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滑雪培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1-28 02:59:31

滑雪培训总结

滑雪培训总结篇(1)

滑雪是一项专业体育运动,也是一项休闲旅游活动。将滑雪运动开发成一种特殊度假旅游项目在张家口虽然只有十多年,而且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滑雪旅游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和滑雪相关服务所产生的巨大供给商机,已经为具有滑雪地理资源优势的张家口地区带来空前的产业收益。

一、张家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坚实的交通保障

目前,张家口崇礼已经嵌入了京藏、京新、宣大、张石、张承高速公路网络影响的核心范围之中,张家口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网络日趋完善。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有5条国内航线即将全面开航。京张高铁已批复项目建议书,通车后从北京到张家口仅需40分钟。缩短了滑雪市场与目的地的空间距离,缩小了滑雪者的心理距离,畅通的可进入性为崇礼打造滑雪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2、初具规模的滑雪旅游产业

张家口崇礼县旅游业起步于1996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崇礼已建成万龙、云顶、长城岭、多乐美地4家规模较大的滑雪场,拥有高、中、初级雪道80余条,各类索道和魔毯23条1.7万米,总运力达40000人/小时。日可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其中,万龙滑雪场的“金龙”、“银龙”雪道和云顶滑雪场的“莲花”、“野玫瑰”雪道已通过国际雪联认证,曾多次承办国际滑雪赛事。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7%和33.6%。2013年仅2月份,张家口共接待游客205.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8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1%和39%。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滑雪节,以滑雪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已经形成。

二、张家口滑雪旅游发展对策

(一)构建立体营销体系,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在宣传组织上,要成立由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地区政府、旅游企业、新闻媒体共同组成的旅游营销综合体,努力把行业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网络。充分利用京张城际列车的修建和申奥这一有利条件,打造区域旅游集散地,领跑京冀晋蒙区域旅游合作。

(二)提高景区核心竞争力,探索大旅游模式

1、打造乡村、赛事、温泉与滑雪一体化的旅游区域

以张家口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挖掘区域文化的内涵、积极申办和筹备重大国际滑雪赛事、建立崇礼滑雪基地与赤城温泉度假区组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把滑雪旅游小镇作为滑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形成产品特色鲜明、经济快速增长的滑雪旅游度假地区域。坚持“结构优化、主题多元、配置合理”的原则,高起点、高水平建设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滑雪运动和度假设施,重点完成崇礼密苑生态旅游度假区、万龙滑雪场、多乐美地滑雪度假山庄、长城岭滑雪场、 摩天岭滑雪场等项目的新建、扩建工程,在数量增长时做到质量的同步提升,构建不同体验、风格各异的滑雪场体系,打造国际级冰雪运动基地和冬季休闲旅游目的地。

2、建设三大雪场产业集聚区

作为我国冰雪产业开发第二阶段的京冀蒙地区,张家口成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地域”,并正式被批准建设部级滑雪基地。但张家口的滑雪项目偏重于大众滑雪,竞技滑雪目前只有万龙滑雪场的两条雪道经过国际雪联认证(高山滑雪回转项目),多乐美的滑雪场有一条雪道符合要求。因此需打造以精品雪场为支撑,建设红花梁、冰山梁和桦皮岭三大雪场聚集区。其中以相对成熟的红花梁地区为重点,完善密苑、多乐美地、万龙、长城岭四大雪场设施、提高雪场档次、实现雪场对接,加强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拓展休闲娱乐产品,在空间上,形成滑雪产业集群雏形。

在完成对滑雪场、滑雪训练基地和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滑雪场数量,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滑雪场总体标准,做到结构优化和主题多元化。形成高级、中级、初级配置合理的滑雪道体系,提供高标准、特种化和多主题的滑雪场体系,把张家口建成国际著名滑雪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3、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滑雪旅游产业链条

滑雪旅游带动滑雪运动服务产业链、积极引进滑雪装备制造业,推动区域工业化进程。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引进国际滑雪用具和设备生产商,建设国内一流的滑雪用具和设备生产基地,形成生产、试验、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各县镇农副产品特色,研发特色旅游商品,以旅游业带动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

4、把握奥运机遇,提高知名度赢得市场份额

争办承办滑雪国际级赛事,打造滑雪旅游产业。日前,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张家口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大的冰雪综合赛事,虽然只是短短的二十天左右时间,但其申办、筹办和承办过程却蕴含着无限的商机,赛会搭台产业唱戏是形式和内容的最好结合,而这一系列的过程,是张家口进一步推进产业建设和对外宣传的最好时机,是张家口打造滑雪旅游产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机遇。

(三)、建立滑雪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滑雪旅游保障措施

滑雪旅游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的积累。政府需要与各大中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设立专门培训项目,利用它们优秀的师资资源,培养一批既懂得滑雪旅游发展规律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体育人才,并完善滑雪旅游保障措施。具体方案为:

1、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重点构建三大层次旅游人力资源体系;建立旅游人才交易市场,加强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完善人才引进与竞争激励机制。

2、加强滑雪旅游人才培训与教育。重视高级管理人才培育与提高;制定落实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与考核机制;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壮大滑雪培训队伍;重点加强跨雪季从业人员的多种技能培训。

3、完善与科研单位合作机制,建立旅游专家顾问队伍。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规划专家,建立专家顾问团队;完善合作机制,产学研相结合,科学规划、促进创新。

4、从业人员劳动保障与福利配套机制完善工程。坚决落实劳务合同管理;规范从业人员劳动保险、福利分配管理体系。

总之,目前张家口滑雪旅游业具有独特的资源、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内部制约因素和外部竞争与挑战。未来几年是张家口滑雪旅游产业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力北京,攻克艰难,实现滑雪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大发展,并将崇礼滑雪旅游大区打造成中国雪都和“东方达沃斯”。

滑雪培训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5-0012-05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骨干队伍,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社区群众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与广度。2001年10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该项工作。我国自2006年才开始对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资质认定,2006年全国的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40多人。黑龙江地处我国高寒地带,低温时间占全年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群众大多喜欢冰雪运动,市区内的冰场及城市周边的雪场逐年增加,这就要求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应结合地域特点,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重点放在冰雪项目。

本研究结合黑龙江的地域特色及大众需求,对冰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调查,查找黑龙江省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供需间存在问题,对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择采取分层抽样法进行随机抽样。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包括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绥化市等)和大兴安岭地区进行抽样。抽取到哈尔滨市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法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冰雪研究方面的资料,如图书、期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和学会文集。

1.2.2 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200份(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份、冰雪场20份、冰雪爱好者8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96%。

1.2.3 访谈法 访谈的对象是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爱好者,滑雪项目管理人员,采用无结构式访谈,对论文研究的内容有所侧重的进行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数量缺乏

我省目前滑雪场有80多家,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正日益增加。2006年3月5日,在著名的滑雪旅游胜地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61名滑雪运动员和20名长期从事滑雪指导工作的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和鉴定,有53人取得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首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至2008年我国培训200名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国家重视滑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每年黑龙江省均组织滑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2010年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组织的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74人的初级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2011年4月,22名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参加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获得初、中级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培训共计300多名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我国总人口约为13亿,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3023,这与日本的1994年统计的1:2000仍有差距。我国的冰雪项目的开展主要在东北三省,哈尔滨是东北三省冰雪项目开展较好的城市,即使是这样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是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不足的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初级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85%以上,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更是匮乏。

2.2 男性比例大、整体年龄结构偏高

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男女比例分别占75.80%和24.20%,性别结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这一分布情况是与女性工作、生活、生理结构以及体育的价值观念等特点相对应的。在工作上女性多数不愿选择户外寒冷的工作环境,与其让她们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工作,她们更喜欢在室内温暖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女性的身体构造和生理功能是客观存在,是大自然造就的,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却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展开的。这些认识不仅包括身体的解剖结构、系统机能、生理机制,也包括身体的能力水平等。

这些女性身体生物观念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影响着女性体育的发展。而女性体育的实践也修正对女性身体实在的认识。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女性对身体生物观念的认识,当女性了解自身体育的能力水平时,就会选择适合她们的体育运动项目。另一方面是当女性参加体育运动项目的实践后,自身的感受和人天生的适应力也会影响对她们参加体育项目的选择。对于冰雪项目,运动场地在户外,天气寒冷,多数女性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会考虑到这些因素,但当她们真正体会到滑雪时飞到空中的飘逸感、高速滑下坡面的刺激感、空中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并顺利着陆的成就感、尤其在雪面冲浪般的爽,她就会被自然独特的魅力吸引。

另外,女性审美身体观对女性体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期待也不断地变化着,这也决定着女性体育的发展方向。

黑龙江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30岁以下的占10.10%,30-40岁之间的占30.20%,4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占59.70%。年轻人的优点在于他(她)们认真,精力旺盛,容易接受新知识,缺点在于指导的经验不足,有时缺少耐心。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年轻人所占比重较小,而中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较大,中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是经验比较丰富,社会实践次数多,对运动项目的实践体验多,其缺点是知识更新慢,不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调查表明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不甚合理,中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过大。

2.3 文化程度较低,高级研究人才缺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学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调查总数的19.10%,具有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占调查总数的50.30%,中学以下学历的占30.60%。调查表明冰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比较低。这就使得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时,对运动技术指导和练习方法的应用上,多数只停留在表面,形式的层面上,对于运动员易犯的错误动作,不能从自然学科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也很难从社会学科如教育学、哲学等角度进行高度的总结和概括。

分析文化程度整体偏低的原因,一是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中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比例过大。这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由于所处年代而受到影响,导致没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二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认可度较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具有高文化素质的从业人员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可还很低。现在部分高校加强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视,如哈尔滨体育学院和黑龙江工程大学每年都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活动。

通过高校正规培养出来的这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实践指导时,会遵循人体在学习运动技术时所应遵循的社会认识规律,基本懂得人体在运动时的人体机能和能量代谢的变化,以及运动损伤之后的应急处理办法。而且多数人具有冰雪项目的体育运动经验,大学生数量比较多,他们经过正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但同时发现黑龙江省尚缺乏对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开发,锻炼路径研制的高级研究人才(研究生学历),这无疑将困扰黑龙江全民健身运动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的步伐。因此,在保证黑龙江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整体学历水平的条件下,应进一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层次,特别要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黑龙江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4 有偿指导的比例逐渐提高,无偿服务为主的方式并没有实质改变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情况已有大量的研究,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是有偿性还是无偿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王凯珍、任海1995年对天津市、浙江省等十一个城市调查显示有偿指导仅占4%,1997年对山西省的调查显示有偿服务仅占6%,2005年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方式中,有偿服务占16.2%,无偿服务占68.4%,有偿无偿兼有的占15.4%。调查表明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偿服务占21.3%,无偿服务占64.5%,兼有的占14.2%。

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偿服务的比例在增加。对进行锻炼的群众进行调查表明,73.4%的人认为应当给予社会体育指导员一定的报酬,只有6.2%的人认为不应当给。这表明多数群众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还是比较认可的。即便有偿服务的比例在提高,但是有偿服务的比例还是不容乐观,目前,还是以无偿服务为主的方式并没有改变,这种以无偿服务为主的服务方式,难以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质量的提高,而且限制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

因此,要从本质上打好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特色品牌,加强旅游爱好者对于冰雪旅游特色的认可,提高服务品质,尤其是对于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直接指导人们进行实践,人们从他们这获得的信息是最直接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可度尤为重要。

2.5 指导场所多集中在市区附近,不同时段票价浮动

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场所主要集中在市区附近的各大小雪场、江边冰场、公园、学校和体育部门的体育场馆等,多数是有偿开放的场所,也有免费性群众健身场所,有偿开放的场所如滑雪场根据雪场设施条件不同和不同时段票价也是浮动的,多数雪场的票价节假日在100—200元之间,时间是2-3h,平时票价更低,而且可以全天。一般市区内公园的滑雪场和冰场是免费的。部分高校冰场票价5—20元,时间是2—3h。

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时间是在雪期和冰期,一般是每年的1月份至4月份,时间段主要集中每天的上午,下午或傍晚。分析主要原因是黑龙江省冬季温度在零下20多度,室外寒冷,室外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滑雪和滑冰为主,多数雪场距离市区开车1—3h,人们节假日一般早晨出发,开着车,带上雪服和雪镜等滑雪用品,到雪场一般上午9点左右,开始滑雪,傍晚开车回市区,也有部分滑雪爱好者在雪场住宿,感受傍晚灯光雪场滑雪的魅力。滑冰的爱好者一般都是上午或下午去江边、学校和体育部门的冰场等处去滑冰。

2.6 工作年限较短

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年限较短,调查结果显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指导5年以内的占90.4%,而工作10年以上的仅占2.3%,还有一部分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只参加过培训,获得了证书,但没有进行过指导,有的还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指导工作。说明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指导年限较短,分析形成工作年限较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的社会体育活动起步较晚,正是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时间也较晚。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冰雪项目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开展较好的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当我们国家真正重视到要发展冰雪特色项目时,才真正意义上的专门培养冰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因此,黑龙江省多数冰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年限较短。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缺乏,不能满足滑雪旅游开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日益增加的现实;男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大、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高级研究人才缺乏;有偿指导的比例逐渐提高,当仍以无偿服务为主;指导场所主要集中在市区附近的各大小雪场、江边冰场、公园、学校和体育部门的体育场馆等;黑龙江省冰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年限较短。

滑雪培训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01—04

改革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内动力。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但深层次的改革也必然面临许多复杂的矛盾,具体在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就遇到不少矛盾,在实践中有的解决较好,取得了经验;有的碰壁,吸取了教训;有的久求不得其果,还没有妥善解决。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办学思路和发展定位,对我院走特色办学之路,建设体育强校,服务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以高教综合改革为目标,凝练办学思路,完善发展定位

在教育部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以来,我院党政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调研,客观归纳出影响学院发展的“九大矛盾”,即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与体育院校独立生存的矛盾;体育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矛盾;突出办学特色与兼顾学科总体布局的矛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与师资队伍大面积断层的矛盾;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尽统一的矛盾;运动训练专业招生自主性与全国统一招生严肃性之间的矛盾;招收注册运动员入学与院内教学训练的矛盾;政策向教师倾斜与全院员工福利平衡的矛盾;面向21世纪人才需求的高标准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针对以上制约和发展的瓶颈,哈尔滨体育学院确立了改革必须实现的“两个转变”:一是在改革的方向、内容和目标上,必须实现由以往的那种零星式、碎片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项改革,向整体性、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转变;二是在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上,必须实现由以往的“摸着石头过河”为主的经验性、自发性改革,向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上下协调、左右协同,更加注重依法、理性的改革转变。结合这“两个转变”,学院紧紧围绕“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移,狠抓内功,提高质量,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冰雪特色鲜明的高等体育强校”这一主题,按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充分发挥冰雪运动特色优势,带动其它专业协进互动,打造学院发展的强势和胜势”为实践载体,确立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良、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进行工作重心转移,下大力气抓学科、抓质量、抓特色、抓教学、抓管理、抓人才、抓队伍,加快特色强校建设步伐。

我们认识到,传统体育事业中“重训练、轻教学”,“重竞赛、轻群体”,“重形式、轻效果”,“重近期、轻长远”,“重人治、轻法制”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步伐。当然,由于本科开展的教学评估,体育院校“重教学、轻训练”的教学唯一论也是必须需要纠正的。依据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青少年训练要“体教结合”,优秀运动队训练要逐渐“院校化”的基本精神,作为体育院校,也愈来愈注重竞技的作用,在体育院校的教学中,可以逐渐面向为竞技体育服务,使训练成为教学的延续。我们认为体育院校的办学实际是“两个中心”或“一个中心一个重点”。即以教学、训练为中心或教学为中心,训练为重点,以教学带训练,以训练促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体育院校办学思路的突破。

2 我院特色办学的传统优势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冰雪特色办学的传统和优势

自1956年建校,我院就是国家冰雪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始终以冰雪人才培养为主线,先后培养出以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伊敏、花样滑冰队教练于丽杰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教练员;以罗致焕、王金玉、王曼丽、申雪、赵宏博、王蒙、王冰玉、周妍、岳清爽、柳荫、于风桐、刘佳宇、张义威为代表的一批奥运会、世界比赛的金牌运动员以及一大批默默无闻工作在一线的冰雪人才。

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哈尔滨体育学院又以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三冰一雪”拓展为“五冰四雪”,以世界新兴的“冰壶”和“单板U型场地技巧”项目为突破口,全面进行冰雪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冰雪教学、科研、训练和竞赛,形成了我院特有的“六个一流”的办学优势。

2.1.1 具有一流的办学特色和条件 自1999年开始,经过5年的发展建设,哈尔滨体育学院已建成总占地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的帽儿山第二教学区。现有高山滑雪场和滑雪教学训练基地两个区域,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唯一一处国际滑雪联合会认定为A级场地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冰雪教学训练竞赛基地和大众滑雪基地;是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雪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和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主赛场之一,也是我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又在学院本部建设了我国唯一的1.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两层滑冰馆。

2.1.2 具有一流的冰雪人才培养队伍我院现有26名冰雪专职教师,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博士3人,硕士8人;国际级裁判员10人;部级教练员8人;运动健将17人。涵盖了冰上、雪上6个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队伍,形成了一支我国具备高水平冰雪运动教学、训练、科研的教师团队。2008年,我院高山滑雪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

2.1.3 具有一流的冰雪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哈尔滨体育学院首创了“冰陆双周期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冰雪运动人才综合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于1993年获得了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全国同行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学院还拓展了“雪陆双周期的教学模式”,成功解决了非冰雪期进行专业教学与训练条件受限的问题。

由我院冰雪教师共同研制开发的《中国Ⅱ型磨滑雪板机》等6项冰雪体育器材获得了国家专利,在教学训练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学院冰雪专家承担的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建设我国冰雪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研究》,被科技部软科学要报全文刊载。除此以外,目前学院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我国冬奥会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6项奥运攻关项目,全面服务于我国“奥运争光战略”。

2.1.4 具有一流的冰雪学科专业 我院先后建成了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一个教育厅重点学科,建有冰雪重点学科研究室、冰雪运动基础理论与训练方法实验室、运动能力开发与评价实验室、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实验室,两个省教育厅研究生示范基地。其中,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实验室于2005年被我省确定为重点实验室,冰雪运动基础理论与训练方法实验室在200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重点实验室;建有一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和三个院级研究所;于2006年创建了首家中国花样滑冰舞美研究室和中国冰雪运动文史馆。特别是我院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冰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通过国家人社部的审核,开创了冰雪学科研究领域的历史先河。

2010年9月,由国际冰球联合会和我院合作,在我院成立了“国际冰球联合会哈尔滨教育发展中心”,这是国际冰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两个教育机构之一,也是亚洲第一所国际冰球学校。

我院还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设置了滑雪专业和雪场建设与管理专业方向,创建了作为人才后备基地的黑龙江省滑雪学校。2012年,成立了冬季奥林匹克二级学院。制定了国家精品课《高山滑雪》的教学大纲,建成了《速度滑冰》等省级精品课。

2.1.5 具有一流的冬季项目竞技成绩 办学50多年来,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国际冬季项目舞台上,争金夺银奖牌数不胜枚举。近四届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我国代表团有近75%的运动员是由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组成,共计夺得15金15银17铜的骄人战绩。学院还瞄准奥运会比赛项目,成立了冰与雪等6个部级专业运动队。2007—2012年单板滑雪比赛中有24人次夺冠;2010年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上摘得金牌;2010年冬季奥运会上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的骄人战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各级冬季项目的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者队伍中,60%以上人员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形成了我国冰雪运动项目领域人才主要来源于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基本格局。

2.1.6 具有一流的社会贡献力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哈尔滨体育学院帽儿山第二教学区和院本部的大学生滑冰馆分别承担了雪上和冰球的比赛任务,形成了三条作战线。帽儿山赛区既是项目主赛场又是运动员村,承担了2个大项、17小项的竞赛任务,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1200多人,出色完成了大冬会各项任务,达到了“无事故、零投诉”的理想目标,为办成一届“成功、出色和完美”的大冬会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内国外的高度赞誉。

2.2 我院在竞争发展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经验

近年来全国体育院校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而变化最大的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办学规模扩大,二是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但由规模扩张转为内涵提升阶段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心也必然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所以,我国体育院校的发展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2003年开始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更加剧了变革和发展的步伐。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高等体育院校(原国家体育总局隶属的6所体院)的地位遭遇挑战,一些地方性院校则抓住了机遇找准了定位、突出了特色、强化了优势,从而脱颖而出,加速了赶超。2006年,哈尔滨体育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成绩,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院能够找准自身定位,结合自身优势条件,选择以冰雪特色作为突破口,以小规模做成了大文章。

其主要经验是:哈尔滨体育学院始终认为体育院校需要认真解决的应是办学定位问题,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避免盲目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看齐,努力强化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这样在我院的工作中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冬季项目为重点,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调整学科、专业、课程结构。从教学思想到教学理念,从教学原则到教学目标,从培养方案到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各实践环节到实践教学,从考试制度到考试方法,从质量监控到质量评价,坚持从哈尔滨体育学院实际出发,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出发,采取系统改革、全方位推进的方式,大力推进了哈尔滨体育学院的综合改革。

3 努力建设冰雪特色强校,提高服务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1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四全”的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通过全面最优化,并坚持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四全”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品德方面、知识方面、素养方面、素质方面、心智方面全面培养。

全员——每一个学生都是培养对象,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学目标,教学的结果是使人人都得到最充分的提高,个个都有最充分的发展。

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教师、领导、管理者都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努力。

全过程——一堂课、一门课、一天、一星期、一学期、一学年、四年连贯,从头到尾,一以贯之,自始至终,毫不松懈。

3.2 整合资源,占领冰雪体育文化制高点,引领龙江冰雪事业

坚定不移地打冰雪特色牌,走特色办学之路,强化固有优势,突出地位,加大投入,完善条件,把优势变成强势和胜势。逐步整合资源,把冰雪运动专业、冰雪重点实验室、冰雪运动文史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成果加以整合,实现教学、科研、展览一体化,占领体育院校冰雪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制高点。全面加强冰雪重点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作用,多出成果;充分利用冰雪重点实验室的平台,随队跟踪调研,搞好科研,多出精品,真正使冰雪特色名副其实。

滑雪培训总结篇(4)

二是纳入发展规划。学校将冰雪和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体育年度工作计划并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教学主任、体育组长具体负责的冰雪和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筹划安排冰雪和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并听取上一阶段工作总结,每学期末召开总结会,对学期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学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四是善规章制度。学校专门制定了冰雪工作规章制度和师资培训、教学管理、课余训练和竞赛以及检察监督等工作制度并不断完善中。

二、条件保障

在体育师资方面。我校1名专职体育教师、1名兼职体育教师、1名形体教师,1名外聘专职冰雪(轮滑)教师,全部参加了体美科组织的上冰培训,通过半个月理论和冰上训练,掌握了基本的滑冰技巧和训练方法。2019年,我校1名专职体育教师和1名外聘专职冰雪(轮滑)教师参加了去冰上体育指导员培训,经过了理论考试和上冰实践考核,取得了冰雪项目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作为轮滑校本课程特色学校,我校外聘专职冰雪(轮滑)教师拥有轮滑中级教练员资格并多次参与市区组织的短道速滑项目和冰雪相关培训。

在落实体育教师待遇方面。该校将教师开展冰雪相关课程、主题活动和奥林匹克教育等全部计入工作量,保证教师在评职优评、绩效工资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如教师在冰雪工作方面和冬奥教育方面取得成绩,获得相关职称证书等,学校还另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体育经费保障充足。作为区冰雪特色学校,区每年拨付我校专项经费,我校也专门拿出一部分经费专门用于冰雪教育、上冰和轮滑训练以及各种综合实践和主题活动,并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为保证冬冰雪工作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在场地设施方面。我校有一块标准的150米沥青轮滑场地,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上冰前的陆地训练,学校规划未来引入仿真冰壶、轮滑球等旱地冰雪设施设备并翻新操场等,开设新的冰雪特色课程。

三、教育教学

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普及和发展冰雪活动教育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冰雪运动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普及奥林匹克知识,落实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不畏严寒、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打造冰雪特色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在保证体育运动时间方面。该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一至三年级每周4节,四至六年级每周3节,其中三年级比国家规定还多1节,体育课包含了轮滑校本课程和武术传统项目,体现了学校对体育工作、冰雪工作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学校还严格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方案,每日的课间操安排广播操、武术操以外,还向市级体育先进学校“取经”自编素质操和放松操,秋冬季每日课间操坚持长跑不少于1200米,每年度对课间操内容进行创新,保留传统内容的同时,创新载体更新内容,让课间操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每周二、周三学校还组织校级的大课间活动,由本校体育、形体教师或外聘教师教授学生武术、民族舞、器械操、现代舞等。

在开发相关课程资源方面。该校作为石景山区首批轮滑课程试点校,定期修订教学纲要和讲义,将轮滑运动定位校本课程,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一至二年级每周开设2课时,三年级每周开设1课时,从师范附小毕业的学生人人懂轮滑、爱轮滑、会轮滑,轮滑是该校学生一项必备的体育技能,早早地为冰雪运动尤其是冰上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该校开展和普及冰上运动得天独厚的优势。

该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陆续开展了以冬季奥林匹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摄影、绘画、征文、演讲、冬奥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组织全体师生到首钢冬奥组委参观和模拟冬奥会冰雪项目旱地化体验活动,参与了北京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冬令营活动,活动精彩纷呈,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训练与竞赛

滑雪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 发展 因素

一、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发展现状

(一)经费不足

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在场地建设方面需要有场地、开槽设备、造雪机、压雪车、索道设备,这些设备都很昂贵,运动员训练的单板滑雪板、雪服、护具等器材也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还有运动员的食宿、差旅、辅助训练等费用,总之需要的费用很高,只靠运动队以及地方政府是很难支持运动队的训练的,因此要通过国家政府及体育部的经费支持,才能将该项目继续发展下去。

(二)裁判队伍因素

目前,裁判员大多来自各高校,整体素质较高,但因该项目在我国起步较晚,裁判员的业务素质还不能满足目前项目极速发展的需要,裁判员对空中动作的名称、结构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裁判过程中不能避免有猜测、误判的现象出现,评分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目的发展。一支高水平的裁判队伍对于一个项目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是运动队进行科学训练的导向,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三)运动员伤病困扰问题

由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技术动作不断地加难创新,各项国际赛事的频繁参与以及在训练或比赛间隔调整时间不充分、调整的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心理压力过重以及营养方面等诸多问题,常使运动员被伤病困扰。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中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为膝部,其次为腰部、臀部、踝、臂部、头部、腕部和肩部。较常见的损伤以扭伤、骨折、挫伤、撞伤为主,其中骨折情况较多。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最可能的致伤因素依次为保护措施不够、缺乏运动损伤知识、场地和天气原因以及准备活动不充分等。目前国家队的部分队员在腰、膝等处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四)后备人才不足

首先,目前我国单板运动队后备运动员数量很少,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后备梯队层次建设,缺乏培养单位,运动员培养模式不合理。后本运动员数量较少,据教练员反映,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二线运动员的数量仅在几十人左右,还有一些没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30人左右,后备运动员数量较少,影响运动项目的后续发展。

(五)科研水平落后

我国有关单板滑雪项目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刚刚起步,科学研究的人员还不到 100 人,人数较少,通过教练员了解到运动队并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相关书书籍、资料极少,项目的研究内容有很大空缺,运动训练与科学研究发展不均衡。我国单板项目的研究的人员主要集中在沈阳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等东北体育类院校以及东北部分高校,运动技术的以及运动训练、运动损伤以及运动心理和竞赛与规则方面的研究极少。总体来讲我国还是缺乏专门的研发团队。

二、发展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训练环境和条件

教练员认为要想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应提高工资与奖励、优化训练环境,这些都需要我国政府及相应部门加大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以保证运动员科学地运动训练级比赛。目前,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需要的资金有以下两个方面:1.要在场地的建设与维修,修建U型场地需要开凿U形槽、雪车运雪、人工修整及建成以后的维护工作、相关配套的设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2.加大训练经费的投入,主要加大对训练时运动员使用的单板、保护用品器材的投入、运动队的食宿、差旅和辅助训练设备等。

(二)加强专业教练员的人才引进、增强国际交流

我国的专业教练员是极其匮乏的,因此应借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的做法,加强国外(欧美国家)有经验的教练员与我国教练员进行交流,对国家集训队和各运动队进行训练进行重点交流,尽快缩短我们同世界强国的差距。我们的教练员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从中积累经验,掌握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逐渐培养一批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练员,为项目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减少运动员的伤病率

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最可能的致伤因素依次为保护措施不够、缺乏运动损伤知识、场地和天气原因以及准备活动不充分等。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及时调整,充分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加强训练后的疲劳恢复,控制训练节奏和负荷量,防止过度疲劳,强化易损伤部位的肌肉力量训练。加大保护措施力度,注意检查、修缮场地是预防损伤的可靠手段。给各运动队配备队医,加强医务监督和运动医学知识学习。所有运动员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保证单板运动员训练时带上必需的防护装备。

(四)加强后备运动员培养

多渠道吸取社会资源和国家资金来加大我国单板滑雪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注意对运动项目的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对优秀单板滑雪运动员和教练员实行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规范管理体制,使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后备人才发展得到良性循环;在青少年中进一步普及单板滑雪运动项目,动员全社会来关心和支持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地市还要把单板滑雪项目纳入体育发展计划中,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训练和竞赛,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专业人才,建立庞大的单板滑雪训练网络,形成后备人才库;建立与优化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后备人才选材与评价系统,加强与各地市体育局的协调与沟通,并负责指导各级训练单位的科学选材工作。

滑雪培训总结篇(6)

1.一般身体训练

1.1一般发展性的训练

在训练中对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应是对全部肌肉群其作用的训练,在基本部分的训练之后,采用柔韧性和伸展性相结合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发展机体肌肉群的训练,为的是对机体的肌肉群达到明显的作用。不论某肌肉群的力量如何低下,只要对他的发展有明确的经常性的训练,就会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1.2自然地形训练

越野滑雪运动员在训练的初期,为了达到体力训练的任务,可按预先指定的地形进行走步和跑步的训练,这些运动用3步/秒的步频完成。但是,这样的运动结果与滑雪的实际情况有明显的区别。为了提高耐力素质,采用负重走和跑,但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大运动负荷,教练员应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生理机能的指标跟踪。培养运动员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1.3明确的速度力量训练的形式

作为速度力量训练的方法可采用很多形式的运动。更明确的说,像划船和游泳这些项目,对手臂、脚及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辅助训练,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条件。上述运动是发展力量的前提。伴有手脚关节在内的完成大幅度运动的体操训练。对运动员在训练的间歇期间广泛的采用体操练习是是必要的运动。游戏在越野滑雪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就运动游戏来说,不间断的交替、最大限度的爆发力和最大加速度的游戏。类似对速度力量训练方面起作用的游戏都可以采用。增加趣味性刺激减轻心里负荷。

2.速度耐力训练

2.1模仿

模仿运用于强度不大的训练中,坡度步长大约一半时,移动速度通常不超过2、5米/秒。

对于高级别的越野滑雪运动员来说,徒步模仿的效果是不大的,对初学者,特别是在多次进行陡坡上坡模仿的训练效果是明显的,这是无雪季节进行专项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方法。 2.2持杖模仿

根据越野滑雪的技术特点,选择具有平地和上坡的有利地形,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达到标准的动力定型,同时对发展肌肉群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首先的对大肌肉群的作用是很强烈的。采用持杖模仿训练通常是在难度较大的场地上进行,不仅能提高力量,对发展专项速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2.3滑轮

与用滑雪板的滑雪类似资料相比,具有同滑轮一样的从属关系,这个从属关系对高水平的运动员是可以借鉴的,同时指出运动速度差异。在坡度不大的平地上运动时,滑轮与柏油路面的良好接触,以及高质量的滚动都说明了它们之间的速度差异。在坡度不大的平地上运动时,滑轮与滑雪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差倒是不太大的。采用5度以上的坡度进行适当的训练是必要的,必须进行越野滑雪两种步法,即传统式的交替训练,并且用高速滑行,这是巩固和提高技术的关键。在场地的选择上,应避免过长的上坡,上坡的长度不超过300米,高度不超过50米,参考方案:缓坡占50%,平地占35%,陡坡占15%,训练路线地形应比通常的地形更加起伏,落差不超过20米,对不同级别的运动员预先规定的滑轮路线,必须有不同难度的回转道。

2.4模拟滑雪训练

采用模拟滑雪队力量训练,特别是在滑雪条件不好的和推迟滑雪期间是很有益处的。模拟滑雪训练有很多种,它的主要缺点是滑行不太好,在大强度的训练时,速度不高。在模拟滑雪时,脚和手用力一推的力量比滑雪明显的增加,它的训练在无雪时期占周期性训练总量的5%。

滑雪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 单板滑雪“U”型技巧 后备人才 培养 对策

一、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一)运动员招生难,后备基础薄弱

随着我国单板滑雪运动队的整体竞技水平不断的提高,对运动员的招收标准也相应的提高了。目前各个运动队只能从其它项目招运动员,教练员下队选拔运动员可谓费尽周折。所以,我国单板滑雪运动后备力量薄弱,造成招生难或是质量差的局面。

(二)项目选材科学性应需进一步完善

运动员选材是指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以科学测试和预测方法,从众多运动员后备力量中准确地选拔出那些在先天和后天条件均较优秀的运动人才,这一过程在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训练成绩的取得。所以在选材中,着重选拔以技巧类为主,冰雪类为辅的选材模式,被选拔的运动员也是较为出色的运动员,项目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运动成绩也迅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尽管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选材工作还是存在着科学性不够完善等问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给国家、社会、家长和运动员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缺乏必要的场地、设施、人力资源

竞技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技体育资源的开发和配置,而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是一个对场地设施要求很严格的项目,一个高标准的滑雪槽的总造价好几百万,随带配套的滑雪设施、设备及器材。设备的操作与维修及雪具的管理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及维护人员,否则直接影响雪场的正常运营。由于雪场设施、设备的销售商售后服务站基本上都在北京,所以设备一旦损坏,受交通条件限制,售后服务很难及时实现,有些零部件的更换时间也很长,有的甚至要等一个月以上,造成了很大损失,降低了雪场的运营效率。所以,场地因素限制、专业维修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已是制约着我国该项目后备人才发展的短板。因此资源开发和配置是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没有高标准的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训练经费短缺、人力资源落后等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该项目的后备运动员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建立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的二级后备人才的培养的模式

我国单板滑雪项目应该随着时代的脉搏前进,我国该项目的后备人才输送模式应该适应时展的要求,应进一步从根本上进行科学的自我转变。从资金上,目前主要从国家投入和社会赞助这两方面募集资金,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那么多渠道发展吸收国家和社会的资金则更有利于项目发展、更有利于夯实后备人才培养基础、更有利于谋划后备人才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根本上解决后备人才培养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管理上的模式建立离不开政府决策的导向、资金的投入、离不开大众意识的参与,离不开社会方面的支持。建立合理的梯队格局是健全该项目后备力量的有力保障,只有政府的合理的导向、适度优惠政策将给单板滑雪运动注入新鲜血液,必将成为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后备人才培养的新动力。

(二)体教结合思想,增强必要的知识素质

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后备运动员的管理主要是三集中(学习、生活、训练)。为我国教育系统实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保证。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竟技体育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教育对造就合格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体教结合”,把运动训练贯穿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以夺标育人和健身娱乐育人为目的、以运动训练为主要手段的学校体育。只有这样,学校体育才能成为竞技与教育的结合部,才能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提升自己在整个教育界和学校中的地位。

(三)规范运动员的注册和考核制度

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少数运动员不符合注册资格甚至没有任何单板滑雪运动基础,通过了冬季管理中心的注册,参加我国各地举办大型的单板滑雪比赛,这些技术水平较低的运动员会导致我国单板滑雪冠军赛整体的竞技水平偏低、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有的运动员动作难度低、起飞不高,甚至在槽壁边缘做转体动作,在这样全国最高水平的赛事,竟会有这样的正式运动员参加比赛。这不利于我国单板滑雪后备梯队层次的建设,不利于项目的发展、不利于运动队的管理。所以应该进一步规范运动员的注册制度和比赛身份的核实制度,组织专家研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如“指纹认定法”、“头像识别法”等,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覆盖于多层面、多领域的注册制度、核实网络体系;加强现行竞赛体制的宏观管理,各项竞赛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同类竞赛体系内的衔接,又有考虑到不同竞赛体系间的连接,使各项竞赛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后备竞技体育人才的成长。

(四)建立教练员选拔体系,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众所周知,教练员在运动队建设起主导作用。没有教练员,就没有运动队。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就可带起一只优秀运动队,可以培养出众多优秀的运动。所以成立后备运动员安置机构,对后备教练员选拔体系的建立是必要的。

滑雪培训总结篇(8)

冬季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观念的转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体育教学的需求,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内容急需进行切实的改革。作为高校体育的冬季体育教学,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而使其教学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加以研究和界定,对冬季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也应该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和实践,客观地认识教学目标[6],是高校体育进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改革以及配置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的基本根据所在。我国北方具有广泛的冬季冰雪运动群众基础,人们对于冰雪运动的了解逐步深入,热情逐步高涨。体育教材设置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教材内容的总体要求是:紧扣学科教学目标,吸收旧教材长处,注重打好基础、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对现行教材中烦琐重复、偏高、偏难、偏全的内容,作适当的删、减、降,求得整体上的“高、新、精、活”,以国外经验为借鉴,扬长避短,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素质为核心,重点增强体质,突出本校特色与学生喜爱的教材项目[7]。冬季体育锻炼的一般性运动主要有广播体操、长跑、室外健身娱乐活动、跳绳与室内健身等[8]。结合快乐体育思想的本质内涵,深入探讨应用性较强的冬季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调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大纲,合理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冬季体育课程内容,是冬季“快乐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例如,通过自编健美操,以班级为单位,在课间室外练习,期末开展竞赛活动,使之健康持续发展。设置跳绳特色课程,开发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等多种样式跳法,向高技术方向发展,将传统跳绳运动推向新的层次。对于室内运动教学,还可以开展街舞、健身器械运动、室内球类运动以及游泳等,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冬季体育课程内容。冰雪运动的项目很多,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冰雪体育运动主要有滑冰运动(速度滑冰与花样滑冰)、冰球运动、滑雪运动、雪橇运动、冰壶运动与冬泳运动。本文针对速滑与滑雪运动项目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的方式,将学生自选与教师选拔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速滑课改革的重点是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和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竞技性和游戏性。冰上实践练习课适当增加定时、定距离滑行,追逐滑行,接力比赛,以滑冰动作为主的技术与技能达标比赛,以滑冰动作创编的冰上游戏等教学内容,使速滑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克服速滑教学单调、枯燥的负面因素[9]。我国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北方冰雪体育的发展,同时,冰雪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滑雪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相应的滑雪体育运动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依托各高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专业培训形成教育培训体系,建立研究机构进行滑雪产业各方面人才培训和研究,培养锻炼滑雪场的经营管理人员、滑雪指导员、滑雪制造业、滑雪设施、设备、器材使用与维护等专业人才[10]。切实针对滑雪产业的需要,设置滑雪场的经营管理课程、滑雪运动指导课程、滑雪场专业维护课程,真正做到切实如需,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冬季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的开发与创造

滑雪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 越野滑雪 机能 运动负荷 心理负荷

一、一般身体训练

(一)一般发展性的训练

在训练中对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应是对全部肌肉群作用的训练,在基本部分的训练之后,采用柔韧性和伸展性相结合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发展机体肌肉群的训练,为的是对机体的肌肉群达到明显的作用。不论某肌肉群的力量如何低下,只要对他的发展有明确的经常性的训练,就会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自然地形训练

越野滑雪运动员在训练的初期,为了达到体力训练的任务,可按预先指定的地形进行走步和跑步的训练,这些运动用3步/秒的步频完成。但是,这样的运动结果与滑雪的实际情况有明显的区别。为了提高耐力素质,采用负重走和跑,但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大运动负荷,教练员应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生理机能的指标跟踪。培养运动员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明确的速度力量训练

作为速度力量训练的方法可采用很多形式的运动。更明确的说,像划船和游泳这些项目,对手臂、脚及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辅助训练,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条件。上述运动是发展力量的前提。伴有手脚关节在内的完成大幅度运动的体操训练。对运动员在训练的间歇期间广泛的采用体操练习是是必要的运动。游戏在越野滑雪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就运动游戏来说,不间断的交替、最大限度的爆发力和最大加速度的游戏。类似对速度力量训练方面起作用的游戏都可以采用。增加趣味性刺激减轻心理负荷。

二、速度耐力训练

(一)模仿

模仿运用于强度不大的训练中,坡度步长大约一半时,移动速度通常不超过2.5米/秒。对于高级别的越野滑雪运动员来说,徒步模仿的效果是不大的,对初学者,特别是在多次进行陡坡上坡模仿的训练效果是明显的,这是无雪季节进行专项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方法。

(二)持杖模仿

根据越野滑雪的技术特点,选择具有平地和上坡的有利地形,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达到标准的动力定型,同时对发展肌肉群的作用是很明显的。首先的对大肌肉群的作用是很强烈的。采用持杖模仿训练通常是在难度较大的场地上进行,不仅能提高力量,对发展专项速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三)滑轮

与用滑雪板的滑雪类似资料相比,具有同滑轮一样的从属关系,这个从属关系对高水平的运动员是可以借鉴的,同时指出运动速度差异。在坡度不大的平地上运动时,滑轮与柏油路面的良好接触,以及高质量的滚动都说明了它们之间的速度差异。在坡度不大的平地上运动时,滑轮与滑雪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差倒是不太大的。采用5度以上的坡度进行适当的训练是必要的,必须进行越野滑雪两种步法,即传统式的交替训练,并且用高速滑行,这是巩固和提高技术的关键。在场地的选择上,应避免过长的上坡,上坡的长度不超过300米,高度不超过50米,参考方案:缓坡占50%,平地占35%,陡坡占15%,训练路线地形应比通常的地形更加起伏,落差不超过20米,对不同级别的运动员预先规定的滑轮路线,必须有不同难度的回转道。

(四)模拟滑雪训练

采用模拟滑雪队力量训练,特别是在滑雪条件不好的和推迟滑雪期间是很有益处的。模拟滑雪训练有很多种,它的主要缺点是滑行不太好,在大强度的训练时,速度不高。在模拟滑雪时,脚和手用力一推的力量比滑雪明显的增加,它的训练在无雪时期占周期性训练总量的5%。

(五)滑雪训练

雪上训练发展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是必要的,滑行的条件不同运动速度的增长也就不同。其中包括用高于比赛速度的5―11%在1―2度的坡度训练。在负荷量降低或增加休息时间以后,在某些地段上用比赛速度的100-105%进行训练,用这个大于比赛的速度克服一系列段地段上的各种坡度,在用大于比赛速度滑行的总负荷量大约占总量的5%。在赛季,在比较容易的路线上,每次训练不应少于5-7次的高速,目的是为了在一系列的竞赛中的部分段路上用最大的速度滑行。第一次降雪后,应在坡度不大的上坡进行训练。在部分平地上的训练量不应少于40%。用滑雪板滑行时,应特别脚和手的撑力。上述所指出的部分方法是可以改变的,这取决于所给的任务,但必须对训练的全部阶段进行改变,滑行的痕迹,对训练应是个很好的证据。未经训练的痕迹想维持高速度的滑行是不可能的。对运动速度,步幅和步频需要经常的检查。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仅在所采用的训练总量达到足够量时才能得到发展。

三、负荷的比例训练控制

在传统训练中,过度关注负荷量、重视负荷强度,把“量变引起质变”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运用在了运动训练上。人体对于来自外界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些会产生适应。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能够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因人而异的。这些刺激的程度和量,能够让人体机能对此做出调整,以适应这些刺激。而每个人对刺激的适应情况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对刺激的负荷合理安排。

四、结束语

针对每个人体质特征的不同,我们应该合理把握他们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让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稳定上升。为了达到一个理想的训练状态,作为教练员必须准确计算刺激的强度和量,控制好训练和休息的时间安排。并且这个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也要根据人的身体周期性变化合理安排。

滑雪培训总结篇(10)

1.1研究对象:

通化市体育运动学校跳台运动员男7人,女5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发: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在网上查阅的资料。

1.2.2观察法:通过观察法,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关于跳台滑雪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培养,向运动员进行的观察。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必备的心理素质

采用空气空力学方法对传统姿势,V型姿势及平V姿势进行分析,的出优化的飞行姿势和技术,即:如果在飞行阶段不变换姿势则平V姿势更为有效,如果模型在飞行中存在姿势的变化,那么,在起飞后1.5g从传统姿势到V形姿势或在1.6g由从平V姿势变到V型姿势其飞行距离都可以达到112.5m.另外,向前的初角速度对增加距离起正面作用;初始角对V型姿势的飞行距离的影响特别大。

2.2对我国优秀心理能力运动能力的研究

运用心理测量与实践法对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跳台滑雪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总体水平适中,发展不均衡;运动员的竞技动机适中,其创造性倾向较高,能力较低,但心理浅能较大;从事体能类项目的冰雪运动员的认知特制焦虑水平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不相适宜,而从事技能类项目的跳台滑雪运动员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相适宜;优秀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与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2.3跳台滑雪运动员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形式

2.3.1

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懒于运动,不会锻炼,有畏惧情绪是常见的主要心理障碍形式。跳台滑雪雪运动项目辛苦难跑,多数学对跳台滑雪运动项目不感兴趣,并抱有消极的态度。

2.3.2

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差。跳台滑雪运动量大,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和耐力,对人体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代谢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些要求恰恰是大学生的弱点。由于身体素质差,在跳台滑雪运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胸闷,气短,下肢无力和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正是由于上述这些“极点,现象使学生从客观上惧怕跳台滑雪运动。

2.3.3

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和教学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有的教师在进性教学指导时,采用的方法不妥,激发不起学生学习跳台滑雪运动的积极性,甚至恨铁不成钢,批评过于敏感,使学生已有的畏惧心理一步加剧。还有些学生,尤其女生除自身体质差之歪,身材矮小或体形肥胖等原因,使得他门对跳台滑雪运动的练习和考试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

2.3.4

学生的意志品质薄弱,在跳台滑雪运动的练习中,怕苦怕累,缺乏勇气,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较差。

2.3.5

我门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畏惧跳台滑雪运动中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症下药,科学而有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畏惧心理得以克服和消除。

2.3.6

恰当地处理好师生关系,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结合点。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重在心理沟通,要耐心倾听,从理解和引导着手。只有让学生明白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提高他门的运动成绩,使他门在跳台滑雪运动中能够顺利过关。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就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师生双方都能心情愉快地投入教与学之中。

2.3.7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质,用科学理论知识来教育大学生,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门充分认识到跳台滑雪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跳台滑雪运动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充分认识跳台滑雪运动的难点在于“极点现象,的克服,从而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要克服跳台滑雪运动的极点现象,必须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思想作风,树立不畏艰险,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尤其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意识品质。

2.3.8

增加学生的信心,我门在97、98级教学实践中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适时、适度地运用表扬和激励的方法,如某个学生在跳台滑雪运动中,那怕是只是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使畏惧跳台滑雪运动产生功感,为自信心的建立奠定基础。再次,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氛围,采取降低难度或创造复杂和困难的环境,如在疲劳状态下完成一定量的跑程,或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练习等,这对于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是其充满信心,看到希望,同时也能使他门在其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实践证明,上述方法效果显著。

3.结论与建议

3.1大学生对跳台滑雪运动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形式是: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不爱活动、意志品质薄弱、身体素质差、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以及跳台滑雪运动特有的生理“极特点现象,难以克服等。

3.2克服大学生畏惧跳台滑雪运动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有: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加强体育理论学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适时地使用心理训练法,并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方法的传授等。

3.3建议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和利用心理学理论去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心理障碍的危害,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大学生在跳台滑雪运动的教学实践中,主动积极地克服畏惧心理的障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伟霞.试析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1,(4):93-9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65-168.

滑雪培训总结篇(11)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同时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将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文化体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深化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冬季体育强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扩大运动员、教练员的相互交流。在新疆打造高水平冬季体育运动品牌赛事,大幅提升新疆冬季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

新疆冬季时间长达半年,雪期早、雪期长、雪质好,冰雪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聂春介绍,目前新疆有各类滑雪场60多个,其中S级以上滑雪场28家。这些现实条件和群众基础都为新疆冰雪运动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位于乌鲁木齐水西沟的新疆冰上运动中心海拔165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室内冰上运动场馆,被专家誉为国内仅有、亚洲一流、世界领先,新疆也致力于将冰上运动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亚高原训练基地。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主教练赵宏博对这里赞不绝口:“新疆冰上运动中心场馆设施非常好,冰质、灯光以及整个场馆都是世界一流的。”十三冬速滑冠军热汗拜・塔拉布汗告诉记者,过去,新疆没有室内冰场,每年自己都要去东北训练,如今,新疆有了亚洲一流的场馆,会继续刻苦训练,争取在平昌冬奥会上为国争光。在新疆发展冰雪运动,可带动周边省区如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的冰雪运动发展,从而在整个大西北掀起冰雪运动热潮,进而辐射到广阔的华北。

2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一行考察新疆冰雪运动发展时表示,新疆冰雪运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国家体育总局非常重视新疆冰雪运动的发展,将在各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特别是将进一步帮助新疆对青少年、少数民族后备运动员进行挖掘、选拔和培养,发挥新疆在国家体育事业中“补短板”的作用,增强国家体育总局整体“组团式”援疆的成效。

焕发勃勃生机

经我国考古专家对旧石器时代岩画论证,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大概一万年以前,古阿勒泰人就开始了滑雪活动,当地一些牧民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古老的毛皮滑雪板。然而多年来,冰雪运动只属于东北三省。“不均衡”制约着中国的冰雪竞技发展。“北冰南展西扩”是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重要发展战略,为新疆冰雪运动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聂春说,新疆是一块冰雪运动的沃土,新疆曾经培养出刘飞、代军、赵志华等国内速滑名将,他们当时创造的纪录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能及,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长时间进入低谷。如今,新疆借助十三冬的成功举办大力恢复冰雪竞技体育水平,把十三冬看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雪运动的复苏契机。新疆积极响应提出的“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努力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让更多的青少年走上冰雪,爱上冰雪。未来新疆将在现有100所“冰上示范学校”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扩大到500所,并新建100所“雪上试点学校”。力争新疆参与冰雪运动的青少年人数达到200万人以上,全疆冰雪人口达到500万以上,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青少年冰雪项目的发展。

经过10年的发展,新疆冬季旅游人数从90余万人次跃升到2000多万人次,冬季旅游人数占到全年游客量的三分之一,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冬季旅游已成为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疆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共建冰雪运动学院,联合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新疆冰上运动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冰上项目国家队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训练基地;丝绸之路、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空中技巧国家队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训练基地,承接了国内外1000多名运动员来新疆训练;承办了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速度滑冰冠军赛等全国高水平赛事。新疆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大众冰雪运动,不断扩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雪运动影响力,为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打造冰雪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