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发展规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5:56

企业发展规律

企业发展规律篇(1)

在当今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只有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才不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可通过了解、把握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找到管理创新的现实路径,这对于实现管理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自有其一般规律可循:无论是财管客体还是其方法、手段,都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演进的。

一、企业财务管理客体的发展

伴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客体,从有形的、单一的资本到无形的、虚实结合的多维度资本,而且要纳入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风险资本。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客体由单一的要素发展到多要素的结合,并且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财管客体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大,新的元素不断涌现。

(一)从单一要素到多要素

企业财务管理因由筹集资金而兴起于15至16世纪,最初的职能是筹集资金并做简单分配,所以那时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用来购买设备和原料的货币。到了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罗弗在《企业财务》中提出企业财务管理除了筹集资本的职能以外,还要控制内部资金的周转。当时,英、日的财务管理学者也十分重视资本运用问题。1922年,奎因坦斯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人门》一书中首次提出“管理会计”的概念,随后生产成本开始受到重视。19世纪末,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股份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对资金的大量需求迫使筹资成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财务学者格林1897年出版了《公司财务》,书中阐述了企业中的筹资问题,提出了资金成本的概念。

随着金融市场的兴起,企业主要的筹资渠道转变为发行股票和债券,而筹资的主要对象也相应地变为以金融中介为主,于是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并出现在会计账簿中。如此一来,财务管理的对象从资金扩展到虚拟资金。二战以后,投资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建立了诸如投资回收期、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报酬率等一系列的投资分析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也逐渐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经营从重视规模发展到更重视速度。尤其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必然之势,企业资产结构由此以无形资产为中心地位。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基于知识的商标权、专利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及其收益的决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财务管理在传统的财务资本管理基础上增加了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信息为财务管理带来很多方便,财务管理无论是在投资、筹资环节,还是在利润分配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有关信息。财务信息业成为财务管理对象之一。另外由于企业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媒体空间扩大、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以及无形资产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以高新技术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特点,使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加。而企业要想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不得不投资于高新技术,于是企业在做财务决策时,把风险资本也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二)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

19世纪20年代以前,财务管理只有筹集资金的职能,管理的对象也就是企业筹集到的资金和盈利之后要分配的资金。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经济普遍不景气,有的公司甚至面临倒闭,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政府开始对企业进行监管,于是财务管理也随之转向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对象也从那些虚拟资本扩展到企业日常运营所需的生产资料和资本。另外由于管理会计在这一时期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也成了财务管理的重点。企业内部资金的耗费和会计中的一些资产类账户引起财务管理者的重视,企业实物资产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这时由于经济环境的限制,财务管理的对象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资金、生产资料,等等。

然而在投资管理时期,财务管理中资金的运用被分为两部分:企业内部的资金运用和企业外部资金的运用——投资。企业对外投资,是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于是用来衡量收益的资金报酬率这一概念在这一时期出现,艾荣菲莎在19世纪末提出的资金时间价值在这一时期备受关注。这样,资本的耗费从内部扩展到外部,企业资本的流动延伸到企业外部,财务管理的对象从企业内部运用的资本扩大到企业外部投资对象运用的资本。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财务管理进入跨国财务管理阶段,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企业的经营更加复杂,尤其是通信技术的发展缩小企业间的距离,国际市场向企业敞开大门,跨国公司发展迅速,财务管理也随之变化,从管理本国资金发展到管理多国资金,投资、筹资都开始国际化,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延伸到国外资金。

新经济时代,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者作决策时不再以货币信息为唯一依据,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部门的各种资料组合起来,做出基于全面可靠的信息决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财务管理的国际化、网络化,使得远程处理财务问题成为现实。同时也将财务管理的对象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

(三)从关注物到关注人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取利润,从未重视人的技术知识在生产中的地位。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人的因素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的普及使人们意识到信息、知识、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及重要性,人的因素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提出的知识资本概念,为新型企业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当下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增长更多地依赖于知识资本,而不再是厂房、机器等有形资产。优秀人才成为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本,就是所谓人力资本。因此,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投资的重点转向无形资产投资:知识资本——企业开始重视优秀人才,日益关注知识资本,注重优化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之间的关系。企业的价值体现在所拥有的知识资本上,而不再是企业的规模或者企业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和债券的市价上。在收益分配方面,企业收益的分配要同时考虑到知识资本和财务资本,与此相适应,企业打破了传统的收益分配格局,付给员工的工资及其他形式的报酬逐渐提高,同时相对减少资本所有者的报酬。知识资本的拥有者甚至成为了企业主要股东。

二、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发展

财务管理方法是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进行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中所采取的方法。

(一)从经验管理发展为科学管理。

筹资是财务管理的起点,起初筹资方式、渠道比较单一,筹资对象有限,企业规模小,金融市场不发达,所以筹资没有标准的方法,只要找到有资金的人就可以了,资金的数量也没有相对标准,完全依靠个人经验以及当时的筹资对象。19世纪以前,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因此分配收益也没有专门的理论方法,只是根据企业和股东的需要简单地在所有者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财务管理方法发展到今天,理论模型多种多样,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精细,统计学、运筹学等其它学科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应用,使财务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

(二)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定量的结合。

二战以前的企业只注重内部生产,财务管理只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没有固定模型来分析筹资的数量和成本。由于条件约束,只能局限于定性分析。二战以后,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到用一些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投资理论的发展也是以量化模型为主。在哈里马科维茨、托宾、夏普、林特尔、莫森、泰勒、诺斯、布莱克、斯科尔斯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于测量和评价投资风险数学模型的理论逐步形成,定性的管理逐步发展到利用数字模型的定量管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投资的数额急剧增加,投资理论也趋于完善,国际投资理论开始形成并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企业筹资和投资发展的现实需要,激发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反过来,金融市场的完善,导致企业经营的复杂化,以及财务管理中的分配管理日益多样化。上市公司根据发行的股票种类确定具体的股利政策,要根据财务预算的结果分配利润,必须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统计学、运筹学等一些其他学科应用于财务管理中之后,从单纯依靠数字分析问题到数字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模型理论,也就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演进

在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初期,其职能的单一性决定了手段的低级性。直到20世纪初,泰罗的科学管理、特别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提出后,财务管理进入科学化管理的新阶段,重点转移为内部控制,并出现了一些量化模型,标志着企业数字化财务管理时代的来临。

(一)从人工到利用工具。

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信息处理,尤其是数据信息的处理。企业在发展初期,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环境都决定了只能更多地依靠人工。到了科学化管理时期,因为出现了一些量化模型,所以工作中的计算量加大了。好在简单计算器的出现,为具体数据的计算提供了方便。随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同时也发展了财务管理理论,将统计学、运筹学等复杂的运算纳入其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单一记账功能的财务软件,大大简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方便了各种数字模型的应用,减少了财务管理决策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也简化了程序。到了20世纪80年代,财务管理工作中开始应用核算型财务软件,一些数据信息的储存、分析、传递更加方便。当前,财务管理者可以利用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准确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并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方法建立模型来解决问题。

(二)从单一功能系统到多功能系统。

在财务管理产生时只有筹资功能,因而传统财务管理以企业内部情况为管理重点,所提供的信息也局限于某个财务主体,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记账,或者做一些简单的预测分析。

当前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彻底改变,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大规模生产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生产,从单个企业间的产品竞争发展到供应链的信息竞争和人才竞争,从以规模取胜的区域竞争到以速度取胜的全球化竞争,种种变化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日趋复杂,尤其是企业与其他职能部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供应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将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融为一体,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也被整合在一起。

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为资金流通和商品传递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生产、经营及管理费用,加速了资金周转。可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移动通讯的发展,使企业财务管理从一个简单的系统成为渗透到内部各部门、外部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的复杂系统。网络环境下的财务软件普遍应用,这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此外,外延不断扩展的财务管理,运用智能分析型财务软件,如财务雷达预警系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全局经营活动的总体概况,并能保证企业执行计划的有效性,增强管理控制职能。财务智能的应用方面,如短缺预警、应收账款预警等业务环节上的预警机制,都证明了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演进。

除了在客体、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演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视角也有很大的变化。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财务管理都只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其短期目标是解决企业经营中面临的筹资、投资等问题,根本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而对战略规划却几乎没有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至今,具有了战略性意义和长期性、全局性特征,从企业本身转移到供应链上的企业、市场竞争者,同时从眼前转移到企业的长期利益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由此可见,无论是财务管理的客体、方法还是手段,它的创新路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演变的。未来的财务管理还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企业可以遵循这个演变的规律,找到财务管理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林燕.财务管理创新发展轨迹探究[J].网络财富,2009(6)

[2]王化成 佟岩 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龙均云.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8)

企业发展规律篇(2)

一、守纪律讲规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以及规范性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等因素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式地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规章制度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应该无处不有。小到个人职责,大到企业规章,应该随处可见。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中如若没有一个规范和标准的话,你的责、权、就没有办法量化,就没有你价值的体现,同样一件事,若有不同的人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肯定是不一样。所以说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都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管理。用规章制度实现非人化管理,会产生3方面的好处。首先,把智慧凝结下来。其次,解放了经营者。最后,实现规范化运作,抑制了人为因素。

二、守纪律讲规矩是实现员工职业目标的根本保证

首先,规章制度能够保障企业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最大程度的降低运营成本;其次,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充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它也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规则,建立评判对错的价值标准,规范职业道德,使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利益得以保障。

每个人首先有他的社会性,而成为一个企业的员工,职业身份和职业操守是第一位的。我们的每一个规章制度都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管理特点和企业文化来制定的。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和控制,而是为了实现管理的公平性,使企业和员工始终保持在同一价值标准内,为了同一目标努力,实现双方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从狭隘思维出发,可以认为规章制度是管理员工的,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缺乏必要的、合理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企业是不能更好更大生存发展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它的作用是规范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维护企业经营过程的正常秩序。它体现的是企业所有者、管理者的意志。 我们的每一个规章制度都是建立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位员工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也是一个员工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表现。因此,规章制度既保障企业的利益,也保障职工的利益。如果从后一个观点来看问题,我们就可以支持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了。

三、守纪律讲规矩是建立健康企业文化的根本保障

规章制度是企业经营的准绳和纪律,具有必须服从的约束力,也就是说制度是严肃的。企业每一项制度的推行、实施都有赖于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我们倡导人性化的管理,因此,规章制度在建立建设过程中,也会随着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使之更具有推行性,更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们的制度具有约束性,但更需要大家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无视或违反制度的行为,都要根据性质和情节受到程度不同处理,同时,企业也欢迎每位员工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建言善策,为企业提出可行性管理措施的行为,也会受到嘉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管理的公平和公正,企业才能更加健康有序稳健的发展。

企业发展规律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规律与方向

一、认识和掌握管理信息化的规律性

(一)管理信息化规律性的箴言

管理信息化不同于技术、设备的自动化,它涉及到不同社会环境中管理模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理念的不同和整体员工的素质差距。所以试图通过引进国外品牌软件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难免要走弯路。美国等发达国家ERP发展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个规律,从MRP到ERP前后经历了40多年,才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只应用这一种软件。

管理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发展的规律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把握。要有大系统观,在大系统的框架下进行总体规划。二是夯实基础。没有基础工作,就没有信息化,再好的软件也用不了。三是循序渐进。不要奢求一步到位,因为企业的技术、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都是逐渐发展的。四是符合实际。不能贪大求洋,只有符合行业生产特点、企业管理特色和自身发展阶段需求的,才能收到成效。五是阶梯式发展。只有一步一个台阶,扎实前进,才可实现决策支持的目标。

(二)做好基础工作比购买好的软件更重要

万丈高楼平地起。系统集成首先要建立统一的编码,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很多企业肯花大价钱购买软件,但是却忽视了这项基础工作,或所属部门各自为政、难以统一,最后系统无法集成,造成项目失败。

(三)没有人才就没有可持续发展

没有人才就不可能进行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依靠外部的咨询顾问公司是不可能解决企业各具特色的全部管理问题的。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一旦涌现出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一定要设法稳定住人才,防止被其他企业争夺。

(四)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信息化工程投资大、周期长且存在许多内部和外部风险,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痛苦、艰巨的过程。企业决策层对此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包括推进各项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各种基础数据的准备;协调、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培训人员到位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管理层必须具有始终如一的信心和决心。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方向

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方向是在大系统内实现从财务会计信息化向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这需要站在大系统的角度来看发展方向,才能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现有机融合。

(一)扩大和提高认识问题的视野

应建立“大会计”的思维和胸襟,从管理者而不是技术人员的角度来制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方针与策略。

企业发展规律篇(4)

一、我国小微企业成长背景

(一)农耕经济背景

区别于西方国家早于我国一百多年工业革命的“产业经济”,中国经济从萌生的那一天起,就烙上太多的“农耕”色彩。主要体现在:

1.封闭性。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大部分时间被束缚在土地上,在造就了她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坚韧性格的同时,又造就她不思交流联合,跟社会成相对封闭的状态。

2.盲目性。农事经验是她们赖以生存的“天道”,代代相传,容不得置疑,就算不灵验了也会归咎于“老天爷”。另一方面是跟风。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即使错了,也一起错,也不叫做错。

3.小富即安。农耕经济建立在“小成本、小投入、小规模”的基础之上,“小”成了她们的显著特征,求小利、求温饱,小富即安成为她们农事活动和生产、生活交流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追求。

4.生产率低下。农耕经济以犁耕为主,辅以作坊加工,使用的生产工具简单,比之于西方的机械化生产,有着非常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农耕经济致命的弱点。

(二)西方经济背景

工业革命取的伟大胜利,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势如破竹,扫荡整个世界,由此形成的经济理论被各国模拜,并冠以“现代化”的美称。她主要形成几个典型概念:

1.商品和价值。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叫商品。商品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被社会认可的程度是商品的价值。商品提供使用的程度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2.竞争。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排斥同类经济主体的行为就是竞争。竞争包括:商品竞争 、素质能力竞争 、服务竞争 、信息竞争、价格竞争、信誉竞争。

3.利润最大化。经济学家给出的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简单的说就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的产品最多,销售的价格最高,取得的利润最大就是利润的最大化。

4.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她是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越发展,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也越大,社会越进步。

二、中西方经济文化背景影响渗透下小微企业的管理

(一)农耕经济影响下小微企业的管理

今天的中国小微企业虽然经过西方经济文化的洗礼,但传承千年的农耕经济的烙印依然清晰。她在企业管理方面构成如下特点――基于“中国小微企业平均人数为13人”的背景(节点)条件下成立。

1.职能归总。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正规的、健全的、完整的组织结构,不设人资部、生产部、销售部等职能职责,统一由“办公室”完成所有的职能归总。

2.决策层兼任。“一专多能”、“一人多职”在小微企业非常普遍,有的决策层、管理层既是领导又是员工,既管生产又管销售。职责不分,职能不清。

3.家族式管理家长式领导。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领导由创办人担任,下设部门或是儿女或是亲戚。创办人既是经理又是“家长”,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销售管理唯“家长”是命。

4.任人唯亲。很多小微企业认人唯亲,认亲唯亲,不考虑真才实学和能力水平,谈不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更谈不上人才激励机制。

5.员工培训淡化。据调查,有72%的小微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过培训,有高达89%的小微企业没有员工培训规划或缺少培训激励机制。

6.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软肋之一。某调查显示:80%以上的员工离职源于薪酬低和福利待遇低。

(二)西方经济影响下小微企业的管理

1.人才竞争。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谁占有了人才优势,谁就占有市场主动权。因此很多小微企业更新观念,惜才、用才、培养人才高招不断,工作上大力支持;思想上、生活上关怀备至;薪酬、住房、度假、交通、家庭子女就业,亲属工作安排都给予极高的待遇。

2.革新体制。部分小微企业仿照规范制企业的标准,或是股份制,或是合伙制,或分层次给予员工干股,在此基础上明晰产权,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按照责权利划分职责,分担风险,到位监督。

3.员工培养。很多小微企业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员工培训规划,外请或开发企业内部“尖子”传授经验,精心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参加社会上高层次的业务培训。鼓励自学成才,为员工参加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取证敞开绿灯。

4.机械化生产。招工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很多小微企业因此避开“瓶颈”,大量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以替代昂贵的人工,将对人资的动态管理转化为对机械的生产管理,改变了管理目标的多变性,降低了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5.信息化营销。传统小微企业的营销方式是跑销售,特点是成本高。互联网等信息化的营销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企业也由传统的管人转到对信息化营销方案的优化管理上来。

三、两种管理模式影响渗透下的优劣比较

(一)农耕经济影响下的优势和劣势

由于小微企业的职能归总、决策层兼任、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的特点,显示出如下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凝聚力强。小微企业高度的凝聚力来自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家族色彩和很容易唤起的亲情,以及对生产发展、薪资待遇、收益分配等利益的诉求容易达成的一致和互相谅解。这是小微企业固有的天性,也是其它形式的企业难以作到的。

(2)具有充分的自。小微企业组织单一,结构简单,层次少,人员少,制约少,决策权集中。构成小微企业充分自的特质。

(3)决策效率高。大多小微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决策权往往掌握在老板个人手中,大大减少内耗,具有决策效率高,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优势。

2.劣势

(1)缺乏战略眼光。小微企业主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同时不注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在今天“企业竞争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的环境下,他们无力吸收新的知识,摈弃自身短浅,又无法吸纳他人的长处,造成发展难甚至是断送企业的前程。

(2)生产效率低下。很多小微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保持着作坊式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很难赶上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既造成低下的生产率,产品品质又得不到保证,因而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

(3)小富即安思想的羁绊。很多小微企业实现了温饱目标,受到“小富即安”、“小农意识”思想的影响和羁绊,“浅尝辄止”,不求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她们遇到经验外的困难和问题时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二)西方经济渗透下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明晰的产权。明晰的产权是是西方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根据产权确立彼此关系及责权利关系。她减少和避免了决策过程、生产过程、利益分配可能产生的矛盾。

(2)极强的竞争能力。竞争是西方经济的显著特征。竞争包括产品竞争、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人才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3)灵活的市场操控能力。“市场”是西方企业管理的“专利”,她突出“看不见的手”操纵市场,强调战略发展、生产销售必须以市场为依托。

2.劣势

(1)复杂的结构。相对于传统管理,现代化管理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她从首端的决策到执行的末端要经上下几层和多条路径的传递,而小微企业则一目了然,一捅到底。

(2)彼此的制约。制约是规范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而以“小”著称,家长式作风,家族式管理的小微企业,制约就成为一种羁绊。

(3)低效率的决策。基于小微企业简单的组织结构,扁平的管理层次,外加来自家长式管理的威严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决策项无须通过董事会的表决和监事会的制肘,提高了决策效率,适应市场信息万变的要求。

四、结论

处在创业初期这样一个节点之前的小微企业,较适合凝聚力强、充分自、决策效率高、制度灵活、人资成本低等优点突出的农耕经济的传统管理模式。这是几十年来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当跨过这一节点,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则较适合产权明晰、制度完善、竞争力强、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突出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她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才是今天中国小微企业应该遵循的发展规律。

企业发展规律篇(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争取更多的市场资源,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必须不断地开拓市场,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来自于内部或者外部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除了依靠自身的努力解决纠纷外,还必须求助于法律事务服务,通过法律事务服务解决企业的难题,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企业科学发展离不开法律事务服务的支持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必须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所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企业只有依法进行正常的经营与发展,才能够获得国家的支持和保护。但是,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企业不知法、不懂法,那么企业就有可能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因不知法懂法而违背法律法规并且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也有可能因为不知法懂法而失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机。因此,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事务服务对于企业发展和经营的重要性,争取获得法律事务服务的支持,大力加强企业的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防范企业因不知法、不懂法而陷入经营与发展的风险,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法律事务服务必须切实为企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想促进企业的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法律事务服务单位作为企业发展的必要组成,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方式主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法律事务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回避潜在的法律风险,帮助企业及时处理企业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真正起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努力提高法律事务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大力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大力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事务服务单位必须参与到企业管理制度之中,帮助企业认真分析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避免企业管理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避免企业管理制度中出现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企业权利的正常行使,保护企业的正当利益。企业既要在法律的前提下行使属于自己的权利,又要在法律的前提下履行属于自己的义务;同时,企业还要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内要求客户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除此之外,企业还要认真分析本行业特点,认真分析本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现代管理制度体系,将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制度化、法制化,保证企业各种活动的法制化规范。

2、努力提高企业各阶层的法律意识

努力提高企业各阶层的法律意识是现代企业进行法律事务工作的前提。企业要想依法管理企业,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就必须努力提高企业各阶层的法律意识,特别是企业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事务服务单位要认真分析企业各阶层工作的需要,为不同阶层的工作人员制定贴身的法律法规培训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事务服务单位还要帮助企业大力加强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企业广大职工的遵法守法意识,提高广大职工依法办事的能力。

3、努力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自身的规范,是建立在法律法规之上的现代经济制度,在企业的市场行为中必须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进行,如果由于合同、协议签订过程中不符合法律法规规范,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法律法规问题,必将给企业带来损失。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法律事务服务单位必须认真帮助企业树立合同意识,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对合同、协议的签订及履行严格进行监督,避免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努力提高企业处理各种纠纷的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对的是各种各样事情或者客户,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纷。在针对这些纠纷处理的过程中,法律事务服务单位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和企业相关的纠纷,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利益,最大程度改善企业法律纠纷的环境,提高法律事务服务的质量。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对的法律纠纷必将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事务服务单位必须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发展规律篇(6)

一、前言

随着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带动下,企业法律法规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在管理方式还是在管理理念上,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能力的高低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企业开设经营的整体运作是否能够有序进行。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企业法律法规的管理能力,就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我国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法律法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大中小型企业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较为主要的管理环节。一个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物内容管理水平的高低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这个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我国是依法治国的法制社会,对法律法规相关事务进行管理也是我国各大中小型企业严格遵循国家依法治国基本理念的象征。经过多年以来不断的借鉴学习和实践探索,石油勘探企业在法律法规相关事务内容的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由于我国相关工作以及技术人员对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研究经历的时间较短、经验尚浅,在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现象。管理机构的配套设置不够健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有待提升以及管理工作协调方面的局限性等,都是我国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矛盾现象。

三、加强企业法律法规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1.法律法规工作的开展立足石油勘探业务与基层在职员工

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与律师事务所以及各种类型法律机构在开设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事务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提供适当的法律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日常生产、销售以及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是一个企业、尤其是石油勘探企业对法律法规相关事务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最终工作目标。

因此,企业内部负责法律法规相关事务内容管理工作的工作人T如果想要更好地提升和加强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管理的工作能力,就要将相应法律法规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的立足于企业自身业务经营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之上。与此同时,以石油勘探企业工作于基层前线的在职员工作为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主体针对对象。必要时,负责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不定期的法律事务培训,为提升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前提保障。

2.建立健全符合石油勘探企业运作特点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

除了准确掌握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工作开展的立足点之外,企业内部负责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想要更加直接有效的加强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管理的工作能力,就必须建立健全能够全方位符合石油勘探企业运作和发展特点的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机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经营规模较小、在企业内部发挥的作用以及占据的发展地位较为低下等,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石油勘探企业法律事务管理机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最显著和突出的问题和弊端现象。个别的石油勘探企业甚至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与其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事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可想而知。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石油勘探企业内部,根据具体法律法规事务管理工作涉及到的法律事务难易程度的不同,为相应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设立不同的管理层次。各个管理层次之间法律事务管理机构的协调运作将最大限度的实现和保障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事务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3.保障法律事务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全方位发展

最后,石油勘探企业负责法律法规事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想要更好地提升企业自身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的管理能力,就必须全面保障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朝高层次、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企业内部法律法规工作管理工作的展开要以最终实现石油勘探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最终工作管理目标,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将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变成能够有效帮助石油勘探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出正确发展决策的辅助工具,并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一系列活动提供相应的法律意见。只有相关工作人员以事实为最终依据、以法律为管理的准绳来开展自身的管理工作,才能最终实现法律事务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发展。

四、结论

企业法律法规的管理是在企业整个管理和运作众多工作内容之中较为关键和主要的环节。加强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工作能力,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发展趋势。只有企业负责法律法规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真正认识到提升法律法规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全面贯彻落实正确的管理理念,最终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企业发展规律篇(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虽然,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是,由于其还是一项较新的制度,在适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何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亟待我们思考的。

一、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概念及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内容

企业法律顾问是企业内部专门从事法律事务的企业工作人员,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指规是指规范企业法律顾问的执业资格、执业机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为企业草拟、制定、审查、修改合同,完善合同管理,预防合同纠纷;为企业日常经营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给予法律意见,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企业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为相关人员提供法律培训、教育;对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进行法律论证;办理各种法律相关事务,如:工商登记、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企业参加诉讼和非诉讼活动等。

二、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法律规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对外和对内之间的关系都主要通过法律来规范调整,企业对外与平等主体间的商业行为有合同法等民商法来规范调整;企业内部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来规范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规范。虽然企业的经营有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调整,但是仍然避免不了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改变或内部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行使权力,从而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经营管理,避免因违法违规经营给企业带来损害,在经营中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目前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法律顾问的职权不清

目前对企业法律顾问有所规定的、比较权威的仅有《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虽然其对法律顾问的职权规定的全面,但是却较为原则、抽象。对企业法律顾问如何行使其职权没有详细的、程序性的规定,因此,企业法律顾问很难发挥自身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企业法律顾问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法律顾问应是既懂得管理,又懂得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目前法律顾问制度不够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待遇普遍偏低,因此,参与企业法律顾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企业法律顾问整体素质偏低。

(三)企业领导对法律顾问不够重视

一些企业由于领导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企业的法律工作不重视,不知道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低估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这样不仅阻碍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发展,更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随时处于遭受经济损失、信誉损害等的风险之中。

(四)缺乏对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落实的监督管理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国有企业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没有规定不按要求建立的惩处办法,且对于企业上报的情况没有调查落实,就直接认可,对于企业法律顾问是否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中发挥着作用在所不问。

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完善

(一)加强培训提高企业法律顾问的素质

企业法律顾问团队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持证上岗,由于企业法律顾问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因此,企业法律顾问不仅应该精通法律知识,而且,还应该懂得经济、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企业法律顾问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提高企业法律顾问团队的整体素质,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这是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前提,只有得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认可,企业法律顾问才能发挥自身作用。因此,在企业中应该定期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当具备了一定的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就会意识法律的重要性,对企业法律顾问加以重视。

(三)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制度

要明确企业法律顾问及其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权,做到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首先就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科学、规范的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制度。这样才能明确企业法律顾问及其工作部门的职权、工作流程等,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才能保障企业法律顾问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四)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监督机制

一方面,企业内部自身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企业负责人负责总监督,企业内部监督机构负责具体的监督检查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外部还必须由具体的行政机关监督落实,设立专门的行政部门履行对企业是否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以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双管齐下,共同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结语

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不再盲目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先进行法律风险分析论证,找到最安全最具有保障的经营方法,企业发展必然伴随着法律风险的发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并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帅永怀。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规避企业经营风险[J].时代金融.2006,(4 )

企业发展规律篇(8)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62-01

依法治企是企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油田企业的法制化建设日益面临着新的挑战。依法治企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必然要求,油田企业要稳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就必须贯彻依法治企的基本方略,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打造一流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相继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对依法治企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强烈要求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企业依法决策的需要。目前的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客户变化的需求时,常常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技术革新、市场营销等相关目标做出重大改变,而这些决策上的改变常常涉及到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因此,在企业决策时就需要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二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上需要参考相关法律知识作为依据。企业只有实行全面完善的法治化建设,才能够保证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依法治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依法治企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是企业长远发展、和谐稳定的前提。依法治企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就能够保证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如果企业能够在员工的工资、福利、制度等问题上,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实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那么员工对于企业的付出就是巨大的。因此,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稳定企业发展的前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效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合法性,就能够很好的保证企业的干部员工各个层面按照规章制度依法办事,这样企业在生产上才能不断的完善提高。

(二)依法治企为企业管理保驾护航

实现依法治企是每个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企业管理保驾护航。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的获取利润,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行为和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开展。然而很多企业对依法治企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有的决策者认为法律限制了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从而进行违法经营。事实上,法律治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自身利益通过合法的途径得以实现。因此,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稳步发展,还能为企业带来更高更多的收益。

(三)依法治企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活动,比如:合同管理、规章制定、工商登记、纠纷管理等都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企业法治程度,能够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形成依法治企的经营模式,转变企业经济利润增长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企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一)坚持依法治企,强化法治教育,培育全员遵规意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全社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集团公司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出台,都要求我们加强普法教育,引导干部员工学法懂法,增强法治意识。一要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员工大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全员法律意识,真正用法治思维去考虑问题、谋划发展。二要突出教育重点,围绕新《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学习宣传贯彻,确保人人知法守法、人人遵章守纪。三要坚持开展送法到基层系列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不断加大《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干部员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共同营造人人知法、守法、敬法、畏法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依法治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保护企业经济权益

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活动都纳入法制规范的轨道,加大企业普法的开展力度,实施依法治企,能够改善企业管理现状,对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当前油田企业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标准也在日益规范起来。越来越严格的法律环境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秩序,要求我们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依法治企与企业制度相结合,规范企业经济行为

企业规章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础。企业应该注重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用规范化的制度来对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让企业的制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规范化,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强化内部管理,规避经营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法律依据。通过把依法治企与企业制度相结合,规范企业各种经济行为,保证企业依法获得利益。

(四)坚持依法治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增强企业凝聚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法制文化建设,把依法治企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以法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可以鼓励、约束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浓浓的法制文化氛围内,企业和员工都会以守法为荣、企业开展各项活动也会合乎法律的要求。比如开展以综合文艺晚会为主体的文艺表演活动;以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员工法律知识讲座;以法制图片、图画为主体的展示类型活动等法治相关活动,扩大教育面,营造浓厚的依法治企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发展规律篇(9)

一、规章制度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章制度建设有利满足企业市场化的需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主体建设的目标,公司法等一系列关于“企业主体”的法律从宏观的层面上规范了企业的组织与行为,而在微观上建立企业的组织行为架构,就有必要制定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内部良好的规章制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充足的动力,使其发展能够把握市场规律、掌握市场发展动态,从而适应现代化的开放要求。

(二)规章制度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要做大做强,不断扩展自己的规模,需要走创新之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创新甚至会比技术创新有更重要的意义。高水平的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依靠和支撑,而规章制度则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源泉。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能够保障企业运作的有序化、规范化,能够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协调企业内部各方,让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三)规章制度建设有利于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方面,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职工在劳动过程中有了共同的行为规范,对于职工的劳动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有利于避免用人单位对职工的不公平对待;另一方面,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有关劳动过程中安全生产、社会保险待遇、员工福利等内容,都能够有效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当前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未能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要求。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时不了解或漠视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这种情况表现在国家法律法规已颁布或修订,而相应的企业制度还未得到及时的完善,由此导致了生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与国家法律政策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二)企业规章制度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相悖。企业制度建设的根本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相应经营目标,而有些企业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仅就制度而制定,未针对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并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就彻底失去了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向,也无法对企业发展产生有力推动力。

(三)企业规章制度与现实脱节,缺乏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执行力和可操作性是企业制度出台的前提,缺乏可操作行的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纸空谈。有些企业缺乏对本企业实际的深入调查研究,仅借鉴其他企业成功做法,却不符合本企业实际,与现实脱节,无法实施,有些即使达到了高标准严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相当的困难,这就是缺乏实践和未从实际出发的后果。

(四)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缺乏民主参与。许多企业制定规章制度都只是由企业的董事会或总经理甚至是某个部门制定后即实施。一旦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缺乏全体员工的积极参加,在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的问题就无法及时反映到制订部门,制度建设难以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执行,企业的管理就无法真正得到提高。

三、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途径

(一)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要求。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及整体发展方向,同时根据相关政策适时调整。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调整相关规范制度使其与国家法律、制度相适应。同时只有符合国家政策发展方向的制度,才能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提升企业规章制度的法律及政策效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企业要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做好修订新增工作。这就要求企业组织企业内部位法律人员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现有的所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审查,可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与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相违背,建议作何修改;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现有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政策发展趋势。经过这样一番彻底的疏理和清理后,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才能成为一个合法又符合政策要求的科学体系。其次,企业应增加法律审核程序.保证规章内容程序合法。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效力是以内容和程序合法为前提,违法的内部规章制度无效。为了确保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合法、有效,规章制度的法律审核人员应由专业法律人员担任。法律人员在审核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时应主要注意规章适度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是否齐全、完善且具有可操作性;制定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等等。最后,企业应加强书面化日常管理.留存相关行为证据。从《劳动合同法》的诸多条文规定来看,法律倾向于要求用人单位加强劳动关系书面化管理。这要求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书面化管理,在相应的劳动规章制度中细化规定特定行为程序,注意留存相应行为的原始书面材料,使各个管理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防范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夯实证据基础。

企业发展规律篇(10)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市乃至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政府重要组成部门的司法行政机关,肩负着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教育三大职能,在服务和保障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发挥职能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地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法制保障环境和法律服务环境。以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是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组织法制宣传人员、法律服务人员,以咨询、授课、开办讲座等形式,抓好中小企业领导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引导和帮助他们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自觉地把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抓好中小企(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业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企业的矛盾和纠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对中小企业实行跟进式服务,企业发展到哪儿,法制宣传就跟进到哪里。

二是运用各种传媒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和省、市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宣传司法行政机关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宣传服务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使司法行政机关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服务保障职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二、组织法律服务人员规范执业,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是抓好法律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教育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严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把司法部提出的“忠于法律、维护正义、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公平竞争、廉洁自律”二十四字要求,贯穿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全过程。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实现法律服务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是努力提高法律服务水平。认真学习、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拓展法律服务空间,满足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对企业委托的法律事务,无论标的大小、收费多少,一样尽心尽力,热情服务,不敷衍塞责。对新开办企业或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尽可能实行优惠收费,给予扶持。以企业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服务质量和执业水平的标准。

三是增强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主动性。以信息网络、新闻媒体等形式,将各类法律服务执业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专业分工及服务人员名录告知社会或提供给企业,或主动向企业推荐业务能力强、诚信度高的法律服务执业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以增强法律服务工作的透明度,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提高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四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指导、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组织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之间,企业与职工群众之间,企业与其他法人、自然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帮助企业平息纷争、化解矛盾、减少诉讼,使企业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搞好经营。

五是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对经济状况恶化的中小企业、残疾人兴办的企业和经济特别困难的个体工商户按照《法律援助条例》相关规定,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法律援助,实行减、免收费,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走出困难,发展生产经营。

六是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法律服务组织。积极为中小企业培养法律人才,指导规模较大的企业建立法律顾问处或其它形式的法律服务组织。积极探索社会律师、公司律师、企业法律服务组织相结合,共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子。

三、加强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严肃查处妨碍中小企业发展的违规违纪行为

一是加大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中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在办理企业法律事务中冷、硬、横、推,或吃、拿、卡、要,损害司法行政机关形象的人员,一经查实,将依法严肃处理,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形象取信于企业。

二是切实规范法律服务市场。规范市场主体,坚决清除假律师、假公证员、假司法鉴定人员、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及诉讼掮客和乱设、滥设服务站点的现象,让企业享受规范的法律服务。规范执业行为,坚决杜绝收费不办事,受托不尽心,巧立名目乱收费、恶性竞争等不良市场行为,完善诚信服务体系,让企业享受优质的法律服务。

三是认真负责地受理企业对法律服务业的投诉。健全各级各类法律服务投诉机构和投诉受理程序,以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查处投诉案件,防止扯皮推诿,所有投诉都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并向投诉人作出负责的答复,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违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法律服务执业机构和人员,严格依照行政规章和行业规范严肃查处,直至吊销执业证书。对因过错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责成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以良好的行风行纪,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业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调查研究,努力使服务保障工作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

企业发展规律篇(11)

[中图分类号]D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6-0018-03

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大型企业的拉动,但更需要大量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来推动。现实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其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提供就业机会、活跃市场气氛、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面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加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出口、增加税收,而且有利于充分就业、分配公平及社会和谐。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各国先后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本国的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措施。新世纪带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希望。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新希望的基础之一。为此,必须加大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扶持力度,确保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全面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进而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扶持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小企业政策法律调整的特殊性。保护性、扶持性与规范性三者是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扶持的统一体,单就中小企业政策特殊性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既涉及民营经济政策,又属于产业政策,还与企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密切联系,因而带有根本性、全局性与体系性等特点。

我国的政策法律扶持有别于西方国家。考察各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可以看出,各国中小企业政策一般都体现在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中,中小企业法成为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的产物,与国家中小企业政策密不可分。在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形成之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体系是以单一的政策为全部制度要素的,而市场经济法制形成之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体系转变为以政策和法律互补到政策和法律并重的过程,其中,政策仍是重要的制度要素之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必将向政策法律化方向发展。现实的中国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是在自成体系的基础上,又相互配套,最终达到相融一体的。在我国,现行的中国政策法律支持体系的表现形式,就是指以《中小企业促进法》?穴2002年制定?雪为核心的有关中小企业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政策法律文件的总称。

二、我国现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法律扶持绩效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对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有效的法律保障,目的就是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扶持的成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总体看,我国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法律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及配套措施,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特别是2002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部全面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全国性的正式文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各类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法律扶持成效显著。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的难题,更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实施积极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且已初见成效。我国从1998年开始陆续出台有关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中央与国家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雏形,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2002《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为中小企业金融政策奠定了法制基础。为此,所取得的成果更是明显的:首先,初步建立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金融机构体系。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体系。其次,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近几年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熏从市、区到县、乡、镇设立了大量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4247家,担保资金2334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担保额已达1.75万亿元,累计担保企业90.7万户。第三,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配套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形成。最后,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运行良好。

3.中小企业产业政策法律成效可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它是以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农副产品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正确产业选择。从根本上改变了改革开放前以重工业产业为主发展中小企业的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使中小企业走上了以轻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正确的发展道路。由此使中小企业保持了长久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占中小企业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的崛起,标志着我国工业化乃至国民经济现代化有着独特的发展道路,它不仅引起我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调整和变化,使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出现的劳动力结构和人口结构在由以农村为主转向以城镇为主这一世界性的一般发展趋势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走向全面繁荣,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我国原有的工业生产力布局,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益,极大地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压力,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中小企业财税收政策法律的成效明显。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国财税政策的支持,这已为世界各国发展中小企业所共识。改革开放前,我国中小企业受到国家关注的程度较低,鼓励和扶植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比较少。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植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法律,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所得税政策。

5.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法律的成效新颖。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计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2007年2月23日,12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从25个方面提出了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政策。这些政策法律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二)我国现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法律扶持不足的表现

从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立法沿革和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熏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循序渐进不断加深?熏相应的支持措施也日臻完善?熏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熏还存在诸多问题?熏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押

1.中小企业法律支持体系不完善。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支持体系。如日本二战以来颁布了50多部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成为世界上中小企业法律支持体系最为完备的国家。我国政府为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以《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规为支撑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但是这一体系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突出表现为:(1)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少、立法层次低、不配套。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以此来确立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基本政策及政府扶持领域等基本原则。在《中小企业基本法》的框架下,对中小企业不同活动领域进行专项立法或制定政策,用以具体落实《中小企业基本法》的各项具体要求和规定。目前?熏我国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明确规范中小企业组织和活动的基本法律即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只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门性综合立法。虽然它标志着中小企业法律支持体系的开始形成,但与之配套的大量立法还没有出台。并且它只相当于中小企业基本法的地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立法层次高,除基本法外,还有一系列单行法。而我国中小企业立法除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单行法外,往往都是行政法规规章?熏特别是规章比较多。行政法规、规章上升到单行法层次的也比较少,特别是专门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单行法就更少。(2)中小企业立法内容不丰富、不具体、不明确?熏缺乏可操作性。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立法内容较为健全、完整和实用。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由于出台时间较晚,其中的各项原则规定处于无具体法规支撑的务虚状态。虽然有关中小企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很多,但原则性规定多,内容不丰富、不具体、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2.中小企业政策、立法发展缓慢。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立法发展缓慢。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早在1953年美国就颁布了《小企业法》,日本则在 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新中国成立前有关中小企业的立法就很少。新中国成立后,关于企业的立法从头开始,并且,在对待企业的政策态度上,一直实行“抓大放小”方针,加上多年来依据所有制立法的传统,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专门性立法起步晚,政策、立法发展缓慢。

3.中小企业政策法律制定和实施机制不灵敏,造成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滋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专司中小企业政策法律制定和实施的中小企业主体。特别是日本建立了一套专门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组织结构体系和政策运行机制。我国在这方面显得较弱?熏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运行机制。由于职责不清,致使政策实施中出现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比较突出。

4.中小企业政策措施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中小企业促进法》主要还是致力于促进全面、系统的中小企业政策措施体系的建立?熏对于具体的中小企业政策措施的落实,还需要其他具体的中小企业政策来配套。目前?熏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有很多,但是没有建立起涵盖金融、税收、经营指导、技术创新等全方位的中小企业政策措施。

5.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没有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我国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二是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培养。三是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手段单一,缺乏综合力度。

三、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趋势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为中小企业全面、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和法律保障。

(一)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实行的是“抓大放小”的战略,政府一直是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并没有给予中小企业以应有的重视。由于在政策和立法上向国有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不易引起政府的关注,由此导致政府政策、立法有失偏颇。政府没有给中小企业以应有的礼遇。中小企业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接受着非国民待遇。因此,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尽快完善中小企业法律支持体系

为了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逐步配套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法律支持体系。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环境。

(三)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

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离不开健全的中小企业政策措施。发达国家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是一般都在金融、财税、科技创新与指导等方面采取了较为健全的中小企业政策措施,形成了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主要包括金融支持体系、财税支持体系、创新支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熏以及各支持体系的合理配套和有效衔接。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措施,以完善现行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法律保护以及财政、金融政策的诸多支持,同样也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化服务方面的支持。为此,首先,建立和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民间组织。其次,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情报网络,向中小企业提供国内外有关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调查信息资料等服务。第三,建立完善的培训服务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五)强化政策制定和实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