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9 12:07:36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1)

一、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探寻自我社会定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另一方面,它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基层,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塑造和完善人格。总之,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尝试,在尝试中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尝试中不断成熟和发展。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第一线。本科学生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未经历过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其具体运用的认识和经验都极度缺乏。例如一幅大型的户外平面广告,电脑里的小样与实际成品会有巨大的差异,成品需要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讲究视觉冲击力,对这些差异的把握是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的。又如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与家具尺寸的问题,教科书上有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缺乏灵活性,同样一个造型在不同大小的环境中尺寸是怎样变化的,同一件家具的设计是否能跳开人体工程学和传统造型等的束缚而有所创新,等等。这些灵活性的获得,也需要足够的实践。特别是对生产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学生的致命弱点。就室内设计而言,木板面材和地板面材就有几百上千种,他们的纹饰、性能、档次、价位如何,怎样使用等,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见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为此,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确定。选择的实习单位要有实力和活力,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鲜活的生产现场、充足的实践机会。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导师”。除了为学生联系一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作为导师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向身边每个团队成员学习,每个设计师都有他擅长的,甚至包括工人师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既规范又有效的多快好省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来的。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而专业实习就联系着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确定实习内容”。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工作,启发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并指导学生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专业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认识市场、适应市场的重要教学活动。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与社会时展、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就将被市场无情抛弃。艺术设计学科要重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关注和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动态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空泛。

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市场经营调查和专业(行业)现状考察。其中,社会环境可以细分为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显然,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相对稳固性,或者说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在局部区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其个别色彩,这些个别色彩是构成对设计及其设计事务起着根本作用的外部条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社会调查、形成完整社会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营则可以细分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它反映了艺术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表现。与社会环境相比,一个产品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重点所在。要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这是在纷繁市场下确立市场调查坐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其次,将目标市场按高、中、低层次分解为若干个市场区间,为纷繁的市场分门别类。再次,要深入目标市场的具体经营单位,采集鲜活的市场数据,为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收集充分和翔实的资料。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

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工科专业,各种实践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同等重要。根据西安科技大学环境工程最新教学计划的安排,除了必要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以及实验之外,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还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而其中生产实习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实习基地的建立

生产实习主要在校外进行,所以实习过程中既要考虑巩固基本理论和综合所学知识的需要,又要顾及到实习经费、交通、实习内容安排和讲解效果等方面的因素。2003年之前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地点设在西安,实习单位为北石桥污水处理厂、西安市邓家村污水处理厂、西安市南郊水厂、咸阳渭河发电有限公司。主要实习内容是了解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工艺原理。与此同时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一般也安排在市区近郊的各类生产企业,由于认识实习基地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实习企业与生产实部分相同,造成原有生产实习基地内容与认识实习相重复,内容单一化,严重影响了生产实习效果。而实习基地是保证学生生产实习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如果生产实习没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则得不到保证,更无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环境工程专业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实习基地为教学服务。经过长期考察,综合考虑了实习基地满足实习要求的功能是否健全、企业是否热心、交通是否便利、费用是否适中等一系列因素之后确定将成都作为新的实习地点,而将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的实习内容,实习基地包括活水公园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凤凰二沟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浣花溪人工湿地工程、成都市龙泉污水处理厂。

1、活水公园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成都市活水公园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是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主题公园,被誉为“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成都活水公园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是水污染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原理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范例。

2、凤凰二沟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水环境治理工程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三环路外侧凤凰立交桥附近宝成铁路与铁路西环线交界处,处理厂于2007年4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根据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水环境治理工程的设计,主体处理工艺采用前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人工快渗系统)+湿地系统,日处理污水2万m3,设计出水水质:人工快渗系统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TP除外),经过湿地系统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凤凰河二沟的人工生态湿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生态治污湿地,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废水处理,这是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特别适用于饮用水源和景观用水保护,处理后的水可以排入饮用水源、景观用水的湖泊、水库或河流中。

3、浣花溪人工湿地工程

浣花溪人工湿地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建设总投资1.2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人工湿地工程。围绕着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这一主题,浣花溪人工湿地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民俗空间和时代氛围有机地融合起来,建成了以山林为主体,开敞水面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系统。

4、成都市龙泉水质净化中心

成都经济开发区龙泉污水处理厂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镇龙安村,占地20多亩,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2万吨,该中心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循环式活性污泥系统(ESBR工艺)以序批式曝气――非曝气方式间歇进行,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结合在一座池中进行,是一种“充水和排水”的活性污泥法系统,废水按一定周期和阶段得到处理,是间歇式好氧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工艺的一种更新变形。

二、实习基地的特色

成都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能完成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内容,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保证实习质量。在实习内容上坚持重点突出,围绕污水处理这条主线,从湿地处理与人工处理两方面相结合,从而保证了实习效果。同时实习基地坚持素质教育原则,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

1、以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为核心

本实习基地以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选择人工湿地相对集中,同时应用广泛的成都作为生产实习基地。通过人工生物塘与生物床、土地快速渗滤、人工湿地与间歇式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几种不同的生物处理工艺,使学生在传统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水处理新工艺――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内容、特色及应用前景有了更深的认识,实习内容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2、是自然生态处理―示范工程―实际处理工程的系统化实践

生产实习首先通过浣花溪人工湿地工程直观了解湿地这一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景观,同时了解它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选择活水公园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进一步了解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适用条件、工艺流程、植物的选择及处理效果,掌握浮游植物、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在生物塘、生物床的应用。最后通过实际处理工程――凤凰二沟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掌握人工土地快速渗滤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掌握湿地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机理、主要设备、核心构筑物和工程设计参数等,实现从自然生态处理到实际工程应用的过渡。

3、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

从2004年以来地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一直在成都进行生产实习。成都实习基地不仅水处理工艺先进,同时长期以来与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学院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实习费用较低,实习内容丰富,使得学校能够集中有限的实习经费于实习内容上,保证了实习的效果。

三、实习效果的保证

目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普遍存在实习点选择难、理想实习点相对固定难,生产实习教学走过场,指导生产实习教师较年青且工程实践经验少、实习时间集中、安排的任务或内容较多等原因,影响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学院环境工程生产实习通过以下几项措施从而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通过多方调研选择与对口企业合作

为了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带队教师在学生生产实习前到实习地点作好考察和了解工作,对实习点的特点、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管理等都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生产实际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生产实习教学要求,编写生产实习教学文件和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实习之前开好实习动员会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视生产实践,珍惜实践学习的机会,注重大学生的品格和扩大知识面,加强纪律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确保生产实习教学秩序,强调学生在实习前对相应的专业知识进行归纳与巩固,在实习中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把生产实习搞好,确保实习教学的顺利实施。

3、选好实习带队教师

在带队教师的安排上,要求带队教师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有综合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搞好日常管理的能力。其中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两人,并配备两名年轻教师,充分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实际教学,使青年教师获得并积累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带队管理经验。

4、从多个方面合理的对生产实习进行考核

成绩是检验学生实习效果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学生认真搞好实习学习的动力。不仅要进行纪律考核、表现考核,确保生产实习的秩序和大学生的人格形象,而且要进行总结记录考核,以反映实际效果。考核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力求量化,以达到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成绩。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与手段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生产实习反映良好。

四、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评价

学院于2009年6月对环境工程专业2002~2006级学生进行了成都生产实习评价的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30份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其中环境工程专业06级45份(3个班,每班15份);环境工程专业05级45份(3个班,每班15份);环境工程专业04级30份;环境工程专业03级15份;环境工程专业02级15份。共收回139份调查问卷。问卷统计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94%的同学认为生产实习有特色,可以对一个具体的工艺从微观到大范围应用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并能够学到新的水处理方法、技术;92%的同学认为通过生产实习增强了团队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为自己提供了工作和社会经验,通过生产实习对专业前景的认识更为深刻,更加热爱本专业;90%以上的同学对实习地点的选择、实习基地的条件、住宿安排和实习过程满意,认为生产实习各阶段安排合理,工作人员讲解认真,工艺及设备熟悉;77%的同学认为实习基地能够满足生产实习的要求且生产实习的内容与本专业的结合程度紧密,是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训练。

通过对问卷的总结,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专业所选择的实习地点内容涉及面广,丰富,有特色,与专业联系紧密,专业综合训练程度高,开拓视野。通过生产实习巩固了专业知识,对设备、工艺了解清晰,同时对专业前景、工作环境有较好的了解,极大地增强了同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社会经验,开阔了视野。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建立的成都特色生产实习基地,不仅为环境工程专业的生产实践提供了场所,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连鹏,曾令初,张再利.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J].中国建设教育,2008,Vol.10,No.10:43―46.

[2]荆国华,周作明,许绿丝.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强化[J].化工高等教育, 2008.4.65―67.

[3]邵林广,江小林,朱雷.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J].中国建设教育,2006, Vol.10,No.10:43―44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3)

二、实验教学的认识

目前国内高校正实验教学的认识中,从学科角度分为文科和文科,以为实验教学是理工科专业所具有的,文科不具有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科学实验的三要素为实验者、实验手腕、实验对象。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定义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员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设备和资料,经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惹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察看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学问或考证学问的教学办法”。目前文科的实验教学中多以理论学问传授的信息传输构成的理论教学形式,分为理论教学课堂和实验教学课堂,国内的艺术教学也是理论课堂和理论课堂相分离的方式,并没有划分该课程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这是由长期以来“重文轻技”的思想,以为学问主要靠读书取得,长期的封建教育目的主要是以培育官吏为根底等影响,从实质上缺失理论教育和实验教学的根底。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实验环节主要是校外的设计理论,短少沟通的环节,传统的理论教学在封锁教室里停止。

国外教学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以为教学是信息的双向传送。工业反动之后,机器消费请求人的智力和膂力两方面,使教育与消费劳动严密分离,教学的方式和办法也有了新的变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完成个人的全面开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腕,是到达某些目的(技艺、取得各种才能、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文中提到教育盘绕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个局部,在这个过程中控制认识的手腕,如何教会学生理论他所学的学问,顺应将来工作,学会与别人一同生活,构成一种独立的、富有批判肉体的思想意义,培育本人的判别才能和处理问题的才能。

三、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

教育部对人才培育形式培育的相关文件中,提到人才培育形式变革的重点是要增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特备是创新才能和理论才能的培育。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形式以教员为讲授理论学问为主体,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大多数内容是理论教学中的原理和办法的学习,较少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教学,学生被动地依照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步骤学习学问,学生对学问的学习偏重在学问点的记忆,处理理论问题时短少剖析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锻炼,疏忽了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对学问的控制和应用。

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实验课互相分割,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理论项目。在较少的实验内容中,过于技艺化,学生的思想局限在技艺的控制,对本专业范畴创新才能的培育不相符,在实验中也较难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明性。

人才是第终身产力,创新型国度建立的中心具有创新技艺的优秀人才,创新型优秀人才具有创新的认识、思想、技艺。上过美国Science封面的一名著名教授以为,创新成果的产生,无论是理论成果还是技术成果,都需求实验设备的支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廉水以为实验室是建立一流大学的根底。从侧面上表现了,实验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展开

理论性教学是经过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社会理论活动,使受教育者取得学问和技艺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验教学注重学生才能的培育,在实验教学中设置多个环节的理论与探究,学生可以完成系统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实战才能和职业技艺的进步,与社会、行业接轨,并激起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实验教学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中心。

专业实验教学必备的三个环节,即:目的定位——手腕选择——施教控制。目的定位:预设学生应该控制的某项学问技艺或工作办法的定位;手腕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是经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授技艺和办法,不是说教式传授;施教控制:教员在整个教学的过程设计,严厉的课程设定,需求一个发散式的联想思想和紧密的逻辑把实验推升到相应的高度。实验教学在学校培育人和教学工作中的位置来构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统筹气氛。

环境艺术专业方向是艺术设计专业下开设,请求具备艺术设计的素养、建筑技术学问、环境处置、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才能。在人才培育上入手才能较强,成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1、范例展现教学的展开,“范例”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原译为”好的例子“,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Wagensdenin)以为范例展现是向学习者展现优秀的作品,并希望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到达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者能够对范例作品停止仿效。如室内设计课程理论环节的锻炼,从空间构成设计、住宅设计、寓居空间、餐厅空间设计、快题设计-家具、快题-照明、毕业设计等,在停止计划空间设计中,请求学生完成空间的设计和表现,教员在停止理论锻炼前提供优秀的设计计划参考和学习任务,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比方教员在空间设计前先展现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请求学生认真察看案例,并剖析空间设计案例在功用分区、主题定位、元素运用、尺寸设计、表现技法等学问的表现,然后由教员引导学生停止剖析和讲解,以案例参照细致讲述完成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所具备的条件,在学生分阶段汇报计划过程,其中有自我评价、同窗互评、教室评价,汇报完之后总结本人的表现,并深思理论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良的办法。

教学前的希冀和引导,依据本次理论环节的教学目的,分离学习者目前的学问构造表现,依据将要到达的学习任务,选择优秀的作品案例或者让学生本人搜索优秀案例,在案例停止演示时,对范例内容和参考规范阐明停止恰当的解说,突出理论环节的重点和难度,明白学生在理论中到达的希冀目的,指引学生考虑,依据案例深思来调控学习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习者经过剖析提炼出案例的特征,让学生明白预期学习到达的结果,对在完成理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沛的准备。

教学中行为中深思,引导学生在理论过程中的深思,在过程中对学问构造的完善。经过阶段性的跟踪,为学生提供各种协助,如及时对呈现的错误停止纠正,学问点的解说,定位的明白,表现的精确等,并记载学生的学习表现。

教学后行动后深思,作品完成后学生依据参考案例的规范请求,停止自我评价、同窗之间的评价,教师依据自评、同窗互评、学习目的和任务、学生的条件等,对学生成果做出总评,学生依据同窗、教师评价结果,总结本人的学习表现,深思在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良的办法。

在教学中起到的深思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案例展现明晰明了地展现计划设计成果,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引导空间设计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材料搜集、学问点的学习、对计划的评价标注提供明白的参考。有利于学生育成独立学习考虑,探究办法的学习方式,启示和拓展学生的思想,对创新才能的推展和提升有进步。

2、展开情节教学设计,乔纳森以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驱动学习,不是先从理论或准绳动身再做一些问题处理的练习,运用有趣的、投入性的、真实的问题,协助构成学习者的问题认识和主人翁感,驱动学习者到达目的。让学生在课程锻炼中,感遭到学习本专业的兴味,同时也从课程锻炼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从问题中学习。韩国的李少金教授把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看成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玩,怎样去游戏,从中找到设计的回归。从文娱和游戏中学习,从中找到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信息。在环境的体验教学中,假如么有环境体验,不能跳到同窗的心情、构成信息互动的环境体验气氛的话,这个课程仍然不能到达实验性的效果,关键是教员能否控制环境体验中的运转节拍,什么时分需求点到关键上,在适时把理论停止总结。

3、专业课程学习,“做中学”的教学观念。“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教学中设置“做中学”的形式,教学中展开“工作坊”的教学方式(“工作坊”的教学,学校提供实验场地,指导教师担任工作坊的运作,包括课程教学,参与理论项目的设计,一定学分的课程修读,合格能够取得相应的学分)。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实验环节中,比方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把工作室作为学生理论学习的课程平台。在课程练习课堂中设置环境体验教学,前提是教师在任课前要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设计过程的讨论,把设计过程汇报出来,教员控制环境体验中教学环节的节拍,并停止最后的总结,从而到达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院校的交流,一同完成“Workshop”的项目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理论环节有利于进步学习理论、学习兴味。同时关于教员而言,更好地参与到理论中,理解目前行业动态。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4)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发展创意产业列为了重要的战略计划,并确定为国家经济崛起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目前所匮乏的就是大量优秀人才,从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看,创意产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否具备创新协作精神、是否具备较强设计和实践的能力、是否具备发展潜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等。

为顺应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宽泛的专业口径,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创意产业的实质就是要将创意、创新出来的文化作品加工出来加以推广传播,而这些都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最终依赖的仍是人的创意和实践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创意人才的主力军,创新实践能力也是艺术设计人才竞争中最核心的竞争力。当前,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推进教学体系改革,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其创造力方面培养,不能一直沿用传统“单向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必须在人才培养的观念、方法和模式方面进行革新,而学生的参与式学习非常有利于这种革新。参与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平等性,强调在参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艺术设计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创造性构思、并设计出新颖的、具有创造性及实用性视觉产品。

虽然现在对于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很多,但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参与式研究却很少。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对原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颠覆革新。例如在环境艺术专业理论教学环节中,教师先结合经典案例介绍基础专业知识,然后布置专题训练进行汇报研讨。先引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收集相关的著名设计实例,并分析实例做出调研总结报告,然后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和汇报各自的学习情况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在对于同一个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师生和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思想碰撞后形成新的思想火花,产生创造力源泉,这是艺术设计获取创造灵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也为学生今后自己的设计实践奠定了基础。(见图表1)

从这种参与式学习的实践中,可以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在知识运用、技能训练、合作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诸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表现。可见,参与式学习研究可以有效激发人才的创造灵感,积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在实践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艺术设计课程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设计创造产品来改变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及质量,最终服务于社会大众。艺术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它反过来也推动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发展。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把同一专业中不同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串联”起来

就是把同一专业中不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把主干专业课程《公共空间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设计》、《小型建筑设计》、《模型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实训计划。让学生做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每门课程中完成方案中和课程相关的一部分。教师指定设计和制作的要求及范围,具体的设计内容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议选定,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师生与生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设计作品从建筑外形设计到室内设计、从材料构造设计到模型制作,全部一个小组协作完成。将分散的理论知识学习,分阶段、分步骤地有机串联起来,打通学科壁垒,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通过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探讨与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换,整个实践的过程和最终的成果会使学生个人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对专业浓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设计能力和水平。

2、把项目或比赛引进课堂,以展促学

充分利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实际工程项目以及组织参加国内各类设计类比赛等形式,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围绕着项目或比赛,由教师进行教学组织设计,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创新的融合;将优秀设计通过不定期举办的作品展示会或拍卖会,作为一个艺术交流的窗口,搭建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整个展览会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让学生完成从市场调研与定位、创意策划、宣传销售、收集作品、策展布展等环节系统实践,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提供了综合实践能力。这种学生积极 “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就业实践能力,同时,获奖荣誉也为日后的就业创造一个有利条件。

三、结语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强调实践和创新性的艺术设计学科而言,意义非凡。只有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不断探索研究,在发展中创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模式,才能顺应时代不断变革的要求,培养出大批高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在更多的专业领域拥有我国独立的知识产权,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 胡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新美术,2011(10)

[2] 谢志远. 《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 [J]. 中国大学教学. 2006(12)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5)

[作者简介]郭晓霞(1963- ),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河南 郑州 45005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61-02

为适应当前市场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必须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生能否成为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障。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内外结合,即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的基本原则,以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规划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以实践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是要和企业结合,以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贯穿始终,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①。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有用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要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有校内和校外之分。校内实训基地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实训室或工作室,是指依托实训室或工作室来进行实践教学。而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择和专业联系密切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那就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最终达到: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模式,二是要实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生产性实训模式,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也才真正起了作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1.基地建设定位不准。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出拥有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具有企业化育人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理想,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导致建设定位不准,缺少长远规划,缺乏相应的生产性实训功能,基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只是一个上实训课程的场地而已。

2.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内陆地区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方式也较为单一,及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的扩招使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数量激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更加显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训场地数量少,不能有效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环境布置欠缺,即缺乏生产性环境、企业氛围及专业教学所需的“高、精、尖”教学设备等,这些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满足实训基地的要求。

3.“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对薄弱。16号文件中强调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②。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双师”队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有学历和职称的专职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差,即使有的教师持有其所谓的“双师”证书,但真正的实践水平却很差;而兼职教师一般是从企业聘请来的有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但普遍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尽如人意,急需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4.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不力。在许多高职院校里,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已基本健全,但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实训项目、实训环节等的监控评价更复杂,难以顺利实施。虽有些院校初步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但不够成熟,不具备普遍意义的指导价值。所以急需构建一套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同样,在16号文件第五个问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③。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做好“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但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制度与运行机制问题。尽管我国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较为明确的表达,对积极性高或低的企业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或惩罚,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艺术设计专业尤其如此,即使有些较为成功的做法也难以深层次推广。所以目前急需建立起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2.促进三方“共赢”方面欠缺。主要表现在学校愿与企业合作,而企业却不愿与学校合作,原因在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学生进行了实践练习,而企业却认为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影响了正常生产,费用又得不到合理补偿,没有达到三方“共赢”。就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因缺乏实践经验,大大影响了设计公司的正常工作,所以公司不愿接收实习的学生,现在需要探讨相关机制和政策,让学校、学生和企业都得到实惠,即三方“共赢”。

3.缺乏协调服务于校企双方的第三方。目前的“校企合作”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到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作用。“校企合作”只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学生只是从体),没有第三方机构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建立能够服务于双方的一个监督机构,来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4.艺术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近些年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推动着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的设计公司都是较为松散型的管理模式,且一般为中小型的设计公司,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管理模式上很难向大型企业那样去管理,如在实习人数、时间、项目的安排上,都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需要探索一种适合本专业的实训管理模式,以适合本专业的特殊性。

三、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校内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框架。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框架有三种分类方法:按照课程类别来分有基础课程实训室和专业课程实训室,如素描实训室、雕塑实训室;按照专业类别来分有平面设计实训室、环艺设计实训室、动漫设计实训室等;教师工作室类别一般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分,如某教师的平面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等,教师工作室制度在高职院校中还为数不多。当然每个学校都各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特点,但总体框架一定要适合本学校的发展。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设计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首先要采取融入企业文化、制度和项目等措施,从实训基地的环境上充分体现企业化,如在实训室里张贴工作流程内容,设计公司的管理制度等,使学生充分体会企业环境。其次,聘用设计公司的工作人员做兼职实训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最后,实训平台要以设计公司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方法,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方式完成项目。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实训任务安排,跟踪学生训练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充分体现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外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工学交替”实训模式。“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模式,“工学交替”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都可进行,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更具真实性。推行这种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有效进行工与学的互相交替,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需“试用期”就能胜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工学交替”的目的。

2.“顶岗实习”实训模式。“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叫“2+1”模式,是指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实训教学的模式。“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不仅是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顶岗实习”是把学生安排在设计公司作为设计人员来工作,教师也可到“顶岗实习”的岗位进行指导,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及可持续发展计划。“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富有成效的一种实习模式。

3.“联合共建”实训模式。“联合共建”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等。共建专业是由双方骨干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承担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共建课程主要是合作开发新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等工作。共建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师资,企业提供场地、资金、设备与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进入基地学习,企业在基地生产产品,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即学生作为公司的“准员工”工作,学生毕业后企业可优先留用这些“准员工”,学生也有权利优先选择该企业。

四、结束语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从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让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把学生培养成行业需求的设计人才。

[注释]

①②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参考文献]

[1]郭健辉,郭嘉喜.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

[2]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6)

消费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普及,人们对生活的空间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得到了极快的发展。而高校为了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需要,以相关专业为依托背景增设和开办的环境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而因高校的发展方向、高校所处的地理区位、专业的依托背景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使该专业教学始终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理念与思想陈旧、教学计划死板、培养目标不清晰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淡化等。因此,寻求科学的环境艺术教育方法,改革传统的环境艺术教育模式非常的必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了下面几点思路。

1优化改革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点,拓展课程空间。在课程结构体系上,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环境艺术发达国家和该专业国内突出院校都比较重视的一个层面,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现如今,由于全国各院校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的办学条件和专业依托不一样,使得在课程设置上都各自偏己,优点缺点非常明显。比如,以建筑学专业为依托而开设的类型,这种类型的课程体系设置多注重技术能力与空间结构的培养,缺乏艺术审美;而依托风景园林专业为依托而开设的类型多注重景观园林的实际功能的培养,缺乏空间的创作能力;以美术绘画专业为依托开设的类型多注重艺术审美的表现和创意联想上,而缺乏空间结构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将这几种专业依托的专业设置模式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性,突出其专业自身特点。首先,在课程开设方面以依托专业为主体(如建筑为依托)加强美学以及绘画基础方面的课程设置,来补充其对美的认识不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聘请美术学院教授承担主体绘画课程。其次,进一步有效合理的安排每门课程的时间和序列关系,使其符合课程之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至于出现之时结构断层和知识空隙。再次,增加理论选修课的设置,由于教学核心课时的限制有很多必须的理论课程不能在正常的核心课程之内,比如社会学、市场学等人文课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从而为专业设计提供文化支撑。

(2)制定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来优化课程体系。以学习到创作、阶段大整体、单一训练到综合训练的培养方式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知识传授规律,设计修养与实践能力作为设计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培养的首要目标。在专业的初级阶段,通过技术课程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通过人文历史课程来加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基础绘画来提高学生的意识审美能力;在专业提升阶段,要强调设计现场感受与案例分析,实际项目的参与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艺术教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突出设计教学的直观性,加强艺术与技术的实践能力,加强技术表现手段的培养(徒手、计算机、创意设计表现),强化空间尺度与创意设计思维的培养。

2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我们专业的特点同时也是我们专业的弱点,设计实践是我们专业教学的生命。理论基础是课程教学过程,专业实践过程中的训练、积累能够充实理论基础。

(1)建立以教师为主体新型的实训工作室。实践型的教学工作室的建立对环境艺术专业教学非常的重要,以教师为主体,以实际项目为设计课题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设计动力,同时老师可以将自己推向市场,也可以加强自己的实践经验为课程教学提供实践依据,学生可以不分年级的在一起学习工作,打破学生的年级界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可以提供好的学习氛围空间,让学生课余的时间有地方可去,有地方可学。作为以教学为主的工作室,不是简单的设置一些家具电脑就可以满足教学需要的。最起码应该具有这么几个空间构成。首先,专业的计算机及手绘工作室。这里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辅助机房,这里面应该提供学生大量的自由操作空间和高性能的硬件设备,能够完成大量的项目设计,为学生设计创作提供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其次,空间结构展示工作室。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这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讲解的时候相当的困难,这两门课程由于课程连续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必需设置在专业学习的前端,这个时间学生对材料和结构完全无知,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等方式也很难理解其结构原理。如果有一个空间结构展示使学生能够见到实际物体这样再进行讲解就会事半功倍。再次,模型制作工作室。空间想象能力是环境艺术专业必备的专业素质,而空间想象能力的锻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设计作品以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前在综合院校推广工作室制面临着主要问题是资金缺乏以及产场地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也会制约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推广,因此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推广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2)与企业建立校外考察实践基地。建立设计实践基地,实践的意义主要是在于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从虚拟设计到实际设计的思维转变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可实施性问题。同时学生可以作为设计师的身份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当工程完成后会是学生感到一种成就感,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建立材料考察基地,材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是无法脱离的,材料的合理应用、搭配、创新是设计师必备素质之一。设计者有好的设计理念固然最重要,材料除了搭配、合理运用外,也要对材料的施工工艺和性能充分掌握,不然所出现的设计方案也不会太出色。在材料上课程的讲授上语言是无法表达清楚的,最直观的就是能在材料商的店面和工厂亲密接触后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艺术、技术、创作能力、实践能力极强的专业,探索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考虑其专业特性,根据市场和社会人才需求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提高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是适应环境艺术专业科学发展的需要,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实际需要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突出,艺术与技术兼并的复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文会.环境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7)

一、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形势

1.艺术设计专业在当前社会的形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中国高等学校的设计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的重任。目前,各高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增长,除了原有的各大美术学院和工业类设计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以外,各大综合类等高校也相继开始了艺术设计专业。

中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起来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在表面繁荣景象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尽快顺应新形势下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优势,整合优化相关专业课程和部分基础课程,构建一套符合自己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出具有综合创新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的人才。

2.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现在很多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类高校没有针对自己地区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下,照搬其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模式,片面的照搬照抄,课程体系过于大而全,分散了人力财力,造成资源浪费。现代高校盲目扩招,硬件设施跟不上,办学条件差,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匮乏,没有实习基地,没有与专业相对应的实验室,教师无法引导学生将设计用于实践,只能满足于学生的纸上创意训练,学生缺乏实训与操作,缺乏动手能力与专业创新能力,知识面窄,不能独挡一面,缺乏沟通与创新能力。

在艺术设计实际教学中,一些高校缺少在专业设计和教学实践两方面都优秀的教师,特别是跟风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又急于招生,其师资多为纯绘画专业教师转行做艺术设计教学,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还有的学校人才储备不充分,年轻化、无教学经验,没有学科带头人。教学中,往往注重实际操作,注重短期即得的视觉效果,急于跨入专业范畴,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误认为理论知识是纸上谈兵,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知识体系,每个专业体系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之上的,理论知识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规律、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设计理论知识的引导,学生往往会陷入形而下的盲目操作,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其设计作品便会缺乏深度,毕业后也无法自我提高。这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1.加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前沿性,该专业的教师必须保持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同步,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这些知识在现代的更新率非常快,这更需艺术类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非常强,学校体制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为教师提供报考在职研究生,助教进修班,在职进修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信息和机会。作为现代的,开放的大学,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高校教师应当运用已掌握和创作的科研成果,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培训人才等方式来推广成果新工艺、新技术。使其拓展知识面,练好基本功,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转贴于

2.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经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反复实践以后建立了立体化课堂的教学形式,就是把以前理论与写生分开进行的教学体系打破,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接受理论,在理论研究中提高动手能力,互相推动、交叉进行。针对学生实践,艺术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必须有实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有较大的差距。那么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解决着这一矛盾。

以课堂写生实践为主的辅导性学习实践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掌握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目标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应用技能。

加强学习实践课外化措施。因教学计划的课时限制,课堂学习并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学习受到很大制约。我们为此采取了扩展课堂,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推及课外,在形式上采用了课外作业、课外参观、命题写生等,使学生充分且持续地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推行广泛的学习方式和实践领域。把学生的学习与学校的重大活动、节庆及社团生活结合起来。我们针对设计课程的特征,有目的地将学生的学习实践以重大节庆展览、活动场景美术设计、专业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加以丰富化、趣味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丰富了校园文化,产生强大的带动效果,使学生将课堂的学习实践带到课外,带进生活和专业发展中,且效果明显、易于接受和操作。

3.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现代艺术教育中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进程的催化作用日益重要,建立面向社会实践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支撑体系,让学生从旧有的局限于师生对话的单一传统教学方式里、从个人冥思苦想构思方案的封闭系统中解放出来,扩散思维、启迪思路、激发灵感。艺术各专业涉及较多学科的知识,立足专业特点,积极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成果,加强同社会的交流,引进项目进行实践教学,促进发展活跃开放的教育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讲座和展出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把长远和短期需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需求结合起来,把自身和他人结合起来,与社会上的设计公司、装饰公司、广告公司等相关单位定期合作交流,引进双师型人才参与教学,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展出,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开放的研究、交流环境。

当然,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总结改革的地方也有很多。尤其针对某一院校而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将直接关系到专业的设置问题。我们只能就艺术设计专业总体的角度提出一些创新想法为教学提供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8)

为适应当前市场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必须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生能否成为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障。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内外结合,即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的基本原则,以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规划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以实践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是要和企业结合,以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贯穿始终,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有用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要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有校内和校外之分。校内实训基地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实训室或工作室,是指依托实训室或工作室来进行实践教学。而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择和专业联系密切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那就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最终达到: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模式,二是要实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生产性实训模式,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也才真正起了作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1.基地建设定位不准。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出拥有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具有企业化育人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理想,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导致建设定位不准,缺少长远规划,缺乏相应的生产性实训功能,基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只是一个上实训课程的场地而已。

2.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内陆地区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方式也较为单一,及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的扩招使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数量激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更加显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训场地数量少,不能有效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环境布置欠缺,即缺乏生产性环境、企业氛围及专业教学所需的“高、精、尖”教学设备等,这些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满足实训基地的要求。

3.“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对薄弱。16号文件中强调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双师”队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有学历和职称的专职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差,即使有的教师持有其所谓的“双师”证书,但真正的实践水平却很差;而兼职教师一般是从企业聘请来的有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但普遍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尽如人意,急需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4.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不力。在许多高职院校里,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已基本健全,但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实训项目、实训环节等的监控评价更复杂,难以顺利实施。虽有些院校初步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但不够成熟,不具备普遍意义的指导价值。所以急需构建一套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同样,在16号文件第五个问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做好“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但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制度与运行机制问题。尽管我国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较为明确的表达,对积极性高或低的企业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或惩罚,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艺术设计专业尤其如此,即使有些较为成功的做法也难以深层次推广。所以目前急需建立起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2.促进三方“共赢”方面欠缺。主要表现在学校愿与企业合作,而企业却不愿与学校合作,原因在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学生进行了实践练习,而企业却认为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影响了正常生产,费用又得不到合理补偿,没有达到三方“共赢”。就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因缺乏实践经验,大大影响了设计公司的正常工作,所以公司不愿接收实习的学生,现在需要探讨相关机制和政策,让学校、学生和企业都得到实惠,即三方“共赢”。

3.缺乏协调服务于校企双方的第三方。目前的“校企合作”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到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作用。“校企合作”只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学生只是从体),没有第三方机构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建立能够服务于双方的一个监督机构,来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4.艺术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近些年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推动着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的设计公司都是较为松散型的管理模式,且一般为中小型的设计公司,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管理模式上很难向大型企业那样去管理,如在实习人数、时间、项目的安排上,都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需要探索一种适合本专业的实训管理模式,以适合本专业的特殊性。

三、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校内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框架。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框架有三种分类方法:按照课程类别来分有基础课程实训室和专业课程实训室,如素描实训室、雕塑实训室;按照专业类别来分有平面设计实训室、环艺设计实训室、动漫设计实训室等;教师工作室类别一般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分,如某教师的平面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等,教师工作室制度在高职院校中还为数不多。当然每个学校都各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特点,但总体框架一定要适合本学校的发展。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设计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首先要采取融入企业文化、制度和项目等措施,从实训基地的环境上充分体现企业化,如在实训室里张贴工作流程内容,设计公司的管理制度等,使学生充分体会企业环境。其次,聘用设计公司的工作人员做兼职实训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最后,实训平台要以设计公司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方法,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方式完成项目。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实训任务安排,跟踪学生训练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充分体现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外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工学交替”实训模式。“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模式,“工学交替”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都可进行,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更具真实性。推行这种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有效进行工与学的互相交替,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需“试用期”就能胜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工学交替”的目的。

2.“顶岗实习”实训模式。“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叫“2+1”模式,是指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实训教学的模式。“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不仅是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顶岗实习”是把学生安排在设计公司作为设计人员来工作,教师也可到“顶岗实习”的岗位进行指导,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及可持续发展计划。“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富有成效的一种实习模式。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9)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调查是帮助学生认识市场、适应市场的重要教学活动。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与社会时展、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就将被市场抛弃。艺术设计学科要重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关注和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动态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空泛。

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市场经营调查和专业、行业现状考察。其中,社会环境可以细分为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显然,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相对稳固性,或者说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在局部区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其个别色彩,这些个别色彩是构成对设计及其设计事务起着根本作用的外部条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社会调查、形成完整社会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营则可以细分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它反映了艺术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表现。与社会环境相比,一个产品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重点所在。要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这是在纷繁市场下确立市场调查坐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其次,将目标市场按高、中、低层次分解为若干个市场区间,为纷繁的市场分门别类。再次,要深入目标市场的具体经营单位,采集鲜活的市场数据,为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收集充分和翔实的资料。

专业、行业现状是指该专业、行业的现实发展水平,了解行业现状能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眼界。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设计作品所处的现实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设计和方案调整。大量前沿信息的掌握,也使得学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始终保持先进性,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专业实践历来是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成果、教学绩效的重要考察内容。专业实践既包括课程内的实践教学,也包括课程外的实践教学,因此积极参与艺术设计的社会实践,鼓励将社会的设计实践项目带入课堂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完成课业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这是专业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探寻自我社会定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另一方面,它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基层,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塑造和完善人格。总之,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尝试,在尝试中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尝试中不断成熟和发展。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第一线。本科学生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未经历过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其具体运用的认识和经验都极度缺乏。例如一幅大型的户外平面广告,电脑里的小样与实际成品会有巨大的差异,成品需要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讲究视觉冲击力,对这些差异的把握是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的。又如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与家具尺寸的问题,教科书上有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缺乏灵活性,同样一个造型在不同大小的环境中尺寸是怎样变化的,同一件家具的设计是否能跳开人体工程学和传统造型等的束缚而有所创新,等等。这些灵活性的获得,也需要足够的实践。特别是对生产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学生的致命弱点。就室内设计而言,木板面材和地板面材就有几百上千种,他们的纹饰、性能、档次、价位如何,怎样使用等,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见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为此,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确定。选择的实习单位要有实力和活力,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鲜活的生产现场、充足的实践机会。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导师”。除了为学生联系一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作为导师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向身边每个团队成员学习,每个设计师都有他擅长的,甚至包括工人师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既规范又有效的多快好省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来的。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而专业实习就联系着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确定实习内容”。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工作,启发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并指导学生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10)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展,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如此,中国作为人口资源大国和教育大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将会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也要求中国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软实力。这一客观条件使得高校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距,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不断受到国际英语教学的冲击和挑战。在中国,很多大学毕业生学了多年英语但在工作实践中却无法学以致用。究其原因是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较差。鉴于此,一直以基础英语为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势必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出现必然成为一种趋势。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商丘工学院2012级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在遵循ESP课程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探索ESP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于ESP理论的教学改革,从而推广到应用型高校其他专业基于ESP理论的教学改革。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

本教学改革立足于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把握ESP 教学理论的内涵,根据商丘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深入调研创新型大学英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进行阶段性考察,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期创出商丘工学院培养人才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较好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体思路如下:

阶段 实施时间 工作任务

准备阶段 2013.6-2013.9 组建改革项目小组,落实人员分工,确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建构阶段 2013.9-2013.12 根据计划,进行艺术设计专业ESP教学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探讨艺术设计英语ESP教学大纲、编写授课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总结阶段 2014.1-2014.3 形成适合基于ESP理论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研究框架。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ESP英语教学

ESP是指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ESP是一种教学模式,其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ES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开设的英语课程。例如:艺术设计英语、计算机英语、商务英语、会计英语、医学英语等。通过相关专业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英语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相关涉外交际、交流等工作。众所周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在这种交流发展的背景下,ESP出现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ESP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ESP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中的重要性

首先,ESP教学模式符合艺术设计的行业特点,它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职场交际与专业阅读的能力。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ESP专业英语教学体现出较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其次,ESP教学模式可以使艺术专业学生摆脱普通英语“学而不用”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再次,ESP教学模式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它使学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迈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因此,ESP教学模式在凭借着其自身的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型,能够有效地促进“工学结合”,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文化课素质普遍较低,英语基础较薄弱,英语学习动机单一,英语学习方法不合理,不重视英语词汇量的积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较完整的语法体系,甚至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艺术专业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意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反应迟钝,学习被动,课堂气氛不活跃。由于艺术类与其他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设置、学生来源、学生心理及毕业以后的去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中,突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长与特点。因此,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一)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专业情结浓厚,大部分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和美感。这个群体的普遍特点就是表现欲强,联想丰富、精力旺盛、记忆力好、模仿力较强、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专业学习上,并且他们的高考录取以其特长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考试,而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又比非艺术类的考生低得多,进入大学后,专业的特点又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所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往往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轻视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对于英语学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想上比较散漫,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这些特点都使得艺术专业大学生厌倦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因此,要解决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找出适合他们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基于ESP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教师应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独特之处,观察和掌握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表现,不断探索英语教学规律,设计出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自信以及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课题组须认真进行社会调查,必须考虑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所使用的教材等情况,从而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其次是如何安排语言项目来实现技能的培养。基于对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整体需要,改革组以商丘工学院2012级艺术设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基于ESP教学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基于ESP的教学设计,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笔者现将艺术设计专业基于ESP的教学设计总结如下:

1.通用英语教学阶段

众所周知,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所接触的或者所学的英语都是通用英语。通用英语,作为语言的共核,是专业英语的基础。通用英语教学是以日常教学应用语言为主要目的,以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鉴于商丘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让学生以强化提高通用英语教育为主要目的,学期末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三级考试。通过这两个考试已经能客观地反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通用英语的水平。

2.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阶段

根据上述分析,但凡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三级考试的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进入专门用途英语学习阶段,该过程一直持续到第四学期结束。

现以艺术设计专业英语中的接洽环节为例进行说明:

(1)环节设计

在接洽环节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学会如何展示公司实力。

(2)准备阶段

在该阶段,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师让学生3-5人自由组成一小组。该过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接洽环节所涉及到的相关英语专业词汇,让学生运用网络搜寻能与公司进行商业往来的相关公司资料,并进行概括总结,写出相关分析报告总结。

(3)实施阶段

首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分析整理公司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公司实力展示;其次,通过播放客户接待与需求情景听力,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学习如何进行客户接待与需求分析;最后,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根据听力材料中捕捉的重点句型,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客户接洽。

(4)总结阶段

在该阶段,教师让学生对之前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安排下一步的任务。

综上所述,在我国各高校都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及其课题组成员进行基于ESP理论的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艺术类学生及其他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四、结语

通用英语教学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语言技能为主,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则应在通用英语教学完成的基础上教授学生某一类别专门用途相关的词汇、翻译技巧以及写作方法。在词汇方面要注意重点区分一些词汇在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中意思的差别。同时,教授学生一些专业词汇的构成规律。此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当突出真实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真实的语料。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真实的情景任务,从而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语域语言技能的感知与内化。这对培养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创出学校培养人才的特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服务地方经济,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在国内以及国际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发展行之有效的多元化、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 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3] 邓俊.高校ESP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

[4] 王守仁.发展中国 ESP 教学,推进中国 ESP 研究[J].中国 ESP 研究,2010.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11)

1.过度扩招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由于社会层面的原因,高校扩招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使大学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对环艺专业教学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环艺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家理查德•多伯提出:“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它比建筑设计更复杂,比规划涉及面广,比工程更有情感。”作为环艺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艺术敏感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环艺专业的招生原则与高等学校的扩招政策在某种角度上可谓格格不入。一方面,高等学校为了招到足够生源,降低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录取分数线。据笔者调查,有些招进来的学生只是接受了几个月的技能培训,色彩、素描这些基本的技能都没能掌握。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把环艺专业作为进入高校学习的捷径,因为这类专业文化课分数线较低,许多高中生在文化课成绩较差的情况下,听从家长或教师的劝说,在没有兴趣和爱好的情况下选择环艺专业。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多处于被动、厌学的学习状态,影响了学习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专业素养偏低大学有着自由奔放的思想魅力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魅力。这就意味着进入高校做一名大学教师的门槛是很高的,包括学位和职称等方面的限制。每位大学教师都需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学教师仅仅具有学术基础却使环艺专业的教学遭遇了瓶颈。受校园环境的影响,环艺专业的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但是实践能力和市场意识相对缺乏。环艺专业的技术规范很严格(如室内设计,需要了解结构、材料和工艺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实践性相对较强,在不具有相关技能的条件下,所谓的设计必将是一纸空文。大多数教授专业课的教师将艺术设计作为纯理论课程。这些现象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兴趣,甚至学生所学知识已严重过时,与社会脱节,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

3.教学方法不合理传统的环艺专业教育模式虽然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却缺乏创新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背诵、记忆、练习掌握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养成保守的习惯,成为知识型的人才。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环艺专业课的教学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缺乏与专业课有关的经济、社会、人文和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二高职环艺专业课教学改革对策

1.建立立体的教育体系环艺专业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专业,具有动态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其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教学,培养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学生要具有敏锐的艺术知觉,较强的环境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和经济意识,掌握扎实的设计技巧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环艺专业,应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意识,课程设置应重视实践教学,在理论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体系贯穿于高职三年的教学过程中,使整个教学围绕培养目标有序展开。

2.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专业课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的实践教学系统,开展模块式教学,专业设置满足职业需求,着力加强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以培养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核心,重视专业课教学的适应性、实践性、针对性、连续性和渐进性。以“初步实践——学习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并行——综合实践”的模式进行。在环艺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做实验、做习题、进行课程设计及现场教学,利用讲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改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