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精神科优质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6:07

精神科优质护理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1)

【关键词】精神科; 优质护理;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1-0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力等心理过程异常的一类疾病[1]。大部分病人没有自知力,是被家人、亲属、朋友及单位同事等哄骗进入病房的,合作性差,常常发生出走、冲动伤人或自伤等暴力行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我区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试点病区,采用精细化管理对病人施行无陪护的全程护理,开展优质服务取得一些经验。

1 精细文化管理

1.1 转变服务理念: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反复学习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文件,包括卫生部、省厅、市局、院护理部的文件及评价标准。让每位护理人员吃透文件精神,从而在服务理念上有所改变,建立“心中有人”的优质护理服务链,去感知病人,主动为病人服务,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1.2 病区文化建设: 科室制订了共同的护理服务理念,我们的理念是“爱心呵护健康,真情赢得满意”。同时每位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服务理念,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一切工作的宗旨都以病人安全、满意为出发点[2]。

1.3 美化病区环境: 对病室的墙面进行粉刷,张贴上病区简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主题,医护人员的信息,健康教育版画。同时公示了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服务承诺、服务项目及内涵,将病区布置一新,给病人有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2 精细人员管理

2.1 人员培训

2.1.1 技能培训: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每个操作项目分配给每人进行演示,规范操作流程,要求人人掌握。

2.1.2 专科知识培训: 安排资历较深的护师进行专科知识讲课,要求每人必须掌握专科特点、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的要点、沟通的技巧、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

2.1.3 培训专科护理常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让人人掌握,灵活运用。

2.2 科学合理排班: 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排班模式,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弹性的排班模式。护士长根据当天病人的人数、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人数、班次,比如病人数>45或有危重病人时,加排护士二头班,每天排有备班,保障人力,确保无缝隙连接,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满意度。

2.3 分层次使用: 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固定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工作职责和程序。护士长根据护士的能力采用分层次使用,护士长-办公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实行床位责任到人,人人管床,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制,互为辅助,谁当班谁负责的工作模式,使岗位责任制与护理责任制相结合,提供无缝隙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3 精细时间管理

3.1 简化交班报告: 交班报告简化到只要将问题交代清楚就行。

3.2 优化护理病历: 删掉了入院评估单和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常规记录。新病人首次主要记录主诉、陪送者、主要病情、阳性体征、护理措施,连续记录24小时,以后有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出院时记录接出院者、疗效、出院指导已做、药已带。经过简化、优化护理病历的书写以后,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将时间还给了病人,体现了护理工作贴近了病人、贴近了临床、贴近了社会,也大大提高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3.3 改良了测量体温的方式: 采用电子耳蜗式体温计测量体温,大大节约了测量时间,也杜绝了水银体温计带来的不安全性,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4 精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4.1 保障基础护理落实 人力给予保障,早晚督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

4.2 建立基础护理量化表 每天由责任护士填写,每月总结,与绩效挂钩。

4.3 健康教育的深化 根据病人的需要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集体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增加了健康教育版画、疾病宣传手册,便于病人和家属更加直观了解精神疾病,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4.4 加强康复训练 成立工休组织、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意见,及时整改,提供优质服务,使病人满意。

5 精细安全管理

5.1 落实安全制度,加强检查力度约束病人与非约束病人分开管理,集体输液,专人看护。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晨间护理工作细化,病房的安全检查、整洁度分配给每位护士,责任到人,培养她们的安全意识。

5.2 安全标识的细化 制定各种标识如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探视规则、防跌倒、防烫伤标识、洗澡流程、告病人书等张贴于病房,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病区的管理特点和要求,自觉遵守,保证安全。

5.3 家属管理的强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家属宣教精神科管理的特点,检查家属带来的物品,反复强调精神科安全管理的要求,提高家属的安全意识,杜绝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造成隐患。

6 精细物资管理

6.1 硬件管理: 设施、器材、物资分门别类、放置有序,数量充足、完好备用、人人会用,专人负责请领、保养、检查、维修。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清晰、有效期内,高危、抢救药品专柜放置,标识清楚、班班清点。

6.2 病人的物品管理: 病人的食品、香烟、衣服等均写上病人的姓名由总务护士统一管理,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定时发放。病人的毛巾、牙刷均绣上姓名,集中管理,防止丢失,也保证了安全。

7 精细绩效管理

根据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难度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按护理岗位、护理职称进行奖金分配,同时科室还制定了明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奖惩条例,本月之星的评选,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

8 成效

8.1 满意度提高: 病人满意度从97%上升到100%; 表扬信、锦旗、花、绿色植物比去年明显增多,全年无投诉。

8.2 护士的成就感也大大提升,特别是被评为本月之星时或被病人、家属表扬时。

8.3 无护理缺陷。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2)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要求的日益增加,护理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护理质量对医疗安全、诊疗技术的发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优质护理服务的构建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核心工作。近两年来,我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

1.1转变观念,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积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人文理论、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使护士在服务理念上,建立起"心中有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培养护理人员以同情心、爱心、耐心、热心和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强烈意识,促使护理人员转变理念,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1.2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人员培训教育考核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努力学习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理念。我们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能力及要求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着重突出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培训要求。

1.3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实行岗位责任制与护理责任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人人管床,互为辅助,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1]。病区制定了"患者分配表",让护士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分管的患者,也让患者能够知晓自己的分管护士。

1.4制定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运用绩效考核达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目的,并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科室还制定了明细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5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 对于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是减轻或缓解症状的关键。药物治疗过程中,为了严防患者藏药、保证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和效果、防止一次服用过量导致中毒,护士在操作中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要求"发药到手,送药到口,咽不下去不能走"的原则。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举止表现,如是否到隐蔽处呕出、藏在口中不下咽、或者偷放入口袋中等。

1.6落实健康教育 对于入院初期的患者,医护工作人员要做到热情接待患者,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告知患者精神病治疗的意义、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对于处于重病期的患者,医护人员不仅要根据规范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指导,而且要重点做好对患者的说服和劝慰工作。

2成效

2.1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可以客观地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金标准。优质护理工作模式的构建,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用药知识的认识,改善了患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状况,使其坚持服药、维持治疗,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2.2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责任护士掌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情况,从日常常规护理工作到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生理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全面了解; 明确管床职责,使责任护士更细心、慎独对待工作,有效防止患者跌倒、自伤、走失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工作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责任护士能更多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患者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病患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尊重,加深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良性循环。

2.3提升了护理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尤其是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得到了有效的落实,质量控制从注重终末质量转变为注重环节质量,由于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

2.4强化了精神专科护理 对于精神专科而言,患者及家属更需要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并且遵从是护士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精神科患者还存在精神残疾的问题,精神残疾导致社会及家庭负担加重,因此,改善患者的社交、生活自理、情绪等问题尤为重要。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加强康复治疗的专科内涵与临床护理工作融为一体,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周到、体贴的人文护理服务,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3体会

3.1杜绝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精神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易出现冲动伤人现象,这些临床特点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为高风险专业,极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通过对患者的无缝隙管理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杜绝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了更多的精神科知识。从患者入院的接待,物品的管理,到出院时护士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做出院指导,自始至终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

3.2加强了竞争意识 由于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并纳入激励机制,每位护士都感到自己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护士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价值。

3.3对今后发展的建议 目前,患者出院后由于受到多种负性因素的影响,单纯的生物学治疗对于患者在恢复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再就业等方面的效果相对较差,精神卫生资源相对不足[2]。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深化护理改革,多从患者角度出发,丰富人性化服务内涵,增加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加强精神卫生人力及财力的投入。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3)

1.2优质护理活动小组展开方式各责任小组根据本组病人的不同疾病阶段对病人进行评估分组,1名病人每天可以参加2个或3个不同的优质护理活动小组。责任组长负责本组工作及疑难问题的解决,督促指导组员工作,负责评价本组各活动小组完成情况,每周随医生大查房1次或2次,以更好地掌握病人病情,根据病人病情变化情况修正组内病人的分组。责任护士完成组内病人每天常规治疗护理工作后,分组落实各优质护理活动小组具体内容,始终与病人在一起,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各组病人落实每天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内容,每个活动小组活动时间为0.5h~1.0h,并做到每月有目标,每周有计划,每天有安排。护士长每月对各责任小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定期组织2个责任小组工作质量互查,护理部每月检查1次并反馈。对住院病人每隔3个月发放1次病人满意度调查,并根据存在问题以及病人需求调整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具体内容。

1.3病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形式夯实突出有专科特色的基础护理服务内容,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责任护士通过基础护理组、技能训练组、康复训练组、健康教育组、工娱兴趣组等活动小组形式,督促、协助病人做好每天的晨晚个人卫生料理,帮助病人培养训练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培养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铺床、叠被、洗衣、整理床边柜)及简单的康复训练、手工制作(如做操、读报、叠纸、拼图、沙画、插花等);通过有益的工娱乐兴趣活动(如音乐、书法、绘画、、计算机等)培养病人回归社会的信心;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使病人更容易接受、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1.4观察指标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合格率、病人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疾病病人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异常,往往表现生活懒散、情感平淡、接触被动、意志减退、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疾病缺乏自知力,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差,精神症状常反复发作,加上许多社会因素,如缺少家庭看护、住房紧张等也使一些精神症状缓解处于康复期的病人不得不长期住院,处于封闭式管理状态。病人的活动范围大多数局限于病区内,传统的护理模式由于护士不能经常与病人接触,缺少沟通,因而不能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也缺乏个体化,从而使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不高。

2.2护患关系更为融洽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后,护士与病人接触沟通时间较以前明显增多,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进展、治疗效果、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康复技能等情况了解更多、更详细,对病人实施的基础护理更有针对性,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个体需求、兴趣爱好等开展的康复训练、健康宣教更加贴切,更为个性化,使病人更加容易接受。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的开展也使得护士与病人之间产生了更多的互动,从而使护患关系更融洽。钱娟等的研究也发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增加护患之间的互动和彼此的信任感。

2.3病区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提倡“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础护理为其根本,人文关怀为其灵魂,专业护理为其方向,是弘扬南丁格尔护理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报道显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完善责任制护理可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经调查本病区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与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前比较均有了明显提高。

2.4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病区护士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时对病人所实施的健康教育及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更具体、更个性化。通过护士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也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时的异常表现、疾病发作可能带来的危害性、不能坚持规范遵医嘱服药的后果以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对措施等都从原来的所知甚少、抗拒服药而逐渐得到转变,能够做到接受医生、护士的治疗,按医嘱主动服药。在病区的发药过程中发现病人的藏药行为明显减少,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明显提高,对药物治疗重要性认识明显改善,住院病人逃跑发生率明显降低,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较以往明显提高。

2.5护士工作价值感提升精神科临床护士不再感觉整天面对精神残障疾病的工作索然无味、烦燥、没有价值感。每天护士在与病人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时感受到的是护士自身价值的体现,看到病人在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后情绪的稳定,对疾病知识了解的增多,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逐渐养成,完成手工制品后的喜悦等都使护士的工作成就感明显提升。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良好的医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护理工作也就势必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科不同于医院里的其他科室,护理工作在其运作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他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加的严格,优质护理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优质护理工作的作用究竟有哪些?笔者将主要从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

第一,精神科的病人一般都是病情不稳,对自己的病情没有正确的认知,无法正常认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一个病患群体,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我们二十四小时的看护;第二,在优质服务的病房里,病人日常的身体清洁、日常饮食等方面都由护理人员来完成,他们一般都是在各方面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护理,能够保证病人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饮食上都是以最健康的方式生活;第三,优质护理服务还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让病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病情并且积极主动的接受和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手段和措施;第四,对于精神科的病人来说,长期的处于医院这样的陌生环境里,远离家人的陪伴和关心,易产生不安全感。在优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提供更加安全和专业的基础护理服务外,还要求他们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和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使医护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对于安全的顾虑,这都将有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1]。

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为精神科患者家属带来很大的利益

从对优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来看,患者家属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以往,家属一般通过自聘护工的方式选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照看,遇有问题随时更换护理人员。这样,不仅不能使患者得到更加专业、安全的护理服务,同时,频繁的更换护理不能使患者得到整体连续的护理,也不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相反,优质的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都是经过专门训练,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以最专业、最安全的方式进行护理工作。此外,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主动的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能够随时随地的了解病人的病情;提供连续的护理,能够全面的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随时对医护方案进行调整,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使家属能够放心的将病人交给护理人员,节约家属的时间和精力。

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

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使护士工作的对象固定化,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服务到位了,沟通交流畅通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当然性的提高了,这就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细致认真的进行护理工作,促使护理工作整体质量的提高[2]。

4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工作模式上看,旧的护理模式中,护士的工作大都是分工负责,流水化作业,这种模式下护理人员不能从整体上掌握病人的病情,不能发现病人小的病情的变化,不能充分了解病人的意愿和情感,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不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和治疗;而优质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获得整体、连续、安全的护理,使护理人员能够全面的掌握病人的病情,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3]。从工作内容上看,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经过专业的训练,有过硬扎实的护理能力和技能,还要求他们将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与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使患者从心理及生理上接受和配合治疗,从整体上提高医护质量。从工作形态上看,传统模式下,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差,通常遵循的是一种更被动的工作形态,而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感动,打造现代化的人。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优质的护理服务,无论是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还是从护理工作的发展角度,无疑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它可以显著的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它通过专业、安全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通过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积极的关心、照顾病人,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与病人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使病人放下心里的顾虑主动的配合治疗,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服务使家属能放心的将病人交给护理人员,节约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让家属从整体上认可优质护理服务的优越性。相应的,护理人员也通过患者的满意、家属的支持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感受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自主推动护理事业整体质量的总体提高。

参考文献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5)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改善其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且因精神病分类多,因此临床上对其护理时应关注其个体化差异,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确保护理措施的针对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的精神科患者92例为对象,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护1组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4岁~66岁,平均年龄(45.13±10.09)岁;体重52kg~86kg,平均体重(64.67±10.57)kg;病程2年~15年,平均病程(5.57±1.79)年。护2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6岁~66岁,平均年龄(45.71±10.53)岁;体重52kg~87kg,平均体重(64.58±10.61)kg。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

1.2方法 护1组以常规护理开展工作,包括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等[2]。

护2组以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①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宣传册子、网络形式、组织讲座等形式帮助患者了解精神疾病,向患者讲解精神病的发作诱因。与患者深入沟通,掌握患者精神病史、家庭状况、职业等,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②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倾诉苦闷,找到合适宣泄途径,如书信、说话、活动、运动等。并努力帮助患者克服性格缺陷,可通过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帮助患者,促进患者压力的释放和缓解。③环境护理。精神患者受外界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病区环境是否安静整洁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良好的环境能促进患者心情放松,缓解焦虑状态[3]。④家属和社会支持。告知精神患者家属家庭支持对精神病症状控制、预防复发的重要作用,嘱家属以更多的关爱帮助患者康复,并告知精神病护理的配合和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提高社会适应性。⑤以身说法。通过已经治愈的案例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并对患者的进步表示鼓励,以进一步建立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

1.3评价标准 采用SCL-90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4],SCL-90量表共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每项采取1~5分分级评分,依次表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等程度,SCL-90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值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分值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护2组SCL-90各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护1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精神科患者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均可出现异常,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几率[5]。

本研究中护1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开展工作,护2组以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中,主要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其发病诱因,有效克服疾病发作;通过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宣泄途径,改善心理状态;通过家庭支持,加强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心,并掌握精神病患者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康复;通过环境护理,可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引发精神病发作;通过以身说法提高患者治愈信心[6]。

经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后,护2组SCL-90各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护1组,说明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文英.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3(12):38-41.

[2]吴艳,马贵君.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198-1200.

[3]张秀青.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模式的方法及效果[J].全科护理,2014,31(17):1617-1618.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6)

通讯作者:李彩君,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谷凌云 李彩君 徐彬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在精神科各个病区开展有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加大人力资源配置,改变原有的护理工作模式,公示并落实分级护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加强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开展特色服务,突出精神科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结果:提高了精神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文书的书写时间,增加了直接护理时间;降低了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对全面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精神科;优质护理;过程管理;护理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41

Practice and effect of carry out high-quality nursing in the closed psychiatric ward

GU Ling-yun, LI Cai-jun,XU Bin(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Huai′an223001)

AbstractObjetive:To explore carry out high-quality nursing practice and effect in the closed psychiatric ward.Methods:Carried out specialized subject characteristic of high-quality nursing in every psychiatric ward, increase the configu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changing the mode of nursing work, publicize and implement grading nursing, basic nursing services and standards,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mental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to carry out the characteristic service, highligh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iatric nursing safety measures. Results: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sychiatric nurs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reduced the writing time of nursing documents, increased the direct nursing time,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psychiatric nursing adverse eve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o carry out high-quality nursing fo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sychiatric nursing has a positive role.

Key wordsPsychiatry;High-quality nursing;Process management;Quality of nursing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进程,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精神病患者由于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方面存在异常,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医学领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今各家医院所倡导的文化理念[2]。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文件要求,我院精神科各病区自2011年1月起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优质护理开展前12个月(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的280例患者为实施前组,男146例,女134例。年龄20~70岁,中位数年龄47.3岁。将优质护理开展后12个月(2010年12月~2011年11月)住院的360例患者为实施后组,男196例,女164例。年龄18~82岁,中位数年龄5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精神科封闭病房优质护理的实施

1.2.1.1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精神,制订了我院精神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各个病房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的优质护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精神科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分析,确保病房每一位工作人员明确优质护理的工作目标,保证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

1.2.1.2完善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实施小组责任包干制精神科各个病房均增加了护士人数,结合专科医院的特点,保证A类病房床护比大于1:0.4,B,C类病房床护比大于1:0.35。所有住院患者实行无陪护管理模式,Ⅰ级护理病房床位12张,设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1名,辅助岗位1名。Ⅱ级护理病房床位48张,设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6名,辅助岗位2名。白班设办公室护士1名,除办公室护士外,其余所有护士均负责一定床位数的患者,并轮转夜班[3,4]。各个病区都能根据每天的实际工作情况,在早晨6:00~9:00、16:00~17:00及洗澡、开饭、带检查、节假日等重点时间段增加人手,实行弹性排班,确保重点时间段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1.2.1.3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精神科各个病区全面实施表格式护理文书,包括精神科监护记录单、保护约束患者巡视记录单、健康教育实施记录单、跌倒患者评估表、护理记录单等,简化了护理交班本的书写内容,取消了部分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使护士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

1.2.1.4实施绩效改革落实对各级护士的绩效考核,将每一位护士的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难度、技术含量、“三基”考核成绩等作为衡量指标,并与个人的奖金分配和晋升评优挂钩,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夜班费,实行了责任组长津贴,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1.5利用短信平台,架起患者与家属沟通的桥梁精神科是无家属陪护的封闭病房,为了使家属能及时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治疗等各方面情况,我们更新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所有病房要求床位护士在患者入院的一周内至少给家属发一次短信,以后每个月发一次,病情需要随时发。

1.2.1.6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电话回访精神病是一种容易复发的慢性病,患者出院后仍要服药治疗,而很多患者及家属均不能严格按医师要求按时按量服药、定期门诊复查,这是造成患者反复多次住院的重要原因。优质护理开展后,我们对所有精神科出院患者在出院后15 d、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1次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服药、病情等情况,并对其家庭护理提供帮助与指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1.2.1.7通过健康教育路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精神病患者往往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或不配合治疗,为治疗措施的落实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精神科各病区将健康宣教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建立了精神科健康教育实施单,列出了从患者入院、住院期间到出院前具体的宣教内容。各病区还将一些重点宣教内容做成展板张贴在病员活动室的墙上,便于病员随时阅读,强化记忆。

1.2.1.8每天筛选重点患者,保证其住院安全优质护理要求每一位责任护士熟练掌握自己分管患者的病情,加强与其交流、沟通,随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病情变化,并将有严重消极、冲动、逃跑、藏药、躯体疾病的患者作为安全护理的重点对象登记在专门的记录本上,要求班班交按,便于各班护士及时了解、严加防范。

1.2.1.9寻找差距,不断改进我们通过满意度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患者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因为精神科是封闭病房,精神病患者在认知上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造成了很多人认为精神病患者讲的话不可信,我们的部分工作人员便以此为借口,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服务态度,造成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优质护理开展以来,精神科病区护士长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对一些恢复期或出院前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从中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同时对护理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1.3评价指标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对4个精神科封闭病房在优质护理开展前后1年时间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护理工作时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优质护理开展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表1)

2.2优质护理开展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表2)

2.3优质护理开展前后护理执行时间比较(表3)

3讨论

3.1开展优质护理,提高了精神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表1显示,优质护理开展后,精神科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基础;重医疗、轻护理”的工作状况,缺乏对患者身心的全面关注。优质护理开展后,实行小组责任制包干,提高了床护比,实行弹性排班,高年资与低年资护士相配合,明确了分工和职责,实现了优势互补,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顺应了护理工作的需要,让患者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5],每个患者有了“我的责任护士”[6],护士主动深入病房,加强与护患沟通,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思想变化,及时为其解决问题,解除思想顾虑,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充分得到满足,满意度必然不断提升[7,8]。

3.2开展优质护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优质护理要求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每天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熟练掌握病情,及时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护士深入病房,护士长每日查房,准确筛选精神科护理安全重点患者,进行严格的班班交接,落实各项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为患者提供科学系统的整体护理,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安全。表2显示,优质护理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开展优质护理,增加了直接护理时间优质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行政后勤的大力支持。(1)优质护理开展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服务于患者,行政后勤工作人员服务于临床一线,各项请领物资实行下收下送,护士不再需要跑进跑出干一些与护理无关的工作。(2)简化护理文件书写,取消了一些重复的观察、记录内容,缩短了间接护理时间。(3)配备护理车,将护士站前移,减少了护士来回奔波的时间。表3显示,优质护理的开展有效地增加了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优质护理是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护理管理、促进医患和谐的切入点,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要结合专科医院特点,研究与思考各项改革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扎实稳步推进,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让医院满意,让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刘梦,任珍,包志英.优化护理文化,创建护理品牌[J].医院院长论坛,2009,9(5):47-49.

[2]傅臻,张蓉华.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成效[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98-599.

[3]李琳凤.我国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的实施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196-197.

[4]吴金凤,诚惠萍,霍孝蓉,等.对江苏省40家医院护理工作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4.

[5]岳丽清,李映兰,高红梅,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初步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4-316.

[6]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09-611.

[7]黄慧根,陈凌,黄红友,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0-311.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7)

结果:经过六个月的对比实验,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分别为实验组的(98.0±1.3)%和对比组的(86.0±1.2)%,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快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满意度,是有效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精神病院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39-01

精神病患者是特殊的疾病群体,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如何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干预护理,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普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1]。笔者结合我院90例精神病患者在日常护理中,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精神病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0至65岁。将9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配置、患者病种、患者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研究方法。实验组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人文关怀、专业化、整体化的护理标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护士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实施人文关怀,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满足患者的需求。从患者入院开始即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在实行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将床位包干到组,责任到人,简化护理文件的书写,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和服务的时间。在健康教育方面,根据患者住院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病防治的知识宣传和健康宣传,对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各种检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同时明确告知家属正确的家庭护理的对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在生活护理方面,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认真细致的做好晨晚间护理,二便护理,衣着、皮肤、毛发卫生,以及饮食的护理,解决患者的合理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娱乐活动,每周举办两次健康教育小讲课,丰富患者文化娱乐生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在构建精神支柱方面,对患者进行文化护理,对家属较长时间未来院探视的患者可以安排拨打亲情电话,减少患者的孤独、无助、被遗弃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勇于面对问题的人生态度。

对照组的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维持病房的正常秩序、确保患者的安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等,在生活护理方面进行一般生活护理。

1.3治疗标准。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满意程度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护理记录、患者满意度等。

1.4统计学方法。将调查数据录入电脑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六个月不同护理模式的观察,实验组护理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分别为实验组的(98.0±1.3)%和对比组的(86.0±1.2)%,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l。

3讨论

由于精神科患者很多都是自理能力差、认知能力以及自知能力不高,依赖性强,因此基础护理是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的难点,特别是面部清洁、皮肤护理、头发护理以及会阴护理等很难实施到位,从而引起家属的不满意,在精神科实施责任制后,不仅解决生活护理的难点,而且使基础护理也得到有力的保障[2]。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在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意义。患者的满意程度成为医院管理质量的主要标准,也是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最佳的指标[3],是检测优质护理应用效果的有效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基础护理,简单的基础护理决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为患者不仅需要仔细周到的生活护理,也需要相关健康知识,如疾病的原因、表现、预后、预防等知识,故做好健康教育也是护士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4]。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贴近病员,深入民心的良好决策,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的良好措施,值得大力推广,但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切忌将优质护理服务当成简单的搞好基础护理,而是要将做好基础护理和做好专科护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才能让患者的家属满意,才能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5]。

参考文献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8)

1.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落实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和谐、惠及广大患者的有力措施[1]。在活动初期,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强化职责,细化任务,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护理部真抓实干,采取有效工作措施,扎实稳步推进,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取得实效。

1.2加强全员培训,转变思想观念:“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初期,部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松懈思想,认为我院属于精神病专科医院。因为精神病人正确的他可能说错误;好的他可能说成是坏的。这些情况只有真正护理过精神病才会理解和领悟,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付出的艰辛与无奈,有时很难让常人理解,所以进一步规范精神病专科的服务行为,建立健全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监督检查考核标准,非常有必要。

1.3 确定示范病房,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我院首先确定女病区为示点病区,率先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不定期深入示范病区加强督导,要求示范病区每月总结上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信息及工作亮点,每月护士长例会上与男病区共同分享经验的同时,不断总结查找不足,完善活动方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示范病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患者、家属、医生、护士满意度大大提升,为在全院推广树立了标杆作用,护理部计划采取首批示范病房对第二批示范病房进行经验共享帮扶的办法,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得到在全院推广。

1.4 病房管理,落实护士长“四查房”:护理部不定时深入示范病区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实施现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与解决,通过.召开护士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组织试点病区护士长定期举行碰头会,交流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同时,护士长严格落实“四查房”制度,即进行早交班前查房、上午下班前查房、下午上班后查房、白班下班前查房,分别对晨、晚间护理及医嘱执行情况,午间护理,白班护理情况进行全面质控,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整改问题,确保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得到持续保障。

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

2.1医院在推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同时,改变原有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全院范围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即每一位责任护士与单班护士一同负责为患者提供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各方面的符合护理等级规范的整体护理服务 [2]。

2.2 强化落实基础护理服务 ,医院积极宣传动员,使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服务观念,做到思想上接受、行动上落实。试点病房首先将分级护理服务标准上墙公示,配备了必要的女病人洗头用具如电吹风、为病人擦浴设备等,责任护士按照服务标准为患者整理床单元、保证病人的“两短、六洁”,示范病区还推出优质护理“十个一”服务。通过由护士长亲自带教进行面部清洁、床上洗头、擦浴、足部清洁、修剪指(趾)甲等,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护理,由护理部不定时检查并将结果与季度护理质量考核挂钩等机制。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护士们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家属和病人、医生的广泛赞誉。

2.3 服务与绩效挂钩,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工程实施中,医院授予护理部制定一整套优质护理服务评优方案,并特拨专项活动经费作为奖励基金。建立了以护士工作能力、工作量、岗位风险、患者满意度为指标的多项绩效考核办法,同时体现了多劳多得、高责任、高风险、高报酬的绩效倾斜。通过将责任制护理与绩效挂钩,更加增强了临床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调动了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年资高的护士有了传帮带的责任感,而年轻护士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护士的职业价值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大大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稳定性得到了加强。打消了护理人员原有的相互依赖的心理,年轻护士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独立分管患者,逐步意识到要想做好责任护士,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安全措施、转归等,掌握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同时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优活动,如优质护理服务之星、平安月活动、季度护理质量评比等奖项,来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安心精神科护理工作。

2.4 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我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将责任制整体护理作为切入点,有效解决了原来护理模式中护士相互依赖、服务主动性和责任心不足,并且对病人的护理服务连续性不强的问题。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使护士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团结协作,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护士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对工作时段的服务更加精细化,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护士自身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实现了患者家属、患者、医生、护士均满意度上升的效果。

3 存在的不足

3.1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制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重要因素: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相关要求,医院对护理人力进行了一定的增配,但增加的护理人力资源,远不能满足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原因之一是新老护士的更替;原因之二是国家对精神病人帮扶政策的倾斜和力度的加大,住院病人越来越多。特别随着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如何解决护理人员的缺乏,已成为当今制约医院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瓶颈。

3.2 医院支持系统需要继续完善,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医院已加大了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但支持力度仍不够,部分非护理工作仍旧由护理人员承担。如何进一步加大医院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系统,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这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关键,所以说它是“一把手工程”。

3.3 护理收费太低,护士价值得不到体现: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护理人员的辛苦程度和工作压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护理服务得不到体现,护理费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导致护士心理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此项工程得不到医院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护理工作得不到家属的高度尊重,认为所有基础护理工作就是精神科护士该做的事,特别是肇事肇祸的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把病人交到医院就不管、不顾、不问 ,甚至公开表示要放弃病人等事例常常发生,病人简单的生活所需都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都是需要政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与物价部门的有效协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以上诸多因素都在制约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3.4评价体系不健全:只简单的以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价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成绩,是不科学的。用综合科的考评标准来考核、检查精神科也是不适用的。这也是亟待卫生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3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老年精神病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的不可知性[1]。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理解,在精神科护理中积极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更有利于精神病院的快速发展和品牌建设。我病区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于临床当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2011年1~12月本病区共收治了94例精神病老年患者,男性48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是82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4 例(46.8%),躁狂症16例(17%),酒精所致的精神病10例(10.6%),老年痴呆症8例(8.5%),创伤后应激障碍6例(6.38%),老年性精神障碍6例(6.38%),器质性精神病4例(4.25%)。精神病老年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其中高血压54例(57、4%)脑栓塞31例(33%)冠心病25例(26.6%)糖尿病14(15%)。

1.1.2本老年精神病区管理模式为封闭式,大部分无家属陪伴,共设有50张床,床铺使用率在95%以上,配备护士卫生员19人,其中护士16人,卫生员3人,白班护士主要是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夜间实行双岗制,合理的排班,使患者随时随地的可得到责任护士的照料。

1.2 方法

1.2.1转变护士服务意识,发挥服务承诺的导向作用我们倡导着“爱心细心创温馨病房,耐心齐心建精神家园”服务理念,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承诺,做到四亲“用亲善的目光注视人,用亲和的语言问候人,用亲切的微笑接待人,用轻柔的动作照顾人”服务意识,夯实基础护理,做实专科护理。

1.2.2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病房配备电视、沙发、空调和卫生间,设有乒乓球桌、微波炉、报刊、棋类、冰箱等便民服务,分为普通病房和优质病房,满足不同层次精神科病人的需要,病房环境宽松,让病人有相对独立的空间,采用白底碎花、条纹图案的被服,赏心悦目,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生活,在传统的重大节日,如中秋节,组织患者博饼活动,重阳节给老年人实行游园式活动,提供喜爱的食品,春节前增设灯笼,花篮、窗花,彩带等将病房布置得让住院患者感到节日的气氛,家的感觉,以缓解精神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利于病情的稳定与改善。

1.2.3安全的管理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的下降,神经、精神功能降低、体力减弱、灵活度降低,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免疫的防御功能下降,故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特别是一些精神衰退、痴呆患者[2]。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故必须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不同安全防护指导;病房到处设有扶手,厕所、洗澡间铺防滑垫,并有醒目的防跌滑,防烫伤的标识,患者入厕、起床、洗澡等要站稳后才移步,地面用防滑地砖,地板保持干燥,穿舒适防滑拖鞋,如地板潮湿应有防滑警示牌,以防打滑引起跌倒;对行走不稳,下肢肌力较差患者行走时应搀扶,物品排放不宜过高,以便患者取放为方便老年患者设有高度适宜的床,并加护栏定时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安全宣教,严禁将刀剪绳等危险品带入病室。

1.2.4晨晚间护理大多数老年精神病患者表现懒散、衰退,护士应每天整理床单位,床头柜,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协助和督促患者洗脸、刷牙,更换衣服、洗脚、定时洗澡、剪指甲、刮胡须,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给予阳光浴,以增强体质。

1.2.5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和措施,注意爱护和尊重患者,合理的选择话题与患者交流,特别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同时患有几种不同的慢性病,尤其是比较严重或久治不愈的疾病,使患者肉体上,精神上都很痛苦,作为护士,多与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和信赖感,减轻其身心痛苦。并讲解相似的病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面对现实,认识生存的价值,积极地配合治疗。开导家属,与护士共同安慰患者,教育家属对患者不离不弃,尽最大的可能给予患者的经济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进一步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让家属明白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康复,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怀。

1.2.6服药指导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科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口服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发药时至少有两位护士进行,一人发药,一人检查。对于老年患者,应尊重他们,态度要热情,真诚,可采取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以消除患者对治疗的阻抗心理,调动服药的依从性,对于习惯性拒药、藏药、吞咽困难患者可在病区白板上体现,以提醒护士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研粉对温开水混合后喂服。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1.2.7睡眠护理夜间是观察睡眠质量的理想时间,因此应遵循15-2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做到细心观察,走进每个病床注意患者的睡姿与卧位,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声音,面色与表情、口唇及末梢色泽等。如果患者突然发出及尖叫声、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大汗淋淋等是病情变化的征象,要引起护士的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学会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睡前温水泡脚、调暗光线,行心理疏导,患者入睡后,护士应做到“四轻”。创造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以确保患者睡眠的质量[2]。

1.2.8开展娱乐活动根据老年患者的能力与患者的喜好,给予读报,听歌,看电视,让他们了解日期、时间、季节、国家大事,并组织打牌、打乒乓球、下棋、做早操等活动,开展有氧训练以及职业功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加其供血、供氧,更好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1.2.9做好饮食指导老年患者大部分牙齿缺失,有的患者进食时,狼吞虎咽,容易发生噎食窒息,因此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不可忽视,让患者参与集体用餐,针对风险性较高的患者应集中专人管理,选择半流质及易于消化饮食,视病情控制饮食量,将食物分小块,喂食不宜过快,过急,过多。三餐合理搭配,给予低热量、低脂肪、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发生。

1.2.10健康教育每月由健康教育宣传员组织工休座谈会、集体健康讲座,每周设置探视日,由接待班护士负责接待患者家属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在院患者的病情以及解答疑惑的问题,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每天有责任护士对包干病人进行相应疾病宣教。入院时进行相关的告知制度,如:入院须知、探视制度、作息制度、病房制度、安全制度,根据病人的个体特点,不同的疾病诊断,进行相应的宣教,在进行相关宣教时尽量让患者及家属明白这些制度及护理举措,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在住院期间,每月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出院前,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出院带药的取法以及说明服药重要性,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回院复诊的时间及地点,并行“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针对反馈的意见,加大力度进行整改,达到让病人满意,让家属放心。

2结果

通过上述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使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康复达到最佳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

3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是由于大脑皮层萎缩或功能衰退引起认知障碍和性格变化,表现为孤僻、多疑、固执、说话嗦、生活懒散、行为幼稚、反应缓慢,智能和记忆力减退、情绪容易激动或抑郁等[3]通过本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精心的为患者护理,重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达到了住院及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住院病人健康知晓率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同时也做到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投诉率下降,陪护及护工减少。

参考文献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10)

1 临床资料

以我院1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及1个普通病区为研究对象,其中示范病区为观察组,普通病区房为对照组。两个病区的床位均为50张,且在人员配置及收治病种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实施方法

2.1 制定实施方案 ①更新服务理念。利用业务学习、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②外出观摩、参加管理培训班及进修学习,借鉴省内外优质服务先进经验;③制订我院优质服务规范及检查标准;④为病房添置必须物品如脸盆架、洗头盆、储物箱、娱乐器材等,发动医院职工捐赠衣物以备用;⑤基础护理实施大包干,即先分组,再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确保为住院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⑥施行绩效考核,与奖金挂钩。

2.2 改良护理管理模式 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护理过程中全面实施整体化、人性化、专业化和无陪护化的“四化”质量标准[1]进行管理;②护士实行分层次使用。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及年度综合素质评分将护士分为三个层次,即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该病区设置责任组长2人,责任护士14人,助理护士8人;③制定岗位职责。责任组长工作职责,为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执行护理计划的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参与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科室业务培训等。责任护士职责为护理技术性操作、健康教育、服药管理、疾病观察及护理文件书写等。助理护士职责即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为患者洗澡更衣、剪指甲、督促饮食、口腔护理、清洗会阴。④实施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护理管理体制[2]。护理部除常规护理质量检查外,每月不定时进行一次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检查,结果与护士长考评挂钩;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日常考核,实行日日查、周周清、月汇总。每月奖金以日常考核得分进行分配。

2.3 基础护理实施大包干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2]。精神科患者由于自理能力及依从性差,基础护理是个难点。尤其是生活护理如皮肤护理、头发护理、会阴护理,一直很难做到位。4月份以后在优质示范病区实施责任大包干,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两两捆绑负责分包7~8个患者的全面护理,即每个患者均有一个固定的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助理护士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为患者洗澡更衣、剪(趾)指甲、饮食护理、会阴护理等。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护理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治疗、健康教育及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当固定的责任护士休息时由同一组护士重新分配管理其所分包的患者,这样,同组人员互相搭配,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使基础护理得到了持续的保障。在患者的物品及食品保管上,医院配置物品柜及储物箱,由总务护士(年龄较大的责任护士)统一管理,定时发放食品,物品、衣服随用随取。如季节变换家属未及时送来衣服,住院处存放有职工捐献的衣物,患者需要可随时领取,以保证患者的冷暖。

2.4 专职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 精神科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健康教育往往需要反复进行,患者才能掌握。以往的健康教育由各自的责任护士担任,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现象,患者的知晓率一直很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除了固定责任护士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外,由专业知识比较丰富,表达能力强的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每周定时开展1-2次集体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发放温馨提示卡,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院外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定期复查,使出院指导落到实处[4]。这样使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长期疗效得到了保证。

2.5 护理部进行安全监控 为保证医疗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除按照核心制度要求做好安全管理外,护理部每天安全监控并登记。新入院患者责任护士及时做好护理评估,对有坠床跌倒、压疮、严重自杀、冲动伤人行为的患者及时上报,一些不安全因素及早被发现并及时处理,保证了护理安全。

2.6 创造良好休养环境 为改善病房环境,各病房大胆创作,在病房走廊、患者活动室及餐厅天花板上挂置葡萄藤,工娱疗厅放置手工花篮及工艺品等;设置健康教育园地、才艺展示栏及安全提示图片,使患者有温馨如家的感觉。

3 取得的效果

①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可较客观地表达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5]。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及我院实际情况自行设置问卷问卷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等方面共20个条目对患者进行调查。每项设满意、不满意两个答案,在患者出院或恢复期随机发放,每月进行一次统计分析。9个月20个项目平均满意度分别为:示范病区96.58±2.34(%),普通病区92.32±2.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以来,我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改变,护士的责任心加强了,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成绩明显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顾则娟,赵丽萍,戴晓东,等.我院无陪护护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09,9(8):22-23.

[2] .田丽.我院无陪护管理模式.中国护理管理,2009,8(9):16-18.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11)

1.1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①从工作模式上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获得整体、连续、安全的护理,使护理人员能够全面的掌握病人的病情,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②从工作内容上看,优质护理服务将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使患者从心理及生理上接受和配合治疗,从整体上提高医护质量。③从工作形态上看,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感动,打造现代化的人性化服务。

1.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利益。优质的护理服务中,精神科护理人员都是经过专门训练,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以最专业、最安全的方式进行护理工作。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主动的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能够随时随地的了解病人的病情,提供连续的护理,能够全面的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随时对医护方案进行调整,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使家属能够放心的将病人交给护理人员,节约家属的时间和精力。

1.3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满足精神病患者的需要。在精神科优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提供更加安全和专业的基础护理服务外,还要求护士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和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确保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对于安全的顾虑,这都将有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同时,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让病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病情并且积极主动的接受和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手段和措施。

2、医院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精神科护患沟通工作。护患纠纷往往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通过沟通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意愿,对其要求、愿望以及情感等各个方面均能够全面护理,同时还能够掌握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更加便于治疗。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加大精神科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将书面和口头教育模式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集体两种教育模式。在工作中,将健康教育版画贴上墙,并在患者出院后为其发放疾病的宣传手册,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精神疾病更加了解,进而有效加强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同时,建立电话回访,方便患者复诊,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实现精神科健康教育的目的。

2.3 创新精神科护理工作模式。改变护理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大胆创新挑战新护理模式,落实护理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联合起来的工作模式,即每一位护理人员负责若干床位,主要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保证护理人员白天八小时在岗,而晚间则安排护理人员全权负责所有床位。确保白天和夜间每一张床位均有护理人员负责,相辅相成,保证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发挥管床护士和责任护士联合操作的模式,每一位护理人员均需要对若干患者进行负责,使患者能够每时每刻得到护士的精心护理。

2.4 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服务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优先考虑,始终坚持“爱心呵护健康,真情赢得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提高安全风险意识,真正落实患者的安全度,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在病区张贴自己的护理服务格言,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个人行为,指引自己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将五心服务(精心、热心、细心、耐心、诚心)落实到日常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

2.5 优化精神科护理文书书写。精神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表格式文书书写,不能够将精神科患者的病情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解决精神科护理文书书写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护理文书书写记录进行改进,不仅大大节省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同时将护士交还给了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①坚持护理记录原则。②明确护理记录对象。③减少护理记录的频次。④优化护理记录格式。

2.6 强化精神科护士的护理技能。根据卫生部所颁布的50项基本技能操作要求来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重点加强11项基础护理操作的强化,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流程,将个人练习与重点演示有效结合起来。在进行操作练习时,安排护理人员充当患者,从患者的角度来充分感受他们的心理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规范的基础护理。同时根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所长和优点来拟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量化表,在量化表中,明确每一位精神科护士负责的基础护理工作,使责任能够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