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5 16:42:29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1-02

我们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者一直关注的话题。当前,很多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调控和管理。笔者根据多年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此,就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的控制管理方面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管理控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很多学校虽然已经使用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用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仅仅关注成绩的量,对成绩分析的角度相对狭隘

只停留在原始的管理使用上,没有更进一步拓展,使这个技术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比如,许多学校所用的信息技术,也只是用其简单的数字统计功能,来对成绩进行统计。如下面的成绩统计表。

(图一)

在这个成绩表,包含了学生姓名、学号、测试科目、得分、名次、均分、进退等内容。它使用了EXCEL来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粗浅分析,也就是用类似于计算器的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计算和统计,方便对学生的成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明显是最原始的分析方式,对教学质量的调控作用帮助不大。

(二)仅仅关注结果,对过程管理尚欠缺

由于很多学校领导只关注学生测试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在使用信息技术对成绩进行分析时往往流于形式,像一阵风一样一吹而过。这样的结果是,成绩分析无法很好地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如有可能某班级某科目的测试成绩好,是因为教师在测试前碰巧给学生讲了一道占分不小的试题,或者某班超常发挥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作弊成功,等等。所以,对成绩的分析还是要更加重视对深层次问题的研究,进行过程管理,不能只关注结果。

(三)重视成绩分析,但轻对问题处理落实

一次测试对学生来说关键的是考前复习(充分准备利于发现问题)、认真考试(理想的应试技巧)、考后分析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对教师而言其实也是大同小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解决问题是关键。但是,现实教学中,某些教师未对成绩分析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质量跟踪措施,或者未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诊断,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管理。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考虑学校管理者、老师、学生的不同需求。这里,本文将以年级整体成绩与某班级学情为例,从建立分析数据库与数据表、建立分析模型,以及强化控制机制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一)建立与分析完整的数据库

1.建立完整的年级成绩分析数据库

如图二是笔者截取的某校高中部学情调研的数据表头,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完整的分析方式。全面的数据分析,应建立在完整的数据库上,它是年级管理者分析问题的基础,更是班主任针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分析问题的依据。截取图二中的“均分”表部分内容,如图三所示,从表中,年级管理者可以轻松地看出该班各学科在年级中的情况,判断出某老师的教学成效,甚至可以大致看出班主任的工作成效。相应地,各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所教班级与兄弟班级之间存在的差距等信息。

(图二)

(图三)

截取图二中的“选修分析”表部分内容,如图四所示,从中年级管理者可以轻松地看出该班选修学科各等级比率,从而判断出某老师的教学成效及学生的学习成效。相应地,各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所教班级与兄弟班级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物理

A等 B等 C等 D等

班级 人数 均分 人数 比率 B 比率 C 比率 D 比率

1 38 46.5 6 16% 26 68% 38 100% 0 0%

2 40 46.2 8 20% 30 75% 38 95% 2 5%

(图四)

同样地,年级管理者可以通过图二中“关键分数段”看到学生的分数层次情况,进而看到优秀群体的发展情况。通过“班级”可以看到不同班级的发展状况,了解高分层,找到差距等,同时也看到各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利用这份信息管理表,通过系列的分析会来提醒各科教师。也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跟踪指导,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多角度班级分析数据表

如图五所示,在进行班级成绩分析时,通过设置更为合理的分析方法,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清楚地剥离开来,分析的方法既包含(图一)中学生的得分、名次(一般不公开,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自尊,仅仅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依据)这些最基本的数据,还可包含每门学科及总分与均分的差距、该学科与学生名次位置相比为优势还是薄弱学科(帮助学生保持优势、弥补薄弱环节,更好地发现问题)、单科问题所在(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是偶尔发挥不正常还是一直如此等)、与前几次重要测试的比较差距(完善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成绩发展趋势(曲线图)、所处的分数段、此次成绩成因(是正常还是超常发挥?学习态度、薄弱学科等?一般放在备注栏目,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填写)、每科薄弱学生名单(培优补差重要依据)、上次培优补差发展状况比较、重点学生名单(班级比较优秀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的)等。通过以上分析,任课老师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订更为合理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可以站在班级角度去制订合理的班级管理措施,站在学生角度去跟学生沟通交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图五)

(二)建立分析模型

教师需要建立长效的分析模型(基本稳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把平时的每一次测试存档,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成绩分析效率。建立分析模型,当测试成绩出来时,分析结果也跟着马上出来,并清晰地显示出年级、班级、学生个体的发展趋势。这样我们就能尽快的发现问题,及时拿出改进措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2)

二、 各班学情分析

初一(1)班第一学期教学情况分析

一、 基本情况介绍

本班现有人数5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33人,班级构成特殊。 学情分析

班级构成特殊,学生表现自私霸道,不会包容别人。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习惯较差,家庭作业完成不好,不会的问题不请教老师,并存在抄作业的现象。再加上进入不适应初中老师教学方式,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较为吃力,上课不能及时记笔记,不会抓重难点。

二、 教情分析

我班各任课老师均能认真完成教学,尤其数学和英语,课下辅导较为及时,利用自习课时间督促检查,使一些中等学生进步较快,很多后进生因为基础太差,成绩仍受影响。班主任能积极与任课老师配合、交流、沟通,共同促进提高。

三、 改进措施

1、 进一步提高班级干部的管理作用,加强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2、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包容别人,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3、 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教育学生。

4、 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读书活动。

初一(2)班第一学期教学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介绍

本班现有人数52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3人,本市户口45人,外地户口7人,三分之二学生家长干个体或打工,基本没有精力和能力照顾孩子学习。周末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据学生反映,尤其男生上网现象严重,有些甚至夜不归宿,连家长也管不了。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习惯较差,在家不写作业,不会的问题不请教老师,并存在抄作业的现象。再加上进入不适应初中老师教学方式,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较为吃力,上课不能及时记笔记,不会抓重难点。 教情分析

我班各任课老师均能认真完成教学,尤其数学和英语,课下辅导较为及时,利用自习课时间督促检查,使一些中等学生进步较快,很多后进生因为基础太差,成绩仍受影响。班主任能积极与任课老师配合、交流、沟通,共同促进提高。

改进措施

5、 进一步提高班级干部的管理作用,加强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6、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把心思用到学习上。

7、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8、 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配合。

初一(3)班第一学期教学情况分析

一、 基本情况

本班有54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7人,本地户口45人,外地户口9人,父母都有工作的9人,其他都是无工作或做生意的,有两名学生有心理疾病,其中一名由于心理不健全常动手挖人的脸和脖子,令家长很不满意,教师难教育。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长做生意无人管理,老师一说就说没办法,管不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很差:在家从来不学习,还给家长说老师没有留作业,早晨早早来抄作业,或补作业,这样的人有十七八个,占班级总人数的1/3。开学初作为新生就有拿刀和鞭子到学校来威胁学生的,还有打架的。星期一来不交作业,也就是周末无人管,从来不学习,本班学生大部分胆子大,本人感觉到很难管理。

二、 针对以上情况这半学期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做了不少工作,具体分析如

下:

1、 学情分析

通过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从而带动了不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学生比开学初好多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数学差的都进了这个班,教起来很费劲,学生不灵活。

2、 教情分析

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任课教师都做到了,做的也认真,任课教师之间能互相合作,常看到同头课的教师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从教师讲课看,翻阅了大量资料。教学效果从考试成绩可以看出。

3、 改进措施

大量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认识到上中学和上小学是不一样的;介绍学习经验,使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不断进取;加强无人管理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多关心单亲家庭的的孩子;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并以此来压到一切

不良行为,把一切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彻底消失。

初一4班期中考试学情分析:

本班55人参加考试,全年级269人参加考试,本班名次分布情况为:前50名4人,前100名11人,前150名26人,前200名34人,后69名21人.

---------优秀学生少,后进生多

七科平均分各科成绩名次在年级的情况是:语文第二,数学,英语,生物第四,历史,地理,政治第五.

---------各科成绩比较靠后

二,考试教情分析:

各科教师教学认真,各个环节抓的都很严,协作很好,备课组按照计划实施教学,特别是对作业狠抓落实,没有放弃一个学生.

三,改进措施:

1,抓好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

2,作业的检查,批改要及时,防止抄袭作业的现象.

3,和家长多联系,让家长配合老师抓学生的学习.

四,各段学生名单:不及格同学人数(名单略)

语文:7人

数学:18人

英语:7人

历史:9人

政治:2人

地理:46人

生物:11人

初一(5)期中考试学情分析

本班56人参加考试,全年级269人参加考试,本班年级名次分布情况为:前10名2人、前50名8人、前100名20人、前150名32人、前200名39人。后进生17人

其中张媛媛同学以总分793.5分居年级第一。

---------------优秀学生少、后进生多、尾巴大。

七课平均分名次情况:语文第4名数学第3名英语第2名历史第4名地理第3名生物第3名政治第3名各科成绩比较落后。

一、 教情分析:各科教师教学认真,团结协作。

二、 改进措施:1、加强学习习惯养成和课堂听课效果、严抓各科作业完成情况。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3)

在年级管理工作中,以班级为最小组织单位,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学为最小实施单元,在承认并贯彻“教学质量是德育管理质量的副产品”的前提下进行年级的德育与教学的统一管理,是我们的基本认识和总体原则。从教学看德育,从教学看管理,如同“执果索因”,探求的目的绝不会偏离事物的本质。

但是,在当今以数据引领管理和管理决策的时代,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原有的年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仍然没有达到数据时代应有的分析质量和分析层次。

1.借鉴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手段和数据分析,形成管理的数据思维,实现从“经验型”到“数据型”的转变

(1)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学生成绩、班级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对数据特征及规律的把握。

(2)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考试中某一群体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分类和对每一个体特征的把握。

2.借鉴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组织原则,明确与挖掘管理对象的本质,实现从“分数型”到“知能型”的转变

(1)重新审视传统的“一分三率” (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低分率)关注的是什么,从学校及教学管理层关注“一分三率”,转变到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数据分析反映出来的知能问题。

(2)“知能型”分析不仅仅把进行教学分析的主体放在年级管理人员、班级管理人员一方,更注重把成绩分析的主体放在学生和家长一方,从而引导“教”的一方改进“教”的方法,促进“学”的一方改进“学”的策略。成绩分析更应注重使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分析和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来。

3.借鉴数据挖掘的思想,从“横断型”转变到“追踪型”数据分析,并确切地表现为决策、管理与实践(1)从对一次考试的深入分析,转化到深入进行历次考试的纵向分析,并进行数据的比对。

(2)通过追踪分析多次考试成绩的变化规律,转变到思考教与学和管理细节,不仅仅是阶段性的决策与措施,更重视反思若干个连续的时期的措施与管理的系统工程的实施。

4.管理的精细化必然要求评价指标化、数据化,教学与德育管理中的数据存储与数理统计,需借鉴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仓库”和“网络数据分布”手段

(1)借助于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往不能或难于进行的分析将被解决,但这需要评价人员革新观念和管理方式。例如,在传统的模式下,数据以“一周”或“一月”为周期的阶段性汇总和分析,以体现被观察对象的阶段表现。而在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下,数据可随时以任何时间间隔汇总与分析,并以方便的图表化方式呈现规律与状态。

(2)以往的成绩分析,因其技术性及专业性,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借助现有的计算技术和统计模型,成绩分析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普通教师提取信息的操作。

(3)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可靠存储和检索、便捷的提取和访问、即时的分析与使用,使得“用数据表述事实”、“用数据权衡资源调配”、“用数据判断决策”和“用数据改进管理”成为现实。

(4)以数据技术、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背景的数据分析、结果描述的数据思维成果,是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样,教学与德育的管理层、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需要进行教育评价、数理统计和组织管理知识的自我“充电”,毕竟统计与评价是一门综合的科学。

案例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校及教学管理层中所强调的“一分三率”标准,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成为教师教学与管理的事实标准。这种依据“一分三率”的管理目标,在指导教师教学时,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针对每一个人,同时,各学科之间也将失去联系与沟通,从而优势力量与优势资源不能集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偏科”和教师“拼抢”时间现象成为普遍。正因为过度关注“一分三率”,学生的层次差距、班级的针对性管理就成为笼统的分析,而不能建立在数据基础上清晰地描述年级和班级之中出现的层次分化,也不能建立在如何调整后续工作的思考上。

我们在多次以数据进行思考的成绩分析的尝试后,逐步认识到要尽可能引导教师以数据来分析和反思成绩分析所反映的知能问题。这种引导,不是仅限于“一分三率”,更注重直观化、图表化和数据化问题,体现成绩分析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整体结构问题、阶段性问题、时序性问题和层次问题,从而追踪和返回到教学问题、班级管理问题以及家校互动问题。这样的分析,就把年级管理的上层与下层,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完全纳入到问题的分析之中,形成教育与思考的合力。

问题解决

1.在年级教学管理中,关注班级整体和学科整体的分析与比对

(1)关注各个班级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从差异上观察班级与任课教师特征。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到某次考试的班级“学科成绩均衡图”,直观反映单次某一班级各学科的优势。这样,结合“各科成绩对班级贡献度比较”,年级组长、班主任可详细掌握班级各学科学习情况和动向。

(2)关注各个班级的历次总分的追踪性对比。基于网络存储的数据,可方便地得到“历次考试成绩总分对比”图表,由此可追踪班级整体发展和规律,借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班级发展情况;若参考“总分”、“名次”和“标准分”的追踪性对比,则可反映不同侧面,如学生是否出现了层次的分化等。

(3)年级组长与班主任可通过数据存储仓库,提取到其他数据,如通过“考试总体情况”数据、班级历次或单次的成绩册来细致研究每一位学生,或者某一特异性群体的学生;查看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数据报告,则可反映教学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再次强调,德育管理与教学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有些就是德育管理中的问题;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就是教学问题。

2.关注备课组,研究纯粹教学上的细节问题

(1)关注备课组,从统计学角度细致研究整体与个体、全局与部分。可以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单学科或总体成绩的单次考试成绩“箱线图”。“箱线图”可以最直观地反映五数总括(最高值、最低分、中间分数、上下四分位数)和数据散布规律、异常值。当然,若对统计图表较为熟悉,也可以分析和使用“茎叶图”,则可更为细腻地刻画班级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结合“班级平均成绩—班级标准差对比表”,则可反映学生成绩的集中或离散与总体平均分情况。

(2)关注备课组的单一学科历次考试班级对比,以追踪教学与管理的变化。使用“标准分追踪对比图”来反映班级成绩的变化,则使对比不再依赖具体试卷难易等情况,可以真实地反映整体与个体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同样,在标准分计算时所反映的差异数值,则可反映班级学科成绩的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与管理的协同性。

若备课组长参考“卷面质量分析”、“命题分析和能力分析”等数据,则从知能基础及学生个性特点上把握管理中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参考班主任数据、任课教师数据,进一步去研究和反思问题。

3.关注学科教师的统计数据,以探求教学、管理和学生群体的知能问题

(1)学科教师分析成绩,应关注发展性和“人”的因素。只依赖一种或几种统计方法来表现和反映学生成绩、教学成绩不完善,也不客观。但它是必然的导向。同样的,没有建立数据模型,不从数据出发,不用数据说话,这种分析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就更为荒唐了。在当前已经进入“细节管理”、“数据管理”的时代,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与发展,本质上是某一方在管理中极为微小的进步超越了对方,那种一方大幅度超前于另一方而获得发展的时代,几乎一去不复返了。

(2)统计的学生数较少时,对数据更有意义的处理,不仅仅是统计,而是分类、追踪和挖掘。从学科教师角度看,较少学生的分数是否趋中或正态,现实意义不大,此时针对个体进行深入分析的意义更大。

(3)学生成绩相对于知识、习惯、能力、态度等,在成绩数据上是如何表现的,需要对现实与发展同时关注,而不是只关注现实或发展的一种情况。必须承认,学科教师的数据统计知识的素养和能力,技术与数据的支撑,也会影响到成绩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4)学科教师“追踪性”地关注班级整体情况。借助当前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优势,可从各个角度研究班级总分、对比历次考试成绩的变化、研究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关注进步与退步的具体学生,落实、定位到个人,以解决管理的各个细节问题。

(5)反思个体作答与试题情况。学生在考试中的反映,本质上是操行的意识与习惯问题。例如,以网络技术采集数据,可从学生作答的“小分统计”,研究每个题目的得失分;“知识点统计”对应到知能问题;“错题名单”对应到个人。基于数据采集技术和分析技术的作答分析,实现了人、题、答的一一对应,从而为“定位”和“盯人”做出了技术和实现的准备。三个要素的对应,本质上指出了教学与管理中要寻找的问题—— 个体与知识、能力的情况与后续管理。

利用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经验性”的容易知识点,数据却显示出现实与经验的大相径庭。数据会揭示教师、学生和教与学双方作用的变化,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情况的不同,以往的经验和固有的做法,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而数据则将显示这种改变与方向。

(6)从数据指导管理,让数据说话,以指引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监控和内省性的学习与自我管理行为。数据的这种指导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身上,也将指引教学的管理。例如,提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二次利用作答分析数据,做出知识与能力的考点“灰度矩阵图”,用灰度表示通过程度,迅速掌握个体的知识(或能力)的薄弱点,迅速对学生进行辅导层面的分类。这是一个富有启发的实务性的工作,它可以被利用到管理的很多方面。

案例反思

学校的年级管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系统管理工程,涉及教学、德育和组织管理的资源调配等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年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成绩及操行表现的整体提高,达到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的需求。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73-01

一、教师评学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评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教学质量是近年来高校教育好展的首要任务。通过教师评学活动,对了解学风状况,促进学风建设,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

二、教师评学的实施

校职能部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统一印制《教师评学表》,表中设计了任课教师、授课班级、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等基本信息栏目,评价项目分为上课出勤、课堂纪律、课堂氛围、自学能力、对课程的理解力、学习效率、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程度、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共10个项目;评议结果分为优(90分以上)、良(80分以上)、中(70分以上)、差(70分以下)4个等级;每项评议内容分好(10分)、较好(8分以上)、一般(6分以上)、较差(3分以上)、差(0分)5个等级;表格下方设有专栏,要求每位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对教学、学生管理方面给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评学表》由二级学院负责向各任课教师发放和回收。每位任课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班级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反映评价内容,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担任多个班级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班级逐一填写。

二级学院收回表格后,由专人进行统计、汇总,并写出分析整改报告。

三、对教师评学结果分析及思考

下面以2010年下半年我院开展的一次教师评学活动为例展开分析与探讨。此次教师评学活动,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很高,参与意识强。

从收回的有效表格来看,绝大多数教师态度认真,完成情况良好。此次共发放评学表235份,收回有效表格232份,有效率为98.7%。其中公共基础课9门31个班次,专业基础课8门11个班次,专业课67门27个班次。参加评教的86人中,高级职称21人,占24.4%;中级职称53人,占61.6%;初级职称12人,占14.0%;专职教师77人,占89.5%;担负行政工作的兼职教师9人,占10.5%。

此次教师评学统计结果的各项评价情况如下:

1.在第一项“学生出勤率、迟到、早退等方面情况”中,参加评议的39个班中,有32个班级都在8分以上,特别是一年级新生班级表现尤为突出。

2.在第二项“课堂纪律,学生注意力情况”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绝大部分任课教师反映学生学习认真、刻苦,学习态度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3.在第三项“课堂气氛、学生发言、课堂讨论、课后交流情况”中,学生总体表现较好,参与评学的班级共有35个班级达到8分以上。

4.在第四项“学生自学能力,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情况”中,学生总体表现一般,仅有28个班级得分都在8分以上。

5.在第五项“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授课内容并认真记笔记情况”中,学生总体表现较好,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听课记笔记。

6.在第六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情况”中,学生总体表现一般。

7.在第七项“独立完成作业并随时提出问题情况”中,学生总体表现良好,其中有33个班级达到8分以上。

8.在第八项“学生对学习本课程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情况”中,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意识明确。

9.在第九项“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程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情况”中,学生普遍求知欲非常强,有较好的自主性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0.在第十项“学生能否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创新能力如何”中,总体上不是非常理想。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5)

自治会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成员。其分组与分工如下:

二、级部自治会主要职责

1.自治会主席团职责

自治会主席团参与级部工作计划的制定,开学初自治会主席团联合级部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对级部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计划安排,自治会主席团参与周工作总结,将上一周的级部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下一周的工作计划进行审查、布置。完成表Ⅰ的数据统计。在例会中自治会成员之间进行班级管理沙龙,交流各班存在的问题及班级管理经验。寻找班级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式。

做好级部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协调。协助级部对教学情况、自习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反馈教师上课质量及作业量,协助级部做好对任课教师的测评工作;反馈各班的学习状态,协助级部总结和交流学习经验,树立学习标兵;负责维持全年级晚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的纪律,检查并统计各班纪律成绩;负责年级周工作计划的完善与修改工作,及时汇总每周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于周五前报送级部;协助级部发放通知和对外宣传,联系班主任,落实学校布置的具体任务。

2.负责德育主席职责

负责组建德育小组,德育小组由各班文体委员担任。德育小组根据学校的德育总计划,制定本学期级部德育计划。如:近年来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将学生德育活动细化为六个部分,从高一上学期至高三下学期分别进行“仁爱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尊重教育”“责任教育”。根据学校德育计划,细化级部的德育计划,如表Ⅱ的高一下学期级部德育计划。

关于德育工作的实施,德育小组成员根据级部德育计划,实施班级德育计划,具体活动由自治会负责人负责筹备、实施,级部及班主任提供支持与协助。如:德育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国庆歌咏比赛、主题班会、运动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综合素质表彰会等都由级部自治会来完成。

3.负责宿舍主席职责

制定宿舍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制定年级宿舍管理制度。组建宿舍管理小组,每班从住校生中选出男、女生各一名作为宿舍负责人,负责本班宿舍卫生工作的督促与检查;负责本班宿舍纪律工作的督促与检查;负责本班宿舍卫生与纪律的记录与反馈工作,将宿舍情况每天向班主任反馈;每周向级部汇报宿舍卫生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送交班级宿舍违纪反馈表;负责级部宿舍成绩的量化统计。宿舍负责人对班主任及级部负责。

4.负责纪律卫生主席职责

组建纪律与卫生小组,纪律小组由各班自治会成员担任,卫生小组由各班卫生委员担任,负责对班级卫生、自习纪律、课间操、眼保健操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进行通报。

5.负责学情分析主席职责

组建学情分析小组,每班选出两名学生,一名是学习委员,另一名是学习成绩偏下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科安排相应的负责人,以便于对学情进行全面把握。

学情分析小组的主要职责:学案质量反馈,反馈学案编写的形式与内容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案编写质量;课堂教学反馈,及时反馈各任课老师在课堂结构、内容、难度、效率、课堂教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自习辅导反馈,对自习课的安排、自习辅导方式、辅导质量提出意见及建议,进一步提高自习课学习效率;作业教学反馈,及时反馈各科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批改作业与讲评落实情况,定期与级部及任课老师交流;辅优补差反馈,在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帮助弱科同学提高本科成绩;师生交流沟通,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流,为教师提供学情参考和教学建议;定期向级部反应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促进年级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6.秘书长工作职责

秘书长参与级部奖惩条例的修订,做好学生评优与表彰工作,级部新闻编写及宣传等工作。

三、级部自治会实施效果评析

1.管理理念的改变

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中,级部负责人、班主任、教师不仅是管理条例的制定者,而且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服从者。学生在管理条例的约束下,被动服从,有时不免激起矛盾。级部自治会成立之后,学生不但成为管理条例的制定者,而且也是管理者,使管理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改变班会形式

级部将原来的每周班主任例会改为每周学生自治会例会,会议由学生自治会主席主持,级部负责人参加,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对下周的工作进行布置。会后,由各班相应的自治会成员到班内召开班会,班主任参与班内的班会,了解上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本周的工作计划。通过改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的策划者、组织者,使班主任从烦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中去。

3.教学与管理更加及时,更具有针对性

定期召开自治会会议、学情分析会议、宿舍管理会议,自治会相关负责人将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通过分析、交流、研讨,由学生自治会相应负责人主持会议,级部负责人与班主任参与,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以学生调查、反馈为主。会议结束后由各班自治会成员将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班会直接反馈到各班学生,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各班学情分析小组成员直接反馈到任课教师,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反馈效率。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6)

一、级部自治会机构设置

自治会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成员。其分组与分工如下:

二、级部自治会主要职责

1.自治会主席团职责

自治会主席团参与级部工作计划的制定,开学初自治会主席团联合级部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对级部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计划安排,自治会主席团参与周工作总结,将上一周的级部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下一周的工作计划进行审查、布置。完成表Ⅰ的数据统计。在例会中自治会成员之间进行班级管理沙龙,交流各班存在的问题及班级管理经验。寻找班级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式。

做好级部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协调。协助级部对教学情况、自习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反馈教师上课质量及作业量,协助级部做好对任课教师的测评工作;反馈各班的学习状态,协助级部总结和交流学习经验,树立学习标兵;负责维持全年级晚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的纪律,检查并统计各班纪律成绩;负责年级周工作计划的完善与修改工作,及时汇总每周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于周五前报送级部;协助级部发放通知和对外宣传,联系班主任,落实学校布置的具体任务。

2.负责德育主席职责

负责组建德育小组,德育小组由各班文体委员担任。德育小组根据学校的德育总计划,制定本学期级部德育计划。如:近年来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将学生德育活动细化为六个部分,从高一上学期至高三下学期分别进行“仁爱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尊重教育”“责任教育”。根据学校德育计划,细化级部的德育计划,如表Ⅱ的高一下学期级部德育计划。

关于德育工作的实施,德育小组成员根据级部德育计划,实施班级德育计划,具体活动由自治会负责人负责筹备、实施,级部及班主任提供支持与协助。如:德育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国庆歌咏比赛、主题班会、运动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综合素质表彰会等都由级部自治会来完成。

3.负责宿舍主席职责

制定宿舍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制定年级宿舍管理制度。组建宿舍管理小组,每班从住校生中选出男、女生各一名作为宿舍负责人,负责本班宿舍卫生工作的督促与检查;负责本班宿舍纪律工作的督促与检查;负责本班宿舍卫生与纪律的记录与反馈工作,将宿舍情况每天向班主任反馈;每周向级部汇报宿舍卫生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送交班级宿舍违纪反馈表;负责级部宿舍成绩的量化统计。宿舍负责人对班主任及级部负责。

4.负责纪律卫生主席职责

组建纪律与卫生小组,纪律小组由各班自治会成员担任,卫生小组由各班卫生委员担任,负责对班级卫生、自习纪律、课间操、眼保健操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进行通报。

5.负责学情分析主席职责

组建学情分析小组,每班选出两名学生,一名是学习委员,另一名是学习成绩偏下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科安排相应的负责人,以便于对学情进行全面把握。

学情分析小组的主要职责:学案质量反馈,反馈学案编写的形式与内容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案编写质量;课堂教学反馈,及时反馈各任课老师在课堂结构、内容、难度、效率、课堂教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自习辅导反馈,对自习课的安排、自习辅导方式、辅导质量提出意见及建议,进一步提高自习课学习效率;作业教学反馈,及时反馈各科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批改作业与讲评落实情况,定期与级部及任课老师交流;辅优补差反馈,在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帮助弱科同学提高本科成绩;师生交流沟通,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流,为教师提供学情参考和教学建议;定期向级部反应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促进年级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6.秘书长工作职责

秘书长参与级部奖惩条例的修订,做好学生评优与表彰工作,级部新闻编写及宣传等工作。

三、级部自治会实施效果评析

1.管理理念的改变

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中,级部负责人、班主任、教师不仅是管理条例的制定者,而且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服从者。学生在管理条例的约束下,被动服从,有时不免激起矛盾。级部自治会成立之后,学生不但成为管理条例的制定者,而且也是管理者,使管理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改变班会形式

级部将原来的每周班主任例会改为每周学生自治会例会,会议由学生自治会主席主持,级部负责人参加,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对下周的工作进行布置。会后,由各班相应的自治会成员到班内召开班会,班主任参与班内的班会,了解上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本周的工作计划。通过改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的策划者、组织者,使班主任从烦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中去。

3.教学与管理更加及时,更具有针对性

定期召开自治会会议、学情分析会议、宿舍管理会议,自治会相关负责人将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通过分析、交流、研讨,由学生自治会相应负责人主持会议,级部负责人与班主任参与,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以学生调查、反馈为主。会议结束后由各班自治会成员将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班会直接反馈到各班学生,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各班学情分析小组成员直接反馈到任课教师,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反馈效率。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7)

一、尝试两大系统的缘由

学校建于2000年,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30人。10多年来,教学质量一直居于全市初中学校前列。学校已经形成一套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在办学实践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困惑和问题。

一是大班额实情下教师无法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有效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二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只有分数层面,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多个方面影响的结果,单一评价分析是粗犷的、肤浅的。三是学科检测后的质量分析是模糊的、大概的、流于形式的,分析没有足够的、科学的依据。四是传统的阅卷统计工作是十分低效和有局限性的。教师劳动强度大,且存在有效性和可信度降低的风险。五是试卷分析的针对性比较欠缺。没有对试卷完成情况进行详实的统计,分析结果苍白无力。六是管理者对各年级各班级各群体教学的诊断缺乏全面的、准确的、深入的数据分析。

二、实施两大系统的步骤

2015年9月,学校提出并开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网上阅卷。为了在考试之后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长短板,优劣势,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2015年10月,学校引进了ACTS学业素质能力考试(评价)系统。

1.ACTS系统是集数百名专家智慧、历时多年打造的、极具前瞻的成果。是第一个符合国家新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的教育评价技术,第一个被欧美教育机构和学者认可的大陆教育评价技术。具有强大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国际性。为了使评价结果更有对比性,学校选取七年级进行学业测评。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数据的多层次性,选择一门学科――数学进行试验。学科组根据学生所学习内容,出了一套题,题目的电子版发给合作单位长江教育研究院进行试题解析、试题多维度赋分、试卷信效度分析,调整好的试卷再由研究院返回给学校,学校统一组织了考试。为了保证评测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学校严密组织,杜绝作弊等行为。力求为评测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为教学方向的调整、教学质量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测试结束后,通过网阅和数据导入,ACTS系统快速精确地处理数据,和自动生成多元、多维、多指标、结构化、多种类的成绩报告单。有学生个人成绩报告单、班级成绩报告和年级成绩报告。成绩报告单出来后,学校请长江教育研究院的老师到校解读报告单,根据数据之间的关联分析及横纵向对比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2.网上阅卷及成绩分析系统是当前中、高考普通采用的。学校选择合作单位为智学网。操作分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系统管理员事先对考试学科做好相关的参数设置,学校做好答题卡及模板的制作工作。中期扫描阶段,系统管理员采用专业扫描设备将各科的答题卡图像扫描到智学网,系统可自动评出考生客观题的分数,主观题分配给阅卷教师,各阅卷教师登录智学网根据所看到的考生答题卡图像,结合评分标准给出分数,同时提交服务器保存数据。后期质量分析阶段,学校结束阅卷后,教师登录智学网可查看各类统计表,从“考试总览”这个模块中,可以查看各班级各学科的统计表;从“试卷讲评”这个模块中,可以看到答题情况和试题解析;从“成绩汇总”这个模块中,可以看到学生各科个人得分情况。

三、实施成效

1.实施ACTS测评,让学生的成绩单变身为诊断报告单。学生和家长不但可以了解到学科各板块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看到学生的优势、劣势分析,并指出了学生提升发展的空间。可以精准地诊断出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帮助学生和教师获取真实有效的诊断数据,让学生清楚看到问题所在,学习更高效;教师也可“对症下药”,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更好地发展。

2.实施ACTS测评,让教师从聚焦分数到关注能力。新的学业评价报告单,按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分类,呈现的结果更科学,更全面,更细致。七年级学生评价报告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认知、理解、计算、应用、推理、问题解决、空间想象、逻辑分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将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从单一的聚焦学生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能力。

3.实施引进ACTS测评,让学科组从数据分析到改进方法。报告单不仅能反映学生的长短板,也能看出老师的强弱项,对于有特长的老师,学科组组织这些教师上公开课,向他们约课,让其推广经验,帮助教师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互补,放大优质师资力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4.实施ACTS测评,让管理者从班级排名到解决问题。ACTS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还提供群体数据分析,从而有效地帮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找到各班的具体优势与存在问题,发现学校教学教研的优劣势,锁定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5.网阅提高了阅卷的公正与准确。智学网系统为每一份试卷都编排了相应的号码,对学生真实的信息进行了屏蔽,教师在阅卷时只能看到部分答题,无法了解到考生的个人信息及其他答题信息,从而提高了阅卷的保密性和公正性。

6.网阅与数据采集同步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在网上阅卷时,根据分配的任务只要为每道题目给出分数,系统便会自动将分数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步完成考试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避免了以往必须在阅卷结束后,再次组织人力登分的低效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网上阅卷还可以下载智学网的手机客户端,老师在自己的手机上也可开展阅卷工作,对阅卷场地无限制,阅卷操作简单,教师在家里也可以轻松阅卷。

7.提高了成绩质量分析的实效性及精细度。教师在网上阅卷时,由于系统同步对各小题的分数做了存储,系统可以针对相关知识点做出更为精细的分析和评价,为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提供了详实、有力的证明。

8.为教学质量提供多维度的分析研究。该系统可以实现多维度、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析。

对试卷的分析――通过查看各小题的得分率,可以了解试卷命题的难易度,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学生的分析――通过对学生个人成绩的跟踪,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便于对今后的学习做出有效规划。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8)

师范生是到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范院校里普遍实施。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决定了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施,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所以,在师范类院校中应该不断加强班级管理,以促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常态化、条理化、制度化。

本文选取了陕西省新建本科师范院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文化与旅游系、政治经济系2012级、2013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过程中依次按系发放调查问卷,并依次填写收回。本次项目研究功法调查问卷450分,实际收回426份,有效收回率为95%。其中男生23份,女生403份。另外,还对个别辅导员、班长、团支部书记、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师范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一、数据统计与分析

1、学生对班级凝聚力的认识分析

有72%的学生对同班同学处于“还可以,大部分认识,但不怎么联系和交流”,在问到“是否会积极组织或参加联络班级感情的活动时”,78%的学生选择“会积极参加”,31%的学生更喜欢参加小团体活动,只有8%的学生更喜欢参加班级活动。

2、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分析

有26%的学生会选择参加娱乐休闲类的社团,32%的学生会选择志愿类的社团,只有8%的学生愿意选择专业类的社团。大多数学生加入社团是为了锻炼自己,扩大朋友圈。87%的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社团工作所占用的时间。

3、学生对未来规划情况分析

71%的同学对未来“大概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但只有5%的学生“有较详细的规划”。43%的学生会遵循自己的专业,从事教育职业,27%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随遇而安,走一步看一步”。

4、男生情况分析

本次收回的调查问卷中,有23份是男生的反馈问卷。其中,大多数男生不认可班干部、辅导员的管理方式,不想学习,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参加社团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与女生不仅为了锻炼自己还为了交朋友明显不同。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班级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班级精神是班级管理的基础。笔者认为,班级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缺失的原因有:第一,同学们认为班级只是一个四年相聚的群体,没有将之视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集体,所以淡化了班级精神上的建设;第二,班级管理者没有把握班级精神的内涵;第三,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

2、班级凝聚力比较弱

凝聚力比较弱,主要体现在一部分同学对班级的团结度不够认可,平常生活中自行其是。笔者认为,造成师范生班级凝聚力弱的原因有:第一,大学生追求目标多元化;第二,平常生活、学习主要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第三,班干部、辅导员没有形成个人魅力或示范、带动作用。

3、班级学习风气不够浓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第一,应试教育体制下,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使得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第二,一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有误解,认为大学就应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就应该积极加入社团,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对学习并不看重。

4、班级的未来规划不够明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第一,就业压力过大,已经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只能依赖家人、其他社会资源的帮助;第二,教育管理中存在着要求同一化、统一化的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学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指导不够。

5、男生比较弱势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第一,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男子做老师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师范院校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第三,学校对男生群体的忽视。

三、相应对策及建议

1、班级精神方面

(1)建立专门的学生意见箱,每周定期派专人整理收集,并对学生的问题积极解决。

(2)定期组织一些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3)建立流动班干部制度,设置一个班干部职位,主要负责每天的考勤、教室卫生的管理等,为每位学生提供担任班干部的机会,提高学生责任感,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自身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2、班级凝聚力方面

(1)建立家长互动交流群,家长们可以在此群中交流孩子近期动态,在养育、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问题,分享对孩子的教育经验。

(2)学校积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建立家长通讯录,主动地联系家长,定期汇报学生的情况。对于特殊家庭背景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3)辅导员每周选择5名学生分别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了解学生近况。鼓励学生敞开心扉,主动说出自己遇到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4)定期组织有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户外活动,如拔河、跳大绳、接力赛等,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参与的活动,以增进学生与老师的了解,培养学生与老师的感情。

3、班级学习风气方面

(1)邀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或者成功校友来校进行经验交流,探讨他们成功的原因,传授成功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

(2)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加深理想和信仰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

(3)以学生自愿组成的学习团体为单位(团体一旦形成便固定下来),轮流承办班级活动,在每学期末进行优秀团体即优秀活动的评比,以带动学生学习风气的养成。

4、班级未来规划方面

(1)在学生大一时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对师范生进行师范专业性质、特点、内容进行教育,让学生迈进师范专业的门槛,初步了解教师这个神圣而伟大职业的基本情况。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在未来职业规划上的困惑,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

(2)安排一个专门解决学生未来规划问题的老师,与学生直接进行未来规划的商讨和交流。

5、男生弱势方面

(1)加强男生舍风建设,使男生打破自己的独立空间,促进男生之间的交流。定期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以宿舍或者系为单位进行组织,以增进男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2)发挥辅导员与班干部的作用,及时主动的与男生进行沟通交流,走进男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3)在社团中关注男生的优势,锻炼男生能力的同时,也增强男生对班级、学校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粟洪武.学校教育学[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9)

学校管理层级制主要指学校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通过细化学校、年级部、班级三层管理主体,注重“每日督查、双周和每月通报”的三个管理环节,深化层级管理,有力地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把我校办成领导放心、教师用心、家长舒心、学生开心的“四心”学校。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夯实层级管理基础

我校在办学中突出“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做到人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同步发展。在学生和教师发展中做强我们的学校,学校的发展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的层级管理激发了教师强烈的发展意识,牢记“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学校的层级管理中注重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琢,做到管理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建构追求卓越、提升品质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在校长室、党支部领导下学校各部门统一思想,劲往一处使,积极贯彻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师对学生发展、自身发展、学校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乐于奉献的内在动力,引领教职工明确学生发展、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每学年学校都会从各自的角度邀请领导、专家、先进人物等来我校做报告或与教师座谈,在专业发展上对教职工有着深刻的启发,专家们从介绍自己人生发展中不断追求、不断成长的生动事迹,激发了我校教师在不断进取中追求事业发展、追求职业幸福、追求更高人生境界的热情。

在注重“以人为本”的同时,还制定和完善激励发展、管理创新的制度和机制,发挥制度和机制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保障作用。建立教育教学过程考核制度,对各层级组织的相关活动做好工作考核记载,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和晋级的重要依据。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促使思想教育和制度进一步融合,教师爱岗奉献的热情得以延续。关注教师的合理需求和制度的建立健全、促进教师的发展成为一种持久稳定的行为,教师为此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二、注重细节和过程的精细化,落实好每日督查制度

学校的日常管理离不开精细化的层级管理,我校建立健全每日督查制度,以过程性的“动态督查”为主,学校、年级部、班级三级管理主体的每日督查各有侧重,逐步细化。

学校的每日督查,注重管理细节。正常工作日期间,学校每天安排一名分管校长和两名中层管理人员值日,他们与少先大队辅导员、轮流安排的各年级部副主任组成校级督查组,重点对各年级部日常工作进行综合量化考核。一是每天检查、监督、记录学生入校、离校情况,学生卫生、纪律等一日常规落实情况,班级物资管理情况等。做到每天一通报,少先大队部及时地把督查的学生常规情况以书面报告单的形式告知年级部和班级,班主任就可以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展相应的工作,督查的结果纳入班级学期综合考核,并作为量化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检查教师上课、教学常规、辅导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导处将对教师的督查情况直接与教师进行交流等,随时发现,及时纠正。三是教科室要通过课前指定听课或上课前一分钟推门听课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情况,重点查看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等,发现问题反馈给相关教师,提醒整改。

年级部每日督查,突出教学细节。各年级部主任和每天值日教师组成年级部督查小组,要加强对本年级部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日常表现情况进行督查。上课时,悄悄地在本年级部教室外巡视,了解课堂情况。下课时,要巡视所负责的班级,观察学生下课时的文明礼仪养成情况和活动时有无安全隐患,及时反馈给班主任,限令整改。遇到突况,年级部主任要及时将发生的情况上报给校长室。

班级每日督查,重抓行为细节。各班主任和相关科任教师重点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督查和指导。注重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组织全班学生争夺流动红旗。班级每日督查情况分析主要利用十分钟晨会,每天让班级学生自查互评,辅以班主任点评,确保自查到位。

三、及时分析引导和强化考核,抓实两周与每月通报

在每日督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校、年级部、班级三级管理主体的责任意识。每两周我们开一次由全体教职工参加的例会,加强整改落实,提高分层管理效果。每周五上午各位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周记中所记载的学生一周常规养成情况进行分析,重点找出学生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形成班级每周小结,通过网络发送到年级部的主任电子信箱。年级部主任结合各班级每周小结,对年级部一周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剖析,形成年级部每周汇报。星期五下午前由学校督查组将班级、年级部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列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急需解决的问题,采取单独交流、校讯通短信或现场会办等形式立即解决,对其他一般问题归纳出有共性的内容在学校两周一次的例会(单周一放晚学后召开)上通报,减轻了教师的会务负担。在单周一上午学校领导开会,主要针对学校、年级部、班级三级管理主体所反映的问题集中进行研讨,进一步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拟定相应对策,以此作为下两周的重点督导内容。班级、年级部根据学校例会提出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确定下两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各级管理主体跟踪督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10)

应、历届本科完成率第一。

二、基本情况介绍

1、教师:本届教师共44人,其中高职12人中职21人,其中有8人第一次带高三。和上届相比,本届的特点是:班级少,老师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多数老师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少数老师敬业精神不够,同时年轻教师的工作经验需要进一步积累。

2、学生:本届高三应届生505人,分为六理、四文共10个班。其中理科267人,文科238人,理科一个好班、一个中等班、四个普通班;文科一个好班、三个普通班。受当年高一招生的影响,本届应届生整体素质较前两届有较大下降,高三历理只有两个理科班共109人,无论是人数还是高考成绩都较去年明显下降。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研究高考新动向

我们要求同课题的老师相互协作,加强研讨,共同备课,发挥全年级教师的集体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为此,我们积极要求部分教师调整办公室,尽可能将年轻教师特别是第一次带高三的教师和经验丰富、认真敬业的骨干教师坐一起。为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平时的上课中要求老师必须有规范的备课本,要背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等,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要重知识的讲解、又重能力的培养,题目的设置要有梯度讲解之前要统计,错得多的详细讲,对典型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评讲。作业要全改,师生都应备有错题本,以便发现不足之处,另外,我们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以获得高考第一手信息。特别是加强对高考说明和高考考纲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不做或少做无用功。

(2)注重宣传,鼓舞士气

淮北之行回来后,我们深切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好的宣传可以鼓舞学生的信心,增强他们的斗志,因此我们加大了宣传工作的力度,具体做如下:

1、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拉横幅,张贴励志标语;

2、利用学校橱窗以光荣榜的形式张贴每次月考成绩,让高三同学知道全校都在关注他们!

3、学校的电子屏幕上,我们开展了每天一标语的活动来激励高三同学的斗志!

4、对每个班级都进行布置,要求每个班级的同学将自己的高考目标分数写在黑板上,每天自己都能看到,不断激励自己,并且张贴符合自己班级情况的标语,比如二班,一学生周记中写到“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考上大学了,屋前屋后放了好多鞭炮呀”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样的两句话:梦中的鞭炮何时才能响起,理想的翅膀明年六月放飞。

(3)划分指标,责任到班

第一次月考后,在各班主任的要求下,我们就进行了指标的划分。指标尽早到班,可以明确责任与目标。激发老师和班主任的斗志。(1)-37,(2)-4,(3)-3,(4)-3,(5)-3,(6)-27,(7)-22,(8)-1,(9)-1,(10)-2,应届共计103人;理补各40人。要求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加强正面宣传,放大指标量,激励学生的斗志。

(4)提高上课质量,45分钟要成效

具体做法如下:

1、狠抓集体备课,我们大力的倡导组内合作,强力推行教育资源共享制,一方面我们通过集体智慧为教师补短,要求年轻教师拜师,通过以老带新,共同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示范课、研究课、组内互相听课的形式引导每位高三教师成长。

2、严格规范课堂行为,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计课堂教学,不片面的追求“难题”,而是强调夯实学生基础的前提下的逐步提高。

3、加大听课力度,包括年级组安排或校长的随机推门听课等。

4、及时、认真分析,不徇私情,针对该节课的实际,客观、公正分析,以期真正达到效果。

(5)重视边缘生,积极补短,挖掘潜力

边缘生我们指的是好班排名较后的,普通班前十五名的同学,他们是不可忽视的中间力量,是我们高考取胜的关键,平时我们要求老师上课的时候,要更关注和关心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试卷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面批。班主任平时要多找这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做好思想工作,增强他们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我们还实行了师生结对子的方法,每位老师负责几位边缘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难等。我们还为有短腿科目的边缘生开设了补短小班,帮助他们尽快的提高。

本届高三补短工作启动较早,上学期一开学我们就编排了补短表,利用晚自习第四节,开设3个补短小班,请本年级各学科经验最丰富、认真敬业的老师为各班临界生补短,本着全局的思想,打破了班级的界限。很多学生反映较好。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补短,一方面控制学生数量、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双管齐下,选派教师和任课教师共同补短,确保效率最大化。我们根据考试成绩和教师推荐,确定补短学生名单,要求他们必须按时补短,同时年级组加强考勤,如发现教师不按时或准备不充分,就找该教师谈话;如发现学生问题,一方面找班主任,另一方面找学生。为确保这些学生的补短取得明显效果,我们还积极联系家长,寻求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6)月考、周测双管齐下

实践证明,高三复习阶段的月考机制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学期我们设置了月考与周测并举的措施,即:在两个月考之间,利用晚自习进行一次周测!提高了考试的密度,增强了学生的时间上的紧迫感。为了提高命题的针对性,我们成立了月考制卷小组,以学科带头人为主,进行选题,改题,尽量不使用成品卷,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每次考试以后班主任尽快统计成绩,上报年级组,然后由校、年级组负责人、班主任分别给学生开会,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为退步的同学分析原因,找方法。争取做到每考必有所得。上学期我们进行了四次月考、两次周测,包括和水口的两次连考。本学期我们将以三次“模考”为核心,适当辅之于周测,与此同时,从2月25日(周五)下午起开始综合练习,周六晚自习进行数学或英语考试,统一装订后流水作业,成绩及时统计、打印、公布。

(7)加强交流,互相学习

我们非常清楚本届高三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发现问题、正视差距、明确目标、鼓舞斗志,我们积极联系兄弟学校,加强月考联系,统一月考试卷、时间安排、成绩统计和交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和水口中学进行了两次联考、和三中进行了一次联考、从一中借用了两次月考试卷并向他们提供了一次试卷。这些交流为我们提供了真实、详尽的数据,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帮助,通过对比,我们认识到了不足,同时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所以,本学期我们还会继续加强和他们的交流。

(8)积极搜集信息,努力把握高考新动向

除了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外,我们还注重搜集高考相关信息,一方面和兄弟学校加强联系,另一方面和一些省内名校及著名的教研机构接洽,如皖智、合肥八中、淮北中学等,另外,我们还从相关网站及时下载各地的最新试卷,经调整、组合后使用。

(9)继续重视开好几个会

1、班主任会

高三上学期我们召开了四次班主任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经验,校长、分管校长、年级负责人提出了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本学期我们计划邀请部分家长,特别是高三家委会成员参加,为我们提供合理化建议,同时加强对班主任、教师、学生及学校的监督和管理。我们在上学期经过和家委会的沟通,邀请了部分家长参与月考监考,效果非常好,甚至比完全由教师监考的效果还好。所以我们这学期还打算这么做。

2、科任教师及班科教师联系会

分科召开教师会,了解和解决各科老师提出的问题,指导各科老师搞好学科教学。每次考试后,各班都要召开教师联席会,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管理措施,协调各科的教学,研究学生情况,气氛很轻松,而且能使老师们的信息可以交流,各科老师可以对班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效果不错。我们田校长还提出让我们各班主任请任课教师吃饭,联系、密切感情,让他们更投入班级教学和管理。

3、年级学科负责人会

本学期初已召开一次,了解各科教学进度,对新课、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年级组集体备课、教辅资料的集体征订等提出具体的要求。我们还要求各备课组长协调任务分配,各人专门负责一项或几项知识模块,选编专项练习,而且每周各科要编制一份综合试卷,以共同检测。这样的会议今后还要召开,检查教学进度,听取各科复习进度、计划等。

4、学生座谈会

每月月考后召开一次,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收集学生对学校、年级组以及各科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及时向任科教师和家长反馈相关信息。

5、月考分析会

每次月考后,定期召开非常详细的月考分析会。根据我们自己的月考信息及联考反馈信息,认真开好分析会。从各班分数段内人数、平均分、应理前120名、应文前60名、理科前180名、最高和最低平均分差距、平行班平均分差距、我校与兄弟学校的各类数据差距、本届与上届的差距、应届和历届的差距等方面详细分析,不回避矛盾、不怕得罪人,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同时也是为我们这届高三教师。分析会后,我们还要找一些教师谈心,帮他们找问题、查原因、想方法、提要求;同时召开学生座谈会、田校长和李校长还分班级召开分析会、鼓劲会等。

6、组内教研会

为真正抓好高三的教学工作,我们利用周六晚自习第三节召开组内教研活动,每两周一次(双休除外)。集体备课、交流,具体落实年级学科负责人会议安排的任务。目前为止,已召开四次。

7、筹备家长会、誓师大会、心理辅导会等

计划一模后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学生的父母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让他们了解高三,了解自己的孩子,和老师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学生的学习。通过誓师大会、心理辅导会等帮助学生疏导心理、缓解压力、振作精神、激发斗志,帮助他们掌握最科学的方式方法。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10)时间是保障

自进入高三起,我们就高三要求、安排班主任早晨早到15分钟,晚上推迟15分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又实行了午值班制度和课外活动值班活动,要求学生每天下午5:10(现5:20)进班自习,安排班主任值班(每层一名班主任),年级组点名,特别要求普通班早读以英语为主,晚自习提前进班时间以数学为主,这学期将作适当调整,偏重综合科。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篇(11)

1.青年教师适应的一般状况分析。在教师基本情况问卷中,要求教师对学校的总体工作环境做自评,发现23%的教师认为适应不好,存在一定的适应问题。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发现常规的适应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环境的不适应,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对农村学校规范要求的不适应,对角色反差的不适应。农村学校适应状况存在的年龄差异,总体上讲,老教师的适应明显好于青年教师,这与我们对青年教师学校适应的调查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2.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适应差异分析。条件好的学校教师适应状况明显好于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这可能是因为条件好的学校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条件好的学校的学生素质也相对更高一点,人际冲突更少,使得他们更能适应新的师生关系和师师关系。他们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强,在面临新的工作要求时更能主动做出调整。由于教学成绩一直较好,因此获得的积极评价更多,自我感觉更好,使得他们在面临各种适应问题时能做出积极反应。

3.不同班级教学环境的教师学校适应差异分析。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组织,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已有研究表明,教师个体所感知到的班级环境对其适应水平有相当肯定的解释力,而一个班级学生整体适应水平的高低,与这个班级环境有极大关联。班级环境类型越好,教师的学校适应就越好;班级环境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青年教师在学校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适应问题大部分是在自己所处的班级这个大环境下产生的,班级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学生入学之初重点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把成长背景不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构建一个积极地班集体。

4.不同教学成绩的教师学校适应差异分析。教学成绩被视为教学适应的核心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学成绩为下游的教师学校适应最差。这与国内已有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教学成绩不同的教师其学校适应性具有明显差异。

二、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