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17 06:39:28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1)

(一)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现状

毕业论文写作是开放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02年5月出台了《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试行)》。

1.毕业论文基本要求。选题必须是法学专业范围,不能用专科毕业论文替代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必须为学术性论文,不能用法学案例评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法律工作总结等其它形式。毕业论文正文字数必须在6000字以上。毕业论文选题不能太集中,本科阶段课程内容选题要高于总选题的30%,选题要同我国司法实践相结合。

2.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必须由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老师担任,一般选用中级职称或是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本科毕业初级职称的教师工作五年以上才有资格担任本科论文指导教师。本科毕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审判员、检察员、律师也可以被聘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资料收集、写作方法的运用、文献检索、写作提纲的拟定、督促学生按写作计划完成初稿;论文初稿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对论文定稿进行成绩初评,书写评语。

3.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员须全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由3人组成,答辩主持人须具备高级职称,答辩组由电大教师和外校答辩教师组成。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认定除了要看毕业论文的本身质量外,还要看学员现场答辩的情况,通过答辩来检验论文是否为学员本人完成。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个等第。优秀人数不得超过参加答辩总人数的20%。

(二)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学术训练课程缺失。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没有论文写作课程,课程考核方式也都是考试形式。学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缺乏论文写作的能力。学员不知道如何收集资料,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综述,不知道论文的布局谋篇。虽然有开设《法律文书》课程,但讲授内容为司法机关、公证机关、仲裁机关法律文书的规范和要求,并非学术论文技能的训练。

2.毕业论文表现形式单一。毕业论文只能写学术型论文,导致部分学术功底差,但实践经验丰富的学员兴趣不大。学术型论文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格式,束缚了学员的手脚,难以调动学员的写作热情,不能充分发挥学员的经验优势。

3.毕业论文答辩过场化。答辩过程中有一部分学员答不出来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员法学基础知识欠缺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但为了能让毕业率达到一定的比例,答辩主持人往往会放宽答辩要求,一个班级只留下一两个最差的同学不通过,其他同学即使再差,也送个及格分数。导致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不是很严谨,学员认为通过太容易,不能够引起学员的重视,不利于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

4.存在抄袭和购买论文的现象。开放教育学员因为没有时间或是因为能力不足无法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但为了毕业,就去网上抄论文或是花钱买论文,助长了不正之风,构成了学术腐败。

二、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过去是同中国政法大学联办,在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受联办学校的制约。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设置本科专业,按教育部规定,首批设置本科专业为19个,这19个专业有独立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资格,其中就包括法学专业。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自主设定教学计划,决定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说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二)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

开放教育的教学具有开创性[4],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多元化必将更加适合成人学生,更符合开放大学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具有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法律纠纷。[5]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更有利于学员将法学理论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对学员的职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帮助,更有利于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变。

(三)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有利于法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电大系统的法学教师在学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上和普通高校的教师都有一定差距,这其中有制度的原因也有电大系统自身的原因。省级电大以下的法学教师无法兼职从事律师职业,导致这些法学教师无法案件。电大系统组织的法学教师业务培训数量也不多,省级电大的老师还有机会参加培训,基层电大法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一所基层电大,法学教师只有一两个,教研活动很难开展,在教学压力不大的情况,教学技能很难提高。如果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将促进促使教师知识更新,并提高法学实践能力。

三、普通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的尝试

(一)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如果学生的学术功底较好,可以通过撰写传统毕业论文来获得学分。此外,学生还有其他选择,或是在有国际国内刊号的杂志上,或是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模拟审判案卷及审结报告或法律意见书作为毕业论文成果形式。毕业论文的形式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的,须报指导教师同意,并须重新开题答辩。

(二)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法学院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法学院实行毕业论文“双轨制”改革,在法学专业114名大四学生中,推行法庭模拟审判和论文结合的方式,法庭上的表现和制作完整的卷宗占60%,论文占40%。目前,此项改革尚未全面推开,该校采取自愿选择方式,在2011届114名毕业生中,已有22人选择了“上法庭”模式,其余学生还按传统模式写作毕业论文。[6]

(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法学本科生科研立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暑期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研究成果经鉴定程序直接转化为毕业论文。

(四)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除了学术型毕业论文形式之外,新增案例分析、毕业设计和调研报告三种形式。[7]

(五)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2008年年底,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宣布改革举措: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必须写案例分析,而且必须是具有争议、比较新颖、有研究价值的案例。[8]

(六)华侨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要求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复印一个已结案件的全部卷宗。案件可以是刑事案件或民商事案件,也可以是行政案件或其他案件,但复印卷宗必须完整。根据该卷宗呈现出来的证据材料,对该案件的性质和判定结论进行分析,并撰写案例评析报告,内容包括:案件的简介、证据的认定(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实体法和程序法)以及最后的认定结论。毕业生在答辩的时候,必须带上复印的全部卷宗,以便备查,期间要求毕业生先介绍该案件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以及事实与法律根据。答辩老师可以根据该案件的具体情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对案件处理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自己是如何处理案件以及认定结论的事实与法律根据。答辩老师根据毕业生撰写的案例评析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评分。[9]

四、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制度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可以尝试毕业论文改革,既保留传统毕业论文,也采用其他形式。

(一)传统型毕业论文

论文的选题必须是法学专业范围,选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切记题目不能过大,如在题目中出“中国”或是“我国”等字样,撰写的论文能够解决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员论文选题尽量不要重复,最好一人一题。在论文的格式和学术规范上要严格要求学员,论文格式必须符合要求,字数不少于6000字。论文的复制比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论文理论性方面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论文的写作着重在于培养一种法律思维能力,重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生的工作性质和生活阅历,引导其选择能将工作经验、生活积累都运用起来的题目,以充分发挥社会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而避免了理论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劣势,从而扬长避短,写出具备电大毕业论文特色的高质量论文。[10]

(二)调研报告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讨论、主题辩论、布置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员将自己的工作实践同法学专业课程相给合,确定调研主题。教师要对学员的调研活动及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指导,提高学员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调研报告原始材料应真实可信,调研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实证性和时效性,调研材料能有效支持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审视现有法学理论,研究报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调研报告应格式规范,内容明确、资料充实、方法科学、结论可靠,字数不少于10000字。

(三)模拟审判

模拟审判是一项最综合、最全面的实践性环节,通过一个模拟法庭的组织与演练,可使参加的学生熟悉相关的诉讼程序、掌握所涉及的各种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善辩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辅导教师带领学员去法院旁听,和学员共同确定模拟法庭选用案例,确定模拟法庭开庭计划,指导学员完成所有诉讼文书的撰写。模拟审判适用普通一审程序。模拟审判全过程的演示,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对其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而法律文书和判决书的撰写又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能力[6]。没有撰写法律文书的学员可以撰写审判总结上交。辅导教师根据学员在模拟审判过程中的表现及提交的诉讼文书和总结给学员打分,审判过程中的学员演示表现占总成绩的60%,提交的诉讼文书或是总结占总成绩的40%。

(四)

鼓励学员在读书期间撰写、,学校对公开的同学依期刊的不同级别给予一定的补助。公开发表的论文选题必须是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作者所属单位必须是学员就读的学校。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没有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对学员上交的发表过的论文进行成绩评定时要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论文应当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方法科学、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在南大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上的发表的论文只要达到4000字即可,在其它公开出版且有国际和国内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要达到6000字。在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或其他公开出版的编著中发表,且字数在6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应具备申请认定的资格。

(五)审判卷宗

在法院工作的学员或是参加法院实习的学员可以对本人审判或是参与过的案例进行归纳、汇总、分析和总结。要求学员提供完整的案件卷宗,卷宗及审结报告要符合格式要求,要对案件的基本经过、案件中证据的采信、法律的运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描写,以不少于4000个字为宜。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2)

前言

近些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以迅猛的发展,并且逐渐的步入技术日益更新、人才倍增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这便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困难和就业挑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加以切实的解决,那么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且综合性的考虑行业发展、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和毕业生的能力及素质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高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及发展的轨道。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针对调查的主要目的,选取绍兴职业技术学院1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包括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择业的地域、就业的途径、期望的薪酬待遇以及希望接受就业指导的内容等诸多方面。随机抽样覆盖我省中、北、南、西、东地域,所涉及的高职院校生源较为广泛,具有显著的典型性。总共发放280份《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共收回280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调查结果

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

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由此充分的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在校所学的专业极少挂钩;(2)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通过朋友及家人的介绍或者学校的推荐。实际上,高职院校推荐的单位并非太多,重点是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心态,需要将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加强,与此同时,还应当提升高职院校岗位推荐的质量,以便于促进毕业生工作的稳定。

5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就业措施探究

5.1强化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够单纯的在大四进行,需要贯穿在整理大学生生涯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就业观,具备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职业预期。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5.2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就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毕业生着想。要积极联系政府工作人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条件下,就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5.3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切合实际,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比较盲目,这些都造成了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就业指导时准确定位,让学生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6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6.1就业劣势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重复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很多用人单位逐渐的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在招聘过程中更加的重视考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遇上重重困难。此外,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在2008年以前有着较好的毕业形势,因此,我国各所高职院校纷纷扩大了机电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并且对一系列的同类专业加以设置,导致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持续增加,在客观方面也加大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就业困难。

6.2就业优势

由于我国及时的对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促进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便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2008年即便是发生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但是正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所提起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颁布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案,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装备制造业振兴及调整规划细则,积极的倡导优先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并且将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稳定的就业。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存在被动等待及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就业期望过高、择业不切实际等不良情况,导致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准确的定位,看清形势,尽快的将“先就业后择业”的基本观念树立起来,以促进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贾蓓蓓,严萍.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机电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2(3).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3)

②6月25日,做好阅卷工作。

③6月28日,各学科教师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报教务处,教务处汇总各科成绩报校长室,教师撰写学期工作小结。

注:期末考试期间,按平时作息时间,不得提前放学;期末考试结束后,组织学生卫生打扫,整理好教室、办公室方可离校。

二、认真做好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籍卡填写工作:

①要求:字迹工整,填写齐全,内容简洁,评语(寄语)以鼓励为主,语言隽美无错别字,不允许学生代填,不打印剪贴,教师签名不得用拼音字母,不用姓代替全名。

②班主任6月29日下班前,将字迹工整、内容完备准确的学籍卡交到许红梅老师处。③班主任6月29日中午1:30,将《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籍卡送报告厅,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联合审核。

三、组织安排好学生6月28日,6月30日到校工作:

1、6月28日上午到校(8:00-10:30):优秀学生评选(毕业班学生同样安排)

①评选优秀学生,名单中午下班前报德育处;

②大队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值日生;

③进行全校卫生大扫除。

2、6月30日上午到校:校会,电视直播。(毕业班学生安排见“小升初工作”)

①8:30--9:00:全校学生法制教育;

②9:00--10:00:全校学生校会,小结学期工作,表彰优秀学生,加强暑假期间安全教育;③10:00--10:30:各班级班会,发放《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布置暑假作业,加强暑期安全教育,通知学生下学期报到时间;

④进行全校大扫除。

注:学生早操暂停;作息时间:8:00--10:30;8:00--11:00(六年级30号),不得提前放学;学生在校期间,值日护导、卫生打扫等常规工作正常进行;行政加强对班级、专用室卫生、课间秩序的检查与管理。

四、做好各项学期总结、资料归档等工作:

1、各处室认真做好学期工作总结,6月29日交副校长室(周)。

2、各处室做好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3、编制本学期学校大事记。(校长办公室、人事档案室)

五、做好本学期各项管理考核工作:

1、校级高效课堂赛课评比:6月25日下午3:30,学科中心组组长及评委,地点:教务处。

2、校级优秀教师评选:6月28日下午3:00,行政及教师代表在行政楼四楼评选校级优秀教师。3、6月28日下午1:30,在二楼多媒体室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进行学期五认真评比。

4、6月29日上午10:00,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地点:教务处。

5、各职能部门对自己分管工作进行学期考核,结果在6月29日下班前上报曹处汇总。

六、开好学期总结表彰会议:

1、时间:6月30日下午1:30--3:00,地点:报告厅,全体教职工参加。

2、主要内容:小结学期工作;表彰和颁奖;布置假期工作。

七、毕业班工作:

1、6月25日前,班主任填写好小学毕业生登记表及毕业证书;

2、6月30日上午学生第二次到校:校会,法制讲座,毕业典礼。①8:30--9:00:全校学生法制教育,

②9:00--10:00:全校学生校会,小结学期工作,表彰优秀学生,加强暑假期间安全教育;。

③10:00--11:00:先报告厅集合,毕业典礼。后各班级班会,发放《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布置暑假作业,加强暑期安全教育。进行大扫除。

注:学生早操暂停;作息时间:8:00--11:00,不得提前放学。

八、其他有关工作:

1、6月29日,教师归还本学期借用的各种教学用书及电教资料(教学光盘、收音机、扩音器等)。纸质用书交图书室张秀兰老师处,电教资料交李和平老师处。

2、6月28日结合学生到校,各专用室打扫好卫生,并检查电教设备,保证电源的关闭,设备保存的完好。

3、6月29日,班主任上交各类材料:班队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手册、中队周记、班级五星争章和岗位育人等材料。

5、完成各种表彰证书的印制填写、奖品准备等工作。(德育处、总务处)

6、校产核对:假前核对各处室、专用室、教师办公室、教室等校产,各处室负责人签字;对各处室、专用室、教室电教设备核对、检修。(总务处、电教室)

7、安排好暑假值班工作,假前值班表报教育局。(校长办公室)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50-03

一、引 言

财经传媒热及大众媒体的“经济化”,使经济新闻及传媒人才走俏。财经院校依托经济管理学科的优势,寻求经济管理学科与新闻学之间的契合点,开设新闻专业培养经济新闻与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我校新闻专业(经济新闻方向)自2005年招生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3届毕业生,2009届有毕业生50人,2010届有毕业生96人,2011届有毕业生95人。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分析新闻专业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讨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总体情况

依据表1的统计数据分析,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三届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较好,总就业率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说明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新闻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第二,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企业,部分学生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且呈逐年增长趋势,更多的毕业生进入一般中小企业。2009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68%,其中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8%和4%;2010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59%,其中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4%和4%;2011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82%,其中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5%和7%。这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基本相符,“各地将进一步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的渠道,使高校毕业生真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1”第三,部分学生升学和出国;少部分学生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号召,部分学生进入部队、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和城镇社区就业。

表1 新闻专业(经济新闻方向)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表

注:表1、表2、表3、表4统计数据均以毕业年度为截止时间

(二)毕业生进入媒体就业情况

表2 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进入媒体就业情况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低。真正进入媒体就业的学生较少,三届毕业生中进入财经媒体的学生仅有2名,多数学生进入其他行业。2009届毕业生进入媒体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30%,2010届毕业生进入媒体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10%,2011届毕业生进入媒体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16%。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校新闻专业(经济新闻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中外新闻法规、宣传政策,掌握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能在新闻、出版、网络媒体以及宣传系统、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财经媒体与大众媒体的新闻采编、传媒经营管理、大型企业集团及公司媒介策划及公关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这表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最终就业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出入。

从学生工作人员几年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虽然进入媒体就业的学生数量少,但进入媒体就业的层次普遍较高,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证券日报社、新华报业集团、苏州日报社等部级、省级、地市级媒体。怎样将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分析清楚,合理定位新闻专业(经济新闻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问题,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三)毕业生考研情况

表3 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考研情况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高。2009届毕业生考取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6%,2010届毕业生考取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14%,2011届毕业生考取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6%。第二,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学校层次较高,基本都是985和211高校。调查发现,受学校国际化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有考研、出国意向的学生较多,但由于长三角总体就业形势向好,真正读研和出国人数比例不高,大多数学生选择先就业。

(四)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情况

表4 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统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就业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人数分别占各届毕业生总数的54%、69%、74%,少部分毕业生回原籍就业。这与招生生源情况相关,江苏省生源占多数,省外生源相对较少。由于江苏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江苏生源基本在本省就业,省外部分生源毕业后留在江苏,多数学生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

三、思 考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难题。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均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00万人。未来5至10 年,是中国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1。在这样的情况下,财经院校新闻专业应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学生的实际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理想就业,是我们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全面依托财经大学开办新闻专业的有利因素,充分挖掘资源,搭建教育、实践与就业平台,坚定专业发展信心。虽然我校开办新闻专业的时间不长,学科建设与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校新闻专业发展与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独特优势。

一是固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师资的强劲依托。我校为江苏唯一财经本科类综合院校,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有一定知名度,经济、管理法学、文学等学科齐全,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这是我校财经新闻专业发展的最大优势。

二是经济地理环境优势。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南京已形成现代商业体系,商业文化发达,经济信息繁富灵敏。这为我校财经新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易于培养大学生的现代经济意识,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较广的就业市场。

三是新闻事业发达。江苏新闻事业发展历史悠久,尤其是南京新闻事业处在全国领先水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十分发达,网络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发展也十分迅速。新闻事业的发达,为我校新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实支撑,这些媒体可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也可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媒体经验的新闻业界人士来院指导教学、开办讲座。四是与著名高校新闻院系为邻便于加强交流。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新闻院系紧密相邻,为专业交流提供了便利,也可聘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新闻传播学院高水平教师担任一些新闻专业的课程。这些优势的存在,早已在7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学生进入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就业更是最好的证明。学校应更好地抓住“十二五”发展机遇,立足江苏、放眼全国,挖掘各种有利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传统媒体越来越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新闻类专业学生进入媒体的机会愈来愈少,但并不意味着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减弱,反而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上各行各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市场需求看,现代企业的需求日益明显,尤其是对既有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知识背景,又有媒介素养的传媒人才需求较大。据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传媒英才网等招聘网站的统计,企业目前的传媒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总监、新闻主管、媒体关系专员、媒介谈判员、新闻摄像、文化宣传员等岗位2。这为经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就统计数据来看,我校新闻专业部分学生进入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金鹰国际商贸集团(中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南京蕴淘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从事品牌策划、产品推广工作,但人数相对较少,更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从事与传媒无关的岗位。这不符合我校对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随着就业趋势的多元化,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仅关注传统媒体,更要与时俱进,关注全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塑造人的地方,不仅要为传统媒体培养高层次人才,更要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具有媒介素养的现代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和媒介策划及公关人才3。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考研、出国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

3.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远大眼光、融通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而不仅仅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成功的通识教育在拓宽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美国新闻教育评议会认为:“从事新闻事业必须在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语言、艺术以及自然科学方面奠定下深厚的基础,了解专业道德及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及传统。学校新闻教育四分之一时间传授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造广播电视节目以及有关媒介发展、传播法律与舆论等专业知识,但四分之三时间将用在认识你所生存的世界上。4”财经院校新闻专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经济管理类学科知识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融通,提高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依据社会需要、自身性格、能力和兴趣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合理规划未来。高校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如何给予学生科学、系统的职业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职业定位,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使学生能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最终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学校须认真探讨地课题。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将职业发展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对于激发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自觉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大学一年级引导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公共课程、他人咨询和各种测评工具等认识、开发个体的兴趣和潜能来进行自我探索;二年级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招聘活动、实习、兼职、生涯任务访谈等活动了解、探索各种职业,拓展职业生涯视野;三年级引导学生通过与专业人士探讨自己的职业观点、探索具体的公司和职位要求,进一步明确职业倾向,培养职业要求的有关能力;四年级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就业政策和搜集各种就业信息,提高求职技能,寻找适当的工作机会,并做出职业生涯的决定。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对深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建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拓展和深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丰富的第二课堂,要坚持课程引领和实践锤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按照三商(智商、情商、灵商)并举、五能(外语、计算机、沟通、协作、专业技能)并重、四学会(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的要求,结合新闻专业的实际,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新闻专业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认知性社会实践,通过各类调研活动,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知识内化于自身的社会体验,获得认知性经验。在二年级学生中开展课程性社会实践。以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在实践中更多地融入课程要素,强化课程实训、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如组织学生进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扬子晚报》、江苏电视台、《南京日报》、《金陵晚报》、House365网站等知名媒体实习,提升、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职业性社会实践。实践过程突出强调职业实践性,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如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还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白天亮.促就业,任务艰巨希望大——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N].人民日报,2012-02-24.

[2] 黎妙娟,范以锦.新闻专业毕业生除了媒体还可去哪儿?——媒体低就业率背景下的新闻教育出路[J].中国记者,2011(11).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5)

因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数年来,各地各高校有不少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教育及解决路径。研究大都集中在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薄弱环节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途径的探究上。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经过了初期的推广,目前仍处于亟待提高的起步阶段是较为广泛的共识。

浙江工商大学罗美萍观点较有代表性(2006年):她认为创业教育已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逐步推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历史、传统及现行教育体制等原因,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1997 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被公认为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最早实践, 此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局面有了新的扩展之势。经过十余年探索高校创业教育活动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定位仅仅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创业教育的实施规程不完善, 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容;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 缺少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对创业教育的改进和对学生创业能力提高途径的研究中,学者们的解决方法较多的集中在观念教育、教育方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活动支持等方面,这些解决的方法也大多归结以创业者的必备素质的培养做为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武汉大学李文鑫、黄进、胡甲刚认为(2002年)只有把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综合在一起,熔炼为“三创教育”理念,才会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共存,不仅仅是提高创业能力,对大学整体的人才培养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指出“三创教育”是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彭刚(1995年)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划分为四个部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基于这个观点,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吕大娥等(2011年)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4-Plan”模块的观点,从创业理论教育计划、组织创业社团计划、创业竞赛计划、创业催化及创业园计划四个方面的学习、训练,使高职生掌握创业时所需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

近几年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成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实现典范效应和起到良好就业带动作用的重要因素。而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来积累总结了一套“职业人”培养理念,在此基础上,经过调查和分析该校创业教育的基础及当前状况,总结和研究针对高职实际的,提升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方法和途径,对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竞争力,提升学校对外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近年来变化趋势的调查与分析。

针对本文的研究目标,调取收集了自2010年至2015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以自主创业为初次就业形式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并参考了2013年、2014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毕业一年后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数据中有关创业的部分。

(一)学生创业数据反映的一些变化趋势。

自2010年起至2015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总数为55人,人数和创业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为2010年2人、2011年3人、2012年8人、2013年11人、2014年12人、2015年19人,创业学生比例分别为0.1%、0.16%、0.39%、0.54%、0.58%和0.8%。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数据,学院2012届、2013届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超过10%和9%,高于浙江省高职高专平均水平并排名前列。这反映了在政府倡导、社会创新创业氛围逐渐浓厚、学校支持鼓励的大环境下,学院毕业生创业意识也是逐步增强的。

2010至2012年,创业学生多采取注册个体工商户,租用小间店面这种小规模小投入方式开始创业,每年只有一名创业学生注册成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且创业项目大部分为服装、鞋帽、家纺等商品的零售,或是熟食店、茶餐厅等小型餐饮项目。到了2013、2014和2015年,创业学生总人数增加的同时,以有限责任公司这种设立条件更严格、更规范完善、更具发展优势的形式创业注册的学生数量也明显增加到每年6人,比例达到和超过50%,而创业项目也从餐饮、日用品零售扩展到制造业、电子商务、电子产品研发、文创、资产管理、贵金属投资咨询等行业门类。

(二)创业学生专业分布情况及行业分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2010至2015年共55名自主创业学生来自17个相关专业, 有空中乘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旅游服务类专业,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类专业,也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商贸类专业,还有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艺术类和英语、日语等语言类专业。而对应分析55名创业学生所在行业与创业项目,专业对口程度较高的为17人,相关度31%,其中营销、电商专业的创业适应性较高,相关度超过75%,艺术类相关度33%,信息类专业相关度约17%,服务类和语言类专业创业行业的对口程度则较低造,低于5%,总体来说毕业生创业的专业相关度不高,这也反映出,学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较少,专业性较为薄弱。

(三)对创业学生创业素养构成和学院创业教育相关性的调研

研究者通过电话交流的方式对2010年以来的创业学生进行过访谈调查,与37名(67.27%)创业毕业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电话访谈。从访谈反馈的信息来看,创业者们比较认同的创业素质可以归纳为:创业心理素质,包括独立与坚韧的意志、抗挫折的能力、自控和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创业综合能力素质,包括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领导与控制力、学习能力等;创业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创新能力等。

在电话调研中,在被问及学校就业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对创业者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力时,大多被访者反馈的是学校的创业教育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提出的意见主要有,就业类课程中创业教育的内容非常少,任课教师几乎没有创业经验,教学中缺乏创业案例,没有创业实践项目能够锻炼等。专业课程中也基本没有创业教育的内容,毕业生创业能力的养成大多来自于自身在创业过程中的自我学习与经验总结,少数创业者反馈部分能力来自于学校的社团和实践活动的锻炼。而相当数量的创业者甚至都没听说过学校还有创业模拟培训课程这个政府资助的项目。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全部55名创业毕业生,在杭州区域创业的有19人,超过34%。如何增强面向大杭州区域的创业模拟培训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三、培育学生创业素质,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情况的实际,能够说明:强化和丰富校园创业教育的宽度和深度,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和发挥空间,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把创业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成效。

(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让创业教育全面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业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目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素质培养课程目前还远不够系统和规范,只有一门包含了少量创业内容的就业指导类必修课程,辅以一门仅面对大杭州区域户籍学生的创业模拟培训选修课,而且有严格的人数限制。必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创业教育部分,或者单独设立创业必修课。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上进行部分创新,在相关学科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比如对营销管理类、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有效的实践锻炼,丰富的案例研讨,对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创业教育。对其他类型的专业,可以通过开设几门经过简化、浓缩的管理、营销类课程,辅以案例研讨,使有兴趣的学生从中获得某些创业的必要知识,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增加学生对新创事业创始过程与管理过程的认知与了解,注重创业教育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拓宽基础课程,开展跨学科课程,充分体现创业教育思想,既要注重理论深度,又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学科体系。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6)

关键词:

创业教育;电力;就业

创业,即为开创事业者也。创业之于教育,乃独立精神之体现。近年来,创业教育引起了国家和高校的普遍重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断出台,创业孵化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建,创业课程、师资培训、案例大赛等活动层出不穷,这些措施切实推动了创业教育在象牙塔内的发展。教育部于2014年底专门出台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对全国各高校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全面要求,这足以表现出政府实施“以创业促就业”的决心。本文主要探索电力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当前,国内的电力行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对电力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电力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新的挑战。对电力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是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当前创业型经济时代和创业教育国际化趋势背景下的迫切要求。通过创业知识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渗透与融合,有助于实现开创电力类在校生的创业思维,培养其创业能力,全面实施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的目的。

1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背景分析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的传统行业和基础行业,关系着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类专业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开设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供用电技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工程监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工业热工控制技术、电厂化学等十多个电力类专业,几乎涵盖了电力行业所涉及的所有领域。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具有“点多、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一般来说,毕业生能够在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担任重要工作。他们也能到各级发电厂、供电所、电网调度所、各类中小型企业从事电力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等工作,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目前我国已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在电力中的采用,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电力行业的人才需求空间也相当大。同时,伴随着“十”后国家逐渐营造起的良好创业环境,2015年中央又适时出台了电改9号文件,力图打破壁垒,提高效率,激发社会活力,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其中,包括售配电的主体、创业型技术企业及原有产业链公司,也主要归类在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版块。因此,国家电力行业发展空间的无限扩大及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给电力类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毕业生逐渐开辟了更广阔的创业就业渠道。

2电力类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可分为创业基础教育、创业认识教育和创业实战教育三个不同的层次和阶段,每个层次应解决的问题和侧重点也应各不相同,针对的教育对象也相应有所区别。虽然大多数电力类毕业生会因为专业性强、创业门槛高、创业难度大等原因,不会在毕业初期选择创业,但从本质上来说,对他们进行创业基础教育,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首先,进行创业基础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培养的是敢于担当、敢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开创精神,这是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精神。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不等于创新,但是当今社会,成功的创业往往需要创新意识的注入,学校应当在创业案例的讲述和分享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对于创业过程及创业艰辛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去换位思考,从集体而非个体的角度去思考个人与企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职场观念和职业精神[1]。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电力类专业,当前的创业教育明显滞后,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电力类创业教育,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创业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是开设相关创业课程、组织各类创业文化活动,或由相关部门来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等。它缺乏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以及能转化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有效措施。究其原因,根本点在于国家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专业行业性教育意识和教育模式,以及专业教学方向要求等,在短时间内都较难改变,这限制了创业教育在电力类专业的广泛开展。因此,学校要培养电力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行而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在基于高职高专电力类学生起点较低,专业背景单一,将创业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又存在着理念和实践操作较困难的前提下,电力类高校利用自身优势,构建金字塔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开展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不失为解决当前电力类专业创业教育不足的一种可行性方式。

3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基本条件

根据电力类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应是潜在的创业者,而非即时创业群体,他们有着较为广阔的创业前景,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也满足电力行业的需求。电力类专业毕业生想要实现创业成功,必须在认清各项创业条件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创业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1)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创业门槛较高

首先,由于电力行业各岗位的技术性较强,任何一个电力行业企业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也是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的一个必备条件。这就表明电力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相对于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公共开放性的专业而言,创业的准入条件更为严格和苛刻。另外,由于电力行业具有特殊性,人才需求量较大,就业形势也较为良好。所以,更多的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倾向于较为容易的直接就业,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极低。正因为如此,学校更应该意识到电力类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行为及意识对就业促进作用的重要性,其辐射效应对于毕业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及社会的影响力也毋庸置疑。

2)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对电力类专业毕业生来说,不管是选择在毕业时创业还是工作之后进行创业,社会对他们的专业能力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同时,其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在创业项目的开发中具有较为关键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后的创业性质与之前从事的就业岗位性质的专业对口率较高,主要覆盖了施工、监理、设计、电力设备、电气维护等各类电力行业创业项目。其次,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资历也是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在创业时必不可少的条件[2]。

3)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创业应与当地经济水平和电力建设紧密关联

电力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辐射性较大,创业行业领域也较为广泛,但创业基础与创业资金量相对较高。毕业生在初次创业时,可以从起点较低的小微型电力行业企业入手,并结合本地的经济水平及电力行业发展的现状,着力于自身专业,选择较为适合的小型创业项目。

4开展电力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对策

笔者认为,电力类院校应构建起“创业基础、创业认识、创业实战”于一体的“三层金字塔形”递进式创业教育模式,从低到高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创业基础教育是初级阶段,是本,是大厦的根基;而创业比赛、创业孵化是高级阶段,是末,是大楼的高层。没有高水平和全覆盖的创业基础教育,即使举办了创业比赛,建设了创业孵化园,也难以保证大学生创业的质量。同时,学校应全力促进创业教育与电力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创业教育并不是独立于课程教学之外的实践活动,应结合电力行业背景及该类专业毕业生的创业情况,将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中。

1)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普及创业基础教育

学校应以增强创业意识为出发点,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对于创业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的院校,可采用浅层“翻转课堂”的方式,从创业教育的不同层次入手,采用互联网的方式实施理论性较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创业基础教育;在线下实施实践性较强、个性化程度较高的创业认识教育和创业实战教育。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在师资力量薄弱和快速实现创业基础教育全覆盖之间的矛盾,将有限的优秀师资用于要求更高、互动性更强的创业认识教育和创业实战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各个层次的创业教育质量。而对于师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的高校,可进一步实行更符合“翻转课堂”精神的深层次翻转。在创业教育的不同层次和阶段上,均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学后教,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模式的价值和优势。在课前的阶段,学生通过线上的资源,自主学习有关的创业知识和案例等标准性内容;在课中的阶段,即在实际的教室里,教师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切实地体会创业精神,唤醒创业意识,并进行创业能力的提升;在课后的阶段,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学习,或者在现实中探讨和构想创业的想法和思路等。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满足创业教育注重体验和实践的特点,把教师解放出来,从事更具价值和意义的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来说,这种方式可以带来更为接近现实的创业感受和体验,有助于强化学习的内容,变革思想意识。

2)创建理实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夯实创业认识教育

学校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理实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传统的电力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足以让电力类专业学生建立宽广的知识结构,且课程体系的涉及面也较窄。因此,学校应将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电力人才作为电力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导向,将创业教育与电力类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业教育课程融入现有电力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将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同时也要将电力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纳入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中。当前,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点主要停留在“行或不行”的创业机会识别阶段,随后才深入到具体的商业模式、发展战略及创业资金筹集等方面,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数据支持。因此,各专业不仅要全面开展创业就业指导课程,还应结合创业要求开设与电力建设、电力设计、工程监理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经营管理的课程,不断探索与尝试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考试制度等的有效结合。例如,课题体系的设计可以结合经济管理类课程,如补充一些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创业经营决策、工程咨询及工程经济等实际工程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3]。同时,仅仅进行课堂教学,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直观理解,觉得实际案例离自己太远。因此,可以考虑邀请专业人士、创业成功的校友开展研讨会及座谈会,分享其创业成功经验及运作条件,及时掌握电力行业的市场动态;或者可以尝试将创办企业的方案设计引入部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环节,以创业企业设计方案作为毕业设计课题。通过理论与案例的融会贯通,从而激发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吸引力,真正开创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造能力。

3)打造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业模拟环境,实现创业实战教育

一般来说,基于电力行业的专业特殊性,电力类院校与电力行业的联系是较为紧密的,各类校企合作模式也都开展得较为成熟。学校可结合电力类专业的课程设置,选择相应的电力建设、电力设计、工程监理及电气设备等准入门槛相对不高的电力行业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的创业培养基地,给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感受环境,充分实现校企的双赢。一方面,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践基地参加实战训练与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增强了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丰富了工作经验,增加了项目背景,对今后的就业和创业都创造了更多的竞争优势[4]。同时,也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电力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及私营企业,扭转始终将就业目标定位在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上,而排斥电力建设、电气设备企业及一些中小型电力民营企业的不平衡局面。另一方面,企业不仅可以缩短新员工进入企业的适应顶岗期,减少培训成本,也可以充分解决许多中小企业长期人才缺乏的问题。学校还可以通过“师导生创”的原则,建立相关的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给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与训练。这是学生创业教育过程的最高阶段,它要求学校必须有一支具备一定创业教育与实践经验的创业专兼职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应鼓励高层次的校内校外专家和教师充实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研究和实践力量。同时,结合校外基地,在校内创建相应的创业孵化中心,为在校生提供真实的创业体验。对于创业孵化中心的学生创业团队,学校应定期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创业项目申报,进行创业实战演练。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参与“挑战杯”等创业大赛,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结合[5]。

5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仅取决于高校内部的教育方法、资源投入及积淀持续,同时还取决于高校外部的政策制定、公众意识和媒体作用等。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创新教育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课程为基础,企业为依托,实践为支撑,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创业教育实施路径,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程友刚,李桂付.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8):232-233.

[2]黄燕.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水利水电,2015(2):95-97.

[3]叶丹容,谢雅萍.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J].江苏科技信息,2015(4):34-35.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7)

作者简介:赵立辉(1979-),男,辽宁黑山人,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陈晓英(1966-),女,辽宁朝阳人,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辽宁 锦州 1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批准号:辽教发 [2012]130 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00-02

毕业设计在大学生教学培养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是对前三年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专业知识的总结和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最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途径。[1-3]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到工厂、生产线从事实践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了解最基本的生产环节、流程,得到最直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资料检索、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发挥个人所长,为国家服务。

本文从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毕业质量的具体措施,如改革毕业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重视实际能力锻炼,密切联系学生工作实际,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建立实习基地等,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以便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作用。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1986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培养从事电力系统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近十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方向向工厂供配电、强弱电结合等领域拓展,原有的课程不断向交叉领域延伸,课程体系强调强弱结合、运行和控制结合,注重学科的内涵及多学科的交叉,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经费投入、实验设备不足与学生增多的矛盾越发突出;同时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在不断下降,独生子女的心态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的毕业生能力下降的情况更加明显。[4]现实已经摆在专业教师面前,作为大学所学知识综合和检验的毕业设计需要探索和改革,各级领导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由于地域水平、学校发展不平衡,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选题缺乏针对性,与实际脱节

由于电力系统关乎国家命脉,行业准入的门槛较高,学科本身存在计算、分析与理论较多的情况,研究的设备电压高,体积大,导致毕业设计的选题缺乏针对性,可提供研究的客观数据较少,选题与电力行业发展实际脱节。在普通高校,教师和学生较难接触电力系统实际,学生毕业设计题目限制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得不到实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训练,达不到毕业设计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2.研究内容落后,不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由于体制原因,非行业内学校难以接触行业,毕业设计中存在设计内容往往来自于书本,内容大多为发电厂、变电所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的电气部分设计已经与实际不符,[5]研究内容缺少时效性和时代感。经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学生得到的锻炼早已落后,到实际工作后才发现事实与书本、毕业设计所得发生很大变化,这种情况很难让学生增加积极性,谈不上得到实际锻炼,不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3.独立学生能力较低,缺乏学习研究的热情

普通地方高校录取的学生大多入学考试分数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扩招后尤为明显,基础较差,专业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在毕业设计中,往往到网上查找,直接为自己所用,毕业设计很难做好。这种情况在现今的普通高校普遍存在,要想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得从实际入手,吸引他们参与实践动手,以提高学生参与性、主动性为目的。

4.各环节考核偏于形式,缺少实质内容

在大部分高校中,毕业设计各环节抓得都很严,各类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考核、最后答辩,各种报告、说明书等都很规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常在有较规范的规定下,注重形式而忽视过程,强调各类报告而放松实践环节的过程考核,形式和内容的矛盾凸显。结果造成毕业设计各类报告、文件健全,但具体做的设计简单、流于形式,没有实质自己做的,学生收获较少,毕业人才质量可想而知。

5.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制约毕业设计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高师才会出名徒。在普通高校中,教师一般是直接留校或从其他学校毕业后直接招聘而来,没有进入过企业工作,缺乏对工程实际了解。尤其对电气类专业,电力行业本身就很封闭,专业教师水平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有实质性的提高。一个高水平的毕业设计,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了解实际的教师指导,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制约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下大力气提高师资是亟待改善的问题。

二、改革毕业设计思路

1.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到企业实践

按照国家、省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首要问题是转变教学思路,培养的学生要“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全面发展”,改革理论为主,重研究,强调公式的思想。毕业设计中要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到企业,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认识工程实际,了解电力行业的运行。回校后完成的毕业设计有针对性,就是企业正常运行的设备或技术,哪怕做了一点改进或一个系统的设计,要有参照,要能跟得上时代。可以讲,如今培养的大学生是有知识的技术人员,不是每个人都要求有创新,能设计研究出产品,现在的教育是培养技师,不是人人都是研究员。

2.改革毕业设计内容和评价体系

从毕业设计的内容、成果到评价体系做一番改革,转变原有的落后的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与企业联合,选择合适的设计内容和方案,内容不要大而宽,不要看似需要花很多时间完成好似很费精力,要贴近实际,与今后可能用到或接触到的工作结合,设计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基本的可操作性。

评价体系是对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考核,原有的工作量、完成质量和论文水平评价要有所改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要转变评价体系到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提高,通过毕业设计,该生取得了实践的锻炼,得到了今后可能用到的技能,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

3.激发大学生热情,鼓励自主研究和参与实习

一个好的设计是学生付出努力学习研究的结果,学生不投入精力,毕业设计质量何谈提高。在毕业设计中,要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实践,培养他们查找、检索资料的能力,提高总结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大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热情。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方位开展工作,从选题到内容等各方面吸引学生研究,完成毕业设计。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两年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改革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逐年提高。改革举措逐步向纵深发展,为社会输送满意合格的电气专业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与实际相结合的选题,更新研究内容

我校教师集思广益,聘请校外指导教师,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如新能源领域、微机继电保护、光伏系统、DSP与PLC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毕业设计内容强调强弱电结合,控制与运行结合,综合多学科多种检测手段,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结合等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的内容,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2.改变各环节监控体系,重视研究学习成果

专业改革毕业设计各环节监控体系,一方面规范各种文件、报告等,同时更注重研究设计内容,鼓励学生做与实践单位相关内容,强调研究的内容今后从事工作可以用到,如学生实践的视频、录像,学生在企业独立完成的产品等,通过注重结果、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毕业生综合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

针对教师实践能力缺乏的现实,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强弱,关键是需要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近三年,专业教师有5人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开展教师综合能力竞赛。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企业进修,让教师提高能力,充实自己,保障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4.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

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校外实时基地建设,学生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到实习基地或学生工作岗位实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设计内容在现有工程实际基础上而来,做到数据有依据,应用有需求。我校电气专业最近几年先后建立了“许继电气”、“阳光能源”、“拓新电气”等符合专业方向、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每年有40余名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其中每年有近20名毕业生留在实习企业工作,这种实习基地带动学生能力提高,促进就业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专业将与相关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更好促进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能力工作。

5.密切联系学生就业,重视学生工作实际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激发学生热情,并促进学生就业,要在毕业设计这段时间指导教师与学生密切沟通,跟踪学生应聘和意向协议单位情况,了解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特点,重视学生就业实际。在毕业设计内容和选题中鼓励学生从事已签或意向签订协议岗位,尽可能把就业岗位和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可以得到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并且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笔者自2011年以来指导毕业设计学生有10人毕业设计设计内容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如AutoCAD绘图、电力系统主控室调度员等,在毕业设计课题中,让学生设计图纸、调度自动化内容,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热情得到激发,用人单位支持,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环节是大学生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次检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是提高毕业生质量,需要从各方面开展工作,改革教学体系,改变设计内容,转变评价体系,强化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改革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变被动为主动转变,谋求发展,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果。今后将跟踪行业发展,密切联系企业,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长期的艰巨任务,努力培养合格的、受社会欢迎的技术人才,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肇,罗庆跃,袁旭龙,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7):46-48.

[2]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74-75.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8)

求职个人简历表格如何填写一:姓名:国籍:中国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河源身材:162cm 50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7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工程造价师/预结算:水电预算员 工程造价师/预结算土建预算员 工作年限:3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时间:随时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年3月至****年11月在******医院筹建处担任土建预算员;

****年12月至****年12月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担任水电安装预结算员,负责过的项目有:

1、****学院一期工程,包括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食堂、教工公寓,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水电总造价1600万;

2、****A1-A6栋,每栋地址2层、地上32层,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水电总造价9300万元;

3、****大厦1-3栋,每栋地下2层、地上25层,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电气总造价1300万;

4、****大厦改造工程,地上9层;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水电总造价300万元;

5、审核****、****、****等项目结算。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州大学最高学历:本科毕业时间:****-07-01所学专业:工程造价管理学位:学士学位受教育培训经历:****年9月至****年7月就读于广州大学

****年经过培训和考试取得安装造价员证

****年经学习取得建筑专业二级建筑师证书

****年7月经过学习取得Word、Excel、Windows计算机合格证书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能熟练应用广东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广东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对水电安装预算、土建预算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对装修工程定额、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市政工程定额都有一定了解;熟悉水电工程现场操作程序和施工工艺,对清单和招投标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详细个人自传“机会只光顾有准备的人”,因为记得这句话本人一直积极向上,认真学习,谦虚好问,不甘落后于他人;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人和事是本人一向的做人原则;

本人为人诚恳,性格开朗,亲和力强,具有特别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各种预结算、AUTOCAD,OFFICE等软件。

若承蒙贵公司录用,本人将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

月薪要求:5000元以上 求职个人简历表格如何填写二:姓名:国籍:中国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清远身材:170cm 52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美容院/化妆品公司 培训讲师 医药类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时间:随时月薪要求:1500以上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佛山东莞个人工作经历:****.4-****.7清远市中医院实习

****.1-****.6**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习

****.6至今****美容减肥中心针灸减肥师/健康顾问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最高学历:大专毕业时间:****-06-01所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9-****.7清远市卫生学院中医医疗毕业证

****.4清远市卫生学院计算机计算机中级证书

****.6清远市卫生学院按摩推拿中级推拿按摩证书

****.9-****.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毕业证

****.3广州济大药业针灸推拿中级针灸推拿证书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1.擅长中风康复治疗

2.擅长中医保健按摩

3.擅长中医经络减肥

4.美容院的养生保健及日常操作流程.

5.对向讲师方面发展有浓厚的兴趣. 详细个人自传本人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善于团队工作,思维严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熟悉电脑操作,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并能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 求职个人简历表格如何填写三:姓名:国籍:中国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佛山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东省身材:170cm 61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电子/邮电/通讯类:行政人事等 行政/人事类行政人事等 公关/媒介/广告类策划/开拓/维护工作年限:1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时间:一个星期月薪要求:1500以上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佛山个人工作经历:2014.03-2021.10

广东××汽车有限公司 总经理办公室助理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肇庆学院最高学历:本科毕业时间:XX-07-01所学专业一:汉语言文学(中文)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2010.09-2014.07 广东肇庆学院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9)

作者简介:李向军(1963-),女,辽宁沈阳人,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缪新颖(1977-),女,河北承德人,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JG11DB041)、大连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1YB3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56-02

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当前正是世界各国争相建设信息化、现代化、商业化的关键时期。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是否能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是决定国家能否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高等学校的本科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那么高校的培养方案的实施现状怎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目前的现状能否满足社会需要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现状调查

为了制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对本校的在校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以此对学生的意向、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进行了分析。

1.在校学生调查

目的:掌握多元化的学生需求,打开人才培养的空间,帮助受教育者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总结,学生对课程的主要建议如下:

(1)一年级除基础课外,应该适当加一两门专业课,这样能使新入学生对所学专业有粗浅的了解。

(2)理论性强且课时较多的课程多增设实践动手环节,与实际运用举例(图片、视频),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看到的实际生活中掌握理论。

(3)实用性强、理论较容易理解的课程可进行短期强化型上课方式,实现一种集训专项深化的作用,使学生印象深刻。

(4)参观实习安排在找工作之前(在大四之前,大三下学期),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找工作时会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另外,希望增加海洋类专业、机械类专业等相关知识介绍的选修课。

2.对毕业生的调查

毕业生个人发展分析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教育应为学生提供长远发展的潜力,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就业率。通过与毕业生的对话及问卷调查分析目前课程体系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本校自动化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共有6届毕业生。从初次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走向了船厂,从事船舶电气等有关电气方面的工作,但也有很多毕业生离开了船厂 ,转向其他行业。到目前为止,在船厂工作的学生约占30%。在调查中他们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宝贵意见,具有代表性的如下:

(1)把当前的“工程制图”课程改为“电气CAD”。原因:现在很多企业不用手工制图,而是采用计算机画图,采用CAD软件画图是目前最普遍且最实用的一种。

(2)把PLC实验设备由200系列改为300系列,尤其希望配合带载荷授课。原因:现在企业用的PLC大多是西门子300系列。建议对现有的设备升级改造,适当增加学时。

(3)DCS课程由原来的选修课改成必修课。原因:在船厂采用DCS技术很多,但作为选修课,由于多种原因已多年未能开设,导致学生接触不到相关方面的知识。

另外,增加“变频技术”、“组态软件”、“仪器与仪表”及通讯方面的课程等。

3.对用人单位的调查

高等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最终取决于所培养的人才对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企业对于在校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建议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在船厂从事船舶电气设计工作。

1)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应用。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学期间要特别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因为只有深入学习掌握本专业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进入角色,对工作流程及技能了解得更系统、更熟悉。

2)加强对船舶的认识和了解。其实大型船舶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陌生和神秘的,所以需要有船舶行业经验的老师来介绍大型船舶的种类、结构及设备分布;船舶主要用电设备的用途、功能及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联系。最好配合设备图片或在船上的实景拍摄,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3)增开与机械相关的课程。电气与机械是分不开的,在船厂工作更是如此。学生如果选修一些机械方面的课程,对他们开阔眼界、更好地了解设备性能及原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4)重视船厂实习环节,实习不应简化为参观。

5)对于船舶电气方向,定期为学生搜集并介绍船舶行业动态,共同学习船舶简报或期刊,加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6)开设CAD课程。

(2)其他行业对自动化专业的需求。扎实掌握基本的专业基础课;PLC课程中掌握控制系统用的各种型号的PLC编程;电机拖动课程中电机各种数值的计算;单片机、嵌入式方面的课程,在南方的许多企业中有较大需求;过程控制课程,不需要太繁琐的计算,但要掌握基本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电路课程,应掌握电气设计的电路图。达到会看、会画,懂得系统的运行过程;增加一些简单实用的机械课程。

(3)各行业对毕业生的素质需求。

1)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总结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众所周知,职场中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大技巧就是诚信。建议学校多举办集体活动或互帮互助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3)提高英语水平。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交流越来也多。在很多用人单位,英语都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对于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更看好综合型人才。除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相关专业的知识。而且人际交往、组织协调、敬业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都很重要。

二、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就业难”是时下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直接感受。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人才,企业处于缺人待补状态。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据有关机构对国内外众多 IT 企业的调查,如IBM 认为:只要再学习能力强、情商不错就可以考虑;金山软件公司招人不重经验重灵性;连邦软件公司选人看重学习能力和忠诚度 ;微软将有理想、有报负、有追求作为选拨新人的标准;另外,大多企业对IT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的是多样化,有60%的企业至少需要两种技术能力,32%的企业需要三种以上技术能力。[1]

虽然看起来各家企业的需求都各有侧重,但其实有很多共性的内涵,总体来说就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些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在个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几乎涵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人才需求量大且稳定。所以如何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三、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分析

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有关自动化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自动化专业设置的主要必修课程大多是: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过程控制、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检测及仪表等。而一些学校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课程及反映社会发展的新兴课程则多在选修课中设置。

以本校为例,目前的课程设置模式是,除了政治、外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外,其他课程基本上都是按专业来设置。考虑到本校的海洋船舶特色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等,在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些选修课。但若选修课较多,学生的意愿分散时选修课就不能开课。因而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也难以满足部分同学的求知欲望。

而某一专业的选修课,在其他专业或其他院系中有的是必修课,有的也是选修课。如果学校能打破专业界限,通过学科交叉合理地整体优化选修课程,那么各个专业间就能相铺相成,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各专业各自为政,学科交叉、专业交叉难以实现;必修课多,选修课少,束缚学生的兴趣发展;理论课相对多,实验课少;实验课程中真正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更少;实习实践少。

四、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输送更好的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从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构成来看,其知识结构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从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是利用已发现的科学原理服务于社会实践,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2]企业需要的是拿来就用的人,如果毕业生进入企业还要进行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培训,那么企业压力将加大,学校教育也形同虚设,这也是学生找工作难的重要原因。

目前的自动化专业暨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教学方面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脱节,亟待进行一次彻底的教学改革,以求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对于本科教育,企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企业减轻很多压力,这是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结论

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聚焦国家战略,融入地方经济,主动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之中;主动纳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高新技术发展潮流和学科建设发展规律之中;主动纳入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迫切需求之中;主动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之中。

高校的培养方案若脱离社会需求无异于“闭门造车”。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这不仅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10)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总结。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08-02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21世纪初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成人教育被确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教的发展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务管理工作与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和管理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高效地开展成人教育教务管理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即具体细致又繁琐事务性很强的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本校的成人教育在市总工会“资助千人上大学”计划的推动下,招生规模逐年增长、校外开辟的教学站点不断增多,从之前的各地工会培训学校到给企业送教上门,先后在杭汽轮、广汽吉奥、珀莱雅等大型企业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提高企业职工学历水平和素质,本校有校外教学点21个,遍布在全省各地。我校成教教学点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若还是利用手工操作方法,不仅容易出错,还增加了人工成本,因此必须依靠现代信息化技术,通过对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人为错误以及时间成本。

目前成教学籍管理系统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各类系统,成教学籍管理方面也从单纯的录入、查询、统计发展为有一定综合处理能力的完整管理平台。但是,所有这些引进与建设并没有打破以往的学籍管理模式:各部门之间成绩的传递、教师排课、成绩登分表、学号编排、查阅成绩等依旧还是人工或者QQ完成,所谓用计算机仅仅是利用excel来单机输入记录而已,本校的学籍管理只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这种半手工操作,电脑单机化的学籍管理系统已经很难适应我校成人教育发展的要求,借助校园网网络环境来构建一个成教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合理地利用因特网的网络资源和跨平台数据访问能力,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教务、教学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成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不一样,他们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学习时间多为晚上的业余时间,平时跟他们的交流基本通过QQ、电话等通讯方式,十分不便,并且他们的信息素养并不高,因此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管理要求,建立一个界面友好易于学习,能让成教学生经过短期摸索或培训就能上手操作的成教学籍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显得尤其重要。

二、基于信息化的成教学籍管理系统构建

成教学籍管理系统由学生的基本信息管理部分、学期教学计划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注册学籍管理、毕业生报盘管理等几个部分组成,能够完成本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等一系列学籍信息化。

(一)学生学籍信息化

网上招生工作结束以后,招生办便从招录系统中直接导出当年录取的一届新生信息,再进行适当处理,通过字段同名匹配,形成本届新生的基本数据:姓名、性别、考生号、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学习形式、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录取专业、学制等等。教务人员再根据学生的入学年份、所在教学站点、专业等信息来编制学号,建立完整的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方便快捷地根据不同条件查询到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情况,简介明了地对各学生进行退休学、转学、复学、转专业、转学等学籍异动处理。

每年新生入学都要求填写一张学籍大卡,新生报到注册之后,信息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补录一些学生信息,直接进入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让学生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陆学籍管理系统,可以查看自己的相关信息,授予一定的权限范围,学生校对补充,确认无误后可以自动提交,完成学生基本信息库的建立。这个部分将原来提取数据并手工编学号、以备注来记录学生的学籍异动等工作分散为由学生操作自己操作补录和电脑数据库记录这样两种方式,在目前只增加学生而不增加管理员的情况下,对本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以后,为学生的学籍注册、教材管理、学费缴纳等管理工作提供了数据共享,不仅是教务部门,招生处以及财务处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学计划排课信息化

成教学生大多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上课,针对他们的社会性和特殊性,教学计划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满足各教务人员对教学计划的调整与变更,本系统能够根据这些特点自动生成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管理要求能够根据定制好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生成一学期的教学计划表单。教务管理员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大纲,分专业分学制录入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师授课时间以及教室的空余情况形成排课表,全面掌握学生攻读时期的教学组织,避免了手工排课时产生授课时间、教室的冲突。

(三)学生成绩管理信息化

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量化体现,是学籍管理中的核心模块,该系统能够达到对学生每一个学期所学的课程成绩进行有效管理,并且直接导出毕业生成绩登分表。原本手工操作的成绩表、补考成绩安排,两者合并为一个统一的web成绩数据库,里面包括了学生的学号、专业、年级、班级等字段。每当学生考试完毕,由任课教师登录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各学生的成绩并进行试卷分析,点击提交,成绩就输送给教务学籍管理处。教务部门可以直接查询某门课程缺考的学生名单,安排补考并打印。任课教师终端能够打印学生成绩,留存备案;各班主任终端也能查看学生成绩并通知学生参加补考;学生本人也只需用各自账户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成绩以及补考信息。

通过web录入成绩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异地成绩管理,并且大大减少了教师和成绩管理员的重复劳动,真正实现学生成绩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毕业生电子图像采集信息化

毕业生图像采集工作是毕业生电子注册工作钟的一个重要内容,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和新华社协议,为了保证毕业生图像信息的真实性,由各省新华社图片部负责对本省各高校毕业生图像信息的采集工作。各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半年组织好学生,由本省新华社图片采集工作人员采集图像信息,上传到北京新华社总部进行统一冲洗、刻盘,再发送回本校学籍管理处。采集图像后,学生可以在网上校对自己的图片信息,没有参加毕业生电子图像采集的学生不予办理毕业证。

我校成教学生大多都是在业余时间前来学习,有些出差在外地,于是电子图像采集工作的任务完成显得困难重重。要做好电子图像采集工作,学籍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在下半学期伊始就要积极和本省新华社图片部联系,定好合适的拍照时间,本校成教学生每年3月份入学,2.5年学制毕业时间为6月,退役士兵班学生为2年学制,毕业时间为1月份,因此拍照时间尽量放在十月份完成,在拍照时间选择上尽量关照到每个班的学生,选在毕业班学生都有课程的时候进行拍摄。另一方面,在采集图像之前,做好学生的信息核对审查工作,照片上学信网的关键字段为身份证,从去年开始新增学号代码,因此,在拍摄之前就组织好学生做好关键字段的审核工作,确保网上网下信息一致。本系统增加一个二代身份证刷卡录入终端,学生持本人身份证刷卡以后自动出现学生信息进行拍摄,生成拍摄序号。当所有学生都完成拍摄以后,系统自动生成本次图像采集信息表报新华社,其中包括如下字段: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专业、学校代码、地区码等等。图像采集信息化既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校对容易产生的错误率,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毕业生报盘信息化

学籍管理系统的最后一步便是毕业生报盘,即将毕业生在学信网上进行电子注册,保证上报毕业生电子信息的真实性。毕业生电子注册信息以招生录取审批表和省教育厅审批的学籍异动审批表为依据,经过省教育厅毕业生总数据库一对一电脑检索、审核,确保每一份毕业文凭的真实性。上报的毕业生电子注册信息包括:考生号、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代码、学校名称等关键字段,这些信息都来源于本学籍管理系统,认真做好前面几步学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特别是要关注有些读音相近相同的名字,生僻字,或者出生日期与身份证号码不符合等一些容易犯的错误,确保信息的正确性以便于系统生成正确的毕业生电子注册表,保证毕业生电子注册的顺利进行。

三、小结

成教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内容,而学籍管理工作又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籍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以人为本”为理念的高效率、低错误的重要措施。在学校推进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同时,学籍管理人员也要不断学习和充实新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管理好全校的成教学籍,提高学籍管理的服务质量,给广大师生带来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傅建生,董文渊.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现状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8):41-43.

[2]李颂文.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安良.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