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急诊病人的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3:16

急诊病人的护理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1)

        1  急诊病人临床上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惊异恐惧  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如天灾(水、火灾),人祸、车祸、触电等或病情急剧恶化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异失措,紧张恐惧。

        1.2 焦虑孤独  多数车祸摔伤的外伤病人,担心家庭及工作,担心受伤及肢体功能是否能恢复,这类病人多数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自卑。某处照顾不周就会心烦生气、多疑,有时还会变得特别暴躁,使医护人员或家属无所适从。加之疾病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1.3 失落  这类病人多数是严重的疾病造成肢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或缺失,导致情绪失控,表现为悲观,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婚姻、事业等。他们往往对生活缺乏信心,感到悲观绝望,严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2  护理措施

        2.1 对惊慌恐惧的病人

        2.1.1 急诊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工作效率高,思维敏捷,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照顾病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使病人感到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极为重要。

        2.1.2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挽救生命,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固定、止血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选择合适的语言,给病人安慰、鼓励和疏导,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

        2.1.3 病人携带诸多的监测仪器、输液通道、引流导管等,致使病人感觉不舒适,护士要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将监测仪器的音量和亮度适当调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尽可能让病人感觉舒适与放松。同时,重视病人自尊心的维护,我们在做任何检查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注意遮挡,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遇到悲观失望的患者时,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首先尊敬病人,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交流,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难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力,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的缺点,解除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2)

严重复合伤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致伤原因以车祸为最多,其次为坠落、砸伤、挤压伤等外伤所致的胸、腹、脑等损伤是最严重的多发性复合伤,患者病情危重, 出血量多,常伴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做为急诊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才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使病人转危为安。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0例,男性50例,女性3O例,年龄18—70岁,入院时血血压60/40mmHg一160/110mmHg,诊断为颅脑外伤20例,胸腹联合伤2O例,血气胸10例,腹外伤合并骨盆骨折10例,肝脾破裂20例,抢救成功77例,死亡3例。病人来院时基本处于休克状态,全部病人经过手术治疗,治愈77例,死亡3例。

2急救护理:

2.1病情评估严重复合伤病人入院时往往病情危重,大部分病员不能诉说病情或描述不清,接诊护士应快速对伤情的危重性作出初步的评估,如病人的一般情况、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四肢温度、伤口出血、四肢活动情况等,同时询问受伤情况,检查受伤部位,注意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等,同时尽快通知值班医生,准备实施进一步抢救【1】。病人到医院后的最初几分钟,往往决定了早期救治伤员的质量和速度,是决定伤员生死存亡和顺利康复的关键,所以急诊护士应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理。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主要措施【2】。严重复合伤病人多伴发呼吸困难和窒息,必须吸引或用手清除口腔和鼻咽部血液、分泌物和泥沙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偏向一侧,以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严重呼吸困难、呼吸心跳骤停者,给予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良好的通气与氧供。

2.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早期足量扩容是纠正休克的关键治疗。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2.3条经脉通路以保证输血输液通畅,对静脉穿刺困难者应及时静脉切开,在前3O分钟内输平衡盐液1500m1.2000ml,以保证重要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

2.4选择静脉通路时应考虑:下腹,腹部严重复合伤病人应选前上臂静脉,头,上肢或胸部外伤,可选用大隐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是任何部位创伤的首选,即可补液,又可监测循环血量。在休克代偿期,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血压正常或升高,脉搏增快,这一假象往往掩盖了病情,作为护士一定要掌握休克病人的病理、生理知识,正确观察和判断病情变化,为成功抢救病人提供良好的依据【3】。对休克病人要避免过多的搬动和检查,先处理紧急情况,待病情稳定之后再作进一步的检查, 以免贻误最佳抢救时机。

2.5控制活动性出血开放性外伤病人,出血多、出血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病人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因此应立即止血,及时用加厚纱布加压包扎,抬高伤口以减少出血,以便于进入手术室行探查手术。对闭合伤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经过积极抗休克治疗,病人血压仍出现进行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应考虑内脏有活动性出血,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即可确诊,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送病人入手术室进行剖腹探查手术。

2.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脉搏、血压、呼吸,皮肤颜色,感觉,出血量,尿量等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同时向现场人员询问、了解致伤原因,判断有无合并伤, 以便及时处理。

2.7做好术前准备护士应及时做好配血、皮试、留置胃管、备皮、导尿等术前准备工作。在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经常使用的介入性血管插管和其他导管,加强消毒隔离,定期更换,严格处理污染物,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率,同时也要加强医务人员手的保护,养成操作前后洗手戴手套习惯,避免交叉感染。

2.8加强心理护理。意外创伤,伤势严重,又急需手术,患者易产生恐惧甚至绝望,对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和了解患者心理情况,鼓励和安慰病人,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并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因势利导的心理护理,使之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树立乐观精神,战胜疾病。同时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家属支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干扰,有利于患者救治。总之,通过对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使我真正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密切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紧急而迅速的抢救、严密细致的观察、周到细心的护理,才能使病人脱离险境,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76-02

前言

普外急诊病人的突出特点便是病情严重,起病较急,甚至生命危在旦夕,必须尽快的采取紧急抢救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病人生命的挽救。但是,普外急诊病人往往有着较为特殊的心理反应,比如绝望、焦虑和恐惧等等,甚至导致机体持续应激障碍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的加以控制和调节,那么便会造成病情的加重,抢救的时间也会由此而延误。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必须将普外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加强,最大限度的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促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和治疗,尽可能的争取抢救的时间,以便于及时的挽救病人的生病。

1 普外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1.1孤独与焦虑

普外急诊病人发病突然,很多病人的家属无法及时的感到医院,再加上病人对诊治流程和医院环境较为陌生,这便使得患者极易产生焦虑和孤独的不良心理。

1.2紧张与急切

由于普外急诊病人病症的剧烈性、突发性以及后果的不可预见性,通常会有极度紧张的情绪产生,往往带着解除病症和缓解病痛的急切心理就诊。

1.3不满与烦躁

绝大部分的普外急诊病人基本上并非是简单的观察便能够加以确诊,一般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做与病症相适应的辅检查,不仅检查时间较长,手续非常复杂,并且有着相对较高的检查费用,这些均会导致病人不满和烦躁情绪的产生。

1.4怀疑与恐惧

普外急诊病人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脑血管病人往往自认为病情非常严重和危险,所以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强烈的求生欲望造成心理恐惧的产生,并且无法立即缓解病痛,需要深入的检查等,这便使得脑血管病人对医疗技术产生怀疑,甚至会有转院的想法产生;而外伤病人本能的会对出血创伤会产生恐惧心理。

2 普外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有效对策

2.1积极建立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取得病人的信任,注意交谈沟通的技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借助于良好恰当的语言、行为及表情影响病人,采用博爱及真诚安抚、温暖病人的痛苦心理,将病人对生命的热爱唤起,以便于促使病人将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树立起来。

2.2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对于病人而言,医院是比较陌生的一个环境,极易导致病人产生不安和紧张的感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为病人提供舒适以及安静的就医环境,将病人因陌生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心理和不适感切实的消除,以便于加强病人与医护人员的配合。

2.3加强责任心,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的有效途径就是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它不仅能够赢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赖,而且能够加强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普外急诊病人通常因来势猛、病情急,再加上心理准备的缺乏而惊恐不安,护理人员则应当沉着而冷静,借助于自身的熟练操作技术,真正的做到忙而不乱,使病人能够信服自己。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随时的与病人沟通,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们,比如握住病人的手安慰病人、鼓励病人,用关切的目光凝望病人,这些细微的动作均有助于恐惧心理的消除,使他们情绪稳定,产生安全感,并且积极主动的与治疗相配合。以此同时,将心理护理做好的重要基础就是较强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应当促进自身责任心的强化,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不断的提高,以便于更好的为普外急诊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4主动热情,迅速接诊

当普外急诊病人就诊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的接待病人,要知道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及一言一行均会对病人产生较大的影响。正是因为病人病情凶猛、发病突然、发展迅速以及急需救治等方面所存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必须在接诊时,应当主动热情,迅速接诊,技术敏捷熟练,动作有条不紊。同时,应当及时的将病人安置妥当,耐心的对病人的病情加以询问,尤其是要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并且详细的进行记录,将潜在的护理问题及时的发现。另外,护理人眼还要切实的做到认真分析、头脑清晰,尽可能正确的加以诊断。面对病人及其家属的询问,护理人员应当采用简练易懂的语言耐心的解答,尽快的取得他们的信任,将良好的护患关系构建起来,为治疗和诊查争取时间、提供方便,以防止病情的延误。

3 体会

由临床护理实践可以看出,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心理护理在普外急诊病人的急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使病人对各种抢救治疗积极主动的加以配合,能够有效的稳定病人的不良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由于心理护理对普外急诊病人是非常重要的,而首先接触急诊病人就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行动以及语言均会对病人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不断的钻研业务知识,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广博的知识,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人际关系知识,应当有序、敏捷、和蔼、沉着、冷静、主动的将各种复杂情况处理好,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最大限度的将他们的恐惧心理减轻,以便于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促使病人的身心能够处在最佳的状态,同时,在积极抢救中将病人的心理护理认真的做好,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及职业道德意识,及时的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更新,以有助于及时的治疗和及时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申云.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25).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4)

1 急诊病人临床上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惊异恐惧 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如天灾(水、火灾),人祸、车祸、触电等或病情急剧恶化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异失措,紧张恐惧。

1.2 焦虑孤独 多数车祸摔伤的外伤病人,担心家庭及工作,担心受伤及肢体功能是否能恢复,这类病人多数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自卑。某处照顾不周就会心烦生气、多疑,有时还会变得特别暴躁,使医护人员或家属无所适从。加之疾病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1.3 失落 这类病人多数是严重的疾病造成肢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或缺失,导致情绪失控,表现为悲观,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婚姻、事业等。他们往往对生活缺乏信心,感到悲观绝望,严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2 护理措施

2.1 对惊慌恐惧的病人

2.1.1 急诊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工作效率高,思维敏捷,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照顾病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使病人感到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极为重要。

2.1.2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挽救生命,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固定、止血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选择合适的语言,给病人安慰、鼓励和疏导,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

2.1.3 病人携带诸多的监测仪器、输液通道、引流导管等,致使病人感觉不舒适,护士要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将监测仪器的音量和亮度适当调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尽可能让病人感觉舒适与放松。同时,重视病人自尊心的维护,我们在做任何检查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注意遮挡,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遇到悲观失望的患者时,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首先尊敬病人,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交流,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难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力,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的缺点,解除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

2.3 对情绪不稳定的病人

2.3.1 面对兴奋、烦躁的病人,护士的耐心、爱心、细心和同情心是关键,让病人发泄心中的郁积、不满和愤怒,倾听病人的述说,以达到平静心情配合治疗。对能够主动建立护患沟通的病人,可以直接给予正面的指导和安慰。因此,护理上关键一点就是不厌其烦,尽力做到以真诚去感化病人,并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不指责病人,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2.3.2 对急诊病人要区分急而不危,危而不险。对病情不很重,但内心紧张,对疾病症状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士不能烦躁,要用温暖同情的语言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耐心向病人讲明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病人的信任,配合治疗。

2.4 重视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

2.4.1 急诊病人家属的心情大都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不冷静。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把病人与家属看作一个整体,对家属要有同情心、耐心,帮助他们稳定情绪。病情有变化随时告之,并将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告知家属,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4.2 急诊病人发病多突然,病人及家属无思想准备。对暂时未带钱或经济条件差的病人,应先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督促家属补交各种医疗费用。绝不能在病人面前谈论“你不交钱就停止抢救与治疗”等,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及与病人家属发生冲突,造成不良影响。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5)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心理护理学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急诊病人大多病情危重,其心理护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病情的预后,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掌握影响病人心理的因素,提高心理护理的水平,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影响病人心理活动的因素

1.1影响一般病人心理活动的因素

1.1.1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病人有安全感,容易信赖,能够配合治疗[2]。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肾上腺素可以收缩血管,因而注射肾上腺素可使人脸色变白,手脚发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产生焦虑。如果一名心原性哮喘的病人错注了肾上腺素,就会引起严重的医原性疾病,对病人造成损害。同样出自医护人员之口的一句足以刺激病人的话,也可以激起机体内源性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因而产生同样的反应,且可以持续很久。除了语言,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暗示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思维和情绪。引起医原性疾病的有害精神因素是无定量的,因此,在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如何掌握语言和态度的分寸,对病人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1.1.2医院的管理制度、辅助设施一家医院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水平[2],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务工作者不负责任,显然无法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反而使他们在担心和焦虑中消耗能量,进而影响他们的治疗和恢复。

1.1.3病人之间的影响有些病员在与病友的交流中听信一些病友对诊治和愈后一知半解的解释,夸大了某些药物、治疗手段和检查手段的副作用,使病人产生不正确的认识[3]。

1.1.4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病人的心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好,家庭成员之间和谐,对患者关心、鼓励会使患者有信心、有能力、主动地配合治疗。反之,会对病人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4]。

1.2 影响特殊病人心理活动的因素

1.2.1服毒自杀未遂者在对其护理中,笔者总结了此类病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些特点:①认识到自杀行为是错误的,此类病人占该类病人的98%[5],他们认识到这样的死亡毫无价值,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给家庭增加负担,因此感到悔恨和内疚。②部分自杀未遂病人感到死而不成,被人耻笑,产生悲观、冷漠心理。③矛盾心理尚未解决,继续采取自杀行动。

1.2.2重型外伤病人此类病人大多病情进展快,而且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是创伤,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对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它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

1.2.3急腹症病人此类病人发病急,疼痛剧烈,病人都表现为痛苦难忍、焦虑、紧张不安的恐惧心理[4],他们来到医院对医护人员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急于得到诊治。这时护士应以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的态度,把病人视为亲人,给病人被重视的感觉,赢得病人信任,再根据病人的体征、表现配合医生给予正确的诊治。

2护理对策与分析

2.1一般护理对策

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素养。护士要尊重病人,主动与病人打招呼或自我介绍。交谈中态度自然,有礼貌,既不拘谨又不放任,语调柔和而热情。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努力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操作。采用灵活的工作方法。由于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护理工作内容往往十分繁杂,护士要依靠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区分急而不危与危而不显的病人。护士应在紧急情况下冷静、沉着、充满信心,用自己娴熟的操作技术,为抢救赢得时间。

2.2特殊病人的护理对策

对自杀未遂的病人,护士要因人而异,分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同情、关心、帮助,用真诚的心去温暖病人受创的心灵,积极开导他们,让他们面对现实和人生,热爱生活,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使其主动配合抢救避免出现拒绝治疗现象而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任何原因所致的外伤多有伤口出血、疼痛,突然受到刺激会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急诊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情绪稳定,做到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一面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不要让病人直视伤口,一面迅速止血、固定、包扎。即使遇到最复杂、最严重的伤情,护理人员也不要惊惶失措,以免加剧病人的恐惧心理。在抢救工作中镇定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取得病人的信任而使其产生安全感。

对于急腹症病人,一方面迅速给予病人正确的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耐心说明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使病情恶化,不利于诊断治疗;鼓励病人坚持片刻,就会很快得到彻底治疗,以激励病人配合诊治,信赖医务人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由于急诊疾病的突发性质,病人被送入院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依赖性很强,我们必须认真地做好心理分析,切实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

[2]丁宝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47-49.

[3]马文元.实用护理心理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884.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6)

          急诊病人临床上常见的心理反应

        . 惊异恐惧  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如天灾(水、火灾),人祸、车祸、触电等或病情急剧恶化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异失措,紧张恐惧。

        . 焦虑孤独  多数车祸摔伤的外伤病人,担心家庭及工作,担心受伤及肢体功能是否能恢复,这类病人多数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自卑。某处照顾不周就会心烦生气、多疑,有时还会变得特别暴躁,使医护人员或家属无所适从。加之疾病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 失落  这类病人多数是严重的疾病造成肢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或缺失,导致情绪失控,表现为悲观,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婚姻、事业等。他们往往对生活缺乏信心,感到悲观绝望,严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护理措施

        . 对惊慌恐惧的病人

        .. 急诊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工作效率高,思维敏捷,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照顾病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使病人感到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极为重要。

        ..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挽救生命,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固定、止血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选择合适的语言,给病人安慰、鼓励和疏导,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

        .. 病人携带诸多的监测仪器、输液通道、引流导管等,致使病人感觉不舒适,护士要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将监测仪器的音量和亮度适当调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尽可能让病人感觉舒适与放松。同时,重视病人自尊心的维护,我们在做任何检查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注意遮挡,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 遇到悲观失望的患者时,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首先尊敬病人,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交流,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难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力,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的缺点,解除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

    . 对情绪不稳定的病人

        .. 面对兴奋、烦躁的病人,护士的耐心、爱心、细心和同情心是关键,让病人发泄心中的郁积、不满和愤怒,倾听病人的述说,以达到平静心情配合治疗。对能够主动建立护患沟通的病人,可以直接给予正面的指导和安慰。因此,护理上关键一点就是不厌其烦,尽力做到以真诚去感化病人,并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不指责病人,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 对急诊病人要区分急而不危,危而不险。对病情不很重,但内心紧张,对疾病症状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士不能烦躁

  

,要用温暖同情的语言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耐心向病人讲明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病人的信任,配合治疗。

        . 重视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

        .. 急诊病人家属的心情大都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不冷静。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把病人与家属看作一个整体,对家属要有同情心、耐心,帮助他们稳定情绪。病情有变化随时告之,并将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告知家属,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 急诊病人发病多突然,病人及家属无思想准备。对暂时未带钱或经济条件差的病人,应先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督促家属补交各种医疗费用。绝不能在病人面前谈论“你不交钱就停止抢救与治疗”等,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及与病人家属发生冲突,造成不良影响。

        .. 有少数急诊危重患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护士在通知其家属时,应告知病情危重,随时危及生命,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思想准备后再告之死亡的消息。对因车祸、工伤死亡者,如家属未及时赶到,要做必要的妥善处理。当病人死亡后应对家属表示同情,并帮助家属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减轻其痛苦。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7)

1引言

急诊手术病人一般为意外伤与突发疾病,临床证明病人在手术前无心理适应过程,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很难配合手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通常治疗效果较差,所以在术前或术中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也为术后病人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急诊手术术前患者心理特点

急诊病人病情特点一般是来势凶险,病势较危急,患者往往对立即进行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其心理承受能力很低,易陷入焦虑恐惧的精神状态中,且有可能产生濒死感,这种焦虑对手术的进行十分有害,它将增加麻醉、手术过程的危险性,还有可能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增加、心律失常,术后切口愈合延迟等,较严重的病人将直接影响手术后病情的转归。

3病人在手术前的心理需要

每个病人的个性特征有所不同,以及其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会有所不同,但每一个手术病人对即要进行的手术都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且这些心理反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所有病人都有着共同的心理需要。

3.1尊重的需要。当病人感觉到自己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重视时,才会对他们产生信任和心理依赖,这样才能对手术的成功持有足够的信心。

3.2对自己病情了解的需要。一般情况下,病人在考虑采取手术时,常常会认为自己的病情非常严重,容易产生顾虑及猜疑,并时刻关注着自己病情的发展,那么合理、恰当地向病人讲述病情显得十分必要,从而减少病人的焦虑和猜想。

4手术病人的护理对策

手术对于每个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刺激,根据病人的不同性别、年龄、知识文化素质,性格特点及对其疾病的认识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与情绪波动。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对病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它可影响病人的睡眠和食欲,以及导致血压升高等,严重者可影响手术的进行。针对这些患者的不同生理及心理特点,采取了以下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

4.1术前的护理对策

(1)术前病人的一般心理及护理: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选择某一日期手术,病人一旦知道要做手术,其常会出现的心理反应是忧虑、恐惧及紧张。此时出现的不良的心理反应常常会使病人表现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四肢发凉、食欲不振、焦虑失眠、反应迟缓等。针对这些心理反应表现,医护人员应和病人主动交谈,讲解一些有关的医学常识、解剖生理知识等,讲手术的必要性及所达到的效果,让其简单了解手术的基本做法与过程,并让类似的一些病人行“现身说法”,做示范,以解除病人的担心、焦虑心理,消除病人后顾之忧,让其积极的做好术前准备。

(2)术前特殊心理及护理:对于某些进行特殊手术如截指 (肢)或断指 (肢)再殖、截瘫以及一些矫形手术的病人,常担心手术后外形情况、生活能否自理等问题,其思想负担一般较重,对该类病人我们应祥细的交待病情,充分做好其思想工作,使其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转消极因素为积极心态。在疏导的过程中,护士应学会掌握及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能,观察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变化,正确分析其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护理手段,消除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始终处在最佳的身心状态。同时要知道病人家属的想法,取得家属的理解与信任,确保他们也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患者。

4.2入手术室后的护理对策在接诊病人入手术室后,护士应充满热情同时表达出同情心,主动与病人交谈,在进行每一项具体操作前应先告知病人,例如输液、摆、进行麻醉穿刺等均应向患者适当的解释,以减轻病人的紧张心理。在病情及操作均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要求,假如病情不允许,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予耐心的讲解;病人往往十分重视医生与护士的言谈举止行为,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以端庄大方与和蔼态度呈现给病人,切忌闲谈嬉笑,也不能窃窃私语,相互之间交流的声音应当以轻柔和谐的方式,并不时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其存在的陌生感;尽量减少手术器械间的碰击声,因为这可能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刺激,在手术进行时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切不可惊慌失措,避免给病人造成恐惧与紧张。

4.3术后护理对策当手术结束时,对已经清醒或刚刚从麻醉中苏醒过来的病人,医护人员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给予安慰鼓励,并及时告诉病人手术所达到的效果,送病人回病房后嘱病人安心休息,交待术后病人应注意的所有事项,最后告诉病人手术室护士会再次访视,让病人感受到手术室护士对他的关心,以及对术后恢复很重视,使其心情保持愉快,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5体会认识

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病人的治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护士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出发点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及行为,使病人很好的接受治疗,最终促使病人早日康复,以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淑玲,孙菁. 急诊手术病人术中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5).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8)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多见病,其具有病死率高、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1],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为心肌持续缺血严重,部分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因此做好接诊急救护理工作对保护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思路是进行早期心肌再灌注,挽救患者濒死心肌。本院一直以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急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在3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78例患者发病时具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出汗、呕吐、面色苍白等表现。

1.2护理方法

1.2.1氧疗护理氧疗护理可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窘迫,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还有效预防心律失常,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氧疗的流量根据患者病情调节,病情发作时选择6L/min的氧流量,病情稳定后降低氧流量至4L/min。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给予面罩通氧;对于重度低氧血症的患者,通氧过程要加压;对于急性心衰竭的患者,采用加乙醇吸氧,因为乙醇可使肺泡扩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改善气体循环功能[3]。早期吸氧有助于缓解心前区疼痛,本研究中78例患者中有42例救治时面色苍白,疼痛剧烈,采用充足的给氧后病情逐渐稳定。

1.2.2静脉通道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进入急诊科后需马上进行静脉通道建立,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信号,给予扩冠、抗凝等对症药物治疗,静脉滴注速度要缓慢。为了防止患者病情突然变化,通常需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及时应对突况。

1.2.3药物止痛镇静心肌梗死疾病发作时患者心前区会疼痛,剧烈的疼痛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同时儿茶酚胺的分泌也会增加,从而使患者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耗氧量增加,此时患者易躁动不安,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会扩大[4]。因此对疼痛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应迅速使用杜冷丁或者吗啡进行止痛镇静。

1.2.4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疾病病情危重,患者病情发作时较焦虑恐惧,濒死感与恐惧感会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进而加快心跳速率,因此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感意义重大。向患者讲述情绪对疾病恶化的危害,给予患者鼓励,强化患者自身精神力量;语气平和,尊重患者大声喊叫等疼痛表现;讲述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

1.2.5溶栓治疗相关研究报道,心肌梗死发病后及时溶栓可降低病死率,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病死率可降低50%。溶栓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再通冠状动脉,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近期有过脑出血、外科手术、肝肾功能不全等溶栓禁忌的患者则避免溶栓治疗。溶栓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调节输注速率,100ml的葡萄糖溶入溶栓药物后一般要求30分钟内滴注完毕,滴注速度太慢会影响溶栓治疗效果。另外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倘若出现过敏反应、心律不齐等并发症应及时上报。

2结果

经过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78例患者均安全转送入病房治疗,其中痊愈53例,好转22例,死亡3例,总体抢救成功率96.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如何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临床上备受关注的课题。相关研究表明[5]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与否,与发病的程度、救治的及时程度有绝大关系。因此,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对策具有现实的意义。

给予心肌梗死患者充分的吸氧,可控制心肌梗死面积,同时可避免低氧血症的出现;有效的药物镇痛可缓解患者心肌绞痛;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信心,缓解患者恐惧情绪;而溶栓治疗有降低梗死面积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的急诊急救措施,比如吸氧、静脉通道建立、药物镇痛、溶栓治疗、心理护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痊愈53例,总体抢救成功率达到96.2%,可见急诊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绍芳,赵玉,陈海燕,等.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9):56-57.

[2]刘贤玲,闫加兴,刘贤宝,等.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1):6145-6147.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液供给发生急剧的减少或者中断,使对应的营养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一般认为,如果能够做到早期的正确处理,可以明显的降低病死率,并且明显改善预后,在抢救的过程中,实施严密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2]。笔者根据我院救治的38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研究其急诊的急救护理的方法,取得理想的结果,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治的心肌梗死患者3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年龄35岁~78岁,平均年龄为6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有关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胸痛持续时间超过30min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不能缓解;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1mV;病变位置方面,8例为广泛前壁、12例为前间壁、5例为正后壁、10例为下壁、4例为心内膜下。

1.2急诊急救护理方法

1.2.1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接诊病人后,即可将患者平卧,清理呼吸道,吸氧,并向患者及家属询问详细的病史,对血压、呼吸、心率等进行测量,并进行心电图检测,观察患者心电图有无特异性改变。并稳定患者的情绪,给予必要的精神安慰。

1.2.2.2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采用浅静脉留置针,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并用敷贴固定妥善,方便静脉用药,并防止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药液外渗。

1.2.2.3有效的镇静止痛。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会有心前区的疼痛不适伴有濒死感,实施有效的止痛,减轻患者的心肌缺血。包括舌下含化5mg硝酸甘油,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则可行盐酸哌替啶肌肉注射。

1.2.2.4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起病急、病情比较重,患者及家属都会呈现焦虑不安,会对患者的急救效果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的对患者及家属做必要的安抚工作。在救治的整个过程中,护士在重视“疾病护理”的同时,也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注重用非语言手段,用有条不紊、从容镇静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给患者营造有效的安全感,赢得患者的信任。

1.2.2.5在迁往病房过程中,仔细搬动患者,在搬动时,要时刻保持担架位置的水平,避免大起大落,避免患者的恐惧和心理负担加重,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必要的交流,讲解有关的内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输液管道的通畅调整合适的输液速度,并且注意输液针头的位置,观察有无局部的肿痛,药物有无外渗等,保证有效的吸氧,并固定鼻导管,避免管道扭曲、漏气等,可辅以有效的辅助呼吸,保证合适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并持续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出现的异常变化,行有效的处理。配合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送到床边,并且向护士及主管医师交代患者的病情及在整个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进行的各种处理,和病房护士一起检查各种通道是否通畅,并连接输氧管道后,将所有情况交代清除后方可离开病房。

2 结果

38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救治。34例好转,达到89.47%,有4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占到10.53%,无一例死亡。如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的一种严重的类型,是内科中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也是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威胁最大的急症之一,一般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高病死率等特点[3]。

有研究发现,在该病的发病早期,心脏骤停、室颤、和猝死是危险性最大几种情况[4]。在整个疾病过程中,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最早,并且也是最为突出的一个临床症状,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疼痛还会增加患者的心肌氧耗量,使心肌的梗死面积扩大,从而继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给予有效的药物干预,包括舌下硝酸甘油含化,或者静脉滴注,并可以给予适量的杜冷丁、吗啡等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情况,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8]。在急诊救治的整个过程中,要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整体化护理模式的全方位的护理,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理性沟通,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阳性的体征和病情的时刻变化,完成准确的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并且将护理行为实施到治疗过程中,并及时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估[5]。

在本研究中,经过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38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救治,无一例死亡。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笔者有理由认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讲,不仅入院后的医疗及护理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很重要,及时、有效和正确的急诊急救护理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四新,罗海燕,张天英,等.南充市475例院前猝死病例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21(4):318-319.

[2]尹建华,孙清荣.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3):3160-3162.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72-02

主动脉夹层,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该病症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病情复杂凶险、发展快以及病发急。近些年,该病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患者主要发病年龄为50-70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干预。现将其临床急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临床病症,对患者进行主动脉造影、螺旋CT、MRI、结合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患者病症被确诊。所选取的56例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为46-68岁,平均年龄为57±2.4岁。其中腹主动脉瘤17例,升主动脉瘤18例,降主脉瘤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入选标准 ①明显合并皮肤湿疹、脉搏快、合并头晕等休克表现;②所有患者出现突发性剧烈疼痛或无明显病因,多为撕裂样疼痛或刀割样,持续较长时间疼痛,较难忍受;③两组患者血压升高,且血液水平不稳定。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患者住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止痛、降压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患者应注意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饮食,保持血压稳定。

1.3.2 治疗组护理方法

1.3.2.1 急诊措施 ①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主动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②患者出现疼痛病症,可给予患者肌注或静脉注射哌替啶、吗啡,如患者疼痛病症不能有效缓解,可给予患者小剂量的止痛剂实施静脉注射,针对疼痛病症,采取切实可行的止痛措施;③给予患者硝普钠微泵输注治疗,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血压,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有效控制。应该根据心率以及血压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泵入速度进行调整;④告知患者配合接受常规身体检查,因主动脉夹层较难准确诊断,因此对该病症的治疗,首先应对患者病症进行确诊,之后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检查后亲自护送患者回病房,防止出现意外,如患者病症较为严重,应对患者进行床边检查。

1.3.2.2 护理措施 ①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控制心率以及血压,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病房巡视,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护理。②叮嘱患者应饮食清淡低盐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并叮嘱患者在排便时不能过于用力,避免造成血肿破裂;③观察患者心率,如心率过速,可给予患者β一肾上腺索能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心肌收缩速度。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心率以及血压情况 正常标准:心率每分钟65-70次,舒张压为60-95mmHg,收缩压为95-120mmHg。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血压在正常水平内,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心率低于治疗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为(26.8±2.3)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9.0±1.4)天,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1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为11例(35.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的撕裂口流入到主动脉膜撕裂口,壁内血肿不断扩展,导致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以及中膜分离而出现的病理改变。该病症较为复杂,发病快且致死率高,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高血压患者呈现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主动脉夹层患者随之不断增长[2]。针对该病症可实施有效的诊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主动脉夹层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股、肱、桡、颈动脉搏动较为微弱,甚至消失,两侧强弱不均衡,上下肢血压差较小;患者血压上下浮动;出现不明原因的背部疼痛或胸部疼痛,常合并腰痛和腹痛。因此急诊护士在对该病症实施护理过程中,应给与患者高度重视,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3]。

实施有针对性急诊护理,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有效的预后效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急诊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症的快速恢复,且较难对该病症进行诊断,因此在临床治疗前,首先应对该病症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4]。采用硝普钠泵入对血压进行控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急诊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控制患者饮食,叮嘱患者注意饮食不可过饱,同时控制饮食速度,如有必要给予患者通便处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治疗与护理措施,有利于准确确诊患者病症,同时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可有利于患者病症的快速康复。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仔细观察患者病症,如出现异常,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心率低于治疗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吴秀娟,陈绮坚,李菊梅.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63(3):885-886.

[2] 任羽飞.急诊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63(6):778-779.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06-02

急诊科医院的窗口,做好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为提高急诊观察病人的护理质量,了解急诊观察病人的心理需求,并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是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保证。

1 临床资料

1.1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5月90例住急诊观察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心理护理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3~74岁。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7~75岁。

1.2 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和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病人成熟和发展[1],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3 急诊观察病人的心理特征

安全感和早日康复是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需要,也是求医的最终目标。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希望生命不再受到威胁,期盼得到可靠,确切安全的治疗,而且没有痛苦,留观病人在院时间短,这点尤其迫切。 需要尊重,需接纳和关心,需要信息,需要安全,需要和谐环境,适度活动与刺激。

1.4 急诊观察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

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感、依赖心理。退化心理,猜疑与怀疑,愤怒,否认心理,自我概念变化,过多期待心理等[2]。

2 临床护理

2.1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关心与同情是一种心理的交流 ,从态度、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如友善的微笑,关怀的问候,表示同情的说“我能理解、、、、、”等,这些会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感到被接受,感到有依靠。患者总是容易对自己的病情有很多顾虑和担忧,害怕和不安,或将疾病看得看得过分严重,看不到希望,只看到消极不利得一面,可向患者说明病情,启发患者接受现实,面对现实,认识自己有利的方面,劝导患者以积极地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面对疾病,还可以介绍别人战胜疾病的事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误解 ,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为患者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重新认识问题,有新的、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积极改变,战胜疾病。

2.2 妥善做好常规医疗护理,心理护理辅助医疗护理的进行。

2.3 做好检查,适时报告病人的心理状态,调整护理措施。

2.4 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动员社会力量,如单位、同事、亲友参与,共同努力,协助解决困难,让病人安心休养[3]。

2.5 护理过程注意的要点。

2.5.1 护理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预见到病情恶化的表现或病情趋向好转的变化,及时辅以医疗护理措施,高度的责任心和警觉性,将极大满足病人关注生命安全的心理需求,稳定病人情绪,排除不必要的困扰。

2.5.2 每项医疗护理措施,护士依据知识和经验,对其安全性和疼痛忍受程度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加上娴熟的技术,到位的心理护理,让病人觉得被尊重,接纳和关心,了解足够信息,感觉住院期间更安全。

2.5.3 医院急诊病人检查,检验报告第一时间反馈病人,安抚病人焦虑心理,避免刺激性语言,如怎么现在才来医院?病情就那样了,还怕什么?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果

对90例病人出院时进行评估,心理护理组病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体现了医院优质护理。

4 讨论

虽然大多数心理护理服务非解病人的燃眉之急,但对康复来说很关键的,心理护理并不因为病人治愈疾病离开医院而结束,许多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格特征,心理社会因,不良行为习惯有关的,心理护理服务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因为患者的心理活动总是受到疾病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并不是与所患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所以采取与病人相适应的、了解和掌握留观病人心理需求适时进行教育,通过学习消除不适应,建立健康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求心理护理的实施者要有天使般的爱心,敏感细心,善解人意,亲切善良,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深入的人文关怀理念,这种护理是人性化的,温暖人心的,可创造经济价值的,极受病人和家属欢迎和赞赏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