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合同管理智能化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7 15:35:44

合同管理智能化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1)

中图分类号: TB3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国内智能化住宅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住宅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各种智能化的设备被大量的应用到住宅中,智能化住宅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智能化住宅的发展历史较短暂,因此目前国内的智能化住宅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1 .1、设计专业性差,定位不清晰

由于现在住宅的智能化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规划设计时常常出现设计定位不清晰,设计人员对“智能化”的理解片面的现象。设计方案通常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使用功能意义较弱,这样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会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同时目前有些设计单位对于智能化设备的原理和使用缺乏深人的认识,导致实际建筑中出现许多问题,使得许多智能化设备功能无法得到预想的实现,设计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1 .2施工过程管理不力

智能化住宅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智能化技术,这些技术手段通常比较复杂,建设过程需要相当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可是现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智能化技术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合理的解决处理,不但延误了工程进度,浪费了人力、物力,严重的还会由于管理不力导致智能化技术手段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使得智能化住宅在使用时根本不具备智能功能。

1 .3、验收规范不健全

现在对于智能化住宅的建设验收通常是参照一般的电气工程相应标准进行的,没有专业合理的验收监测依据。可是由于智能化住宅的特殊性,这种验收方式根本无法全面的检测其智能化设备的性能好坏,导致验收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1 .4、缺乏相应的维修人员和维修保障制度

在智能化住宅中有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其管理和维修需要专业的技术维修人员进行管理,这就对技术维修人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可是现在真正可以达到技术要求的维修人员十分紧缺,多数技术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合格,不能有效的管理好智能化设施,在其出问题时往往不能高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智能化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智能化在住宅中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2、智能化住宅系统的施工管理

智能化住宅的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强、综合性高的复杂的工程项目,它既具有传统建筑电气工程的特点,又具有现代控制工程和信息化工程的特点。要真正实现智能化住宅的功能,就必须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和管理。

2.1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

由于智能化住宅采用很多高新科技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多个专业的技术知识,需要各个专业人员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施工建设。这就要求施工项目责任人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协调各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同时还要与业主、土建总包、监理、各主承包协调,严格按照业主所确定的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施工建设,保质保量地执行合同细则。如果业主提出变更要求通知,施工责任人还要能够及时与土建总包、监理和各主承包进行协调沟通,以便可以尽快如期确定新的变更施工方案

2.1.1智能化子系统的控制管理

由于智能化住宅中的智能化设施建设涉及多个专业,因此必须在施工之前将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等交给每一个分包单位,让其事先充分了解设计规范技术要求,认真核对设计图纸,将各专业相关技术问题及时反映给业主和总包等,以便及时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同时在施工时还要加强对各个分包单位的施工管理,在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密切监督,如有问题出现及时处理以保证工程可以正常有序按期完成。

2.1.2加强与其他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

住宅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专业工种的协作配合,例如土木建筑、装饰装修、空调、给排水、电气、电梯、供电照明、消防等专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各个专业施工单位必须相互协调配合,尤其在主体工程结构、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线槽、电梯工程五方通话、监控等的配合,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2.1.3强化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协调配合

智能化系统中存在许多管线的配线和穿线工作,在土建工作完成以后,配线和穿线工作等管线施工工作必须与装饰工程同步协调进行。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协调进行,在装饰工程完成以后,进行管线的穿线敷设极其困难。由于施工中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以保证各工序有序进行。而且进行单个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严格遵守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交接验收,同时做好单位设备的测试记录,并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

2.1.4保证控制室机房工程与装饰工程相互协调配合

在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设置许多控制室。控制室的机房工程必须保持与整体的装饰工程同步协调进行。确保在中央监控室的基本装饰工作完成之前,中央监控台、电视墙、模拟屏等设备已经被准确定位。

2 .2施工界面确定和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因为智能化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子系统结合施工,所以在施工时必须明确每个单位的施工界面以及每个子系统调试的工作界面。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每个系统的各个施工步骤要实行严格的监控和检查,如果出现不符合行业规范要求的现象,务必要及时制止并改正,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且在智能化住宅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子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工作时间和完成质量,为了保证整个施工计划按期保质完成,必须实现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3结语

智能化住宅建设的工程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智能化住宅性能水平。因此要想实现住宅智能化的发展,必须对其建设过程实行有效的工程管理和控制。根据目前国内的智能化住宅建设的发展形势,作为建筑企业必须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其项目管理水平,住宅的智能化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徐文海.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2)

建筑的发展有史以来就和其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以及营造技术同步发展,相互关联,互为促进。建筑材料由土木、砖瓦、混凝土、钢筋水泥向钢架材料发展;建筑结构由单体、多层、高层向超高层发展;同时建筑的营造技术也由手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超高层建筑顾名思义就是超高度的多层建筑物。通常建筑界将超过300米建筑高度的多层建筑物称之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物无论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都有其独特的需求与设计以外,,在电气及弱电监控功能与系统配置上也有着与超高层建筑特点相适应与配合的关系内涵。特别是近年来建筑界、科技界提出了智能建筑的概念以来,国内外智能建筑专家都试着确定建筑与智能化的关系内涵。普遍的认同是:现阶段的“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智能建筑的实现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在一座建筑物内进行信息管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信息的采集和综合,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也是信息处理的一个方面。因此也可以简单地理解:“智能建筑”就是具备了综合信息应用和设备管理自动化能力的建筑。

尽管目前国内号称有近千座“智能建筑”,但是在超高层建筑中实现“智能化”还是一种尝试和探索。以下通过参与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从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信息化建设,以及智能化物业管理的特点,来体会超高层建筑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是现代建筑的完美体现。

1.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定位

金茂大厦的设计是由美国SOM公司提供,但在其初步设计的图纸中并没有体现所谓“智能化”的概念。然而金茂大厦业主张关林董事长与筹建办公室的领导们却高度重视金茂大厦智能化的建设。多次召开由智能建筑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智能建筑”技术咨询会议。最终确定了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定位目标,即:在金茂大厦内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智能化技术和系统产品,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物业管理的模式,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终结目标。SOM公司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按照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定位目标,聘请美国智能化系统专业顾问公司对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最终提供了十章280页,近18万字的“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技术说明书”技术说明书详细描述了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宽频网络结构、系统集成功能、信息服务与智能化物业管理等内容。SOM公司所提供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之完善,水准之高档、配置设备之先进,完全可以满足21世纪超高层建筑对现代科技IT技术发展的需求。

2. 金茂大厦的信息化建设

金茂大厦智能化建设始终将信息化建设放在第一位,仅我参加的金茂大厦信息网络论证方案就超过五次,张关林董事长亲自参加信息网络方案论证会,在会上强调了金茂大厦通讯与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设计一步到位,工程可分步实施,同时网络应具有兼容性。由于金茂大厦楼高420.5米,大厦主干网络必须采用光纤传输体系,甚至有些传输通道采用单模光缆。主干网络传输速率高达千兆以上,每8个平方米的办公位置就有一个155Mbps的计算机信息插座。

金茂大厦的信息化网络建设也将电缆电视网络纳入其中,该电缆电视网络可以实现860兆的双向信号传输功能,不但为可以提供交互电视(ITV)和视频点播(VOD)等服务功能,同时也为今后在金茂大厦内实现“三网合一”(即电视网、电话网、计算机网)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提供了另一种宽带传输模式。

3. 金茂大厦智能化物业管理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智能化物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在金茂大厦内实现智能化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厦机电和安全设备运行的完好率与利用率,以及节能、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大厦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金茂大厦的智能物业管理是建立在大厦智能化系统之上的,并基于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从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一开始,就强调了物业管理信息集成对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层次性,即监控层和综合信息管理层。在金茂大厦内分别设置了三个监控管理中心和一个综合物业管理信息中心。

转贴于

金茂大厦智能物业管理的概念是:

建立大厦物业管理与大厦智能化系统之间的人机交互平台,在大厦智能化系统功能的支撑下,实现大厦物业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金茂大厦智能物业管理的具体功能是:

房产管理

信息与资讯管理

综合事务管理

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

综合节能管理

智能物业管理与传统物业管理在管理模式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智能物业管理借助于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综合机电与安全设备监控和综合信息集成的功能,通过大厦智能化系统功能的支撑,促进和提升大厦物业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彻底改变传统静态(历史性)物业管理的模式为动态(实时性)、交互和网络化的智能物业管理模式。智能物业管理同时也可以提升物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对金茂大厦智能物业管理(IPMS)的支撑和促进:

1) 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物业管理体制的合理化

信息是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重要资源,是金茂大厦各级管理人员决策的重要依据。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传统的物业管理体制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仍属于落后的人工分散处理的方式,不仅中间层次多,也不便实现横向联系,因而不能很好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就是建立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使信息处理由分散处理向综合与集中处理转变,使分散的信息管理向集成信息管理转化,这样不仅能发挥信息综合利用的作用,还能提高信息的质量(准确、及时)和数量,使金茂大厦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建立与信息集成处理模式相适应的金茂大厦物业管理体制。

2)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物业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通过建立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运算能力的特点,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对金茂大厦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定量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避免管理决策中的主观随意性,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预测功能,使管理工作由粗变细,由事后管理向实时管理方向发展,甚至做到事前有预测,从而使管理工作由被动状态逐渐变为主动,通过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监控和信息集成的功能,对那些不可预测的事物和状态进行监视,出现突发事件时,立即采取措施,还能够通过事先制定的对策(程序)做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和科学,使一切的事务处理都处于受控状态之下。

3)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严密性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能够满足物业管理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同时由于大厦智能化系统能够提供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实时性和历史性,这对于大厦物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甚有帮助,可以使大厦物业管理更加严谨、细致,加强和促进大厦物业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物业管理方法更趋科学化,一切以数据说话。通过数据的量化来提升物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水平。

4)支撑和促进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大厦的各级物业管理人员可以从繁琐、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各种数据分析的手段和方法,分析大厦内物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改进和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通过从事信息分析,判断和决策,并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总结和提升大厦各级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经验。必然导致这些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成长和加强。

5)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茂大厦通过智能化物业管理,可以直接和间接的提高金茂大厦的经济效益。通过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MS),可以节省大厦的运行和维护费用。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讯与网络系统(CNS),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和工作时间。这些都将给金茂大厦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社会效益。提高金茂大厦的竞争力。

4. 结束语

金茂大厦巍峨威武的雄姿,屹立在上海的黄浦江畔。每当我途经上海时,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向上了望到它。远远望去它似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更宛如一支描写中国建筑与科技结晶的神来之笔。金茂大厦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里产生的,它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时代象征。金茂大厦的智能化只代表它自己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文献

李 林 智能大厦系统工程

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年第1版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3)

建筑的发展有史以来就和其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以及营造技术同步发展,相互关联,互为促进。建筑材料由土木、砖瓦、混凝土、钢筋水泥向钢架材料发展;建筑结构由单体、多层、高层向超高层发展;同时建筑的营造技术也由手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超高层建筑顾名思义就是超高度的多层建筑物。通常建筑界将超过300米建筑高度的多层建筑物称之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物无论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都有其独特的需求与设计以外,,在电气及弱电监控功能与系统配置上也有着与超高层建筑特点相适应与配合的关系内涵。特别是近年来建筑界、科技界提出了智能建筑的概念以来,国内外智能建筑专家都试着确定建筑与智能化的关系内涵。普遍的认同是:现阶段的“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智能建筑的实现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在一座建筑物内进行信息管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信息的采集和综合,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也是信息处理的一个方面。因此也可以简单地理解:“智能建筑”就是具备了综合信息应用和设备管理自动化能力的建筑。

尽管目前国内号称有近千座“智能建筑”,但是在超高层建筑中实现“智能化”还是一种尝试和探索。以下通过参与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从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信息化建设,以及智能化物业管理的特点,来体会超高层建筑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是现代建筑的完美体现。

1.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定位

金茂大厦的设计是由美国SOM公司提供,但在其初步设计的图纸中并没有体现所谓“智能化”的概念。然而金茂大厦业主张关林董事长与筹建办公室的领导们却高度重视金茂大厦智能化的建设。多次召开由智能建筑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智能建筑”技术咨询会议。最终确定了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定位目标,即:在金茂大厦内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智能化技术和系统产品,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物业管理的模式,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终结目标。SOM公司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按照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定位目标,聘请美国智能化系统专业顾问公司对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最终提供了十章280页,近18万字的“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技术说明书”技术说明书详细描述了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宽频网络结构、系统集成功能、信息服务与智能化物业管理等内容。SOM公司所提供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之完善,水准之高档、配置设备之先进,完全可以满足21世纪超高层建筑对现代科技IT技术发展的需求。

2.金茂大厦的信息化建设

金茂大厦智能化建设始终将信息化建设放在第一位,仅我参加的金茂大厦信息网络论证方案就超过五次,张关林董事长亲自参加信息网络方案论证会,在会上强调了金茂大厦通讯与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设计一步到位,工程可分步实施,同时网络应具有兼容性。由于金茂大厦楼高420.5米,大厦主干网络必须采用光纤传输体系,甚至有些传输通道采用单模光缆。主干网络传输速率高达千兆以上,每8个平方米的办公位置就有一个155Mbps的计算机信息插座。

金茂大厦的信息化网络建设也将电缆电视网络纳入其中,该电缆电视网络可以实现860兆的双向信号传输功能,不但为可以提供交互电视(ITV)和视频点播(VOD)等服务功能,同时也为今后在金茂大厦内实现“三网合一”(即电视网、电话网、计算机网)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提供了另一种宽带传输模式。

3.金茂大厦智能化物业管理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智能化物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在金茂大厦内实现智能化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厦机电和安全设备运行的完好率与利用率,以及节能、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大厦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金茂大厦的智能物业管理是建立在大厦智能化系统之上的,并基于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从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一开始,就强调了物业管理信息集成对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层次性,即监控层和综合信息管理层。在金茂大厦内分别设置了三个监控管理中心和一个综合物业管理信息中心。

金茂大厦智能物业管理的概念是:

建立大厦物业管理与大厦智能化系统之间的人机交互平台,在大厦智能化系统功能的支撑下,实现大厦物业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金茂大厦智能物业管理的具体功能是:

房产管理

信息与资讯管理

综合事务管理

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

综合节能管理

智能物业管理与传统物业管理在管理模式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智能物业管理借助于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综合机电与安全设备监控和综合信息集成的功能,通过大厦智能化系统功能的支撑,促进和提升大厦物业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彻底改变传统静态(历史性)物业管理的模式为动态(实时性)、交互和网络化的智能物业管理模式。智能物业管理同时也可以提升物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对金茂大厦智能物业管理(IPMS)的支撑和促进:

1)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物业管理体制的合理化

信息是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重要资源,是金茂大厦各级管理人员决策的重要依据。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传统的物业管理体制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仍属于落后的人工分散处理的方式,不仅中间层次多,也不便实现横向联系,因而不能很好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就是建立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使信息处理由分散处理向综合与集中处理转变,使分散的信息管理向集成信息管理转化,这样不仅能发挥信息综合利用的作用,还能提高信息的质量(准确、及时)和数量,使金茂大厦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建立与信息集成处理模式相适应的金茂大厦物业管理体制。

2)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物业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通过建立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运算能力的特点,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对金茂大厦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定量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避免管理决策中的主观随意性,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预测功能,使管理工作由粗变细,由事后管理向实时管理方向发展,甚至做到事前有预测,从而使管理工作由被动状态逐渐变为主动,通过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监控和信息集成的功能,对那些不可预测的事物和状态进行监视,出现突发事件时,立即采取措施,还能够通过事先制定的对策(程序)做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和科学,使一切的事务处理都处于受控状态之下。

3)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严密性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能够满足物业管理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同时由于大厦智能化系统能够提供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实时性和历史性,这对于大厦物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甚有帮助,可以使大厦物业管理更加严谨、细致,加强和促进大厦物业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物业管理方法更趋科学化,一切以数据说话。通过数据的量化来提升物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水平。

4)支撑和促进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大厦的各级物业管理人员可以从繁琐、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各种数据分析的手段和方法,分析大厦内物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改进和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通过从事信息分析,判断和决策,并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总结和提升大厦各级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经验。必然导致这些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成长和加强。

5)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茂大厦通过智能化物业管理,可以直接和间接的提高金茂大厦的经济效益。通过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MS),可以节省大厦的运行和维护费用。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讯与网络系统(CNS),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和工作时间。这些都将给金茂大厦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社会效益。提高金茂大厦的竞争力。

4.结束语

金茂大厦巍峨威武的雄姿,屹立在上海的黄浦江畔。每当我途经上海时,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向上了望到它。远远望去它似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更宛如一支描写中国建筑与科技结晶的神来之笔。金茂大厦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里产生的,它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时代象征。金茂大厦的智能化只代表它自己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4)

关键词 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电子书包;智能感知;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1-0061-04

“智慧地球”理念在2008年提出后,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研究最热门的课题。伴随着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的发展战略[1]。2010年至2020年,广州市将全面实施“智慧广州”战略,重点打造新设施、新应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生活等“ 五个新” 的智慧城市工程。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所谓“智慧校园”[1],是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教师、学生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利用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和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支持,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智能化学习、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的教育生态体系应用新模式,为广州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智慧广州”战略的实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 [3]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指出:“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5]提出:“要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建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打造智慧型的校园环境、智慧型的学校管理、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智慧型的教学环境、智慧型的教学系统、智慧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信息时代智慧型的学生。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经验借鉴”。

综上所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它是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能够实现教学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跃升,对推进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和“智慧广州”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广州市共有十个区、两个县级市,教育总量大,学校层次多,目前,各级各类学校3000多所,在校学生总人数200多万,在职教职工总人数15多万。

经过“十五”、“十一五” 建设,广州教育信息化已经从基础建设与基本应用阶段、整体推进与整合应用阶段向大网络、大平台、大服务阶段迈进,实现了转型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工程”,架起了通往全市基础教育各个角落的信息桥梁,使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从城区和部分农村学校延伸到所有边远农村学校,光纤总长度已超过30,000公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光纤城域网。目前正在打造生态型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广州“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6],形成了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体系。通过引入国家资源、共享省级资源、共建合作资源、采购通用资源、开发本地特色资源等多种途径,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群,目前市级教育信息资源库总量达100TB,市级应用系统达50多个,并打造了“同步教学资源包”、“精品课例库”、“教育考试考生身份验证管理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名师辅导网”、“天河部落”、“教育资源搜索引擎”等一大批彰显本地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稳定、规范、多元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区域、学校、学段之间水平差异仍然较大;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鸿沟仍存在;缺乏有效支持学科教学革命性的资源和工具软件;大规模创新应用实践研究的措施和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队伍稳定性不够等。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探索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按照“实验先行、改革探索、以点带面”的原则,2013年5月启动了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全市选择6所教育信息化基础与环境好、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教师信息素养较高的学校作为“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样板校,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高度共享、协同创新,分步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建设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学校业务应用等“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把云计算[6]、虚拟化[7]和物联网[8]等新技术引入“智慧校园”建设中,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先进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智能化校园系统,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对整个教学、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快捷、共享、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

1.“智慧校园”智能化的环境建设

一是“ 智慧校园” 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在学校现有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和升级,配置网关设备、网络交换机、无线路由A P转发器、服务器、数据存储等硬件设备,实现校园信息服务无线和有线的无缝结合、无线网络全覆盖、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二是智慧教室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每间智慧教室配备7 0寸的智能交互L E 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电子书包[9]、智能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平台、智能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等硬件系统,配置一套支持师生互动教学与反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三是配备基于物联网的软硬件设备,建设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和校园智能管理系统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系统管理平台,能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四是依托云计算和虚拟化等信息技术打造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网络和资源环境的支撑,为学校实现“教学教研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学生学习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数字化”和“与社会沟通智能化”提供智能化服务。

2.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根据“智慧广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启动智慧型教育体系的研究,并以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切入点,组织首批6所样板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素质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效利用新技术,促进教育创新,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制定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小学“智慧校园”应用模式探索

1.在学校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在完善和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等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把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等多个独立的系统平台,利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流完成相互关联的数据调用,融合成一个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教职工管理(包括教师人事信息、教师业务信息、教师专业发展记录)、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试卷分析、作业管理、素质评价)、办公事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考务管理、日常处理、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在线考试、备课管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研修、体卫管理、招生管理、德育管理、校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当学生、家长、教师一走进校园,“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就能感知到他的存在,可以无处不在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给学生主动推送适合他能力、兴趣、进度的学习任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为教师主动推送教案、课件,报告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家长定制他所需要的教育信息;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教育教学动态分析、预警、辅助决策服务等[10],从而实现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和智慧化的服务。

2.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构建新型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新模式,大力开展面向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积极倡导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总结推广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通过优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探索和总结信息化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数字化探究实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方法和规律;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应用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交流和教学实践探索,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组织专家和实验校老师开展调研,开展“智慧校园”相关实验课题的研究。

利用智慧教室环境, 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智能交互LE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电子书包进行阅读教材、在线学习,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在教师端给学生发送练习题,学生答题后进行在线反馈。系统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业的答题记录、考试成绩等进行自动统计上传,并进行智能跟踪及评价。同时师生通过智能交互平台整合和共享应用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以及区、校的教学资源。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

在前期开展广州城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异地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广佛肇同城区域间网络教研活动、穗港两地的“一课两讲”活动和全球华人网络学习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校园”环境进一步深化网络教学教研的创新实验研究,利用先进的智慧教室实验平台使城乡校际之间、广佛肇同城区域和穗港澳台地区的网络教学教研互动交流活动常态化,使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区域范围内的广泛、有效和创新应用。积累基于“智慧校园”环境进行教学教研和应用实验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打造实现智慧化教学和智慧化教研的新模式。

3.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利用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和校园安防监控系统,通过融合物联网与3G技术的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卡能够集上网身份认证卡、门禁卡、饭卡、借书证、钱包等用途于一身,学生凭智慧卡就可以进电脑室上网、进校出校考勤、食堂就餐、图书馆借书、校内消费结算,以及宿舍、实验室的身份识别等。通过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在学校各类考试、校园安全方面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者点击鼠标,就可通过“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结 语

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建设“智慧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有效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促进教育创新,开展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注: 本文为广州市财政投资教育信息化项目(2013—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编号:GZIT2012-NPF3-0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校园[DB/OL]. cnii.com.cn/xxs/content/2011-11/29/content_937516.htm, 2011-11-29.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010-03-01.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2-03-13.

[5]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B/OL].wenku.baidu.com/view/daee93f2ba0d4a7302763a03.html,2012-02-09.

[6]王同聚.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型和应用设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24-26.

[7]徐大勇.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85-86.

[8]严大虎 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32-135.

[9]黎加厚.“电子书包”的遐想[ J ] .远程教育杂志,2011,(4):111.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5)

“智能安全”将作为整个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石,更广地拓展工业4.0的核心内涵,将工业安全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智能安全”是工业4.0的基石

众所周知,安全管理是一切生产管理的基础。如果安全无法落实,事故频发,不但严重影响劳动者个人的安全、健康和生产积极性,更会极大地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影响。

工业4.0的核心是工业智能化,它衍生出许多具体的项目:如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等等,而智能安全是所有工业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在工业智能化所有内容中,智能安全起着基石的作用。“智能安全”好比是“1”,而“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这种种智能化是一个个“0”,只有有了“智能安全”这个“1”,工业4.0的提出的种种智能化才具有意义。而如有没有“智能安全”这个“1”,无论有再多的“智能**”,工业智能化终将不能为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智能安全也是其他工业智能化项目的助推力。智能安全强调以人员状态管理为核心,体现了对人的最大的关爱和保护。这将充分发挥出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推动其他智能化项目的发展。

因此,“智能安全”是工业4.0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智能安全的实现,也能够使工业4.0所有智能化的愿景发挥最佳的效能。

实现“智能安全”的核心在于人员状态管理

通过对大量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人们早就发现,在现有的安全管理中,存在这样一对矛盾。

一方面,在安全管理的“人―机―环”三个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和大量的统计数据都表明,人因导致的事故占各类事故总数的70%~90%。而另一个方面,现有安全管理体系中,对于“机”和“环境”已有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检测、预警和处理,但是唯独对人员的管理,除了传统的培训、教育等手段外,始终缺乏科学的、客观的技术化手段,来对操作人员的状态进行有效的检测和管控。因此,实现“智能安全”的核心就在于实现对于人员的智能化管理,尤其是实现对人员状态的管理。

ASIMSTM 主动式安全智能管理系统

帝仪秉承“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核心理念,经过3年的努力研发,以解决安全管理中“人因事故”为目标,推出了主动式智能安全管理系统,首款产品――ASIMSTM在2015年正式面世。该系统填补现有安全管理中对于人员状态管理的黑洞,真正实现以人员状态管理为核心的“智能安全”。

ASIMSTM通过最新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采集人员脑电信号(EEG)和运动状态等信息,利用前沿的生物信息(行为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数据系统,精准地判断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同时,相关信息将发送至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可同步掌握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在状态异常时,做出告警或干预。系统的综合管理数据,也为企业人因安全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手段。

ASIMSTM系统给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带来突破性的改变,可大幅降低由人因导致的生产事故。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ASIMSTM也是一套人员健康监护的劳动防护装备,能够为重要岗位的操作人员提供更加周全、智能化的劳动保护。

未来,随着对于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分析,ASIMSTM系统能对人员的更多异常状态做出有效预警和及时干预,从根本上预防因人员状态异常导致的事故。同时,系统还可整合所有设备、环境等综合信息,使ASIMSTM成为一体化、多维度的智能安全综合管理系统。

ASIMSTM系统技术特征

ASIMSTM系统是融合世界顶级的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安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体系了鲜明的工业4.0时代的特征,其主要技术优势表现为:

国际领先的生物传感器技术

脑电波是最直接、最快速、最准确反映大脑工作状态的生理指标,是国际公认的人员状态评估的“金标准”。ASIMSTM系统以脑电波作为人员状态指标的主要依据,其传感器技术突破了传统医学或实验室中的应用,通过帝仪独特的非侵入式电极技术,将生物信号的高精度采集、放大与穿戴的舒适、便捷完美融合于一体。

自适应的人工智能算法

帝仪针对脑电信号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行为学数据实验,利用模式匹配和机器学习训练出精准的脑电核心算法,同时可根据不同人员实现自适应的学习和优化,从而能够精准实现人员作业状态在线、实时的管理和预警。

高效的大数据存储运算平台

帝仪已经在云端建立了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提供中心化云端控制管理,实现远程、在线的人员状态管理。同时,对于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挖掘,能够带来更加智能化的人员状态分析和管理功能。

专属定制的高效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6)

建筑智能化管理体系属于智能化工程在建筑技术中的系统联合体,它主要是通过工业自动控制的原理、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建筑设备的监控技术等多种专业性的学科构建起来的智能化系统,因为建筑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依旧处在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阶段中,新一代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正在渐渐的更新和完善,从而让现代建筑的智能服务功能更加的稳定。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我们常说的智能建筑主要是以建筑为基础,同时具备通讯、办公自动化,融合了系统结构、服务以及管理功能,为建筑的使用者带来一个非常高效舒适的环境的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指的是在这样的一个建筑基础上,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来达到通讯自动化、建筑功能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效果,从而构成一个完善全面的智能建筑环境。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依靠了计算机技术、建筑技术、图像显示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而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智能建筑的集成化发展,同时在部分的建筑中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弱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综合管理的目的,突出体现了智能建筑的优势与预期设计目标,而这恰好是人们从智能建筑中所想要的。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各阶段的管理措施

建筑智能化系统在集成工艺上表现为综合性强、专业跨度大,其施工过程中也要求不同分项、工种、环节之间的统一协调、相互配合,因此其施工管理相对于传统的建筑设备安装,更加注重在施工各个阶段的细节管理。

(一)施工前准备

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在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准备时期必须要对各个分项的施工图纸及相关的资料进行审核,施工工程师应该对施工条件、质量要求以及施工范围有充分的了解。应该按照相关施工设备的性能、施工标准以及施工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要求相应的施工技术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施工设备进行选择和使用。

(二)技术交底

机电施工技术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保障,在保证系统施工进度、确保系统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专业工程师相互进行了技术沟通之后,还应该对工程施工的全体技术人员进行交底。系统工程施工交底应该有层次、分重点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常常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进行,同时应该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交底的内容一般有施工技术的选择、施工工艺的规范标准、系统工程质量安全要求等。技术交底作业应该由系统工程主要技术负责人分层次的展开,从上至下直到基层施工技术人员,同时必须要保留相关资料和文件,并通过交底技术人员签字确认,之后再归档保存。技术较低工作是为了提出更好的施工安全措施,从而避免在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质量风险,其中主要包含的项目有:大件物品的运输、高空作业、大型设备的调试以及其他风险较大的施工作业。

(三)资料整理

施工资料指的是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合同签订到正式开始施工,再到系统工程竣工的全过程的详细记录。施工资料必须要做到全面、准确,不能随意进行修改和仿制,不得丢失。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必须要着重的进行记录和保存。

(四)交付前准备工作

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作业的推进,当施工作业即将交付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调试工作,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顺利运行,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检测标准以及检测计划。工程检测工作必须要结合工程技术文件、施工设计、洽商记录以及产品技术文件来开展。检测计划的制定必须要与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相符合。当办理委托手续的过程中,必须要向相关检测部门提供竣工文件、设计文件以及合同技术文件等。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做好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

(五)工程实施阶段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重心是对项目目标进行管理和控制,从项目开始直到结束,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管理,让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进度、技术、成本等都能够达到相应的目标标准。而管理的具体要求主要是:思想系统化、过程动态化、手段信息化、组织专业化。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必须要对项目的整体性进行掌控,对于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以及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外部环节之间的联系要有充分的掌控。

2、注重动态管理,对于系统工程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应该动态的对其内部各要素进行“计划-执行-控制”的调整,从而确保整个系统工程内部各个要素在静态管控与动态调整中不断的完善和推进。、

3、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现代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手段,对管理信息数据进行量化,同时把定性与定量经验相融合,从而构建起系统管理模型,经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工作来进一步的提升系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实行开放式的管理结构,注重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

(六)验收阶段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验收环节我们必须要着重处理好系统工程资料审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系统设计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合同条款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其进行审核;另外还应该组织第三方测试机构会同做好验收工作,确保系统工程的稳定运行。

三、结语

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现阶段还属于一种综合性较强、结构功能复杂的高科技产物,其涉及到的科学技术领域较广,具有高科技性以及高复杂性的特征。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积极作用,意识到其施工复杂性,更好的掌握建筑智能化系统不同专业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把握好在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阶段、实施阶段、验收管理等环节,能够清楚的了解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产生影响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此才能够保证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7)

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智能化;决策智能化

1.前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也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人类应用信息资源也是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目光聚焦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

化上。信息管理智能化主要是人们采用各种高科技技术对信息进行挖掘、整合、处理,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过程,同时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了信息的静态和动态同时管理。

2.信息管理智能化的研究现状

2.1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当某一层面的经营达到相应的规模时,这时应该采取一些高效的管控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逐

渐成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无形资产。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管理变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使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化最主要的作用是将信息部门成

本管控层转移到利润层面。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部门已经逐渐成为企业中不可缺少的资产组成部门,当下谁能够掌握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谁就能在各方竞争下拔得头筹

。而在企业中,动态数据信息能够判断市场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变革,同时企业可以在其中攫取大量的利润。

2.2改变企业决策

企业运营过程中,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时,总是离不开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在分析数据时,管理层人员比较注重的是企业发展的内化于心。现阶段,信息管理逐渐成

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向导,对于企业的各项决策都有着非常大的操作性。因此,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企业的管理层的决策向心。具体表现在使决策智能化,决

策智能化主要的作用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从业务驱动逐渐向数据驱动转化。在传统的业务驱动中,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对产品的销售过程进行总结时,只

是将其内容简单概括,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决策。而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可以向更深层次探讨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从而发掘更多的市场信息,使相关人员在决策企业发展方向时

有足够的依据。

3.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智能化面临的挑战

3.1效率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呈现爆炸性输出趋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的多元化在企业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市场走向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也为企业挖掘信息带来了

相当大的困难。由于信息数据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信息管理智能化在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整合信息、挖掘信息等方面的效率始终不是很理想。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

智能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于大数据技术的了解不到位,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应用计算机时,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

题,只注重对硬件的投入,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对于软件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要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大大降低了其处理信息数据的效率。

3.2安全问题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数据往来是非常频繁的且种类比较多。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客户与企业往来的信息、各类业务拓展

的信息、企业内部发展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下,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出现,企业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然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信

息管理智能化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性方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两方面,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总是有很多用户对智能化系统进行口令攻

击,同时对系统的各类信息数据文件或者程序文件进行非法篡改;另外,非法操作主要是指合法用户总是不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对一些严禁修改的数据进行改动。这些问题严重影

响了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安全保障。

3.3决策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仍然没有树立信息管理智能化的意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大部分员工都是根据领导一个人的决策方向走。在对一些重要的商业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

理、整合时,一直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工作人员不能完全了解客户的各种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中的各类产品性能等,这些数据信息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除此之

外,在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买卖的方式经营企业,他们并没有融入现代化企业发展中来。这种情况下,使得这些企业的市场格局极度缩小,企业不能把

握住庞大的信息走向。因此,企业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对这些起到决策性数据信息的挖掘不够全面,既不能够进行深度的决策,使信息管理智能化流于形式,又不能对

企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4.大数据时代下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应对策略

4.1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企业带来非常多的方便。信息管理既是一项资产又是一个工具,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必须要有合理的数据作为支撑。合理的应用大数

据技术可以为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为了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

工作人员首先将大数据技术中的智能管理云应用到信息管理中,这样在收集数据信息时更加方便,收集完毕信息会进入智能管理云的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会对各类信息进行智能

分析,分析、整合之后,工作人员将其执行相关操作;其次,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将需要管理的信息分成三个方向进行集成,这三个方向分别是横向、纵向、端到端。最后,

应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区块链的信任机制,将信息管理系统中全部信息的每个区块通过密码学的方法关联起来,使之数字签名能够以验证信息的方式与数据块的信息形成一条主链。

这样可以实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有效的沟通,对企业运行进行实时监控,有效的实现了信息管理智能化[1]。

4.2注重防范危机

在大数据时代,大部分企业都在引入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人才,在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这些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应的数据滥用、外泄等情况也是时有发生,企业

在进行决策时,由于对数据把握不准,导致决策失误,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因此在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企业要注重防范数据危机。例如: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在实现

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为了避免数据的滥用、丢失等情况的出现,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应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信息数据数量庞大和异构数据的问题,

将后台中的每位客户的信息、流量数据信息、预警信息、日志数据等存储到安全服务中。其中这些数据包括各类文本信息、XML等,工作人员结合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处理信息量

大、包含信息种类比较多、信息数据价值密度较低、信息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为后台服务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智能化的安全性能[2]。

4.3简化管理归属

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数据本身的基数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各类信息具有多元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时,必须考虑其难度以及复杂度。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应该

针对这些问题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使这个部门成为智能化信息管理的承载体,从而简化管理环节。例如:在中国通用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为了在大数据时代中提高企

业的竞争力,公司管理层将信息管理智能化。首先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公司内部的信息数据进行二次挖掘,具体挖掘过程为:结合公司内部信息,对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以及特

征进行寻找、归纳。对公司内部信息区域进行固定,将固定区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客户的消费意识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进行了解,以便改变自身的营销策略。将有价值的

信息存储到后台服务系统中;其次,对市场经济的信息进行全面挖掘,分析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行业的发展走向等信息。如对制造行业中的数据进行挖据时,该管理者对制造产品的

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这样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同时实现了信息管理的智能化[3]。

4.4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

在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数据量非常的庞大且复杂,这也直接导致了数据的整合及存储工作非常的困难。在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之所以难以实现其智能化,主要的原因是缺

乏同时具备企业管理和数据信息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时,必须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的专业性人才进行开发与管理。例如:在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中,在实现信息管理智能化过程中,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了深度的探索。数据化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其一是HR信息化升级;其二是HR数据能力升级。前者主要是指在大数据时代,HR必须通过商业智能、云端、移动端等新型技术将专家中心、共享中心以及业务伙伴有效的

连接企业,使信息管理更加智能化。后者主要是指HR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检索、收集、传输等。然后在应用这些信息建立一个专业的数据

库,这个数据库同时具备智能化、多功能、多层次等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特点。这样在实现人力系统数据管理智能化的同时,也为企业领导人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8)

1 智能建筑现状与发展

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IB)主要由土建、机电、装潢、智能化设备、计算机网络五部分组成。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采用4C(即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技术,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实现通讯(CA)、办公(OA)、建筑设备控制(BA)自动化(即3A),以期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可以说,智能建筑通过选择适当的优质环境模块,包括:环境、空间、使用周期、舒适感、工作效率、安全、文化和科技含量,设置适当的建筑设备来取得建筑价值满足用户的要求。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以及它们的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作为现代科技与建筑产业的结合,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提升了企业形象,成为网络信息进入日常生活的标志之一。据统计,日本新建筑物中60%以上是智能型的。进入90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都相继建成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智能建筑。我国的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8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出现了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并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改革与发展。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目前,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均为世界之最。智能建筑调动一切技术建造手段来达到低能耗、减少污染、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依据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应,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室内办公环境。智能建筑涉及全球的生态保护问题,就是通过大面积建筑节能优化控制,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和提高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能源的日益减少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能否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关乎中国经济的前途,关乎中国“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关乎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所以,智能建筑是一种更智慧、更节能、更舒适的新型建筑,智能建筑行业目前已成为技术密集型的新型产业,为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代表了当今建筑的发展方向,将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发展主流。

2 智能物业管理特点

2003年9月1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对房屋及配套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据建设部统计,截止2005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64.5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7.69亿平方米,通过粗略计算,如果后期的物业经营管理使得全国城镇住宅建筑的使用年限仅延长一个月,就可以为国家节约资金近16亿元。可见物业管理的质量对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智能建筑的兴起,对传统的物业管理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延续与完善,物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完善的系统,如何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将是物业管理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物业管理必将向高科技、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2.1 智能物业管理目标 如前所述,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服务,投资回报合理,适合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特点的现代化建筑。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从技术层面已上升到物业的运营管理。智能物业管理的总目标是使智能建筑保持高效、持续地运行,提高实际运行效果,提高投资效益。因此,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不但包括传统的物业管理中的服务内容,还包括对智能化设备系统的操作、维护和功能提升,对安保、消防、停车管理采用智能技术,管理服务网络化、信息化和物业管理应用信息系统等等,使物业真正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智能物业管理不仅仅是对人的服务,物的管理,更是物业的运营管理。智能化和绿色革命正在改变着建筑物,特别是家居的设计、建造和运作方式,为促进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须重视建筑的智能化物业管理。

2.2 智能物业管理特点 智能化系统物业管理的核心是保持物业设备设施安全节能、长期、持续的运行,在低消耗运行中发挥效益。一般建筑的传统物业服务主要是指工程竣工后建筑使用期的物业管理服务,其物业服务的常规内容包括给排水、燃气、电力电讯、保安、绿化、保洁、停车、消防与电梯管理以及公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智能建筑则在传统物业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要求通过应用适宜技术、高新技术,实施高效运营管理,为人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节约型社会“四节一环保”的目标。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以微电子技术为主,智能化系统的物业管理工作与传统物业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2.2.1 在系统与设备的维护管理方面,要求从以往的定性检查深入到对系统每个零部件物理层的定量化检测 例如,对节能、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的管理,要求采用定量化,达到设计目标值;从电源的通断(定性管理)转移到供配电系统的电压,频率的质量与稳定性的检测(定量管理),对设备、线路、接点的老化与漂移的检测等。这些都是传统建筑物业管理中没有深入的工作层面。

2.2.2 智能系统的管理需要更多的相关环境条件的保证 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需要上升到非线性大系统的层面。例如,建筑的防水、防尘、防潮性能都会影响到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精度和正常。建筑材料的防静电性能和措施、防泄漏屏蔽、周界干扰,也会关系到智能化系统的安全。外界供能的顺畅更是决定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方式。为了防止智能化系统的受损,对防雷措施的类型与全面性则更加严格。在智能化条件下,不仅是外来人员的非法闯入,任何人员的非法操作、或者有意无意的误操作都将给建筑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这就需要懂智能技术的专业人才的职业化管理。

2.2.3 智能化系统在突出信息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问题 传统物业的安全性管理主要关注人流和物流,但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管理必须从人流、物流、信息流三个角度才能完善安全性。物业管理部门不仅要防止显性的设备的不正常现象,还要防止隐性的信息的不正常流传。因此,智能化系统的物业管理特别需要严格内部人员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合法性管理。诸如通信传输方面,既要保证传输线路、载体的正常完好,还要采取口令、密码、多重复核等技术进行监视,制止非法入侵、窃听窥视和非法拷贝等信息资源的被破坏或流失。物业管理的优化,直接于决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配备。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技术人员应该学习自动控制、通讯、电脑、仪表、机电设备、管理等诸方面知识,而且是工程加管理的综合性应用。

3 智能物业管理专业前景

3.1 设立智能物业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被誉为是“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10年间企业数量以每年近133%的速度猛增,服务领域已覆盖所有不动产,且从单纯性服务向资产经营、管理延伸。但与此对应的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无法胜任现代化、智能化的高端物业管理要求。据《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物业管理行业管理人员中有67%没有中级以上职称,操作人员中90%没有中级技工证书(见图1),技术力量的薄弱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着大量涉及技术水平的设施设备维护工作需要通过外包专业公司来完成,同样企业对外包单位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也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被调查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只占16%。所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严重制约行业的整体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包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物业管理行业的根本诉求。

物业管理隶属房地产行业,位于房地产业链的末端,是房地产特有的售后服务,贯穿房地产寿命始末,具有稳定和长效的行业特性,这就意味着就业岗位的相对稳定性和成长性,岗位需求位居首位,占房地产类的50%,说明物业管理是人才就业的热点。见图2。

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抗衡国际性品牌企业,有关企业正在探索管理与操作岗位一体化,提高用工效率和效益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岗位的重新分配需要大量同时具备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技能的人才,是传统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所缺乏但必须加强的核心竞争力。调查发现,浙江省的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方向:管理、服务走向高端物业(大型商场、高端商务写字楼、高端酒店、城市综合体等)和资本经营,强调全程物业管理理念。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智能物业、绿色物业、环保物业、节能物业大量兴起,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已逐步由常规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等综合管理发展,迫切需要工程和管理一体的专业人才。

3.2 智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前景

3.2.1 市场需求旺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2006-2010中国房地产发展预测报告》课题组所作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中:“预计城镇居民的住宅需求面积2005-2010 年期间年均增速为7.35%。我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将从2004年的131亿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200.89亿平方米,年均增加14亿平方米。2005年以后非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将持续增加,年均增速为14.43%,年均增加8000万平方米。”按照住宅万平方米3.13人,非住宅万平方米10人,技术管理人员住宅20%、非住宅30%标准配备计算,年均需要11万左右大专以上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目前,智能建筑投资占总投资5~10%,按浙江省2008年住宅竣工面积3261万平方米计,智能建筑年竣工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经计算,浙江省年均需约1000名智能住宅技术管理人员。而这,还不包括智能楼宇集中的写字楼、酒店商场和城市综合体。

在学院科研课题《物业管理专业设置可行性研究》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调研了合作企业-浙江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分析了公司近5年的用工情况:公司5年来物业服务面积每年平均增长45%、员工人数每年平均增长40%、经营收入每年平均增长73%、利润每年平均增长58%。但同时,截止2010年6月,公司员工中中级以上职称只占7%不到,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比例占12.8%①。为公司发展,公司目前的人才需求层次为:中职的现场操作人员、高职的工程技术(主要为智能技术)管理技能型人员和本科的公司总部管理人员。据调研,截止2010年6月公司员工总人数近13000人,公司预期到2012年底,公司总人数将达到30000人,按目前工程技术管理(二岗合一)人员20%的配备,3年内将需要2400名懂智能技术的管理人员。可见,人才需求的缺口是巨大的。

综上,随着建筑发展、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无论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专业化物业管理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目前专门培养智能物业管理的工程兼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几乎空白,专业发展前景一派光明。

3.2.2 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带动人才需求增长 2010年3月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指出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性能取决于运行阶段是否精心控制调整,是否保证设备保持长期、持续的运行,在精细化运行中发挥效益,针对性的物业管理就成为了新的挑战,新的行业,而这恰恰是智能物业管理的核心。建筑的智能化往往与绿色节能密不可分,也是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完善,对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更需发展和完善,更需对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队伍进行全面的人员素质、技能的提高,需要大量懂工程技术的管理人员,以赢得和缩短与智能建筑发展迅猛而形成的建设与管理的时间差。

3.2.3 复合岗位复合待遇吸引学生加盟 物业管理行业的微利性和社会地位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传统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住宅小区的管理员岗位,工资收入在房地产业链中属于低端,员工流动率很高,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低,从业热情不高。而智能物业管理的就业地点主要为高端写字楼、酒店、公共物业和城市综合体,就业岗位群有:工程技术现场操作人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懂工程的文员、懂工程的物业咨询人员、懂工程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物业运营管理人员等,同时,按照知名物业公司的岗位结构调整,智能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其知识和技能体系属于工程兼具管理,所以就业岗位为复合岗位,复合待遇。高起点、高要求带来的相对高收入和高的社会地位,将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盟。这点,从学校2009级95%以上学生愿意去物业公司,70%学生已提前成为公司的“准员工”的显性数据中就已经验证了智能物业管理学生的就业愿景。

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良性循环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发展的保证,更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标志。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浙江绿城物业管理有限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报告.

参考文献:

[1]陈志新.智能建筑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20.

[2]田丽.浅议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J].电气应用,2008(7):57-58.

[3]韩朝.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3):5-8,12-20.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9)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传统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模式

传统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常将建筑物综合信息集成系统(IBMS)、物业及设施管理系统(IPMS)、建筑物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系统(SMS)、“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等楼宇管理和监控系统的软件配置和硬件设备分别进行单独的部署。同时,主要基于人工运维方式,存在较多缺陷,如:设备的使用率很低(平均低于30%);能耗高;设备的资源无法自动调度,当一个系统的设备繁忙时,另外系统设备的闲置资源无法支持繁忙系统;重复建设率很大;安全性很低,存在大量人为隐患;建设周期过长;重要的是无法实现智能化系统监控和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及共享交换,无法满足智慧型建筑在综合管理和服务方面业务协同的功能需求,从而导致智能化系统建设投资的极大浪费。

二、智慧型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现代智慧型建筑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综合能耗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最新科技,给建筑智能化管理带来重大技术革命,建立在上述的技术基础上的智慧型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也应运而生。智慧型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平台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手段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并充分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特点,从功能、技术、产品和工程等多方面进行系统集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提供一套符合其运作管理流程的完整的智能化集成整体解决方案,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互相关联、资源共享、统一协调的系统,为入驻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为智能化系统带来高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慧型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核心是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型建筑管理云平台(SBC),并将物业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综合安防系统等独立的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的软硬件统一部署在SBC上。通过SBC将应用系统软硬件资源网络池化、服务器池化、数据存储池化,并基于Web技术、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嵌入式等现代科技,采用B/S+C/S计算机结构模式,将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完整和协调的综合监控与管理的大系统,从而实现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数据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的要求,使得系统信息高度共享和合理分配,克服以往因建筑物各智能化应用系统独立操作、相互分离的“信息孤岛”的现象。

三、智慧型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

根据智慧型建筑综合管理的需求,智慧型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对基于BIM的物业及设施管理系统(PM+FM)、建筑物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系统(SMS)、信息设施管理(ITSI)等二级平台进行完美集成,统一管理。主要可实现的功能有:

1、监视及控制功能

平台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智能化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能使用户以图形方式和方便的人机界面展示得到各种信息。

2、系统联动功能

平台实现集成以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平台的角度来看,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

3、时间表功能

平台具有时间表排程和设定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定制排程预案,定制联动节能机制。

4、数据共享功能

平台将解决数据、信息交换问题。它建立一个开放的工作平台,采集、转译各子系统的数据,建立对应系统的服务程序,接受网络上所有授权用户的服务请求,即实现了数据共享。

5、能耗统计分析管理功能

将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照明、电梯、空调、供热、给排水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提供能源管理组的方式为数据查询来源组合条件的统计分析,通过专业的能耗模型进行分析,提供各种能耗使用图表,实时、直观地掌握设备能耗的使用情况,为节能方案提供依据。

四、现代商务办公楼的建筑智能化设计

1、应用系统

现代智能化建筑是选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全部建筑的设备设施以及一切信息资源进行全部、体系、归纳管理,以此为全部智能化建筑供给优质的服务。现代智能化建筑需要留意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要,智能化建筑是根据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完成智能化管理的,经过将全体建筑物的智能化体系进行集成,使其变成一个全体,并对其施行集成管理,然后进步智能化建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智能化建筑的舒适性和协调性。在树立计算机体系时,需要归纳多个体系的集成,创立标准化的信息化渠道,计算机体系可以使用经过组成方式参加子体系管理模块中,以此满足智能化要求,进步智能化建筑的功用作用。其次,根据现代建筑办理的需要,智能化集成要完成保护、管理、操控以及通讯等多项内容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与使用,使用不同方式的智能化体系对建筑施行安全有用的管理与监控。关于现代计算机体系智能化建筑的全体性,其发展速度不断加速,体系分布广,网络化程度加深,使得计算机管理和智能化建筑衔接,然后完成对全体建筑的智能化规划,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经过体系集成完成现代化建筑的最终目标。

2、设备管理系统

当时,很多智能化建筑在信息组织形式上存在必定的缺点与不足之处。传统的智能化建筑无法习惯现代化建设开展的需求,也难以实现对全体建筑设备设备进行全部、体系的管理,同时传统智能化建筑的信息资源和材料与实践需求不相符。现代建筑智能化规划需求重视科学技能的使用,并联系智能化建筑的实践情况与详细特征,对其施行有效管理。通过使用体系集成技能,将各子体系相连接,然后进步现代智能化建筑管理功率和质量。别的,计算机体系可以对各个管理目标进行分层管理,并使用计算机软硬件技能,树立高效灵敏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形式,然后进步了现代建筑智能化体系的安全性、可靠性。

3、集成系统

在智能化建筑中,计算机系统管理是由多个模块彼此协作、彼此联系来完成的,它可以进步智能化建筑的工作效率,也能进步智能化建筑的集成作用。当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指令指示下达后,其系统管理渠道就会对各个资信通的信息数据进行搜集、处理以及操控。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智能化系统具备必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涉及面较广,整体使用覆盖面积较大,对系统操作的规范性、规范性要求较高,一定做到准确有用。

4、安全系统

计算机体系在智能化建筑中,可以与通讯监控体系相联系,对各体系管理目标施行全方位的现场安全监控。现场监控与各设备电源相连接,对智能haunted设备调控及信息数据进行搜集和处理。它需要对区域性监控中间供给的信息数据担任,首要包含:环境改变值、智能化信息以及参数设置等。监控中间通过接入端口接纳现场通讯监控单元传送过来的信息数据,也可以使用智能化接口接纳数据信息,可以采用文字、图画以及声音的方式进行传导。当体系接纳到监控信息后,就会主动对体系运转状态及信息数据中应急预警信息进行鉴别,根据各项参数设置规范,对有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收拾和保留,对不一样信息数据中接纳到的状况种类进行剖析和计算。在处理应急预警信号时,要联系实际状况进行剖析和判断,再拟定准确有用的处理措施,并将应急报警信息通过主动化熊进行传送,在总体操作体系平台上,完成资本信息同享,以此完成智能化建筑的高效管理。

结束语

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随着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系统内容已不是简单弱电子系统的累加,而是一个具有相关联的、具有集成要求的综合性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弱电集成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10)

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物业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物业管理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成为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其中,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科技应用促进智慧物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准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成为智慧物业管理的核心。

1.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客户创造了更舒适、更便捷的物业服务,例如,采用图像识别系统,同车库管理相结合,形成对车辆车牌号的识别和自动控制道闸功能,实现了车库的智能化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同门禁相结合,实现智能化门禁管理,提升了住宅和办公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智能化服务,同时也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1.2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了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是指大量的数据资料及其蕴含的信息价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对物业管理有利的信息资源,促进物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云计算指通过网络资源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帮助物业公司获取自身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对客户的需要进行分析并转化为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帮助物业公司推进智慧化发展和管理,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风险评估,为智慧物业管理提供助力。

1.3ERP管理系统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ERP管理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档案、资产和设施信息库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物业管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和APP等现代化通信工具,连接物业公司信息库,搭建ERP管理系统的框架和应用系统。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借助呼叫中心平台完成同ERP管理系统的互动,其中,与呼叫中心平台相关的客户信息、缴费记录等资料也需要建立在ERP管理系统中。上述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ERP平台,保障了智慧物业管理应用的实施,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信息档案和资产设施信息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1.4智慧物业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智慧物业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物业公司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ERP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和管理工具的应用,推进物业管理产业不断改革。例如,智能空调系统的实施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全天候监控,对监控区域内的问题实现智能化管理,改进了原先通过人为调控的管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能源管理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实现了更标准、更精细的管控,通过传感器进行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全天候监控,对供电设施、供暖设施、电梯和空调等耗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能源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并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自我调节,实现能源应用的最大化。在智慧物业管理中,对于发生故障的设备、设施,通过物联网终端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实现快速定位,准确找出异常和故障的发生原因,快速反应,将故障排除,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传统物业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实施,无形中增加了管理难度;智慧物业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具有很高的复制性和可操作性,解决了物业管理的瓶颈并实现更好的成效。

2智慧物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的建设

智慧物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消防平台建设、资产管理运维平台建设、能耗管理平台建设和应急安全平台建设。消防平台建设能够做到对管理区域内所有消防设施进行全天候监控预警和故障排查,进而提升物业管理中的消防安全领域保障能力,增强火灾预防和防控综合能力。资产管理运维平台能够实现对管理区域内所有资产和设施的状况管控,提早发现并解决问题,采用智能化操作流程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形成标准化服务运维平台体系。能耗管理平台能够对管理区域内的所有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能耗管控细则,实现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应急安全平台可以监控所有连接网点的安全事宜,并且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联网,打造安全稳定的住宅环境。智慧物业应急安全平台采用不同类别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物业管理和客户提供安全方便的服务渠道,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运营统计和预测,为物业管理的发展规划提供数据参考。

3结语

智慧物业作为物业管理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整个物业管理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智慧物业在国内存在和发展时间并不长,现阶段处于普及和发展阶段,要推进物业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智慧物业建设将推进物业管理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能型、科技型产业转变,促进物业管理产业的健康发展,弥补原来的管理不足,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最终打造智慧化、绿色化、人性化、品质化的物业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智能化篇(11)

一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对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定义是:智能化集成系统(IIS)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是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近年来,由于用户对智能建筑功能要求的差异,为了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用户使用要求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功能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自控系统(BA)、消防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FA)、安全防范系统(SA)、办公自动化系统(OA)、综合布线系统、视频监控系统(CCTV)、广播音响系统、电子会议系统、多媒体信息系统等。但现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只偏重各系统各自功能的完善与合理,并不重视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使得各智能化系统各自为政,互不干涉,造成系统运营成本高昂,管理效率不高的结果,系统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而且一旦某个子系统设备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整个建筑智能化就会显得落伍,满足不了实际应用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可对各智能化子系统进行一体化集成,实现建筑管理系统(BMS),BMS可进一步与通讯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更高层次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IS),从而实现建筑物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以及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与共享。安全、高效、环保,最大程度满足智能建筑的要求。

二 项目概况

某国际金融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米,地面以上100层,楼体高度达430米,总投资额约60亿人民币。项目定位是超高档综合性商用物业,具体包括:高档全智能化写字楼18万平米,五星级酒店7万平方米,配套高级酒店式服务公寓5万平方米,商场2.5万平方米,全智能化国际会议中心1.5万平方米,在顶层设置观光层,地下室配备1500个停车位。

三 智能化集成设计

智能化集成平台可根据该建筑的特点,采用一个中心、两级管理的模式,即智能化的规划建设划分为二级平台:一级平台为智能化总集成中心,主要实现所有建筑的各智能化集成系统的统一管理,侧重于建筑设备的运营监控管理及数据交换等平台功能,位于裙楼地下一层机房;第二级系统为各分区域集成中心,在酒店,公寓,写字楼各设一个二级区域智能化集成系统(其中,写字楼二级智能化集成系统与一级智能化集成系统合并),主要实现对本区域各智能化子系统设备的独立监控和管理,侧重于应用功能,进行集中监测、管理,然后向上集成到一级智能化集成系统。各级智能化集成系统之间实时数据、控制命令的传输采用TCP/IP协议,走智能专网,酒店二级智能化集成系统考虑实际管理需要,保持相对数据信息独立性。

智能化集成系统集成的范围如下:

1. (一) 一级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

1 裙楼、写字楼二级智能化集成系统

2 酒店二级智能化集成系统

3 公寓二级智能化集成系统

1. (二) 各区域二级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

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2 智能抄表计费系统

3 漏电报警系统

4 电力监控系统

5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6 电梯系统

7泳池恒温恒湿系统

8分布光纤测温系统

9 直饮水系统

10 VRV多联机空调控制系统

11 安全管理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子巡查系统、一卡通系统)

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3 公共应急广播系统

14 物业管理系统

15 办公自动化系统

从高层建筑与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模式来考虑,该项目智能化系统集成包含横向集成两个方面:所谓纵向集成是一个部件(子系统)与上层的环境条件之间、以及与下层的监控或管理对象之间的接口耦合。也就是与基础的建筑物的地理位置、结构、材料(上层)和机电设备、传感器等(下层)的耦合。建筑、结构、设备设施之间,设计、技术、工艺之间是顺序不同的层次关系,互相之间都存在接口界面问题。建筑的规划设计、工程实施、验收运行、维护保养这一系列链状环节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相互的衔接协调。这些都体现了系统集成,从而保证实现建筑空间、系统空间、功能空间的三空间的一致性。

智能化系统集成的纵向集成还包括与工作人员(主体)的耦合。参与项目实施的工程队伍,除业主、建筑使用者以外,不但有建筑设计院、土建施工队伍,还有设备厂商、设备安装单位、智能化系统厂商、监理队伍等。各队伍之间既有自发的独立活动,又有基于各子系统之间内在关联所形成的协同运动。其工作进度互有先后、并进,其工作内容互为条件、基础。如果不能协调,系统就会呈现无序。一旦外界干扰超过了某个界限,这种无序甚至会导致瓦解。要使各个队伍保持整体的有序状态,同样要依靠系统集成。这是系统集成成功的核心问题。

系统集成的横向集成是同一逻辑层次上不同内容子系统之间的耦合。例如安全保卫、消防、设备、环境等子系统的耦合,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与通信自动化管理系统之间的耦合,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物业管理系统之间的耦合等等。全系统的横向集成则是以功能的实现为目标的基础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