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六步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1 07:09:03

六步教学论文

六步教学论文篇(1)

一、研究背景

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须汽车专业人才,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学生与汽车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怎样培养出适应我国汽车发展的“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汽车电器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在学期末安排一周实训课,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进行实训时,无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操作,因此影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教学“六步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即包括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等六个阶段。如姜大源教授所述的六个普适性的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就是高职项目化教学中通常采用的项目教学“六步法”:资讯是学生获取与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计划是为完成项目任务制订的初步可行的方案;决策是通过研究、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最终确定实施方案的过程;实施是学生按照实施方案独立完成工作的过程;检查是针对最初给定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核对的过程;评价是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和质量进行总结的过程。

汽车电器课程作为汽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必须紧紧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因此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项目教学“六步法”教学设计与实施

我院汽车电器课程总计划学时为48学时,该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并按项目教学“六步法”完成每个任务。下面以“任务3.1启动机的拆检”为例,说明项目教学“六步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具体实施如表1所示。

“启动机的拆检”项目教学“六步法”实施过程表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项目教学“六步法”组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讯阶段,学生自觉自律性、主动性较差;实施阶段学生参与协作能力较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六步教学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0-01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这样一种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我校2008年在学习了东庐中学、杜郎口的先进做法的同时,开始了学案教学的探索。

“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和课堂实践,我们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上初步形成了学案导学下的“六模四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模”即导学案设计模式分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基础知识教学、中心教学内容、巩固训练、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六个模块,每一模块都有具体的要求,要依据课本,以本为本,根据新课标及考纲,以纲为纲,准确明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每一模块都要有学法指导,每一模块都要有时间预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模块要依据课本,以本为本,根据新课标及考纲,以纲为纲,准确明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基础知识教学模块,包括知识回顾、知识链接、基础知识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结对解决的问题;中心教学内容模块,依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置便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读共品的问题;巩固训练;归纳总结模块,学生反馈,教师精点;当堂检测模块式对知识的拓展运用。

“四步”即学案应用于课堂的“四步”基本导学模式:第一步:独立思考(限时完成学案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二步:结对交流(同桌交流,互相检查,互相讲解,对基础知识和比较简单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第三步:小组交流(对中心内容或较难问题共同研读,合作探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第四步:展示反馈(根据问题的价值,采取组内展示、起立展示、台前展示等不同的方式)。

这四步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呢?教师的任务也是四步:

第一步工作是在备课环节,高效的课堂必须有更精心的备课,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的设置,时间的预设,精讲点拨的预设,课堂情况的预设都学要我们更精心的思考、准备。第二步课堂巡视,掌握学情,随时指导。第三步学生活动的安排与操控。第四步精讲点拨与设计多元评价。

“六模四步”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学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对实验班所作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仅有9%,上升为65%,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

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我们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语文成绩作了全面的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习成绩都比对照班有明显提高。

学案导学下“六模四步”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学案导学下“六模四步”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应该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文体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和对不同文体特点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出版社《高效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2]程汉杰主编《高效阅读锦囊快速理解》(高一、高二、高三)

[3]广西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思维论》《语文教学艺术论》

[4]《语文教学情境论》《语文教学设计论》《语文教学考试论》

[5]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6]武玉鹏《名师研究》

[7]潘庆玉《语文教学发展论》

六步教学论文篇(3)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利用运用信息论原理,提出由定向――建立信息,自学、讨论、答疑――处理信息,自测、自结――反馈信息,六个步骤构成的教学程序,体现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助的关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认识等先进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新课改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要求。然而在运用六步教学法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仍然收效甚微。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得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步教学法的操作流程遵循了学生学习规律,即信息的加工――处理――反馈。这种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即自己定向,自主学习,自行交流、测试和总结。然而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师主导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或未成建立某种认知结构,那就需要教师更多的讲解和传授。笔者曾调查过班上的学生,比起每节课让他们自主讨论,他们更希望教师能有更多深入的讲解和指导。有的老师运用六步教学法让学生小组讨论,基础好的学生以侃侃而谈,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能一言不发,有的学校推崇课堂上老师讲的越少越好,有些老师把绝大部分的作业完全交给几个课代表改等等。这样,一些基础好的少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其他学困生则难以进步。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慢慢掉队。况且,大多数教师给与学生课堂的自学讨论时间大多在二十分钟之内,如此短的时间能让绝大部分学生有广泛深入的认识几乎不可能,在这时的讨论和自结中大多数学生只能浅入浅出,知识没有深入,认识没有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是不断积累,感悟,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课堂上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以及学生的用心领悟。比如,对于文章的情理准确地理解和感悟,需要教师带引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者的心理,先内化为学生自身情感才能深入理解,才会逐渐上升到视野、情操、人格上面的深刻认识。而让学生自己定向、学习、交流、测试等,会让教师的点拨主导作用不足,这样学生的对于文章认识很难深入,大多仍然停留在表层上面。

二、长久的模式化教学让学生产生疲惫

若六步教学法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地使用必定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学生正直青春年少,生动活泼是他们的共性,喜欢探索着新奇的世界。在一种长久的模式之下,他们的个性不能得到张扬,创新思维也被扼制。语文课是一个丰富多彩、活力无限的科目,长久使用一种教学模式,那么语文课堂必定会单调乏味。有的教师为彰显新模式的优越,在六步教学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七步教学法”“八步教学法”的模式,但是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也各不相同,单单一个规范的模式难以满足语文课堂的多姿多彩。让学生在这种模式的框子之内去自主学习发展,难以培养具有个性和创新型的人才。在这种模式下去适应现在仍然还存在的应试教育,不符合新课改中语文的人文关怀。六步教学法目前不是语文科学的教学模式,探索语文教学模式或者方法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在了解以上两个问题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善

一、掌握学习策略下的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学习。新课改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六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是自主学习,不懂的问题合作探讨。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要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必须先让他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能学”,这又建立在掌握学习方法策略上的“会学”。所以单单凭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够的。教师就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下传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在实践后能上升到更多的理论学习方法,熟练地掌握方法策略后,在“会学”“能学”的基础上,学生的自信便会建立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内化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技能。所以师生互动和教师传授在教学中要双管齐下。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而是要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知识后,这种互动才能够在知识面深入广泛地互动。

六步教学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58-03

湖南农业大学“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开始于2001年,现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2007年,“六求”被正式写入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六求”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认定为学校重大办学特色;2011年,“六求”正式写入《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和《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正式明确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拓展”在学校本(专)科教学中基础性地位。

湖南农业大学“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由“求真”学术科技教育、“求善”文明道德教育、“求美”文化艺术教育、“求实”社会实践教育、“求特”个性发展教育、“求强”就业创业教育六个部分组成,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现已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和学分化的活动育人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自主、持续、和谐、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六求”素质拓展活动的满意度调查,旨在进一步了解“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育人成效,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六求”活动教育体系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三种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召开座谈会5场,进行深入访谈30人,发放问卷1660份,回收问卷1607份,问卷回收率96.81%,其中有效问卷1525份,有效率为94.90%。调查的对象主要为2008级、2009级和2010级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包括各学院普通学生、学院学生干部,各校级组织学生干部代表等。

2 数据结果及分析

2.1 “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认知度

2.1.1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了解程度。通过对152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90%的学生了解“六求”,仅有1.05%的表示不了解,而且全是2010级低年级学生;在对“六求”活动教育的具体认知上,76.52%的学生知道“六求”包括的内涵,22.49%的表示基本知道或只知道一部分,表示不知道的为0.98%。此外,学生知道“六求”活动教育体系,但少部分学生对“六求”活动教育体系中所包含的内涵了解还不够清楚。由此可见“六求”活动教育虽覆盖面广,但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2.1.2 学生了解“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了解“六求”的主要途径依次为:通过参加活动(81.25%)、宣传栏和展板(71.41%)、学生手册(49,25%)、广播,报纸(49.05%)、学校下发的相关文件(24.00%)、其他(15.21%)。由此可见,“六求”活动教育更多的是通过传统手段进行宣传发动,对于运用新媒体、新途径、新手段方面还有待改进。

2.2 “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实施效果

2.2.1 “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1.27%。学生参加“求真”学术科技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科技之星知识竞赛(81.70%)、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75.34%)、科创之星大比拼(64.59%)、其他竞赛活动(54.03%)、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47.41%);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真”学术科学活动前五项依次是:科技之星竞赛(86.36%)、科创之星大比拼(74.82%)、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61.57%)、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48.07%)、其他竞赛活动(41.31%);学生最满意的“求真”学术科学活动前五项依次是:科技之星知识竞赛(82.36%)、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75.61%)、科创之星大比拼(60.85%)、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46.75%)其他竞赛活动(34.48%)。

学生认为在“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89.64%)、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精神培养(84.79%)、解决问题能力提升(65.77%)、其他素质(13.84%)。

2.2.2 “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4.27%。学生参加“求善”文明道德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校领导接待日(84.85%)、助老助残等义务活动(75.215%)、创建文明校园活动(68.52%)、爱国主义活动(61.05%);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善”文明道德活动前五项依次是:校领导接待日(87.61%)、助老助残等义务活动(75.48%)、创建文明校园活动(66.49%)、爱国/社会主义教育(53.25%)、榜样/警示教育(51.41%);学生最满意的“求善”文明道德活动前五项依次是:校领导接待日(86.52%)、创建文明校园活动(73.87%)、助老助残等义务活动(61.05%)、创建文明班级(56.98%)、爱国主义教育(53.70%)。

学生认为在“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培养了自身仁爱精神(81.51%),丰富了道德知识,规范了自身的道德行为(74.85%)、提高了自身认识和判断道德问题的能力(67.48%)、其他方面素质(55.80%)。

2.2.3 “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6.45%。学生参加“求美”文化艺术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人文讲坛(84.98%)、团支部展板秀(75.08%)、各种文化艺术节(67.61%)、支部才艺展(63.01%)、各院的讲座或论坛(60.7%);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美”文化艺术活动前五项依次是:文化艺术节等(85.84%)、人文讲坛(81.38%)、团支部展板秀(78.5%)、支部才艺展(58.03%)、普通话推广月(50.03%);学生最满意的“求美”文化艺术学活动前五项依次是:人文讲坛(83.34%)、团支部展板秀(80.98%)、支部才艺秀(73.77%)、普通话推广月(67.74%)、各种文化艺术活动(63.67%)。

学生认为在“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88.46%)、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71.47%)、丰富了文化艺术知识(79.28%)、其他素质(55.67%)。

2.2.4 “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5.33%。学生参加“求实”社会实践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社会调查(87.20%)、支教、三下乡(79.45%)、志愿者、公益活动(74.09%)、学习参观(65.80%)、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54.07%);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实”社会实践活动前五项依次是:支教、三下乡(86.01%)、学习参观(84.22%)、志愿者、公益活动(76.15%)、勤工俭学(70.23%)、社会调查(64.27%);学生最满意的“求实”社会实践活动前五项依次是:学习参观(85.63%)、支教、三下乡(80.22%)、志愿者、公益活动(77.47%)、社会调查(76.09%)、其他活动(64.45%)。

学生认为在“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项目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培养了务实精神(88.55%)、实践能力得到提升(84.19%)、增加了阅历(76.77%)、开拓了视野(73.49%)、其他素质(67.10%)。

2.2.5 “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4.30%。学生参加“求特”个性发展活动频率较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学习活动(92.33%)、社团活动(89.70%)、心理健康活动(77.59%)、素质拓展培训(74.18%)、其他活动(64.03%);学生最乐意参加的社团类型依次是:社会公益类(86.40%)、文化艺术类(84.71%)、学术科技类(79.33%)、体育竞技类(73.02%)、其他活动(51.60%);学生最满意的“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项目为戏剧文化周(88.30%)、校园原创歌曲大赛(80.34%)、曲艺专场晚会(77.48%)、户外活动(70.44%);。

学生认为在“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培养了自重精神(87.66%)、学习能力得到增强(84.20%)、才智得到了发挥(77.58%)、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73.60)、其他素质(53.48%)。

2.2.6 “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项目实施满意度92.34%。学生参加“求强”就业创业活动频率较高的活动依次是:创业论坛(86.85%)、其他各院创业就业论坛或讲座(81.15%)、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79.97%)、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71.31%);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求强”就业创业活动依次是:企业校园行或高校名企行(89.51%)、创业论坛(82.87%)、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74.39%)、就业创业培训(65.72%)、其他竞赛活动(53.11%);学生最满意的“求强”就业创业活动依次是:创业论坛(86.77%)、企业高校行或高校名企行(80.21%)、大学生职业规划(76.39%)、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60.66%)、各院就业创业论坛或讲座(53.57%)。

学生认为在“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项目中的最大收获依次是:培养了自强精神(89.64%)、就业创业意识得到了培养(84.79%)、就业创业知识得到了丰富(79.03%)、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63.74%)。

2.3 “六求”活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2.3.1 学生参与“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倾向度。结果显示,学生参加“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拓展自身素质、锻炼能力(84.52%),兴趣爱好(71.02%),丰富课余生活(62.30%),获取学分(28.5%),学院和班级的安排(13.31%)、其他(1.11%)。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参加活动的动机都是好的,但小部分同学是由于班级和学院的安排或为了获取学分才参与,这部分学生在参与活动可能怀着应付的心态,对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应注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教育,端正其参加活动的

动机。

2.3.2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化支持度。学校将学分与素质活动挂钩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调查显示48.39%的学生认为这一措施对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40.13%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10.59%的人认为所起作用一般,而也有0.53%的人认为这一措施对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没有促进作用或是起相反作用,而对学分制实施各项措施表示满意的学生为90%,说明学校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还有一些地方亟需完善。

2.3.3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认证知晓度。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是学校“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规定每个在校生必须修满4个素质拓展学分方能毕业。调查显示约95%的学生表示知晓这一政策,而对于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的认证流程,选择“不熟悉”有5.18%,所以在学分制认证方面,学校应该通过学生手册以及其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指导。

2.3.4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认证满意度。据调查,90.03%的学生认为参加素质拓展项目学分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认为学校对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非常有必要。认为学分认证体系项目体系设置合理性为90.83%,认为认证流程设置科学性为92.41%,认为认证系统操作简捷性为83.09%,认证结果输出可得性为80.68%。

2.3.5 学生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认可度与育人成效评价。学校实行“低年级基础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四年素质教育”教育模式,结果表明,89.31%的学生认为这一教育模式非常符合或是基本符合大学生的发展要求;超过九成(90.75%)的学生表示对“六求”活动教育体系非常认可或是比较认可;31.67%的学生认为“六求”活动教育体系育人成效非常显著,57.64%的学生认为“六求”活动教育体系育人效果比较显著,仅有0.46%的学生认为“六求”活动教育体系没有育人成效。

3 结语与建议

湖南农业大学“六求”活动教育体系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其活动体系科学、制度体系完善、项目体系全面、认证体系简便,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活动项目知晓度高、学生活动参与度强、学分认证满意度好、项目实施育人成效满意,实现了多种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形式的相互融通、学科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活动教育良性互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仁爱精神、人文精神、务实精神、自重精神和自强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和热情支持,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六求”活动教育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四项建议:

第一,实现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大学生“六求”活动教育作为一个专门板块纳入《湖南农业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科生大学期间必须获得4个学分才能毕业,规定“六求”活动教育学分可抵充公共选修课学分,实现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有机融合。这将有效提升活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修订和完善“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认证体系。以“运作成熟、操作规范、效果显著”为原则,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层层研究和讨论,进一步扩充“六求”活动教育学分认证体系的活动项目,确保实现“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对全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有效整合和系统管理。

第三,进一步丰富“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理论成果。从理论上进一步挖掘“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理论内涵,进一步理清活动教育中“六求”目标之间的深层关系,探讨从目标体系到内容体系、认证体系的实现机理,为“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加强“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实践成果的总结和推广。不断总结“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模式特征;加强对“六求”活动教育效果的调查和研究;不断收集和提炼“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加大对“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焱良,罗薇.论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的构

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6):7-10.

[2] 谭焱良.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研究[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4-133.

[3] 李毅,周妮笛,何伟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大学生

素质拓展活动体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

(9):75-78.

[4] 刘海涛,徐磊.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研究与实

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

2011,(2):73-77.

[5] 王祚桥,张加明.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构建

六步教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03-02

理想信念是人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自觉意志和持久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中央提出的“六个为什么”这一重大命题,既是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战略高度,对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六个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而又深入浅出的阐释与回答。这有助于澄清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疑惑,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固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六个为什么”既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其重要指导思想。高校应把“六个为什么”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坚持用“六个为什么”引领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积极探索用“六个为什么”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联系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六个为什么”旗帜鲜明地主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这在实质上是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迈向共产主义这一理想社会的坚实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六个为什么”的问题实质上就是理想信念问题,“六个为什么”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和契合性。

2.“六个为什么”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前提条件。当代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确立,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认识之上的。“六个为什么”涉及到党和国家应当坚持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方向等六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弄懂弄清“六个为什么”,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弄懂“六个为什么”是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现实中,一些大学生之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其思想根源就在于没有真正弄懂弄清“六个为什么”。

3.“六个为什么”是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六个为什么”所涉及的问题是以前长期困扰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形成的根本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极为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变革,人们的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趁机渗透,不断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个为什么”既清楚地讲明了“必须坚持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又讲明了“不能搞什么”、“为什么不能搞”,廓清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错误思潮,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严肃批判。这对于分清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解决思想困惑,正确认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树立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六个为什么”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意义

1.“六个为什么”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当前,我国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要用和谐先进的校园文化来引领和谐校园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六个为什么”无疑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在一些高校校园内还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相抵触的思潮,部分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正在迷失,一些大学生不健康的思想观念问题也日益凸显。坚持用“六个为什么”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引领高校校园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建设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从而更加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优化高校校园的育人环境。

2.“六个为什么”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发展动力和政治保证。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将直接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和兴衰成败。以“六个为什么”统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目前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不良影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坚持用“六个为什么”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抵制和改变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清正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六个为什么”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告诫全党:“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他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思想基础和重要保证。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社会结构的较大变化,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影响也较大。坚持用“六个为什么”统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在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科学指引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逐步形成合理规范的行为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六个为什么”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

1.加强日常管理,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在高校日常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六个为什么”,是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六个为什么”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加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在日常管理活动中不断融入“六个为什么”教育。优化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全大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更好地发挥社团带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高校应定期开展形势政策讲座、重大纪念日纪念活动等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开展,并努力形成制度化与规范化,使理论实践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学校开展的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会不断受到“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影响与熏陶,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会更加充实。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成立带有一定政治性质的社团、协会等来教育武装学生,提高他们学习“六个为什么”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大学生接受“六个为什么”教育的效果。

2.强化课程渗透,拓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和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显性课程,也是大学生学习“六个为什么”的主渠道、主阵地。以“六个为什么”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也是青年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六个为什么”要进入大学生头脑,必须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担负起主要载体的作用。要不断推进“六个为什么”进学生头脑、进教材、进课堂,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认同感,充分认识“六个为什么”的意义,领会“六个为什么”的内涵与实质。在各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其精髓,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及改革创新和爱国主义教育。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六个为什么”统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可以吸收人文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树立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人文社会科学是以理论或知识的形式凝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给人以文化熏陶、理论启迪、净化心灵,促进思想飞跃,而且以历史和现实相承的脉络,通过批判、反思,从而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人文精神和理想信念。

3.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六个为什么”,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但必须以“六个为什么”为支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六个为什么”,就是要坚持“六个为什么”的统领作用,按照建设先进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要求,使“六个为什么”的内容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高校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一个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进一步丰富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高雅而又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有利于塑造高校大学生的心灵,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形成奋发向上、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势必会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思想影响;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认识,不断培育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热爱之情。

“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上的共通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深刻内在价值契合与一致性。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当以“六个为什么”来统领,增强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构筑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柱,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4.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大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注重生活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和职业理想信念的培养,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社会理想信念和个人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一种为祖国奋斗的强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努力学习,不断自我完善,为服务社会做好充分准备,从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应届毕业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愿望日益迫切,如何保障社会实践的有序开展、如何做到社会实践的有效落实,避免花架子、走形式,如何让大学生乐意参与社会实践、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办好社会实践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人、财、物的合力和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重视的结果。因此,要重视社会实践与经费筹措相结合,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内容相结合,引导社会实践与健全法律保障相结合。

5.开发网络教育潜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性。作为重要的技术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互联网在传播运用过程中渗透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目前,大多数80后、90后大学生成为运用网络的主要群体,而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工具,也是泥沙俱全,良莠不齐,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冲击了以“六个为什么”为指导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尤其是校园网络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要主动出击,加强“六个为什么”的渗透,开发网站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传媒定位。因此,要坚持虚实结合的方针,把现实生活的教育与网络教育平台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技术,利用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努力增强教育效果。同时,必须正视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加强引导和管理工作。

建设红色网站,是“六个为什么”统领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特别之处在于可以将现代网络技术迅速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创造立体感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完善校园网服务体系,努力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类专题网站,用“六个为什么”占领网络阵地,构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编号:2010ZY04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翟瑞.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与重构[J].职业圈,2007(9)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六步教学论文篇(6)

在初中生物不是中考科目的大前提下,如何完成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本校大力推广的“六步分组教学”法与生物学科的特点,我的课堂采用的就是分组教学的模式。分小组学习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组学习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又能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这大大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这里说的分组教学法具体指的是“六步分组教学”,下面我就把六步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做简单的说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学习小组,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互补学习,在分组的时候我们应该采用优差学生互补的方式,让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每个小组以五到六人为宜。分组后就是具体的课堂实施。

一、定向即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方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出示学习目标

在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方式来出示学习目标,都应该让学生时刻能够清晰地看到学习目标。例如,可以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也可以预先抄到黑板的某个位置。定向是六步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它不仅仅包括知识目标,还要有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自学就是单独学习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看教材,如在讲《种子的结构》一课时,两幅图再加两小段文字,就是整篇课文。乍一看书上的内容是很少的,不知道该看什么。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有效的看书,这就需要教师在自学环节出示有效的自学问题,让学生按问题去看书,去做答案。这样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往往记忆更深刻。自学这一环节的关键就是自学问题的设置,它既要包括书上的知识点,又要有所延伸。既要让学生容易发现答案,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梯度。

三、讨论环节与上一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自学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抛出的问题。当学生在自学环节中有没解决的问题时,就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寻求答案,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切不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抛出问题给学生讨论时,抛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讨论的价值。太简单,学生一看教材自己就能明白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过于难的问题也没有讨论价值。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既要紧扣学习内容,又要难易适中。例如,在讲解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时,我就抛出一道讨论题“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有哪些?”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应该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别有哪些结构,然后通过对比得出答案。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记住了这道题,还巩固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大大提高了学习有效性。

四、答疑环节尽量让学生之间解答问题,学生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解答

教师在解答的过程中应采用逐层梯次引导的方式给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如果一下子就给出问题的答案,容易挫伤学生探究的兴趣。答疑环节往往1与讨论环节的后半程相互交织在一起,在实施六步分组教学时千万不可生搬硬套,把所有的环节都机械地用上。

五、自测环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检测当堂的学习效果,自测题由教师准备

在自测的环节我们可以引入“积分竞争”的机制。以组为单位,采用对二错一的方式进行积分,最后看哪一组的积分高,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小组的成员把小组荣誉看成是自己的荣誉,为了小组的进步,在学习上定会加倍努力。六步分组教学法不是机械的六步相加,每一步采用的方法也不是只适用于该步,例如刚刚提到的“积分竞争”,我们可以在六步中的任何一步来进行,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自结是六步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每个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教师要选择不同梯次的学生来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及体会。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小组积分评选出本堂课的优胜小组。评选优胜小组是对小组成员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进步。总之,评价要渗透到六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不同梯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学困生应发现其闪光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好一些的同学,应采用激励性评价,以促使他们上进。对待优等生应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

六步教学在课堂实际的运用中,可以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梯次,形成多种变式,不必刻板的遵循六步,但是总体上要符合六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内涵和实质。

六步教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75-02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系统完整地讲授法律制度理论知识,学生习惯性地、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这些被视为“圣经”的制度与理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各法学院系纷纷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开始注重案例教学,编印案例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长期以来,案例教学仍然局限于这样的一种传统模式:讲授-案例-讲解,并未能让案例发挥其能动作用。

一、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弊端及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1.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弊端。我国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一般采用的是将讲解和案例连续进行的方式,即“讲授-案例-讲解”的案例教学模式。相对于枯燥的理论堆砌,这种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有其先进之处,但在本质上并未改变理论堆砌的状况,而只是在后续阶段加上了案例,使之从表面上看起来接近于西方的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要么先讲解理论再以案例巩固,要么阶段性理论讲解完后,以案例作为加深印象的环节。这样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弊端:(1)案例永远是和授课内容分开的。对于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高职层面的学生来讲,这一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将知识和案例对号入座,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案例和教学内容的脱节,达不到教学效果。(2)案例永远和职业环境脱节。大多数法律专业教学中采取的都是教学案例,来自于各类教科书,是“为了教学而教学”编写的案例,和职业环境严重脱节。学生既感受不到职业情境,也不能理解真正的职业任务。(3)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传统的案例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后,被动地将理论与案例挂钩,这是最大的弊端。案例教学之所以被众多大家看中引入中国,在于其精髓就是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我国长期以来这种讲解后案例的所谓案例教学法,严重违背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宗旨。

2.新形势下法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基于这一现状,近十年来,不断有学校与一线教师开始摸索一些新的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在这些研究中,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到了目前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的缺陷,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方法。在不断出现的新方法中,最根本的宗旨就是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教学的追求、以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为教学目的。具体而言,法学教育,尤其是法学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出如下趋势:(1)传统的先讲授后讲解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该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传统的先讲解后案例的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需要有新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来予以突破。(2)教学案例的设计不应脱离实践,应该能够和职业角色及具体任务相结合。所选取的案例应来源于实践中本课程领域或学科领域具体的角色,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能通过对案例的解决,来仿真式地接触实践。(3)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问题引导应成为教学环节设计的核心。案例的展开应摒弃传统的先叙述后问题的方式,整个案例的设计应以角色为前提,以问题为主线,通过情节的展开、问题的抛出,来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思考模式。(4)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的主动和创新思维以及参与程度,因此过程的评价应是最重要的。

二、“六步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及内容

六步案例教学法是作者在6轮的刑事诉讼法教学中摸索和总结的一套新型教学方法。其具体内容为:

1.六步案例教学法的理念。六步案例教学法最基本的理念在于三个方面:(1)最大限度地与职业情境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实现“职业任务进课堂、职业案例进课堂、职业角色进课堂”的三进理念。在教学方法具体运用中,首先对于案例的选择,就要求教师应自己根据在律师工作等实践活动中的经验,自己编写最贴近职场的教学案例。其次,在案例编写中,引入职业角色,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扮演”感觉,能够有“身临职业情境”的感觉。(2)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上体现高度同步性。具体而言,在教学中,运用一个实践案例,设置一个职场角色,然后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职业任务,交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解决。案例即任务、问题的解答即教学内容的完成,实现同步性。(3)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六步案例教学法在理念上,以促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通过小组讨论、拓展提高、课后实践任务的完成等环节,能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六步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六步案例教学法是指“案例导入,设置角色-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师生互动,知识解析-拓宽视野,拓展提高-课后实践,巩固深化”的六步法教学模式。

第一步,案例导入,设置角色:在第一步中,以一个能够贯穿教学内容的设计案例为引导,导入一个职场角色;在这一部分,对案例要求是能够切合职场并且能够贯穿教学内容的;对职场角色,要求必须是以法律职业人为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仿真训练的感觉。

第二步,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在第二步中,根据所设计案例的案情进展,提出若干问题与任务;在此部分,问题与任务对应的即是教学的内容,但是通过任务形式出现,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步,分组讨论,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在此部分,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讨论的过程,既是对思维、语言和辩论能力的训练,同时,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

第四步,师生互动,知识解析:教师根据学生代表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解析,并形成师生互动;在此部分,首先,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根据之前讨论和此时学生代表回答情况予以记录,形成过程评价中教师评价的依据;在学生代表回答完毕后,教师归纳学生代表回答情况,并对相关知识点有重点性地进行讲解,并给出前述案例的答案。

第五步,拓宽视野,拓展提高:在此部分,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信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法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不断会有新的法律法规及理论出现,教科书中的内容难免有落伍之处,同时,对于国外一些法律理念,高职层次的课本也不会涉及,但这些内容对学生法律修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此部分主要由教师补充此类信息。

第六步,课后实践,巩固深化:在此部分,教师布置课后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实验或课后论文等形式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传统作业都是以问答选择或案例解答等习题形式出现。六步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完成的实践性作业,必定是以职业情境为基础的。

三、六步案例教学法的创新之处

六步案例教学法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形成了一个以“角色设置、问题引导、过程评价”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填鸭为教师引导,变远离职场为引进职业角色、仿真职场情境练习。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如下:

1.改变目前学习的现状,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六步案例教学法旨在通过教学环节中参与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整个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一个引导者和互动者,让学生在整个任务的解决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行去发现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以“角色设置、问题引导”为核心,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环节,设计实用的教学案例。为解决目前教学中案例老旧或者脱离教学和脱离实践的现状,六步案例教学法要求编写的教学案例必须能贯穿大部分教学内容,将职业任务融入问题中,将职业角色引入案例中,形成完全与教学内容同步切合的教学案例。

3.探索科学的过程评价体系。传统法学专业考核方式为以各种题型的期末试卷,进行一次性考核。六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引入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和师生互动,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实现了多样化与过程性考核。学生最终成绩以小组互评加教师评价加期末考核作为最终判定成绩的标准,

4.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通过提前布置任务和课后实践任务,但又不局限于传统的作业题,使得学生的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后得到锻炼。

六步教学论文篇(8)

[5] 任翠斐. 从课内到课外,添加课堂精彩――英语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高效性[J]. 考试周刊,2011(01).

[6] 百度文库. 2010潍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之“模块整合五四一”[J/OL].,2012-11-27/2015-7-13.

[7] 百度文库.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人教新课标[J/OL].,2012-11-27/2015-7-13.

[8]百度文库.先学后教,灵活运用[J/OL].,012-12-4/2015-7-13.

[9] 百度文库.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J/OL].,2012-8-2/2015-7-13.

[10] 孙琴.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 化学教与学, 2012(09).

[11]百度文库.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J/OL].,2012-9-17/2015-7-13.

[12] 张远. 改革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初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探究[J]. 新课程(中学), 2012(12).

[13]百度文库.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J/OL].,2012-9-25/2015-7-13.

[14]百度文库.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操作规范[J/OL]., 2012-9-23/2015-7-13.

六步教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059―01

“六步两查两展示”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能够很好地把新课标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六步两查两展示”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

一、“六步两查两展示”教学模式中“六步”、“两查”及“两展示”的具体内容

“六步”:指课堂环节六个基本步骤,包括课前自学激情导入学生体验展示点评尝试巩固检测小结这六个环节。

“两查”:一是开课伊始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对相关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新知识的认知程度。二是课尾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两展示”:一是展示点评环节。小组选派代表展示通过自学、讨论、操作等归纳出的结论、对概念的理解和定律的运用情况等。二是尝试巩固环节。学生展示系列训练题组完成的情况,并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纠正在知识理解和运用中存在的偏差。

二、 “六步两查两展示”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第一步:课前自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发放指导性学案,让学生自学教材及相关文本资料,解答学案上的预习题、思考题,完成自学任务。高效课堂下的课前自学,以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以自学为主要形式。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标注,带入课堂进行有针对性地听讲,并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直至将问题解决。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激发和提高,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发挥。

第二步:激情导入。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前一阶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新知学习要进行铺垫的相关旧知识予以复习回顾,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故事性、精辟性的情境中引入新课。

第三步:学生体验。采用对学、群学、生教生的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积极讨论,促成对课前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的解决,达到对新知识的初步掌握。“对学”是两名同等水平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群学”是指小组内不同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或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以及组内“小老师”讲解组内共性疑难问题。“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

六步教学论文篇(10)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存状态,勇于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三、课程基本结构和性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包括新诗教、新书教、新乐教、新礼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计六门课程。

小学新六艺课程的性质属于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主持,涪陵城区六所小学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与中国传统六艺教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绝不是复古。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六艺教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应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课程基本要求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总的要求是: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传统熏陶,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德艺双修。

小学新六艺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诗教课程:设置诗歌课,继承和弘扬中国诗教优良传统,推进中国诗词进校园,强化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诗歌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体诗150--200首;培养学生诗词朗诵习惯和初步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新诗基本常识;开展儿歌、儿童诗习作教学,尝试古体诗和现代新诗习作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诗词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诗歌审美情趣,发挥诗教的育人功能,以诗性培育人性。

新书教课程:设置书法课,改进写字课教学,强化中国书法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和初步的书法审美能力。强化书写技能训练,开展必要的书法常识教学;在硬笔书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重视行书的学习;在临摹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生个性;在字迹工整的基础上讲求字迹协调、美观。书法教学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书法不仅在书法课(写字课)中教学,还应该在美术课中加以引导。要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书写和欣赏过程中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以书品培育人品。

新礼教课程:设置礼仪课,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教育以及现代礼仪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品德课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批判吸取中华礼教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和爱国情感,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情感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认知基础。知行结合,以礼仪行为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以礼修德,以礼立人。

新乐教课程:开设乐教课,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器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含竖笛或口琴)。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新诗教、新礼教、新武教等学科的结合,拓展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国教育传统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乐成人。

新武教课程:开设武术课,拓展体育课教学。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培养学生尚武立德,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强身报国。新武教应与新礼教紧密结合,以礼习武,以武修德;培养学生武术活动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法和拳术、器械套路十套。 【1】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相关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新科教课程:开设科技活动课(含信息技术课),强化科技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意识和初步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丰富多样的科技、科普、劳技活动;培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兴趣和动脑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新科教,补充和拓展数学课、科学课教育。

五、课程教学方法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基本教育方式,即广义的化育方法。广义的化育方法包括四种基本方法:教、化、学、行。

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就是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化,就是狭义的化育方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的熏陶、磨砺、感召,使学生心灵深处发生转化。

学,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能动性。

行,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要通过教、化、学、行的基本方法来实现其教育目标,达成其教育目的。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六、课程组织形式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形式和课程活动形式两大类,即“两课两活动”。

课堂教学形式即两课,指通过专设课和合并课。专设课时也叫单列课时,是利用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地方和学校安排课时”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来安排校本课程课时。合并课是将校本课程合并在国家课程的课时中教学,即在国家课程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校本课程的内容。

课程活动即根据校本课程计划和要求开展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活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即两活动,一是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二是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日常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朝会、班队活动、课间操、课外活动等日常活动实施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学校、少先队主题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或专题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活动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活动。课程活动应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电脑网络系统、校园广播、宣传专栏进行教育活动。

新六艺校本课程应将课堂教学形式与教育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利用课程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新六艺校本课程要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密切结合,使新六艺课程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学校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都应该积极结合新六艺校本课程来开展。

七、小学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应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密切结合。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渗透与扩展,分列与合并。

渗透与扩展,即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的渗透与扩展。新六艺校本课程必须渗透国家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育教学中,应渗透新六艺课程的精神,并挖掘、突出、深化与新六艺课程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体现校本特色。新六艺校本课程既应保持校本特色,也应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之成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机扩展。

单列与合并,即课程和课时的单列与合并。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新六艺课程特点,可以单列设置新六艺课程和课时,也可以将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合并设置。

八、课程评价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应遵循人文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五项原则。人文性原则要求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摆在课程评价首要位置。实践性原则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整体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生新六艺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差异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性优势发展。创新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上述五项评价原则,也是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原则。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的性质属于考查,主要包括行为评价、作业评价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行为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言行表现、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情况。作业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练习、习作达到的程度。绩效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及相关评比、竞赛、考级活动中的表现。考查方式以定性评价为主,以日常行为表现和实作技能考查为主。

九、课程计划

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见附表1。

  2  

六步教学论文篇(11)

同志在《实践论》中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了人类认识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公式是作为《实践论》的结论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新的重要标志。

本文试图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的总公式,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当中。使教学更加生动。在新的教学条件下重新解读这个公式,把握他的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意义,必将给我们新的智慧、力量和方法的启迪。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石。由于理论性太强,学生难以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如教材的整个章节就六章,也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为标题的,如第一章就是人力资源规划。此前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这六大模块,而本书就直接对概念进行阐述,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所以任凭教师对概念解释的多么全面、深刻,学生仍是只知其表,不知其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必经阶段,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上升到理论,理论反过来又能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教材仅仅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见图1),确忽视了认识过程必经的实践阶段。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理论,笔者提出四步教学法(见图2)。所谓四步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内容分四步完成。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

第一步,绕开人力资源中抽象的六大模块部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以学生为主,由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模拟公司”进行角色扮演。其中扮演的角色有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绩效经理、劳动关系经理,所有岗位都有教师提供的岗位说明书。学生按照岗位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模拟,学生根据模拟(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

第二步,学生根据模拟演练,谈自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任务“六大模块”的理论。也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阶段。

第三步,进行第二次教学模拟,本次模拟以学生为主导。要求学生在模拟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各大模块的整体流程。

第四步,进行纯理论教学。

四步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感性的认识,再由教师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最后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由于这种方法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条原理的,故称之为四步教学法。

一、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前提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所以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搜集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在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纵观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材,都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为标题的六章。与现实工作脱节,学生无法知道这六大模块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四步教学法讲的是模拟,学生在模拟演练中体验企业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因此在备课环节教师要广泛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案例,更好的为学生“出题”“解题”。

2.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有眼利耳聪的能力。实施四步教学法要把学生分组进行演练,而教师必须做到坚固每组学生,在学生模拟演练中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使模拟演练更加逼真。

3.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从业经验,不能像“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势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④“在马克思看来,以往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只是就对象看对象、就客体谈客体,而且是只凭借直观的形势去理解世界,不懂得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联系人的主体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即实践去理解他们。”⑤强调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直观性的原则。也就是教师不能就教科书谈教科书,凭借自己对企业的猜测去理解企业,而必须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够把课讲得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有趣。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从业现状是,大多数毕业于211、985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通晓书本知识,可谓满腹经纶,但从未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实实在在的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这样讲起课来难免枯燥,与实际连接不紧密。笔者建议这些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一些挂职锻炼,这样传授知识中就不会显得枯燥、无味。

二、实施四步教学法的过程

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授专业知识前先让学生进行实践,也就是模拟演练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在模拟演练后让学生谈认识,教师进行补充,然后进行理论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要以学生在模拟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为导火索进行切入。这样对于初次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而言就成功破冰了。当学生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之后再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已经是“拨云见日”了。

2.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案例。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案例是四步教学法中重要的一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案例为学生进行课程讲解。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在搜集案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案例的搜集比如管理资源吧,还可以参考一些实战的书籍如“2012人力资源24模块操作案例大全”,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从实践中成长。

3.进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关键步骤,课堂应该选择在专业的人力资源模拟实验室,或者桌椅能够随意摆放的大于100平方米的教室。学生不要超过40人。上课前应该准备好学生模拟演练需要的剧本(包括岗位说明书、模拟的流程、模拟控制时间等)。根据重新编排的授课结构,根据四步教学法(见图二)进行授课。四步教学法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如下:

第一步实践:“实践演练”(模拟演练)。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到,人力资源实操课程中只能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流程性的项目,限定在学生既可以接受,又能够与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紧密相连。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首先播放人力资源工作的短片。对于初次涉及的基本概念,教师只需要做一个最基本的讲解,给学生一个大概的印象。课件播放后,布置模仿演练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布置演练内容,如本节课讲授培训与开发,那么教师就布置和培训与开发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乐趣,模拟演练结束后,学生对演练进行总结。教师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兴趣。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人力资源工作产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一些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第二步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的其中一块中的理论知识。遵循实践到认识的原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制定这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课件与教材相结合。一方面讲授教材的内容,一方面播放课件。用课件来演绎教材,用教材来阐述课件。详细讲解,深入学习。将人力资源的概念、原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第三步再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哲学原理,完成了第二步的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再次基础上我们再来一遍模拟演练。这次演练主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写“剧本”自己演绎“剧本”。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整个过程。第四步再认识:对于学生来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点还是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的基础知识,我们还是应当回到理论知识这个重点上来。经过三个步骤认识、实践、再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也不再陌生。这时候由教师趁热打铁再传授一遍理论课内容。到了这一步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三、实施四步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创新。一方面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新特色。另一方面它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焊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被动局面。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找到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乐趣,成绩稳步上升。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能够让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工作成绩节节提高。

【参考文献】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