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口腔科门诊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1 18:27:49

口腔科门诊护理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1)

2结果

2.1空气消毒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期间,空气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4.9%、9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器械消毒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期间,器械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8.4%、7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3手消毒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期间,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2.9%、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2.4患者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后,患者感染率分别为4.3%、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我国开始实施《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后,口腔感染管理工作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实施以来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基础建设水平不均衡,诊室布局不够合理。第二,部分医院管理制度不全面,监测监管难度大。第三,诊疗时用器械、操作过程造成大量粉尘、气体等空气污染难以控制;诊疗用口腔器械结构精细、种类繁多,数量有限,使用频繁,灭菌效果不易控制。第四,医护人员对疾病传染重视程度不够,防护不到位,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知识,存在侥幸心理[3-5]。本研究通过探讨一般护理(对照组),并在一般护理管理基础上,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及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观察组),发现两种护理管理方式均可有效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但观察组器械消毒合格率及人手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开展培训及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对于防治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具有一定作用。由此,为进一步防治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有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控制口腔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搭建院内管理小组,设定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监测监督机制,定期监测口腔门诊环境、器械消毒、医疗废品等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考核[6]。其次,开展培训,强化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医院感染相关专业知识,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各规章制度。再次,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口腔科医院感染护理步骤,规范诊疗操作方式。最后,加大对消毒用设备投入,保证各口腔诊疗用具、环境等的消毒效果,并正确规范处理医疗垃圾。

作者:谢续华 单位: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参考文献

[1]郭世莉,李静言.护理管理在口腔医院门诊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67-168,170.

[2]张芳,叶发明,周楠,等.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13-814.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2)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421-0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口腔科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从器官组织到人体各个系统都存在着普遍的、自主的、缓慢而不可逆转的变化,使机体的协同以及各个层次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改变,使人体逐渐向衰老过渡,其特点有细胞损耗增加、功能细胞的大量丢失,而代之无功能的纤维细胞、有害物质或有毒产物的积累,导致细胞中脂褐质逐渐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加,导致结缔组织化、器官组织功能的退化、纤维化,且神经系统、激素协同机制、免疫协同系统各方面的协调性下降,协同顺序的紊乱,心理上也存在差异。因此老年牙病有其特点和需要特殊的医疗护理照顾。

1资料与方法

本组随机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120例初诊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为60―84岁,平均为65±12岁,对本组患者初诊疾病、并存病及疾病知识、心理特点进行问卷调查,专人咨询并记录。

2结果

牙病种类有龋齿、牙周病、牙髓病、尖周病、楔状缺损、牙齿磨损、口腔粘膜病等。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口腔中常有多个患牙,例如龋齿、重度磨损、楔状缺损、牙周病同时存在,老年人对疼痛的描述也不清楚,其中龋齿约占51.7%,牙周病约占25%,并存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病,还有个别老年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等,其中高血压有43例、糖尿病有15例、冠心病8例、肾病5例,有的老年患者常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年过65岁的老人60%以上有各种慢性疾病5%―10%患有大脑功能紊乱。

3讨论

3.1老年口腔疾病特点

随着年龄增加牙齿磨耗大,致使邻牙之间的接触关系变得松弛,本来是紧密的点状接触逐渐因咀嚼磨损变为较松弛的面状接触,加之老年人牙龈萎缩,容易形成纵型横型的食物嵌塞,因菌斑形成而发展成邻面龋,其次老年人牙龈萎缩、牙骨质暴露而牙颈部和釉牙骨质界是较薄弱的结构部位,有利于细菌的侵入而形成菌斑,在菌斑下方产生龋损,通过牙骨质进入牙本质形成根面龋。此外老年患者唾液腺萎缩,唾液的质量发生变化,因此冲洗菌斑的能力减低,易容易形成龋病。在本组中龋病发生率高达51.7%,为老年牙病就医的主要原因。此外老年人常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而致血液循环障碍,血流淤积、牙周组织营养不良、代谢产物堆积,使牙周病发生率增加。老年人因牙龈萎缩,牙颈部牙骨质暴露,再加上机械摩擦,易造成牙颈部磨损,用不正确的方法刷牙,年龄越大,历史越长,牙颈部磨损也越多,因而楔状缺损较多。由于老年人在长期咀嚼过程中的机械性磨损,使咬合面磨耗,且牙与牙之间的接触关系通过日久天长的磨耗而变得松弛,易造成食物嵌塞,促进邻面龋或牙周病的发生,不均匀的磨耗形成过于尖锐的牙齿边缘和牙尖,还容易刺激和戳伤颊舌粘膜而形成溃疡。

3.2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疼痛感觉、味觉和咀嚼能力等均有改变。听力、视力也减退,老年人心理上也悄然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常导致就诊延误:一是性情固执,不易接受他人劝告,对医疗治疗不理解,二是存在紧张或恐惧心理即牙科畏惧症。特别是初诊患者,其原因主要源于对治疗器械的恐惧及其痛感的降低。依据我们问卷调查,约一半以上的老年患者存在牙科恐惧症,而在所有的治疗中最为恐惧的是对拔牙及牙钻的恐惧。以上因素的存在加之老年人行动不便,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未能来医院就诊,拖延甚至放弃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使治疗疾病变得困难,不能达到最佳疗效。

3.3常见并存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并存病发病率增加,老年人并存病中最常见为高血压、糖尿病,其次为冠心病、肾病。

高血压:高血压为老年常见病,本组中高血压患者比例为19.2%,为主要并存疾病。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以及对口腔科治疗的恐惧紧张心理影响,可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病情加重,使血压升高。此外,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交感神经对血管反射性调节能力减低,治疗长时间躺卧后可引起性低血压的发生。还有甚者高血压继发脑梗塞,不能说话,偏瘫,患者行动不便且无法沟通交流。

糖尿病:随着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口腔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糖尿病是由于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繁殖,白细胞移动和吞噬能力受抑制,加之血管病变,组织营养差,肉芽组织形成不良,导致伤口不易愈合。同时对炎症易感性增加,与牙周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冠心病:由于老年口腔就医基数增加,其冠心病病例也相应增多。冠心病发病较急,危险性大,其中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上下颌骨,甚至以此症状就医,而口腔科治疗时的疼痛等因素可为其发作的诱因。

肾病:由于年龄增大,肾功能减退,肾脏代谢毒素能力降低,机体抵抗力低下且不易疲劳,否则导致病情加重。

4口腔科门诊老年患者护理要点

在口腔科门诊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首先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

4.1紧张心理的克服

老年人治疗前多有紧张恐惧心理,对治疗不理解及受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影响,故首先应以良好的态度对待,讲话要耐心清楚,对治疗过程进行必要解释。减轻患者精神压力,牙科恐惧症有时成为阻碍老年口腔患者就医的决定性因素,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做各项护理操作要轻巧、及时并予以高质量服务,同时帮助患者,以取得患者信任。

4.2行动不便的帮助

老年人行动迟缓,可帮助搀扶至牙椅上,同时由于腹肌力量差,起坐比较困难,治疗时可使用吸液器或牙椅调至座位以便吐唾液或漱口。

4.3老年口腔特点的护理

老年人颞下颌关节松弛,治疗中应控制张口度,老年人咽部反应迟钝,应防止吸入或吞入异物,将牙椅调成与地面成30°50°。

4.4治疗中的护理

治疗中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减低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同时术中可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容易疲劳,治疗中可适当让患者休息片刻,减轻长时间张口所致的疲劳。

4.5术后护理

治疗完毕后及时告知患者以解除其紧张心情,预先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现象及注意事项。

4.6口腔保健指导

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病、牙周病,有缺牙者要及时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多行咀嚼,以产生较多唾液便于清除食物残渣。注意口腔卫生,采用正确刷牙方式,对患者有口腔白斑,长期口腔溃疡不愈或口腔肿瘤可疑者,应及时检查就医。

5口腔门诊并存病的护理

5.1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在治疗前让患者休息片刻再测量血压并记录,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若拔牙患者应先予以降压至正常后方可拔除患牙。轻、中度得高血压并不影响口腔治疗,可于治疗前给予镇静剂。如果收缩压超过年龄12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应使用降压药,将血压降至舒适后在治疗。局麻药应避免使用含血管收缩作用药物,可选用利多卡因,在注射局麻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对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治疗结束后应缓慢坐起,防止性低血压发生,观察10min后无不适症状后方可离开。

5.2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差,易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术后易发生感染,故门诊外科手术应先检查患者空腹血糖,若高于正常水平,应先控制血糖,待正常后方可进行外科手术。并在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因糖尿病患者易感染,其内科治疗病程比正常健康患者病程长,不易愈合,治疗过程中适当予以抗生素口服,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避免不必要感染发生。部分患者治疗前若空腹,治疗过程需预防低血糖发生。

5.3冠心病患者护理

对近期曾有心绞痛或6个月以内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口腔科治疗应适当延缓,先期内科检查及治疗,对于无禁忌症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口腔科治疗时,需常规配备心血管扩张药物、氧气与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

5.4肾病患者护理

对于急性肾病患者或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若进行口腔外科手术应尽量避免。慢性肾病恢复期患者口腔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生素应选择对肾功能损害小的药物,服药后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并告知患者由于其抵抗力差,应多休息,且易并发感染,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口腔科门诊于2017年5月开始实施安全护理管理,科室护理人员共20名,其中男性2名,女性18名;年龄22~40岁,平均(31.2±1.8)岁;护士15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

1.2方法

2017年5月以前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5月后开始在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①护士安全教育。口腔科门诊护士要集体接受护理安全、防护意识及感染控制等教育,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动自觉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护士操作时要注意严格穿戴工作服与口罩、手套、眼镜等防护措施,以脚对治疗椅开关进行调节,防止污染手与无菌物品的接触。②医疗器械管理。护士要认真分类诊疗台物品和器械,将无菌用品、一次性用品进行分类管理,外用药与注射药物要分类贴好标签,根据清单清点器械。③设置器械间。口腔科门诊要设置专门的器械间,对污染后的器械要分门别类的放置,被污染器械分类时要及时将拔髓针和根管扩大针、洁牙机头等器械挑出来,单独由护士消毒。而高速涡轮手机由于使用频率高,也是受污染最严重器械。根据一人一用一灭菌基本原则使用,用后要根据规定步骤进行消毒。④管理培训。要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消毒技术和感染管理规范,根据生化监测规范监测受污染医疗器械,器械包要贴好灭菌提示卡,护理人员使用前要观察提示卡是否发生改变,以耐热菌定期对器械进行灭菌处理。⑤规范包标。医疗器械要加强管理,对每个灭菌包都要认真注明包标,写明消毒日期,避免发生漏标。⑥环境安全管理。对诊疗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减少空气内病原菌的数量。定期消毒诊室内物品,选择酒精(75%)对物体进行擦拭,以紫外线对物品照射进行消毒[1]。⑦护理配合安全管理。治疗时患者因疾病容易出现心跳骤停或血压过低、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口腔科门诊的护理人员要加强急救培训,可以在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急救,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017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与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口腔科各项(消毒隔离、区域管控、器械管理、物品管理)质量进行评分,由口腔科护士长对各项质量评分,每项总分设定为100分,以得分高表示质量高,以得分低表示质量低。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4)

【关键词】口腔门诊;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呈直线上升趋势[1],如何做好口腔门诊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安全及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口腔门诊具有病人多复诊次数多流动量大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手术器械材料药品种类规格繁多操作技术复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并围绕质量管理要求,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从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现将我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方法

我们于2008年5月成立了口腔门诊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分别针对口腔器械材料的消毒管理,口腔诊室环境的管理,护理配合的安全管理,以及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每月汇总出主要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对其进行干预,设立护理安全路径,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并做好记录。

2安全管理

2.1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护工)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感染控制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2.2各种器械的消毒管理:在口腔诊疗过程中,人流量大,手机牙钻等高危器械使用频繁,操作时经常接触到病人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定期开展口腔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引入标准的预防概念。实行口腔科所有患者标准的预防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责任心。对口腔治疗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及器械的消毒灭菌的概念深入人心。患者使用后的器械严格按照“去污-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必须按照一人一用一灭菌[2]。尽量使用一次性口腔医疗器械,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经消毒后无害化处理,并做好销毁记录。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掌握消毒原则:尽量采用高压蒸汽等物理灭菌法,如使用化学消毒灭菌剂,则必须根据口腔科高中低危器械的分类,分别采用灭菌、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的消毒法进行灭菌消毒。

2.3口腔诊室环境的管理:口腔科诊室的环境由于经常受患者的血液唾液等体液的污染,特别是在使用牙钻时,由于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对诊室物表空气造成的污染更大,是医院感染的高危诊区。因此,诊室必须严格消毒管理,我们采用空气动态消毒机,不受人是否在场的影响,对人体无妨,随时打开都可以对空气进行消毒。门诊口腔科诊室内空气采取通风自然净化法效果最好[3],通风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更易被我们接受和使用。此外诊室门把、治疗椅、桌椅、地面、窗台等,每日用有效氯0.5%的消毒剂喷洒地面或擦洗物体表面,然后再用清水擦洗。当环境有明显污染时应随时处理,以保持室内清洁。

2.4护理配合的安全管理: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口腔科门诊患者可能出现情况的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要点等内容以及用药安全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对于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等,各科按专业特点进行业务讲课。并定期组织理论及操作的培训及考试。推广人性化服务,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4]。人性化服务是近来年被人们所赞赏和推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围绕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微笑服务,问题服务,迎送服务等;尊重病人的人格,让病人信赖,使病人有安全感,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5]。积极了解病情,合理安排就诊,总之,护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特别要处理好“医护”“护患”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每种疾病的配合操作技术及每种药物的性能和作用,做到准确安全的用到患者身上。

2.5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管理: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源,而手的清洗和消毒是防止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因而,控制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6]。因此,接触任何病人后必须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为防止吸入含有雾化的唾液血液和口腔内其他含有感染性的碎屑,唾液的飞溅,应戴口罩防护眼镜穿防护服等;有条件可使用橡皮障,即可隔离唾液又可减少唾液及微生物的扩散与传播[7]。加强口腔科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艾滋病的口腔症状及预防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阻断传染源,防止医院性感染。

3效果评价

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护理体系”的落实,即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并避免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体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纠纷也日益复杂化、多样化[8]。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护理缺陷控制,提高护理质量、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质量体系是保障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重视寻找护理缺陷是防范护理隐患的根本,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加强风险识别,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避免风险的前提。做到全面、全程安全护理,避免缺陷,才能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许建伟,巴音巴特.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特点和防范措施.现代医院管理,2005,2(8):15-17

[2]李晓星.口腔科器械的污染与消毒灭菌.护理研究,2002,16(10):572

[3]孔玉敏,姚光慧,秦冬岩.口腔科各诊室空气监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60

[4]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35

[5]高虹.医院人性化服务的阐释和运作.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8):466-468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5)

控制预防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口腔科门诊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相关医疗材料频繁与唾液以及血液接处,而很多传染性疾病都可以通过唾液和血液进行传播,一旦消毒灭菌等措施步骤不够完善,就容易出现疾病传播,造成交叉感染[1]。因此,口腔科门诊是医院感染预防的重要场所,采取适当措施对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进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回顾分析了近2年来本院口腔科门诊发生的87例交叉感染事件的临床资料,与未发生感染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口腔科门诊共发生交叉感染事件87例,其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12~68岁,平均(38.42±3.87)岁。另外选取同期未发生交叉感染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患者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治疗经过(医护人员是否规范操作、是否使用一次性器械、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及空气和环境情况等)。以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着装,严格洗手,手套一人用一消毒为按规范操作;以每天2次进行空气消毒为空气良好;以每名患者治疗完成之后对牙钻手机进行消毒为器械消毒。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空气、环境良好者、使用一次性器械者、医护人员按规范操作者所占比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结果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应用抗生素所占比例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空气和环境污染、未使用一次性器械以及医护人员未按规范操作是引起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6)

2005年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开展之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薄弱存在普遍性[1],其大量工作由护理人员执行,而消毒隔离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工作护理质控起着重要作用。

1 存在的问题

首先以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及《河南省医院管理评价标准》为依据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流于形式,消毒隔离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独立的洗消间,器械洗消流程及包装欠规范,特别是口腔专用手机数量不能满足一人一用一灭菌,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手卫生消毒重视程度不够,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同一患者复诊时复用),台帐记录不完善,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废物处理欠规范等。

2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召开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2.1 充分开发决策层的作用 优化房屋布局结构,增加必备硬件设施,调整人员结构,人员外出培训,医师的配合程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均取决于院决策层的支持,因此护理部会同科主任、院感控科,抓住关键点与领导沟通,最大限度的争取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继之,彻底改造口腔诊疗室、口腔科洗消间,使其区域划分、人物流向符合院感管理要求,增添超声清洗器、热水器等相应的硬件,增加手机等器械数量,配置感应水龙头、抗菌皂液、快速手消毒剂等。

2.2 规范消毒隔离工作

2.2.1 健全制度强化培训 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规范及各项制度、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岗位质量标准等,拟定考核标准并落实,同时观看国内外医院感染案例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增加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2.2.2 加强口腔科器械消毒及管理 督促协助掌握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及原则,采取参观学习外院先进经验,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制定较规范洗消流程:可复用器械使用后,用流动水彻底清洗-2%戊二醛浸泡1 h(原用2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由于其对器械腐蚀性大,易锈蚀,之后改用2%戊二醛浸泡1 h,手机除外)-多酶超声清洗-蒸馏水清洗-干燥包装-高压蒸汽灭菌-监测灭菌效果并记录等程序进行;检查器械采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不耐热器械采取2%戊二醛浸泡10 h-用前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更换、记录。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基本原则: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口腔组织的各类器械(包括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手术刀、牙铤、填充器、洁牙器等),必须灭菌合格;凡接触患者完整黏膜可能暴露在体液或唾液中的器械(印模、口钳、吸唾管等)及可能被污染的手,必须达到消毒合格;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压舌板、口腔探针、口镜、弯盘等),采用一次性无菌口腔治疗包,有效期内使用。

2.2.3 加强工作人员预防标准措施落实,确保双向防护:治疗时操作者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患者血液、体液飞溅时,带护目镜,一次性乳胶手套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规范。

2.2.4 环境卫生管理 落实保洁制度,物表、地面消毒液湿式清洁消毒;熟记环境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消毒要求;无菌储藏间按Ⅱ类环境卫生标准管理,器械灭菌间、诊疗室等按Ⅲ类环境卫生标准管理,保持各室内空气质量和降低物表菌落数量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2.2.5 医疗废物管理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2.6 强化质量控制,实施院科二级质控体系,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月接受全院质量大检查一次,院感控科每周、护士长每天检查、督导。前期,包保口腔科质控小组的成员,组织贯彻岗位质量标准,督促示范协助整改,建立较规范的工作模式;之后,采取日查、周查、随机抽查及月查等方式进行跟踪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同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新动态新要求及时纳入工作改进之中,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3 讨论

自2005年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以来,经过多循环的整改与规范,从院领导至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人力、设备得到补充,布局得到相应优化,完善了各项制度,规范了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增强了防护意识和自律性。护理质量控制检查确保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到位,各项监测指标均合格,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7)

目前,我国口腔治疗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主要依靠医生使用医疗器械,而由于患者口腔分泌物种细菌较多,常致使患者及医护人员发生感染,再经过日常交流,很有可能引发患者与医护人员交叉感染情况的出现[1]。对此,许多医院口腔科内部管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采取整体护理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情况的出现。本文旨在分析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特收集我院40名医务人员,并医务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分析两组医务人员在护理管理干预前后的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口腔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后的医务人员20名与2010年前未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前的医务人员20名,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2名,女性8名,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5±12.5)岁,对照组中男性11名,女性9名,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7.2±15.5)岁,40名医护人员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析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及该期间收治的患者感染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医务人员及收治的患者在口腔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医务人员及收治的患者在口腔治疗期间采取整体、全面的护理管理,包括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对于耐热型医疗器械,选择集中高压灭菌处理,所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一用一杀菌,所有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一旦打开使用,必须进行下一次消毒灭菌处理,不得重复进行使用。另外,医护人员在诊治期间必须均统一配戴口罩、帽子、对于可能出现血液及体液喷溅诊治时,还必须配戴防护手套及目镜。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及患者口腔诊治期间感染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各项情况变化 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近年来,口腔感染已成为口腔科医护人员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疾病,在日常口腔诊治期间,许多医护人员并未配戴口罩、手套、帽子及目镜,致使诊治期间被患者的血液及体液喷到,从而造成血源性感染疾病。因此,加强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预防交叉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国外口腔研究表明,口腔医生在诊治结束后,手上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污染率,高达9.38%,就正常情况而言,乳胶手套使用30min后,必须予以更换,否则手套上的小孔就会成为病菌侵入的最佳途径。如果医护人员在手机使用前不仔细进行消毒,那么这些病毒就会经医护人员之手传入体内,从而给医护人员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2]。

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不仅与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而WHO更是将医院感染的防护与控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评价的重要参照,由此可见,建立完善、整体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3,4]。而加强医院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整改。①加强口腔诊室环境管理。保持诊治区环境干净整洁,每日定时的对诊治区进行消毒、清洁,保持其空气通畅。②认真贯彻落实洗手制度。为更好的培养医护人员洗手习惯,医院可制定一系列的手部卫生制度,定期检查洗手池,督促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及时进行手部清洁[5~7]。③做好医疗废弃回收工作。通常医疗废弃物上都附带着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菌,而随意的乱丢乱放,极有可能造成感染情况的出现,因此,医院可采用压力蒸汽对废弃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消毒,在经统一处理或存放。④不断加强医护人员感染防护意识,特别是在诊治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以避免被探针、注射器、车针等锐器挫伤,引发感染。

综上所述,在口腔科门诊实施整体护理管理能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4:248-250.

[2]田莉萍.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对策[A].2014年河南省五官科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2.

[3]Michael Robert.Does procedure profitability impact whether an outpatient surgery is performed at an ambulatory surgery center or hospital?[J].Health economics,2011,20:7.

[4]赵金花.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及防护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0.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8)

中图分类号 R24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141-03

【Abstract】 Oral outpatient hospital infection threatens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medical security,which has a bigger harm.Controling and preventing the oral outpatient hospital infec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oral medicine health development,and it is an obligatory duty of oral outpatient medical care personnel.Oral outpatient reasonable space design and improveing the disinfection equipment,reasonable personnel structure,the strict disinf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al prevention principles and four-handed technique,always reflecting aseptic concept are the key to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dental clinic.

【Key words】 Pollution; Disinfec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Pre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shu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Qingshui 741499,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7.077

口腔门诊诊治范围广泛,需较多的医疗设备、器械和材料,工作内容以各种口腔内的操作为主,大部分为侵入性操作,如果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或药物、材料、器械受到污染,易将病原微生物直接带入患者体内,传播各种疾病;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常受到牙科手机、洁牙机工作时喷溅出的污染液体及气溶胶的侵袭,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脓液及各种锐器,防护措施不到位也可引起各种疾病,故口腔门诊日常工作中医患双方都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如何减小或避免这种风险,是口腔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1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

1.1 口腔门诊诊疗器械消毒不合格

口腔诊疗器械在清洗、消毒、保养、贮存等环节,未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部分口腔门诊存在消毒死角,各种磨头、技工钳、蜡勺、雕刻刀、正畸专用器械、正畸带环、托槽、弓丝、牙胶尖、印模、模型、修复体等的消毒常不被重视。

1.2 诊室内发生的各种污染

发生在口腔门诊内的各种污染使各种病原菌广泛存在,污染了诊室内各种物体的表面及诊室内空气,病原菌扩散、进入人体的概率显著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概率,常见的污染情况如下。

1.2.1 医疗设备、器械的污染 牙科综合治疗机因机型种类较多,设计各有特点及缺陷。下挂式手机连接管易受到唾液、血液污染;基层单位多数手机无防回吸装置,手机及牙科综合治疗机气、水路系统易污染;机器内蒸馏水在加注时常存在污染情况;在基层,多无儿童专用牙科综合诊疗机,一台牙科综合诊疗机几乎适合于所有患者,其扶手易受唾液、血液污染;三用枪常难以卸下,难以彻底清洗、消毒,每看一个患者,即已污染;牙科综合治疗机各种开关极易污染;手机及洁牙机工作时的喷溅污染;高速手机卸针器多不注意清洗、消毒,多个患者公用,污染严重;口腔医疗器械消毒良好,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

1.2.2 口腔科专用药物及材料的污染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口腔医护人员用已经污染的双手或器械取出或调拌药物、材料,引起药物、材料及其外包装的污染,如失活剂、氢氧化钙、CP、FC等药物及正畸材料的污染问题,未引起广大口腔医护人员的重视。

1.2.3 医护生活及办公用品的污染 医护生活区未单独分开,生活区物品易受到喷溅物、气溶胶等污染物的污染;医护人员在进行口腔操作时直接接打电话,拉抽屉、开门窗等;戴着污染后的手套开处方、写门诊病历等,污染了办公用品;许多口腔门诊只有一个普通水龙头,既清洗污染器械,医护人员又洗双手,水龙头开关污染严重;抹布及拖把未按清洁区、污染区严格分开使用,造成污染。

1.2.4 口腔门诊医疗垃圾污染 医疗垃圾未按有关规定分类、贮存、销毁处理,污染周围环境,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健康危害。

1.2.5 诊室内空气污染 口腔门诊诊疗区、候诊区未分开,布局不合理,诊室空间小,缺少通风换气装置,洁牙及普通的牙科治疗产生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气溶胶污染诊室内空气[1];部分口腔门诊牙科治疗机痰盂污水排出管道欠通畅,血液、唾液等各种污染物残留,经空气挥发,污染诊室空气。

1.3 医护及清洁人员职业暴露

口腔诊疗需很多尖锐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使用、销毁等环节上,难免出现意外刺伤,易引起院内感染。

1.4 忽视口腔门诊院内感染

对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投入,人员、设备、器械、材料短缺;口腔医护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无菌观念淡薄。

2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途径

2.1 接触途径

接触途径是各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途径,引起的后果较为严重。各种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物通过医护人员双手、器械或药物等进入患者体表、体内;医护人员、患者或家属双手触及诊室内污染物,将污染物带给自己、同事、或家人等,产生医护之间、医患之间、患者和家属之间或更广泛的交叉感染。

2.2 呼吸道途径

高速手机及洁牙机工作时产生的气溶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通过呼吸道可进入人体,使人体致病;部分患者或医护人员患有呼吸道传染病,污染了诊室空气,病菌进入他人体内,引起相关疾病。

3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

3.1 病毒性疾病

比较常见的有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各型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艾滋病等。

3.2 细菌、真菌等引起的相关疾病

结核病,各种化脓性感染,破伤风,念珠菌病,梅毒等。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引起的各类疾病中,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特别是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常见,我国是世界上HIV感染及AIDS迅速增多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口腔患者中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比例将逐年增加,在口腔领域,艾滋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器械、飞溅到皮肤、黏膜上的血液、唾液以及气雾中的微生物间接传播。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在10%左右,口腔医护人员HBV感染率保守估计为25.8%[2],说明口腔门诊中医患双方接触乙型肝炎病毒的概率非常高,很容易传染乙型肝炎。

4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4.1 做好口腔门诊消毒、灭菌工作

4.1.1 严格执行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制度 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杜绝一次性器械反复使用;牙科手机一人一用一消毒;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内的器械必须达到灭菌合格,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必须达到消毒合格[2],杜绝一次性消毒外包装材料的反复使用;成形片、玻璃板、调刀最好高压灭菌,杜绝一片玻璃板、一把调刀使用于所有患者;要注重放置银汞合金材料的小布块的消毒;修复管理正畸技工室物品: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每次使用后均置于5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5~10 min后,流动水下清洗干净,晾干,放于清洁容器中保存备用。

4.1.2 口腔诊室内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 被污染的表面必须每天清洁、消毒,遇到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一般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特殊问题表面可依据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达到可靠的消毒效果。

4.1.3 诊室内空气的消毒 每天开始工作前及工作结束后用紫外线消毒各一次,每次30 min,消毒时紧闭门窗,消完后开窗自然换气10 min,人员方可进入。

4.2 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有效控制感染源

口腔门诊内发生的各种污染,特别是口腔诊疗器械、设备、材料、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是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根源,控制污染源,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4.2.1 口腔医疗设备、器械要改进落后的设计理念,杜绝因设备缺陷引起的各种污染,三用枪、医师座椅升降手柄、牙科椅升降开关、手术灯开关等部位,一位患者使用后多已受到污染,应及时清洁并用消毒抹布擦拭,有条件的口腔诊室,这些部位可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一人一用即更换,可增加患者就医安全;避免给牙科椅、医师座椅套布质护套,因其易污染,难以常规擦拭消毒;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管理日趋规范,但在使用环节上易出现污染,要加强无菌观念,出现污染及时消毒或更换污染器械;要重视各种磨头、技工钳、正畸专用器械等的消毒工作。

4.2.2 口腔科专用材料、药物由专人保管,使用时应由护士取出、调拌,杜绝材料及包装的污染,发生污染,应及时废弃或消毒处理;失活剂、氢氧化钙等药物使用时常与牙髓组织接触,易进入血液循环,更要加以注意。

4.2.3 医护办公用品表面常易受到污染,医师给患者开处方及书写门诊病历时应摘掉手套,常规洗手,避免污染电脑、各种检查单、笔、门诊病历等;医护生活用品的污染,生活用品应放置在独立的房间,可避免被污染,医护在诊疗患者时,应杜绝接打电话,既不尊重患者,又污染了电话。

4.2.4 未经特殊处理的医疗垃圾按要求毁形、分类,妥善安全放置;手术摘除的人体组织应分类无害化处理,做好各类医疗垃圾的移交及记录工作;口腔门诊内应设立专门的污染器械清洗区及医护人员洗手区,水龙头应采用感应控制开工或脚踏开关控制开关,消除因传统水龙头开关污染而引起的污染物的扩散;抹布及拖把应清洁区及污染区分开使用,做好标记,避免混淆,并定时消毒。

4.2.5 诊室每天要通风换气2次,每次20~30 min,患者及家属应在候诊区候诊,减小科室空气污染和被感染的风险;有条件的单位,接牙可设立单独的房间,技工喷砂、打磨室应有相应的通风及保护措施。

4.3 采取普遍性预防措施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所有临床医师提出,在工作中必须采取普遍性预防措施,即假定所有患者都有潜在的传染病而在诊疗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只有这样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口腔医师及患者的安全[3],口腔门诊患者数量众多,难以短时间内逐一排除哪位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且在伦理上、制度上也不允许这样做,故可将每一位患者均按有潜在传染病的患者对待,医护人员采用常见传染病患者诊疗时的防护措施,适当提高防护级别,可基本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对于已知的传染病患者,可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患者在实施口腔手术前,应常规简单清洁口腔,并用3%双氧水、0.2%碘伏漱口,可明显减小口腔内的细菌,减小患者术后感染及菌血症的发生;口腔医师及护士患有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有可能对患者易造成感染时,应暂停工作,积极治疗。重视职业暴露伤的预防,完善职业暴露伤发生后的各种应急措施。

4.4 普及四手操作

口腔门诊工作以各种临床操作为主,目前多提倡四手操作[4],即一个医师和一个护士相互配合,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小或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私人诊所、甚至部分公立医院口腔科都没有专业的口腔护士,口腔门诊医师既做手术,又当助手及巡回护士,不仅污染了手套,又污染了口腔科专用的药物、材料,使患者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院内感染必然要发生。国家应尽快制定强制性标准,规定口腔门诊必须按医师及病人数量安排一定比例的口腔专业护士,口腔医师门诊日常手术时按主刀医师要求对待,杜绝口腔医师双手污染,明确医师及护士岗位职责,将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医护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种关于口腔专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确保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安全,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4.5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要投入相应的医疗设备、器械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科室布局及人员结构合理,要专人监督、管理院内感染业务,还需要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配合,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工作,明确奖惩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水平;口腔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工作,绝不敷衍了事,只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应在医德医风及法律层次上认识院内感染问题[5],真正考虑患者及自己在诊疗过程中的院内感染风险,要换位思考,提高认识,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患者可以信赖的口腔医护人员。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重在控制和预防,其核心是做好口腔门诊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规范各种临床操作,减少或避免各种污染,防止各种病原微生物进入医患双方体表或体内,减小或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口腔门诊合理的空间设计、严格的器械消毒、管理制度、口腔医师和护士的密切配合、时时刻刻落实的无菌观念是控制和预防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因口腔门诊就医引起的院内感染纠纷日益增多,注重和加强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是口腔医学健康发展的必然步骤,是口腔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和使命,做好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不仅保护了患者的就医安全,又保护了医护人员,同时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医患关系将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顾红政,曹卫平.牙科手机高速旋转形成的气溶胶与医院感染关系研究[J].口腔生物医学,2011,2(3):145-146.

[2]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7-361.

[3]李刚.口腔诊所交叉感染消毒防护[J].广东牙病防治,2008,16(10):474.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14-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快节奏生活的到来,现在人们的口腔问题和口腔疾病越来越多。如今,医学模式在不断发生转变,人性化护理已经成为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我院通过不断努力,在去年评上三级甲等医院,这让我们的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也给我们口腔门诊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口腔门诊具有病人多、病种杂、复诊率高、诊疗时间长、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等特点,实施人性化护理更不容易。本文笔者就口腔门诊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的经验体会做一简要的探索。

首先,如何实现口腔门诊分诊工作的人性化?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分诊护士的人性化管理和工作的实施

我院在门诊大楼设有分诊台,分诊台护士每天必须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具备本科室多年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协调能力,掌握当天本科室专家、普通医师的出诊情况及其特长。

2 分诊叫号系统的运用

分诊台护士将将初诊及复诊患者的详细资料输入分诊台的计算机内,并上传到医院的叫号系统中。每位医师可从智能叫号器中得知已诊、待诊人数,医护可通过智能叫号器对话,使危、重、急、疑难患者得以妥善安排,从而缩短看病等候时间,为患者提供方便。

3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候诊环境

为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将诊疗室和候诊室分隔开,以减少治疗过程中机器噪声对患者的刺激。候诊大厅安排专人维持秩序、清洁卫生,以减轻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

4 健康教育的宣传

在候诊处设立口腔健康教育橱窗及专栏,播放专题讲座,发放《牙病小知识》、《爱牙专刊》等健康教育手册。定期添加宣教资料,方便患者阅读。

其次,努力实现口腔门诊就诊护理的人性化,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为患者创造优良的就诊环境。 门诊诊疗室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诊室内各功能区有醒目的标志,各项收费标准公布上墙,照相室电离辐射地带有专用标志明示。这些能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更有利于实现患者的配合诊疗。

(2)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很多人都有牙科畏惧症。牙科畏惧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针对患者出现的急躁、紧张、担心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因人而异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有效沟通、安慰性语言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恐惧感,获得安全感,积极配合相应的治疗。护士则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真诚地、实事求是地为其介绍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的积极配合。除配备定量的护理人员安排次序就诊外,还要配合医师给患者提供温馨耐心的服务护士在医师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尽量做到“四手”操作。即一位医师和一位护士共同配合,为一位口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操作方法。做到脚勤、眼勤、手勤、脑勤。熟悉患者病情及医师操作步骤。这样可以缩短患者治疗及候诊时间,提高医师的工作效率,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第三,加强护理人员管理的人性化培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口腔护理管理在口腔医学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各级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包括口腔专业水平的提高、学历教育、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及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建立专科技术操作规章制度、专科业务知识考核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势在必行。再者随着口腔科相关技术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也需要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运用于护理实践中。

第四,专业化是人性化的基础,必须将人性化建立在医护的专业化之上。口腔科专业性强,是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高危科室,所以做好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十分重要。应加强对手机、车针、扩大针、洁治器、拔牙钳等的消毒管理;绝不放松对小手术器械、种植手术器械的消毒;根据需要把器械打包,标明日期后高温、高压消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对一次性物品的分类处理;将锐利物品如针头、刀片、探针、镊子、缝合针等分别放入带标志的污物器内,一次性治疗盘及口镜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实施专人管理,专人回收并作记录;严格对综合治疗椅进行消毒,每日用500 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试消毒。操作中,与医、患有直接接触的器械及时消毒,间接接触的应及时清洁灯把手用金属铝薄纸包裹,每人一更换,漱口池表面擦拭消及时整改。

最后,对器械设备、物品、药品、材料进行人性化管理。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严格器械设备与物品的使用及管理。口腔综合治疗椅专人使用、专人清洁、专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维护,从而延长治疗椅的寿命。口腔科的器械细小繁多,管理不当容易造成遗失,为此制定了物品管理流程:每次清点发放,清点归还,落实到人。棉球、纱布等分类实施塑封小包装后消毒灭菌。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9-02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且口腔设备构造复杂,器械种类繁多,给清洗和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做好门诊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都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1.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每天诊疗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面及其配套设施一次,湿式清扫地面,有明显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随时拖净地面,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抽样菌检的测。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门诊属高危诊区,进入患者口腔内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每月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效果进行检测,灭菌设备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CDC对医务人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必须严格“六步法”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叉感染关键的一环。

2.4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

2.5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无菌容器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如锐利污物放入锐器做好与污物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员的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医院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且每季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只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并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院感办每月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的监测,如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表的细菌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口腔科门诊护理篇(11)

1.1口腔门诊环境污染。口腔科门诊患者集中场所,狭小空间聚集数量较多的人员。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空气污染较重。就诊患者咳嗽喷出飞沫。修牙时高速涡轮手机,洁净牙齿洁牙机的水雾混有患者血液、唾液,修复义齿打磨的粉尘是构成空气污染的因素。

1.2口腔治疗自身特点。口腔科治疗操作范围限定在口内进行。口腔内唾液、血液是多种病原体的载体,例如HBV,HIV等,口腔门诊患者中,多数口腔粘膜因病变原因及治疗操作因素完整性破坏。导致高度易感性,易于受到病原体侵袭。

1.3医护本人操作时个人防护措施不严格。在诊疗操作时,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接触患者诊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手套没有一人一次一用或应用一次性手套。医护人员的手就成为医院感染的媒介,这些极容易造成感染的传播和病毒扩散。

1.4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科器械多种多样,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以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操作过程中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手机附件包括机头、机头内的涡轮腔、水管道等,存在复杂的腔隙和管道。钻完牙齿后产生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内腔中,消毒不彻底会导致口腔治疗中的交叉感染。根管治疗器械、拔牙钳、牙挺、凿子、手术刀、牙颌模型和正畸治疗器械等也是传染疾病工具。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口腔科门诊应用最多,污染最重的医疗器械,内部难以消毒,治疗后将水汽开关关闭,冲洗1分钟。在使用2%戊二醛棉球将钻头残垢擦掉,管口喷入牙科手机清洁剂,袋装封口注明日期。高温灭菌消毒。

2预防及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措施

2.1门诊诊室空气消毒。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是消毒,每天保持空气流通,用湿式清洁,避免菌尘飞扬,做好诊室清洁卫生,每天使用紫外线室内空气消毒2次,每次30分钟后开窗通风。诊室的工作台、手柄开关、痰盂地板应用有效氯含量5克/升速效净擦拭或消毒两次。

2.2做好隔离措施。慢性传染病不能通过问诊或口腔检查确定,因此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假定每位患者有血源性传播感染性疾病,在诊治过程中严格防止交叉感染原则进行。

2.3做好口腔科医护人员感染预防。医护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每3~6个月进行胸部X线检查,肝功能检查和经血传播病原抗体检测。便于及时发现感染及动态观察健康状况。定期检测医护人员手和鼻咽部带菌检测,避免成为感染患者的传染源。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疑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针头,立即注射抗乙型肝炎疫苗,提高保护率。整个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戴手套和口罩,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唾液溅入口咽部和手的皮肤破损处。防止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手被锐器刺伤,用过的针头等锐器进行无害化处理。口腔科就诊患者,诊疗操作过程中,采集有关病史和必要检查,了解患者的其他健康情况。妊娠期牙科工作人员尽可能避免和风疹、麻疹、疱疹、肝炎患者接触,戴手套、口罩和保护眼睛。

2.4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按照消毒、清洗、灭菌、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器、拔髓针、洁牙器小器械使用天使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钟,使用清水擦干。探针、镊子、拔牙钳、剪刀、持针器等用过后有效氯500毫升浸泡30分钟,消毒后,毁形装入黄色塑料袋装入密封桶放置,制定部门回收无害化处理。

2.5预防措施。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是目前口腔科器械灭菌切实可行办法。我院口腔科临床使用后污染手机、吸唾液、车针、扩大针需要压力蒸汽灭菌135度,作用10分钟后器械上附着细菌被杀灭。检测指标合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