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月刊)创刊于1970年,由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建筑技术》本刊任务是:交流建筑技术新经验,推广建筑科技新成果,介绍国内外建筑新技术,促进建筑管理现代化,贯彻建筑科技法规,研讨建筑技术政策,传播建筑科技信息,开发建筑技术市场,为我国建筑业的科技进步服务,为我国建筑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报道应用建筑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主要栏目有施工技术、建筑设计、工程实例、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工业建筑、混凝土制品、建筑装饰、建筑节能、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等。读者对象为建筑企事业单位和建设单位从事建筑科技和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员。获奖情况:首家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
发表网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依法从事国内所有合法期刊订阅及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杂志订阅属于预付款业务,订阅后不建议退款,如客户单方面执意退款,将扣除订阅费用的14%。订单配送时间已起刊时间为准,如需修改起刊时间请务必联系客服。本站提供机打全额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支付成功后可单独寄出。同时,本站不是建筑技术杂志官网,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1、《建筑技术》文稿务求中心突出,结构严密,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内容科学、实用,文句简明、通顺,语法、名词、术语、标点符号、物理量代号、计量单位正确,题、文、图、表互相呼应,引用资料列出参考文献。专论、调研、综述一般不超过7000字,选题范围较小的其他文稿,宜控制在3000字左右。
2、《建筑技术》文稿题名要求明确、贴切、简练、醒目,反映文稿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文稿题名下面应署作者姓名,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本刊有关文稿处理及稿酬事项均与第一作者联系。每篇文稿应给出50个字以内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位、职称、工作单位(或学会)、职务、通讯地址、电话和邮政编码等。
3、《建筑技术》学术性文稿和超过3000字的其他文稿,请在正文开始前撰写100~300字摘要,内容包括目的(主题范围)、方法、结果和结论,突出创新发现、关键性论点和数据。在摘要下面应写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应精选能代表全文主要内容、与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的单词或术语,尽量使用有关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欢迎提供相应的英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
4、来稿文体要符合本刊惯用的体例,按事物客观过程和逻辑次序来安排文章段落。文稿各部分可加分层标题,同层标题要呼应,句式、风格一致。文稿内图、表与文字叙述要相互配合,各展所长,合理分工,避免重复表述。
5、文稿内容不应与国家颁发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相抵触。引用技术资料必须查对原文,确实可靠,所用专用名词和术语应是规范用语,并应前后一致,切忌任意编造简称或使用不规范的方言土语。
6、文稿内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所用物理量名称、代号应符合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所用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国际符号表达量值。
7、文内插图应用浓黑墨水描绘在不渗扩墨迹的白纸上,线条匀实,粗细有别,如为复印图,必须黑白分明,没有污迹。插图画法应符合制图标准,图幅大小以不大于16开、不小于64开为宜。图内文字要端正、清晰,外文字符书写应能辨认出文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必要时用铅笔旁注说明。照片稿要求主题突出,图像清晰,不应折皱破损,照片背面应标明上下标记、图号、图名。
8、文稿内表格应主题集中,内容简洁,具有统计、对比、分析价值。表的大小应考虑刊物版面能否容纳得下,过大的表格应精简或拆分。表的编排应直观简明,层次清楚,便于查阅,表头栏目应填写齐全。表内所列数据务必核实无误,表内数据之间以及表与文图之间无矛盾。每个表均应有表名。
作者:申娟; 李忠华; 焦思雨; 周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辽宁大连116024
通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透光试验、冻融循环试验和抗渗试验研究了光纤掺量分别为1.13%,2.0%,3.14%,4.52%,6.2%透明混凝土的透光性能、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结果表明:以新闻灯和白炽灯为光源的测试透...
作者:高婷; 尹健; 桑正辉; 张贵; 李晟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长沙410004
通过测定绿色生态混凝土净浆的pH值,研究了水泥品种、矿物掺合料种类及掺量、酸性改性材料等因素对绿色生态混凝土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和铝酸盐水泥pH值均低于普通硅酸盐水泥,pH值降低1~2个单位。...
作者:苏云迁; 姚文娟 单位: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上海200444
通过数值模型模拟多种工况算例,研究了桩顶约束条件、桩距、桩数、桩长以及土内摩擦角等因素对群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顶固接时的群桩效应较桩顶铰接时强;桩距增大,桩数减小,桩长减短及土内摩擦角的减小均使...
作者:杨帆; 盛冬发; 徐国林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昆明650224
应用损伤理论对钢筋混凝土界面损伤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利用模量损伤的概念,建立了考虑界面损伤条件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与钢筋滑移量的关系,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比较不同保护层厚度条件下的连...
作者:徐阳; 刘荣桂; 温惠清; 徐荣进; 贡经海 单位: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 江苏金土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常熟215500; 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苏镇江212003
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及MATLAB程序,将多孔混凝土切面的二维图像处理为代表骨料与砂浆的二维矩阵,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真实细观结构的多孔混凝土三维数值模型,对多孔混凝土在单轴受压作用下的裂纹扩展、贯通及破...
作者:张建新; 李震东; 吴东云; 李岩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天津300384; 天津市软土特陡与工程环境重点试验室; 天津300384
基于砂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承萤陛能试验数据,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墙体构件的承重及抗剪性能模拟分析,探求适用于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承重结构体系中的墙体结构型式类型,得到了经济合理墙体高厚比、墙体加筋率和...
作者:哈娜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沈阳110122
在已有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回归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和强度的数学模型,结合经济性分析的数学模型,采用梯形模糊数定量分析各性能指标的权重,通过约束各材料的用量,应用线性规划软件LINGO优化确定满足目标...
作者:方涛; 郭旺; 何梦璇; 方光秀 单位:延边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吉林延吉133002
为推广应用针对再生混凝土在Tilt-up建筑体系中,研究发泡剂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密度、坍落度、抗压强度及导热系数等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给出了发泡剂掺量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回归曲线方程,设计了一种符合我国现...
作者:周茗如; 侯红红; 樊乐涛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50; 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震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兰州730056
研究高含泥量砂制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根据相关设计试验,以某商混站配合比为基础,利用平板开裂试验研究混凝土在不同水皎比和不同种类矿物掺合料作用下的抗裂性能,将所得数据采用现有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并分析不...
作者:陈坚; 蒋子平 单位:武夷学院; 福建武夷山354300;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福州350116
通过具体的试验研究不同含量的纳米SiO2对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纳米SiO2能提高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特别是早期抗压强度;纳米SiO2的能提高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轴...
作者:鲁良辉 单位: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213032
探究纳米SiO2复掺粉煤灰之后代替水泥,并配备出强度等级不相同的C35普通混凝土及C60的高强混凝土,对混凝土开展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当龄期为28d时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以及轴心抗压强度最大,并且在对等级为C35的...
作者:张秀丽; 王平凡; 赵金玉; 朱镇宇; 王自平 单位: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
针对现有的仿真分析及试验中降低温差应力效应分析方法的不足,利用某厂房汽轮机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监测数据,以断裂力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分析论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机理、裂缝的发展和控制措施,揭...
作者:覃荷瑛; 唐慧; 金凌志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桂林541004;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试验室; 桂林541004
通过10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在两点加载作用下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剪跨比、配箍率及钢纤维掺量等因素对涪眭粉末混凝土梁抗剪破坏形态、剪切延性的影响。通过荷载一挠度曲线和剪切延性系数Nl与N2对比分析不同...
作者:李进; 杨杰; 童金虎; 柏经纬; 耿飞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 南京21001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可; 南京210096; .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313000
针对钢-混凝土混合梁结合段受力复杂、设计要求高且不易施工的特点,配制C60纤维增韧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测试分析了膨胀剂、减水剂与纤维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膨胀剂后浆体的流动度经时损失有所增加...
作者:张文峰 单位:南宁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南宁530001
通过探究不同钢纤维量活性粉末对混凝土抗拉轻度的试验,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拉强度、轴心受拉应力进行测定,进而研究不同钢纤维量体积率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以及轴心抗拉强度的影响。...
作者: 单位:
2016年12月20日,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度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
作者:李涛; 党斌; 李传博; 曹蕾 单位:商洛学院陕西省尾资源综合利用重点试验室; 陕西商洛726000; 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商洛726000
以50%的铁尾矿砂取代天然砂,制作铁尾矿混凝土,并以此为基础设置粉煤灰单掺与粉煤灰、硅粉复掺两种工况对其性能进行改善,研究铁尾矿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抗压性能(3d,7d,28d,棱柱体)。研究结果表明,适量加...
作者:王震; 周孙基 单位:奥来国信(北京0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101318
采用回弹法和钻芯法结合进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时,应注意异常值处理。若处理不当,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评定结果。建议在此类检测评定时注意所取芯样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否存在异常值,若有则按偏于保守的结果...
作者:陈年和; 殷粉芳; 郭牡丹; 朱明宇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江苏建筑节能与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安徽中联绿建钢构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235000
通过试验研究钢筋外裹BFRP后混凝土梁的抗弯力学性能、裂缝的发展规律和跨中位移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对比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外裹BFRP后延缓了梁的开裂,提高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极限位移;小直径钢筋外裹BFRP...
作者:杨海波; 廖国胜; 赵鹏飞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430065
以α-烯基磺酸钠为主要成分,辅助添加一定比例的低分子量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来制备一种新型聚羧酸引气剂。测定引气剂的气泡容量和泡沫稳定性,分析不同配比引气剂在水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物理瞄毙,进行...
作者:李悦; 谢丹妮; 陈适才; 李清海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24;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24;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100024
为改善混凝土装配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体系,并通过设计1/2缩尺模型对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挂柱挂板组合墙与主体结构...
作者:徐再楼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210094
分析对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离散单元法提出结构倒塌分析的理论模型。针对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内的局部破坏作用,在分析构件反应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单元法对结构平面倒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
作者:王昊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400015
常见界面粘贴滑移模型包括双曲线模型、双线性模型和三线性模型,对静载下CFL与混凝土粘贴界面的受力形式与破坏形态进行分析,在CFL-混凝土粘贴界面破坏过程中,当粘贴界面相对滑移量大于S0分割点时,CFL板材与混凝...
作者:孙新建; 杜喜龙; 王黎军; 隗合杰 单位: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西宁810016; 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管理局; 西宁810001
采用不同水胶比和不同掺量纳米CaCO3进行快速冻融试验,模拟高寒干冷、标准的环境下纳米CaCO3对混凝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胶比为0.35、纳米CaCO3掺量为4%时,水泥凝结硬化的凝胶和结晶体相对密实;在标准...
作者:安德锋; 杜健民; 李再婷; 刘堂传 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221151;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试验室; 江苏徐州221116
通过将混凝土试件长期浸泡于10%的硫酸盐溶液中,同时施加竖向压力,并将压应力水平长期保持为0,0.2,0.3,0.4,0.6。结果表明压应力的存在对硫酸盐腐蚀起抑制作用,且随着压应力比的不同,抑制水平也不同。...
作者:马涛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学院; 呼和浩特010070
采取压泵试验法与中子投射成像技术对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孔结构劣化及损伤原理进行研究。经过试验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发生变化,不仅临界孔径倍数有所增加,且毛细孔等有害孔数量也逐渐增加...
作者:赵国旗; 陈晓君; 骆英; 徐桂东; 徐晨光 单位: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 江苏大学理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
将频率波数(f-k)域的快速逆时损伤成像方法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中。在f-k域内,基于纵波波动方程与格林函数获取了入射波场与逆转散射波场的解析表达式,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含损伤的混凝土结构中的超声波场,并...
作者:吕丽娟; 杨双铭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河北黄骅061100; 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100176
分析2014年实施的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规定,并对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构件拆分工艺、预制构件安装工艺、拼缝与防水工艺、钢筋节点连接工艺及等同现浇结构施工工艺等进行了分...
作者:苏有文; 李超飞; 杨婷惠; 杨凯; 李金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621010; 南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河南南阳473000
3D打印混凝土技术是在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特珠混凝土材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粘合堆积而成的三维物体。该技术是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的改进成果,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抗震效果好和社会效益高等优势,但...
作者:张艳芳 单位: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 太原030619
太原高铁南站回迁安置小区住宅楼和临街商铺均为剪力墙结构与筏板基础。因部分工程主体结构处于冬期施工且工期紧迫,通过优化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案并做好准备工作,从合理选择配合料等方面把控混凝土及浇筑质量等措施...
作者:陈科臻; 李沄璋 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610065
太平地区作为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辐射区域,其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构造技术都受到徽州建筑的影响,但又有明显的差异。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文化遗产的生命延续,通过对太平古建筑,主要为太平地区现存的古祠堂、...
作者:谢丹凤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淄博255000
基于大量调研和数学分析方法,探讨关于项目成本动态管理对工程监控的影响,运用相对指标构建动态成本与监控界限的关系模型,并通过模型中的指标、运算方法来体现成本动态管理对工程监控的影响。探讨成本与进度联合...
作者: 单位:
1《建筑技术》创刊于197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建筑科学类的重要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我国建设系统中唯一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和全国百强科...
审稿速度可能看他们手里的投稿数量,一般来说建筑技术杂志的通过率还是可观的,从投稿到确定录用差不多两个半月的时间,其中大概20天初审,45天外审,然后10月初接到电话说外审已过,稍微修改下格式,添加点内容就OK。
6月23日投稿,建筑技术杂志审稿极为规范,意见是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说理性,但是得出三个原因没有充分的佐证。感恩这样的编辑老师,在修改过程中真的学习到了很多。等终审通过、文章见刊后我再来回评!
建筑技术杂志前期审稿都很快,编辑部很认真负责的。审稿的专家给出的意见也是很详细的。很有见解,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文章返修之后一个多月才给录用通知。就是出刊稍慢。
从投到录用一共用了3个半月,建筑技术杂志现在的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一共三个审稿人,意见都很中肯,也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只收大牛的文章,博士硕士也都可以投,主要是保证论文的严谨性与完整性,谢谢编辑部老师,学到很多东西,提高了水平。
建筑技术杂志效率比较高,前后3个月时间,一审专家意见比较仔细,外审特别快,编辑们效率也很高,这个杂志属于国内同类杂志中比较权威的,重视内容,公平!编辑认真负责!推荐投稿!
感觉建筑技术杂志的审稿速度很快啊,差不多两个月就进终审了,中途有过小修一次,意见非常有建设性,对这个专业也很有针对性,编辑老师态度也超好,非常有素质!
建筑技术杂志的编辑效率很高,运气比较好,碰到的审稿人效率也很高,2个月后回来审稿意见。当时有几个很明显的错误,被提出来了,修改后重审。改后提交,修改完第二天就录用了。效率很快,赞一个。已待发表。
书很好。是新的,质量不错。包装得很严实,物流挺快的,书应该是正版吧,反正拿到货是非常开心,感觉很好。杂志很不错,客服人更好!以后就在他家买了。这的是很超值,全5分!
第一次和客服合作,服务好、发货快,书质量很好,包装完好,性价比高,不错。快递选的好到达很快,书很不错,物有所值,给力,很好的发表之家,给予满五分。
投稿后初审很快,只要格式没有什么问题,就送外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推荐审稿人很重要(可以推荐两个),也就是说文章的快慢基本取决于审稿人。同实验室也是同一时间投的这个期刊,外审一周就有消息了,不过一个是要退稿,一个是退修,认真修改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还在复审,二十多天了,还没消息,估计复审跟初审一样还是看审稿人;我的二十多天才有外审消息,但比较幸运,直接退修,提的都是些小问题,但是也不敢轻易,逐条回答,态度诚恳基本没问题。还有就是编辑真的是几乎是24小时工作啊,晚上23点多给的退修消息,修改了一天当天晚上2点发过去修改稿,然后早上6点就直接给消息录取。
审稿到录用速度真心快,当然要除去节假日和邮寄审稿费耽误的半个月,编辑人真的很好,我的文章写了8页word,表示版面费不便宜,但是见刊就有点长了,7月16号接收,到明年4月才会见刊,大家要注意这个哦。
投了一篇,大约60天后返回审稿意见,修改意见上传后迄今一个多月没有进展。打电话询问审稿情况,感觉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态度不是很好,可能都没有听我把稿件编号报完就把电话挂了。PS:文章最后录用了。从投稿到给出录用通知大概花了6个月时间,当然主要是中间审稿专家要求复审花了较多时间。
投了三个多月了,竟然还是没有结果!而且打电话给编辑部多数是没人接,接了以后也是踢足球,说是给催催,结果一等就又是半个多月,依旧没有结果!效率太低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