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5:55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6-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损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合并症较多,皮肤松弛,加上股骨颈骨折需卧床较长时间,极易发生压疮。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经科学方法预防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51-91岁,平均71岁。住院天数8-59d,平均24d。合并白血病伴脾肿大恶液质者1例,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心脏病5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单纯骨折19例。行骨牵引7例,切开复位十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全髋关节置换23例。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意外受伤,一时难以接受,疼痛、需卧床较长时间和生活不能自理,担心预后及治疗费用,怕连累晚辈等,常会产生自责、焦虑、烦躁、恐惧甚至轻生等心理,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极不配合。对此,护士应理解、关心、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地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和治疗方法及以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取得信任,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支持,亲人的陪伴和关爱是老人康复最好的“良药”。

2.2 正确评估患者 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所有病人入院后24h内均由专人进行皮肤全面检查,查看皮肤是否有破损,应用Braden评估表进行评估,评出压疮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实施重点预防。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得分范围在6-23分,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为高度危险,9分及以下为极高度危险。

2.3 高危压疮风险告知 随着患者、家属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压疮的发生将可能作为未向患者提供标准护理的证据而导致诉讼[2]。因此对于评出的压疮中度、高度、极高度危险病人,护士及时将压疮风险告知病人及家属,告知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3],引起病人、家属的重视与配合,增进护患间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4 制定和落实防护措施,对于评估出的压疮危险人群实施针对性个体化防护措施。

2.4.1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措施。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3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用力支撑抬臀,也可用牵引床架双手上拉抬臀[4],暂时解除骶尾部、臀部压力。

建立翻身卡,实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观察受压处皮肤情况详细记录在翻身卡上,并班班交接。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动作。由于股骨颈骨折无论牵引、手术,患肢都需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外固定,一般不主张患侧卧位。但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常由于害怕患肢疼痛,拒绝健侧卧位,所以翻身时常采取平卧位患侧卧位(侧卧30°,腰背部、双膝间垫软枕支撑)平卧位平卧位(患侧肩背部、腰部垫软枕支撑)平卧位如此循环。

避免半坐卧位,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以防产生剪切力和身体下滑产生摩擦力,损害皮肤。

2.4.2 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床中部垫一次性医用中单和柔软浴巾。病人大小便不慎污染床单元只需更换中单和浴巾,避免更换床褥和床单引起患者不适疼痛和减少护士工作量。

2.4.3 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 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每日用温水擦浴两次,汗液和大小便污染皮肤时随时擦拭,腰背部、骶尾部适当拍以爽身粉。进行床上使用便器的指导。当大便失禁时,每次擦拭后涂鞣酸软膏,以防止肛周皮肤糜烂;小便失禁时,女患者用吸水性能良好的“尿不湿”,男患者用接尿器或质量好的保鲜袋以胶布固定在外生殖器上,也可同样使用“尿不湿”,有小便及时更换。

行骨牵引者,在牵引架与大腿根部处垫上棉垫或软毛巾,足根处同样垫上软毛巾,保护皮肤。

发现受压处皮肤发红及时以0.5%碘伏涂擦,每日三至五次。碘伏又名聚维酮碘,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是一种中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可对伤口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从而具有修复、收敛、消除肿胀的作用。对发红无硬结破损的皮肤我们使用碘伏后发现同样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发红处皮肤逐渐变得干燥、坚韧,耐磨性增加。

2.4.4 预防、减压用具的使用,如气垫床、凉液垫等 传统用于预防压疮的橡胶气圈和烤灯现已不主张使用,因为橡胶气圈可产生热气,烤灯使局部皮温升高,而持续压力引起的组织缺血时温度增高会增加压疮易发性。对于不需要行骨牵引患者,卧气垫床可以减轻局部压力,减少压疮的发生。

2.5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食高蛋白、高钙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保持二便通畅。对有糖尿病等并合症患者,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3 结 果

本组病例仅一例合并白血病伴脾肿大恶液质者发生Ⅱ°难免压疮,经以上方法护理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碘伏涂擦一日三至五次1月后创面愈合。

4 护理体会

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5]。正确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保证措施的落实,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支持与配合,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 李旭,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6.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81-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将当前的科研结论、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完美需求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制定护理计划,以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它包含了3个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③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压疮又名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加之全身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病人和家属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因此,压疮的预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尤其在肿瘤科,由于病人病程长、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等易发生压疮。

我科为综合病房,每年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大部分为卧床老年患者,为了探讨压疮的预防,减少患者住院日期和医疗费用,我们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202名卧床老年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岁,采用传统压疮护理方法,压疮发生了3例。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202例为循证护理组,其中男120例,女82例,年龄64~90岁,平均年龄77岁,除入院时带入压疮2例,未发生压疮。

1.2 具体措施:①评估易患压疮的因素。积极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为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1],分值越大,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对分值较大的(11~20)分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通过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②心理护理:对于心理压力大或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教育陪护人员用亲情和爱心关照老年患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减轻局部压力:压力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使用糜子床垫,既有利于分解压力,消除摩擦力,又有利于受压部位保持清洁干燥。有研究发现,如果70mmHg的压力持续2h,可能引起细胞不可逆的变化。对于易发压疮的高危患者,每2h翻身左或右斜30°,注意保证躯体稳定及垫空骨突部位,并尽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应避免90°翻身,并应保持床铺于身体呈45°,背部垫软枕,使一部分重心落在软枕上;使用轮椅的患者,椅垫为充气及交替充气垫。使用足跟及肘部保护器,要增进和鼓励患者活动。④加强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内因之一,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成分,动态监测营养情况,为控制压疮演变及创面愈合提供条件,老年患者胃肠消化功能减弱,食量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因此要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多维生素饮食,不能口服者,可给以静脉补充,昏迷患者给以鼻饲,以达到营养预防压疮的目的。⑤局部按摩:对体质差或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在压疮易发部位和受压部位,采取无损伤性轻按摩,避免拿捏按摩[3];对皮肤压红处禁按摩,避免继续受压,可局部置冰袋冷敷,也可涂红花油或乙醇[4]。⑥对带入压疮,创面外敷金因肽及胰岛素,每日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金因肽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压疮治疗中的新药物;胰岛素具有增进骨骼、肌肉对糖的利用,降低蛋白酶活性,促进糖元合成,使蛋白、脂肪合成增加;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组织吸收渗液,改善局部供血。⑦在做好压疮护理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压疮的部位、大小及营养情况制订出最佳护理计划,做到局部护理与全身护理相结合。⑧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表面有脓性物时,用0.9%氯化钠冲洗,无感染则不用抗生素。⑨积极处置原发病,如:稳定脊柱骨折、控制糖尿病血糖等,为压疮护理创造条件。

2 讨论

2.1 提出护理问题:压疮的产生: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5]。在护理卧床老年患者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减轻压力。另一原因为温度升高[6],皮肤温度每升高1°C能增加组织代谢和氧需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将增加组织产生压疮的易发性。压疮是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极为棘手的并发症,有资料统计:71%的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卧床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影响疾病康复,还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为了更好的制订预防压疮的最佳方案,我们采取了循证护理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问题。如:①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因素;②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③如何减轻局部压力并降低局部温度;④怎样做好心理护理。

2.2 完善护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根据临床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有关实证,评审有关资料,学习成熟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组织认真实施。在预防压疮的护理中做到入院评估常规化、难免压疮患者报告制度化。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不断评估病征,随时修改计划,使压疮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3 体会

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需要丰富的理论资源及实践验证,强调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将理论优化综合应用于实践;同时注重护理评价和质量监测,并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节约了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 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1

[2] 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

[3] 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与防治措施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5.5(4).52

[4] 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4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3)

中图分类号 R27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00-02

股骨颈骨折部位特殊,各种治疗方法术后均需较长恢复时间,卧床时间长,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是如此,因此,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成为压疮的高危人群[1]。循证护理是近年来进入我国护理领域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最佳的科学证据,并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知识、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做出护理决策[2]。为了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笔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增加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39例,女61例;年龄56~84岁,平均(68.2±10.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股骨颈骨折,经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19例,髋关节置换术81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方法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干预,具体如下。

1.2.1 确定问题 老年患者多同时合并其他并发症,代谢机能低,体质较弱,加之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卧床时间长,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差,这些使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成为压疮的高危人群,另外,老年人由于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更容易发生压疮。压疮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2.2 循证支持 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1)患者个体因素:年老、糖尿病、营养不良、不良心理反应等是压疮发生的主要个体因素;(2)外在因素:压疮的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四种外在因素[3]。因此,分散垂直压力避免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减少受压时间是关键,而45°侧卧是预防压疮的最佳卧位。温度升高可导致皮肤温度升高而加快组织代谢,并对氧的需求量增加10%,而降低病床内温度可有效预防压疮。

1.2.3 护理措施 (1)积极评估易患因素:对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4],该法已在世界上各医疗机构应用。(2)减轻局部压力:①建立床头翻身卡:一般患者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呈45°,避免90°翻身。对于存在水肿、多汗、感觉麻木等患者需30~60 min翻身1次。变换时,尽量将患者身体抬起,避免拖、拉、推以防擦伤皮肤。②合理放置衬垫物和支撑物:采用合适的减压装置,如气垫床、减压垫等,注意各种衬垫物和支撑物的放置位置,支撑点、着力点和固定点要满足手术和患者的需要,相关研究显示,使用压力气垫的患者80%从中获益[5]。(3)正确的按摩:对受压部位辅以按摩,尽量选择无损伤的轻按摩,避免拿捏按摩,按摩时可使用50%红花或乙醇,以促进血液循环,对皮肤压红处禁按摩,皮肤压红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6]。(4)皮肤护理:避免过度频繁的清洁皮肤,禁忌热水或酒精擦拭皮肤,因其破坏角质细胞,抹洗皮肤后外敷爽身粉或痱子粉以皮肤,大小便后用消毒湿巾轻擦会阴后涂油保护,对易出汗部位随时擦拭,保持皮肤完整不被破坏。(5)营养支持:术后及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饮食中做好调节,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以满足术后的高代谢状态,增加皮肤抵抗力,降低压疮发生。(6)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同时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使患者每天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降低心理应激引起压疮的危险。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压疮5例,研究组患者没有发生压疮,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例) 发生例数(例) 发生率(%)

研究组 50 0 0

对照组 50 5 10.0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患者对护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以往传统的凭经验进行护理已不适宜,护理实践还需建立在可靠的科学依据基础上,由此循证护理应运而生[7]。

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认真地、明智地运用当前所获得最好的科学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人员本身的临床知识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价值和愿望,从而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需要护理决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年龄、身体素质的限制,加上骨折部位的特殊性,往往住院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疮,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对预防术后压疮十分重要[8],本院在充分了解压疮的诱发因素基础上,采取综合预防,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了循证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将最新的科研结果与临床经验、临床时间结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意愿,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积极评估患者易患因素,减轻局部压力,正确的按摩,进行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把压疮消除在萌芽状态。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循证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没有发生压疮,而对照组发生压疮5例,研究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压疮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是第一位的,循证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压疮的发生是患者自身因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遵循循证最佳证据的循证护理引入到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压疮预防护理实践中,大大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映林.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5):46-47.

[2]王欣华,别青娟.循证护理在老年骨折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6,24(12):1527.

[3]谢小燕,刘雪琴,徐世元.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杂志,2006,23(5):5.

[4]郝晓霞,张丽天,闫云霞,等.Braden评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15-116.

[5]郭玉梅,周丽霞,王蕊.老年股骨颈骨折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0):90-91.

[6]章赛莲.循证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预防压疮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907-2909.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4)

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患者服务[1]。是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病人如何避免压疮发生的一个护理难点,我科在2008 年1 月~2011 年1 月对21 例脑卒中病人实施了以实证为基础的循证护理,采取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患者21 例,男13 例,女8 例,年龄61~87 岁,平均年龄72 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6 例,出血性脑卒中5 例。住院卧床时间10~40 天。

1.2 方法

运用循证思维方法对21 例患者在并发症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制定护理措施。

2 循证护理

2.1 循证护理问题

2.1.1 护士缺乏压疮预防知识

对压疮防治的新进展了解不够,知识观念陈旧落后,表现为预防压疮的知识老化,评估不到位,收集不到有效资料,医护人员缺乏压疮有关知识是压疮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对重症患者的压疮预防缺乏经验和信心;对患者引起压疮局部皮肤的情况交接班不到位。

2.1.2 病人家属缺乏压疮知识

压疮的发生、发展与病人及家属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多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1.3 病人自身状况

有无易患因素存在。脑卒中卧床病人反应力、活动能力、感觉功能等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因此存在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问题,需要循证。

2.1.4 根据临床经验及病人的实际情况,结合家属的需求,提出:①压疮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②如何对压疮高危病人进行评估?③如何有效地防止局部皮肤受压?④如何变换体位?⑤如何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⑥如何做好易引起压疮局部皮肤的情况交接班?

2.2 循证支持

根据存在的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查询近10 年的文献。按照检索关键词压疮、护理,在数据库中检索国内相关资料10 余种,共200 多篇文献。根据检索的文献提供的证据,我们对其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致压疮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查询发现: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2]。应用循证医学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做出了具体的评价,最后选定7篇文献,用以指导我们的临床护理决策。

2.3 根据循证依据结合临床制订护理措施

2.3.1 加强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的学习

护士长利用床头交接班或晨会时评鉴在班护士对患者压疮的评价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或在护理质量检查时抽查压疮预防干预的质量。并组织护士学习压疮的相关文献,介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不断更新观念,学习引用新的护理方法,让护士掌握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和防治方法。

通过对护士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识、重视程度和防范意识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是有效护理干预的一部分。

2.3.2 健康教育

患者及家属常有患了脑出血不是死、就是残的错误想法。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者,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而悲观失望,丧失生活信心。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利用一切机会与患者交谈,用自己的言语、行为和表情去影响并改变患者的错误认识,给患者鼓励和支持,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并且因势利导,有效地为患者排忧解难,使其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给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压疮防护知识,提供相关信息,如:如何促进病人的自主运动,局部减压、翻身的技巧等。对病人及家属解释压疮危害和必要的个体化的预防程序,供病人及家属了解压疮产生的基本原因,对预防程序给予合作。 2.3.3 积极评估易患因素

以我院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作为危险因素预测工具,并对每个入院病人进行评估并建档,对得分低于16 分的病人每天评估,低于12 分的每班评估并建立皮肤护理单。根据不同压疮发生的风险系数为病人安置床位。对压疮发生风险高的病人直接采用压疮防护气垫床,减少人为搬动的次数。对有压疮发生风险的病人确定一个最基本的、个体化的运动计划,通过有规律的改变病人的体位,进行局部减压。

2.3.4 有规律的变换体位

有报导当组织承受70.3 mmHg压力下持续2 h以上,即可发生不可逆转损伤[4]。因此我们提供自制能降低局部压力的“U”型垫置于患者的尾骶部,帮助和指导患者使用,并每30~60分钟移动1 次“U”型垫放置的位置,改善受压部位的压力。坐位时床头抬高取5°~30°[5]以减少剪切力,仰卧位时左或右斜30°[6],经常更换体位,必要时使用充气式床垫,定时减压。

2.3.5 基础护理

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大小便护理,保持全身皮肤,特别是会阴部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轻拿、轻放,衣服、被子尽可能使用透气性好的柔软棉制品。进行皮肤护理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情况,做好及时的评估,给予护理干预。

2.3.6 增加营养

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7]。良好的营养状况对压疮的预防和促进创面愈合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可进食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膳食,对不能进食者可静脉滴注白蛋白、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增强患者体质,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3 小结

21 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后,压疮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除1例老年患者因原有基础疾病多,此病人高龄全身营养状况差,加之脑疝出现,不宜翻身所致。我们采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合临床经验,考虑患者需求,寻找了最适合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案。结论:使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不仅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真正提高了基础护理的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了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护理人员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喻姣花,任小英,王桂兰,等.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4-256.

[2]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3] 葛兆霞.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2):80-82.(1):15-18.

[4] 白姣姣,冯秀卿.老年人褥疮护理及治疗进展[J].现代护理,2002,8(10):780-781.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5)

我国已进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逐步增加,老年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成为当下一大难点。因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差,感觉功能逐渐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所以老年人压疮发生的发病率高[1]。老年人之所以成为压疮的高发人群,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皮下脂肪萎缩并不断变薄,皮肤容易受到损伤。加强老年压疮患者的合理护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治疗压疮有两种理论,即干性愈合理论与湿性愈合理论。

传统干性愈合理念:国内传统的干性愈合理念仍然影响着伤口处理的方法和结果。最新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认为伤口有菌就会感染,需要使用消毒剂或药物保持无菌状态;伤口渗液对伤口组织是有害的,必须清除彻底;干燥伤口不感染,结痴就是伤口愈合。干性愈合由于愈合环境差,伤口容易脱水、结痴,丧失生物活性,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愈合速度缓慢。干性敷料不能隔绝细菌侵入,也无法保持伤口的湿度和温度,不利于伤口愈合。干性疗法在处理难以愈合的压疮中面临难以逾越的挑战,如坚硬的厚痴,痴下积液,大量渗液,潜行及窦道等。

湿性愈合理念:湿性愈合的基本原理:现代伤口愈合理论认为,正常的伤口渗液包含了抗微生物物质,有保护和清洁伤口作用,并能营造有利于愈合的湿润环境[2]。湿润环境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3];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4];新型敷料能创造低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生成,与传统观念相反,研究发现相对低氧是毛细血管生发的强刺激源,从而更利于创而修复[5],酶学清创的愈合环境加速创面的愈合作用[6]。

本组通过对干部医疗保健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干、湿性愈合理念结合,综合治疗护理,观察并分析合理的护理方法对老年压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干部医疗保健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87.25岁,均为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双下肢中重度水肿,轻度低蛋白血症。

1.2护理方法

1.2.1综合护理 ①将本组4例患者均安置在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的病房。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为患者选择纯棉质衣物,选择润肤产品,避免皮肤干燥。②对4例患者用Braden评分表[7]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分结果,抓住患者的护理侧重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采用气垫床、减压贴保护骨突部位、预防潮湿带来的皮肤损伤,做好患者的大小便护理等。③因4例患者均为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对4例患者均建立翻身登记卡,详细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及翻身时间。定时为患者翻身,防止患处继续受压。④因4例患者均为高龄,心肺功能较差,活动能力下降,导致双下肢水肿,加强利尿消肿,注意观察疗效。⑤重视4例患者的营养护理,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类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静脉予人血白蛋白静滴。⑥康复科专业人员进行患者的肢体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1.2.2局部护理 ①换药初期, 4例患者的压疮部位均在外踝骨突部位,大小约1.1 cm×1.3 cm~1.7 cm×2.5 cm,III期压疮,中等渗液量。采取湿性愈合理念,即用0.9%NS彻底清洗干净疮面,待干后予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覆盖伤口,再予康惠尔溃疡贴覆盖于外,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每周二、五更换敷料,持续10~15 d。②换药中期,4例患者压疮面积明显缩小,少量或无渗液,见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在肉芽组织生长过程中,伤口部位常见黄白色的荚膜形成,此期应注意将形成的黄白色荚膜清除,可选择外科清创结合康惠尔清创胶运用清创,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仍采取湿性愈合理念,外部仍予康惠尔溃疡贴或透明贴覆盖,换药1次/w,持续5~10 d。③换药后期,在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基本长满伤口部位,已有上皮爬行时,采取干性愈合理念,选用康惠尔藻酸盐敷料覆盖在伤口部位保护新生肉芽组织,避免换药时的再次损伤,外层予无菌纱布覆盖,加速伤口结痂,促进伤口愈合。

1.3评定标准 无效:患者的压疮创面与入院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显效:患者的压疮创面明显缩小,渗出液量明显减少。愈合:压疮创面结痂脱落,痂下无积液、积脓,皮肤完好无损[8]。

2结果

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均全部治愈,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干、湿性愈合理念结合,综合治疗护理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缩短了病程,值得推广。

3讨论

压疮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作为老年干部医疗科医务工作者,应在掌握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压疮的病因及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好老年压疮患者全身、局部的综合治疗护理工作,促进压疮及早治愈,最大程度减轻老年人受病痛的折磨[9]。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全部治愈,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在像干部医疗保健科这样有经济实力支撑的科室,对老年压疮患者采取综合的、合理的护理,不仅利于疮面的愈合,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10]。

参考文献:

[1]贺锦云.压疮的家庭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25):14-15.

[2]刘秋红,蒋琪霞.湿性疗法在小腿腔洞型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1(3):746.

[3]Falanga V. Classifications for wound bed prep-aration and stimulation of chronic wounds[J].W ound Rep Reg,2010,8:347.

[4]李亚洁,蔡文智,工秀岚.密闭性敷料的研究和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2,21(3):105.

[5]付小兵,盛志勇.新型敷料与创面修复[J].中华创伤杂志,2008,14(4):247.

[6]工震云.医用伤口敷料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1):87.

[7]Bergstrom N,Braden BJ,Laguzza A,et al. The braden scale for predicting pressure sore risk[J].Nurs Res,1987,36(4):205-210.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6)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2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15-02

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lshikawa”或者“因果图”。压疮是老年卧床患者人群中常见易发的护理问题,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疾病康复,还增加了医疗费用,延长了住院时间。据统计[1],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10%~25%,入住护理院发病率为17.4%,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则达到70%[2]。因此,对可能发生压疮的住院老年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本院根据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特点,实施鱼骨图分析管理,加强前馈控制,做好压疮的各项防范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4月,我院共发生压疮患者13例;平均年龄(78.0±6)岁;生活均不能完全自理。临床诊断:脑梗死后遗症6例;肿瘤疾病4例;糖尿病2例;老年痴呆1例。

1.2 方法。运用鱼骨图分析导致压疮的细节因素采用人、机、法、料、环的方法,从最直接的小刺入手归纳总结,详见图1。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压疮防护工作大部分是由护士落实,治疗工作量过多,床护配比不足导致护士兼管能力下降,防护措施落实欠到位。夜班值班人员少,然而夜间要维护与白天相同的护理质量,这就要求值班护士要求高素质的护理水平。

2.2 个体因素。老年人血管硬化,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和反应迟钝对压疮的形成和预后有直接影响。

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在13例压疮事件中,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其中有4例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完全无法移动肢体,6例患者因下肢骨折要求制动,3例患者呈强迫。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此次统计的13例患者中有8例存在低蛋白血症。

2.3 材料因素。部分压疮气垫床存在质量缺陷,导致充气过足或漏气,导致患者皮肤受力不均,到不到预期的预防效果。病房里翻身床的数量不足,护士手动帮助患者翻身时,易发生拖拽,导致患者皮肤摩擦,易发生皮肤破损,诱发压疮。

2.4 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13例均属于高危压疮患者,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未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未对其皮肤状况给予足够的关注,在病情发生变化时,未及时做出评估和反应。

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掌握不足,对压疮隐患缺乏预见性,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对高危压疮部位,未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必要的保护措施。

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未按时给予或协助患者翻身。生活护理依赖家属,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疏于观察过度依赖陪护人员和家属。此次统计的13例压疮患者,全都发生在病房,均有陪护人员。

2.5 体制因素。科室没有形成配套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特别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护理人员工作中对护理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预见性,可能与护理人员缺乏,巡视病房及护理不周有关。

3 管理对策

3.1 建立健全预防压疮的四级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安全监察措施。建立护理部-护士长-责任护士-陪护人员共同参与的四级安全监管体制。护理部实行全院统一领导,对患者压疮预防措施随机抽检。护士长重点加强科室各班次护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好各班次的人员配备,抓好制度落实。可利用跟班作业及早晚间查房对患者压疮的安全预防状况进行检查及督导。每日晨间交班对病区患者的压疮状况进行讲评,每周进行一次分析总结;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定实施安全护理计划,做好交接班;积极听取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充分发挥好家属陪护人员的作用。

3.2 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知识的培训。护士压疮预防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护理部要组织全院护士的继续教育讲座,结合科室特点,进行重点培训。可采用对高危压疮患者现场指导、会诊、咨询等方式,提高护士对压疮相关预防知识的掌握。定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对压疮知识的欠缺点,有目的制定培训计划,进行知识普及和更新,有的放矢地进行进一步培训。组织重点科室的护士参加外院的压疮护理知识培训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3.3 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压疮预防教育的重任。让患者及家属意识到压疮预防的重要性,与患者或家属一起对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做出评估,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皮肤护理与压疮的关系,压疮发生、发展、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取得理解和配合。

4 体会

预防与减少患者院内压疮事件发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地防护措施、工作流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是患者安全的有力保证。管理者要摆正心态,正确看待院内压疮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尽可能地避免住院患者发生压疮。

本文运用鱼骨图分析压疮的细节因素,采用人、机、法、料、环的方法,从每一个细节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同时保证各项预防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7)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reatment of Pressure Sores in Elderly Patients/CHEN Yuan,HE Lu,WANG Yue-zhe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6):138-141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ressure sores,analyze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thods and nursing measures.Method: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cases of pressure sores group and 150 cases of control group.The age,sex,body mass index,education,skin health status,albumin,hemoglobin,fasting blood glucose,psychological factors,whether the application of hormones and Braden score may cause pressure sores difficult to heal factors were observed and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It was that the impac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essure sores treatment factors in the factors:age,body mass index,skin condition,whether there was long-term inflammation,fasting blood glucose,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of hormones,Braden scoreand and pressure ulcer had correlation(P

【Key words】 Senile ward; Pressure sores; Treatment effect; Correlation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Zhanji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Zhanjiang 5240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40

老年病^压疮患者常见,由于老年患者生活无法独立自理,许多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翻身困难,长时间保持一定,容易形成压疮[1],而一旦压疮形成,又难以愈合,给患者生活带来困难,给治疗增加难度。老年病区患者压疮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困绕医护人员的一大难题,现将影响其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老年科住院患者共200例,其中50例压疮患者为压疮组,150例普通患者为对照组。压疮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92岁,平均(78.1±6.1)岁;合并糖尿病16例,高血压20例,脑梗死遗症19例,骨折3例;根据美国压疮顾问小组评级[2],其中Ⅰ度压疮20例,Ⅱ度15例,Ⅲ8例,Ⅳ度7例。对照组中男77例,女73例;年龄53~93岁,平均(77.1±8.1)岁;合并糖尿病35例,高血压41例,脑梗死遗症27例,骨折2例。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老年科住院患者,自愿参加该项研究;②患者有家属陪同照料,能配合评估问卷工作;③压疮非人为因素引起。(2)排除标准:①精神病患者;②有认知障碍,无法交流;③患者病情危重,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④不配合检查及问卷调查。

1.3 方法 压疮治疗采用四种抗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百炎净(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片剂加冰片混合研磨成粉剂,外敷在溃疡期压疮处,每天换药一次治疗压疮。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估影响治疗效果因素时采用问卷形式,综合Braden评分内容自制老年科压疮难以愈合危险因素评估问卷[3],由老年病区有经验的护士进行评估,评估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受教育程度、皮肤健康状况、长期存在炎症、血糖、白蛋白、血红蛋白、心理因素、服用激素等药物情况、Braden评分等。Braden评分内容包括:感知能力、活动能力、移动能力、潮湿程度、营养摄取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4]。每项由好到坏评分为1~4分,总分15~18分为低危组,总分13~14分为中危组,10~12分为高危组,小于9分为极高危组。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相关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影响压疮难以愈合的可能性因素单因素分析 以年g、性别、体重指数、学历、皮肤健康状状况、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否长期存在炎症、空腹血糖、心理因素、是否应用激素、Braden评分作为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有阳性差别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体重指数、皮肤健康状况、白蛋白、是否长期存在炎症、空腹血糖、是否应用激素、Braden评分均与压疮难以愈合相关,而学历因素和心理因素与老年人压疮难以愈合相关度不高。其中白蛋白OR值小于1,为保护性因素,提示白蛋白越高,越不容易形成压疮或压疮更易愈合,其余相关因素均为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3.1 老年病区压疮患者的一般特点分析 老年病区以年老体弱患者居多,部分患者长期卧床,护理不当,容易形成压疮,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属增加麻烦。经过笔者研究观察,从发生压疮的时间来说,最容易出现在脑血管意外等重大致残性疾病后6个月内,可能和家属缺乏照顾经验、护理不当、身体尚未恢复无法运动等原因有关[5]。从发生压疮的部位来说,主要发生在重力易受压部位,本研究中发生在骶尾部最高有31例,两侧髋部18例,足跟部11例,膝盖部3例,肩部3例,肘关节2例,其中有部分患者全并有多处压疮。对于老年病区压疮患者,应都给予积极的治疗,本研究治疗上采用四环素、庆大霉素、百炎净(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片剂加冰片混合研磨成粉剂的特殊配方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有个体上的差别,不同患者压疮愈合时间不一样,经过观察总结出各种了压疮难以愈合的危险因素。

3.2 与压疮难以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总结的可能与压疮难以愈合相关的所有因素中,有差别意义的为年龄、体重指数、学历、皮肤健康状况、白蛋白、是否长期存在炎症、空腹血糖、心理因素、是否应用激素、Braden评分。而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关的有年龄、体重指数、皮肤健康状况、白蛋白、是否长期存在炎症、空腹血糖、是否应用激素、Braden评分。

高龄是老年科患者的一大特点,高龄患者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创伤愈合能力、营养状况、营养吸收能力均下降,使压疮难以愈合[6]。体形胖,较重的患者容易形成压疮并且难以愈合,患者的体重与受压面积成正比[7],超重患者一方面翻身护理困难,另一方面自身活动减少,不少患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经常处于卧床睡眠状态,长期保持同一个易致压疮[8]。笔者观察到,患者压疮形成的部位主要在骶尾部,两侧受压髋部,双下肢足跟部、脚踝处等皮肤易接触床单,身体重力受压处,护理时要注意受压部位的红、肿、热、痛、有无皮肤溃烂情况[9]。皮肤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压疮的因素,老年人氨基酸、胶元蛋白、微量元素等缺乏[10],造成很多老年患者皮肤营养差、皮肤薄、干燥、皮下脂肪萎缩,有些患者甚至水肿,很容易形成压疮,而有些患者长期尿失禁,会阴、骶尾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潮湿可以改变老年患者皮肤的酸碱状态,软化皮肤的细胞壁,使床单更易粘附于皮肤,造成压疮难以治疗[11-12]。结果提示,在护理上注意如果患者是大小便失禁状态,在护理上需要加强更换尿片,抹冼会阴,必要时留置尿管,便于护理。白蛋白可以维持血浆渗透压和循环血容量,白蛋白是皮肤生长、创伤愈合的重要物质,低蛋白血症也是压疮长期不愈的得要因素[13],有研究还发现局部应用白蛋白还可以刺激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14]。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治疗难以愈合的患者,定期输注一定量的白蛋白,可以帮助患者皮肤的生长,压疮的愈合。而患者长期存在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也可导致机体创伤愈合时间过长,压疮皮肤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瀑布式的炎症连锁反应,损伤组织。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都与压疮炎症反应相关[15]。空腹血糖过高或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病微血管病变,局部供血不足,皮肤变化多样,使愈合延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使感觉迟钝,对受压、烫伤均不敏感,压疮易发[16]。激素可导致高血压,骨质疏松等[17],而其中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就是可以使长期服用患者皮肤变薄、色素沉着、老化,甚至脓疱生成[18]。由于蛋白分解加强,皮肤愈合时间变长,而由于免疫抑制,对于压疮创面的感染缺乏抵抗力[19],因此也与压疮难以愈合相关。Braden评分在评估及预防压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1],本研究显示,Braden评分和压疮难以愈合也有很好的相关性。

目前,压疮的治疗及护理工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认识到压疮难以愈合的各种因素,对于压疮的治疗和护理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蒲丽辉,胡秀英,刘祚燕.老年患者压疮风险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5):540-544.

[2]徐青.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人员压疮认知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15-17.

[3]顾琴,赵会玲,周鹏,等.护理人员对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运用现状调查[J].华西医学,2016,31(5):927-931.

[4]张健,黄苏晓.Braden评分量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48-49.

[5]崔玉芬,田敏,王娟,等.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期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12):4305-4308.

[6]蒋琪霞,刘云,管晓萍,等.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的多中心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12):1298-1303.

[7]覃鸣芝.引起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9):1117-1118.

[8]李华,陈云超.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压疮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147-149.

[9]武清香.高原地区压疮的预防护理体会及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15,45(1):23-24.

[10]杨程显,李戈,张立颖.压疮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9):3075-3077.

[11]鲁为凤,李福宣.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2,10(9):2436-2437.

[12]郭春梅,赵旭,李红月.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5,30(2):180-181.

[13]朱海兰.白蛋白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压疮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0):113-115.

[14]李如珍,小琴.白蛋白联合洁悠神治疗压疮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2):2060.

[15]张自珍,罗欣,于小华.黄芪注射液抑制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并增强其抗氧化损伤能力[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31(4):507-509.

[16]张洁,马青,李蓉琼,等.四川地区高龄糖尿病患者压疮护理的研究[J].华西医学,2015,30(1):112-114.

[17]任辉,魏秋实,江晓兵,等.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9):1138-1142.

[18]何黎.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5,32(3):270-273.

[19]冯予红,赵耀华.类固醇激素长期依赖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9例的修复体会[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6(3):442-446.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8)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0-0036-05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in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s of long-term bedridden elderly people

JIANG Wenzhen1, ZHUANG Yuehong 2, WANG Xiaojuan 1, LIU Hong 1, LI Hong 1(1. Bei Cai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4, China; 2. Pudong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1204, China)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which has severe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long-term bedridden elderly peopl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prophylactic management of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so as to benefit the family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social burden.

KEY WORDS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 bedridden elderly people;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需长期护理照顾的需求量日益增多。2013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1]蓝皮书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且将以100万人/年的速度递增。全国老龄办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 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失能老人中近80%都需要长期卧床,同时也需要得到长期护理,使得医疗机构和社会养老资源的供给明显不足。在这种形势下,延续护理服务已成为国际发展的一个潮流,在诸多延续护理服务中,对居家卧床老人压疮预防护理尤为重要。

1 延续护理

延续护理是目前各级医疗机构正在探索的一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从疾病到康复的健康管理过程。国外研究显示,延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或不同的服务场所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健康照顾,形成患者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2-4]。

1.1 国外研究现状

1947年美国护理教育联合会和美国公共卫生护理组织联合委员会提倡延续护理模式,以患者和家庭及社^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不仅发生在医疗机构,也应该无间断地延续到社区和家庭;医疗机构与其他照护场所之间建立双向沟通平台,必须有计划实施[5]。20世纪70年代英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开展延续护理研究,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或确定专职协调员,规范患者的出院计划。日本卫生部1979年颁发《社区医疗研修中心实施纲要》,要求在医疗机构成立社区医疗链接部门[6],对往返于医院―诊所―养老部门和居家的老年患者医疗链接部门会提供必要联络和协调。英国和瑞典开展延续护理并实施压疮指南,其疗养院的压疮发生率分别为7.9%和14.5%,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取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在德国,Lahmann等[7]发现,通过实施压疮预防指南后,疗养院的压疮发生率从原来的13.7%降至6.4%,得到了显著性的降低。

1.2 国内延续护理现状

在国内,未有明确的延续护理定义及内涵,也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2000年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提出脊髓损伤患者不仅在住院时需要护理,出院后也需要连续护理,对延续护理的内涵有了初步了解。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不断地探索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国家卫生部在2012年推广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中明确提出: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要将护理服务领域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有条件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9]。同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率先建立了社区―医院―社区环形全程式护理服务路径,构建了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健康照护模式[8]。2013年上海市4所三级医院试行患者出院后与其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无缝对接的全程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负责联络协调,定期随访;社区护士接到出院通知后及时到达患者家中,接洽后续护理工作[9]。

国内有关慢性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各种导管等延续护理报道较多,但有关社区护士对居家长期卧床老人预防压疮的延续护理报道甚少。基于社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缺乏,护理专业知识相对薄弱,还没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模式和社区预防压疮管理体系。目前有社区医院以压疮专业小组的方法进行压疮的干预和预防的报道,如上海市杨浦区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压疮专业小组,通过跟踪干预,显著提高了照顾者对压疮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技能,干预组压疮发生率为2%,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6%,干预效果显著,压疮专业小组能有效地预防了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10]。

2 压疮

2016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小组(NPUAP)将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更名为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指发生于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与医疗器械或其他设备有关的损伤,表现为局部组织受损但表皮完整或开放性溃疡伴有疼痛。

压力性损伤分为Ⅰ期:皮肤完整,指压不变白的红斑。Ⅱ期:部分皮层缺损,真皮层暴露。Ⅲ期:全层皮肤缺损。Ⅳ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的缺损。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被掩盖的全皮层组织缺失。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局部皮肤呈持久性非苍白性发红、褐红色或紫色改变。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由于诊断或治疗需要使用相关器械导致的压力性损伤,通常这种损伤的形状和器械相一致,此类损伤可以使用压力性损伤分期。黏膜压力性损伤:由于黏膜组织相对脆弱,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器械的影响发生损伤,此类损伤无法分期。

2.1 居家长期照护压疮发生现状

美国压疮顾问小组的调查显示,压疮发生率在家庭护理人群中占0%~29%,在长期照护机构中占2.3%~28%[11]。有研究表明,美国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压疮发生率为3%~17%[12-14],英国为9.1%,且有较高的死亡率[15]。美国有报道显示康复治疗的截瘫与四肢瘫痪患者分别占23.7%和39.5%,且至少有1部位发生压疮.日本也报道有85.7%的截瘫患者曾患压疮,17.9%仍患难治性压疮[16-23]。张佩雯等[24]的调查显示,24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居家长期照护的压疮发生率为62.5%。赵建华等[25]发现出院后39%长期照护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压疮。

2.2 居家长期照护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而高龄、丧失感知觉能力、营养缺乏、皮肤受潮、活动受限、心情抑郁、社会支持是压疮发生的促成因素[26]。①肢体瘫痪、严重骨折或强迫,骨隆突处的皮肤组织受到外界压力超过组织毛细血管的压力时,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缺氧,最后组织损伤坏死。压力造成的损伤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其损伤的关键主要与压力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长达4 h的35 mmHg以下的压力不致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持续2 h的70 mmHg压力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组织细胞变化。除外部压力外,个体对组织缺血的耐受性程度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②剪切力、摩擦力同样影响压疮的发生。Satimov 等[27]指出摩擦力和剪切力存在角质层与床单或表皮和衣服之间,当患者存在摩擦力和剪切力危险时,真皮表层交界处易被破坏,角质层已被剥离,皮下毛细血管血流受阻或减少,从而导致压力性损伤产生。③有研究证实年龄是压疮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耿利琼[28]和邓少娟[39]提出,随着年龄增长,压疮发生系数也增加,年龄预警值为>54.44岁,压疮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吴容和唐瑞强[30]的研究也证实,高龄是居家长期卧床老年人发生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与老年人皮肤干燥、感觉减退、神经营养障碍,痛阈降低、抵抗力下降有关。④长期卧床老人因营养摄入能力减退、蛋白质合成降低而出现皮下脂肪缺乏、萎缩、变薄,造成血液循环障碍[31],破坏皮肤正常屏障,影响皮肤的完整性。⑤出汗、大小便失禁、烧伤和水肿创面渗出都能造成局部皮肤潮湿,导致皮肤弹性降低,抵抗力减退,增加皮肤与床面的摩擦面积而引发压疮。⑥汪爱民和尹红[32]的研究显示,感知觉、活动能力、运动情况是居家失能老人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⑦家人及社区医务人员对老人的支持非常重要,不良的社区支持无疑会造成老年人孤独,无人关心照顾,老年人抑郁加重疾病,延长卧床时间,诱发压疮。由此可见,居家长期卧床老年人是压疮易发的高危对象,社区的长期卧床患者因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延续的健康指导和护理,较住院患者更易发生压疮。

3 压疮风险评估工具

Braden、Norton和Waterlow评估表在临床中使用广泛,是公认的定量衡量评估表[33]。Braden评估表适用于老年患者的压疮评估,该表主要关注外界压力持续强度和时间以及皮肤对潮湿、摩擦力、剪切力、营养状态等高危因素的耐受性[34],其风险率为4.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1%和67.5%[33]。Norton评估表适用于综合病房,主要描写患者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活动情况、运动灵活程度和失禁情况等相关危险因素,其风险比为2.16,具有46.8%的敏感性和61.8%特异性[34]。Waterlow评估表多用于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评估患者年龄、皮肤类型、体型、组织营养不良、运动能力、失禁情况、食欲、神经功能障碍等相关危险因素及某些医源性危险因素,如大手术、急性疾病、药物治疗[34],患者身体体质和体重的关系对相关危险因素带来一定影响,具有82.4%敏感性和27.4%的特异性,风险比为2.05[33]。

4 压疮的预防干预措施

4.1 压力管理

4.1.1 减压

通常对压疮的翻身频率提倡每2 h 1次[34-35]。Reddy等[36]认为有压疮风险的患者可以使用气垫床、粘弹性泡沫床等减压设施,翻身频率可以延长到每4 h 1次;使用动态床垫者,可以不用变换,只需对足跟用泡沫垫或枕头抬高[37]。NPUAP在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是否使用辅助减压的床垫决定变换的频率,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活动能力、个体组织的耐受力、患者的舒适度及医疗机构条件等因素考虑选择[38]。

临床护理中一般采取仰卧位与仰卧位向左向右倾斜30°交替,也有提倡对卧床患者床头应该保持在

[12] Mathias JM. Use of refined protocols reduces pressure ulcer rates[J]. OR Manager, 2013, 29(12): 1, 6-8.

[13] Padula WV, Wald HM.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J]. Ann Intern Med, 2013, 159(10): 718.

[14] Stephen-Haynes J. The role of barrier protection ain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J]. Br J Nurs, 2013, 22(20): S52, S54-58.

[15] Guy H, Downie F, McIntyre L, et al.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making a difference across a health authority?[J]. Br J Nurs, 2013, 22(12): S4, S6, S8.

[16] Nelson M, Harris R. Pressure ulcer alert![J]. Nursing, 2013, 43(11): 64-67.

[17] Fetter KL. Initiative helps blow the steam off pressure ulcer rates[J]. ONS Connect, 2013, 28(3): 29.

[18] Tubaishat A, Aljezawi M, Al Qadire M. Nurses, 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to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in Jordan[J]. J Wound Care, 2013, 22(9): 490-497.

[19] Bolton L, Girolami S, Hurlow J. The AAWC pressure ulcer guidelines[J]. Am J Nurs, 2013, 113(9): 58-63.

[20] Oomens CW, Zenhorst W, Broek M, et al. A numerical study to analyse the risk for pressure ulcer development on a spine board[J]. Clin Biomech (Bristol, Avon), 2013, 28(7): 736-742.

[21] Chou R, Dana T, Bougatsos C, et al.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a systematic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view[J]. Ann Intern Med, 2013, 159(1): 28-38.

[22] dos Santos CT, Oliveira MC, Pereira AG, et al. Pressure ulcer care quality indicator: analysis of medical records and incident report[J]. Rev Gaucha Enferm, 2013, 34(1): 111-118.

[23] Joseph J, Clifton SD. Nurses, knowledge of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J]. Nurs Stand, 2013, 27(33): 54, 56, 58-60.

[24] 佩雯, 张琼仙, 文桂珍. 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出院后长期卧床病人预防压疮的作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4(13): 104-107.

[25] 赵建华, 曾洁, 杨雅.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家庭获得性压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11, 8(4): 57-58.

[26] 曹珊, 杨荣, 卢丽华. 老年住院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杂志, 2009, 26(4): 35-36.

[27] Satimov N, Rihsiev BB. A conceptual schema for the study of the etiology of pressure sores[J]. Rehabil Nurs, 2000, 25(3):105-110.

[28] 耿利琼. 预测压疮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 护理研究, 2005, 19(8C): 1658-1660.

[29] 邓少娟. 70岁以上老年病人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 2004, 3(1): 37-39.

[30] 吴容, 唐瑞强. 院内难免压疮与院外带入压疮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10, 25(19): 17-19.

[31] 张晓丹. 影响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33): 4427-4428.

[32] 汪爱民, 尹红. 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9): 57-58.

[33] Jaul 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ressure ulcers in the elderly: current strategies[J]. Drugs Aging, 2010, 27(4): 311-325.

[34] Anders J, Heinemann A, Leffmann C, et al. Decubitus ulcers: pathophysiology and primary prevention[J]. Dtsch Arztebl Int, 2010, 107(21): 371-381.

[35] Gillespie BM, Chaboyer WP, McInnes E, et a1. Repositioning for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in adult[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4): CD009958.

[36] Reddy M, Gill SS, Rochon PA.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2006, 296(8): 974-984.

[37] Beeckman D, Defloor T, Schoonhoven L, et a1.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nurses on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 cross-sectional multicenter study in Belgian hospitals[J]. 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 2011, 8(3): 166-176.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57-01

压疮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和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溃烂和坏死。71%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1],因此如何更好的预防压疮,减少并发症发生,常被我们护理人员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病人院外自带30例压疮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出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上报老年自带压疮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76-92岁,平均年龄82岁。肺癌导致的肺性脑病2例,硬脑膜下血肿3例,脑卒中后遗症18例,脑供血不足2例,肺功能不全2例,髋关节骨折3例。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压疮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单个部位24例,多个部位6例,其中骶尾部22例,髋部4例,骶尾部和并足踝部2例,肩胛部和并臀部2例。按压疮分期,其中i期压疮5例,期压疮11例,期压疮14例均为骶尾。

2 原因分析

2.1 力学因素 本文30例患者均是卧床不起,骨突部位受压最为严重,长期持续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最重要的因素。当皮肤受压超过32mmhg,并且持续超过一定的时间,组织就会发生缺氧、血管塌陷、血栓形成而出现压疮[3]。

2.2 年龄因素 压疮年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病人较50岁以下病人发病率高出7-8倍。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减少,靠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又硬化,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因受压而发压疮。

2.3 患者自身因素

2.3.1 营养因素 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食欲下降,加之牙齿松动缺失,咀嚼困难,躯体患病导致食欲减退,长期卧床患者通过鼻饲供给营养和能量,易致机体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性水肿等易发压疮。

2.3.2 疾病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肌肉控制能力差,视力、平衡能力差,加之性低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导致跌倒机会增大,容易发生骨折导致卧床和被动,原发疾病如血糖控制不佳,感觉异常,导致废用综合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一些感染的发生。体温在38.5℃到40℃者发生皮肤压疮机会大。

3 压疮的预防管理

3.1 压疮预防护理管理应做到“五早五到位”

3.1.1 五早 ①早评估,患者入院24h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首次评估。②早报告,确认压疮高危患者,院外压疮立即报告护士长并上报护理部。③早落实,根据患者病情立即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严格交接班。④早指导,对特殊病例护士长、护理部应及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⑤早督查,护士长、护理部1-2d督查高危患者护理质量。

3.1.2 五到位 ①落实到位,制定护理措施落实到位。②评估评价到位,压疮危险因素动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及压疮发生情况动态评价要到位。③指导督查到位,护士长、压疮小组、护理部对压疮预防护理指导、质量督查的三级管理到位。④培训到位,对护士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到位。⑤持续改进到位,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坚持每月对压疮预防管理情况汇总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落实到位。

4 压疮的预防措施

4.1 防止继续受压是预防压疮的主要原则 但最基本、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协助病人定时翻身,重视患者的变换。每1-2小时翻身一次,侧卧位时取30度角。同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正确使用减压器具:如脉冲式充气床垫,海绵式褥疮垫,等以减轻软组织压力,缩短受压时间。从而减小压疮的风险。4.2 减少摩擦力和剪力 翻身或移动患者时忌拖、拉、拽、扯,可先放低床头,保持床面平整。半卧位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对于膝部和足部进行恰当固定,在足部和床底之间垫棉垫,防止患者身体下滑导致的摩擦增加。

4.3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引流液、尿液及便渍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无渣、无皱折,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增强抗摩擦力。用温湿的毛巾擦拭皮肤,动作要轻柔,并可用赛肤润、维生素E、等涂于皮肤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皮肤水分蒸发,保护皮肤的柔软和弹性。

4.4 营养支持 老年卧床患者,由于疾病消耗,营养摄入减少,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易发生压疮。应尽量应用胃肠内营养,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锌等的饮食。不能自主进食者,可以鼻饲管进食。必要时增加静脉营养,输注血浆和白蛋白,有利于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4.5 护理误区 禁止对局部发红皮肤进行按摩;避免在局部创面使用冰敷、吹风机;慎用橡皮圈,气圈,易导致受压部静脉回流受阻,局部组织发生水肿。

5 小 结

以病人为中心,针对老年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强调“个性化”的护理,充分认识并努力研究,不断改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R3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82-02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因跌倒损伤导致髋部骨折比例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行动不便、长期卧床,极易滋生皮肤问题和压疮,影响手术进程,增加治愈髋部骨折的难度。我院如今选取5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进行预防性的皮肤护理和针对性的压疮护理,比较分析效果和作用。

1 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髋部骨折患者,男25例.女27例,年龄段在68-96岁,平均年龄76.2岁;均为围手术期患者,术前37例患者坚持行骨牵引术,26例患者行皮套牵引。入院前压疮患者8例,入院后患者出现压疮1例,术前其余患者的皮肤都完整无缺。

2 护理

2.1 预防性皮肤管理

2.1.1开展护理工作前进行护理人员全员培训,根据压疮类型及其风险评估的检查事项,结合个案培训全科护士,把握风险评估测量准确度,以保证风险评估表具有参考价值,以便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1.2老年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使用Braden量表,将压疮严重的患者归为预防性皮肤护理中。

2.1.3建立严谨的皮肤护理工作交接班秩序,要求护理人员积极记录书面交班情况外,必须在病房内交接护理工作和任务,保证患者和家属及时了解交接班情况。

2.1.4检查短时间瘫痪患者骶尾部皮肤,可以使用“镜子反射法”。运用健肢撑床让患者离床抬臀,偏瘫、体力不支患者无法抬臀、抬臀,请两位护理人员协助抬臀,护理人员面对患者将镜子移到其臀部下方,使用照明光线将其臀部皮肤状况反射到眼前进行检查。为了防止患者皮肤出现问题,每天每2h更换一次其骶尾处的凉液垫,使用宽度同凉液垫的柔软棉毛巾隔离骶尾和凉液垫,避免汗液浸渍皮肤组织。

2.1.5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认真讲述压疮预防措施。在髋部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和家属注重病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忽视预防性的皮肤护理措施。有的患者和家属存在错误的认识和偏激心理,以为治好骨折才是最大的事,不管治疗前后压疮情况的变化,或者以为短期卧床不会影响皮肤产生皮肤疾病。在52例子患者中有4例压疮由于家属不配合护理造成皮肤病情恶化,由此可见,在护理前必须做好病患家属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宣教工作中列举具体事例说明压疮的危害,转变家属的思想观念,使其配合患者的皮肤护理工作,降低压疮引发率。

2.1.6每天检查行皮套牵引术患者的受压皮肤,小腿下部的皮套不宜扎得过紧,并给患者使用棉垫保护背部受压皮肤。疑有轻度压疮的患者,运用泡沫敷料保护受压皮肤,缓解局部压力影响皮肤健康。

2.1.7能够半坐卧位的患者,注意患者半坐时间,逐渐减少其半坐时间,增加半坐次数,避免长期受压皮肤过度承受剪切力损害,也有利于改善全身上下的血液循环。

2.1.8加强皮肤护理工作管理,每日严格检查护理措施的进行程度和效果。也要时刻注意患者入院前后的情绪变化,跟踪了解其术前术后的心理变化,针对其性格特点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缓解躁动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和消极配合护理工作、逃避药物治疗等不良心理,减少髋部骨折术后病痛带来的精神痛苦,缓解长期卧床引起的心理压力,及时向主治医生和专家组反映情绪激动、心理消极的个别患者得护理情况,必要时共同商讨应对措施[1]。患者情绪失控时,要配合主治医生给予镇静药调整和治疗,针对个别病例调整护理措施。

2.2 压疮护理

2.2.1护理人员每天必须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书面记录、压疮评估工作,抱着严谨的心态积极完善护理记录和压疮评估表的测量内容,制订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

2.2.2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和日常护理指导,根据压疮的发展情况选择有效的外用药和敷料,由主管护士教育指导,并及时做好伤口评估表测试工作,交由护士长仔细检查。

2.2.3以辨证方法搭配患者的日常饮食,根据其消化系统变化和疮面变化,合理调配三餐饮食,以健康的饮食调整其身体素质,消除病体毒素、增强肌肤再生能力,加强营养补给,加快压疮愈合速度。

2.2.5不进行牵引术的患者,令其采取、保持侧卧60度,减少自身重力转化的压力,给予10cm软垫隔开两腿,稍微保持健肢弯曲度,伸直损伤的肢体,在给予柔软的腰枕隔垫其背部。

2.2.6护理愈合不久的压疮皮肤,外贴泡沫或者水胶体材质的敷料来保护。

2.2.7给予皮肤干燥患者润肤露并外涂,冬季使用这个方法可以避免伤口瘙痒抓破皮肤。

3结果

52例患者中带入压疮8例,经过治疗控制管理、合理搭配施食、针对性施教等护理,均在19d前后不久时间内全部治愈。骨折部位按照治疗进度进行了手术治疗;1例入院压疮患者,针对个别情况施以合理性的处理和护理,均在4d前后不久时间内治愈;其余经过预防性皮肤护理的43例患者如期行髋部骨折手术,在围手术期均能保持皮肤完整性和健康状况。52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都康复出院。

4讨论

5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带入压疮和院内压疮都对髋部骨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使手术延期进行,延长了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加重了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大幅度降低在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显示,预防性皮肤护理能有效抑制压疮产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愈率。研究证明,压疮护理应以预防为主、从整体治疗入手,注重局部护理[2]。预防性皮肤护理可以阻断压疮引发的条件,大大减少皮肤所受的压力,保证病患皮肤健康,加快髋部骨折术后康复速度。

本次研究也表明,压疮患者和皮肤健康患者以及家属对压疮的危害并不了解,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极力抗拒预防性皮肤护理措施。经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有所改观,积极配合和参与日常的皮肤护理工作,可见,对病患和家属的健康宣教具有十分关键的重要作用[3]。

参考文献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篇(11)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37-02

压疮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指的是人身体的局部在长期受压的状态下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现象,导致组织缺乏足够的营养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使皮肤发生溃疡[1]。压疮的产生不仅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使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出现败血症。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差, 免疫力明显降低,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出现压疮的可能性更大[2]。笔者对卧床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压疮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5月抽取本次研究的94例卧床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61~85岁,平均72.7岁。干预组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62~87岁,平均72.3岁。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干预组采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主要措施为:(1):间歇性解除压力可以对压疮症状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对于一些不能够自行翻身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每隔2小时协助其进行一次翻身。与常规的90°翻身法相比,先将患者倾侧30°,然后用枕头对进行支撑,可以充分保证患者始终能够避开自身的骨突起部位,使压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被分散。患者处于平卧状态时床头抬高的角度应该保持在30°以内。(2)支撑物:通过物理方法使患者在卧床时的局部压力减轻不失为一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各式床垫、静态的支撑表面、动态的支撑表面。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台上放置一个特别的泡沫床垫可以使压疮发生的概率降低。应用气垫床或海绵垫使对患者的体重进行支撑的面积能够宽而均匀,尽量不要使用圆形的气圈,也不能对发红的皮肤进行按摩处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按摩对防止压疮没有任何意义,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常在压力解除后30 min后就能够自动褪色,不会导致压疮形成。如果患者皮肤表面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已经受到损伤,这时候对其进行按摩必将使损伤的程度加重。过多按摩还会使脉搏明显增加,使静脉的含氧量显著降低,皮肤湿度明显下降[3]。(3)营养:营养不良会对压疮的愈合造成直接影响。临床研究和实践发现,血清清蛋白水平不足35 g/L或体重的减少程度超过15%时即可认为是营养不良。注意防止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营养支持,尽量摄取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少量多餐。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通过鼻饲或静脉途径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可通过静脉给予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4)皮肤:患者的皮肤应时刻保持清洁,可使皮肤的抗摩擦力的能力增强。如每日早晚采用温水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洗,使皮肤处于清洁无汗液的状态。对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对局部进行清理,肛周涂一定量的保护膜,防止大便对其产生不良刺激。对感觉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应该慎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发生烫伤或冻伤。出现躁动表现的患者有导致局部皮肤受伤的危险,应该采用透明贴膜对局部进行保护。指导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尽可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4]。(5)心理: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和家属一起对导致压疮症状出现的可能性作出评估,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皮肤护理与压疮产生之间的关系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对压疮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护理等一般知识有更加系统的掌握,知道其能够采取多种方法避免出现压疮症状。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通过挺胸抬臀或收腹抬臀的减压动作,可以对压疮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并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进一步缩短[5-6]。对两组患者出现压疮的人数、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接受治疗时间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压疮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处于受压状态,使机体血液循环出现严重障碍,组织缺乏足够的营养,进而使皮肤的正常功能丧失而导致的一种以组织坏死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导致出现压疮局部性因素主要包括: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等。其中垂直压力作用于患者的皮肤而导致出现压疮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压疮已经对10%左右的住院患者造成了影响,而且在院外发生压疮症状的概率也相对较高,年龄过高和手术是导致压疮症状出现的高危因素,因此对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症状的出现[7-8]。本文干预组采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压疮实施护理管理,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出现压疮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卧床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压疮管理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华英,杜峻,王素芳,等. 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0(19):803-804.

[2] 叶丽花,吴海勤.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与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J]. 护理杂志,2010,21(14):136-137.

[3] 张丽红,司沛荣.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 12(14):12l-122.

[4] 刘慧风,鞠蓓蓓,王红萍. 湿性愈合理论在临床压疮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护理杂志,2008,25(30):42-43.

[5] Paul JB,Keller A. Pressure ulcers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 review of risks and prev ention[J]. Intensive Care Med,2009,28:1379-1388.

[6] 彭全英. 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447-2449.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