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6 19:48:04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1)

助理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采油五队胜11采油站已经工作整整一年了。在这短暂的一年工作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原来学习的知识理解,而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工作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学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而在这点上单位和上级领导给了我很好的条件,采油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自我毕业以来,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行业上,丝毫不敢懈怠。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很好的应用在平时的采油管理工作中,管理采油五队胜11采油站安全、环保、生产平稳进行。

   工作上,采油五队胜11采油站去年成立以来,出于各种原因,原油产量不是很理想。我在采油队领导的支持下,紧抓胜85撬装站的注水工作不松懈,相继建成55胜9配水间、55135配水间、55胜86配水间,开注水井13口,合理注水,科学注水,原油日产量由注水前的22吨增至现在的27.5吨,注水效果显著。本年的7月份,由于注水让我站的日产原油量大幅度提升,采油厂把我站拟定为胜85非注水项目区。为此,我站在我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治理脏、乱、差井场15个,恢复停趟井3口,安装新井3口。改造胜85撬装站内的生产,生活条件等。今年,单井计量这项工作在采油厂也是重中之重,我站在采油厂的支持下,改造单井计量井场7个,大大提高了我站的单井计量能力。改革是我厂的大趋势。本年度十一月份,顺应我采油厂改革大势,我站配合采油队完成全体员工竞聘上岗工作,我站竞聘成功人员13名,换血人员1名。安全环保工作上,我一直把安全环保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本年度,我站没有一起安全环保事故发生。

   一年马上就要下来了,但今年的工作还有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全体员工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的努力,我适应工作节奏,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管理能力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采油工作的新形势,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管理、新理论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实创新,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工作能力,争取为采油厂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己之力,为采油事业多做贡献。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2)

***,男,汉族,1987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7月参加工作,2014年12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1988年12月参加工作,在3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从一名配电线路工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先后担任过线路班班长、供电所所长、分局副局长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及营销管理经验,现就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以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凝聚全体员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我学习了集团公司,初步理解了依法治企、诚信担当、以人为本、务实创新、团结协作、服务至上六大理念和“融.通”文化新内涵,提升了自身文化素养,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同时为了做好分局营销管理工作,我不断地学习《电力法》、《供电营业规则》、《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类营销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法律意识,丰富营销管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在专业技术上的业绩成果

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我在多个工作岗位上一直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利润、为社会谋福利。

2003年,参与诺尔公供电营业所成立筹建工作,成立后就任该所所长。面对着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加大辖区内配电网建设工作,完成多条10kV线路及配套低压线路架设送电工作。结束了诺尔公苏木、***苏木、阿拉腾敖包镇无电历史。网电的接通,极大的丰富了当地用户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为当地用户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完成及机务连、雷达连、边防部队等用户送电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提供保障。

2006年,通过积极与宁夏电网公司及甘肃电网公司对接,陆续完成了孪井滩地区及温都尔图地区的供电接收工作。从此,以上2个地区的供电回到国家电网管理。顺利完成接收意外着***电业局的电网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接收完成拓宽了我局电力市场,增加了我局售电量。

2011年—2012年期间,在***分局试点开展电能采集终端安装、调试及系统维护工作。极大的提高了电能表实抄率,并且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节约人工成本。试点成功后,为全局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电能量信息采控系统为智能费控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5年至2016年“十个全覆盖”期间,全力配合政府部门做好配电网改造工作。主持开展了线路架设改造、计量安装、验收送电等工作。同时做好用户管理工作,及时接入营销信息系统,保证用户有序用电。针对“十个全覆盖”实施期间停用计量装置,及时进行拆回,避免计量资产流失。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电力升级改造,解决广大农牧民用电问题。

2015年8月—2016年2月期间,在***分局辖区内开展营销基础业务信息大普查工作。对基础信息、电价执行、变压器信息、计量信息、采控信息等信息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此次普查,完善了营销系统各项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堵塞了营销工作漏洞,提升了营销管理水平,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3)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所服务的单位充满感情。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精神,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走弯路。近几年国家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越来越重视,管理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法律、法规、条例也越来越多,而提出要求更是越来越高,面对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强化学习,才能将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规范规程体现在实际工程中。

二、不断学习跟上步伐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4)

江苏省科技厅网站消息,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启东市科技局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全力以赴开展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748件,同比增长52.36%,全市共授权专利787件,同比增长12.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件,同比增长53.8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90.93亿元,同比增长24.6%,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例达41.5%,11家企业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有49个产品获省高新技术产品。

一是完善政策扶持。为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鼓励全市发明创造和申请专利,提高全市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启东市科技局深入开展各类调研活动,结合实际,找准启东特色,创新体制与模式,大力汇集各类创新资源,培养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努力完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出台了《启东市专利资助办法》,大幅度提高了专利资助与奖励标准,对职务和非职务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审程序后,给予每件7500元、6900元资助;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分别给予每件6000元、800元资助。出台了《启东市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专项资金支持采取无偿资助方式。以企业实际支付给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合同金额为准,每个项目补助合同金额的20%,总额不超过20万元;单个企业每年度总补助额不超过40万元。

二是主抓三项指标。启东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争先进位要求,主抓“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全社会研发投入争先进位三项指标。把三项考核指标任务作为科技创新工作重点任务全力推进落实,每月召开总结分析点评会,查找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明确了全年科技发展三大任务: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超过44%;强化各项财政支持政策的创新导向,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件;精心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继续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实施研发机构建设提升计划,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启东市科技局高强度跑省跑部争资源,全力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落户启东。目前,滨海工业园区正全力建设省级开发区,并积极争取建设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是积极申报项目。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企业主战场,把解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问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启东市科技局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开展了“零距离服务百企行动”:政策宣讲“零距离”,宣讲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帮助企业用活用实优惠政策;项目申报“零距离”,帮助企业做好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储备;载体建设“零距离”,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真诚服务“零距离”,引导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今年以来,已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1,其中部级9项,目前,已有6个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2个,农业3个,社发1个)、4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个省创新资金项目、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1个省院士工作站、2个省研究生工作站获立项,1个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已进入最后论证阶段。(来源:启东市科技局)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5)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确立了科学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四、六、七”产业布局。我委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积极营造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2001年以来我区企业共获部级、市级创新资金支持为8632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4.49亿元,创造利润1亿,上缴税收4789万元。2001年实施区创新计划以来,资助项目79个,资助经费796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8.15亿元,创造利润1.16亿,上缴税收5329万元。科技创新的层次和质量都有了相当提高,催生了包括神力科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洁申实业的“生物质能提取燃料乙醇”国家863项目,都华实业的“Pt系列厚膜铂电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高精尖项目。2004年,在创新基金项目工作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市种子资金项目分别获得立项5项和7项,包括黛龙生物等5家企业共获330万元国家创新资金资助,是前4年资助总额的1.5倍。2004年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项,累计经认定的共达92项。预计总投资11861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699.8万元,3年后预计销售额可达414891.4万元,净利润77448.46万元,实现税收35047.16万元。申报市级农医科技攻关项目6项,其中列入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得资助资金50万元,列入一般攻关项目3项,获得资助资金21万元;建立1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获得资助资金20万元;申报西部地区科技合作项目4项,其中两项获得资助资金13万元;列入市“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获得资助经费40万元;落实区级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3项,提供资助经费72.5万元。

我区科技企业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进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一些诸如输配电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2004年底,全区被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49家和38家,在奉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2403家,科技企业的队伍和实力都不断扩容壮大。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意识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件,专利授权量276件,历年来累计专利授权量1235件。

通过几年来的技术创新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较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奉贤工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已成为奉贤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3年61亿发展到2004年80.5亿,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值1.13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2004年被认定的49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占92.8%,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77.4%;获得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和资助占总数的67%。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优势凸现。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37750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为856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2.7%。

——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逐年提高。从2003年科技投入平均占总收入的3.02%发展到2004年平均占总收入的5.06%,职工人均创造年产值21.3万元。

二、基本做法:

(一)认真调研,精心制定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地区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实施奉贤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科教兴市”战略的要求,以市科委科技创新“登山行动计划”为指南,根据我区科技进步态势,结合我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目标,去年年初,我们组织各科室负责同志及骨干成立了“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课题组,根据区产业版块划分,到各镇和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召开了14次科技工作座谈会,征求意见,采纳建议,确定了基本框架。同时,我们到松江、嘉定等兄弟区县科委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科技工作的有益措施及办法,就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我们专门邀请了起草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对“推进计划”进行审阅,方案的总体框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并吸收了他们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们还就“推进计划”的具体内容,到市科委相关主管部门征求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内容。2004年9月专门召开了以“推进计划”为主题的“奉贤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市、区两级的近50多名专家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对该计划进行讨论并作修改。于今年1月初,经区政府批转下发,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二)加强管理,努力创造高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原则,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政策,了解掌握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金(基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建立项目的预申报制,发挥各级科技干部的积极性,挖掘项目源,通过专家评审,纪监、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逐步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科学性。同时,根据我区的产业定位,对项目做到分类指导,跟踪管理,有计划的采取“储存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方法,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立项率。

(三)健全体系,积极建立科技创新的各类服务平台。科技政策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软件建设,也深受政府部门的重视。几年来不断出台了吸引投资和扶持实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奉贤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奉贤区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意见》并批转了《奉贤区2005-2007科技兴区推进计划》。通过几年努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在我区已经确立的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制度和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度等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专利试点企业工作制度。现有13家企业被市知识产权局命名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或培育专利试点企业。

2002年,我区又成立了全市范围唯一的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孵化器,即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融创业、成果转化、政策扶持于一体,至今已吸收120家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注册登记。两年来,共为国家创造税收达2亿多元。2003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同年成立了奉贤区科技企业联合会、奉贤区科技专家联谊会,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多渠道沟通联系,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目前,经市科委批准,将在庄行工业区内建立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筹备工作已经基本落实,签约在即。

三、主要设想:

(一)着眼于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的落实。要在今后的数年里(到2007年),按照科教兴市总体战略要求,以实施促进科技推进计划为总体目标,上下联动,努力把各项科技任务落实到位,确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着眼于先导产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实施。针对当前具有优势或有前瞻性的技术和科学领域,集中目标,设立若干个对奉贤产业和基础科学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攻关项目,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奉贤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提高奉贤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的能力。并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加强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三)着眼于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和帮助骨干企业形成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建立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若干家创新投入高、创新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多的领军企业,打造若干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具影响的品牌产品,以此带动奉贤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着眼于创新科技服务手段的完善。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扶持。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相关资源共享,及时跟踪、了解新办科技企业动态,建立科技企业联系卡和服务手册机制。对新办科技企业加强培训,形成制度化,邀请财政、税务、人事、劳动等部门共同为新办科技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对成长阶段企业做好政策兑现工作,使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成熟发展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发挥其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中的领头羊作用。

(五)着眼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建立。积极探索适应奉贤实际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支持社会各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年内与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促成华东理工大学在奉建立产业化基地;加大农科院等四家合作的奉贤现代农业孵化器的建设力度。同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科学试验、技术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为宗旨,重点扶持种源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年内,根据我区农业特色,建立花卉瓜果、水产养殖、特种水果和水稻种植四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逐步促进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树立我区品牌农产品。

(六)着眼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发挥。完善奉贤科技网站功能,在开设科技信息、科技企业网上办事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为创业者和科技企业提供区域内优质科技资源的展示和链接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信息库、专家人才库、高新技术项目库等各方资源,增加互动交流平台,扩大平台覆盖率。

(七)着眼于“奉贤区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制订。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制订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序推进专利试点、示范管理企业,示范教育特色学校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策略,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之路,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质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形成整体合力。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专利技术真正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推进“科教兴区”的组织协调机制。目前,干部中对科教兴区的战略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对科教兴区战略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投资推动、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未根本扭转。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科技进步的领导体系未能整合,在曾经的县高新技术产业领导小组淡出后,尚未有建立促进科技工作的领导协调小组,基层的科技工作网络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大科技”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建议建立“科教兴区”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我区“科教兴区”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协调“科教兴区”计划贯彻中的各类问题。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6)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确立了科学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四、六、七”产业布局。我委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积极营造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2001年以来我区企业共获部级、市级创新资金支持为8632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4.49亿元,创造利润1亿,上缴税收4789万元。2001年实施区创新计划以来,资助项目79个,资助经费796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8.15亿元,创造利润1.16亿,上缴税收5329万元。科技创新的层次和质量都有了相当提高,催生了包括神力科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洁申实业的“生物质能提取燃料乙醇”国家863项目,都华实业的“Pt系列厚膜铂电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高精尖项目。2004年,在创新基金项目工作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市种子资金项目分别获得立项5项和7项,包括黛龙生物等5家企业共获330万元国家创新资金资助,是前4年资助总额的1.5倍。2004年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项,累计经认定的共达92项。预计总投资11861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699.8万元,3年后预计销售额可达414891.4万元,净利润77448.46万元,实现税收35047.16万元。申报市级农医科技攻关项目6项,其中列入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得资助资金50万元,列入一般攻关项目3项,获得资助资金21万元;建立1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获得资助资金20万元;申报西部地区科技合作项目4项,其中两项获得资助资金13万元;列入市“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获得资助经费40万元;落实区级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3项,提供资助经费72.5万元。

我区科技企业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进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一些诸如输配电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2004年底,全区被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49家和38家,在奉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2403家,科技企业的队伍和实力都不断扩容壮大。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意识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件,专利授权量276件,历年来累计专利授权量1235件。

通过几年来的技术创新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较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奉贤工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已成为奉贤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3年61亿发展到2004年80.5亿,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值1.13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2004年被认定的49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占92.8%,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77.4%;获得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和资助占总数的67%。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优势凸现。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37750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为856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2.7%。

——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逐年提高。从2003年科技投入平均占总收入的3.02%发展到2004年平均占总收入的5.06%,职工人均创造年产值21.3万元。

二、基本做法:

(一)认真调研,精心制定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地区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实施奉贤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科教兴市”战略的要求,以市科委科技创新“登山行动计划”为指南,根据我区科技进步态势,结合我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目标,去年年初,我们组织各科室负责同志及骨干成立了“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课题组,根据区产业版块划分,到各镇和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召开了14次科技工作座谈会,征求意见,采纳建议,确定了基本框架。同时,我们到松江、嘉定等兄弟区县科委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科技工作的有益措施及办法,就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我们专门邀请了起草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对“推进计划”进行审阅,方案的总体框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并吸收了他们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们还就“推进计划”的具体内容,到市科委相关主管部门征求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内容。2004年9月专门召开了以“推进计划”为主题的“奉贤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市、区两级的近50多名专家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对该计划进行讨论并作修改。于今年1月初,经区政府批转下发,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二)加强管理,努力创造高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原则,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政策,了解掌握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金(基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建立项目的预申报制,发挥各级科技干部的积极性,挖掘项目源,通过专家评审,纪监、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逐步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科学性。同时,根据我区的产业定位,对项目做到分类指导,跟踪管理,有计划的采取“储存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方法,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立项率。

(三)健全体系,积极建立科技创新的各类服务平台。科技政策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软件建设,也深受政府部门的重视。几年来不断出台了吸引投资和扶持实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奉贤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奉贤区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意见》并批转了《奉贤区2005-2007科技兴区推进计划》。通过几年努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在我区已经确立的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制度和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度等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专利试点企业工作制度。现有13家企业被市知识产权局命名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或培育专利试点企业。

2002年,我区又成立了全市范围唯一的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孵化器,即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融创业、成果转化、政策扶持于一体,至今已吸收120家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注册登记。两年来,共为国家创造税收达2亿多元。2003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同年成立了奉贤区科技企业联合会、奉贤区科技专家联谊会,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多渠道沟通联系,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目前,经市科委批准,将在庄行工业区内建立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筹备工作已经基本落实,签约在即。

三、主要设想:

(一)着眼于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的落实。要在今后的数年里(到2007年),按照科教兴市总体战略要求,以实施促进科技推进计划为总体目标,上下联动,努力把各项科技任务落实到位,确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着眼于先导产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实施。针对当前具有优势或有前瞻性的技术和科学领域,集中目标,设立若干个对奉贤产业和基础科学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攻关项目,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奉贤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提高奉贤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的能力。并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加强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三)着眼于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和帮助骨干企业形成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建立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若干家创新投入高、创新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多的领军企业,打造若干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具影响的品牌产品,以此带动奉贤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着眼于创新科技服务手段的完善。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扶持。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相关资源共享,及时跟踪、了解新办科技企业动态,建立科技企业联系卡和服务手册机制。对新办科技企业加强培训,形成制度化,邀请财政、税务、人事、劳动等部门共同为新办科技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对成长阶段企业做好政策兑现工作,使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成熟发展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发挥其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中的领头羊作用。

(五)着眼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建立。积极探索适应奉贤实际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支持社会各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年内与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促成华东理工大学在奉建立产业化基地;加大农科院等四家合作的奉贤现代农业孵化器的建设力度。同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科学试验、技术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为宗旨,重点扶持种源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年内,根据我区农业特色,建立花卉瓜果、水产养殖、特种水果和水稻种植四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逐步促进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树立我区品牌农产品。

(六)着眼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发挥。完善奉贤科技网站功能,在开设科技信息、科技企业网上办事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为创业者和科技企业提供区域内优质科技资源的展示和链接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信息库、专家人才库、高新技术项目库等各方资源,增加互动交流平台,扩大平台覆盖率。

(七)着眼于“奉贤区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制订。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制订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序推进专利试点、示范管理企业,示范教育特色学校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策略,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之路,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质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形成整体合力。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专利技术真正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推进“科教兴区”的组织协调机制。目前,干部中对科教兴区的战略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对科教兴区战略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投资推动、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未根本扭转。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科技进步的领导体系未能整合,在曾经的县高新技术产业领导小组淡出后,尚未有建立促进科技工作的领导协调小组,基层的科技工作网络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大科技”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建议建立“科教兴区”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我区“科教兴区”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协调“科教兴区”计划贯彻中的各类问题。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7)

为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环境,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能在与本人知识,能力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素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进取精神,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公司设职称领导小组,作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导机构,负责在定员、定编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比例;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及任届期满考核工作的审查。 分厂设专业技术职务考评推荐小组,负责分厂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向公司职称领导小组的推荐工作;制订分厂专业技术人员的设置,评聘方案并提交职称领导小组;以及对分厂受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年度和任届期满的考核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实施。 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范围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或考试适用于公司从事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聘任职务限于已取得某一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且在相应或相近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 三、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或考试程序 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申报,经部门领导批准,报相应级别的人事部门核定其任职条件,确认后,推荐到职称领导小组审查,最后报地方人事局,参加其相应系列的评审或考试。 四、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 (一)政治素质条件 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敬业爱岗,服从公司工作安排, 支持公司各项改革。 (二)学历条件 “员级”和“助师级”职务: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中级”职务: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高级”职务: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三)资历条件 “员级”职务:中专或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助师级”职务:中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四年以上;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工作三年;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中级”职务:大专、大学毕业担任“助师级”职务四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 “副高”职务: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四)能力、业绩条件 “员级”职务: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能承担本专业一般的技术工 作。 “助师级”职务: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的一般技术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在工作中做出一定成绩。 “中级”职务: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动态,结合实际制定研究技术计划,规划,能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做出成绩,发表过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 “高级”职务:具有较系统和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有较深入的研究、掌握本专业发展前沿状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工作的复杂问题,成绩显著,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 各级职务均应具备指导下级职务工作的能力,负有为公司培养人才的职责,任期内应具体负责指导一名下一级职务人员工作和业务学习。 五、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规定 财会、经济、统计、审计专业的资格取得,需符合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学历、工作年限的要求,方可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 六、职称外语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凡要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除符合免试条件的外,必须通过一门外语的考试,因特殊情况采取“先评候补”取得资格者,在聘期内必须通过外语考试,否则不再续聘。 七、职称计算机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除符合免试条件的外,必须参加全国职称计算机统一考试并成绩合格者,方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八、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考试费用的规定 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取得,其评审、答辩、考试等各项费用由申报者本人承担。 九、考核及聘用办法 公司对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聘分开的原则,实行两年一聘用,一年一次年度考核,两年一次任届期满考核。 (一)考核原则:强调政治与业务全面考核,注重实绩,客观、公正、公开性原则。 (二)考核范围:已被聘任,任命的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 (三)考核目标:专业技术人员聘任 、任命到相应岗位后的工作优劣,贡献大小。 (四)考核内容:从德、能、绩、勤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即考核政治思想、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专业技术任务的数量、质量,实绩,效益,补充新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工作态度,敬业精神。 (五)考核标准:以百分制计算,政治思想好20分;全面履行了岗位职责25分,完成专业技术任务45分,通过各种途径补充专业技术知识10分。 (六)考核程序:自我总结,被指导人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评价,考核评语。 (七)考核结论:95分以上为优秀,80—94为称职,60---79分为基本称职,59分以下为不称职。 (八)聘期管理:打破聘任终身制,凡考核结论为不称职者,将对其实行低聘或解聘,没有受聘或受聘后又被解聘者,均不享受相应的职务工资待遇。 九、待遇:聘期内按公司规定执行 十、本办法由公司职称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经公司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并从发文之日起执行。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8)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中心城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工业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培育一批高科技、低能耗、高质量、高效益的都市工业企业、研发中心和销售总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扶持对象

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我区都市工业发展方向的,并且纳税在我区的工业企业。

三、扶持方向和政策

(一)扶持发展都市工业企业

1、对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生产基地全部在外(指在*行政区域外),当年注册在我区的都市工业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生产基地部分在外(指在*行政区域外),研发和营销在我区的都市工业企业(工业总部企业),给予上缴区财政超上年实绩部分全额补助。

3、对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在原址上改建总部大楼的工业总部企业,上缴区财政超上年实绩部分,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一企业不可重复享受上述第1、2、3条政策。

(二)扶持发展都市产业

4、对新引进的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公共信息与技术服务平台等都市产业及从事都市产业的第三方投资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扶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5、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且项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总投资在300万元以上,其中技术设备(技术指外购的专有技术、知识产权等)投资在21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的工业企业,按技术设备实际投资额实行2-4%的财政补助。

(四)扶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6、当年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项目(包括软件、硬件、网络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开发、咨询和监理费用的投资),按项目当年实际投资的8%给予财政补助,对单个企业或单个项目的当年补助不超过10万元。

(五)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和开发新产品

7、获市级、省级、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每家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8、获市级、省级、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家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9、列入市级试制计划的新产品,每项奖励0.5万元;通过鉴定的每项再奖励1万元。列入部级试制计划的新产品,每项奖励1万元;通过鉴定的每项再奖励2万元。

(六)鼓励工业企业创各级著名商标和开发专利产品

10、获市级知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部级驰名商标,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40万元(含市里奖励)。

11、对授权的国外发明专利奖励2万元,实用新型专利奖励1万元,外观设计专利奖励0.5万元;国内发明专利奖励0.6万元,实用新型专利奖励0.2万元,外观设计专利奖励0.1万元。对发明专利实行产业化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七)鼓励工业企业创名牌、开展各类认证

12、获市级、省级、部级名牌产品,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40万元(含市里奖励)。

13、获国家免检、免验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

14、获ISO14000环保认证、SA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分别奖励2万元、3万元。

15、对加入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担任领导职务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16、对参与或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参与或主持制修订行业标准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上述(五)、(六)、(七)条的同一奖项在同一年度内获得两级以上认定的,按最高档奖励,不同年度获得的高一级称号进行补差奖励;对以往获得奖项,未得到奖励的复评企业给予一次性同等额度的奖励。

(八)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17、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研发项目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研发项目是指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研发新增投入一般不少于100万元、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研发项目补助的具体操作,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企业研发投入情况,确定企业研发补助额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后,区财政给予1:1经费配套,重点研发项目补助总额一般不超过50万元。

(九)扶持企业体制机制创新

18、对在境外上市、国内中小企业板上市、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对在国内主板上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50万元奖励。

(十)鼓励企业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19、对经区政府同意,由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各类国内、外展览(销)会,给予参展企业适当经费补助。

(十一)鼓励工业企业加强科技合作和人才培训

20、鼓励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经认定后,可按合作项目费用的10%给予补助,不超过5万元;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培训,给予适当培训经费补助。

21、鼓励科技人才落户*区工作,补助奖励按照*区引才引智有关政策实施。

四、申报补助奖励程序

项目补助奖励申报和评定办法由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另行制定。

五、补助奖励资金的跟踪管理

企业获得的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如发现违反规定的,由审批职能部门负责收回补助资金。

六、其它事项

(一)以上补助奖励资金在工业发展、科技等定量专项资金中安排。

(二)同一企业同一项目,不再重复享受政策。

(三)对市、区两级财政配套的补助奖励项目,在获得市财政补助奖励后,区配套部分由区财政补足(如技改、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信息化、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等)。

(四)企业当年所享受的各项补助奖励总额不超过企业当年对*区的实际贡献。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工业企业,不享受本意见补助奖励政策:

1、享受福利企业政策的;

2、当年被查证有偷税、弄虚作假套取奖励资金行为的;

3、列入产业导向目录禁止类项目、使用列入国家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或国家淘汰的落后设备的;

4、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经主管部门查实的;

5、当年被环保部门处罚的或年内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9)

参加农技专家联系服务助农行动的对象为市、县(区)、乡镇三级农、牧、渔业专业技术人员,全市组织动员380名农技专家开展“进企、联村、入户”结对服务。

二、目标任务

通过组织农技专家开展进企、联村、联户、联项目的活动,进一步健全责任农技推广机制,完善农技推广成效评价与考核体系,强化农技服务目标管理,实现“零距离”服务,加快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进村入户,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具体任务:

1、选派380名农技专家进企、联村、入户,与50家农业企业、50个专业合作社、60个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项目)、230户科技示范户结对服务。

2、全面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工作机制,完善农技推广成效考评体系,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目标管理。

3、推动20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带动“特色产业村”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育,推进新型农民和农村人才培养。

4、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切实转变农业部门和农技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主要内容

农技专家联系服务助农行动以“进企、联村、入户”为纽带,实施“一对一”“零距离”服务,提高农技推广效率,推进农业创新创业。具体活动内容:

1、组织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技专家与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大户对接,建立稳定指导服务关系,建立结对服务档案,开展定期、不定期上门服务,接受“全天候”咨询。

2、宣传、培训、示范和推广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农机、环保新技术。

3、指导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改进管理,提供技术、市场信息,推行“龙头+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4、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特色基地,创建品牌,规范管理。指导乡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一乡一品”和“一村一业”,提高农业效益。指导专业种养农户制定生产计划,安排全年布局,引进优良品种,实施农业标准化技术。

5、结合“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农业系统“三百结对”、“农业410示范工程”和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恢复生产、科技服务”等专题活动,建立每月一次的农业科技法律咨询服务日活动制度,全面开展送科技、送法律、送信息下乡活动,推进农业重点工作的落实。

6、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农村和农民情况,研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思路。

四、方法步骤

“农技专家助农服务行动”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至12月,分三阶段:

1、准备发动阶段(2013年2月-3月上旬):建立联系服务行动协调小组,制订行动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400名农业干部和农技专家和结对服务对象的企业、专业合作社、行政村和农户,印制农技结对服务手册、记录册,建立农技服务责任考评办法。

2、实施阶段(2013年3月中旬-11月):组织农技专家进企、联村、入户。根据农技服务行动的内容和任务,开展指导、示范、培训等服务活动。局组宣人事处、科技与信息处负责协调督导、组织交流,宣传典型,通报信息。

3、总结阶段(2013年12月):由协调小组对联系服务助农行动开展情况和成效进行专题总结,推荐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措施要求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10)

从毕业到现在先后进入以上3家公司工作,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电气设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职业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对现在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帮助。现将过去几年的专业技术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大学期间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从积极分子逐步发展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而成为预备党员,工作后转正成为中共党员。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自己深深认识到,只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勤奋精神。因此,在平时工作中,自己更注重不断地补充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和理论素养。一是抓好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在学习中,自己一方面按照规定的学习制度参加集体学习,记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还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抓好自学,注意拓宽学习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并注重了解和掌握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步调上与县局保持一致;同时,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与同事们一起有针对性地学习探讨,研讨工作学习方法和体会,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工作,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二、安全方面

作为从事电工、电子、电气行业的一名技术人员,无论在哪个公司工作,首先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防止事故发生,保证人身安全是从事电类行业工种的首要问题。在入职初期,在对电气设备进行设计、操作、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分析安全工作中各类难点,针对各个工作任务的特点,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做好各项安全措施。除此之外,还积极参加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细心体会,并认真讨论分析安全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学习工作方面

1、基础理论的提高

在大学里面,我们所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而对现实的实物、实例了解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的不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对深入学习是不利的,是所谓的闭门造车,没有实践的指导,理论不会得到很高提升。参加工作后,以前理论的东西得到了实物的指导,使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突出表现为对电工、电子、自动化产品的性能以及用途,有了深刻的理解。

2、专业技能的提高

*****公司主要以生产电工、电子、自动化教学实验平台为主,通过对该类产品的装配、调试、技术支持以及到后来的研发工作,将自己专业所学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合理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掌握了大部分产品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多次被派到高校去维护设备和客户培训。通过两年的工作,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有限公司工作2年期间,主要担任安防技术支持工作。本公司主要工程对象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范工程。安防行业对我来说虽然是全新的,但电厂、变电站是我所熟悉的。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掌握了现场勘察、CAD图纸制作、工程项目组织、安防系统施工以及工程项目洽谈的技能,同时对电厂、变电站、配电所等供电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2xxx年到*****有限公司工作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主要担任特种车车内供配电设计工作。特种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电是我所熟悉的。特种车虽然空间很小,但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实现供电、输电、配电的工作,是一个小型的供电网络。通过向老师傅请教, 通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供电系统的设计思路,同时逐步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独立设计不同的特种车辆。由于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优异表现,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优秀工程师以及优秀党员称号。在公司工作中,将以前企业中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到特种车供电产品中,在20xx年申报了专利,适合特种车的综合电源控制装置,并在20xx年拿到了专利证书。在专利产品为公司的科技创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培训学习

为适应发展以及工作的需要,参加了高级电工技能培训、安防技术人员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如《plc原理及应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输变电专业知识》以及《实用电路手册》等书籍,以此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五、存在的不足

1、对电能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以及电能的自动分配知识还有待提高,要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2、努力学习自动控制知识,学习系统集成知识,更好的为供配电设计服务。

3.关注社会科技信息,要尽可能的多渠道了解行业信息,跟上当今特种车供配电行业科技的更新速度。为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尽管在师傅、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踏踏实实,拒绝似懂非懂;多与师傅、同事们交流,积极吸取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及时的发现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立刻改正;勤勤肯肯,态度端正,真正从思想上做到静、悟、实,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电气设计人员。

2017年电气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2】 本人XXXX年七月毕业于XXX市职业中学,于同年10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2余年,一直从事电气安装工作。1992年10月经人介绍进入XXX市电气安装工程处(供电局下属单位,后为XXX市电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从事现场电气安装工作。1993年9月由于公司需加强技术科技术力量及工程概预算人员,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让我进入公司技术科从事工程施工技术负责管理及工程概预算工作。在工作中,我工作认真、负责,劳动积极,并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同时认真学习电气专业知识,熟悉国家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结合实践,所以由我负责的工程均能以一次性合格,通过验收部分工程达到优良标准。工作得到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于1995年9月份取得电气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 1996年6月,XXX市电气安装有限公司成立,当时需要大量的电气安装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及概预算人员,我调入该公司工作并担任技术科科长,从事工程技术负责及工程预决算工作。于1999年12月份通过职称评审,取得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资格。在职期间我认真工作,同时参加有关专业知识及大专学历学习,于20xx年7月份取得XX大学大专学历。现取得助理工程师至今已有4年,在这4年中,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下使本人自被公司聘任为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以来的工作总结: 自从本人被公司聘任为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以来,承担过多个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决算工作,同时协助项目经理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及技术把关。如XX菜市场17#楼,XX新村4#楼,XX厂A、B、C幢, XX小区A1、A2、A3、A4幢、XXXX改建工程XX花苑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认真做好各工种的配合工作。使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20xx年2月,XXX市XX菜市场开工,由我担任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算员。该工程一层为菜市场,二至七层为商住楼。建筑面积较大,工艺较复杂,且时间较紧。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我认真、仔细的查阅施工图,发现问题及时在施工图会审时提出,同时提出建议方案,得到设计人员的认可,并以最快的速度编制好工程预算,按该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规范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施工验收规范组织施工,把握好每一道工序,做好上一道工序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同时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工作,与总包单位及其他各施工单位配合工作,使该工程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得到业主及主管部门的好评。该工程产值175.6万元,上缴税收14.3万元,创利润21万元。

20xx年11月,我担任XX团组7号楼电气施工技术负责人,从事现场技术及施工管理工作。该工程设计单位为外省设计,可能由于该设计院不了解XXX地区的实际情况,所以施工图纸的平面电气布置不合理,并且进户干线的电线截面偏小,针对该工程设计问题及结合XXX实际情况,在施工图纸会审会议上,我提出调整电气平面布置及电线截面面积增大一级的设计方案,经过专家及设计人员核算,一致认为我提出的方案比较合理。进场施工之前,认真做好该工程的施工方案编制工作及施工人员安排,做好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施工规范及优良标准施工。在施工中遇到技术难题及时解决,做道勤检查,不错过任何一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该工程在竣工验收时一次性通过,被评为安装优良工程,得到业主、监理单位及主管部门的好评。该工程造价66.5万元,上缴税收5.93万元,创利润13万元。

助工专业技术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064-02

1 现状分析

自考助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自学考试通过率,让大多数学子拿到文凭,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等工科专业忽视了学生完整、系统知识结构和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衔接,这些培养对自学考试的顺利通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支撑的缺失,导致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困难,感觉学习难度极大,积极性受到打击,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出现了严重的畏学、厌学情绪,自学考试通过率也因此不能提高。很多学生离校即没有拿到文凭,又没学到相关技能,在就业时遇到很大障碍,自然对学校有所抱怨。造成了学校后续招生困难的被动局面。而自考助学单位与助学者们往往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归因于自考助学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理解领悟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和自律能力较差及有些自考科目知识难度大等方面,这是自考助学单位与助学者们逃避责任的一种表现。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 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过自学考试为根本任务,以技术岗位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为主线,构建专业的知识结构,重组教学内容;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助学时间内,解决即要获取文凭又要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矛盾,构建具有特色的理实一体化自考教学新体系。

3 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3.1 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1)明礼诚信,思想阳光;(2)取得自学考试毕业文凭;(3)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4)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相关技术工作。

3.2 尊重专业课程教学规律

3.2.1 专业课程梯次

第一梯次: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公差与技术测量。第二梯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成型设备概论。第三梯次:冷冲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塑料模具设计/塑料成型,模具制造工艺学/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

3.2.2 专业课程排序

为了使就读自学考试助学的学生在校学习期内获取毕业证,自考助学单位必须按国家自学考试开考科目安排专业课程教学时序,国家自学考试开考科目是按专业科目顺序循环的,且必要时会有调整变动。按开考科目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有可能违反专业教学规律,专业课程教与学的难度加大,模具、数控等理工类专业显得更为突出。

应对办法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大学第一年(连续二个学期),无论开考与否,无条件的开设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保证总课时在180课时左右),中间并行开设文化基础课。其余课程桉梯次顺序与开考科目匹配即可。

3.3 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前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对模具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求从事模具设计的技术人员在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能紧密结合技术发展,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基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采用的教材严重滞后模具工业的发展,有些甚至是九十年代版本,教师必须针对模具工业现状和自考助学教育的特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去旧求新”为前提,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突出理实结合特色,围绕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进行,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根据自学考试大纲、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目标,结合课程课时数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增删处理,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以笔者任教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四大章,即概论、模具的机械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典型模具制造工艺。其中第一章按照自考知识点讲授,适当精简内容;第二、三章和第四章则要求教师把基础知识浓缩成较少课时进行课堂讲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带学生在实训工厂中进行参观后进行解答,第四章最后内容带中对典型的模具进行认知和拆装,最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3.4 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所选教材按照章节的顺序讲解,讲解的主线就是自考知识点。一般是教师讲解,学生边听边要忙于记笔记,学生根本没时间消化教师讲授的内容,提问少,参与少,接受起来十分被动和机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模具设备价格较高,而且比较笨重,教学中各种模具不齐全,相关加工机械更无法带进课程,学生只能从书本插图中了解其结构,工作原理完全依靠教师课堂讲解,很难将一些综合运用的知识点讲清,学生难以理解,感觉学习难度很大,影响其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效果不理想。

3.4.1 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教学手段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专业教学根据需要可采用电视录像、现场摄像系统、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件等多种方式,把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集为一体,强调教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例如:《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先把课件复制给学生,安排一些问题给学生课后解答,促使学生自学,也省掉了很多课堂做笔记的时间,教学过程中,模具的机械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等教学内容可先采用电视录像展现模具加工厂的实际加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用相关课件对各知识点进行讲解,各模具实物、加工过程可用挂图、动画视频、辅助讲解,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省掉了板书,节约出很多课堂的教学时间,可组织学生对课后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对结论进行总结修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4.2 采用“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

整个实践教学活动都是贯穿完成某个“任务”为主线。教师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答疑解惑、到最后归纳总结.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从接受任务、分组讨论、分工合作、到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实合一。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理论,加强了对自考知识点的掌握;在实践操作训练中提高技能,为以后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一般按照下面四个教学阶段进行:

提出任务:根据教学内容,每次课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设想,即每次课程都必须锻炼学生某项职业能力。

课堂讲解:在进行相关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主要采用“互动式”“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生动、形象、主体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任务实施:学生可以独立或分组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个别学生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之处,启发引导学生解决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任务实施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理论知识又指导操作实践,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感受、领悟、提升。

归纳总结: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对任务中用到的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再由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应该改正和注意的地方。

经过以上四个过程,不但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考通过率。

3.4.3 教学环境多样化

改革后的教学环境,教师授课地点是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场地的合理统一。加大了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聘请相关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技术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培训,学生实训的“任务”大都分就是合作企业的产品,并对实训基地、实验室综合性和先进性改造,实训设备的配置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实训基地要模拟与生产一线尽可能一致的“职业环境”,在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假期还可到企业实习,并可拿到相应的工资。把技能学习、操作实习搬到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技术人才,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3.4.4 网络的合理运用

网络现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通过因特网、局域网及DNC传送技术,教师随时可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学生也可通过网络访问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我们还经常通过网络对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5 规范模具专业自考学生毕业设计

模具专业自考学生毕业设计是训练和强化学生所需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模具专业自考学生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锻炼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模具专业自考学生参与未来职场竞争,提供了专业能力保障。要规范模具专业自考学生的毕业设计流程,提高包括模具专业在内的所有自考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之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报酬,以保证自考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4 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应将考试通过率和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自考助学班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必须参加自学统考,通过各科考试后才能获得有效的成绩,教学评价中必须考虑考试通过率。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考证来衡量,例如“模具钳工”、“模具设计师”、Pro/E等软件师的资格考证等。教学评价既可以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5 结束语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自考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学生的通过率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一线的技术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体系还有些零乱,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有待不断提高,与合作企业的合作还需不断深入等。我们要在现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