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声乐教学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5-05 08:55:37

声乐教学法论文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1)

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探究领域,金铁霖先生既是继续者,也是开拓者。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铁霖先生为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金铁霖先生一辈子从事声乐学习、实践、教学工作。1960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心音乐学院,师从我国闻名声乐大师沈湘教授学习声乐。1963年,他辅导的第一位学生考入中心音乐学院,从此,他和声乐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建院,他应邀到该院任教,先后担任声乐系副主任、主任,1996年开始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至今。

在数十年的民族声乐教学生涯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科学、辩证、务实、创新的精神,积极吸收古今中外声乐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认真探索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运用更新的理念、更新的视角阐释了他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的美学特征和价值理念的理解和思索,创建了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充分体现民族气质、民族神韵、民族审美而又和时俱进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长期的民族声乐艺术探究和教学实践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史观,始终坚持既矛盾又统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理念,成功地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声乐艺术探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有机统一的现代声乐美学标准,提出了“声、情、字、味、表、养、象”有机统一的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混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感觉式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用特有的多维视角不断探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的新领域,为学生的声学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成功地培养出李谷一、、宋祖英、张也、吕继宏、戴玉强等一大批闻名歌唱家和歌唱演员,成功地打造了我国民族声乐的“金氏唱法”和“金氏品牌”。

作为积金铁霖先生长期声乐教学探索之精华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充分体现了作者民族声乐教学探究成果的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始终坚持的唯物、辩证的理念和追求。这些基本特征和理念追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唯物论强调的是实践性,强调的是实践性和理论性的有机统一和紧密结合。《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它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声乐艺术探究和声乐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的结晶,是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实践性和理论性有机统一的产物。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我们的探究成果、教学理论都必须是直接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并且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文集》提到的声乐学习需要经历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科学的自然阶段的“三阶段”理论,启发式感觉教学法,哼鸣唱法、母音练习法、反向提法、吸气提法、支点提法,微笑的运用、哈欠的运用、假声的运用,等等,都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教学、练习法简单明了,轻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把握。声乐教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是手把手的教学方法,老师象传统的师父带徒弟一样面传心授,在学生的练习中、在学生的演唱实践中进行指点、指导,教学生应当这么唱,不要那么唱。实践性是声乐艺术探究、声乐教学的一个很基本的特征。

任何一门学科在强调它的实践性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它的理论性,声乐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功能,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说过摘要:“一个民族要想站在历史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套用恩格斯的话,任何一种民族音乐要想挤身于世界优秀音乐之林,要想站在世界音乐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音乐理论的指导。对中国的民族声乐来说更应如此。中国的民族声乐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中国传统声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至今不过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它更需要大家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努力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实践。《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文集》既是金铁霖先生个人声乐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界集体聪明的结晶,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极其宝贵的理论宝库。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有指导功能,同时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声乐理论更是如此。金铁霖先生强调摘要:“古今中外的声乐艺术,凡被人们所公认是成功经验的,都是经过了长期实践考验的。凭空想象、没有经历实践验证地去创造一种唱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应当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经过反复地理解和消化之后,才可能吸取精华、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声乐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使我们少走弯路,而实践又能验证理论是否可靠和正确,没有实践也不可能有理论。”这就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在实践、唯物基础上的辩证法。二、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既有普遍、共同的东西,又存在非凡和差异的东西,是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统一。

《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十分强调声乐教学的普遍性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非凡性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既要始终坚持行之有效的普遍的、科学的练习方法,又要应材施教,增强针对性。

坚持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首先着力解决的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发扬民族特色的新问题。

金铁霖先生在《文集》中反复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教学,前面加了民族的限定词,因此,顾名思义,它更应当是民族的,首先要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只有民族特色鲜明的优秀民族声乐艺术才能走向世界。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俄罗斯的美声唱法,它们首先都是民族的,具有深厚的意大利特色、俄罗斯特色,以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才成为世界的。中国的民族声乐要想走向世界,立足于世界优秀民族声乐之林,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金铁霖先生就强调指出摘要:“唱中国的作品就应该有个民族化的新问题,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建立民族声乐体系,练习规格化,我们应当有民族自信心,下定决心来搞好我们自己的声乐事业”。

在强调坚持并发展民族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反复强调,要积极学习国外声乐艺术,将他们好的练习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借鉴过来,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本人早期就是学西洋美声唱法的,后来从事民族声乐艺术、教学。他深有心得地说摘要:“西洋传统唱法注重声音的统一、圆润、通畅,具有位置高、喉咙开、气息深的特征,轻易获得充分的共鸣,这些对于民族声乐学习也是应当把握的,完美的发声方法是各种学派和唱法所共有的”。

但是学习借鉴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丰富、发展、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民族声乐教学。使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更好地为繁荣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服务,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坚持普遍性和非凡性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因材施教的新问题,为了更好地增强民族声乐教学的针对性新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新问题。在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中,金铁霖先生一再强调,既要努力探索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科学唱法,这种科学唱法就是共性,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唱法、共性的东西指导学生的演唱练习。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作为共性来说,不管你是民族声乐唱法,还是西洋唱法,或是戏曲、曲艺的唱法,都需要科学性,科学唱法的原则是共同的,所以,在练习方法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在强调科学性、规律性、共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非凡重视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教学的非凡性、针对性、个性新问题。他经常强调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一定要富有个性。他指出摘要:“个性就是说,在把握共性的情况下,你唱的东西,有你个人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和音色等等”。为了培养个性特色鲜明的歌唱演员,必须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继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基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都是继续和创新的统一。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也不例外,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也要积极学习、继续前人的优秀成果和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金铁霖先生十分重视学习继续民族传统声乐艺术,同时又突出强调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他指出摘要:“对于我们中国的声乐工作者来说,还有个向民族传统学习的新问题。祖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需要我们去继续和发展。我国戏曲、曲艺、民间唱法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征,我们应当从中吸取营养,取其精华,认真地总结和提高,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来做好这项工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作为我们自己的声乐来讲。我们也有自己的民族声乐传统和声乐艺术,我们应该有责任来总结、继续、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声乐,把它当成自己的一项任务。”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节奏都在发生变化,美的追求和欣赏习惯也都给民族声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不论从创作上还是从演唱上,都要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世界上任何艺术精品都是和时代相呼应的,声乐艺术也不例外。”

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继续和创新共同功能的结果。源远才能流长,任何的发展进步都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不能有的态度,继续是必须的;任何事物、任何社会又都是发展变化的,又都是和时俱进的,永远不会停步不前,后人总要对前人有所超越,有所发展,创新也是必须的。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继续和创新的关系,努力做到继续和创新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2)

(一)心理问题

声乐是一门需要长期反复规范的练习才能一点点进步的,并且是循环性的进步,也就是说有一段时间感觉声音进步了但是隔一段时间又好像不会唱歌了然后重新找正确的声音,并且声乐几乎天天都必须练习,一天不练就会退步很明显,所以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声音条件不错,就疏于练习,在课上教师已经解决的声音问题自己到课后不去巩固,以至于一唱到没有把握的地方就胆怯、紧张,出现各种失误。紧张是学习声乐的大敌,人一紧张就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更厉害的会短暂性胃痉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当然是没有办法把气息沉下来,用胸腹式呼吸和协调身体各个共鸣腔了。

(二)生理问题

歌唱中声带只是发声器官,要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需要全身其他器官的协调配合,分别要用到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气管、肺部、横膈膜等;发声器官包括声带、喉头、会厌和咽壁等;共鸣器官包括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咬字器官包括侧牙(坐牙)、舌头、硬腭和软腭等,其他需要合作的还有后腰的支撑力以及腿部肌肉的用力之类。可见,要完美地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需要以上各器官的协调配合。这些器官要通力合作需要先一个个单独训练,累积感性认识,然后变成歌唱者的记忆认识,才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各个器官控制住为歌唱服务。综上所述,学生学声乐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心里容易紧张,练习时间不够,身体各个器官不协调。

二、运动教学法

(一)运动教学法的内涵

以上说的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其实是互相影响的,生理问题会引起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也会造成生理问题。很多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有很多怪动作:抬肩、锁眉、嘴歪等,这说明他身体不协调,这就会引起他心理紧张,演唱水平得不到体现,同样有些学生上台之前心里怯场,也会出现心悸、胸闷、气浮、咬字不清楚等。发声状态不好是因为身体各个器官不协调,那么逆向思维我们让身体协调,不就能发出正确的声音了么。本人研究发现要达到学生声带和肌肉在歌唱的时候相对的放松状态,可以让学生通过与旋律走向相对应的特殊运动来起到让学生放松的目的,学生身体放松了,发声器官和肌肉自然也放松了,这样就能达到理想歌唱状态了。

(二)运动教学法在发声训练中的运用

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身为中线,上肢两臂,下肢两腿,都是一一对应关系,人的中心在中线,任何运动的重心都在丹田处(肚脐下三指)。运动教学法的宗旨是对称运动,意守丹田,并且与旋律节奏一致。目前,主要是在发声训练中实践,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常用的几条结合运动教学法的发声练习。

1.跳音练习:

此练习所训练的是气息和横膈膜的对抗问题,很多学生在刚学的时候体会不到横膈膜如何支持,单凭声带唱出音色单薄、尖锐、没有共鸣的声音,所以用运动,让学生配合跳音的字母和旋律的节奏蹲马步出拳,唱一个跳音出一次拳。要求蹲马步时意守丹田,小腿扎入地面,后腰支撑,臀部绷紧,出拳必须与演唱的字母节奏一致,在出拳的时候要快、狠、猛,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拳头上,用后腰和丹田的力量甩出去。声音跳动要有弹性,气息随着声音的跳动向外扩张,声音集中,喉器稳定,注意音色大统一。我通过多位学生长达几年的训练证明了这个方法确实有效,于是迅速让学生掌握了横膈膜的支持。原因在于:第一,运动能使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转移;第二,运动的节奏和演唱的节奏一致可以协调身体各器官;第三,运动的强度可以不知不觉的用上丹田,让初学者不知道怎么用横膈膜和丹田力量的学生能够迅速受益;第四:学生不自然的声音和动作往往是因为想把声音唱响而多用了声带和力量,运动可以消耗掉多余的力量,从而让学生用刚刚好的气息和力量达到自然漂亮的歌唱状态。

2.连音练习:

同样结合运动教学法,学生单腿站立,另一条腿绷直抬起快速先曲腿再踢腿,节奏以三个音一组踢一次,出腿的时候用丹田的力量,后腰和重心腿强有力地稳固支持,踢腿的时候脚尖绷直且速度要快,把丹田的力量踢到脚尖,这样学生整个身体与唱歌的器官都得到了协调。注意声音的连贯,气息均匀的送出来,喉咙充分、自然、适度的打开,保持高位置,舌头平放,舌根和后咽壁形成一个圆状空间,喉头处在深吸气位置上,吸好气唱出所练习的母音,然后用旋律把声音连起来。

三、运动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运动教学法对声乐教学有辅助作用,即通过肢体动作的可视效果和心理暗示,将声乐这门抽象的艺术变得直观化和具体化。

(一)运动教学法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往往是因为身体肌肉的紧张传给大脑信号。在一对一的声乐课堂上,学生一般站在钢琴旁边,面对老师,有时候还眼睛盯着钢琴练声,当老师弹到稍微高一点的音域时不自觉的紧张就提高喉位,造成声音卡和紧了,那是因为学生全部注意力都在音高上而且站着不动唱让他有时间想得太多,想的多了声音的问题就来了,其实让身体解放,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声音自然也就自然了,没有了肌肉的不协调,学生当然不紧张了,练声就会变得非常轻松。

(二)运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发声技巧

由于声乐的抽象性和不可直观性,老师在教课中经常用到形象性的比喻,比如像闻花一样吸气,气吸到丹田,用横膈膜保持住,小腹像气球一样有弹性等,这些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去模仿式学习,但是学生要花太长一段时间去掌握这些技巧,而运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最佳的发声技巧,比如蹲马步打拳,蹲马步首先就要丹田用力,伴随出拳,出拳时腰部和横膈膜都要用劲,加上和唱的节奏一致,这样能让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不自觉地用上丹田和横膈膜,事半功倍,并且离开老师在课下学生仍然可以用这种程式化练习,进一步巩固发声技巧。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3)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声乐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使以往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启发式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而是通过提问、抢答以及自由讨论等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帮助他们形成善于思考和创新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3.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乐理知识

声乐教学中包含很多抽象的乐理知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较大,而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和形象,可以消除声乐课堂枯燥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知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歌唱气息训练中的应用

气息调整声乐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在气息歌唱中,重点在于掌握调整气息的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气息训练效果,教师可以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情境下想象应当如何发音、如何调整气息,也可以让学生在训练气息的过程中开展其他跳跃运动,使学生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到气息的变化,这样才能在不断的训练中找到自然的、正确的气息调整方式。比如在场跳音时,让学生完全放松腹部,这时气息处在呼出的状态,伴随着发声将小腹轻轻收起,这时就形成一个吸气的状态,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将腹部运动与气息调整有效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跳音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对学生的启发要循序渐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声音训练中的应用

声音训练的目标在于强化学生的发声技巧,所以教师可以选择旋律复杂的歌曲作为练声的素材,一方面可以使练习活动变得有趣,不会使学生由于单个旋律的反复练习而影响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乐曲中旋律的变化启发学生在不同旋律下如何发声的技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发声技巧。

3.在音乐情感启发中的应用

音乐作品中往往饱含创作者和演唱者的很多情感,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就无法演绎出优美、动人的音乐作品,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高校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对较少,而且知识面也不够宽广,所以对于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主题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学习中,比如在讲解历史题材的音乐时,可以引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音乐创作的社会环境等,使学生对作品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演绎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4)

说起法国艺术歌曲,大家首先会想起福列的歌曲《月光》,古色古香人物风情画似的曲调、唯美的钢琴声始终和歌声相互缠绕融合,把如水般的月光梦幻般的舞步描绘得惟妙惟肖。这就是法国艺术歌曲的魅力。如同当时的印象派绘画一般,歌曲也是通过简洁流畅的形式来表达含蓄、细腻的感情,体现的主要是作曲家感受到的一种印象性、象征性的意境。所以,我们在学习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个基本的风格特点,切忌和意大利歌曲、德国的“lieder”混淆。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艺术歌曲与来源于民歌的歌曲不同,它的沙龙气质反映出更多的浪漫主义情调,作品中常流露出高雅的艺术气质,它不是大众性的娱乐作品,而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其次,与诗歌的完美结合是法国艺术歌曲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用暗示、含蓄、象征的手法来反映内心世界,而音乐家则从诗歌的意境出发在音乐中再现。作品基本上是以法国诗歌为歌词,对其进行旋律化处理,注重把握诗歌的节奏,音乐和诗意的融合。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歌词的含义,并通过不断地诵咏歌词来把握歌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再次,想要演唱好法国艺术歌曲,语言是第一关。法语一直被认为是最优美的语言,具有音乐性。法国艺术歌曲是情感与语调的完美结合品,音乐线条也是随着语言的抑扬顿挫而塑造出来的。法兰西语言的别样美感让作曲家善于使旋律线条合乎歌词语调的起伏,使音乐和法语的节奏重音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意、乐思和语言成为和谐的统一体。法语的元音比其他语言更为丰富,具有独特的语调、鼻化音和联诵,使得法语比起其他语言具有音乐性。法国艺术歌曲的旋律基本上是随着语调起伏创造出来的,因此在演唱前必须反复朗诵歌词以达到发音的准确和语言的流畅。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5)

一、声乐教育学的定义、内容和培养目标

1.定义

“声乐教育学是研究和阐明声乐教育的结构、过程、原则、方式等规律的科学。’‘声乐教育学是声乐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声乐学是音乐学的分支。是研究、解释所有与声乐相关的知识的一门学科。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去研究声乐的教育规律.揭示声乐教育的本质及特征,使之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声乐教育学隶属于音乐教育学范畴,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

2。学科内容

声乐教育学的内容包括声乐生理教育、声乐心理教育、声乐表演教育、声乐审美教育、声乐文化教育、声乐教育文化和声乐教学法等。“在探讨声乐教育学的理论构建时,我们还应从声乐文化的整体中去认识声乐教育的特殊性。’’⑦

3.“声乐教育”和“声乐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声乐教育”是指与演唱教学有关的一切行为的总和。广义的声乐教育包括所有学校的声乐教学,也包括社会上。如社区、文化宫、单位、群众艺术馆、声乐培训班举行的各种声乐教学和培训。狭义的声乐教育仅指学校的声乐教学。“声乐教育学”是指研究如何进行声乐教学的一门专业学科.目的是培养具有声乐教学能力的教师或从事声乐教学的专门人才。

4_“声乐教学”与“声乐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声乐教学”是指进行演唱教学的行为,或指代一种职业,如,“刘老师是搞声乐教学的”就是指职业。“声乐教育学”是一门专业或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声乐教育过程的总和,声乐教学是声乐教育学的一个子项。

二、当前我国在声乐教学人才培养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培养声乐教学^才的专业概念不准确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声乐教育层次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种。音乐院校和师范类高校里本科的表演专业都设有“声乐”或“声乐表演”或“声乐演唱”,目的是培养歌唱演员。另外。各高校的音乐教育本科都开设有声乐大课,个别学校开设声乐教学法.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声乐教学水平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硕士研究生层次中有表演专业“声乐”或“声乐表演”等,如中央音乐学院等校.目的是培养歌唱演员;再就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声乐教学专门人才的专业——“声乐教学与研究”或“声乐演唱与教学”等.如武汉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

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目的是进行声乐教学,但“声乐教学”多指教学的一种行为,声乐教学多指职业,代替专业名称在含义上有点偏颇。培养声乐教学人才达到授以“声乐教学”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演唱技能、伴奏技能、授课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有声乐生理教育、声乐心理教育、声乐表演教育、声乐审美教育、声乐文化教育、声乐教育文化、声乐教学法,以及文化知识、品德修养、教育学知识等等。“声乐教学”这一名词无法表达该专业如此庞大的学科内容。所以,用“声乐教学”来指代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专业名称不妥帖。笔者认为培养声乐教学专门人才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名称.如用“声乐教育学”就更为贴切。

幺培养声乐教学人才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够健全,特别是声乐理论教学欠缺

现今.我国的声乐教育达到了快速的发展。声乐教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由于声乐教学是门新的专业,许多声乐教学经验和理论还没有被整理真正应用于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学科理论中,理论课程仍不够健全和完善,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本科层次上教学内容大都还囿于一对一的声乐演唱课的单一模式,课程设置上重技能轻理论现象较为严重。从国家“声乐教育”最高层次的“声乐教学”方向的硕士生培养情况来看。如。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O5级“声乐演唱与教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有:声乐演唱、论文写作、音乐会、歌曲钢琴伴奏、中西方声乐发展简史、声乐教学法、作品分析、美学文艺学、西方歌剧鉴赏、中外作品演唱鉴赏、歌剧重唱训练、西方文学史(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南京艺术学院“声乐表演及教学研究”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根据本校O5级使用的《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t)2oo3年版):艺术美学、学位论文写作、声乐演唱及教学研究、音乐美学、声乐艺术史、专著导读与研究、音乐分析、音乐文献检索及利用、音乐心理学、音乐表演美学、歌剧艺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音乐教育学、自由作曲、数字录音技术。以上两所学校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专业上都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我国其学科发展都较为完善.课程设置也比其它院校正规,具有典型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专业的教学还没有上升到“声乐教育学”的学科理论高度.教学内容没有含盖声乐生理教育、声乐心理教育、声乐表演教育、声乐审美教育等。

可见.我们目前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课程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单一的声乐技能小课充当着主要角色.研究生阶段的教学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和完整性的“声乐教育学”学科理论。这说明我们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建立声乐教育学的可能性

1.我圈的声乐教育得到了憾毛的发展

20世纪初随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破土萌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声乐教育也与此诞生。在近1oo年的声乐教育历史中,通过一代代声乐教育者的努力。声乐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特别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根据教育部体卫艺教司统计,截止2004年止。全国设立音乐专业的高校猛增到388所。‘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音乐院系不下900多个,其中,以声乐学生的人数最多。”‘确§着音乐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声乐教师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到2007年全国设置招收音乐学硕士的高等院校达到65所。其中招收“声乐硕士”的高校有62所。在这62所招收“声乐硕士”的院校中涉及到“声乐教学”的有30所”。

2声乐理论建设成果斐然

随着我国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近些年来大量声乐教学理论著作和论文出版发行。比如,余笃刚编著的《声乐艺术美学》,范晓峰编著的《声乐美学导论》,李维渤的《西洋声乐发展概略》,李晓贰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李维渤选译的《训练歌声》,作者[美]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刘朗主编的《声乐教育手册》,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编著的《声乐教学论》,尚家骧的《欧洲声乐发展史》,《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中石惟正的《声乐学基础》、邹长海的《声乐艺术心理学》、还有《西方声乐艺术史》等等,这些对声乐教学理论的完善和课程的建设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声乐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准备了较为充足的基础。

3.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呈现多元化态势

声乐艺术积淀了人类灿烂的文化,当今世界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精彩纷呈。人们对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趋向多元化。这些都为学校的声乐教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领域,也为学校的声乐教育提出了具有时代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声乐教育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近些年来我国在民族声乐教学和西洋美声唱法教学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这些演唱和教学实践上的成果都丰富了声乐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为声乐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四、建立声乐教育学的意义

1.培培养声乐教学人才专业一个科学的专业名称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搞清声乐教学人才培养这一专业的概念,把声乐教学人才的培养和声乐演唱人才的培养混为一谈.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6)

长期以来,声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实践性的歌唱艺术。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往往对声乐理论的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往往只注重声音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声乐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发挥理论对技巧的指导作用。此外,对何谓声乐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所谓的声乐理论就是研究歌唱方法的,学习声乐理论的目的就是学会怎样歌唱。然而声乐理论不仅包括歌唱理论,而且还包括声乐艺术、声乐发展史、声乐美学、声乐心理学、声乐社会学以及声乐教育与教学等多种理论。

二、 重技巧、轻情感

歌唱是反映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学习和掌握歌唱技巧,最终还是为了声情并茂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演唱的情感训练,而将绝大部分精力花到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上去,结果当学生演唱歌曲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感情投入,使歌唱成为不能触动人们心灵的苍白表现,从而也就不能很好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和技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情感因素加入到技巧训练中去,才能让演唱技巧得以充分发挥。

三、 重技术、轻文化

声乐不仅是一种发声机制和技术,而且还是一种文化艺术。事实上声乐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声乐文化。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着“重技轻文”的倾向。首先表现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发声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而没有从文化形成方面去阐述歌唱艺术的本质。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但由于缺乏音乐文化方面的修养和其它相关的文化知识,从而制约了他们歌唱技能的提高。事实上,学生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声乐作品的悟性和理解力,如果底蕴欠佳,就难以很好地表现作品的境界。另外,长期以来由于受声乐技法的困扰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在艺术生源的选择、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评价等方面存在着技巧和文化的对立。而文化知识的贫乏必然会抑制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四、 重声音、轻语言

声乐是语言的音乐化,语言是声乐艺术的基础。声乐语言学以语言学为基础,包括声乐语言在行腔中的表现规律,发音、正音、吐字、引长、归韵、收声等基本技巧训练,声乐语言的高位置念白训练,声乐语言专业敏感性的培养及声乐语言的性格化训练等内容。长期以来,我国高师声乐教学只注重歌唱呼吸、发声、共鸣等演唱技能与技巧方面的生理技能训练,而对声乐语言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则显得十分薄弱,对于声乐语言的机制和其在声乐艺术中的创造功能的探讨则更少。据了解,目前高师教学计划中很少设置声乐语言课,即便设置了,也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有的院校仅把它看成一般的“正音”课,认为能掌握拼音字母,学会普通话就行了。另外,高师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沿用美声唱法的元音训练方法,使演唱者在唱中国声乐作品时,必然与中国语言有不相适应之处。因此,如果没有掌握好中国语言特有的发音吐字规律和其独特的声调、节奏与韵律,即使演唱者有很强的发音能力,也会产生吐字不清、有声无字、音包字等弊端,更谈不上完美地表现歌曲了。

通过以上我们对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师范特点

高师音乐教育以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及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己任,这就决定了高师声乐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演唱的技能技巧、理论知识和教学等三方面的能力为发展方向。

二、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师声乐教师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素质:一是思想素质,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二是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三是文化素养,教师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应该了解和熟悉与声乐有关的语言学、文学、美学、生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 扩展声乐理论教学内涵

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征,决定了高师声乐教学要打破以往声乐教学的单一模式,代之以多元化的新的教学内容。高师声乐理论课应包括声乐理论、声乐心理、声乐表演、声乐语言、声乐美学和声乐教育等课程。

四、 更新声乐教学形式及大纲。

高师声乐教学大纲指出:高师声乐教学应采取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与大班课相结合的形式,以个别课为主。以个别课为主并不意味着个别课是唯一的教学形式,我们需要在以个别课为主的基础上,增加声乐集体课的学习,把声乐技能与技巧训练、声乐理论知识与教学法的讲授贯穿其中。声乐集体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声乐集体课可以讲授普遍的带有共性的声乐理论知识,也可以解决带有共性的技能问题;其次,声乐集体课可以让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演唱,进行示范讲解与分析,从而可以使学生观摩学习教师上课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7)

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探究领域,金铁霖先生既是继续者,也是开拓者。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铁霖先生为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金铁霖先生一辈子从事声乐学习、实践、教学工作。1960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心音乐学院,师从我国闻名声乐大师沈湘教授学习声乐。1963年,他辅导的第一位学生考入中心音乐学院,从此,他和声乐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建院,他应邀到该院任教,先后担任声乐系副主任、主任,1996年开始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至今。

在数十年的民族声乐教学生涯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科学、辩证、务实、创新的精神,积极吸收古今中外声乐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认真探索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运用更新的理念、更新的视角阐释了他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的美学特征和价值理念的理解和思索,创建了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充分体现民族气质、民族神韵、民族审美而又和时俱进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wWw.lw881.com

在长期的民族声乐艺术探究和教学实践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史观,始终坚持既矛盾又统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理念,成功地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声乐艺术探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有机统一的现代声乐美学标准,提出了“声、情、字、味、表、养、象”有机统一的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混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感觉式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用特有的多维视角不断探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的新领域,为学生的声学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成功地培养出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张也、吕继宏、戴玉强等一大批闻名歌唱家和歌唱演员,成功地打造了我国民族声乐的“金氏唱法”和“金氏品牌”。

作为积金铁霖先生长期声乐教学探索之精华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充分体现了作者民族声乐教学探究成果的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始终坚持的唯物、辩证的理念和追求。这些基本特征和理念追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唯物论强调的是实践性,强调的是实践性和理论性的有机统一和紧密结合。《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它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声乐艺术探究和声乐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的结晶,是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实践性和理论性有机统一的产物。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我们的探究成果、教学理论都必须是直接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并且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文集》提到的声乐学习需要经历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科学的自然阶段的“三阶段”理论,启发式感觉教学法,哼鸣唱法、母音练习法、反向提法、吸气提法、支点提法,微笑的运用、哈欠的运用、假声的运用,等等,都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教学、练习法简单明了,轻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把握。声乐教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是手把手的教学方法,老师象传统的师父带徒弟一样面传心授,在学生的练习中、在学生的演唱实践中进行指点、指导,教学生应当这么唱,不要那么唱。实践性是声乐艺术探究、声乐教学的一个很基本的特征。

任何一门学科在强调它的实践性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它的理论性,声乐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功能,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说过摘要:“一个民族要想站在历史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套用恩格斯的话,任何一种民族音乐要想挤身于世界优秀音乐之林,要想站在世界音乐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音乐理论的指导。对中国的民族声乐来说更应如此。中国的民族声乐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中国传统声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至今不过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它更需要大家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努力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实践。《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文集》既是金铁霖先生个人声乐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界集体聪明的结晶,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极其宝贵的理论宝库。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有指导功能,同时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声乐理论更是如此。金铁霖先生强调摘要:“古今中外的声乐艺术,凡被人们所公认是成功经验的,都是经过了长期实践考验的。凭空想象、没有经历实践验证地去创造一种唱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应当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经过反复地理解和消化之后,才可能吸取精华、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声乐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使我们少走弯路,而实践又能验证理论是否可靠和正确,没有实践也不可能有理论。”这就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在实践、唯物基础上的辩证法。

二、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既有普遍、共同的东西,又存在非凡和差异的东西,是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统一。

《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十分强调声乐教学的普遍性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非凡性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既要始终坚持行之有效的普遍的、科学的练习方法,又要应材施教,增强针对性。

坚持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首先着力解决的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发扬民族特色的新问题。

金铁霖先生在《文集》中反复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教学,前面加了民族的限定词,因此,顾名思义,它更应当是民族的,首先要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只有民族特色鲜明的优秀民族声乐艺术才能走向世界。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俄罗斯的美声唱法,它们首先都是民族的,具有深厚的意大利特色、俄罗斯特色,以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才成为世界的。中国的民族声乐要想走向世界,立足于世界优秀民族声乐之林,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金铁霖先生就强调指出摘要:“唱中国的作品就应该有个民族化的新问题,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建立民族声乐体系,练习规格化,我们应当有民族自信心,下定决心来搞好我们自己的声乐事业”。

在强调坚持并发展民族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反复强调,要积极学习国外声乐艺术,将他们好的练习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借鉴过来,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本人早期就是学西洋美声唱法的,后来从事民族声乐艺术、教学。他深有心得地说摘要:“西洋传统唱法注重声音的统一、圆润、通畅,具有位置高、喉咙开、气息深的特征,轻易获得充分的共鸣,这些对于民族声乐学习也是应当把握的,完美的发声方法是各种学派和唱法所共有的”。

但是学习借鉴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丰富、发展、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民族声乐教学。使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更好地为繁荣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服务,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坚持普遍性和非凡性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因材施教的新问题,为了更好地增强民族声乐教学的针对性新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新问题。在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中,金铁霖先生一再强调,既要努力探索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科学唱法,这种科学唱法就是共性,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唱法、共性的东西指导学生的演唱练习。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作为共性来说,不管你是民族声乐唱法,还是西洋唱法,或是戏曲、曲艺的唱法,都需要科学性,科学唱法的原则是共同的,所以,在练习方法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在强调科学性、规律性、共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非凡重视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教学的非凡性、针对性、个性新问题。他经常强调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一定要富有个性。他指出摘要:“个性就是说,在把握共性的情况下,你唱的东西,有你个人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和音色等等”。为了培养个性特色鲜明的歌唱演员,必须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继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基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都是继续和创新的统一。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也不例外,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也要积极学习、继续前人的优秀成果和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金铁霖先生十分重视学习继续民族传统声乐艺术,同时又突出强调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他指出摘要:“对于我们中国的声乐工作者来说,还有个向民族传统学习的新问题。祖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需要我们去继续和发展。我国戏曲、曲艺、民间唱法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征,我们应当从中吸取营养,取其精华,认真地总结和提高,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来做好这项工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作为我们自己的声乐来讲。我们也有自己的民族声乐传统和声乐艺术,我们应该有责任来总结、继续、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声乐,把它当成自己的一项任务。”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节奏都在发生变化,美的追求和欣赏习惯也都给民族声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不论从创作上还是从演唱上,都要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世界上任何艺术精品都是和时代相呼应的,声乐艺术也不例外。”

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继续和创新共同功能的结果。源远才能流长,任何的发展进步都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不能有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继续是必须的;任何事物、任何社会又都是发展变化的,又都是和时俱进的,永远不会停步不前,后人总要对前人有所超越,有所发展,创新也是必须的。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继续和创新的关系,努力做到继续和创新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8)

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探究领域,金铁霖先生既是继续者,也是开拓者。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铁霖先生为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金铁霖先生一辈子从事声乐学习、实践、教学工作。1960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心音乐学院,师从我国闻名声乐大师沈湘教授学习声乐。1963年,他辅导的第一位学生考入中心音乐学院,从此,他和声乐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建院,他应邀到该院任教,先后担任声乐系副主任、主任,1996年开始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至今。

在数十年的民族声乐教学生涯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科学、辩证、务实、创新的精神,积极吸收古今中外声乐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认真探索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运用更新的理念、更新的视角阐释了他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的美学特征和价值理念的理解和思索,创建了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充分体现民族气质、民族神韵、民族审美而又和时俱进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长期的民族声乐艺术探究和教学实践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史观,始终坚持既矛盾又统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理念,成功地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声乐艺术探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有机统一的现代声乐美学标准,提出了“声、情、字、味、表、养、象”有机统一的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混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感觉式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用特有的多维视角不断探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的新领域,为学生的声学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成功地培养出李谷一、、宋祖英、张也、吕继宏、戴玉强等一大批闻名歌唱家和歌唱演员,成功地打造了我国民族声乐的“金氏唱法”和“金氏品牌”。

作为积金铁霖先生长期声乐教学探索之精华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充分体现了作者民族声乐教学探究成果的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始终坚持的唯物、辩证的理念和追求。这些基本特征和理念追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唯物论强调的是实践性,强调的是实践性和理论性的有机统一和紧密结合。《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它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声乐艺术探究和声乐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的结晶,是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实践性和理论性有机统一的产物。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我们的探究成果、教学理论都必须是直接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并且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文集》提到的声乐学习需要经历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科学的自然阶段的“三阶段”理论,启发式感觉教学法,哼鸣唱法、母音练习法、反向提法、吸气提法、支点提法,微笑的运用、哈欠的运用、假声的运用,等等,都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教学、练习法简单明了,轻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把握。声乐教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是手把手的教学方法,老师象传统的师父带徒弟一样面传心授,在学生的练习中、在学生的演唱实践中进行指点、指导,教学生应当这么唱,不要那么唱。实践性是声乐艺术探究、声乐教学的一个很基本的特征。

任何一门学科在强调它的实践性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它的理论性,声乐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功能,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说过摘要:“一个民族要想站在历史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套用恩格斯的话,任何一种民族音乐要想挤身于世界优秀音乐之林,要想站在世界音乐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音乐理论的指导。对中国的民族声乐来说更应如此。中国的民族声乐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中国传统声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至今不过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它更需要大家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努力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实践。《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文集》既是金铁霖先生个人声乐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界集体聪明的结晶,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极其宝贵的理论宝库。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有指导功能,同时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声乐理论更是如此。金铁霖先生强调摘要:“古今中外的声乐艺术,凡被人们所公认是成功经验的,都是经过了长期实践考验的。凭空想象、没有经历实践验证地去创造一种唱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应当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经过反复地理解和消化之后,才可能吸取精华、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声乐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使我们少走弯路,而实践又能验证理论是否可靠和正确,没有实践也不可能有理论。”这就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在实践、唯物基础上的辩证法。

二、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既有普遍、共同的东西,又存在非凡和差异的东西,是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统一。

《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十分强调声乐教学的普遍性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非凡性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既要始终坚持行之有效的普遍的、科学的练习方法,又要应材施教,增强针对性。

坚持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首先着力解决的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发扬民族特色的新问题。

金铁霖先生在《文集》中反复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教学,前面加了民族的限定词,因此,顾名思义,它更应当是民族的,首先要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只有民族特色鲜明的优秀民族声乐艺术才能走向世界。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俄罗斯的美声唱法,它们首先都是民族的,具有深厚的意大利特色、俄罗斯特色,以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才成为世界的。中国的民族声乐要想走向世界,立足于世界优秀民族声乐之林,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金铁霖先生就强调指出摘要:“唱中国的作品就应该有个民族化的新问题,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建立民族声乐体系,练习规格化,我们应当有民族自信心,下定决心来搞好我们自己的声乐事业”。

在强调坚持并发展民族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反复强调,要积极学习国外声乐艺术,将他们好的练习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借鉴过来,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本人早期就是学西洋美声唱法的,后来从事民族声乐艺术、教学。他深有心得地说摘要:“西洋传统唱法注重声音的统一、圆润、通畅,具有位置高、喉咙开、气息深的特征,轻易获得充分的共鸣,这些对于民族声乐学习也是应当把握的,完美的发声方法是各种学派和唱法所共有的”。

但是学习借鉴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丰富、发展、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民族声乐教学。使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更好地为繁荣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服务,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坚持普遍性和非凡性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因材施教的新问题,为了更好地增强民族声乐教学的针对性新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新问题。在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中,金铁霖先生一再强调,既要努力探索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科学唱法,这种科学唱法就是共性,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唱法、共性的东西指导学生的演唱练习。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作为共性来说,不管你是民族声乐唱法,还是西洋唱法,或是戏曲、曲艺的唱法,都需要科学性,科学唱法的原则是共同的,所以,在练习方法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在强调科学性、规律性、共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非凡重视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教学的非凡性、针对性、个性新问题。他经常强调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一定要富有个性。他指出摘要:“个性就是说,在把握共性的情况下,你唱的东西,有你个人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和音色等等”。为了培养个性特色鲜明的歌唱演员,必须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继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基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都是继续和创新的统一。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也不例外,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也要积极学习、继续前人的优秀成果和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金铁霖先生十分重视学习继续民族传统声乐艺术,同时又突出强调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他指出摘要:“对于我们中国的声乐工作者来说,还有个向民族传统学习的新问题。祖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需要我们去继续和发展。我国戏曲、曲艺、民间唱法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征,我们应当从中吸取营养,取其精华,认真地总结和提高,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来做好这项工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作为我们自己的声乐来讲。我们也有自己的民族声乐传统和声乐艺术,我们应该有责任来总结、继续、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声乐,把它当成自己的一项任务。”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节奏都在发生变化,美的追求和欣赏习惯也都给民族声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不论从创作上还是从演唱上,都要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世界上任何艺术精品都是和时代相呼应的,声乐艺术也不例外。”

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继续和创新共同功能的结果。源远才能流长,任何的发展进步都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不能有的态度,继续是必须的;任何事物、任何社会又都是发展变化的,又都是和时俱进的,永远不会停步不前,后人总要对前人有所超越,有所发展,创新也是必须的。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继续和创新的关系,努力做到继续和创新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9)

美国籍专家梅里亚姆作为音乐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者之一曾指出,音乐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是一种给人类带来愉悦享受的可作为沟通或娱乐手段,也可作为具体意象的艺术再现手段。音乐能够引导情绪变化和肢体运动,因而也可被视作一种有效的规范约束体现(如统治阶级采用的乐礼制度),常被当作明确社会制度和体现宗教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保留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的作用。音乐人类学将音乐视作人类文化之一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音乐所具有的概念、声音和行为等等指向性很强的元素,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多种人类活动现象。可以说,音乐人类学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次提升性发展,使人们对音乐和音乐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理解,并对音乐活动中人类的具体态度、行为、表达的观念,以及进行这些活动和作为研究主体的人类,也有了更深刻丰富的认知。这也就是音乐人类学的核心人文特征。

2当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高等院校业已开设声乐教育学科多年,但是长期以来作为公众课程的声乐学习一直未能摆脱设立之初的专业性局限,也未能创设出适合公众可乘的对应课程体系。在声乐课程时,往往过于看重知识技能的宣讲传授,却未能传递音乐内涵的文化价值,这也是导致高校学生对音乐文化及其多样性知之甚少的根源所在。音乐人类学的关键意义在于打破了当时西方的音乐学研究局限,以一种全人类高度的视角和特定的认知方法和学术方式对音乐学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深入探究,并使音乐研究与学习突破了原有的欧洲中心桎梏,走向了宽范围、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借助音乐人类学的相关思想理念审视当前的高校声乐教育,我们发现存在不少的缺陷和问题。除了上面说到的对文化内涵的传承不够重视之外,还包括声乐学习的内容局限和技能局限,这也是声乐教育多元化特征缺失的具体体现。

3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高校声乐教育策略

除了宏观层面的理论指导外,音乐人类学还可以作为高校改进声乐教育的具体方法策略来源。

3.1文化价值相对主义的启示

音乐人类学派历来主张文化具有相对性价值的理论。究其根源,最初是源自博厄斯提出的“不同文化具备不同价值和自身特性”。博厄斯还指出,这种文化价值是不受外界时空变化影响的,只与其内在的文化判定标准有关。因此,文化包括文化现象,都是具有相对价值的,不应该用所谓的通用标准进行判定。具体到高等院校的声乐教育之中,老师和学生都须要意识到音乐文化的相对价值,并用兼容并纳的心态面对不同的声乐技法和声乐文化。就声乐学习现状而言,受西方传入影响,我国的声乐技法主要是围绕美声、通俗、民族这三大技法展开学习练习的。近年来随着音乐歌唱大赛的大规模举办,原生态唱法也开始逐渐兴起。原生态唱法隶属于中国本土的一种传统唱法,体现着浓郁的中国民间文化特色。除了原生态唱法外,中国戏曲、传统歌谣、民间曲艺等也属于我国的传统唱法范围。可以说,在我国开展声乐教育,应当围绕传统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和现代民族唱法这四大类进行。如何科学认知并对其进行优劣排序,是高校开展声乐教育必须面临的难题。在实际的声乐学习当中,我国的老师和学生对于声乐技法存在一种普遍的错误认知。大多数人都认为传统唱法不如现代民族唱法,发声、换气方法不够科学,传唱内容也很落后。在声乐专业院校当中,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很多声乐老师都认为民间的传统唱法是落后甚至是错误的,而现代民族唱法和西方美声唱法才是科学的、先进的声乐唱法。懵懂无知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并不自觉的将其延续下去。

这些学生往往对民歌民谣嗤之以鼻或是敬而远之,生怕自己会受到“错误”唱法的影响。在辛苦学习声乐多年的艺术生之中,这样的想法尤为普遍。其实现存的不同唱法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诞生出来的,不存在孰优孰劣,更不应该有所谓的先进和落后的区分。因此,声乐老师和学生都必须扭转错误的声乐唱法认知观念,同等看待所有的声乐唱法,并尊重其艺术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这种包容性的全面认知观点,其实与音乐人类学派主张的文化价值相对论本质上是有通之处的。利用文化价值相对论指导高校开展声乐教育,是音乐人类学的宏观理论影响之一。中国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化本就是海纳百川的多元化文化,我国的传统声乐及其背后代表的不同文化自然也有着典型的多元化特征。认识并理解这种多元化特征,是开展有效的现代高校声乐教育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开展声乐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新的育人目标。声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对高校学生具有重大的美育德育作用。多元化的声乐文化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丰富情感体验。多元化的声乐技法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全面认知,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兼容广纳的认知观念。对声乐老师而言,他们是高校开展声乐教育的主要施行者,他们对声乐文化、声乐技法的态度和认知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传递正确的声乐认知观念远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技法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深远。因此,声乐老师应当首先扭转自己的错误观点,尊重并理解声乐文化的多元性。高等院校开设声乐教育课程时,可以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入手,将歌剧、戏曲、民歌等不同的声乐内容纳入教学范畴。

3.2实地考察与参与观察

野外工作(FieldWork)也被称为实地考察,诞生自人类学研究过程,是进行音乐人类学深入研究的常见重要方法之一。休斯曾于19世纪60年代将实地考察法定义为一种以被观察对象能够接纳的角色接近他们并努力融入,在允许观察的范围内观察并分析他们的某些行为举动的社会学研究法。这种方法对被观察者和当地环境影响最小,也能够得到真实的社会学研究资料。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Observation)则是马林诺夫斯基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新型野外工作范式。他倡导使用参与观察法时须要与被观察对象共处一年以上这一实地考察新原则。也有学者提出开展声乐教育时可以导入田野和社区这两种概念意向。一种办法是将课堂视作田野。声乐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像农夫种植作物一样,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课堂互动行为中,尽力融入学生的世界,通过深入观察逐步理解那些行为举动所代表的心理活动变化,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并提升教学效果。高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像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那样,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思想疑惑和技法难点,开展针对性讲解教学。

另一种办法则是全面深入到课堂教学之外的实际环境中,通过观察并体验民间艺人的日常生活,或是在城镇中寻找民俗声乐,拓展学生认知声乐的宽度和广度,并以此培育学生的声乐审美素养。对于高等院校的声乐公共课程而言,并不一定须要学生开展长期的野外工作,因为音乐人类学的相关野外工作标准对他们并不适用。声乐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适时鼓励学生去民间了解和模仿传统声乐。就声乐老师而言,则可以自行开展传统声乐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将其作为声乐教育中的补充教材。通过深入的民间采风学习,也有助于声乐老师增强对传统声乐背后的文化底蕴的全面认知。只有声乐老师首先对传统声乐有足够的了解和充分的认知,开展声乐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组织师生举行实践采风活动,让学生和老师在实际的传统声乐环境中体验声乐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文化,提升个人内在的审美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为学习声乐积累丰富的感受经验。

3.3深度描述与文化阐释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10)

为了顺应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潮流,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多元化探索,这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积淀的需求。声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承担发展多元化文化的重任,在我国声乐文化同其他唱法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寻求多元化发展道路,对多元化文化进行深刻的发掘和理解,我国声乐文化需要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和个性,集众家之所长,对各种声乐艺术中的精华进行融合,实现多元性发展。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声乐教学的需要,不管是在教学课程设置还是声乐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采取一定才措施,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多元性发展十分必要。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专业开办的比较早,早在1956年,沈阳音乐学院就有开设民族声乐相关专业,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了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我们的声乐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后,其它各大音乐学院也相继开设了声乐专业,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高校声乐教学走入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声乐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加系统,更加成熟。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多年来,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课程方面,很多高校的声乐专业课程中虽然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有所涉及,但知识面相对狭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面比较有限,无法对我国传统声乐文化知识进行整体和系统的掌握,也不能理解声乐文化的内涵。此外,在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没有完备的声乐教学设施进行支持,教学模式显得比较落后,这些因素都给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能进行多元化发展。再者,一些高校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大都是专业音乐学院出身,他们接受的更多的是西洋美声唱法以及练习方式等,在声乐领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对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不够精通,不利于促进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性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浅析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多元性发展之路上,需要营造良好的多元化教学氛围,同时对各种音乐文化进行理解和融合。在教育思想观念方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元性教育,在教学理念方面,要把单一的西方音乐艺术文化转向多元性音乐文化,从而树立多元性声乐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高校声乐课程进行改革

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对我国传统声乐艺术进行继承,在课堂讲授中,除了最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法以及经验等之外,还需要对传统声乐经典曲目、艺术形式以及表现手法等进行研究和学习。例如,在声乐教学中的演唱方面,传统声乐演唱技法以及表现手法促使经典曲目流传下来,经久不衰。高校声乐教学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西方声乐元素也不断的对我国传统声乐文化产生着影响,促进了我国现代声乐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声乐文化的民族性和艺术性造成了冲击。目前,在一些高校声乐教学课程中,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的声乐教学中,学生使用的是曲谱教材,曲谱教材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而真正代表声乐艺术性的音像和音响,却没有在声乐课程中进行涉及。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课程改革方面,在曲谱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一定的音像音响和图片内容等,通过音像音响和曲谱的共同教学,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声乐学习。其中,在声乐理论课程学习中,教材内容需要尽量丰富,例如包含人体发声原理、发声技巧等,还可以对声乐艺术风格,人们的声乐审美观念等进行介绍,进行歌曲创作时,还可以对歌曲创作原则、理念以及方法等进行重点讲解。此外,在声乐教学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曲目表演,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对比性表演,让其它同学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课程,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感知,从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角度进行思考,全方位的进行声乐学习,实现多元性发展。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进行调整,重视传统民族声乐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二)健全高校音乐学知识结构

完善的音乐知识结构是高校声乐教学多元性发展的基础。声乐艺术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技术性作为支撑,在对整个声乐知识体系进行了完整理解的基础上,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时,需要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来诠释音乐艺术的韵味,才能提高表演的艺术性。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需要对音乐知识结构进行健全,在各大音乐学院开设的声乐课程中,需要从理论上对我国传统音乐体系和概况进行宏观把握,这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声乐课程知识体系的相关学习,对这些课程保持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指导,弥补了单纯技巧训练教学模式的缺陷,促进了高校学生声乐学习的全面性,更有助于声乐教学的多元性发展。此外,在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多元性方面,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技巧,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民间艺人模仿表演,让学生学习原汁原味的民间传统声乐,在这个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在声乐表达技巧还是音乐风格等方面,学生都能学到新的知识,促进了声乐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交融。通过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积累一些经验,拓宽声乐学习的视野,掌握更多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实用技巧,加快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完善的声乐教学体系下,学生的声乐学习更加的系统、全面,能够掌握更多的声乐知识,掌握更多的声乐技巧,实现多元性发展。

结 语

对音乐艺术文化来说,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音乐文化离不开内部认同,更离不开外部交流,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声乐文化的稳定发展。在声乐教学多元性发展的趋势下,我们的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需要对多元性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新的教育时代,多元性文化艺术正逐渐成为各大艺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声乐艺术需要朝着多元分流的方向发展,多种艺术形式共存共融、和谐发展,让我们的高校声乐教学工作做的更好,培养更多的声乐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声乐教学法论文篇(11)

二、高师声乐课程设计应该综合考虑

毋庸置疑,高师声乐与人才的培养应该适应当前的音乐改革需要,应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光有声乐教学这一方面的能力,他们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高师的学生还应该具备唱、讲、教、导等能力。关于声乐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对于声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应该格外的重视,本文认为对于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进行综合型构建,其中主要包括声乐理论、声乐演唱、声乐实践三门主要课程,另外为了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还应该让声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开设声乐与文学、声乐与伴奏、声乐与表演、声乐与历史等课程。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声乐的技能过多的传授,但是在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上并不看重。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声乐基础知识的构建,加强对学生声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在基础的音乐教材上,内容主要包含歌曲的演唱、歌曲的欣赏、歌曲理论等综合性的音乐知识,另外课外的音乐辅导能力也是音乐教师应该有的能力。因此,高师的声乐人才应该不仅有演唱的能力,还应该熟练的掌握声乐的歌曲理论以及声乐的发展史等理论知识。其中声乐的理论课程主要包含声乐的发展历程以及歌唱的技法。歌曲的赏析以及声乐的表演等几个部分。声乐的理论课程本应该是每个高师的学生都学习的课程,因此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在通过对于歌曲的赏析以及技法的掌握,提高声乐的欣赏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声乐的演唱课程也是在音乐的教育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一直在声乐的教学课程上备受重视,很多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掌握了声乐的演唱技法,学习好声乐的演唱课程,就全面掌握了声乐的知识,也认为只是声乐学习的唯一途径,因此往往专注于此。但是对于如何分析以及处理个去研究的很少,甚至不去研究,这导致在歌唱的表演方面探索力度严重不够,未来的音乐教师不应该只重视音乐的演唱技巧而不重视歌曲的处理以及表演的基本能力,否则毫无表现能力,因此,高师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应该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包括发声技巧、歌曲处理以及歌曲表演三个方面,高师应该除了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之外,还应该对歌曲的处理方法以及歌曲的表演方面进行讲解,在歌曲的表演方面,比如:歌曲演唱的形式以及演唱的音色和形体表演等重点强调,通过这种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歌曲的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关于声乐的实践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高师的声乐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声乐的教学法,以及声乐的排列,其中声乐的排列主要包括自弹自唱自演等音乐作品。除了以上的三种声乐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满足整个音乐专业的需要,还应该提高声乐的理论知识培养以及技巧的培养,发展声乐的表演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声乐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