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30 23:33:47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

二、一套表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一套表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服务业以及科技、能源等主要行业的全面调查企业范围内实施一套表制度,实现企业原始数据联网直报。

第二阶段: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行业的抽样调查企业,并将劳动工资等专业统计纳入一套表范围。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一套表,将生产价格等抽样或重点调查内容纳入一套表范围。

三、认真组织实施一套表改革工作

一套表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传统统计方式向现代化统计方式转变的一项重大变革,各区县、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统筹谋划,狠抓工作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企业(单位)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将一套表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镇街统计机构建设,保障统计人员、业务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与一套表改革任务相匹配。要加强硬件基础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督促各镇街及基层统计调查单位增强统计信息处理能力,配备符合网上直报所需的计算机及辅助设备,并保障数据传输网络畅通,以适应一套表制度网上直报工作的要求。要协调、发挥部门优势,切实解决一套表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调查对象配合难、填报难等问题。要周密组织,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实施好本区域内的一套表改革工作。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74-02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运行中,提到企业管理,首先人们就会想到企业管理的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组织形式等,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就会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现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要求。企业运行机制是否有效,对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而言,对于各项管理就如同摆设,华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2)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3)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 统计工作的问题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企业统计不够完善。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只是敷衍而已。

(2)统计方式不够健全。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需要不断充实统计内容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进一步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而在实际中,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进一步发展。

(3)企业统计不够科学化。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多样化,许多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

(4)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根据调查,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了极少数大中型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大多数为兼职的企业统计人员,一般都是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就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有效内部统计资料,也未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等。

3 结 论

总之,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把企业的统计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程毅.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1).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V221+.1 文献标识码:A

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的良好进行靠的是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管理,管理包括方式、机制以及组织结构和形式。人们对于企业管理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统计工作往往就会被人们忽视。而随着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深,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管理者仅仅靠传统的管理办法进行经营往往就会产生很大的企业风险,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企业统计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但是,在目前的企业统计工作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就对企业者提出了要求,即如何使得企业统计工作适应现代的企业以及市场的要求。

1?意义

(1)通过统计认识一个事物就是通过对于反映事物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进行的,这样,对于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信息的反映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首先就是数量性。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下都可以透过数字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这种数字就是事物的数量性。并且随着人们对于统计工作应用的加深,这种统计信息与其他的量化信息相结合,以数字为统计和表现事物本质的依据,大大增加了统计结果的可用性。综合性是统计工作的另一个特性,事物的最普遍特性就是相互之间的联系性,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看似单独存在,实则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计工作涉及到了各个领域,且其统计结果具有直观特性,因此利用统计信息进行事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同时,对于事物的内在发展和外部联系都可以进行分析,这种综合性的整体分析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以后的预测。

(2)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3)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统计工作的问题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企业统计不够完善。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只是敷衍而已。

(2)统计方式不健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换的,而为了适应新的体制,企业也是不断的发展的。这就要求统计指标也应当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期反映真实可靠的企业情况数据。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统计工作还不能完全做到和企业发展相适应,首先就是因为最然基本上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但是实际的开发应用等能力还严重制约着统计工作的进行。

(3)统计的专业化水平低。传统的企业中,都建有一些规范化的专职统计的岗位,建立明确的统计职能部门,企业统计工作由专职人员进行台账的记录和统计指标的填写。但是,近年来很多新设立的企业的统计工作或者是统计体系十分不健全,甚至连专门的统计部门都没有设立,仅仅是由企业的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代职。台账和记录对不起来,没有健全的数据指标,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4)统计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低。在目前的大多数企业中,根本就没有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统计工作大多是由企业会计或者是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这些人员大多根本就不具有统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统计素质。因此统计工作做得很不到位,没有真正的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管理中应当发挥的职能。

结语

企业管理需要的是对企业进行整体的把握和合理的规划,而把握和规划的依据需要的就是企业统计工作进行总结。可以说,统计工作是企业良好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可靠就是为企业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胸有成竹。总之,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把企业的统计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4)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运行中,提到企业管理,首先人们就会想到企业管理的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组织形式等,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就会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现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要求。企业运行机制是否有效,对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而言,对于各项管理就如同摆设,华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2)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3)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 统计工作的问题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企业统计不够完善。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只是敷衍而已。

(2)统计方式不够健全。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需要不断充实统计内容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进一步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而在实际中,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进一步发展。

(3)企业统计不够科学化。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多样化,许多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

(4)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根据调查,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了极少数大中型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大多数为兼职的企业统计人员,一般都是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就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有效内部统计资料,也未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等。

3 结 论

总之,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把企业的统计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5)

谈到企业制度改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的确,这些改革成功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重义。但是,有些往往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忽视的具体工作制度的改革,也会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更好地面向市场。本文所要论述的便是具有这种性质的企业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的改革。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二是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三是认为统计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针对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有必要明确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二、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在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柜台)到车间(商品部)到计划部门,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如宾馆饭店社会旅馆等,主营业务即接待人数的统计则由客房部或业务部负责。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附营业务统计、人员工资统计、基建技改统计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二是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在目前体制下,仍有一些企业领导重视统计工作,赋予主营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6)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电力企业在社会中重要的地位使得电力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严密的管理,电力企业的管理重点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利润问题。生产过程中对于企业生产状况的细致了解能够让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生产和需求的变化来调整生产的模式。这种生产统计分析的存在使得发电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自身的生产状态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对企业的生产决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生产统计分析的概念描述

(一)生产统计法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生产统计分析指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对于本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进行生产数据和生产信息的搜集,在搜集回来的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分析阶段,然后对目前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作出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并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作出合理工作指导的过程。这种生产统计的方法具体到电力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则包括生产计划的预计分析过程、生产的跟踪过程、生产数据的统计阶段。在生产统计分析的工作中需要对于本次生产过程做好统计分析报表,并把相关报表上交给企业的管理部门。生产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去进行这项工作,而且在生产统计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与生产过程的时间和工作顺序有一定的把握。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生产统计分析工作在循环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在工作节奏上生产统计分析与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大致同步。

(二)生产统计分析在电力企业中的主要特征。生产统计分析的过程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过程,生产统计分析的工作结果在企业连续生产过程中起到指导企业工作的作用。要在指导生产运营工作的过程中达到准确的水平就必须要求在生产统计分析的过程中达到工作的高度准确。生产统计阶段高度准确的工作成果才能在知道企业做出决策的时候起到更好的效果。准确性是在生产统计过程中对于数据结果的基本要求,另外数据的时效性也是生产统计分析过程中的一大特征。这是由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决策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在这种循环式的管理运作中生产统计分析上报的时效性决定着企业在做出分析和决策中所使用的时间,间接的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此外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生产统计分析报告的上报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上报部门的选择性,上报部门一般为主管部门。

二、电力企业生产统计分析过程总体描述

(一)生产统计分析的整体结构。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分析统计系统大部分采取的是两级系统,在这两级系统中其一为与基层的发电企业和电力生产统计分析构成一个生产统计分析系统,另一中形式为发电企业与上级部门对应的生产统计分析构成的上下级关系的生产统计结构。

(二)电力企业生产统计分析的具体内容。在电力生产统计分析结构中结合电力企业的企业特点和工作流程具体的生产统计分析过程分为一下几个结构组织:数据的检验、数据汇总、数据上交、决策形成、信息维护。数据的检验是指在生产统计分析中管理部门在接收到生产统计分析数据之后对数据的处理过程,这个过程中可以控制数据的流向和数据的权限。数据汇总模块是指在数据检验完成之后的数据录入和报表制作等工作过程,在数据汇总模块中还能够对数据的检验工作进一步的完善。数据上交的过程中指生产统计分析部门在对数据进行检验汇总之后把相应的工作成果以邮件的形式呈递给上级部门的一个过程。决策形成阶段是结合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运作判断方法,把生产统计分析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之后与企业生产相关参数达成一定的联系,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决策过程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信息维护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文档式的管理,细化数据的归属和数据保存方式,确保生产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的安全保存和准确性。

三、生产统计分析在电力企业中起到的作用

(一)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在生产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能够对各种工作流程的工作状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了解,在对这些数据的了解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发现工作流程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和流程潜在风险。生产统计分析所产生的数据能够让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和改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设备工作标准促进设备更新。在生产统计分析的过程中电力企业涉及到很多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来源都是电力企业的基础设备,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状况那将对企业的生产和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生产统计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对设备的性能和工作状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生产中方便设备工作参数的设定和设备的更新工作。

(三)确保企业工作人员与生产活动的整体性。生产统计分析可以保障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与生产产量的整体性。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产品产量的安全与工作人员的安全。其中,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生产统计与分析中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也有其自身独特的要求。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该依据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情况进行调整和安置。生产统计与分析是保障工作人员合理合法进行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产品产量的安全方面,企业的生产统计与分析贯穿了其始终,使得产品产量无论是从生产还是到出厂都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

(四)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供精细化的可能。电力企业中的发电企业在随着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要进行发展就必须对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生产统计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让企业在数据的准确和及时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企业的管理者根据这些数据能够对企业进行更加精细坏的管理,企业的利润和进步才能在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趋向于良性发展。电力企业中生产统计分析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代电力企业的必备过程,电力企业在全国经济结构中重要的位置使得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加准确的生产管理过程。

参考文献:

[1]周聪.试论生产安全事故中统计分析的作用[J]. 甘肃冶金. 2012(02)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7)

1、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

(1)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2)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

2、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撮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几个不利因素。

(1)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3)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

3、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

(1)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

(2)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检验思想、均值思想、相关思想、估计思想。

1、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3、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4、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8)

国有资产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提供内容全面、真实准确、编报及时的数据资料,使各级政府能够全面了解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和效益情况,为进行国有经济调整,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提供依据。因此,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本县(市、区)、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任务,并按规定向市国资委报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二、明确责任,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有效的工作组织体系是做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要遵循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内容完整、编报及时的原则,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财务关系、产权关系分别组织实施。市国资委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市政府和省国资委报告全市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各县(市、区)政府要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本级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本级政府和市国资委报告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专门处室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本部门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市国资委报送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各监管企业要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编制并直接向市国资委报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三、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编报范围

凡我市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境内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都要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包括月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和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月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由企业财务快报表和简要财务情况说明构成;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由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和国有资产运营分析报告两部分构成。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及资产损失情况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等报表构成;国有资产运营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总量与分布结构,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分析,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

四、认真做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各项工作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统计的重要性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巳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上升到国家法律与法规的高度去推动和执行。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亦已为大家熟知。

一、企业统计的定义及职能

企业统计,是以统计的方法收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量方面相关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作出预测来指导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企业统计有着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位一体的统计整体的职能。信息职能就是要求企业统计能及时、准确、系统采集、整理、展现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统计数据,形成完备的企业统计信息数据库,发挥企业经济信息的主体作用。咨询职能就是要求企业统计能充分使用统计信息资源,就企业生产经营的众多问题作出预测和置信评估,为企业的各种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及备选方案。监督职能就是要求企业统计应依据统计信息资源和其他的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实施定量检查,提供监测,预管,中止的信号,以其企业决策管理层及时调控,促进企业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充分认识企业综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企业综合统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1.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都汇集到综合计划处,登记形成统计台帐。统计台帐涉及的内容有:

①生产指标:各个生产车间各个产品的生产能力、产量、主要设备台数。

②财务指标: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负债、资产总计、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单位利润等。

③销售指标:销售价格、销售量、销售回款、单品种销售额、出口额、出口量、库存量等。

④质量指标:一次合格率、优级品率。

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原料药总收率、总耗、生产指数等,制剂产品成品率。

⑥能源指标:产品能源单耗、能源购进量、能源消费量、综合能源消费量、期末库存量等。

⑦劳动统计指标:在岗人数、职工人数、工资总额。

⑧科技统计指标: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科技活动人员、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等。

2.综合计划处是主要的对外上报报表的部门。涉及的统计报表有:《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供应出口量》、《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量与库存量》、《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调查月报》、《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调查月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工业企业景气调查》、《企业集团统计年报、半年报)等各类月报、季报、年报。投入产出调查、全国经济普查要求的统计报表。

3. 政府各级部门的调研。对某些疑难问题或者热门话题,政府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得来自企业的答案,这些工作的完成依赖统计者。

(二)统计工作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企业综合统计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影响未来规划以及经营方式的变化。首先,要有统计过程,才能实现规划,统计和计划之间是连接的。这个过程不可分别考虑,要以计划作为服务目标,统计的过程也是得到规律的过程,计划的完成就要依赖这种规律,生产计划要根据相应的需求量来考虑,进行计划时,需求量的总量首先被销售方指出,对于这一数字的准确性需要靠数据完成论证,这个数字需要考虑从前 3 年到 5 年的相关产品的销售量。并经过比对之后,根据目前经营的状态来得到最终数值。

为了得到更合理的计划,需要在统计方面加强工作。综合统计得到的数据资源是海量的,充足的材料才能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而统计分析有助于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决策需要参考此类数据,统计分析的目的是将生产销售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掌控,把握产品的最近情况,找出产品是否存在销量下滑或突然攀升的情况,并且要根据财务数据,在各种数量,盈利,成本上进行平衡,掌控。

(三)统计数据也为管理考核提供依据

企业有效的实施绩效工资,对企业进行每月考核产量、产销率、销售收入、在产资金、成本、成品率等指标。

三、企业统计分析在现代企业的作用

现代企业统计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投入要素与经营状况统计分析;企业经营环境统计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统计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统计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总评价。

企业统计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具有一定的风险,风险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统计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的风险与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关系,信息越及时准确,不确定性越低,反之,亦然。因此,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统计数据的两个基本要求。其中,精度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的统计数据是有效的和有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衡量数据标准的标志。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对自身的工作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消除企业统计数据误差为目标,综合统计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及数据,以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时期企业综合统计信息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管理信息,为防范和化解企业综合统计中存在的风险,发挥企业统计风险预警作用,新时期综合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的关键步骤,基于此,对新时期企业综合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企业综合统计的成败将取决于综合统计的创新与改革,所以,在现阶段,要求对企业综合统计提出新的思路及对策,促进其快速发展。

四、企业综合统计的几点建议

(一)重构企业统计体系,建立健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标体系。将政府统计部门和企业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基于满足政府和高等统计工作的需要,应建立包括销售价格、成本价格、利润和其他的市场指标,管理水平,而且还包括可有效反映市场营销结构指标、市场占有率指标、用户体验的指标、中间业务能力指标等,企业的信用度和其他有关信息指标,并根据现代管理模式分为物流和资金流的指标体系,企业的内外部指标等,使企业中的统计指标有组织的、系统的、易于使用,实现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具有个体与时代的特征。

(二)加强统计专题调研及专题分析活动。统计工作要时刻紧扣经营发展需要,敏锐捕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亮点。制定专题调研方案,注重调研方法和调研过程,事实求是填报调查数据,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正确评价,总结成功经验,找出薄弱环节,并提出有效措施,为今后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通过统计分析,各级领导和部门可以在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安排经营业务活动,组织生产。

(三)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统计工作的质量好坏,所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根本。一是企业统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为企业管理服务上。要有开阔的视野、全面的知识、熟练的技术、灵敏的触觉。应用各种新的统计方法、技术手段开展深层次综合分析和快速的预测、决策分析,不断总结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统计创新。二是在人员配置上,逐步形成使各方面人才互相结合,互相提高,形成统计调查、统计管理与协调、统计分析与预测三方面人才的紧密结合和优化组合。三是提供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手段,结合生产系统、业务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使统计工作者从大量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既提高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又提升了统计服务的水平。

(四)创建统计信息平台,提供数据监督与共享。在企业内部建立开放式统计信息平台,及时统计信息。将过去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方式转变为统计数据之间的上下左右间的多向运行模式,重视职能部门对统计数据的审核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设置信息监控预警功能,对统计指标设置预警阀值,提供预警提示; 设置趋势分析,利用历史指标预测未来经营发展方向; 设置质量评估,整合关联性指标,提供效益质量、服务质量、能力质量、资金运行质量等多个评估指标,对企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指数。

结束语

企业综合统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各类统计、指标,将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以确保企业综合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并具综合统计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总之企业需要发展,就必须重视综合统计工作,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正确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华,王攀,张顺颐. 基于综合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分析与识别[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01:1-7+12.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0)

二、管理统计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运用

规划在人力资源中的主要作用是对以定的时间内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对未来所需进行预测,并且给予制定更为合理平衡的相关实施计划。

第一,拥有量统计在人力资源中:是指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的数是以及相关现状进行统计。一般涉及到开始人数、结束人数、以及企业职工的平均人数等。

某一时间点的人数统计:报告时期某一时间点上人数的统计工作,通常是对开始和结束中折半法获得。已定时间内企业的每天工作的职工人数。

第二,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架构进行分析:是指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在企业中一般是按照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工作年限以及工作时间进行研究分析。企业职工文化架构分析:以受教育程度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汇总和分类,并且对总人数进行计算得出相对数,主要分析目的是企业职工的受教育现状与企业的发展是否相答,也给企业在今后的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企业职工受教育时间:对企业职工在指定时间内受教育时间和企业职工的人数进行比较,可以获得企业职工整体的文化素养以及横向比较。企业职工的职称凭定指标及员工技术指标的分析:以分组形式进行计算并且得出相对数,来反应企业职工的生产技术及技能。统计分析企业职工的技术等级:采用量化统计计算方式对工人的平均技术级别进行计算,可以将企业职工整体技术得以真实有效反映出来。进行计算公式为:[X=XF/FC]

公式中的X是指平均技术等级;X表示的是各技术的等级,F个表示的是每种技术等级的工人数量。

三、统计分析在企业职工的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应用

进行相关的统计研究:绩效的考核包括了职工的工作表现、以及结果等进行综合的凭定以及考评,取得对信息反馈的过程。对企业职工人力资源进行时间利用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职工出勤率的统计:职工的出勤时间以及所规定的出勤时间之比,对企业职工在规定时间内的员工出勤率进行统计分析出结果。

职工出勤率%=出勤工作日/制度工作日(工作时间)×100%;

对员工工时统计的分析:在对员工的有效工时进行测算和统计时,根据其在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内容、综合考虑技术含量的高低以及风险程度大小、工作负荷强度等制定有效的工时绩效考核方案。

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效结合,构建人力资源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集合于管理学、科学、统计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并非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已经发展成为现在具有预测性的、规划性的统计性的管理。

企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1)

二、管理统计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运用

规划在人力资源中的主要作用是对以定的时间内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对未来所需进行预测,并且给予制定更为合理平衡的相关实施计划。

第一,拥有量统计在人力资源中:是指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的数是以及相关现状进行统计。一般涉及到开始人数、结束人数、以及企业职工的平均人数等。

某一时间点的人数统计:报告时期某一时间点上人数的统计工作,通常是对开始和结束中折半法获得。已定时间内企业的每天工作的职工人数。

第二,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架构进行分析:是指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在企业中一般是按照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工作年限以及工作时间进行研究分析。企业职工文化架构分析:以受教育程度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汇总和分类,并且对总人数进行计算得出相对数,主要分析目的是企业职工的受教育现状与企业的发展是否相答,也给企业在今后的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企业职工受教育时间:对企业职工在指定时间内受教育时间和企业职工的人数进行比较,可以获得企业职工整体的文化素养以及横向比较。企业职工的职称凭定指标及员工技术指标的分析:以分组形式进行计算并且得出相对数,来反应企业职工的生产技术及技能。统计分析企业职工的技术等级:采用量化统计计算方式对工人的平均技术级别进行计算,可以将企业职工整体技术得以真实有效反映出来。进行计算公式为:[X=XF/FC]

公式中的X是指平均技术等级;X表示的是各技术的等级,F个表示的是每种技术等级的工人数量。

三、统计分析在企业职工的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应用

进行相关的统计研究:绩效的考核包括了职工的工作表现、以及结果等进行综合的凭定以及考评,取得对信息反馈的过程。对企业职工人力资源进行时间利用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职工出勤率的统计:职工的出勤时间以及所规定的出勤时间之比,对企业职工在规定时间内的员工出勤率进行统计分析出结果。

职工出勤率%=出勤工作日/制度工作日(工作时间)×100%;

对员工工时统计的分析:在对员工的有效工时进行测算和统计时,根据其在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内容、综合考虑技术含量的高低以及风险程度大小、工作负荷强度等制定有效的工时绩效考核方案。

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效结合,构建人力资源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集合于管理学、科学、统计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并非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已经发展成为现在具有预测性的、规划性的统计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