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数学微课堂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6 16:01:47

高中数学微课堂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1)

所谓“微课”是黎加厚教授根据国外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他的主要方式为教师提前准备任务单,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录制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讲解的一段10分钟左右的视频课程,可以录制屏幕的PPT演示过程加上配音讲解,也可以是在白纸或者黑板上书写加上讲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某一个时间进行自学,回到课堂后对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再不懂的教师进行小范围的讲解,最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目前有很多的教师把“微课”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微课”学习,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高效的自学,使儿童在小组合作中体验与情感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微课”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教师所认可的教学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通过课堂观摩、调查与思考,我发现“微课”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微课”教学在高效课堂中应用的一些问题和优点

1.教师只注重授课形式

目前在一些体验“微课”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每节课都使用了“微课”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回家进行了自学,回到课堂上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学习,但是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比如,有位科学教师在讲授摩擦起电这节课的教学中使用了“微课”的形式,自己录制了“摩擦起电”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自学,大家考虑,是不是这种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应该会更好呢,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实质上,上面这节课只是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发挥“微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

2.问题浅易没必要使用

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提的过于浅显,甚至提得不恰当。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米、分米和厘米的认识”时,主要的时间放在了进行单位的换算练习上了。“微课”教学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存在一定的难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样的问题才会更有价值、有意义。

3.教学片段不是“微课”

有的教师将以前录制的一节完整的课堂实录的一部分截取下来几分钟,发给学生作为自学的资料,这种不是“微课”,只是课堂实录的片段。

4.目前的国情不适合“微课”推广

“微课”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需要学生回家后利用一些时间进行自学,可是,目前在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原因,都是利用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会给学生安排很多的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回家后还会上课外辅导班,每天可能会学习到很晚。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家里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相应的自学。针对这种现状,有的学校的教师曾经自主开发出“A”“B”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在学校给学生提供时间进行自学,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就是学校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搭建学生学习的硬件环境,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微课”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太好实现推广的。

“微课”学习,不能只为走形式而忽略效果,如何组织教学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学、探究,是一个前沿课题。真正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正处在摸索阶段。

二、通过探索和实践,谈谈对更好应用“微课”的认识

1.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教师将学生的视频分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的确定学习本节课程的时间,不必像传统课堂上那样只能跟着教师的进度走。同时,学生在利用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视频播放的进度,容易的、会的内容可以选择向后快进,没学会的,可以重复播放。这种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不能实现的。

2.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微课”学习的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思维最活跃,也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留给学生广阔的研究空间,允许学生“旁逸斜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争议。既有小组讨论,又有集体评议。这样不仅使一些平时胆小、害羞、怕错的学生能在小组中展示自己,而且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发言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并且建议小组成员轮流代表小组发表意见,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质疑和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使思维向多向发展,创新的“萌芽”也在悄悄地生长。在交流后,综合了小组的乃至全班的不同思路,这样的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3.“微课”学习的工具和环境正在向着大众化发展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2)

微课是指按照教学需要,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其包含教学设计、素材、反思、练习以及教师的点评等,并以一定的机构呈现出结构化的资源应用,其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式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手段,因其众多的优点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一、微课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数学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而数学中的概念又是较为抽象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花费过多精力为学生讲解概念性问题,而部分学生很难快速将其理解透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微课的作用就有效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制成视频,让学生可以随时回顾,也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本人在带领学生学次根式定义时,首先将二次根式的定义写在黑板上,然而起初对于这个概念,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本人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小短片,短片在上课之前已经准备完毕,短片主要就是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短短几分钟学生便看完了短片,同时对二次根式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在以上的案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录制微视频时的语言不能过于理论化,原本数学概念就偏于理论,教师在对其解释时就不能继续理论化讲解,可以采用幽默的语言、直观的图片、符号等为学生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二、微课在典型例题教学中的应用

例题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其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典型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例子,在对例题的创设和选取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为基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逐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例如,学生刚接触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有些学生无法顺利解出下面这道题:“在ABC中,AB=AC,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DE平行AB,求证AE=EC。”之后本人通过微课来启发学生,为学生播放小视频,进行动态教学,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最后学生在我的启发下,都自行证明了AE=EC。

在以上的案例中,教师针对教材中给出的例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在以后运用的过程中,只要是类似的问题,学生通过回想视频中的内容,很快就会将问题解决,对学生来说,通过视频进行动态教学对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非常有帮助。

三、微课在复习指导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通常都是复习的时间少,但是需要复习的内容却很多,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复习阶段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及水平成为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在以往的复习模式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全面复习,教师通常采用加班加点的模式,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长时间大量复习让学生的头脑处于麻木状态,学习效率并不高。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录制微视频,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观看,并独立完成单元复习题,而后教师根据单元复习题所反映出的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回到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梳理,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时,本人问学生哪部分知识还没有记扎实,有些学生对整式的乘除法这部分知识理解不深刻,也有一些学生对因式分解相关知识理解不扎实,总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薄弱环节,之后本人将学生的薄弱环节记录好,课下为学生准备视频短片,下次上课时本人对学生讲:“同学们一定要将不扎实的基础变扎实,老师为你们录制了很多小视频,把这个单元的重难点等都分解成模块,一会下课同学们来我这看一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拷贝内容,回去自己观看进行复习。”

在以上案例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弱点,运用微课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复习中切实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

总之,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新颖的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使原来难懂的数学知识更易理解,同时其在复习时也十分有帮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录制的小视频加强记忆,从而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277-02

“微课”是当前深受师生喜爱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优质教学资源。作为新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优质教学资源,既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它是指集中针对某一主题设计与实施的小规模、短时课程。考虑微课的有效性,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视频短片时长应在5―20分钟,主要反映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便实现教与学活动中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针对性强、情景化、资源容量小、主题突出等特点[2]。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细化知识点,化难为易。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呢?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的制作一定要贴合教学、贴合学生。因此,在微课制作时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微课的设计。微课设计要尽量简明扼要、直入主题,避免走传统教学老路,同时还要增强趣味性、吸引力。为了使微课良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应当充分利用PPT、视频等媒体进行创作。如利用PPT设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微课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张幻灯片、录制视频。对于具有共同属性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通俗易懂。首先可以提出对形如π-α、π+α的角的三角函数可以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对形如+α的角的三角函数与α角的三角函数,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关系,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究。提出知识探究一:-α的诱导公式。可以制作一张幻灯片把思考的值相等吗及思考的值分别有什么关系?据此,你有什么猜想?另外再做一张幻灯片,用图片来直观体现他们的数量关系。再提出知识探究二:+α的诱导公式,按上述同样方法设计制作微课幻灯片和录制视频。通过课件、视频展示,易得结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在完成微课制作之后,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会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实施微课呢?

1.课前运用微课,预习新课。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课前运用微课预习新课值得深思。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前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制作好的课件、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并发到班级QQ群之中,要求学生观看,预习新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微课,并且在上课前采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已观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课中运用微课,创设情境和解决重难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微课,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对于利用微课来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是微课视频已经与情境相结合,将其直接呈现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可以营造相对逼真的情境,并且情境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

知识探究(一):-α的诱导公式

课件展示思考1:如果α为锐角,sinα(-α)=cosα cosα(-α)=sinα是否成立?若成立,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通过观察图形,由三角函数定义可得:

课件展示思考2: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x,y),则-α的终边与单位A的交点为P2,则P2为多少?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获得哪些结论?

由图可得:

以上诱导公式可统一为k±α(k∈Z)的三角函数与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总结运用,将为解决三角函数问题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3.课后运用微课,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中,教师不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教师也不可能对某一个重点和难点反复讲解,直至每一位学生都弄明白,那么,课后的复习巩固显得十分重要。

总之,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微课,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锤炼学生的学习品质,注重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4)

一、微型课题的设计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提升趣味性

在设计微课题时,应该与我们的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在其中增加一些趣味性,这能够改变我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能够让我们在自己创设的探究活动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与团队精神也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余弦定理这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踢球问题”的微型课题:如图1,矩形ABCD是机器人的足球场,其中,AB为170cm,AD为80cm,机器人在AD中点E中进入场地,到达F位置,EF为40cm,EFAD,在足球场内有一个小球在B点运动到A点,机器人需要从F点出发来“踢球”,设机器人与小球均是做直线运动,他们同事出发,机器人原地旋转时间忽略不计,那么:

1.若小球运动速度与机器人行走速度相同,那么机器人最快在哪里能够截住小球?

2.若小球运动速度是机器人行走速度的两倍,那么机器人最快在哪里能够截住小球?

3.若小球运动速度是机器人行为速度的t倍,那么在t取值为多少时,机器人不能截住小球,t取值应该为多少?

在问题1中,机器人在线段AB与FB中垂线交点中可以截住小球;在问题2中,若机器人最快能够在线段AB点G位置截住小球,那么就能够利用余弦定理求得答案;在问题3中,如果F到线段AB垂线段是FH,那么t只要比大即可。

在如,在函数性质这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饼干桶表面积大小的课题:

1.假设一个圆柱性饼干桶体积一共是0.5m3,如果其底面边长为x,变面积是y,那么在x等于几时,y可以达到最小值?

2.分析函数y=x2+的性质;

3.分析函数y=x+的性质。

这一例题本来是对问题2、3中函数奇偶性与的单调性的分析,但是,在这一微型课题中,由于赋予了其真实的环境,就能够让我们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没有用的,而是能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采用该种方法来研究函数与能够帮助我们来提炼出函数的研究方法,这比生硬的课堂学习更受我们的欢迎。

二、微型课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价值,具备挑战性

在设计微型课题时,必须要充分的凸显出数学知识的思维价值,引发出我们的认知冲突,积极主动的投入思考过程中,但是,在设计微型探究课题时,我们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控制好课题的难易程度,如果课题过难,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课题的设计必须要综合考核到我们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例如,在柱、椎、台、球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一课,就可以设计出如下的微型课题:

1.有一个凸多面积,一共有九个面,每一个面的棱长都是1,其平面展开图如图2,那么这个凸多面积的体积V为多少?

2.某正六棱柱底边长是3m,侧棱长是cm,使用一个平面将其分成两个不同的棱柱,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两棱柱表面积之和是最大的?最大值为多少?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5)

二、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制作微课的方法

制作微课的软件一般包括微课大师、Camtasia Studio软件和Power Point等,结合笔者所任教学校的情况,我们一般用Camtasia Studio软件来制作微课,具体的做法如下:

1、PPT 准备。根据思路设计好需要录制的PPT。由于“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所以PPT的?面不宜过多,一般以五六幅为宜。内容要以突破某个教学重点或难点为主,力求讲清、讲透。

2、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制PPT。

(1)PPT录制准备:打开要录制的PPT和Camtasia Studi7.1.1 汉化绿色版软件,首先在Camtasia Studi 7的任务列表里点击“录制屏幕”,在选择区域里点击“自定义”,调整绿色虚线上的四方块,使整个矩形正好框住幻灯片。然后查看是否打开音频录制,如果没有右边的音量显示图,点击按钮“音频”就可以准备录制了。

(2)PPT录制:PPT进入播放页面,按下F9,出现倒计时画面,倒计时结束后就可以开始录制了。PPT演示完毕,讲解结束时,按下F9,跳出工具栏,单击“停止”,Camtasia Studi 7自动进入预览界面,点击“编辑”就进入编辑页面。

(3)编辑视频:编辑视频除了可以更改视频的大小,还能消除噪音或提升或降低或降低音量,对于一些不需要的内容还可以删除,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编辑。

(4)生成MP4格式:编辑好视频后,按照提示,可以生成常用的MP4格式,生成结束后,打开文件夹,复制出来即可用了。例如笔者录制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的微课,今后直接打开该文件就可以学习了。

以上就是利用Camtasia Studi 7软件制作简单微课的过程。当然其他微课制作软件也可以有这种效果。

三、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在预习环节中运用微课。在学习的三个环节中,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对上课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预习质量的好坏对是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新授课,学生在上课之前借助微课预习,可以使学生预先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分清知识的重点、难点,通过预习,在新授课之前可以先理解部分知识点,对于新课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带着问题听课,有效提高听课的质量。例如在学习普通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第二章第1节《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时,由于是新授课,学生理解的难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推导,针对这一难点,笔者制作了推导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微课,微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通过提出思考问题:给定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可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 吗?让学生探究依照速度的分解,平面内任一向量 可作怎样的分解呢?最后借助动画演示,学生直观认识到向量也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微课非常直观展示了笔者的教学设计,而且动画演示比单纯黑板画图讲解更具立体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这个较难理解的概念,解决了部分学生在听教师讲概念时抓不住重难点的问题。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6)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5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32

微课是微时代背景下教学现代化的产物。微课短小精悍,一般说来一个微课讲解一个知识点,这样更能突破重点;同时界面更新颖,学习更灵活,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微课已成为新课改下推进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高中数学教学运用微课的作用

(一)形式新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认知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习,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但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受兴趣的影响。在以往高中教学以高考为指挥棒,忽视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教学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枯燥,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学习繁重而枯燥、低效而无趣。而将微课运用于教学中,其形式更为灵活,顺应当前网络形势,以全新的界面与平台来展开学习,这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自然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而有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的认知才能表现出活跃的思维,学得主动,学有成效。

(二)重点突出,更能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这是学生普遍认为数学难学的主要原因,而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更是制约教学的瓶颈。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就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是客观存在的,而难点则因学生个体的不同而不同,是主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自己所预想的教学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这样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从数学资源库中提取相关的微课,这样才能突出重难点,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展开,这样更能体现出新课改所提出的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三)时间灵活,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库,将平时所制作的微课上传至网络,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自主学习平台。现在的高中生对网络非常熟悉,可以熟练地操作电脑与手机,而且大多学生家中都具备上网的基本条件,为学生提供更为充足而灵活的学习时间,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大变革。这样学生在家中就可以进行自由而灵活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同步同时同标准展开,而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来自行支配学习时间,这样的学习更加灵活。

(四)内容丰富,能够开创宽广学习平台

微课虽小,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分钟,但是却可以囊括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引入其中,打破以往封闭的教学空间,将数学教学带入更宽广的空间,开创全新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透过小微课学数学。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可以自行选择观看的内容、进度与次数,以实现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让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制作微课的要点

(一)增强趣味性

没有趣味的事物难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找到制作的最佳切入点,这样所制作出来的微课才不会只成为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这样才能以潜在的趣味因子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其中。这样学生才不会只是看到数学枯燥而单调的一面,而是能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愉悦与欢乐。

(二)让学生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微课里又怎么能少了学生的身影呢?微课可以是教师单独制作的,也可以是教学中讲解某个知识点的小片断,要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在观看微课时更能感受到教学的真实性,让学生身处其中展开主动地参与与积极的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再进行剪辑,让学生出现在微课里。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7)

爱尔兰教育家叶芝有一句名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然一把火。”“翻转课堂”引领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课堂境界,课下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置性”学习和“前测”,课上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来解决疑难问题,使教学更加聚焦学生的问题,使教师的讲解也更加针对学生的困惑,使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为此,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勤奋而智慧的领航人,在翻转课堂的契机下,营造教与学的良好氛围,每天思考一个难题,思考带来提升。在理想的追求中,带动学生幸福地走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乐意做那个让彼此幸福的人。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也面临着考验,必须积极改革传统课堂以迎接挑战,“翻转课堂”正是变革传统课堂一个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它的核心思想不是和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革新。

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例如,有学者结合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利用问卷、访谈、学习成绩对比等方法验证具体应用的有效性;有学者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有学者分析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行性问题等,总体而言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念性、探索性、策略性方面,而对于“翻转课堂”如何进行课前、课内、课后活动的设计,各环节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则鲜有研究,不具有操作性。笔者结合自己的课程教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两步四阶段十环节”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的三位一体化。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科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011年春季,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使“翻转课堂”风靡全球,但他并非“翻转课堂”的首创者。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乔纳森・伯格(T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采用录制视频并上传网络的形式,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之后,“翻转课堂”被称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它并非凭空走入教学实践的,它有着坚实的前期理论探索。

微课是指时间在7~12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内容的小视频。它有以下特点:(1)服务于自主学习,兼顾移动学习需求;(2)针对某一知识点,主题突出、设计合理;(3)以教学视频为主,包含辅助学习素材。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应用视频播放器的快进、暂停及回放功能,及时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并方便一段时间的巩固复习。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的比较分析,探索微课的开发思路和方法,提出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的微课设计方法。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应该只是一个视频,而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的集合,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它以教师讲解、演示的“微视频”为主,辅以课件、案例、素材等资源的学习资源;以“微作业练习”为主,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其中微视频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完成整个微课学习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得教学模式有操作依据、有理论支持,我们必须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1)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本人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后,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翻转的过程如图1所示。

(2)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结构的翻转,而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后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更多的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从“群演”变成了“主演”。有效的“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课堂内安排各种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课堂内有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时,应该遵循相关理论,依据以下设计原则:

原则一: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递放在课前完成,课内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等活动。老师要把课堂的舞台让位于学生,成为协调者和指导者,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原则二:要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传统的课堂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统一的教学组织,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浪费,而基础差的学生认知负荷过高,阻碍了学习。因此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微视频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灵活选择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不用担心是否影响其他同学的进程;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视频,不必担心知识点的遗漏;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用担心答疑是否及时有效,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层教育、个性化学习。

原则三: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摆脱了群体教学模式中教学进度的困扰,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使得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直至掌握所安排的内容。根据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不难发现其关键是课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课堂内如何设计活动实现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是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应用案例后,提出了“两步四阶段十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课下借助微课完成知识的自学,通过自测和同学间的在线交流、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并通过网络在线调查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老师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第二步:课上,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学后暴露出的问题,精心设计并讲解,然后组织针对性训练,紧接着是一对一的讨论,面对面的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课上,随着问题的不断生成课堂张弛有度,呈现螺旋式前进,直到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两步”的划分最能体现“翻转”的思想。

一节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课时进行学习内容的整合,适当控制每一课时的“量”,保持合理的教学进度。在控制“量”的前提下还要把握“质”,就是教师要精选微课讲解的难点,因为我们仅仅是把知识的初步学习放在了课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的时间。由于讲解的时间短,所以对“讲”的适切性、科学性要求更高,从片头到片尾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微视频设计的基础上,再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的学案和在线测试题等。同时,“微课的录制”是一个全新的环节,它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活,应该根据内容特点,选择相应的录制方式。例如,铁架台+手机、录屏软件+PPT、摄像头+扫描仪软件、录屏软件+写字板+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等方式。为了提高微课的录制质量,学校还专门投资建设了录播教室。

第二阶段:记忆领会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观看微视频,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等环节,完成教师所设置的过关任务,实现知识(技能)的传递,顺利完成记忆领会的过程。微视频具有可快进、暂停、重复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不懂的过程可以反复看,一看就懂的问题可以快速看,这对于接受能力较弱、接受较慢的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帮助,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学生通过在线自测,在线答疑,向同学、老师求助,在线探讨一些在知识领会阶段的细节问题,帮助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过关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在线答疑和讨论情况,及时获取微课教学效果并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三阶段:应用分析阶段。课上,师生共同努力首先解决记忆领会阶段教师搜集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类型,编写成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将课时内容的难点分化,重心前移,同时选取恰当的方式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者讨论式课堂;在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设置典型任务,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或在旁边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或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最后完成任务形成学习作品,实现知识深层次分析与初步灵活应用。学生通过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再产生新的问题。每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的讲解也更有针对性,预设性的问题逐渐被生成性的问题取代,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课堂效率也大幅提高。

第四阶段:综合评价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后,把优秀的学习作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示;教师还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对于学生课下、课上的表现给予多元化评价,充分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过去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巩固作业,现在都在课上完成了,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也能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选拓展任务,彻底清除了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

课下,学生之间进行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课上,师生之间进行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评价点拨、成果展示、反思总结五个环节,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十环节”。

教学要素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只能是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此,本人提出“翻转课堂”只是一个模式,让初入课堂的老师能有规可循,同时引起同行的关注与研究。

四、对“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

1.“翻转课堂”实施需要的条件

(1)首先必备的硬件设施是人手一台电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的不同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大多数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室里最多配备一套多媒体设备,如果是集体播放,则不符合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发展,所以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只有开放计算机房。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刻性。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展开调查和讨论。对于一般的普通高中的学生,是否都有这样的自觉性呢?正像与会的一位上海教师说的,他积极地投入“翻转课堂”的研究,但学生迫于完成各门课的作业,对看视频预习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必然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这显然违背了翻转课堂的初衷。所以,在高中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有足够的自觉性的基础上。

(3)教师要有制作微视频的技能。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实践表明,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要注意在声音的录制上声情并茂,同时还要考虑形式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丰富性、趣味性等。另外,教师要设置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也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总之,普通高中要实行“翻转课堂”,必须在设备和技术上得到保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有较高的要求。

2.对“翻转课堂”的展望

虽然翻转课堂教学具有众多优势,但由于此新型的教学方式还处于不断摸索尝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况且不是所有的数学课堂都适合“翻转”,如新概念的建构过程,再如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需要互动和讨论完成的教学过程等都不适合作为微课的主要内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推理严谨的学科,高中数学知识内容丰富且晦涩难懂、思想方法深奥且变化多端,在高中数学课堂实施“翻转”要谨慎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选择妥善的教学方式,否则易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因此,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在全国普遍应用还很困难,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努力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深度整合的途径与策略。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翻转课堂”困难重重,但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代表了教育工作者探索改革之路的方向和决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去学习新的理念、实践新的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我们走在探索的路上,期待“翻转课堂”带给学生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叶燕忠.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教学管理:教学月刊,2014(5).

2.包东妹.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月刊,2014(11).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8)

目前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多采取的是老师们先备课、做PPT,然后在数学课堂上按照PPT满堂灌地逐一讲解;偶尔也让学生参与进来,但根本谈不上师生共同融入课堂;开始时还觉得比过去传统教学新颖,但时间久了学生兴趣明显下降,这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模式仍显得机械呆板,数学课堂效益不高.

我于2015年参加了重庆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中学数学微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实验,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微课程是有效整合现代化教学的手段,通过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诊测等有效手段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之后,在关键节点环节,以突破重难点知识、方法,揭示数学规律为目的开发的微视频资源,它更加精准地对准了每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学习的关键节点,具有较强的问题探究性,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切实提升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初中数学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体现,进一步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首先它是不同于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模式,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当今各种信息技术资源. 视频力求新颖、有趣;表达方式、手势、动作表情等生动形象;语言精练、准确、明晰、干脆利落;紧扣主题,新颖独特,能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使得视频展示更加丰富、形象且多元化,能够更好地使情境真实地体现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提高课堂的效率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数学微课程创设的“问题” 情景,营造了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数学课堂多以教师为核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机械、沉闷,学生很少参与到活动中去,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看似非常简单明白的事实,却没有在我们广大教师向学生“传导、授业、解惑” 的过程中引起共鸣,我们更多地把学生视为“接收知识A机器”,严重违背了“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认识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规律;正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才造成了今天的学生学习无激情、学习效率不高.

微课程是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带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走进课堂,把一节课的关键性问题拿出来和同学、老师进行探讨,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围绕“问题”进行深度交流、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老师不再仅仅是内容的灌输者,学生也不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师生共同走进课程,实现教学相长的“双主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搜集与处理信息,在交流与合作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微课程切实注重整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充分体现课堂“教有亮点、学有高潮”,更好地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双丰收

初中数学微课程视频的选题要求更加精准精练,教学内容更明晰. 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关键概念教学,或针对重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后拓展延伸;也可以是题型精讲、考点归纳、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展示. 将教学目标聚焦于某一特定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一般5分钟左右)集中探究并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其关注度不再是PPT式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关注知识、方法的有效整合,聚焦于具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上,充分利用课堂黄金时间解决几个关键性问题,实现每堂课“教有亮点、学有高潮”,切实通过“助学育能”去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数学难的瓶颈,这样随着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数学悟性的提升,必将极大地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途径,治本性地满足学生对学习的根本性需求,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心智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9)

雨课堂是嵌入在微信中的一个程序,将教学工具巧妙融入PowerPoint与微信全景式采集数据,驱动教学探微,推动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多通道互动。

1 高职数学课堂引入“雨课堂”移动学习平台的必要性

高职数学是高职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如果单靠老师上课的讲授,学生一方面觉得单调乏味,导致课堂沉闷,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很快掌握,课后更不想花时间去学习。但是在使用“雨课堂”移动学习平台,学生对这一新鲜事物很感兴趣,从原来的手机娱乐转变为手机学习,从课前预习到课后练习,学生的所有学习动态,老师都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做到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充分理解,或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可以通过雨课堂中的讨论区与同学或老师展开讨论,也可以通过雨课堂中的课件回放功能重新学习和回顾,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2 “雨课堂”在高职数学中的实践

1) 前期工作准备:首先在微信公众号中关注“雨课堂”,并在电脑上下载“雨课堂”,然后点击创建课程,生成班级,然后在平台中上传学习资源,最后通过邀请码让学生加入“雨课堂”班级,学生就可以在手机微信端自主学习了。

2) 课前预习:课前,针对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老师一方面通过“雨课堂”平台上传课堂课件,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和思维导图;另一方面,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采用分组或不分组两种情形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小论文、图片等形式提交作业,教??通过平台的公告功能,把作业任务推送给学生,并告知提交日期,学生通过预习完成作业,有疑惑的可以通过平台中的讨论区师生、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解惑,学生完成预习和任务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值。老师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看到学生的学习预习情况,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在预习中做的难点标记。

3) 课堂中的混合式教学:这里的混合式教学指的是一方面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和板书通过对预习的掌握情况,有重点的讲解知识难点,解决学生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在课堂中借助“雨课堂”学习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发起讨论,最后完成课堂小测试。

学生在进入课堂后,通过平台的在线签到功能,老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到位情况,通过30秒的签到,提高了课堂效率。老师在课堂中反馈预习的情况,并讲解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难点。在效果评价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测试,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得到相应的经验值,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老师可以在手机终端获得学生的掌握情况。

4) 课后复习:针对教学内容,通过“雨课堂”作业,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同时在“雨课堂”平台上本节课的小结,注意事项,学生此时可以在讨论区发起作业的讨论,同时老师可以发起教学问卷和学习情况投票,让老师更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基于“雨课堂”移动学习的优势

基于“雨课堂”的移动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及多元化,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意识这三个维度得到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目前的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10)

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素材的选择不仅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在教学预设中,组织学习素材主要目标:首先,能引发探究的动机。要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学习材料的“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是首当其冲的,无数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事实上都已充分地论证了这一切。其次,能支持探究活动的展开。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的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由“教材”进入到可供学生探究的“学材”。将数学知识本身所承载的数学意识、数学方法、数学情感功能释放出来,就需要将“形式化”的数学改造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学生重新建构的数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

当今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信息渗透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的时候,当创设隐喻和类比的时候,当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使其产生与其个人相关联的问题的机会的时候,学习者就能够进行理想的学习。赫尔巴特等也提出,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识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因此,我们强调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能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笔者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2×0.1)×229=0.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创设悬念、空白、融洽、成功、活动等情境,这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凭借深厚的知识底蕴,良好的教育机智,揭示其数学模型,用艺术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要注意的是,要从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忌牵强附会。

高中数学微课堂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82-02

高中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后,有比较强的自制力,学习也相对主动一些,所以高中的课堂纪律很好,而高中的数学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让其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笔者认为,要搞好高中数学教学,一定要首先对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梳理,然后就是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性格特点,与之作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以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学习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知识都来自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但要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的目标性一定要强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围绕着这些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个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努力,互动起来,使其在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品德方面都得到提高。笔者在授课时,通常教给学生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数学概念,体会到矛盾的普遍存在性,并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把数学知识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同时提高学生的质疑释疑的能力。

二、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高中数学的每堂课都至少要有一个重点、一个难点,而整堂课的教学又都是以此为根本一层层展开的。笔者有时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都会把它们列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记下来,当一个问题进展到重点和难点时,将是本节课的重头戏。笔者会通过放大声音来强调这个重点的重要性,或者是采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或直观教具来体现重点。另外,笔者还会找同学重复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并将其深深地记在心里。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课件教学也逐步走入了教师的课堂,其与统的教学方式来比,有其优越性,如多媒体课件省去了很多写板书的时间,把原来一个小时才能讲完的内容浓缩为了40分钟内即可搞定。二是增加了直观性,让高中数学课上得更有趣味。多媒体可以加入图画、声音、视频,让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直观,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更有利于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复习。常规的课堂,在教师进行总结时,往往由于黑板太小,占不下,一部分内容已经被擦掉了,但是多媒体课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们可以将所有的内容进行重现,包括一些典型便例题,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更好地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总结。

四、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所谓“教无定法”。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依据课堂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如椭圆的知识就是通过多媒体的方法,取点,划线,从而推理出其概念和定义;而在讲立方体时,教师让学生自己用铁丝做了一个立体模型,自己先观察探究其各个棱之间的关系,再观察其中对角线之间的角度怎样。总之,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只要教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让其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这就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五、在课堂上要及时作出评价并给予肯定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赏识,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及肯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更好地学得知识。比如笔者经常是在讲完一个概念后或者讲完一道典型例题后,便会让学生上来“再当一次教师”,把这个内容让其再演示一遍。对于表现优秀者,及时地给予掌声,表示肯定,对于基础略差的学生,可以教师辅助其讲解,让他有更多的锻炼的机会。总之,教师要有一颗赏识之心,多给孩子一些正向的评价,让他们能够爱上数学,并对其产生长久的兴趣。

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毫无疑问,一切学习的根本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认真地来想,大胆地来说,变被动地听和记为主动地说和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起好引导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人领路人。

七、依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整,处理好突发事件

尽管教师对学生的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地准备,但总有备不到的偶然情况。比如在讲点复数时,第一堂的重点就是带领学生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没有涉及到其大小无可比性这一性质。但是一位学习好的同学就举手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简单地跟学生讲了复数的无可比性,并留下悬念,请同学们下去想一想,为什么复数会具有这一特点呢?即“i>0”不能成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完成了当堂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