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1 15:40:15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1)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2001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后被分配至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和变电班从事线路架设、电缆敷设、高压试验、继保及变电检修等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

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2002年年底,我被分配到电力实业公司生技股,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非常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

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参加了庞家堡镇17个村的高低压农网改造工程,我主要负责线路的设计、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线路资料的整理。且丰富了公司的线路资料。我还参加了小吾营—龙关110kV二回线路改造工程,线路全长24.5公里,且大部分是山区,并且是冬季施工。我主要负责线路的复测、熟悉设计图纸并与施工现场比较、计算线路的各种技术参数。经过7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工程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监理和运行维护部门。

其次,将先进科技手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应用AUTOCAD绘制了线路走向图、相序图,交跨图。做到及时更新线路图纸资料,并将新旧图纸进行衔接、更新,使图纸资料与现场相符,与设备相符,进一步完善了线路资料,保证了数据真实性,为真正指导生产管理和逐步实现线路的状态维护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还参加了新安规和工作票的培训。今年我又被定为线路的工作票签发人,这使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责任很大,他的一点疏忽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他不仅要保证工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还要看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更要保证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是否适当和充足。于是我开始勤下小现场,积极熟悉城区的各条街道名称结合配网图,了解了城区范围内的高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认真学习《电力工业技术管理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熟练填写各种工作票和措施票,并进行危险点控制与分析,为工作票的正确签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2)

我叫xxx峰,是热电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汽轮机主操,20xx年7月份毕业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东力热电厂实习四个月,现于煤化工汽轮机岗位工作。我的技术总结分两大步,一方面对动力热电厂的一些有建设性...

我叫xxx峰,是热电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汽轮机主操,20xx年7月份毕业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东力热电厂实习四个月,现于煤化工汽轮机岗位工作。我的技术总结分两大步,一方面对动力热电厂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技术该找进行分析,评论,其目的是借鉴思路,改革创性;另一方面是对煤化工现有的工作环境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使煤化工的发展更有力,更谐和,更加强大。

一东力的建设性意见。

大家都知道,泵类设备是电厂的动力源泉,在启动之前要使其中充满水,这样才能使溪水高度达到绷得允许真空吸入高度,使泵体不振动,不汽化,从而使其安全运行,当离心泵由于建设安装问题,进水口水面低于其中心轴线时离心泵内就会充满空气,而不会自动满水,因此泵内不能形成足够高的真空也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吸入理性泵中西,水泵就无法工作,所以必须先干将空气后才能启动,基于这种情况,一般的做法是在离心式水泵启动前坚硬水,但是,这种做法既麻烦又费时,有没有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呢 三冻冰州动力热电厂的无技术员着提出了一种整改方法:在水奔的进口门前家一个真空光。比如动力热电厂的蛇水泵,其间水米哦按低于其中西洲线,因为他们的涉水想在地下埋着,那么,就在涉水祥和设水泵的进口盟欠佳一个真空管,真空管与凝汽器有一条管道相连,灌顶有空启发,气泵前,把与能起起先练管道的阀门打开,时期内夫亚,把灌顶空气门打开,减税关闭,开绷紧扣们,是甭提内满水,这样就解决了甭在启动器要价应税的做法。

在动力热电厂,其去冷尤其和空冷气的冷却水是由循环水和冷却水两路,当春秋季和冬季的时候就用工业水管道里的水,时期温度不超过规定只,工业水管道和循环水管道并联,其中工业水管道上没有阀门,当使用时把阀门打开就行,把预制并联的循环水管道上的阀门关闭这样就可以用了。

在冬季的时候,因为是热力管道的关系,现场的老鼠比较多,他们要坏电线,造成比较重大的损失,可以使汽轮机跳闸,DCS反映不灵,所以灭鼠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动力热电厂的这些技术改进,或许我们用不上,但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坐视不死班,调处固定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二 煤化工的技术建议

四台锅炉给水泵的出口们都是手动门,高压木管对外供水们也是手动门,根据煤化工人员的配置情况,汽轮机的两台吉佩一个巡检,如果给水泵幽深门题进行切换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工厂如战场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否则就会给生产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八四台锅炉给水泵的出口们换成电动装置,实现给水泵的远程操作是很有必要的。

除扬弃的高位一流是电动们,很不必要水位+300得高高报警+400的高位一流电动阀门自欺,其实,这很不必要,直接不用电动装置或换成手动阀,一直处于开放状态,+440也是一流作用上完全一样的二用电动门,是一种浪费。还有均压箱的压力自动调节装置设了两个,进口一个,出口一个,其实把调节作用的设为一个出口压力自动调节装置就可以了.给水泵是个高压设备,运行时期轴承需要密封水,但是,我们不知道启动泵前有没有密封水和冷却水。所以,建议在给水泵电机的冷却水管道上加一个压力表,这样检查的时候就方便了许多,也有了保障。

给水泵的密封水是由除盐水泵提供的,这很不合理,就如本月除盐水泵跳闸,由于没有密封水,给水泵也不能维持上水,全场停电,锅炉停炉,水位报警,这样就很危险,后来抢修及时,但是一个工厂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和运气不应有太大联系的。

建议把给水泵的高位油箱改成一个电机装置,给水泵事故连锁,因为水泵一停,高位油箱达不到油循环,基本上都是死油,很难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

汽轮机的电动主气门应该改成个有利于操作的位置,这样可以实现看表盘操作。

对煤化工的建设性意见。

1安全问题:由于我们大多数员工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很容易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使自身的安全,厂里的财产搜到损失,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进行安全演习,由师傅精神示范,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教学。

2事故处理:现在,有调试的师傅带我们,所以操作很顺利,事故处理及时,但是人家一走,我们遇见没有见过的情况怎么办?所以建议领导搞一个事故现场处理的演习比赛,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经验。

2017年电力专业技术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2】

我于1996年参加工作,曾从事表计校验、用电检查等工作,现任经营部副部长,负责线损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等工作。在几年的实践工作中,我虚心学习、刻苦锻炼,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现将我个人工作情况汇报

一、加强标准设备管理,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性。

我们常说计量表计是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秤杆子,那末标准计量设备则是校准秤杆子的工具,对电力企业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我局共有标准设备19套,为保证这些设备稳定健康运行,我主持建立了标准计量设备台帐,明确专人管理,定期送检,避免超期服役。对性能不太稳定的便携式单相表校验台,我们每年由生产厂家维护一次,不定期与其它标准做比对,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后果。20xx年我们共送检标准设备12套,由于工作到位、措施得力,送检合格率达100%,深受电研所领导的好评。

二、搞好表计管理,维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

通过营业性普查,我们建立了表计台帐,将计量表计纳入规范化管理。我们确定了电表校验工作流程,由专人对台帐实行动态管理,以保证台帐与实际相一致。表计在校验前先核对台帐,登记工作记录,校验中由微机自动记录误差资料,校验后由专人更改表计台帐;若需换表则出据《计量装置更换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出据《计量装置退补电量报告书》。这样做的后果,有效的遏制了个别人通过电表做文章、为个人谋私利的不良行为。为保证电表校验质量,我们实行电表校验终身负责制,电表只要被确定为人为调整不合格误差,不论时间多久,都要追究校验人的责任,决不姑息。20xx年,我们共校验电表4741块,电流互感器4814块,超出计划任务56.7%,为全局降损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狠抓母线平衡管理,消除线损管理的盲区。

一般说,线损由高压线损和低压线损构成,这两级线损均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受到普遍的重视;介于高低压线损之间的母线平衡则很容易被忽略。而实际上,母线平衡是不允许被忽略的,如我局20xx年全年完成供电量2.997亿kwh,若全局母线平衡率由0.5%上升到1%,全局全年择要多损失电量149万kwh。母线平衡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为保证站内计量装置的准确性,20xx年7月份,我们将站内计量电表全部更换为多功能电子表,并按照计量规程的规定每季度现场校验一次,确保表计稳定运行。通过此项工作,母线平衡率大大降低,米北、板东两站平衡率由原来的1.5%以上降到0.5%以内,效果尤为明显。 为及时准确了解站内平衡情况,我们设专人每天都关注各站的平衡情况并每周核算一次,只要发现某个站连续两天平衡率超过0.5%,便立即赶赴现场查找原因;对各站上报的计量故障,我们保证在12小时内人员到位,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20xx年,我们共换表46块,现场校验146块次,处理站内计量故障3起,确保全局全年母线平衡率在0.5%以内。为完成供电量指针,确保经济效益,更换电子表的工作我们凌晨即出发,尽量在用电低谷期工作,首开我局零点工程先河。

四、重视现场管理,全力配合降损工作。

现场管理包括定位、验收及多种形式的现场调查等方面的工作。每一次定位或验收,我都要求班组成员认真负责,不能局限于做记录,而要真正参与进去,该把关的严格把关。20xx年9月份,在对四宝革塑有限公司1000kva增容工程进行验收时,我们仔细检查接线,发现了厂家的计量接线错误,防止了一起严重计量事故的发生。

对其他现场工作,无论是用电普查、还是重点调查某些线路、台区,还是调查公用配变的负荷情况,我都坚持实事求是、力争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调查清楚,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我还将现场调查作为自己深入基层、接触第一线的难得机会,通过现场调查,为供电所的同志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丰富自己的阅历,补充缺少的知识。20xx年,我们共调查线路30条,台区8个,纠正错误接线11处。

五、优化无功配置,为降损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无功管理是线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无功管理,我不满足于供电所报几张表、填几个数字,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我一方面深入实际、多次到北沙、东阳、大步村等地,从改正无功表接线入手,帮助供电所人员测量用户的无功状况、为用户确定无功补偿方案、检察无功补偿效果;另一方面查阅相关数据、了解无功补偿最新动态,不断补充自己的头脑,为我局无功补偿工作寻求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通过不懈努力,供电所的同志们及不少用电户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去年共增无功补偿量近10000kvar。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3)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1997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被分配高压修试所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及实验数据。 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2003年,我调入河北电力公司生产部,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预算与生产资料管理。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十分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 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参加了公司创一流建设工作,加班加点整理公司生产资料,使单位资料达到了规范化管理。我还参加了公司农网改造工程“回头看”,我主要负责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线路资料的整理。经过3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工程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监理并通过了监理公司的验收。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2005年底我参加了技能鉴定高级工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高级工的证书。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已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已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建设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十五年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在电力建设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6年5月,本人毕业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本人现对任职以来的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历和资历

(一)学历

2016年5月毕业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完成了大学专科学历的所有学业,取得了大专文凭证书。

(二)资历

2008年至今从事测绘技术员工作。

二、专业理论水平

在测绘工作期间,系统而高效的学习了现代测量学、现代地图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GIS基础应用技能、数字地形图测绘技能、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卫星导航定位等专业课程,参与专业认知实习、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工程训练、地形图测绘实习、控制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专业轮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践环节,具备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地形图测绘、控制网设计与实施、工程施工放样、地图设计与编绘等专业技能等。

三、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首先,本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对自己的单位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信心。在这期间不仅仅注重自己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而且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团结同志,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诚实,工作认真,敢于负责,有担当意识,工作有开拓精神。

四、工作方面

自2008年9月至今,工作以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遵章守纪,两年来,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不怕吃苦,不怕累,学习优秀员工的方法,认真完成了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团结同事,共同努力,同事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五、工作总结

好钢需要千锤百炼,做事需要百折不挠。吃苦耐劳,踏实工作,不怕困难,勇于争先。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自己放在生产第一线,积累经验,提升测绘技能,以具体的实践来促进我对侧护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再认识。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爱岗敬业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振兴和发展中国测绘视野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测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测绘工作任务。

二O一八年十一月六日

扩展阅读: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主要内容:1. 全过程参与三、四等水准复测与改造工程,获益非浅。2. 进一步熟悉国内常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取长补短。3.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同步提高。4.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展的需要,

本人于2000年12月评定为助理工程师,一直在广西第一测绘院从事测绘工作,2004年2月在第一国土测绘队任副队长。任现职以来,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过程中努力摸索和创新,先后于2001年至2002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四等水准路线复测与改造工程中担任藤海线、横檀线、桐扶线等16条三等水准路线复测与改造工作的技术负责人;于03年至04年5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工程中担任第一国土测绘队测区负责人;于04年6月至今在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工程中担任测区负责人。在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院部、总工办的直接领导下,我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整个测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之,五年来自己在技术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过程参与三、四等水准复测与改造工程,获益非浅。

区内三、四等水准路线复测与改造工程周期较长,一般为20至30年,随着我区经济建高速度的加快,周期稍微缩短。由于有将近三十年水准丰富经验的的老测量员仍是这次复测与改造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在工作过程中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本人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队完成了藤海线、檀张线、横檀线等16条水准路线的复测与改造,全方位掌握了踏勘选埋、仪器与标尺检查、观测与数据处理等工序。熟练应用广西第一测绘院提供的《三、四等及等外水准记录程序SZJL01》和广西第二测绘院提供的《水准测量电子手簿数据处理程序SZCL_34》两个程序,并完成了16条水准路线的技术总结。

二、进一步熟悉国内常用数字化测图软件,取长补短。

任现职以来,本人先后在几个测区担任测区负责人,由于每个测区使用的数字化测图软件不一样,如在北滘测区使用SZCT成图软件,在桥头测区使用GTC成图软件,加上之前在广州测区使用过的SV300、CASS4.0等成图软件。每一个软件都是在生产过程中慢慢

完善起来的。在工作过程中,在熟悉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软件的优缺点,对其进行改进,并能在测区范围内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各项工程能顺利完成,自身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了。

三、技术管理

在钻研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身技术素质的同时,本人还努力探索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以促进测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先后在各测区制定队伍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等。率先在桥头测区执行“预定类别╳质量系数=分配类别”的质量管理办法,这样,产品质量与收入科学的挂钩了,整个测区产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获得了十分挑剔的甲方监理的好评。

四、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技术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本人坚持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如应用Word完成文字处理工作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打印各种记录表格,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自学GPS、GIS及测绘新知识。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我院已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并且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的测绘单位。本人也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提高了技术业务水平,并于2004年9月获得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内审员资格。新技术的发展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近五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一、个人简历

本人于2004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自2006年4月至今在房地产交易服务中心从事房产测绘成果备案与房产图文系统图幅的修测更新工作。于2010年4月获助理工程师资格。

二、继续教育及目前的学术水平

本人在工作中虚心好学、不懂就问,同时注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充实。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和技术规范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各项:

2006年: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培训;2007年:房地产测绘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2008年:《房产测量规范》培训;2009年:苏州市房屋权属登记面积计算规则培训;2010年: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培训。

随时间的增加,通过大量的备案成果审核与图幅修补测工作,本人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自我抓基础、抓内功,抓实效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工作素质,使自己成为工作行家里手;注重自我工作作风的培养及业务能力的提高,着力提高工作效能。

三、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业绩

1、主要工作内容:本人按照自己制定的工作思路及各阶段性工作目标,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勤思考,并通过努力,千方百

计,不折不挠地开展工作:

(一)房产测绘成果备案工作。房产测绘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前置性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精确度要求很高的工作,关系到国家、房地产权属单位和房地产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房产测绘必须做到标识规范、数据准确。房屋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房产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绘成果的准确、公平、合理与否,在业主中成为敏感性问题,所附带的责任亦越来越大。针对房产测绘市场测绘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本工作规范统一了本市房产测绘标准,增强房产面积测绘透明度,对测绘成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使测绘成果合法、真实、有效地反映房屋实际情况。对用于权属登记的房屋测绘面积,特别是共有建筑分摊面积,严格按照房屋报建、竣工验收图把关、审核,以确保作为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测绘成果符合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

(二) 房产图文网络系统图幅的修测更新与维护工作。房产图文网络系统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管理与组织,以各种比例的航测图、测控网数据作为房地产产籍图库的来源,以此为基础对房屋相关属性信息进行索引与管理。本系统是由房产信息数据库系统以及建立在数据库系统之上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组成,实现了图形与属性的有机结合,可以方便快捷地提取房屋的属性数据,同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地形图修补测、实时的房屋数据输入及更新以及灵活方便的打印输出功能,本工

作通过对系统图幅的修测更新实现了以图管房,以图管档的管理模式,使房产管理更加科学、实用和方便。

2、主要工作成绩:本人在任原职期间作为技术骨干,房产测绘成果共备案了商品房?,厂房?,私房?;图文网络系统修补测分丘图?;图文网络系统的楼盘建立?配图成果输出?。在其他方面,本人能够主动热情地帮助同事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对新来的同事能在工作中加以指导,使其尽快适应自己的岗位。能够踏踏实实地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各项任务,按照岗位职责,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四、论文情况

1.《GIS在房地产中的应用》独著,内部交流论文;

2.《房产测绘的差错控制》独著,内部交流论文;

概述了房产测绘中的几点措施,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基于误差分析,提出了房屋预测方案,便于将误差降低到最小。

五、申报理由

本人有较强的事业心,一贯保持优良工作作风。有团队观念和敬业精神,能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谦虚谨慎,团结同事,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并为房产测绘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对房产测绘提出了新的要求。五年的专业工作,使得本人的工作实践越加丰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现在本人已成为单位的主要技术骨干,能及时处理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通过虚心学习与不断发现解决问题,逐步理解与掌握了房产测绘的各种差错控制措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人认为自己具备申报工程师职称的条件,希望自己能在新的起点与平台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个人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叫唐瑶,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出生于1989年9月,于2010年7月于西京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2011年8月在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对于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严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钻研,总结经验和教训,锻炼成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都熟的工作人员。从事过桥梁,涵洞,道路和隧道等施工,在施工中,职业道德管理和专业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成绩,现对本人工作五年多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保持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把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勤于思考,讲求效率,始终保持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方面

从参加工作以来,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对于再苦再累的工作,坚持完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在寒风中,烈日下,坚守自己的岗位,完成自己的工作,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错误,看着工程圆满竣工,就心满意足,觉得曾经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

作为一名公路工程和施工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根据交底做出周密,细致的安排,并合理组织好劳动力,精心实施作业程序,使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还要时刻不忘安全和质量,把好每一个关口,做到不违章,不玩忽职守,施工做到安全,优质,低耗;同时还应严格按图施工,规范作业,做到文明施工。

三、专业知识方面

在施工中,掌握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和质量标准,一般路桥结构的基本构造,材料的实验方法及计算方法,也学习到了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同时我也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规范,标准,把规范,标准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每一个施工点,施工面验收时,认真做好工程记录,经常分析和阅读其他专业人员的工程验收记录,学习并发现自己在工程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值得提高,哪些方面值得继续发扬。

从多年的工作中,感到知识和实践经验才是用来武装自己的最好武器,在以后的学习和施工中,不断学习,积累施工经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肯定会把我造就成合格的专业施工人员。

四、主要技术工作简历

自参加工作以来,公司为我们年轻的现场施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我作为其中一员从中积累了很多的施工经验,我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回报公司对我们的培养,本人参与的主要技术工作如下:

1、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LJ-27标施工项目,项目后期收尾工作,施工资料的填写整理、组卷、归档等工作。

2、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LJ-3标施工项目,小园子大桥桥梁下部及桥面系施工,施工资料填写整理等工作。

3、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户县涝河桥改造施工项目,协助编制施工方案,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负责合同上报、计量结算,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

4、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陕西路桥集团经营开发工作,协助编制投标标书,负责标书商务及技术文件的编制及审核工作。

5、2017年3月至今,在太凤高速公路TF-01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第五分部桥梁主管工作,协助编制施工方案。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

五、管理能力方面

在工程施工中,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的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八年的工作中,我认为管理就是一个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全面管理的系统。对人员,材料,机械,物品等都要精心地组织,调配,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管好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力争工程进度,在短期内创造质量,生产及安全一流的工程。

六、工作心得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4)

本人在生活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与外界人员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向上级师傅、领导、同事不断学习进步。生活中,克己守法,能树立并保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知识水平方面

至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重视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认真系统的学习掌握了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学习了相关专业的有关专业知识及科学管理知识,加强了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能熟练运用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导则和规程。努力学习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积极主动收集有关施工方面的技术资料。经常钻研工程相关的档案资料,以高标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全面专业技术人才。

三、工作能力方面

能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施工流程管理、工作内容和公司工作标准,并按此开展工作。具备工程施工的管理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能正确处理好与各单位的关系。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沟通解决。在开展工作时以本行业规范为标准,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5)

根据本网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基本资料和历史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其他科学原理对电网的负荷及电量的因果关系进行预测,正确安排调度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方式和计划检修,对本电网和大用户实际电曲线与预测的偏差及原因、各行业的用电比例、生产特性用电规律、用电量进行分析,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均衡用电,保证了本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二、电网频率和有功功率及其调整

在电网中,所有有调节能力的发电机组都自动参与频率的一次调整,而为了使电网恢复于额定频率,则需要电网进行二次调频,根据本网的实际情况,则是以湘江电站(6×i-font-size:mso-fareast-font-family:16pt;仿宋_GB2312>3200kw)为骨干电站进行调频并通过与我方并网与大电网实行一点并网运行。在目前的现代化大电网中,仅依靠主调频厂的调频容量和调整能力很难适应电网频率的调整要求。因此,现代电网二次调频大多采用自动调频。由于本网是一个与大网并列运行的电网,频率的调整主要是依赖大网的频率调整,在并网运行的情况下,本网调频机组基本丧失调频能力,电力系统运行中,所有发电厂发出的有功功率的总和,在任何时候都是同系统总负荷相平衡的,本人结合本电网的实际情况,在丰水期,因水量充足,湘江电站(径流式电站)应带基荷,避免弃水。低谷段多余电量可上网销售;在枯水期,因来水较少,湘江水电站出力不足,负荷缺口由大网负荷补偿,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高岩2×2500kw)则担任调峰任务,大工业实行错峰让峰,尽量保证生产、生活正常用电。

三、电网无功功率负荷的平衡及电压调整

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系统中各种无功功率的输出应能满足系统负荷和网络损耗在额定电压下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否则就会偏离额定值。本网是通过莲塘枢纽变电站三线圈变压器与大网110kv侧进行一点并网运行,电压水平取决于大网电压。若无功功率不足时,可以要求各类用户将负荷的功率因数提高到现行规程规定的数值,也可以挖掘系统的潜力,如动员用户的同步电机过励运行等;还可以增添必要的无功补偿容量,并按无功功率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补偿容量的分配,小容量,分散的可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鹿马桥变、下白牙变);大容量的配置在系统中枢点的无功补偿则采用静止补偿器,或要求水电站增加出功出力或调相运行,也可调整主变分接头位置进行有载调压,来保证系统电压的正常。

四、电网的降损节能

电网的运行管理部门不仅要将各发电厂的运行成本或上网电价作为购置上网电量的依据之一,同时还必须追求电网运行的最佳经济效益,将有功损耗降为最低,这也是我们电网调度工作的目标之一。降低网损从技术上分主要有建设性措施和运行性措施两类。本人从工作实践中出发总结了以下降损的运行性措施(如改善潮流分布,调整运行参数、调整负荷、合理安排设备检修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6)

曾被评为年度考核优秀人员、优秀基层党员。

一年多来我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工作,我主动上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苦于钻研。近年我认真参与单位组织的电气课题研究,寓理论于实践中,敢于创新敢于进取。撰写的论文《关于两改后的线损管理措施的思考》、《略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荣获公司年度论文评比三等奖。在电力设备安装及检修工作中,我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单位奖励。

近年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开展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XX年10月,由于单位原来整定人员不足,我协助单位开展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XX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加强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作为分公司线损人员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 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十五”降

损规划、XX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两个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

 三、参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XX年3月至现在我参加了湛江霞山两个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目前作为协助人员,我配合领导开展郊区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霞山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配合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协助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7)

“总载体”是系统化教学载体,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承载起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等系统化的教学载体。基于“总载体”平台设计的课程体系,能有效弥补工程技术类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切实提高学生技术技能。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力图探索出基于“总载体”平台的课程开发及“总载体”选择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职业教育;系统化载体;总载体;课程体系

一、“总载体”的提出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课程体系设计建构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运用系统理论来指导。教学载体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系统要素,通过系列化和系统化,成为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即系统化的教学载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系统理论和思维,以训练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采用系统化教学载体进行人才培养是当今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总载体”的提出

在一些工程技术类专业中,适合于采用系统化教学载体进行人才培养。而用一种设备、装置或技术系统起到系统化载体的教学作用,在学生学业全过程中总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技术应用,在课程体系中起到主线索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训练主要的关键的载体,因此称之为“总载体”。

(二)“总载体”的含义

“总载体”,就是把专业能力培养所涉及的教学载体进行系统化,通过选型、设计等技术工作和教学准备,开发成一个(或一台)设备、装置或技术系统,以承载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作为涵盖和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的教学载体平台,在学业递进中,学生参加并亲手完成“总载体”的设计、制作、安装、调试、应用等工程技术工作,实现产品功能;“总载体”逐步递进最终制成产品的“做中学”和“学中做”过程中,学生将完成各项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养成职业精神、形成职业能力、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总载体”的结构

“总载体”是个载体系统,可以分解成若干具有各自功能的分载体和子载体。其结构模型见图1。分载体和子载体就是总载体设备、装置或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独自功能的“总载体”的组件或部件,它们组合装配在一起就形成了“总载体”,具有产品属性和功能。分载体和子载体的划分,对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的开发,并按照生产模式展开课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从课程体系的角度上看,分载体是在总载体框架内,具有各自独立结构和功能,且与其他机构构成互不相属,但彼此间又有信息上的联系,并可进一步分解成若干简单结构构成的载体。分载体承载不同信息、知识,有独立功能,可用于一门或几门联系紧密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总载体和分载体可以拆解成单一(简单)结构和功能的子载体。除在信息上联系外,子载体在结构上与总载体或分载体存在被包纳的所属关系,是载体系统的基础单元。子载体主要用于一门课或相对独立情境的训练,以及重要知识点的学习。

二、“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及体系

“总载体”的开发、适用和“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设计、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在“总载体”平台上进行课程开发设计,有别于其他课程体系设计方法,需要坚持“总载体”用于人才培养的原则,凸显“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特点,充分展现“总载体”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功能。

(一)“总载体”平台上课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原则

利用“总载体”实行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的两个核心原则是:“总载体涵盖和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具有产品功能的总载体由学生动手制作完成”。这也是“总载体”平台上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总载体”平台上课程开发

“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设计采用“以载体为基准对接融合课程”、“以课程为依据指导载体开发设计”这两种方式进行。即将“总载体”由大到小、由难到易、由多到少、由集成到分散等方式逐级分解成分载体和层级不同的子载体,再以各层级载体为基准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对接融合,融合的结果就演化成了“新”的课程。反之,以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或“整合课程”为依据,“反作用”于“总载体”,指导“总载体”的选型、开发和设计,“总载体”的分解,规定各层级载体的结构构成、技术原理应用、技术性能实现方法、零部件和元器件选择等。

(三)“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职业教育思想,顺应学生能力成长规律,对“新”课程以及按情境教学法分解成的教学情境进行整合、序化,使各门课程形成合理的逻辑顺序,再纳入和优化其他教学资源,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上下沟通和横向延展构成网络,建成“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见图2)。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总载体”选择

根据“总载体”的含义和用途,“总载体”的合理选择、开发、设计至关重要,将决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应当根据“总载体”不同的来源,结合专业的实际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的情况,学生就业的方向及潜在岗位等等因素,按照“总载体”平台上课程体系设计原则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合理选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知识面宽,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技术应用能力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人才培养难度较大的工程技术类专业。因此,“总载体”的选择除了涵盖专业技术外,还应与学生就业相关联。

(一)“总载体”选择

经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与企业调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首先明确了学生就业的重点岗位———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基于学生面向区域经济中工业园区汽车城的就业方向,该专业选择与汽车制造相关的“模拟汽车装配生产线”作为人才培养的“系统化教学载体”———一个涵盖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具有产品功能的成套机电一体化设备———“总载体”。“总载体”———模拟生产线由“生产线”和“车模”两个分载体及其子载体组成(见图3、图4),车模在生产线上最终“自动装配成型”。生产线对照汽车装配流程分解成上线、一次内饰、发动机安装、车身安装、下线等工序,是机电一体化技术集中应用的系统化教学载体,也是一个具有产品功能的设备。生产线每个部件各自独立,具有不同的技术应用,针对专业技能各种要求,满足技术进阶的变化。车模和生产线所构成的“总载体”完全承载和具备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业阶段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能力养成的功用。

(二)总载体与课程

车模分载体由普通钢材和常用非金属材料制成,除用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制作进行技能训练外,也是生产线分载体的生产对象———对车模自动装配。车模分载体用于机械制图、工程材料、零件手工制作、机械制造、零部件装配、工程测量及公差配合等课程或情境的学习和训练。反过来,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可以重新设计并制作出新的车模,达到一般训练不能起到的作用。生产线是一整机电一体化设备,是机械技术、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实际应用的产品,囊括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绝大部分技术应用。生产线分载体可以进行机械装配工艺、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课程或情境的学习和训练。另外,可以通过改变装配工艺,在生产线上增加相应的技术应用,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完成相同产品功能等方式,拓展学生能力训练。

(三)“总载体”的教学适用

该生产线设备具有产品特征,其功能最终在学生手中实现。除少量零部件及构成用于技术技能训练需要重新加工制作外,绝大多数零部件及构成都可以重复利用,以控制教学成本。在教学和生产同步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按结构构成分解的各层级载体均对应机电一体化专业各课程或情境的学习训练任务,教学过程和“总载体”生产制作过程协调且同步进行,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学生从零件制作的基本技能训练开始,逐渐完成单元、单元组合技术技能学习训练,综合应用技术技能的训练,最终达成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能力。生产线产品的实现,意味着学生专业学习训练的完成。

四、在“总载体”平台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的特殊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采用“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是十分适合的。可以通过车模、汽车模拟装配生产线所组成的“总载体”,将对应的课程进行融合,按照职业教育规律整合排序,构建起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要点

从人才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上分析,可以将基于“总载体”设计的课程体系层次分为:专业认知阶段、基本技能阶段、技术技能阶段、综合应用阶段等四个层次(见表1)。这种将能力和素质在层次上的区分,有利于从专项能力出发,进行课程的划分、排序和课程体系的架构、组合,符合在“总载体”平台上课程体系设计、构建及实施的基本原则。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使其从进校就直接进入到相应专业技能理解之中。在专业技术认知阶段,引入“总载体”进行相应教学,直观、清晰,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往往是十分重要的。

(二)基于“总载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所选择的模拟装配生产线“总载体”的车模分载体、生产线分载体的结构、功用,经过生产线、车模与课程的对接、融合形成“新课程”,由此建立起“基于汽车装配生产线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在表中的课程深入开发时,课程设计或情境任务规划已经使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产生了变化,因为这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提出的,并经过“总载体”与课程融合和课程目标要求反作用于“总载体”的结果。该课程系列基本涵盖了以生产线安装、调试和应用岗位的知识、技能学习训练的需要,并适合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行业领域里的就业需要。

(三)“总载体”平台上课程实施关键措施

设置专周。考虑到在“总载体”产品功能的特殊性,应当安排“特别训练学习专周”。该专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实训或毕业设计,是以子载体、分载体、总载体为教学对象的综合能力训练,也是学生完成载体工程制作任务的必要环节。在表2中的每学期适当的时间,设置相应的专周,并作为主要的课程,纳入整体课程体系之中。专业化教材编制。实施“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需要编纂全面的易于指导实际操作的教材,应汇集教学资料、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源,编制具有高度专业性教材———《总载体技术手册》和《总载体教与学指导书》等。教学资源配置。“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设计、建设及实施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能够顺利高效施行,还应该优化配置教学设施、实验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组建合适的师资团队,建立起围绕“总载体”生产制作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等,这才能综合有效地实行人才培养。

五、结束语

基于“总载体”的课程体系设计是适合于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手段,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通过“总载体”课程体系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切实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操作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处理具体工程技术问题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3]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申爱民.试析高职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岗位导向型”模式[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4-6.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8)

2构建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基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型质量要求的,要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大赛对教学引领作用,在课程体系中集中体现技术、技能属性。考虑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阶段+模块”、“理论+实践”的互补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阶段主要包括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培养阶段、职业关键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拓展能力培养阶段四个阶段,对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所需技术技能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训课程和选项课程四大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职业素质和基础能力进行开发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技术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开发培养,主要设置职业技术性课程;实训课程模块就学生在职业技术性课程中所学进行实训教学;选项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设置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技能导向性。

3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框架是基于机械工程行业需求,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基础,拓宽机电专业能力,突出未来职业能力,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全面职业发展的课程结构,是面向多方向工作岗位需求,设计大类模块化课程的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包括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思想教育”在内的基础课程教育(一个基础),包括集“电工电子基础平台+机械基础平台+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平台”在内的平台课程教育(三个平台),包括集“自动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模具设计和制造+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等多模块课程教育(多模块)。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9)

作者简介:王晓刚(1976-),男,吉林长春人,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副教授;王清(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主任,副教授。(广东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31-02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领域有以下两个发展特点:一是随着我国年发电量和总装机容量的逐年增长,未来20年,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工制造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二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能源技术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领域,出现了微电网、智能电网等新事物,这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教育部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高校都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作出修订。[1-7]广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的培养方案已经不适合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从2011年开始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经专家评审通过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新培养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电力电子等技术开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在新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相应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行业、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行业,或者工业自动化设备集成制造行业、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行业从事电气、电子、自动化产品的研究、开发、集成、管理、安装、检测与维护等技术工作。

二、新版培养方案介绍

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设置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此基础上,第二层次设置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选修课、工业自动化方向选修课、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选修课和跨方向公共选修课。第三层次设置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允许在七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的总学分不少于164,且各层次课程应满足相应模块的修业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包括通识类必修课和通识类选修课,分别要求达到36学分和11学分。学生至少需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多余学分可申请以50%的比例折算抵免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要求毕业前必须选修不少于38学分的课程。通识类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全体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按学校文件规定,必须重修。所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第三学年开始选修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或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的课程,在相应方向所选修的课程要求至少要分别达到12、9.5及10学分。

另外还建议学生每学期至多选修2学分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并选择适当的经济管理类通识课程,以丰富自己知识结构。学生应特别重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开设的课程具体包括:

1.通识类教育课程平台(通识类必修课)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政治类课程以及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共36学分。

2.通识类教育课程平台(通识类选修课)

分为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体育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六大类别,要求学生跨学科选修两类以上(含两类)课程,且要求在精品通识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学分,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总学分。通识类选修课要求修满11学分。

3.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专业导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C程序设计、电路等,共30学分。

4.专业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共17学分。

5.专业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课)

电力系统自动化模块包括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度、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配电网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等,要求修够12学分。

工业自动化模块包括电机拖动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装置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电梯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物流自动化技术等,要求修够9.5学分。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模块包括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智能变电站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智能电网技术、微电网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等,要求修够10学分。

6.专业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跨模块课)

这部分课程3个方向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要求模块课和跨模块课的总学分至少达到38。包括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磁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子电路CAD技术、专业英语、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DSP系统设计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学科研究方法论等。

7.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军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此外,3个方向的学生还要完成相应模块的课程设计,分别为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智能电网技术课程设计,为期均为1周。实践课的总学时为28。

新培养方案各类课程的学分数、学时数及其所占百分比见表1。

三、新版培养方案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1.专业方向改革

与原培养方案相比,专业方向作了很大改动,这样做的原因有三:

第一,原培养方案并不分方向,所有学生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专业课程平台的26门专业选修课中自行选课,且要求毕业前修够至少36学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这是因为学生对专业方向的把握能力不够,所选的课程不够系统化,导致学生毕业时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内涵仍不明确,从而直接对考研或工作造成影响。

第二,原培养方案的课程侧重于工业自动化方向,电力相关课程较少。然而从近几年我系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进入电网公司和发电厂等电力企业就业的学生每年都占据一定的比例,迫使我系对专业方向进行更合理的设置。

第三,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信息技术以及能源技术与传统电工技术不断融合,丰富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方向。例如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微电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要求本专业应及时地调整专业方向。

综上,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将学生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3个方向,学生必须选定一个方向,并在相应的模块课程中修够一定的学分。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实现个性化发展,毕业时有更好的专业素养,也为学生在电力部门和新能源产业就业打下更好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要选修一定学分的跨模块课,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2.课程结构改革

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与原培养方案相比,新培养方案的学分数略有减少,而学时数减少的幅度较大。这是因为学校规定1学分由18学时减少至16学时,如电机拖动技术由原来的3学分64学时(含10学时实验)改为现在的2学分32学时。而专业课总学分的要求几乎不变,从而要求学生修更多门课,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原则。

另外,新版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至少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所谓第二课堂,即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第一课堂以外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课外参加学科竞赛项目获奖、获得专利、、成果技术转让、完成科研课题和社会调查、获得技能证书等均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成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3.课程设置改革

由于专业方向的改动较大,因此课程设置上也有较大变化。改动较大的是专业课程平台,增设了多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的课程。工业自动化方向增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装置及应用、物流自动化技术。在跨模块专业选修课程中,删去工业控制总线、电子电路故障诊断技术、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课程。

另外,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求紧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向,对每门课的教学内容都做了优化,保证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理论和技术。

四、结论

电气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渗透而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及时做出修订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本文对新培养方案做出介绍,从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新培养方案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文超,张德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7):29-31.

[2]王玉华,陈跃,雷必成,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9-20.

[3]胡福年.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11-12.

[4]戴宪滨.工程类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53,67.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10)

分类号:G353.1

引用格式:丘瑜. 专利视角下的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2): 97-109[引用日期]. http:///p/1/109/.

1 引言

移动电话、无线电话统称为手机,是一种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的通讯工具。1987年中国广东省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通信市场开始步入移动通信时代。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手机进入全面智能化时代,智能手机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是第三代手机(3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第二代手机(2G)是最常见的数字制式手机,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第三代手机(3G)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第四代手机(4G)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整个行业正在向第四代手机(4G)转换。2014年是4G正式商用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手机向4G转型的重要一年。

2 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手机生产制造起步于1999年,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具备一定实力,我国手机生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半数以上,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手机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程序反应迅速、性能好,非智能手机则相反,但其稳定性要比智能手机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芯片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创新完善,我国手机产业由传统非智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升级,智能手机产销量均跃居全球首位。

据美国知名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统计的2016年第一季度手机厂商出货量全球前12强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2大出货量的手机品牌厂依序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Vivo、LG、中兴ZTE、联想、TCL、魅族、Micromax。其中,中国厂商就占8名,是有史以来的首次。从2006年至2015年,我国手机的产量翻了3倍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如图1所示。

2.2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东莞是我国重要的手机研发制造基地,基本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条。2013年4月,东莞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基地范围为东莞市全境,基地产业领域为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方向为智能手机产业。目前,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产业是东莞渗透率最强、创新最活跃、影响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1]的数据显示: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统计,2015年东莞市手机产量为2.36亿台,同比增长24.5%,占全国手机产量(18.19亿台)的13%,其中智能手机1.9亿台,同比增长40.9%。

东莞现有各类通讯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 4 000多家,敷铜板、PCB、片式电容、晶振、磁性组件、马达等关键电子元器件行业,以及手机电池、屏幕等新兴行业,无论技术上还是产能上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沃”)、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珀”)、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龙”)、金立集团(以下简称“金立”)等龙头品牌整机生产企业,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贝电子”)、东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称“航天电子”)等一批大型整机代工企业,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视界”)、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科”)、海科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泰”)、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胜”)等一批上游配套企业[2]。目前,东莞全力打造全国智能手机创新研发基地,已经形成以整机生产制造为主,元器件和模组、电池、周边配件三个行业为主要配套的“1+3”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东莞市手机产业制造环节的产值占整个手机产业产值的99.5%,其中整机企业产值占手机制造产业产值的49.1%,周边配件、电子元器件及模组和手机电池分别约占手机制造产业的23.7%、21.9%和4.7%[3]。东莞拥有自有品牌的手机整机生产企业如表1所示。

3 专利视角下的手机产业概况

专利是衡量企业创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数据。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知识和财富相互转化的重要手段和资源,是衡量国家、地区和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和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并能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4]。

从总体情况看,除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各大企业在2006-2009年期间,手机专利数量还处于空白状态,从2010年开始,手机专利数量逐年攀升,于2013年达到顶峰,2014年有所下滑,2015年又急剧上升。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作为专利申请数量第一的单位,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依然领先,2013年的专利数量(1 163件)就远超其他单位10年的专利数量。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专利的产生,虽然数量比较少。见图4。

4.3.3 发明人构成和趋势

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 994名发明人,排名前10的发明人见表5。第1名是曾元清,专利数量为622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1.2%,比之后的9名发明人的专利数量之和还多。第2名是张强,专利数量为133件,占总专利数量的2.39%。第3名是李建林,专利数量为78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4%。前10名发明人中,有8名来自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只有第5名的季统凯来自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44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9%; 第8名的郑战海来自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39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

如图5所示,在2006-2010年间,各发明人的专利数量基本上为0。曾元清2011年专利数为7件,2012年专利数为198件,2013年专利数为208件,2014年专利数为7件,2015年专利数为202件。张强2012年专利数为5件,2013年专利数为55件,2014年专利数为29件,2015年专利数为44件。第3、6、7名发明人只有2015年才有专利产生,前9年都是空白。其他的发明人也是最近两三年才有少量的专利产生。

4.3.4 IPC分类技术总体状况和趋势

《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主要是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分类。IPC分类表内容包括了与发明专利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共分为8个部,部是分类表等级结构的最高级别,部下面细分为大类、小类、大组和小组。

如表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基本上分布在H部(电学)和G部(物理),H04(电通信技术)和G06(计算;推算;计数)所占数量最多,其中H04M(电话通信)、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这4个方向的技术专利数排在前列,占总专利数的87%以上。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见表7,其中手机的结构设计专利总量排在第一,占总专利数的30%以上,其次是触控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芯片技术和手势识别。这几种技术专利数之和占总专利数的55%以上。这也说明了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在朝着这几个领域发展,这也是目前智能手机的热门技术发展方向。

如图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的发展在前5年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人机交互技术和手势识别技术是从2013年才有所起步,触控技术是从2011年才开始发展起来。从2013年开始,各类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可以看到,芯片技术还一直是东莞手机产业的薄弱环节,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讲,专利数是最少的。

4.3.5 IPC分类申请人构成

在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中,前10位申请人见表8,除了两位申请人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取代了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正崴集团-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的都是表5中专利数量前10名的企业。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依然是排在技术的最前面,各类技术的专利数量也远超其他企业。在芯片技术方面,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有发明专利,分别为61件和19件,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专利数都为0。胜华集团、金龙机电(东莞)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触控技术方面,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结构设计方面。

4.3.6 IPC分类技术关联度

技术关联度是指a品技术组合的关联度,通过技术交叉分析,可以揭示关键技术之间的联系和技术融合状况。通过对检索到的5 556件专利中排名前50的IPC小组技术分类号进行技术关联度分析,得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关联度情况(见图7)。技术关联度排在最前面的是H04M1/725(无绳电话机),其复合技术专利数是324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5个;其次是H04M1/02(电话机的结构特点)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135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4个;第三是G06F3/041(以转换方式为特点的数字转换器)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78件,关联技术数量是13个。

由此可见,手机结构设计技术合作联系比较紧密,触控技术次之。其他的技术虽然关联度不大,但每个关键技术都有其关联的技术,各技术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固的依存关系,有利于手机产业整体技术的提高和向更高层次发展。

5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企业间差距明显

从以上专利分析可以看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基本上都被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掌握,占半数以上,其发明人数量也是最多的,科研能力远超其他企业。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排在第二,但是专利数量也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1/5。其他企业的专利数更是少之又少。从前期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东莞还有不少整机的生产企业,除了欧珀、宇龙、华贝企业有专利外,其他企业的专利数都为零。企业间的差距非常大,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5.2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大部分集中在手机结构设计方面,如配件、手机外壳、支架等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制造领域。在关键技术如手机专用芯片、高端显示屏、人机交互、应用与服务、智能终端等方面,开发力不足,都还高度依赖进口。只有少部分企业具备从方案设计到功能设计的研发支撑能力,其他很大一部分手机企业仍处于OEM及ODM等代加工阶段。从专利的数量来看(见图4),2009年以前各大东莞手机企业专利数基本为0。利用同样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6年至2009年,并采用一样的检索分类号,得出全国手机专利数为发明专利55 663条,实用新型7 100条,所以东莞手机专利数与全国手机专利数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从2012年至今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手机技术还处于成长阶段,今后发展进步的空间还比较宽阔。

5.3 产业链创新滞后

东莞手机企业除华为、欧珀、宇龙、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步步高”)等拥有自主品牌外,大多数企业仍以贴牌、低端产品为主。手机创新设计比较单一,只机械地追随市场潮流,不注重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手机上网”的层面,产品定位尚不精准,对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不够重视,内容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产业高端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还有待加强。

6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6.1 加强手机产业专利态势分析,建立专利壁垒

对产业专利态势进行分析,可以获取产业发展的动态信息,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产业预警和规划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东莞手机产业的专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内其他重点手机企业的专利状况,为东莞手机产业的发展前景指明方向和提供情报参考,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同时,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专利管现制度,科研立项、研发以及产品上线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利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技术,以及将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国际竞争力。

地方政府要完善专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专利宣传,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专利地图的跟踪和研究,开展专利预警,特别是对已经公开的专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行专利池的构建和专利布局,以促进二次开发和创新。同时应该鼓励技术开发和专利申请,重视专利部署,构建专利预警机制,建立一个能够保护本地企业健康发展的专利壁垒。

6.2 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实现资源的共享

目前,大多数企业利用网上免费的专利信息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如国知局的专利检索、佰腾专利检索系统等。但是,这些数据库里的资源对于具体企业来说,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具体企业对具体行业的检索需求,海量的数据检索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检全”与“检准”之间的尺度难以把握。因此,东莞有必要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

借助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进行专利跟踪检索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较为简便地了解某一技术主题目前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如何、竞争对手在与我们相同的技术主题上的发展如何、目前相关技术主题还有哪些方面存在技术发展的缝隙、我们的相关技术主题研发能力与他人相比处于什么水平、我们该向哪些技术领域或技术主题发展才有生存的空间、某个技术主题的生命周期如何这些可大大提高科研投入效益的、非常复杂的专利战略问题,帮助我们充分了解竞争环境,借鉴已有技术、避免专利纠纷等。

6.3 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专利的保护

东莞手机企业普遍研发力不足,应充分利用本土优势,根据自身实力调整研发策略和方向,选择适当的研发路线,从多角度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推动在芯片研发设计、整机及模块方案设计、系统开发设计、硬件及软件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智能手机高端环节的发展。实现从“代加工”到“自主创新”的提升,可以采用官、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构建手机产业研发生产服务体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前做好工作规划,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各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对手机产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资助,积极发展手机产业高端环节和前沿性研究,完成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6.4 扶持重点企业,推进产业的协同

东莞拥有华为、欧珀、宇龙、步步高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在显示屏、手机电池、元器件及周边配套领域,也拥有一批具备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的优质先进企业,如三星视界、迈科、劲胜、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科技”)、东莞华科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电子”)、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铭新”)等。对这些重点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建立东莞手机设计及研发中心,培养和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手机企业,成为带动和引领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骨干,并以构建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合作联盟为目标,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和通用技术平台的指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有效整合和配置科学技术资源,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6.5 完善手机产业链,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强化自主品牌手机的研发制造,推动加工贸易环节转型升级,优化关键元器件、高端组件等关键环节配套能力,拓展应用和内容服务,完善手机产品结构,科学合理布局促进产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升级,并在专利、知识产权、税收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制订全面扶持政策,进一步拉长和拓宽产业链,全方位推动东莞手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的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松山湖已获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移动智能终端),依托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力争将松山湖打造成以研发设计为核心,以关键配套环节为重点,以智能手机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平台。大力推动智能手机产业集聚新载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智能手机专业园,推动产业要素集聚、配套服务完善的智能手机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提升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

7 结语

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东莞手机产业专利的发展现状,由于检索策略构建的不同,数据检索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依据最终构造的检索式获得结果,也会有所遗漏或者检准率不够高。还有就是华为企业虽然整个手机生产链已经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区,但其申请专利还是在深圳公司,所以检索结果中很少有华为企业的专利,这对东莞手机专利数据的检准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此次的检索分析不能完全精确地代表整个东莞手机产业,但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外观设计专利的分类体系不同,所以检索结果并没有把外观设计专利囊括在内,只是从手机的核心技术问题上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进行分析。总体上来看,此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方面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可以引发思考,为东莞手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情蟛慰家谰荨

⒖嘉南祝

[1]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R]. 东莞: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6:1-10.

[2] 肖剑雄. 全球六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是东莞造[N]. 东莞日报, 2016-04-25(B06).

[3]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EB/OL]. [2016-06-30]. http:///dgetbWebLib/WebPage/NewsViewImg.aspx?SNID=20150717142913305.

[4] 文尚德.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微软专利战略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3.

[5] 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在线专利检索分析数据库[EB/OL]. [2016-06-30]. http:///page/indexnew.

Research on Dongguan Mobile Phon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from the Patent Perspective

Qiu Yu

个人专业技术电力总结篇(11)

关键词: 电子烟;专利分析;技术领域;检索策略

Key words: electronic cigarette;patent analysis;technical field;search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S4;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001-05

0 引言

电子烟,又称电雾化器,是一种通过电子加热手段向呼吸系统传送尼古丁的电子装置[1],作为传统香烟替代品,其危害小,性价比高,无明火且无二手烟污染,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新型烟草制品;但是,随着电子产品在功能、材料、结构以及技术性能等方面都日益接近,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也朝着趋同化方向蔓延。目前,市场销售的电子烟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的问题,且这种现象仍在加剧。由此可见,客观全面的了解目前电子烟产业的技术现状、技术分布,并基于此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改善、解决目前的问题对电子烟产业的发展、革新十分重要。

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专利信息包含了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是用来保护发明创造的途径,也是开展竞争情报的重要信息源[2]。专利文献虽然只占文献总量的10%,却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3]。专利分析是指对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机构和人员等信息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技术发展、竞争态势等[4],从而为产业技术决策提供情报支撑[5-11]。因此,本文通过采用专利分析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电子烟产业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单位在电子烟专利方面的专利申请、专利布局及政策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技术路线

图1是本文的技术路线,首先确定本文的数据来源及分析工具,其次通过检索策略在数据源中获取检索结果,确定样本数据,然后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关于电子烟产业的相关结论和建议。

1.2 数据来源及分析工具

本文所采用的专利数据库是Baiten[12]网所提供的中外数据库;其中,外文数据库包括:美国公开、美国授权、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PCT组织、欧洲专利局、韩国、东南亚以上十二专利数据库。本文的所采用的专利分析工具是Baiten网所提供专利统计分析平台,并在专利分析过程中有效结合Excel、Spss 20等软件,以期能客观准确的完成对专利的统计分析。考虑到专利数据从申请到公布之间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本文中2015的数据仅供参考,不能有效代表此阶段的发展趋势。

1.3 确定检索策略并获取检索结果

本文以专利的申请日为专利的起始时间,采用了关键词与IPC分类号相结合的检索策略(具体如表1所示),主要统计分析了国内外2006年~2015年十年间的专利,并最终通过机器检索与人工筛查的方式确定了国内外公开的关于电子烟的相关专利(不涉及失效专利),其中国内专利2836项、国外专利2476项。国内的专利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专利;考虑到外观专利的技术含量低,不能有效代表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中国内外专利只涉及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两类。本文的检索日期为2016年7月26日。

2 电子烟产业国内外专利态势分析

2.1 专利数量规模及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从图2、图3、图4可以看出:电子烟技术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2009年,这期间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每天都不超过20件,且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缓慢,说明在此阶段电子烟技术尚处于萌芽状态,技术发展方向不明晰,整体相对处于萌芽期;第二阶段是2010~2012年,这期间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相比于前一个阶段有了较大的增幅,且2012年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249项(国外)、141项,说明在此阶段电子烟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始明晰,整体相对处于成长期;第三阶段是2013~2014年,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迅速增加,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平均申请量分别为751项(国外)、841项,说明在此阶段电子烟技术的发展方向明确,整体相对处于发展期;第四阶段是2015年,经历了第三阶段的快速发展后,电子烟的相关技术开始趋于成熟,技术创新难度及研发成本相对提高,因此在此阶段国内外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

2.2 区域分布分析

通过对电子烟产业相关专利的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得出在该领域占据优势的国家、地区,从而可为企业的技术引进、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提供参考[13]。图5为电子烟产业相关专利区域分布图,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从全球方面来说,电子烟产业的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中国、PCT组织、欧洲专利局、美国、韩国以上五个国家和组织,它们的总和占据了全球市场95%的份额,具有主导地位;从国内方面来说,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云南省优势明显,尤其是广东省,占据了全球市场34%、国内市场64.56%的份额,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很大。

2.3 申请人分析

表2、表3、表4针对国内外电子烟产业的专利申请量Top10的专利申请人,分别从专利专利数量(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专利的集中度、专利申请人的类型三个角度对专利申请人进行分析。从表2、表3、表4中可以看出: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企业和个人,尤其是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而高校和科研机构没有有效涉及该产业,在国内外Top的专利申请人中无一涉及;在专利的分布方面,国内外Top10的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分别占专利申请总数的40.86%(国内)、51.66%(国外),发明专利分别占发明专利总数的32.19%(国内)、47.89%(国外),由此可以说明国外的专利分布相对集中,而国内的专利分布相对分散,尤其是国内的发明专利;在专利结构方面,国内外的专利结构差异明显,国内的专利中实用新型专利居多,而国外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居多,且占据绝对优势。

从表2可以看出,在国内外Top10的专利申请人中,Top1、Top2都是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KIMREE HI-TECH INC)及该企业的董事长刘秋明(LIU, QIUMING)。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在电子烟的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其专利申请数量高,分别占据国内外电子烟产业专利总和的18.97%、37.92%;且专利布局合理,优势突出,其申请的专利涉及电子烟产业的各个重要技术领域,对电子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2.4 重热点领域分析

专利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潜力,并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企业的规模效益的增长[14],通过对某一产业重热点领域的分析,能有效的对相关企业及单位的专利申请、专利布局做出指导。

如表5、表6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电子烟的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A24F领域,从技术发展潜力来看,A24F领域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处于成熟期向衰退期的过渡阶段,由此可见仅局限于本领域的发展会面临技术发展潜力不足、技术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其可通过有效结合其它领域进行发展。最近三年,A24B、H01M、H02J、H05B和B65D 5个领域的专利都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A24B领域,涨势明显。

结合电子烟的产品结构,对以上基于IPC小类分类后的五个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①A24B领域中主要涉及电子烟液(烟油)的制备方法及调香工艺,电子烟液(烟油)的调香工艺具体包括茶香、果香、酒香以及花香四大类的调香;②H01M领域中主要包括电子烟的电池组件;③H02J领域中主要涉及电子烟中电池组件、电池杆的充电方法、充电电路及充放电装置;④H05B领域中主要涉及电子烟雾化器的发热装置,具体包括发热装置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发热部件(发热丝)等;⑤B65D领域中主要涉及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子烟烟盒的设计,具体包括防伪烟盒、自动弹出电子烟的烟盒等。综合以上分析,可以预测:A24B、H01M、H02J、B65D和H05B 5个领域中的电子烟液(烟油)制备方法及调香工艺、电池组件及其充放电方法和装置、雾化器发热装置的设计控制及智能化电子烟烟盒的设计等是未来电子烟技术研究的技术热点。

2.5 空白点领域分析

结合参考当前科技现状及电子烟的发展状况,本文在空白点领域的研究中过程中,首先查找相关技术方向之间的关联性,确定技术领域;然后查询该技术领域的高频词并为将其作为该领域专利检索的关键词,最后通过采用检索策略式,对相关领域的专利(发明专利)数量进行检索,检索策略式及检索结果具体如表7所示。

从表7中可以看出:目前,现有的电子烟专利几乎没有与云服务、云计算、短距无线通信、智能控制、健康管理、信息存储、APP、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相结合,由此可以将以上空白点领域作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例如:①有效拓展电子烟的辅助功能,例如短距无线通信、信息闪存、NFC、红外传输等;②开发APP(Android、Ios操作系统),实现电子烟与移动终端的数据连接,并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智能预警、实时监控、健康管理等功能;③采用互联网+模式,实现所有电子烟的“隐形”互联,并结合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在后台服务器中实现对所有的电子烟的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推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2006~2015年十年间国内外电子烟产业相关专利的检索统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该产业专利的专利数量规模、区域分布、技术生命周期、申请人、重热点领域、空白点领域六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各层面的分析结果汇总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①目前,电子烟技术整体发展状况较好,专利申请数量也达到了近几年的发展高峰,该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美国、PCT组织。相比于国外,国内在电子烟领域起步的比较晚,虽近几年发展趋势良好,甚至近两年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超国外,但在专利的质量方面仍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②国内外的关于电子烟产业的专利申请人绝大多数集中在企业和个人,参与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很少。目前,国内外的电子烟产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专利布局不合理、专利潜在价值较低、专利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且企业之间由于合作不够紧密,没有有效形成专利池进行专利运营,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利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相比于国外,国内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与发明专利数量比例严重失调,专利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③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突出创新理念,主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平台及人才队伍,实现专利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加强对专利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针对重热点及空白点领域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有效避开专利雷区,合理选择技术领域的突破点。合理利用失效专利,在分析失效专利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学习,实现二次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蒋举兴,者为,詹建波,等.电子烟的发展现状及其危害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22,7353.

[2]杨雪,张徽燕.新兴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管理挑战[J].现代管理科学,2005(6):72-73.

[3]摇学军,周贺来,陈摇婧.面向技术预见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09(1):132-136,160.

[4]娄永美.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1.

[5]张善杰,陆亦凯,陈伟炯,等.基于专利分析的深海水下采油树产业情报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6):74-78,104.

[6]陈军,张韵君.基于专利分析概念模型的转基因技术发展预测[J].情报杂志,2015,34(4):43-48.

[7]李文娟,刘桂锋,卢章平.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大数据产业技术竞争态势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7):65-70.

[8]刘扬,李海燕,肖宇锋.国际中药失效专利分析[J].中草药,2015,46(22):3441-3446.

[9]左勇刚,王亚利,龚跃鹏,等.无机膜技术专利分析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5,35(4):84-88.

[10]张慧婧,钟永恒,刘佳.基于专利分析的真空泵防腐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5,35(3):259-265.

[11]杨晓敏,李春成.基于专利计量的天津市LED产业专利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124-12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