3月中旬—4月初:选题。

4月初—4月底:查阅资料,熟悉实验原理及方法,准备开题报告。

5月10日:开题。

5月初日—5月底日:进行毕业设计实验,记录数据,撰写论文。

6月初日—6月中旬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任华益.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山东),2005,7(2):28-33.

[2]徐娟,王林编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QSAR和QSMR研究.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30(3):135-138.

[3]郭宗儒.药物化学总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08.

[4]BakulhHRao,ShyamR,Asolekar.QSARmodelstopredicteffectofionicstrengthonsorptionofchlorinatedbenzenesandphenolsatsediment-waterinterface.WaterResearch,200l,35(14):3391-3401.

[5]冯长君,堵锡华,唐自强.取代芳烃对发光菌、大型蚤、呆鲦鱼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应用化学,2002,19(11):1037-1042.

[6]秦正龙,冯长君.取代苯酚的定量结构-活性P性质相关性研究.有机化学,2003,23(7):654-658.

[7]堵锡华.取代芳香族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拓扑学.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29(2):155-160.

[8]AleksandarSabljiC.QSARmodelsforestimatingpropertiesof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requiredinevaluationoftheirenvironmentalfateandrisk.Chemosphere,2001,43(3):363-375.

[9]徐筱杰,侯廷军,乔学斌,章威.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VapnikVN.TheNatureofStatisticalLearningTheory.

NY:Springer-Verlag,1995.

[11]阎辉,张学工,李衍达.应用SVM方法进行沉淀微相识别.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0,(2):158-164.

[12]张学工.关于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自动化学报,2000,(1):32-42.

[13]VapnikV,GolowichS,SmolaA.Supportvectormethodforfunctionapproximation,regressionestimation,andsignalprocessing.In:MozerM,JordanM,PetscheTeds.Neural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MITPress,1997-09.

[14]马云潜,张学工.支持向量机函数拟合在分形插值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76-78.

[15]MullerK-R,SmolaAJ,RatschG.Predictingtimeserieswithsupportvectormachines.In:ProcofICANN97,Springer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1997:999-1005.

参考范文:

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质量的探索

摘要:目前我国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堪忧,尤其在创新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把关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重要保证。针对提高研究生创新性,保证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本文详细讨论我院如何在加强多环节质量控制以及人才与制度管理方面,有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期对培养创新型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献计献策。

关键词: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140-03

进入21世纪,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迫切需要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要用15年的时间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高素质、高质量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深化自主创新和向社会输送创新人才的突破口。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贯穿整个医学研究生临床和科研的实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涌现,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创新型人才来解决一系列的医学难题。为了培养高素质、高创新型医学研究生,我院在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研究生培养的多个环节,开展了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控制和管理,本文将着重在我院对医学研究生开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和成效进行探讨。

一、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

研究生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开展的起点,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前提保障,在研究生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和管理,有利于研究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是成功完成科研课题的前提基础。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我院实施以导师制为主,以其他手段为辅的综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导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其思想意识、精神风貌以及科学作风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其学术精神和道德风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指导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研究生作为新手,在科研课题的选择方面往往把握不住专业的方向及研究重点,导师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术特色,及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有特色、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能有效地帮助研究生把握本研究领域的重点,启发其发现提出新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着实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因此,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上具有主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一支高专业水平、责任心强的导师队伍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保障。我院坚持严格的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支持奖励导师个人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并重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提升和充实我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专业学术背景及思维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其思想,鼓励其敢于怀疑,为其尽可能地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和激发其创新激情。除了研究生本人的导师,我院利用研究院的平台,组织相关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导师组成导师指导小组,固定每周开放咨询时间,保证了研究生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并以此避免研究生导师因为教学及其他工作安排不能及时和学生沟通时,研究生可以向导师指导小组中的其他老师咨询和讨论,使其在学术及科研中的问题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研究生通过同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其科研思路可以得以拓展,有助于创造性科学问题的发现。

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的营造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融入科研环境,我院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每月一次知名专家大讲座,让研究生能有机会与专家及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学术大师们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开阔眼界,启发科研灵感,激发科研的热情,学术报告中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前沿信息的传递,能有效促进学生垂直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融合,激发其科研创新性。针对全院研究生,我们举行每周一次的研究生科研学习论坛,由研究生根据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技术进行学习报道,引导学生检索本领域在国内外的前沿发展,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有利于研究生更快更好地熟悉把握专业方向与重点技术,提高其科研创造性;每两周一次研究生科研课题报告进展会,着重讨论课题中遇见的难题及解决方案,这种由研究生为主题的学习论坛和科研报告,营造了研究生之间相互监督激励的环境,大大增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科研的热情性和主动性。

三、设立各种基金多角度鼓励科研创新

为了提高和激发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院设立了各类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及学科竞赛,奖励学术论文的发表。我院为各种基金的申请制定了完善的申请程序和评定标准,保证了申请过程和评审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大大提高了研究生们的科研热情。首先为了达到鼓励刺激科研的目的,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的指导思想:鼓励创新、力求精品、倡导国际性。鼓励研究生在国际高水平杂志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自由探索、不限制选题范围,对其成果不求大,但求新、求深、求独创。在资助形式上根据课题的大小,按重点项目1.5万元,一般项目0.75万元的形式予于资助,资助基金正式立项后一次性拨付方式发放。基金申请面对我院一二年级全日制所有研究生,每年9月开展申报,由专家委员会开展审批,我们确立了明确的评审标准,以确保基金申请的公正和透明度:(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2)前期工作基础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特色鲜明;(3)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预期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4)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或有望成为省级(含省级)以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课题。经批准立项的项目需在第二年12月30日之前结题。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展完结,在第二年5月,对所有开展项目进行统一中期考核。以上措施在管理制度上确保了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展、科研基金的有效利用。自我院研究生科研基金实施4年以来,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创新性,提高了研究生科研热情。

四、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

创新性的实现,不仅要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还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往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重视不够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视“开题报告为形式”,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能否顺利毕业关键看其论文情况,把开题报告与论文人为隔离开来,使开题报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任意写、导师轻易过;管理部门注重形式有,不管实际“有”,事后束之高阁,进人档案,因而造成了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没有起到研究生开题报告真正的指导性功能。为培养创新性人才,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开题报告,规范制度化管理,针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我院规范了开题报告文本,实施统一集中报告的方式。我们要求《开题报告》有相对规范的文本格式,要表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研究课题选题的背景、理由及研究的意义;二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三是本人的研究工作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或特色、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四是论文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五是研究基础与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六是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中英文文献。在进行开题报告时,我院组织我院的学术委员会组成评审专家组,根据我们制定的开题报告评分表,专家们对每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打分,着重审查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选题、创新性、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可行性分析及科研经费预算,并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不足处,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对于打分表分数不及60分者,限期修改,择期进行二次报告会,直至通过为止。通过专家组成员的评审,能够帮助研究生提高课题设计的水平与层次,加强了对科研课题设计的质量控制,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避免了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坎坷,少走弯路。在我院对研究生开题实施规范管理,并建立开题审查长效机制以来,提高了研究生和导师的思想重视程度,能够使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按时完成科研课题选题与设计,并根据审查反馈结果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将审查结果与研究生学位申请、导师资格认定等挂钩,强化了制度约束,提高了教学双方的思想重视程度,改变了以往研究生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显著提高了课题的研究效率、节约时间与资源。把研究生报告纳入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我院通过管理者、导师、研究生的齐抓共管,养成严格遵守开题报告制度,从而使开题报告制度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发挥实质性功能的指导作用,大幅提高了近年来研究生论文质量水平。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实践中不懈的努力、动态地调整管理模式,我院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发现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能大大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以及建立创新性基金等措举,能极大地促进研究生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更是保证了高质量研究生开题报告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问题的日益凸现,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确立明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营造适宜创新素质发展的环境,才能大大地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发[2005]第04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EB/OL].http://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htm.

[2]王红玲,曾凡义,邓长生,陈惠芳.临床型医学研究生优化培养的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04):548-550.

[3]周利民,宋成文,李明.如何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J].学理论,2011,(04):186-187.

[4]俞洋.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认识[J].大学教育,2013,(24):14-15.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JG110319)

篇(6)

[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76-02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膝骨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上尚无针对其病因的特效治疗措施。单纯西医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研究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因此,笔者2005年1月~2009年8月对4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补肾活血中药内服加西药治疗,并与仅采用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进行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组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中医骨伤科门诊2005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80例骨关节炎患者中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以及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严重性程度进行配对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0岁,平均(58.7±6.8)岁;病程2个月~6年,29例患者为单膝病变,11例患者为双膝病变。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50~70岁,平均(57.9±6.3)岁;病程3个月~6年,31例患者为单膝病变,9例患者为双膝病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膝构成比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及骨关节疾病诊断学》中骨关节炎诊断标准[2]。具体诊断标准如下,①患者有患侧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处压痛、粗糙的磨擦音等临床表现,具有晨起较重、疲劳和负重后加重、适度活动后症状好转等特点;②X线片表现:关节边缘尖锐、关节间隙变窄,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刺形成,软骨下关节面有硬化或囊性变等改变;③类风湿因子、血清抗O以及血沉等实验室检测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1.3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西乐葆胶囊(celecoxib capsules,塞来昔布胶囊);具体用法:每次100 mg,2次/d,4周为1个疗程。

1.3.2 研究组的治疗 研究组采用西乐葆胶囊加补肾活血方,药方:杜仲12 g、熟地黄12 g、延胡索12 g、鸡血藤12 g、牛膝12 g、三棱10 g、莪术12 g、附子3 g、蝎毒 3 g、仙茅10 g、巴戟天15 g、丹参12 g、红花6 g。具体用法:1剂/d,水煎服,连服6 d,休息1 d,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均避免负重,尽量休息。

1.4 临床评价标准

治疗2个疗程后平均临床疗效。参考参考文献[3],标准如下,①优:患者正常行走1h以上而膝无关节疼痛感,屈膝达40°以上,伸膝175°以上,膝关节周围无压痛;②良:患者可正常行走30min以上,劳累后有膝关节疼痛感,膝关节周围仅轻度压痛;③可:患者的疼痛感无明显减轻,行走时仍有疼痛,膝关节周围仍有压痛;④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6.0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均取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ame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

经2个疗程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为80.00%(32/4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7.50%(23/4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不适、腹胀,停药后均消失;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便秘,停药后自行缓解。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坏死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上以中老年发病最常见,又称为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等。最新的研究认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力学因素与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细胞外基质、软骨细胞以及软骨下骨质等三者合成与降解失衡的结果。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局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边缘性骨软骨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等[4]。

膝骨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上归为“骨痹”的范畴,其发生与长期劳损、年老体衰、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5]。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多以肝肾不足、精血亏损为本;以感受风、寒、湿热,气滞血瘀等为标。因为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变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尚无治愈的方法。临床上的各种治疗方法均不是以治愈骨性关节炎为最终目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等。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理疗、药物、注射疗法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尤其适用于早期及病变轻微的患者。目前最为广泛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手段是促软骨修复药物的应用[6],硫酸软骨素类、透明质酸类和葡糖胺聚合糖类(glycosaminoglycan)、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等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药物[7]。西乐葆胶囊(塞来昔布胶囊)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其是全球第一个突破性COX-2抑制剂(环氧酶-2),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成人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的辅助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西乐葆是治疗中、重度关节炎疼痛和炎症的首选药物,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成因复杂,因此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因此,药物治疗的主要缺陷是由于个体差异显著性而致。

中药治疗重在调理,不良反应较少。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主要以补肾壮骨、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为主;总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应该从整体观念出发,合理用药。补肾活血方用:杜仲、熟地黄、延胡索、鸡血藤、怀牛膝、三棱、莪术、附子、蝎毒、仙茅、巴戟天、丹参以及红花等药材。方用熟地黄、骨碎补、怀牛膝、补骨脂等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方用鸡血藤、水蛭活血破瘀;方用熟地,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抗血液凝固,降低过氧化脂质,能有效改善阴虚的症状;方用附子,具有抗炎,中枢性及外周镇痛,刺激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增强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方用丹参,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方用延胡索,具有镇痛及镇静催眠的作用;方用仙茅,具有抗炎,促进巨噬细胞的增生及吞噬能力等作用;方用巴戟天,具有抗炎,增强抗疲劳能力等作用;方用全蝎,其性平味辛,具驱风通络之功效。诸药合用有滋补肾阳、补益肝肾、活血逐瘀、温煦肢节、气化水湿等功效。

本研究临床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方剂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恢复有促进的作用[8]。补肾活血方剂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研究组的优良率与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De Filippis L,Gulli S,Caliri A,et al.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in osteoarthritis: literature review data from "OASIS" study [J]. Reumatismo,2004,56(3):169-184.

[2]Resnick.骨及骨关节疾病诊断学(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

[3]Shahariarre H. Textbook arthroscopic surgery [M]. Philadelphia:JB Lippincot,1984:266-272.

[4]Savkai S,Mikhnevicho E,Dmitrier VS.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issues of text remities in military personnel wit h overload disease[J]. Lik Sprava,2004,9(8):43-46.

[5]阚卫兵,姜玉祥.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6,29(5):18-19.

[6]姚共和,刘向前,卢敏,等. 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病证诊疗方案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25-2127.

[7]刘向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规范化研究[D]. 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论文,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