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11-14 16:46:07

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及解决措施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电信诈骗组织开始日益蔓延。电信诈骗分子将目光投向大学生群体,利用新型电信诈骗手段危害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保护意识,近几年已经成为诈骗团伙重点关注的诈骗对象。“8• 19徐某玉电信诈骗案”“山东大学生徐某宁电信诈骗案”等高校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安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诈骗团伙以电信方式诈骗高校学生产生了很多不良后果,对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意识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降低电信诈骗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生率。本项研究提高了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丰富了相关课题研究的理论体系,开拓了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视角。2.现实意义本文具体全面地分析整理了电信诈骗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问题深入研究,以南京S大学J学院的部分大学生为调查目标群体,下发了相关问卷并进行了有效访问,根据调查结果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总结:大学生对防范电信诈骗的关注度,大学生防范意识的现状以及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常遇到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对症下药,以此达到有效减少大学生遭遇诈骗时受到的损失。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李玉德、纵鑫的《关于网络诈骗的法律思考》(2018)一文中对电信诈骗的危害和特点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认为电信诈骗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紧跟时事等特点。[1]肖谢、黄江英在《大学生网络受骗的类型、原因及对策研究》(2015)一文中提出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在于未出社会,没有接触到社会的险恶,加上电信诈骗的手段高明,大学生很难识破。[2]不同的学者多角度地对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针对电信诈骗自身的特点、类型以及社会发展等客观因素展开了辩证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对电信诈骗的研究有更为成熟的体系。国内对其研究的热潮主要涌动在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时段,体现出电信诈骗与相关措施的不对等。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文借鉴了其他相关方面的学者们针对电信诈骗的实证调研,自主设计了以南京S大学J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同时利用定性法和定量法分析调查问卷中出现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本次调查的真实性与可靠性。2.数据分析法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分析法,提取重要的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进而分析问卷的内容、目的,对防范电信诈骗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五)调查问卷分析

为探究当代高校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现向南京S大学J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收回11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7.5%。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可以得出参与此次问卷的大一在校生共48人,占本问卷的41%,参与问卷的大二学生占总人数的50.4%,共59人。大三、大四参与调查的人数最少,分别为6人、4人,共占比8.6%。从参与人数分析,大一、大二学生对于电信诈骗相关话题较为重视,而大三、大四学生参与度明显偏低,这极有可能与他们的年龄、阅历、学习经验相关。

二、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原因分析

在校大学生一直是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利用大学生缺乏警惕性、歧视性及社会经验,设下陷阱,精准诱骗。正因如此,以大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为入手点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彻底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一)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

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前都是在封闭式管理下度过他们的校园生活的,他们少不更事,初出茅庐,在学校时时刻刻有老师的保护,在家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除了面对学习的压力,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烦恼。步入大学时,他们刚刚成年,风华正茂,憧憬着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想象着空余时间的兼职工作、社团活动等,却忽视了大学这个小型社会潜在的风险。许多的电信诈骗分子假借网络兼职的名义欺诈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缴纳手续费等,进而套取大量大学生的钱财,也有不少诈骗分子以学校学长、学姐的名义骗取钱财。诈骗团伙正是借助了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社会阅历,不能及时辨认出正在遭遇的电信诈骗,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二)大学生信息保护意识弱

调查数据显示,81.2%的大学生对自身个人信息的保护缺乏重视。部分大学生将写有自己个人信息的纸张随意丢弃,在各大软件中详细地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在朋友圈中随意未经安全处理的个人信息。许多大学生都无意识地暴露了重要的个人信息,将自己裸露在电信诈骗分子的视野之下,为诈骗分子提供了许多的信息便利。除此之外,现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日使用手机平均时间大于6小时。他们使用微信、QQ、贴吧等进行社交,通过淘宝、京东、美团等进行购物。然而在使用这些APP的同时,大量的隐私被显示在APP的后台上。由此可见,个人信息的泄露极其普遍,它们带来的危害也不可小觑,不少电信诈骗分子就是利用大学生被泄露的信息对他们实施精准诈骗,使得大学生防不胜防。

(三)大学生缺乏电信诈骗相关知识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38.46%的大学生了解过某些电信诈骗案件,29.06%的大学生从电视、新闻上看到过,17.95%的大学生亲身经历过电信诈骗,剩下的14.53%仅听说过电信诈骗。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认知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对电信诈骗的概念、特点及诈骗方式不甚了解。这也是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缺乏电信诈骗相关知识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落入电信诈骗分子的陷阱之中、蒙受损失。从问卷的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了解程度仅停留在表面,只能浅显地辨识特征明显的电信诈骗,对于包装过的电信诈骗无法正确地辨认。一方面说明了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理论学习不充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缺少对防范电信诈骗的实践。(四)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能力较差从调查数据分析可知,67.52%的大学生在面对冒充熟人诈骗时警惕性最低,同时,在面对在线兼职,冒充司法部门、学校等权威机构时也无法清醒地辨认。显而易见,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在迷惑性较强的电信诈骗类型上较弱。从另一个调查数据分析,58.9%的大学生在面对陌生来电时选择不予理睬,直接挂断,23.9%的学生在对方拨打两次以上才会接通。诚然,部分大学生对于陌生来电的防范性较高,但这不能代表大学生的防范电信诈骗能力较强。对比于前者的诈骗类型,通过拨打电话进行诈骗在当今这个时代显得十分“小儿科”,正因此,大学生对电话诈骗的防范能力较强,而面对迷惑性强的电信诈骗时防范能力就直线下降了。因此,大学生也成为数量最多的电信诈骗的受害者群体。

三、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对策分析

网络电信诈骗的猖獗使得对防范电信诈骗的研究迫在眉睫。从我国社会现状分析,防范电信诈骗仍然要走一段坎坷的路程。在此情况下,该部分从个人方面、高校方面、社会方面三个角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个人层面

1.丰富阅历,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在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下,防范电信诈骗的关键是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只有筑牢自身防线,才能从根本上防范电信诈骗。要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就要求大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阅历,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提供个人信息。2.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超前消费、网络兼职是高校大学生受骗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大学生不满足现有的生活水平,又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网络借贷与兼职刷单便成为这部分大学生的首选,然而这同时也落入了网络诈骗分子的圈套之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此类诈骗事件的发生。3.强化个人身份信息保护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是将自己的动态到各大社交平台,然而在分享自己生活的同时,也暴露了个人信息。很多的黑客可以通过一张照片上的隐藏信息分析出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不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就会使得个人信息暴露在不法分子的视线之下。此外,下载安装软件时出现的信息登记也极有可能暴露个人的身份信息,应尽量避免注册一些无用的网站或软件,以免被有心之人利用。

(二)高校层面

1.积极宣传,完善高校教育体系一是设立相关电信诈骗宣传点,每周搜集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例,同时对该相关案例展开分析,以起到宣传警示作用。二是设立电信诈骗相关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大教育力度,增加实践测试,落实考核成绩,以激励高校大学生自觉学习防诈骗知识。三是警校联动机制,邀请民警以真实案例现身说法,开展专题讲座,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班级联系群等多种方式进行电信诈骗案件归纳总结,给大学生树立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2.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建立高校的目的是给社会培养一群专业性的人才,同时高校必须要保证大学生的财产与身心安全。开放性的高校对外来人员并不设防,从另一个角度就说明不能保证外来人员对在校大学生不会构成威胁。不同年龄、背景、层次的社会人员给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一是高校保卫部门要时刻与所在辖区的警署密切联系;二是一旦发生诈骗警情,学校应鼓励学生立即报警以及时挽回财产损失,并报备学校保卫部门,同时发出公告,以防止其他大学生再次遭遇相同的电信诈骗。3.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并不逊色于课堂教育,它能够补充课堂教育所缺失的部分,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的格局。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以“反电信诈骗”“防范电信诈骗”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防范电信诈骗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调节心理,转化消极情绪。文化节形式的宣传教育可以打破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刻板印象,以实现对电信欺诈的宣传。[3]

(三)社会层面

1.增强家庭成员防范欺诈的意识家庭是大学生初次进入的较小的社会,家长的行为和防范电信诈骗的方式将会对大学生的看法产生直接的作用。只有父母切实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重视电信诈骗的不良影响,并引领孩子共同学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警觉能力,以达到防患于未然、遏制电信诈骗事件的发生。2.扩大公安机关宣传范围公安机关在高校内的反电信诈骗宣传的教育活动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首先,公安机关最具权威性,是专门打击诈骗犯罪的部门。其次,公安机关掌握着有关电信诈骗案件的第一手资料。最后,公安部门直面社会大众,深受广大群众的信任,由公安部门宣传防范电信诈骗更具有信服力。在利用传统宣传方式,如拉横幅、宣传标语、发送安全短信之外,还需要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进行宣传,利用其他新媒介如公众号、短视频、APP等。通过上述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到电信诈骗的伎俩,普及预防电信诈骗的措施和途径,使广大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预防电信诈骗,免受犯罪分子的欺诈。3.联合社会各大机构共同宣传防范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事情,更是社会各界、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责任。高校电信诈骗的防范问题,并非某个机构能够独立解决的,电信诈骗团伙数量大、涉及范围广,只有建立联合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多元化主体的互动性和协同性,履行各自的社会责任,才能保障高校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建立一个和谐、健全、透明的高校学习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同时,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他们的安全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大学生又是使用网络的主体,要想安全地使用网络,就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时刻对电信诈骗保持警惕之心。当然,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者:江晓婷 李颖婕 姜丽君 蒋苏宁 王斯迪 林梓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