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9-19 06:21:39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1)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二、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复测原因分析

2.1监测机构原因

2.2建设单位原因

三、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复测流程研究

3.1验收监测复测申请

首先,环境监测部门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在验收期间存在监测结果超标等问题,并下达整改通知单;建设单位经查明原因并做限期整改处理之后,可以向监测部门提出复测申请。其次,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验收会上发现问题可提出复测要求,验收监测报告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若发现问题也可提出复测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建设单位不认真查找原因胡乱编制整改报告,导致重复性的进行复测工作,失去了验收监测的严肃性,建议监测部门需在受理验收复测时,应要求建设单位缴纳一定的复测费用,并且要求其提供具体的整改报告,以督促建设单位的整改工作,提高复测的质量。

3.2验收监测复测的实施流程

应基于不同的整改原因,对复测申请工作做出相应的要求。如果是因为建设单位自身硬件设施或者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而需要进行复测时,经建设单位缴纳复测费用,并提供相应的整改报告材料后,可向监测部门提交复测申请;如果是因为外部环境影响而需要进行复测时,建设单位应在解决处理之后,提交复测申请;如果是因为数据异常问题而需要进行复测时,建设单位须办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复测申请手续,待本次项目负责人签字后,可提交复测申请。

从建设单位和监测部门两方面都要提高复测质量。监测部门在复测过程中,要求项目负责人要加倍关注监测过程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在认真分析生产工艺、污染源现状和环评批复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认真分析验收监测内容与环评批复要求相符合,验收监测使用标准是否准确,环评批复检查是否认真落实,验收工作程序是否按照管理需要灵活调整,以保证验收复测工作质量。同时,建设单位应充分予以配合,既要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又要提供采样所需的配套设施,从而有效推进验收监测进度。

3.3出具环保验收复测报告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2)

第二条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开展环境测试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在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下进行。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测试机构参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环境监测网。

第二章环境监测机构

第四条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置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省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设置监测处和科;市以下的环境保护部门亦应设置相应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或专人,统一管理环境监工作。

第五条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四级环境监测站:

一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级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

三级站:各省辖市设置市环境监测站(或中心站)(行署、盟可视机构调整后情况确定,暂不作规定);

四级站:和县、旗、县级市、大城市的区设置环境监测站。

第六条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环境监测站的指导。

第七条各级环境监测沾的建设规模及主要仪器装备的配置,按附表的范围结合当地情况确定。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监测站的设置及规模,由各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第八条各级环境监测站是科学技术事业单位。同时根据主管部门的授权范围,对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使监督和检查权力。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事业费纳入同级地方财政预算。其标准为每人每年不少于3000元至3500元。

第三章职责与职能

第九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环境监测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1、领导所辖区域内的环境监测工作,下达各项环境监测任务;

2、制定环境监测工作及监测站网的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监测其实施;

3、制定环境监测条例、各项工作制度、业务考核制度、人员培养计划及监测技术规范;

4、组织和协调所辖区域内环境监测网工作,负责安排综合性环境调查和质量评价;

5、组织编报环境监测月报、年报和环境质量报告书;

6、组织审核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案及评定其成果,审定环境评价的理论及其实践价值;

7、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的国内外技术合作及经验交流。

第十条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主要职责是:

1、参与制定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

2、对各级环境监测站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负责全国环境监测网业务上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和各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及业务考核;

3、组织研究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收集、储存、整理、汇总全国环境监测数据浆,编制全国环境监测年鉴,绘制环境污染图表,综合分析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定期向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提出报告;

4、负责全国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组织研制、生产、分发环境监测标准参考物质,筛选和确信全国统一采用的环境监测仪器装备;

5、承担国家综合性的环境调查和重大污染事故调查,负责国内重大污染事故纠纷和国际纠纷的技术仲裁;

6、参加制订和修订国家各类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7、参加编写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

8、受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委托,参加国家重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和治理工程环境效益的监测。

第十一条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主要职能是:

1、参与制订本区域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

2、收集、整理、汇总和储存本区域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为报出各类监测报告提供基础数据,编报本区域的环境污染年鉴;

3、对下级环境监测站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负责本区域环境监测网业务上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本区域内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和下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及业务考核;

4、负责本区域内综合性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5、承担本区域内综合性环境调查及环境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

6、参加制订和修订任务和验证工作及提供依据材料;

7、承担本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技术的研究,参加编写本区域环境质量报告书;

8、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参加污染事件调晒和建设项目影响报千书的审查,进行治理工程环境效益的监测。

第十二条市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是:

1、对本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放射性等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进行经常性监测、分析,收集、储存和整理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定期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站呈报本市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动态的技术报告;

2、对本市各有关单位诽放污染物的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性测定,建立和健全污染源档案,为加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监测数据。各地排污收费管理单位不另设测试机构;

3、参加制订本市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完成主管部门为进行环境管理所需要的各项监测任务;

4、负责本市环境评价,参加编写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本市环境监测年鉴;

5、负责本市环境监测网的业务组织和协调,组织技术交流和监测人员培训;

6、研究野外作业、采样、布点、样品运输、贮存、分析测定等各得要技术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7、承担国家和地方性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环境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验证任务,参加地方环境标准的制订、修订;

8、参加本市污染事件调查,负责环境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

第十三条县、旗、县级市、大城市区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是:

1、对本县(市、区)内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制订监测计划和进行经常性的监测。定期向上级站报送监测数据,编报本县环境质量报告书;

2、对县(市、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监督和检查各单位执行各类环境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为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提供监测数据。

3、完成环境保护法主管部门为进行环境管理所需要的各项监测任务;

4、参加县(市、区)内污染事件调查,为仲裁环境污染纠纷提供监测数据。

5、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参加环境监督活动,组织群众性的环境监测网。

第十四条各部门的专业监测机构(包括海域或流域的监测机构)主要职能是:

1、参与制订本系统、本部门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

2、参与国家或地区遥环境监测网,按统一计划和要求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对所辖方面和范围内的环境善进行监测;负责组织本系统或本流域的环境监测网的活动;

3、参加本部门或地区所承担的各项环境标准制订、修订工作,为其提供制、修订的依据,参加国家或地方环境标准的讨论和审议;

4、参加本系统重大污染事件调查;组织检查所属单位遵守各项环境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5、参加本系统、本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6、汇总本系统本流域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绘制污染动态图表,建立污染源档案;

7、企业事业单位的监测站,负责对单位的排污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本单位的排污状况和变化趋势,其监测数据和资料禹资料主管部门报送的同时,要报当地环境监测站,各单位的监测机构参加当地环境监测网工作;

8、组织本部门行业监测技术研究,培训技术人员和开展系统专业环境的职能外,同时要配合地方环境监测站参与环保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关重大污染事件的调查。

9、卫生、水利、海洋等部门的环境监测站,除负责本系统专业环境监测的职责外,同时要配合地方环境监测站参与环保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关重大污染事件的调查。

第四章监测站的管理

第十五条各级环境监测站实行党委(支部)领导下的站长分工负责制。站长应由专业技术干部担任。

第十六条监测站的人员配置应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其业务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

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在业务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为:一、二级站中不低于百分之五十;三级站中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四级站中至少有1至2名。

第十七条监测技术人员(包括化验分析、研究、管理)的技术职称,按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关于“环境保护干部技术职称暂行办法”执行。

监测技术人员待遇与环境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相同。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环境监察员制度。各级环境监测站设环境监察员,凡监测站工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授予国家各级环境监察员证书,环境监察员证书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统一制作颁发。

环境监察员是环境监测站对各单位及个人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和破坏或影响环境质量的行为进行监测和监督检查的代表。

第十九条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由国家统一设计制式服装。各级环境监站的工作人员在执行监测和监督任务时,应穿着国家统一设计的服装,环境监察员要佩带监察员标志。

第二十条各级监测站应认真作好监则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站数据资料的准确、可靠。

第二十一条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均为国家所有,任何个人无权独占。未经主管部门许可,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引用和发表尚未正式公布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属于机密性数据、资料要严格按照保密制度管理。任何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向外界提供,要履行审批手续。

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及各类报告,是重要监测技术成果,与其他环境保护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参与科研成果评比。

第二十二条各级监测站要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仪器设备和药品试齐的使用和管理制度。重大事故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监测用车是环境监测、科研专用设备,不得改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行政、后勤工作,必须保证为监测业务服务,有意刁难业务人员或给监测业务工作制造障碍者,站长有权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从事污染源调查、分析、采用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享受劳动保护待遇和津贴。

第五章环境监测网

第二十五条根据国务院(81)27号文件关于“由环境保护部门牵头,把各有关部门的监测力量组织起来,密切配合,形成全国监测网络”的要求,建立环境监测网。

第二十六条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国家网、省级网和市级网三级。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负责环境监测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地方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级环境监测站分别为国家网、省级网和市级网的业务牵头单位。

各大水系、海洋、农业分别成立水系、海洋和农业环境监测网,属于国家网内的二级网。

国家环境监测网由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各部门的专业环境监测站及各大水系、海域监测网的牵头单位等组成。省级网、市级网分别由相应的单位组成。

环境监测网中的各成员单位互为协作关系,其业务、行政的隶属关系不变。监测网工作章程。环境监测网工作章程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另订。

第二十七条环境监测网的任务是联合协作,开展各项环境监测活动,汇总资料、综合整理,为向各级政府全面报告环境质量状况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第六章报告制度

第二十八条环境监测实行月报、年报和定期编报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制度。

监测月报日前有以一事一报为主,逐步形成一事一报与定期定式相结合的形式。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3)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过去,环保主管部门领导一直是重环评轻验收。环保验收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目前新的形势下,环保验收已成为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关注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一旦批准,就必须依靠跟踪监测来保证报告书中确认的各项防止影响环境的措施是否落到实处。项目建成后,其环境效益是否同经济效益一样达到了规定标准。环评中提出的防治污染对策是否科学、合理、有效,也必须通过验收监测来予以确认。

1 验收监测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是竣工环保验收的基础,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审批的重要技术支撑资料。验收监测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环保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落实情况、环保机构设置、人员和监测设备配备情况、在线监测设备安装情况、规范化排污口、厂区绿化情况、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后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方面污染物排放情况及达标情况、污染物总量达标情况等。

2 验收监测难点分析

2.1监测过程中生产工况的监督

原国家环保总局[2000]38号文件《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验收监测时的工况要求“对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达到设计负荷的75%以上”。实际监测过程中,大型铸造机加工行业、船舶制造业等等均无法用日产量对生产工况进行考核,大型铸造件如三峡发电涡轮机组、大型化工加氢反应器、大型客轮及货轮等等,这些大型产品一年只生产一件或者几年生产一件。我们可以从环评报告书找到设计日消耗钢板使用量,日用新鲜水量,日消耗辅助材料量,如油使用量、喷漆漆料使用量、焊丝数量,型砂使用量等基本信息进行对比考核。正常来说,主体工程生产工况与辅助生产设施生产工况应基本吻合。通过这些信息也可以对这些行业进行工况监督,确保环保设施在主体工程满足工况下运行,确保监测数据有效。

2.2审核

由于验收监测与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直接相关,环保主管部门主要审查监测单位提供的验收监测报告,而非依据监测报告对建设单位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检查。其原因是部分环保主管部门人员对政策把握不准,管理对象错位。应从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的意见、验收监测技术和监测报告存在问题3个方面审视验收监测工作是否符合验收监测管理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工作;(1)建立严格的验收监测程序,将验收监测程序报环保主管部门备案;(2)组织验收监测人员学习,正确认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3)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验收监测和工作程序的宣传。(4)积极与环保主管部门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

2.3 复测

建设项目监测因子出现超标时,建设单位不认真查找超标原因并整改就提出复测要求。超标原因包括以下3种情况。(1)环保设施管理不到位,未调整到最佳运行条件,操作人员对环保设施运条件不了解等(2)环保设施实施不到位,部分治理工艺缺失或减少环保投资等(3)建设单位认为环评及批复过于严格,未能够严格落实环评批复要求。建设单位认为,复测是监测单位的责任,但是无原则的开展复测,会失去验收监测的严肃性。为使验收监测真正服务于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首先应该建立一整套完备的验收监测工作程序。包括:受理、资料收集、现场勘察、方案编制、现场监测准备、现场监测配合要求、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检查、审核、复测条件与受理、提交报告等程序。在受理验收监测时以介绍、指南等方式告知建设单位。在受理验收监测复测时,要有建设单位整改措施说明和委托监测函,将正常的验收监测和复测区分出来,通过复测报告的形式督促建设单位加强环境管理,并让环保主管部门了解建设单位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管理。

2.4 主要影响验收的工程变更项目

主要影响竣工环保验收的变更情况有如下3种情况,(1)建设项目主要产品变更及生产能力扩大。如环评设计建设4000t/d 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实际建设5000t/d。环评设计建设1条脂肪醇生产线,实际建设2条生产线等等。(2)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更,如环评设计使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工艺,实际采用湿法立窑生产工艺,环评设计污水厂采用SBR处理工艺,实际采用A2/O处理工艺等等。或者建设单位将存在环境问题的部分工艺外委加工,存在污染转移的现象。如某机加工工厂将电镀工艺外委加工,但其受委托的加工厂并未设置酸雾废气处理装置及电镀废水处理系统。(3)重大项目、敏感项目的平面布局发生调整,如化工厂的罐区位置发生位移、重点主生产设施位置发生位移后卫生防护距离及爆炸死亡半径发生变更,变更后的位置地下可能存在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暖管网等,变更位置后可能存在环境敏感设施等等。(4)卫生防护距离内存在环境敏感设施,一些建设项目在立项审批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招商过程中承诺建设单位对周边环境敏感设施进行整体搬迁,实际建设项目竣工后,受种种因素影响,未能实现整体搬迁,导致未能通过验收。针对项目变更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时与环评编制单位沟通,制定环境影响评价补充说明,重新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搬迁问题,建设单位应配合地方政府核实清楚具体未搬迁户数及人数,制定搬迁方案,积极处理居民搬迁问题。

2.5监数据的合理与逻辑

验收监测是对环评要求落实情况的整体检验,监测项目多、数据量大,汇总分析验收监测数据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以某项目废水污染治理设施进、出口监测数据为例,监测因子COD进水口浓度 4000―5000mg/L,处理设施出水口50一90mg/L,而根据治理设施的相关技术指标计算,出水口COD浓度不可能低于500mg/L,其处理效率最高为90%。这样的监测数据必须重新核实,获得具有合理性、内在逻辑性的数据才能采用。

2.6公众参与调查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26号文《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的通知》的要求,在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通过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的形式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监测期间,应向厂区周围居民发放份公众意见调查表,调查表应反应出建设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对周边居民的环境影响。验收监测单位应配合建设单位对周边受项目影响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应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及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解释说明,调查表必须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4)

一、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整改要求

1.强化环保部门监管监控。*县环保局要派出专人进驻*山金矿,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环保设施及监控仪器是否正常运行,督促企业落实各项整改措施。环保工作人员要履行职责,加强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局领导报告。*县环保局要将检查情况每月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市环保局要确定专人负责*公司环保监管工作,每月对*公司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送省环保局和*市政府。省环保局将每季度对*公司环保工作进行一次检查。省环境监理所要将对*公司的监督检查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切实抓好落实。

2.完成对*公司氰化物在线监测仪的联网。省环境监理所和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工作协调小组要在本周内派员赴*公司,指导氰化物在线监测仪调试和监测数据的比对工作。*市环保局要于6月26日前完成*公司氰化物在线监测仪调试和监测数据的比对、验收,实现与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联网。省环境监理所每天要对*公司传输的在线监测数据查询3次以上,并做好记录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局领导报告。省环境监理所领导每天要对记录进行检查,局领导将不定期进行抽查。

3.依法、全面、足额、及时征收排污费。*县环保局要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认真核定*公司应缴纳的排污费,实行按排污总量收费,并做到依法、全面、足额、及时征收。

4.建设汀江水质自动监测站。*市环保局、*县环保局要提请当地政府在汀江*县城区饮用水源地上游建设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用于监控汀江水体水质,确保*县城区饮用水的安全。监测因子为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浊度、pH、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铜等,于今年年底前建成。

二、对环境监测部门的整改要求

1.充实*县环境监测站人员力量。鉴于*县环境监测站目前只有6名监测人员,且无高级技术人员的情况,*县环保局要尽快向县政府汇报,争取人员编制,引进高级技术职称的监测人员,充实监测队伍力量。

2.加大*公司污染源和汀江水环境监测频次。*县环境监测站要增加对*公司污染源和汀江水环境监测频次,对*公司3个废水排放口和汀江水环境的监测要由现在的每半月一次,增至每周一次。*市环境监测站要每月监测一次。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要每季度对*公司3个排放口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各级环境监测站要做好所要求的监测因子的监测工作,发现异常监测数据应及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督企业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监测工作质量由各级环境监测站分管业务的站长负责。

3.提高监测人员素质。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将于今年*月*日前,组织对*市环境监测站、*县环境监测站、*公司负责环境监测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国家监测规范、要求和在线监测仪器操作方法等,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素质和业务水平。*市环境监测站要派2人,*县环境监测站和*公司要各派6人参加培训。

4.遵守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环保部门的监测、监理和管理人员要遵守国家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不得接受企业与业务工作有关的吃请,不得在*大酒店吃住。

三、对*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整改要求

1.落实环保责任制。*公司要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公司法人代表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大环保投入,落实环保责任,增加环保人员,提高工作素质,确保各项环保制度落到实处。

2.实施稳定达标的治理措施。对矿区废水中的铜超标问题应采取处理措施,将矿区现有污水处理中的人工加药改为自动加药,针对暴雨时三清亭、二庙沟、新屋下三处大坝废水溢流的问题,要求三处均增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溢流的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引入现有安装在线监测仪的排污口排放。*公司要于6月25日前将整改方案报省、市、县环保局,整改工作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3.加大环保投入,加快生态恢复进度。*公司应要快实施生态恢复规划,加大环保投入,完善排洪系统,恢复矿区植被,在北口新屋下大坝外建设一座重力浆砌大坝,确保汀江水环境安全。

4.增设污染物在线监测设施。*公司要完善在线监测设施,增加pH、铜等污染因子在线监测内容。要主动联系供货厂商尽快安装,现有氰化物在线监测设施应于6月26日前与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联网,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其他污染因子在线监测设施应于*月底前安装到位。在线监测设施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不得擅自拆除。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5)

接触验收报告编写工作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对验收报告的编写从陌生到熟悉,再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掌握了一些编写的规则,在这里总结一下这一年的心得体会。

本人认为验收报告的编写首先是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工作人员一起按照环评报告和环评批复的要求,完善验收项目的各个方面,并使项目满足环保要求,尽量减少或避免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次是为管理部门负责,通过各种监测数据,以事实为依据,来证明项目可以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最后一点,也是这一年时间体会最深的方面,通过编写报告可以初步了解一个项目,并通过这个项目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即开阔了视野,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对一个有责任心的报告编写者而言,现场调查越仔细,报告内容越详实,出具的报告越规范,责任更明晰,于公于私都有很大的益处。

第一步:通常接到验收监测通知单和环评报告后,我们要仔细阅读环评报告,形成思路,到了现场我们要看什么,需要企业提供什么资料,并逐条记录,企业提供的资料我们要作为附件来支持我们的报告,所以越详实越好。

第二步:我们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去项目现场做调查,时间的选择看上去像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认为这是认真对待每个监测项目的第一步,因为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双方都有足够的时间仔细了解这个项目,不是走马观花,应付差事,项目方要了解我们的要求,并一一对应,我们要了解项目的重要节点,确定符合要求的和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与环评一致或不一致的部分,为下一步的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找一个契合的时间,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并仔细记录。

第三步:下发监测任务单,要做到全面,不漏项也必须仔细阅读环评报告,根据环评报告的验收依据和标准逐一落实。

第四步:现场监测,需要我们做的就是现场勘查的时候初步确定监测点位及监测条件,环境敏感点环境质量状况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改项目所在的环境质量监测区域情况、验收方案要求和规定的验收监测因子、频次等。

第五步:收到监测结果及原始记录,与验收标准一一对应,以确定各个监测项目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标准,这一步,只要我们根据验收标准里面的要求仔细审核,坚持实事求是,对数据负责的态度,就不会出现纰漏。

第六步:编写验收报告。前面的各项工作做好,已经打好了基础,验收报告的编写反而是水到渠成的工作。

验收监测报告根据验收监测结果和环保验收工作的需要进行编制,需要包括前言、建设项目概况、主要工艺及污染物产出流程、主要污染工序及治理措施、监测结果及监测工况、监测分析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环保检查结果、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意见及其批复的要求落实情况、验收监测结论及建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和必要的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

近年来对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针对验收报告的各个部分我们都要更加仔细的推敲,做到详实、准确,既要给管理部门提供最基础的资料,又要很好的保护好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个这样的情况,一个已热电厂的脱硫石膏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年产量为10万吨,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我们对改企业的原料库、成品库进行了拍照,并以附图的形式附在验收报告之后,因为现场情况非常规范,这个报告完成之后,专家组到现场验收,一次通过,可是,过了半年的时间,我却收到通知,说我负责的这个项目遭到了附近居民的投诉,投诉的原因是,原料露天堆放,遇到冬季大风天,位于该项目下风向的居民院子里的东西满是黑灰,特别是晾晒的衣物,不仅不能穿戴,反而更脏了,我很困惑,现场调查已经核实了卫生防护距离,而且该企业的原料库、成品库都是封闭的车间,即便装卸过程中有一些泄露,量极少,根本不会对卫生防护距离外的居民产生影响,于是,在单位部门的带领下,我们赶到该企业紧急核查,我们来之前,没有通知该企业他们被投诉,在他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们突然出现,直奔原料库,可是到了原料库,我发现,门上的标识已经改变,我马上拿出相机拍照留存,然后,找到企业工作人员询问,该企业的环保负责人员不得不承认,出于利益考虑,他们私自将该原料库出租给另外一个企业,而该企业的原料露天堆放在一个相对偏僻的位置,并加盖了防护罩,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对周边造成影响,没想到遭到了投诉,领导马上问我是怎么进行的现场勘查,我拿出验收报告(每次完成一个验收报告,我都会自己留存一份),翻到附图部分,标有该企业名称原料库的照片异常清晰,原因找到了,并且没有我的责任,我想如果核查时,我如果少照了几张照片可能结果就说不明白了。

每次到现场核查,我都会针对环评报告提到的重点、环评批复的要求和可能出现问题的方面尽量多的拍下照片,不怕麻烦,不息脚力,上高下底都要亲临现场,经常会遇到有些企业工作人员出于好心,主动要求替我拍照,然后电子版发到邮箱里,比如一次水泥厂脱硝,烟枪位于50多米高的塔顶,企业工作人员就主动提出,让我先回去,巡检时替我拍照,我婉言谢绝了,咬着牙爬到塔顶,居然发现他们的喷枪全部被拆下,堆放在一边,我马上拍照留存。

编写验收报告并不是给只项目挑毛病,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同时,我们也要为企业考虑问题,想解决办法,比如,一次到一个水泥厂验收脱硝项目,环评及批复要求该项目要新建事故池,到现场,我们没有发现,经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了解到,这个项目的基建工程是通过熟人的介绍以发包的形式交给某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工程已经完工,并且将于第二天过来结算工程款,经我们的提醒,才派出相关人员到现场勘验,结果发现,施工现场所谓的事故池就是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将大坑和储罐围堰区用一个金属管子连接,如果不及时整改,一旦发生氨水泄露,事故池不能发挥作用,后果将不堪设想,该项目负责人当场要求承包人员严格按照环评要求重新施工,并且施工结束后,邀请我们到现场监督事故池验收。

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环评中所列出的工艺流程,建构筑物、主要设备、环保投资情况,项目建成后经常会有改动,我们也要细心发现,否则,专家现场验收时就很被动,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变化,我们都得及时发现。

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我发现编写验收报告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了解所负责项目的大环境、大背景,项目的概况,甚至一些细节要比企业的工作人员还要深入的了解,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出具一份合格的验收报告,同时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6)

各县站于6月15日前上报市质管组“三年行动计划”整改总结。

市站应认真整理年“三年行动计划”检查中提出问题的整改材料,迎接省三年行动计划检查组的考核评比。

二、加强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各级监测站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总站水字[]182号)以及《省环境水质(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等要求,执行相应质量管理规定,加强例行巡查。

迎接省中心的质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站点仪器设备与日常维护管理情况、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以及日常质控措施实施情况。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现场检查项目为SO2、NO2、PM10,采用输入定值标气、流量考核的方法进行质控考核。地表水水质监测自动站现场检查的项目为PH、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或总有机碳,仪器稳定性和数据准确性考核采用盲样考核、PH和DO采用便携式采取质控考核方式为:盲样考核、PH和DO采用便携式仪器现场比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将同步采集水样并与实验室方法进行比对。

市质管组在9月份,组织一次全市范围的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检查,检查内容同省中心质控检查内容。

市站根据自动站质量管理规定,按要求编制大气自动监测运行善及质量评估报告及水质自动监测运行状况及质量评估报告于11月底前报省中心质量部。

三、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各站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或实验室认可准则要求,做好站内的质量管理活动。

1、根据质量检查和对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适时改进体系文件。

2、各站在年内组织做好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

3、按要求进行计量认证和/或实验室认可的监督评审或复评审工作,避免发生计量认证资质“脱审”的现象发生。

4、市质管组于7月份对县站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抽查。

四、做好上岗证考核工作

1、组织全市各级监测站监测人员参加省中心组织的上岗证理论考试,要求各站上岗证理论考试的合格率达到99%。

2、按照《省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程序》(试行)的要求,做好市站上岗证操作考核的自认定工作,并组织好县级站的操作考核工作。

3、要求各县站每年一次(8月前)向市站提交《持证上岗考核申请表》和《参加能力验证及考核等情况汇总表》。市站根据申请材料组建上岗证考核组,对县站监测人员进行现场考核。

4、市、县站准备好上岗证考核材料的台帐以备检查。

五、积极参加能力验证及各项考核活动,组织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1、市站、赣榆县站按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要求参加其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

2、各站积极参加总站的质控考核活动。

3、各级监测站参加省质量管理组组织的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活动,本年度能力验证活动拟定2个项目:水质中砷、石油类。

4、积极参加省质管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5、省中心要求今年的监测数据可信度评估工作计划从小康监测开始,因此我市本年度5月、10月分别组织一次小康断面同步监测活动。

6、本年度市质管组组织一次全市各站实验室比对活动,拟定2个项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六、继续做好各类重点监测任务的质量管理工作

1、地表水断面监督监测:以省控断面及饮用水源地作为重点抽测范围,积极配合省中心组织的现场抽测和检查。

2、近岸海域水质监测:市站配合省中心的现场检查及盲样考核。

3、重点污染源监测:市站配合省中心10%国控重点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抽测工作。抽测项目为:废气中流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废水中流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抽测方式为现场抽测与检查相结合,现场抽测采取同步比对监测和达标率验证监测等方式,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质控措施、监测报告等。

市站组织国控重点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场检查工作,随机抽取10%废水、废气、污水处理厂进行检查。

4、配合省中心做好总站噪声核查抽测工作。其余专项监测按照各专项的质控要求开展质量监督检查。

市站按要求认真完成相关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给省中心有关部门:市站于6月底前上报对县站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总结;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质量评估报告于11月31日前上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总结于11月15日前上报;地表水国控断面监测数据质量评估报告于11月15日前上报;环境监测分析数据及人员考核、培训情况统计表于12月15日前报。各县站于11月20日前上报市站污染源监测数据质量评估报告;11月10日前上报市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总结;12月10日前上报市站环境监测分析数据及人员考核、培训情况统计表。

七、建立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通报制度。市站将对自动监测等重大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督查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通报。

2、配合省中心在开展的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评估活动,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我市依据省中心的评估方式对县级站进行评估活动。

3、强化质量管理工作考核。按照全市环境监测目标分解量化指标,对全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八、市站继续做好现场规范化整治活动

市站进一步做好现场监测规范化整治活动,总结前期工作的经验及不足,保证后续工作有效开展,并加强在日常现场工作规范化的检查工作。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7)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就业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环境监测教学一直是环境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而环境监测实践教学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内容上,环境监测理论应当具备相关化学基础、物理基础以及数理统计基础的知识,还应当有一定的环境微生物的知识;在分析测试中,既要求掌握化学操作和仪器分析的技能,也要熟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环境监测精品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式两方面。通过实践教学改革,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种综合技能。从我校历年教学任务看,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受两方面制约:第一,教学体系层次不明,缺乏连贯性。我校环境监测实践教学包括生产见习和课内实验两部分,课时分别为1周和36学时。首先,实践教学的总学时较少,不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很好锻炼;其次,生产见习以参观外单位环境监测为主要内容,而课内实验限于教学条件,不能与见习内容相统一,缺乏连贯性。第二,受限于课时,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课堂上,学生无法对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融会贯通,而且课后又没有安排相关的教学加以补充,缺乏能力培养。第三,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不利于锻炼综合能力、培养专业兴趣。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预备、实验仪器调试由实验技术员完成;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由教师整理后讲解;学生仅仅在课堂上依赖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地进行分析操作。这样学生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监测过程的一小部分,而不是监测的全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提高专业兴趣。第四,考核方式不够全面、科学。以往考核注重实验结果的评定,依据课后上交的实验报告来打分,考核方式存在漏洞,不能体现实验操作,不能核查实验数据,不能反映实验报告的个体差异性。这样就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实验报告比实验过程重要,为了使报告得到高分,随意涂改数据,而不是认真对待实验操作。鉴于此,我们认为,可以针对低年级本科生对专业知识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其全方位的专业技能。

一、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监测实践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污染物监测技术路线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其具备基本的环境监测技能。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以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为主线,包括样品采集、分析技术、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内容,并将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和测定原理融于主线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实践、开放实践、创新实践。

1.基础实践。依据实验室现有条件,结合社会对环境监测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项目,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监测分析技术(如浓度分析方法、质量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基础实践以验证性实践教学为主。

2.开放实践。开放实践是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训练单元,是掌握监测技术的重要手段。开放实践以课内指导、课外实施的方式开展。围绕设定的监测任务,从优化布点和采样方案、分析方法建立、数据处理等监测过程,均由学生在课外分时段完成。课内主要以样品分析测试为主。这样课内外结合,完成了整个环境的监测过程。

3.创新实践。我们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与地方服务相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等综合项目。一般服务于地方的监测项目,往往是多因素的,这样就需要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分工合作。针对各自的监测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污染源调查、资料收集、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案实施、监测报告撰写等内容,涵盖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承担指导工作:第一,指导学生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的方向,促使其对实践活动形成总体构思和设计;第二,把握关键环节,使学生得以完成监测任务,如采样布点的优化、分析方法的确定等;第三,通过设定处理任务,来引导学生完成标准曲线绘制和评价,加标回收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评价分析方法和实验操作,表征实验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应用模型拟合等,使其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技术;第四,提出监测报告大纲,指导学生完成,并根据全过程的综合实践进行最终的总结和建议。

实践证明,这种递进式、全过程的教学体系,可以使学生对环境监测技术由学会到熟练掌握,最后提升到有所创新,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各种任务的设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1.全过程参与模式。环境监测包含了调研、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分析等多项工作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我们改革了以往只重视监测分析测定试样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实践和创新实践体系,让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而对于环境监测分析测定试样过程,包括试剂用量核算和配制,实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样品采集和保存、样品预处理和分析等,我们改革了过去“全承包”式的教学模式,而以团队形式全过程参与,完成从实验准备到实验结束的整个过程。运用这种模式,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团队意识也得以加强。因为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均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因此,团队组员的相互协助、相互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

2.任务驱动模式。从上述的开放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教师将实践教学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使得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方向,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循序渐进地完成总体目标。

3.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环境监测实践涉及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均较多,但受限于课内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对每个监测项目不可能做到一一演示。为此,我们收集和制作部分监测过程动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实验,让学生完成实验预习,扩大其知识面。通过虚拟实验项目,改变了以往学生在实验预习中对实验指导书抄录而流于形式的现状,真正起到预习的目的。

三、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对学生成绩评定比较注重实验结果,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价,因而常常出现“做的好不如写的好”的现象。为此,我们结合“全过程参与”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法,从过程分项考核来进行综合评价。

1.实验预习或方案制定环节。实验预习或方案制定,是环境监测实践开展的基础。这个环节,学生要将实验指导书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操作流程图,以便理清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出分析项目原始数据记录表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教师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掌握学生对该实践项目的认识程度,并作为考核评定的一项内容,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以保证实践的顺利开展。

2.实验操作环节。这个过程主要是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纠正错误的操作习惯,规范数据记录并现场备份保留原始数据,以此杜绝学生随意涂改数据的现象和抄袭现象,作为考核评定的一项内容,来促进学生实验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3.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环节。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环境监测实践最后成果的展示,反映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控能力,作为考核评定的一项内容,来促进学生创新性。

在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的构建过程中,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环境监测课程组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已经连续4届采用“全程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和“校园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开放实验项目,同学们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杭君.研究性环境监测基础实验的实践探索[J].广东化工,2008,36(6):85-86.

[2]陈东莲,马华菊.高职院校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97(5):56-58.

[3]柴育红,严文瑶.创新人才培养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186-186.

[4]陈逸,陈勇,冯裕钊,等.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68-69.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8)

能力认定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管理,促进社会辐射环境检测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自愿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认定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是指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在本省境内注册并拥有固定办公、实验场所,从事辐射环境检测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 通过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在认定的检测项目、业务范围和有效期内,开展相应的辐射环境检测业务。

第四条 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申请辐射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检测机构分为甲级和乙级。

甲级检测机构可承担社会委托的电离辐射类和电磁辐射类项目环评监测、年度监测、验收监测和调查报告的现场监测等工作,并可承担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辐射监测任务。

乙级检测机构可承担社会委托的除Ⅰ类放射源和移动探伤等高风险源以外的电离辐射项目或电磁辐射项目环评监测、年度监测工作。

第二章 认定条件

第五条 申请辐射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具备完善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具备与开展检测业务相适应的检测项目和能力;

(三)所有检测技术人员应通过省级及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

(四)具备与开展检测业务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分析实验室和工作场所。

第六条 申请甲级检测机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少于25名在岗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至少5人具有辐射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配备至少1名核安全工程师;

(二)具有用于辐射环境检测的专用仪器设备,评估价值不少于300万元,在本省境内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得低于800平方米;

(三)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辐射类检测能力不得少于20项,每项至少配备2名检测人员。

第七条 申请乙级检测机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少于7名在岗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与环境检测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至少3人具有辐射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从事辐射环境检测工作的经历;

(二)具有用于辐射环境检测的专用仪器设备,评估价值不少于50万元,在本省境内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得低于100平方米;

(三)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电离类或电磁类检测能力单一类别不得少于2项,每项至少配备2名检测人员。

第三章 申请与认定

第八条 申请辐射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须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江苏省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申请书》;

(二)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组织代码证);

(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书》;

(四)办公场所、场地证明;

(五)检测技术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或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明)、考核合格证明和社保缴纳证明;

(六)相关辐射检测仪器设备清单及价值评估证明;

(七)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第九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后,在40个工作日内对所申请的内容进行审核认定:

(一)核实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符合性;

(二)组织现场评审,对申请单位的辐射检测能力与所申请认定的辐射检测类别的符合性进行现场核实,出具评审意见;

(三)根据评审意见形成初步认定或不认定意见,并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

(四)公示期间没有异议或有异议经核实符合条件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最终认定意见,并在省环保厅网站上公开。

第十条 通过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的有效期为四年。在有效期内,通过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场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等发生变化时,应在变更发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

第十一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在其业务能力认定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内,应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要求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查审核。

第四章 检测机构的管理

第十二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负责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认定考核等工作。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合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开展辖区内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开展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业务比武,评估检测机构业务水平,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第十四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未通过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业务能力认定、业务能力认定过期的、暂停认定的或者被取消能力认定资格的,其出具的数据和监测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认可。

第十五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对所提供的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应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复查评审、扩项评审以及监督评审后,及时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资质认定评审结果,以验证其资质的可持续性。

第十六条 通过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开展环境检测业务时,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七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独立承担工作,不得分包、转包。

第十八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建立辐射检测报告档案,并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人。辐射监测报告档案内容应当包括监测报告、监测分析原始记录、合同等材料。档案内容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15年,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守委托方秘密。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在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当及时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监测收费标准执行《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管理办法》和《江苏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

第二十二条 通过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每年1月31日前向省和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监测业绩报告。

第二十三条 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每年上半年组织专家、检测机构所在地环保部门对检测机构上一年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价检测机构年度信用状况,考核结果及年度信用状况在江苏省环保厅网站公示。

检测机构年度信用状况分为守信和失信两类。

第二十四条 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年度信用状况为失信:

(一)拒绝接受检查或在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编造数据或不按照标准和规范操作致报告失实的;

(三)出租、出借能力认定资质或者超越等级、类别接受委托进行监测的;

(四)未通过业务能力认定复查的;

(五)抽查或年度检查(考核)不合格的;

(六)有其它严重违规违法行为的。

第五章 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包括日常监督检查、抽查、年度检查以及在环评报告、验收监测报告、验收调查报告或年度评估报告等相关材料的审核过程中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审查。

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抽查。设区的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年度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报告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如实提供监督检查所需的材料。

第二十六条 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实施监督检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该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一)未与委托方签订书面委托合同的;

(二)未建立辐射监测报告完整档案的;

(三)未按规定向省和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监测业绩报告的;

(四)发现数据异常,未向环保部门报告的。

第二十七条 辐射环境检测机构逾期未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办理变更的,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取消其业务能力认定资格。限期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八条 被取消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检测业务能力认定。

第二十九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因违反本办法规定被责令限期整改的,限期整改期间,暂时停止对该机构业务能力认定。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认定过程中、、,对向不符合本办法申请条件的单位予以认定的,或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不予查处、处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9)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一些环境监测站的“三同时”验收监测过程不够规范,报告信息不够准确、完整,不能全面反映排污单位的“三同时”执行情况。为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为环境管理部门及排污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必须进一步规范监测行为,提高监测水平,全面改进、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本文从指标体系、监测技术及报告编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指标体系

1.1 浓度指标与总量指标

总量控制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排污总量的监测,是竣工验收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些基层监测站在竣工验收监测时,往往注重排放浓度是否达标,而对排放总量指标的监测则重视不够,出具的监测报告信息不完整,结论中只有排放浓度的评价,而对总量控制落实情况没有说明,或含糊不清,因此同样不能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因此,在竣工验收监测中,要注重流量与浓度的同步监测,报告中要计算排污总量,说明总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有“以新代老”要求的,同时要对“以新代老”的情况进行监测,明确“以新代老”的落实情况,是否满足环评报告及环评审批意见的要求。

1.2 达标排放与环境相容性

部分环境监测站在进行竣工验收监测时,往往只注重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而忽视其环境的相容性。为全面评价建设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在环境敏感点布点,监测环境质量状况,与项目建设前监测数据、相应的环境标准值及环评文件中的预测值进行对比,说明项目的环境相容性,在出现超标或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要进行原因分析。

2 监测技术

2.1 清、污合排总排口的监测

建设项目沿厂界的污水外排口除雨水排口外,无论是生产性污水、生活污水,还是所谓的清净下水,都是验收监测的必测点位。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厂区雨水管网应该是独立的,不下雨就不应该有雨水外排,否则“雨水排口”也是必测点。按照国家规定,为防止污水经稀释排放和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一般情况下雨水管网和清净下水管网不应接纳各种污水,特别是未经处理的废水。

在遇到清、污合排污口时要想方法在废水与清净下水混合前分别设置采样点位,对于同一企业有几个不同的设施合一排放口时,在各单个设施出口和最终总排口都要设点采样,用以分别考核各单个设施的去除率和该企业的达标排放情况。

2.2 无组织排放废气的监测点位与布设

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6297—1996)中附录C的要求,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 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布设在单位周界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当无明显风向和风速时,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浓度最高点设置4个点;当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在下风向周界浓度最高点设置监控点,标准中未要求在上风向设参照点,但实际监测中最好还是在厂界上风向布设1个参照点。该参照点虽不作为本底扣除后对监控点作评价,但对建设项目上风向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有较好地说明,便于分析和找到被测单位无组织废气超标的原因。因为在化工项目集中的区域,经常会遇到上风向企业的超标排放,导致下风向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的部分或全部超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6297—1996)布点原则的重点是要找到厂界最高浓度监控点并捕捉到监控点的最高浓度时段,现场监测时应围绕这个原则灵活机动地布点采样。

2.3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手册的内容和要求开展验收监测工作,现场监测期间随时掌握建设单位生产工况,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要特别重视生产负荷的确定,只有在工况稳定、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 以上(或国家、地方排放标准规定的生产负荷)情况下得到的监测数据,才能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此外,还应重视采样过程的误差,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异常数据应分析情况,必要时重新监测,确保数据的代表性。

3 验收监测报告的编制

3.1 监数据的合理与逻辑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是对环评要求落实情况的整体检验,监测项目多、数据量大,汇总分析验收监测数据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以某项目废水设施进、出口监测数据为例,监测因子CODcr进口浓度3600—5100mg/L,处理设施出水口5O一100mg/L,而根据治理设施的相关技术指标,出水口CODcr浓度不可能低于500mg/L,这样的监测数据必须重新核实,获得具有合理性、内在逻辑性的数据才能采用。

3.2 基础资料的搜集与选用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10)

0 引言

我院于2005年开办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12年由普通本科院校转为高职专科,同时更名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是环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感性化[1]。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能力,关键是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但事实并非如此。学院的转型转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突显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问题,加之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因素,致使监测实验教学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这说明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寻求更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方法。

1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多数是教师课前准备实验方案、所需仪器、试剂,甚至把实验方案写在黑板上。实验课上教师首先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开始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填写实验报告单。或对于相对较难的实验,先由教师示范,学生机械重复,然后填写实验报告单。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懒惰的心理,造成预不预习一个样,动不动脑一个样,甚至相互拷贝、抄袭报告单。最终虽实验“做完了”,但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实验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却一问三不知。长此以往,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性。

1.2 实验课课时设置短,且时间灵活性差

环境监测理论课一般为72学时,实验课为36学时。实验占总学时数的33.3%。可见,实验课时有限,且实验课是穿插在理论课之间,这使得在内容选择上只能选代表性项目,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学生在监测方案设计、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保存、预处理等部分的练习,不能连贯、系统地接受训练。

另外,环境监测往往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上课时间是在9月份到次年1月份。到后半学期,天气寒冷,水冰凉刺骨,影响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再有,新疆这段时间处在供暖期,各监测站的监测任务重,他们希望学生在这一阶段去实习。但与课程设置时间相冲突。

1.3 实验内容缺乏新意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基本都在实验室进行,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就是测定水样中污染物的浓度,为验证性的实验。环境监测实验与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的实验有很多类似之处,缺乏新意,与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不相衔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验教学效果差[2]。

1.4 文理兼招,增加了教学难度

文理兼招,学生理科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环境监测又是集化学、物理、生物、仪器分析等多学科知识为一身,综合性、交叉性强,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诸如环境监测实验准备中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该称量多少固体药品进行溶解稀释,或者移取多少体积浓试剂进行稀释等问题,很多同学不知所解,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1.5 实验室条件简陋,没有专职实验教师,成绩评定难

实验室条件简陋,设备少,本级学生45人,有些实验,受仪器设备所限,不得不4―5人一组,代课老师一人很难观察到每一个人,所以操作指导起来难,有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就会“偷懒”,照搬别人的实验结果上交。加上环境监测实验影响因素多,准确度差异大,单凭实验报告单很难对成绩进行评定。

2 改革思路

2.1 创新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利用视频影像等代替教师讲,学生听,变抽象为形象[3]。也可以利用仿真模型等,扩大实验覆盖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捕捉专业前沿知识,了解新的监测技术。

还可以进行项目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教、学、做”三者结合。如教师根据训练目的,下达监测任务。学生自行按每4―5人一组进行分组。再按照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布点采样、测试分析、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将任务化整为零。由各组学生自行完成实验研究报告,以锻炼和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2 调整课时总数和课时分配

建议将原来36学时的实验课课时增加为54学时,或改变实验与理论分散教学模式[4],同时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如对奎屯市雪莲广场喷泉池水质的监测,从实验时间、水样的采集一直到结果处理由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完成。另外,结合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将环境监测及实验的开设时间适当调整,便于学院和实习单位实现“双赢”,既解决了实习单位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就业打下基础。

2.3 狠抓基础知识

我院环境专业实行文理兼招,建议从大一开始就有意加强基础课,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可适当增加课时,根据各科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并突出课程的实践和更新性[5]。

2.4 完善实验室管理和监测实验课程考核制度

良好实验室条件是顺利实施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保障。我院环境监测理论课和实验课,从理论教学到实验准备再到实验指导仅有一名老师。这虽然在进度上容易协调,但也存在如前所述的诸多弊端。所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分开,并且实验室至少配一名准备实验教师。

为加强实验管理,严格环境监测实验成绩考核,注重规范操作和认真态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建议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成绩分成四部分:一是,实验预习占20%,以预习报告为根据给分;二是,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占30%,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认真监督记录;三是,出勤率,占10%;四是,实验报告单,占40%。

【参考文献】

[1]陈逸,陈勇,等.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

外环境监测整改报告篇(11)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40-02

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保护行为中的重要一环,提高环境保护质量对促进环境保护发展,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考虑,在环境保护中,要明确环境监测的作用和必要性,要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目前环境监测的实际开展来看,考虑到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特点,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可以按照数据分析情况分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质量控制。为此,我们要结合环境监测的实际特点,重点做好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点。

1 环境监测的具体方法分析

目前来看,环境监测主要采取了标准方法、统一方法和等效方法。这三种方法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要想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就要对环境监测的具体方法有正确的认识。

1.1 环境监测中的标准方法

在环境监测中,标准方法主要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开展的监测方法,包括了实验室内的监测手段和实验室外的监测手段,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对环境监测的实际效果和整体质量起到了决定作用。

1.2 环境监测中的统一方法

环境监测中的统一方法是通过环境监测的实际开展,依靠现场经验总结出的环境监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如果运用的好,能够逐渐成为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之一,对提高环境监测实效性和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环境监测中的等效方法

环境监测中等效方法主要是指在实际监测中利用试样替代法等手段,采用标准方法之外的手段,最终达到环境监测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之为等效方法。目前来看,环境监测中的等效方法在监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2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从环境监测的实际开展来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实验室内和实验室外两部分,要想取得环境监测的积极效果,就要认真做好实验室内和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工作,满足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

2.1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要点

2.1.1 全程序空白实验

空白实验主要就是对试剂进行检验,检验其环境因素和实验条件对样品测定的影响。在进行实验时,首先应熟知检验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工作。其次,应做好全程序空白实验的准备,保证全程序空白实验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再次,应在全程序空白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根据实际监测数据进行空白实验,保证检验效果的准确性,满足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全程序空白实验是重要方面,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全程序空白实验的质量控制。

2.1.2 平行双样实验

平行双样误差测定能够减小随机误差,而单次分析结果,根本就没有办法对其离散程度进行判断。为了保证实验室内对取样物的准确分析,应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平行双样实验,采取多次实验和更换对比物的方式,提高整个取样物的分析实验质量,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促进环境监测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在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中,应采取平行双样实验的方式,积极开展实验室内的取样物分析,保证取样物分析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达到环境监测的相关标准,促进环境监测效果的提高。

2.1.3 加标回收实验

在样品的测定时,在同一样品的平行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并将测定的回收率与标准回收率进行比对,以此获得样品所需测量数据的结果,满足实验要求。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加标回收实验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质量控制内容,如何提高加标回收实验质量,成为了衡量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从这一点来看,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中,应对加标回收实验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加标回收实验质量。

2.1.4 标准物质对比分析

标准物质的结果是可以检查分析测试的准确性,它是经权威部门进行的。在环境监测中,实验室内的系统本身难以发现自身的误差,考虑到环境监测的特殊性,在环境监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的整体结果满足实际需求,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在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中,应积极采取标准物质对比分析法,提高实验分析质量,满足实验分析的实际需求,提升环境监测标准物质对比质量,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发展,使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取得积极效果,满足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

2.1.5 密码样分析

质控员在所需分析的样品中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编为密码样,并将编好的密码样进行分类存放,便于最终分析比对工作的开展,提升样品分析质量,满足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从目前环境监测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来看,密码样分析是重要的控制手段,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促进环境监测发展,提升环境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这一角度出发,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中,应认真做好密码样的分析工作,使环境监测的整体过程取得积极效果。

2.2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要点

2.2.1 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

除了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之外,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工作也非常重要。目前来看,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应从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开始,应结合现场采样过程,明确采样过程原则,制定具体的现场采样工作流程,保证现场采样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提高实验室外质量控制要点,满足实验室外质量控制的实际需求,达到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效果的目的。所以,我们应做好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工作。

2.2.2 薄弱环节的监控

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相对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难度要大,主要是因为实验室外的环境监测行为受到外来因素影响较大,并且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如果不能实现对薄弱环节的有效监控,将很难取得环境监测的积极效果。基于这一分析,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对薄弱环节的监控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具体措施,提高薄弱环节的监控质量,提高整体监控质量。

2.2.3 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

在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中,如何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成为了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从目前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来看,环境监测的结果最终都是以报告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能有效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将会导致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中,应加强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

3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必要性

从环境保护的工作实际出发,环境监测是提高环境保护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想提高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就要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为此,我们要认识到在环境保护中开展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3.1 环境监测是提高环境保护质量的必要措施

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何提高环境保护质量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基于环境监测的现实特点和具体内容,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环境监测是提高环境保护质量的必要措施,对环境保护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环境监测是促进环境保护发展的必要手段

环境保护要想取得积极效果,要想获得全面发展,就要认真分析环境保护实际,采取具体的环境监测手段,满足环境保护需求,提高环境保护质量。从这一角度来看,环境监测已经成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发展的必要手段,对提高环境保护质量和水平,提生环境保护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环境监测是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必要选择

通过采取具体的环境监测手段,环境保护的要求达到了满足,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效果。由此可见,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认识到开展环境监测的必要性,结合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环境监测作为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并认真做好质量工作,满足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