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五感体验下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设计

时间:2022-10-14 10:45:15

五感体验下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设计

摘要:康复景观作为外部疗愈辅助环境空间,根据自闭症儿童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运用五感体验的方法,配合园艺治疗以及音乐治疗等,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感官刺激,营造一个人性化、自然生态、充满活力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景观,以期达到辅助康复疗法的效果。

关键词:自闭症;康复景观;五感体验

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ASD),是一种由神经发育失调引起的精神疾病[1]。自闭症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不断上升,目前我国的自闭症人群约有1000多万,其中12岁以下的患儿约有200万,且每年以20万的速度递增[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残疾群体也越发重视,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关注自闭症儿童的行动刻不容缓。自闭症患儿的康复,不仅是生理功能的恢复,更需要精神上的康复。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作为康复景观的一个子系统,也越发引人关注。在康复景观中,五感体验是最常用的一种园艺治疗方法。因此,文章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了基于五感体验的康复景观设计实践。

1康复景观及园艺疗法

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教授[3]针对康复性景观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康复就是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或者是维持健康的状态,与景观、花园等专业词汇结合起来,就可以称之为“能够恢复健康或维持健康状态的人居环境”。对于其他景观设计来说,康复景观与其最显著的不同点为:在设计原理上,康复景观以身心康复为核心,在其它功能空间与其存在冲突时,则放弃其它无用的设计;从服务对象来看,康复景观主要是为身心有缺陷的人和陪同照料他们的人提供服务。康复景观设计一般为医疗场地的康复环境设计、针对特殊人群进行的康复景观场景等等。园艺疗法是一种辅助景观治疗手段(功能性疗愈、代替医疗),通过与设计材料的实际接触,养护和美化花草、盆景和花园,使其与自然的联系得到缓和,缓解心理得到康复[4]。园艺疗法作为康复景观设计中常见的一类设计手法,通常将植物的外观、色彩来作为其所传达的视觉感受,在这个环境中的风吹植物和构筑物等则作为它的听觉表达,环境中的触觉体验通过植物本身的质感以及物体的材质来产生,而味觉以及嗅觉系统则通过植物散发的气味以及可食性来使人有所感受。因此园艺疗法在康复景观设计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园艺疗法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实现,这种辅助疗法在特殊人群的应用在国内外也大受推崇和运用实践。

2五感体验与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环境的构建

自闭症儿童在心理、生理行为上一般会有特殊的表现,感知觉不灵敏、情绪不受控制、甚至会出现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等[5]。一般用五感体验的手段来辅助治疗,园艺里面的景观环境构建与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上有很大关系,比如在视觉上植物、铺装、构筑物等都可以直接感受,而在表现形式上,则会产生不同的观感;因而在环境中使用乔灌木花草的搭配种植,以及色彩、物体形状的应用让自闭症儿童被场景所吸引,刺激视觉感受。听觉的感受是比较隐晦的,没有视觉感受直观,必须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互相磨擦或振动才能被感知;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场景中设置不同形式的声音感受,如大自然的声音、人为的声音都会让患儿有不同的听觉感受,随之闻声跳动改善运动障碍。味觉要求视觉感知的讯息传递,由脑部功能识别所获得的体验感受;在康复环境中让自闭症儿童种植可食植物,使自闭症儿童感知自然,增加交流的机会,使病人精神愉快,获得康复疗效。嗅觉体验是通过气味来激发人的,比如各种植物会发出不同的气味,能够调整人的情绪,使人精神抖擞;自闭症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正常人类不同,对某些气味、物质的抵抗能力较弱,对其产生的感知能力较差[6]。因此尽量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触感是人类在第一时间作出的最直观的反应。在自闭症儿童康复环境中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质地,利用材料来激发自闭症儿童的感知神经。增强其交互的机会。改善自闭症儿童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同时帮助改善其社交障碍[7]。自闭症康复景观设计中以五感为主,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的空间,从心理上帮助患儿放松身心,舒缓情绪;在社交技能上加强社交技能;从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运动能力,促进机体的恢复。

3基于五感体验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设计实践

3.1项目背景

该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与堤角小路交叉路口往西北约150m(美联公园前东北侧),西临堤角公园,周边有一个辅读学校,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为主要交通路线,是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与生活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机构。

3.2设计理念

依据对选址基地的实地勘察,并结合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需求的前提下,在设计中主要以自闭症儿童的五感体验为设计依据,设计整体定位于充满自然生态、生机活泼、人性化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设计。当自闭症儿童在步入五感体验区后,能够与景观环境相互接纳,使其心情舒缓、感受自然,甚至能够释放自我,更好地达到辅助康复治疗的目的。

3.3视觉体验区

视觉作为人体接收外界信息的首要前提,视线范围内所能见到的事物的外形、所呈现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材质等方面主要作为景观中的视觉表现。其中物体的颜色和外形是眼睛能看到的最直观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比如红色、橘黄色等暖色调会给人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感觉,相反蓝色、绿色等冷色调会给人带来沉着冷静的感受。形态或色彩不同的植物,不仅可以在视觉上带来不一样的层次感,还能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活泼。在该方案设计中设计了一个视觉体验区,采用圆盘简笔动物踩踏设计,当自闭症儿童进入到该区域后,触碰到设计踩踏区域,被踩区域将会显示不同动物的不同的色彩,与此同时,结合3D立体墙呈现,使得整个区域充满趣味性。不仅是视觉颜色认知,更是身体平衡锻炼,让自闭症儿童可以在互动的同时,改善重复刻板行为障碍。该区域搭配种植不遮挡视线的常绿乔木,使得整个空间呈现为一个开放空间,从而让使用者更好地融入其中(见图1)。

3.4听觉体验区

听觉是一种对声学的认识,也是一种从外界获得信息的次要途径[8]。好的听觉感受可以让人舒缓心情、放松身心。在针对自闭症儿童所设计的康复景观中,听觉体验设计可以在空间环境中设置一些趣味的发声装置,增加一些树种的选择。由于不同品种的植物在风力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声音,不同质感和形态的叶子在风力作用下摩擦也会发出不同的声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听觉感受,营造出优美活力的场景。因此,声音在场景营造上成为不可或缺的感官因素,成就不一样的空间体验。听觉体验区主要利用传声筒、自主拨动乐器的装置以及钢琴板块踩踏设计的形式传递声音,当自闭症儿童到达该区域后,踩踏到钢琴形式上的板块时会发出与之相对应节奏乐符,从而产生动听的音乐,在旁侧的3D投屏将会显示拨动的乐符跳动,随着节奏变化,儿童作出相应反应不但是对自闭症儿童听觉的感官刺激,同时也是感觉和知觉的刺激。通过外界的感觉刺激,可以让孤独症患儿暂时集中注意力,在父母的指导下得到更好的恢复[9]。听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身体的协调性训练,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乐符的跳动,会帮助自闭症患儿恢复。植物选用常绿乔木,如樟树,既可驱虫又不会太抢眼,搭配种植草类植物,风起时让空间更加活泼(见图2)。

3.5味觉体验区

味觉是一种由人在品尝之后,通过对味觉器官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味觉体验与景观康复空间是相互关联的,通过种植瓜果蔬菜等一些无公害的植物,既可以满足视觉感受,果蔬成熟时又可采摘,让使用者与之互动,从而拥有多样的体验。在感受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让人们变得更有活力。大脑也会分泌一种能消除负面情绪的多巴胺,使得心情舒畅[10]。本方案的味觉体验区以大棚的形式展现,棚内设计种植果蔬、可品尝的植物让空间内生机满满。整个环节参与感较强,使得自闭症儿童可以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打开自我,与自然进行互动。植物尽量选择即采即尝的植物或者采摘以后经过简单的加工能够食用的植物。例如种植小番茄可即食并且有解渴的作用;忍冬花可以直接食用,且有一种淡淡的香味,具有清火的功效,也可以晒干后用来泡茶。项目增强自闭症儿童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既能得到感官体验,又能体验户外世界的乐趣,增强其康复治疗的效果(见图3)。

3.6嗅觉体验区

香的气体可以通过人的嗅觉系统将感受传递到大脑中枢,使神经系统与神经液相互交叉,从而刺激感官系统使其分泌一些有益物质,进而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同的对象其香味也有不同的治疗作用[11]。嗅觉是人体感官系统中唯一与人脑中控制欢喜悲哀等脑部情绪的大脑边缘叶直接相关的感觉系统。当人们闻到一些物体的味道时,大脑的神经系统开始运作,从而控制人体的情绪系统进行表达。就像嗅到了恶臭会让人心情不好,但花香却能让人放松,让人舒缓下来,露出灿烂的笑容。在环境搭建中,嗅觉便成为了人与环境进行互图1视觉体验区图2听觉体验区景观设计动的桥梁。本方案的嗅觉体验空间是将休憩空间与嗅觉空间相结合的场景,使得整个空间功能性更强。香气盒子的装置设计放置在休闲的座椅下方,嗅觉装置盒子内放置适宜的花草,孩子们天生对神秘的东西会产生探寻兴趣,因此在休憩的过程中,闻到令人沁脾的香气会感到趣味性,而在探寻的过程中可以在整个嗅觉体验空间感受到栀子花、郁金香、丁香等植物的香气,这些花卉可以让人平静、心情舒缓,从而使得整个空间充满生机。自闭症儿童在玩耍或者是休憩的过程中感受风吹动植物,植物与植物之间摩擦的声音,这是属于自然界的声音,感受自然接近自然(见图4)。

3.7触觉体验区

触觉系统的感知具体形式为触摸、感知、反应的一个过程。在景观环境的构建中,增加自闭症儿童的触觉感受会让整个空间互动更强。为使触觉感受更为逼真,通常会用手去触碰构筑物、植物、颗粒质感的物体等吸引人眼球的物件,体会其质感[12]。有针对性的简单园艺操作,可以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植物的结构,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大自然。该案的触觉体验区分为手工种植区和互动活动区两个节点。在手工种植区,让家长和自闭症儿童共同参与种植自身所喜爱的植物,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让精神有所寄托。切身感受植物或者花卉果蔬的成长无疑是最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质感、形状等生长过程,不但可以有效帮助儿童改善僵化的行为和狭隘的兴趣,可以使他们获得满意的状态。另一触觉体验区以活动感受为主,该区设计以沙盘游戏和攀爬游戏为主,沙盘游戏是不需要语言的一个辅助康复治疗手段,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玩沙的过程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现出来,这样家长或者治疗老师也能知道其状况,以此来进行康复治疗[13]。攀爬区的设计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也增强与人交流合作的机会[14]。通过在该设计区域的亲密接触,触摸植物的质地、材质的粗糙度、沙土的流动等都让自闭症儿童刺激感官系统,带来融入空间中的快乐感,心情得到舒缓,可以很好地起到辅助康复作用(见图5)。

4结语

在大健康时代的背景下,残疾人康复景观的发展也为其康复提供了另一种蹊径。基于五感体验的康复景观,不单单是植物和五感感官的刺激配合,而是在满足自闭症儿童康复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环境中色彩、材质、构筑物等来丰富五感体验。植物作为景观中的主要成员,从外轮廓、气味等多方面来提升场景层次感,也能使得使用人群舒缓心情、放松自己,从而有效地辅助康复。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的设计中应尽最大的可能融入自然元素,例如水、阳光、声音、植被等,让这些成为自闭症儿童与环境互动的桥梁。将五感体验融入到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的设计之中,以他们的视角作为出发点,使得整个设计充满人性化,带动自闭症儿童走出自我的封闭世界,促进其身心发展,增强其与外界的互动,使景观真正成为“以人为本的景观”。

作者:李莉 熊曾艳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