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9-18 09:38:34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1)

一、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的教育方案改革注重对于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高中生物教材的新课改内容,主要侧重于让学生们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和领会所学生物知识的要领和内容。这种新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听、学的模式,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学习,使得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教学氛围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我们致力于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教材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生物课程,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的探索能力和实践力,促进学生们生物课程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和水平。

二、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一)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就是通过对新课改教材的有效运用,不断地开发学生们对于生物课程的创新学习力,努力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生物课程,探索生物的奥秘,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方案

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方案就是将高中的生物课程中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进行改进,优化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生物课程,让学生们参与生物课程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生物课程的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通过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改革,使得学生们能够参与到学校的生物教学中来,激发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力,活跃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气氛,使得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探索新知识。

(三)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

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是《研究温度如何影响酶的活性》,高中生物老师们给学生们一个这样的案例名称,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想象和研究,并制订出具体案例的研究方法,展开具体的研究活动,得出具体案例的研究结果。在这个《研究温度如何影响酶的活性》案例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提供一些研究的线索或者一些指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研究和探索并进行案例分析,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生物课程的主动性和兴趣,学生们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不断的反复实践与论证过程中总结出实践的结论,老师们可以对学生们案例研究的结果进行评论和打分,促进学生们学习能动性的提高,促进了学生们对于生物课程的理解力和实践创新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三、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案实施的领会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将生物教学的主体变为学生自己本身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体,高中学校的老师们一定要拥有正确的教学观念,清晰明了教师们自身在教学中应发挥的价值,要不断地将教学主体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鼓励和支持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开发学生们的研发能力和创新动能,引导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生物教学活动,活跃教学氛围,让高中的学生们自觉且快乐地学习。

(二)创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们更加爱好学习

高中学校的课堂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生物新课改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要不断地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习和研究课堂中所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机会,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们轻松快乐地学习,这样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接受学习,愿意学习。

(三)积极开发学生们对于教学课堂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材新课改的改革背景下,不仅要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性,还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为什么学习,学习内容是什么,怎样学习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和认知自己的学习行为,让学生们自己更加理解和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们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可以不断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大家一起研究和解决,在这个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就把生物课程中的内容学到手。与此同时,老师们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得到真理,这样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热爱生物这门学科,更加富有创造力地去学习。

四、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案实施的重要作用

1.有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让学生们变为教学的主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2.有利于活跃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不断的开发和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大胆发散思维,提出各种问题,同学们与生物老师们一起研究和解决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五、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生物新课改教材的引导,使得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开发,促进学生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2)

真正明白了坚守课程方案的价值并决心从自我做起,认认真真实施课程方案之后,怎样坚守课程方案就成为有讨论价值的话题。课程方案的真正落实,是在每一所学校中不断认真得到实施的。从那些坚持实施课程方案的学校所取得成功的经验来看,学校层面的新课程方案实施,应该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遵循教育规律。课程方案落实到学校的具体情境中,会经过若干变形,甚至还有被歪曲的可能。捷径是遵循教育规律:学科知识、教学法、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教学管理等都有规律可循,它们每一项都会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根据这些教学规律进行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反思、努力建构自己的教学知识,假以时日,他们在增加学科教学知识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成长为能够坚守课程方案的专家教师。如若他们一味追求教学工作的起点和目标的话,则可能成为课程改革的阻碍者。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 新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着体育教改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改程序做出的简要描述,其中包含简明的教改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教改程方式。这就使教改活动循之有方,行之有效。而现阶段的体育教改模式就是在继承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走多元化、科学化的道路,建立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与规律,充分发挥体育教改的功能和全面实现体育教改的新模式。

一、“六环节、三案一体”模式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改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改内容、步骤、方法等进行设计的—种实用性教改文案。我校创新的“六环节、三案一体”通过实践,在体育教学中确实效。“六环节”指的是: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校正反馈、迁移引用、互动探究。“三案一体”是指:教案(教师引导学生用的程序及方法)、学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学习顺序及练习)、巩固案(对已知知识的巩固手段)。它是在教案、学案、巩固案中溶入“六环节”为—体的具有理论性、可操作性的文案。

(—) 导学式。导学式的教改模式就是教师根据教改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教改活动。

导学式在体育教改中的运用为:①教师对练习提出目标,让学生设想,实践找出最佳方案,其中渗透自学质疑、精讲点拨等环节。如在教“过障碍”的教学时,教师告诉同学们前面有一障碍,如何越过障碍由学生自己去设想,实践,从中引出“过障碍”的技巧。②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按这一过程掌握技能,给学生以探索思维、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沿着“疑问+假说+实验探索+验证+认识”的过程去掌握和理解技能,给学生主动性参与的机会。③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假设、尝试、验证、得出结论。达到实现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目的。如“搬运重物”的教学,教师只提出目标和要求,具体的搬运方法、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

(二)学练式。

学练式是一种把教学活动教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自学与体育教师引导的综合。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体育教师指导的一种教法。其优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他们主动地探索,发挥同学们的丰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具体方法为可采用打印材料、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的措施。例如:在“蹲踞式起跑”教改中我用图片呈现学案①学生观察模仿老师的动作,自学提出质疑;②分组听信号自学自练各种姿势蹲踞式起跑:全蹲、单腿跪、背向站立等等;③各组轮流展示蹲距式起跑动作;④学生评价找出不足之处。达到形象直观的学练效果。

二、“开放式学练”模式

“开放学练”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实践“开放学练”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练习更加积极。在学练中他们既要动脑,又要进行体育技能方面的尝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

(一)结伴式教学模式。

结伴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体育训练的方式。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只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师生在交往中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有不同的提高,让同学们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亲自参与的价值。如我在教改游戏三个人手拉手轮番套身方法中,不直接说明三个人怎样拉手配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探讨到了正确的拉手方法,加上老师指导,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明行为,又增进了学生身体的健康和同伴之间的友谊。

(二)自由式组织教学模式。自由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由式的动态结构,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的一中创造性学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对学生做到三放——放心、放手、放权,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练习方法上允许学生商量是否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等形式。如在韵舞教改中,号召学生“自由”的进行创编,结果学生的创编的动作大大超过教师的教学设计,这样既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又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自由式教改模式的优点是“统而不死,活而不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自控能力等。如:把学生活动的场地范围比喻为一艘大船,船的周围是水。老师带领同学们乘大船去游玩(做各种练习)并和同学们协商,如果谁超出了大船(活动范围),他就是“落水的小孩”那么,我们大家都要做到谁发现了,谁就赶紧去“救”(如叫他回来或告诉老师,因为小孩不会游泳,有危险,所以我们要积极“相救”)。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4)

例如,在新授的“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时,笔者准备了《预习学案》: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学习目标:①了解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②了解造纸的工序并分析其原理;③使学生认识没有国家的统一和经济发展就没有昌盛的秦汉。重点: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⑤地动仪。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预习案】

(1)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秦汉时期文化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

(2)随着文化的发展,竹木简的笨重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纸是人们受到什么启发而造出来的呢?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课的预习来寻找答案吧!

以上导学案,作为新知识学习的铺垫,给出了思考的指向,让学生预习的同时,也有思维的启发,也并不会给学生增加很大的负担,轻松简单地就可以完成预习导学案。导学案给学生梳理了清晰的学习过程、历史要点及所要达成的目标,这些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来实现。在用导学案前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去准备,因为导学案是在课前一天,就发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感知学习目标,以导学案为指引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按照导学案罗列的问题看书,找出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带动知识点,将知识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带进课堂,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

二p通过学案导学,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改学生被动性地学习行为为主动性独立性学习、探究体验性学习,使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如在新授““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时,笔者在预习案的基础上又准备了“探究案”。

【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并完成下面问题)

1.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基本情况:①发明造纸术: 时间_______地位__________;②改进造纸术: 时间_____人物 _____名称______优点_____;③传播的意义:传播:_____

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2.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基本情况:①《九章算术》:成书时间_______评价_______内容_______;②地动仪:时间_______ 发明者_______ 功能________ 地位_________。

3. 华佗和张仲景

基本情况:①华佗:生活朝代_____ 贡献①______ ②______ ;③张仲景:生活年代_____贡献_____尊称“_____”。

(二)合作探究

如果将地动仪放在湖北荆州博物馆,测量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倒向哪个方位?

以上导学探究案,基本上是在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探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下完成的。然后通过达标检测,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将知识点在全班进行讲解,难点的问题则化解在小组的合作探讨中。学生之间在讲解时比较融洽,没有拘束感,同时讲解的学生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p以兴趣为目标,实现落后生的转化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5)

循环大课堂是在学习和借鉴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原来是一所落后的农村初级中学,这所学校在校长崔其升带领下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十年磨一剑,终于创造了教学的奇迹。兖州一中认真学习了杜郎口模式,并且把这一模式从鲁西引种到鲁西南,然后对这一模式进行借鉴、发展、完善,从而创出循环大课堂。可以说,没有杜郎口模式也就没有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是在“教学孵化室”里具体产生的。所谓“教学孵化室”,就是教师举行公开课的一个大厅。大厅的前方有5块黑板,用来让学生板书,边上还有1块大黑板备用,学生8、9个人一组围在一起学习。学校每天都在“教学孵化室”安排公开课,让老师们去上、去品、去研究。结果,循环大课堂就在“教学孵化室”里产生了。

循环大课堂产生的诱因是课堂教学的低效。兖州一中的课改源自一项调查结果。他们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学生课堂精力流失率竟高达38%,而高效学习率不到50%!“两率”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正是为了改变教学的低效,创建高效课堂,促使学生高效学习,他们才摸索出了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产物。自从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积累了不少失败的教训。兖州一中正是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借鉴了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和吸取了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

正是在上述情况下,别树一帜的循环大课堂如新生的婴儿,带着勃勃生机,带着教育的理想,带着成功的希望,呱呱坠地了!

二、别出心裁:“35+10”课堂教学模式

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其“35+10”课堂教学模式别出心裁。所谓“35+10”,就是将一节课的45分钟分成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段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导学案,按“六段”式(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之后进入后段10分钟,发下一课的导学案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35+10”课堂教学模式新颖之处主要是:

导学案――另起炉灶。该模式抛弃了传统的教师习以为常的教案,另起炉灶,代之以导学案。导学案是与教案相对的一个概念,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它强调学生“怎样学”而不是“怎样教”。精心设计导学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

预习――旧瓶装新酒。该模式的预习可以说是“旧瓶装新酒”,它把预习的地位提高了,放在了传统课的所谓“正课”上;它把预习的时间延长了,从课上持续到课下,又从课下持续到第二天的课上;它把预习的要求改革了,一改传统的笼统的、概括的、粗线条的预习,转变为清晰的、具体的、精细化的预习;它把预习的形式改变了,一改传统预习一般只是读读、看看教材的做法,转变成了以导学案为路线图的预习,用笔在导学案上填写、作答的预习;它把预习的作用增强了,让学生围绕导学案预习,围绕导学案进行展示、交流,围绕导学案填写、修改、补充、完善,这就大大增强了预习的作用;它把预习的效果提高了,预习地位的提高,预习时间的延长,预习要求的改革,预习形式的改变,预习作用的增强,最终导致了预习效果的提高。

课堂结构――反弹琵琶。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该模式的课堂结构“反弹琵琶”,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一般是“导入新课、指导预习、明确目标、讲授新课、知识迁移、教师总结”的课堂结构,而是采取了多节课“展示――课上预习――课下预习――展示”的大循环结构,采取了一节课“前段展示、后段预习”的“双段”式结构,采取了展示阶段“六段”式结构(见上)。课堂结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这种课堂结构严谨有序、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教学要求――标新立异。第一,教学设计新。该模式的教学设计是设计导学案,并且导学案的形式和内容也和教案有很大的不同。第二,时间要求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存在把一节课的时间划分为前段和后段的问题,也不存在把预习的时间前置和延伸、持续的问题。第三,活动顺序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是教师讲授活动,后是学生作业活动,活动顺序是“师――生”,而该模式则先是学生预习活动,后是教师点拨参与,活动顺序是“生――师”。这种活动顺序的改变,创造了教学的新天地。第四,预习手段新。传统预习的手段一般是看课本、划课本中的关键词句,而该模式预习的手段是自学导学案,并且要求用黑色或蓝色笔填写导学案。第五,课堂板书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教师上课时板书,并且是边讲解边板书,而该模式的板书是由多个学生在课前完成的,课上尽量减少板书。正是这些方面的不同,才使教学要求标新立异。

三、别开生面:“三步六段”教学法

兖州一中所独创的循环大课堂,采用的是别开生面的“三步六段”教学法。所谓“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所谓“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三步六段”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是:

三步贯通――持续推进,善始善终。第一步:课前。教师的任务是:第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第二,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学生的任务是:通过预习,解决A(识记级内容)和B(理解级内容)两级问题,对C(应用级内容)和D(拓展级内容)两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第二步:课中。按上述“六段”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第三步:课后。教师的任务是: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习中“未清”问题解决方案。学生的任务是: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一节教学内容。“三步”是一个持续推进、善始善终的过程。第一步是“预热”,第二步是“发热”(激情燃烧),第三步是“余热”,这三步是一个循环,下一个循环是再“预热”、“发热”和“余热”。课前“预热”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是否科学、实用、有效,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到实处,是否通过预习产生困惑;课中“发热”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是否准确、全面,学生的展示是否到位,教师的点拨是否有效;课后的“余热”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的作业是否扎实、“未清”问题的反馈是否及时、全面。可见,只要走好“三步”,抓好“三热”,就能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学生高效学习。

六个阶段――展示点拨,环环相扣。“六段”就是课中的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让学生分组学习,激情展示,教师适当点拨,做到了展示点拨环环相扣,课堂教学扎扎实实。这六个阶段重视了以下几点:第一,重视了自主学习。该教学法的显著特点就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兖州一中的课堂上,没有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有的仅仅是必要的精讲点拨;没有教师的包办代替,有的只是学生的主动学习。第二,重视了合作学习。该教学法采取了分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学习小组由8名左右的同学组成,他们一起合作学习,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第三,重视了探究学习。该教学法让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第四,重视了互动交流。该教学法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动起来,让整个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互动交流。第五,重视了教师的引导。该教学法的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特别是精讲点拨,更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第六,重视了高效学习。该教学法是以教学的高效为目的的,它力求实现学生预习的高效,展示的高效,问题解决的高效,教师点拨的高效,检测、小结作业的高效。

八个环节――重视常规,打破常规。“三步六段”教学法的导学案是教与学的路线图,是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是展示交流的依据,是纠错完善的蓝本,是反馈总结的材料。导学案包括八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当堂检测。这些环节既重视了教学常规,又打破了教学常规,突出了以下几点:第一,重视问题设置。导学案重视问题设置的逻辑性,使问题清晰明确,条理清楚,严密准确;重视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分A、B、C、D四个层次设置由易到难的问题;重视问题设置的关联性,关注该问题与前后问题的联系,关注该问题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第二,重视学法指导。导学案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学,诸如告诉学生抓住课本中的关键词,掌握学习记忆的方法,知道理解问题的角度,提示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等。第三,重视能力培养。导学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总结反思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总之,通过导学案的八个环节,教师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书本,学生能够真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级要求――层次清晰,尊重差异。“三步六段”教学法的导学案是把知识问题化,又把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A、B、C、D四个层级。四级要求层次清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自和选择权,体现了尊重差异的教学理念。

十个原则――高效课堂,高效学习。“三步六段”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预习先导,学生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这十个原则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诸如主体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理念,和谐教育理念,有效教育理念等;体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诸如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方式、参与教学方式、对话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方式、体验教学方式等。贯彻好这十个基本原则,有助于实现高效课堂和高效学习。

五个规范――推行改革,雷厉风行。“三步六段”教学法的强制规范:第一,必须做到一课一案。第二,必须采用“35+10”教学模式。第三,学生的导学案必须用双色笔完成。第四,必须杜绝学生单人板书现象,尽量减少课上板书现象。第五,杜绝导学案剪贴化、习题化、粗放化。沿着导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从这五个强制规范,可见兖州一中推行改革是雷厉风行的,运用该教学法是坚定不移的。正是这种坚定和执着,才使得该教学法的实行是扎扎实实的,是富有成效的。

四、别再等待:学习借鉴循环大课堂

兖州一中所独创的别树一帜的循环大课堂,以其别出心裁的“35+10”课堂教学模式,别开生面的“三步六段”教学法,带来了新课改的一片蓝天,它要求我们别再等待,立即行动起来,学习借鉴循环大课堂。

1.毫无疑问,循环大课堂可学。

循环大课堂重视推进素质教育。从兖州一中的标语口号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是重视素质教育的。诸如:“个人不拖班组的后腿”;“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培养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走行为――习惯――性格―― 命运的立德树人育人路线”;“我的课堂我展示,我的班级我管理”;“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习惯来自行为的养成”;“让精彩展示成为我们的学习方式”等等。

循环大课堂找到了推进新课改的突破口。第一,实现了课程功能的突破。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做到了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自信学习,这就实现了课程功能的突破。第二,实现了学习方式的突破。它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尽情释放自我,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新鲜气息,这就实现了学习方式的突破。第三,实现了师生关系的突破。它把教师从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教者”变成“学者”,即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它把学生的身份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一个教育者和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它强调人人是教者,人人是学者,这就实现了师生关系的突破。

循环大课堂解决了主动学习的问题。传统课堂与循环大课堂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后者学生学习是主动的。循环大课堂的导学案把知识问题化,再把问题层次化,实现了问题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循环大课堂解决了高效学习的问题。循环大课堂追求课上和课下的双高效,既追求教学的高效率,又追求教学的高效益;它的导学案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肯定比传统的教案更有效;它特别重视学生的课上和课下预习,把预习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让学生盲目预习、有布置无检查、有要求无落实的问题,这样的预习肯定是高效的;它特别重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交流,这种展示交流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它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创新的舞台,它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找到自尊、自信,找到学习的强大动力。

2.必须明确,循环大课堂不可照搬。

不可照搬导学案。要设计出科学的、高效的、实用的导学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强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丰富的命题经验和能力,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学情。可以不客气地说,我们许多教师还没有能力编制出好的导学案,只能借用市县教研员编制的导学材料,可见,我们不可照搬也难以照搬其导学案。

不可照搬预习的做法。兖州一中非常重视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这种预习往往就是课下的书面作业,但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政史地生等学科,由于不准布置课下书面作业,因此这种预习的做法也不可照搬。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02-01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已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为中小学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高师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新课改带来的冲击力也不可忽视。为此,我们对生物教学论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将课程分为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传统的生物教学论理论讲授类模块;第二个模块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生物教学论实践教学类模块。并尝试增加实践教学类课程模块的学时,创新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利用情境、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开展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指师生围绕某一特定的案例,共同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以达到解决疑难问题,作出相应决策的过程。通常来说,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课前的案例学习准备,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和分析,课后完成案例作业报告。

(一)案例学习准备

案例的选取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文字性的材料、图片或视频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二)案例讨论、分析

针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或者是集体讲座的形式与学生积极探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清楚案例的整体内容,明了其内部特征进而抓住案例的本质,并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包括生物学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找出案例与生物理论之间的必然联系。然后学生对此展开讨论,运用已学知识和掌握的有关材料进行具体的商讨与辩论。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通过独立思考,大胆交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案例作业报告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分析与讨论,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完成案例作业报告。在其中要写明自己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次案例学习收获了什么。通过这些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总结收获,指出问题,提出鼓励,使学生在认识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加深继续研究与学习的信心。

可以看出,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接受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作用。

二、引入模拟教学

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后,我们引入模拟教学法,即让学生在一种真实或仿真的环境(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借助工具的应用及模拟问题的解决,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我们所采用的模拟教学法的形式是微格教学,共包括七个环节:理论学习和辅导,教学技能分析,组织示范观摩,指导备课,角色扮演,反馈评议,修改教案、反复训练。

可以看出,微格教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目的明确、反馈及时、自我教育、利于创新等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次,微格教学培训是在微型课堂中进行的角色扮演,其过程是在事前对微格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确定培训技能后,又在观看了教学示范录像的基础上,编写教案,然后进行微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用现代化手段准确记录教学实况,再经过重放录像、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后,对教案进行修改。如果微格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还可以再反复进行实践,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过程都为受训者提高教学技能创造了和谐的氛围和条件。最终实现了两个中心转移:即以课本为中心的讲解过程转变为以情景为中心的演示教学过程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拟操作教学过程。

针对当前高师生物教学的现状,我们要从根本上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高师学生全方位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为切入点,以丰富教学形式为先导,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生物教学论课程的改革,更好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适应中学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05).

[2]吕型伟.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案例点评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7)

一、从学习中领悟高中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随着新课程的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定义、结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例、教学评价)、特点(指向性、超作性、稳定性、灵活性)与功能(中间作用、教学方法的意义)等都发生了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复习――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所学知识)――讲解(应师生互动)――巩固――小结。处理好这五个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常见的历史教学模式有新授课、习题解、复习课、讲评课等,分别采用自学指导型、导学案、先评后讲再总结等形式。来校的专家在讲座中提倡的“看,比,凑”的教学模式给笔者的启发最大,使笔者更多的明白了怎么观察条件与结论,题目模式结构,图形特征等,灵活运用“看,比,凑”。教学模式有其多样性,“分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质疑法”“发现法”“目标教学法”等是高中教学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应有针对性地使用,只有恰当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受到旧教材的影响,讲课时难以摆脱旧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转变观念和教学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学会使用新的方法设计历史课的教学过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最后的效果应该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讲课一开始就展示了日本地图。让学生分析日本这个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存在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采用什么手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还有什么有利的外部条件。层层设问,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观摩课中感悟实施高中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让新课改更好地实施,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尤其是一线教师要尽快掌握新课标下的各类课堂教学模式和有效操作方式,才能为教学改革做好铺垫。

教育厅的专家组曾来到我市,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新课改,从理论到实际操作上,对高中教师作了专题指导及教学观摩。

山东省知名老师们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正在实施的三段式的新型教学模式:(1)自动生疑,独立预习(预习提纲、自己预习、独立思考);个别指导(目标任务、重点指导,学情了解);生成问题(勾画圈点、发现问题、提出疑问)。(2)互动解惑,创情设问、互动解疑、合作探究、引发讨论、相互评价、归纳拓展。(3)内化迁移,作业巩固(分层要求、独立作业),知识巩固,复习记忆、测评迁移。这里仅作参考。

有一历史教师还展示了一堂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课堂。他精彩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其学案的主流课程是:预习目标、高考导向、预习导读单、解读课本;预习检测单(选择了3个相关的习题);学生问题生成单(问题一、二、三);学生问题整合(例1例2及两个变式);拓展延伸,巩固训练(分为必做题、选择题、拓展题),总结提升。

通过观摩学习,使我们初步感悟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是:(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2)由“内外性”向“演绎性”发展,由以教学为主向以发展学生为主,复习课通常采用导学模式。

三、从实践中体验高中新课改

为了能在教学中顺利地实施新课改,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多从实践中积累经验。

我市进行的优质课竞赛,主旨定位是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新课程新理念的有效性理念融入目标教学的基本环节(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全市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我有幸成为一名参赛者,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在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中,融入目标教学的基本环节。从准备教案设计及课件设计中,选择演示教学操作具体过程,使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方法选择标准上都有了不少收获。

四、从实施案例教学中突出新课改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度、广度、深度、独创度、灵活度、敏捷度。案列教学鼓励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加工和创造知识信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发现问题。案列教学主张运用“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机械灌输。因此案列教学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更好更活的掌握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从不教不会到无师自通。同时案列教学在案列的收集、整理、组织、讲授、运用过程中,不仅对教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37-02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以自身形状通过特定方法使原材料成型,在生产中具有加工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节约原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机械、电子、建材、汽车、家电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工业发展对模具专业人才的需要,国内很多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都设立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并开设了模具相关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单调、授课方式单一、考核方式陈旧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动手实践能力差,不能在毕业后很快适应模具企业的需求。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模具专业人才,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理论教学向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转变,探索新的课程学习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一、丰富教学内容

模具课程教学要进行大量的注塑模、压缩模等模具结构和工艺的分析,以往授课大多只采用教材上的二维图片,辅以少量的结构模型。这种静态图片大多是模具结构的CAD图形,这不利于学生理解模具的整体结构和成型工艺的动作过程,而且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课程理解困难,进而失去学习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我们将多媒体软件运用到备课和教学当中。如制作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二维或三维动画,将模具、注塑机部件等的一系列动作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注塑过程的整体认识,加深对工艺过程的理解。利用视频制作技术将实际生产中的成型过程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并配以讲解。这让学生感觉像是走进了生产车间,从而对生产过程有了最直接的认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搜集模具课程教材上没有涵盖的模具工业资料,比如最近成为研究热点的3D打印技术的进展情况,包括其技术原理和最新的应用成果等。这些资料的扩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创新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模具领域的研究兴趣。同时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改革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情境或事件,让成员参与讨论制订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我们尝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模具课程的教学当中。在开始讲解某一类模具时,首先提出一个模具设计案例。例如,在初次讲解注塑模具时首先给出一个注塑件的设计任务,包括塑件的结构参数、材料特性和技术要求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系统地学习了注塑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将全班同学分组,让各小组参考教材和其他资料,设计出案例塑件的注塑模具。组内成员合作绘制出模具的CAD图,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如何选择注塑机、制定成型工艺参数等。同时,各小组将设计的模具结构和工艺参数等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由小组成员进行讲解。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对该小组的设计进行提问和讨论,互动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教师鉴定各小组的展示情况和成员讨论表现,并做好记录作为考核成绩的部分依据。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克服了模具类教材大多按顺序罗列模具设计理论而缺乏实例应用的弊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实践教学是将模具课程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的重要教学方法。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方向,加强实践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践课,带领学生参观校内模具研究所、模具制造车间以及微成型实验室等,并积极联系本地模具企业,定期组织学生去模具设计和制造一线实习。在参观和实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模具的拆装和模具零件的加工环节,同时学习注塑机等成型设备的操作方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进行现场解答,加深学生对模具结构和各部分功能的理解。此外,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到模具方面的科研项目中,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协助研究生进行模具制造和成型实验。对于毕业设计选了模具方向课题的学生,我们会为其提供更多去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其更多地动手实践,发现现有模具制造工艺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通过期末考试卷和平时出勤情况进行评定的。这就导致不少学生过分依赖课本,只是考前识记基本知识点,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设计经验。我们改善了模具类课程的考核方式,按照案例教学环节各小组项目成绩占30%、小组内成员答辩表现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30%,以及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占10%的比例,即3:3:3:1的比例,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综合学习效果进行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不仅避免了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且可以鼓励学生深入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新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善成绩评定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模具课程教学改革中做的一些探索。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效。随着模具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新的教学内容也将不断出现,因此必将对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创新永无止境,高等学校模具课程教学改革也要紧跟发展步伐,用不断创新的教学和评价方法为我国的模具工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俊杰,李尧,余五新,等.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71-72.

[2]骆俊廷,官英平,顾勇飞,等.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河北),2010,(2):63-65.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9)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083―01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积极发挥“教学案一体化”的优势作用,共同合力,打造高效高质的课堂教学。

一、常规措施

1.自我提升的同时注重本组教师间相互学习。

教师本人着重研究新课改纲要、新课标、新教材、新课改的热点难点和操作问题。并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好处。然而,集体备课并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一条捷径。

2.重视学校安排的专业交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课改实验区学习新课改的经验。比如,我校领导曾到灵台一中交流新课改经验;我校老师曾赴银川,西安等地进行学习;同时,我县也曾邀请江西太金的专家来我校进行示范教学。而这种学习方式让我们获益不少。

3.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在化学课堂上,有效进行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4.专题辅导,举办学科活动。

把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成专题定期进行讨论,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以及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我们曾举行了“普通高中化学知识竞赛”,并准备把这项活动延续下去,做到每学期都举行一次相关活动。

二、教学案一体化措施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积极发挥了学案导学以及“教学案一体化”的优势作用。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本组每位教师的才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案。

1.教学案一体化措施在教与学中的优势。

(1)“教学案一体化”是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这方面让我们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如: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节的教学案,我们会参考老教师的设计,把有关物质的量的知识系统化,让青年教师对这一节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

(2)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从而使课堂形式规范、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都很明确;课堂容量大;更便于长期保存。

(3)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同时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学案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是“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从这几点意义上来讲,使用教学案一体化就明显优于粉笔加黑板的满堂灌的讲述。

2.学案导学以及“教学案一体化”在使用中也存在很多弊端。

(1)落实不到位。学生学习中无视学案、教师上课不用学案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违背了我们设计学案的初衷。

(2)使用学案教学课堂容量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接受有些困难。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10)

我们提出“一案四学”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

我们提出“一案四学”教学法的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出这样一个教学模式我们也很忐忑,虽然我们进行了认真地思索,反复地研究,多方地考察,深入地调研,广泛地论证,并且经过多年的摸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是在成功和失败的交替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但毕竟我们的教学环境、办学条件、能力水平都有限,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一案四学”中的“一案”

我们所说的“一案”,指的就是导学案。它兼容了教案、讲学案(稿)、导学案(稿)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它是课堂教学的神经中枢,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点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教学方案。

在“一案四学”教学法中的“一案”也就是“导学案”,它的编制非常重要,是决定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制定“导学案”必须要凝聚大家的智慧,通常要通过集体备课来完成。

导学案中的“导”指的是指导、引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是一种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设计自己对所学知识认知理解、归纳总结、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到了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对问题的思考、探究、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问题,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具有预知、蓄势的能力,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关于“一案四学”中的“四学”

“四学”就是围绕“一案”开展教学活动的四个环节,包括自学、互学、导学、践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课堂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前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单向传授,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训练,造成师生关系对立,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把学生的厌学变为乐学,把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把学会变为会学,把会学变为会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 自学。自学就是指自主学习,它是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相对独立地积极建构知识,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在学习活动之前, 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进行监控、调节和修正;在任务结束后,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和评价。在导学案引领下,自主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需要在课外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家长辅导等方式来完成,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预习或前置性学习;另一部分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导来完成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自己探索,自己解决问题来获取新知,重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学。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性差异,采取好、中、差结合的方式组成几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共同研究一些在自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包括小组之间也要相互学习和交流。在这个环节要注意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做到兵教兵携手共进步,好带差互助齐发展。在互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并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发表、交流,相互启发,加深知识的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形成独立见解,并在互助合作中得到成功体验。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11)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好几年了,在改革开始的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以新的课堂理念上课,我们展示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就是不同级别的优质课、精品展示课。注重课堂教学的以人为本,可以说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对与上课密切相关的教案、学案我们关注得不够,因此,我们把有效备课放在了最关键的地位,这对我们的教学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学案”代替传统的教案,在备课的环节就要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1)传统“教案”的反思。传统“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教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案普遍存在“五个忽视点”。①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案成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②忽视了学生的多元智能,把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塑造成单一智能的人,教案成了教师塑造学生智能的“模具”。③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不同性格的学生转化成同一性格的人,教案成了规范学生行为的“尺度”;④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视为没有灵魂的机器人,教案成了教师限制学生思想的“遥控器”;⑤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把学生培养成脱离生活的“书呆子”,教案成了教师隔绝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屏障”。使“把一切知识都交给学生”成了一句空话,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成了一句空话。

(2)“学案”的理论。学案有别于教案,它顺应了新课标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学案”是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示自己的优势,因材施教,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因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设计真正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案,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学案”的构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历史与社会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十分密切,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学生的特色,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性格与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案。如我在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辽阔的疆域》一课时,我采用学生喜爱的央视品牌节目“幸运52”的形式,以竞赛的形式设计学案,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两个问题。A:为什么当乌苏里江的渔民早上八点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江里打鱼时,帕米尔高原的战士却顶着繁星在守卫祖国的边疆?B:为什么一月的海南瓜果飘香而哈尔滨却冰天雪地?结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表现十分活跃,把一堂枯燥的介绍疆域情况的课演绎得十分生动。所以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要对学生调查,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让教师编制出更贴近学生的学案,课后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信息。每一节课结束之后,我都找课代表或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比如在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不断变化的角色》时,学生就反馈这课内容很简单,教师不用花那么多时间来训练社会角色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反馈信息我都及时认真处理,这可使教师在编制下一个学案时避免同样的错误。③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现在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时间十分紧张,如果单凭个人的力量,每节课的学案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对教师的压力太大。所以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先由主备人拿出自己设计的学案,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修改、补充,再由主备人集中大家的意见修改学案,然后印发给大家,这样既节省了大家的精力,也使学案的设计更加合理。

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在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效率的现在,我们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把学生作为发展的、独特的、完整的个体来对待,我们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