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8 17:00:11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1)

二、控制计划源头,提高计划的命中率

备件的计划管理是备件管理的源头,也是备件采购资金和库存资金较大的病症所在。科学合理地做好备件采购预算管理,制定考核激励机制,是降低采购资金和大幅度降低库存占用资金的“治本”手段。采购部门要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总采购预算指标,严格按照季度分解做好预控与考核,采取按月度跟踪推进,设备网实时监控提示,指标与经济责任制挂钩的管理办法,促使计划申报单位紧紧围绕备件的紧迫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制作周期、性价比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平衡,提高申报计划的准确度。

三、优化采购模式,减少库存资金占用

在现有的招标采购基础上,优化备件采购策略和采购模式,采用定点采购、签订零库存协议、总量承包、吨产品备件消耗、功能价格、寿命计价等采购模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风险和采购成本。定点采购能有效提高备件采购质量、减少招标频率、缩短订货周期,其主要适合于下列5种情形的备品备件:①设备主机由专业厂制造,无图纸或图纸不完整的产品;②无竞争性的专利产品;③主机虽属通用设备,但实际使用,配件互换性差,一些关键备件只能由原主机厂提供的产品;④产品虽然有竞争性,但多次招标,中标方基本不变,且确认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⑤需要专业机具加工,有加工难度,变换厂家后可能降低备件质量的产品。零库存管理是先使用后结算的采购模式,通过规模采购效益,与供应商互惠互利,以年度招标为基础,可以获得最为优惠的采购价格,节约采购资金。

同时,由于库存转嫁到供应商,用户既减少了备件储备的规模,缓解库存保管的压力,又减少了资金占用,甚至设备停用或改造也不会造成备件积压浪费,实现“无忧”运行;而供方由于得到一块稳定的市场,在市场竞争减弱的情况下,更关注用户的设备状态及设备对备件的需求时间和需求量。功能价格和寿命计价是将备件的质量承诺与产品价格相关联,以适宜的价格获得最优品质的备件产品。对于区域或生产线的工艺件和年消耗量较大的非标件,可开展总量承包或者吨产品备件消耗承包。例如,结晶器铜板按过钢量且实行寿命计价;导位、工作辊、篦条等备件按生产线以吨产品备件消耗进行结算,提高供应商改善产品质量的积极性。因此,扩大零库存和功能价格品种是目前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的最直接的途径。

四、做好备件库存定额管理

在备件库存管理中,过量的库存虽然能保证生产所需,但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库存量过少又威胁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这就要结合产能规模、管理导向、精益程度及管理人员的经验制定安全库存定额,同时健全设备的最高、最低备件储备定额,以有效防止超限额情况出现。柳钢机动工程部正在探索安全库存定额,在一定阶段设定一个值进行试行,对试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逐步优化。另外,对于大型事故备件库存可采取周边地域同行业联合储备机制,可解决资金占用和应急供应问题。

五、继续做好备件修复再利用和利库工作,拓宽降成本的渠道

修旧利废对于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且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可以实现修旧还新、修旧超新的效果,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引入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二级厂对修复备件的积极性。对多余备件可进行调剂使用,长期闲置备件降档使用,功能相同和规格符合可替代使用,功能失效和工艺淘汰的备件采取报废清库处理。通过做好利库工作有效盘活资金。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2)

企业生产的后勤保障就是物资,它是生产运行的物质基础。以最经济的物资储备最大化的满足生产才是科学、合理的库存储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石化集团公司胜利西南石油工程管理中心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加强物资系统的计划管理,在满足生产单位需求的前提下,探索出了一条实现零库存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的物资管理模式。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一、什么是零库存

作为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是实际上的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而是库存数量近似于“零”,并不是实实在在的零。它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配件、易损件和设备等)在采购、配送、生产中消耗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这种先进的库存管理理论的提出能够减少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库存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使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库仓储管理费用逐渐减少,最终库存物的老化、

损失、变质等问题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实现企业利润的最优化。

二、实现零库存的措施

1.加强管理,按需采购

一个企业要想保证产品质量,堵住经营“成本漏洞”、消除利润隐形流失必要的措施就是把好物资采购这一关,它是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要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严格按照内控管理程序,符合统一规定的格式上报物资需求计划,如需采购,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首先提出申请(需求单位),接着报中心审核(物资管理部门和计划财务部门),最终经物资部门主管副主任批准通过,才能按申请数量采购,杜绝计划外、违章、无序采购。以2010年第四季度为例,我中心面对井队配套、开钻以及管具工程部、试气工程部的井下工具、井口工具等采购计划多、时间紧的困难,重点进行跟踪实施,以计划管理为中心,严格控制物资计划的审批,做到既保障生产又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数量,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组织实施生产急需的各类物资4892项,需求计划执行率达99.8%,保证了20支钻井队、工程部的正常施工。中心物资管理“零库存”的计划通过以上措施,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实施和落实。

2.供应商承担部分成本和库存压力

通过采用标准的供应运作模式和合理的配送制度,使物品在运输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对于产品制造商们来说,最优化的库存就是零库存,目前物流商们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力求为顾客提供零库存服务。我们中心物资保供区域点多、面广、战线长,因此,产生的管理费、运费等无法入账结算。所以,我们采取标准的jit供应运作模式和合理的配送,通过适时适量的生产,“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向各单位供应物资。同时,集中各个单位的需求,统筹安排,实施整车运输,减少运货的次数,降低每个单位,每个批次的运货量,提高运输效率。在这种保障的配送体系下,库存压力大大减轻了。

3.加强仓储物资管理,实现库存最优化

首先,要定期对库房物资进行清理,清理掉已损耗或已淘汰的物资备件。这样既倒出库房空间又回收了资金,一举两得;对生产需用的物资备件,重新按erp类别原则码放,避免了原来仓储管理的一些弊端。其次,以科学的方法做好物资保养工作。我们20部大型钻井设备,有五分之二是进口的,易耗物资生产周期长,要加强易耗物资的妥善管理。要有一些相应的保管养护措施,例如根据他们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进行合理分类,分别加以妥善保管,还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用途,使用的次数等进行分类保管。再次,对部分特殊物资如大绳、进口顶驱配件、进口柴配等,由于组织周期长,要提前预测储备的数量。进行准确的数量控制,从而大大减少仓储的风险才是优良的仓储管理办法,有利于对商品实施有效的保管和养护,达到最优化。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社会效益,关键的一步就是加强物资管理工作。所以,我中心在推进低成本竞争战略工作中,努力加强物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第三利润源”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做好物资入库、质量储存、发放等关键性的工作,达到合理使用和节约物资的目的,通过健全企业物资管理体系搞好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推进车间的零库存管理工作,促进成本无虚耗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3)

2 石化企业物流系统现状及评价

2.1 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

2.1.1 采购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石化企业采购工作由营销部和物资供应部负责,若所需原油、生产设备从国外采购,则采购周期相应会延长,这会增加石化企业国内采购活动、交货时间和生产系统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得不采取增加库存的方法。

2.1.2 库存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库存系统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当客户对产品有紧急需求时,需要石化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提升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石化企业的库存物流部门的资源分配如下,产品包装、仓库布置分别占用资源总数的10%左右,而库存量所占资源为8.8%,仓库利用率、库存周转率、降低仓储容量则占总资源的12.4%、13.3%以及15.6%左右。

2.1.3 运输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石化产品销售区域较广,集中生产分散消费的特点对石化企业的运输物流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运输系统不仅是连接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仓库和客户之间的桥梁,更是石化产品顺利流通的保障。当前运输系统资源主要分配在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成本降低、运输路线选择以及装卸搬运方面。除运输工具所占比重较高外,其他三项所占比重差别较小。

2.1.4 配送物流系统资源分配现状。配送系统主要负责油品的选择、配货和送货,在具体的配送过程中除考虑油品的体积、质量外,还应考虑油品之间是否会相互影响,在确保安全配送的基础上,提高配送效率。石化企业在配送方面的资源主要分布在配送顺序、配送规格、货物送达及时性、满载率、降低在途损耗率、配送成本等方面。

2.1.5 物流信息系统资源分配。信息系统负责各个物流系统之间信息传播、指令下达,以实现对物流系统中各项活动的控制和操作,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对整个物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流信息系统耗费资源环节主要分布在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和查询、信息输出等方面。

2.2 石化企业物流系统评价 石化企业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采购方面主要存在滞后性,供应商结构不合理,采购成本无法实现有效预控;库存方面缺乏敏捷性和弹性,库位分散,多仓库间提货增加了库存成本;运输系统空载率高;配送方面管理理念落后,缺乏高效统一的配送体系;信息传输较慢,且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总之,石化企业物流系统资源分配不合理,成本较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3 石化企业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3.1 采购物流优化 首先,健全采购组织,企业可对采购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划分,明确各岗位职责,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关系,将补货管理、物流配送、供应管理、品类管理等工作纳入采购系统当中。其次,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采购部门可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为企业选拔生存能力强、信誉好、品质高的供应商。最后,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需求计划。企业应在物料需求计划(MRP)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生产环节的具体需要,确定采购物资的数量、时间,确保生产任务完成,同时又不需要过多积压。

3.2 库存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石化企业应按层次对库存进行管理,炼油厂可采用推动式管理方法将库存产品转移到销售网络中;零售网点可采用拉动式库存管理方法下的再订货点法管理库存,确保库存的充足;油库处于中间环节,应采用拉动式库存管理方法下的再订货点法和定期盘点法管理库存。此外,企业还应重视产品包装,实现绿色仓储,对库存地质进行优化选择,最大幅度的降低库存存量。

3.3 运输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首先,运输工具的优化。石化企业运输产品常用的工具有铁路罐车、汽车、管道和船运,四种方法各有利弊,选择时应按照安全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进行综合对比,然后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其次,控制运输成本,这不仅可以节约物流资源,还能提高物流运营效益。运输成本控制主要依靠运输合理化、运输基础性工作的管理以及资源管理全面化等措施实现。最后,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企业应根据整体发展战略对炼油厂、油库、零售店进行整修、改造、停业整顿等处理,构建新的布局;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和管理理念重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

3.4 配送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石化企业在优化配送系统时,应按照降低配送损耗、最短配送路线、最优服务水平以及最小劳动量消耗的原则进行,逐步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主动配送体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4)

许多生产制造企业其产品具备一定的质量存储期限。例如:橡胶制品具备一定的老化期限,超过设定年限后,其性能参数将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安全性能指标。因此如何加强对产品库存的可视化管理,保证产品销售出库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产品存放过期,造成资源浪费,是目前各企业面对的难题之一。

本文提出将信息技术、3D仿真模拟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相结合,搭建wos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系统方案;通过该系统的构建,提高WMs系统运行的透明度,实现仓库空间使用情况分析及仓库运行和业务流程的可视性,从而预测出实际有效的决策分析和操作并指导执行,达到最合理利用仓库空间、降低成本的目标,从而实现最为有效的管理仓库。其总体构建目标如图1所示。

以下从构建背景、系统策略、采用的优化模型、系统架构、功能架构、系统上线后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构建背景

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系统建设是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实现产品智慧制造而提出的。制造企业一般根据市场预测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尽量减少更换工装、物料等产生的资源浪费。所以合理的仓库管理尤为重要。如何利用社会化、信息化的物流手段,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避免库存积压,是制造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依靠人工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库存的实时、准确盘点。没有有效措施对库存进行压缩,进而优化库存管理。

2.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往往仓库中产成品占压资金过多,产销存在脱节,生产计划和库存数据不准确。

3.采购和生产、销售不能够有效的协调,存在采购物资存放周期过长、产品针对库龄的分析数据不佳、周转率不高、资金大量积压现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仓库进行优化管理,其中库存管理策略尤为关键。

二、策略分析

基于对众多企业的研究.并融合物流管理的相关策略原则和算法,提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损耗的管理策略原则,总结如下:

1.基于库存周转率原则:定期对库存产品周转率进行分析,依据产品的属性、销售策略、数量等条件,建立存储的模型。并且将仓库中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分类存储,遵循周转率越高的产品离出入口越近的原则,提高出入库效率,降低人员消耗。

2.基于产品相关性原则:根据历史订单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产品属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依据相关性进行排序,库存管理时予以考虑。通过该规则,可有效降低出入库行程,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简化盘点等工作。

3.基于产品同一性原则:将同类产品摆放到同一区域时,便于仓管人员盘点,能够花费最少搬运时间实现产品的存取,提高作业效率。

4.基于产品互补性原则:根据历史数据和产品属性分析产品间的互补性,将互补的产品存放的位置尽量接近,缺货或者并发出库时,能够快速出货。

5.基于产品相容性原则:根据历史数据和产品属性分析产品问的相容性,将相容性低的产品进行合理分割,降低产品品质或产品损坏。

6.基于产品尺寸原则:仓库进行库位划分及布置时,考虑产品单位大小及同批次共同存储的数量及整批形状,确认产品和存储库位特性是否相符,所以在存储库位的位置和产品的存储策略建立对应的模型。模型参数灵活,适应不同产品存储的需要,通过该模型.减少空间浪费,提高发货效率;避免由于空间和产品尺寸不匹配导致的物流资源损失。

7.基于重量特性原则:建立货架高度和产品的对应模型,使得重心处于货架下方,避免产品存取的危险。一般原则重量重的存放在下层,重量轻的放置在上层,同时考虑目前存储产品的重量分布情况,合理对产品进行存储。

8.基于产品特性原则:存储时考虑产品的特性,是否具备危险性、腐蚀性等,建立各类物品的存储策略和物流布局。

物流必须符合上述规则,同时规则可根据存储物品特性进行灵活设定,仓库也应符合相关产品的标准:规则间的优先级也要明确,并考虑物流布局,以及分拣的装置和效率,提高工效、空间利用率。

基于上述策略,再采用相应的优化模型算法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持续优化改进。

三、优化模型算法

基于策略原则和历史数据进行模型自主优化,本文采用基于策略和知识库的自主管理模型,模型图如图2所示:

图中,S1,S2,…Sn,是使用问题求解算法As对状态记录集R进行分析,得到多种配置调整方案。C为动作策略Pa转化得到的约束条件,u是有效函数计算得到的效用值,S为配置方案的最优解。

一次系统配置优化的决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采集、分析和规划。在采集阶段,通过对历史物流数据的采集、归纳、分析:分析容积率E、库存周期I、出入库效率A、出入库频度K等参数,将得到的各种数据经过算法知识Am的状态映射处理,转换成系统状态知识,并存储到知识库中的状态记录集R中。

分析阶段主要对系统的未来库存存储情况及出入库负荷情况进行预测,并寻找可以满足预测从而得到系统需求的配置方案。在此阶段需要使用采集阶段得到的样本记录集R,根据不同系统参数和不同目的的需要,在算法库AS中选择适合的算法进行分析。得出系统需求预测结果,并根据预测结果计算可以满足系统需求的资源配置调整方案S1,S2,…Sn。

分析阶段得到预测系统工作量和其他状态参数,并得到不同的配置方案对应的系统性能参数,在规划阶段中要根据策略确定最终的配置方案。可以运用策略管理算法Ap将动作策略转化为对应的一组限制条件C,同时使用效用函数计算各个性能参数的效用值u。这个阶段可以用规划的方法执行,如下规划函数:

Max S=U1(p1)+u2(p2)+…+un(Pn)

Subject to:

Restrictions=(c1 c2…,cn)

式中,P为系统性能参数值,n为性能参数个数。上述规划函数目的就是在满足由动作策略转化而得的约束条件C1,C2…,Cn的前提下,根据各个系统性能参数对应的效用函数求取系统总效用的最大值,获得最优的配置调整方案。

这样,就将配置方案选取的过程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来求解,最终在配置方案集中选取一个满足限制条件而且效用最大化的配置方案。最终将配置方案应用和系统配置调整中,完成一次自优化过程。然后将算法应用到系统中进行管理,一段时间后,将数据进行整理。重新进行学习和优化.通过此模型不断改进各级管理策略和模型参数。

本方案采用服务器集中存储数据,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实现软硬件架构的灵活性部署。

四、系统架构

智慧仓储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考虑多种库存模式,引入信息化技术、RFID等多种物流管理技术。总体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对于平面库采用叉车部署车载电脑,实现智能化引导存储。同时也对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进行了集成设计,综合各种仓储方式的存储策略,该系统可灵活设置部署,能够建立多样化的建模模型,模型参数针对不同的产品及存储策略原则采用优化算法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库存的最优化管理。

引入条形码技术将仓库、货架、库位,增加可视化的标签,通过条码扫描技术进行快速的入库出库业务操作。在叉车等物流装备上,按照系统指示进行智能化引导,最大化提高物流的效率。引入RFID技术,可实现货物的自动盘点,减轻人员工作量,提升自动化程度。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也可以实现产品的自动存储。入库时,存储货位的选择由系统根据各种优化的策略模型进行动态指定。满足最大化存储量的同时,达到最快的出入库效率。并且定期根据历史数据给出存储优化的建议措施。通过空余时间的库位调整,优化整体出入库的效率,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

所有数据集中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冗余备份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可靠性。数据库服务器实现系统所有数据存储、挖掘、分析:WEB服务器实现对外展示的窗口,保证数据展示的实时性。通过WCS系统,实现对现场AGV、自动调度系统、自动扫描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的智能化调度和集成。

五、系统功能架构

智能仓储优化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图,如图4。该系统分为用户管理、菜单管理、配置管理、数据模拟、数据分析、信息管理、参数管理等几大模块。系统采用模块式架构,实现可配置的灵活策略,可以实现业务逻辑与不同客户的快速搭建和实施。以下对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做简要描述:

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实现用户数据的管理,对用户对应岗位、名称、部门进行设定。实现用户状态的实时更新,用户编码规范化管理;

权限管理: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按角色、岗位分配权限。权限变更、审批流程化、规范化,避免无授权用户访问系统,保证信息安全性;

操作日志:实时记录登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对登录、退出及在线期间的功能操作,关键数据项操作进行记录,防止关键数据的安全。并且可通过系统及时追溯相关的操作行为,对正确的行为进行纠正,避免恶意用户的非授权操作行为。

2.菜单管理

菜单配置:菜单模块化,可根据系统的功能进行配置。支持不同地区、不同操作系统菜单的个性化设置;

菜单分组管理:针对不同的角色对菜单进行分组,实现菜单分组的个性化管理

功能管理:对功能进行个性化的配置,对名称、功能项、是否权限管理等进行配置

仓库综合现状:规划仓库的总体布局,对库区、库位划分、库位填充料、库位占有率等进行配置;

仓库出入库频率:对于数据分析展示参数的设置,数据展示格式的设置;对于出入库频率等参数进行设置。

3.配置管理

因素管理:配置仓库管理的因素、要素,针对各要素及其属性进行规范化管理,确定其优先级,因素进行分类、分组管理;出库频度、产品别保管日数、装载率、材料类出库量、材料类出库频度、在库日数等进行管理;

因素范围管理:定义各因素的约束条件,针对各约束条件设置针对性的警示方式(设置不同的颜色等);

仓库配置:仓库进行规划,合理配置仓库的范围、存储产品属性等.不同仓库之间的调度策略等信息;

库位配置:针对每个仓库进行合理规划,针对存储产品的属性、出入库频率等进行规划,合理规划库区、库位的大小,物流的路径等;

调度策略:针对产品在不同仓库库位间的物流调度策略进行配置;

存储策略:针对产品在不同仓库、库区、库位进行存储的策略进行配置;

编码规范:设定产品、库位、库区、仓库等的统一编码规范,并且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保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

分析策略:对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分析周期、数据挖掘的策略进行配置,实现数据分析成果的灵活性。

4.数据模拟

3D查询:通过3D图形的可视化方式对库位信息进行直观的展示,可根据不同的分析参数进行转换,根据不同因素展示不同的效果。管理人员能够对库存现状及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3D模拟:查询所有仓库、区域、库位信息,通过3D立体图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不同颜色对库位信息按照不同因素进行形象展示。根据预期的目标,制定不同的移库策略(例如:相同商品可以合并,不同品级库位不能移动等),根据策略模拟执行后的效果展示,对比前后3D展示图形,查看是否符合目标效果。确认后下达指令给WMS系统。

预测模型: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管理模式,内置不同的预测模型,实施时可以进行灵活设置,并与之配置不同的参数。

5.数据分析

产品等级库存配置:根据产品出库频度划分等级,采用各种报表展示,显示不同产品等级的产品库存配置情况;

库位填充率:图表和报表的形式展示各仓库的库位填充率情况,超过标准的异常情况进行不同的颜色提示;

平均移动距离:不同的时间周期统计各设备或操作工的平均移动距离,为仓库优化存储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工作时间查询:统计各设备或操作工的工作时间,通过不同的报表格式进行展示;

出库效率分析:分析整体以及各区域各设备的出入库效率,优化存储模型,改进存储策略,提升出入库效率;

产品库龄分析:根据销售数据、出入库数据,分析估算产品的库龄,统计分析产品的库存周转率,方便控制生产和补充库存,同时为销售提供数据支持。

6.信息管理

库位利用率:分析统计库位的使用情况,图表或者报表的格式进行展示。对于库位容量不足或者存储不合理的现象进行预警提示。

库存分析:分析统计2D库位的绘制数据,分析统计实时库存,并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

7.参数管理

库区规划:对于厂区、仓库、库区、库位进行合理的划分,制定标准的编码规范体系,以及各库位的管理策略;

指标管理:制定各数据统计分析的策略,出入库的流量控制策略,产品存储策略,展示模型策略等指标;

参数设定:设定配置因素参数、因素关系参数、模型参数,日志记录周期等参数;

系统变量:设置系统菜单变量,设置系统公共code编码,语言设置,系统变量名称及属性设置。

六、效益分析

该系统平台实施后,通过3D的形式实时展示库位情况,对于库龄不同颜色进行预警提示:物流管理人员对异常现象及时进行感知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图5为某库位的3D模拟展示图。

分区域出库频度进行库位管理,通过优化措施进行处理后,该库管理出库口较近的A区域出库频率大幅提高,存放长期库存离平台最远的c区域出库频度大幅降低。统计如图6。

根据监测及不断的强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库位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表现在空闲库位数量增加,库位堆放堆积率提高,统计如图7。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5)

水库的除险加固是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工作,在水利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强化前期工作是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前提

搞好前期工作是保证病险水库加固进度及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1 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

病险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开始时,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资深专家,严格按此导则认真做好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工作,查清工程存在的问题;要全面考虑,按照轻重缓急和投入能力,做好除险加固规划,安排好加固项目的先后次序,优化加固方案,提高设计质量,严格设计审批。

1.2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

病险水库的某些隐患,隐蔽性强,如果没有“对症下药”,就不能彻底根治。这就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调研,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由于受经费及时间限制,有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基础资料缺乏,一些地勘报告不能为安全鉴定提供充分依据;还存在安全鉴定成果中分析评价不全面、不深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对病险水库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调研,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1.3 除险加固应与恢复库容和增加库容同时考虑

许多病险水库因存在安全隐患,汛期只能降低水位运行,调蓄能力大减;有的险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其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有的险库只要采取一些投资不大的工程措施,就可新增部分库容。

2、优选方案是水库除险加固是否优质高效的基础

根据勘察资料,充分论证并制定科学的加固方案,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关键,也是优选除险加固措施的基础。

2.1 水库渗漏病险的处理

“上堵下泄”是渗漏处理的其本原则。上堵就是在坝基和坝身的轴线以上部分,封堵渗漏入口,防止库水渗人,提高坝体与坝基的防渗能力,延长渗经,降低渗透坡降。下泄就是在下游做好反滤导渗设施,使渗水安全畅通排到下游,而不带走土体颗粒,确保大坝安全运行。渗漏处理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每个水库的渗漏情况,通过方案对比,择优而定。

2.2 水库坝体滑坡的处理

滑坡处理应尽量增加抗滑力,减小下滑力,使坝坡满足稳定要求。处理时要放空水库或降低库水位,力求彻底处理。一是削坡减载,减少滑动力;二是放缓坝坡,加大坝体断面尺寸,增加抗滑力;三是干砌固脚,保证滑动体稳定;四是衬砌护坡,保护坝体。

2.3 提高水库防洪标准的处理

加大溢洪道断面尺寸,加宽溢洪道或降低溢洪道底板高程,增加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对有可能加高坝顶的水库,采取加高坝体措施,以提高水库的防洪标准。

可见,为了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质量,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十分必要,这也是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重要基础。

3、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探讨

3.1 加强水库除险加固质量就必须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时,应依托科研、设计、施工、大专院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对除险加固方案多比较,择优选定设计方案,特别是应注重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确保加固后工程安全运行方便,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

3.2 加强水库除险加固质量还应重视项目资金及质量的管理工作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法人,负责建设项目的财务与资金管理,配备专人管理基本建设财务与会计核算,并按规定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和报送有关报表。对拨入的国债专项资金和其它财政基本建设资金,按规定设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为确保严格执行财务与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杜绝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一是项目法人细化、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责任,确定质量管理程序。二是施工单位配备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和检查人员,严格按照“三检制”进行,施工单位建立工地实验室,其规模和内容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对于当地建筑材料, 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水泥、钢材、橡胶止水、土工织物等,进场后进行二次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绝不能使用。对筑堤土料指标的检验,都按有关要求布置点数和点位,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三是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对施工质量进行复检。

3.3 加强水库除险加固的质量,还应进一步推动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化

水库土建工程造价最低都有几十万元,加上淹没补偿,工程实际费用高出工程土建造价较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水库养鱼、养猪的立体开发方式,使水库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水库由此带来拍卖价格也相当高,投入到除险加固工程的费用也很可观。为了用好资金,实施好建设方案,项目的实施要正规化,也就是要强化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投资方负责。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组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要实行招标投标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秩序,防止腐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还要落实建设监理制,严格把好质量关。只有依靠正规化的管理,才能保证项目实施成功。

4、结语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要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除险加固相关工作质量,以确保水库运行正常,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制造企业经常面临种种问题使企业内部供应链不能顺利运转,而实现组织信息中心数据共享是保障供应链协调运转的前提,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则是动态信息能否有效利用的基础,也是供应链协调运转的保障。

2 共享生产动态信息,保障供应链协调运转

2.1制造企业管理常见问题和主要原因

企业管理经常遇到生产进度和订单时间冲突、生产物料储备不足引发停工待料,帐目数据与实际库存不符,种种原因使生产计划常因订单变更和插单情况而被动调整,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了产品交付进度。上述问题主要由于各环节管理信息未能进行动态调整并且未能在各部门中充分共享从而造成关联链节运转失控、不能及时调整作业偏差所致。信息化社会,信息互通的重要性已为人所共识,企业供应链内部的信息则相当于组织运转的血液,信息有效利用与否则关系到组织机构的生存和健康,关系到供应链各节点的牢固和协调。

2.2解决问题的途径

2.2.1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的目的

通常的管理模式下,相关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如无法及时沟通,将会使供应链运输途径阻塞,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企业建立动态信息处理系统,通过系统,组织中的生产部门、仓库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物流配送部门和财务部门及时发现和处理本部门影响供应链节点作业进度的不良因素,以便及时纠正作业偏差和调整方向。实现信息中心数据共享实时更新,为各部门提供动态信息数据,使企业随时掌握部门间配合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协调和平衡各环节的进度,保障企业内部供应链各环节的良性运转。

2.2.2有效的信息共享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基于Web应用的企业群组协同工作平台管理组织实现组织目标,并可根据自身实力和目标有选择地使用成本和功能适用于本企业的系统平台。而从较多实践应用中发现ERP、Notes以及Excel是良好的搭配,不但可以实现完善的工作流控制和文档数据库系统管理,还可以实现工作过程的自动、智能和整合处理。由于企业管理涉及岗位、人员很多,处理流程也有繁杂多变等特点,优秀的管理系统对于整个组织成本的控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ERP:无疑是公认的企业信息化的数据中心,但是在ERP中建立完善的工作流会变得比较困难且成本较高,而Notes等平台可以成为ERP的好助手,Excel则是办公司运用最广泛、人人都会使用的数据库软件,有效结合使用几乎可以涵盖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

2.2.3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来自于基础数据,基础数据来自于供应链各节点基层工作,例如:采购计划、原材料储备量,库存物料情况,生产作业进度等等,对于基础信息数据的捕捉、录入及汇总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是有效分析管理数据的源泉。企业可通过加强管理、强化培训、绩效考核等方法措施保障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

2.2.4管理数据来自基层而高于基层,基层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管理系统思路的贯彻,例如定制经济安全的库存量、合理的原材料储备量、确保产品质量等组织管理目标是各项作业实施的依据。

2.3通过信息化管理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2.3.1加强原料采购管理

加强采购管理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原料采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购管理部门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采购成本同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取得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相应提高。企业采购部门应加强对市场情况的分析把握,并对原材料建立合理的采购量和采购周期,严格控制采购成本,还要为生产提供及时的保障。同时企业应通过完善的试验检验手段对于原材料品质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产品质量。

2.3.2优化物料库存管理

优化库存管理既是信息化管理的结果,也是供应链协调运转的保障。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库存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品三大类。企业有一定量的库存能有效缓解供需矛盾,运用恰当时会为企业增加投机盈利。但是由于库存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的比例,如果库存量过高就会占用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库存量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经济安全的库存,既减少库存成本,实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又能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为不确定需求提供保障,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

2.3.3注重生产过程管理

企业生产部门应充分利用内、外部信息,调动有限的生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提高生产率,解决生产进度和订单交付时间冲突。同时具有对设备、人员状态和负荷能力、销售订单的变化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和预知的能力,并对采购物料的交付进展情况以及订单内部加工和外委加工执行情况的动态信息做到随时了解,还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随时动态调整生产进度,调节机台能力,加强工器具管理以及工人安排,使产能达到最优化,提供订单及时交货的保障。保证生产设备的数量和运行状况良好,加强检修维护,并合理安排调配技术工人的工作时间,确保生产过程高效无阻。如遇交货周期短但现场施工急需的货物,我公司将紧急启用应急方案,第一时间组织各相关部门研究协调并积极与用户沟通,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保证为客户供货。

2.3.4控制产品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必然是企业管理目标的重中之重,对于产品质量的过程管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运用也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目标。采购、生产等各环节管理的责任就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做到产品从原材料入库、生产加工直到出库各环节的加强控制,规范各流程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对各道工序进行监测记录,每道工序均有详细且操作性强的作业指导书,保证产品符合各项标准,对生产过程运用科学的过程控制方法,进行全程监控记录,以严密的过程追踪控制和精确的数据分析确保产品质量。

2.3.5加强外部协同管理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7)

1、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

目前,油田物资流通网络基本上按行政单位设置,结构不合理:层层设库、层层储备。就一个二级单位而言,有几个

三、四级单位,便有几个储备库,分散储备是物资流失现象普遍存在最主要原因。实施网络配送的前提,必然要实现物资的集中储备,必须对油田现有的物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油田的行业特点,笔者认为在分区设库的原则下要重点突出专业性,按专业特点进行合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物资的保证能力,并且在合理储备前提下,才能确保物资网络配送的快捷和及时,实施油田物资资源的有效整合要摆脱行政手法的直接干预,真正借助市场这个经济杠杆来逐步实施压缩二级储备,否则只能形造成帐面储备的压缩,帐外储备的扩大。

2、资源合理筹措

配送是利用较大批量筹措资源,通过筹措资源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资源筹措成本,使配送资源筹措成本低于用户自己资源筹措成本,从而取得优势。

目前,油田供应体制推行的“集中采购和统一储备”正是顺应配送要求,但要形成配送的最佳经济效益,我们现实所处的“集中”这个层面还需要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资源筹措中的焦点价格,总的来讲,配送的价格应低于不实行配送时,各单位自己进货时产品购买价格加上自己提货、运输、进货之成本总和,这是配送有利可图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敏感问题。当然有时候,由于配送可以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若是价格稍高,各单位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不是普遍原则,如果配送价格普遍高于各单位自己进货价格,这将会失去配送的优势和价值,损伤了各单位的利益,就是一种不合理表现。当然,价格过低,使实施配送的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这也不合理。

资源筹措不合理还有其他表现形式,资源筹措过多或过少,在资源筹措时不考虑建立与资源供应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等。

3、供应配送中的合理计划

对油田物资实施网络配送不同于简单的电子商务配送,即销售配送,它是一种供应配送,是针对特定的用户,用配送方式满足着特定用户的供应需求的<优麦电子商务论文>配送方式。

这种方式配送的对象是确定的,用户的需求是确定的,用户的服务要求也是确定的,所以,这种配送可以形成较强的计划性、较为稳定的渠道、有利于提高配送的科学性和强化管理。并且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才可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管理方式。这一环扣一环的链接,最需要关注的是最底层面。但同时它也需要较高的计划管理水平作为支撑,根据目前的物资管理模式,我们是通过层层上报和汇总计划,因此尽快提高基层物资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否则它会成为制约配送发展的的瓶颈。

4、库存决策的合理性

实施网络配送应充分利用集中库存,一个成功的配送,其库存总量应低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从而大大节约社会财富。因此,配送企业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来实现一个低总量的库存,否则就会出现单是库存转移,而未取得库存总量降低的效果。

此外,配送企业库存决策不合理还表现在储存量不足,不能保证用户的随机需求。

5、配送与直达供应的合理决策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户所需要的很多种东西都广泛采用配送形式,但是一般认为以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配送物品,能够最有效地通过配送实现末端的资源配置。

笔者认为实施物资网上配送的起步阶段主要是满足用户的主要需求,因此不苛求整个配送网络的覆盖面,但看重重点物资的覆盖质量。可以肯定,有的区域、有些用户的配送需求就不能满足,因为它不值得去满足,作为一种商务模式,这种分散、不成规模的配送就应该合理地舍弃,等到主要物资、主要用户的需求配送得到稳定的满足,再考虑扩大配送的网络。新晨

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了环节,但是这个环节的增加,可以降低用户的平均库存水平,以此不但抵消了增加环节的支出,而且还能取得剩余效益。但是如果用户使用批量大,可以直接通过社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较之通过配送中转送货则可能更加节约费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就属于不合理范畴。

实施物资网络配送是流通过程中协调性很强的工作,按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要求,供货单位、用料单位、市场、信息、调度、管理等多方面的紧密配合和有机协调才能顺利完成。尽管目前可能困难重重,但要实现油田物流的高效运行,这是必经之路,是众望所归。

参考文献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8)

Abstract: Altay region reservoirs i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floods, irrigation and water and other aspects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for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life, the one to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ore than 50 seats of the total reservoir of Altay region, dam type is varied, the appropriat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dangerous problem is quite serious, so the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projec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 overview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design problems, precautions and engineering points to start on.

Keywords: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design, project points.

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水库工程概况

阿勒泰地区水库是水利产业的重要设施,随着水库的长期运行,工程存在老化、自然侵蚀等现象,为了水库的继续安全运行,需要对水库存的问题及隐患进行排查、修补、加固。尤其是大干快上年代修的水库,由于技术不成熟和盲目抢工期,存在一些病坝、老坝,需要修补。所以,当我们看到现有水库工程发挥的巨大防洪、兴利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水库大坝现存的诸多严峻问题,认识到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先进的施工工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功率施工机械、能专门针对性设计的机械设备和模版、一大批新型的施工材料,在近年来的水库除险加固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熟的经验表明水库除险加固能使水库防洪能力、工程效益等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因此,水库的除险加固在工程设计技术上是可行的。

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一)概况

1、土石坝除险加固现状

地区普遍采用的方法有渗透破坏加固法(包括混凝土截水槽、帷幕灌浆)、导渗加固法、滑坡加固法、裂缝加固法和液化加固法以及提高水库防洪标准的工程措施(一是加高水坝,增加水库调蓄洪水的能力;二是扩建或增建溢洪道,加大泄洪量;三是加高坝和扩大溢洪道泄量相结合,提高水库防洪标准)。

2、溢洪道除险加固现状

地区采用的措施有渗透加固措施、裂缝问题处理措施(包括表面裂缝处理、深层裂缝处理)、消能防冲措施、边坡治理工程措施。

3、输水洞除险加固现状

输水洞裂缝的处理、输水洞漏水的处理、修改体型、弃洞重建。

(二)设计内容

1、复核水库三大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的现状结构安全性。

2、根据复核结果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如针对大坝的渗漏采取经济合理的防渗措施,针对溢洪道的泄流水面线复核结果加固其边墙、底板、出口消力池等。

3、其它诸如金属结构、环保设计、安全观测设计等等也要在设计中涉及。

(三)存在问题

1、溢洪道的泄流能力计算问题

某些小型水库加固设计在复核水库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时,一概采用宽顶堰的泄流计算公式来复核溢洪道的过流能力,这是不可取的。

2、加固措施缺少方案比较

某些设计在复核水库的防洪标准不满足规范要求后,没有进行方案比较就确定加高大坝或拓宽溢洪道,甚至降低溢洪道底板高程来满足水库的防洪标准要求。

3、防渗土工膜设置不当

重视坝体本身防渗,忽视坝体与两岸山体结合部的防渗。土工膜的锚固设计不完善。

4、缺乏加固设计合理性复核

不少加固设计未重新进行渗流计算和加固后的结构稳定计算,使得下游坝脚处排水棱体的设置缺乏依据,而是凭经验拟定断面,造成浪费,导致初设概算的膨胀。

5、设计图过于简略:

不少设计图只示出一个加固断面,使得工程量的计算误差太大,造成初设概算与工程实际差距较大,增加了加固工程的投资控制难度,甚至影响工程的工期。

6、缺乏必要的施工技术要求说明:

在设计报告中应该详尽叙述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作出相应的规定,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加固措施落到实处,便于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和现场监理的质量控制。

(四)注意事项

1、做实做细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加大投入,提高前期设计勘测精度。

2、水库运行管理监控方面的设计:设计中要注重全面完善水库功能,重视水文自动测报和建筑物的观测设施建设,要考虑养殖业的基本工程设施。

3、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实施工作。

4、要重视抗震防护设计。

5、拓展思路,提高现有工程的效益:应结合除险加固,对现有工程进行挖潜,使现有工程发挥更大效益。

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点

(一)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融资的办法,为病险水库加固提供资金保证

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将中型险库加固列入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对小型险库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或受益区配套为辅。同时,结合病险水库治理,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型水库的产权制度改革。

(二)强化病险水库加固的前期工作,为搞好病险库加固夯实基础

1、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科学而又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措施。

2、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3、除险加固应与增容和恢复库容同时考虑。

4、除险加固应与综合利用及管理设施的改善相结合。

5、努力提高病险水库加固的科技含量。

6、除险加固前要进行效益分析。

(三)项目实施控制

1、强化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各投资方负责,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和履行经济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建设服务的建设管理新模式。

2、实行招标投标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等,一般情况下应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招标,择优选定。

3、落实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后,监理单位即可进行工程现场管理,依据合同从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各方关系。

(四)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9)

一、库存物资管理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意义

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库存物资管理的实施,明显缺乏有效的预算,在成本核算方面也过于笼统,通常采用分开核算政策,违背了医院经济运行的规律,亟需运用新医院会计制度予以规范:

1.医院卫生体制库存物质管理改革的要求。在医院提出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给库存物资管理带来多元格局的转变,使得库存物资管理不至于脱离医院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轨道。新医院会计制度,不仅完善了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而且对预算管理提出精益求精的要求,为医院库存物资管理提供严谨的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管。

2.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方向。由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譬如财务分析报告不完善、收支明细表财政补助缺失、现金流量表缺少财务分析指标等,影响了库存物资的精细化科学管理,这一点在提出新医院会计制度之后,明显得到改善。

3.通过库存物资管理为内部管理提供有利条件。鉴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核算活动的复杂化,要求库存物资管理也进行精细化管理,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这也是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医院需要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预算、核算、考核等内部管理的依据,方可提高医院库存物资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背景下做好库存物资管理的建议措施

为了深化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医院会计制度为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规范医院库存物资管理的财务行为,而且控制了库存成本,因此在新医院会计背景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库存物资管理措施:

1.强化库存物资管理的预算约束

结合医改意见,对库存物资管理的预算约束进行强化。首先是对收支、上缴、补助、结余等进行制度的明确规定,形成新的预算管理方法,医院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管理主体等,在新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执行和核定等方面都需要做到各施其职。其次是在医院全部收支中,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当中,以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严肃性,针对库存物资支出等随意性问题,要站在医院规范运营的高度上,完善报表体系,实现库存物资管理的飞跃性进度。

2.规范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步骤

在医院库存物资管理当中,对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步骤进行规范,需要做到:

(1)清产核资。医院要彻底清查盘点库存物资,全程指导和监督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库存物资的盘点,对于盘盈、毁损、报废等库存物资,在确定无法收回或者偿还之后,需要查明其中的原因,并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处置该部分的资产,以确保新会计制度和旧会计制度在转换之际,不会出现库存物资流失的情况。

(2)全面成本核算。医院要按照统一的核算标准和核算口径,利用统一的核算软件,统一组织实施全面成本核算,其中库存物资管理要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上报当地财政局和卫生局审核备案之后,提高库存物资全面成本核算的纵横可比性。

(3)结清旧账,建立新账。医院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库存物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内容的调整工作,在调整的过程中,要确保不影响其他会计科目的处理和财务报表内容的编制,可以设置含三级以内的三级以下会计明细科目,编制出会计科目余额调整表,并将库存物资旧账科目的余额转入到新账当中。

(4)提高库存物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了实现库存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医院的财务部门要根据新会计制度对库存物资的管理需求,配合信息管理部门和库存管理部门,全面升级和优化库存物资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

3.规范库存物资管理的财务行为

库存物资管理作为医院基层的管理任务,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及基层管理机构要进行统一的领导和集中的管理,库存物资出库和入库等业务流程要严格控制,原则上不能借入非流动负债,在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之后,并上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之后,根据医院的实际,进行严格结余管理,在确认和计量库存物资之后,提高物资管理的水平。另外还需要科学界定库存物资的分类项目,加强库存物资的成本管理,详细要求医院库存物资的成本项目、归集和核算方法等,计算出库存物资的总成本。最后是完善财务报表体系,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财务情况的说明书附表和成本报表的参考格式,以便按照性质和功能,列出库存物资的成本明细项目,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医院库存物资管理预算、核算等方面的问题,医院实施了新会计制度,除了满足医院卫生体制库存物质管理改革的要求,还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方向,并通过库存物资管理为内部管理提供有利条件,深化了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因此,新医院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一方面需要强化库存物资管理的预算约束,另一方面是规范新医院会计制度在清产核资、全面成本核算、旧账结清、新账建立、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步骤,并进一步规范库存物资管理的财务行为。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3-0023-05

石油开发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库存材料管理在石油行业成本管理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 如何优化材料库存量,确定合理的存储水平,在保障生产的情况下使库存占尽可能少的流动资金, 加强库存材料管理力度并实现最优控制, 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1]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按照中原油田强化精细管理、提高时效、科学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的管理要求,在优化库存结构、加大降库力度、提升物资储备管理水平、提高效益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一、石油企业库存物资易于积压的原因

石油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长周期和效益递减的特点,因此,石油企业的库存物资极易积压,这一现象在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石油专用管材库存的问题上十分明显。石油专用管材是油田生产的重要物资,中原油田每年消耗量为10 万吨左右,石油专用管材具有消耗量大、价值高、易损坏等特点。[2] 因而,石油专用管材极易成为石油企业库存积压的物资,具体原因如下:

(一)需求计划不准、不及时

在油气开发、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对石油专用物资需求计划不准、不及时,从而导致库存物资的增加。例如,在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下井套管需要的数量、钢级和壁厚等需要在电测结果出来,有关技术专家讨论完数据,确定有油气显示、岩膏层和井下外挤力后才能确定下来,这就容易造成实际需求与设计的井身结构不一致而变更需求数量,从而增大套管的库存。加之多年来采购计划一直是根据以往的消耗与结合库存情况编制,再按季度实施采购;在投资下达、井位确定、钻井工程设计审批后,相应的采油厂才能提出需求计划。往往在提出需求计划的一个月之内就要使用所需规格、钢级、壁厚的套管,而石油套管的加工、采购周期、运输周期都比较长,如果不提前锁定采购,势必会影响钻井施工。因此,石油企业专业物资在采购操作中,一般都是提前锁定资源,到货后根据钻井进度组织供应。因不同区块使用的管材不同,地下情况变化(特别是勘探井经电测无油气显示时)、投资计划变化或实际井位变化时,不及时跟踪采购情况,调整采购计划,控制交货进度,就容易导致管材库存升高。

(二)井下地层复杂对不同型号的套管需求多

由于中原油田井下地层复杂,对套管的要求因井而异,如套管钢级从N80、P110到TP130TT,再到BG150、TP155V、BG160。多年来,中原油田虽然形成了一套井身结构,但为了满足钻井、侧钻施工需要,所需套管规格钢级较多,尤其是为了满足井下盐膏层段抗外挤强度要求,中原油田先后与天津钢管集团公司(天钢)、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宝钢)开发了TP130TT 、TP155V、BG140、BG150、BG160钢级套管。套管的规格除常用的外径3397mm、24454mm、1397mm的套管外,还有1016mm、1143mm、127mm、1413mm、152mm和1778mm、27305mm规格的套管,套管的规格、壁厚、钢级不同,造成了套管品种多,增加了库存。加之有的套管因不够一口井使用,只好存在库中。此外,每年都要从井场回收大量的套管入库,这些套管多是在运输过程中碰损、在下套管过程中碰损或错扣损坏,这些损坏的套管也是库存增加的一个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月第29卷 第3期 曹青山:石油企业降低库存提高效益的探索上述因素导致了中原油田库存物资居高不下。2010年初,库存物资价值298887万元,其中专用管材库存价值就达到了19316万元,占全部库存物资价值的646%;一年以上无动态库存物资价值76418万,占整个库存物资价值的256%,占专用管材库存价值的396%。

(三)不同类型的连接扣型不具有互换性

多年来,中原油田为了满足天然气开发的需求,曾先后使用过不同类型的连接扣型,比如TM接头、VAGT螺纹、TPCQ、TPQMI、SLCQ、WSP1T、BGXC、HGXC、HT螺纹等。由于技术制约,不同规格、扣型的套管,不能连接成套管柱,需要通过一定的转换变扣才能使用,这也导致了库存套管品种和数量增加。近几年,中原油田天然气储量持续减少,天然气开发井也明显减少,过去为天然气井准备的特殊扣套管不能及时使用,这也是库存增加的一个原因,该项库存占管材库存的20%。

二、石油企业降低库存物资的意义

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重要物资的适量储备必不可少。然而,只要存在库存,就必然存在着库存积压的风险。但大量的库存物资必然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库存物资的长期存放,也容易造成锈蚀,一旦锈蚀超出标准就要报废;同时,库存物资的规格品种多,也不便于规范管理。由于技术的升级、外界的环境改变,库存物资最终“冬眠”下来,就成为经济学上所称的“沉没成本”。企业要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必须在保证质量,满足工艺、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闲置物资,降低库存。降低库存物资的意义主要如下:

(一)降低库存是石油企业盘活库存资金、加快资金周转的需要

石油企业勘探开发过程需要大量专用管材,而专用管材在库存中占太大的比例,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如2010年初,中原油田专用管材库存价值达到了19316万元,如果将管材库存资金降低2000万元,就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如这2000万元资金用于钻井,可以多打2口3000多米的井,这个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二)降低库存是石油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近几年来,中原油田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因此,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必须实施及时、经济、安全的物资供应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就要结合油田钻井工程的井身结构设计动态和趋势,按照地上服从地下的理念,在满足井下强度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库存管材的品种,充分利用已有的库存,优化在库套管的库存结构,以最少的库存来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的需求。

(三)降低库存有利于发展与主力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采购名优产品

油管和套管是石油企业重要的生产物资,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油水井的开采年限。尤其是套管,其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不仅要承受套管柱产生的拉力,而且还要承受套管内外混合液的高压作用。因此,对于石油套管综合力学性能的要求较为严格。[3]有的套管还在井中受化学腐蚀的影响,一旦某一根套管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油水井停产,甚至报废。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受国外反倾销的影响,中国国内石油管材供大于求,出现了供货价格低于成本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市场上石油套管的质量良莠混杂。对此,中原油田利用中石化与天钢、宝钢等钢厂的战略合作关系,从主力供应商处采购高质量的套管和油管,利用主力供应商管理库存来满足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需求,实现油田与主力供应商的双赢。

(四)降低库存可以规避无动态管材报废的风险

由于石油企业的管材多是露天存放的,套管长期在库中存放,经过风吹日晒后,容易产生锈蚀,时间长了,表面麻坑逐渐加深,就会大大降低套管的强度,甚至有报废的风险。为此,石油企业要利用现有的库容和库位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减少库存套管的品种和数量,降低在库库存量,规避无动态管材报废的风险。

三、降低库存物资的主要措施

在企业的生产运作中,物资库存的控制始终是企业物资管理的核心,最优的物资库存应该既能满足生产需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占用,不发生库存过多或不足现象。[4]为此,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结合季度油田投资实施进度、钻井设计趋势和动态,针对在库管材的在库时间、质量状况、库存形成的原因等问题,在降低库存物资数量、提高效益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实行季度计划会审制度,明确积压物资的责任主体

石油企业物资计划的准确性是影响物资储备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从计划着手,实行季度计划会审制度。每个季度由物资供应处组织油田油气技术管理部、勘探管理部、钻井工程处、生产管理处、规划计划部、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钻井设计室,根据油田勘探开发进展情况以及钻井设计动态和趋势,分析在库套管的库存结构,预测常耗套管的消耗量,综合平衡已有的资源后,再编制季度采购计划,会审后实施,非常耗套管实施按需采购,从源头上避免了因计划不准造成新的积压。

中原油田坚持从抓源头控制入手控制库存。中原油田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关于调整库存资金占用责任主体的决策要求,制定了《关于界定积压物资相关责任的通知》,将物资计划提报、审核、变更、采购等环节的库存资金占用责任主体,由物资供应部门调整为需求计划提报和审核管理部门。根据储备资金占用主体管理分工,明确了物资需求计划的审核责任部门,其中,探井套管需求计划由勘探管理部审核,勘探开发油气井套管、油管需求计划由油气技术管理部审核。物资供应处严格按计划采购、供应,实现了物资需求计划的专业化管理,加强了平衡利库、防范积压的源头控制。2010年,中原油田将物资积压纳入《关于严重违反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的处理办法》,严格责任追究,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物资库存控制责任体系。

(二)加强库存物资动态监控,实施降库利库项目管理

1.加强库存物资动态监控

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制定了《重要物资存货目录》、《应急抢险物资目录》和《入库必检物资目录》,严格按目录品种对储备物资分类管理和动态监控。在实施中,建立了安全库存预警系统,对石油专用管材等重要物资的储备总量、品种存量、收发动态,低储、超储实时监控、预警通报;对寄售物资按目录品种设定首批入库和最低储备量,每旬通报库存动态,低储即时补充库存,保证正常周转储备;将必检物资固化在ERP系统实行质检流程自动识别报检,检验编号随货同行,以保证出入库物资的质量追溯。

坚持把库存结构分析和优化作为物资供应处业务部门的基础性、常态化工作推行。设立了库存结构合理率和物资周转率指标,并纳入部门绩效管理考核,要求各部门每月通报库存动态情况,每季开展存货结构分析,半年奖惩兑现。如2010年3月,物资供应处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组织技术、装备、质量等部门对2348项正规库存、3300项寄售库存物资的库龄结构和存货状态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入库时间、质量状况对每项物料进行批次管理和存货状况维护,强化了库存物资质量和在库时间控制,为优化库存结构、控制库存规模创造了条件。

2.实施降库利库项目管理

从2009年开始,中原油田将物资储备控制和降库利库作为降本增效的重点工作纳入油藏经营项目管理,严格奖惩兑现。2010年7月,为确保中石化总部考核指标的完成,中原油田下发了《关于下达库存一年以上物资降库指标的通知》(中油局物资〔2010〕307号),将库存一年以上物资降库指标由10%调整为40%,按月考核兑现,加大了降库利库工作的奖惩力度。物资供应处还成立了物资储备降库领导小组,细化分解降库指标,每月在物资管理例会上通报各单位降库指标完成情况,每半月在生产会上通报采购部门库存增减、目标完成和措施落实情况,每周由分管副处长组织听取各部门降库情况、进度和下一步措施汇报,层层传递降库压力,有效促进了降库指标的完成。

(三)加强与主力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寄售业务

为了从天钢、宝钢等主力供应商处采购到高质量的套管和油管,中原油田加强了与这些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实施主力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寄售业务。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一种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它以系统、集成的思想进行库存管理,改变了传统库存管理的理念和运营模式。VMI指用户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用户共同帮助供应商制定库存计划,供应商参与管理用户的库存,同时供应商拥有库存控制权。[5]83中原油田在降低库存提高效益的探索中借鉴了这种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使中原油田加强了与供应商之间的广泛合作。因为对于供需双方而言,目标都设定为最低成本下获取产品库存的最优化。

在该方法实施中,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结合已有的库存和油田勘探开发进度,及时通知天钢、宝钢等主力供应商调整生产计划。对于库存少、油田急需的管材优先安排生产,库存量大的品种推迟安排生产计划。此举一方面缓解了天钢、宝钢等主力供应商生产线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控制交货时间的目的。到货后,及时与供应商核对到货明细、数量,按寄售业务管理库存,使用后或到约定时间办理结算手续,实现了中原油田和天钢、宝钢等主力供应商的双赢。

(四)加大积压物资改制代用力度

为避免库存物资积压造成的跌价损失,物资供应处积极加强与技术、设计、财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业务会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项目余料存货盘点,跟踪新的项目设计并开展专业技术论证,加大库存积压物资改代使用的力度,具体方法如下:

1.对积压的为水平井准备的1778mm、1143mm套管的处理

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与油田技术、设计部门结合后,经组织有关人员论证,与现用的井身结构和工艺工具对比、权衡利弊后,选择不实施压裂作业、地质情况相对简单的马寨、文明寨和胡状等区块的浅层、中渗以上地层,用为水平井准备的1778mm、1143mm套管替代现用的2445mm和1397mm套管。2010年,在试用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全年先后在明501、明159、明512、明156等十余口井中使用1778mm和1143mm套管,共66915吨,价值达44486万元。

2.对积压的为天然气井准备的特殊扣套管的处理

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跟踪天然气开发进度,结合电测结果和已有的库存,在满足强度、气密封性和生产工艺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在库的特殊扣套管;对于在库的供井余料,选择井段配套使用。全年先后在胡5206、卫4239、卫95213、文8854、文8845等井中共计使用1526吨特殊扣套管,价值达2538万元。

3.对在库的损毁套管等物资修复后使用

对于在库的从井场回收的损毁套管,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加大了修复、使用的力度,具体方式是:

(1)自行修复

利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员,中原油田投资140万元筹建了套管静水试压设备,加大了对损毁套管的自行修复力度,2010年共修复使用了5459吨损毁套管,价值达342万元。

(2)外委修复

中原油田利用油田改制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外委修复后使用的损毁套管为1016吨,价值59669万元。还将以前库存的加工余料,委托油田改制企业加工成套管定位短节。

(3)合作修复

针对在库的数百吨152×169TP130TT套管,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与天津钢管集团公司合作,引进了TP130高抗挤毁套管修复加工技术,积极开展库存积压套管加工修复业务,促进了库存积压物资的有效利用。

(五)推广应用新型高抗挤毁套管

随着中原油田定向井、水平井的增加,以及受中原油田盐岩层、泥岩层、盐膏层特殊地质条件的制约,原来使用的套管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满足需求提高效益,中原油田与天钢、宝钢合作开发了1524×169 TP130TT高抗挤毁套管、1413×113 BG150T和1416×115TP155V新型高抗挤毁套管,通过试用表明,新型高抗挤毁套管具有钢级高、外径壁厚小、单米重量轻、现场使用方便等优点,减少了下套管遇阻的几率,提高了固井质量,钻井成本明显降低,性能指标完全达到了钻井施工的要求,由此也降低了非高抗挤毁套管的库存。

(六)对1016mm套管采用支架运输

针对侧钻井使用的1016N80套管在装卸、倒运、送井过程中丝扣容易损坏的现状,物资供应处及时和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在包装方式上采用了支架结构包装,有效减少了套管的损坏,全年减少1016mm套管丝扣损坏50吨,价值40万元。

(七)实施石油企业间专用物资的调剂使用

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依据虚拟联合储备库的理论进行石油企业间专用物资的调剂使用。虚拟联合储备库是指依托各企业现有的仓储设施,将各企业原有的自行储备纳入统一调度管理,形成虚拟联合储备库。联合储备库备品配件的所有权归其储备企业,当其他企业提出需求时,由集团物资管理部门进行协调,调配虚拟联合储备库中的资源。[5]83

在根据虚拟联合储备库理论进行石油企业间专用物资调剂使用的过程中,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利用中石化总部统一采购的体制优势,及时掌握其他石油企业的库存与需求信息,开展了石油企业之间库存物资的调剂工作,达到了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储备的目的。这一举措使中原油田与其他石油企业之间做到了储备资源共享、调剂互换、余缺互补,提高了快速满足生产需求和物资储备保供的能力。2010年调剂物资价值3631多万元(其中,西南油气合金油管71吨,价值3020万元,胜利油田套管733吨,价值486万元,东北分公司套管价值1134万元,江苏油田套管166吨,价值114万元)。

四、结语

库存物资产品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库存量的大小、库存物资产品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乃至企业效益有很大影响,是企业管理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6]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降低库存提高效益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有效降低了在库物资库存,减少了资金占用,到2011年4月,管材库存由年初的价值19316万元降到了15548万元,减少资金占用3768万元。(2)通过修复利用、改代利用、对外调剂等方式,全年共消耗一年以上库存物资4962吨,减少资金占用48705万元;在库存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也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700多万元。(3)由于推广应用了新型高抗挤毁套管,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在大大降低库存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约资金120797万元。此外,由于在降库利库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实施了常耗套管会审制度,有效地发挥了技术、设计部门的优势,避免了形成新的积压,从而有效提升了物资供应部门的管理水平,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降库工作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 尚小宁,石忠昭.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储运,2007(8):102.

[2] 常三霞.油田物资配送管理研究——以中原油田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13.

[3] 余焱群,黄小光,綦耀光. N80 中段改性石油套管抗内外液压能力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1(7):17.

库存管理优化措施篇(11)

2广西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2.1广西企业库存管理取得的成绩

2.1.1对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科学合理的进行库存控制的意识不断增强。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物流理念的不断普及与推广,人们对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科学地进行库存控制的意识也逐步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广西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认识到了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整个企业物流的合理化有重大的影响,合理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人们已经改变了传统企业库存越多越安全的旧思想,以及只是关注生产与销售环节管理的片面认识,纷纷采取措施,对企业库存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置,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减少资源浪费,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产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了对企业库存的合理化控制与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1.2积极开展库存管理与优化,库存管理与控制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充分认识到了库存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降本增效与提升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作用,近些年来广西大部分企业越来越注重采取各种措施,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开展库存管理及优化。除了采用一系列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如ABC重点管理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期订货法等对库存进行控制和优化外,有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开始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管理库存(JMI)以及精益物流JIT管理等适应供应链环境的先进库存管理模式与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通过与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精益JIT配送服务,追求消除一切浪费,强调零库存、零缺陷,在对的时间,把对的货物送到对的地点,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整条供应链从一开始就透明化、明确化,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库存和废品等一切浪费,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库存。

2.1.3企业不断增加投入,完善或构建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近些年来,广西许多企业尤其是100强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并不断增加对相关软硬件的投资力度,开始完善或构建企业先进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系统。首先,企业加大了对仓库硬件设施设备投入,纷纷购买叉车,建立自动分拣输送系统等,使许多企业仓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其次,加强软件方面的投入力度,纷纷构建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运行中不必要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正确性。如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斥巨资引进国外成熟的MRPII软件,其功能覆盖了市场预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库存控制、车间管理直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经营过程以及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为企业高效库存管理与控制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再次,健全企业库存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库存管理工作也是如此,要想提升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就要有一个严谨的管理制度。如对仓库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均实施严要求,彻底改变广西企业原有的拖、推、懒、散现象以及责、权、利不分的不良情况。如广西电网公司2010年便制定颁布了《广西电网公司物资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公司物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大作用。

2.1.4产生了一批现代化的3PL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为广西企业整体库存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大作用。近些年,广西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西外运、广西物资集团等一批仓储型物流企业,广西超大、广西运德等一批运输型物流企业,还有如桂中海讯、东星物流、防港物流、玉柴物流、邮政物流等一大批综合型物流企业等。其中有许多企业设施设备先进、服务水平高,能够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与库存管理服务。如玉柴物流通过对全部汽车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终端设备,实现运输动态调度,减少空载;而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更是在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方面处于西南地区行业领先地位,它通过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实施紧密合作,站在供应链的角度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库存管理服务。为此,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①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通过建立顾客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批发商(分销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至供应商的系统中。②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产品需求信息的正确性和物流的顺畅。③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合作框架协议。供应商和销售商一起协商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2)实现精益JIT配送服务。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是广西第一家能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国内大型知名品牌机械制造企业提供精益JIT配送服务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

(3)非核心物流业务外包。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汽车、机械制造业企业提供配送服务。此外公司有很多的仓库,对广西较多的粮产品和日用品进行仓储。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把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2.2广西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库存总量过大,资金占用居高不下,积压物资价值隐形流失严重。由于物流系统普遍反应能力欠缺,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目前广西企业仍然只能以高库存来弥补缺陷,从而满足生产需求。这就造成了企业物资超量储存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库存资金占用过大,影响企业资金运转效率。同时,积压的大部分物资中,有的因过期变质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有的因工艺结构调整被淘汰报废,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的价值将有增无减。以柳钢为例,在2003年的库存物资盘点清查中,查出的积压物资按无回收价值、尚可回收残值、尚可调剂使用三大类统计,共积压物资2468万元。

2.2.2库存周转时间过长,结构不合理。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广西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大多少则十几天,长则几十天甚至数月,周转时间过长。库存周转速度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甚至与我国其它许多省区的企业相比也存在一定的距离。此外,大部分广西企业的库存结构也不尽合理。一般而言,企业合理的库存结构应是: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而广西许多企业却恰恰相反。目前广西一些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比率往往小于三分之一,而产成品库存却占到了总库存金额的一半以上,库存结构很不合理。

2.2.3库存管理方法、作业手段等仍显落后。目前,广西许多企业仓库中大量的装卸搬运、堆码、计量等作业仍然由人工来完成,而不是采用叉车、输送设备等机械化作业方式。对物资进、出库及库存状态的记录、统计和核算,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许多企业仍未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忽略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致使库存信息反馈时间滞后,错记、漏记、统计结果与实物数量不一致的现象时有发生。库存管理方式也过于经验化,完全凭经验对企业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使整个库存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

2.2.4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以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为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与销售,企业持有一定的库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传统库存管理理念下,整条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库存,即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公司均持有自己的库存,而且各个节点均会采取措施使得自身的库存成本最小化。然而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它仅仅是实现了单个节点自身的优化,而单个节点库存量的降低往往是以其它节点库存量的增加为代价的,这样便无法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反而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运行。由于广西的物流业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很多地方,比如上海、北京、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而言,还处于幼儿期。因此在广西,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更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仍然还是以自营库存管理为主,缺乏供应链的整体优化理念,企业仍然主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实施库存管理与控制,一般还是通过储备存货来确保公司可以按期交货,保持顾客的满意度。采用的库存管理模式与方法也还是以传统的ABC分类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期订货法等为主。

3采取措施,推进广西企业库存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1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提高企业库存管理专业化水平

一般而言,与企业自营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人才、物流管理、物流运作等各个方面专业性更强,其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成本等均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因此,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如能采用第三方物流,利用其专业的运输、配送以及仓储管理功能,可以极大地降低平均库存水平。广西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业务重组,进行非核心业务剥离,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来减少企业库存压力。

3.2注重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提升企业库存管理作业效率

先进技术与设备是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广西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与管理现状,加快库存管理设施设备的更新,推广高新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比如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技术、GIS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企业应积极引进这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提高自身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反应能力,从而使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作业效率得到极大地提升。

3.3加强定量技术在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企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基础数据缺乏、不准确,目前广西企业的库存管理采取的仍是一些比较盲目的感性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更多地只是进行定性分析,仅凭个人经验给出一个大概的库存量,缺乏准确的定量分析,最后往往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别巨大。因此,今后一定要加强定量技术在广西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应用定量预测技术,提高企业库存设计的准确性。

3.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高效库存管理的必要条件。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有效的掌控企业准确的实时库存信息,对科学进行计划编制、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广西许多企业仓储与库存管理已经局部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但信息的采集、物资的盘点、收发领用等仍然主要依靠手工点数,先记录在纸面文件上,然后输入计算机,所以大量存在信息不准、信息延迟、甚至信息错误等现象,直接导致库存管理的低效率。企业要真正实现高效率库存管理,必须借助条码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ERP等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实现整个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库存积压和浪费问题。因此,广西企业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5推广先进的生产服务方式,实施JIT生产与服务

实施零库存生产是现代企业一直以来追求的理想目标。根据国外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测算,运用零库存管理可以使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平均库存降低40%~85%。当然,所谓的零库存,并不是指仓库中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处于周转的状态。所以,零库存管理只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广西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广采用JIT等先进的生产服务方式,朝企业的零库存生产理想目标迈进。

3.6树立供应链整体概念,采用适应供应链环境的库存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先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库存管理已不再只是单个供应商、生产商的管理活动,企业库存控制与管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应把视野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范围来考虑。有效地管理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不能再以各自为政、局部最优的思想指导库存管理,而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角度考虑库存管理战略,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实现广西企业库存的最小化,并最终达到供应链成本控制的目标。因此,广西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采用一些适应供应链伙伴关系新环境的现代库存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如: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即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供应商管理库存不仅缩短了订货时间,更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柔性。分销商和其他商家减少了对库存的投入,可以把精力转移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来,一举多得。由于广西的服务业不是很发达,主要还是靠工业和农业支撑着经济。生产商生产出的产品采用VMI进行库存管理,不仅减少了各环节的库存浪费,还保持了信息的透明,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先前传统的落后局面。

(2)联合管理库存(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简单地说,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相互独立的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管理库存模式强调的是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参与到生产管理上来,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消除了传统模式中的牛鞭效应,从而使供应链得到良性发展。

(3)共同预测、计划与补给(CPFR)。CPFR模式涉及从零售商到制造企业之间的功能合作,以客户为中心,开发共享的消费者需求的库存管理模式。最先运用于国际著名的商业零售连锁店沃尔玛(Wal-mart),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手段和技术模型实现信息共享,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满意度的目标。CPFR模式的计划、预测、补货主要应用在大型的零售商企业中,而其他的企业都比较难进行。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