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2 21:54:52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1)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就医学生而言,四、六级考试、托福考试、雅思考试、GRE考试、临床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类职称考试……林林总总的国内外英语考试让医学人士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而目前大多数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如何从医学人士的角度为其提供关于在不同阶段选择考试的建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阶段,主要以四、六级考试为主,但四、六级英语考试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医学生的英语水平,医学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定医学人士的英语水平。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肖向阳副教授的课题“国内外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与探索”进行研究。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资料统一化、分类编写、统一讨论修改等方法。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前期全体小组成员(李维丽、刘萍萍、魏亚非、林心宇、朱丽莎、李亚琼)共同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出两份调查问卷《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和探索调查问卷》、《医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看法之调查问卷》。李维丽、刘萍萍负责组织问卷调查、资料整理;魏亚非等其余四人负责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二、研究成果

(一)论文《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

针对目前大多数国内外英语考试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而种类繁多的国内外英语考试常让医学人士感到无所适从,本课题在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后,撰写出《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此论文概括性介绍了在本科生期间,医学生们主要需要通过的四六级这两个基本的英语考试,准备考研者需要的考研英语;在职医生需要参加的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对于那些想出国深造的医学人士主要需要参加的TOEFL或IELTS,GRE,GMAT,LSAT,MCAT,PET5,CGFNS,USMLE等各种考试。从本科生、研究生、医务工作三个阶段,按毕业、升学、晋级晋职、出国留学、出国工作等需求为线索,总结出医学生及临床医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

(二)调查报告《“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和探索”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医学人士的英语学习动机,对相关考试的看法及建议等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1.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现况学习英语态度和动机功利性强,而态度和动机被公认为是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部因素,所以大学教育应该合理引导促进学生的积极性。2.普遍认为,举行CET这种全国性统一的英语考试并不能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高学习积极性。考试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调整和深化,以使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全面检测学生的真实能力,促进学习动力。3.应让学生走出考试的误区,并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不仅仅是“考证”的热情。另一方面,社会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考试的效度、摆正各类考试的位置,不过度夸大其作用。

(三)调查报告《医学生之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的看法,以及对下一步改革的期望,为英语四、六级考试今后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本论文随机选取200名医学本科生作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生对英语

四、六级题型改革基本认同,认为这些变化更能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且他们期待下一步可以进一步与国际化

英语考试接轨,以及把口语同笔试并作一起考试以督促大学生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与口语能力。

(四)论文《医学本科生看四、六级考试对毕业从医的影响》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近59.4%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需要;6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针对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并在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中加入医学专业英语的内容。本论文重点从四、六级考试的报考对象、考试性质、考查侧重点上来说明现阶段的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原因,并且对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些建议。

(五)论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主要英语考试发展分析及展望》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出国热”、“外企热”、“评职热”,各种英语考试在我们身边掀起一阵阵新的“英语考试热”。此论文重点从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分析较为风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托福考试(TOEFL)、雅思考试(IELTS),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等考试。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英语考试热仍将继续,而获得就业竞争优势、出国深造机会和晋升资格依然是推动这股热潮持续走高的主要动力。同时,在英语考试改革方面,考试类型多元化、考试流程人性化、考试题型生活化将成为主流。

三、意义

本课题一方面通过网络、出版物和问卷等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并经过系统分析,总结出医学生及医务工作人员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另一方面结合国内英语考试现状、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及广泛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未来医学生英语考试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和创新性建议,使其能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并引导英语教学更加实用,使英语更好地服务于医学。

参考文献:

[1]王青青.医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临床的实践.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1(1).

[2]洪江.二十一世纪医生的素质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医学教育,2003,4(2).

[3]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1-3.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2)

一、背景

教学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潜力,改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评价作为高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很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Bachman和Palmer[1]从考试的角度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强调用于形成性目的的考试可以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帮助老师调整教学。Oscarson[2]肯定了Lewkowicz和Moon[3]认为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可以结合使用的结论。

国内关于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盛湘君[4]把形成性评价应用于高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定期进行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发现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中的问题,测查的是一个单元的学习,能反映学生个人的进步。并提倡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周娉娣和秦秀白[5]研究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式提供了较科学且受学生拥护的课程评价手段。

综上所述,由于具有评价的形成性、过程性的特点,形成性评价可以提供较全面、准确的信息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它是融入教学过程的评价,更注重对教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诊断,为教学双方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促进有效学习。

二、评价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职英语教学以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重点提高听、说、译等应用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当前我院英语评价方式为:一学期一次的全院统一期末笔试+单独口试。其中口试内容、形式、标准不统一,教师各有其考核方法,以期末一对一口试或学生自录视频为主。学生学期总评成绩构成为:平时20%+口试20%+期末笔试60%=期末总评100%。现有考核方式重终结性评价方式轻形成性评价方式,且笔试比重过高,没有客观考察英语教学是否实现以上课程目标,同时没有起到促进学生日常学习的作用。

因为只要考前背诵考试重点就能通过考试,导致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平时不学,期末猛攻。所以应尝试调整当前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及教师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评价方式改革

本文基于以2015/2016/02学期教学评价为一个周期的评价方式改革项目,拟定教学评价方案初稿,准备各模块考核资料和标准,相关材料逐步上传至批改网。按计划实施教学考核方案,并进行效果调查,完成调查分析报告。基于前期实施情况和分析报告,调整教学考核方案,完善考核资料和标准。

该项目按计划如期实施,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为: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除听说模块外,各模块基于教学单元进行4次阶段性测试(听说模块采取:随堂测试听力4次+课堂演讲1次+口试1次);考核比重:期末总评100%=听说30%+阅读20%+写作20%+翻译10%+笔试20%。

注:1.各模块测试最终按百分制计算;

2.各模块总分为4次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均分;

3.听说模块总分:【听力(4次测试均分)+口语均分(听说b+听说c)】÷2。

获得如下发现:

1.考核内容不再偏重课本,选材充实丰富,是课本内容的必要补充,真正做到讲练结合。各模块测试题量恰当,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又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压力,提高课堂关注度,课内外有明确的任务要完成。一次期末笔试成绩过关,总评就及格的方法不起作用,需要学生平时课内外关注英语学习,端正学习态度。

2.考核目的明确。各模块充分体现高职英语的应用性,尤其是听说模块,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仿真情境,同时笔试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及综合能力。

3.制定规范的考核标准,公正客观,改变了口试内容过于宽泛、学生蒙混过关的情况。

4.考核方法多样化。有传统的考察综合能力的笔试,有灵活的课堂随测,有贴合时代的网络定时测试,有课堂演讲,有一对一口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

5.考核比重合理。期末总评100%=听说30%+阅读20%+写作20%+翻译10%+笔试20%。学生可以清楚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四、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利用现代网络及时反馈、自主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引入形成性评价,为教学和评价的有机结合提供一种有益的尝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趋势。它能提高高职学生日常的课堂关注度,能改变高职课堂上平时不学、期末猛背答案的现状,能让学生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自信,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及教师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Palmer A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Oscarson M A.National evaluation programme in the Swedish compulsory school:Assesment of achievement in foreign languages[J].System,1995,(3):295-306.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3)

一、翻译课程的传统考试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1.考试次数少,形式单一。翻译课程的考试形式与其它许多课程一样,每个学期末只组织一次,采用闭卷形式。由于考试次数少,平时又常疏忽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管理,一学期的内容拉的战线过长,致使学生不能把整个一学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之100分钟考试,每个学生答题的偶然性,所拟试题的随意性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一次考试,欲达到较客观地、如实地、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概率会很低。而考试形式单一的弊端是,由于学生思维、理解、记忆等能力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阻碍某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限制某些学生创造能力的拓展。

2.命题内容过于程式化。在翻译课程的传统考试中,一般都采用“3+2”的命题模式,即三个客观试题加两个主观试题。这种过于程式化的命题模式看似结构合理,实则与高职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相距甚远。从内容上看,三个客观试题(译文填空、译文改错、译文选择)只注重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机械性记忆和简单运用,而对灵活多样的实用性翻译技巧侧重不够;两个主观试题(英语译成汉语的短文翻译、汉语译成英语的短文翻译)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但由于采用限时的闭卷形式,加之又受到两道主观试题本身内容和形式的局限,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特长得不到发挥,更不能体现其创造性,造成多数学生只能靠上下文做理解性的翻译,很少有人能按照“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在两种语言风格与习惯上斟酌求精。从分数分配上看,三个客观试题占65%或70%,而两个主观试题只占35%或30%。这样的分数分配,容易造成多数学生为了保住及格,把精力和时间都花在相对主观试题容易答的三个客观试题上,而对两个主观试题,尤其是汉译英只是敷衍了事。这种现状也会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期末考试靠突击,虽然也能让多数学生及格,但考试没有对学生形成外部压力和内在的激励作用。

3.信息反馈与教学脱节。在翻译课程的传统考试中,由于考试是集中在学期末,尽管教师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做了分析,也发现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通过考试发现的问题是在一个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加之平时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又知之甚少,而这些问题又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失去了分析总结试卷的意义,结果造成信息反馈与教学相脱节。

二、翻译课程考试模式的思考与改革

1.改革传统考试模式,树立“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理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同全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广泛融合,人才市场对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正与日俱增。而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

所谓实用型即具有实效性、实用性。从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而言,就是要使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语工作时,能应对多变的社会需要。一方面,学会如报告、广告、产品推广介绍、产品说明书、电子邮件、业务往来信函、应解聘书等各种文体的英汉互译。另一方面,又能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口语交流。从这一点上说,翻译课程必须兼顾听、说、写的训练,从而满足社会活动中具有中等层次实用型而非高等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需求。而现实的高职院校教学,大多数仍在沿用本科院校过去的授课—练习—考试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个老三段和一个中心”。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期末考试,学校搞得壁垒森严,从管理层到普通教师都是“老内行”,考学生得心应手,而学生应考手忙脚乱。

学校的教育者都没认真反思,期末考试大家辛苦了一阵,却帮了今日教育的倒忙。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已经陈旧得再也不能陈旧啦。对教育者而言,现在亟须从根深蒂固的传统考试模式中解脱出来,摈弃与时代要求相悖的考试观,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理念。把考试当作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2.结合高职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代考试模式

第一,建立“三结合”考试模式,实行全面考核。笔者所说的“三结合”的考试模式是:(1)实行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这一结合要侧重平时多种方式的考试,加大课外作业和课外作业指导的比重,随时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施以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2)实行口语、笔译考试相结合。这一结合要侧重多种形式的会话训练,加大听、说活动的比重,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完成从一般简单会话到就工作相关内容进行正常交际的跨跃。(3)实行开卷、闭卷考试相结合。这一结合要侧重以多个时间段的开卷考试,可在教师指导下,用不同时间(主要是课外时间)按要求完成。

第二,扩大命题内涵、突出高职实践技能的考试。教师在命题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翻译是实践课不是理论课这一原则。不要依赖教材,力争使试题内容和范围更贴近于社会实际。同时,规定有必答题和选答题,难易程度搭配,增加主观试题数量,并在试题分数和时间分配上也要向主观试题倾斜,提高主观试题在总体成绩中的比例。笔者建议,主观试题的分数与时间分配应控制在65%~70%或以上,以此突出实践技能的考试。

第三,强化信息反馈,改进课堂教学。考试实际上是对教学的检验。学生考试的信息反馈与改进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信息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反馈,教师会真正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了解他们通过何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计划,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走向学习英语的良性循环。所以,笔者认为:(1)每学期至少要在“三结合”的考试中获取三次信息反馈,这样会随时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2)改变那种在课堂教学中先讲后考的老套路。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尝试先考试后讲授的办法,把学生在考试(指用“三结合”的考试模式)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归纳、分析、总结,并把这些反馈总结材料作为备课内容,从而带来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双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建宁.论体现学生主体的英语教学.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4)

一、引言

在全国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环境下,各所高校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做了相应的调整。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手段。考试改革在保持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同时,也要使考试最大限度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即通过考试改革,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更合理地考试,使考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以考试为导向的前提下,需要让学生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并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为进一步地学习提供动机。因此,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们完成一学期的学习,期末考试成绩是这一学期学习效果的体现。我们衡量某次考试是否科学、客观通常离不开测试信度(test reliability)和效度(test validity)。为使考试公正客观,我们必须设计出高水平的期末考题,达到合理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在进行大学英语考试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走一些弯路,但我们能从弯路中得到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培养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教学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大学英语课程基本定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成分,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以往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

往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以闭卷形式的终结性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三部分组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考核内容相对片面,注重的是英语基础知识,对英语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不够,过分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考查,过程考核没有体现具体化,更无法很好地贯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为了帮助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及格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考试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形成性考核,二是终结性考试。改革重点是强化形成性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试。改革考核方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正确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定》,本课程以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培养应用能力为教育目标,即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英语实用能力出发,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和“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传授系统的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日常的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学生升入高级阶段的英语学习及各专业后续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

经过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实现沟通。具体要求如下。

1.词汇

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的2000个左右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

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的英语对话。

4.口语

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够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5.阅读

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

6.写作

根据一般性题材,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如填写表格与单证、套写简历、通知、信函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基本恰当,表达清晰。

7.翻译

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单词。

本课程除完成规定的课内教学任务以外,还补充以基础语法、训练书面表达能力、翻译练习为主的课后各种形式的练习。

五、课程考试模式

本课程在以往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将进行改革,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导向,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终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根据考试目的和考试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包括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的方法时间成绩所占比例等。具体如下。

1.形成性考核(见附表)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考勤平时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核阶段性词汇测试考核阶段性实践考核组成。

考勤:(20分)学生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一次扣1分。

课堂表现:(20分)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评定其成绩。

作业:(15分)每学期作业4―5次,取平均分。

词汇测试:(15分)每两个单元进行一次听写,取平均分。

实践考核:(30分)包括个人展示背诵对话小组活动戏剧表演等,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参加一次,取最高成绩。

2.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笔试很难保证测试的信度与效度。信度是指测试的结果是否稳定、可靠,效度是指测试是否有效地考查了希望考查的内容。可通过建立试题库来避免考题范围小,题目内容单一等不利因素,试题库涵盖教材的全部知识点,从而提高测试的效度,使终结性考试更加标准化,并且使英语教学的管理和测试科学化,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便教学考核,减轻教师负担,克服传统的“考教合一”,从而做到“考教分离”,以考促教,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学风进一步好转。

3.考核程序

(1)原始记录

每次上课都要考勤,填写考勤登记表。其他项目的考核采用班级学生平时成绩登记表进行记录,也可根据考核项目形式等重新制作考核登记表。

(2)评定分数

根据考核标准,对各项内容进行量化打分,考核项目中凡是能量化的均进行量化,不能量化的也必须经过一定的量化处理,使之数量化。

(3)分数合成

将考核内容各部分的考核结果根据规定的合成标准进行分数合成,得出学生课程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记录。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它是检验、评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推进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就会积极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反之,就会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妨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多种考核方式机制的建设与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设计出更多、更好质量的评价体系,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使之更加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5)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建构主义视角下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WCXSL1302)、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理工类学术英语读写”和上海理工大学人文重点项目“交互式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12XSZ04)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备受关注。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差别较大,一直以来是很多人比较苦恼的问题。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很多大学纷纷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实行分层教学。然而在分级试题质量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2012年大学英语分级考试试卷为例,对大学英语入学分级考试的试卷质量进行量化分析,旨在对试卷进行客观、准确、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使考试能更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分级更加科学合理,为建立分级试题库做铺垫。

二、研究基础

就分级考试研究现状来说,国外针对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者(EFL,ESL)的分级考试的研究起步较早,硕果累累。Wall 等人(1994)研究了用于判断学术英语环境中受试语言能力弱点的大学英语分班考试并指出效度研究中较大的难题就是进行同期效度检验。也有学者(Fulcher 1997)对英语分级考试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校验。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如Green & Weir)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英语分级考试,并质疑了语法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国内学者对分级考试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研究方法主要以理论综述和试卷结构描述分析为主(如:王瑞,2006;彭家海,2007;刘立,2009),并没有对分级考试试题的质量进行定量化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描述性统计

通过数据统计,试卷的平均分为39.6092,说明整体得分较低;标准差为18.63556,说明分级试卷分数上下分值波动非常大。另外,倾斜度为0.065,大于0,呈正偏态,这个数值表明很多分数都低于平均值,因此分级试卷难度较大。除此之外,峰值为-1.256,小于0,说明曲线比较平坦,从另一角度说明分数上下差异很大,符合分级考试的目的,挑选优差生,可以根据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把他们编入不同班级学习。由于倾斜度和峰值在-2至+2之间,表明本次分级考试分数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下一步数据分析。

(二)信度分析

信度是对整个测量优劣的评价指标, 它揭示测量值与真值的相差程度, 反映样本与总体的接近程度, 从理论上讲, 信度越高, 测量结果越可信。Lado(1961)认为,若一个测试既包括主观题又包括客观题,它的信度系数应高于0.7。根据SPSS信度检验,该试卷信度系数(Cronbach )为0.825,表明该试卷得分可信。

(三)效度分析

效度(胡中锋,李方,2000)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 亦即测量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效度的估计有多种方法, 常分为三大类: 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念效度。由于本论文是关于分级考试试题的定量分析,笔者重点分析了构念效度。

1.各部分之间的相关

Alderson等(1995)认为,测试中之所以设计不同项目是因为他们能够考核不同的能力,因此我们预期的相关也比较低,可能在0.3-0.5之间。从数据分析看出,听力、写作、阅读理解、词汇、完型、阅读和试卷总体的相关度分别是0.935、0.750、0.687、0.874、0.842 和0.860(在0.01水平上相关)。除了完型和听力、翻译与听力、完型与翻译的相关度在0.7左右之外,试题其他各个部分的相关度均在0.5左右(在0.01水平上相关),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此次分级测试的效度整体上是可以保证的。

2.各部分与总分相关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每一部分与总分的相关都在0.01水平上显著。“根据经典测量理论,子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可能被期望达到0.7或者更高,因为总分是对语言能力的综合测量”(Alderson等, 1995:184)。根据这个标准,每一部分与总分的相关度都符合理论要求,其中听力与总体相关度最高,高达(0.934)。

3.难度与区分度分析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决定了整份试卷的难度及考试分数的分布。在常模考试中, 大多数试题的难度应控制在0.3~ 0.7 之间(胡中锋, 李方,2000)。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用D表示(胡中锋, 李方,2000)。如果试题的区分度高,他就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水平。难度与区分度是衡量试卷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难度数值越大,分级试卷试题就越容易;然而区分度系数越高,分级试题质量就越好。数据显示每个部分的难度都在0.3和0.5之间,且试卷整体的难度是0.4。对于难度而言,理想的范围是在0.3和0.7之间(Brown, 2006)。据数据分析, 听力部分的难度最小,也就是说在试卷的所有题型中难度最大。因此我们推断这次分级考试试题难度略为偏大。根据区分度系数值,除了词汇略低,其他部分的区分度基本达到0.4的理论要求(Alderson等,1995)。并且听力、阅读和构词部分的区分度都在0.55附近;完型和翻译部分的区分度甚至更高,分别是0.83和0.64。区分度系数这一数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一个项目从总体上区分出优差生(Brown,2006)。一般而言,区分度的理想范围应该高于0.35(越高越好)。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此次分级考试试卷质量很高,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

四、结论

本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2012年试卷为例,对大学英语分级考试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试卷在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四个方面都基本达到理论要求。但在该试卷的开发和设计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从分级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分析得出,虽然试题的总体质量很高,有些题目尚需改进;完形填空与翻译的相关度超出了0.3~0.5的理想范围,在完形填空和翻译试题项目的设计上可能存在问题。

受限于研究条件,本文只分析了上海理工大学2012年大学英语入学分级考试的一部分受试样本。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试卷的总体质量,但是鉴于分级考试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重要基础,对教学产生巨大的反拨作用,笔者将在未来研究中扩大研究样本,并进行历时研究,以对该项考试进一步修正,提出更全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Fulcher,Glenn.An English language placement test:issues i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Language Testing,1997(14):113-139.

[2] Lado,Robert.Language Testing: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sts―A Teacher’s Book[M].London:Lo-

ngman,1961.

[3] Lee,Y.&Greene,J.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n ESL Place-

ment Test:A Mixed Methods Approach[J].Mixed Methods Re-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79-02

一、引言

自1960年英语教育正式编制入中国基础教育内容要求以来,英语基础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是对中学生进行英语基础教育。在中学英语教育中主要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一般英语基础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如启蒙一样,因此处于初级的英语教育就尤为重要。但是一味地只授不检验的教学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验收成果的英语测试就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推捧,尤其在中学老师中盛行甚广。现目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教育测试都实行题海战术,其中英语测试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正确并有效地能验收英语教学成果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讨论话题。

二、中学英语教育测试的主要内容

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学英语教育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两种即英语知识认知掌握能力和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因此,对于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英语测试也分别对不同内容制定了不同的测试内容。例如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其主要是关于英语词汇、语音以及语法等英语基础方面的知识的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是关于英语读写译的主要内容,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英语词汇、语音、语法等知识对其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有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世界万物都在随着时间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而变化着语言也不例外,它也会随着时间和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产生新的词汇、新的语音或语法。这也变相要求其相应的测试能够顺着新的变化制定与其相对应的新方法和新内容。但是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育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一般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育,从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活力和灵活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语言则是社会交际中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处于初级的中学英语教育运用内容是了解和掌握基础英语,能简单地进行口语交流、能听懂并说出自己的一些简单想法。对于语言的教育其重点和难点就是语言的实际灵活运用。对此,许多教师采取英语听力测试以检验学生对于英语熟练运用程度。但是单一的只针对听、写的教育测试方式并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在当代的英语教育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学英语教育的中所出现的哑巴式英语。

三、中学英语测试的教育目的

语言测试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因其语言的不同性的特点其测试方式也不同。英语测试按其用途可划分为四类(刘润清、韩宝成,2000):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潜能测试和诊断测试。

在中国,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基础的听说读写译,随后培养其使用英语的初步能力,为以后的学生的学习生涯奠定稳定的基础。一直以来语言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对于所有的语言类的学习都离不开测试。语言学习对于学生的要求高,不仅是一般的书写能力还有对语言的熟练运用掌握能力。在所有的语言课程中,英语是学习最广泛的,因此对于英语的教育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英语教育总共分为四大环节即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最后一环节测试与评估,英语测试是英语教育的总体延伸,是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掌握程度的信息反馈。教师通过测试可以得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反馈信息中所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更熟练地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不可否认,测试是验收教育成果和得到学生信息反馈的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测试的结果对于教师如何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如何调节其教育教学重点有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从局部到系统地调整所制定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更全面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

四、现行的中学英语教育测试的主要手段

如同其他的教育测试一样,英语教育测试也可按时间分为单元测试(一个单元结束后的单元总结测试)、其中测试(对于学生上半学期的学习状况的总结)和最后的期末测试(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状况的验收)。对于英语教育学来说,英语的主要测试手段还是试题测试和测试结果的评估的有效结合。试题测试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教育者中盛行的一种测试评估方式,但是一味地客观性试题测试并不能满足语言灵活性的变更需求。这便要求教育者在命题过程中的多方面考虑: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以前的试题,社会的变革对语言的影响颇大,停滞不前的试题不能正确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在试题测试中出现最频繁的试题方式就是选择题。此外,试题中的主观题和客观题总体分配决定着测试评估的准确性。

五、存在中学英语测试教育的利弊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7)

一、学校定位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以文(艺)学和工学为主、以服装设计与工程、材料学、艺术设计学为重点,文(艺)、工、经、管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公办高校。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本着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逐步建立起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体系,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为首都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我国服装纺织业、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服务(《北京服装学院自评报告》)。

二、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根据艺、工、经管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特点,学院在校学生主要分为艺术、理工、经管三大类。艺术类生源属于全国艺术类院校提前批次录取考生;理工、经管类学生主要来自北京,属于二类本科录取批次考生。根据这几年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观察及对其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艺术、理工和经管三类学生在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方面及学学英语的目的上各有特点。

艺术类学生占录取新生人数的45%左右,入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就英语来说,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单词量少、听说能力差等问题。这类学生中,大部分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学校组织的四级考试,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顺利毕业。有少数学生希望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为考研做准备。

理工类学生中非北京本地生源的学生占该类学生的30%左右。英语学习上,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其词汇量基本达到大学英语一级学习所需的要求,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或高考英语听力不计入总分等因素,大部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较差。该类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明确――通过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掌握考研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经管类学生主要来自北京本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入校总分刚够北京地区当年二本录取的最低分数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高考入学英语成绩在90分以下(以08级理工、经管类学生为例,其高考英语平均成绩低于90分)。在英语学习上,多数学生听说能力强于外地生源学生,但英语基础不扎实,对长句和结构复杂的句子理解有困难;由于学习条件优越,北京生源学生不爱记单词,对电子词典、手机词典等科技产品依赖性很强,翻译、写作等能力较差。经管类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希望接触和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扩大视野,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

三、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实施分类教学

从2005级新生开始,根据学生及其专业的特点,我们将大学英语教学分成工科类、经管类和艺术类三大类进行分类教学,艺术类中又细分出了普通艺术类和服装表演专业。与此同时,积极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精神,制定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工、商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服装表演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相应的考试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估。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其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我们使用了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或相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级别的教材:经管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文化性要求较高,对口语要求较高,使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程》系列教材;工科学生对过英语四级和考研英语的要求较高,采用词汇量较集中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的预备级教材;考虑到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更差,就从大学英语起点最低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1级》开始。

四、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2007:22―24)。对课堂活动的记录,我们把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查点予以记录,学习档案的记录则重点记载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课堂小测验情况。在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形成性评估结果占学生总评成绩的30―40%,包括期中考试和网上学习,期末课程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70%。

从2005年开始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所起到的督促作用,不仅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的迟到、缺勤现象明显改观,而且近两年参加毕业前大学英语补考的学生数量逐年大幅减少。采用形成性评估形式确实促进了学生有效地学习。

然而,以期末课程考试和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估却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由于考试结果不仅决定课程通过与否,甚至决定毕业与否”,所以,“整个教学将不得不围绕考试的项目进行”(蔡基刚,2006:265)。这样的考试不仅使教学无法体现类型差异和个性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同上:270)。鉴于此,大学英语教学须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及其英语学习的需求对终结性评估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

五、终结性评价改革的思考

首先,改革评估内容,学生学什么考什么,和四级水平考试脱钩。“终结性评估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24)。事实上,课程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都属于成绩测试或学业考试(achievement tests),旨在检测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某门课程或某本教科书所规定的学习内容(译自Richards & Schmidt,2003:7)。学业考试是针对所学内容而设计的测试,因此考试内容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即学什么考什么。

由于实行分类教学,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所以,学业考试的内容也须基于学生所学教材的不同,体现不同的教学要求。如果根据学生的类型特点,教学中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学业考试的内容就应该以听说为主,考试的形式完全可以采用口试而非笔试的方式进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结合、学习和测试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学校可以单独命题组织考试,或参加校际联考、地区联考、全国统一考试,以对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2007:24),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对不同类型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本着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原则,学校自己命题对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

如果有学生迫于社会上对英语需求的压力、迫于就业压力需要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水平考试,那么,学校可以采取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改革评估方式,突出应用、实践能力的考核。一直以来,“无论是初中升高中的中考英语,还是高中升大学的高考英语,无论是本科的四、六级考试,还是硕士入学英语考试、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都是基础英语性质,而且都是全国统考性质。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只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只能永远是基础英语”(蔡基刚,2006:190)。不仅如此,各级各类英语考试几乎都是围绕着某几种固定题型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这种考试对教学产生的冲击作用就是以考代教、题海战术、应试策略。

评估方式改革的意义决不亚于评估内容的改革,因为“不管怎么改革,考试题型稍有变化,就导致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相应变化”(蔡基刚,2006:266)。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英语教学如果要体现学生类型差异和个性需求,首先要改革终结性评估方式。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估,应当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和平时课堂训练的方式方法。如果平时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课后练习是采取任务型方式(task-based)解决某些问题、完成某项任务为主的话,那么,评估的方式就不应该采取闭卷笔答的方式进行,取而代之的是面试、几个人一组,按主考教师要求合作解决某个/些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这样的评估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考察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评估时间灵活机动,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课程结业考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2007:4)。既然是毕业应达到的要求,那就意味着大学英语课程的结业考试不一定非要在第四个学期期末进行,完全可以与大学的弹性教育机制吻合,实行弹性终结性评估,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英语课程结业考试。

实行弹性终结性评估,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英语课程结业考试,也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为例。能考入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专业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考文化课要达标,自身的身体条件更得达标),可怎样处理好入校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上课之间的矛盾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表演专业的学习实践性很强,而且时间的安排上有其特殊性:早晨要练功,下午要走台。专业的特点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发生冲突,期末复习考试期间学生有活动是常有的事情,有的学生无法参加期末考试就只好缓考,有时甚至在规定的缓考时间内学生也还是无法参加考试。可采取灵活的评估、考试时间,只要学生认为他达到了教学规定的要求,就允许他提前参加课程结业考试;如果学生先侧重专业发展、先积累实践经验,然后再完成大学英语教学要求,那就允许他推迟课程结业考试。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当下的发展需要,又要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大学英语教学同样应当既满足学生当下的英语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同时又要保证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受损害,使之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具有持久的英语学习能力。分类教学,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有效促监督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过程。对终结性评价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体现类型差异和个性需求,另一方面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减轻其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使之愉快学习,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服装学院教学评估小组[R].北京服装学院自评报告,2008.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8)

1.试验研究的背景及原因

1.1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现状

经调查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公共英语课程学习的动机多数都属于功利型动机,这种动机属于浅表性动机,不利于持续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以实现某一目标(如:通过期末考试、通过PET-B、PET-A或CET-4考试等)而学习,一旦实现了既定目标,学习活动就结束了。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认为英语在他们将来的工作中用途不大,甚至认为没什么用,不想在英语上多花时间和精力,马马虎虎能应付考试就行,因此,大批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课马马虎虎地上,课外作业很少有人能及时按要求完成,更不用说自己在课外自学了。学期结束临考前软磨硬泡要求老师提供考试重点,考试范围或考试复习资料等,就重点、范围或资料等匆匆复习,应付考试。这种现状对于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职人才十分不利,不改变这种现状就很难培养出具备一定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合格毕业生。

1.2导致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公共英语课程学习现状的原因分析

高职生入校英语总体水平普遍较低,约65%的学生入学时英语词汇量低于1000,语法基础一塌糊涂,有部分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标准分在320分左右。自身的低水平、低起点使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浓,观念不端正,学习动机不深。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还采用陈旧的考核机制,这种考核机制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往往占总评成绩的60%—70%,以平时成绩为辅,占总评成绩的30%—40%,而且考核方式和内容单一等。这样的考核体系不仅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反而促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依赖心理和学习中的惰性。

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素质,就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人才培养方向和高职生自身特征的课程考核体系,这种考核体系必须能促使广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并让老师和学生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教和学中的不足之处。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塔佛尔比姆(1989)也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我,促使学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

2.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试验研究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要求》中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评估办法为指导,以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公共英语课程学习现状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探索构建基于过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多元化考评体系。基于过程的多元化考评体系的理论基础来自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评估应该成为自然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评估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不需要将它从其他的教学活动中分离出来,教师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互相评估。”可见,加德纳认为评估应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自然而然的环节,应将评估融入教学过程中,及时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轨迹。此外,加德纳的评价理论主张多元化评价,具体总结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加德纳的评价理论还倡导评价应以个体为中心,评估方案应考虑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这种融入过程的多元化评价与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相吻合,也能有效改变高职生的“应试”学习态度和观念,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和各个环节,加强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学习和参与,有利于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

3.实验研究的实施

3.1研究对象

我选择所在学校10级智能电子专业的2个班作为课程评价改革试验班,共计103人,对照班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2个班,共计97人。选这两专业的班级作为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原因是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历年来在我院英语PET-B考试中通过率普遍较低,而他们的英语入学平均成绩与我院理工类其他专业班级没有显著性差异。经我调查发现,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实验班的课程评价采用本研究中的新的评价体系,对照班采用学院传统的评价体系,即期末考试站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根据出勤率、平时作业情况打分)占30%。开展实验一个学期后,即10级学生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实验班参加PET-B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高于对照班18.5%,高于理工类其他专业9%。下文将就本实验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

3.2基于过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设计

本试验中采用的考评体系分别由下文中的三个表格层层呈现出来,表1描述期末综合总评分的构成,表2描述终结性评价分的构成,表3描述形成性评价分的构成。

教学阶段结束时,综合总评成绩由形成性评价得分和终结性评价得分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总评成绩的50%。

终结性评价由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和学生上交的个人学期学习档案等六部分的成绩构成。口语采用演讲、会话、朗诵甚至话剧表演等多种方式灵活测评口语成绩占终结性评价成绩的20%左右;听、读、写、译等能力采用传统笔试等方式测评,各项分开测评或融合在一起测评,这四项占终结性评价成绩的50%左右;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必须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如学习计划、计划实施和监控记录、学习日记、阶段性学结、课外自学记录、读书报告等能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发展轨迹的一些材料,学生个人的学习档案成绩占终结性评价成绩的30%左右。

形成性评价体系是综合考评各个方面的评价体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为师生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情况。具体内容见下表。

在这个形成性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分别从学习计划及计划的实施、自我监控、学习态度和方法、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等9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融入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层面,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每个评价项目的评价主体都分别由其他同学(他评)、学生本人、学习小组和授课教师组成,而评价方式可以根据各个评价项目内容评价的角度和特征灵活选择,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作品展示、竞赛、观察讨论、书面和口头汇报、卷面考试等多种方式。这个评价体系既能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管理和监控,又能促进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督促并互相鼓励。因评价的角度广,层面多,所以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体特征实现个性化发展。

3.3对于评价信度问题的解决

对于信度问题,本次试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两种办法提高形成性评价部分的信度。第一,各评价项目的评价主体都由3个他评和学生自评、组评及教师评价等共6个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剩余4个得分的平均分就得出每项综合评价得分,各项综合评价分累加得出综合评价合计得分,这样既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评价的公平性;第二,对于评价项目中可以量化考核的项目采用量化考核,如出勤、作业、平时测验、课外报刊、网络等方式的自学频率和时间、课外英语类竞赛成绩等。

3.4对于评价过程耗时费力问题的解决

本考评体系看上去似乎很复杂,很费工夫,而实际上只要学期初先让学生领会这种评估体系的要领,教会学生自评和他评,这个评估体系操作起来就简单容易了。在实操中,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学期初就将学生分成长期的相对固定的学习合作小组,每组选派学,协助老师组织和统计评价结果。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荷,又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相互合作能力,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学习中的自我监督和管理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教学设备和方法,充分发挥先进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等的作用,一些统计分析工作利用先进软件直接进行。

4.学生对本试验研究中评价体系的态度调查

本评价体系改革试验研究开始时和试验研究进行一个学期后分别对试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学生对本考评体系的态度,调查结果如表。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两次调查结果都有60%以上的学生对研究中所采用的评价体系持非常赞同或赞同态度,说明大部分同学认同这种评价体系;第二,试验研究开始时与试验研究进行一个学期后的调查结果发生了较大变化,持非常赞同和赞同态度的学生大幅增加,这说明通过试验有更多的学生认同了这种考评体系,持无所谓或不赞同态度的学生大幅减少,这说明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部分原本对考评办法持无所谓或不赞成态度的学生转变态度,开始赞同了。我通过私下了解,找到一部分持不赞同态度的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发现,持不赞同态度的学生基本上是班上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或基础比较差而且平时比较懒散的学生,他们不赞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不习惯形成性考评中的自评和他评角色;第二,这种考评体系使得学生不得不注重平时学习,必须加大平时学习的力度,否则期末总评很难及格,这样压力很大,太辛苦。

两次调查结果都证明大部分同学赞同基于过程的多元化考评体系,这与邹慧民、蔡植瑜(2006)的研究结果一致。那么,对于不赞同学生中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辅导和培训,他们逐步适应自评和他评;而对于基础差而又懒散的学生首先耐心指导他们在学习计划中合理设定阶段性的通过一定努力即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督促,多激励这些学生,使他们通过适量努力实现一个个学习目标,从而让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5.实验开展一个学期后参加PET-B考试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在入学平均成绩相当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成绩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参加PET-B考试的成绩明显比对照班好。实验班的一次性通过率高于对照班18.5%;实验班的第一次PET-B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班9.32分。

6.结语

通过表4和表5,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实验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后教学效果明显高出对照班,还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对实验中所采用的多元化形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态度在实验前后有较大变化,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后,更多的学生认可并支持这种能够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力的动态评价体系。而且据我观察,实验班在接下来的新学期里的英语课堂学习气氛也明显比对照班好,学习热情也更高。这可能是受到第一学期末PET-B考试成绩的鼓舞,出现良性循环效应。

虽然本次试验研究中采用的基于过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体系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赞同,试验班的教学效果也明显增强,但评价体系中的形成性评价部分的信度和效率问题还有待继续探索完善,期待进一步提高考评体系的信度和考评工作的效率,更大幅度地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hohamy E.The Validity of direct Versus Semi-Direct Oral Tests[J].Language Testing,1994,11:99—123.

[2]Fred Genesee & John A.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Cambridge:P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6.

[3]Harris,Michael and Paul McCann. Assessment[M].Oxford:Macmillan Heinem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94.

[4]教育部高等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6]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7]牛强.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8]邹慧民,蔡植瑜.实行形成性评价,改革现存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2).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9)

一、引言

就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而言,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应该是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检验。然而,纵观大学英语教学和学英语教学考核情况来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起着总“指挥棒”作用。多年来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围绕着如何能提高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而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方式也以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为准,并且多数院校以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整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因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教学期望值水准。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在进行重大改革。了解这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考核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价值。

二、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发展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经历了一个观念不断更新、考核内容不断丰富、考核形式不断完善、考试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总体来讲,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当时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对英语作为一个交际工具的需求有限,更多的是局限于书面交流。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差,起点都很低,加上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于是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阅读和翻译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了学生整个学期的成绩。考试的形式主要以主观题为主,如填词、回答问题、英汉互译等。考试的内容基本以测试词汇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能力为主,不考核听力、写作和口语。

第二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上世纪90年代末。在1986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这一时期,全国采用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随之全国统编的大学英语教材也出现。各校把大学英语课程列为重点建设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迅速发展。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基础课,开课两年四个学期,小班授课,学生统一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这一时期教育理念中引入交际思想和技能训练。此时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分三个层次(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1987年,中国开始了首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四级试卷中有了听力和写作项目,但没有翻译项目,而且除了写作是主观题外,其它都是客观题。全国大多数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采用的仍然是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学生整个学期的成绩的方法。试题大都效仿四级试卷。考试的形式主要以客观题为主,只有写作是主观题,占15%,听力、词汇与结构、阅读、综合填充均为客观题。后期才增加了回答问题、英译汉项目。考试的内容基本以测试词汇语法知识、阅读为主,不考核口语。

第三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3年。1999年9月,教育部对1986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的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很明显,此时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分二个层次(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考核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大学英语四级试卷中听力项目不总是客观题,而有了主观题,即复合式听力,同时写作项目也确立了最低分,并有了四级口语考试。该时期,全国许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采用的还是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学生整个学期的成绩的方法。试题大都效仿四级试卷。客观题的比重在70%以上。

第四阶段为2004年至现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课程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要求》别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此时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不再分层次,而是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随着《课程要求》的颁布,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选取180所院校,要求它们以《课程要求》为依据进行大学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改革试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将分别于2007年1月和2007年6月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级考试和六级考试,在新的题型中听力占到35%。听力理解部分增加了长对话,阅读理解部分细分为快速阅读理解和仔细阅读理解。仔细阅读理解又进一步分为篇章阅读理解和篇章词汇理解。综合测试部分除了原有的完型填空和篇章问答外,还采用改错或句子翻译(中译英)题型。原有的词汇与结构部分全部取消。同时,《课程要求》也对教学评估作了要求。它把对学生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也积极跟上,许多院校一改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考试方法,都在探索着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的考核模式。

三、讨论

从上述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带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影响了全国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事实上,这些年来全国许多高校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通过率)作为衡量学校大学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进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又把教师所教授的班级的四级成绩(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有的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还把四级考试的分数作为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成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还有的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把四级考试是否合格作为发放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标准,不合格者不发放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高校之内,社会用人单位也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成绩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标准。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仅仅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即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内容,还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当前,随着这些试点院校的改革不断深入,经验不断积累与推广,全国许多高校都在尝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改革包括两部分:考试内容的改革和考试方法的改革。考试的方法就是实施计算机网络考试,考试的内容是以视听为基础而进行的说、读、写、译测试,这与《课程要求》中强调听说是相一致的。

《课程要求》的颁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使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各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实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和客观题比例偏大的弊端,变读写为主的测试体系为多元化的测试体系已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考核改革的目标。为做好终结性考核,我们应加大主观题比重,注重应用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听说能力,并把口试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为做好形成性考核,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成绩、网络学习中的参与度及输出情况,还要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勤、作业及课堂表现等记录。此外,形成性考核还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付诸实践。

四、结语

我们知道测试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工具,又具有巨大的反拨作用。在过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高校效仿其考试方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都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教师的应试教学、学生的应试学习“费时低效”、“高分低能”,造成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然而,测试体系总是在教学中扮演指挥棒的角色,指挥棒的正确使用可以给教学指明方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课程要求》在教学评估一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考核作了较为详细的指导,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J].外语界,2008,(5).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5]桂诗春.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国外语,2004,(1).

[6]杨惠中.从四、六级考试看我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现状[J].中国外语,2004,(1).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10)

单词过关离不开听写,但也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每个单元单词都要求听写,学生的单词过关的情况并不尽人如意。听写过关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学生词汇掌握情况的方法。初中英语教学正好是学生英语知识的起始阶段。然而单词过关不能只是纯粹地让学生去记忆单词。那样的记忆并不能带来长久的记忆,也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运用这些单词或词组。

那么,如何让听写也能具备有效性呢?教师可以试着改变听写的内容与形式:传统的听写模式是老师读英文,学生写出英文单词、词组或句子,并写出中文含义。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慢慢地摸索出不同的听段与方法:

1.对于单词的听写,老师读英文,要求学生写出英文单词,并写出中文含义。

3.对于句子的听写,可以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读英文,学生翻译成中文;或进行中文翻英文。

4.造句听写,给出一个单词,让学生利用这个单词进行造句。能力好的学生会运用更多所学的内容。能力稍差的学生,他们会利用刚刚学过的句型来造句。

听写在英语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对于其它教学目标(如说,读)都是相辅相成的。灵活英语教学中的听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它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二、记英语笔记是夯实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

记英语笔记依然是我最擅长和最喜爱的一种。从教以来,记英语笔记已成为我们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方法我感受颇深,现将该方法介绍给大家。

1.何为英语笔记?

记笔记就是英语中学习策略的最好体现,那么,什么是英语笔记呢?我个人认为,即在英语学习中,将课内外学习中的重难点及有用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积累,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资源整合和查找。

2.如何做好英语笔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学会做英语笔记,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你已经迈进了通往成功的智慧之门。要做好,其方法很多,形式多样。(1)。课堂笔记要尽快整理,使要点突出,这对巩固知识十分重要。记好课堂听课笔记,即记重难点,记板书,记体会。切记一味地抄板书,抄写时要用红笔,划出重难点。记笔记应着重记下老师讲课中的归纳与总结,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等。(2)整理课后及习题中的笔记,我在讲习题时,要求学生们在课后及时整理课文内外及习题中的重要知识点,不要总留在资料书里。”(3)学会分类记,学完一单元时,我就要求我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对本单元的词汇汇总,按照词性变形,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分类总结,最后全班再作总结,取长补短;在期中,期末复习前要求学生就单元类、话题类等再作总结,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使整个教学对教材条理化,清晰化。

3.记英语笔记的重要性

许多学生在英语中无计划,无方法,盲目学习,因而收率甚微。初中的学习,就是打基础,熟记笔记,熟悉重要词汇的惯用法,毕竟英语学习中知识点多且闲散,只要记好英语笔记,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善于记笔记,那么无论是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或是在中、高考的复习过程中,就可以在边复习课本的同时,边看以前记在书上和笔记本上的内容,有的放失,寻重点、难点和要点。如此复习,教材和笔记就会越看越薄,而成绩则一定会越来越好,英语语感就会越来越强,英语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三、教学评价是检测和促进教学效果的手段

教学评价是指系统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检查教与学目标达成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或修改下一个阶段学习目标的管理计划。应该做好考试成绩分析,一般来说应包括试卷分析和答题状况分析两个方面。

1.关于试卷分析

(1)创设试卷的策略思想。主要写明创设这份试卷,意在用考试引导学生重视什么知识和能力,告诉学生哪些是重点的教学板块,哪些问题是容易出差错的;教学成败指数的验证目标。

(2)试卷考查的内容,主要写本学段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试卷是如何覆盖这些内容的;与上一学段是如何衡接的,巩固性内容有哪些试题。

(3)试题的分数权重。主要写明全卷题分的比例分配,知识型、能力型和重点板块是如何安排的。

(4)试题的难度、信度和效度。难度是按什么比例分配的,如3:6:1或3:5:2,考试结果和设想是否一致。

2.关于答题情况

(1)得分情况,主要有:①班人均分;②最高分,最低分;③各个层次考生的得分态势分布图(表),各试题得分率。

(2)失分情况主要有:①失分的主要答题原因;②失分在哪些题上;③失分题的共同率的统计。

(3)对学情的分析。主要有:①考前预测和考试结果的相关性如何;②有哪些问题是事先未想到的;③有哪些与预先估计相符。

(4)对教学成败的分析,主要有:①考得好的题与教学的相关性。采取过什么措施;②考得不好的题。有什么疏忽;③哪些题是教学未注意或未重视的。

3.今后改进的方向

无论是对试卷本身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对老师的教学具有总结意义。一般来说,考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英文期中考试总结篇(11)

1.高中起点升本科:

理工类(含体育、艺术、外语)考语文、数学(理工类)、英语、理化(物理、化学综合)四科(艺术类专业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供录取时参考;英语考试成绩将单独划线)。

文史类(含财经、政法、外语、艺术、体育)考语文、数学(文史类)、英语、史地(历史、地理综合)四科(艺术类专业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供录取时参考,英语考试成绩将单独划线)。

2.高中起点专科

理工类(含体育、艺术、外语)考语文、数学(理工类)、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科(艺术类专业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供录取时参考;外语专业的英语考试成绩将单独划线录取)。

文史类(含财经、政法、外语、艺术、体育)考语文、数学(文史类)、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科(艺术类专业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供录取时参考;外语专业的英语考试成绩将单独划线录取)。

中、西医类考语文、数学(理工类)、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科。

以上各科满分均为150分,各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某些专业需加试其它科目,由学校或其主管部门决定并组织命题、考试。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计人总分,供录取时参考。

(二)命题及命题范围

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除专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命题外,其它科目均由教育部统一命题。报考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的考生,均需参加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的考试。

语文、数学、史地、理化、英语考试按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2011年版)命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按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组织编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7年版)考试用书命题。所有考试科目每科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时间

考试试卷由省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计算机网上阅卷。考生成绩通知本人,不公布,不对考生查卷。11月底登陆云南省招考频道(ynzs.cn)查询本人考试成绩。若考生对其考试成绩有疑惑,可在通知考试成绩后半月以内(时间以省招考院发出成绩为准),向所在州、市招考机构申办查询手续,由省招考院组织试卷查阅,并由所在州、市招考机构将查阅结果通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