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教育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5 16:42:26

课堂教育教学

课堂教育教学篇(1)

1.教育界对中职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教育虽然经历了多年发展,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冷落,相对于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而言,教育界对中职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忽视,认为中职教育可有可无,从而导致教育界对中职教育投入的精力以及师资力量远远不到位,许多中职学校纷纷倒闭。在这种大的环境下,课堂教学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而出现学校不重视,教师教学态度消极,学生学生不积极的局面。

2.教材选用不合理

中职学校没有合适的专用教材,选用的教材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要求,可以说,这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相对于高等素质教育而言,中等学校教育更注重实践性,其主要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如果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会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陈旧,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

3.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自觉性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还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就会形成你唱你的“独角戏”,我走我的“独木桥”的局面。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中职学校的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随着近年来社会用工岗位的增加,对初中级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中等职业教育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国家也加大了扶持力度,使中等职业教育不受重视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善。而要提高办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是必经之路。大环境的改善,使课堂教学改革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除了完成教材所需传授的知识以外,更要结合所教专业的特点,教师自主研发,开发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自编教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在课堂教学方面,结合笔者从事职业学校教学的经验,认为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应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学一些知识、多掌握一门技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及课堂教学衡量标准

首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研读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教学环节进行周密的安排。才能抓住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对具体的教学群体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学生会有一种“听天书”的感觉,课堂氛围不言而喻了。

其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探讨,而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开放教育的理念,能力教育的理念,发展创新教育的理念。有了这些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积极进取,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有了这些理念,课堂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评价课堂教学,理应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学生对常见的专业问题,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它与社会现实,与时展完全接轨,都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二)转变教育理念,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难,一流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能缺乏,职业教育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等等,因此,我们必须着手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改革,更新办学思想,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要尽量使课堂教学积极“有效”。举例来说,某一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就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三)借鉴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已所用

课堂教育教学篇(2)

关键在于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要有明确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规定了教学的方向,而且具有调控教学过程的功能。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要依靠目标的达成来实现。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必须将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意志、情感、习惯、行为教育等,都写进教学目标,使之有机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融于学生认知结构之中。

(二)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素质化的教学目标要求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为之服务。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封闭沉闷,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这种带有浓厚应试色彩的课堂结构,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研究表明,高效率、素质化的课堂教学至少包涵以下四个环节:

⑴展示教学目标。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心理学的基本常识,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⑵达标导学,就是以达标为目的,引导学生学习。这是课堂教学的主环节。应该明确“教为学服务”的主导思想,将教学目标细化为若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授,对学生达标有困难的,教师精讲。把课堂教学严格地定位于以学为主、为达标服务的基点上。

课堂教育教学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42-01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而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培养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的能力必然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中国当前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教育过程大部分还需在教学课堂内施行,所以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怎样在课堂中体现素质教育,怎样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将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其中引导语的设计与课堂问题的设置在激发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方面起着不小的作用,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基本素养予以提高。

一、对教学内容的引导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恰当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记执教高一的一次作文课,作文的主题是“尝试回忆,纪念我的初中生活……”我要求学生以记叙文的形式记录自己刚刚走过的初中生活。在上课前播放学生们都熟悉的校园歌曲《那些花儿》,营造一种怀旧的氛围。上课时播放钢琴曲《记得》,我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情境:“轻轻地,我走过了我的小学,中学,大学,现在我忆起我的学生时光,总想起《那些花儿》的旋律。正如歌中所唱‘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是的,那片笑声在我脑际深处总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让我想起校园的栀子花香,想起往日师生的言谈微笑,而今他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成记忆的碎片。我常常梦回校园,在那片记忆的大海中寻觅,漫溯……”用语言勾勒出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音乐叩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神游过去的时光,当我看到学生那出神甚至有些湿润的眼睛,便知道这节课的引导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我接着引导:“现在,你们身处高中课堂,忙中偷闲,闲中遐思,在你心中总有一种情思叫‘怀旧’,你会不知不觉地怀念起那四年前的九月,你怀揣向高中进发的梦想与目标,踏入初中校园。四年的风雨,你见过绚丽的彩虹,也遭遇阴云密布,你与同学嬉闹玩耍,也与他们谈少年之志,而四年的路程其实就那么一段,那么一段路程你永远也无法把它从你人生的旅途上轻易抹掉,因为路上载满酸甜苦辣。所以,今天让我们尝试回忆,回忆校园的点点滴滴,在你回忆时,不要忘记思考,是什么让你记忆犹新,又是什么让你难以忘怀。”最后,我停顿了一下,为这段导述做了一个总结:“其实,记忆就像一枚书签,记录着你人生课本的页码,浸透着你所掀过的每一页书的书香……”一连串的排比已经置他们于对初中生活回忆的情境之中,把这群刚上高中的学生又重新拉到他们刚刚结束的初中生活中,从他们若有所思的脸上,从他们手握笔杆轻轻划动作文纸的动作中,我知道他们的心已进入课堂。

二、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问,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这样的问题环环相扣,没有强加给学生的内容暗示,使学生乐于思考,更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育教学篇(4)

一、改革背景

(一)时代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普遍意识到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教育的竞争。因此,人的因素逐渐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才观的变化。

这种人才观的变化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冲破了以往经济模式对人的束缚,个人才能被赋予更大的价值,充分挖掘人的潜力成为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或者说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在人力资源上担负起更大的使命;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代替了原有的计划经济,每个人随时都可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种人才观的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批量生产”,培养统一规格、整齐划一的人才,而应该努力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性的人。换句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这个目的如何在作为学校教育实施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称得上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我们该怎样评价课堂教学?过去课堂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强调鉴别和选拔的功能,而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观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更应该实现其促进和发展的功能。

(二)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要求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育背景

1.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按照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2.符合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第三次全教会以及刚刚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比如纲要指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当前新一轮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如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3.有助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次全教会对素质教育进行了重新诠释,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体现这一教育目的,那么这将有助于提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现代课堂教学观的确立

三、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四、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

五、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

要想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必须首先对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非常复杂、非常广泛的,但众多的因素中毕竟有一些影响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到底包括哪些,迄今为止并没有定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三要素说。这是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观点,认为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2)四要素说。这是在三要素基础上提出的,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组成,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教材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教学手段则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媒体。

(3)多要素说。如李秉德的“七要素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教师、学生。吴也显:构成性要素——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物质条件;过程性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

1.动态考虑: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最活跃的两个要素。

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教学气氛和课堂师生关系。

2.现代课堂教学观的确立

现代学生观:不可替代的教学活动主体,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应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和空间。

现代教师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二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以满足

学生多样的需要,再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现代教学目的观:知识在教学中只是基础和手段,双基是基础,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核心。

现代课程观:课程实施——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形式——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

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

从五十年代的听评课开始,到八十年代开展的现代教育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其评价标准的建立基本上是沿用苏联式的一堂好课的标准,研究方法大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法,即从一堂好课的标准出发逐步分解形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最终形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比较全面,便于操作。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这种研究方法往往过于死板,使评价标准具有强加于人的感觉,而且很难使评价标准成为评价对象自我调节的内在标准。

而新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内容)简言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求面面俱到,只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不涉及具体的条目,只是从宏观层面,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对各学科具体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起导向作用,不能直接用作各学科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工具。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确定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使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4.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不同学科的不同特色。

**前三条是目标的具体内容,最后一条则是目标本身的表述。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

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方式,但不管什么学科都可以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在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参与课堂教学、生活和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填平不齐”,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4.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社会性的形成。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不涉及具体条目;只是从宏观层面,从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主要对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导向作用,不能直接用作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工具。

另外,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应面面俱到,并不是上述维度都必须体现每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评价还应该考虑面向不同层次的问题。

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确定——注重多元化

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往往比较唯一,主要是教育行政官员和教研人员等,这就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比较片面,有时甚至失之公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确定则应该注重多元化,鼓励多主体参与评价,主要包括:专家、行政官员、教研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等。

八、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体现多样性

多主体参与评价,必然会在评价过程中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应体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具体又可以从不同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中展示。不同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方式。

按评价信息收集的途径来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由过去的成绩测验法转为采取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成果分析法等结合使用;

按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来分:由过去过于注重定量分析向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转变。适当的定量分析是必要的,比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时的调查次数等。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比如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心理状态等是无法用简单的数字、统计等方法加以评价、衡量的,不能将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硬性量化,有时精确的数字反而离科学的分析更远。要克服以上不足,我们必须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唯其如此,才能促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实践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按评价主体来分:由过去过于强调他评向在重视他评的同时更关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转变,尤其重视教师、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因此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可以促使评价对象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尤其值得提倡。

教师的自评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

情感体验、内在价值往往是受忽略的。即使是现在进行的一些教育教学改革,在强调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个体体验时,同样忽略了“教师情感体验”这个极其关键、起着中介作用的因素。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积极的态度、没有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又如何能够让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情感、态度?如果说学生需要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氛围中、在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中获得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教师情感、态度同样需要关注,他们也同样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一样,首先是一个生命个体,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具体到评价这一环节,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以其他人评价教师为主,教师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仅仅根据学生、其他家长或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来判断一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难免有失公允,课堂听课所获得的信息又往往不够全面,因此让教师自我评价就十分必要。

同时,通过自评,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的自评

在日常评价中,可以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更好的了解,让学生在反思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九、课堂教学评价过程的展开——强调人文性和发展性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再是以测验为中心的评价,而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评价。换言之,整个评价过程更注重体现人文性和发展性。它强调将完整的有个性的人作为评价的对象,并通过评价促使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它主张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对学生更多的采取个体参照评价法;对教师而言,也应该重视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体验,注重通过评价促使其获得发展、取得进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主张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组织评价活动。

附录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以小学社会课中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这一主题的学习为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解决学习的例子。主要是评价学生搜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评价指标:

搜集信息资料的来源

是否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信息资料,如通过周围的人和部门,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书籍等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料。

资料的数量和种类是否具有多样性、丰富性。

资料的信度是否可靠、详细。

资料是否具有全面性,能够反映不同意见、不同看法。

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能否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比较和进行再加工。

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能否在对信息资料进行处理的同时,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评价方式:

采取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作品分析进行评价。

2.附录2:学生自评

以“人口变化和我们的生活”为例来说明我们确立的学生自评。

个人活动记录与评价表

姓名班级:小组课题

1集体活动总次数你参加次数缺席原因

2承担的具体任务完成情况好一般较差

3完成任务的主动性主动完成在催促下完成

4小组讨论中发言情况经常有时不太发言

5与同学合作情况很好一般很差

6提出了什么积极建议

7查阅了那些有关书籍和资料

8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

9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

10对自己在活动中最满意的是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11你认为本小组的活动组织活动如何?

12你认为本小组活动中态度最认真及贡献最大的人是

13组长意见

从以上5个方面出发,我们试制订小学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小学社会学科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评价内容评价指标A级标准

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体现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综合课程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课程的理念,比较有效地使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与教材编制的基本思路有机融合。

能够全面、具体、科学地体现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制定符合社会生活和社会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形成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知识目标,突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教育目标。

2.教学准备和环境创设(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

(3)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4)教学反馈和评价内容的选择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和创造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条件,注重直观、趣味、形象生动,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料,利于学生的体验、探究、反思、表达和创造等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

选择适当的教学反馈、评价内容及形式,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对学生客观地评价。

3.学生活动(5)多种方式的学生参与

(6)自主合作学习的体现学生能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游戏、模拟、角色扮演、制作、调查、参观等丰富多彩。

学生能够自主和合作学习结合,学习过程探讨交流充分,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策略和方法(7)体现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学习

(8)体现师生相互学习、合作学习

(9)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注意引导组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计划。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探讨。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中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围绕这些内容组织和指导学习活动。

5.教学效果(10)学生能力方面的效果

(11)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态度获得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序号评价项目评价要点权数等级得分

1教学目标⑴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注重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能力的提高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获得。

⑵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不同学科的不同特色。

2教学设计⑶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⑷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

⑸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⑹教学设计有序、恰当,重点准确、难点突出。

3教学策略与方法⑺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⑻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⑼采取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学能力⑽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强的课堂教学机智。

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⑾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学语言应规范、精炼、生动,教态自然大方?

5教学效果⑿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育教学篇(5)

:贵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一所高规格公办小学。近年来,贵校以四川省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和谐“新学堂”,能否先请您介绍下学校的整体状况?

康永邦校长: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创办于1956年,是世界网球冠军晏紫的母校,目前已被列为成华区品牌提升重点打造学校。学校现有沙河、府青、蓝水湾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48亩。62个班,近3 000名学生,180多名在岗教师,教师平均年龄32岁,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师6人,教育硕士1人,省特级教师2人,市区校学科带头人50余人,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和优秀教师奖各1人。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以建构和谐“新学堂”为办学目标,将现代教育工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校创建工作与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质紧密结合,先后荣获“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和谐“新学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全区、市、省乃至全国都树立起了“新学堂”的教育品牌形象。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一所学校精神的支撑和基石。构建和谐“新学堂”,理念更要先行,能否请您谈谈贵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以及和谐“新学堂”的内涵和具体实践概况?

康永邦校长:1.办学理念

(1)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

这是我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就应当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动中激发其潜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今天的孩子动的时间不够、运动的空间不够,体育锻炼的时间少;学习方式偏颇,课堂听讲多,参与性不够,动手较少,学生动口动耳多,动脑少。于是我校大力倡导“每天锻炼2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开展“全员乒乓”和“全员网球”。在教学中更是引入“走班制”概念。

(2)心系健康,赢在习惯

“站在儿童的角度做教育”,学校建立了以关注学生“健康、理想、习惯”为核心,守住“卫生、礼仪、秩序”3条底线的德育模式与评价机制,明确提出“儿童身心健康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包括学生是否“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坐得住、看得远、想得通”等都纳入考核。

(3)立大志,重细节,师生共养好习惯

以培养“323”型现代人—即“3好”:身体好、品德好、学习好;“2有”:有良好心态、有个性特长;“3个突出能力”:有突出的自学能力、有突出的自治能力、有突出的创新能力—让每一名电子科大附小的学生与教师过得自信、健康、快乐。

2.和谐“新学堂”内涵

变“讲堂”为“学堂”。90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老先生欣然挥毫,题写了校刊名—“新学堂”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新学堂”之“新”,即学校教育从理念、方式、设备、课程、环境等方面都必须有从“量”到“质”的提升与飞跃。而“学堂”二字则将过去的“讲堂”改为现在的“学堂”,是教学模式上的一种改变:“讲堂”是教师一人在上面讲解;而“学堂”则是师生互动、上下交流,真正体现了我校教育理念中“动起来”的特色。

3.和谐“新学堂”实践概况

在和谐“新学堂”构建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模式改革—“走班制”,打破了现行班级制的常规,学生不再像从前那样,自己每天上什么课,完全由学校指定,而是将部分“选课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让学生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让学生的脑、眼、手、口都“动起来”。

学校尝试的这场班级模式改革,主要有以下“变革”:

从6个班到62个班—“班级”概念大延伸。4~6年级各有6个行政班,每天上午原则上为定班,下午为走班。各年级300多名学生在一个星期中重新组合成了62个教学班,这完全是根据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和兴趣、特长而做的重新组合。

从8门课到36门课—“课程”内容大拓展。特别是音、体、美、科学等实验教学课程拓展变化最大。学校现阶段“走班制”课程主要有8类,包括基础学科拓展类、科普类、艺体类、语言类、书画类、类等,学生从8门课增加到36门课,真正实现了课程内容大拓展。

从“分数”到“素质”—评价体系大变脸。以前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界定学生的优劣,而现在,学校以“走班制”为突破口,将教学课程中学生的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结合起来,既要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评价他在“走班”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展示情况和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制度、教学策略的深入实施,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的变革,这些教育教学中的动态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技术。贵校是如何运用先进设备和技术为“新学堂”的构建增添一对起飞的翅膀的?

康永邦校长: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现代教育装备和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打通这个“突破口”,才可以带动和促进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发展、改革。构建“新学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这种对教育现代化的渴望变成现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图1 计算机教室

1.充实硬件

近三年来,尤其是构建“新学堂”以来,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一直保持着较大规模的投入,从2007年9月至今,共投入300多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及改造,为和谐“新学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近20万元完成校园网建设,并与成华区教育信息网和电子科技大学教育科研网连接;建立了网络中心,网络设备齐全,服务器容量充足,为校园网的进一步建设留下一定的余地。

(2)目前已拥有5间计算机网络教室、50台教师备课及教学用计算机、30套固定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系统、14套移动多媒体教学系统,18间教室配备了学生查询资料用计算机。

(3)建成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能进行全校范围的校内外重大事件、学术报告、公开课的转播;“新学堂成长在线”以及“校园之声”广播系统工作人员定期播放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自制的相关节目,对全校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培训,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更新软件

(1)2007年对学校网站主页进行了改版,使之成为我校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全新平台。学校大部分的工作安排、通知均通过主页向全体教师传达,使学校管理工作更畅顺。

(2)我校安装了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将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录入系统,建立了图书借阅排行榜和图书查询系统;将电子科技大学教育科研网上的数字化图书馆并入学校图书室。师生可以方便地借书、还书,从而营造师生和谐的学校文化。

(3)从2006年开始,通过多渠道搜集媒体教学软件和音像教材,初步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体系。我校现有一套200 G的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还购置了“维美学堂”小学数学课件、“鹏博士”小学语文课件等软件资源,供教师日常教学使用。我校注重校本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鼓励原创,全校教师进行了教学资源包建设。

:实施“走班制”、创新性地构建和谐“新学堂”,让学校师生“动起来”,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实际突破?

康永邦校长:1.教师大收获—专业成长快速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每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学科教学及培训计划,加强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制定内部激励机制措施,积极探索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纳入教师的年度考评的途径。我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比率达到100%,特别是除了学校中青年教师积极承担区级及区级以上的公开课或研究课外,学校每学期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学校开展的观摩课、优质课等献课活动,几乎所有参加献课的教师都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制作较高水平的课件。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学生大成长—现代素养提高

通过不到两年的研究,较好地探索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科技活动有机结合的途径,最大限度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技能力。同时全面改善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近年我校在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优异,有一项集体科技活动项目在成都市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电子作品制作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多次获优秀组织单位奖,有50多个单项获得省市区奖励,获奖的层次、数量大大超过以往,受到上级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3.家校大互动—家校真情交流

在我校“动起来”的“新学堂”建设中,家长“动起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家校联系更方便、更快捷。班级网站、班级QQ群等提供了丰富便捷的家校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相应信息,将学生在校的活动情况用文字和相片反映出来。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动态,促进班级管理及班级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同时,还利用网络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实现家校同步教育。

4.学校大发展—品牌快速提升

课堂教育教学篇(6)

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XX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XX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课堂教育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259-0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营,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与根基。课堂也是教师的舞台,“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通过课堂,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展现教师的师德、事业心、责任心。上好一堂课,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课堂教学要把“传道”放在重要地位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是教育的方向,是教育的目的,是课堂教学的根基所在。我的第一堂课,总要向学生展示“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大字,以向学生宣布对自己的要求。曾经的我在一个全国著名的乡镇企业横店集团工作,集团总裁徐文荣“先做人,后做事”的格言,永远铭记吾心。教师的职责最重要的是“传道”,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的社会爱心、自我信心、做事恒心,让他们懂得“真、善、美”。今年暑假笔者曾到德国考察访学,参观了德国的一些学校和企业,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设备并没有比我们先进多少,但是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就是过硬,回来与同行交流,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思想道德意识问题,感觉豁然开朗。在美国堪萨斯城郊一个中学,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高二班级,其中的28名学生,在完成生物课大型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材料,老师把这些学生的这门课成绩判为零分,学生面临留级的处分。这样,引起了家长的不M,他们集体向学校提出抗议,学校领导综合考虑,迫令这位教师给予通融。想不到的是,这位教师愤然辞职。这事被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举行了公开会议,聘请社会各级人士参加,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广泛征求全校老师的意见,结果大部分人士支持这位教师,学校最终对28名学生做出了留级处理。令人叫好的是,生物老师本人也因此每天都能接到电话请她去工作,一些公司甚至给学校发传真,向学校索要作弊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今后永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这事很让人惊讶,惊讶这样的老师、惊讶这样的社会反响、惊讶这样的结果,他们的共识是:“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更重要。”国外如此重视“德”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这位女教师也确实令人敬佩。

二、课堂教学应充满“情趣”

1.上课要有情,“情”是教学的润滑剂。教学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当好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爱心”,这是建立师生情感的基础,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我们的教育才有针对性,才可能做到位。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其发展。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我们要认识到这种个性差异,不能整齐划一,要给予尊重。尊重是爱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爱。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就要平等友好地善待学生,耐心细致地了解他们的思想,虚心地听取他们的建议,避免家长式的作风。爱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因为学生有些问题,就把他们打入另册,而要进行耐心的教育和等待,“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帮助中让孩子成长”。对学生的情是通过爱传递给学生的,但爱并不意味放任,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严肃地批评,同时要注意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让他们感到和蔼可亲,通过情,建立起师生的纽带。上课要有激情。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如同话剧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幽默,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激情打动学生情结,提高学生注意力。这是课堂教学的又一“情”。

2.课堂教学要有趣,“趣”是教学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有食欲才易吸收,学习有兴趣才易接受。“懂”是基本。能听懂,才会有兴趣。拉丁有句格言:“简单是真理的唯一标志。”要善于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入浅出。这样就能做好“懂”的文章,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方法。“文如看山不喜平”。课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学,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一节课哪怕是个有意思的提问,只要出其不意,就会使学生感到有趣味,就会提高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课,还需要添油加醋。津津有味的菜肴,需要厨师的高级手艺,也离不开油盐酱醋丰富的调料。趣味横生的课,同样需要老师把自己修炼成一名“大师”,吃透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带着温度、情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传授知识,需要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把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喜闻乐见的故事、酸甜苦辣的琐事恰当地融入课堂中去,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高职课堂教学的精髓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自我感悟。这是适合高职学生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就要以生为本。切实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流自然、和谐、融洽,让学生的“童真”充分发挥。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求教育突出“人文关怀”,要求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人权,信任、理解和宽容学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民主、和谐的关系,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主体给以尊重,保护和发展他们的自尊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以生为本,可以采用“问题为杆杠,学生的自学、互学、展学为支点”的课堂教学。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知识的问题化――把直接讲给学生听的知识转化为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学给出答案,学生给出的答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辩论――互学。小组达成共识之后,让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同学听讲、质疑、追问,展示小组释疑、解难――展学。老师提出问题后,通过学生的自学、互学和展学后,仍有难题不能解决的,老师进行讲解。讲解要强调针对性,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需要讲,讲解要及时,学生很想知道的时候讲,讲解要精彩、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讲透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过程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体会学懂、学会之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好课要互动,互动会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生动、活跃、有趣。互动是指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要创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就应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分组学习。互动学习过程既是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是上好一堂课的有效途径。发掘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当今网络教学资源丰富,需要老师广泛发掘,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主动学习,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教学的基础是爱心,爱是情感的基础,是情趣的源泉、动力,生动幽默风趣的课总是受欢迎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把舞台交给学生,老师做好“导演”,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达到这境界足矣。当然,课堂教学方法千千万,然而法不离宗,最高的境界是“法无定法”,关键要在求真、求实上下功夫。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精心组织和灵活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实在的收获和得益。

课堂教育教学篇(8)

美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美育化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为能够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我们不仅要理解美育化教学的基本特征,还要对这种教学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有清晰的认识,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等。因此,我们提出美育化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内容综合化原则、学习个性化原则和教学过程化原则。

(一)内容综合化原则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今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向,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无论是在教学理论领域还是在教学实践领域,教学与生活关系的问题都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主题。[5]内容综合化原则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美育化教学认为,学生是完整的人。只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的体验性要求去施教,就能使教学充满人文性,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未来的教育要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中心。有人把这种趋向比作以脊柱教育替代无脊柱教育,这形象地说明学生作为整体的统一性犹如教育的脊柱。综合化教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这里的综合化包括两个层次:—是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方法进行学习,即使在同一个主题的教学中也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受多种思路;二是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综合效益,使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拓宽学习的思维领域,达到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1.教学内容的学科综合。就是依据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来梳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将不同学科的学习设计和改造成围绕向一个主题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活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学科综合呢?下面就美术学科知识的运用作些说明。美术:以它为框架来建构心中的事物。在课堂上,它以绘画为主,一般在两种情况下运用。一是教师让学生进行想像产生的,要求根据文中的描述,经过自己的加工,制造出具有个性的美,或者用想像来填补文中描述的空白。这类情况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种是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真实再现,如《詹天佑》中用两种方法开凿隧道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图解,这种绘画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建立形象概念。

2.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现有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组织和设计的,这种组织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知识结构,不过难以很好地顾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美育化教学并不完全按照知识结构的特点来组织内容,而是强调挖掘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引发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为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例如作文内容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是相对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调、传统、固定不变的训练模式来讲的。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训练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裁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

(二)学习个性化原则

将学习个性化原则作为美育化教学的首要原则不仅是美育理念的要求,也有其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比如“因材施教”尽管是从教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特点,但它也是学生的差异对教学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从学习和知识的特性出发,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学生带着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进行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有差异的。学习个性化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过程体验化。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4]学生的行为不应该是在教师强迫下的应答行为,而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行为。例如,吕琼老师在教《摆一摆,想一想》一课时,让学生先自己独立用2颗棋子摆出不同的数,然后全班交流摆3颗棋子的各种方法。有的学生会从小到大摆,有的学生会从大到小摆,有的学生会交换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最后有了自己心中的最佳摆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能摆出、说出所有的答案。使认识活动本身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融合在一起,这就是生活中经验升华为体验的转折点。

2.学习方式多样化。“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当前学习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的基本看法。的确,单一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是学习个性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比较容易把握的。比如教师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学生会很容易把握。

(三)教学过程化原则

课堂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因此必须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得,而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或者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在注重活动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都是与活动化相背离的。

美育化设计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中的应用

1.教学过程的美育化设计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充分涵盖美育化设计的教学过程。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明确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倡导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即课程不是分科的学科知识,而是综合的学科知识和学问。语文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问题。首先以美的形象感染学生。美的形象是指材料中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众多美好的形象。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人民生活的悲惨,更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温暖;《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凡卡和小女孩的形象让孩子们热泪盈眶;《军魂》、《草地夜行》则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举世无双的雄伟壮丽的故事,可歌可泣,令人敬仰。其次以美的意境陶冶学生。美的意境是指教材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一体而形成的一种美的境界。它包括情与景两个因素,其中,情是内容,景是手段,情与景的巧妙结合就构成了美的意境。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的语言文字创造了美的意境。如《桂林山水》中的画卷,《荷花》中的人随花舞都是情与景的巧妙结合。为了让学生受到美的意境陶冶,教师利用音乐与范读、讲解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2.以体验为核心的美育化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功能

教学过程的实践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它既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又具有科学性和规定性。因此,教学实践也能形成一定的模式。也就是说,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有可能从教学实践到抽象概括出相对稳定的有效的教学过程的样式。实际上,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种教学模式来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因此美育化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简约型、针对性以及整体性和开放性。教学模式筛选了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对其加以概括和简化,将其组建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用来描述一特定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堂教育教学篇(9)

小学体育教学注重体力及脑力两方面的培养,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教学改革的实行,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德育方面的内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其德育教育,有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有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体育课堂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即具有规律性、约束性的特点,尤其是体育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同时也注重团队精神。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体育教师一向受小学生的欢迎,有利于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的心理波动,体育教师可以进行疏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比如,在体育课堂中,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也不愿意与教师和学生互动,面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对其进行开导,使其融入集体中,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基于以上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优势,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途径

(一)以体育教材为基础,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的不同,其他学科重点在教授理论,而体育学科重点在于实践。体育教材理论部分也有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但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锻炼体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很快地融入集体环境中,同时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学最重要的还有实践性,体育教师要将思想教育有目的地规划到教学计划中。比如,球类运动项目,足球、排球及篮球,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是进行球类项目教学的主要目的。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遵守项目规则,团结合作,取得比赛的胜利,同时对于输的队伍要给予鼓励,使其再接再厉,并提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勇于挑战的品质。对于田径项目来说,尤其是长跑,不但有利于体质的锻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力及顽强的思想品质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常规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学期开始,体育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就要为德育教育奠定好基础,教师最好选择在室内教学,将整个学期的体育课程规划向学生说明,明确体育教学要实现一个怎样的目标,同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虽然体育课堂比较自由,但是它也有其纪律,而纪律是必须遵守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因为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身体接触比较多,而且运动性较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矛盾,要理性解决,自己解决不了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又如,提出学生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要求,要爱护体育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质等等。

(三)采取多种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渗透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比如,应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对于努力完成课程的学生给予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应用实践体验方式,由于体育教学实践性,其实现方式为身体锻炼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磨炼学生的意志;环境锻炼方式,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都要进行体育课程,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困难锻炼方式,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置一些困难的环节,让学生去突破,磨炼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困难的勇气与魄力等等。

三、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蕴含着许多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将德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邵调.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三个有效基点[J].体育师友,2010,33(2).

课堂教育教学篇(10)

1建立严格规范的教学常规

教学中要依据教学进度,认真钻研教材,教学方法的选用要紧密联系教学的实际,达到满足教学的需要或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的等),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准备好教案。

遵循教学规律与特点,规范教学程序,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1)根据课的内容、教学任务做好每个环节的准备工作:①做好课前场地、设备、器材及辅助用具的准备工作。②做好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并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合理利用。③做好教学过程中各项学习内容前后环节的顺利衔接。④及时发现或排除场地、设备、器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减少、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与变化的规律,根据课的内容结构及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①课的开始部分,要简明扼要地向学生宣布课的学习内容、任务和要求,对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或有较大运动负荷的练习,要做好思想动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②课的准备部分,应根据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带领学生做充分的身体准备活动,使学生克服生理上的惰性,大脑皮层产生兴奋,起到热身及进入基本部分练习的身体与心理准备。③课的基本部分,合理安排两个以上教材之间的搭配与先后顺序。运动负荷的安排应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控制高峰期出现的阶段与恢复的合理安排。④课的结束部分,要组织学生做好必要的放松活动,使身体与心理上得到恢复和调整。⑤要进行课的小结和讲评,根据授课的需要,安排课后练习的内容。⑥清点并收回上课使用的器材与用具。

规范教师的形象,为人师表文明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的形象是靠自己的行为树立起来的,教师要以较高的素养和学识,自身的魅力,高深的教学艺术、表率作用及良好的精神风貌昭示和感染学生。合理运用教学中的有声语言,以准确、精炼,具有鼓励性、启发性、指导性的艺术化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理运用教学中的形体语言:①教师应以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富有朝气的精神风貌面对学生,不要把课外的不良情绪因素及不雅语言带入课堂,尽力克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②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手势这种无声语言。手势能辅助口语的表达,教师巧用各种手势、手型,既可以做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又能增进师生的默契和感情交流。③教学中做好教学示范。教师准确、清晰、轻松、优美的示范,既能让学生感知动作的全貌,又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优美娴熟、生动形象的示范,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的欲望。

优化教学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爱学生,多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对体育的态度与需要

帮助和鼓励学生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师生间相互尊重,同学间互帮互学、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累教学资料,做好统计与分析,提高科研意识。总结取得的经验与改进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

2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课堂常规

体育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行为规范,使他们在学习中接受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对提高素养与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1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

要求学生因事、因病缺课要履行请假手续。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增强集体意识。

2.2建立文明礼貌教学制度

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用文明用语,尊师爱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3建立卫生制度

课堂教育教学篇(11)

差异教育,指“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但又不消极适应学生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教育环境和条件,采用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每位学生的潜能教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差异教育强调照顾差异,发展个性。但多年来,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只讲全面发展,不讲个性发展;只讲社会化,不讲个性化。我们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照顾学生差异,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发展。

差异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尊重差异是差异教育的前提。过去,我们研究学生较多侧重于他们的共同性,忽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强调平均发展,希望学生全优,事实上由于个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全优只能是相对的概念。教师只有敢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才能慧眼识差异,把学生的差异视为宝贵资源,小心呵护,精心开发和利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主张因材施教,直至今天,理论观点无人否认,但实际操作常常无的放失或顾此失彼。不过,几年实验坚持下来,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差异教育”,它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其次才是教育模式。思想是基石,模式是框架。有正确、先进的差异教育理念作指导,差异教育就有成功之日。

二、探索照顾差异的金点子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差异教育能否有效地实施和发展,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课堂有否照顾差异的金点子,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子一:试行“借贷”教学制度。它适合于学困生我们把社会上的贷款形式引用到教学中,如:学生考试成绩差可以向老师申请“保密贷分”,最高不超过10分,偿还形式是平时作业一次全优可折合1个考分还贷;又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思考、回答问题老比别人慢,没有发言机会老师可以把提问设计题,讨论思考题,课前贷给学生,偿还形式是质疑一个问题还给老师课折合1个考分还贷;再如:学生对考试没把握也可以向老师申请“保密贷题”(只能贷一道试题),偿还形式是完成所贷题型的辅题目或记忆性题目等折合1个考分还贷。

学校试行“借贷”教学制,旨在充分利用分数的“权威”性和教师赖于使用的提问教学法在课堂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转化为“生活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实际意义的民主、平等教学环境,落实课改“三个纬度”的需求。考试本身只是检验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之一,这不成共识,但它的“权威性”至今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心目中仍然是神圣的。凡事有弊也有利,巧妙运用,既能扬利避弊。“保密贷考分”、“保密贷考题”目的是淡化考试结果,强化学习过程。因为学习“借贷”必须找到两个担保人,一个是班上成绩优秀的同学,另一个是任课老师或家长,负责承担对“借贷”学生的辅导义务。而“保密贷问题”的目的则是促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认知前提能力”的养成,即在学习新知识前,掌握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技能,改善认知先决条件。因为学困生为了成功回答老师的提问,获得奖励和加分,在借贷课中设问题后,同样由担保人帮助预习,且要自主质疑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提出。这就达到“笨鸟先飞”的目的了。兴趣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喜欢做游戏,我们就投其所好,将学习寓于生活游戏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及选择学习的兴趣,提高差异教学的效益。

点子二:试行“二证”学习制。“二证”学习制则适用于优秀生。一是“择业证”,学习好的同学可以申请选做或不做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获取“择业证”后,即可在一个单元学习时间内,也可视具体情况定时间段选做适合自己的各式各类相关作业;二是“免考证”,学生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自我感觉学习效果显著,可以申请免考这部分内容,但要做教师的助手,批改学困生的试卷并讲评。

布卢姆认为,“对90%的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对10%的好学生是不利的”。我校的“二证”学习制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所做的一项教学改革。“择业”、“免考”避免尖子生厌烦而又无奈地学习和检验他们已经掌握或能迅速掌握的知识技能,也避免因跳极而可能出现的“长短腿”现象。

当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实践操作时还须把握许多细节问题,比如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适当与适量的问题等等。我们不应让课外知识喧宾夺主,不应偏离课堂教学主线,应避免让课堂成为“资料展示厅”。而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地去探索。

三、具体成效

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来进行差异教育,使优秀生吃的好,学困生吃的饱,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

四、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