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题学习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7 15:35:51

课题学习教案

课题学习教案篇(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配合课程改革工作提出的这一教学要求,初三化学教学也应当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改革。基于此,“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化学教师又应当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具体教学呢?

一、“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的具体内涵

“问题链”指的是被系统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学案”指的是教师依据学生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这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问题链式专题学案”。因为专题教学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因此,“问题链式专题学案”被广泛应用于复习课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教学模式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在初三化学课堂的应用

(一)划分专题

划分专题是“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的第一步,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科学划分专题,将直接影响到“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的最终成败。教师进行专题划分时,应当遵循知识技能梳理与学习能力培养相互结合的原则。

一般来说,按照人教版教材编写内容,可以将初三化学划分为六大专题,分别是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常见化学物质、化学与生活、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和综合应用。每一专题还需要进行细致划分,例如,常见化学实验专题可以继续划分为试管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烧杯的使用这样的子专题,试管的使用可以划分为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物质的性质装置、气体的净化和检验装置等小专题。每一小专题大约用1~2课时,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复习进度适当进行调整。

除了按照教材编写内容进行专题划分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中考热点话题和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专题划分。例如,根据里约奥运会、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为题材分别划分专题。当前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眼光审视生活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加强此方面专题划分的教学研究,对于决胜中考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复习的方向,可以促使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学习。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也可以根据这三个目标,依次进行制定。

以试管的使用专题复习目标确定为例,教师可以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试管使用的注意事项;整理常见实验室装置类型,以表格形式展现,了解实验室装置的选择原则。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讨论和总结,了解实验室装置选择的一般规律;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设计系列问题

“问题链”的形成是“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的精华所在,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反映了自身执教水平。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学生得以梳理本专题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完成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可以在学案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回顾本专题重点知识点,还可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复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尤为适用。

在试管的使用一节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

问题:

(1)我们所学习过的化学试验中,哪些实验用到了试管?

(2)试管在实验中的用途有哪些?

(3)使用试管有哪些注意事项?

(4)使用试管进行实验,试管口有几种朝向,每一种朝向分别适用于哪些操作?作为化学反应容器使用时,试管朝向是根据什么决定的?反应物为固体时,试管口朝向如何?

(5)有液体参与化学反应,但是不需要加热,此时试管要如何使用?怎样改进装置,使之适合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怎样再次改进装置,使之方便添加液体?怎样继续改进装置,使之便于控制反应速度?

以上问题有基础知识部分内容,也有拓展性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初中化学复习效果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教学经验以及理论研究的不足,“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必然存在一些漏洞。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该提高教研意识,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推动“问}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模式更快、更好地发展。

课题学习教案篇(2)

一、通过提问启迪,鼓励学生进行模型建构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通过提问和构建模型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特点以及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一)设置问题拓宽学生思考方式

将考试中高频的知识点和有助于扎实基础的知识点设置成课堂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讲授中去思考与探索问题的正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的说教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思考。

例: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问题1:本实验有什么目的,对理解知识点有什么作用?

回答方法:仔细阅读课本中有关知识点,总结出实验的目的和作用。

问题2: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试验中,对叶片有什么要求?除去叶柄和较粗的叶脉有什么作用?

回答方法:根据实际经验独立思考叶片等实验物品的准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回答后,老师公布答案,即叶片应用深绿色的,而叶柄和叶脉内的色素少,留下对实验无益且浪费精力。

问题3:实验中使用丙酮的具体作用?是否可被其他药品代替?可以换成水吗?说出实验中二氧化硅的作用和碳酸钙的作用,不加这两种药品对实验是否有影响?

回答方法:学生自由结成讨论小组,根据生物基础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交换意见,既可得出正确的答案,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4:为什么要将滤纸条的两角剪去?滤液细线为什么要做成深色的直线?为什么细线不能接触到层析液?滤纸条上的色素是怎样分离的呢?说出在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色素,说出最窄的色素带和形成的原因。

回答方法:通过真正的动手实验去寻找答案,为紧张的高三复习添加趣味,也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学习构建模型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我们通过还原有关生物的实物原型,模拟出运动和结构的具体形态和特征,并不表现出全部的形态,而是将抽象和概括的事物以一种清楚明白的模型形式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在复习中深化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牢固掌握并自我总结所学的生物学中零碎却重要的知识。

二、将基础知识融入案例中以击破考试重难点

(一)简析案例教学的新理念

在课堂上假想设置一种案例情景,学生置身其中,以分组讨论和主动思考为主要课堂内容,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将单一的老师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由学生掌握主动权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消化案例中的知识点,并在解决问题时进行综合运用。因为高中的课改已全面推进,生物这门学科也不例外,高考中的新题型也层出不穷,不再仅仅考查课本中的死知识而是检测学生对有关生物科学的综合能力。如给出一段有关高新生物技术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案例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二)举例说明案例教学在解决问题时的优势

案例:DNA提取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重要和关键的技术。使用电泳技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DNA 并进行分离和鉴定,是最近提取DNA的一种技术。而在高中的生物学习中我们利用鸡血对DNA进行粗提取和鉴定,那么就请回答DNA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的有关生物问题。

问题1:鸡血可以用猪血替代吗?说出原因。为什么鸡血要使用柠檬酸钠处理鸡血?并且去掉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问题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会形成得到的黏稠物很少的结果?

问题3:分别说出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和原理。并且分别指出三次溶解DNA的液体以及实验原理。

本案例通过最近使用的DNA 分离的新技术而引出有关DNA的课本知识并提出问题。

案例学习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实验活跃课堂,舒缓高三的紧张气氛,并且在动手动脑中深化重点知识点,将重难点逐个击破。

三、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素养

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将上课时要复习的知识点先行构建有关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会养成在脑海中对知识进行系统记忆的习惯,使得知识牢牢的在脑中扎根。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体系,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也有益于强化这种良好的记忆方式。

总结

高中生物的学习与文科学习不同,需要的是手脑并用的灵活性,对课本知识具备全面而系统的认知。本文阐释了设置问题、建构模型、案例思考对生物教学的深刻影响,主动学习和独立自主思考习惯的养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仅在高考中,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课题学习教案篇(3)

1.

一共要拿12个苹果,选出下图中最合适的两盘。

我拿第(

)盘和第(

)盘。

2.

看图按要求写四个组算式:

3.

看图列算式。

-

=

(枝)

4.

填表。

原有

18个

15支

14把

卖出

7个

6支

5把

还剩

(1)   个

(2)   支

(3)   把

5.

【填算符】在          里填上>、

14+0

11+2

11-2

15-9

4+1

6.

填一填:

比11少2的数是      ,比9多1的数是      。

7.

用3、11、8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

=

8+

=

-3=

-8=

8.

解决问题。

-

=

(个)

吃了      个。

9.

小明有14支彩色笔,小刚借走了5支,小明还有   (1)

支。

10.

看图列式计算。

-

=

11.

妈妈买了12个苹果,小华吃了4个苹果,还剩      个苹果。

二、计算题

12.

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10-7=

12-4=

11-6=

14-8=

2+9=

13-9=

13-5=

14-9=

6-6=

5+6=

7+8=

10+4=

15-8=

4+9=

11-2=

6+9=

9+5=

16-8=

7+7=

9+9=

13.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11

+3=16

-9=5 12-=4

5+6-9=

8+8-7=

14-6-2=

三、解答题

14.

看图写算式:

=(朵)

=(只)

=(只)

他们还剩下几朵?

15.

看图列式计算

16.

鸡有12只,鸭有9只,鹅有7只。

(1)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只)

(2)公鸡有5只,母鸡有几只?=(只)

17.

看图列式。

(1)

-=(个)

(2)

+=

-=

+=

-=

课题学习教案篇(4)

(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3027-940-437+10

60-4038+656+440+28

2.按要求摆圆.

师: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7.

(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知道黄花少,红花多,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必须知道黄花有几朵,还要知道红花有几朵.

师:既然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应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边摆边说.(学生操作完,请一名学生叙述)

生:黄花比红花少,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跟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

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代表问题放到6朵红花下面)教师先出示有9朵红花的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黄花有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生: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把红花的朵数分两部分,并让学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样多的朵数,哪一部分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哪一部分是所求的黄花的朵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生: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

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

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

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105页“做一做”.

(1)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师:第(1)题求象比熊少几只怎样想?第(2)题求象有几只怎样想?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做在书上,及时订正.

2.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仿例7编题后解答.

3.课堂作业.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课题学习教案篇(5)

(1)体现师生互动,实现有效对话教学。

(2)以学论教,改变课堂教学评价。

(3)灵动调整,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方面:

(1)引导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完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引导合作学习方式的构建,让学生分享合作的喜悦。

(3)引导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乐于探求精彩的未知世界。

2、分专题研究、实验。

3、及时总结、撰课题研究论文。

(三)总结阶段(2005、10)完成课题的总结工作:形成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研究论文若干篇。

3、实验课教学设计若干份。

课题学习教案篇(6)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

互动课堂

设疑定纲

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

炭的燃烧

硫的燃烧

磷的燃烧

铁的燃烧

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

解疑探究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探究主题一

燃烧的条件

【阅读】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

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改进实验的优点:

探究主题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合作探究:(灭火)

【阅读】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

灭火方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

1.

2.

3.

4.

实验结论:

;②

;③

探究主题三

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阅读】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

灭火器

适用范围

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

探究主题四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阅读】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

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

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自我展示

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A移去可燃物

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

B隔绝氧气

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常见的灭火器有哪些,分别使用哪些范围?

5、什么是爆炸,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吗?

6、怎样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

全能训练

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二氧化碳

3、将燃着的火柴头部朝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处二氧化碳浓度大

C.火柴梗处接触氧气少

D.火柴梗的着火点较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

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对这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不会很快熄灭

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气体对流,导致烛焰缺氧

5、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6、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评价小结

1.

知识总结: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中一个即可)

(3)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内易引发爆炸,爆炸既包含物理变化也包含化学变化。

2.

畅谈体会:

课题学习教案篇(7)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而且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导学案的教学模式重点在“导”,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通过导学案的使用,课堂活跃了,学生的上课热情更高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更高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导学案还能引导学生自觉完成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自测练习题,对学生的听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导学案的使用能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我校经过一年多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导学案的使用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所用时间超出预想、导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量偏大、课堂活动太多,学生抓不到本课的重难点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导学案的编写尤其重要。由于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要备好一堂课,写好导学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导学案不能写成教案

教师要区别导学案与教案,教案主要从教师角度考虑,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导学案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重点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导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巩固练习等。其中,导学案中的课前预习和知识梳理就是导学案的特色,也是导学案区别于教案的一个显著标志。

二、导学案不能习题化

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学生自学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一个特色,但是,导学案重点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习题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虽然习题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应避免“导学案”习题化,导学案绝不能成为单纯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导学案搞成“练习册”。我认为,课堂巩固练习题的编写,首先要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其次,所选的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最后,习题要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三、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

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导学案中一个好的探究问题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能帮助学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要考虑“学情”,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又不能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若所设计的问题过难、太大,就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导学质量难以保证,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探究的问题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否则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会影响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影响教学的效果。

课题学习教案篇(8)

1.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它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根据课案中的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内容,促使学生充分的阅读和了解教材。并根据课案中教师的设计思路把握学习的框架便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其次,课案中老师会根据历年高考以及地理学科的重难点提纲挈领地设计探究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合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要求老师编制好课案,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梳理,结合时事热点,借鉴成功的课堂和课案教学案例,不断地冲破束缚,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做到课案的有用有效。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缺点

(1)“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并不是任何课型都适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案导学和多媒体教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要求老师们所做的课件及多媒体演示资料最好与课案的内容相映生辉,相互完善,不能自相矛盾,要相互配套,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2)大部分学生适应了传统课堂模式,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也面临着学生弄丢课案的尴尬和无奈,以及学生不按时或按照要求完成课案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对课案的制作精益求精,吸引学生的注意,逐步引导学生,慢慢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使用过程

1.课案编写的过程

编写课案由地理备课组组长负责组织。开学初,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进度编写主备教师备课表,将备课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备课组成员按照组长分配的任务,结合地理学科、章节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精心编写,在上课一周前写出初稿,交给组长以备学科组集体讨论。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主备教师编写的下一周的每节课案进行研究、讨论、试作、修改,讨论没有异议后,最后组长把关定稿。自实施课改以来,“课案”的编写都要求要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课案的预习案部分在上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预习案按做好预习。教师在上课前应重新复案,进行再备课,使课案体现个人风格,具有个性。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发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在课案上填写教学反思,以便积累经验,改进教学,不断完善课案设计。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课前发放课案,自主预习。课案在授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课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及老师交流、探讨。

(2)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上课开始后,针对预习案中的共性问题由事先培训好的“小先生”先点评,预习案的内容解决完后,当堂发放探究案,针对探究案展开交流、讨论,采取个别提问或小组竞争的方式对学生在讨论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质疑、探究。

(3)课堂上点拨精讲,解难释疑。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在展示、质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错误,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因。教师针对这些错误问题以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同时根据课案确定的重点、难点问题,适当加深、拓宽对重点的讲解。

(4)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突出教材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掌握,突出学科精神、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及时对小组探究情况及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5)课堂训练。最后发放训练案,

课题学习教案篇(9)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今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所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想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真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就应该从优化课堂教学这个角度着手来提高课堂效率,来推进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而这些优化最终都要通过优化的教学案这个载体来落实。

近年来,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对通过“教学案一体化”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以及如何设计出优化的一体化教学案有一定的体会。所谓“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下,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的“教学案”为课堂教学辅助材料,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考点示例、巩固训练和学后反思等环节,解决优化课堂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一体化”是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好载体

1.教学案一体化的认识

教案: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主要从教师角度考虑,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学案: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学习用的书面的文字材料,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重点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学案一体化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又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侧重于内容上的一体,即教师的“教”围绕学生的“学”这一主体而进行设计,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落实得更扎实、有效。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2.教学案一体化的优点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一体化教学案有导学的功能,学生通过积极的自主学习,解决了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实现先学后教;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体化教学案有笔记的功能,节省了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上,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把知识充分“消化吸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一体化教学案使教师真正起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发挥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作用。

二、如何设计出优化的一体化教学案

教学案一体化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学案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效益的高低,因此要科学、精心地设计。

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研透考试大纲,体现新课标要求、考纲要求。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求教师要从教材出发,高于教材,善于设计一些针对性问题或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使知识得到延伸与拓展。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体现出学法、教法。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既重视教的过程,又重视学的过程,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而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能力上。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对新课来说,主要偏重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兼顾高考的要求。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体现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合理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流程栏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教材)的自学,参照教学案,采用填充的形式将自学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梳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是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环节,是建立“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多向交流教学活动的体现,内容包括概念解析、问题讨论、实验演示、规律总结、学法指导等,要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问题或学习情境来实现。问题的设计要讲究实效,适合学生积极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也就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要从易到难,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要求。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使之有思考的余地,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考点示例】学生要学好物理,须跨过基础知识与知识应用两个台阶。对于前者,学生是不难掌握的;对于后者,要通过例题教学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课堂例题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重视课堂例题教学,优化课堂例题教学,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提升。设计例题要考虑到:题目不宜太难,以便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题目既能运用常规的、最基本的公式解决,又能充分发挥一题多解的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不拘常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题目要有利于本节或本章主干知识的归纳总结,对解决大部分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巩固训练】物理习题有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作用;有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有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作用。学习物理离不开物理习题的讲练,要使物理习题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就需要正确认识习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把握好习题讲练的时间、数量和难度,并不断改革物理习题的内容与形式,以使物理习题的讲练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目标的需要。课堂反馈5题,选自课本习题和精选课外习题,这些题目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就会由小到大,中档题为主,便于学生当堂巩固。课外练习3题,主要是综合能力题,与高考题难度相当。高考复习课的习题8题,则主要偏重于能力的训练和高考的模拟。

【学后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学后反思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学生反思:让学生记录通过课堂学习后的一些自我思考,也可提出学习疑问。总结学习反思,可以使学生通过积极独立的思考,使知识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实现知识学习的及时反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牢固地记忆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反思: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反思能及时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的分析、总结、判别,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参考文献:

课题学习教案篇(10)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数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48-01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深入开展,“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高中数学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局面。“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教学案变为导学案,并以后者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响应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号召,教师的角色也由课堂主体转变为教学主导,只要对导学案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索,就必定能够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在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单一、内容错位。导学案教学自开展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模板,这种模板虽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大面积地机械运作却违背了导学案的编写初衷。高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教学特点和重点,如概念性题型的教学重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其学科特点编写导学案,而不应该是模式化的援引。导学案除了在形式上模板化,比较单一,在内容上也出现了错位问题,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之前编写教案的观念,并将编写教案的方法直接应用到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使得导学案整体上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学案也就变成了教案的复制品,如很多教师将重点教学内容习题化,使导学案丧失了基本的导向作用。此外,教师没有重视编写导学案的重要性,主观随意性太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2.导学案在课前、课中、课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课前使用导学案教学出现问题主要由导学案编写引起,一般情况下,如果教师没有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和预习情况,那么编入到导学案中的内容就会失去意义和导学作用,学生也需要教师的指引才能完成导学案的规定内容,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教与学完全相分离的情况。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习惯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对导学案教学嗤之以鼻,甚至出现“教而不导”的现象,相反的是,一些年轻教师由于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往往会对导学案产生依赖心理,甚至忽略了教材,出现“导而不教”的现象。导学案教学贯穿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的整个教学环节中,课后教学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导学案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导学案中存在的不足,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往往将课堂结束等同于教学结束,这也使得导学案中的课后反馈功能失去了实际价值。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深入理解导学案教学的本质。导学案的编写主体是教师,教师应当深入理解导学案的教学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导学案的引导作用,为此,教师需要从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①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借助导学案的教学特点,创造出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②将教学重点由学习结果转变为学习过程,教学效果只能体现学生的最终掌握情况,却无法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过程,学生虽然死记硬背地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大多是被动学习,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借助导学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并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增强学习的趣味性;③将教学内容由教材知识转变为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教材知识的积累只会使其逐渐变成“书呆子”,缺乏自我思考能力。导学案教学则通过设置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答,实践证明,教师恰当地指导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导学案编写问题的解决对策。解决导学案编写问题的根本在于抓住导学案的本位作用,避免其沦为教案的翻版,从内容上消除冗余的部分,进行整体容量上的缩减,并遵循一定的编写原则:①导学案中所承载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对教学大纲的概括性陈述;②在编写探究性内容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并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有层次地提出问题,使探究内容更具示范性和可操作性;③导学案课堂小结部分应当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不应当出现在预习导学案中;④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设置应当相对简单,课堂检测应当侧重基础题,课后练习应当注重综合题。

3.导学案使用问题的解决对策。针对导学案课前、课中、课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加强导学案的教学效果。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课前应当提前发放导学案,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导学案内容,并进行预习,学生了解完毕后,教师需要及时回收导学案并进行批阅,以掌握学生的实际预习情况;②课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对重、难点问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精讲,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变化,锻炼数学思维能力;③课后应当指导学生整理导学案,附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疑难点,最后交由教师进行统一批阅,由教师负责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学生课前收到导学案后应当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进行自主性学习;②待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秉持公平、客观的态度为小组其他成员打分;③课后学生要善于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导学案中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学习收获。

导学案教学的实践效果体现出了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导学案在编写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各种措施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艳芳.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411.

[2]凌茜,胡远鹄.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兰州市榆中县某中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96-99.

课题学习教案篇(11)

一、“学案教学”的提出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正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不断探索实现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教研员的指引下,我们备课组尝试学案教学.

那么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新课程标准下,根据学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思路的体现,而学案则体现着对学生的学习思路的指导.

二、学案的编写原则和过程

我们备课组学案编写遵循的原则是:由浅入深,多点设疑,因疑设练,以练促学.

学案的编写过程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完善教案,师生共用”.

(1)主备课教师备课.我们高一备课组共5位教师,按周一至周五排好主备课人.备课组长按教学计划提前确定本月教学内容,每天一节列成详表,按周备课.全体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日期,星期二将学案电子稿初稿传到学校ftp,供大家参阅.

(2)备课组集体研讨.周三下午备课组会议,利用两节课集体讨论下一周教学内容,主备课人谈学案设计,其余人提出整该方案,意见统一后,主备课人进行修改,完稿后由备课组长审阅.周四制成正式文本,供全年级使用.

(3)课前二次备课.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对学案做一定的调整和补充,根据学案主体部分,整理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案,完成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部分.

(4)课后反思.师生用“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学生)在教案(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进行教后反思(学后反思).

三、学案的结构安排:以一节新课学案框架为例

【课题】

【主备课人】实名制,可提升其责任心,使其尽全力准备学案.

【学习目标】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用词简明、扼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

【学习重难点】使学生对将要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准备,在学习中有的放矢.

【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与导学:阅读课本完成

高中课程科目较多,课余训练量大,空闲时间有限.数学教材内容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这里主要设计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回顾练习,或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填空.一般以5小题左右为宜,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目的使学生能在上课时迅速进入状态.为了督促执行,可在上新课前进行抽查批阅.

2.课堂学习与研讨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倡以问题引入,3分钟左右.

(2)新课讲解:着重围绕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

基本规律的应用进行拓展性训练,有层次有广度地挖掘性分析,再进行必要的系统性归纳.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完成意义构建.教师还要特别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一定的预案.时间控制在20 分钟左右.

(3)例题讲解:根据实际对教材的例题进行挖掘或增删,进行二次加工,一般设计2个例题,配2~4个练习或变式,达到讲练结合.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3.课后巩固与延伸

布置作业,这里要求主备课人精选8道左右题目,要体现层次性.

4.学后反思希望学生充分利用边栏的空白,把学习中的一些心得或问题记录下来,认真完成,坚持日久有奇效.

四、学案实践思考

1.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案

教学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能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将面临的困难,在课堂上听课更加有的放矢.

学案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质疑并尝试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发言,阐明自己的见解,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案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教学案具备学生的知识整理提纲、课堂笔记、课后作业、订错本等多重作用.通过例题整理,知识的自我归纳,记录学习质疑与反思错误点等,逐步使学生实现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学案

学案教学使师生之间的授予关系,变成了朋友式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优化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利用学案教学能使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克服了学习盲目性,形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结构.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实现分层此教学.

学案教学能使教师教学目的性更强,效率更高.教学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明确每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原有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抄题,感觉耗时耗力,效率不高,使用教学案后避免了抄题过程,且因为学生有课前预习基础,所以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学案教学能使教师更易把握教学的度,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案经讨论后形成了共识,避免了教学过程出现比较大的偏差;教学案能整体提高全年级的教学质量.

学案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就学案的编写来说,教师每一节课都要精心编写出一个高水平的学案.这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需要教师搞好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需要教师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案教学的实施,促使教师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和认真进行教学研究.

3.实践建议

学案围绕落实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应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学生学习流程的角度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学案要从学情和校情出发,注重实效,切忌生搬硬套.学案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流程为主线进行设计,突出过程与方法.由于各班学情不同,所以在使用时,教师需要再次进行思考消化,并结合本班情况做适当调整或修改,最好不要机械套用.

新课程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案教学的理念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习的过程.因此,恰当运用学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