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探讨

时间:2022-07-22 10:54:45

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探讨

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探讨:试论企业集团如何进行财会人才培养

摘要企业集团是一种联合经济体,它既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又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格局。为了促进企业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财会人才势在必行,这正是企业集团管理模式的特殊性所在。本文以企业集团财会人才的培养要素为落脚点,简要对其创新方式做出分析。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会人才培养方法

1.引言

我国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制度和日益健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并逐渐占据市场经济社会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企业集团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辅助于很多内部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另一方面,诸如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改革发展,而且要求越来越苛刻。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内外两种压力下,财务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集团管理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通过创新手段对财会人员进行培养,并学会如何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

2.企业集团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的必要性

2.1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利用知识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地改造,提高其竞争力,使传统产业借知识经济之力获取更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作为知识经济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也迅猛发展。传统的企业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是厂房、机器、资本等,知识经济不再采用这种传统的企业资源配置模式,而是以无形资产作为企业集团投资决策的侧重点,实现了向无形资产为主的资源配置主体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经济的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能够分得更多的企业利润。

2.2电子商务时代的快速发展

财务管理进入网络时代,离不开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网络财务的实时报告功能,使得企业的在线跟踪管理成为可能,这是网络财务最显著特点也是其特殊性所在。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财务涉及到信息、商业秘密、资金、货品等安全问题,所以财务管理面临着一个棘手问题,即如何加强财务安全,因此必须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2.3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迅速崛起。当今时代,随着交通、银行、保险、通信等全球性服务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化金融交易网逐渐形成并呈现价格联动、时间相连的特点,交易方式和金融产品日新月异,且交易量不断增加。各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纷纷成立了各种投资机构,诸如信托投资公司、境外基金公司等就是典型代表。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给企业投资、筹资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使企业的交易承受了很大的风险,这对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财理念、风险意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企业集团财会人员培养方式的创新途径

3.1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第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财会人员树立树立科技型人才竞争观念。这是因为他们在面临经济资源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企业集团应着重培养开拓进取型财会人才,让财会人员站在企业竞争的最前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与决策中发挥战略性作用。只有这样,当前企业集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永葆活力。第二,传统记账、算账的旧观念逐渐被现代化的信息观念所取代。科技型财会人员应大量收集来自财政、金融、国家税务和产业供销渠道等方面的信息,并不断提高对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及市场经营的认识,以最快的传递速度把信息传递给企业集团的各个部门,这对优化工艺、缩减开销、提高生产质量、研发新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企业集团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制度观念。财务人员在认真学习《会计法》、《审计法》、《合同法》、《税法》的同时,要主动了解世贸组织的有关知识,并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企业集团的合法经济权益。

3.2培养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

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作为企业集团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行业的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能对该行业人员的权责范围作出规范。财会人员根据职业道德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真实的反映。企业集团应全力培养财会人员的政策性和社会性,而不是让他们从事单纯的业务工作。在复杂多彩的社会环境中,企业集团要求财会人员以会计法规作为依据,始终做到自律廉明、依法办事,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体现自我价值。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要知法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并使自己的职业道德得以升华。

3.3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在现代化企业集团经营中,管理层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而财会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在处理各项事宜时,能够做到对核心信息了如指掌。企业集团的每一项投资都存在风险性,这对财会人员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强化资金管理,在全面、综合考虑项目收益、投资回报的前提下进行投资预算。

3.4加强财会人员电算化知识培训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企业集团若想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现代化管理,即要求会计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信息并进行处理,并把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集团。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会计电算化淘汰了手工记账、算账及报账的古板流程,转向通过计算机实现此过程并进行会计预算、控制和辅助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息息相关,在实现电子系统的整个进程中,规划会计电算化、建立会计信息、培训工作人员以及完善工作制度等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系统化的工作原理和方法的支持。

3.5提高财会人员的交际能力

社会和谐是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基础;企业和谐是提高经济水平、促进企业凝聚力的前提;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和谐是充分发挥人的知识能力重要保障。只有整个企业集团一起努力才能勾勒出和谐的工作局面。财会人员的交际能力需要从以下来两个方面来提高:第一,积极和企业管理阶层的人员进行沟通,把国家政策与财经法规及时传达给他们,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财会工作的特殊与艰辛。第二,搞好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人际关系,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6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强的财会人才必然具有雄厚的理论知识。为此,在培养财会人才方面,要使他们认真学习并掌握财政规范、统计、税务等理论知识,并努力提高实际操控能力。加大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可给予他们更多信心,鼓励他们更好地发展,并增加他们的社会认同感。

企业集团加强对财会人才的业务培训,可对他们发挥激励作用,增强信心。现代化的财会人员要为企业集团当家理财,要善于当家、当好家。应该认识到,除了企业集团中的业务部门可创造利润之外,财会人才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例如参加修改或审查合同、节约或减少投资成本、增强风险意识等,财会人员通过参加企业集团决策,为各个业务项目提供合理的设计模式、根据税法规定帮助企业集团合理避税、减免税等,都可为企业发展提供价值。另外,在处理财会信息的过程中,财会人员应考虑到货币的差额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时间价值等,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是为企业集团发展创造价值。

四、小结

财会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财会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多种机制并举,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营造团结向上、追求价值的成长环境,锻炼财会人员灵敏的反应、开创的激情、综合的思维、负责的勇气、推进的能力和表率的行为,铸就一支懂经营、强管理、善决策、重执行的财会人才队伍。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财会人员必须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尤其是对于企业集团的财会人才来说,更不能把专业知识的学习限制在某一段时期,而是要持之以恒,把汲取补充业务知识当作终身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企业集团财会人员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财会工作,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与此同时,企业集团还要对财会人员进行短时间培训,并考核培训成效。这样可以在保证财会人员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探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文章摘要】

在中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对高职教育王婧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天津市教委《关于实施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文件,并实施了“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财会专业一直是各高职院校的常青树专业,在上述背景下,科学设计并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财会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选择合理的实施路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理实一体;双证融合;双元互动;人才培养

1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天津滨海新区,我们根据多年办学经验以及充分的企业调研,按照滨海新区区域经济中小企业会计的工作过程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探索出“理实一体、双证融合、双元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企业与学校互动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的教学形式,培养优秀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理实一体”,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甚至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双证融合”则是指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达到学校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

“双元互动”是指校企合作的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利用学校和企业之间互动的基础上,开展、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2 实践探索:财会专业“理实一体、双证融合、双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运行

2.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2.1.1目标

根据充分的企业调研,通过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分析能力结构,并据以构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制订并不断完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天津滨海新区中小型企业,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具备财会专业必备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出纳、会计核算、成本计算、纳税申报、财务咨询、审计及相关财务工作的优秀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2.1.2 方法与措施

(1)组织教研室定期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会计人才总体需求特征及变化,从需求特征中提炼出会计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结构。按照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出财会专业标准,规范专业人才规格、能力模块、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和学习评价。(2)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载体,建立财经职教联盟,搭建学校与企业的“双元互动”平台。定期召开会计职教联盟论坛,开展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及会计人才培养学术讨论活动,共同进行科研课题开发、教材开发、课程建设与完善等项目,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论证、修订和完善。(3)建立毕业生信息平台,进行毕业生三年毕业跟踪调研,按照学生的岗位知识结构和岗位适应能力,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 课程建设

2.2.1 目标

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工作岗位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思路,建设与会计岗位需求对接、符合岗位技能需要的有标准、有特色、有一定优质资源的核心课程,即优质课程。

2.2.2 方法与措施

(1)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1)组织教研室定期开展会计岗位群的调研,了解会计职业准入资格、毕业生的就业趋向以及职位发展与岗位迁移等,根据调研分析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分解成会计专业人才成型平台四阶段能力:即通识能力、从业能力、初级能力和中级能力,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应专业课程。在通识能力阶段,要求通过课程设置,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在从业能力阶段,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设置会计证取证考试课程,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会计上岗的条件;在初级能力阶段,一方面,按照会计工作岗位,分岗位分任务,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大类工作的核心技能,另一方面,引入初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帮助学生具备初级会计师资格;在中级能力阶段,重视学生的拓展能力培养,设置中级能力课程,同时将中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不仅仅培养熟练工,而是培养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更多被社会所重用的会计人才。如图所示。

2)根据各工作岗位调研结果,明确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并进行工作过程及任务分析,形成特色课程模块,将各成型平台进行整合,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工作岗位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据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如图所示。

3)从会计专业三年学制来说,首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专业教育,要求第一、二学期课证融合,并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会计从业证书的考取,第三学期开始专业初级能力培养,第四学期开始专业中级能力培养,第五学期进行岗前能力综合训练,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整个课程体系表现为“理实一体、双证融合”,同时定期召开会计职教联盟研讨会,论证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2)课程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1)从系部层面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研室课程组,以课程组为单位进行优质课程建设,并由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课程建设指导与培训。

2)定期开展会计岗位调研,充分分析各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及过程,抛弃过去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训融合在一起,学生边学边做,形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据此编写课程标准。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行动领域提炼、学习领域提炼、学习情境开发”五个步骤。这个过程需要对老师进行指导性培训,通过培训开拓老师的教学思路。核心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3)在整个课程建设中,根据各种会计证书考试科目的要求,在一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需要偏向取证标准,并且采用取证教材,因此需要建立取证教学资源,尤其是会计从业证书。这里应该对师资能力有特定要求,需要有应试型师资,可以采用外包形式,与社会培训服务机构合作,聘请培训类教师授课,或者开设助学辅导班形式;第二种方案,可以培养自有师资,但是需要足够的培训基础,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培训研究平台。

4)在课程建设中,通过教学积累,每个课程组应建立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指导书、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等,与一些软件公司合作,将教学资源整合上升为课程教学资源包,并初步形成专业教学资源库。要求学生定期从专业教学资源库中进行学习,与学生真正进行网上教学互动。

5)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应该做到“把企业搬进校园”,给学生提供“理实一体化”场所。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对学生进行岗前综合素质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工作和锻炼的机会;建立财会手工模拟实训室、财会综合实训室、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训室、财税审实训室以及会计沙盘实训室等,对学生进行分项技能训练。所有“理实一体”课程都能够进入到相应场所进行,培养学生专业气质,锻炼学生专业单项和综合技能。

6)在课程建设中,一些课程应充分与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按照技能大赛的考点,设置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将课程考核作为技能大赛的初赛并进行选拔,通过专业学生社团组织协办,并最终与院级大赛、市级大赛以及国家大赛衔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竞争意识,在大赛中有学习动力,并通过大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开设大赛可以根据成型平台进阶进行,包括会计手工核算大赛、会计电算化核算技能大赛、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财会专业技能竞赛、点钞技能大赛、小键盘录入技能大赛等。

7)在课程考核中,为了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职业道德至关重要,而仅仅通过某一门课程的学习绝对是不足以的,因此从系部层面建立新生“全员社团化”制度,进行更好的专业管理,要求每位学生在第一学年至少参加一个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以财会专业学生社团为主导,辅以其他相关专业社团,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协调、组织、合作等综合能力,并培养学生诚信正直、细心踏实的会计职业道德,在方方面面让学生感受到会计专业文化。

2.3 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

2.3.1 目标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抓手,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骨干“双元互动”,建设一支“专兼结合、身份融通”的优秀教学团队。

2.3.2 方法与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在以下几方面展开:科研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学术修养培养、基地建设、职业资格能力培养等方面。科研建设包括: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课题建设等等,组织带领教师共同开发课题,服务专业建设,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顶岗实习、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学术修养培养主要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种教学培训、以及知名学院会计专业培训提示教师的学术修养;基地建设包括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及开发,通过该项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职业资格能力培养包括鼓励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提升教师的职业资格能力。具体建设培养措施应按照每位教师进行培养计划与自我发展的个性定制,以团队为基础,以个人为单位,按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以及兼职教师分别进行。通过建设,学校教师与企业骨干“双元互动”,相互衔接,形成一支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人员稳定、水平较高的 “专兼结合、身份融通”的优秀教学团队。

2.4 “双元互动”校企合作模式建设

2.4.1 目标

通过构建“双元互动”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元互动”,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同时兼顾学校和企业利益双赢的局面。

2.4.2 方法与措施

(1)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可持续、规范地坚持校企合作办学,需要构建相应的合作机制。包括运行机制、指导机制、动力机制、情感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反馈评价机制和保险社会化机制等。建议从学校层面首先进行顶层设计,设置校企合作合作教育办公室作为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全面管理与协调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沟通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促进校企紧密合作。从专业层面,建立财经职教联盟,建设内容应该分项设计,包括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阶段顶岗实习、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兼职教师管理等问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了规范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2)学生企业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安排

社会实践分三步进行,一是理论教学阶段的教学实习,二是暑期阶段性企业实习,三是毕业前的生产实习。教学实习能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专业认识,是专业认同和专业教育的有效手段。暑期阶段性企业实习能巩固学生在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情况,同时又为后面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承上启下,工学交替。毕业前的生产实习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检阅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双证书”培训和提前到企业顶岗实习,确保毕业生就业畅通。

(4)学校与企业外联

具体措施包括:①学生走进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设备、人力、生产管理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技能,企业走进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利用学院的设备、师资、文化环境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理论修养,有效地增强了学校的培训能力。②增进人员往来、技术交流。不同企业财务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财务软件存在各种各样的功能闲置,很多财务软件在企业只停留在使用层面,更深层的技术问题处理,一是靠财务软件公司的服务,二是靠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但有些问题靠技术人员或操作人员是很难解决的,这就为校企之间的技术交流、提供服务打下了基础。校企合作中形成的经验、教材以及技术革新成果等双方共同利用,双方共建教学基地,开展企业参与指导的技能大赛,并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开展证书培训服务,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享,做到学校出人才、企业用人才、学生成人才。③签订协议。校企联合,涉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具体事项,要通过协议等方式来明确。

2.5 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现行的职业教育评价方法单一,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需要增加过程性、实践性、适应性的考核,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设计考核内容,评价内容除了知识、技能外,还包括态度、情感等。按照岗位模块,根据工作内容设计课程考核指标与考核项目,课程的评价标准应是学生今后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具体考核方法有观测、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书面答卷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相比单一的试卷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评价体系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与企业的能动性,一些课程可以通过开发考核软件来进行。

3 结束语

职业院校任重道远,示范校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探索创新适合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培养出更多被社会重用的财会人员。

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探讨: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背景下,中职学校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会计专业人才,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发展。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从社会需求、知识素质及专业操作技能等几个方面来研究。

【关键词】财会专业 社会需求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社会用人标准开始偏重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更多的是需求知识面相对较宽,专业理论扎实,并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要从社会需求及专业操作技能的结合方面去研究,与此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实验室配置、师资队伍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也必须给予必要的保障。然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也面临着招生难、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构建不合理等一些弊端,所以财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如今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每产生一种需求,都会对应地产生一个职业群体和一批职业人员,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财会专业相对入门比较难,专业概念强,理论知识枯燥繁杂,对于学历相对高点或者有实际工作经验者而言,一些概念是基本可以理解对于中职的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方法也要适当加以变通,不能理论太多,否则时间久了部分学生就会因为理论讲解过于复杂枯燥而失去了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总的来说中职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要立足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经济法规的要求,培养学生服务意识,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及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很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等专业学校在在制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一定要注重德育和技能两个方面,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目标的核心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技能训练,要着眼于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当前的职校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就业的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使学生到单位就能胜任和适应工作岗位,或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开设实训项目课程

(一)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包括了与财会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实训,如在《基础会计》课程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经济业务和涉及的凭证是最为基本的和最常见的,目的在于呈现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加强中职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整体认识。

(二)会计模拟实训

主要分为单项和综合模拟实训。单项模拟实训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分解到各课程中进行。综合模拟实训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效果的总结,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实际操作能力较强!

除了校内实训课程的设置,还应该联系校办企业和校内的超市等实际单位实体,让学生亲自感受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现在不少学校将课外培训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

三、根据中职会计特点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根据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和需求,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实务操作,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现实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理论讲的多、讲的深的理论,实务技能方面则讲得的少、讲的粗浅,不符合目前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看法。

(一)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形式多变的、生动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专业课教育主要是在掌握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广泛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利用实物教学法、项目管理教学等方法。按“教师指导、规范演示、学生操作、成果检查、考核评价、教师总结”的规范化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循序渐进,独立训练,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实习中提高、巩固理论知识。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内在变化,从学生被动接受转向学生主动发现”等教学理念的思想。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技能实习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

(二)按教学方式规定标准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

会计课程专业技能的教学与练习,按进行的时间与地方可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随堂训练。即根据教师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安排的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课的内容随堂消化。第二是阶段训练。在各模块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进行有连续性内容的阶段训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按模块掌握操作技能,如固定资产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的过程。最后就是连续性训练。即在学完一门或几门专业课后,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进行较全面的动手操作,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单位要求的差距。

对中职财会专业技能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还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学校还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校的自身特点,编写出校内实习指导书,根据实习指导书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系统训练,做到目的明确,操作规范,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技能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做好评价机制改革,以证促训,以赛促训,最终可以实现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综上所述,根据社会的需求,通过校内课程和校外实训的结合以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加以完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系统考核,最终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培养出的人才也会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从而使得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能够成为社会的急需和有用人才!

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探讨:浅议县级供电企业财会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从县级供电企业电费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财会人员匮乏问题入手,从行业特点、激励机制、人员自身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县级供电企业财会人员匮乏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改善县级供电企业财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供电企业会计人才 培养

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正在朝着突破单纯的以记录数据、账务核算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传统工作形式向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的方向迈进,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县级供电企业的会计人员的数量、业务水平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满足企业的管理发展需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 县级供电企业电费管理工作发展历程(以A县为例)

2007年以前,A县供电局电费账为手工帐,由下属供电所负责电费的回收和电费账务的记录,然后统一交财务部门。供电所相关人员大部分未能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

2007年底,该局为规避经营风险,决定转变原有的电费账务管理模式,全面采用电算化管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对现有记账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教授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基本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培训,大部分记账人员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该局的电费账务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标准化、统一化的管理格局。

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12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费管理的要求,电费流程全部应用SG186系统电费模块,营销部门负责电费的抄、核、收,原来由供电所管理的电费账务全部导入SG186系统电费模块。

二、由SG186系统上线引发的问题

SG186系统电费模块的上线要求操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而实际操作SG186系统的人员有些不具备该要求,从而在上线实施过程中造成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财会知识,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匮乏。那么引起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由于历史局限性,管理者偏重生产与销售,轻财务管理,不注重各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原来陈旧的管理模式跟不上现代化企业高速发展的管理要求,为以后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下会计人员的稀缺留下隐患。现代化经营管理不仅要求财务部门需要财会人员,其他业务部门也需要有具备财务知识的业务人员,这就引发了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其次,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人才严重短缺,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就财会人员人才短缺而言,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在岗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工作能力差,只能完成简单的记账、核对数据等工作,对于较为复杂和深层的工作则不能完成;有的不能做好本岗位的工作,从而无法实现内部牵制作用;从事财务工作的高级财会人员稀少,不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再次,供电行业自身的垄断特点决定,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从外部观察,垄断企业具有封闭性的特征,没有来自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员工墨守成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员工竞争意识薄弱,缺乏积极性、创造性,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责权明确、奖罚分明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解决措施

(一)构建完整的职称薪酬机制

构建层次清晰的初级、中级、高级等一系列相互衔接、体系完整的职称薪酬机制,调动各个层次的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向打造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的方向迈进。

(二)建立健全并切实落实激励机制

要建立一套责权明确、奖罚分明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会计人员要给予奖励,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处理。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才能使会计人员自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法律规章制度,全面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三)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机制

作为县级供电子公司,要想直接大量引进中级乃至高级会计人才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只能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才能达到迅速充实财会队伍的目的。为会计人才提供良好的培养、成长环境,着力培养中、高级会计人才,形成不同类别和层级财会人才的合理布局,为单位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初、中级人才资源,为高级会计人才提供重要储备。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有助于新的会计政策和财会制度的学习贯彻,有利于及时了解实际执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不断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决策,供电企业亦是如此,对“管理型” 财务人员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财务人员应该担负起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绩效考核评价的职能,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应该加强各层次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