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采取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2 16:39:55

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篇(1)

“WTO允许采取保障措施吗?”这看上去是一个明知故问的。但本文的考察表明,答案并不那么简单。从WTO的规定和各国的做法看,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从WTO过去的案例看,一个非常技术性的要件使得“合法”使用保障措施几乎不可能。

本文从三个方面试图对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回答。首先是说明WTO协议明确允许采取保障措施,

并且很多国家都在采取这种措施。然后揭示了一个事实,即过去采取保障措施的所有国家在WTO中都败诉了,而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证明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更为具体地说,是没有将“其他因素”与进口增加所造成的损害区别开来。本文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WTO上诉机构所确立的这种确定因果关系的严格要求实际上是否能够被满足?由于在WTO过去的判例中找不到答案,所以本文在第三部分建议应放松这一要件,使其可以实现。但本文同意保障措施是一种特殊的措施,应当有比较严格的纪律,因此本文在结论部分建议各国慎用这种措施。

一、WTO的规定与各国的实践:保障措施是允许的

1、WTO的规定

在进口产品增加,给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有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况下,进口国可以通过提高关税或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对该国内产业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措施就是保障措施。WTO明文允许各成员采取这种措施。关贸总协定第19条(“对某些产品进口的紧急措施”)和WTO《保障措施协定》就是专门为此而制定的。

当然,这些规定同时要求,采取保障措施必须遵守一定的纪律。最为基本的纪律就是:进口确实增加了,国内产业确实受到了严重损害,并且,更为重要的,也是本文所要重点的是,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必须是由进口增加造成的,即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2、WTO成员的实践

实践中,在过去几年时间里,WTO成员采取了许多保障措施。[1]

从1997年到2001年,共有18个国家对几十种产品采取了保障措施。[2]WTO保障措施委员会2001年报告显示,[3]仅从2000年11月10日至2001年10月29日,该委员会就审查了30个根据《保障措施协定》第12条第1款(a)所作的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的通报,14个根据《保障措施协定》第12条第4款所作的实施临时保障措施的通报,17个有关确定严重损害存在的通报。共有8个国家对15种产品采取了保障措施。到2001年10月29日为止,共有46个成员向该委员会通报了其保障措施的国内立法和有关规定。也就是说,这些国家都是有可能采取保障措施的。

二、WTO保障措施案例:采取措施的所有国家败诉

上述保障措施,有些被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至2002年7月,在WTO已经审结的5个保障措施案件中,所有采取保障措施的国家都败诉了。[4]从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中可以看出,败诉原因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没有证明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5]

1、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WTO的规定及WTO判例

采取保障措施,必须证明是进口增加造成了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这个因果关系要件在WTO协议中有明确规定,而WTO判例则从操作的层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1)WTO的规定

《保障措施协定》第2条第1款规定,只有在一产品进口正在绝对增加,或者相对于国内生产相对增加,并且对国内生产相似或直接竞争产品造成或者威胁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才可对该产品采取保障措施。该款列出了采取保障措施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即进口增加和严重损害。但严重损害必须是由于进口增加造成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而《保障措施协定》第4条第2款(b)项则更加明确地规定,调查机关应根据客观证据,确定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ausallink)。对于如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第4条第2款(b)项的第二句话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标准:如果进口增加之外的因素同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则这些因素造成的损害不得归咎于进口增加(suchinjuryshallnotbeattributedtoincreasedimports)。这常常被称为“不得归咎要件”(non-attribution)。本文重点分析这个要件的使用情况。

(2)WTO判例

WTO在过去的保障措施案件中,设定了一些确定因果关系的标准。[6]我们此处要的,是上述“不得归咎要件”。

对于如何满足这个“不得归咎要件”,上诉机构认为,调查机关审查因果关系的第一步,应当是将进口增加给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性后果与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性后果区别开来(distinguishedandseparated);第二步是将包括进口增加在内的所有不同因素造成的损害分别分配给进口增加和其他有关因素。经过这样两个步骤,调查机关就能够确保实际上由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没有被归为进口增加,从而确保这些损害不被作为进口增加所造成的损害对待。也只有这样,调查机关才能最后确定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因果关系是否为两者之间真实和实质性的(genuineandsubstantial)原因和后果的关系。[7]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可能对进口增加所造成的损害进行适当的评价。[8]因此,调查机关应当确定进口增加之外已知因素的损害性后果的性质和范围,并且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调查机关必须在合理、充分解释的基础上,明确证明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没有归为进口增加;解释应当用明确的词句(expressterms)表示,是清晰(clear)、不含糊(unambiguous)、直截了当的(straightforward),而不仅仅是暗含或表示了某种解释。[9]

在以上阐释中,上诉机构已经说明,因果关系必须是真实和实质性的原因和后果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不得归咎要件”称作一种排除法,即将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从国内产业的整体损害中剥离开来,使得进口增加造成的严重损害显露出来的角度确定这种真实和实质性的关系。

2、对具体案件的考察

如上所述,采取保障措施的国家在WTO过去的案件中有一个共同的败诉点,即没有证明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让我们从“不得归咎”要件的角度来看看,WTO是如何就此裁决的。

(1)韩国奶制品保障措施案:调查机关没有审查造成损害的“其他因素”

韩国对脱脂奶粉原料采取保障措施,欧共体将此案诉诸WTO。专家组认为,该措施的实施,违反了《保障措施协定》的规定。

韩国称,由于脱脂奶粉原料进口的增加,国内生产奶粉的原料,例如生牛奶的生产受到了严重损害。专家组在审查因果关系时,认为韩国有义务不将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归咎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增加。例如,专家组发现,奶酪进口不属于韩国的调查范围(即脱脂奶粉原料),但奶酪进口对国内生牛奶的消费和需求有直接,因此属于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其他因素”。对于这个因素,韩国调查机关的报告中根本没有评价或者它的影响,即奶酪进口如何使得国内生牛奶的需求下降。因此,韩国没有证明奶酪进口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没有被归为脱脂奶粉原料进口增加所造成的损害,因此韩国没有证明脱脂奶粉原料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例如国内生牛奶产量的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0]

(2)阿根廷鞋类保障措施案:其他因素未被充分评估

这是欧共体诉阿根廷对鞋类进口采取保障措施的案件。专家组裁决,阿根廷违反了《保障措施协定》。

关于对“其他因素”的分析,阿根廷承认,当时发生的墨西哥比索贬值,以及由此引起的1995年阿根廷衰退,严重影响了国内消费能力,也相应影响了衡量国内产业是否受严重损害的其他经济指标。阿根廷在回答专家组提问时说,调查机关在调查时考虑了墨西哥比索贬值和阿根廷整体救济衰退等因素,但结论是,尽管宏观经济状况恶化,进口本身仍然是对国内生产造成损害的原因。

专家组认为,由于阿根廷多次承认国内经济衰退极大地影响了国内产业的状况,因此就有必要分析这种经济衰退的影响,使之与进口的影响相区别。阿根廷将鞋类和整个救济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比较,不是对那些“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害的充分评价(sufficientconsideration)。专家组裁决,阿根廷没有充分评价其他因素,因此其认为进口造成了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结论没有被充分解释,也没有得到证据的支持。[11]

(3)美国钢管保障措施案:其他因素相对重要性的不符合《保障措施协定》的规定

美国作为被告的三个保障措施案件,即面筋、羊肉和钢管保障措施案,美国调查机关国际贸易委员会使用了同样的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在三个案件中都被否定。因此,我们此处仅选择钢管保障措施案进行分析。这个案件是由韩国提交WTO裁决的。专家组认为,美国钢管保障措施不符合《保障措施协定》的规定。

对于因果关系的分析,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确定了一些进口增加之外的对美国钢管行业造成损害的因素:由于石油和天然气钻探活动的减少而引起的钢管需求下降;国内生产商之间的竞争;1998年和1999年中期出口市场下滑;从产油国管道产品生产向钢管生产的转换;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下降。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重点第一个因素,即由于石油和天然气钻探活动的减少而引起的钢管需求下降。国际贸易委员会承认,钢管需求下降无疑会对钢管国内生产所出现的严重损害状况产生;但这种影响并不比进口的影响大。因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委员会分析这种因素的方法,是为了确定与进口相比,它是否为造成损害的更重要的原因(moreimportantcauseofinjurythantheincreasedimports)。专家组认为,这种方法不能满足《保障措施协定》第4条第2款(b)项的要求,即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不得归咎于进口增加,因为从这种分析中看不出国际贸易委员会是否将这种因素造成的损害与进口增加造成的损害区别开来。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分析没有涉及这种因素所造成损害的性质和范围(natureandextent),而只是假定钢管需求下降没有造成应归为进口增加的损害。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这个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分析,使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即确定某个因素与进口增加相比是否更为重要。

专家组还发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是立即确定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而不是先将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区分开来。然后,国际贸易委员会每次分析一个因素,看它在已经确定的严重损害(即由进口增加和其他因素共同造成的整体损害)中的相对重要性。专家组认为,这样分析的损害,就受到了剩余其他因素所造成损害的“污染”(polluted)。因此,美国不是在分析这种因素与进口增加相比的相对重要性,而是在分析与进口增加以及剩余其他因素相比的相对重要性。专家组认为,使用这种方法,调查机关无法确定进口增加和严重损害之间真实和实质性的因果关系。因此,专家组裁决,美国没有充分解释如何确保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未被归为进口增加。[12]

三、可能的解决办法:放松要求

1、概述

从上面两个部分的考察可以看出,WTO明文允许采取保障措施,很多国家也在使用这种手段,但使用保障措施的国家,在WTO中都败诉了。这开始让我们怀疑WTO允许采取保障措施这种说法是否名副其实。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担心,采取保障措施,不成被告则罢,成了被告则必输无疑。

我们已经看到,WTO对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因果关系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一个案件都败在这个点上。我们不禁要问:由WTO判例所起来的这种“不得归咎”的技术性要求是否过于严格,以至于根本无法满足。

试想一下,如果进口国某一行业出现利润率下降、失业率上升、产品库存增加等状况,表明国内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进口增加、国内之间的竞争、世界形势不好等等。按照WTO上诉机构所确定的“不得归咎”的分析方法,即把每一种因素所造成的损害在整体损害中的性质和范围加以确定,才能证明严重损害是否为进口增加造成。这样的分析尽管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可能是过去理想化的。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可能不具有操作性。

事实上,无论使用什么,都是为了确定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的“真实和实质性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使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上诉机构所确定的那种方法,应当理解为仅仅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

本着这个宗旨,让我们试着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确定因果关系。

从WTO保障措施案件中,显然已经不可能找到答案。因此,我们不得不把眼界放开一点,看看其他规定和案例。

我们发现,WTO反倾销协议(第3条第5款)在要求确定进口产品造成损害这种因果关系时,也要求调查机关审查已知的、同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其他因素;这些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不得归咎于进口。这个规定与保障措施的要求极为相似。不仅如此,涉及这一规定的美国热轧钢反倾销案可能会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2、美国热轧钢反倾销案

这是一个日本在WTO中诉美国对热轧钢进口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案件。[13]

专家组审查了两个重要的“其他因素”,认为美国调查机关适当地审查了它们对国内产业损害的。[14]

(1)小钢厂生产能力的增长的影响

专家组认为,调查机关在审查国内产业生产能力时证明,国内生产能力从1996年的67.3百万吨,上升到1997年的70.0百万吨,再上升到1998年的73.5百万吨;这与美国1996年至1998年的国内消费水平大致相等。从1997年到1998年,小钢厂生产能力有所增长,但其增长没有1996年到1997年的增长大。因此,调查机关考虑了小钢厂生产能力增长的情况,证明了这种增长与需求的增加相当。

因此,专家组认为,调查机关适当的评价了小钢厂的竞争。

(2)1998年通用汽车公司罢工的影响

专家组认为,调查机关明确审查了1998年通用汽车罢工的。罢工持续了5周,未购买的所有钢板(包括热轧钢板)共685,000吨。调查机关承认,这次罢工对1998年的钢材总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对国内价格的下降(即国内产业受损害的指标之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次罢工只有5周,未购买钢材的数量不足以解释钢材价格下降的状况。事实上,1998年钢材的整体消费是很高的。

因此,专家组认为,调查机关审查了罢工的影响。

专家组认为,调查机关对“其他因素”所造成损害的性质和范围作出了令人满意的解释,充分证明它们所造成的损害没有被归为进口。

我们可以看出,专家组在此处并没有要求调查机关将小钢厂生产能力增长和通用汽车公司罢工这两种“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国内产业的整体损害中区别开来。调查机关证明了小钢厂生产能力增加为国内需求增加所吸收,罢工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就满足了“不得归咎”要件。

3、建议

鉴于WTO保障措施案件在因果关系问题上都作出了否定的裁决,而我们又没有发现怎样才能将不同因素造成的损害区别开来;并且这种确定“不得归咎”要件的技术性方法有可能阻碍对保障措施的使用,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建议:只要能够证明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真实和实质性的”因果关系,只要能够证明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不存在或者非常小,就是满足了因果关系要件。换句话说,只要进口增加和国内产业严重损害已经确定,而其他因素没有改变严重损害的性质,则应认定因果关系成立。这是一个一般性的、只看结果的要求,而不是对实现结果的手段作出硬性要求。

我们同意专家组在美国热轧钢反倾销案中的观点:很多因素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而调查机关的任务就是对进口之外的因素进行审查,确保它们不要打断进口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15]

结论

回到本文标题所提出的问题,“WTO允许采取保障措施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恐怕不会否认这一点。例如,上诉机构就曾指出,保障措施是给WTO成员一种机会,即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在特殊情况下援用一种有效的救济,以临时保护国内产业。[16]

但上诉机构进一步指出,在确定适当、合法地使用保障措施权利,与确保保障措施对公平贸易实施时不超过特殊和临时救济的限度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紧张关系。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会说,使用保障措施的权利应受到尊重,以维持国内支持贸易自由化的动力。而另一方面,受到保障措施的成员则会说,这种措施应当限于保持正在进行的贸易减让的多边完整性。成员之间想达到的平衡就是保障措施协定的规定。[17]

我们可能要问:在这两者的紧张关系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站在哪一边呢?从WTO裁决所有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都败诉这一情况看,他们好像是正在后者这边的。上诉机构的一段自白似乎对此提供了佐证:保障措施是一种特殊救济措施,只应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这种措施是在没有证明存在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实施的进口限制措施。在这一点上,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和反补贴是不同的,因为这两种措施是针对不公平贸易做法的。因此,保障措施所针对的,可能是其他成员的公平贸易做法,从而影响其他成员享受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所得到的贸易利益。[18]

这段话说明了保障措施的特殊性质,但我们大概不应由此猜测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具体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会故意设置一些技术性的障碍,例如要求证明因果关系时将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区别开来,使得保障措施事实上无法使用。[19]因此,为了使保障措施名副其实为WTO所允许,需要放松一点在过去的案件中所设定的技术性标准。不知上诉机构能否同意这种建议。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建议放松要求,使得采取保障措施成为可能,并不是鼓励采取,甚至鼓励滥用保障措施。真正的目的,是让各国在进口大量增加,国内产业状况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合法地使用WTO所允许的保护手段。相信这也是保障措施起草者的初衷。

【注释】

本文是参加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与公共政策所举办的“中美WTO专题研究班”(US-ChinaWTORoundtable,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LawandPublicPolicy,TempleUniversityLawSchool,2002年7月8日至8月12日)的研究成果之一。在此感谢天普大学主办了这个项目。还应特别感谢该所所长JeffreyDonuff教授;他是最早与我讨论本文并提出珍贵意见的专家。此外,纽约Debevoise&Plimpton律师事务所的GaetanVerhoosel先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1]有人指出,保障措施没有反倾销频繁:在WTO成立后最初5年的时间里,只有20个保障措施,而仅从1995年至1997年,反倾销就高达333个。见ChadP.Bown,WhyAreSafeguardsUndertheWTOSoUnpopularWorldTradeReview,1(1)2002,第49页。

[2]WTO保障措施委员会1997年至2001年年度报告。见WTO文件:GL200(1997)、GL272(1998)、GL338(1999)、GL409(2000)、GL494(2001)。

[3]见WTO文件:GL494,2001年10月31日。

[4]这5个案件是:

1、欧共体诉韩国对奶制品进口实施保障措施的案件(简称韩国奶制品保障措施案)。专家组报告于1999年6月21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98R;上诉机构报告于1999年12月14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98ABR。

2、欧共体诉阿根廷对鞋类进口所采取的临时和最终保障措施的案件(简称阿根廷鞋类保障措施案)。专家组报告于1999年6月25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121R;上诉机构报告于1999年12月14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121ABR。

3、欧共体诉美国对面筋进口采取保障措施的案件(简称美国面筋保障措施案)。专家组报告于2000年7月31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166R;上诉机构报告于2000年12月22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166ABR。

4、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诉美国对羊肉进口采取保障措施的案件(简称美国羊肉保障措施案)。专家组报告于2000年10月21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177R、WTDS178R。上诉机构报告于2001年5月1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177ABR、WTDS178ABR。

5、韩国诉美国对进口钢管采取保障措施的案件(简称美国钢管保障措施案)。专家组报告于2001年10月29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202R;上诉机构报告于2002年2月15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202ABR。

此外,WTO于2002年5月3日散发了阿根廷诉智利对农产品采取综合价格制度(pricebandsystem)和保障措施的专家组报告(WTDS207R)。该案处于上诉程序中,因而可以说尚未审结。专家组对因果关系的裁决是,智利没有适当证明进口增加和严重损害威胁的存在,因而没有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专家组报告第7.176段),所以智利败诉。

[5]关于这些案件中所涉及的问题,可参见杨国华“WTO保障措施基本法律问题”,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211.100.18.62researchacademydetails.asplid=4445。

[6]例如,在阿根廷鞋类保障措施案中,上诉机构指出,在因果关系时,进口动向(数量和市场份额)与损害指标动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核心因素,即进口增加与相关损害指标的下降之间一般应当具有一致性。阿根廷鞋类保障措施案上诉机构报告,第144段。

[7]美国羊肉保障措施案上诉机构报告,第177、178段。

[8]美国钢管保障措施案上诉机构报告,第180段。

[9]美国钢管保障措施案上诉机构报告,第215、217段。

[10]韩国奶制品保障措施案专家组报告,第7.87-7.96段。但专家组在此处裁决韩国没有满足因果关系要件,主要不是因为韩国没有审查“其他因素”。专家组认为,韩国没有评估第4条第2款所列的确定损害的因素(第4条第2款(a)项规定,调查机关在确定是否存在严重损害时,应当考虑对该产业状况有的所有客观和可量化的相关因素,特别是有关产品进口在绝对和相对两个方面增加的比率和数量;增加的进口所占国内市场的份额;销售、生产、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盈亏和就业等水平的变化。);即使是已经评估的因素,也没有包括支持其结论的推论、分析或者证据。因此,韩国的损害裁定不符合《保障措施协定》第4条第2款的规定;也就没有必要对韩国是否证明了进口增加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作出裁决。专家组对“其他因素”的说明,仅仅是附带的。

[11]阿根廷鞋类保障措施案专家组报告,第8.268-8.269段。

[12]美国钢管保障措施案专家组报告,第7.282-7.292段。

上诉机构在美国面筋保障措施案中,还具体审查了其中一个其他因素,即国内生产能力的增长,是否更为重要的问题。上诉机构发现,在调查期内,如果国内生产平均能力不变,则生产能力的使用率应为74.8%;而当国内生产商和进口商维持一个稳定市场份额时,则这个比率应为54.2%。因此,上诉机构认为,国内生产能力的增长,对国内产业的整体状况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见美国面筋保障措施上诉机构报告,第90段。

但应当指出的是,即使上诉机构认为国内生产能力的增长不太重要,也不等于说“不得归咎”要件满足了,因为这个因素的损害并没有从进口增加的损害中分离出来。

专家组在美国羊肉保障措施案中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专家组说,即使每一个其他因素都不比进口增加重要,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即这些其他因素一起造成的损害程度很高,使得进口增加本身所造成的损害达不到“严重损害”的程度。见美国羊肉保障措施案专家组报告,第7.261段。因此,关键的问题仍然是把不同因素造成的损害区别开来。

[13]日本诉美国热轧钢反倾销案(简称美国热轧钢反倾销案)。专家组报告于2001年2月28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184R;上诉机构报告于2001年8月23日散发,见WTO文件:WTDS184ABR。

上诉机构说,虽然《保障措施协定》和反倾销协定中的因果关系要求并不相同,但两者在“不得归咎”要件方面非常相像,其解释可以相互借鉴。见上诉机构报告,第230段。

[14]美国热轧钢反倾销案专家组报告,第7.240-244段。

[15]美国热轧钢反倾销案专家组报告,第7.251段。

[16]美国钢管保障措施案上诉机构报告,第82段。

采取措施篇(2)

根据“节约用水,分质供水,综合利用,开源节流”的用水节水方针,化工行业在创新清洁文明工厂和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积极推行节水技术改造,新建项目从设计到投产均把节水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其主要做法:一是完善节水组织。企业成立以生产副总经理总负责的节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和协调节水工作。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并制定考核办法。企业先后制定执行了《循环冷却水用水管理制度》、《一次水用水管理制度》、《用水考核细则》等制度,并严格执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对原系统中的冷却系统进行改造,新建和改造冷却塔。采用节水型冷却器和换热器。反渗透脱盐水系统采用超滤代替介质过滤器,减少反洗用水。回用水工程采用生物陶粒接触氧化的新技术。四是废水再生利用。氮肥生产企业对尿素生产装置增加水解装置,回收氨和二氧化碳,水解水作锅炉用水,合成车间工艺冷凝液回收后作为锅炉水再次使用。建污水处理装置,使用生物方式处理造气污水,达标后部分回用,代替冲洗用水。

间接冷却水水质稳定后循环回用技术已在化工行业普遍采用,全国大中型化工企业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已达80%以上。化肥企业采用“两水闭路循环”节水技术已取得年节水10亿立方米的显著成效。

水资源是煤炭生产和深加工的重要基础。据调查,全国平均吨煤综合耗水量约1.6立方米。我国煤炭资源大部分分布在缺水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国有70%的矿区缺水,其中40%严重缺水。水资源不足成为制约煤矿、洗选厂和电厂等发展的重要因素。

煤炭企业:

为改变矿区缺水现状,近年来煤炭企业在节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有大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8%,年利用矿井排放废水8亿多吨,部分缓解了矿区用水紧张局面。

具体措施:一是充分利用矿井排水。矿井废水经净化成为饮用水和工业用水,不仅可以缓解矿区缺水状况,也可以节约矿区宝贵的水资源。多年来煤炭企业在矿井排水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平顶山矿务局2003年利用矿井排水约3500万立方米,利用率达到70%。山西晋城、阳泉是严重缺水矿区,矿井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平朔矿区全部矿井排水经处理后用于生产和生活,基本做到矿区用水闭路循环使用,不外排。鹤岗、阜新、新汶等许多煤炭企业在节约用水、开发利用矿井排水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二是采用煤泥水闭路循环洗煤。洗选厂是用水大户,洗1吨煤用水3吨以上。为节约用水,国有大矿85%以上的洗选厂均采用煤泥水闭路循环,吨煤洗煤用水量降到0.2吨左右,不但大大降低了用水量,而且回收了煤泥资源。

三是利用井下矿井水进行井下防尘以及机械设备冷却,既节水又节电。

四是推广使用热风炉进行矿井冬季保温。由蒸汽保温变热风保温,既节约用水,又确保了矿井安全。

五是矿区生活节水。矿区采暖实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联片供热技术改造,取消小锅炉群。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约有50%的煤矿采取集中供热,节约用水30%。

采取措施篇(3)

3、各省市相继取消所有公共聚集活动。

4、公众出门必须佩戴口罩,医院、超市、写字楼等公共场所测量体温才能进入。

5、过年严禁走亲访友,聚会、聚餐,视频、电话拜年成为了鼠年拜年的主旋律。

6、小区出入管控升级。从出入登记、测量体温到需要凭身份证、出入证才能出入。

采取措施篇(4)

    1 一般情况下在冬季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1 冬季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金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最少,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缩短工期。

    1.2 本工程部分雨、污水管线处于冬季施工,因此必须生产计划中统一安排,并提前落实,做到合理搭接,尽量减少冬季施工的作业面。

    1.3 已确定进入冬期施工的项目,在冬施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的浪费。

    1.4 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年度冬期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根据公司总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一般工程冬季试过女冠措施和重点工程的单位工程冬期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有:冬期施工生产任务特点部署,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热源设备计划,保温材料、外加剂材料计划,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项目及热源安排。

    1.5 外加剂的准备材料部门应根据计划采购订货,其他资源的准备:保温、覆盖材料的设备,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及主要施工方法,确定保温、覆盖材料的用量,编制计划,组织进场存放和保管。

    1.6 技术培训,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测温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一下内容:学习有关冬期施工规范、规定;学习公司制定的冬期施工原则,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学习冬期施工中要采用的新技术;学习冬期施工日常的管理工作和安全消防措施。测温人员的培训应包括的内容:了解 测温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责任心,学习掌握各种测温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习各分项工程的测温要求,学习记录各种测温数据和填写表格。

    1.7 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在砼浇筑前完成,达到进入冬期施工的条件。现场准备要求:原料加热设备符合要求,保温围护好;外加剂有储备,保管好,无破裂;供水消防管线,模板的保温措施已完成;测温工作已开始进行,测温记录齐全,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进入冬期施工前应停在合理部位。

    1.8 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冬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冬期施工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和冬期施工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9 外加剂的管理,冬季施工使用市售成品或企业内部集中生产的小包装复合外加剂,禁止使用现场无计量临时配制的外加剂。外购的成品复合外加剂,必须有鉴定材料和试验资料。项目自配的复合外加剂必须经公司鉴定,购入生产复合外加剂的原料,须有产品合格证或公司试验室的检验证明。

    1.10 测温与保温管理

    在整个冬期试过女冠过程中项目组织专人进行测温工作,负责测温人员应每天测温情况通知工地负责人,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测温记录最后由技术员归入技术档案,测温项目:每日实测室外最低、最高温度、砂浆温度。

    1.11 安全消防管理

    1.12 冬期施工检查工作

    1.13 冬期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过程中除值班经理每周检查一次外,执法部门应每周组织检查二次冬期施工管理工作,检查各项冬期施工措施的落实,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2 在各个工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采取措施篇(5)

1.作好冬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冬季施工的质量保证

冬季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应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最少,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缩短工期。室外工程如各类管线等处于冬季施工的。必须在生产计划中统一安排,并提前落实,做到合理搭接,尽量减少冬季施工的作业面。已确定进入冬期施工的项目,在冬施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的浪费。

1.2 注意施工工地冬期气温变化

由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准备和防范,把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提前收集当地冬期的气象资料,了解当地的气温变化、持续时间、最低温度以及最大风、雪等资料,还要了解施工过程中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作到防患于未然。

1.3 作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

在工程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编制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作为冬期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冬期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

钢筋现场焊接要设置简易挡风及覆盖措施。防止焊后急剧降温。接头在焊接之前应清除冰雪、污垢杂物。应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当环境温度低于-2O℃时,不得进行施焊。钢筋在负温度下进行冷拉时,其温度不宜低于-20℃。冬期钢筋施工最主要的是钢筋的焊接,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冬期进行钢筋焊接,影响因素较多,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气温状况进行试焊,试焊时先根据气温状况调整焊接参数及焊接工艺,焊接参数和工艺确定后,再进行试焊,试焊的焊件送实验室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焊接。焊条或焊剂的质量控制。焊剂或焊条在冬期运输、保存过程中极易受潮,使用受潮的焊剂或焊条会造成焊接熔池中混入气体停留在焊肉中造成气孔,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在使用焊条或焊剂时,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重点

根据自然气温条件和工程的结构类型、原材料、工期限制等要求,从节约能源和降低冬施费用着想,采用蓄热法、掺外加剂、保温材料覆盖的综合法进行施工。控制好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冬期施工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是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作好加热措施,定时进行温度测量,保证加热温度达到要求。砼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砼热量损失,表面冻结,砼离析、水泥和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砼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浇筑时风力超过4级,需在迎风面采取防风、防冻保护措施。控制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施工中作好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一般不应低于1O℃,一般控制在l5℃-2O℃。温度过低,则容易造成新浇混凝土冷却过快,使混凝土在很短时间内降至冰点温度而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砼浇筑完毕后,应立即对砼表面进行保温,墙模板外挂阻燃草袋子。砼板上应覆盖一层薄膜,一层阻燃草袋,气温特别低时,再加盖一层阻燃保温材料。作好砼的测温工作,按施工方案布置测温孔,并应编号。砼浇筑前,对测温人员应作详细交底。测温孔应在浇筑砼的同时及时留好。按规定作好冬期施工砼试块的留置、管理工作。试块组数应比常温多两组,此两组试块应在施工部位同条件养护。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混凝土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加强成品的养护。冬期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新浇筑的混凝土,一是作好覆盖保温工作,并经常检查,二是作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保证混凝土在初凝期不受冻。

3.抓好防护措施落实

3.1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各工程项目部都成立冬季施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冬季施工指导与监督工作,坚持例会点评、现场巡视制度,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冬季施工措施,加强对冬季施工质量的管理,通过质量评比、进度、安全考核等措施,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

3.2科学组织施工

如对墙体高厚比、横墙问距等有关的结构稳定性、现浇改预制等问题进行专题图纸会审。根据工期要求,对工序进行组合分类,凡不利于冬施的分项工程,加快施工进度,增加入料机,保证砼连续、快速浇筑等措施,保质量、抢工期。

3.3严格落实冬季施工的防护措施

各工程项目部针对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钢筋工程、抹灰工程、回填土工程等影响主体施工质量的分类工程,编制冬季专项施工方案,积极在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上采取措施。

3.4制定冬期安全施工措施

冬期施工气温较低,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较多,在施工前要制定相应的冬期安全施工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高空作业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施工。

4.结束语

冬期施工虽不常发生,但如果发生不提前准备和防范,会影响工程质量、进度,措施不当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前作好防范,在施工期间作好控制是必要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必须的措施。

参考文献:

采取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的定义及特点

因为《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CJ104-2011)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季施工,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实质是指在自然负温气候条件下采取防风、防干、保温防冻等措施尽量创造正温的养护环境,使混凝土得以凝结硬化。

冬期施工的特点是:第一,冬季施工期是质量事故多发期。在冬季施工中,长时间的持续负温度、大的温差、降雪、强风与反复的冰冻,常常导致建筑施工的质量事故。根据资料分析,有三分之二的工程质量事故在冬期发生,特别是混凝土工程。第二,发现冬季施工质量事故存在滞后性。冬季发生的质量事故常常不容易被察觉,待春天解冻时,才会暴露出来一系列的质量问题。这种事故的滞后性导致了解决处理质量事故的难度增大。第三,冬季施工的计划性与准备工作时间性较强。因为时间紧迫、施工仓促,所以冬季施工非常容易发生质量事故。

冬季施工中注意要点

从开始工程施工到结束都是有时间制约的,所以,工程项目中工期的长短对建筑项目的质量与效益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工程建设施工的时候,为了达到施工进度与效益要求,在各种气候因素之下难免的进行施工。然而在我国北方一年中有着很长的低温冬季,在这种气候之下进行施工,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各种容易遭到影响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防止在施工中导致质量隐患,进而造成工程进度与效益差异。通常来说,工程项目冬季施工中应该关注的因素有下列几点:

建筑工程项目在冬季施工中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可以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做到安全生产要求。并且在冬季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设置正确的施工方案,同时要符合经济效益要求。在普通的工程项目中,科学、合理的冬季施工方案对于减少施工成本、降低能源消耗、缩短工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领域中,针对已经确定在冬季进行施工的项目,要严格控制从施工器械的选择、材料的准备与施工工艺及技术的应用,同时确保施工质量,通常在这种施工条件下都应该进行连续施工,方式导致浪费施工材料。

在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的时候,应该按照工程特征与有关冬季施工信息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布置年度冬季的施工原则与总体施工方针。在施工方案编制时,要以公司总的原则与单位实际情况为基础来有效的进行编制与处理。在普通工程项目中,冬季施工的主要方式与内容有:冬季施工生产任务特征部署,总体施工技术选择,保温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施工管理工作计划,施工人员素质与技术的培训计划与相应的工程编排流程。

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完成,满足进入冬季施工的条件。现场准备要求:原料加热设备满足要求,保温围护好;外加剂有储备,无破裂,保管好;已完成供水消防管线,模板的保温措施;已开始进行测温工作,测温记录完整,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同时满足安全消防要求,没有完成工序进入冬季施工前需要停在合理部位。

在工程项目中,部分项目的排水管道需要进行统一准确的落实与分析及深入,同时在施工之中要全面落实,进而做到可靠合理的安排与搭接,尽可能防止与减少这些工程环节的冬季施工时间。

冬季施工中具体施工技术措施

土方施工技术措施

冬季建筑施工中土方工程需要防止在冬季施工,假如要在冬季进行施工,就要做好具体的施工计划,考虑好适合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案,组织好施工设备与施工人员,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土方的挖掘工作。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保证道路的通畅,运送土方的车辆与道路要有一定的防滑措施,对周围建筑要做好地基的防冻措施,施工中要确保施工速度与工程质量,尽可能以最快的施工速度进行土方挖掘,防止地基由于气温的影响而受冻。挖掘过程中要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避免发生积水,防止由于土壁多次冻融而构成的塌方,完成挖掘工程后也要做好基坑的保温措施,回填前清除基坑的保温材料与杂物。

砌筑工程

冬施期间的砌筑工程主要是采取抗冻砂浆法施工。

防冻剂的掺量需要按照实验配合比与当日气温实施。

当室外大气温低于- 10℃与施工上需求时,进行原材料加热,需要优先加热水,当不能符合热工计算的温度时,砂子再进行加热,然而要关注水温低于80℃,砂子温度要低于40℃,水泥不能加热,然而需要放在高于0℃的室内。

砌筑砂浆使用温度,当气温在- 10℃以内,在 - 10℃~20℃时,为 +10℃。砂浆搅拌好要注重运输、存放、使用时的温度损失,最好随用随拌。

操作上应根据“三一”砌筑法砌筑。灰缝需要控制在 10mm之内,在当日完成砖砌体施工后,一定要在表面覆盖保温材料。

砖上冰、霜、雪要清除,一般不得浇水,冬季施工砌筑工程不可采用无熟料水泥,不得使用白灰砂浆或粘土砂浆,砂子要清除冰块。

每日砌筑后,应及时在砌筑表面进行保护性覆盖,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浆。

钢筋工程

钢筋加工、安装前,应先对钢筋进行清理,严禁有冰块或霜冻。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加工中应加强管理和检查,在运输、加工过程中注意防止撞击、刻痕等缺陷。

在负温条件下焊接钢筋,应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入必须在室外焊接,其环境温度不低于-20℃,同时应有防雪挡风措施。焊后的街头,严禁立刻碰到冰雪。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梁钢筋采用搭接电弧焊,剪力墙暗柱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钢筋负温电弧焊时必须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纹等缺陷,在构造上应防止在接头处产生偏心受力状态。搭接焊平焊时,第一层焊缝先从中间引弧,在向两端运弧;立焊时,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向从下端向中间运弧。以使接头端部的钢筋达到一定的预热效果。在以后各层焊缝的焊接时,应采用分层控温施焊。层间温度控制在150-350℃之间,起到缓冷的作用。

负温电渣压力焊,适当增加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接头药盒拆除的时间宜延长2min左右,接头焊渣须延长5min清除。

钢筋安装的注意事项

(1)钢筋的下料、加工制作应满足设计要求,方便现场施工。

(2)梁钢筋绑扎前,应先检查梁窝是否满足要求,梁窝、模板内是否清理干净,钢筋位置、数量、尺寸、锚固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板钢筋板扎前,应先将模板清理干净,若墙的混凝土高度超过2cm应进行凿除,钢筋位置、数量、尺寸、锚固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悬挑构件和板扣筋(负弯距筋)的标高、位置应严格控制,马凳筋、垫块应放置到位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板上有孔懂得,一级钢筋截断时端部应做180°弯钩,洞口加强筋应按设计要求加设。

(4)剪力墙钢筋绑扎,应先根据墙、柱位置线进行调整,钢筋搭接时应严格按照搭接长度进行施工,同时注意钢筋的位置间距,墙上有孔洞的,一级钢筋截断时端部应做180°弯钩,洞口加强筋应按设计要求加设。

混凝土工程

1、冬季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从工程特点、施工条件与施工期间的气温情况出发,在确保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加快进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冬期施工措施。

2、如果新浇筑的混凝土遭冻,搅拌水冻结成冰,水结成冰后会增大约9%的体积,并且也会停止进行水泥的水化作用。在正温养护恢复之后,会使水泥浆体中的孔隙率比正常凝结的混凝土明显增加,进而全面下降混凝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例如抗渗等级降低为零,抗压强度约损失50%,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也极大的降低。所以混凝土遭受过冻害的不但降低力学强度,并且也会导致混凝土耐久性能降低。假如在施工中一定要避免混凝土在硬化初期遭受冻害,同时尽快获得强度。

3、混凝土的温度降到0℃之前,其抗压强度不能小于抗冻临界强度。

以下是抗冻临界强度规定: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得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得40%,然而C10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能小于5.0N/mm2。

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为了减少养护时间,通常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养护混凝土要直接用蒸汽时,需要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4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水灰比不能高于0.60同时掺入早强剂。

为了减少冻害,应把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方法是:塌落度进行控制,掺入减水剂,优化采取高效减水剂。

为了避免钢筋锈蚀,在钢筋混凝土中,掺加氯盐的用量不能超过水泥重量的1%(根据无水状态计算)。掺入氯盐的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并且不能使用蒸汽养护。

加入尿素的混凝土,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在表面会析出白色结晶物,对美观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尿素掺量不能超过水泥中的4%。在封闭环境中加入尿素的混凝土会发散出刺鼻臭味,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不应用于整体现浇的剪力墙结构或楼盖结构。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防冻措施

1、在进入冬期施工之前,一定要对现场施工用水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2、凡在冬期之前能施工完毕的项目,应集中力量完成施工;一定要在冬期施工的项目,也要按先北后南、先外后内的顺序安排,同时按照工程施工的特征与气象资料,编制详细的冬期施工技术措施,尽可能改善施工条件。

3、冬期露天高处作业地点,适合用篷布围护,来防止寒风侵袭。高处作业人员因为工作面窄小,不能经常活动,应轮换作业,防止由于工作时间太长而冻伤手足,引发高处坠落事故。

4、凡施工用的水泵管道、盛水容器与机械、车辆上的冷却水,工作完成后应将水放尽,不能留水过夜。

(二)防火、防爆措施

1、一切靠近易燃、易爆品15 m内,禁止动火;焊接操作前,要清除周围易燃物品;工作地点要有防火设施,现场动火一定要办理动火证。

2、在固定作业地点安设取暖炉时,一定要经安全保卫部门同意;炉子的烟囱一定要伸出顶层1 m以上,不能靠近易燃物,烟囱周围一定要用石棉材料隔离;取暖炉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下班应将火熄灭,仓库不得设置火炉,值班室不得搭设火坑。

3、照明与动力线路一定要经常检查,及时维修。非经许可,严禁使用电炉。

4、若发现氧气瓶瓶阀冻结,应用热水、水蒸气加热解冻。严禁使用火焰加热或铁器猛击,更不能拧减压表的调节螺栓,避免氧气大量冲出导致事故。每天施工完成后,应将乙炔气带遗留水倒尽。

5、加强防火宣传教育,任何人不得在仓库内、易燃易爆车间及其他甲级防火区域吸烟;不得在施工现场用明火取暖。

(二)防滑、防坠落措施

1、坡道及脚手架马道应铺设炉渣灰,斜道应钉板条防滑。

2、脚手架上料台、操作台及斜道的积雪要及时清扫,防护栏杆和安全网要牢固完好。冬期搭设的脚手架,要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3、严格执行有关建筑安装施工预防高处坠落的相关规程,登高作业实行分级管理,认真办理登高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人员一定要正确使用安全带,严禁穿硬底或高跟皮鞋登高作业。

(四)防触电措施

电焊机放在作业棚内,焊机外壳必须接地;现场临时电气设备与用电线路,均需要保持绝缘良好;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统)的配电,认真实施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制;用电容量大于50 kW时,应单独编制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冬季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探讨,要想做好冬季施工,有关施工单位在冬季施工时提高认识,做好充分准备,为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冬季施工措施,确保冬季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采取措施篇(7)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246-01

1 雨期施工的要求和准备工作

(1)雨期施工的要求。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密切注意气象预报,做好防汛准备工作。(2)雨期施工的准备。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做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雨工作;制定现场房屋、设备的排水防雨措施;备足排水需用的水泵及有关器材,准备适量的塑料布、油毡等防雨材料。

2 雨期施工措施

雨期施工主要解决雨水的排除,对于大中型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做好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其中包括阻止场外水流入现场和使现场水排出场外两部分。其原则是上游截水、下游散水;坑底抽水、地面排水。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各地历年最大降雨量和降雨时期,结合各地地形和施工要求通盘考虑。一般在建筑物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阻止场外水流入现场。施工现场的排水相对简单:低于地面的基坑排水只要确定相应流量就可选用相匹配的水泵和组织人工排水;高于地面的施工现场只要相应的排水渠道不使场内积水即可。此外雨水对建筑物各分部工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一些受雨水影响较大的室外分部工程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2.1 土方和基础工程

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受雨水影响较大,应注意以下几点:雨期开挖基槽(坑)和沟管时,应注意边坡稳定;为防止被雨水冲塌,可在边坡上加钉钢丝网片,并抹上10厘米细石砼;也可用塑料布遮盖边坡;雨期施工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基础挖至标高后,及时验收并浇筑砼垫层。如被雨水浸泡后的基础,应做必要的挖方回填等恢复基坑承载力工作;为防止基坑浸泡,开挖时要在坑内做好排水沟、集水井并组织好必要的排水力量;位于地下的池子和地下室,施工时应考虑周到。对雨前回填的土方,应及时进行碾压并使其表面形成一定坡度,以便雨水能自动排出;降雨量大时,应停止大面积的土方施工;对于堆积在施工现场的土方,应在四周做好防止雨水冲刷的措施。基础施工完毕,应抓紧基坑四周的回填工作。停止人工降水(排水)时应验收箱形基础抗浮稳定性、地下室对基础的浮力。抗浮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2,以防止出现基础上浮或者倾斜的重大事故。如抗浮稳定系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继续抽水,直至施工上部荷载加上后能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为止。当遇到大雨,水泵不能及时有效地降低积水高度时,应及时将积水灌加到箱形基础内,以增加基础的抗浮能力。

2.2 砌体工程

砌体的整体稳定性多取决于砂浆的等粘结剂以及砌体材料的含水量,应掌握以下要点:砖在雨期必须集中堆放,不宜浇水。砌墙时要求干湿砖块合理搭配。砖湿度较大时不可上墙。砌筑高度不可超过1米;雨期遇大雨必须停工。砌砖收工时应在砖墙顶盖一层干砖,避免大雨冲刷灰浆。大雨过后受雨水冲刷过的新砌墙体应翻砌最上面两层砖;稳定性较差的窗间墙、独立砖柱,应架设临时支撑或及时浇筑圈梁;砌体施工时,内外墙要尽量同时砌筑,并注意转角及丁字墙间的连接要同时跟上。遇台风时,应在风向相反的方向加临时支撑;砌体砂浆的拌和量不宜过多,以能满足砌筑需要为宜。拌好的砂浆要注意防止雨水的冲刷;雨后继续施工,须复核已完工砌体垂直度和标高,并检查砌体灰缝,受雨水冲刷严重之处须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2.3 砼工程

模板隔离层在涂刷前要及时掌握天气预报,以防隔离层被雨水冲走;遇到大雨应停止浇筑砼,已浇部位应加以覆盖。现浇砼应根据结构情况和可能,多考虑几道施工缝留设位置;雨期施工时,应加强对砼粗骨细料含水量的测定,及时调整用水量;大面积砼浇筑前,要了解2-3天的天气预报,尽量避开大雨。砼浇筑现场要预备大量防雨材料,以便浇筑时突然遇雨进行覆盖;模板支撑下回填要夯实,并加好垫板,雨后及时检查有无下沉;下雨时不得进行钢筋焊接、对接等工作,急需时应做好防雨工作或将施工场所移至室内进行;刚焊好的钢筋接头部位应防雨水浇淋,以免接头骤冷发生脆裂影响建筑物质量。

2.4 吊装工程

构件堆放场地要平整坚实,周围要做好排水工作,严禁构件堆放区积水、浸泡,防止泥土粘到预埋件上;塔吊基础必须高出自然地面15厘米, 严禁雨水浸泡基础; 雨后吊装时,应首先检查塔吊本身稳定性,确认塔吊本身安全未受到雨水破坏时再做试吊,将构件吊至1米左右,往返上下多次稳定后再进行吊装工作;雨天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如果司机没有在雨天吊装的经验,最好停止吊装工作;或请有经验的司机来进行;停止施工时,应将塔吊的吊钩收回靠拢塔身,不得在吊钩上遗留吊索、建筑构件等任何物体;雨天由于构件表面及吊装绳索被淋湿,导致绳索与构件之间摩擦系数降低,可能发生构件滑落等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必要时可采取增加绳索与构件表面粗糙度等措施;雨天吊装应扩大地面的禁行范围,必要时增派人手进行警戒。

2.5 屋面工程

卷材防水屋面尽量在雨季前施工,并同时安装屋面的落水管;雨天严禁油毡屋面施工,油毡、保温材料不准水淋;雨期屋面工程应采用湿铺法施工工艺。湿铺法就是在潮湿的基层上铺设卷材,先喷刷1-2道冷底子油,喷刷工作宜在水泥砂浆凝结初期进行操作,以防基层浸水。如基层浸水,应在基层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油毡。

2.6 抹灰工程

雨天不准进行室外抹灰,至少应能预计1-2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对已经施工的墙面,应注意防止雨水污染;室内抹灰尽量在做完层面后进行,至少已做完层面找平层,并已铺一层油毡;雨天不宜做罩面油漆。

2.7 脚手架

雨期施工,脚手架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固脚手架基础。在脚手架底部加垫钢板或以条石为基础;适当添加与建筑物的连接杆件。脚手架上的马道等供人通行的地方应做好防滑与防跌落措施;检查脚手架连接处的连接件,如发现松动或位移应立即加固和恢复;雨期不得在脚手架进行过多施工,工作面不宜铺得过大,要控制脚手架上的人员、构件及其它建筑材料数量,在脚手架上的动作不宜过于激烈;金属脚手架要做好防漏电措施。脚手架与现场施工电缆的交接处应有良好的绝缘介质隔离,并配以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或重新布置施工电缆,避免与金属脚手架的交接。

2.8 施工机械的防雨防雷及施工现场的用电

采取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TU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2-0066-03建筑工程冬季施工在北方的工程建设中是较为普遍的事情,尽管我国现代建筑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步,但是在细节处理上以及整体的质量控制水平上依然与国外的工程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对工程冬季施工的科学化、细节化管理,提高工程的建设技术标准、质量水平,对于保障工程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对工程冬季施工应该采取的措施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1 做好工程冬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对工程进行整体上计划与统筹的一系列科学行为,这对于工程后期施工的稳定性、减少工程突发性事故以及为工程施工进行明确的科学化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做好工程施工前相关资料收集工作

对工程施工前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是对工程建设相关施工条件进行正确分析和客观评定的基础,也是我们据此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的根本所在。其主要的内容有:首先,收集工程施工当地冬季气温天气变化的资料。《建筑工程冬季施工章程》对冬季施工的规定是,当工程施工连续5天在室外温度低于5℃时,即标志着工程施工进入冬季施工阶段。提前对冬季施工的气温变化材料进行收集,了解气温变化的情况、气温持续的时间以及最低温度、强降温天气等,并做好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预测工作,防患于未然。其次,做好工程施工基本条件的收集,比如说工程工期、工程用料标准以及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等。最后,准备工程冬季施工需要的保暖材料、设备,并做好其申请、审批、采购工作等。

1.2 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和质量方案

对所收集来的资料进行严谨的分析,然后召集设计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研讨。研讨的目的是制定出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的冬季施工方案和编制冬季施工的质量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涉及到工程的质量和环境的变化影响两大方面,施工总工程师应该根据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多方面的理论经验支持来制定施工方案,务必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可实施性以及严谨性。施工计划的编制涉及到工程的进度和风险的规避两大方面,应当本着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规避风险影响的原则来合理安排施工的计划。

1.3 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冬季施工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的培训对于保障冬季施工稳定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也能有效地避免因为不熟悉冬季施工流程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以及技术失误给工程施工带来的损失。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国家和施工地方的冬季施工规范、章程,培养施工人员的冬季施工技术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等。

1.4 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以及材料之间的配合比

冬季施工时,由于气温对工程用料质量造成的影响,我们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切实做好其质量检验工作,防止质量下降或者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运用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去,从而有效避免由工程材料不合格引起的工程综合质量下降。此外,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除了要保温之外,还须添加一些添加剂,以确保其凝固强度。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添加剂的添加应该根据当时的气温状况,以避免造成材料浪费以及混合料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出现在工程建设之中。与此同时,对材料的质量以及混合料的质量水平进行复核检验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2 冬季施工中采取技术的分析与论述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对气温的特殊需求,我们有必要从保障工程质量的角度出发,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来保障施工的高效性,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砌筑方面的冬季施工技术

冬季施工期间主要采取防冻砂浆法进行砌筑施工,其主要内容包括:

2.1.1 防冻剂的添加量应该根据当日的气温以及实验室配合比进行分配。

2.1.2 在室外气温低于-10℃时,就应该对原材料进行加热。一般情况下,先进行热水加热,在热量散失太快或者热量的传递满足不了热工计算时,再进行沙子的加热,但是在实施时要注意,水的温度不应超过80℃,沙子的温度不应超过40℃。

2.1.3 砌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室外的气温在-20℃~-10℃之间时,砂浆的温度应该保持在10℃。此外还应该注意砂浆的运输和保温,最好选择一边用一边搅拌的作业方式。

2.1.4 在砌筑施工的时候,灰缝应该控制在1cm以内,并且在砌筑完的墙体上覆盖保温材料,以保证墙体的整体结合强度。

2.1.5 将砖体上的冰、霜、雪进行充分的清理,同时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冬季砌筑施工不得采用无熟料水泥、白灰砂浆或者粘土砂浆。此外,还应该保持沙子的干净、干燥。

2.1.6 在每天的砌筑工作结束之后,要对砌筑好的墙体进行保温性质的覆盖或者采取保温灯照射的方式进行保温处理。

2.2 钢筋、木工的冬季施工技术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和木制工程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在冬季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钢筋工程在进行焊接施工时应该设置简易的挡风墙或者覆盖装置,防止焊接之后气温急剧下降,降低焊接处的结合牢固程度。此外在焊接的时候,应该将接头处的雪、水、杂物、铁锈等进行清理,还要保障接缝以及热影响区进行缓慢的冷却,避免出现雪水直接覆盖焊接处的现象。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焊接时的温度,当气温低于20℃时,不得实施焊接施工。

木制工程在冬季施工时,应该保持木质材料的干燥性。需要粘接的木质结构,应当注意气温的变化对胶水凝结强度的影响,如果有影响,我们就应该对其进行保温处理。通常情况下也是采取保温材料覆盖或者是保温灯照射保温的处理措施。

2.3 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作为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凝结强度以及牢固强度关系着工程的综合质量,一直被当作施工的重点来对待。由于混凝土的制作和凝结会受到气温的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在冬季施工中也应该高度关注其冬季施工技术,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2.3.1 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以及工程建设具体要求,从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投资成本的角度考虑,具体地选择水蒸汽加热、使用添加剂、覆盖保温材料或者其他保温装置的保温方式。

2.3.2 在运输的过程中,高度关注混凝土混合材料的保温,具体地从控制运输的距离、为车辆装设保温装置或者是现场直接搅拌的方式实施

操作。

2.3.3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清除模板和预埋件上面的水、冰、霜以及杂物,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设置保温以及防风装置。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0℃~20℃

之间。

2.3.4 在混凝土施工完毕之后,应当对其表面进行保温处理,经常使用的施工方式有覆盖保温膜、在模版外部悬挂保温草帘以及铺设电热毯、采用碘钨灯、蒸汽养护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好混凝土凝结块的强度试验工作,以切实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关于建筑工程冬季施工中应该采取的技术,我们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当然具体的技术和措施还需要我们根据冬季实际的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化情况、工程的具体要求来综合性地制定。本文旨在与同行业人士进行学术上的沟通和交流,在此也希望大家给出更多、更科学的建议,为保障工程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采取措施篇(9)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6-0152-03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这直接导致城市用地的紧张,使得城市建筑朝向高层、超高层的趋势发展。高层建筑可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但其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建造成本高,特别是当前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将简要探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采取的一些常用技术措施。

1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

当前的建筑工程大多以中高层建筑为主,高层建筑大多具备以下技术特点。

1.1 高空作业较多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运输大量的材料、机具设备,需要对其高层部分进行施工操作,因而难免会出现高空作业,增大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所以在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员高空安全保护,做好高空坠物事件的预防,防止施工意外事故发生。

1.2 建筑的基础埋深较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上部荷载较大,为了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必须做好地基处理,当采用桩基时,至少要求要有一层地下室,所以高层建筑的埋深至少大于5m,而部分超高层建筑地下部分甚至达到20m以上。处理深基坑时,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基情况,如何选择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案至关重要,地基处理方案对建筑的工程造价及结构整体安全性都有较大影响。

1.3 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施工协调难度大

高层建筑的总体工程量较大,涉及到的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及其他质检部门和人员众多,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整体施工效果。必须要做好严密的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对关键部位和重难点部位进行有效集中管理。如果协调不力,某一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进度。

1.4 施工周期较长

由于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涉及到的工种和专业诸多,使得高层建筑往往具有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要想缩短工期,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建筑具体情况,科学的采用对应的施工技术方法,促进高层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

2 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的一些技术措施

2.1 逆作法

逆作法是当代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技术措施,其施工原理为:沿着建筑物的地下室轴线修建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并在建筑物内部打设中间支承桩,以承受施工期间的建筑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而同地面相接一层的梁、板、和楼面结构刚度较大,可作为地下连续墙的支撑;然后通过这种方法依次向下挖土方并且浇筑地下各层的结构,直至底板封底。由于向下施工的过程中,地面一层楼面结构已经完成,故可同时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这种上下同时施工的方法有助于加快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

2.2 整体滑模法

整体滑模法也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措施,此法可减少运转 、附着、管网敷设等工作,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并且此法还有利于使主体结构保持整体性,使施工作业面扩大,加快施工速度,同时又节省模板装置、加设工具等费用,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2.3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技术措施

轴线、标高、垂直度是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工程中常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控制“三线”。

2.3.1 垂直度的控制

为控制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应先确定建筑四个边角柱的位置,安装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并通过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后,对准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完成之后予以拆模,然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线控制正面垂直度。为提高过程中的垂直度的正确性,可通过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小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

2.3.2 轴线的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脚手架随着施工楼层的增加而上升,使得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这种情况下,可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并将主轴线控制点标在上面,上面各层施工时,在每层楼面对应一楼的基准点也留设200*200mm方洞,借助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校正后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3.3 标高线的控制

从上面提到的各层预留的轴线控制洞口,选择至少4个洞口来定位标高,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标高是否相同,这样便可检验标高的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可能影响这四个洞口标高的准确性,使其失去基准作用。所以应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严格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提高标高的准确度,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

2.3.4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所需的混凝土体量较大,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国内大多高层建筑工程选用泵送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必须控制好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此外,还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布料机和混凝土泵机。工程上通常高泵程混凝土会掺入一定的化学外加剂和粉煤灰。高层建筑的泵送混凝土技术综合反映了配合比设计技术、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掺合料技术、泵送设备技术、泵管布置铺设技术及泵车操作技术,使得混凝土泵送高度不断取得新突破,为高层建筑混凝土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3.5 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控制技术

高层建筑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较高,应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控制混凝土体的强度。

(1)确保混凝土配置材料的质量。高层建筑所应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大多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应对其择优选择。混凝土骨料的粒径、沙石的含泥量都会影响其质量,所以应严格控制配置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沙石、掺合料以及水等原材料的质量,按照要求对其进行抽检,抽检合格才可使用到工程中。

(2)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比例。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受到混凝土配比的影响较大,如果各种材料的配比不当,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泵送性,从而影响到浇筑质量。应该严格按照设计的比例关系控制水泥、砂石、白灰、掺合料等材料的配比,控制好最佳含水量,尽量避免使用早高强型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收缩、泌水现象,从而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管理。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应严格振捣工艺的施工工序,推行二次振捣抹面技术,以减少混凝土体内部的气泡和水分,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浇筑过程中要根据需要留设后浇筑层。

(4)加强混凝土构件的早期养护。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影响较大,通过合理的养护,控制混凝土体的温度与湿润程度,有效降低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从而防止出现结构裂缝。

3 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运用是否得当,将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施工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建筑工程人员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积极采用和推广更好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促进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为社会奉献更多的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 于德江,杨金星.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J].施工技术,2009,(S1).

采取措施篇(10)

1 概况

珲春矿业集团公司板石煤矿属于现代标准化矿井,年产量240万吨/年,现有采面平均标高-550m。随着矿井的发展,采区水平每年以21m的速度向下延伸,深部开采也遇到了新的课题,面临着新的困难,从而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因而研究巷道底鼓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措施,综合防治,防范于未然,保证深部资源正常开采,提高施工人员作业安全系数,完善采区布置,力争生产正常接续,处理好巷道底鼓成为煤矿生产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2 巷道底鼓的分析

巷道底鼓是底板岩层在围岩应力作用下向巷道空间鼓起的现象。巷道底鼓的力学机制是物化:物理型---膨胀型、软化型,力学型---塑性变形型、扩容型、弯曲型、流变型及复合型。软岩由于浸水后体积增加,相应地引起压力增大。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围岩应力的增加,多数由于顶板压力加大和巷道两侧的侧压增强,巷道底板承载力加大,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屈服应力后,岩石的破裂速度加快,岩石的体积膨胀加速,变形也随应力的增加而迅速加大。

3 巷道底鼓的影响原因

(1)围岩应力状况。软岩受到力的作用后表现出多种力学特征,如弹塑性、扩容性及流变性等。尤其巷道附近有采空区和其它巷道时,巷道底鼓量受到的影响较多。

(2)岩性状态。围岩的矿物成分、结构状态和软化程度对巷道的底鼓起决定性作用。

(3)支护强度。由于支护强度的不足,引起塑性变形范围的扩大,从而引起底鼓量的增加。

(4)时间效应。软岩巷道服务时间较长时,流变将引起底板岩层强度的降低及底鼓量的增加。随着巷道维护时间的延续,必将导致底板破坏范围的逐渐扩大,引起底鼓量的增加。

(5)水文作用。软岩浸入水后体积膨胀,引起应力的增大,巷道底鼓严重。

(6)巷道断面的形状。巷道断面形状的不同,将引起应力分布不均衡,易引起应力集中,导致这个部位的变形量增加。

4 采取措施

(1)压力过大,解决方法是卸压。具体:1)开采深度大—壁角钻空,爆破成缝。2)水平应力大—切缝。①遇水软化—疏水。②层状结构强度较低—底板打锚杆、锚索。③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注浆、爆破注浆。④塑性软岩—支架阻力卧底,加强支护。

(2)防水措施:水的防治在软岩巷道底鼓控制中非常重要,及时排水、疏干巷道、封闭底板、是防治巷道底鼓变形的重要措施。方法有疏干、封水、堵水、吸水、管水及泄水。

(3)卸压措施:开采深部煤层时,利用加大煤柱尺寸的方法维护巷道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有时还会引起应力集中现象,给巷道带来了诸多不便。最简单的方法是预先开采上部煤层,然后在其底板岩石中布置巷道,即沿空掘巷。另外,采用打钻卸压和在采空区中掘进巷道,也取得较好效果。

开采卸载工作面:在采空区下面维护岩石巷道。为保证深部巷道的稳定性,在上部煤层开采卸压工作面,在采空区下面维护岩石大巷及斜巷,取得较好的成效。

采取措施篇(11)

根据新沂河堤防水利工程管理非常复杂的工基本情况,对防汛管理影响较大,险点隐患必须消除,采取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消除险点隐患的危害,以达到防洪保安全目的。

1. 堤防不决口修做工程措施

1.1 截渗墙、堤沟河工程:截渗是近几年来新沂河采用的防渗措施。一是对近堤险点、隐患、坑塘、堤沟河、井渠进行加固处理;二是对于沿新沂河村搬迁投资较大,土地稀少,不能搬迁的进行加固。分别采用了振孔高喷、钻孔水泥泥浆、垂直辅塑、防渗土工(膜布)等加固技术。堤沟河采用近堤淤填抬高高程,减少渗径,洪水时避免顺堤防洪。

1.2 背河淤填工程:根据设计要求放淤固堤是新沂河下游的一项创举,也是新沂河下游堤防加固的法宝,一举多得。长期实践证明,放淤固堤有着其它方案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放淤固堤将堤身、堤基的渗流稳定问题,填筑不实、土质不良、獾狐洞穴等隐患问题一并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堤防的整体稳定性,有效解决堤身质量问题、处理堤身和堤基隐患;其次较宽的放淤体可以为防汛抢险提供场地、料源等;再次,可以从河道中挖河,有一定的疏竣减淤作用,优其是还可以利用新沂河泥沙、变害为利。因此长期实施放淤固堤,利用新沂河泥沙淤高背河地面,在加固堤防的同时淤筑,相对地下河,使流水,实现新沂河的长治久安。

1.3 防浪林带:堤防防浪林是近几年来采取的防护新措施,基本上采取优质比较速生的“速柳172”新品种,它生长迅速成林快的优点。一是:大洪水时期风大浪急,减少风浪对堤身的冲击,造成的堤坡坍塌;二是减缓顺堤流势,落淤抬高近堤地面高程;三是减缓顺堤流势防止顺堤行洪带来的严重危害;四是为洪水时期抢险提供了充足的枯料;五是给标准化堤防提供了靓丽的绿色生态林带。

1.4 大堤加培及前后戗工程:大堤帮宽加高,主要是大堤加大了断面,增加了渗径,建成标准化堤防后,从环境、社会、生态、抗洪、运输等几个方面大大改观。

2. 大堤不决口目标战略措施

2.1 数字新沂河工程的必要性:为实现新世纪治理新沂河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从传统水利向现在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新沂河管理局提出了新的战略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原型新沂河的研究,提出新沂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需求,利用数字新沂河对新沂河治理开发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提出若干可能方案或预案,利用模型新沂河对数字新沂河提出的可能方案或预案进行试验,提出可行方案或预案,最后将所选方案或预案,在原型新沂河布置或实施,经过原型新沂河实践逐步调整、优化的保障,为实现各项治理开发方案的技术选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

2.2 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任何管理与抢险决策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全面的信息基础上,没有信息支撑便成为无源之水,过去受技术手段限制,大多数抢险等靠人工进行,无论在空间、时间、尺度上都难以满足抢险决策的需要,通过数字新沂河工程建设,增加自动监测,遥测卫星和航遥感等现代化信息传递,增强对抢险的信息传递的准确把握的能力。

2.3 机构改进措施,加强防汛力量,提高人员素质。在定编的基础上,加强防汛力量将业务精干、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防汛机构,形成一支少而精、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大对防汛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是提高业务技术素质;二是更新知识,使防汛抢险人员随时了解新的技术知识,并运用在具体工作中去加大防汛宣传力度,克服麻痹思想,增强抗大洪、抢大险的忧患意识,确保新沂河堤防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太中.水利工程大堤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水利2009(8).

[2] 胡南书.对水利工程大堤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青海水利2010(6).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