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11-23 12:56:08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收益大。以本次深大培训为例,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两种形式,培训学员收益很大,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良好的收益,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师资力量强。本次培训由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培训师资也从深圳大学知名专家中选取,7名授课教师中,有4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级培训师。二是授课教师纪律观念强。7名授课教师中有6名均在上课之前5分钟准时走上讲台。三是授课内容紧跟时代前沿。例如,宋涛教授主讲了《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许晓迪副教授主讲了《后中国改革的发展趋势》,汪永成教授紧紧结合深大发展实际,主讲了《学校文化与高校发展》。四是授课效果好。以主讲《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的王晓钧教授为代表,深入浅出,现身说法,谆谆教诲,尽显强大的人格魅力,学生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点头应答,时而陷入沉思,下课时分,学生仍听得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五是现场教学行程紧凑内容丰富。短短两个下午,奔赴莲花山拜谒了邓小平同志塑像,参观了深圳博物馆、蛇口前海自贸区和深圳大学南山校区。通过现场参观,对让人叹为观止的“深圳速度”和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切身体会。

二、启发多。从深大培训工作方面来看,在接受培训的短短几天时间,有几个方面使我感触很深。一是注重培训细节。俗话说: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深大培训教室外,设置有茶水桌。桌上放置着一次性纸杯、茶叶、暖水瓶和泡好的多种茶水。这大大方便了参加培训的学员,也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员的需求。小小细节,但足以温暖人心。二是注重制度落实。深圳大学的教师上课迟到10分钟,即构成教学事故,将会扣发奖金、取消年终评优评先和晋升资格。严明的纪律要求和强有力的落实措施,极大的保障了教学纪律,也树立起了深大教师的良好形象。从深圳自身建设来看,一是引用高精尖人才。30年来,深圳从一个渔港小镇,发展成为全国排名第三的经济区,被称为“深圳速度”,除了政府的政策倾斜,跟引进数以万计的高精尖人才是分不开的,这得益于深圳的包容和深圳政府的发展措施。而且深圳政府公租房建设力度很大,为80%的人口提供了安家乐业的保障。二是政务处理智能化。比如在户口办理等方面,深圳领先采用电子智能,大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群众满意率。三是城市建设科学化。深圳城市绿化率高,街道干净整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发达。城市建设成熟,修修挖挖现象少。这给来自“天天挖沟”的郑州的我们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三、激励强。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极大增强了个人改变现状,奋发学习和工作的决心,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一是要切实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要有触动内心的力量,要从固有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不因循守旧,不固执己见。要充满热情和激情,要与时俱进,要专心做事,努力做人。要走出去,向先进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二是要树立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竞争促进发展,要善于在竞争中发展自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三是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解放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个人角度重在发展自我,从集体角度就是集一己之力,为集体增砖添瓦,具体到纪委工作,就是引领教职工在喜闻乐见的廉政教育活动中,强化对纪律约束的理解和对学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支持,在监督和被监督的双重身份中体会被约束的关爱,乐享平安幸福生活。

 

 

 

曲靖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发展

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寒假伊始,承蒙学院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切实关爱,我随同党政口一行赴深圳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一、收益大。以本次深大培训为例,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两种形式,培训学员收益很大,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良好的收益,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师资力量强。本次培训由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培训师资也从深圳大学知名专家中选取,7名授课教师中,有4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级培训师。二是授课教师纪律观念强。7名授课教师中有6名均在上课之前5分钟准时走上讲台。三是授课内容紧跟时代前沿。例如,宋涛教授主讲了《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许晓迪副教授主讲了《后中国改革的发展趋势》,汪永成教授紧紧结合深大发展实际,主讲了《学校文化与高校发展》。四是授课效果好。以主讲《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的王晓钧教授为代表,深入浅出,现身说法,谆谆教诲,尽显强大的人格魅力,学生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点头应答,时而陷入沉思,下课时分,学生仍听得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五是现场教学行程紧凑内容丰富。短短两个下午,奔赴莲花山拜谒了邓小平同志塑像,参观了深圳博物馆、蛇口前海自贸区和深圳大学南山校区。通过现场参观,对让人叹为观止的“深圳速度”和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切身体会。

二、启发多。从深大培训工作方面来看,在接受培训的短短几天时间,有几个方面使我感触很深。一是注重培训细节。俗话说: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深大培训教室外,设置有茶水桌。桌上放置着一次性纸杯、茶叶、暖水瓶和泡好的多种茶水。这大大方便了参加培训的学员,也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员的需求。小小细节,但足以温暖人心。二是注重制度落实。深圳大学的教师上课迟到10分钟,即构成教学事故,将会扣发奖金、取消年终评优评先和晋升资格。严明的纪律要求和强有力的落实措施,极大的保障了教学纪律,也树立起了深大教师的良好形象。从深圳自身建设来看,一是引用高精尖人才。30年来,深圳从一个渔港小镇,发展成为全国排名第三的经济区,被称为“深圳速度”,除了政府的政策倾斜,跟引进数以万计的高精尖人才是分不开的,这得益于深圳的包容和深圳政府的发展措施。而且深圳政府公租房建设力度很大,为80%的人口提供了安家乐业的保障。二是政务处理智能化。比如在户口办理等方面,深圳领先采用电子智能,大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群众满意率。三是城市建设科学化。深圳城市绿化率高,街道干净整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发达。城市建设成熟,修修挖挖现象少。这给来自“天天挖沟”的郑州的我们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三、激励强。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极大增强了个人改变现状,奋发学习和工作的决心,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一是要切实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要有触动内心的力量,要从固有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不因循守旧,不固执己见。要充满热情和激情,要与时俱进,要专心做事,努力做人。要走出去,向先进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二是要树立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竞争促进发展,要善于在竞争中发展自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三是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解放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个人角度重在发展自我,从集体角度就是集一己之力,为集体增砖添瓦,具体到纪委工作,就是引领教职工在喜闻乐见的廉政教育活动中,强化对纪律约束的理解和对学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支持,在监督和被监督的双重身份中体会被约束的关爱,乐享平安幸福生活。

 

 

 

曲靖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发展

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寒假伊始,承蒙学院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切实关爱,我随同党政口一行赴深圳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2

当前,许多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效益显著,但总体上对培训认识不足,培训内容落后,培训手段单一。很多企业的培训中心往往只是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和了解新产品的地方,甚至一些培训基地、院校举办的培训也成了相互认识和交流感情的过程,这些培训还没有根本跳出传统培训的范畴,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需要。

作为企业培训院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去适应社会需求,满足送培单位及其员工的需求,打破以往培训“一窝风”、“走过场”的形式,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能真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培训成果直接转化或体现为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使科技、管理知识更快地转化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使培训能服务于企业 造福于企业,这是当前教育培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培训创新及其重要性

企业培训,作为直接提高经营管理者能力水平和员工技能,为企业提供新的工作思路、知识、信息、技能,增长员工才干和敬业、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和极好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比物质资本投资更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培训创新就是要创造一种更有效的培训资源整合模式以达到培训的目标。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社会发展进步、市场竞争的激烈化,都要求企业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创新,也就要求传授科技、管理知识的企业培训也要创新,要用更先进的培训理念,更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的创新对创新主体及其培训对象都有重大意义,是一种双赢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创新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培训创新使更灵活的培训方式得到应用,更先进的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播,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管理及人员素质,进而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及经济效益,培训创新的成功又反过来刺激了进一步的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及其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2.培训创新有助于锻炼、培养培训院校的教师,不断提高其培训能力,特别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通过培训创新,可以促使培训教师不断地提高其业务能力,在创新中得到锻炼成长,又进一步增强了其再创新能力,形成了提高师资能力水平的良性循环。

3.培训创新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降价培训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创新性培训满足了企业及员工的需求,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培训成本,提高双方单位、员工的竞争能力。

4.有助于推动培训事业的发展。创新性培训使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提高了其继续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又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员工来参加培训,达到推动培训单位发展的目标。

二、培训创新主体及具备的基本条件

培训创新的主体是指培训院校的负责人、业务骨干及至每一位员工。培训院校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自觉地参与到培训创新过程中来、从岗位业务创新做起,直至达到创新培训的目的。

实现培训创新必须有以下基本条件:

1.创新主体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培训创新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创新主体要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包括身体上的耐劳力和精神上的耐压力,身体的适应能力和精神上的应变能力。

2.创新主体应具有良好的智质和能力。良好的智质包括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受教育程度,这是创新的基础,但创新不能是纸上谈兵,要具有贯彻落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管理工作中的控制协调能力,以保证和加快创新的发展。

3.创新主体要有创新意识和优良品质。创新主体要掌握最新的科技和管理成果、知识和信息,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奋发向上的价值取向,在各种环境中善于决策,并具有优良的品质,才能把决策的优化方案正确地加以执行贯彻落实,优良的品质是正确行为的保证。

4.社会及创新主体要有创新氛围,有创新压力,并有创新动力――即配套的激励方式制度,以保证培训创新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整合本单位资源,实现创新目标。

三、培训创新的内容

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的内容侧重点是不同的,结合当前社会需要及企业实际情况,培训创新内容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技术技能培训是基础。这方面培训是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包括阅读、写作和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等最基本的技能,也包括特定职务相关的能力(即岗位培训)。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动化工厂与自动化办公室,数控机床等复杂技术产品的使用,要求员工具有数学、阅读和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如办公室文员须具备一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系统的能力,而生产制造过程的工人须能读懂具体的机器操作手册及做基本的计算,才能对柔性制造系统频繁的工具变换进行仔细的测量和自我检查,才能掌握生产过程控制的统计方法。

2.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现代社会分工深化和协作紧密使员工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事、老板及其他相关人员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所以要对企业员工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进行培训提高,使其能在工作中做到有效地与别人沟通,减少摩擦和冲突,成为既能干又受欢迎的员工。

3.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飞速变化发展的社会使企业员工常常要解决一些非常规的、富于变化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技能常常需要通过培训。

四、培训创新的具体措施

1.培训目的和内容的创新

过去的企业培训目的单一,即为了使员工适应企业当前需要,了解机器操作,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但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时代,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方针和理念时,企业培训的目的由一元演变为多元,随之引发企业教育培训目的和内容的创新。过去的企业培训多聚焦于满足企业现时的需求,因此偏重于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在高科技化、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竞争激烈化的现时代,企业要立足、要发展,必须有高素质的员工为依托,企业培训的内容必然创新。

(1)培训重点的转向。企业培训的重点从适应现实工作需要,补充知识和培训技能,转向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对员工重点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培训对象的深入。培训单位应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对培训对象的培训越来越多元化,诸如工作积极性、发挥潜能、人际交往、压力管理等,特别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成为现代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这是培训内容方面的明显创新,旨在企业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意识和积级主动的参与意识,造就员工奋发进取、积极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3)培训内容的转化。过去,培训内容是狭窄化、简单化、单一化。现在,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培训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培训、管理职能培训、安全健康培训、企业文化教育、学历教育等多项内容,而且每大项内容包含更多细化内容。

2.培训方法的创新

过去,企业培训方式方法少而简单,多为课堂教学、车间实习和师傅带徒弟方式。企业培训的创新应该形成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手段现代的新局面。常用的培训方法有:

案例教学培训:要求培训教师不同程度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除了借用国内外其它企业的典型案例外,还可以组织教师编写贴近企业实际的案例。透过研讨,帮助企业员工最进一步理解所学理论,提高分析、判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

角色模拟培训:角色模拟法是培训教师根据培训内容,针对课题特点,设定情景,分派角色,组织开展教学“游戏”或现场模拟活动。 此种方法现场感强,有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容易调动企业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在模拟活动中,通过学员摸拟实际生活中所应扮演的角色,体验事情,研究问题,作出决策,产生结果反馈以及根据后果对这些决定进行讨论,使学员在参与“游戏”中获得提高。

开放式培训:这种培训方法给员工以较大的自由,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是监管理论,也可以是监管的技术能力方面的知识,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对他们的工作有帮助的知识。他们可以到图书馆里去自修,也可以请资深者帮忙。组织者也可以要求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阅读一些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书籍,然后在集体研讨培训会上讲演。

研讨式培训:就是在对员工进行表达与演讲培训时,出一个题目,让员工准备5分钟后上台演讲,并且把它录下来,然后放给大家看,让大家点评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这种研讨式培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因而效果也是奇特得好。

独立式培训:独立式培训就是让某一员工独立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整个工作中,该员工必须合理地安排每一个工作步骤: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决定采用哪种工作方式、哪种技能;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必须自己想办法,拿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培训方法有利于培训员工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为独立完成工作去学习新的技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3)

十年创业培训路

关键词:三个阶段/六项成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4年,属于摸索阶段,主要是在个别省市尝试开展创业培训工作,通过引进国外创业培训技术、自编培训教材等多种形式,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培训工作方法。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到2007年,属于发展阶段,主要是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通过实施三期“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创业培训技术并将其本土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SIYB创业培训。在这三年期间,创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业培训体系。第三阶段就是从2007年以来到今后一个时期,属于提高阶段,主要是在巩固已有创业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新的创业培训技术,增强培训的实用性,满足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

经过十年努力,创业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系列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培训了一批诚实守信和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创业带头人――1998年以来,全国共组织400余万名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后有近200万人成功创办了企业或实现了自谋职业,创业成功率平均达到54%,并新创造1000余万个就业岗位。

引进了一套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实用的培训技术――国际劳工组织专门针对微小企业创办、经营和发展等不同阶段需要而开发的系列培训模块被引进我国,并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改造。

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目前,全国已建立了讲师和培训师两级师资队伍,有讲师近14000人,培训师142人。

建设了一批示范性创业培训基地――这些基地围绕开拓培训市场、建立培训体系、规范培训管理、推广培训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积极探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开业指导和融资服务,整体推动创业活动,为本省乃至全国的创业培训工作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初步探索了一种将创业培训与促进创业政策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创业培训通过提升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为成功创业奠定基础;创业政策通过改善创业环境,为成功创业提供保障。

初步打造了中国SYB创业培训品牌――SYB创业培训不仅得到了广大创业者的欢迎和认同,培训对象从最初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已逐步向农村劳动者、失地农民、大学生、残疾人、监狱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等各类群体拓展,同时,SYB创业培训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些高等院校、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的培训机构也在广泛开展SYB创业培训。

经验分享

关键词:职责/情感/成长

在此次会议上,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124名培训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国际劳工组织创业培训培训师赵伟

创业培训师的关键职责

创业培训的师资培训的关键是授课能力的培训,培训师要确保教师具备对目标群体开展创业培训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不断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

准备比资历更重要。充分的准备是成功培训的前提。师资培训绝对不是仅仅依靠经验,驾轻就熟般就能做好的事情,要让一个师资培训班的学员高度满意,必定会对授课培训师的智力和体力提出双重挑战。而应对这种挑战,认真细致的培训准备就必不可少的。

内容比形式更重要。每一次培训班,每一节培训课,作为培训师首先需要明确培训目标是什么;其次培训师要知道这些目标是由哪些知识点和技能构成的,而培训的对象对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的接受程度又是怎样的,要想使学员接受这些知识点和技能需要什么方法最合适。

逻辑比技巧更重要。把握培训课程的逻辑是基础。一次师资培训,大到整体的课程安排,小到每一节课教学内容,都是有着严谨的逻辑和条理的,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培训师首先要去理解和熟悉课与课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原理与方法之间、方法与技巧之间、技巧与工具之间的逻辑关系。

实践比纸上谈兵更重要。实践是培训师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培训师不但要教授教师培训原理、方法、技巧及工具的具体内容,而且在教授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培训师要身先士卒地运用和展示这些内容。

江西省科技师范学院创业培训培训师郑晓瑾

创业培训的情感

有一种情感叫责任:每一次的感动之后都让我无限期盼着得到下一次,而我知道,每一个下一次都建立在自己对培训事业以及培训学员的真心付出之上,在这付出中包含着无限的责任,因为,创业培训的最终效果是体现在创业者是否真正提升了驾驭资金的能力上。我想,我们的每句话,都可能最终落实到创业者的资金使用上,是帮助他们企业盈利了,还是导致他们血本无归,这是一份沉重的责任。然而,也正是这份责任的完成过程,让我拥有了全新的人生体验。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创业培训培训师叶仁平

坚持质量标准是培训师职业生涯的生命线

高度认识到严格遵循质量标准是SIYB中国创业培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可持续性是从四个方面来衡量的,即创新与学习、内部服务过程、客户、资金。

认真把握SIYB培训周期的各个环节是培训师职业生涯的生命线。只有按标准严格筛选教师,控制学员人数,充分了解学员需求才能提高培训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才能实现培训班的参与性、培训方法的有效运用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方法,满足顾客的需求。

坚持质量控制标准是培训师个人能力持续提升的有利武器。开展培训活动后不断反思自己对培训师至关重要,反思和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好质量控制工具。

维护SIYB品牌。每位培训师在开展SIYB相关活动中都应该以质量控制标准为工作基准,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为目标标准,进而打造一流的创业培训品牌。

宁夏创业培训培训师吕继仁

学习创新SIYB技术是培训师的使命

学习、创新技术体系,推动SIYB培训实践。宁夏的创业培训有特色、有亮点,因为我们一直将如何发挥培训师资的力量,学习、钻研、创SIYB技术从而推动培训,作为核心的工作。

推广、创新技术实践,推动培训市场化。以政府补贴为前提推广的SIYB创业培训,有着强大的推动力,但是,我们坚持认为SIYB技术中IYB/EYB市场化运作,才是SIYB创业培训永续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嫁接、创新技术服务,支持各类创业活动。宁夏的SIYB师资队伍,积极嫁接各类创业活动,配合宁夏劳动保障厅、教育厅、共青团宁夏委员会成功举办4次“青年创业大赛”,同时对接YBC项目,实现了创业培训技术服务的领域拓展。

合作、创新技术模式,规范创业培训管理。2009年 ,我们结合计算机平台,探讨开发出网上“宁夏SIYB创业培训管理系统”,并由相关机构成立宁夏创业培训研究院进行技术维护。

河北省张家口市技工学校创业培训培训师冯卓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4)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09-04

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着创新教育缺乏系统组织保障、创新教育培养环节薄弱、课外创新实践平台不完善、综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广东财经大学作为一所经管类本科财经高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方案、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对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在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多种举措和方式,鼓励支持二级教学单位采取嵌入式、项目驱动式和集约式三种培养方式,积极探索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嵌入式人才培养是指通过开放式办学,推进校地、校企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嵌入地方行业、产业发展,实现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去向与地方行业、产业的紧密对接。“国际会计(ACCA)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与ACCA广州代表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12个跨国经营公司及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等单位协同,采用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建设内容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将ACCA资格认证课程及部分CPA考试课程嵌入实验区人才培养方案。第二,由ACCA广州代表处负责培训教师,提供教学指导、教材及教学资料、资格认证报名与考试等服务,发展学生会员,联系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授予名誉学士学位,为学生联系实习与就业机会。第三,由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负责为学生提供实践导师及学习案例,为学生提供、推荐实习单位及就业单位。第四,合作单位利兹都会大学负责为ACCA九门课程考试合格且通过GMT考试的学生以优惠条件申请前往利兹都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国际会计(ACCA)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5届52名毕业生中,有8人考取英国莱斯特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和悉尼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16人入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星巴克咖啡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26人通过F类9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位居广东省前列。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方式是指构建了由创业课程教学、创业模拟体验、创业项目设计和创业项目孵化组成的严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有效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的对接。近年来,学校精心打造创新创业精品活动和活动品牌,坚持以“项目驱动”和“团队驱动”的方式不断深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活动运作模式,同时按照“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思路,大力支持和鼓励各二级学院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形成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模块商务谈判、模拟投资大赛、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物流管理大赛、电子商务大赛、旅游规划大赛等齐头并进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体系。实践证明,项目驱动式培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集约式人才培养方式是指实行特殊政策,集中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尝试在普通本科院校培养未来经管精英的可行路径。学校赋予各类实验区和实验班“特区”政策,具体包括在全校范围内整合资源、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学生、教师在实验区或实验班新开发课程的教学工作量翻倍、分别按1∶0.8和1∶1给予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配套建设经费、在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和国际交流师资培养中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给予倾斜,不断健全经管类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了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B质量。

二、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经管类专业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等原则,不断优化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和综合运用课五大课程模块体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还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做到“以知识学习为基,以素质教育为本,以能力培养为重”,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并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开辟创新创业模块,开设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一系列开放式课程(项目),鼓励学生以创新创业设计、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创业孵化等方式获取相应学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优化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综合改革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综合改革专业教学计划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辅修、双学位教学计划,有效推动了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鼓励有条件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订了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训练”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该实验区围绕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针对国内同类院校长期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轻学生、重课内轻课外等问题,制订了一套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培养方案:一是构建一套由一般方法与一般技能教育、学科方法与学科技能教育、专业方法与专业技能教育组成的系统的方法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切实加强学生能力的开发与训练;二是将自然科学前沿专题、人文社会科学前沿专题、方法论专题与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前沿与实践专题、行业知识专题等作为独立课程开设,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学科专业视野,实现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的交融和贯通,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将实验实践教学系统、全面、有机地反映在专业培养方案中,除了各类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验课外,还开设了企业见习、创新创业模块、项目开发和创业实践等,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统一。国际商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创造能力,制订了由“课程学习及培训、创新模拟活动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互相补充、互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学习及培训方面,一方面将创新项目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课程模块学习中要求学生运用课程的专业原理,对现实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解读和预测;另一方面,邀请企业高管和培训师开设创业学课程和专题讲座,以提升学生的创业理论基础和实战能力。该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计了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模块,该模块由实验/实训课程、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三个子模块构成,实验、实训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综合实验课、ERP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创业学和校内仿真综合实习等;校内活动由模拟商务大赛、模拟广交会、模拟国际拍卖会、网络创业模拟大赛、贸易实战模拟大赛等组成;校外活动由GMC国际企业挑战赛、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SIFE世界杯大赛、挑战杯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要赛事组成。通过各类实验/实训和校内外赛事,充分锻炼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挥。

三、构建课程、专业、跨专业层面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体系

在保证人才培养基准质量规格的基础上,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校强化了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力度,逐步构建了由课程、专业和跨专业三个层面分层分类教学组成的分层分类教学体系。在课程层面,大学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等四门公共课程实行分层分类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专业层面,已形成由1个部级、3个省级和4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组成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体系。部级、省级和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作为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探索的“试验田”,充分整合了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范式和路径方面创出了一条路子,取得了不错的人才培养效果。在跨专业层面,实施双学位(辅修)教育制度和专业二次调整制度,克服单一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的不足,有力促进了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于2014年开始陆续加大了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实验班的规模,中澳合作本科金融学专业实验班、中美合作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已招生并走上正轨,专业层面分层分类教学学生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4~2016年,课程层面分层分类教学顺利推进;专业层面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取得新突破,新增2个省级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跨专业层面分层分类教学取得新进展,357名经管类学生成功转换专业,3052名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双学位教育。学校不断推行与国外高校进行课程、学分互认,拓展学位互授合作范围,鼓励学生赴国外带薪实习,根据国外修读课程和实习的育人实效灵活认定课程、学分,2014~2016年,我校共派出102名经管类专业学生赴国外学习或带薪实习。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质的培养和挖掘,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嵌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模拟体验实验创业项目设计创业项目孵化为核心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加大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力度。学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和创新型人才建设需求,构建了层次递进、三大课堂有机衔接的涵盖创业基础课程、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跨领域创新创业课程和开放式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在通识必修课模块中设置创业基础课程,由创业教育学院组建专门的教研室为全校学生讲授创业基础理论,开课方式借鉴国外创业教育模式,采取大班讲座、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在通识选修课模块中增设“创新创业模块”,该模块由创业家及创业管理实务、创业计划制作实务、创业营销、创业教育指导和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等五门课程组成。三是增设跨领域创新创业课程,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创业战略设计、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与管理:决策模拟等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以协同培养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四是充实和完成创业学在毕博平台中的资源建设,依托创业学精品课程建设,完成“大学生创业学习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已收集与创业相关的论文、图书、报纸、杂志、网络视频、学生作品等相关资源上万条。五是多部门协同建设一批开放式课程。学生可自愿选择参加开放式课程(项目),并按照学校《开放式课程(项目)学分管理k法》获得相应学分。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和作品、公开出版专著(译著)、获得专利和权威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均可折算学分并替代相关课程。《开放式课程(项目)学分管理办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SYB创业系列培训等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使第一、二、三课堂的教学活动在创新创业教育层面实现了有机整合。六是引进由名家名师主讲的通识教育网络视频课,采用“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辅导教师线上线下授课”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在有效延展课堂时空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七是开展SYB创业训练课程,面向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训练,对参加SYB创业培训班的学生进行夏、秋两季小学期集中培训。进入SYB创业特训班的学生不改变其专业归属,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重新组建团队,并完成团队及个人的创业计划书,考核合格的学生在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同时,可申请替代相关选修课程。八是开展大学生KAB创业课程培训,成立KAB课程创业俱乐部,已招收三届KAB培训班学员,并通过俱乐部平台,对学生创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力度。学校构建了由校内创业模拟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创业孵化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平台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体系。校内创业模拟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依托经济与管理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利用ERP软件开展企业行为模拟,通过开发、训练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和综合执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着力抓好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三个重要环节,经济与管理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用友、金蝶、国泰安、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网(下称中经网)等知名企业通力合作,在实验教学顶层设计、实验教学课程实施和实验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显著成效。IBM、用友、中经网、国泰安和中山京通等公司的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ERP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用友和国泰安安排企业导师进入课堂;部分ERP课程考核直接采用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国泰安和中经网为师生免费开放部分数据库,支持我校跨专业实验教学;用友、金蝶和杭州贝腾等公司为学生提供模拟竞赛平台,帮助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同台竞技,吸引风险投资关注和选择项目;中经网和国泰安与我校合作共同开发仿真实习案例库;杰赛科技、中山京通和国泰安与我校合作研发出“基于云计算基础上的企业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进一步发挥基于云计算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跨专业虚拟仿真企业运作综合实验教学及资源共享方面率先突破。我校经济与管理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分别荣获部级教学成果奖、部级教学团队和部级精品课程等奖励或项目资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综合执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14年,我校获批教育部首批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创业孵化园区的项目建设为学生搭建了“平台支撑――项目扶持――基地实战――成功创业”的创业实践平台,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创业能力提供了较大的助推力。学校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和公开招标方式,遴选有基础、能落地的团队入园进行学生项目校内孵化。以校友创业企业为依托,建设了深圳网商协会、明次镆倒芾碛邢薰司校外创业见习基地,组织部级实验区和有创业孵化项目的学生到创业见习基地见习,让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创业过程与环境,学习创业企业的管理和成长经验。2014年,学校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同时也获得广东省人社厅授予的创业培训机构资质,成功申报并获批成为全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承担学生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专业发展特色,尝试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如金融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金融系、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等共同组建了“微金融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在协同培养华南地区微金融创新人才方面做得颇有特色。第一,该平台将微金融实务课程嵌入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和金融企业高管及实务部门人员协同编写金融类教材或著作;第三,协助证大房产申报建设我校餐旅实验楼。协调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及培训工作安排;安排学生去证大集团和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与广东小贷协会初步达成合作培训意向等。金融学院学生深入参与微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建设及咨询服务,在“微金融创新协同育人平台”上得到了较多的实战演练机会,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挑战杯大赛中屡获殊荣。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平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资助200万元,正在筹划建设创业实验室和创业模拟室各一间,创意实验室开设创新创意思维拓展课程,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模拟室建设两个校内创业模拟教学子平台,即“创业训练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并计划将该平台建设成为一个能支撑创业教育、自主学习、创业师资能力提升的资源支撑中心。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建设。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全球创业管理领域的领导者――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思维与行动(TEAE)教学培训”及“SIYB创业师资培训”。“创业思维与行动”项目是百森商学院为两岸四地及新加坡等在内的大中华区精心设计的针对性强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长达12天密集的全英文创业课程内容,涵盖了百森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设计思考与创业创意、创业市场测试与商业计划、创业领导、天使资本与创业融资、创业孵化器、公司创业、家族创业和社会创业等与创业管理、创业教育相关的10余个专题。“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创业师资培训”是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开发的,为有意愿开办中小企业的人量身定做的创业培训项目。该项目引入中国后,在部分省市试点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学校获得广东省人社厅颁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SYB)承办机构”资质后,已开展5期398位学生参加的SYB创业教育培训,学生参与SYB创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颇高。

五、构建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

为客观公正地测评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各方面表现,使学生及时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学校以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单位,结合该实验区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培养情况,构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综合考评体系。该考评体系以核心素质为根本,以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以专业素质为支柱,以能力素质为拓展。核心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创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追求效率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财务运用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政治素质、法律观念和个人素质;专业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能力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决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该考评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学生自主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较为全面、科学地体现了对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的激励、约束和引导机制。该考评体系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同样适用于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型人才的测评,在校内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 参 考 文 I ]

[1] 杨晓慧.我国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2] 徐小洲,叶映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与生成转化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5)

重庆市江北区劳动就业部门于2004年引进并实施SIYB项目(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实施,为促进社会就业而推出的具有探索性的试点培训项目)以来,严格按照SIYB的教学要求,先后开办了13期(17个班)的创业培训。培训学员459人,有400人左右先后开办了自己的企业,创业成功率为61.8%。带动就业再就业1278人,实现了一人创业带动4.5人就业的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年来,SIYB培训在江北区搞得如火如荼,创业培训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肯定,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2006年,江北区进一步改进了创业培训方式,采用“政府搭台,机构唱戏”,由政府部门指导协调和监督,重庆新洁净职业培训学校具体承办创业培训。同年,重庆新洁净职业培训学校被国际劳工组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SIYB中国项目培训机构。

据江北区劳动局培训科科长易华燕介绍,SIYB在江北区的成功,首先来自于领导的重视。江北区区委、区政府领导对创业培训给予了高度重视。区委李书记、区政府喻区长多次到创业培训班现场指导工作。江北区就业服务管理局成立了江北区SIYB项目办公室,并把创业培训列入了2006年的重点工作。

易科长还谈到,为促进SIYB培训,江北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明确了创业培训的补助对象和标准。具体操作是:建立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工作机制。为创业培训合格、创业项目可行、创业能力较强的下岗失业人员根据其申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于经过专家论证且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及学员优先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对于还款信誉好、企业发展状况良好的学员办理申请再次贷款。三年来,江北区已为参加企业培训的学员提供了132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周学峰、曾广智、杨秀丽等27位创业培训学员从中获得帮助。2007年,江北区进一步提高了补助标准。参加SIYB培训并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的,从原来的500元/每人提高到1500元/每人的标准补贴。同时,培训对象也从原来的由就业转失业的失业人员扩大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民、残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的复转军人等。

另据介绍,为加大SIYB培训的覆盖面,江北区从之前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组织培训学员,发展到目前采用SIYB的教师组织,该区12个街镇的分管领导及经办人员,采用SIYB的授课模式向他们推介SIYB培训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SIYB培训授课方式,熟悉其培训内容。让他们感受到学员培训前后的变化,熟悉并了解各自辖区内选送学员的培训情况。目前,SIYB项目推介活动已扩大到社区工作人员,SIYB项目的宣传已走到了社区。

江北区SIYB培训作为江北区培训的亮点,承办方一直在树SIYB培训品牌。目前,该区取得劳动保障部颁发SIYB合格证的专职教师7名,GYB和SYB认证教师4名,IYB教师1名(重庆市仅一名),兼职SIYB教师8名。在授课教师的组成上,既有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又有熟悉国家政策的机关工作人员。他们将创业成功的经验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更好地引导并指导学员进行实践学习。在培训工作中,SIYB的教师为学员进行了严格的“三关”把关工作。这三关包括培训前的面试关、培训中的教学关、培训后的测试关。同时,还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开展了专门针对农民工和女性创业班的培训。

通过严把质量关,SIYB的学员得到了实际的指导、帮助,学员对这种培训形式和培训效果十分赞赏。目前,由培训学员介绍的、自发来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员已经占到了50%以上。

SIYB培训学校还为学员实施了完善的后续服务,为其构建了创业服务体系。据易科长介绍,为做好相关后续服务,江北区组建了由劳动、工商、税务、街道(社区)、银行、市连锁经营协会、管理咨询公司、市农科所为主的专家志愿辅导团队。而针对学员创业项目选择难的问题,则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征集开发了适合广大创业学员的创业项目库,并设立了创业项目展示。与此同时,还指导学员成立了创业者联谊会。通过以上的服务,提高了培训学员的企业开办率,稳定了经营率,带动了就业率,成果斐然。

创业硕果累累

据重庆新洁净职业学校魏欣校长介绍,在成功开办了自己企业的400人中,吴倩是个代表。吴倩,2006年第三期创业培训班学员。培训结业后,在寸滩街道兰溪社区开办了乐源幼儿园。开园时江北区就业局领导、街道(社区)领导、培训机构领导都到场表示祝贺,区就业局还邀请了电视台加以报道。街道(社区)帅科长更是积极为她落实了20万的贷款资金,社区张书记也表示在社区内广泛宣传乐源幼儿园,为乐源幼儿园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乐源幼儿园教职员工有25人,在园儿童260人。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27-02

2010年4月22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如何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提供支撑平台,是一个亟待探索的实际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一)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真实的实践平台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完全按照企业化模式运作的经济和教育综合体。学生实训教学的过程就是实际生产操作的过程,通过带有生产任务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实际工作的要求,积累工作经验,实现学生与行业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校内外一体化的建设思路,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来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产业学院模式 由高职院校和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在理念、机制、模式、条件上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度合作、互动双赢的校企联合体。产业学院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与效益为第一目标,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训练能力及效果为第二目标。如我校与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浙江物产―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产业学院”,依托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在杭州、台州、武义等地的物流基地,由企业提供土地,学校出资购置一批先进的物流运输设备设施,建立基于ICT的视频互动系统,共同建设具有强大的区域辐射功能,既能承担学生专业顶岗实训任务,又能面向社会经营的综合性物流基地。

工厂模式 即“引厂入校”,建立“前厂后校”或“前校后厂”或“亦厂亦校”等模式,把工厂搬到校内。如我校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与浙江物产元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由学校提供厂房,双方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建设“元通快修下沙分店”。由元通集团负责经营和管理,学校汽车专业教师担任技术总监,学生在校内即可以实现顶岗实习。

技术应用性公司模式 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实践环境条件,我们注册建成了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为主旨的技术应用公司。技术服务性公司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载体之一。这类公司的目标有三,一是为企业一线解决技术应用性问题;二是获取技术应用实践培训的案例及训练条件――培养创业与创新人才;三是适当创收。如学校汽车专业的学生,在技术应用性公司中参与研制了“开放式汽车故障诊断教学鉴定平台”,这套仿真教学设备的各种电器与电控系统教学鉴定系统的设计应用了现代化物联网技术,具有系统仿真教学和在线教学功能,填补了国内实践教学中的空白。

工作室模式 “公司化”的工作室能真正与社会接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强化“创业实践”,如艺术类专业的工作室、电子类工作室和计算机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从社会上承接相关业务,按照相应的业务流程对接课程改造成为系列实训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设计、策划或制作,其成果交由市场或客户检验。实训与经营性生产融合,学生能够在完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通过项目化实训培养技能,体验劳动价值。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配套设施

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创业实践,促进科技和创业教育成果转化。成功的创业实践既能有效地验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反过来又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开展。要开展创业实践,就要有阵地,否则只能在电脑上虚拟,在纸上设计,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是建立实践基地或场所,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通过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创新项目孵化基地(研发公司) 学生根据承接的浙江省大学生科技活动创新计划、学校的挑战杯创新项目、创新创业综合实践项目等各类项目任务的需要,经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临时注册,进入项目孵化基地开展项目的研究与创新工作,时间一般比较短,以完成某一特定项目为基础,有条件的也可以正式注册。

创业项目孵化基地(模拟公司) 学生团队按公司性质经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注册,具有稳定的业务来源和较长期(1年以上)规划,经过一定时间的孵化,可以具备正式注册的条件。

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 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园的管理和服务部门,主要设置如表1所示的几个机构。

(三)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园

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培育和孵化,一些项目可以转入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科技园,可以享受最为优惠的政策,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一是给予人事和户籍、免费风险评估、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二是设立创业基金,给予租金补贴、无息贷款、启动(种子)资金支持。还可以接受最为系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如提供经常性的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如我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的物流科技园,已经成为促进科研转化、孵化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摇篮,已经有多家单位入驻,在科技园内创业发展如鱼得水,在业界亦已崭露头角。

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创新

(一)在创新创业组织机构管理上推行“准社会化管理”机制

“准社会化管理”机制,就是学校成立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学生开办公司程序完全社会化,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职务、分工、业务联系等结合专业提出总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例如,创业区各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秘书职位优先推荐文秘专业的学生担任;财务会计由金融、财会专业的学生出任;对外联系开拓市场业务的岗位,营销专业的学生则是首选。

所谓“准社会化管理”也就意味着任何一名学生担任任何一个职位都须经过竞争、考核筛选后由学校主管部门按公司、企业组织程序正式任命上岗或下岗。对于学生创办的某些专业社团公司,如旅行社、电信等主要由对口专业学生加盟,依托社会知名大公司联合运作管理,直接面向市场。这种“准社会化管理”,一方面,学生通过承担相应工作,学习处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另一方面,及时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满足了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要求,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二)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核心是创新创业,载体是项目。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体验创新创业过程,提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艺和基本能力。让项目团队进入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提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投资效益,而且可以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建立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内实践教学与学生科技创新实现有效结合。项目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学校依托与合作企业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应用项目为载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课题研究,如生产工艺的革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等项目;二是依托省大学生科技活动创新计划以及学校设立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践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项目,让学生接触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探索新领域,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校内专业实训基地的共享与互通,为培养复合型的创业人才提供支持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科技进步的现实性选择。“复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不同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成。复合型人才,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针对以商科人才培养为主的办学特质,在创办高职之时,我校就大力倡导以工科知识为依托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校内实训室的共享和开放,让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专业岗位相对应的工科背景,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以在产品陈列室进行金属材料、化工原材料、建筑材料等商品识货技能的训练;汽车营销专业学生可以在汽车实训基地的汽车结构、汽车文化等实训室进行相应的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知汽车的基本结构,在汽车的性能、特点、使用要求、维护保养等方面给购买者提供可靠实用的建议,以取得购车者的信任。

(四)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对创业环境的感知

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加强实训基地自身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以及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文化环境,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使学生更快地成为社会人和职业人。实训基地可通过与所服务面向的主要企业合作,引入典型工作任务(产品)相关企业的企业理念和职场箴言、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技术规范、企业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等,并以标语、图表等多种形式布置在实训场所内,使学生身临其境,时时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精华,处处体验着企业理念的浸润,耳濡目染地接受职业素质养成的潜性教育。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途径的建设,要努力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打造成集“创业思想集聚中心、创业项目研发中心、学生就业创业中心、学生实践教学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于一体的“工学结合”示范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学生就业创业、创新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徐秋儿.产业学院: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2]葛高丰,王伟.“三基”一体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7)

1立足农民的需要心理,优化创新创业理论培训内容

需要是人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心理反映,是引起动进而促使行动的根本。某种程度上,需要是农村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的驱动力,将农村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农民需要心理结合,不仅能为农村创业者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还可以为农民创业成长提供心理上的支撑和精神上的服务。所以,为农民开展的创新创业理论培训,必须掌握受教育对象的思想、生活现状,重视对新型农民真实心理的研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首先,针对农民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要符合其心理预期,能够满足农民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需求。比如,农民创业者多数是因为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或不满打工现状才选择创业,他们更希望了解农村相关行业创新创业的特殊性,了解创办企业的前置、后置审批程序和可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等。其次,农村创新创业理论培训要符合农民自我发展需要。自我决定论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即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如果三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就能促进其内在动机形成。在农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不同于高校,新型农民对“安居乐业”有发展需要,因此,在培训教育中要注重支持和促进农民自主、胜任、关联的基本心理需要,以增强其内部动机形成或促进外部动机转化。

2充分认识农民创业的从众心理,发挥创新创业理论培训的引导作用

事实上,创新创业理论培训教育也同样透露出从众心理的影响。接受创新创业培训的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农村周边环境和农村背景对农民创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制约农民创业的根本问题。农民社会经验匮乏、知识储备欠缺,所以从众行为在农民创业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农民产生从众心理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生活圈子小,绝大多数农民主要精力在“一亩三分地”,很少主动考虑创新创业活动,且这一想法在农民群体中有足够的同一性;二是在农村,一部分选择外出打工、开店等想法的农民,较多受到家庭或亲朋好友的影响,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民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对别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从而造成从众心理的普遍存在。某种意义看来,这种从众心理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农民在接受创新理论培训时,这种从众可以促使农民找到一致性方向,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断达成共同目标;当然,也会抑制个体发展、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形成,若方向错误,还会形成集体挫败。如何发挥从众的积极影响,培养农民创业者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开展农村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问题。首先,农村村委会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及时纠正不当的团体风气;要注重培养消息灵通、精通时事、足智多谋,或在某方面有出色才干的农民成为“意见领袖”,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要有效利用各级政府提供的政策、资金、人才资源支持,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增加社会经验,不断增强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模式。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8)

一、引言

在高校工程训练实施中心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岗位所需的工程型人才。新的创新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只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高校工程训练教育既是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属性,培养适应学生通过基本技能、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训练,加强机械加工制造的知识,提高工程实践体系,培养工程训练意识,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环境保护等在工程过程中的作用。工程训练中心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操作能力和工程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取向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功能的主要承担者,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挖掘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进行知识和教育的创新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

二、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体制研究

21世纪是工程资源的世界,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适应工程型的发展趋势,工程训练中心已经普及到每个学校,同时要加强工程技术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开放式教育中,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学习理论,工程训练中心为教学主题,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教育培养相结合,培养其在工作岗位上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自己独立创业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在工程训练教学课件设计中,教师角色应转换为开放式学习指导者、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简单地用于支持教,更应该重视学习目标性和内容分析性。因此,以建构工程型人才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要求及培养为目标,构建适应社会的工程型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工程训练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使工程教学出现勃勃生机,取得了初步成效和阶段性成果。

三、高校教育实施工程训练创新教育的途径

1.开展创新教育。随着工程系统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工作岗位应用。在整个多工程行业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建立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管理系统,逐渐实现工程课堂,工程课堂越来越多的显现出强大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技术。我国开发的大量工程资源,因缺乏导航系统、表现形式单一、学习情境等多种元素,为未完成自主学习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工程资源建设与管理的中,教育技术中心对校园工程建设,分析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加强课件开发的科学设计,重视全方位的教学工程资源的建立其中心合体规划方案,坚持多元化发展。运用全方位的教学工程资源的制作,做好工程资源管理工作,将工程资源建设与管理发展到每一个新的研究课程和工作岗位上,争取从达到多种工程资源建设和管理,从而发展到每个不同工作岗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做到相互协调、规划管理、科学熟练的运用工程资源建设管理系统。

2.营造宽松的教育创新氛围。加强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理论的培养,提高工程专业水平为基础,根据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现代创新教育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要重新定位隐形资源,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石。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自行解决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的能力,以维持工程能力和保证企业生产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型人才素质,明确工程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等具体的改进措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3.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随着试点开设专业和课程的剧增,目前急需建设一批优秀课件。工程教学是高科技集合体,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增多,使教学资源媒体的优化和选择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工程学实践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知识方能组建,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实施通信系统所要进行的实验。我们在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建设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应有针对性地制作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以供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以教学资源媒体选择和多元化设计模式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使媒体资源存储量达到一定的媒体资源建设已经逐渐以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技术。

四、结尾

随着企业发展日趋激烈,当前媒体资源管理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主流技术。我认为,应该注重加强工程资源管理应用和创新,在新的社会形式下,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独立创造能力、多角度积累创造方法能力和回答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以创新的精神指导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再上新水平。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9)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重点高校,学校一直重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校通过明晰培养理念、制订培养体系、搭建实践平台、融入科技创新等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情况作一分析。

一、明晰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主题,结合专业基础理论和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制定了“2015年本科教学计划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了“以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体系为引领、以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为支撑”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强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新的培养体系以能力提升为导向,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准工业化的工程训练,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具体来说,合肥工业大学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强调通识课程中的综合教育。在新的培养计划中,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学校通识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分层次进行并有所侧重,将原来集中在课堂中讲授的教学模式改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同时,学校通过举办各类讲座、深入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业培训中心依据学校的办学思路,围绕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自主设计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建国内一流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设计有自身特点的“多层次准工业化实训与创新训练”教育教学培养方案。第一,以培养学生的实训、实验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以工业培训中心实训平台为依托,以“工程认知博物馆”为基础,开展基础工程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第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加强学生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主要目标的综合设计实训教学平台。综合设计实训教学平台主要以工业培训中心先进的和自行研制的实训装置为依托,制定了多门综合设计实训内容。学校的综合设计性实训锻炼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训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程综合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能力。第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实训教学平台主要以中心综合创新训练基地为依托,实训内容取材于“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自主选题。通过创新性实训、暑假夏令营等活动,学生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务实的科研作风;通过“项目申报”和“自主型训练学习”实训项目的开展,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二是强调基础课程中的渗透教育。学校通过学科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把相关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内容渗透到各学科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充分利用传授知识来提高学生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价值观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在进行学科基础课程渗透教育时,各学科之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合作,注重不同课程间能力培养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强调专业课程中的系统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夯实专业基础是根本。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学校对专业课程的安排进行了缜密的论证,严格设置课程,明晰课程间的关系和排课的前后顺序,并明确了相应课程的实践要求及能力标准。学校已经初步建立和形成了“集培养目标、过程管理和质量提升”三位一体的“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并以此为指南,修订了2015年培养方案。学校从培养的总目标开始进行能力目标分解,建设与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与能力培养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与之协调的课程实验与实践、课程群实验与实践以及综合实验与实践,从而建立理论、实践、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四是强调实践环节中的适应教育。实践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突出实践,构建并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动力系统、时间系统、思维系统以及实践系统,加强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校内建设了11个准工业化实习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工业环境和产品生产过程。同时,学校还设定专门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并进行单独考核,很多课程内容是必须在企业里完成的。例如,学校车辆工程专业针对我国特别是安徽省许多大型汽车企业负责人是校友的实际,在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等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大型汽车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校汽车类专业大学生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研发活动与生产实践中,并将毕业论文(设计)写(做)在产品上,在“真刀真枪”的锻炼中磨炼创新人格、提升创业能力。五是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造性。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又要加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培养。学校要求工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6学分以上创新学分,其他科类学生必须取得4学分以上创新学分。同时,学校成立了创新学院,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充实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另一方面依托校内外基地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以学校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其集中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训练(A)、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子实习、汽车驾驶与拆装实验、汽车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共计40周3分。具体来说,在内容上,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并指导学生自制实验仪器设备;在手段上,充分应用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计算机模拟系统,构建了汽车构造与电子控制原理、汽车故障诊断等创新试验平台,供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验;在形式上,针对不同学生情况,在基本技能培训、设计能力培养、综合能力锻炼、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等不同层次上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并推进实验室全天候开放。

二、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夯实工程实践基础

作为一所学科专业结构以工为主的学校,合肥工业大学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逐步建立了完备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且每年进一步加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投入,保证工程实践的时效性、创新性和科学性。一是制订比较完备的实践培养方案。学校在教学计划制订中要求把近1/4的学时用于实践实训,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在实践中提升水平。目前,学校形成了课程实习、社会实践、自主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多种方式的工程实践体系,保证了学生工程实践的时间和途径。同时,学校制定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标准,严格按标准考核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结果。工程训练课程内容是目前国内实训项目最多的工程训练之一,大力支撑了学校“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分析研究本科四年学习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背景,搭建多类型工程训练实训实验教学平台,采取“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式”为特色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贯穿本科全过程的完善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搭建准工业化的校内实践平台。目前,学校建有4个部级产学研基地、4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安徽省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1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78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212个研究生校外科技服务基地。学校每年承担2.5万本科生和1万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与工程训练任务,每年另有约5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校内外联合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题实习实训。三是入驻企业参与生产实践训练。学校与安徽省16个地级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形成联动对接,建立学生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入驻企业体验工业流程。学校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早在2009年,学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和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23名研究生赴江淮汽车协助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工作。这些研究生在一年多时间里成长迅速,他们中的21名研究生于2011年毕业后即选择留在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工作。目前,这21名学生均成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业务骨干。四是融入科研团队历练。学校不但强调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能力的实际应用。学校通过实际项目操作来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国际、国内及学校举办的各类竞赛将创意转化为成果,实现能力到应用的转化。同时,学校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进导师课题组,在课题组中选择研究方向,跟随导师团队一起进入科研领域,在具体项目实施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另外,学校探索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有条件的本科生提前进入导师科研团队,在执行具体科研项目中进一步锻炼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国防装备技术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院(合肥现代显示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肥光伏光热研究院(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工业信息研究院、智能交通和信息安全研究院、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等专职科研机构都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任务。学校还建立了“英才班”“卓越班”“博雅班”等英才计划创新实验班,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双导师制,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10)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诈骗、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对象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级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创新创业培训心得体会篇(11)

一、协同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理念的提出

现如今,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但仍然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等问题。使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等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不能满足学生成人成才培养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在协同创新理念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由不同主体参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实质是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在各主体之间整合不同的知识环境、不同的能力侧重、不同的价值需求下,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基于“协同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反馈机制等多方面的创新,需要政、产、学、研、用等各方的通力合作,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对接平台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舞台。

二、协同创新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1、建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对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最真实反应是社会评价,这一评价并不是通过评价好坏起作用,而是借助于反馈机制做出相对准确的反应。人才培养反馈机制需要结合校内与校外,协同建立。通过深入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开展调研,获取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信息,了解当前社会、劳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深入同类型大中专院校、在校生中开展调研,分析本校学生的优缺点以及竞争力,了解学生择业兴趣与意愿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建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分析专业对接产业(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专业职业岗位所面向的岗位素质和岗位知识能力结构,确定适应2-3个核心岗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人文素质全、专业基础知识宽、专业核心知识精、岗位方向技能强。

3、明确职业资格证书。充分利用反馈机制,分析专业对接产业(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明确1-2个含金量高、能促进体面就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职业资格培养目标,实现“双证融合”,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对接。

三、协同创新构建“点线面体”课程体系

1、“点线面体”课程体系的内涵。“点线面体”课程体系是指以培养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为目标,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等四大模块出发,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其中:“点”代表岗位方向课,培养学生面对岗位时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岗位方向技能强;“线”代表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应用专业时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专业基础知识宽;“面”代表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满足行业需求时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专业基础知识深;“体”代表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人文素质的,能够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人文素质全。

2、构建课程体系的三级协同创新机制。课程体系的三级协同创新机制是指:1、构建院级协同创新机制,学院各教学职能部门与教学系部共同制订大学生素质培养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体),为培养完整的人服务;2、构建专业群协同创新机制,相关专业间共同制订以培养行业基础知识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面),为培养岗位迁移能力服务;3、构建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由专业与企业共同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和岗位方向课程(线、点),为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服务。

通过三级协同创新机制的,精细化构建“点线面体”课程体系,同时注重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在课程开设的时间、顺序上要考虑课程间的衔接,注意课程的前导与后置关系,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合理整合,避免专业知识体系中知识环节的缺失现象与课程间内容的重复现象。

3、开展课程标准建设。围绕专业实施各类课程标准建设。通过与校内外专家对课程内容的增减及前导、后续课程关系的协同研究和研讨论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解决教学内容重复、多余、缺失与衔接问题,逐步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标准体系。

四、协同创新构建“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