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浅析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22 10:52:10

浅析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浅析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浅谈财会电算化教学的思考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会计电算化课程已经成为各个学校财经专业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与本科不同的鲜明特点。高校电算化课程教学怎样调整才能使得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还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院校对计算机课程和会计课程设置的时间考虑不够。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目前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是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忽视用现代技术手段去改变传统模式。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地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的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窄,多数院校课程只介绍了财务软件中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对于采购、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和财务分析等其他模块介绍很少。

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资力量不足。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各院校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系统地学习,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另外,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

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影响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训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

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在许多院校,采用考核方法还是应试型,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只注重结果,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特点而言,这种考核方法难以评价实际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解决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课程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方向,要达到社会基本需求,会计电算化应设置以下专业课程: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会计工具软件、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先学教材中的简单案例,而后由老师自编一份相对完整的练习让学生操作。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这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浅析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浅谈财会电算化教学

【摘 要】《会计电算化》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会操作,熟练操作,能独立操作和维护的目的,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及目前教学的不足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展。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对策

现代会计从理论到实务的各个方面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会计行业初级人才的重任,就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电算化》因此成为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会计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才。第一,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熟练的会计账务处理技能,运用于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去。第二,使少部分学生达到或接近中级水平,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业务支持。第三,通过对常用的大型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如用友财务及企管软件等),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各行各业各种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但目前大部分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掌握还没有达到要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普遍的、共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师能力制约电算化发展。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然而,会计与计算机毕竟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很多学校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两张皮”的教学模式。由于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而教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又不懂或很少懂计算机知识,这样就使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与会计系列课程的内容脱节,极大地阻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 课程设置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统一。目前,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应安排哪些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任何一门课程在安排教学内容之前,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明确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一种观点认为,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软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通过各财政部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企业可以直接购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编制程序上,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行业具体情况编制软件的能力。以上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之处:就第一种观点来说,商品化会计软件一般都配备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和使用手册,软件公司也会对其用户提供操作人员培训和咨询服务。第二种观点表面上是“更上一层楼”,但其可行性较差。因为仅仅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要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编程的技术和经验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思路、熟练应用一种商品化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以及软件维护的技能。

(3)教学环境较差,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验环节,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的,但有较多的学校没有专门为财会专业配备机房,限制了财务软件的应用。就我校来说,虽然有几百多台计算机,但没有专门为财会专业装备的机房,而是同其他专业共用机房,由于大部分学生素质较低,人为搞破坏,经常删去有用的程序,使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只好安上还原系统,这样给财会专业有连续性的电算化教学带来了困难。

(4) 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随着高校大面积的扩大招生、部队转业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劳动力需求对学历要求的盲目提高,使得很多地方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滑坡,招生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为了招到学生,老师们走乡串户,辛勤奔波,苦口婆心,饥不择食,来者不拒,使招收到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双差生(品性和学习),他们在初中就已经被老师放弃。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对策

就我多年从事电算化教学来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应该成为计算机老师的专利,而应该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必备的岗位技能,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主动地再学习,力求知识更新。一方面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另一方面老师应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自学,以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成为IT时代的会计老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技能。

(2)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对于非经济类学校,财会专业学生较少,为了不浪费计算机,很多学校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室,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就我校来说,就没有独立的电算化实训室,缺点就是复杂,如果教师机感染病毒,资料也许就会被破坏而使全班同学都无法使用,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更有利于实践教学。

(3)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的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因此,会计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中。

(4)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概括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以任务(范例)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培养新人的要求。电算化会计教学就适合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我在教学中采用此方法,效果明显,具体操作:先利用多媒体介绍教学内容,然后布置练习,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给与评价(评等级)。这样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个个都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学习兴趣很浓厚(下课了还不想离开),知识掌握很牢固。

总之,到2010年80%以上基层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育中则是“开辟先锋”和基石。正因为这样,职业学校的电算化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浅析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基于职高财会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如何正确运用好计算机信息来优化会计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业务技能。电算化的运用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消除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们要依据财会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计算机信息掌握情况,注重教师引导,提高财会电算化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未来技能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职高财会 电算化教学 有效性

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对财会中的记账管理、账册登记等有深入的了解和运用。职高作为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载体,更需要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财会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操作运用能力。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关注财会电算化的有效性教学,一方面能够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和实践操作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未来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的财会电算化的基本运用技能,促进素质全面发展提升。

1.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和接受会计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技能运用的重要生成点。从教学实际来看,目前课程设计不够全面,未能注重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仍满足于简单地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而计算机的运用仅是一种核算演练的工具,缺少真正的运用实质。

上述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资源在设计中未能按照学科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学生的课程知识要求来优化。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财会运用缺少一定的综合概括和运用。同时,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窄,大多数职校课程只介绍财务软件中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对于采购、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和财务分析等其他较为实用的内容介绍得较少,这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缺少全面深入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由此可见,优化课程资源配置,应该坚持“主体性”和“实用性”原则,让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运用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首先,设计一定的分类专业课程学习,诸如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会计工具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等。其次,注意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围绕学生的课程学习需要,合理开发多元化的课程内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运用能力。最后,建立完整的课程知识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注重优化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职高财会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操作训练上,课堂上教师成为学生知识的灌输者,对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采取庖丁解牛式的分解,上机操作也仅是为了复习课程学习内容,难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外,更主要的是缺少师资力量。为了避免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相脱节的类似问题,教师应该注意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学习方法。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过程也是学生财会专业技术不断提升和内化的过程。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注意多元化务实学生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视野。其次,优化师资力量,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另外,还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多到实习基地参加学习实践,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突出实训岗位模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实践出真知。多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的机会,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得到运用,全面消化吸收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实习训练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满足操作训练要求。

这就要求在实践操作训练中,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可实习训练的机会,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其次,注重任务驱动原则的运用,即要求学生在实习训练过程中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且要求学生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以形成多元化的任务实习训练方法。另外,加大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考核力度,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训练环节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解决实习中应付了事的不负责现象。

上述训练方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形成更为适合自己的操作训练思维策略,以提高综合实践运用能力,而且实训岗位的模拟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运用途径和方法。

会计电算化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践性科目,也是现代化财务发展的必然需要。运用好信息化科学技术为财务服务,使学生在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满足其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浅析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浅谈财会电算化教学的思考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会计电算化课程已经成为各个学校财经专业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与本科不同的鲜明特点。高校一直以来的电算化课程教学已经落后于时代,怎样调整才能使得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这还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比如说,在财务报表模块中,报表定义公式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计知识的良好掌握,而且要对计算机语言和Excel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因此,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2、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目前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地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

3、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无法更好地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另外,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

实训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解决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课程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方向,会计电算化应设置以下专业课程: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

2、教材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先学教材中的简单案例;而后由老师自编一份相对完整的练习让学生操作。

3、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加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创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具体来说,课堂上,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采取“启发式”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在软件演练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合学生在企业内部审计等实训的经验,自己撰写案例,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可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5、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为:首先选择实用的会计模拟资料,将学生分组,以每组作为一个财会部门,对组内各个成员按照实际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拟实验室模拟会计电算化运作模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使学生可以模拟实际会计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岗位的紧密结合。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这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