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元代文人画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1-29 04:35:18

元代文人画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一、文人画思想的核心

文人画的概念起始于苏轼,他率先提出了“士夫画”这一说法,继而明代董其昌明确了文人画的概念,并尊王维为文人画之祖。所谓文人画,即为区别于普通画工画匠等全凭绘画技巧、匠气十足而缺乏内在精神气韵的画作而提出的,影响深远。南朝谢赫提出的绘画品评标准的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也就是作品的内在精神才是首重。气韵自古以来作为绘画品评的重要标准,却不似用笔、赋色、经营位置等有法可依。郭若虚提出“气韵非师”,曾言“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其所言“生知”并非字面意思所表现的“生而知之”,而是与创作者品行挂钩,“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由此可见,气韵关乎一个人的品格修养,不是凭空得来,而需要通过读书、做事、行路积淀自身以养浩然正气,这正是文人画的精神核心,也是文人画经历朝代改换非但传承不断,还成就了后世效法之典范的内在支撑。宋朝设画院,画院所作以敷色浓丽著称,大都是迎合王公贵族的喜好,因此多了些皇家富贵之气。及至崖山之战后,画风为之一变,转而为文人士大夫抒写胸中郁结,借作画以怀盛世遗风,以表自身气节、彰心怀故国。文人以不仕之心游历山水,“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文人间相互题跋,诗文书画的结合相得益彰,由此给文人画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二、当代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艺考如火如荼,高考美术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美术教育的发展。但这种抱有强烈目的、以固定模式培养高考美术生的教育模式所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直接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教学培养目的。美术教育依据其倾向性不同可分为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注重美术自身的价值,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情感;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媒介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培养其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等。但无论怎样,美术教育的目的都不应是以千篇一律的模式培养千画一面的应试者。缺少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是当今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部分美术考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和文化知识的缺乏也导致了现阶段部分人对美术考生产生误解,认为美术考生就是通过美术考试实现上大学的目的。因此对于美术教育教学来说,淡化功利性、增强内涵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具体问题。

三、元代文人画思想对当下美术教育的意义

赵孟頫所倡导的复古运动和“书画同源”理论,是元代文人画强大的理论支撑。赵孟頫所倡导的复古并非如清初“四王”那般摹古,以古人之笔墨为方圆禁锢己身。所谓“法晋宗唐”便是师法晋唐之气象、文人之气节,古为今用,以“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抒发文人的主观情绪。元人之复古不是一味全盘接受,而是在主观思考后取其所需,其中所凸显的元人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对于今时今日之教育问题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当代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填鸭式教育、呆板临摹以及不经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这些问题,可能对学生接受知识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是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和独立人格的培育。文人画的精神核心是气韵,所谓气韵,与文人画家的人品、学识与修养休戚相关。元代文人画家以文人墨客所特有的以书入画、以画寓情、书画结合、托古言志的形式,更生动地将自身情趣诉诸画面,为文人画增添了浓厚的人文内涵与强大的精神支撑。元代文人画丰富的内涵与高洁的情操对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张彦远对于绘画功能的表述是“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就这点而言,重人文性的文人画对于今天的美术教育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今天,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容易迷失自身方向,因此重视人文教育是可以带人们走出困境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