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液压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9 17:39:18

液压实训总结

液压实训总结篇(1)

液压与气压传动无论在高职还是本科都是重点科目,而这门课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比如挖掘机,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很多都用到了液压气压传动技术。而液压课程涉及到流体力学,公式推导时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高等数学公式,还有一些零部件内部结构图比较复杂难以看清,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分离,导致了教学效率的浪费,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无法产生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1 教学现状

1.1液压课程基于比较抽象的流体力学知识

液压的课程不能不涉及到比较抽象的力学知识,一些比较复杂的公式推导,如伯努利方程。这是都是很难理解的,同时涉及到很多的参数符号,导致高职的学生基本没法理解,知道导致没有兴趣去学习后面的内容,迎难而退,放弃学习这门课程。

1.2实训与理论分离

理论与实际分离是比较传统的模式,针对现在的高职学生,则不是很适合。因为他们在课余时间很少有动力去预习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经过几天,知识内容就剩10~20%。再去实训相当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工作量,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效果也就一般。

1.3实训设备不够系统化

现在的液压实训往往是几个模型零件加上几个简单回路的液压试验台。零部件往往和实际工程中的不太一样,往往很少考虑到密封等一些实际中必须要考虑的性能。实训平台具有不错的使用价值,尤其对液压回路设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容易脱离实际应用而且实训平台相对我们工程实践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导致以后工作或者实习时,不能很好适应。总体感觉这些设备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化。

2 “三个统一”教学模式

2.1“三个统一”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根据各个高校的在其他课程中改革的经验,笔者提出“三个统一”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教学与练习统一,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2.1.1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举例:很多液压课是理论与实际分离,比如简单的液压油性质的,讲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恩氏黏度一讲迷糊了好多学生,我们现在简单的拿几种汽车上的液压油对比形象而直接,而且实用。

2.1.2教学与练习统一

我们把这个分成了八个项目,(1)汽车液压千斤顶的拆装。(2)液压油的认识 通过识别各种液体来加深油液的印象 (3)液压泵拆装。在拆装过程中,让他们了解液压泵的结构原理。(4)液压缸的拆装。通过对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执行机构液压缸的特点。(5)电磁换向阀和单向阀。(6)压力调节阀的拆装。(7)辅助元件拆装。通过对汽车一些过滤器,邮箱等拆装来了解液压辅助元件。(8)回路设计。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压力调节、速度调节回路。

把学习内容引入到具体的拆装实训中,通过具体的实用的零部件拆装来掌握液压的基本知识。

2.1.3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主要是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把理论上课的课堂与实操场地相统一。

2.2课程内容改革

液压传统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液压力学基础:一是通过液压千斤顶拆装,讲解为何省力的原因以及千斤顶内部结构。二是通过各种油品来介绍液压油的各种特性如液压油的粘性。

液压动力机构:引入各种泵拆装以及测量,如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通过泵的测量维修要求,来了解泵工作原理。引入各种常见的故障来加深泵结构的理解。

液压控制部分:引入汽车中的电磁阀、单向阀。通过这几种阀的拆装,来掌握其结构原理和控制方式。

执行机构:引入汽车中的齿轮齿条转向机和制动缸拆装与维修。一个是通过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其结构特点。第二个是看转向机怎么切换方向,也就是油路怎么切换来实现左转还是右转。

液压辅助装置:汽车中有很多的过滤器,油箱,管路来了解辅助装置。适当介绍下各种过滤的精度。比如机油集滤器有的是网式结构而空气过滤是纸质。这样对比就比较形象生动。

液压实例:通过汽车中的制动回路、冷却水循环来讲解液压实例。通过在实车上找到一个液压系统的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辅助元件等来了解一个系统的设计应该要考虑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 具体实例

齿轮泵学习,我们的学习齿轮泵这个内容步骤要求是:

(1)拆装。(2)测量,主要是测量间隙,用塞尺测量齿顶面与齿轮泵壳体内壁的间隙,测量齿轮与齿轮的啮合间隙。测量泵盖与齿轮端面的间隙。这三者影响齿轮的泄漏和工作效率,所以都需要测量。(3)工作原理,通过实物的对照分析,总结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4)提问。通过实际的结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A齿轮泵油压入口出口B齿轮泵中间的卸荷槽的设计理念 C齿轮泵工作原理D通过结构分析,尝试着得出齿轮泵的工作特点,如工作的脉动、困油现象。(5)课堂总结。学生之间的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来回答以上问题。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原理再实训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适当的分析能力。

4 结语

笔者在从事了几年的液压主讲老师和几年企业中从事气压与液压的工作经历,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针对实践工程比较常用的零部件和工作原理,对液压课程尝试着改革,从课程的内容和模式上都进行了修改,取得不错的结果。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实践动手中学习到比较常用的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触摸到的实际零部件,通过具体零部件拆装测量来再次加深理论知识。最后通过适当的液压系统来培养学生使得拥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先明,胡燕平,刘爱军.“液压传动”的教学与工程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液压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液压与气压传动?实施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的技术人才,按照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就是“生有利之物”与“生有利之事”,也就是说为社会与人群生产物质财富,培养为社会与人群服务的技术本领,他的“行知合一”“教、学、做合一”“手脑联盟”的观点强调了“做”的重要性,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的技能实训课是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应用与迁移转变为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关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笔者所在学校添置了4套集液压、气动、液压仿真技术及PLC电气控制于一体的THPHDW-1型实训系统,通过实训,培养学生液压泵站安装与调试、液压系统组装与调试、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和液压与气动系统运行维护等职业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在实训课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是项目教学法。项目学习是让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的学习资源,例如,多媒体、微课、实训操作系统工作台等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进而形成专门的技能学习。它强调的是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模型、实物等,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在大脑中迅速建立起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相关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的实施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课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确定项目任务

实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本地区对学生的岗位要求,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然后制定出具体的实训项目;也可确定一项学习主题或任务,或以某个问题为学习项目;或由学生自己确定项目。项目任务可以先简后难,循序渐进,例如初学时,学生要学会液压泵的安装与调试和简单的定量泵-溢流阀的调压回路的安装与调试。随着教学的进展,最后以生产上运用到的实例,例如,“鼓风炉加料气动回路的设计”为课题,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进来,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才能。

2.制订工作计划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合理搭配,把动手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学生进行组合,同时,兼顾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教学效果。

实训前,教师应列出材料清单,包括要用到的仪器、仪表,做到严格管理,还要强调实训安全。此外,通常以6节课作为一个项目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具体项目任务,讨论形成设计方案,选择所需要的元器件,这个过程一定要仔细,同时注意控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3.实施工作计划

分组时,可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实训开始时,老师先做示范,然后学生做,以后逐步发展为教师设计、学生做,最后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明确项目目标,画好设计图,及时作好数据记录,规范工艺,安全操作;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进行质量检测评估

可以通过学生抽查、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小组间竞赛等形式检查实训效果,将各项成绩录入电脑评价系统,自动生成总评成绩。课程结束前5至10分钟,教师可以归纳总结项目完成所取得的成绩、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以及今后要注意的事项,提高项目教学的效果。

实训课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3Q7S”标准将所有的实训器具分类摆放,恢复实训前的状态,场地清扫干净,为下一次实训做准备。实训结束后,学生要认真填写实训报告。

三、小结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体验了真实的社会劳动实践,提高了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爱云,王健,帅伟.谈项目教学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液压实训总结篇(3)

2.教学实践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够。多年来,实践教学平台依然选用专用的本科教学液压试验台,这种试验台的液压回路均已事先设计好,对学生而言只是单纯的记录数据,无创新可言。目前的本科教学平台设计的实验技术滞后于时展的技术,甚至部分实验手段和方法的原理也出现错误。比如液压动态流量的检测,大多本科教学平台采用容积式的流量计进行检测,事实上,由于容积式的流量计的动态响应较慢,根本不能检测动态流量。而超强的能力和素质对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最大的筹码,但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在面临实际的工程项目问题时,多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能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有的工程意识及能力。

3.教学模式偏重于传统教学方式。目前,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按自拟的教学方案进行授课,照本宣科;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兴趣,这些不利于学生对液压传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现行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灌输方式,缺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与企业社会沟通和交流过少。许多工科院校在实践培养环节上存在较多问题,如与相应的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致使学生不仅不能明确区分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制造、检验和调试的不同;而且缺乏对基础设备、工艺装备技术及国家行业标准的了解,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表现为自身的专业性不强。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体系的改革。将《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相结合,将流体力学的各个基本知识交叉在《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内,并将电气传动中与液压课程交叉较多的知识点,全面提高实验学时数。液压系统由包含多种液压元件的各种回路组成,各种回路之间协调工作,完成液压系统的既定功能。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各种阀的开启、关闭和比例调节,这就需要通过适当的电气回路设计实现液压阀和液压回路的相应功能,因此液压传动的讲授还应与电气传动知识点相结合,真正地实现机电液一体化。

2.启发式、项目式与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液压元件》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精神。新增课程《液压系统仿真和设计》在学生基本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只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精神,结合教师精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课程的教学中,除配备有综合性系统实验支持外,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讲授与现场教学(科研实验室进行)、讲授与研讨(专题讨论)、讲授与自主学习(科研论文及宣讲)等综合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调实践与研究融入教学过程。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中,将部分课堂放在实验室,讲解元件结构、原理时,直接使用实物,辅助动画教学,并让学生动手拆装,使学生对元件及系统设计有更为直观的理解,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增加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科学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增加课内实践教学学时,教学中安排丰富的设计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全情投入。设置讨论型、项目训练型课程,采用课堂教学、科研项目训练与学生论文宣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建设完善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本型,综合型、设计型、创新性型实验等多个系列,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调控系统能力。建立实验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理论实验互动,能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模块化、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设计中,注重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地设置实验类型,通过基础层、综合层、设计层和创新层实验项目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图1所示为流体传动与控制等基础课程模块化、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层次为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的实验项目的全面训练,掌握本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掌握液压元件的基本结构、拆装方法和工作原理,理解液压元件的基本性能测试方法,学校液压基本回路的控制特性,同时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处理实验数据和写作实验报告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精神的目的。第二层次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学生通过提高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项目的训练,达到学生会自己设计实验内容,自组简易实验,实验后会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第三层次为设计能力与自主思考的培养。通过增加大量的液压实训模型,比如挖掘机模型、叉车模型、推土机模型、起重机模型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通过创新研究型实验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实际液压技术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其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层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该层是对课内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创新研究型实验项目的训练,即由创新想法到创新设计,再到创新模型制作,最后形成产品创新的实践全程训练,培养学生提出自主创新课题、自主创新构思、创新设计和创新实践动手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命题,自行制定实验目标,进而完成自主设计、分析、实践、总结与汇报等全部环节。另一方面,可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立志想读研究生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辅助教师做一些试验性实验,为后期的科研实践打下基础。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已不能满足现代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向研究型、创新型发展,以小组为单位增加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起指导性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液压实训总结篇(4)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水平

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原理、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液压实训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了安全操作规程及实训室7S管理制度。

2.心理特点

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愿意动手操作;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参与课堂的热情。

三、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液压设备维修工岗位职责要求:液压系统基本组成及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能阅读液压系统原理图,能处理常见的故障。

四、教学目标

1.专业技能目标

能够看懂一些常用的液压元件图形符号,能够根据系统工作循环和动作要求及图纸读懂液压系统原理图。

2.知识目标

了解液压元件的作用及图形符号的意义;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阅读液压系统原理图。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熟悉液压设备的工作环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岗位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5.教学策略

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借助教具、flas、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把抽象的内容生活化具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对比、分析、总结,掌握换向阀的工作原理。采用逆向讲授,正向梳理、归纳、提升、总结一般液压系的组成。教学难点液压传动工作原理采用逆向讲授,正向梳理方法,结合初中物理学所讲的连通器模型,揭示液压传动系统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为原则,采用PBL教学模式,从终端问题开始,向上形成逆向问题链,并逐一解决。

六、教学方法

1.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

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问题为主轴架构,问题来源于专业领域遇到的真实问题。以学习为中心:学生背负学习责任,侧重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习技巧,课程单元结束时进行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2.分组教学法

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增进感情交流。理实一体教学,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教学地点

液压实训室(理实一体化)。

2.教学资源准备

液压实训设备(液压泵站、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油管、液压缸)4套,换向阀教具1个,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书、拓展阅读资料。

八、教学过程

1.导课

本次的主题:液压体系的构成与特色。主题的描绘:液压体系一般是经过于液体压力来推进液压缸的活塞运动来完结预订的价值。本主题是:要经过于“液压体系示例”作为学生直观出现液体压力是怎么样发生的、进行传递的以及如何进行操控的。与此同时,讲述中也阐明了其主要特色。

2.授课

液压体系构成及特色,液压传动体系的构成及图形的符号。

3.逻辑关系

液压体系,完成运动,压力操控,方向操控,速度控,杂质滤网。

4.事件

轿车揉捏作废机

5.轿车作废体系定论

(1)液压体系是由动力设备、操控调节设备、履行设备、辅佐设备所构成。

(2)液压体系是以有压力的液压油作为介质转换和传递能量的设备。

(3)典型元件:泵、阀、缸、滤网等。

液压实训总结篇(5)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是高职院校机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液压与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改造工作,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须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调整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很少接触到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校核计算等工作。因此,培养目标的调整方向应注重实践,务实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降低该课程相关理论的难度和深度,删减课本中过难、过深的理论推导、原理分析、设计计算内容。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作者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改革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转变教学态度,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带有明显应付的学习态度,因此转变教学态度,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甚为关键。作为教师应转变角色,融入他们,更多的理解和鼓励他们,深入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学生跟着你的步伐走。教学手段应丰富,现代化教学多采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善教学环境,还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将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拆装过程展示出来,边讲边演示,清晰而直观,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播放一些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明确课堂目标,总结简洁精练

高职学生大部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中如果直接讲解,多数学生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一般在上课前先督促学生快速浏览本节课主要内容,先明确学习目标,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课程内容讲解结束时最后简洁精练地总结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液体静压力方程时可总结为“压力的大小取决于负载”,在讲解连续性方程时可总结为“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流量”,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3.注重理实结合,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行组装液压基本回路,安装、调试、维护一些典型的液压系统。为此,学院建立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实训室的投入使用,可以将很多理论知识搬到实训室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如在学习液压泵时,教师可在实训室一边讲解结构原理,一边进行实物的拆装,并提出一些关于易发生的故障及排除方法等问题,让学生实践拆装。这种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

4.利用仿真软件教学、注重读图能力培养

能读懂典型液压、气动系统图是学习的基本要求,增加典型液压系统图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更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虽然借助多媒体有很多动画、视频,但要学生完整分析一个液压原理图,大部分学生反映液压原理图不容易看懂。这时需借助一些常用的液压仿真软件。学生自己利用液压仿真软件制作回路,进行动画仿真。这些软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比较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传统考核方式是采用期末考试笔试成绩评价学生,学生往往是考试前死记硬背,考完就全部忘了。改革考评方式主要是侧重过程考核,平时学习表现(20%),实操考试(40%),题库随机问答(40%)。题库中的题型有选择、简答、读图,其中每个学生随机回答简单题一个、读图题一个,时间控制在10分钟。

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学到了在以后工作岗位上可以用上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改革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之处,但只要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液压实训总结篇(6)

1.传统教学问题所在

传统教学多沿用本科教材,这些教材知识系统性强调多,理论分析分量重,应用技能比例轻,不能体现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特征与要求;再者传统课堂教学理论讲授多,条件好的有挂图,配有较少的验证性实验,但是对于元件的拆装、维修、液压回路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太缺乏,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实际岗位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学设计缺乏对岗位技能需求的分析,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实际岗位能力就得不到培养。故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并注重加强实践环节。

2.课程改革

2.1教学模式的改革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改在液压实训室进行。例如通过拆装实训,弄清液压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在教学实施上,采用小组形式,一般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1)教师先用透明模型或flash课件演示液压元件工作原理,之后示范拆装过程,再让学生动手进行拆装操练,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或集中指导;(2)拆装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比元件的结构图以加深对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并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3)师生相互提问,解决疑难问题;(4)教师(或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要点;(5)布置课后学习任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使学生先会后懂再应用,使高职院校以“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办学宗旨得到充分体现。

2.2教学内容的改革

将传统的液压传动教学基础知识、元件部分、基本回路和典型回路整合为一个部分,即液压传动基础知识,并增加专门针对于煤矿企业使用的专业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包括乳化液泵站、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等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的内容,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注重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去。

2.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采用螺旋式分层递进教学法。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并接受的教学方法,分层递进强化教学过程,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2)讨论交流教学法。课程教学中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交予学生讨论,如先导式溢流阀的阻尼孔堵塞了会出现什么故障?为什么?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采用透明液压元件、可拆装液压元件模型、图片、视频动画演示、挖掘机、采煤机等大型煤矿液压设备模型操作等方法,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

(4)激励教学法。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方法,并且将竞赛结果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以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4实践教学的改革

《液压传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课程。实践课的百分比约为60%,为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学中除大量应用透明液压元件、液压综合实验台、拆装实验实训设施外,还同时组织学生具体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掘进机等煤矿机电液压设备并分析该设备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1。并且借助企业实现实际岗位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中带领学生到天地华润等企业实习与工厂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座谈,使学生充分体验岗位需求与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特点及在日后工作中的应用。

2.5考核方式的改革

液压实训总结篇(7)

1 前言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是高职机电类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传动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的相关技能[1]。该课程不仅理论性较深,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定位

根据我院对珠三角一带相关企业的调研分析,高职学生对《液压与气动传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有关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较少涉及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计算等工作。因此,高职《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要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达到够用即可。

3.教学内容的改革

3.1传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弊端

在传统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2],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注意和后续专业课之间的融合,往往过于强调流体力学等理论基础知识,造成学生学习较为困难。而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液压及气压传动部分,又作为最基础的内容对其进行再一次的讲述,从而造成课程内容学习上的重复;对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一些难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内容安排上衔接不当,对该部分的讲述都比较简略,造成学生对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却掌握不好。

3.2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们按照我院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根据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不同机电专业中占有的地位不同,结合我院各专业建设特色,将各个专业不同课程分别进行整合。

例如,对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制造、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专业,《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整合,通过分析其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或增加,将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液压及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对复杂的理论阐述、繁琐公式的推导计算,以及元件的结构设计不是教学的重点。弱化纯理论内容,注重从多种案例分析出发,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引导学生对理论公式的应用,强化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诊断等内容。

对于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由于液压技术在后续课程的应用方面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则将《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与《电梯结构及工作原理》中的液压电梯部分相结合,由专业课教师结合液压电梯的特点及应用,对一般液压原理进行讲述。

4.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许多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基本上仍是以知识体系为顺序组织的,前半部分集中介绍基础理论,后半部分重点介绍具体实例。由于学生在以往的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够接触到液压及气动技术,普遍对《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缺乏感性认识,给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带来困难。

4.1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高职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我院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实践性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各专业理论和实训学时都达到1∶1左右。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学院建设了“液压与气动综合实训室”,增加了实训设备,在课程安排上基本做到学生单独操作。在实训室增加功能完备的多媒体设施,学生座椅旁边就是各种液压与气动设备,理论课程就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在讲解过程中配以实物拆装演示,并配备了若干辅助实训员协助教学。讲到什么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压力控制阀时,首先由教师做示范,指导学生对压力阀(如溢流阀)进行拆装,让他们了解该元件具体构造,再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对比原理图和实物去分析工作原理,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4.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多,其中包括各种阀类元件的工作原理图、结构图、各种回路图等。由于液体、气体的流动都是在密封的管道内进行,学生看不到具体流动过程,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复油路、气路的工作原理,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进行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该课程特点,我们通过制作大量的图片、Flas、视频等手段,把元件的动作、状态及液压油的流动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接受,使教学效益明显提高。例如讲述电液换向阀的工作过程时,学生通过触摸电磁阀、观察指示灯、听声音等途径能够理解电磁阀阀芯的运动,但很难把阀芯的动作和油路的接通、断开联系起来。而用动画、视频演示电磁铁通、断电后换向阀内部油路的连通情况,能降低感受难度,加强了学生对电液换向阀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4.4开放实训室

学生仅在有限学时内完成的实训内容仍是不够的[3],我院鼓励学生申请开放实训室,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安排实训。学院根据具体工作安排额外增加实训室辅助教师和指导老师的课酬。在实训项目开展过程中,指导老师给予适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主动、高质量地完成实践任务。良好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放式实训室中,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达到了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5.课程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院原来的《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主要由笔试、平时表现和课后作业构成,所占权重分别为70%、20%、10%。学生实操能力只能够从平时表现反映出来,这是由于以前实训设备不足,分组实训,学生参与锻炼的程度不够造成的,与实际工作中职业要求也相差甚远。我院增加实训设备后,突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增加液压实训成绩比重。实训考试采用“操作+答辩”的形式,由学生单独完成。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也变成了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笔试40%,实训考试30%,平时表现20%,作业10%。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6.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属技术应用型教育,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所采取措施使得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改革突出了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训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教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1]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3版.

[2]赵华新,程艳.高职《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0-11.

液压实训总结篇(8)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利用有压流体(压力油或压缩空气)为介质来实现控制和运动的技术,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种领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它与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密切结合,发展成包括传动、控制与检测在内的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生产自动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械大类高等教育的课程中,已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学科。2010年,我院利用欧元贷款购置了德国FESTO公司全套教学培训设备,其中包括20台套液压与气动实训系统和配套FluidSIM仿真软件。设备的引进结束了黑板上做实验的艰难教学条件,实现了“任务下达――设计和仿真(利用FluidSIM软件)――安装与调试(利用FESTO液压气动实训设备)――任务检查和评估”这种任务驱动式【2】教学。

1 FESTO液压气动实训平台和FluidSIM软件

FESTO气动实训平台包括能够完成各种常规回路的控制阀十余套,能够完成气动线性工作元件基本控制、复合控制、步进控制、顺序控制、压力控制、电气动回路的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等项目。液压实训平台提取出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液压元件和各种电气元件,按照工艺应用而配备,可以进行典型液压元件、液压回路等项目的实训。FluidSIM软件由德国FESTO公司专门用于液压、气动及电气液压、电气气动设计与仿真的软件。包括FluidSIM-P和FluidSIM-H两个子模块,分别用于气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该软件操作简便,灵活,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含有150多种标准的液压、气动和电气元件。使用该软件,可以方便的实现回路的连接和仿真,可以通过单步仿真逐步理解回路的原理或者进行回路的调试。通过设置,可实时观察系统中各个元件的参数值,如缸体的运动速度、输出力、油路压力、泵体压力等等。实训设备和仿真软件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

2 仿真和实操相结合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本质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3】。学生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实践获得成功,体验到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在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教师作为设计者,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任务设计要契合工程应用实际,以工程项目作为引导。要让任务的设计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对于生产企业实际项目,要有相应的背景知识作铺垫。例如,机械加工中心液压回路任务,需要学生对加工中心的外观、结构、工作原理具备初步的了解,否则,不易理解和分析出系统需要有夹紧缸、进给缸等执行元件。

2、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清任务的轮廓、所蕴含的目标指向和目的意义。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但不可越俎代庖、过多干涉,否则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勇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例如,液压缸差动连接任务,学生已经在教师的传授下理解了执行元件在回路中需要利用普通连接实现工速运动、利用差动连接实现快速运动,那么下一步,就需要自行选择元器件实现二者在行程某点上的切换。这需要用到学生们在前序课程中习得的关于换向阀和行程控制的知识以及其逻辑推理能力。此时,教师要沉得住气,激发学生自行设计,以期其取得成功后的快乐、自信和满足。

3、 在任务检查和评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和总结,使学生对习得的技能、经验和素养养成认识更加清晰化和深刻化。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辞,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出来的人格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风气,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通过自身或者团队的努力成功完成了某个任务,教师要告诉学生:你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集体财务意识等等,要明确告诉学生,你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养成了纪律意识和尊重他人的素质,你完成任务不作弊、不取巧、按时提交,这就是诚实守信和严谨务实。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赏识教育,正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良好师生关系不但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备强大的力量,同时教学相长,对教师育人能力的也是极好的促进。表1是我院液压部分教学选取内容和任务设置。

表1 我院液压部分教学选取内容和任务设置表

序号

学习情境

学习子情境(任务)

学时

合计学时

1

千斤顶液压系统分析

1.1液压传动认知

4

8

1.2液体缸的拆装

4

2

供热油罐车的液压系统分析

2.1液压泵及液压马达

8

24

2.2方向阀及方向控制

8

2.3系统设计、仿真和安装

8

3

机械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分析

3.1流量阀及流量控制

8

16

3.2系统设计、仿真和安装

8

4

注塑机液压系统分析

4.1压力阀和压力控制

8

16

4.2系统设计、仿真和安装

8

5

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分析

5.1多种速度控制

8

16

5.2系统设计、仿真和安装

液压实训总结篇(9)

【摘要】基于高职院校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目标,结合《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特点,开展项目化教学,设计了十个项目教学任务,并以小组形式组织进行项目教学。

关键词 液压;气动;项目教学;实施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电类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1]。随着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在高职机电类专业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也促使本课程教学逐渐由课堂转换为实验室教学。因此,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已不再适合。在这种背景下,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对原有知识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编排,通过项目形式呈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均得到提高。

1项目教学法的涵义

项目教学法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2]。以项目学习任务为载体,以目标为引导,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高于一体的教学模式[2]。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是项目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拿到项目后就进入了教师预设的情景中,在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最后再由学生自行完成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整个学习中,教师一直充当的应该是组织引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项目教学强调的是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2《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项目设计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在学校液压实训室和气动实训室进行,为期两周时间。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操作技能。

结合课程知识点、实训条件和生产实际等情况,将课程设计为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围绕一个主要任务展开,通过项目中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一:液压千斤顶的使用,目标:学会使用液压千斤顶。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项目二: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动力元件的选择和拆装,目标:(1)会拆装液压泵,认识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零件形状,增加动手操作能力;(2)能通过型号识别各种泵及泵的规格。液压泵的作用、分类和性能参数,常用液压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压泵的选用方法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项目三:压蜡机执行元件的选择和分析,目标:(1)会拆装液压缸,认识液压缸结构、工作原理、主要零件形状,增加动手操作能力;(2)会拆装液压马达,认识液压马达结构、工作原理、主要零件形状,增加动手操作能力。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作用、分类和特点,液压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6课时。

项目四:液压钻床液压回路的设计,目标:(1)会调节液压控制元件,组装液压控制回路;(2)会使用液压仿真软件,并进行液压回路的设计。认识液压方向、压力、流量控制元件符号、结构和工作原理,会分析液压控制回路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8课时。

项目五:CK6140数控车床的使用、维护及保养,目标:(1)能进行液压回路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液压元件的应用,回路的分析。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6课时。

项目六:手动送料装置的设计与调试,目标:(1)会识别和选用气动元件;(2)能绘制简单的气动系统控制回路;(3)能根据元件的功能设计气动回路,并进行相关调试运行。气动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项目七:气动夹紧装置设计,目标:(1)能进行气源装置的日常维护;(2)能进行系统压力调节;(3)会选用气缸。气源系统各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功能,气缸的类型和选用。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项目八:折边装置气动回路的设计与调试,目标:(1)能在仿真软件中设计气动回路;(2)能构建各种换向回路,并进行回路调试;(3)能进行气动回路设计与调试。气动控制元件符号、结构和工作原理,控制回路分析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6课时。

项目九:卧式加工中心气动换刀系统分析,目标:(1)能在仿真软件中设计气动回路;(2)能进行气动回路的安装、调试,具备回路分析能力。仿真软件的应用,气动元件的应用,回路的分析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6课时。

项目十:压印装置控制系统的维护,目标:能分析判断气动系统,及时排除回路故障。气动元件符号,气动系统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支撑,建议4课时。

3《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课程实施

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项目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以教学任务为载体,主动寻找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3]。

项目教学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因此在进行课程实施前,先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建议每组3~4人为宜。分组时,教师应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等因素,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搭配分组,以充分调动每组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任务分配、学习计划制定、学习实施、成果展示、评价总结。

1)任务分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项目任务书,明确学习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

2)学习计划制定:根据项目任务书描述,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任务完成步骤,确定任务实施方案。

3)学习实施: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学习实施计划进行项目实施,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4)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每组选派一名成员公开讲解展示任务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达到的效果。

5)评价总结:根据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形成由小组自评、组组互评、教师评价的三维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

4小结

总之,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能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技能的提升,让学生明白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相辅相依的关系,而且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学生协调合作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液压实训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69-02

2013年l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提出把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摆在与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中央军委从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全局出发,适应时展的阶段性特点和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的具体举措。如何做好军事职业教育,实现院校教育、部队训练的有效衔接,是摆在军队人才培养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该文从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微专业建设的角度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1 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微专业设置的意义

现役的主战装甲装备、保障装备和新装备均采用了液压技术,我军第一代装甲装备采用液压技术只是起到了伺服助力的作用,在二代和新装备上,将该技术扩展到了机械液力耦合传动、电子控制领域,其作用向液力传动和液压控制方向转变。液压故障诊断方式由人为的经验诊断向智能检测发展。液压系统的高度集成,对人为的经验诊断带来了较大困难,很多故障需要智能化的仪器来诊断。液压故障机理复杂,精密、高压元件价格昂贵,装备液压系统共性多,与传统的机械维修相比,液压系统维修在维修方式上为原件修理和换件修理相结合,修后“机、电、液”系统联调综合化;故障诊断上为经验与检测设备相结合,参数检测智能化;维修范围上为履带、轮式相结合,保障模式通装一体化。

目前部队编制有液压系统修理工,但一般液压系统维修融合于底盘维修,由底盘修理工兼顾。由于液压系统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结构更加复杂,且车型较多,底盘修理工难以完成液压系统维修保障任务,液压系统维修是基层部队非常重视而又难以解决的典型难题之一。装甲机械化部队修理分队设置了液压系统修理技师岗位,大部分液压系统修理技师的成长依靠部队的自训,而部队由于自身条件所限,缺少教材、教具、维修检测设备,没有专业教员等,自训效果不是很理想。设置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微专业,可以直接提升部队相关修理人员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的能力,满足液压系统修理工(技师)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要求,拓展液压系统修理工(技师)的培训渠道,解决部队组织训练困难,更好地保持和发挥装备的效能,促进部队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提高。

2 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微专业建设措施

2.1 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着眼提升装甲机械化部队液压系统修理工(技师)岗位履职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按照液压系统修理工(技师)岗位能力标准要求,梳理液压系统修理工(技师)岗位履职必备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以相关学科专业体系和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突出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教学。确定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着眼装甲装备液压系统维修保障任务要求,培养装甲装备液压系统维修保障人才,强化液压系统修理工、技师专业素质,提升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故障排除及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

2.2 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设置以知识技能体系与岗位工作需求相吻合并适度拓展的原则来设置,共设置液压与气动技术、装甲装备液压系统动力构造与元件修理、装甲装备液压系统换件修理与检查调整、装甲装备液压系统故障、装甲装备液压系统应急修复这5门课程,液压与气动技术以常用液压、液力、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设置教学内容,突出液压控制方式和技术、液合低郴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功用教学,培养学员液压、液力传动和气动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装甲装备液压系统构造与元件修理以主战坦克、步兵战车、保障装备液压系统设置教学内容,突出液压系统功能,各元件结构特点与连接关系,工作过程,液压元件的分解、清洗、装配等内容教学,培养学员对装甲装备典型液压元件的辨识能力、基本工作原理的分析能力和维修技能;装甲装备液压系统换件修理与检查调整以装甲装备液压系统元件换件修理和液压系统检查与调整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员装甲装备液压系统元件换件修理和系统检调技能;装甲装备液压系统故障以液压系统故障基础、装甲装备液压系统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判断及排除等内容,培养学员液压系统故障分析、判断、定位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排除故障的实际操作技能;装甲装备液压系统应急修复以液压系统应急修复的方法、手段为教学内容,培养学员液压系统故障应急修复技能。

2.3 教学配套条件建设

编写《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教材;制作了多种车型液压系统三维模型、部件分解与装配动画;研制了装甲车辆典型液压系统训练与考核平台和液压元件性能检测试验台;研制了多种车型的液压系统示教板;购置了部分液压系统元件和教具模型,初步建立了拆装用液压元件库,建设了液压传动实验室和专业教室;配备了坦克、装甲输送车等装备,为建设好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微专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 以MOOC模式实现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微专业落地生根

近年来,MOOC这场由全球名校、名师引领的风潮,无论是给学习者还是教育者,甚至整个教育领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MOOC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不同层面展开,军队MOOC开展由国防科技大学率先发起,紧跟国际在线教育领域最新发展形势,推出自己的MOOC平台和课程,与多所军队院校组建了MOOC联盟。

根据军事职业教育理念,军事职业教育的开展需要依托远程平台才能有效落实。MOOC平台以其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形式,在应用层面上更适应于官兵远程在线学习,其功能定位和设计的理念更有利于优质资源的汇聚,并吸引优秀的教员和广大官兵的积极参与。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微专业依托国防科大研制的MOOC平台课程资源,部队根据该单位人才培养需求组织官兵选修课程,并根据需要提出考试申请,依托平台组织线上考试,由装甲装备液压系统修理微专业开设单位负责核发课程结业证书。

液压实训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液气传动技术课程是机电和机械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生对各种液气传动元件接触很少,没有感性认识,对学习这门课程很容易产生难懂难理解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在普通的教室进行,技能训练在实训场进行。整个教学过程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局面。为了避免上述弊端,我们建立了相应的课程教室。而液气传动技术课程教室的建立正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考核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较好地解决了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另外,由于学校教学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不能有效地把学生的“学”和“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专业课程教室的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改善教学条件,让真实的设备情景和企业标准操作规范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加有效地改变教学策略。现在我校不断加强课程教室的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1 有效实施课程改革

课程教室不仅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地方,课程教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展开实践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老师在课程教室上课时,应注意理论教学的深入,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现场操作气氛的学习氛围。

1.1 课程设置应以社会为衡量标准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综合技能型人才,在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程设置必须以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融合现代化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综合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到技能知识,还要注重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正确看待职业,关注自己在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得到成功的喜悦感。学生要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新。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

1.2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不是随随便便,拿着书本就能开始的,必须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设置,完善课程安排,强调知识教育的系统性,让学生把握重难点,老师也要有针对性地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内容的设置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广泛越好,而是要细致、精炼,只要传递给学生的知识能足够他们使用,并得以全面发挥就可以了,这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我们不会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只要保证学生能带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胜任,并能胜任岗位工作,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职业教育,要体现要什么,教什么的目的。课程内容安排要具备实践性,学生能通过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产生直接效用。其次,教学模块中每一项目的学习和训练都必须围绕岗位需求来设计。例如,以液压气压传动在实例中的应用为认知起点,以液压气压传动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为依据选择典型实例。以液压传动的四部分组成为主要内容,对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液压辅助元件采取现场教学、多媒体、元件拆装、项目任务式、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去认识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再把元件组合成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中回路的设计、安装维护采用指定单位的项目及设备完成,如某企业“液压滑台的调试维护”、“数控机床液压气动部分的装调维护”等项目实训,去加强液压与气动综合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选取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元件到总体回路,从基本认知到实施完成回路系统设计、连接、调试维护等技能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的认知规律。按照训练的项目先后和需要将这些理论内容加在不同的项目之中,每一部分的理论知识都是项目训练所需要的。

在综合训练模块中,主要是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与企业对接。我们以企业标准来设计整个项目,项目基本上是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通过实物拆装可以锻炼学生的拆卸、装配能力,掌握元件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顺序;使学生具有检测、调试、维护常见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能力,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液压系统的综合能力,能够参与诊断并排除工程机械常见的液压气压故障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强调岗位规范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这过程中也可结合考证进行强化训练。

2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建设课程教室

课程教室的建设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一方面教师通过设备演示和连接达到讲解知识的目的,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理论和技能知识要点;另一方面,教师更好地将企业的生产方法、标准、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要求直接演示传授给学生,避免了以往的那种盲目地讲解和训练,学生经过若干时间的训练后到企业仍然不能顶岗生产的尴尬局面。另外也避免了由于车间的嘈杂与混乱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要体现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特殊性。要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了解液压与气动的工作领域与工作过程。

(2)在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学”、“做”的互动。抓住本课程的重点:液压元件及其应用;液压系统中的速度控制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气动基本回路。难点是液压压力控制阀的应用;液压回路调节及控制;在重点及难点处安排了课内实践及讨论内容。通过选用典型案例应用项目,由教师进行操作性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案例应用项目教学活动中明确学习领域的知识点,并掌握本课程的核心专业技能。

3 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课程教室,加强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以理论联系实践为教学原则,处理好学生动手与动脑二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一体化,减少复杂、松散的教学环节。如果在课程教室中进行实践操作,首先要注意学生、老师安全,老师要把容易出错的部分重点指出来,其次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在融入行业标准、行业准则等方面的教育。

(1)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应注重专业案例的积累与开发,以多媒体、录像与光盘、案例分析、在线答疑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实际应用问题的专业技能。

(3)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提供给学生现在社会中最常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带领学生到生产现场去参观学习。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4)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课程教室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程教室是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以前,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课程教室实现了教学的一体化,完善了教学环境,为了保证其教育作用,我们还应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课程教室对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一位老师要承担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并能在教学中合理规划,让学生得到实践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联系,而这些,都需要专业能力较高的老师才能完成。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课教师与实训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对子,又陆续派送多名教师到企业培训。通过这样的平台,教师们进行了“理―实”结合,按照企业生产流程顶岗生产,同时也学习了企业的管理理念。通过这个过程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课程教室教学过程中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将课程教室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

总之,课程教室搭建了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机械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液压气动控制工学项目的完成及后续顶岗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中相关项目的需求,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中间纽带,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课程教室的建设必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佟强,张素云.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中国职业教育,2010(15).

[2] 易贵平等.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与校合企作培养模式的应用.中职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